行政处罚案例材料

2022-07-23

第一篇:行政处罚案例材料

行政处罚案例分析:

一、马某开了一家饺子店,王某声称自己吃了从马某处够买的饺子后,事物中毒得了急性肠胃炎,要求马某赔偿损失未果,遂向某区食品药品监管部门举报,办案人员叶某接到举报后,独自一人来到马某饺子店,二话不说即对马某开出了由某区卫生行政部门制发的罚款100元的收款收据.马某辩解说:"本店销售的是百年老字号水饺,你凭什么罚款?"叶某教训说:"你卖的饺子造成其他人中毒,你还敢抵赖?"于是立即将罚款增加到200元.马某拒绝罚款,叶某威胁到:"等着瞧,不想开店了?"马某怕事,只好缴纳罚款200元.叶某将罚款往口袋一装就走人了." 请问:本案中叶某对马某施行了行政处罚存在哪些违法情形?请指出并说明理由。

第二篇:行政处罚案例分析

[案情]

原告:邹某,男,38岁,个体经营者。

被告:某市城市管理行政执法局。

某省的地方性法规《XX省城市环境卫生管理办法》规定:各单位和个人不得向城镇街道和道路扔置垃圾,否则由城市环境卫生管理部门给予50至2000元的罚款。2001年,该省内的某市设立了“城市管理行政执法局”,上述法规设定的在该市的处罚权归入了“城市管理行政执法局”。

2002年2月,邹某在其沿街开设的个体布行经营时,把许多垃圾扔置到街面上。城市管理行政执法局的执勤人员发现,立即上前责令其清除垃圾。邹某不仅不听,反尔与执法人员大声争吵。城市管理行政执法局最后对邹某作出一个处罚决定,内容包括:1.对邹某罚款1000元;2.责令其当即清除垃圾。

邹某对该处罚决定不服,向人民法院提起了行政诉讼。理由是:既然对我罚款了,就不得再要求我清除垃圾;如果要我清除垃圾,就不得对我罚款;否则,这属于对同一事件的重复处罚。

你认为邹某的理由是否成立?

第三篇:行政处罚的案例分析

[案例] 关某系运煤司机,一日运煤经过309国道某省某地区路段设立的交通检查站时,交通检查站执勤人员宋某向关某走过来,递给了关某一张处罚决定书,并对关某说:“交20块钱,再走。”关某接过处罚通知书,见上面印着的全部内容是:根据有关规定,罚款20元。决定书上印着某省某地区交通大队的印章。关某问宋某:“为什么罚钱?”宋某说:“你超载”关某辩称:“我只拉了半车煤,怎么就超载?” 宋某不耐烦地说:“让你叫你就交,啰嗦什么?”关某说:“不说清楚,我就不交。”宋某又递过一张处罚决定书,并说:“就你这态度,再交20元。”

[问题] 本案中,宋某的行政处罚行为那些违反了《行政处罚法》的规定? [案例分析] 本案中,行政处罚行为有下列违反《行政处罚法》之处:

1、没有出示执法证件,表明执法人员的身份。宋某身着交通警察制服,佩戴执勤袖章,对关某做出了行政处罚的过程中,一直都没有出示执法证件,这是不符合行政处罚法的。

2、罚款决定没有事实依据。行政处罚总的原则是“先取证,后裁决。”行政机关实施行政处罚,是以当事人确实存在违法行为为前提的,违法行为的构成又以存在违法事实为条件,因此,做出处罚,必须首先查明当事人是否有违法事实。本案中,宋某没有任何调查取证,直接递给关某行政处罚决定书,对其做出行政处罚,这是不合法的。

3、处罚决定书的内容不符合《行政处罚法》的规定。《行政处罚法》第34条对当场处罚的处罚决定书应有的事项做了具体规定:“前款规定的行政处罚决定书应当载明当事人的违法行为、行政处罚依据、罚款数额、时间、地点以及行政机关名称,并由执法人员签名或盖章。”本案属于当场处罚程序,其处罚决定书只有罚款数额和行政机关印章两项,其他事项没有载明。这是不合法的。

4、没有告知当事人处罚的事实、理由、依据和有关权利。《行政处罚法》第

32、41条规定,行政处罚主体做出行政处罚决定之前,必须告知当事人行政处罚的事实、理由、依据和有关权利。本案中,宋某没有告知关某,这是不合法的。

5、实施处罚时不听取当事人的陈述和申辩,并因关某的申辩而加重了对其的行政处罚。根据《行政处罚法》第6条和第32条的规定,在行政处罚过程中,当事人有权进行陈述和申辩,行政机关必须充分听取当事人的意见,行政机关不能因当事人申辩而加重处罚。本案中,宋某不听关某的申辩,并因其申辩而又罚款了20元,这是不合法的。

6、没有告知当事人复议和诉讼的权利。《行政处罚法》第39条规定,行政处罚决定书中应载明不服行政处罚决定,申请复议或者提起行政诉讼的途径和期限。本案中,罚款决定书中没有载明此事项,而且执法人员也没有口头告知关某,这是不合法的。

第四篇:装饰材料配套有限公司不服质监局行政处罚诉讼案

一、案情介绍 2002年6月10日,铜陵市质监局行政执法人员根据监督抽查计划,来到铜陵市某装饰材料配套有限责任公司,对该公司销售的氧化铝建筑型材(规格型号为76边封)进行抽样检查,经法定技术机构检验判为不合格。经进一步调查核实后,市质监局对该公司作出如下的处罚决定:责令停止销售;没收违法所得100元整;罚款40920元。

8月5日,该公司不服市质监局行政处罚,向安徽省质量技术监督局提起行政复议,该公司称:

1.市质监局没有处罚依据,该公司认为市质监局的处罚依据是内部文件,不能作为处罚依据;并且申请人的产品不存在危及人体健康、人身财产安全和存在致命缺陷,申请人所在市场也不是重点整治的市场。

2.申请人已受到工商部门的处罚,依据《行政处罚法》有关规定市质监局不能再次进行处罚。

3.根据国务院办公厅和省编委有关职能分工的文件,流通领域商品质量由工商部门负责查处,市质监局只负责生产领域的产品质量,因此,市质监局的处罚系越权处罚。 经过复议,省质监局认为市质监局不存在越权处罚和重复处罚行为,维持了市质监局处罚决定。

2002年11月8日,该公司以同样的理由,向铜陵市铜官山区人民法院提起了行政诉讼。铜官山区人民法院受理了此案,并于2002年12月5日进行了公开审理,2002年12月27日法院作出了判决:“装饰公司主张的被告越权行政和重复实施处罚没有事实和法律依据,理由不能成立,被告所作出的行政处罚行为认定事实清楚,证据确凿充分,适用法律正确,符合法定程序,应予以支持,依据相关法律判决如下:‘维持铜陵市质量技术监督局2002年7月24日(铜)质技监罚字第220号处罚决定’。”

该公司起初对上述行政判决不服,又向铜陵市中级人民法院提起上诉,铜陵市中级人民法院受理此案,在该案进入审理程序时,该公司上诉人撤回上诉,据此,铜陵市中级人民法院作出裁定:准许上诉人撤回上诉,双方当事人按原判决执行。后来市质监局根据相对人具体情况,对原处罚决定减半执行。

二、案件焦点

本案的焦点在于:该案中质监部门是否在流通领域具有行政执法权

三、案件分析

这起案件从行政复议到二审诉讼,历时数月,经历了所有的程序,对于质监局是否存在越权行政问题进行过激烈的争辩,笔者就此问题阐明自己的看法,笔者认为该案中质监部门在流通领域内是具有行政执法权的,不存在越权行政的行为。

该案中装饰公司的铝型材经法定检验机构检验后判定为不合格,其销售不合格商品的违法事实清楚。证明装饰公司违法行为属实的有质监局的抽样单、检验报告、调查笔录等可相互印证的证据,证据确凿充分。质监局依法履行了立案、调查、审理、告知、处罚、送达等程序,办案程序合法。质监局认定装饰公司的行为违反《产品质量法》第三十九条规定,依据该法第五十条规定予以处罚,适用法律正确。这些已不存在异议,关键是本案中质监局在流通领域具体行政行为是否超越职权。

根据《产品质量法》第八条规定“国务院产品质量监督部门主管全国产品质量监督工

作。国务院有关部门在各自的职责范围内负责产品质量监督工作。县级以上地方产品质量监督部门主管本行政区域内的产品质量监督工作。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有关部门在各自的职责范围内负责产品质量监督工作。法律对产品质量的监督部门另有规定的,依照有关法律的规定执行。”该法第七十条同时规定“本法规定的吊销营业执照的行政处罚由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决定,本法第四十九条至第五十七条、第六十条至第六十三条规定的行政处罚由产品质量监督部门或者工商行政管理部门按照国务院规定的职权范围决定。法律、行政法规对行使行政执法权的机关另有规定的,依照有关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执行。”由此认定质监部门作为产品质量监督主管部门具有法定的行政主体资格,质监和工商部门在国务院划定的职权范围内都具有行政执法权。

《宪法》第八十九条第四项规定:“国务院行使下列职权:

(四)统一领导全国地方各级国家行政机关的工作,规定中央和省、自治区、直辖市的国家行政机关的职权的具体划分”和《行政处罚法》第十六条条规定:“国务院或者经国务院授权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可以决定一个行政机关行使有关行政机关的行政执法权,但限制人身自由的行政执法权只能由公安机关行使。”结合《产品质量法》第七十条都可以看出国务院有权决定一个行政机关行使有关行政机关的行政执法权。

因质监和工商两部门在具体行政执法中产生诸多矛盾和分歧,故国务院与2001年颁发了56号、57号两份文件,56号文中第一部分职能调整的第二段和57号文第一部分职能调整中均规定“将原国家质量技术监督局负责的流通领域商品质量监督管理的职能划入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由此明确划分了生产领域和流通领域的产商品质量监督管理权,流通领域的商品质量监督管理权应属工商部门。国务院所发

56、57号文件是抽象行政行为,一经作出,即具有法律约束力,以此为据,装饰公司向法院提出的诉讼请求中要求判决质监局的具体行政行为是越权行为。

笔者认为就本案而言认为质监部门在流通领域内对当事人无行政执法权是不成立的,本案中质监部门在流通领域是具有行政执法权的。

1.国务院56号、57 号文仅将原属质监部门在流通领域商品质量监督管理的职能划归工商部门,但商品质量监督与打假行政执法属于即有一定关联又有明显区别的两种不同类型的行政职能,不能将质量监督管理职能调整的规定,视同将质监部门在流通领域打假职能一并调整归工商部门,故不能作为否定质监部门在流通领域打假法定职权的依据。

2.国务院56号文中第二部分主要职责的第十六项规定“承办国务院交办的其他事项。”及第三部分内设机构的第二项规定“根据国务院授权,组织协调全国有关专项打假活动”,说明质监局职能既包括文中明确规定的的十五项具体职责,又包括国务院交办的其他事项,质监部门在流通领域具有打假职能,仍具有行政执法权,这是对生产、销售假冒伪劣商品行为进行监督查处的法定职权,可理解为这种行政执法权为国务院授权的在一定时限内针对某专项打假行动赋予的行政执法权。

在本案中,质监局的具体行政行为是依据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开展集贸市场专项整治工作的通知》明确授权,是国务院在特定的时间内给质监部门交办的具体任务,质监部门是行使国务院授权的针对某专项打假行动的行政执法权,所以不存在越权行政,质监局在职权范围内对集贸市场的强制检验商品进行监督检查,对装饰公司销售不合格商品的行为进行处罚,是符合相关法律法规规定的。与此相同,在整顿和规范市场经济秩序中,由质检部门负责组织协调的食品、棉花、汽车与摩托车产品等专项执法打假活动,同属于国务院通过国务院办公厅文件交给质检总局承办的具体事项,赋予了在流通领域开展专项打假的行政执法权。

3.国务院57号文中第五部分其他事项中第一项规定“根据国务院决定,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和国家质量检验检疫总局在质量监督方面的职责分工为: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

负责流通领域的商品质量监督管理,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负责生产领域的产品质量监督管理。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在实施流通领域商品质量监督管理中查出的属于生产环节引起的产品质量问题,移交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处理。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不再重新组建检测检验机构。按照上述分工,两部门要密切配合,对同一问题不能重复检查、重复处理。”根据这条规定,笔者认为该作如下解释:质监部门和工商部门在流通领域都具有行政执法权,其行政执法权的分工就是质监部门查处生产环节引起的质量问题,工商部门查处流通环节引起的质量问题。

什么是生产环节引起的质量问题,什么又是流通环节引起的质量问题?笔者以为,生产环节引起的质量问题是指假冒伪劣产品是在生产环节的生产者制造的,流通领域的销售者不存在主动的造假行为,只是从生产者那里进货再销售;流通环节引起的质量问题是指生产环节的生产的产品不存在质量问题,在流通环节的销售者将该批产品购进之后进行造假和或者流通环节的销售者完全自己制造假冒伪劣产品。

因此,在具体案件中,要分清以上的两个概念,对于在流通环节中出现的商品是在生产环节就产生质量问题的产品,质监部门是有权查处的。再回头看《产品质量法》中的立法原义,是“为了加强对产品质量的监督管理,提高产品质量水平; 为了明确产品质量责任; 为了保护消费者的合法权益; 为了更好地维护社会主义经济秩序”,其各条文中的规定在案件查处问题上都没有区分生产领域还是流通领域,质监部门和工商部门对各自受理的案件都有权查处,国务院两份文件是在充分考虑到《产品质量法》立法原义的基础上,在兜底条款“承办国务院交办的其他事项”中赋予了质监部门个案查处上在流通领域内的行政执法权。

2002年安徽省人民代表大会通过了《安徽省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产品质量法>若干规定》,《规定》第五条规定:全省性的产品质量监督检查计划由省产品质量监督部门协调制定;县级以上地区性的产品质量监督检查计划,由所在地产品质量监督部门协调制定,报上一级产品质量监督部门批准后实施。该《规定》也并没有刻意强调流通领域和生产领域,这就意味着基层质监部门只要是按照《规定》要求履行报批程序后,是可以同时在生产和流通两个领域内行使职权的。也就是说质监部门在流通领域的质量抽查工作是得到了安徽省人民代表大会的授权,质监部门是质量监督法定的执法主体。主动退出对流通领域的质量监管反而是未能履行安徽省人民代表大会授予的职权,是一种不作为。

综上所述,质监局在依法取得专项授权后在流通领域内是具有行政执法权的;质监部门虽没有流通领域内的商品质量监督管理的职能,但是对在流通领域内发生的生产环节引起的产品质量问题仍具有行政执法权。因此,本案中质监局不存在越权行政,其对装饰公司所作具体行政行为是合法有权的。

参考文献: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产品质量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处罚法》

《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印发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及国家认证认可监督管理委员会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职能配置内设机构和人员编制规定的通知》国办发【2001】56号

《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印发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职能配置内设机构和人员编制规定的通知》国办发【2001】57号

《关于开展集贸市场专项整治工作的通知》国办发【2002】15号

《安徽省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产品质量法>若干规定》

第五篇:价格行政处罚文书示本15.行政处罚听证通知书

(价格主管部门)

行政处罚听证通知书

(文号)

①:

根据你(单位)的申请,本机关决定于 ②年月日时分在③对④一案进行听证,听证⑤。经本机关负责人指定,本次听证由⑥担任主持人。

请你(单位)凭本通知书准时参加听证,不按时参加听证会或者未经允许中途退出听证会的,视为放弃听证。

听证举行之前,请你(单位)向本机关提供当事人的身份证明,当事人委托代理人参加听证的,还应当一并提供代理人的身份证明及授权委托书。如果你(单位)认为主持人与本案有直接利害关系,可以申请其回避。

本机关联系人:

联系 电 话:

(价格主管部门名称、印章)

年月日本文书一式三份,一份送达,一份归档,一份留存办案机构。

上一篇:信主后的奇迹见证下一篇:乡镇残联典型材料

本站热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