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管 和谐执法 依法行政

2024-04-29

城管 和谐执法 依法行政(精选9篇)

篇1:城管 和谐执法 依法行政

城管

和谐执法

依法行政

时政背景:

近日,城管队员和商贩之间发生冲突的新闻屡见报端。以维护社会稳定,维护市容市貌为宗旨的城管执法活动,却频频引发流血,让人担忧。

2013年3月16日,湖北英山城管执法局城东执法大队大队长段金寅在执法过程中,遭违建者熊某某背后偷袭,头部被锄头重击。至昨日,段金寅宣布脑死亡,凶手已被刑拘;

命题角度预测

(一)列举、说明、表现类问题的考查

1、城管和无证商贩之间的矛盾普遍存在原因有哪些?

部分小贩公德意识偏低,不能从全局利益出发,违反国家法律;一些无证小贩非法经营,危害公民权利,破坏城市形象,受到城管的严厉管理;部分城管人员缺乏工作方法和技巧,不能文明执法,侵犯了小贩们的正当权益;无证小贩与城管之间缺乏有效沟通,造成矛盾积压等

2、城市管理的目的是什么?

城市管理的目的是提升城市品位、美化城市环境、为市民提供良好的生活和工作环境。

3、你如何看待城管的暴力执法、野蛮执法、无理执法?

这些都是与和谐社会格格不入的行为。个别行政执法部门的暴力执法、违法执法、无理执法严重影响了执法形象,破坏了人民与政府的基本信任,影响政府公信力;侵犯了小贩的合法权益;影响了城市形象;不利于管理者与被管理者相互理解;不利于城市的有序管理,不利于共同构建和谐的生活环境;等。

(二)原因、必要性、地位、作用、意义问题的考查

1、无证商贩该不该管、该不该规范?为什么?

该,因为部分无证摊贩散布城市角落,阻碍交通,造成交通拥堵;严重影响城市形象;随地乱扔垃圾,破坏城市环境;无证摊贩经营不合格食品或产品,危害消费者的生命健康等合法权益等

2、城管部门依法行政的意义? 城管队员与老百姓最贴近,他们的工作做好了,就可以让中国梦更具体地与老百姓的梦想结合在一起;城管队员的执法水平更多地能够体现出“法制精神”有利于赢得人民的信任与配合,建设更加和谐温馨的城市氛围;有利于为人民生活创造良好的环境;有利于提升城市的整体形象;有利于国家法律更好的执行,真正做到有法必依,建设法治城市等。

(三)建议、打算、做法、活动设计类问题的考查

1、如何管理、如何规范,才能更好地体现现代化城市的管理水平,尽量减少和避免不该出现的流血事件?

以人为本,尊重小贩的尊严为前提,提高城管的执政水平;推出的文明执法、亲民执法的人性化新举措;吸纳社区居民参与城市管理;取消了当场没收小商贩商品的做法;为小商贩提供适当的经营场地、简化办证手续;以教育为主,争取小商贩的理解和支持,提高小贩的大局意识等。

2、城化解城管与小贩之间的矛盾,城管部门应该怎么做? 市管理部门应该更好地体现以人为本的原则,建立科学化、亲民性的管理体制,增强服务意识,加强对无证违法商贩的引导和教育,推广文明执法;即使需要强制执法,也应该按照法定程序,与相关司法机关协作处理。城管人员更应该提高自身法律意识,尊崇法治精神,依法行政。只有如此,才能更好地铲除不法商贩的孳生土壤,营造和谐关爱的社会氛围。

篇2:城管 和谐执法 依法行政

07秋行政管理(专科)左婧婧

内容摘要:城市管理的目的是创造良好的城市秩序和优美的城市环境,以推动城市经济社会的全面协调发展,这就要求城市管理行政执法机关以营造整洁优美的城市环境为出发点,以城市管理执法效果与社会效果的和谐统一为归宿点,建立与和谐社会相适应的行政执法体制,从而达到执法的最佳效果。本文从和谐城管的角度对城市管理、管理与行政处罚、依法行政、服务至上等进行重新审视,并提出做到和谐执法的有关措施与对策。

关键词:城市管理 行政执法 和谐执法

城市管理的目的是创造良好的城市秩序和优美的城市环境,以推动城市经济社会的全面协调发展,这就要求城市管理行政执法机关以营造整洁优美的城市环境为出发点,以城市管理执法效果与社会效果的和谐统一为归宿点,建立与和谐社会相适应的行政执法体制,从而达到执法的最佳效果。

一、做到和谐执法必须明晰几个概念

(一)城市管理

现实之中,大多数人一提到城市管理,立刻想到城市管理局(城市管理行政执法局)所行使的职能。其实现代化的城市管理是一门庞杂浩大的系统工程,是指一个城市根据其战略目标、自身的优势和具体市情,以政府管理为主导、社会参与为辅助,通过决策、组织、实施、协调和控制等一系列机制,采用法律、经济、行政、技术等手段,以取得城市经济、社会和生态综合效益为目标的对城市进行的综合管理。广义城市管理其实就是地方政府行为,具有管理主体多元化、涉及部门众多、管理层面多级、管理手段复杂和效益最大化等特点。所以说,一个城市能否管好,决不是由城市管理局(城市管理行政执法局)一个部门的工作好坏所决定的。

(二)管理与行政处罚

管理是指通过计划、组织、协调、命令等手段的综合运用来达到管理的目的。管理是一种日常手段,而行政处罚属于国家法的体系,是一种行政强制措施,是针对管理者管理不到位、被管理对象不服从正常管理以及侵害其他合法权益的一种惩治措施,通过这种措施的实施强制将其纳入日常轨道,可以说是不得已才为之的工具。而在现实中有些地方管罚主体错位,管理的变成收费的,处罚的变成管理的,以罚代管,这就直接导 致滥罚、滥法现象的产生,致使法律权威性受到挑战,妨害社会和谐。

二、树立依法行政、服务至上两个理念

(一)依法行政

城市管理行政执法工作正确有效的开展必须牢固树立和坚持依法行政理念。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是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依法行政是依法治国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实现依法治国的基础和关键。依法行政是指行政机关行使管理国家公共事务的行政权力,必须依据体现人民意志的法律。依法行政要求行政机关坚持法律至上的原则,在宪法和法律的范围内行使行政权力和承担责任,以实现管理国家的职能,保护公民的合法权益。

勿庸讳言,目前的城市管理行政执法工作中,执法人员素质相对薄弱;行政相对人法律意识淡泊;相关体制、制度不够健全,制约着城市管理行政执法工作的全面、有效开展,成为推进依法行政的障碍。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指在社会主义法治框架中,人民和谐相处,有序生活。对于国家的管理者──政府而言,达成和谐决不意味着“打和牌”,恰恰相反,反而要更加严格的依法办事、依法行政,严格界定和谐界限。同时,城市管理行政执法工作作为直面群众的基础行政工作,如果不能做到公开、公平、公正的实施行政处罚,势必影响到社会公正,造成不和谐因素。

(二)服务至上

城市管理行政执法工作正确有效的开展必须牢固树立和坚持服务至上理念。为人民服务是我党的根本宗旨,同时也是当今社会对政府职能的基本要求。目前我国经济体制改革已基本完成,然而有些行政管理模式依旧沿袭过去计划经济体制条件下的政治体制管理模式,许多应该让市场决定的依旧还由政府在做主,应该让市场来管理的依旧由政府在管理,造成行政成本居高不下,而管理效率差强人意。目前社会各阶层的形成,两极悬殊的拉大是不容回避的现实,在这里,政府能不能及时变管理职能为服务职能就显得尤为重要。

因此,城市管理行政执法就应该定位在服务员这个角色上。一是服务社会,二是服务群众,手段就是要严格依法执法,不循私枉法,最大程度地对违法行为和违法现象予以打击和惩治,尽最大努力维护社会公平正义,维护党和政府形象,其最终落实在维护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上。

三、目前城市管理行政执法当中普遍存在的几个问题

伴随城市化进程加快,城市管理的要求越来越高。综观全国,目前的城市管理行政 执法工作可以说是矛盾众多,群众反映较大的工作。这其中的原因固然有执法队伍自身的问题,然而更深层次的原因依旧是目前我国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条件下很多工作机制没有到位。笔者在这里就平时工作中接触的比较多的问题试析之。

(一)关于流动摊点和大排档等影响市容环境、秩序的违法行为

以城市当中流动摊点来举例,流动摊点的存在对城市具有一定的危害性,具体表现在:经营商品质量缺乏保证,经营的食品卫生条件、消毒措施没有保证,部分经营者相对素质较低,诚信缺失;堵塞交通,乱丢垃圾,影响城市市容秩序;漏逃税款,干扰市场正常经营秩序。随着城市现代化建设进程的加快,城市建设投入的不断加大,城市管理者和群众取缔流动摊点的呼声越来越大。大多数城市对流动摊点也加大了整治取缔力度,但实际的情况是城市管理行政执法人员来了他就跑,城市管理行政执法人员走了他又来,即使抓到了也只能罚款了事,就像举起拳头打蚊子,造成极大的行政成本浪费。

流动摊点的屡禁不止成了城市管理中的老大难问题,但仔细分析一下,流动摊点禁而不止还有其更深层次的原因,作为市场经济的一种产物,其存在不是偶然的。第一、流动摊点方便、经济,得到市民的青睐。需求决定供应,从供求机制来看,流动摊点存在具有合理性;二是具有大量从业人群。国家统计局2005年统计年鉴显示,我国2004年城镇失业人口827万人,加上城市扩张以及现代化城市的辐射作用,又有大量农民拥入城市。一方面失业人群和农民本身缺乏就业技能,另一方面政府不能提供足够劳动密集型就业岗位,流动摊点由于其经营成本少、投资风险小、资金回笼快、易于操作等优点便成为以上人群的首选从事职业。在我国目前经济尚不发达,就业不充分,社会保障不健全的情况下,可以说流动摊点的存在是一种很正常的现象。诸如此类的大排档等现象不外于此,只要有需求,能带来足够的利润,就有从事的人群。

因此,对于类似流动摊点的现象,我们应该坚持以市场为导向,利用市场规律来进行管理。乌鲁木齐市在这方面给我们上了很好的一课。乌市把小商小贩当作“宝”,放低准入门槛,加强规划、控制、保洁方面管理力度,结果不但搞活了市场,而且实现第三产业增加值334.4亿元,占三种产业比重59%,超过了上海、深圳等大城市,位列全国第一。结合地方实际,针对流动摊点、大排档等现象,笔者认为应当这几方面切入管理:一是找准群众需求信号,合理布局,妥善规划,在适当的地点准许设置;二是规范准入门槛,区别从业人群,择优准入;三是严格管理,加强环境、卫生、秩序等方面的管理,合理抽取管理费用和应缴纳税费;四是引入市场机制,可以引入市场化的管理主体,还可以考虑如吸引企业广告资金来靓化设置点等方法;五是依法加大对恶意干扰正 常经营秩序的违法对象的打击力度,以维护合法经营者的权益。通过以上几方面措施的落实,既可以促进就业、满足消费、活跃市场,又可以减轻政府负担,让政府集中精力在宏观经济发展上,可谓获得双赢。

(二)关于乱拉乱挂和乱贴乱画等影响市容形象的违法现象

目前所依照执行的《城市市容和环境卫生管理条例》有“一刀切”之嫌,就拿笔者所在的江苏省淮安市来说,苏南和苏北的城市差异比较大,淮安市为苏北经济欠发达地区的发展中城市,而苏南的南京、杭州、常州等城市已接近现代化大城市,两者都适用一个《城市市容和环境卫生管理条例》来管理恐有不妥。笔者认为,在这里应当坚持实事求是、因地制宜的指导思想,以《城市市容和环境卫生管理条例》这个法规为框架,结合城市实际制作地方性的管理规定(文件形式,不具法律效力)进一步细化城市容貌管理标准,主、次干道和巷道,主城区、近郊区和郊区都应有不同的标准。在整洁有序的整体要求下,分地段、时段可以适当晾晒衣物,在指定的宣传栏内张贴广告等。

四、做到和谐执法的措施与对策

(一)宣教并重,营造和谐执法氛围

加强宣传教育是和谐执法工作永恒的主题,也是搞好城市管理行政执法工作的关键。目前相对集中行政处罚权工作尚处于探索阶段,相应的法律、法规不完善,市民对城市管理法律、法规知之甚少。必须加大宣传教育工作,才能使城管执法工作真正得到群众的理解和支持,最终形成城市管理的合力。

1.强化大众宣传。通过电视、报纸、送法进社区等形式对广大市民进行宣传,使他们了解城市管理相关的法律、法规和规章,营造“人人都是城市形象、个个都是投资环境”的氛围,增强市民的公德意识、文明意识和城市意识。

2.注重罚前教育。《行政处罚法》第五条规定:“实施行政处罚,纠正违法行为,应当坚持处罚与教育相结合,教育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自觉守法。”可见,行政处罚所追求的不仅要“惩”已然违法行为,而且要“戒”未然违法行为。在纠正违法行为与实施处罚之前,首先要对当事人进行必要的法制宣传和教育,通过摆事实、讲道理,使其由被动接受处罚变为主动认知自己的违法行为,达到处罚一人,教育一片的效果。我局除加强队员日常的法制学习外,还经常举办“我来说法”等执法演练活动,让每个队员在模拟执法现场开口讲法,与“管理相对人”辩驳,练就以理服人的真本领。

3.拓宽沟通渠道。建立局长接待日制度,拓宽与市民的沟通渠道,形成双向的信息交流,良性互动,使群众从“要我管”向“我要管”转变,主动关心和参与城市管理。

(二)以民为本,探索和谐执法机制

构建和谐社会,对于新时期的城市管理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广大城市管理工作者要坚持与时俱进、以民为本,自觉地把和谐社会的理念贯穿于城市管理执法实践中,才能实现执法效果与社会效果的双赢。

1.坚持重心前移。在实际执法活动中,加大巡查力度,及时发现并制止、纠正违法行为,力求将违法行为消灭在萌芽状态。违法行为都有一个违法预备、实施、既遂的发展过程,如城市规划管理方面,违法搭建有组织资金、准备建筑材料、打筑地基等前期行为,如果能及时发现并采取措施制止,就能减少或消除违法搭建人因违法导致强行拆除造成的损失,避免执法冲突。

2.首次轻违不罚。对初次违法,没有造成社会危害后果,当事人又能认识到自身违法行为的,一般不予处罚;对确需给予处罚的,坚持“先敬礼、再讲理、后处理”做法,做到态度有诚心,教育有耐心,执法有爱心。通过转变执法方式,给管理相对人以人格上的尊重,营造和谐执法气氛,从而确保执法工作顺利进行。

3、做到疏堵结合。长期以来,违章占道难以取缔,不能根治有许多原因,占道设摊投资少、见效快是一方面原因,执法方法不当是另一方面原因。实践证明,疏堵结合、科学管理才是根治这一顽症的科学方法。在当今下岗职工多、就业压力大等不利现状下,取消“弱势群体”摆摊不现实,因此要与规划、工商等部门搞好配合,制定疏导方案,切实为商贩解决实际困难,让群众不仅在理智层面上认同并接受执法管理,且在情感层面上尊重并信仰执法权威。在阳信梨园公园菜市场整治中,执法人员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向菜农们做深入的思想工作,并为菜农推车引路,为他们安排适当的经营场所。在整治过程中,执法人员没有与菜农发生一起冲突,从而得到了菜农们的理解和配合,公园脏乱差现象得到根本改变。

(三)以法为准,奠定和谐执法基础

1.讲法制。严格按照程序执法,坚决杜绝机械执行法律条款,以罚代法的做法,使得案件有法可依,有法可循。

2.讲公正。法律法规的处罚幅度有一定的选择空间,行政处罚由执法人员主观决定,要求执法人员公正处理,严禁影响执法公正、损害城市管理执法形象的现象发生。

3讲民主。是指保护管理相对人的知情权、人身权和申辩权。实施涉及管理相对人权益的行为时,对行为的标准、条件予以公开,讲明违法事实以及所遵循的法律依据,坚持文明执法,尊重相对人的人身权,认真听取相对人的申辩。

(四)强化素质,实现和谐执法保障

城市管理的执法范围涉及到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执法对象和执法环境也越来越复杂,这就对城市管理行政执法人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建立一支高效、廉明、公正的城市管理行政执法队伍是构建和谐城市环境的保障。

1.抓学习教育。以创建学习型机关为抓手,狠抓制度建设和载体建设,营造浓厚的学习氛围,使执法人员能熟练掌握与本职工作相关的政策和法律法规,执法目的更加明确,执法行为日趋规范,文明执法和依法行政的意识明显提高。

2.实行军事化管理。在队容风纪、机关办公和上岗执勤等方面,全部按照军事化管理模式进行。强化执法人员令行禁止、步调一致、协同作战的团队意识,培养雷厉风行、快速高效的工作作风,增强执法队伍的凝聚力、向心力和战斗力。

3.完善内部制度。任何工作的有效运转,都离不开一套科学高效的工作机制。对此,阳信执法局先后出台了《城市管理行政执法人员工作纪律》、《城市管理行政执法人员廉洁自律规定》等10多项规章规定,完善了内部规范管理。

4.实行岗位目标责任制。形成“人人扛任务,人人有指标”的工作局面。5.强化外部监督。主动邀请社会各界人士对城市管理行政执法工作进行视察指导与监督,广泛听取他们的意见和建议,使城市管理更加公开透明,促进执法人员整体素质的进一步提高。

城市建设得再好,如果管理不好,城市功能就不能得到充分发挥,城市的经济效益、环境效益和社会效益也不能充分体现。必须坚持以人为本和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创新城市管理体制,增强服务意识,强化城管执法人员的整体素质,推进城市管理工作的规范化、制度化和科学化建设,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做出更大的贡献。

参考文献

1、陈泉生,可持续发展与法律变革,法律出版社,2002年9月第1版。

2、李少波,行政执法知识简明读本,中国海洋大学出版社,2004年5月第1版。

3、李红涛,浅谈行政执法中存在的问题,法律出版社,2005年7月第1版。

篇3:城管执法如何从暴力走向和谐

城管的全名是城市管理监察部门, 是城市管理的综合执法组织。一定意义上, 城管或许可以认为自身是市人民政府内设的一个行政机构。换言之, 城管并不是行政机关, 只能作为行政机构被授权来行使行政处罚权力。同时, 城管在行政执法上的定位是比较模糊的, 主体资格在组织法和程序上都是有待完善的。

二、城管暴力执法原因之分析

城管暴力执法和商贩暴力抗法的现象在当今社会非常普遍的现象, 已经成为影响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因素。因此, 探究城管暴力执法的原因, 有利于推动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全面建设。

(一) 城管执法的对象:小商小贩

城管是城市市民的代表, 也就是说, 城管的执法的目标就是使城市向更好更高的方向发展, 从而市民才能获得和享受到更大的利益。然而, 小商小贩多是城市边缘人, 生存是他们最重要的目标。为了在城市中生活, 这些商贩们不得不寻找各种各样的营生来养活自己和家人。与普通的市民相比, 这些商贩的生活环境是相当恶劣的, 商贩们可能会做一些违法的事情。因此, 在城管执法的过程中, 为了一点点的微利, 这些商贩们也会与城管竭力追逐, 从而导致城管暴力执法。

(二) 城管综合执法权缺少法律依据

说起城管, 就不得不提起综合执法。一般而言, 综合执法权涉及环境保护, 公安, 交通管理, 城市建设, 工商管理等不同的工作部门, 基本上包括地方政府所有重要的执法权。另外, 综合执法权的形式缺乏事中与事后程序立法。在执法的过程中, 处罚的决策和执行大都由城管执法人员自行决定, 所以商贩比较反感和抵制城管人员这种行为。

(三) 城管人员的地位和素质

城管人员的工作并不好做。同时, 在法律上, 城管的执法地位也并没有得到法律的确认。所以, 在城管人员的执法过程中, 他们并不能依靠法律对小商小贩进行处罚。例如, 当商贩问一句:“我犯了哪一条法律?”这足以对城管的执法造成毁灭性的打击。总之, 立法缺失导致城管执法人员处在一个比较尴尬的境地。

城管人员的素质还是有待提高的。努力避免暴力执法出现在城管和商贩之间。

三、城管执法如何从暴力走向和谐

实现社会和谐, 建设美好社会, 始终是人类社会孜孜追求的一个社会理想。因此, 加强立法, 建设健全的法律体系, 明确城管在法律上的地位, 避免城管暴力执法。同时, 也要贯彻科学发展观, 以人为本, 努力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一) 完善相关法律法规, 推进社会主义法制建设

依法治国是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发展社会主义民主, 必须加强社会主义法制建设。因为缺少相关的法制法规, 城管人员的工作也比较困难。因此, 相关法律法规的制定和出台是非常必要的。最终, 依靠法律法规, 城管人员可以有效的解决与商贩之间的矛盾, 行之有效, 有条不紊, 科学的开展城管工作, 从而避免暴力执法, 更好的服务城市建设。

(二) 以人为本, 贯彻科学发展观

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是社会主义发展理论的符合逻辑的新认识和新发展。坚持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有着十分重大大现实意义。科学发展观基本方法是统筹兼顾, 在城管执法当中, 要发展好和维护好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城管在执法过程中也要以人为本, 注意协调和商贩的关系, 努力避免暴力执法情况的出现。在坚持依法治国的同时, 也要以人为本, 贯彻科学发展观, 从而开创城管执法工作的新局面, 实现城管执法工作的和谐与可持续发展!总之, 城管在执法过程中, 要以人民的利益为根本出发点, 依法规范自己的行为, 对暴力执法说不。

(三) 努力提高城管自身素质, 在法律上确认城管的地位

现如今的情况是, 部分地区的一些城管工作人员, 执法过于简单、粗暴, 自设“私法”, 并没有依照国家法律和法规办事, 从而诱发了与与群众之间的摩擦纠纷, 执法人员, 应该以相关法律法规为依据, 严格按照法律规定办事, 对待违法乱纪人员一视同仁, 做到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 这样一来, 才能政令通达, 起到良好的治理效果。另外, 因为城管在法律上的地位依然没有得到非常明确的确认, 城管工作人员在执法过程中会遭遇商贩的反感和抵抗, 所以城管工作人员法律身份的确认有助于解决暴力执法的问题。

(四) 结语

综上所述, 相关法律法规的缺失, 城管执法对象和城管人员自身的素质以及城管在法律上的地位是导致城管暴力执法的主要原因。因此, 推进法制建设, 贯彻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 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可以协调城管和商贩矛盾, 避免暴力执法。

摘要:城市人口错综复杂, 管理难度较大。城管暴力执法, 老百姓暴力抗法的现象影响社会和谐。因此, 为了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城管执法人员在执法过程中要坚持以人为本, 使城管执法从暴力走向和谐。

关键词:城管,暴力执法,以人为本,科学发展观,和谐社会

参考文献

[1]吴新颖, 皮伟兵.和谐社会构建的理论思考[M].长沙:湖南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7

[2]应松年.行政组织法研究[M].北京:法律出版社, 2002

[3]丰海东.城管暴力执法之根源探析[J].法学视野, 2007 (4)

篇4:和谐语境下的城管执法理念

摘 要 由于受传统管制行政理念的影响,当前的城管执法理念上在一定程度上不适应实践需要,导致了产生了一系列问题。为改善城管执法现状,应树立以人为本的执法理念。

关键词 城管执法 理念 以人为本

随着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城市形态功能不断跃升,社会生活方式、社会组织形式和人们的思维方式等日趋多样性,城市居民对生存环境提出了更高要求。为适应城市发展要求、加强行政执法工作、提高城市管理水平,从1997年开始,全国在城市管理领域推行行政执法体制改革。尽管目前城管执法部门在体制、机制、设置等方面进行了诸多有益的试点和尝试,也取得了一些明显的效果,但是,仍然存在一些问题。

一、城管执法现实之拷问

据《京华时报》报道,北京和义南苑北里小区一名黑摩的司机在“逃跑”过程中,被紧追不舍的城管协管员用砖头拍中前额,造成头部凹陷骨折;据《兰州晨报》报道,一位从临洮到兰州靠蹬三轮为生的小伙子,在兰州西站果菜副食批发市场附近遭到几名七里河区城市管理执法局城管的殴打致使昏迷;据《东南快报》报道,在福州市鼓楼区城管执法局某中队6名队员遭遇不法摊贩暴力抗法,包括中队长在内的两名执法人员被捅伤,其中一个伤势较重,昏迷四小时。近年来,上述事件经常在我国许多城市上演,且无论从数量或者强度,都呈现出上升的趋势。在网上搜索一下“城管打人”或者“暴力抗法”等关键词,就能找到上万条关于这方面的报道,似乎预示着城管执法陷入了“暴力执法”和“暴力抗法”的怪圈。当前,城管执法中的“暴力抗法”、“屡禁不止”现象层除不穷,城管执法者与相对人之间的关系紧张,与此同时,城管执法者本身也是“有苦难言”。当然,城管执法作为城市管理的一线,必然承受着城市化进程中乃至社会发展过程中的各种复杂矛盾的冲击。自然在一定程度上成为了各种矛盾的指向。但实际上,城管执法本身也存在着诸多问题。其中一个深层次的原因便是执法理念的落后。在长期以来的管制行政背景下执法理念的制约,城管执法理念并不能满足实践需求,从而为一些矛盾埋下了“病根”。

二、城管执法理念之检讨

目前,我国城管执法理念不适合当前新形势、新特点的情形有以下三个方面。

第一,受中国传统观念和计划经济体制的下行政管理理念的影响,政府被认为是社会的管治者,由它制定游戏规则,对整个社会的运作进行发号施令。具体到城管领域,城管执法机关就是城市的“主管”或“管家”,城管执法的相对人处于被管理的地位。在这种理念的支配下,人或者说城市的居民是管治的对象而不是目标。随着现代行政领域服务理念的兴起,经济和社会发展过程中越来越重视人的主体地位,“以人为本”理念逐渐被普遍认同。城市管理的目标应当是为居住在城市里的人服务,而不是简单地管治。

第二,在传统城管执法理念中,城市管理的执法行为是执法机关单向管理行政相对人的行为。城市管理是政府的事,城市居民是管理的受动者,只要按照政府制定的规则行事就可以了。实际上,从公共治理的角度和现代民主政治的角度来看,政府只是城市管理的主导者而已,而城市公民也是城市管理的重要的主体。城市居民有权利也有必要参与到城市管理之中。

第三,情与法争论是城管执法领域的一个重要问题。到底是应当严格依法办事还是应当偏重情理,是困扰理论者和实践者的棘手是问题。但实践当中,执法者往往有选择依法办事的倾向。这是不合理的。因为,面对城市管理过程中错综复杂的各种利益关系,机械地简单地依法办事并不能有效地化解矛盾,而是要寻求政治效果、法律效果与社会效果的有机统一。

三、和谐语境下的城管执法理念之重构

城管执法机关要按照“以人为本、执法为民”的要求,把“民本位”的思想贯穿于执法工作和自身建设的全过程,寻求在促经济平稳较快发展中美化市容的最佳结合点,做到服务、管理和执法紧密结合,寓管理于服务之中,在服务中实施管理,在执法中体现服务,进而实现创造良好的经济发展环境与人居环境的统一,促进持续发展,促进社会和谐。

一是必须坚持为民执法,“一心”为了群众。城管执法必须树立“立党为公、执法为民”的理念,把城市管理工作的着眼点和落脚点放在便民、利民和亲民上,将服务民生贯穿于城管执法的始终,倾听民声、吸纳民意、集中民智、为民解难,努力赢得广大市民群众的理解和支持。在城管执法过程中要做到法、理、情三者紧密结合,增进与市民群众的感情,端正对市民群众的态度,摆正同市民群众的位置,坚决防止损害群众利益、伤害群众感情的行为发生。要遵循市场经济规律,真心依靠群众,正确处理“脸皮”与“肚皮”、“法律”与“自律”、“繁荣”与“市容”的矛盾,在市容管理与市民谋生之间寻求平衡,维护社会的长治久安;

二是坚持文明执法,“耐心”引导群众。城管执法必须构建与行政管理相对人的和谐关系,将文明执法作为城管执法工作的生命线。改进城管执法的工作方式方法,坚持执法重心前移。在执法过程中要正确处理文明执法、严格执法和规范执法的关系,善于做耐心细致的宣传、解释、说服、引导工作,注重教育与处罚相结合,切实做到在态度上温和友善,在语言上准确规范,在行为上合法得体,实现城管执法效果与社会效果的统一。

参考文献:

[1]陈志勇.政治文明呼唤行政程序的重塑.行政与法.2004(07).

篇5:城管执法局依法行政工作总结

一、强化组织建设,确立依法行政中心地位

我局将依法行政工作作为统领全局的重点工作之一,成立了由局长**任组长、副局长**任副组长的依法行政工作领导小组。把推进依法行政工作作为促进行政执法工作创新发展、树立行政执法部门勤政、务实、高效形象工程来抓,作为贯彻行政执法各项工作的一根主线;坚持依法行政“四个结合”,即与思想解放、实现职能转变结合起来,与机制健全、提升工作效能结合起来,与程序规范、文明公正执法结合起来,与服务创新、体现工作成效结合起来。我们不断创新管理方式,促使依法行政工作逐步走上了规范化、制度化、法制化的轨道,整体推进了全区城市管理水平。

二、强化队伍建设,打造依法行政品牌队伍

打造一支高素质的执法队伍,是推进依法行政工作、树立管理执法新形象的核心。多年以来,局领导班子始终坚持把队伍建设作为全局工作的首要任务来抓,突出解决了长期以来制约行政执法工作的队伍素质的瓶颈。

(一)实施“三项举措”,提高执法能力。

一是加强培训,提高依法行政能力。通过请进来、走出去,开展新队员、业务骨干、法制员的分类培训,建立起多层次、全方位的培训架构,提高了城管执法人员依法行政的能力和水平。二是加强考核,强化依法行政意识。实行案件考核月度通报制,对办案率、自由裁量标准、从重处罚等各项指标进行量化考核,提高了案件办理的效率和质量。三是严控办案环节,规范依法行政程序。建立案例评审小组,实行全员办案、大额罚款案件多人协作办理制度,严控事实、证据、时限、程序、法律适用和裁量“六大要素”,实现案件立案、审批、处罚、结案各个环节的动态监管,有效地确保了执法公正。

(二)推进“四个转变”,构建和谐城管

一是变“对民执法”为“为民执法”,牢固树立执法就是服务的理念,执法人员必须克服执法就是罚款、就是管人等错误认识,时刻体现对弱势群体的照顾和关怀,积极推行以人为本的和谐执法理念。二是变“刚性管制”为“柔性疏导”,广泛开展法规政策宣传,主动进行换位思考,充分尊重相对人的人格尊严,不断加强政策理论、法律法规、执法心理和技巧等知识的学习积累,真正把“以人为本”的服务理念落实到具体执法工作中;三是变“重实体,轻程序”为“实体与程序并重”,力求执法程序规范和实体公正,执法中不仅看与定性直接关联的违法事实的基本证据,还综合考虑与量罚密切相关的情节、责任、前因后果等相关因素。正确运用自由裁量权,保护当事人的合法权益,维护法律尊严;四是变“被动管理”为“主动管理”,积极适应城市环境变化,不断创新管理机制,管理思路前置,转向对问题根源的治理,逐步实现城市管理工作绩效的最大化和最优化。

三、强化制度建设,创优依法行政制度环境

良好的制度环境是依法行政工作的前提和保障。我局在加强内部制度建设的同时,积极扩展法制工作的领域和深度,法制建设不断取得丰硕的成果,制度环境不断改善。

(一)健全完善行政执法内部管理制度。我们先后制定了《行政处罚操作规程》、《自由裁量权运用一般规定》、《自由裁量权适用标准》、《**区城市管理行政执法大队岗位考核奖惩细则》和《**区城市管理行政执法局城管执法协管员管理暂行办法》等一系列制度。建立了考核评议和过错责任追究制度,为全面推进依法行政奠定了良好的制度基础。

(二)建立社会监督机制。

一是加强政务公开,推进阳光行政。为进一步拓宽政务公开渠道,我们在**政府网建立网页,对应当公开的行政许可、行政收费、行政处罚、行政强制措施及其法律依据、执法机构、办理程序、标准、时限等信息予以公示,公布社会监督电话,接受群众广泛监督,大大提高了行政行为的透明度和正确率,得到了社会各界的认可和赞赏。二是建立社会监督员制度。我们完善城市管理与行政执法工作的社会监督体系,广泛聘请了人大、政协、区直部门、民主党派、街道、社区、企事业单位、学校等多层次的社会监督员,参与城市管理行政执法监督工作,还通过召开专题座谈会等形式收集各方面对行政执法工作的意见、建议,有效促进了依法行政工作进程。

(三)推行说理式处罚文书。为实现和谐执法、建设阳光城管,做到行政执法办案工作的公开、公平、公正,区城管执法局在全区推行说理式行政处罚文书,对行政处罚文书制作、案件查处过程、事实证据、办理程序、法律法规、行政处罚依据及自由裁量权的适用等方面予以明确,从而确保让相对人得到一个公平、公正的执法结果,将规范化、服务型城管建设工作引向深入,进一步提升了行政执法形象,营造了良好的法治环境。

四、创新执法规范,提升依法行政工作水平

我们将执法重点放在解决群众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施以有效的宣传、引导,以亲民爱民的工作措施感化管理相对人,消除部分群众对城管执法工作的抵触情绪,促进了城管执法工作有层次、有步骤地稳步推进。

(一)实施文明执法、“换位执法”,不断深化依法行政理念。把文明执法作为依法行政工作的重要内容,强化“执法就是为民、管理就是服务”的理念,推行人性化执法和亲民型管理,正确地处理了堵与疏的关系。一是亲情执法。以执法服务为前提,充分应用行政指导措施,以宣传教育为主,平等、尊重对待相对人,实现执法零距离。二是主动帮扶。在执法管理中主动问询征求单位、社区、居民合理建议,对存在困难需要帮助解决问题及时协调妥善处理,主动化解矛盾根源。三是交流互动。注重执法单位与管理单位、个人间交流互动,通过上门宣传等形式调动单位、个人参与城市管理的积极性,发挥其建言献策作用,为执法工作提供良好反馈意见。四是问题回访。对单位、个人提出诉求问题处理后进行回访复查,注重后期长效监管,提升执法公信,切实做到执法服务到位。

(二)坚持控制为主、处罚为辅的工作方法,行政效能初见成效。采取提前介入的工作方式,超前宣传、超前纠违,逐步把关键点放在预防上,投入更低,效果更好,既避免了群众因违章而造成不必要的损失,又能够使他们自觉遵守城市管理规定,消除执法障碍。如在对城区内早市进行治理和整顿中采取“四项措施”:一是扩大早市管理人员巡查范围,由原有的市场周边巡查扩大到城区范围;二是严格控制早间市场收市时间;三是加大管理力度;四是对不听劝阻的无照经营予以坚决取缔。通过持续治理,早市秩序得到了进一步完善,为居民提供了便利。通过工作方法的创新,逐步建立了执法链条,消除了执法缺陷和执法“盲区”,从而使违法现象及时发现、及时纠正,基本构建起了城市管理的标准化执法平台。

五、案件基本情况

截止目前,我局共办理一般行政处罚案件×起,其中,城市运输管理类×起,乱倒垃圾类×起,乱摆摊设点类×起,擅自张贴宣传品擅自悬挂横幅×起。处罚×人次,责令整改违法行为×起,警告×人次,罚款×元。所有案件均做到事实清楚、证据确凿、程序合法、定性准确、处罚适当、手续完备。无陈述、无申辩案,无复议、无诉讼案;行政许可×起。

六、复查得分

复查部分总分×分,我局自评×分。

篇6:行政强制法(城管执法分局)

各位领导:

中国共产党第十八届四中全会提出,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总目标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在实施依法治国方略、全面推进依法行政、努力建设法治政府的背景下,《行政强制法》与《行政处罚法》和《行政许可法》并称为行政立法的“三部曲”。

《行政强制法》从1999年开始立法酝酿,到2011年6月30日第十一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21次会议审议通过,历经12年博弈、五次审议。《行政强制法》的颁布,是法治理念在中国的进一步落实,反映了中国法治的进步,它对约束行政机关的权力运行、规范政府的权力秩序、行政官员的权力利益产生深远的影响。

《行政强制法》是一部规范行政强制的设定和实施,保障和监督行政机关依法履行职责,维护公共利益和社会秩序,保护公民、法人合法权益的重要法律。行政强制法的主要内容可归纳为以下十点:

1、执法主体必须是正式执法人员,行政强制措施权不得委托。

2、行政机关不得夜间执行,不得停水停电。

3、行政机关不得在夜间或者节假日实施行政强制执行。

4、行政机关不得对居民生活采取停止供水、供电、供热、供燃气等方式迫使当事人履行行政决定。

5、不得查扣公民个人及其家属的生活必需品。

6、在规定行政强制有查封、扣押权力的同时,也规定不得查封、扣押公民个人及其家属的生活必需品。

7、实施行政强制措施不得影响企业正常经营。

8、行政机关依法查询企业的财物账簿、交易记录、业务往来等事项,不得影响企 1 业的正常生产经营活动,并应当保守所知悉的企业商业秘密。

9、查封、扣押限于涉案的场所、设施或者财物,不得查封、扣押与违法行为无关的场所、设施或者财物。

10、行政强制执行不排斥“执行和解”。下面,我结合本人在工作中的实践,谈一谈对《行政强制法》的理解和认识,如有不妥之处请斧正。

一、行政强制的定义

根据《行政强制法》第二条规定:本法所称行政强制,包括行政强制措施和行政强制执行。行政强制措施,是指行政机关在行政管理过程中,为制止违法行为、防止证据损毁、避免危害发生、控制危险扩大等情形,依法对公民的人身自由实施暂时性限制,或者对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的财物实施暂时性控制的行为。行政强制执行,是指行政机关或者行政机关申请人民法院,对不履行行政决定的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依法强制履行义务的行为。

二、行政强制的种类

(一)行政强制措施的种类

依据《行政强制法》第九条,行政强制措施的种类有五种:

1、限制公民人身自由;

2、查封场所、设施或者财物;

3、扣押财物;

4、冻结存款、汇款;

5、其他行政强制措施。

本法规定,行政强制措施由法律设定。尚未制定法律,且属于国务院行政管理职权事项的,行政法规可以设定除本法第九条第一项、第四项和应当由法律规定的行政强制措施以外的其他行政强制措施。尚未制定法律、行政法规,且属于地方性事务的,地方性法规可以设定本法第九条第二项、第三项的行政强制措施。法律、法规以外的其他规范性文件不得设定行政强制措施。

(二)行政强制执行的种类

依据《行政强制法》第十二条,行政强制执行的方式有六种:

1、加处罚款或者滞纳金;

2、划拨存款、汇款;

3、拍卖或者依法处理查封、扣押的场所、设施或者财物;

4、排除妨碍、恢复原状;

5、代履行;

6、其他强制执行方式。

本法规定,行政强制执行由法律设定。行政强制的设定机关应当定期对其设定的行政强制进行评价,并对不适当的行政强制及时予以修改或者废止。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可以向行政强制的设定机关和实施机关就行政强制的设定和实施提出意见和建议。有关机关应当认真研究论证,并以适当方式予以反馈。

案例

交通处罚取消天价滞纳金。

2006年7月21日,河南荥阳一辆吊车被查出欠缴养路费,郑州交通部门“依法”责令车主补交本金、滞纳金、罚款共计76万元,引起社会的一片哗然和质疑。尽管如此,交通部门仍理直气壮,根据1992年1月1日实施的国家计委、经委、交通部、财政部联合发布的《公路养路费征收管理规定》,按每日1%的标准收取滞纳金,欠费3月以上处30%-50%的罚款,6月以上处50%-100%的罚款,按此标准,滞纳金的年利率是365%,是税款滞纳金比率的20倍,是案例发生时银行活期存款年利率的507倍。以前,许多地方的交通部门不是运用现已十分便捷的通信手段提醒当事人主动缴纳养路费,而是坐等秋后算账。2009年4月1日起,新修订的《道路交通安全违法行为处理程序规定》,当事人到期不缴纳罚款的,每日按罚款数额的3%加处罚款,但数额不得超出本金。公安部门不会再也不会出现高额加罚和天价滞纳金了。

三、行政强制的条件

行政强制包括行政强制措施和行政强制执行。本法第二条对行政强制措施和行政强制执行的立法定义,其实质上也是对行政强制实施的条件作出了规定。

本法规定,行政强制措施是为制止违法行为、防止证据损毁、避免危害发生、控制危险扩大等情形,依法对公民的人身自由实施暂时性限制,或者对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的财物实施暂时性控制的行为。也就是说,行政强制措施必然是出于对制止违法行为、防止证据损毁、避免危害发生、控制危险扩大等情形,方能实施。

而行政强制执行,是由行政机关或者行政机关申请人民法院,对不履行行政决定的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依法强制履行义务的行为。也即是,行政强制执行则是在只有发生不履行行政决定的情形,才有强制其履行义务的可能,而对于已经自觉履行行政决定的,则不会发生行政强制执行。

以上是《行政强制法》对行政强制实施条件的实体性要求,同时本法就行政强制实施的主体和原则要求也作出了相应规定,具体体现在:

1、行政强制必须由法定的行政主体实施

《行政强制法》第十七条规定“行政强制措施由法律、法规规定的行政机关在法定职权范围内实施。行政强制措施权不得委托。“行政”强制措施应由行政机关具备资格的行政执法人员实施,其他人员不得实施”。因此,《行政强制法》一是规范了行政强制措施的实施主体:①只能是法定的行政机关;②行政强制措施不得委托实施;③只能由行政机关具备资格的行政执法人员实施;二是规范了行政强制执行的 4 实施机关:①法律授权的具有强制执行权的行政机关;②除代履行外,行政强制执行不得委托实施;③不具行政强制执行权的行政机关向人民法院申请强制执行。

案例

成都金牛区拆除违法建筑案和河南南阳艾滋病拆迁队 2009年11月13日,四川省成都市金牛区在拆除违法建筑的过程中,拆迁户唐福珍与城管人员对峙,拒绝拆迁,之后情绪失控,在自家的房顶上向自己身上倾倒汽油并用打火机点燃自焚,经医院抢救无效死亡。2010年4月21日,《南方周末》报道说:“唐福珍自焚是法盲的悲剧”。2010年9月16日,于建嵘在《财经杂志》撰文指出,唐福珍女士的不幸在于,即使付出了生命,房子却作为违章建筑被拆除;她的死,被金牛区政府定性为“暴力抗法”,数名亲友因妨害公务被刑拘,他们眼中的城管的“暴力执法”,实际上被认定“主体合法,程序合法”。

2014年12月,河南南阳一处纳入拆迁的小区惊现“艾滋病拆迁队”,事件引发社会广泛关注。27日,河南南阳官方公布调查结果:幕后黑手为开发商——南阳市亿安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该公司雇用社会人员刘某某组成所谓拆迁办公室,之后刘某某组织6名艾滋病患者组成“艾滋病拆迁队”,目前,5名主要嫌疑人已被控制,多名官员因负有工作失职责任而被处分。

2、行政强制必须遵循四项原则

由于行政强制涉及公民、法人的人身权、财产权,因此实施行政强制必须遵循以下原则:

1)法定原则

本法第四条规定:“行政强制的设定和实施,应当依照法定的权 限、范围、条件和程序”。

2)适当性原则

本法第五条规定:“行政强制的设定和实施,应当适当。采用非法强制手段可以达到行政管理目的的,不得设定和实施行政强制。”

3)坚持教育与强制相结合原则

本法第六条规定:“实施行政强制,应当坚持教育与强制相结合。”比如规定,对违法的建筑物、构筑物、设施等需要强制拆除的,应当由行政机关予以公告,限期当事人自行拆除。当事人在法定期限内不申请行政复议或提起行政诉讼,又不拆除的,行政机关可以强制拆除。此项规定,为违法建筑当事人自行拆除违法建筑提供了时机和余地。

4)不得为单位和个人谋利原则

本法第七条规定:“行政机关及其工作人员不得利用行政强制权为单位或者个人谋利益”。

四、行政强制程序

《行政强制法》规定的行政强制程序,包括行政强制措施实施程序、行政机关强制执行程序和申请人民法院强制执行程序三个方面。行政执法的程序是否合法、正当,不仅事关法治政府的建设,而且与是否符合公平正义的法治理念直接相关。《行政强制法》对行政强制程序具体明确的规范,有效监督和保障行政机关依法行政,保护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的合法权益。行政强制执法明确10步骤:

1、实施前须向行政机关负责人报告并经批准;

2、由两名以上行政执法人员实施;

3、出示执法身份证件;

4、通知当事人到场;

5、当场告知当事人采取行政强制措施的理由、依据以及当事人依法享有的权利、救济途径;

6、听取当事人的陈述和申辩;

7、制作现场笔录;

8、现场笔录由当事人和行政执法人员签名或盖章,当事人拒绝的,在笔录中予以注明;

9、当事人不到场的,邀请见证人到场,由见证人和行政执法人员在现场笔录上签名或者盖章;

10、法律、法规规定的其他程序。

本法同时强调,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对行政机关实施行政强制,有权依法申请行政复议或者提起行政诉讼;因行政机关违法实施行政强制受到损害的,有权依法要求赔偿;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因人民法院在强制执行中有违法行为或者扩大强制执行范围受到损害的,有权依法要求赔偿。

各位领导:《行政强制法》作为我国行政法律体系中的一部重要法律,体现了比较深刻的人文关怀和法治精神。归纳起来,它的亮点主要有三:

(一)、更加人性化,节假日不得实施“强执”。行政强制法对行政机关强制执行的程序进行了严格的规定,为规范强制执行的行为,强制法禁止“夜袭”,规定行政机关不得在夜间或者法定节假日实施行政强制执行。但是,情况紧急的除外。行政机关不得对居民生活采取停止供水、供电、供热、供燃气等方式迫使当事人履行相关行政决定。如果行政机关违反上述规定,由其上级行政机关或者有关部门责令改正,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法给予处分。

案例

仁化县政府夜袭新庄村

八十间民房被夷为平地 2013年7月12日凌晨四时,仁化县周田镇新庄村村民正在做梦的时候,一支由县政府组织的300多人 “联合执法队”,由手持盾牌全副武装的防暴队开路,披星戴月静悄悄的开进新庄村,拉起禁戒线,突袭强拆了新庄村的大片民房和生产设施,惊醒了酣梦中的新庄村民。根据官方发布的消息,这次行动是在县司法局等相关部门公证部门及县广播电台、县政府信息中心等多家媒体的全程监督下拆除了“违章建筑”八十多间,面积近一万平米。其中钢筋混凝土结构房屋8栋,面积约1200平米

后来,最高法发布了十大拆迁典型案例,仁化县政府夜间拆除案是其中之一。最高法首次明确,不得夜间强拆,即使强制拆除违法建筑,政府也要严格遵循《行政强制法》的程序性规定,拆除前应当先通知相对人自行拆除,在当地张贴公告且不得在夜间拆除。最高法以韶关市仁化县政府夜间拆除未遵循《行政强制法》的程序要求被该市中院认定违法,仁化县政府对村民造成的损失予以赔偿,作为案例指导,这画出了政府行为的红线,也给基层强拆树立了标杆,颇具积极意义。

(二)、注重和谐社会的建立。公民遇侵害时可获救济注重和谐社会的建立,行政强制法为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受到行政强制权侵害时,规定了救济途径。行政强制法规定,行政机关及其工作人员不得利用行政强制权为单位或者个人谋取利益。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对行政机关实施行政强制,享有陈述权、申辩权;因行政机关违法实施行政强制受到损害的,有权依法要求赔偿。法律规定,行政机关在执行中或者执行完毕后,据以执行的行政决定被撤销、变 8 更,或者执行错误的,应当恢复原状或者退还财物; 不能恢复原状或者退还财物的,依法给予赔偿。

篇7:城管 和谐执法 依法行政

依法行政作为依法治国极为重要的组成部分,成为了国家机关行使权力的基本准则。那么,在实际工作中行政机关如何才能做到依法行政,具体到我们城管执法部门,怎样才能做到依法行政呢?笔者就从事城管执法工作的实践谈几点体会。

熟悉相关法律法规是依法行政的前提城管执法工作点多、线长、面广,执法所涉及的又多是群众的切身利益。担负着7个部门的85项城市管理综合执法任务。执法范围涉及到市容环卫、城市规划、城市绿化、环境保护、工商管理、公安交通、市政管理等。不仅执法内容多、任务重,而且还出现了许多新情况、新问题,这就对广大城管执法人员如何依法行政提出了比较高的要求。广大城管执法人员只有首先熟悉自己所执掌的法律、法规和规章,能够对自己的执法工作所涉及的相关法律、法规和规章有一个全面的掌握之后,才能依据法律的规定,行使城管执法的职能,做到切实维护城管执法相对人的合法权益。可以想象,一个执法人员如果对自己所执掌的法律、法规和规章都不熟悉,那他又怎能执好法和维护被管理者的合法利益呢?因此,城管执法机关要搞好依法行政,首先就要认真抓好行政执法人员的法律业务培训,不定时组织广大执法人员学习有关的法律、法规和规章,尤其是对《城市市容和环境卫生管理条例》、《湖南省实施〈城市市容和环境卫生管理条例〉办法》、《行政处罚法》等要认真组织学习。在熟悉相关法律法规的基础上,依照法定职权、法定程序行使城管执法的权力,维护广大执法相对人的利益。

依法办事、严格执法是依法行政的核心法律是行政机关据以活动和人们对该活动进行评价的标准。依法行政是对各级行政机关提出的要求,也是反映市场经济对政府活动的客观要求。从法制的角度讲,一方面,各级政府机关要以法律为武器管理国家事务,要求公民、法人或其它组织依据法律享受权利,履行义务,对不正当行使权利和不很好履行义务的公民、法人或其它组织追究法律责任。另一方面,管理者也必须依法管理,在行使管理权力时,必须以法律为准绳,必须在法律授予的职权范围内行使职权,必须依据法律规定的要求和程序管理国家事务。法律要约束被管理的公民、法人或其它组织,同时也要约束管理者自己。在这两者的统一中,管理者依法办事严格执法是矛盾的主要方面。管理者依据法律规定进行管理,实际上也就是要求被管理者严格依法行使权利,履行义务,有了各级政府及其工作人员的依法行政,才可能有公民的严格遵守法律。具体到城管执法部门就必须做到:

一、城管执法机关每做出一个具体执法行为,必须有足够的事实依据。以事实为依据是行政执法工作的一条基本准则,没有足够的事实依据,城管执法机关就不能作出相应的具体执法行为。城管执法人员在作出具体执法行为的过程中,要树立先取证后决定的执法观念,对每一个具体执法行为都必须有法律所规定的事实要件为基础,每一个事实要件都必须有相关的证据加以证明,在证据不充分或证据互相矛盾的情况下,应认真收集证据,并进行严格的审查判断,做到事实清楚,证据确凿,从而使具体执法行为建立在充分的事实依据上。

二、城管执法机关在作出具体执法行为时,要有充分的法律依据。以法律为准绳是行政执法的又一准则,没有充分的法律依据,城管执法机关不能作出相应的具体执法行为。城管执法机关的具体执法行为都必须于法有据:所引用的规范性文件是合法有效的文件;具体执法行为在法律规定的范围之内;综合执法的行为必须有其它行政机关的合法授权。

三、城管执法机关在作出具体执法行为时,要在自己的权限范围内正确行使职权。越权无效是行政执法的一项基本原则。城管执法机关在行政执法过程中,必须严格遵守自己的权限范围,不能超越自己的职权去进行具体执法行为。遇到具体案时,该移送的及时移送,该联合执法的就联合执法。如在整治个体饮食店的执法过程中,城管执法部门就应该同卫生、工商等部门联合执法,而不能越权处理整治过程中本不属于自己职权范围的事情。

四、城管执法机关在作出具体执法行为时,必须遵守法定的程序。城管执法机关的具体执法行为除了严格按照法律的规定,确定合法的内容之外,还必须有合法的程序,符合一定的时限、顺序、步骤、方式等的要求。如该按简易程序办理的就按简易程序办,该按一般程序办理的就一定要按一般程序办。否则就会因为程序上的不合法而导致具体执法行为的无效。城管执法机关只有严格按照以上几个方面的要求做出每一个具体执法行为,严格执法,才能真正做到依法行政。

篇8:城管 和谐执法 依法行政

一、树立三种理念, 推进城市管理工作科学发展

(一) 树立服务城市发展理念

城市管理服务城市发展, 目标是打造良好的人居环境和经济发展环境。一个城市管理质量的好差, 直接关系市民的生活质量。一个城市的文明程度, 直接影响城市经济社会的发展。良好的城市管理能够促进环境优化、提升竞争力, 从而凝聚人气、提升财气、留住商机, 促进城市又好又快、可持续发展。

(二) 切实转变管理工作机制

城管执法是一项全新的工作, 没有成熟的模式可供借鉴和遵循, 管理方法的创新是一条行之有效的途径。当前要突出抓好以下几个方面的转变:一是由“重建轻管”向“建管并重、突出管理”转变;二是由微观管理向宏观管理转变;三是由粗放型管理向综合精细型管理转变;四是由专业管理向综合管理转变;五是由强调政府推动向政府、社会和市民互动转变;六是从原始粗放的人海战术管理, 向科技化、信息化管理转变;七是由城市先建后管向由管理来引领城市发展转变。

(三) 着力提升城市管理水平

随着城市建设日新月异的变化, 楼宇变高了、广场变大了、马路变宽了、夜景变亮了, 人员集聚, 物阜民丰。随着城市的发展, 要求提高城市管理水平。对重点街道建设和管理, 要立足高起点谋划、高标准改造、高质量管理, 树品牌、扮亮点、出特色, 着力打造一批城市管理示范街和示范社区, 发挥示范带动效应。

二、理念和谐, 民生为本, 在依法行政中促进社会和谐

作为城市管理的执行者和维护者, 有责任和义务维护城市向着良好方向的发展, 其行为方式将直接影响民众对政府管理体制的信任和评价。但城管执法是一个极其复杂的领域, 涉及社会生活和生产的各个层面, 与每一位公民的权利和义务都有着直接紧密的联系。城市管理行政执法局应本着“以人为本、执法为民”的工作宗旨, “外强素质, 内树形象”的工作理念, 全体执法者上下一心, 注重法律效果和社会效果的和谐统一, 工作得到了群众的认可、理解和支持, 进一步开创城市管理行政执法工作的新局面。

为正确处理群众利益与行政执法之间的关系, 执法人员要紧紧围绕城市特色, 以构建和谐城市形象和解决民生热点问题为突破口, 用和谐理念指导执法, 维护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

三、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推进城市管理工作发展升级

科学发展观的第一要义是发展。城市管理的发展应着眼于精细化城市管理, 明确城市管理职责, 进一步加大法制化、社会化、信息化建设。

一是要进一步明确城市管理各个方面、各个领域与各个环节的具体标准和要求, 建立城市管理执行责任体系, 按照城市管理和责权对应原则, 进一步创新完善城市管理体制, 彻底消除管理上的死角死面, 尽快形成责任明确、权责一致的城市管理新格局。

二是要进一步规范城市管理行政执法的程序, 依靠法律法规和规章制度进一步规范城市管理, 把城市管理的各项工作纳入法制化轨道。坚持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坚决杜绝吃拿卡要、推诿扯皮、野蛮执法、办事不公、以公徇私现象的发生, 不断提高文明执法水平和执法的透明度。

三是要进一步加强信息化建设, 通过网络、媒体等方式进行宣传教育和学习。宣传城市管理工作中的好经验、好做法、好典型, 学习其他城市的先进管理办法, 推动城市管理工作提档升级。

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 坚持历练才干的工作追求。打造四城的过程, 既是党员干部彰显品德体现才干的过程, 也是锻炼素质提高能力的过程, 要把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同本地本部门的实际结合起来, 因地制宜、因时制宜, 创造性地予以落实。主要是创新观念、创新思路、创新方法、创新体制、创新机制和制度, 从而创造性地开展各项工作, 事事争高、处处争好, 这才是求真务实抓落实的最高境界。

篇9:浅谈在城管中的和谐执法

关键词:城市管理和谐执法审视策略

执法人员是一个城市面貌的体现,应该如何和谐执法,保证整个城市和谐自然的发展,是新时代下背景下的执法人员们需要考虑的重大课题。

一、行政执法人员应该明确的概念

(一)依法行政

依法行政是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治理社会的基本方针战略,作为城市的管理者,执法人员应该树立起正确的行政观念,坚持依法行政,执政为民,只有坚持依法行政,才能最大限度的确保人民的利益不受到威胁,才能最大限度的确保执法人员执法的公正性和合理性,才能公平地体现出人民的意愿,保护好城市的主人们能够在更公平合理的环境中生存。

在现如今的城市执法队伍中,有些执法人员并没有接受过专门的理论指导,思想素质都比较低,不能够按照依法行政的标准做事,并且对法律知识没有一个全面系统的学习,遇到问题时并不能按照相关的法律法规对问题进行处理,而是一味的使用自己的暴力手段进行解决,这样的执法方式严重阻碍了城市管理中行政执法的正常开展,破坏了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本原则和正常秩序,让本应是促进社会和谐的城市执法人员逐渐的演变成了城市中的不和谐因素,损害了政府形象。

(二)服务至上

城市管理中行政执法人员归根结底是服务于人民的,中国共产党的根本宗旨就是为人民服务,作为政府人员,行政执法者在执法过程中也应该时刻谨记着这一点,以为人民服务为中心不断的开展城市管理工作。不仅仅要以管理为目的,更应该把管理逐渐转变为服务,更好地服务于城市人民。

综上所述,行政执法人员扮演的角色更多的时候是一名服务者,而不是管理者,行政执法人员要时刻谨记着这一点,服务于社会,服务于人民,依法行政,严格执法,不放过一丝一毫的社会不和谐因素,也不因为滥用职权而伤害到无辜的人,不断的打击恶势力,保护好弱势群体,维护城市环境的和谐美好,城市氛围的公平和正义,为广大城市居民的生活和权利保驾护航。

二、城市管理中行政执法存在的问题

随着我国经济文化的飞速发展,我国的城市化进程也不断地在加快,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之下,城市管理的强度也要不断的进行加强。但是,现如今城市管理中行政执法人员的素质良莠不齐,各地方强制执法的新闻屡见不鲜,严重阻碍了城市的正常发展和政府的形象,这其中的原因自然有行政执法人员本身的素质问题,但是究其更深的原因,还是在于我国政府工作中很多工作机制的不完善,其中主要的问题有以下几点。

(一)影响市容的流动商贩的行为

流动摊点作为城市中的一种现象,不仅仅影响了城市的美丽环境,干扰了人行道的正常功能,还因为流动商贩所贩卖的小吃、物品等几乎质量都缺乏保证,商品进货渠道不明,所制作食品的卫生环境十分差强人意,也没有做到相应的消毒措施,容易给购买者的身体造成一定程度的伤害。而且,路边的流动商贩经常在卖出东西之后将所用原料的垃圾随地乱扔,严重影响市容市貌,流动商贩的偷税漏税行为也十分严重,很多正常的商家被抢走生意,正常的市场份额被抢占,长期下来严重干扰了市场正常运行,许多商家和群众都呼吁取消流动商贩。但是,每当执法人员试图将流动商贩进行取缔的时候,由于流动商贩的流动性,跑起来十分方便,每当执法人员来了的时候,流动商贩们就马上跑,等到执法人员走了的时候再回来,就算没跑掉被抓到了,在现有的机制下城管人员也只能对流动商贩进行罚款,无法从根本上杜绝流动商贩的再次出现。

所谓“存在即合理”,流动商贩的出现并不是社会发展中的偶然现象,而是市场化所孕育出来的必然现象。首先,流动商贩价格低,购买方便,十分被时间紧迫的上班一族们所青睐,其本身具有一定的市场。其次,由于我国本身人口众多,城市化进程又在不断加快,越来越多的农村人口涌入城市,这些农村人口普遍文化程度较低,缺少一技之长,在城市中无法依靠自己的学识安身立命,而在城市中,也有着大批的失业人员无法得到政府及时的安置。这些城市失业人员和进城务工人员由于本身的弱势,只能选择一些经营成本小,回本大,技术性弱的职业来做,二流动摊点的经营就完全符合这些标准,自然成为了城市失业人员和进城务工人员们在生存中的首选。

综上所述,一方面现如今城市管理中对于流动商贩的管理措施不到位,无法彻底清除流动商贩的存在,另一方面流动商贩的出现确实解决了一些失业人员的生存问题并得到了很多城市居民的喜爱,政府就应该从另一个角度着手,不一味地去禁止,而是加大对流动商贩的整合和治理,通过对流动商贩整体的投资让流动商贩所贩卖的食品和物品更加的干净有保障,把流动商贩当成市场的一部分,不一味的想要取缔它,而是通过种种技术手段去扶植这些弱势群体,这样不仅可以搞活市场,解决失业人员再就业难的问题,更能够将市民和行政执法人员的关系向上迈进一个新台阶,促进城市环境的和谐稳定发展。

但是,政府不能对所有的流动商贩都进行盲目的政策扶植,而是应该准确定位,择善帮助。第一,要根据日常群众经常购买流动商贩所售商品的地段进行正规的摊点设立。第二,要正确区分流动商贩的类型,只让符合条件的弱势群体,例如低保户,长期失业群体和进城务工人员进入到扶植行列中来。第三,政府要 在前期的卫生检查和证件办理上给予流动商贩一定的支持,让流动商贩所贩卖的商品卫生指标合格,不对购买者的身体健康造成伤害,并且要在一定程度上象征性的收缴流动商贩的卫生管理费,保证市场运行正常。第四,政府可以帮助流动商贩们将小的流动摊点逐渐变成可以引入广告资金的市场化经营模式。做到以上几点,不仅可以解决城市环境的问题,让整个城市的面貌焕然一新,更能够解决城市中弱势群体的就业问题,可谓是一举多得。

(二)乱贴乱挂的小招贴影响市容行为

就我国目前的城市状况来看,乱贴小招贴的行为普遍存在于大部分中小城市之中,执法人员屡禁不止,愈演愈烈,街边的墙上,电线杆上,无处不在这些严重影响着市容市貌的牛皮癣。由于小招贴张贴方便,揭下困难,导致执法人员不能够及时的抓住张贴小招贴的人员,从根本上难以治理这种到处都是牛皮癣的城市面貌的做法发生。

但是,政府可以从自身寻找原因,小招贴的张贴无非是一些中小企业为了进行自我宣传而想到的宣传办法,如果政府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帮助这些企业,那么相信小招贴现象就一定会得到减轻。

政府可以在每条街道和每个小区的显眼位置都设立宣传栏专门为这些广告资金不足的中小企业进行广告张贴,达到城市环境整洁有序的最终目标。

三、如何和谐执法

(一)加强对群众的法律宣传

现如今很多群众并不理解行政执法人员的行为,总是片面的认为行政执法人员是在剥夺群众权利,导致群众对执法队员越来越不支持,群众和执法人员之间的冲突不断激化。所以,要做到和谐执法,首先第一步就是对群众进行普法,加强相关法律法规的宣传教育,让群众懂得相关的法律法规,这样才能更好地理解和支持行政执法人员的工作,并进行配合,最终和执法人员一起创建和谐、美丽城市做出自己的贡献。

首先,政府应该通过大众传媒,借助电视和报纸等媒体进行宣传,让居民们懂的基本的法律知识和规章制度,增强公民的法律意识和主人翁意识,增强居民的正义感和明辨是非的能力。

其次,要在一定程度上向市民宣传相关的法律法规和相应的处罚条例,让居民能够自觉的遵守相关法律法规,不在犯错之后被罚,而是在犯错之前主动引以为戒,杜绝错误的发生。

最后,要让市民当家做主人,将政府和市民之间的沟通渠道不断

地扩宽,保持政府和居民之间的沟通畅通,让市民将文明城市的创建当作自己的事情,积极参与城市的管理,这样才能保持城市管理的常态化、自觉化。

(二)强化行政执法者的素质

行政执法者是城市的保卫军,一支公正廉洁的行政执法队伍是保证一个城市和谐稳定发展的重要内容。在新时代的背景下,不断的提高行政执法队伍的综合素质,成为了城市治理中的新要求。

首先,政府要狠抓执法人员的职业技能和相关法律的熟悉程度,督促执法人员不断的对自己的专业进行学习和时间,规范执法人员的日常行为,提高执法人员的职业道德和法律意识,使执法人员的整体素质水平不断提升。

其次,要加强执法人员的行为管理,无论是正常的机关办公还是执法中的室外作业,都应该制定一套行为准则,让执法人员更加有凝聚力和行动力。

最后,政府要完善内部的工作机制,分工明确,互相扶植,让行政执法部门和城市管理中的各部门得到完整的配合,让行政执法工作能够最有效率的进行。

四、结语

城市管理归根结底就是为了给城市居民营造一个整齐有序、舒适优美的城市环境,这样才能为城市居民提供更好的服务,推动城市经济又好又快的向前发展。但是,虽然城市管理人员的目标是城市环境的不断完善,却不能够在执法的过程中一味的为了达到目的而忽视人文主义精神。城市管理人员在执法的过程中应该建立与和谐社会相适应的行政执法体制,在产生最低伤害的前提下,得到保护城市环境美好的最佳效果。

参考文献:

[1]李红涛.浅谈行政执法中存在的问题[M].法律出版社,2005,7.

上一篇:管理术语解析下一篇:《才能来自勤奋学习》阅读答案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