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费信贷立法论文

2024-05-21

消费信贷立法论文(精选6篇)

篇1:消费信贷立法论文

北京盈科律师事务所孙律师:*** 北京市朝阳区东四环中路76号大成国际C座 我国P2P信贷的立法现状及相关建议

我国P2P信贷的性质:

在我国,P2P信贷属于民间借贷的范畴,受《民法通则》《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刑法》及相关司法解释的调整。

我国对民间借贷的态度:

由于民间借贷的存在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中小企业融资难的问题,促进了我国经济的发展,因此国家对民间借贷一直呈现鼓励的态度:

2003年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文件第22条款指出,“鼓励社会资金参与中小金融机构的重组改造。在加强监管和保持资本金充足的前提下,稳步发展各种所有制金融企业”。

2005年2月,央行副行长吴晓灵明确表示:放松直接融资的管制,让筹资人、投资人自主决策,为此应发展多层次资本市场,开放多种形式的直接融资,支持发展民间借贷市场。

2005年2月,国务院颁布了《关于鼓励支持和引导个体私营等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若干意见》,其中第5条款指出,“允许非公有资本进入金融服务业”。

2005年5月 央行发布的《2004年中国区域金融运行报告》指出:民间融资具有一定的优化资源配置功能,同时,其发展还形成了与正规金融的互补效应„

2007年10月,“优化资本市场结构,多渠道提高直接融资比重”,这是党的十七大报告为中国资本市场今后发展指明的方向。

2008年5月,中国人民银行正式发布《关于成立小额贷款公司的指导意见》,小额贷款公司陆续在各省、市、自治区建立起来。

2008年8月,面对日益高涨的民间融资需求,央行首次表态。建议给民间借贷合法定位,并适时推出《放贷人条例》。“应加快我国有关非吸收存款类放贷人的立法进程,适时推出《放贷人条例》给民间借贷合法定位,引导其阳光化、规范化发展。”央行的以上表达释放了重大的政策信号。

2009年8月 由国家发改委牵头制定的“20条”草案(《关于进一步鼓励和促进民间投资的若干意见》)上报国务院,内容包括扩大民营资本的市场准入范围,削减行政许可事项、改进对民营企业的金融服务、减轻民企税费负担等若干方面。这当中包括一系列政策亮点,比如研究制定《放贷人条例》、适当放开中小企业债券市场、民企税后利润进行再投资和技术研发可享受税收抵免等。是国家鼓励民间金融发展的又一利好消息。

为民间借贷立法为的是引导民间资本回归实体经济,远离短期炒作,远离资产泡沫,支持实体经济、民营经济和中小企业的发展。为的是将民间借贷与非法集资严格区别开来。

温州:

温州民间资金十分充裕,2011年温州民间资金达6000亿元,每年以14%的幅度增长。民间借贷在温州及全国沿海经济发达地区有着广泛的基础和深厚土壤,它对中国经济的发展发挥了积极、不可替代的作用,在国内具有一定的前瞻性;当然,其中也出现了许多问题。这些问题与金融体制和法规的滞后不无关系。

2012年5月21日,温州中院召开新闻发布会,公布30条《关于为温州市金融综合改革试验区建设提供司法保障的若干意见》,为民间金融秩序和实体经济发展保驾护航。其中第五条和第六条对民间借贷做出了规定:

第五条、妥善审理民间借贷纠纷案件,依法保护合法借贷关系。贯彻最高人民法院《关于依法妥善审理民间借贷纠纷案件促进经济发展维护社会稳定的通知》精神,正确认定民间借贷合同效力,保护合法民间借贷和企业融资行为,维护正当投资权益,拓宽民营企业融资渠道。依法遏制民间融资中的高利贷化和投机化倾向,切实减轻民营企业的融资成本。

第六条、支持民间融资备案登记,发挥备案登记管理作用。依法保护民间借贷登记服务中心及入驻中心的有关机构登记、公证、结算、法律咨询等行为,依法确认权利人在中心备案登记材料的证据效力,引导民间融资备案登记,促进民间融资的阳光化和规范化。

另外,温州学者周德文日前向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工委立法室、中国人民银行政策研究室等方面递交了建议国家对民间借贷进行立法的报告以及他起草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民间借贷法》立法建议稿。

这部民间借贷立法建议稿有五章36条,其中对民间借贷、借款人、贷款人、非金融机构经济组织的内涵作了定义,对民间借贷的权力、义务、责任作了阐述,对民间借贷的范围、禁区作了界定,对其规范管理、风险防范提出了具体措施。同时与我国现有的刑法、合同法、民事诉讼法、行政诉讼法打通。

鄂尔多斯:

2012年6月5日,内蒙古自治区鄂尔多斯市下发了《鄂尔多斯市规范民间借贷暂行办法》(以下简称“办法”)。对民间借贷进行系统性的规范。《办法》还强调民间借贷的资金来源必须是自有资金,且民间借贷人和合同要逐笔登记和备案。这意味着我国首部系统规范民间借贷的规范性文件在鄂尔多斯市诞生。

第一个全面、系统的规范性文件

《办法》并没有太多内容的创新,但是它从民事、行政、经济法方面形成了一个系统的规范,第一个对于现有法律法规的一个全面、系统的梳理。

放贷需使用自有资金

《办法》还根据民间借贷最新发展的实际情况,加入一些新的内容。例如强调放贷需用自有资金,还强调要通过信息化的手段,使民间借贷阳光化、信息化。鄂尔多斯市政府鼓励和支持设立企业化运营的民间借贷信息网络平台。

《暂行办法》还强调了对民间借贷逐笔登记,逐笔备案。

《暂行办法》还将创设由民间资本发起组建的鄂尔多斯民间借贷登记服务中心,作为一个独立运作、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的企业法人,可在各旗区成立相应办事机构。合同一旦签订并履行,放贷人应到所在旗区民间借贷登记服务机构进行登记和民间借贷合同备案。

关于P2P信贷的法律适用:

在我国,网络互助融资面临的风险一直非常突出,这也是这个行业引发争论的焦点所在。央行提出社会融资总量概念,P2P网络借贷也算是民间融资。

2011年8月,银监会发布了《关于人人贷(P2P)有关风险提示的通知》。《通知》中提到,P2P信贷中介服务存在影响宏观调控效果、易演变为非法金融机构、业务风险难控、不实宣传影响银行体系整体声誉、缺乏明确的法律法规界定、信用风险较高贷款质量劣、开展房地产二次抵押业务存在风险隐患等七大问题和风险,引起媒体及公众对P2P贷款平台是否涉嫌非法集资、高利贷、洗钱等方面的质疑。银监会要求银监分局和各家银行采取措施,做好风险预警监测与防范工作。

在我国,有关金融的法规是央行决定的,银监会本身不制定法规。银监会的文件并未要对P2P监管,只是风险提示,P2P无人监管的局面仍将延续。既然没有监管部门,P2P就和其他未获得法律地位或未被监管的金融活动和机构一样,都属于民间借贷,根据民法上“法无明文禁止即自由”,在我国只要法无禁止,就可以去做。

目前,我国关于民间融资和民间借贷的相关法律法规有 《民法通则》、《合同法》、《刑法》及相关的司法解释。

《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从法律上肯定了民间借贷行为的合法性,并从法律层面保护出借人收回借贷资金和利息的权利。《合同法》第211条:“自然人之间的借款合同对支付利息没有约定或约定不明确的,视为不支付利息。自然人之间的借款合同约定支付利息的,借款的利率不得违反国家有关限制借款利率的规定”。最高人民法院《关于人民法院审理借贷案件的若干意见》第6条:“民间借贷的利率可以适当高于银行的利率,各地人民法院可以根据本地区的实际情况具体掌握,但最高不得超过银行同类贷款利率的四倍,(包含利率本款)。超出此限度的,超出部分的利息不予保护”。

《合同法》第二十三章“居间合同”中明确规定,居间人提供贷款合同订立的媒介服务,可依法向委托方收取相应的报酬。因此贷款服务机构的存在和服务费的收取都是符合法律规定并受法律保护的。

综上所述,与P2P信贷相关的法律缺失,监管机构不明确,加上行业规范尚未建立,制度风险仍然存在。P2P信贷由于缺乏明确监管单位和适用的法律法规,正处于“无照驾驶”的状态当中。监管层已经建议先制定相关法律法规。

立法方向的建议:

1、首先应明确具体的监管部门。无论是央行还是银监会,或是另行规定其他的监管机构,只有将监管主体明确,才可以进一步规定具体的职能、明确责任的承担。

2、要制定P2P网络借贷公司的行业标准以及准入门槛。对于目前发展迅速的P2P线下发展模式,他们做着各类的小额贷款,却没有正规的牌照。但是由于目前金融业的高门槛,建议有关部门能够降低金融牌照的门槛,使得这些金融创新公司能够通过合法途径改变自己的身份。

3、线上模式应该向出借人真实地披露平台上的坏账率等,让出借人有自己的选择。对于线上发展模式,其发展情景还是十分良好的,但是由于中国目前的信用环境等,线上发展模式会发展得相当缓慢。

4、P2P网络借贷平台要使用第三方资金管理平台,例如与商业银行进行合作,不能够使用公司账户或高管个人账户,进行资金的周转。

篇2:消费信贷立法论文

操作流程: 个人消费信贷保证保险贷款目的声明书 2 身份证 3 工作证明 4 户口本 物业电费小票 6 房产证复印件 7 银行流水 银行信用记录(信用卡,房贷)增加风险管控(增加担保人、房产签订合同、对贷款人要做认真的调查)

利率:

0.9月息:

1月息(根据客户的实际情况)

还款:

每月还款一次

额度:本金除贷款期限 利息:按本金额度计算 风险管控主要分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主要是对贷款对象进行认真的调查核实、根据材料逐项核实、1,信用方式2自然人担保3两户联保4多户联保5公务员保证。小企业要认真调查经营 状况,还款意愿还款能力,存在的风险及风控措施

第二阶段风险评估根据客户调查的结果。进行风险评估。可以办理及办理的贷款额度、不可以办理、有风险评估做最后决定。

第三阶段资金回笼、追缴、起诉等。公司运营框架:

一.风险处: 二.调查处 三.业务处 四.财务处 五.办公室

所有的贷款单子有风险处上报总公司批准后开始放贷

抵押贷款(对公)

1.营业执照正副本 2.国地税务证,正副本 3.代码证正副本

4.特出行业企业经营或生产许可证 5.开户证、贷款卡、法人身份证及简历 6.章程及股东决议

7.验资报告、环评报告,公司简介

8.近三年财务报表及审计报告,近六个月的资金流量表 9.负债表。损益表

10.法人个人或对公近半年银行流水,纳税证明,11.固定资产证明(土地,房产)12.供销上下游合同及发票

13.水电费证明、工人工资表,14.贷款申请及还款计划(有流程及贷款合同)

15.风险管控(对企业要做好认真调查、对提供资料的真伪要认真核实一丝不苟、抵押物一定要认真核实,做好他项权及抵押手续、要确保抵押物完整无误以保证资金的安全)

其他业务

银行承兑汇票贴现业务(有操作流程

不上网银行保函业务(有操作流程)

存单抵押业务

就是以存单作抵押,我们收取利息、对方要有银行承诺哦到期无条件返还存单

承兑汇票放大业务

资金进保证金账户进行放大开票后我们收回本金,收取资金占用费

投资业务:

寻找大项目、我们的利润主要是,中介费、或是股份

篇3:我国农村小额信贷的立法完善

2005年5月, 中国人民银行在北京召开了NGO (非政府组织) 小额信贷试点工作座谈会。山西省平遥县首先成立了“日升隆”、“晋源泰”两家小额信贷公司, 这对于我国农村金融的发展有很好的促进作用, 对从事生产经营没有足够资金的农民来说不失为一件好事。然而, 从山西平遥县两家小额信贷公司的情况看, 一方面这两家公司只是象征性的向农民发放了十笔每笔5, 000元的贷款, 另一方面农民对这种新兴事物反应很冷淡。这与农民对新事物持观望的心态有关, 同时也与我国小额信贷并没有从法律层面上予以肯定有关。本文试图对小额信贷的立法完善进行探讨。

一、我国农村小额信贷基本情况

农村小额信贷是指专向农村中低收入阶层提供小额度的持续的信贷服务活动, 以农村贫困地区为特定目标客户并提供适合特定目标阶层客户的金融产品服务。由于我国农村大部分地区仍然处于贫困或低收入群体, 因此开展农村小额信贷服务, 为新农村建设提供资金支持, 对于我国农村金融改革与创新具有现实的意义。

农民融资难, 是新农村建设中的一个瓶颈难题。作为农村金融的重要方面, 小额信贷在实施过程中也出现了一系列的问题。

(一) 小额信贷组织的法律地位问题。

1999年7月中国人民银行出台了《农村信用社小额信用贷款管理暂行办法》, 提出了“一次核定, 随用随贷, 余额控制, 周转使用”的政策, 并将确定我国目前提供小额信贷的主体主要是商业银行、信用社、非政府组织, 而对于其进行规范的主要是一些行政法规和部门规章。

对于商业性金融机构, 主要是针对农村信用社的相关规定, 如2000年1月中国人民银行发布的《农村信用社农户联保贷款管理指导意见》, 提出小组联保、强制储蓄、小组基金、分期还款、连续贷款等政策。这种规定主要是把农村小额信贷作为实现政府目标的手段, 带有很强的扶贫性质, 缺乏长期的战略和可持续目标设计。而其他非政府的从事小额信贷项目的组织, 虽然已经连续开展了10多年这项业务, 但仍面临着法律地位不明确的问题。

一个组织的法律地位不明确, 面临的首要问题就是无法注册。小额贷款基金会得到村民和政府的认可, 但由于没有切实可行的法律依据, 其存在的合法性受到质疑, 导致一些扶贫基金会至今仍处于边缘化的尴尬地位。同时, 小额信贷组织的法律地位不明确也会限制其活动的范围。

(二) 贷款利率的确定问题。

目前我国农村小额信贷存在着巨大的需求, 但以广东省农村信用社为例, 从2001年以来开始大规模的小额信贷, 几年时间下来, 目前贷款率不到20亿元。在农村信用社信贷比才1%, 而且农户联保贷款仅占农户信用贷款的5%, 呈现逐步萎缩的态势, 是农村小额信贷的20%~30%的利率太高, 农户承受不了吗?诚然不全是, 因为在农村农民民间融资非常频繁, 农民借不着钱肯定是借高利贷, 高利贷的利率高达40%~60%, 甚至更高。所以, 必须合理确定小额信贷的利率问题。

一般来说, 农村小额信贷应当实行较高利率, 即高于金融机构的利率。这是因为, 农村小额信贷不是无偿的救济款, 而是一种村民互助的信贷, 较高利率才能使宝贵的社区保护与发展基金真正到达村民特别是贫困者手中, 并且较高利率能够覆盖小额信贷的成本, 使其能够维持自身的可持续发展。但是, 从我国现已颁布的存贷款法律来看, 我国实行的是严格的存、贷款利率管制。如《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国人民银行法》和《人民币利率管理条例》规定, 人民银行决定存贷款基准利率, 农村信用社有权按照人民银行设定的基准利率, 可在基准利率的0.9~2.2倍之间浮动。农村信用社农户小额信用贷款按人民银行公布的贷款基准利率和浮动幅度适当优惠, 农户联保贷款利率和方式及结息的办法由信用社在适当优惠的前提下, 根据小组成员的存款利率、费用成本和贷款风险等情况与借款人协商确定。这些规定都限制了农村信用社小额信贷的利率, 影响了农信社小额信贷的可持续发展。一些非政府组织开展的农村小额信贷收取的有效贷款利率远远高于人民银行规定的基准利率, 而根据我国的相关法规规定, 其并不具有合法性。

(三) 有效监管问题。

国外经验表明, 如果没有相对完善的内外监管机制, 农村小额信贷机构风险比商业银行更高。首先, 农村小额信贷机构资产组合的稳定性较传统银行差, 短期内资产质量可能出现明显恶化。例如, 信贷的发放通常是没有担保或未足额担保的, 借款人偿还贷款的动力是希望继续从这类机构中获得贷款, 如果某一借款人发现其余借款人无法偿还的情况, 自己即使还款也可能无法再次获得贷款, 其还款动力也会减退, 进而调整自身的还款决策, 这种情绪会迅速影响其他借款人;其次, 农村小额信贷机构单位贷款成本较传统银行高, 如出现同样金额的贷款损失, 机构的资本水平将会很快的下降。我国目前农村小额信贷的业务并没有建立起有效的监管措施, 对于商业性金融机构, 其业务的监管由正规的金融监管部门来实施, 但从目前实际情况来看, 不加以区分地监管方式是不利于发挥农村小额信贷支农扶贫目的的。而对于由非政府组织开展的农村小额信贷的监管还处于摸索试点阶段, 还没有系统的监管框架对非政府组织农村小额信贷实施有效的监管。尽管我国目前做了一些临时性的制度安排, 例如山西平遥的日升隆和晋源泰这两家开风气之先的小额信贷公司, 是在国家工商局注册, 由央行主导日常的监管, 其试点的整个过程以及试点方案的制订也是由央行和当地政府审批和把关。但是, 这种临时性的制度安排, 其中核心的一个问题是, 如何清晰地划分央行与银监会之间在监管农村小额信贷组织方面的职能。央行作为一个主要以执行独立稳健的货币政策为己任的部门, 在目前我国金融体系的监管模式下, 不宜更深地介入非政府组织农村小额信贷的监管。因此, 这种临时性的以央行为主体的监管框架, 将来势必要有所调整。而且更为重要的是, 我国应该在适当时候制定比较清晰的法律框架, 来规范和引导非政府组织小额信贷的健康发展。

此外, 小额信贷还存在着受政府影响过大、不能独立经营、经营风险大、如何扩大业务范围以促进发展、如何降低操作成本等问题。

二、我国农村小额信贷立法现状

我国目前尚未出台专门的小额信贷法律, 我国的小额信贷的法律法规主要散见于下列法律规范:

(一) 宪法。

宪法作为我国的根本大法, 规定了国家的基本制度, 确立了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宪法中有关个体经济和农村合作经济的规定, 给小额信贷的发展提供了最高的法律依据。

(二) 法律。

我国至今没有统一调整小额信贷关系的专门法律问津, 有关小额信贷的法律法规散见于各部门法律文件中, 如《中国人民银行法》、《银行业监督管理法》、《商业银行法》、《农业法》、《民法通则》、《合同法》、《物权法》、《公司法》中, 都能找到对小额信贷进行调整的条款。

(三) 其他规范性文件。

目前我国的小额信贷主要由行政法规、部门规章及地方性法规等规范性文件及有关政策来调整, 主要有《国务院关于金融体制改革的决定》、《国务院关于农村金融体制改革的决定》、《中国人民银行小额信贷试点意见》、《贷款通则》、《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关于调整放宽农村地区银行业金融机构准入政策, 更好支持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若干意见》, 中国人民银行发布的1999年7月《农村信用社小额信用贷款管理暂行办法》、2000年1月《农村信用社农户联保贷款管理指导意见》、2001年12月《农村信用社农户小额信用贷款指导意见》、2002年4月《关于进一步做好农户小额信用贷款发放和改进支农服务工作的通知》以及中共中央、国务院2004~2007年连续四个“中央一号文件”。

实践中, 关于小额信贷活动都是以决定、通知、意见等形式出现的。由此我们看出, 国家应该通过制定法律来规范小额信贷组织的有效运行。

三、我国农村小额信贷的立法完善

小额信贷在国外和国内的理论与实践都表明其具有顽强的生命力, 尽管存在一些不足, 但通过进一步规范, 它是能够较好解决农民由于手里没有钱, 又贷不到款而无法进行生产经营这一问题的, 进而促进农村发展。因此, 目前首要任务是如何规范小额信贷组织的运作。正如本文前面所述, 我国对小额信贷进行调整的是一些决定、通知、意见等规范性文件, 这样虽具有一定灵活性, 能根据实际情况随时进行调整, 但法律的缺位已成为制约小额信贷组织发展的重要因素。因此, 我国应加快制定农村小额信贷法。

(一) 立法依据。

小额信贷组织的运行是依靠中国人民银行制定的指导意见等规范性文件运行的。目前, 我国还没有专门的关于小额信贷的法律, 国家政策在指引小额信贷组织运行的同时, 应该由法律来进一步规范, 有效促进小额信贷组织的发展。

(二) 立法的基本目的。

制定小额信贷法的主要目的就是为了促进小额信贷组织的健康有序发展, 解决农民贷款难的问题, 使农民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 在不需要抵押和担保的情况下, 从小额信贷组织贷款并从事农业生产, 使农民逐步富裕起来。同时, 也要扶助正规金融在农村的有效发展, 遏制农村高利贷和地下钱庄等形式的不法行为。

(三) 需要解决的基本问题。

在小额信贷的立法中应从市场运行和监管两个方面去考虑。

1、市场运行的法律制度构建

(1) 小额信贷组织的法律地位问题。现在对于农村信用社从事的小额信贷活动, 其本身就具有合法地位, 因此不需要对其进行规制;对于非政府小额信贷组织, 如山西平遥的“日升隆”、“晋源泰”这样的小额信贷公司, 尽管当时设立公司时, 央行明确规定设立人为自然人, 并且不得超过5个, 资金自筹, 利率不得超过法定贷款利率的4倍。因此, 没有赋予小额信贷公司以金融机构的身份。而据央行调查统计司对民间融资的调查, 我国民间融资规模为9, 500亿元, 占GDP总量的6.96%左右。如此巨大规模的融资都是在农村非正规金融模式下进行的, 这说明我国农村存在着巨大的从事金融活动的空间, 同时也表明我国的正规金融组织无法满足农村的融资要求。与其任由如农村高利贷和地下钱庄等形式的非正规金融的不健康发展, 还不如吸收像小额信贷这样的组织进入我国的正规金融, 通过制定法律法规规定其从业资格、业务范围、市场准入条件等。可以允许纯粹的公益性的小额信贷机构在民政部门注册, 商业性的小额信贷机构在工商行政管理部门注册。对于小额信贷机构来说, 有了金融机构的身份后, 能够更加方便地融资和开展各类业务, 为新农村建设事业添砖加瓦。

(2) 贷款利率的确定问题。根据国内外的经验证明, 合理的利率是小额信贷发展的重要条件之一。中国人民银行没有对小额信贷组织的利率进行强制性规定, 但规定不得超过同期银行贷款利率的4倍。制定小额贷款法也可以采取这样的规定, 同时考虑小额信贷组织的经营风险、对农民的相关培训成本、贷款人相对分散等因素, 但应对贷款利率的上限规定出相对科学的数据, 按照其他国家的经验, 小额贷款的利率一般要年利率在25%~70%之间。根据我们的实践小额贷款利率在15%~20%, 这样在目前情况下小额信贷才有可能存活。过高利率当然不好, 怎么样才能把利率降下来, 值得我们去探讨。根据国际经验, 我们可以在税收等方面实行优惠, 如把现行营业税从5%降到3%, 甚至直接取消这个营业税, 对开展小额信贷的机构也可以取消一定期限的免征企业所得税等, 国家可以补助一些。但更重要的是真正实现市场利率, 农民不需要低价、廉价、劣质、低效, 农民需要高效, 像孟加拉乡村银行一样高效的金融服务。价格放低只有通过市场竞争才能为农民提供物美价廉的金融服务。

2、监管框架的构建。

首先, 将小额信贷组织纳入金融监管框架内, 明确人民银行和银监会各自的监管职能。对于不同的监管对象应根据小额信贷组织的类型、业务范围以及风险大小等因素设定不同的监管方式。对只贷不存的小额信贷组织, 不必适用复杂的谨慎监管规则, 可本着“自我约束、自我管理”的原则对其进行非谨慎监管;其次, 对存贷结合或已转化为正规金融机构的小额信贷组织, 应当明确规定实施谨慎监管, 所不同的是, 对其各项监管指标的要求, 如资本充足率、存款准备金率、流动性比例等, 要相应地降低。

未来的小额信贷监管框架和法规应该有利于小额信贷的升级和转型, 使一些非正规的零散的小额信贷机构朝着监管者希望的方向去发展, 不仅扩大其规模, 而且在风险控制和治理结构方面也更加规范, 从而有效的控制金融风险。

完善有关农村小额信贷的立法工作, 有利于农村的小额信贷在法治的轨道上稳定有序地运行, 满足农户和农村企业对资金的迫切需求, 促进新农村建设。

参考文献

[1]张永浩.国外农村小额信贷的成功经验及对我国的启示[J].东方企业文化, 2012.1.

[2]金涛等.我国农村小额信贷现状及发展建议[J].现代农业科技, 2011.12.

篇4:消费信贷救内需

长期以来,拉动经济增长的“三驾马车”中,出口和投资占有比重过高,消费比重较小。随着金融危机袭来,这一模式的弊端显露无遗。应对当前全球经济危机的困境,实现保增长的目标,应从改善我国不合理的经济增长模式开始,而消费信贷或许会成为破解此难题的“钥匙”。

发展消费信贷助力经济转型

通过信贷资金支持大规模的投资,在短期内能够起到立竿见影的效果,却无法对经济增长提供持续动力,同时投资往往也只能拉动上游产业而无法拉动整个产业链。因此,信贷消费可以将信贷扩张和启动消费结合起来,成为实现“保增长”的重要手段。

同时,发展消费信贷对于“调结构”转变经济发展模式具有重要作用。我国当前整体收入水平一般,居民消费倾向偏低,由于缺乏信贷支持,居民消费只能建立在自我积累的基础上,造成生产与消费需求之间的巨大差距。而扩大消费信贷无疑是扩大有效需求,活跃市场,促进经济增长一个重要的手段。消费信贷既可以调节消费品供求总量,又可以调节供求结构,促进产业结构的升级和优化,扩大劳动力就业。由此,促进生产增长,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继而形成生产与消费之间的良性循环,改变我国长期以来依靠出口和投资拉动的经济增长方式。

对于商业银行来说,消费信贷还能促进银行资产结构多元化,有助于银行资产质量的改善和银行经营空间的拓展。

促进消费信贷五大机遇挑战

我国消费信贷市场的发展潜力巨大却还处于起步阶段,在发展的过程中面临一些问题,制约了市场的进一步发展。主要有:

一是个人征信体系不健全,导致银行很难得到借款人的真实收入资料,使银行不得不对借款人的贷款资格进行严格审查,从而挫伤了消费者的积极性。此外,信用监督和惩罚机制的缺失,使失信者违约成本很低,导致消费信贷业务缺乏坚实的社会基础和制度保障。

二是信用担保保险机制缺乏。我国已有担保法规,但没有针对消费信贷的相关规定,消费者在申请消费信贷时很难选择有效的担保形式,特别是在农村地区,缺乏抵押物一直是制约消费信贷发展的重要因素。此外,抵押品流动性差。由于房地产二级市场发育滞后等原因,抵押的住房变现能力较差,不能为贷款机构提供有效的风险保障。

三是消费信贷资金来源有较大的局限性,不能保证消费信贷循环畅通。目前各种消费信贷的主要资金来源是商业银行的信贷资金。由于我国商业银行特有的资金结构,其所面临的“短存长贷”的经营风险较大。在资本市场发育尚不健全的情形下,消费信贷的供给者无法获得融通长期资金的渠道。

四是消费信贷产品同质化。很多商业银行开办了个人消费信贷业务,但整体上看产品细分和差异化程度较低,同质化现象严重,涉及的消费领域比较窄。而且业务对象主要以城市居民为主,缺乏针对农村市场的多样化信贷产品,导致农村地区结构失衡明显。现有的消费信贷生产性消费贷款较多,生活性消费贷款较少;集中于小额短期信贷,较大额、期限长的住房贷款等消费信贷较少。

五是消费信贷操作不规范,商品存在價格虚高。当前消费信贷运作中存在申请手续繁杂、收费环节多且收费水平不尽合理的现象,使许多消费者对消费信贷望而生畏。

破解消费信贷发展障碍须合力

从政府方面来看,要加快完善消费信贷的法律法规,确保消费信贷的规范经营和顺利进行;要建立科学有效的个人信用征信体系,这是控制消费信贷风险的前提保证;制定配套激励措施,鼓励居民使用消费信贷。

譬如,可以对贷款购房的消费者在税收、利率等方面给予一定的优惠;建立必要的消费信贷资金供给机制。应结合资本市场发育,培育一些能够融通长期资金的市场主体,开发相应的融资工具,为消费信贷提供更为广泛的资金来源;拓展欠发达地区消费信贷的发展。通过政策导向和利益调节对欠发达地区金融机构开展消费信贷。推动欠发达地区特别是农村地区消费信贷的发展;针对我国消费层次复杂,消费需求广泛的特点,积极发挥多种金融机构在消费信贷领域的作用。通过建立多层次的消费信贷服务体系,来满足消费需求。

从金融机构来看,可以继续改进金融服务,创新产品。金融机构应积极改善信贷结构,支持消费信贷业务发展,开发以拉动消费为重点的信贷产品业务,发展新客户,提供全方位优质金融服务。要针对不同的商品和不同的消费群体,增加消费信贷品种,培育和巩固消费信贷增长点,使居民能够根据自己的意愿和能力有选择地扩大消费支出。

此外,要平衡好培育市场和风险控制的关系。现在,一方面高收入人群愿意多花钱购买更好的产品却不需要信贷消费;另一方面经济能力较差的人群,需要信贷消费的支持,但银行并不愿意贷款给他们。因此,金融机构应当把握好开拓市场和风险控制之间的平衡。在进一步加强信贷风险控制,确保风险可控的前提之下,适当降低消费信贷的门槛,吸引更多消费者。

篇5:汽车信贷消费市场

费市场调查报告

近期,我国轿车消费正在不断升温,国内各商业银行纷纷推出相应的汽车贷款业务。那么,消费者是否愿意贷款买车?什么样的贷款是他们能够接受的?近日,我从互联网上收集各种资料,对中国的汽车信贷消费市场进行了调查。

资料来源有中新网,中新上海网,网易汽车综合报道

1、汽车消费潜力巨大

由国家统计局中国经济景气监测中心与万事达卡国际组织联合发布的,中国信贷消费第二次系列调查结果显示,中国居民对信贷消费的认知度有了新的提高,该调查同时显示中国的汽车信贷消费市场有巨大的潜力和空间。

通过2009第四季度对北京、上海、广州、武汉、郑州、成都和西安七个城市二千一百位居民的问卷调查,发现居民对信贷消费的认知度有了新的提高。在问卷所列的从金融机构取得抵押贷款进行的消费等六种信贷消费方式中,本次调查显示被访者平均选择了三点一种,明显高于二○○○年第三季度调查的二点八种。而不知道什么是信贷消费的人群比例,则由上次调查的8.9%,下降到本次调查的8.2%。对信贷消费概念的认知,高收入、高学历组强于低收入、低学历组,三十六至五十岁的中壮年强于其他年龄组。

在七个调查城市中,过去六个月人均信贷消费最高的前三个城市依次是北京、成都和广州,上海最低。但在过去六个月中进行过信贷消费的人群比例,上海则位居七城市之首。

调查显示,居民了解有关信贷消费概念的第一来源渠道,有超过七成的被访者认为是报纸、电台、广播、网络和杂志等公共媒体,另有12%和4.6%的被访者分别选择了金融机构和朋友介绍。本次调查显示金融机构对信贷消费概念普及的推动作用有所增强,其比例由上次的8.3%上升为本次的12%。而来源于朋友介绍和自己琢磨的比例则比较稳定,不到5%。

两次调查均显示:有近八成的人认可信贷消费方式。男性比女性、高学历比低学历、高收入者比低收入者,以二十一至三十三岁为主体的青年比中、老年人更认可信贷消费方式。住房、汽车和教育依然是最适合信贷消费的前三种对象,其比例分别为71.5%、11%和10.6%与上次调查相比,本次调查显示汽车成为超过教育的第二种最适合信贷消费的对象。随着学历和收入水平的提高,有更多的人将汽车和旅游纳入信贷消费的适用对象,而将医疗保健作为信贷消费对象的比例越来越低。特别是月收入超过三千元的被访者,认为汽车最适合信贷消费的比例迅速上升,并逐渐超越住房而成为信贷消费的第一适合对象,显示出汽车信贷消费市场的巨大潜力和空间。

调查还显示了,有32.3%的消费者计划在未来5年内购买小汽车,而没有购买计划的人占67.7%。随着我国经济的持续发展,人们存折里的钱越来越多,居民的衣食住行各项消费都在向高层次转移,私人轿车作为享受型的交通工具,已经越来越成为更多人的梦想。如今,国内几大汽车生产厂商产品不断升级换代,不少品种和型号的车已经与国际同步,同时,成本不断下降直接导致销售价格降低,以前普通百姓不敢问津的价格逐步走低,个人购车欲望正在强化,未来5年将是我国家庭轿车普及化加速的几年。

2、贷款购车分歧较大

调查数据显示,对于贷款购车消费,41.4%的消费者表示接受,46.8%的消费者表示反对,表示不一定的占11.8%。进一步调查发现,表示接受贷款购车方式的消费者认为,贷款可以周转资金和提前消费,两者各占56.1%和33.9%;在反对贷款购车的人中,有57.6%的人表示等有钱后再买,34.4%的人表示贷款买车不合算;另有3.0%的人认为贷款的钱可能不安全。

调查人员分析认为,消费者对贷款购车的分歧较大,这一在国外非常盛行的消费方式和理念,在国人眼里还颇受争议。这除了和中国传统消费观念有一定冲突外,也和个人经济收入情况、消费者对国家经济形势的发展预期、消费信贷本身的操作等有着密切关系。

3、贷款期限4至5年最受欢迎

调查结果显示,34.0%的消费者认为汽车贷款期限4至5年最合适,19.8%选择10年以上,18.9%选择3年以下,17.0%选择6至7年,10.4%选择8至9年。消费者对贷款期限的选择因个人情况差异而不同。一般情况下,收入高、偿还能力强的消费者倾向于较短期限,收入较低、偿还能力较弱的倾向于较长期限。但也有例外,一些投资意识较强的消费者,尽管有购车能力,也会贷款且选择较长的期限,而把自己的资金用于其他投资上,做到理财和享受两不误。

4、贷款期望额度较高

调查数据显示,对于贷款金额,消费者的期望在4万至10万元之间。其中,10万元及以上的比例稍高,为25.5%;其次为6万至7万元,占22.6%;4万至5万元占20.8%;8万至9万元占19.8%;3万元以下比例较低,为11.3%。消费者对贷款倾向于较高金额,结合目前轿车市场的车价,经济型为10万元,中高档在20万至30万元。因此,较低的贷款额度满足不了消费者购车时的支付,反过来,如果消费者的购车资金缺口较小,往往也不会通过贷款方式解决。贷款期望金额也折射出消费者购车的心理价位应该在10万元左右,低档轿车尽管价格具有优势,但其质量性能和外观不为大多数人看好,而十余万元的中档经济型轿车的综合竞争力最强,受欢迎程度相对较高。

5、发展潜力大 15年后汽车金融有5250亿元市场容量

根据相关部门的统计数据,目前国内汽车信贷消费占整体汽车消费的比重仅为10%,而美国约有90%的汽车销售是通过信贷方式售出,欧洲80%的消费者通过汽车信贷购买汽车。从中国人民银行1998年正式批准开展汽车消费信贷业务以来,我国的汽车信贷规模从无到有发展很快。2001年,全国汽车消费信贷余额为436亿元,到2002年末,已上升到了945亿元。据央行公布的数据显示,截至2008年底,全国各金融机构共发放汽车消费贷款余额1583亿元,其中,国有商业银行余额743亿元,股份制银行余额311亿元,汽车金融公司余额318亿元。2009年,各金融机构汽车信贷业务发展迅猛,如深发展全年新增汽车消费贷款近60亿元,增长率达180%以上。

央行在今年7月11日公布的数据显示,上半年人民币贷款增加4.63万亿元,与之相对应的数据是,来自购车的需求保持旺盛。据中汽协公布的产销数据显示,2010年上半年汽车产销分别为892.73万辆和901.61万辆。

上汽通用汽车金融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张晓俊表示,对通用汽车金融而言,中国无疑是一个重要的市场,其今后的发展潜力不可限量。深发展银行行长助理仇卫平坦言,汽车贷款已经成为深发展重点贷款业务之一(汽车贷款总量已经占比10%),目前深发展已经将汽车零售金融列入重要战略,信贷额度会得到充分保障,随着国内车市持续火爆,未来2至3年内,银行车贷业务将持续翻番增长。根据中国汽车工业协会的预测数据,到2025年,中国汽车金融业将有5250亿元的市场容量。

6、信贷消费成汽车销售重要推手

目前,在国内汽车金融市场,主要有银行信用卡分期付款、汽车金融公司、银行汽车消费贷款三种贷款方式供购车人选择。随着汽车信贷的不断升温,汽车金融正被汽车企业视作促进销售的救市法宝。上海通用、长安福特、丰田等有汽车金融业务的公司纷纷推出了零利率、零首付等汽车信贷业务。

今年1月份,捷豹路虎在全国范围内推出为期3个月的“零利率尊贷领享计划”,市场反应立竿见影,据捷豹路虎中国区财务总监汪东宁透露,今年1至2月份,路虎品牌汽车在北京市场的销量同比增加了200%。

BMW贷款金融服务部门与伙伴银行共同合作,率先推出BMW品牌的贷款金融产品。上汽通用汽车金融公司针对凯迪拉克客户推出的“平衡先享”和“0利率”计划,福特金融联手长安福特推出的蒙迪欧致胜“半付半贷”金融专案,雷克萨斯推出的零利率金融方案、一汽丰田针对旗下主力车型卡罗拉开展了“零负担”购车盛惠活动等。

据悉,东风日产预计在年内联合东风日产汽车金融有限公司为全车系购车客户提供零利息购车贷款。而宝马金融每年都会推出春季、夏季特惠方案,凡在规定时间内,在指定经销商处购置指定车型,即享受 “零月此外,一些车企还找合银行推出各种优惠贷款业务。如,东风雪铁龙开展的“0利率,0利息,1%手续费起银行信用卡贷款”活动;奔腾B70开展的“零利率、零月供”的金融服务;东风日产正在开展玛驰预订信用卡分期有礼活动;北京现代则联手深圳发展银行、中信银行提供“1元信贷”、“常规贷款”、“弹性贷款”等信贷服务。北京现代的车型中,雅绅特、伊兰特、悦动、途胜、领翔、i30、名驭都有信贷优惠活动。其中i30、悦动和途胜这三款车型,可以享受在招商银行、建设银行和中信银行办理一年期贷款零利息零手续费的优惠政策。

中信银行汽车金融中心总经理徐晓华表示,目前国内的汽车金融市场还处于起步阶段,市场潜力还远远没有被挖掘,市场有效供给很不够,也正因为如此,国内汽车贷款渗透率远远低于国际水平,这个市场需要所有的参与者共同努力,将整个蛋糕做大,如果将渗透率由现在的10%提高到国际平均水平的70%,即使每个参与者只分到一小块,规模也会非常可观。

7、中国汽车信贷强大年轻顾客群体正崛起

网易汽车综合2010年8月11日报道作为中国第一家批准成立的汽车金融机构,上汽通用汽车金融有限公司自2004年成立至今,共办理超过36万单 汽车信贷业务。日前,上汽通用汽车金融有限公司总经理李文国和副总经理张晓俊在接受《理财周报》记者采访时表示,中国汽车信贷市场发展潜力巨大,一般来讲,大城市拥有更高比例的信贷消费。最近,上汽通用汽车金融继续拓展其在中国的业务范围。同时在2、3线城市,甚至一些偏远地区都能看到上汽通用汽车金融业务的快速增长,这些区域发展迅速,这些区域的人渴望实现购车梦想,而上汽通用汽车金融让这一切成为可能。另外,年轻一代的消费者思想更加开放,更愿意接受汽车金融服务。

从全球汽车信贷消费的发展道路来看,中国的汽车金融市场还处于一个比较稚嫩的阶段,传统的中国人更倾向于储蓄,现金购物,转变这种传统的消费习惯需要一定的时间。我们期望通过我们的服务能够帮助更多人实现购车的梦想。如果考虑到成熟市场的发展经验,我们会发现中国市场拥有巨大的潜力,中国市场目前的比例才10%左右,远远低于成熟市场75%的比例。

篇6:汽车消费信贷论文

[摘要]本文将从汽车消费信贷存在的问题出发,分析了解目前在我国的汽车消费信贷中面临的问题及其原因,并在此基础上提出解决对策和建议。[关键词]汽车消费信贷;分析与研究; 对策

一:关于对汽车消费信贷的论述

汽车消费信贷是指对申请购买轿车的借款人发放的人民币担保贷款;是银行与汽车销售商向购车者一次性支付车款所需的资金提供担保贷款,并联合保险、公证机构为购车者提供保险和公证。简单而言,就是涉及有三方主体的交易,就是金融机构对申请购买汽车的借款人发放的用于一次性支付车款的贷款。在这个信贷的过程中,有金融机构的参与,有汽车公司的参与,也有个体消费者的参与。在现在发展看来,其消费信贷更多体现一个相互联系的过程。

汽车消费信贷起源于美国个人购车中得分期付款方式中,目前美国贷款购车的比例在80%以上,发达国家的信用体系越来越完善,个人贷款相对宽松,汽车消费信贷已经成为汽车消费的主要购买方式。纵观国外汽车消费信贷的百年发展历史实践,消费信贷这项业务基本经历了从1908年至1929年的起步阶段;1930年至1946年的低谷阶段;1950年至1990年的发展阶段;和1990年至今的成熟阶段,这四个阶段体现了汽车消费信贷的一般发展规律。汽车消费信贷是在首先国外发展起来的,例如在外国主要是美国和日本的汽车金融公司比较发达,信用贷款发展也比较先进。消费信贷的发展是随着汽车的发展不断深远影响的。据调查发现目前美国汽车销售额中70%靠分期付款方式实现,并且在美国商业银行的消费信贷中,汽车贷款占相当重要的地位,其信贷额仅次于信用卡。过我们通过查阅资料知道,我国汽车消费信贷的发展远远要晚于国外的发展,中国的汽车消费信贷市场起始阶段

在1995年至1998年;发展阶段从1998年10月至2002年末;竞争阶段是从2002年末至2003年,有序竞争阶段从2003年至今。从国外和我国的消费信贷的发展状况看来,我国的消费信贷起步阶段足足晚了30-40个年头,当国外已经到了发展阶段,处于上升期时,我国才开始发展,从这点看来,消费信贷仍然是舶来品,我们还是在借鉴别人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当然,这也要符合我国的国情发展具体分析。因此,从这个意义上而言,对于研究我国汽车消费信贷的发展以及针对当前我国在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对策显得无比重要。

汽车消费信贷发展起来带来的作用可以显而易见,我们发现,一些行业不断的起步,一些行业已经深远的影响到了中国经济的发展。其作用概括起来可以体现在以下四点:一是汽车消费信贷引导社会需求,生产从而促进工业经济乃至整个国民经济协调、持续、快速的发展。二是汽车消费信贷推动汽车消费,提高了资本运营效益。三是汽车消费信贷刺激汽车消费,方便居民生活、促进消费结构升级。四是汽车消费信贷促进金融机构优化贷款存量和增量,提高资金使用效率。汽车消费贷款的意义主要在两方面。其一,它帮助汽车工业快速发展,刺激国民消费,推动国家经济的增长。据统计,在全球汽车消费量中,70%的新车是通过贷款销售的。在美国,这一比例高达80%,每年光新车贷款产生的利息收入就高达200亿美元,但如果没有汽车贷款,美国年新车销售量至少要减少50%。其二,它对金融行业业务创新、分散风险都起到积极作用。传统的信贷经营体制使商业银行过分依赖贷款、风险相对集中。资产负债管理原则中得分散化原理要求金融资产应尽可能地分散到各种不同的具体形态上,而汽车消费信贷正是这一原理的具体应用。同时,随着汽车消费贷款的发展,专业化的汽车金融公司孕育而生,丰富了金融行业的构成,降低了整体行业的风险性。

二:我国汽车消费信贷现状分析

美国通用汽车曾经对中国市场所做得预测显示,2000-2005年中国的轿车需求将保持20%-25%的年增长率。随着我国汽车消费市场的不断扩大,到2010年将成为继美国、日本之后的第三大汽车市场。目前,中国的汽车销售

中最多只有10%-15%是通过融资贷款形式销售的,这一数据大大低于世界70%的平均水平,这一方面意味着我国汽车消费市场潜力巨大,另一方面也说明我国汽车消费信贷的服务水平和市场规模远远没有达到应有的程度,尤其是我国汽车市场运营模式与国外成熟的运营模式相比仍处于成长阶段,尚有许多方面的生产经营行为有待规范。在我国,汽车消费贷款还属于新兴事物。我国五大国有银行首先设立汽车贷款业务。之后,各商业银行陆续开展了该项业务。2003年10月3日我国出台了<汽车金融公司管理办法>,并在同年底,首批3家汽车金融公司进行筹建,分别为上海通用汽车金融有限责任公司、大众汽车金融有限公司、丰田汽车金融公司。2004年8月17日中国人民银行和中国银监会联合发布了《汽车贷款管理办法》,取代了98年的<汽车消费贷款管理办法>。至此,国内汽车消费贷款市场从无到有,从单一的国有银行参与到专业的外资汽车金融机构加入,国内汽车贷款市场迅猛发展。距统计,2002年全国汽车消费贷款余额已经达到1833亿元,占金融机构全部个人消费性贷款余额的10.2%。逐渐形成以商业银行为主,专业汽车金融机构为辅导、,其他金融机构参与其中的格局。

2004年之后,汽车贷款发展速度明显减缓甚至出现了停滞不前的局面,截至2008年底,全国各金融机构共发放汽车消费贷款余额1583亿元,汽车贷款的比例从2004年底16%下降到2008年的8%。统计显示,2008年我国个人住房按揭贷款的余额是3万亿元,是汽车消费贷款的19倍,而个人消费信贷业务的贷款余额大约仅占银行贷款总规模的20%左右,这样的话,汽车消费贷款还不足贷款总量的1%。

目前,我国汽车消费信贷的主要模式有两种,一个是“直客”模式,由银行、专业资信调查公司、保险、汽车经销商四方联合。银行直接面对客户,在对客户的信贷进行审核、评定合格后,银行与客户签订信贷协议,客户将在银行设立的汽车消费信贷机构中获得一个车贷的额度,使用该车贷额度就可以得到汽车市场上选购自己满意的产品。与直接相对的就是以经销商为主体的“间客”模式,由银行、保险与经销商三方联手。该模式的特点是由经销商为购车人班里贷款手续,负责对贷款购车人进行资信调查,以经销商自身资产为客户承担连带责任保证,并代银行收缴贷款本息,而购车人可以享

受到经销商提供的一站式服务。,从现在的发展趋势 看来,间接地客户模式越来越受到欢迎,这样的一站式服务也越来越显得重要,很多时候顾客消费的就是具有高效、方便、快捷的服务。所以,现在也有越来越多的汽车金融公司、4S服务店兴起,而这样的服务也越来越受顾客的青睐。

三:我国汽车消费信贷发展进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我认为,我国现在的汽车消费信贷模式的发展也是基于在我国的信用发展起来的。信用消费的发展,必须有一个第三方的保证和信用程度做担保,所以,这也就取决于我国的金融机构的发展,当然,现在也有越来越多的非金融机构兴起从事汽车消费的业务。但相比较而言,金融机构的可信度就更加大,也因为这样,很多的汽车经销商通常都会与第三方的金融机构之前之间在事前就会做好协议。在我国,信用这样的模式消费发展还比较不成熟,很多体系和一些规章制度尚未完善,需要我们政府、企业、和消费者之间的磨合和时间的精炼才可能进一步成熟起来。

汽车金融信贷业务裹足不前的现状不容乐观,远远没有达到人民所预期的繁荣局面。这其中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主要受到几大因素的制约。

1、产品种类单一与服务质量有待提高。目前我国的汽车贷款无论产品种

类还是服务质量,都与国外相差甚远。首先,贷款的种类单一。在国外,专业的汽车金融公司提供丰富的车贷种类,其提供的的汽车

消费信贷品种有标准贷款;弹性贷款;弹性租赁和一些推出学生购

车计划等专门针对学生群体的信贷品种,以培养对其品种的忠诚

度。由此,国外汽车财务公司的细化程度可见专业。而在中国,商

业银行只为客户提供一种偿付品种,即在一定首付后,分期偿付。

我国的现状就是,僵化的业务种类无法满足客户多元化的需求。其

次,金融机构的服务意识有待提高。商业银行是我国现阶段汽车信

贷业务的主角,其长期以来的信贷业务面向企业,传统的信贷 模式

已经形成一种定向思维,认为汽车消费贷款本小利薄、直接收益

小、手续复杂、管理成本高,从而不予重视。对于汽车金融公司,由于没有银行雄厚的经济根基和社会关系,导致贷款利率搞、审批

时间长、班里手续复杂、后期服务跟不上等现象,由此引发了贷款

客户的诸多不满。

2、个人信用意识和消费观念不强。消费信贷的发展以社会个人信用机制的完善为前提的。目前我国信用机制还不够完善,国内大多数城市

和商业银行刚开赛建立个人资信管理体系。各种服务标准还没达到

应该标准的水平,因此在信贷过程中会遇到一些难题,所有的这

样,不得不让金融机构在发放汽车贷款时会谨慎再三。同时,我国

传统的消费习惯使得人们不愿意贷款消费,也不愿意去了解个人贷

款产品,并认为贷款会增加心理压力。

3、政策的不配套和法律的不健全。汽车消费信贷业务在我国上处于起步

阶段,相关的法律还没进行够修改和补充,更没有与汽车消费贷款

相关的立法、司法、执法的成套法规。这样不仅使个金融机构在开

展汽车消费贷款业务是法律依据模糊,而且一旦借款人违约,各部

门巨响推脱责任、抵押物变现困难、法律判决执行难的局面。汽车

消费信贷不只是金融机构的一家之事,它涉及到社会各个部门,由

于部门各有规定,缺乏相互的理解和支持,再加上某些部门工作效

率低下、服务意识低劣、收费不合理、给消费者带来诸多不便,导

致原来有即期购买欲望的客户望而止步。

四:针对我国汽车消费信贷现状,提出对策与建议

针对现在我国在发展汽车消费信贷中存在的问题,我们可以提出一些针对措施改善现象。对于我国金融机构来说,如何防范汽车消费信贷的风险,促进汽车消费信贷的发展成为了头等大事。

我认为我们应该从不同的角度去把好不同的关。从参与交易的四个主体出发,分别做好不同的工作。首先应该构建资源共享的个人信用体系。二是要加快推进汽车金融公司建设的进程。三是要加强汽车金融公司与商业银行和保险公司之间的合租,例如要构建“商业银行+汽车金融公司”的消费信贷模式。四是政府要积极构造有利于汽车信贷发展的政策环境。五是商业银行

要在汽车信贷业务和产品方面积极创新。中国的汽车消费信贷市场潜力是个难以预测的未来,我们要把握住中国市场,就必须从多方面做好准备。

此外,针对信用贷款这项,我认为我们务必要首先提高信用机制。尤其是要强化个人信用机制,在外国,每个人都有一个终生的社会安全号码,个人的每一笔收入、纳税、信贷、还款情况都会记录在案。如果出现恶意的经济行为,在信用社会中处处步履维艰,甚至会连生存也难以为继,因此金融机构敢于放开手脚大胆放贷。因此我国应该借鉴国外成功经验,加快建立全国个人信用征信系统。由政府部门牵头,各相关部门协作,奖个人的消费信贷信息、税务信息和保险信息等全部进行保存,统一向金融机构开发进行查询。同时 要加强诚实守信道德教育,增强全民道德意识,让人们意识到保存良好的信用记录对于从事经济和社会活动至关重要,从而积极履行偿还贷款本息的义务。

参考文献

[1]任泽珠.发展个人消费信贷的对策选择[J].哈尔滨:哈尔滨商大学

报.2003(2)

[2]何苗.发展我国个人消费信贷的思考[J].焦作.焦作工学院学报.2003(8)

[3]潘彦先 杨海刚.我国汽车信贷市场的培育与发展[J].西南财大.商场现代化2005(11)

[4]赵萍.<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 西南财大.2001(2)

上一篇:局党委关于认真学习贯彻中国共产党河南省第九次代表大会精神的通知下一篇:湖南版一年级美术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