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信贷消费研究论文

2022-04-19

【摘要】众所周知,出口、消费、投资是促进一个国家经济增长的三大重要法宝。从1978年改革开放至今,我国经济取得世界瞩目的成绩,但当前我国经济的快速增长主要得益于商品的出口以及投资,我国国民的消费潜力并没有真正被挖掘。在此背景下,本文首先对我国消费信贷的现状进行梳理,然后对其影响因素进行详细阐述,最后提出具体应对建议。下面是小编整理的《我国信贷消费研究论文(精选3篇)》的文章,希望能够很好的帮助到大家,谢谢大家对小编的支持和鼓励。

我国信贷消费研究论文 篇1:

新时代背景下我国消费信贷面临的新问题研究

摘 要:新时代背景下,消费信贷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不仅有利于拉动内需,而且给银行业务带来积极影响,有利于其业务创新与资产结构改善,为其带来了新的利润增长点。但是,消费信贷市场快速发展的同时也酝酿着潜在的风险,尤其当前互联网技术日益更新,海量信息便宜的获得,消费信贷市场内在的问题也出现了新的特点。为了解决商业银行中消费信贷业务的诸多问题,从新时代背景下的信息不对称、地区差异、个人信用体系、不同场景下信用信息的融合、产品的同质化、互联网金融的风险等六个方面对我国当前消费信贷发展所面临的问题进行剖析。

关键词:消费信贷;商业银行;发展;问题

引言

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人民收入的提高,消费观念的转变,近些年我国消费信贷市场进入快速发展阶段,银行金融机构,中小微金融平台,电商平台、分期购物平台和p2p平台等迅速发展,消费信贷市场呈现出规模化,多元化的趋势。其中银行等金融机构在我国消费金融市场上始终占据着主导地位。截至2016年末,银行机构消费贷总额达到25.1万亿元,其中不含住房按揭贷款的一般性消费贷达到5.92万亿元。同时,新时代的背景下,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加速了信贷市场的蓬勃发展,然而这个过程中,信贷市场规范的运行机制并没有得到很好的建立,行业乱象频出,如最近的校园贷[3]等,拉低了消费贷市场的形象,造成了广泛的不良影响,因此,针对个人消费信贷市场,研究其中存在的问题具有迫切的現实意义。

一、大数据时代下的信息不对称

随着科技的发展,互联网的普及,各种信息得到有效而快速的传递,信息的分布越来越呈现出扁平化的趋势。与过去相比,市场中各个主体之间的信息不对称的现象似乎越来越弱。尽管如此,当前信贷市场依然乱象频出,这表明市场中信息不对称的现象在新时期呈现出新的特点。

大数据时代下,人们虽然通过移动互联网能随时随地接收到海量信息,但是并不意味着人们接收到海量的有价值的信息,居民真正接收到的有利于做出正确决策的信息依然有限。此外,海量信息中存在大量噪声,虚假舆情与真实信息相比,传播速度更快、传播范围更加广泛,更易煽动那些盲目跟风,不能识别谣言、判断真假的居民,而这样的居民是广泛存在的。如当前依托于移动互联平台的各种中小微金融机构,其中销售专员(以微信平台为例)每天发布如“两天通过300万,需要资金的客户抓紧时间”、“喜报:3月份公司放款1 000多万,利息4.2厘到9.8厘”等不能求证的信息。这些信息严重干扰了普通群众的判断,加深了平台与居民之间的信息不对称性。

针对上述问题,政府一方面需要加强对这些互联平台的监管,防止虚假舆情,具有错误价值导向信息的扩散;另一方面政府应当在官方权威媒体上加大对虚假信息的曝光程度。同时商业银行作为放款的权威机构,更应该知法守法,严格执法,加大宣传,让虚假中介机构没有可趁之机。

二、新时代背景下的地区差异问题

2017年10月18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上提出了乡村振兴战略。然而新时代背景下,城乡经济发展的不均衡以及东部与西部地区之间的经济差异依然是解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的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之间矛盾需关注的问题。城乡之间的经济以及城乡居民之间观念的差距,是信贷市场进一步释放发展潜力的阻碍。此外,乡村居民家庭平均收入仅相当于城镇居民的40%,对于住房、汽车等价值十多万的高级消费总体承受能力还是较弱的。总之乡村居民无论在观念,经济上的情形相对更加复杂,要根据具体情形而治。

促进农村经济发展,激活农村消费信贷市场,必然要在深入研究农村问题的基础上,构建合理、有效的消费信贷运行机制。消费信贷市场在乡村的发展离不开国家对“三农”问题的解决。当下,全国各地城乡之间逐步开展的“互联网+精准扶贫+农产品上行”一揽子扶持计划,能有效帮助有条件、有能力的乡村居民走向致富之路,这个过程中就为金融机构大力发展乡村消费信贷提供了有利的条件。总而言之,消费信贷在乡村合理开展,才能促进农业经济的发展;农业经济得到发展,才能进一步促进消费信贷在农村经济中的发展。

三、个人信用体系不健全

2014年6月,国务院出台了《社会信用体系建设规划纲要(2014—2020年)》,明确提出,2020年基本建成以信用信息资源共享为基础的覆盖全社会的征信系统。根据人民银行公布的数据,国内居民消费信贷中除去房屋贷款其余仅占全国信贷总量的5%,远低于国外成熟市场的30%。国外消费信贷市场之所以有如此大的规模,离不开大量,完备的征信机构。并且长久以来西方发达国家的国民已经形成了很好的商业信用观念。我国由于征信体系发展较晚,广大居民信用意识相对淡薄,因此出现较多的违约,失信现象。信用意识的相对缺失,从来都是与整个信贷市场不兼容的。

设计科学的信用评价指标,建立健全的个人社会信用体系,能减少信贷交易步骤,缩短交易时间,降低信贷交易成本。互联网时代下的信用体系构建要充分利用互联网优势,充分利用大数据,构建全面,精准的居民社会信用体系。

四、不同场景下信用信息的融合

互联网技术的高速发展,使得万物的互联互通成为可能。居民个人社会信用体系的构建,应得到各方信息的支持,只有众多信息的融合才能综合、全面地评价居民的信用情况。然而,当前各个官方部门信息之间的交流仍存在壁垒。教育、司法、公安、民政、税务等部门之间信息并不能得到及时,有效的传递。另外,各行各业中的相关数据封闭性更高,很难获取,征信机构只能获取浅显的个人消费记录信息。各方信息不能有效共享也成为消费信贷发展的阻碍,特别在当今时代信息化大势所趋,只有打破壁垒,才能更好地发展。

数据开放不仅仅意味着信息透明,推进信用数据共享也将在整个信用体系中产生巨大的经济与社会价值。当前,虽然有些部门建立了信息中心,但是这些部门敷衍应对,并未实质性地做到信息共享,很多部门害怕己方利益受损,数据共享依然实现艰难。数据开放供社会使用,其逻辑的基础就是公众的需求驱动。针对时下部门间政府信息壁垒的问题,自下而上的需求导向配合自上而下的深化改革,是解决当前各方信息不能有效融合的必然手段。

五、产品的同质化

当前国内供给端的供给质量不能满足需求端的需求,是现阶段国情中的一个主要矛盾。这种矛盾具体反映在消费信贷市场上是当前的消费信贷产品不能满足相当部分顾客的需求。顾客的需求趋于多元化,而消费信贷产品的种类仍然具有同质化的现象。消费贷市场中住房贷款占有相当大的比例,但各个金融机构提供的产品大同小异,不能挖掘出客户多样的需求,这也制约了消费贷市场的发展。

针对顾客的多样需求,金融机构要灵活应对,设计多样的产品,充分挖掘特定顾客的消费潜力,让有能力消费的顾客得到较好的服务体验。

六、互联网金融的风险

近几年各种互联网金融平台百花齐放、百家争鸣,这些平台大大地拓展了消费信贷市场,给消费信贷市场带来巨大活力。我们不能否认在当前背景下互联网金融平台的巨大的优势,例如,现在一些著名的互联网金融平台:拍拍贷、人人贷、陆金所等均是风控比较好的金融平台,这些金融平台极大地方便了相当一部分居民的融资。但是我们也要看到这个蓬勃发展的市场中依然蕴藏着巨大的风险。大学生是目前互联网金融消费的主力,校园贷问题的频出也反映了当下针对大学生借贷的互联网金融平台所蕴含的风险。大学生是新兴客户,其个人信用信息有限,各个平台针对于大学生的征信度较低,很多情况下,金融平台为获取利润,风控不严,这样就存在了很大的风险。

针对互联网金融平台潜在的风险,第一,国家要加强监管,对各种违规违法行为进行严厉的处罚,杜绝任何扰乱市场的行为,防止虚假中介机构进入大学生消费信贷市场。同时要加大互联网平台的透明度,加强借款人的信用信息的登记。第二,要加大学校的宣传与教育,让大学生充分了解消费金融产品的定价模式与相关信息,可将消费信贷纳入大学生课程当中,也可让正规的商业金融机构与学校联合,以推广规范的消费信贷产品。大学生始终是中低端消费的主力,挖掘好大学生的消费潜力,对消费信贷的发展有巨大作用。

七、结论

高度信息化的时代下,我国经济体制改革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经济结构加快优化升级,正处在转换增长动力、转换发展方式的攻关期,既面临着诸多挑战,又存在着很大机遇,同时是消费信贷快速发展的绝佳时期。然而,当前消费贷发展过程中不可避免地出现了新的问题,旧问题也出现了新的特点。

第一,数据化时代下的信息不对称问题,主要体现在海量信息中的嘈杂信息过多,影响普通居民的价值判断,导致机构与居民之间的信息不对稱。第二,地区之间经济以及观念的差距仍是信贷市场进一步发展的阻碍。第三,个人居民信用体系的不完善严重增加了信贷交易成本。第四,信息化时代下的信息共享已然是大势所趋,具体在信贷领域中,凸现了各方内部信用数据不能外部有效共享的问题。第五,消费信贷产品类型的单一,不能充分挖掘具备较高消费能力的顾客消费潜力。第六,当前各种互联网金融平台特有的风险,依然需要国家来加强监管。针对上述六个问题,本文提出了一些解决思路,希望消费信贷市场能够健康优质地发展,在国家深化改革的过程中能发挥更大的作用。

参考文献:

[1] 王辉,韩江洪,邓林,程克勤.基于移动社交网络的谣言传播动力学研究[J].物理学报,2013,62(11):106-117.

[2] 李鹏,吴宏芳.我国大学生消费信贷市场金融排斥问题分析——从校园贷乱象说起[J].西南金融,2017,(12):66-70.

[3] 国务院关于印发社会信用体系建设规划纲要(2014—2020)的通知国发[2014]21号.

[4]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意见.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2018-02-04.

[5] 封福育.消费信贷、流动性约束与城镇居民消费——基于PSTR模型的实证分析[J].统计与信息论坛,2016,31(12):75-81.

[6] 唐瑭,胡浩.收入冲击、社会资本与农户消费信贷行为——基于CFPS数据的实证分析[J].江苏农业科学,2016,44(4):514-519.

[责任编辑 本 然]

作者:王家辉

我国信贷消费研究论文 篇2:

我国消费信贷发展及其影响因素研究

【摘 要】众所周知,出口、消费、投资是促进一个国家经济增长的三大重要法宝。从1978年改革开放至今,我国经济取得世界瞩目的成绩,但当前我国经济的快速增长主要得益于商品的出口以及投资,我国国民的消费潜力并没有真正被挖掘。在此背景下,本文首先对我国消费信贷的现状进行梳理,然后对其影响因素进行详细阐述,最后提出具体应对建议。

【关键词】 消费信贷;影响;因素

从当前我国GDP的经济贡献率来看,我国居民平均水平的数据仅占38%,跟全球水平相比差距较大,这间接反应出当前我国的国民消费潜力还没有完全被激发,其上升空間巨大。当前刺激居民消费的主要途径是拓展消费信贷的业务,消费信贷是当前将居民储蓄有效转化为消费的最主要方式,是促进我国居民消费的关键。

一、我国消费信贷的现状

1.居民消费贷款水平较低

我国消费信贷的萌芽可以追溯到1997年,跟西方国家相比起步明显较晚。从数据上来看,我国所有消费金融企业的贷款总额已经达到了191203亿元,且与2009年相比增长了近4倍,但是我国消费贷款占我国贷款的比重仍然不足20%。反观美国等发达国家中,消费贷款占国家贷款的比重已经达到了50%多。由此可以看出,我国消费信贷的整体水平仍然较低。

2.国人消费观念过于保守

当前我国大部分消费者观念较为保守,互联网金融平台也没有完全被开发,所以当前我国消费信贷虽然发展较为快速,但是发展水平依然不高,国人消费性贷款仍然较少,消费信贷的市场体系亟待完善。除此之外,当前我国消费信贷的市场主要集中于大城市,在小城镇、农村地区推广较少。

3.区域之间发展不均衡

我国地域广阔,不同地区之间由于经济、社会等环境的影响,导致居民的日常消费观念也会有较大的差距。一般来说,商业银行以及消费金融机构为了能够尽快的收回成本获取利益,其公司的设置一般会优先选择东部经济发达的地区。最初我国开展的消费金融试点城市选取的也都是东部城市,国家最初也在政策上优先考虑经济发达地区,这样的差异选择也间接导致我国消费信贷市场的区域发展不均衡。

二、我国消费信贷影响因素分析

1.利率的浮动

利率本身具有变动性,因而会对消费者的消费信贷决策造成一定影响。通常而言,商业银行、消费金融机构等如果对其推出的消费信贷产品进行了利率的调整,就会使消费者在进行贷款时做出不同的选择。

2.金融市场的发展

长期以来,我国居民对金融的相关认知一直较为有限,大部分人接触金融的机会较少,片面以为消费信贷单单就是住房贷款、购买车辆的贷款等业务,对于其他的消费产品几乎一无所知。这直接降低了居民的消费贷款意愿,使得他们不愿意去尝试、去办理此类贷款。

3.地域经济发展

一个地区消费信贷水平跟当地的经济发展水平是分不开的,如果一个地区经济水平发展较高,那么其必然会带动当前的消费市场需求,从而提高当地的消费信贷水平,反之就会使消费信贷相关业务的水平停滞不前。

4.居民实际收入

当前最能反映消费者实际消费潜力的指标就是居民的实际收入水平。从本质上来看,消费信贷本来就是消费贷款的一种,因此其规律显然跟收入规律相同,所以,如果居民的收入增加,也必然会引起居民的消费增加。

三、促进我国消费信贷的建议

1.提高国民的实际消费信贷的能力

国民的实际收入水平是影响当前消费信贷最为关键的因素。对此,只有切实增加国民的实际薪酬,提高其实际收入水平,才可以让国民拥有更多的消费资金,以此来提高国民的消费能力。

2.积极转变国民消费观念

当前我国国民整体的消费观念较为保守,为此我们可以尝试通过各类媒体对国民宣传超前消费的观念,尤其加强对80、90后这一消费群体的宣传,使得国民敢消费,从而促进我国消费信贷的发展。

3.简化消费贷款流程

我国消费金融机构首先应提高贷款业务的效率,精简贷款流程,让国民的贷款更加便捷;其次相关机构也应根据当前消费人群的不同,适宜的推出不同的贷款产品,使贷款产品更具个性化,以吸引不同层次的消费群体。

4.完善网络消费信贷风险管控体系

信贷金融机构、商业银行在进行业务拓展时,应该及时建立完善的线上以及线下联合体系,对信用体系进行优化,在贷款前对贷款者的信用进行合理评估,并及时在线上开展认证程序,避免地域的限制。同时,各大消费贷款金融机构应该及时联合起来,共享贷款者的信用资料,及时进行更新,从而对贷款风险进行合理的管控。

参考文献:

[1] 曹明.个人消费信贷环境及信贷方式浅议[J].云南大学人文社会科学学报,1999(6).

[2] 曾令华,蔡阳萍.消费信贷结构对经济增长的效应分析--基于湖南的实证[J].消费经济,2008(24):41-44.

作者:詹献楠

我国信贷消费研究论文 篇3:

我国商业银行消费信贷的业务风险及对策研究

摘 要:目前,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消费信贷业务得到了很大程度的发展,个人消费信贷业务已经逐渐成为银行利益和收益的来源,但是随着消费信贷规模的不断扩大,该业务中存在的问题也逐步显露出来。由于消费信贷业务基础条件落后,又存在对象多、范围广、期限长等特点,再加上我国商业银行的风险管理体系脆弱,不具备应付各种风险的能力,因此在很大程度上给银行经营管理带来了很大的风险,银行应该进一步提高风险分析和识别能力,把信贷风险控制在最小范围内。

关键词:消费信贷;信贷风险;征信体系

1 我国消费信贷的特点

1.1 人们对消费信贷的认识不断改变,但有待深化

消费信贷产生以前及产生初期,很多人认为中国人节俭的传统会使其不习惯于借贷消费方式,可是,随着消费信贷业务的不断扩展及宣传力度的加大,人们对它的关注却日益增加,有调查表明,在深圳有90%的人表示现在或将来需要消费信贷。显然,“寅吃卯粮”这种消费观念和行为在目前已经变成一种正常需要,甚至成为一种时尚。但是,与此同时,我国居民对消费信贷的知识却少得可怜,调查表明,即使在文化层次和个人素养较高的深圳,对消费信贷有所了解的也只占被访者的20.8%。

1.2 消费信贷的品种不断增加,但尚未达到多样化水平

消费信贷在我国产生之时,贷款用途基本上是只限于住房消费的,形式也只有抵押贷款一种(信用卡的正规化始于1999年3月《银行卡业务管理办法》的实施),而且还受到诸多限制。近几年来,为了适应市场竞争的需要,各商业银行纷纷推出汽车、教育、耐用消费品等多种消费信贷品种,还有个别银行推出“个人综合消费贷款”这种不硬性规定贷款用途的品种来迎合广大消费者的需要,而且各商业银行在贷款最高限额、贷款利率及还款期限等方面也做出相应的调整。但是,从消费者的角度来看,住房消费信贷业务开展的较早却并不完善,其他像针对汽车、教育等开展的消费信贷业务仅处于起步状态,还有一些消费热点根本就没有信贷业务涉足。从形式上来看,抵押贷款之外,信用卡透支也有了一定程度的进步,从以前几乎没有信贷功能的借记卡发展成为“准贷记卡”和“贷记卡”,信用卡的信贷功能得到一定程度的发挥。但是,由于我国金融市场发育不足,使用机制尚未建立,以致信用卡目前仍处于萌芽状态,其消费信贷功能还有待进一步发展。

2 消费信贷业务中的风险分析

尽管开展个人消费信贷意义重大,并且市场前景广阔,但是依然存在风险。防范、控制风险同开拓市场一样,对于消费信贷业务的长期稳健发展具有重要作用。目前个人消费贷款业务中的风险主要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

2.1 信用风险

消费信用风险主要来自于借款人的收入波动和道德风险,这是消费信贷的基本风险,也是消费信贷风险管理的重点。据调查,我国商业银行每年因客户的失信行为造成的经济损失达几千个亿。银行从事贷款或投资活动时,都应对借款人未来的还款能力作出判断,但是目前,由于我国没有完善的征信系统和个人信用制度,银行缺乏调查借款人资信的有效手段,因此无法对借款人财产收入和纳税状况等信息的完整性、稳定性和真实性进行评估,加大了消费信贷的风险,从而使一些道德水平不高的人有机可乘,导致各种恶意欺诈银行骗取资金或不按期还款的事件时有发生。

2.2 流动性风险

流动性风险指银行无力为负债的减少或资产的增加提供融资。我国银行自有资本金的比率一直维持在较低水平,低于国际惯例要求的水平。如果考虑银行的大量损失类贷款尚未冲销处理的话,我国银行资本金普遍严重不足,再加上中国银行业的资本结构也不合理,资本补充缺乏持续性,加大了流动性风险。

2.3 市场风险

由于市场的产品价格,产品更新等变动原因导致抵押物贬值,固定利率情况下利率上升导致利率倒挂,使银行暴露于市场风险之下,住房、汽车等抵押物都有可能面临价格下跌的风险,使借款人对消费信贷的心理预期越来越差,一方面,在进入WTO后,关税大幅下调,汽车整体价格下降,一旦还贷发生困难,处置抵押物时无法足额还贷。另一方面,在宏观政策调控下,房价越趋理性,住房价值缩水难以弥补按揭的本金损失。

3 应对消费信贷风险的若干措施

消費信贷发达的国家,银行资金实力雄厚,管理水平高,但我国商业银行刚刚进入市场化运作,机制上又有很多缺陷,应对风险能力脆弱,因此,我们不能盲目地引进外国风险管理机制,而应该设计出一套符合我国国情的风险体系。具体措施为:

3.1 建立个人信用制度

(1)建立权威的征信机构。

这些机构由人民银行进行业务指导,其出具的资信评级结果在各银行通用,适用于一切个人消费信贷领域。金融机构和个人查询的时候应该付费,以保证征信机构的正常运转。该机构可进行实时跟踪,一旦发现不良信用记录随时调整其个人资信等级。对近三年信用良好的个人,按操作规程调高其信用等级。

(2)个人信用实名制度。

尽快在存款实名制的基础上建立个人财产申报制度,以此掌握还款人收入的真实情况和贷后还款能力,同时实行个人信用实码制和计算机连网查询。个人信用实码制就是将可证明、解释和查询的个人信用信息资料都存在该编码下,当个人需要向有关方面提供自己信用信息情况十可通过信息编码查询。在美国,个人信用资料是以个人的社会福利号为统一标识的。从我国的实际情况出发,以个人身份证来充当个人信用制度的统一标识是最为合理和可行的,考虑身份证号码是每个合法公民的唯一标识码,而且公安部已经决定将身份证制成IC卡,加强了唯一性和防伪性。再加上我国实行了储蓄存款实名制,税务部门,公安部门都可通过个人身份证查询到有关的信息,以供信息汇总之用,完善个人信用信息库。

3.2 建立具有中国特色的信用评级机构

在建立社会个人信用制度的基础上,各个银行应该根据自身的业务特点和发展目标制定个人信用评级方案,以此作为放贷与否的基本标准,从源头上防范和杜绝信贷风险。商业银行一般通过对借款人的品格、资本与能力、环境、抵押品四个方面评估潜在的借款人的信用风险。对消费者贷款的信用分析通常采用信用积分制度。根据这种方法,商业银行先选择某些体现借款人信用风险的特征因素,如收入水平、居住情况、就业情况、年龄等,然后为每一特征因素配上相应的分数,最后根据借款人的特征累计其分数值,作出相应的贷款决策。目前考虑我国的实际情况,除了个人的资产信用状况外,还应该考虑个人的道德信用状况。

3.3 建立银行内部的消费信贷风险管理机制

银行可以开发出具有以下功能的个人消费信贷风险监管系统:(1)完善消费贷款的风险管理制度,逐步做到在线查询、分级审查审批,集中检查。通过输入客户身份证号码,一次性查询出借款人的消费信贷信用资料;(2)动态查询担保合作方可用担保额度和保证金帐户变动信息;(3)自动更新银行行业协会定期反映的个人信贷黑名单,对借款人不能按时偿还本息情况,或者有不良信用记录的,列入“问题个人黑名单”加大追讨力度,并拒绝再度借贷。

参考文献

[1]王爱俭.信用风险理论与信用风险防范[M].北京:中国金融出版社,2003.

[2]李炳炎,徐银.金融深化改革与金融风险防范对策[M].北京:中国经济出版社,2000.

[3]陈浪南.商业银行经营管理[M].北京:中国金融出版社,2001.

[4]聂庆平.中国金融风险防范问题研究[M].北京:中国金融出版社,2000.

[5]曾康霖.信用论[M]. 北京:中国金融出版社,1993.

[6]玛格里特.米勒[美],王晓蕾,佟焱,穆长春译.征信体系和国际经济[M].北京:中国金融出版社,2004.

[7]谢平.中国金融制度的选择[M].上海:上海远东出版社,1996.

作者:邓学文

上一篇:零售银行业务发展论文下一篇:荀子音乐美学思想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