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费信贷下居民消费论文

2022-07-03

【摘要】2012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明确指出,要进一步扩大内需继续增强内需增长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特别是要积极扩大居民消费需求,培育新的消费热点,可见居民消费信贷的快速发展对启动内需,促进经济可持续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消费信贷下居民消费论文(精选3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消费信贷下居民消费论文 篇1:

城乡居民消费信贷影响因素的差异化研究

[内容摘要]发展消费信贷是扩大内需、构建消费需求长效机制的重要手段。基于四川省城乡居民的实地调研数据,运用probit计量模型和图表,从消费主体的观念、能力、层次和环境四个方面,分别对城乡居民消费信贷影响因素的差异化进行定性和定量分析,进而得出相关结论并提出具体的政策建议。

[关键词]消费信贷;影响因素;差异化研究

一、引言

消费是人类经济活动的出发点和根本动力,消费信贷的产生是我国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产物。所谓消费信贷主要是指商业银行、其他金融机构等贷款提供者向消费者发放的用于购买最终商品和服务的贷款。在全球金融危机的影响和扩大内需战略的背景下,消费信贷研究得到了经济学界的高度关注。

目前国内的研究多集中在消费信贷发展的影响因素。边文霞(2002)通过三个模型得出结论:GDP、投资、收入对我国消费需求具有极大的拉动效应。胡志成、唐剑(2010)从金融视角分析了制约农村消费信贷发展的主要因素是农村资金补充不足,农村消费信贷供给品种与需求脱节以及农村信用体系建设落后。段小红(2011)采用比较分析法分析了甘肃省消费信贷的现状,认为消费观念、消费者承受能力、社会保障制度、农村消费信贷等是影响消费信贷的主要因素。

国外研究消费信贷的文献主要集中在消费信贷对解除消费者信贷约束及消费增长的影响,如Cochrane(1991)认为消费信贷可以发挥消费保险的作用。Zeldes(1998)和Ludvigson(1999)都证明了预期的消费信贷增长与消费支出的增长之间具有正相关关系。针对农村消费信贷的主流观点集中在农村二元信贷结构及用途上(Manfred Zeller,1994;Pham Bao Guong,2002;F.N.Okurut,A.Schoombee,2005),普遍认为发展中国家农户对正规信贷的需求主要以生产为主,对非正规信贷的需求以非生产为主。

二、城乡居民消费信贷影响因素差异化的定性分析

研究城乡居民消费信贷问题,切入点应是消费信贷主体的消费特点,包括观念、能力、层次、环境等等。我国城乡社会经济发展的不平衡,决定了城乡居民的消费特点不同,从而使得城乡居民消费信贷的影响因素存在较大差异。

(一)城乡居民消费信贷观念的差异

“有多少钱办多少事”是中国人崇尚的治家之道,“开源节流”、“量入为出”、“勤俭节约”等传统思想早已在人们的脑海中根深蒂固。但城市居民在工作、学习和生活中潜移默化地接受了新的文化、新的思想和新的消费理念,因而在对待消费信贷问题上相对开放,愿意接受信贷消费。相反,农村的市场经济发展和对外开放程度相对滞后,农村居民受传统消费观念束缚,宁愿将即期的消费能力转为远期的消费意愿,也不愿意超前消费,农村居民的储蓄率相对比较高。

(二)城乡居民消费信贷能力的差异

消费信贷的实质是将远期消费转化为即期消费,真正意义上是用明天的钱办今天的事,因此消费信贷发展的前提是要有收入持久增长的预期。我国城市居民的收入主要来自薪金,收入水平相对较高且工作稳定,有能力进行消费信贷。而农村居民收入水平较低,同时,由于农业劳动有着显著的周期性,农产品价格波动性大,农村居民对未来没有稳定的收入预期,由此导致农村居民谨慎性消费和预防性储蓄,消费能力不足,不敢轻易举债消费。

(三)城乡居民消费信贷层次的差异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们逐步注重精神生活的丰富和物质生活质量的提高。城市居民使用消费信贷主要用于满足各种不同的消费需求,如以享受生活质量为目的的购房信贷消费,以发展为目的的高学历教育信贷消费,以体现自身价值为目的的购买汽车和旅游信贷消费等。而农村居民则仍然处于以满足基本的吃、穿、住、行等传统消费信贷需求为主,如生产性消费品贷款、耐用消费品贷款,子女教育消费贷款等。

(四)城乡居民消费信贷环境的差异

目前我国总体消费信贷环境较差,从硬环境来看,消费配套基础设施的城乡差异是显而易见的,金融机构的城乡分布不均衡有目共睹;从软环境来看,相比城市居民大多可以享受包括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失业保险等在内的社会保障制度,农村社会保障范围和覆盖面还不够广泛和完善,使得储蓄仍然成为农村居民应对未来不测之需的首选,造成现实消费需求不足,从而阻碍消费信贷业务的发展。此外,农村的信用环境、金融环境不如城市,农村居民收入的稳定性差,货币化程度低,这些都制约了农村消费信贷的拓展。

三、四川省城乡居民消费信贷影响因素差异化的实证分析

从1999年中国人民银行下发《关于开展个人消费信贷的指导意见》后,我国消费信贷进入全面推广阶段。四川省消费信贷从无到有,经历了一个快速发展、规模不断扩大的过程。中国人民银行成都分行数据资料显示,四川省人民币个人消费贷款余额从2007年的43,017,327万元上升到2011年的150,131,993万元。由于城乡社会经济发展的不平衡,四川省城乡居民消费信贷的发展差异明显。

为了更好地进行城乡居民消费信贷的差异化研究,本课题结合四川省统计年鉴和实地调研数据,运用probit计量模型和相关图表,对消费主体的四个特点进行分析,找出影响四川省城乡居民消费信贷的具体差异,进而提出相关的政策建议。

(一)四川省城乡居民消费信贷观念的差异

根据调研问卷统计,有71.88%的城市居民愿意使用消费信贷业务,45.16%的农村居民愿意使用消费信贷业务。为了更进一步挖掘城乡居民对待消费信贷问题的差异,我们将居民接受消费信贷的意愿作为被解释变量,将影响居民接受意愿的主要影响因素分为年龄、婚姻、受教育年限、家庭收入、家庭支出、信用卡、收入预期等7个具体变量,使用stata软件,采用probit模型对调研所得的315个截面数据(农村155个,城市160个)进行回归分析,得出影响城乡消费信贷观念的显著性因素(如表1、表2)。

从两个回归模型的结果可以看出,在5%的显著性水平下,婚姻状况、家庭收入、收入预期对被访农村居民消费信贷意愿具有显著影响,而受教育年限、家庭收入、信用卡对被访城市居民消费信贷意愿具有显著影响,如果将P值放开到10%,年龄、家庭支出分别也是影响农村居民和城市居民使用消费信贷的重要因素。

1.年龄这一解释变量对农村居民消费信贷意愿影响显著,而对城市居民影响相对不显著。从表1可以看出,农民的年龄对消费信贷意愿有显著的负向影响。可见农民消费观念随着年龄的上升而越来越趋向于保守,不愿意通过消费信贷打破预算约束进行提前消费,年龄增大也意味着未来还款年限变短,还款能力下降,不愿意在未来背负更多的债务。

2.婚姻状况对农村居民使用消费信贷意愿影响显著,而对城市居民影响相对不显著。从表1可以看出,农民的婚姻状况对消费信贷意愿有显著的正向影响,说明农民在已婚的情况下,更愿意使用消费信贷。结婚很大程度上代表着一个人心智趋于成熟,承担起更多的家庭责任,也拥有更多的社会资源,愿意利用各种潜在的资源去改善生活,为整个家庭创造价值。

3.受教育年限对城市居民使用消费信贷意愿影响显著,而对农村居民影响相对不显著。从表2可以看出城市居民的受教育年限对消费信贷意愿有显著的正向影响,消费者受教育程度越高,思想观念越开放,接受消费信贷的意愿也就更为强烈。

4.家庭收入对农村居民和城市居民消费信贷意愿都影响显著,这符合收入水平决定消费水平的主流观点。不过,通过对比表1、表2,我们可以发现,家庭收入对农民消费信贷的意愿是正向影响,对城市居民则为负向影响。这可能是由于在农村,收入越高的人群,贷款的门槛较低,还款能力相对较强;而在城市,越高收入的人群,根本不需要使用消费信贷,相反,城市中收入越低的居民,使用消费信贷业务进行资金周转和满足临时性需求的愿望更为强烈。

5.家庭支出对城市居民消费信贷意愿影响显著,而对农村居民影响相对不显著。按照常理,支出越大,对消费信贷的需求越多。从表2可以看出,城市居民对消费信贷的接受意愿是符合的,但是在农村却与此相反。这可能是因为当家庭有临时资金周转需求时,相比消费信贷业务,农民更愿意通过亲朋好友进行融资,根据我们的调查结果显示,46.67%的农民近年来与亲朋发生过借贷关系。

6.信用卡对城市居民使用消费信贷意愿影响显著,而对农村居民影响相对不显著。理论上讲,信用卡业务是消费信贷市场的重要组成部分,使用信用卡的人相对更愿意借贷消费。从表2可以看出,信用卡对城市居民的消费信贷意愿有显著的正向影响。为什么信用卡对农民而言不显著呢?我们认为一方面可能是因为在此次调查的样本中,使用信用卡的子样本容量太小造成的偏差;另一反面也说明信用卡在农村消费市场的普及率太低。

7.收入预期对农村居民消费信贷意愿影响显著,而对城市居民影响相对不显著。对未来收入的预期,从某种程度上看是一种精神面貌的象征,相比城市居民,农村居民可能会更加保守和稳健,只有在对未来的收入能相对确定下,才愿意提前消费。因而,当农民相对肯定未来的收入会提高时,就更加愿意使用消费信贷。

(二)四川省城乡居民消费信贷能力的差异

居民消费信贷能力最直接的体现在收入水平上。近年来,随着经济的发展,四川省城乡居民人均收入持续增加,但城乡收入差距依然很大(见图1)。2002年,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6611元,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2108元,城乡居民收入之比为3.14:1,绝对数相差4503元;2011年,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7899元,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6129元,城乡居民收入之比2.92:1,绝对数相差11770元。虽然2011年比2002年的收入差距缩小了0.22,但是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的绝对数差距仍然很大。

根据调研结果统计,在城市居民中,家庭年收入在5万元以上的达到85.34%,在10万元以上的达38.75%;而在农村居民中,家庭年收入在5万元以上的不超过20%。由此可见,较低的收入增长水平限制了农民的消费支出,多数农民消费信贷能力依然较弱。此外,对于未来的收入预期,有41.62%的农民表示由于物价上涨等原因不确定自己的收入是否会增长,仅有27.23%的农民表示自己的收入会越来越高,而超过50%的城市居民对未来的收入充满信心。消费信贷的前提是要有收入持久增长的预期,预期收入可以通过消费信贷转为现期收入,影响当前和未来的消费。四川省城乡居民显著的收入差距以及对收入的不同预期,决定了他们消费信贷能力的差距。

(三)四川省城乡居民消费信贷层次的差异

恩格尔系数是食品消费支出占总支出的比重,是衡量民众生活水平、体现居民消费结构的重要指标之一。居民消费结构的不同,直接决定了使用消费信贷进行消费的层次不同。

根据表3对比可以看出,2002—2011年间,城乡居民的恩格尔系数是波动的,不过每一年城市居民的恩格尔系数都远远小于农村居民的恩格尔系数,说明城市居民的生活质量和水平均高于农村居民,这就使得二者使用消费信贷的用途有显著差别。根据调研结果统计,在使用消费信贷的城市居民中,有51.23%是用于购房和购车,18.39%是信用卡,还有30.38%主要是一般用途,如教育助学、旅游贷款等;在使用消费信贷的农村居民中,有44.68%是用于建房贷款,17.02%是用于子女教育贷款,有29.78%是用于耐用消费品贷款,剩余的用于其他方面。由此可见,四川省城乡居民在消费信贷层次方面差异显著。

(四)四川省城乡居民消费信贷环境的差异

由下图可以明显看出,除了2009年外,四川省城乡消费差距曲线都在城乡收入差距曲线上面,根据凯恩斯消费函数理论,收入高者边际消费倾向偏低,那么消费曲线应该在收入曲线之下,但为什么会出现城乡消费差距比收入差距更大的现象呢?主要原因在于城市和农村拥有不同的消费环境,导致农民收入不能同城镇居民收入一样顺畅地转化为消费,这也是造成城乡居民消费信贷差异的原因。

调研数据显示:四川省农村居民的消费环境与城市居民相比还具有相当大的差距。其一,基础环境差异。通过实地调研,我们发现四川省农村地区的基础设施建设较为落后,尤其是相对较为贫困的甘孜地区,用水、用电、交通、通信等基础环境相当差,这对农村居民消费水平升级和消费信贷的发展制约明显。其二,金融环境差异。通过调研发现,为四川省农民提供消费信贷的金融机构主要是农村信用社;而对于城市居民,各种商业银行、小额贷款公司、锦城消费金融公司等竞相提供种类丰富的消费信贷产品。农村消费信贷机构不健全,在功能设计上对农村市场的针对性不强,客观上影响了农村居民消费信贷需求的实现。其三,社会环境差异。现在四川省的农村居民基本上已经享有了农村医疗保险,新农合也基本覆盖农村地区,农民的社会保障在一定程度上有所提高。但是,农村社会保障范围和覆盖面还不够广泛和完善,而且预期支出不断增大,为了应付各种突发事件,农村居民不得不压低当前消费,提高储蓄。其四,信息环境差异。信息不对称的程度是产生逆向选择的主要原因。根据我们的调研,在互联网迅猛发展的今天,四川省的城市消费者往往借助于网络来改善信息不对称状况,而农民获取消费信贷方面的信息主要是通过与当地人交流。农村信息化发展严重滞后,进一步制约了农村居民消费信贷的发展。

四、基本结论与政策建议

(一)基本结论

本文通过对四川省内城市、农村居民的实际问卷调查,运用规范分析和实证分析相结合的方法,从消费者视角对城乡居民消费信贷差异化进行定性和定量的分析结果表明:城乡居民在消费信贷观念、能力、层次和环境方面均存在较大差异,具体表现如下:

1.四川省城市居民的消费观念比农村居民更为开放,对消费信贷的接受意愿更加强烈。影响农村居民接受消费信贷的因素主要有:年龄、婚姻状况、家庭收入、收入预期,而影响城市居民接受消费信贷的因素主要有:受教育年限、家庭收入、家庭支出、信用卡。

2.无论从收入预期还是收入水平看,四川省城镇居民都优于农村居民,这就决定了城镇居民的消费信贷能力比农村居民更高。农民收入预期不稳影响了消费信贷的发展,农民收入水平较低限制了消费信贷规模。

3.从城乡居民的恩格尔系数差距知道,四川省城市居民的生活质量和生活水平都高于农村居民。因而,在使用消费信贷进行融资的目的和用途也大都不同,城乡居民消费信贷层次的差距明显。

4.从基础环境、金融环境、社会环境、信息环境四个方面都显现出四川省城市环境优于农村环境,这就为消费信贷在城市的发展创造了良好的外部条件,相对而言,这也是制约农村消费信贷发展的主要外部因素。

(二)政策建议

基于对四川省城乡居民消费信贷影响因素差异的分析,结合调查中反映的问题。本研究认为,在目前经济形势下,可以采取以下措施来推动我国消费信贷的进一步发展。

1.改变居民消费信贷观念。更新观念、提高认识应是消费信贷发展的先导。要鼓励消费者树立新型的现代消费观,提倡消费方式的多样化,从无债消费转变为适度负债消费,从滞后型消费转变为适当超前型消费。一方面,消费者应该主动积极地通过报纸、广播、电视、互联网、宣传广告等了解消费信贷的基本知识及重要性,不断破除心理障碍,提高消费觉悟,真正懂得国家推行消费信贷,并不违背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传统,而是一种文明的、正当的、科学的消费,目的是提高和改善生活质量。另一方面,金融机构应根据城乡居民的不同消费需求特点,定期或不定期组织金融知识下乡活动,宣传消费信贷知识,开展城乡金融服务教育。同时,通过在柜台摆放宣传资料供农户传阅,信贷员深入农户开展信贷工作,以及利用广播电视媒体等方式进一步扩大金融知识在农村的宣传覆盖面,尽快转变农村消费信贷观念,并使有条件的农民能够取得消费贷款的支持。

2.提高居民消费信贷能力。消费信贷的能力既受居民即期收入的预算约束,也受居民持久收入预期的制约。因此,我们要努力建立增加居民收入、提高居民收入预期的长期机制。首先,千方百计扩大城乡居民就业,政府决策部门应建立市场主导就业、政府促进就业、个人自谋职业相结合的长效机制。同时,鼓励城乡居民积极创业,政府应对城乡居民创业给予财政支持,并适当降低企业所得税税率,以创业带动就业。其次,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建立健全转移支付制度,加大国家对“三农”的各项政策补贴,提高中低收入人群收入水平和预期。最后,在农民收入低且预期不确定的情况下,要立足于本地实际和优势,充分考虑农业资源的比较优势,形成具有区域特色的农业主导产品和支柱产业,搞好农产品精细加工,促进农业产业化发展,提高农民的收入水平和预期。

3.完善居民消费信贷层次。在城市地区,建立专门的消费信贷机构(例如目前试点的4家消费金融公司),为消费者提供全方位优质的金融服务。在防范风险的前提下,尽量简化贷款手续,实行无纸化审批,缩短贷款评估和审批时间,提高办事效率。允许、鼓励更多的银行及有关金融机构开展个人消费信贷业务,丰富消费信贷品种,创造一种竞争性的消费信贷体系,使个人消费信贷的方式和发放模式更具灵活性、多样性、合理性和针对性。在农村地区,针对金融机构与金融服务匮乏的局面,商业银行可以在无网点地区先行设立“金融事业部”,给予当地信贷支持。政府应该努力促进农村地区金融机构多元化发展,最大程度满足农民的金融服务需求。同时,依据重点消费群体的经济承受能力和重要消费倾向,积极发展教育、耐用消费品等领域的信用消费,使广大农民根据自己的意愿和能力有选择地扩大消费支出。还可以“家电下乡”等扩内需政策为契机,稳步推进“家具下乡”、农机具、耐用消费品等消费贷款业务,增加信贷品种,帮助农村居民合理运用金融工具,提高农村居民的消费信贷层次。

4.优化居民消费信贷环境。一要加快城乡基础设施建设,尤其是加大对农村的投入,政府应集中改善农村的水、电、通讯、交通、信息网络等基础条件,为拓展农村消费市场创造条件。二要加速农村金融发展,发挥政策性金融(中国农业发展银行)在农村发展中的主导作用,对农村消费领域进行开拓,深化农村信用社改革,为农业生产提供资金支持,为农民生活消费提供信贷支持。三要统筹城乡居民社会保障制度建设,减少居民对预期支出增大的后顾之忧,增强居民对未来的安全感和消费信心。同时,采取因地制宜的策略,在不同地区建立与之相适应的多层次、多元化的农村社会保障体系。四要优化个人信用信息环境,政府应加快个人信用立法,建立完备的个人信用档案库,建设覆盖全国的信用评价体系。同时,建立健全农村信息网络,整合涉农信息资源,把有关消费信贷的信息及时传递给农民,降低农民进行消费信贷时面临的信息不对等。

作者:阮小莉 仲泽丹

消费信贷下居民消费论文 篇2:

天津滨海新区居民消费的微观特征及政策扶持

【摘要】2012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明确指出,要进一步扩大内需继续增强内需增长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特别是要积极扩大居民消费需求,培育新的消费热点,可见居民消费信贷的快速发展对启动内需,促进经济可持续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文对天津滨海新区居民消费需求进行调查,着重分析物价上涨、购房、买车对城市居民支出的影响,通过调查了解天津滨海新区城市居民消费需求的变化情况。并针对辖区内各商业银行消费信贷业务的实际开展情况,研究如何改善金融服务水平,拉动经济平稳增长提供数据支撑和现实依据。

【关键词】消费结构 消费贷款 制约因素

消费需求是国民经济发展的原动力,而消费信贷又是提高居民消费水平,促进区域经济持续发展的重要手段之一。“十二五”规划建议明确提出通过构建扩大内需长效机制来促进我国经济增长方式转变,扩大内需特别是扩大消费需求被提高至国家战略层面上。为了解天津滨海新区居民消费的基本情况以及消费信贷业务发展的现状及特点,特开展了专题调查。调查结果显示:近年来,滨海新区居民消费水平不断提高、居民消费结构明显变化,消费信贷对城市居民消费的支持力度显著增强,但仍存在一些制约消费信贷发展的因素。

一、滨海新区居民消费的总体状况及微观特征

(一)滨海新区居民消费的总体状况

一是城市居民收入水平不断提高带动社会商品零售额快速增长。2011年,滨海新区从业人员人均报酬为53218元,同比增长7.05%。在收入水平稳步提高的推动下,滨海新区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快速增长,2011年,滨海新区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为882.5亿元,同比增长24.3%,同比多增126.18亿元。其中,批发零售贸易业实现销售额596.66亿元,同比增长25.6%;住宿和餐饮业实现销售额80.76亿元,同比增长12.7%。

二是城市居民消费水平提高与当地人均地区生产总值正相关。社会经济发展水平是影响消费心理活动的最基本因素,它从总体上制约着消费者心理活动的具体范围,经济发展水平不同直接影响着消费品的供应数量和供应质量,形成不同的生活环境,在此基础上影响着居民的消费心理。2011年,新区生产总值突破6000亿元,全年累计完成6206.9亿元,同比增长23.8%,滨海新区经济的快速发展为刺激居民消费的增长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居民消费水平也随着经济的发展而提高。

(二)滨海新区居民消费的结构特点及发展趋势

一是日常生活支出占总支出的比重呈上升趋势。在国内CPI高企的大背景下,从国际大宗商品价格到居民日常生活中所用的油盐酱醋均出现不同程度的上涨,使得城市居民日常生活开销占总支出的比重不断上升。调查结果显示50.33%的居民认为家庭花销主要用于日常生活,22.5%的居民认为家庭花销主要用于子女教育,选择医疗和高消费的比例分别为21.67%和5.5%。在被问及与2009年相比,哪一部分支出增加较大时,70.1%的居民认为是日常生活支出,21.67%的居民选择子女教育,7.92%的居民选择医疗。

二是汽车消费、网络消费已经成为城市居民消费的新热点。随着城市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城市居民消费结构和消费方式也跟着发生演变,汽车消费成为主要的消费热点,网络消费发展的势头迅猛。伴随着经济的发展,汽车逐步在普通百姓家庭中普及,以往的生活奢侈品变成了目前百姓家庭中的普通消费品,加上2010年国家继续实施小排量汽车购置税优惠政策,汽车销售火暴,预计2011年汽车仍将成为居民消费的首选。在被问及2011年,您预计你们家庭将购买的大件消费品是什么时,30.83%的居民选择汽车,排在2~6位的分别是家用电脑、移动电话、成套家具、电视机、空调;调查还显示,网络消费方式逐渐受到城市居民青睐,51.3%的城市居民有过网络购物的经历,26.5%的居民经常进行网上购物。

三是滨海新区金融服务便利程度进一步提高。调查显示,91.5%的居民住宅一公里内有银行;49.58%的居民有贷款,在未办理贷款的居民中,仅有3.67%的居民表示不了解贷款流程;84.56%的居民用信用卡进行消费;ATM机、pos机等现代化的金融支付工具已经广泛普及,金融服务的便利程度进一步提高。

二、滨海新区消费信贷业务发展现状及特点

(一)滨海新区消费信贷总量快速增长,深度不断加深,增幅环比大幅回落

近年来,滨海新区消费贷款总量呈现快速增长的态势。2011年新区个人消费贷款余额262.28亿元,同比增长33.88%,高于各项贷款增速13.94个百分点,比年初新增68.64亿元,同比多增22.36亿元,较同期天津市个人消费贷款增速高7.37个百分点;从贷款深度上看,个人消费贷款占各项贷款的比重为5.88%,同比提高0.98个百分点,贷款深度进一步加深;从环比上看,2011年,受国家房地产调控政策的直接影响,个人消费贷款增速出现拐点,环比增速从1季度的48.7%下降至4季度的23.88%,下降了24.82个百分点。

(二)消费信贷业务品种多,各品种之间发展不均衡

自1997年个人消费贷款业务开展以来,业务品种已经由最初的个人住房贷款发展到目前的住房装修贷款、汽车贷款、助学贷款、大件耐用消费品贷款及旅游贷款在内的十多个品种,但各类消费贷款之间发展不均衡。一是中长期贷款占比过高。2011年,滨海新区个人中长期消费贷款占消费贷款总量的97.55%,短期贷款占比仅为2.45%;二是各业务品种之间发展不均衡,业务集中度较高。从各业务品种的占比来看,2011年个人住房贷款和汽车贷款两项占据了个人消费贷款88.1%的份额,其他业务品种仅占11.9%。此外,如交通、电信、医疗等与居民生活密切相关的消费信贷业务尚未开展。

(三)消费贷款主体主要为全国性四家大型银行,城市商业银行占比较小

2011年,滨海新区个人消费贷款余额和新增额分别为213.69亿元和68.64亿元,其中全国性四家大型银行分别占56.84%和58.63%;股份制商业银行分别占35.75%和33.63%;城市商业银行分别占6.71%和6.49%:其他商业银行分别占0.68%和1.24%。由此可见,国有大型商业银行发挥着个人消费贷款业务主力军的作用。

三、制约滨海新区消费信贷发展的因素

(一)居民家庭的收入预期是羁绊消费信贷发展的主要因素

消费信贷发展的关键在于居民家庭的承受能力,直接表现在对未来家庭收入的预期上,这是制约居民消费的最主要因素。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生活节奏加快、通货膨胀预期加强、城市居民生活的心理压力不断加大,在社会保障体系不健全的情况下,居民的预期支出不断上升,同时居民收入没有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而同比例上涨,2011年,滨海新区GDP增速为23.8%,而同期新区从业人员收入增长7.05%,低于GDP增长达16.75个百分点。收入和支出之间的失衡导致居民家庭承受能力不强是羁绊居民消费信贷发展的主要原因。

(二)房地产调控是制约消费贷款发展的现实因素

为遏制房价过快上涨的趋势,国家房地产调控政策密集出台,2011年2月,天津市结合相关政策出台了《关于进一步规范天津市房地产市场持续健康发展的若干意见》,其中明确规定:对贷款购买二套住房的家庭,首付款比例不低于60%,贷款利率不低于基准利率的1.1倍;暂停发放居民家庭购买第三套及以上住房贷款;对于无法提供本市累计1年缴税证明或社会保险证明的非本市户籍居民家庭,要暂停向其售房。新的调控政策使得各金融机构个人住房贷款政策陆续收紧,市场观望气氛浓厚,影响了个人住房贷款的增长。

(三)传统的现金交易习惯问题是影响消费信贷增长的现实原因

由于我国目前居民消费还是以现金为主,这对银行进行消费贷款资金管理提出了较高的要求。特别是2010年,银监会出台《个人贷款管理暂行办法》,其中最重要的内容就是加强了消费贷款的支付管理。该办法明确指出“不得发放无指定用途的个人贷款”银行必须按照借款合同约定,通过借款人受托支付或借款人自主支付的方式对贷款资金的支付进行管理和控制。其中,受托支付的例外情形主要是“借款人无法实现确定具体交易对象且金额不超过30万元人民币”,“借款人交易对象不具备条件有效使用非现金结算方式”。由于上述规定,银行支付管理压力较大,贷款手续繁杂,使得消费贷款脱离了社会的接受能力,影响了业务的顺利开展。

(四)个人资信评估体系不完善是影响消费信贷发展的外部因素

在业务开展中,由于个人资信评估体系不完善,对个人资产数额,个人负债情况等个人信息资料处于真空的状态,而人民银行的征信系统只能提供关于企业和个人的信用状况方面的信息,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银行的授信,信贷人员往往是依赖申请者所在的行业及行政级别,凭经验初步判断证明的可信程度。其次,由于居民收入具有不透明性,居民消费中存在着以非货币形式获得的收入或者贷款申请者故意开具偏高的收入证明以获得贷款。这些都使评估难度增大。日后若因借款者还款能力有限而使银行出现呆账坏账,影响银行的效益。

(五)银行的信贷管理水平和风险控制能力的问题是影响消费贷款增长的系统性因素

在我国,消费信贷业务开展不过十几年时间,较快发展不过近几年,银行对于以零散客户为对象的消费贷款业务管理经验相对不足。调查显示,在消费信贷业务拓展中,非住房个人贷款方面缺少有效的客户吸纳渠道;在业务处理中,缺乏集约化的操作体系;在业务审核时,主要依赖业务人员进行主观判断,信用评分方法使用并不普及,风险的控制成本较高。正因为管理水平和风险控制能力的制约,银行往往容易过多采取各种限制性措施,诸如紧抠条款,注重形式,提高业务准入门槛。这些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消费信贷业务的发展速度。

四、促进滨海新区消费信贷发展的政策建议

(一)立足实际,积极引导居民参与消费信贷

要进一步发挥金融对消费的促进作用,着力点应作用于提升居民的消费能力和消费意愿,引导居民参与消费信贷。一是立足于提升居民消费能力。拓宽居民收入渠道,特别是要增加居民财产性收入渠道,通过发展多层次资本市场特别是低风险的固定收益市场,为广大居民增加财产性收入创造条件。二是提升居民的消费意愿,扩大金融对促进消费的积极作用。例如进一步丰富支付手段特别是各类城市一卡通、银行卡等工具,就能起到促进消费便利化进而提升消费意愿的作用。

(二)开发多样化信贷产品,满足不同消费群体需求

着力开发针对不同消费人群、不同消费领域的消费信用产品。对于高收入人群来说,可以借助金融手段充分利用自身信用价值实现消费、投资和储蓄的合理组合。对于低收入群体来说,需要借助消费贷款提高自己的消费能力。从消费领域来看,除了传统的住房、汽车消费贷款外,诸如医疗、旅游、文化等服务业应成为金融支持的重点。除了依托银行外,还应发展多种形式各具特色的消费金融机构,满足不同层级多样化的信用消费需求。

(三)加强指导,建立权威的资信评级中介机构

设立专门的资信评估机构,该机构由人民银行征信部门进行业务指导,隶属于人民银行征信管理部门,能够拥有各商业银行的客户信息资源,出具的资信评级结果各金融机构通用,个人信息适用于一切个人消费信贷领域,并可以进行实时跟踪。个人信用等级可以根据个人的信用情况调高或者调低,改变目前一旦信用记录不良就不能进行贷款的尴尬局面。

参考文献

[1]褚琳.《城市居民消费结构的差异分析》[J].《消费导刊》,2010,(8).

[2]程璞.《我国城市居民消费行为分析》[J].《经济学家》,2009,(5).

[3]刘健.《中国城市居民消费调查》[J].《中国市场》,2010,(4).

作者:何楠

消费信贷下居民消费论文 篇3:

消费信贷期限结构的消费效应分析

摘 要:随着近年来消费金融规模的扩张,针对消费信贷对消费水平的影响研究必将对商业银行的经营管理、普惠金融的纵深式发展以及金融对经济的助推都具有重要的意义。研究运用Eviews8.1统计软件,在分析期限结构现状的基础上探索不同期限的消费信贷对居民消费水平的影响,并据此提出相应的建议。

关键词:消费信贷;消费效应;期限结构;格兰杰检验

引言

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明确提出,我国要完善消费体制,增强消费对经济发展的基础性作用。同时,李克强总理也在2019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到,要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金融供给侧改革也势在必行。参考国外的衡量标准,2018年我国剔除房贷后消费信贷与居民实际消费支出比重约为20%,而西方发达国家在30%左右,落后于西方发达国家。我国消费信贷整体杠杆水平不高,消费信贷支出大概处于美国20世纪90年代初的水平。现阶段研究消费信贷期限结构的消费效应问题,有利于为商业银行的信贷业务拓展方向提供思路;同时,研究消费信贷期限结构下的消费效应问题,为以后农村消费金融模式的发展提供借鉴。

一、山东省居民消费信贷的期限结构现状

目前,消费信贷的分类多种多样,消费信贷的期限结构主要包括短期和中长期。其中,短期消费信贷是指借款人的还款期限在五年以内的消费贷款,包括短期信用贷款、综合消费贷款等;中长期消费信贷是指借款人偿还期限在5年及5年以上的消费贷款,包括住房贷款和国家助学贷款等。

(一)消费信贷总量现状

2017年山东省个人消费信贷总余额达到15 541.1亿元,比2016年增加27.1%。与2004年相比较,2017年增长了14倍。2007—2008年个人消费信贷增长率呈下降趋势,主要原因是受到2008年金融危机的影响,使得人们对于超前消费感到恐慌。2009—2012年增长率呈下降趋势,跟2010年房地产调控、信贷紧缩密切相关,以致2012年增长率较低。2012年以后增长率呈波动性增长,但总体稳定在25%左右。

(二)消费信贷期限结构现状

从短期消费贷款来看,2017年山东省短期消费信贷余额为1 358.4亿元,占山东省消费信贷总余额的8.7%,增长速度为39.4%。短期消费信贷余额在2012年之前发展缓慢,在2012年以后开始迅速发展。总体来看,短期消费信贷基数较小、占比相对较低。从中长期消费贷款来看,2017年约是2008年的8倍。由于中长期贷款额度大、比重高,所以中长期贷款余额的整体走向与消费信贷总额大体相同,2012年前增长速度平缓,在2012年后快速增长。

综上所述,城镇居民的耐用品消费属于中长期消费信贷,城镇居民的服务消费属于短期消费信贷。山东省城镇居民消费信贷以耐用品消费为主,消费信贷所占的比例高达90%以上。随着年份的增加,短期消费信贷的增长率高于中长期消费信贷。可见,随着经济的发展,人民消费意识的不断转变,短期消费信贷将有更大的挖掘潜力。

二、实证研究

(一)指标选择及数据来源

在变量的选择方面,由于消费往往受物价的影响,我们选取山东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作为介入变量,选取山东省居民消费水平(XF)为因变量,山东省短期消费信贷余额(SCC)、中长期消费信贷余额(MLCC)以及消费信贷的期限结构水平(TS=短期信贷/中长期信贷)为自变量。为减少指标数据的波动性,本文将数据进行对数化处理。

(二)模型构建

实证研究将遵照如下思路。首先,对数据进行单位根检验,看是否平稳。如果平稳,则进一步判断各变量之间存在长期均衡关系;如果不平稳,则进行差分处理,之后对数据残差序列项进行检验;然后进行协整检验;最后,为了分析变量之间的关系性质,我们将进行格兰杰因果检验。

具体原理如下所示:

长期均衡模型为:yi=?坠0+?坠ixi+ui,其中?坠1是变量y对于变量xi的长期弹性。据此,本文构建的长期均衡模型为:

XFi=?坠0+?坠1SCCi+?坠2MLCCi+?坠3CPIi+ui

(三)实证检验

1.单位根检验

在金融时间序列数据中,非平稳时间序列存在单位根。因此,如果在时间序列中存在单位根,那么就属于非平稳时间序列,这将使得回归分析中存在伪回归。本文采用ADF检验的方法来检验数据的平稳性,检验结果汇总如表1.

由表1可知,由于指标数据的稳定性存在差异,我们将用其残差序列的ADF检验来检验指标数据组合的平稳性,如果残差序列通过平稳性检验,则说明指标的线性组合平稳,存在协整关系。残差序列检验结果如表2。

由表2可知,残差序列在5%显著水平内是平稳的,因此消费信贷、居民消费水平、消费信贷的期限结构以及居民消费价格指数之间存在着长期协整关系。

2.协整检验

用最小二乘法估计的协整检验结果得到协整方程如下:

LNXFi=0.359170LNTS+0.838640LNCPIi+0.640531LNMLCCi-0.0623024LNSCC

由协整方程可知,消费贷款的期限结构及中长期消费信贷对消费水平都有正向的影响,且影响效果比较显著。相较而言,短期消费信贷对居民消费水平的促进作用并不明显。

3.格兰杰检验

为了探究变量之间是否存在因果关系,我们对指标数据进行了格兰杰因果检验。

表3中用*标注的表示两变量之间存在格兰杰因果关系的显著性超过90%。因此,我们对上述5组关系进行着重分析。首先,消费信贷的期限结构是居民消费水平增长的原因,但是居民消费水平方面在促进消费信贷的期限结构水平方面结果不显著;居民消费水平是居民消费者价格指数增长的原因,但是居民消费者价格指数在促进消费提高方面结果不显著。其次,从消费信贷的期限种类来看,居民消费水平与中长期消费信贷之间显著性都在90%以上,即不同期限的消费信贷互为促进;居民消费水平在促进短期消费信贷的增加方面效果明显,但是短期消费信贷促进居民消费水平提高方面效果不明显,可能性仅有40%左右。可见,不同期限的消费信贷其消费效应存在差异。

三、研究结论

通过研究分析,我们主要得到以下结论。

第一,山东省消费信贷不论从总量还是从增量来看发展较快,尤其在2012年后短期消费信贷增长突飞猛进,但受多方面因素影响,其波动性较大。

第二,通过实证检验结果可知,消费信贷期限结构对消费水平的影响较为显著,所以,促进居民消费水平的健康持续要注重短中长期消费信贷结构的搭配及优化。

第三,居民消费水平的提高会带动物价水平的上升,但是物价水平的上涨不一定会提高居民的消费水平。从中我们可以感受物价因素对消费的影响,消费水平跟收入的关系可能比物价的关系更为密切。

第四,中长期消费信贷在促进消费水平增长方面效果显著,短期消费信贷效果不明显,反倒是消费水平提高促进了短期消费信贷的增加。这不仅反映了期限结构的效应差异,同样为金融机构短期消费信贷业务的开拓提供了新的思路。是否存在收入水平越高的群体短期消费信贷越踊跃的问题,值得进一步研究。

参考文献:

[1]  胡尚贤.河北省消费信贷与居民消费关系的实证分析[J].河北企业,2020,(4).

[2]  郝政.消费信贷对居民消费行为影响的实证研究[J].商业经济研究,2019,(22).

[3]  剧锦文,柳肖雪.中国消费者消费信贷选择的实证研究[J].经济与管理研究,2017,(9).

收稿日期:2020-05-23

作者簡介:刘国霞(1982-),女,山东枣庄人,硕士,讲师,从事金融业务研究;孙夫祥(1995-),男,山东济宁人,硕士研究生,从事民营经济研究。

作者:刘国霞 孙夫祥

上一篇:数学教学中数学建模论文下一篇:大学生假期社会实践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