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如何完成初三物理教学

2024-04-13

浅谈如何完成初三物理教学(精选10篇)

篇1:浅谈如何完成初三物理教学

浅谈如何完成初三物理教学

李仲儒

初三物理教学面临着学生中考,面临着学生毕业“任重而道远”,如何真正意义上的完成初三物理教学任务,是一个长期而复杂的问题。物理是以观察实验为基础,掌握基本规律以及应用于实践生活的一门自然科学。物理在初中阶段是一门很重要的学科,在几年的物理教学中.我不断探索,研究、归纳、总结,对于初三的物理教学略有心得,下面我就如何更好地完成初三物理教学任务谈谈我的体会。一.注重课堂教学.强调基础学习

课堂教学是向学生传播知识的主要途径,只有在课堂教学中打好坚实的基础,才能引导学生自主地进行更深层的学习,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注意做好如下几步:

1.创设良好的课堂氛围,调动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

物理教学与现实生活密切相关,传授知识时,应采取多种形式、巧妙地提出各种问题。如在讲授“摩擦力的方向”时我设置了这样的问题:人走路时.摩擦力的方向如何?这些问题和学生日常生活息息相关,因为他们天天在走路,而这个问题的提出无疑激发了他们的兴趣,启发他们去探究。

同样,通过演示实验,也可以起到很好的效果。如在讲授“摩擦力与什么因素有关时,我自制了一根1米长的铁棒,一端用细绳紧密缠绕,另一端很光滑,让一男生与一女生相互“拔河比赛”结果可想而知,出乎很多学生的意料.从而激发学生探究“原因”,创设了积极而良好的课堂氛围。

2.提供感性认识,掌握最基本的物理概念和物理规律。

教好物理概念和物理规律,并使学生认识能力在形式概念、掌握规律过程中得到充分发展是物理教学的重要任务。因此在此方面我采用了:运用实验展示有关的物理现象和过程,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以及已掌握的物理知识相结合的方法,实实在在地让学生自己真正地掌握物理概念和物理规律。如在讲授”惯性”时,首先让学生自己动手做一些小实验“打棋子”、“锤头松动时,撞硬物后变紧”等。其次,引导学生分析、综合、概括、排除次要因素.抓住主要因素找出规律,从而解决学生对“惯性“概念理解的问题,只有理解了的东西.才能牢固地掌握它。

3.培养学生充分运用知识去解决一些实验问题的能力。

学习物理知识的目的在于运用,我在课堂上注重组织学生运用知识的练习。如在讲授”重力势能“和”动能”概念运用时,提出问题:甲球质量大于乙球质量,甲球静止在水平面上,而乙球在水平面上滚动,则这两个球的动能哪个大?重力势能又是哪个大?提出这样的问题,能帮助和引导学生在练习的基础上逐步总结出在解决问题时的一些带有规律性的思路和方法。在课堂教学中,我格外注重了这几年重要环节的运用,收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初三物理教学中对尖子生的培养尤为重要,培养出好的尖子生会起到带动一片的作用

新版物理课本,在深度和广度上都有所减小,对于成绩优秀的学生往往有“吃不饱”的感觉。如何培养这些学生在全面发展的基础上,学有所长,成为尖子生,得到更好地发展呢? 1.课堂注重拔高,对于那些尖子生,提出一些”稍高”的问题

例如:讲到”浮力沉浮条件”时,我用一个玻璃球放入水中沉底。放一个乒乓球,则上浮至漂浮,而特制一个空心铝球让其悬浮.此时我适时地问尖子生:空心铝球受到哪几个力?从密度角度分析,铝球密度大于水为什么会这样?从中可以得到什么结论?利用这些题先吸引住他们,激活他们的思维.对此类问题做更深层次地理解,通过对这些“额外”知识的探究,使学生明白“物体的沉浮条件”的真正意义所在,让他们真正做到“知其然.而又知其所以然”。2.灵活安排课外活动,体会物理更深层次的意义。

我充分利用课外活动,让学生物理水平由直觉兴趣向因果兴趣发展.如在课外活动中,我领导学生进行“自制潜水艇”、“自制弹簧测力计”、“自制杠杆”、“自制简易密度计”、”简易家电维修”等活动.这些活动拓宽了学生对知识掌握的广度.加深了学生对知识掌握的深度,为学生更深入地学习提供了更广阔的天地。

3.在尖子生的培养过程中,教师还要注重辅导及时.持之以恒.

对学生要求严格,培养他们多联系实际.多提出问题,重视学生自我总结和自我调整,此外对尖子生的培养还需要其他老师的配合,学生的努力只有师生向着共同的目标奋斗,才能培养出尖子生,并让他们带动其他的学生,收到带动一片的良好效果。

三.初三物理教学中,还要深挖物理命题标准,摆正教学中的方向,引导学生正确地思维.以适应多变的中考试题

现在的中考试题难易程度在逐步降低,但具有较高的灵活程度,这使我在研究中考命题上格外注意以下几点:

1.综合分析谋标中的要求,领会课标精神。

2.在教学中全面安排学生对知识掌握的尺度,安排学生学习知识的层次,包括:领会、运用、分析、综合、评价,以便使学生掌握知识具有一定的灵活性。如学习“惯性”中讲授惯性现象,惯性利用以及防止惯性三者区别时,举出这样的例子:车上司机的安全带是防止惯性发生;车熄火后仍能滑行一段距离是惯性现象,而车滑行到达目的地则是惯性的利用。从这个事例,让学生真正体会出物理考题的灵活性,培养学生对灵活考题的适应性。

初三物理教学面临着学生中考,面临着学生毕业“任重而道远”,如何真正意义上的完成初三物理教学任务,是一个长期而复杂的问题。以上几点,是我在几年的初三物理教学中积累的粗浅经验,在今后的教学生涯中我还要不断地实践和探索,和广大物理教学工作者共同奋斗。

篇2:浅谈如何完成初三物理教学

物理是以观察实验为基础,掌握基本规律以及应用于实践生活的一门自然科学。物理在初中阶段是一门很重要的学科,在几年的物理教学中.我不断探索,研究、归纳、总结,对于初三的物理教学略有心得,下面我就如何更好地完成初三物理教学任氖谈谈我的几点体会。

1.注重课堂教学.强调基础学习

课堂教学是向学生传播知识的主要途径,只有在课堂教学中打好坚实的基础,才能引导学生自主地进行更深层的学习,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注意做好如下几步:

1.1创设良好的课堂氛围,调动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

物理教学与现实生活密切相关,传授知识时,应采取多种形式、巧妙地提出各种问题。如在讲授“摩擦力的方向”时我设置了这样的问题:人走路时.摩擦力的方向如何?这些问题和学生日常生活息息相关,因为他们天天在走路,而这个问题的提出无疑激发了他们的兴趣,启发他们去探究。

同样,通过演示实验,也可以起到很好的效果。如在讲授“摩擦力与什么因素有关时,我自制了一根1米长的铁棒,一端用细绳紧密缠绕,另一端很光滑,让一男生与一女生相互“拔河比赛”结果可想而知,出乎很多学生的意料.从而激发学生探究”原因”,创设了积极而良好的课堂氛围。

1.2提供感性认识,掌握最基本的物理概念和物理规律。

教好物理概念和物理规律,并使学生认识能力在形式概念、掌握规律过程中得到充分发展是物理教学的重要任务。因此在此方面我采用了:运用实验展示有关的物理现象和过程,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以及已掌握的物理知识相结合的方法,实实在在地让学生自己真正地掌握物理概念和物理规律。如在讲授”惯性”时,首先让学生自己动手做一些小实验“打棋子”、“锤头松动时,撞硬物后变紧”等。其次,引导学生分析、综合、概括、排除次要因素.抓住主要因素找出规律,从而解决学生对“惯性“概念理解的问题,只有理解了的东西.才能牢固地掌握它。

1.3培养学生充分运用知识去解决一些实验问题的能力。

学习物理知识的目的在于运用,我在课堂上注重组织学生运用知识的练习。如在讲授”重力势能“和”动能”概念运用时,提出问题:甲球质量大于乙球质量,甲球静止在水平面上,而乙球在水平面上滚动,则这两个球的动能哪个大?重力势能又是哪个大?提出这样的问题,能帮助和引导学生在练习的基础上逐步总结出在解决问题时的一些带有规律性的思路和方法。在课堂教学中,我格外注重了这几年重要环节的运用,收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2.初三物理教学中对尖子生的培养尤为重要,培养出好的尖子生会起到带动一片的作用新版物理课本,在深度和广度上都有所减小,对于成绩优秀的学生往往有“吃不饱”的感觉。如何培养这些学生在全面发展的基础上,学有所长,成为尖子生,得到更好地发展呢?

2.1课堂注重拔高,对于那些尖子生,提出一些”稍高”的问题例如:讲到”浮力沉浮条件”时,我用一个玻璃球放入水中沉底。放一个乒乓球,则上浮至漂浮,而特制一个空心铝球让其悬浮.此时我适时地问尖子生:空心铝球受到哪几个力?从密度角度分析,铝球密度大于水为什么会这样?从中可以得到什么结论?利用这些题先吸引住他们,激活他们的思维.对此类问题做更深层次地理解,通过对这些“额外”知识的探究,使学生明白“物体的沉浮条件”的真正意义所在,让他们真正做到“知其然.而又知其所以然”。

2.2灵活安排课外活动,体会物理更深层次的意义。

我充分利用课外活动,让学生物理水平由直觉兴趣向因果兴趣发展.如在课外活动中,我领导学生进行“自制潜水艇”、“自制弹簧测力计”、“自制杠杆”、“自制简易密度计”、”简易家电维修”等活动.这些活动拓宽了学生对知识掌握的广度.加深了学生对知识掌握的深度,为学生更深入地学习提供了更广阔的天地。

2.3在尖子生的培养过程中,教师还要注重辅导及时.持之以恒.对学生要求严格,培养他们多联系实际.多提出问题,重视学生自我总结和自我调整,此外对尖子生的培养还需要其他老师的配合,学生的努力只有师生向着共同的目标奋斗,才能培养出尖子生,并让他们带动其他的学生,收到带动一片的良好效果。

3.初三物理教学中,还要深挖物理命题标准,摆正教学中的方向,引导学生正确地思维.以适应多变的中考试题

现在的中考试题难易程度在逐步降低,但具有较高的灵活程度,这使我在研究中考命题上格外注意以下几点:

3.1综合分析谋标中的要求,领会课标精神。

3.2在教学中全面安排学生对知识掌握的尺度,安排学生学习知识的层次,包括:领会、运用、分析、综合、评价,以便使学生掌握知识具有一定的灵活性。如学习“惯性”中讲授惯性现象,惯性利用以及防止惯性三者区别时,举出这样的例子:车上司机的安全带是防止惯性发生;车熄火后仍能滑行一段距离是惯性现象,而车滑行到达目的地则是惯性的利用。从这个事例,让学生真正体会出物理考题的灵活性,培养学生对灵活考题的适应性。

篇3:浅谈如何完成初三物理教学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的发展, 目前很多高校都已经实施了新课标的教学标准, 强调培养应用型人才。在这一前提下, 各高校对原有的培养计划都做了相应的调整和规划, 对相关课程内容都进行了有机整合;同时, 也缩短了学生的在校时间, 让学生走出校门, 外出实习, 以此来激励学生更加努力的学习。然而, 这样的调整必定使得一些公共课在课时上被大大压缩, 这也顺应了改革的趋势——公共课给专业课“让路”, 给专业课腾出更多的授课时间, 让学生学到更多跟工作密切相关的内容。因此, 在公共课缩减课时的情况下, 如何还能更有效的完成任务教学, 保证教学质量, 这给我们一线教师提出了一个难题。下面就以我校的大学计算机基础课成为例, 就这一问题提出几点思考。

一、课时少、任务重的冲突

以往的《大学计算机基础》按照教学大纲和课程标准的要求, 是为非计算机专业学生开设的第一门计算机基础课程, 是当代大学生的公共基础课。该课程要求学生掌握计算机基础知识、操作系统基础知识及应用、办公软件应用、计算机网络基础知识、Internet基本应用, 了解数据库基础知识及应用、多媒体基础知识及应用。教材里涉及到的概念多、章节多, 而且各章相对独立。我们每学期讲解和操作共68学时, 来完成教学任务, 主要是培养大学生的计算机文化意识, 让学生掌握计算机的基本知识, 并初步具备利用计算机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实际能力。

当下, 我校强调应用型人才培养, 将“够用”作为教学的效果检验和目的, 对原有的培养计划进行了调整, 考虑不同层次学生发展的潜能和发展需求, 整合教学内容, 进而大幅删减课时, 将原来的68课时/学期, 缩减为45学时/学期。这样必然导致我们在教学时不能把每个知识点都讲透, 也就是说我们的传统教学任务是难以完成的, 最终造成教学学时欠缺和教学任务繁重之间的矛盾。

二、实施新的教学改革方案

要想在学时不充足的情况下, 仍然使学生以最快、最有效的方式掌握教学内容, 并更好地运用计算机技能解决实际问题, 如果采用传统的教学模式是很难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的。因此, 我们必须针对该课程的特点探索出新的教学方法。

1. 为了进一步推动我校的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改革, 使学生真正达到“计算机操作技能熟练, 动手能力强, 实践水平高”, 符合市场需求的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 我们计算机课程组经过调研、研讨, 提出大学计算机基础教学改革方案, 方案包括:“新生入学进行计算机操作水平测试”和“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考核办法”两大部分。根据测试成绩, 划分出免修和必修两个级别:其中免修学生不免考, 在免修期间, 我部教师会有计划的对这一部分学生进行自学指导, 并且要求期末要和必修学生一同参加计算机考核;而必修的学生则按照学校的教学计划进行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的学习。这种教学模式, 便于我们今后的教学会根据这种差异性调整授课内容和方法, 充分体现了计算机教学的因材施教。

2. 学校精减课时, 其主要的目的是希望空出更多的时间让学生自主学习。这样, 老师为了能完成教学任务, 使得学生在课上自主练习的时间就会大大缩减, 这使我们的教学陷于窘境, 调动不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这种教学模式, 特别适用于学生学习操作类的知识和技能, 使学生处于积极的学习状态, 每一位学生都能根据自己对当前任务的理解, 运用共有的知识和自己特有的经验提出方案、解决问题, 为每一位学生的思考、探索、发现和创新提供了开放的空间, 使整个课堂气氛真正的活跃起来, 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

3. 课堂的时间是有限的, 仅仅依靠课堂的90分钟, 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是不会牢固的。所以, 我们应用任务教学的同时, 要充分发挥网络载体的优势, 将老师多年的教学积累, 形成教学资源库, 并发布到网上。根据学生不同的学习习惯以及不同的学习水平, 在课外给学生提供足够多的学习帮助和资源, 并提供同步或异步辅导答疑等。最终将大学计算机基础课延伸到课外, 以拓展学生的知识与技能、发展学生的兴趣与特长。

4. 最后, 教师要转变教学观念, 要以学生的自身发展为中心, 充分挖掘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需求和学习潜能, 最终根据学生的差异性和需求来组织教学;要转变学生的学习观念。要把学生被动接受、被动学习的观念, 转变为“我发现”、“我求证”的主动学习, 学会学习, 学会创新。

总结

如果学生能通过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可以完成教学内容, 作为教师, 我们可以放手让学生自己去完成;对于重点内容, 我们可以合作、探究。总之, 一个原则就是在新的课程标准下, 我们要“相信学生, 大胆取舍”, 把我们老师从繁重的各环节中解放出来, 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 提高教学质量, 使每一位学生得到全面和谐的发展。

参考文献

[1]韩宏.关于新课程改革下信息技术教学的自主研究[J].科学咨询 (科技·管理) , 2014.07.

篇4:浅谈如何提高初三英语教学质量

一、熟悉教学内容,确定教学重点

初中学生一进入初三阶段,学习任务明显加重。要在有限的时间里提高学生的成绩,必须要向课堂45分钟要质量。因此,教师在上每一节课之前,首先要熟悉该课的教学重点与难点,同时要熟悉初一、初二已经学过的教学重点。在备课时要有计划、有重点地把初一、初二学过的内容进行归纳、整理,在上课时做到以新带旧、以旧促新,把过去学过的旧知识与本学期要学的新内容有机地联系起来,便于学习、记忆。如,在第三册中出现了lookup(查阅)这个词组,我就复习look at,lookfor,look outof,lookinside,lookaround等词组。出现not…Lut…(不是…而是…)这个句型,我就复习notonly…butalso…(不仅…而且…)这个句型,并分析了它们的异同。这样既复习了已学知识,并使之加深巩固,在这些旧知识的基础上学习新知识,化难为易,便于学习。

二、运用教学规律,培养学习能力,激发学习兴趣

初三学生虽然经过两年多的英语学习,但不少学生仍然死记硬背单词的字母拼写,有的读不正确,有的不会读,这样就严重地影响了教学效果。为了扫除障碍,在开学初抽出时间复习音标、拼读规则等语音知识。在单词教学中,让学生利用音标进行拼读,用拼读规则来帮助记忆单词。初中学生对记单词往往感到难度很大,很难过单词关。在教学过程中,有意识地补充一些构词法知识,让学生举一反三,扩大词汇量。如,许多名词,如sun,wind,rain,cloud等词加后缀y就变成形容词,许多动词+er就变成名词。又如,通过学习friendly这个单词,请学生体会motherly,brotherly,comradely等词的含义。通过学习interest,interesting,interested这些同根词,不仅要求学生注意不同词性的词的不同种用法,而且着重讲述相同词性的词的不同用法,以增加信息量,提高记忆效率,从而在学习新知识时巩固了旧知识。

三、重视并科学地安排复习

由于学生学习英语缺乏很好的语言环境,不能经常地应用所学的语言知识,所以学习后很容易忘记。因此,在教学中应有计划地分散难点,最大限度地提高旧知识的复现率,做到经常出现,时时复习。如果我们认真钻研一下教材,就会发现第三册课本在不断地复现着第一、二册中所学过的语法知识及功能项目等。

语法知识方面:第三册第一单元复现了第一、二册中的四种时态:一般现在时、一般将来时、一般过去时和现在进行时。第三单元复现了第二册中学过的现在进行时。第十单元复现了第一册中的一般现在时。第十八单元又复现了动词的四种时态。其中,过去时、现在进行时和一般将来时都是一、二册所学的内容。同时,还复现了形容词及副词的比较级和最高级以及第一册中的数字读法等。

语言功能方面:第三册中的第六单元和第八单元都复现了第一册第二十四单元和第二册第一单元“借东西”这一主题。第十单元复现了第二册第十五单元“打电话”这一项目。第十二单元复现了第一册第十七单元“请求或提供帮助”这一项目。第十五单元和第二十二单元都复现了第一册第二十九单元和第二册第十四单元“购物”这一项目。第十七单元的“问路和应答”复现了第二册第九单元和第二十二单元所学过的功能项目。第二十三单元的“看病”复现了第二册第二十三单元和第二十四单元的内容,等等。

由此我们可以看出,教材的编者在有意识地帮助学生不断地复习已学过的内容。他们把旧的语言知识放在新的语言环境里复习,使学生总是有新鲜感,即使是复习,也不感到厌倦。因此,我们在初三年级开始,就要根据教材复现情况,有计划地安排复习及教学。例如,我们在进行第一单元教学时,就可根据本单元内容安排四种时态的复习。这一单元的第四课内容较少,只有一段听力性训练和两段对话。两段对话一段发生在星期一,另一段发生在星期五,而星期二是教师节。所以,在谈论教师时,第一段用了一般将来时,而第二段则用了一般过去时。教师在指导学生进行“ReadandAct”之后,要用简捷的语言复习和归纳一下这两种不同的时态及用法。若有时间,可出一些时态方面的练习,让学生课上完成,并当堂订正,订正的过程也是复习的过程。

再如,我们进行第十七单元的教学时,教师可将课文中的路线图画在黑板上,让学生做问路方面的问答练习。由于学生在第二册中学习过怎样问路或给别人指路,他们在教师的引导下便会说出“Whereisthe'—?Whichisthe way to…?Go along the street,Take the second turning on theright,It’snextto…”等句子。这时,教师要帮助学生把第二册中学过的全部有关问路方面的用语都复习一遍。在此基础上再学习新的内容。那么,“问路”这一语言功能在这一单元里既进行了复习又得到了扩展。如果我们能够这样安排第三册的教学,在学期结束时,就能够使学生将初中阶段学过的主要语言功能项目和语法项目复习一遍。更为重要的是通过这种稳步的教学,学生们的听、说、读、写的能力能够继续得到巩固和提高。

四、及时进行形成性测试,取得反馈信息,调节教学过程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及时地进行测试。学生经过测试,可以了解到自己的程度及存在的问题,教师可以获得教学效果的反馈信息,及时地纠正学生的语言错误,弥补学生的知识漏洞。对于测试中反映出来的共性问题,可以在下一堂课进行评析,并选用不同的练习形式进行操练。对于成绩较差、错误较多的学生,课后要及时进行个别辅导,纠正错误。两三天后可以进行第二次平行性测试,内容主要是针对他们没有领会和掌握的语言知识点。如果这些学生所学的内容在两次形成测试中能做对80%—85%,则他们就算基本达标了。一旦学生获得这样的反馈信息,就会坚定信心,心情舒畅地努力学习,跟上班级的进度。

最后,可以指导学生开展课外活动,扩大知识面,提高他们学习英语的兴趣,可以利用课余时间听一些英语歌曲,进行书法、会话、查词典比赛、按角色表演等。这不仅能增强学习英语的兴趣,还能帮助他们记忆单词和句子,进行更广泛的言语训练。

多年的教学实践证明,如果采用以新带旧、以旧促新的方法,只要学生在初三阶段认真学习,即使初一、初二基础不太理想,通过一年的努力,成绩还是可以有很大的提高。

摘自《中小学教育与管理》

篇5:浅谈如何高效完成岗位工作任务

(前言:***单位目前面临的是人员缺少、工作量大、发展任务重、安全责任重的实际问题。我作为一个工作近30年的老员工,借此机会,就如何高效完成岗位工作任务方面谈谈我个人的粗浅看法,仅供参考。)

圆满完成岗位工作任务,是自己的职责。如何在完成工作任务的过程中提高效率、保证质量,是我们每一个干部员工都应注意的问题。个人认为,高效完成岗位工作任务,要必须做到“五个有”:

一、要有一个积极主动的工作态度

态度决定一切。俗话说:能够原谅的是能力,不能原谅的是态度。好的态度对工作有好的效果,不好的态度肯定有不好的驱动力。我们虽然不能选择工作,但对待工作的态度是可以选择的。按照自己的工作职责和制度,第一时间投入到工作中去,即使在领导没有布臵、提醒的情况下,这才是正确的工作态度。

积极主动的工作态度是对工作责任心的具体表现。在工作中要把握好尺度,就必须熟悉和明确自己的职责,办事程序和相关制度。宁愿在做事过程中去接受评议,也不要在被动的工作中去接受批评。也只有正确的工作态度才能在工作上争分夺秒地“抢”,有胆有识地“闯”,千辛万苦地“拼”,脚踏实地地“干”,始终保持“不用扬 1

鞭自奋蹄”的精神,树立和坚持正确的工作观,才是高效完成岗位工作任务的必然要求。

二、要有一个良好的工作习惯

一个良好的工作习惯是保证工作高质、高效完成的前提和保证。我们不妨试着培养以下习惯:一是建立工作列表。随时记下要做的工作,并区分轻重缓急排列出完成顺序和完成时限,按序、按期完成。二是量化分解目标。善于将工作目标量化、细化,将大项化为小项,将复杂的工作分解简单的工作,逐一完成。或者寻求同事的协助,协同完成工作。三是遇到难题寻求帮助。有时我们会面临一些难题,如果陷在一个思路中,可能会空耗时间,这时不妨同他人沟通一下,听听别人的见解,或许有更多的解决思路;或者自己对一个难题有了一个思路,也应该立即与他人沟通一下,验证思路。一般的,在前期发现问题比后期改正问题要节省数倍的时间精力。四是善于总结经验。每次工作结束,冷静下来总结很有必要。总结自己的工作前准备是否到位,工作中技巧的使用、理解和其他同事的合作等是否恰当;总结自己的工作有何收获、有无失误、哪方面还需要提高、哪方面有经验值得以后发扬等。只有这样,才能避免自己走以前走过的弯路,才能提高自己的工作经验和阅历,才能以自己的经验指导自己走自己的捷径从而提高工作效率。五是集中精力专注一事。保证工作效率的最佳方法就是专注,不要被小事情或其它的事情分心,做完一件事再做另外一件。

三、要有一个扎实的基本功

所谓基本功,就是工作的技能。没有一定的文化素养,没有一定的技能,就干不好自己的岗位工作,或者领导交办的其它工作任务。基本功的练就,一方面来源于知识的积累,一方面来源于自己的经验,一方面来源于行业技术的追踪。最主要的,是不断的学习。当今知识的更新很快,不学习就要落伍,活到老学到老,做了这一行,就要喜欢和钻研这一行。每个人,都需要在自己的工作岗位上不断深入,不断钻研,不断发展,这样,才不至于做事时被知识和业务技能的溃乏所束缚,才不至于因解决不了问题而困步不前。

四、要有一个明确的分工与合作

工作需要一个团队,在这个团队中,只有进行明确的分工,人员间精诚的合作,才能提高整个团队的工作效率。在合作中,领导者要承担好分工协调的任务,发挥各人的最大优势,使每个人都能心情愉悦、高效率地工作。而对于团队中的每一个人来讲,要认真对等自己的工作,明白自己在团队中的位臵,清楚自己在项目(工作)中的环节,与团队中人员多交流,多沟通,做好自己的工作,同时协助别人完成工作,营造良好的工作氛围。

五、要注意避免五种不良的倾向

篇6:如何配合外教完成教学工作

各位cet都对中新实验班的项目背景有所了解,明白我们的教学模式,教学方法,以及教学目标。在此基础上,大家都对自己的工作有一个大概的定位,清楚自己的工作内容,但是如何配合外教完成教学工作,让每节课都能顺利达成教学目标,我从自己的工作体会中给大家分享一下我的心得体会。

一.快速了解外教的教学能力,做好自身定位。

Cet与fet是一个搭档,外教掌管教学,而cet管理课堂纪律。教学与纪律相辅相成,没有纪律,教学不能完成;离开教学,纪律空无意义。所以这就要求cet与fet共同合作,达成每节课的教学目标。在我们的教学过程中,不同外教的教学风格是不一样的,cet尽快了解自己外教上课的优点和弱点,给自己定位后,清楚自己应该在哪些方面配合FET,真正地发挥自己的能力,尽可能的和fet配合好,上好每节课。(例如,我有和很多外教合作过,有些外教不仅能兼顾教学,还能掌控纪律,那我们就跟随外教的上课节奏,配合好他上课的每个版块。对于外教在教学的同时对把控纪律稍有欠缺的时候,我们要找好自己的位置,适时的停下来,训练学生的听讲能力,坐姿端正后再提醒外教开始上课,如果一味的喊口令,有时候会无济于事。所以,我们要在和外教搭档过一周甚至一个月后,清楚地知道外教的优点和弱点,做到帮助其发挥自身优势,补充他自身的劣势,让外教的课都能在有我们的帮助下锦上添花。)二.课前沟通。

每节课的完美呈现都离不开课前花费大量的时间来确定教学目标,教学方法,教学板书,以及课下作业。所以在我们走进课室之前,都要做到心中有数。外教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学生准备什么,会不会用到ppt,有没有进行小组活动,需不需要发什么作业本等等这些看似琐碎,实际上决定了这节课好坏的根本。我们cet一定要清楚外教这节课要教什么,会怎么教,我需要在什么时间该如何配合,如果能将这些点在课前做到胸有成竹,那么你在外教的教学过程中,不至于迷茫,也不会滞后,你会很得心应手的在外教要进行每一部分教学的时候做的井井有条,真正的帮助到自己的外教。(例如:我在每节课上课前都会询问外教本节课的教学内容,以及需要学生准备哪些学习用品,提前两分钟进入教室后,确保学生都有按照老师的要求准备好,等待上课,这样既节省上课时间,也为好的课堂纪律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三.课中配合。

一节课四十分钟,每个时间段外教是如何来进行教学的,cet该怎么做,站在什么位置,是观察学生听讲,还是该走下去,检查学生的书写练习,这些都需要cet在平时的工作中自己总结,完善自己的工作流程。针对之前的课前的沟通是对这节课的完成打下了坚实的基础,那么在外教讲课的过程中,cet基本是站在教室的四个点,如果没有特别的情况,在观察学生是否都有认真老师听外教的教学,cet不要盯着外教看,你的工作是监督学生,而不是看外教上课,当然,最好可以听外教上课,这样你也能在外教上课的过程中学到并且理解学生的感受,为课后的沟通最好准备。在外教要求学生拿出课本或者作业本的时候,要快速移动,确保每个学生都有按照老师的指令进行,不浪费课堂的每一分钟。在外教要求学生做练习的时候,要走下去查看学生是否在写,会不会写,需要哪些帮助,而不能很死板的站在教室不动。下课前五分钟或者十分钟给外教一个暗示,这样能帮助外教更好的把握自己所教内容,不至于在铃声响了,内容讲了一半。给了他们提示之后,确保每节课都能很好的收尾,并检测学生是否掌握。(例如:CET很容易在课堂上不经意的就盯着外教上课,那么这样很容易让你没有观察到有些不认真听讲的或做小动作的同学,我在上课的时候眼光基本都在观察学生听讲,当学生在练习写题的时候,我会和外教一起下去检查,同时在学生读书的时候,我会看看同学们有没有积极参与读书,有没有开口读,对于没有开口读的学生,我会请他们站起来,之后,外教会请他们再读,确保每位同学都有认真参与。)

四.课后反馈。

每节课下来,我们都有全程听到外教所讲的知识点,但是学生们有没有对所学知识得到强化与吸收,外教的哪些教学方法很科学,哪些方法有待于改进,拿出实例与外教进行探讨。其中有效地方法就是在课间的时候与学生进行沟通,询问他们是否理解并会运用这些知识点,询问的学生对象既有优等生也有中等,甚至差一点的学生,因为我们的学习需要兼顾,不仅好学生要会,中等生要掌握,甚至差一点的学生也要尽力地去教会他们。在拿到学生的学习结果后与外教进行探讨,赞赏他哪些方面做得比较好,但是哪些方面还需要改进,给出学生的具体事例,这样他也比较容易接受我们的建议。同时,也可以询问外教,我们在课堂上哪些方面还需要加强,他还需要我们怎么样的配合,将自己的工作都落实到具体的点上,这样有效地沟通后,也能更好的帮助我们共同进步。(自身经验:在下课的时候,可以找几位同学问一下他们今天课上学到了什么,有没有理解,会不会应用,来确保我们有达成今天的教学目标。在两个人批改过作业后,询问作业中出现了哪些问题,学生作业的哪些方面还比较薄弱,需要加强,以及在送路队的时候,家长对我们的工作有哪些褒贬,都可以进行沟通。)

五.对外教要用一分为二的眼光来看待,教学没有绝对的好,也没有绝对的坏,我们所做的就是在帮助外教发挥优势,补其劣势。

对于有经验的老师,我们的工作相对轻松,但是对于教学经验不是很丰富的老师,我们做起来可能就要花费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因为我们更要用心配合外教上好每节课。但是每一个外教都有自身的优点和弱点,包括我们自身也是,所以我们要用一分为二的眼光来看待外教,放大其优点,思考该如何更好地帮助到彼此,而不是一味的指责抱怨或者自己背负很大的心里压力,这都不利于我们工作的进步。对于越是没有经验的外教,也越是考验我们的时候,同时也给我们提供了很大的展示空间,我们要带着一颗热爱教学的心,勇于承担责任,而不是把责任都推给另一方,好的搭档都会彼此欣赏,相互帮助,如果我们都能真诚地来发现外教身上的闪光点并帮助其充分发挥出来,同时在其比较弱的地方,想方设法帮其补救或者改进,那么相信我们的工作就会不断进步,顺利很多。

篇7:如何高效完成文言文教学论文

文言文教学之我见

[ 摘 要 ] 文言文的教学不仅要学生掌握文言文的基本知识,而且要提高学生的综合阅读能力。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不仅要重视培养学生学习的兴趣,调动学生的情感体验,运用多种教学方法,同时还要重视诵读,教会学生积累知识的方法。从而提高课堂效率,使学生阅读文言文的综合能力得到提升。

[关 键 词] 文言文教学 学生 方法

回顾高一第一学期的文言文教学,我觉得有成功也有失败。上课前我会让学生预习课文,上课时学生整体诵读课文后正音并断句,然后是逐字逐句讲解,接下来是分析文章思想内容、赏析写作特色,最后是归纳总结,指出重点实词、虚词、文言句式。这样的教学流程不但使课堂气氛了无生气,学生也昏昏欲睡。于是我开始思考文言文应该如何教的问题。

经过一段时间的摸索与思考,我发现在教学中我们应该努力调动所有积极因素,采用多种途径,让学生喜欢文言文,从而提高教学效果,培养学生阅读文言文的能力。

首先,要培养兴趣,激发热情。我们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习文言文也是如此,必须用激情去感动大脑,培养对课文的兴趣,从而满腔热情地去读它。找寻自己与作者之间的相通点,缩小自己与作者之间的距离,培养自己对作品的喜爱之情,即用心灵去解读。在读中去领悟、体验、揣摩,加深对课文关键词的感知,挖掘文章中潜藏的美,让课文中的精彩来打动自己,从内心深处培养对文章的爱,然后怀着激情去品读它。如在教学《劝学》时,我就对学生讲,假如让你劝别人学习,你会说些什么,对这个问题,学生感兴趣,因而就很有热情投入到讨论中去,结果学生就谈了学习的重要性,学习的态度与方法,学习的作用等。这恰巧与荀子不谋而合呀,于是我就赞扬他们说“今天看来,同学们也可以做荀子了”。听了我的话,同学们哄堂大笑。那时我就觉得远古离我们现实很近,同学们也有这样的感觉。最终,同学们很有激情地投入到了学习当中去,大声去读,高兴去谈,效果很好。

其次,要调动情感,关注体验。语文学习是以认知基础上的体验、感悟、熏陶为主的。然而在现实中,我们却每每发现学生与文言文文本之间缺乏对话,学生“活生生的体验”及“自我的精神体验”得不到重视和尊重,属于学生自己的、自由的体验被冷漠无趣的所谓讲解翻译所代替,学生学习的诗文似乎是与己无关的,与趣味、精美无关的一堆符号。因此,必备须对学生的情感体验予以充分关注。如在学习《项脊轩志》时,我采取了自学---质疑-----讨论---总结的教学思路。 先确定目标让同学们自学,然后就字词,内容情感,结构,艺术特色等几个方面归纳总结学生存在的问题,分组有步骤地去讨论,学生的情感体验得到重视,因而他们很积极地参与到教学当中去了。在谈到“娘以指叩门扉曰:‘儿寒乎?欲食乎?’吾从板外相为应答。”这个细节时,有的同学就联想到自己的母亲,因而竟哽咽起来。当时,我很感动,这在我以前的教学当中是从未出现过的。如此看来,在教学当中,学生的体验应当被提到一定的高度来对待。

最后,要注重方法,激活课堂。教好文言文除了平时要教给学生文言文翻译的基本方法:保留、替换、删减、增加、调整等方法外,更要因文设计教法才是科学有效的。它应与现代文教学一样——教无定式,但又有法。这是因为文言文也与现代文一样是丰富多彩的。比如诵读的形式除了集体诵读外还可以分角色朗读、配乐朗读、以影视作品示范朗读,这样可以使学生产生兴趣,完成形象的再创造。在讲解文言知识时应与分析课文相结合,在理清文章结构、主旨的同时指出知识点让学生发现问题,比如一词多义,古今异义,倒装句式。这样学生就能温故而知新了,记忆也较深刻。在教学《兰亭集序》时我就采用了“四步诵读法”。初读,读准字音;再读,读懂句意;三读,赏析文句,读出感情;最后,评价思想,读出心得。在学习时,学生再也没感受到诵读文言文的重复性,反而觉得老师的设计具有层次性,有意思,因而就愿意参与,如此,课堂活了,学生收获也颇丰。

其实文言文教学还要有更深层次地思考,即重视对方法的掌握与运用,重视对文本的深层解读。具体做法如下:

一、要重视诵读指导。古人云:“书读百遍,其义自现”。 熟读或背诵一定数量的文言篇目,加深对文言文的文意理解,培养语言感知、直觉、积累、顿悟能力有很大的帮助。字音读准确,是诵读的起码要求。文言课文中有大量的生僻字、通假字、破读字、古音字(如古人名、古地名、古官职名、古器物名称)等,如不首先解决这些字词的语音问题,那就根本谈不上诵读。因此,一篇文言文,我们可以先让学生试读一遍,或全班齐读,或个别朗读,从试读中发现他们读字读音中出现的问题,然后一一板书纠正,并由老师再范读一遍全文。要求学生听清句读,只有读清了句读,才有可能弄懂文章的.词句结构和语言意义;反过来也才能读得更准确、更清楚。同时通过反复诵读,利用文言构词造句的特点以及语音停顿、逻辑重音、语气声调等诵读要诀来深化词义句意的理解辨析,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文言文的传统的诵读方法是科学的。它利于知识的积累,利于明白事理,利于语言表达能力和写作水平的提高,从而使学生真正掌握语言的运用能力。

二、教会学生积累知识的方法。“积土成山”“积水成渊”。知识积累是能力提高的基础,有计划地进行积累,不仅可以丰富学生的古汉语的语言材料和知识,使之形成系统,而且也能转化为能力,提高文言文阅读水平。我们要求每位学生都准备一个笔记本,建立“文言知识库”,有计划、有重点、有针对性地进行整理。如每册课本后的“常用实词表”和单元知识短文里要求掌握的实词、虚词,人人必须整理,但对每课词语的整理积累不能局限于该篇,要回顾、翻查从前学过的意义和用法,并随着新课的学习去丰富,即做到纵向积累和横向积累相结合。此外,进行积累不是机械地照搬照抄,而是让学生对所学知识进行联系、归类、比较。

三、鼓励学生质疑。我国宋代教育家张载说:“学则须疑,学贵善疑 。”传授文学作品,极易见仁见智,正所谓“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对于学生提出的很有个性的意见,只要言之有理,就不妄加否定,而是从精神上予以肯定。

四、重视运用。平时,老师可以印发一些浅显的文言故事让学生阅读,以让他们寻找到成就感,也让他们感受到,文言文与自己的距离不但不遥远,反而还可以拿来运用,并与老师交流。如此,他们才愿意更深入地学习文言文,也能解决部分同学为什么学习文言文的困惑。当学生产生一定的兴趣后,教师就可以设置题目进行阅读训练,以便学生学会迁移,形成应试技巧。

篇8:浅谈如何完成初三物理教学

1 如何管理软硬件资源

软硬件是信息 技术化教 学的基础, 也是最值得重视的一部分。有些教师由于对于软硬件的不熟悉, 从而经常产生误操作或是违规操作。这种现象不仅容易致使信息技术设备发生故 障, 还有可能对信息技术设备产生损害。所以作为一名人民教师, 在信息技术化的教学浪潮下, 一定要熟悉软硬件的操作和管理。对于管理软硬件资源的方法大致总结如下。

1.1很多学校为了减少日常维护的工作量、避免病毒影响、避免误操作影响, 都会采取无盘工作站的形式作为其硬件管理设备。大多数学校使用的都是“锐起”无盘系统操作平台, 在校园网络的覆盖下, 大部分的计算机都不需要软驱以及光驱来进行软件方面的安装。正因无盘工作站有这些好处, 所以建议更多学校采用这种形式, 以提升管理效率。

1.2对于软件的管理可以使用类似“网维大师”的软件进行管理, 这类软件的优点在于其启动方法是网络启动, 且由服务器统一管理, 这样每次重新启动计算机时都会恢复到原始状态。

1.3对于计算机使用者 , 应该进行权限划分, 不同的使用者给予不同的权限。这样做的好处是为了方便每一位使用者对其资料进行管理, 并且, 在校园网络覆盖内, 每一位师生只要登录到校园共享网络中, 就可以实现资源的共享与交流, 并且可以实施统一管理。

1.4对于每一位教师的文件以及每一位学生的文件, 都可以采用网络硬盘的形式进行管理, 并且对网络硬盘也进行权限划分与管理。这样就可以让每一位教师和学生在任何一台学 校的计算机上, 都能很轻松地搜索到自己所储存的文件。并且, 对于学生而言, 他们储存的资料还可以进行共享与交流互换。

2 如何管理学习与教学资源

学习与教学资源是信息技术化教学管理最为重要的组成部分, 也是最为宝贵的组成部分。对于这部分珍稀资源的管理以及保护, 应当做到安全、可靠以及灵活三者合一。具体做法, 依旧是可以采取权限设置的办法进行有效的管理。举个例子, 某位数学教师要对今天所讲授的课程进行一些资料共享, 而他所需要做的就是在资料共享后对该资料进行访问权限的设置, 这样一来只有他自己的学生才能浏览这些资料, 而教师自己则是该文件的最高权限掌控者。类似的教学与学习资源管理办法, 各位教师都可以尝试一下。对于这类资源的管理, 各位教师应该给予高度的重视, 切莫忽视大意。

3 对于教师身份转变的管理

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中, 教师往往站在强势的一方, 由这一方进行知识的教授, 而作为弱势一方的学生, 就只能被动地接受。这是一种强制的、单向的、低效率的教学模式。 但在信息技术化的教学下, 学生不再是一味地被动接受, 而变成了掌控学习的人。在此时, 教师的职能就发生了变化, 从原有既定的知识传授者转变成为学生学习的引导者。而教师在此时真正要做的, 就是通过信息技术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热情, 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帮助学生拓宽自己的眼界, 让学生了解这个世界, 了解当今社会, 了解当下的国际形势。在这一角色转变中, 很多教师会出现不适应的情况, 但这种情况一定要被克服, 不然的话不仅会影响教师的教学心态, 更会影响教学质量。举个例子, 在小学音乐的教学中, 教师不用在课程刚开始的时候就教学生如何唱, 而可以先放一小段音乐给学生试听, 在激发出学生的兴趣后再让学生先通过网络搜索到曲作者词作者的详细信息并进行了解, 并让学生自己去通过网络找到这首歌曲进行欣赏以及哼唱。 在学生有了大致的印象后, 再由教师进行系统地教唱。这样的教学方式, 不仅激发了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与热情, 也更有学习效率, 更能激发学生对于艺术的认知和认识。

4 对于学生身份转变的管理

在信息技术化下, 有效的学习活动不能只重视记忆与模仿, 更应该加强学生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以及发明创造的能力。对于学生而言, 他们才是教学的主体, 一切教学活动都应该围绕学生而展开。教师应该充分利用信息技术的优点, 多使用活泼有趣、具有思考性同时又具有实际操作性的素材来使课堂内容变得更为丰 富多彩。而这一做法的目的, 便是为了激发学生的积极以及 主动学习的热情。只有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全面地发挥出来, 信息技术化的教学才会变得较为简单; 只有使这样的教学变得较为简单, 才会作用于课堂使课堂氛围变得更轻松; 只有课堂氛围变得更轻松, 才会使更多种多样、更丰富多彩、更具趣味可玩性的元素能够出现在课堂上。这是一个不断 进步的过程, 其主要目的就是以服务学生为主, 使教学效果更明显, 使教学效率更高。举个例子, 在小学语文的教学中, 可以选取一篇较为合适的课文, 然后交给学生进行自主改编, 将这篇课文改编成一个情景剧进行演绎。这个时候就需要学生自主地投身其中, 通过网络找到这篇课文的背景时期, 通过网络了解角色的大致形象并进行化妆, 通过网络视频或是图片了解该如何进行演出等等。这样就会使学生在一边实践的情况下, 也了解了所学课文的含义, 并且让学生真正地成为了学习的主人, 这样更能激发学生的自主创新意识以及动手能力。

5 针对实际情况进行管理

义务教育阶段的信息技术课程, 要认清学生与学生之间存在的差异性, 针对不同的学生实行不同的教育方法, 做到信息技术化的因材施教, 为每一个学生获得接受信息技术教育的权利提供机会和条件。所以, 信息技术化的课程应当欢迎每一位学生前来学习, 创造出自由充分空间给学生进行学习和创造, 这样就能为学生今后的学习培养出良好的习惯以及打下扎实的基础。不同的学生, 其信息技术的学习基础不一样, 其接受新知识的容易程度也不一样, 其兴趣爱好特长都不一样。在实际的小学课程中, 教师应当采取灵活多变的教学方式, 针对不同实际情况的学生开展不同的教学模式和方法, 尽量满足不同层次、不同水平、不同年龄段学生的个性以及其需要。对于一些成绩较差的学生, 教师更不应该有所放弃, 而应该特别关注, 并结合信息技术的优势, 使这部分学生喜欢学习、热爱学习甚至达到自主学习。这样, 才能使每一位学生都感受到信息技术带给他们的便利与实惠, 也更能让学生们感受到自主学习的愉悦, 感受到自主探索的趣味, 感受到问题解决的成就感。

6 结语

总而言之, 信息技术在小学管理工作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各级领导干部以及教师应当予以高度的重视。所以, 改善优化信息技术教学的环境, 为信息技术设置一个合理的教学环境平台, 为教师和学生创造一个稳定优良的教学环境, 是信息技术应用于小学管理的最终目的。

摘要:教师在教学中借助信息技术教学时, 时常需要兼任设备维护管理和学生教育教学工作两个方面。设备维护管理工作中多采用多媒体以及网络系统两个方式。而教学中, 小学新课标也指出, 要主张引导学生利用广泛存在于学校、家庭、社会、大自然、网络和各种媒体中的多种资源进行科学地学习, 加强科学与其他科学之间的渗透与整合运用。本文就信息技术教师如何平衡处理好这两个方面的工作进行了简单地剖析。

关键词:信息技术,硬件软件,资源,管理工作,教学

参考文献

[1]张军平, 张建生.信息技术在小学课堂教学中应用的策略研究[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 2010, (31) .

[2]沈澄.小学信息技术课堂管理策略——信息技术课堂不妨“乱”一点[J].中国教育信息化·基础教育, 2013, (04) .

[3]吴瑞平.让学生在快乐中学习——小学综合实践信息技术教学模式的探讨[J].管理学家, 2011, (10) .

篇9:浅谈如何进行有效的初三物理复习

关键词:制定目标;回顾知识;方法指导;精选;培优补差

G633.7

复习是教学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其主要任务是使学生巩固和加深理解所学基础知识、使其系统化。还包括对各种能力进行训练和再提高。巩固掌握的知识是继续学习和灵活运用知识的前提。要巩固掌握的知识,必须跟遗忘作斗争,教育心理学告诉我们,在认识新知识的时候,遗忘也就同进开始,而且在开始时,遗忘的分量多,速度快,以后则遗忘的分量少,速度变慢,所以学习不仅必须复习,而且还要及时复习。

复习课的困难在于教学内容基本上都是学生学过的,处理不好,就往往会乏味。如何复习,怎么有效地进行复习,才能使相关联的知识进行很好的串联与衔接,这直接关系到学生的中考成绩。因此上好一堂复习课,必须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认真钻研新课程标准,制定合理的复习目标

新课程标准给教师提供了教学参考,在进行复习的同时,一定要紧扣课本,真正做到有的放失。复习目标要针对所学内容和学情来制定,不能太高,如果太高不适合学生的发展与认知水平,也不能太低,如果太低,学生的能力得不到提高。

二、根据设定的目标,回顾所学知识。

基础知识是解决问题的基础,如果对基础知识不理解,或不了解,复习效果一定不理想,所以要想上好复习课,基础知识的复习是缺少不了的。应根据自己所设定的目标及目标中所达的程度,合理的安排好基本概念的复习,公式的理解,各个知识点之间的联系。例如,对欧姆定律复习时,需要让学生了解电流、电压和电阻的概念,以及三个物理量各自的符号、单位及单位的换算,包括这三个物理量在串、并联电路中的规律等等。若将相关联的知识串联起来,还需要画出与欧姆定律内容相关的思维导图,它能帮助学生去理解与巩固欧姆定律的知识。针对这一目标,学生所要掌握的内容比较多,例如,学生要会画探究电流与电阻、电压关系的电路图,会连接实物图,会选择合适的方法进行研究,会使用电流表、电压表和滑动变阻器,会用自己的语言描述所得出的结论,分清欧姆定律表达式及它的变形式,欧姆定律表达式中各个物理量的关系等。

三、注重知识的应用,注重解题方法的指导

物理解题是复习的有效手段之一,在这一过程中要让学生的能力达到一定的程度,教师必须做到以下几点:

1.精选练习

提高学生思维和解题能力是习题课的核心任务.要达到这个目的,习题的选择是关键。选题前要做到“三了解”——了解课程标准,了解教材内容,了解学生。教师要参照新课程标准,认真钻研教材,对课本或选出的题目进行分类,所选题目的形式要多样,份量要恰当,难易程度要适宜,所选的题目要注意联系实际,联系社会,还要注意习题的一题多解,习题的变式,注重对学生能力的培养。同时所选习题既要照顾各个知识点,又要有梯度有层次,这样才能调动各类学生的积极性。通过练习、讲评、概括、归纳和总结。找出解决问题的思路和技巧,将知识转化成能力,从而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应试能力。否则练习过繁、过多,会使学生陷于题海,难于应付。

2.精讲练习

讲解习题是整个课堂的主要过程,怎么讲解习题,采用什么样的方式讲解,关系到课堂的效率,我觉得上好一节复习课必须要考虑以下几点

首先,养成学生审题的习惯。通过解题可以使学生进一步掌握物理概念、定律及公式的意义。学生解好题,必须审好题,审题主要是弄清题意,明确题中已知是什么,要求是什么,题目中涉及哪些概念和规律,以及解答本题的基本途径。通过审题学生可以从题目中找到一些有用的信息,特别是题目中存在的隐含条件,及找到解决问题的突破口。

其次,讲解习题时,要形式多样,方法多样。每种教学方法就其本质来说都是相对辨证的,它们都既有优点又有缺点。每种方法都可能有效地解决某些问题,而相对于解决别的问题则不一定有效,每种方法都可能会有助于达到某种目的,却妨碍达到别的目的。为适应不同学生的需要,教学方法应提倡多样性,应根据不同的教学目标,不同学生的心理特征和学生的知识基础,将题目分类,提高学生概括能力。講解题目时,重点要突出,难点要突破。只有精讲,学生才有时间练习,切不可一讲到底,导致学生的思维容易混乱,学生不容易概括出解某种题型所需的方法。讲解每一个类型题目时,教师可以边讲边练,讲练结合的方式,让学生熟悉一种解题方法,总结解决这类题目的方法,然后再利用自己总结的方法去解同样类型题,提高自己的解题能力。

最后,树立学生的自信心。初三学生面临着中考,普遍学生感到中考高深莫测,是因为他们对中考题目的难易程度不了解,如果教师选择与之相类似的中考题让学生练习,他们会发现中考题不是难的,凭自己的能力完全可以解决这些题目,无形之中增强了他们的自信心。

四、培优补差

课堂复习要立足中等生,提高优等生,扶持学困生。复习进度和教法以中等学生水平为基点。要求中等学生按教师的安排进行系统的复习,注意能力方面的培养和提高。对优等学生要发挥他们的学习优势;对差生发现闪光点,及时给予表扬和鼓励,使他们增强学习物理的信心,提高复习物理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五、重视物理实验,将实验探究引入复习课堂

物理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近几年的中考物理试题中实验题的分数占的比例较大。所以,在初三总复习时要十分重视物理实验的复习。通过在课堂上以探究实验为主线,让学生经过观察,来激活学生大脑中原有的情感结构和认知结构,这样不仅能进一步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更能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篇10:浅谈如何做好初三政治备考工作

中考政治科实行开卷考试,是贯彻新的《课程标准》精神重点考查学生的情感、态度和世界观目标的要求,命题具有开放性,答案具有多元性,评分具有采意性。为此,教学中要让学生成为课堂主体,强化对基础知识的记忆掌握,重视教材知识与时政热点的结合,要关注生活,关注学生实际,要加强开放性试题的训练,加强对学生学习方法的研究和指导。

如何搞好初三政治课的备考工作,是我们每一个初三政治课的教师都在都在积极思考与关注的问题,下面我就结合开卷考试的命题趋势和如何搞好初三政治课的复习迎考工作,谈谈我平时上课和复习迎考工作中的具体做法。不成熟的地方请老师们批评指正。

一、开卷考试的命题趋势及特点

中考中政治科实行开卷考试,是根据新的《课程标准》的要求,重点考查学生的情感、态度和世界观目标。其命题特点是以开放性的主观试题为主,它要求学生做题不是简单地对号入座,而要对试题提供的或需要的信息,能够自己采集、选择、加工、处理。在面向全体学生,考查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同时,强调以能力立意,增强试题的综合性和实践性,重视学生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考查,重视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考查。开放性试题具有命题的开放性,答案的多元性,评分的采意性等特点。

二、对开卷考试的备考策略

第一、让学生成为课堂主体

让学生成为课堂主体,发挥学生主体作用,是课堂教学改革永恒的课题。良好的师生关系是对学生实施教育的基础和有力手段,教师只有与学生建立民主、平等、和谐的新型师生关系,才能发挥积极作用。教师要放下架子、丢掉面子,给学生创造敢说、敢想、敢做的开放氛围,创设多说、多写、多练的情境,允许学生在说错、写错、思错的宽松环境下进行学习,才能适应新形势下的中考要求。

因此,必须做到:教师在传道授业中,与学生成为地位平等的良师益友,与学生达成互动,才能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要善于鼓励学生说“不”,教学中,教师要鼓励学生勇于向老师的权威挑战,鼓励学生大胆质疑敢于说“不”;教师要善于挖掘教材中健康、愉悦的情感去感染学生,使每一节课都成为“教师-教材-学生”的情感交流过程;要运用现代教学手段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如,在讲“弘扬民族精神”时,我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向学生展示任长霞、孔繁森、洪战辉等人的事迹来感染学生,唤起学生思考,了解到民族精神生生不息代代相传,“弘扬民族精神”是每个青少年肩负的历史使命。

第二、强化对基础知识的记忆掌握

面对开卷考试,部分老师和同学认为允许携带课本和资料,可以不用听课、看书了。事实上,开卷考试作为一种全新的考试形式,相对于闭卷考试而言,对单纯识记的内容要求是少了,但更注重考查学生运用已有的知识分析社会生活的能力,总体要求不是降低,而是

提高了,所以,看书、听课很必要,弄清基础知识、基本原理和基本方法尤其重要,要取得好成绩一定要多看书、看好书。

这是因为开卷考试的试题答案不可能在书上原封不动地找到,需要动一番脑筋,没有对基础知识的牢固掌握,就很难有完整的解答。况且,开卷考试有时间限制,要形成正确的答案,需要有思考时间,绝不能把宝贵的时间花费在查找基本概念、基本原理上。因此,必须要确保对基础知识的有效记忆。这两年中考复习工作最大的感受就是开卷考试不是不要书本,而是要更加重视书本。

如何搞好对基础知识的掌握呢?关键是要抓好平时上课这个环节。其次是多给学生看书的时间,指导学生看书的方法。

课堂教学中,要对基本概念、原理有深入的理解,对相关知识的联系、教材的知识体系、逻辑结构都要有清晰的认识,重要的内容要进行必要记忆。在复习过程中,对每一课,我都要求学生画出这一课的知识体系。这样,在考试中才能既给自己留下充足的思考时间,又使自己思路开阔,在更大的思考空间里进行知识组合。比如“责任”是贯穿于整个初三政治的一条主线……。

第三、重视教材知识与时政热点的结合通过时政热点与教材知识的结合,考查学生对教材知识的理解和运用知识分析社会生活的能力,已成为中考命题的一个特点。

因此,课堂教学中,要重视将二者有机结合起来,做到理论联系实际。这就要求:首先要准确地理解时政热点,把握其中心思想;其次要找准时政热点与教材知识的结合点,要点要全,不局限于某一节或某一课;再次要紧扣教材,对时政热点作全方位、多角度、多层次的思考。为此,在进行新课时要结合时政热点学习教材知识,提高学生学习的浓厚兴趣,在进行复习的时候还要进行一些时政热点专题的训练。本的时政热点主要有:呵护青少年+构筑防护墙、2011道德模范人物、小悦悦事件、十七届六中全会文化大繁荣、十七届六中全会、校车安全、关注校车安全 珍爱生命健康、聚焦南非德班气候大会、2011感动中国人物评选、2011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天宫一号成功发射等专题。每一个专题都要组织时政背景材料、与教材知识的结合点、典型例题分析。

第四、要关注生活,关注学生实际

中考政治命题一个很重要的趋向就是非常关注生活,关注学生的实际,学生本身就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教学资源。关注生活、关注学生的实际就是要把教材的知识点与我们当地的实际、我们的日常生活和学生自身发展中的问题紧密结合起来。首先是平时教学中要注意结合当地实际和学生日常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如两免一补、蛋奶工程、构建和谐校园、周边环境问题调查、中学生上网问题等,其次是复习时要抓住热点问题进行专题复习。

第五、加强开放性试题的训练

进行试题训练,不是单纯的习题练习,更不是“题海战术”,而应将它看成是集强化记忆、加深理解、熟练技巧、培养能力为一体的复习方法。为此:

首先,要把握解答开放性试题的一般思路与步骤。第一步审题,通过认真阅读背景材料,准确把握试题所要求回答的是属于“是什么”、“为什么”、还是“怎么样”类的问题。第二步找原理。试题所要求回答的问题涉及到课本中所学的哪些知识?课本中又是怎样具体论述的?经过这一环节,把试题中所论述的现实问题和课本知识有机地联系起来。第三步要选取最佳知识点。开放性试题的答案是多元的,所以,要进一步对题中所涉及的问题作一番仔细的比较分析,从而确定最符合题意的论述角度,按照一定的逻辑层次,准确完整地组织答案。

其次,进行多方位的开放性试题专项训练。

开卷考试中可能出现的诸如对漫画、图表、材料等发表自己的看法、感想、评论等形式的新的题型,要求对此进行专项训练。这就要求我们在复习过程中,必须联系社会生活和自身的实际,作多角度、多层次的训练,只有这样才能不断提高学生的综合分析问题和解答问题的能力。

第六、教师应加强对学生学习方法的研究和指导

采用开卷考试,有些学生一时不能适应。开卷考试可以带书翻资料,使不少学生放松了对自己的要求,平时不重视学习,考前临时抱佛脚,考时一古脑地抄,显得无所适从。也有学生仍象以往一样,只注重知识,不注重能力的培养,只重视书本知识,轻理论联系实际。教师应有针对性地加以指导,教给学生会学习的方法,要求学生在平时的学习中要注意和培养自己的举例分析能力、理解分析能力、解答问题能力等。

上一篇:母亲七十寿宴答谢词下一篇:车辆维修简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