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们,你们完成了什么任务?(教学案例)

2024-05-08

孩子们,你们完成了什么任务?(教学案例)(共3篇)

篇1:孩子们,你们完成了什么任务?(教学案例)

这一课是unit 10 I’m going to be a basketball player.语法要点是: Be going to (be /do)。这是很有意义的一课。我的目标是希望孩子们在我特别创设的趣味情境中,展开联想的翅膀,完全实现合作交流,来完成学习任务,体验任务中的语言艺术。

在学习语言的同时,更达到一种理想教育、责任教育,使他们学会计划自己的生活,培养思考的兴趣。

我通过两个层次的活动进行教学的。

活动一:你了解自己的朋友吗?

1、引导:(在同年级其他班做个调查,请同学说说自己长大后的理想工作。做成幻灯片。)“你们想知道自己的朋友的理想职业是什么?猜一猜吧!”孩子们眼睛里闪着光看着大屏幕。

2、实践:幻灯片上出现他们熟悉的同学,并附有:

Guess: What is he /she going to be when he/she grow up?

孩子们边笑边说猜出一大堆的职业。

He is going to be a cleaner /engineer / dancer.

一会屏幕上出现他长大后的工作照片。孩子们表现得格外兴奋。接下来学生又争抢猜下一个朋友。

3、心得:在这个情境中,学生按着:

思考伙伴生活中的性格爱好--猜测--转化为语言表达

这样的思维过程进行。最后直观的看到一个他们未来的形象,极具趣味性和创造性。这个活动发挥了观察和思维动力,给孩子们带来了情绪色彩,有了好心情,没有理解不了的东西,没有记不住的语言。新语言项目在逼真的生活场景中交流,使得任务语言成功的传授。而且孩子们还潜意识中锻炼用生活经验去分析事情,也是一个思维训练过程。

活动二:我爱家乡

1、引导:简单句子练习之后,应立即组织大量的替换练习、自主探究与合作交

流的综合练习。在这个环节中我设计了以下情境:

在屏幕上打出家乡的几幅照片。“你爱家乡吗?希望家乡在之后变成怎样?你要为家乡变化做些什么事?现在就开始设计生活吧!做出一些目前计划。”我根据孩子们回答内容上评选出“最佳小公民”。

2、实践:四人分成一个小组,在把课前打印的表格发给每个同学。

NAME WHAT HOW

REPORTER:__________________

每个同学轮流当记者采访组员:

What are you going to do for your city when you grow up?

How are you going to do?

孩子们的奇思妙想很多,回答的内容涉及到各行各业。还有的同学想到了:

A: I won’t come back here.

B: Where are you going to live?

A: I’m going to America. And work hard , give all the money to our city.

孩子们在整个活动中热情的参加到讨论中来。同学之间交流,还有组与组之间交流,互补各自的信息差。我不停的游离于学生之中,随时解决语言中的问题。

3、心得:在这一环节中,孩子们思维活跃,充分发挥了主动性、创造性与合作精神。孩子们表现出喜欢这样的活动,关心身边的事情,热中于家乡的建设,并希望自己能成为“最佳小主人”。所以在活动中表现很自由、真实。使用的语言贴近生活,灵活运用本节课的目标语言,充分体现了语言的感染力。整个教学过程中,学生要读、要写、要讲,所给的任务完成出色。有书面、有分析、有归纳、有判断、有问答、有交流、有讨论,所有一切都围绕着任务教学,提高培养锻炼学生的听说读写。

不仅如此,在“我爱家乡”这样情境设计中,孩子们爱国爱乡情结愈演愈浓。作为当代中学生,他们有责任、有义务为了家乡繁荣,为了祖国昌盛,做出自己的努力。从现在学会计划自己的生活,一步一个脚印的从容认真履行。

[教学后反思]

一、创设生动有趣的教学情境

任务教学中教师把握课程总体目标结合语言重点,创造性地设计贴近生活的教学情境。引导学生进行大量的语言实践,让学生在完成任务的同时,感觉到英语学习就在身边,学了就能用。

二、鼓励学生合作,在合作中进步

任务教学中体验合作交流的学习方法。一节课的主动权交给学生,在交流中学生群策群力,思维互补。交流中语言表达能力提升了,知识反复使用并创造性引出很多新的内容,使教学任务完美的结束。

在合作交流中学生感受到集体作用,学会与人交往,与人合作。体现了团队互助精神。

三、情感教育与素质教育同行

任务教学中完成的任务应该不是单一的,而是多重多样性的任务。在这节课中学生即学会与人平等友好相处,也懂得做事首先要有计划、人生要有目标;不仅教会孩子思考问题方法,而且培养了思考的兴趣;更重要的是他们明白了:爱国爱乡是中华子孙、开发区人的骄傲与责任。

.12.14

篇2:孩子们,你们完成了什么任务?(教学案例)

《我最崇拜 (喜欢) 的人》 (苏教版五年级下册习作6) 是一次写人的习作训练。教材呈现了两段文字, 第一段是习作提示:“每个人心里都有自己喜欢或崇拜的人。这个人可能是革命前辈、英雄模范, 可能是你的父母、同学、老师, 也可能是你从书籍或报刊、电视等媒体中了解到的人……”告诉学生这次作文“写什么”。第二段文字是习作要求:“要通过人物的外貌、动作、语言、神态表现人物的特点, 要通过具体事例表现人物的品质。”提示学生“怎么写”, 写作时应该注意些什么。教材还提供了雷锋、刘胡兰、焦裕禄、孔繁森四人的图片, 启迪学生打开写作思路。

备课时, 我考虑到学生才写过习作5《我身边的小能人》这篇习作, 同是写人的文章, 且在写作的内容和方法上都有相似之处, 所以并不想在指导上花费过多时间, 打算根据学生预习情况, 进行有针对性的指导。

(一) 学生自主填写卡片:

我最崇拜 (喜欢) 的人是:__________________

他 (她) 的优点 (概括地写) :__________________

他 (她) 的典型事例 (概括地写)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 师生交流预习卡片:

师:同学们, 你们最崇拜或喜欢的人是谁呢?我们交流一下。

生:我最崇拜的人是雷锋。

师 (有点出乎意料) :喔, 他的优点呢?

生:乐于助人。

师:好的, 再请一位同学来说说。

生:我最崇拜的人是孔繁森。

师 (有点不解) :说说原因呢?

生:他是一位优秀的援藏干部, 他还收养了三个藏族孤儿。

同样的问题, 交流在继续……

经过一番交流, 学生的回答让我匪夷所思:班上40名同学, 竟然有31位同学将“最崇拜的人”的票投给了“雷锋”, 8名同学分别投给了“孔繁森”“焦裕禄”“刘胡兰”, 仅1同学写了自己崇拜的人是班级中一名表现优秀的同学。这样的反馈让我百思不得其解, 教材提供的四位英雄和模范离学生的生活实际那么远, 而且学生在家庭教育、社会环境等因素的影响之下, 实在看不出他们对“乐于助人”的热衷, 那他们为什么会对雷锋如此“崇拜”呢?我产生了一个疑问:“孩子们, 你们真的崇拜雷锋吗?”为了解开心中的疑惑, 我和学生进行了以下的交流:

师:孩子们, 班上那么多人写雷锋, 你们对雷锋了解吗?

生:我了解, 我查了他的很多资料, 知道他做了许多好事。 (说着就开始读起他找的雷锋事迹)

(一呼百应, 好多学生都拿出了自己查找到的资料, 走近一看, 一个个详细的例子都抄在了学生的本子上……)

师 (微笑着说) :同学们, 你们知道我们为什么要写作文吗?

生: (你看看我, 我看看你, 没人回答。)

师:写作文就是要写自己的真心话, 说假话、空话、套话就失去写作文的意义了。老师想知道你们心里真实的想法, 你能和老师说实话吗?

生: (学生仍然默不作声, 但有几个同学似乎听明白了我的话, 悄悄地把习作本合起来了。)

师 (怀疑地问) :同学们, 你们崇拜的人真的是雷锋吗?

生: (学生又一次开始沉默)

师:这样吧, 我们换个话题, 你们知道老师崇拜的人是谁吗?

生: (摇摇头)

师:想知道吗?

生 (兴奋地说) :想!

师:我崇拜的人在我的心目中可是一位了不起的人物, 你们猜猜看是谁?

生 (活跃起来) :是姚明!

生:我猜是刘谦!

生:我猜是飞人刘翔

生:是成龙!

生:是小沈阳!

生大笑

……

一大堆的体育明星、影视明星从孩子们的嘴里“蹦”出来, 其实他们哪里是在猜老师崇拜的人, 分明是在说自己崇拜的偶像。

师:同学们, 你们怎么知道这么多名人啊!你们崇拜他们吗?

生 (异口同声) :崇拜!

师:咦?你们最崇拜的人不是雷锋吗?

生: (学生不好意思地笑了笑)

师:老师其实早就知道你们崇拜的人不是雷锋叔叔, 那你能告诉我们为什么还要写雷锋叔叔呢?老师想听听你们真实的想法。

生:我最崇拜的人是刘谦, 但是关于他的资料我没找到, 我们才发了一本书, 里面雷锋的事迹非常多, 举例时直接用上就可以了。

生:我是看到书上有雷锋叔叔的图片, 而且我也找到了许多他的资料。

生:雷锋是乐于助人的典范, 写他肯定没错。

生:我觉得令人崇拜的人, 一定是伟大的人物, 所以我就写他了。

生:我看别人都写雷锋, 所以我也写了。

……

[反思]

(1) 写作方向偏离, 为写而写。

(2) 曲解编者的意图。

(3) 对“崇拜”的理解狭隘。

(4) 人云亦云, 个性缺失。

……

面对这些情况, 如果我们只是简单地讲讲、批批、改改、说说, 走个流程就算了, 那只会导致学生的习作误入两个歧途。

(一) 内容———“拿来主义”

俗话说得好“巧妇难为无米之炊”, 学生之所以惧怕写作文, 就是因为没有充实的生活素材, 写不出有内容的文章, 从而缺乏写作的驱动力。在写作方向迷失的情况下, 如果他们发现有现成的已经煮好的“饭”———具体的事例 (资料) , 那当然就会全盘复制, 自己加上文章的开头结尾便完成一篇“大作”。试问, 这样的“拿来主义”习作使学生变成了什么?材料的搬运工。这样的习作教学是无效的。学生习作的过程是将思维活动转变为语言表达的心理过程, 即根据语法规则将非线性、无逻辑和自足的思维转换为线性、有逻辑且具有交际性的表达。具体来说, 是先经历从思维的内部言语的转换, 然后再从内部言语转换到外部言语, 而外部书面语言的表达 (写) 则还需要进入一个“再加工器”, 进行增、删、调、改等加工, 甚至要重新返回内部言语和思维部分进行回炉再造。所以“写”的心理过程是复杂的, 不经历这样的一个过程, 学生的表达能力从何锻炼?习作能力如何提高?

(二) 情感———“虚情假意”

有人说:“孩子是天生的艺术家, 尽管他们对现实生活的把握还不够充分, 但他们的心里却有着和成人完全不同的色彩, 那是另一种艺术, 另一种精彩, 只要释放出来, 便会以它炫目的美丽令人惊叹, 以‘我口舒我心, 我手舒我情’展露心灵。”这篇写人的记叙文, 要通过具体内容把人物描写得有血有肉, 还要表达自己的真情实感, 而教材提供的四位英雄和模范离学生的生活实际较远, 不容易写出真情实感, 所以我满心以为学生会写自己熟悉的人物, 自己感兴趣的人物。然而, 大多数学生并没有幸运地找到袒露内心的途径, 他们写作的时候不是考虑我想写什么、表达什么, 而是考虑我应该说什么、怎么说。他们习作是为了获取老师好的评价或获取一个高分, 或者是“完成任务式”的写作。所以往往把自己最真实的想法关在内心深处, 把真情实感封存在心底。这样“口是心非”“人云亦云”的习作, 如何寻觅个性化见解和情感体验呢?

事先设计好的教学设计显然是“受阻”了, 没想到学生会在选材方面面临如此“尴尬”, 于是, 我立刻调整了教学内容:

师:同学们, 老师现在真的很高兴, 因为我听到了你们的真心话。现在能不能把自己最崇拜或最喜欢的人告诉老师呢?记住要说明原因哦。先自己好好想想, 再四人小组说说, 好吗?

生: (四人小组讨论非常热烈, 一个个迫不及待、眉飞色舞)

师:我们交流一下, 把你最崇拜的人介绍给老师吧。

生1:我最崇拜的人是“魔术大师”刘谦, 他不仅人长得帅, 表演的魔术也非常神奇。

生2:我最崇拜的人是许嵩, 他唱的歌我很喜欢听。

生3:我最崇拜的人是“飞人”刘翔, 他在黄金联赛中以13秒10获得了冠军。

生4:我最崇拜的人是“航天英雄”杨利伟, 是他第一个圆了中国人的飞天梦想。

生5:我最喜欢的人是演员文章, 他长得帅, 演技也不错, 他演的每部电视剧我都会看。

……

师:哦, 老师知道了, 同学们崇拜或喜欢的人大都是些明星呀, 太给力了! (生笑) 可老师最崇拜的人可不是这些大明星, 而是———我的外公。

生一副疑惑不解的样子

师:老师从小就在外公家长大, 所以和他的感情特别深。外公是一个非常勤劳的农民, 我崇拜他, 是因为他有一个“绝活”———会讲许多生动有趣的故事。这些故事中大多是民间流传的神话故事、传说, 还有些是智慧小故事。他在讲这些故事的时候总能脱口而出, 信手拈来, 一张口就能讲一个, 一比划就能让人心领神会。而且那语言也是绘声绘色、引人入胜。我从小就是听着他的故事长大的, 所以我觉得是外公留给了我童年最美好的回忆, 我从心底里感激他, 崇拜他。同学们, 或许你们没有像老师一样的外公, 但在你的生活中, 有没有这样一个让你崇拜的人呢?

生沉默不语, 一会儿有几个同学举手了, 我找了一个没举手的陈同学, 因为我对他的爸爸比较熟悉, 知道他平时工作的辛苦, 也知道他是一位关心孩子的父亲。

师:陈同学, 在你的生活中, 有令你崇拜的人吗? (生沉默, 似乎在苦苦搜索。)

师:你崇拜你的爸爸吗?

生:我不崇拜他, 每次我犯错的时候他都会骂我, 如果哪一次考不好还打我呢!

师:爸爸平时用打骂的方式来对待你犯错, 按你的话说, 那他就是一个“令人讨厌”的爸爸。

生: (似乎觉得自己说得有点过分了, 喃喃自语) 就是有时候这样。

师:老师知道你爸爸是我们学校附近一个厂里的技术人员, 你爸爸平时什么时候去上班?

生:我每天还没起来的时候他就走了, 我也不知道。

师:那什么时候下班呢?

生:晚上经常要加班, 有时候回来的时候我都睡着了。

师:爸爸每天工作那么长时间, 你觉得爸爸辛苦吗?

生:辛苦。

师:爸爸跟你说过他辛苦吗?

生:从来没有说过! (声音很低, 似乎明白了什么)

师:同学们, 陈同学的爸爸是他们厂里出色的技术人员, 平时工作非常认真, 还经常帮助同事解决很多技术上的难题, 晚上加班常常要到10点多钟, 确实非常辛苦。但是尽管这样, 他还经常打电话给老师, 问孩子在学校的学习情况, 真的挺让我感动。其实老师觉得, 爸爸妈妈有时候会因为一些事情“教训”我们, 但我觉得那都是爱我们的一种表现, 只不过表达爱的方式不同而已, 所以作为子女的我们, 应该更多地去理解他们, 用心去读懂他们。

生听得很入神, 似乎与我产生了同感。特别是陈同学, 默默低下了头……

师:同学们, 其实值得我们崇拜的不一定都是名人英雄, 在他们身上也不一定非得发生什么惊天动地的大事。只要他们身上有令你赞赏的优点, 那就可以作为我们写作的对象, 就像陈同学的爸爸, 一个看似平凡的工人, 身上却有着许多可贵的品质, 如工作认真、关心孩子、任劳任怨等。老师觉得, 离我们生活越近的人, 我们越容易了解他们, 就越容易写出真情实感。

……

[反思]

(一) 童心———回归生活

纵观我们的教材, 写到人物, 几乎都是名人英雄, 有的命运坎坷, 自强不息;有的持之以恒, 成就非凡……让学生觉得, 写作就必须写惊天动地的大事, 写声名赫赫的名人。对于小学生来说, 虚构与真实、虚构与虚假, 他们分不清楚, 而小学语文教材也没有任何文章引导学生认识其不同, 所以真真假假, 虚虚实实, 学生真的把握不了。就拿这篇习作中提供的四幅图片来说, 编者都是资深的小语专家, “雷锋、刘胡兰、孔繁森、焦裕禄”这些英雄伟人, 在他们的心中有着不可磨灭的印象, 他们的精神品质激励着一代代的中国人。但这些人物确实远离学生的生活实际, 要求写出真情实感, 那真是为难学生了。或许他们只是用以启发学生的写作思路, 但其结果却是束缚了学生, 让他们产生了对“崇拜”的片面理解。时代不同, 每个人接触和见识的事物不同, 导致喜好、性格、处事方法等很多都不相同。所以老师应还孩子们一个真善美的写作生活世界, 引导学生学会观察身边的人和事, 引导孩子在与人的交往过程中真诚地关注人物的变化, 观察人物细小的动作表情及简单的话语, 于细微处见真情, 用心去体验那份浓浓的情, 让学生从中发现许多有情有趣的生活片断, 这样积累下来就是很好的作文素材。

(二) 童情———自然流露

作文是一种受情感控制的文字表达活动。“情以物迁, 辞以情发。”只有受到环境事物、气氛的感染时, 人才会产生相应的情感, 当内心涌起不能自己的情感时, 便要用文辞表达出来。作文教学中如能为学生创设一个与审美心理结构相适应的情境, 强化学生的内心体验, 使之自始至终处在情感的氛围中, 形成强烈的情绪波动, 则能避免学生在没有积极情感参与下的“任务式作文”的弊病。教学中, 我适时采用了“下水引路”与“谈话”两种方式与学生沟通情感。当我发现学生“崇拜”的全是明星, 取材的角度过于狭隘时, 我首先“下水”说了自己外公的故事, 我在言语中流露的真情实感, 深深感染了学生, 使学生明白了, 原来崇拜的对象可以是生活中的普通人。其次, 为了让学生获得真切的心理感受, 我与陈同学进行谈话, 让学生始终处于一种深沉而热烈的爱的情绪状态中, 如此丰富的心理感受, 还怕笔下不生“情”吗?

篇3:放假了,该让孩子们“做”些什么

然而,根据以往的经验,学生们的假期往往并不轻松。一方面,某些学校教师给学生布置了过量的机械作业;另一方面,既有雨后春笋般冒出来的补习班、辅导班,还有各类衔接班进入了家长和老师的视线。老师的诚恳推荐,家长的不容置疑的抉择,让孩子们原本伸手可触的缤纷假期计划瞬间泡了汤。其实,生活即教育。假期里,孩子们有理由好好地玩一玩,旅游、上网、聚会、学习……每个学生都有不同的选择,这是他们的心愿,并不过分。学生既不能虚度时光,也要避免单调的学习生活,那么,如何才能让孩子们度过一个有意义的假期呢?

首先,家长要巧妙引导。如何让孩子们在假期玩得开心,学得快乐,过得充实,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家长的安排和引导。假期生活安全第一。春节前后,家长相对比较繁忙,对放假的孩子疏于照顾,这便给孩子们的安全留下隐患。孩子在寒假期间容易发生鞭炮炸伤、滑冰落水、触电等安全事故。因此,家长要承担起监管、教育等方面的责任,游玩、用电、交通等方面的注意事项,要逐一向他们解释清楚,让孩子们真正明白安全的重要性,提高孩子们的安全意识。

假期学习井然有序。首先,家长应该引导孩子们制订合适的假期学习计划,每天安排的学习、娱乐时间应该井井有条,主次分明。计划可以先由孩子制订,然后由家长提出修改意见。这样做不但可以培养孩子安排、管理自己生活的能力,也可以锻炼他们的自律性,更可以让他们在自我管理中懂得很多做人的道理。其次,家长对孩子的计划进展情况要给予适当的监督,让孩子在假期当中也能够有规律地学习。最后,家长要及时与孩子进行谈心交流,并根据孩子的学习进度随时调整学习计划,让孩子快乐地学习。这样不但能使孩子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而且还能加强父母与孩子之间的心灵沟通,促进家庭和睦。

假期娱乐健康是根本。现在,网吧、游戏厅对孩子的诱惑力非常大,为保证他们过一个健康、快乐的寒假,远离网吧、游戏厅等娱乐场所,家长应该对孩子的休闲娱乐给予切实的指导。譬如,根据孩子的运动喜好,让孩子参加一些运动项目,来增强体质;根据孩子感兴趣的项目,参加一些特长培训,发展特长;让孩子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务,譬如为父母洗一次脚、做一次饭等,学会感恩。另外,有条件的家庭还可以陪着孩子做个短途旅游,开阔孩子的视野,陶冶孩子的情操。

假期活动积极参加。家长要鼓励孩子积极参加社会实践活动,使他们进一步了解自然、关心社会、体验生活。如积极参加街道、村委会组织的献爱心青年志愿者服务活动,让孩子在活动中体验生活,健康成长。孩子放寒假,作为家长一定要抓住这个绝好的家庭教育机会,对孩子的生活、学习给予指导帮助,让孩子度过一个有意义的假期。

更为重要的,还应该指导和教会他们把握“看”中玄机,注意几“看”,在看中提升自己,过一个充实而有意义的假期。

一是“看”书。书可以引导孩子们走出寂寞,在孤独中享受充实,可以使孩子们与生活拉开一段距离,保持一份童真与梦想,涵泳在生活的诗意里;可以让孩子们在有限的时空中,穿越古今,纵横千里,这正如凯勒所说:“一本新书就像一艘船,带领我们从狭隘的地方,驶向无限广阔的生活海洋。”

对于学生来说,看书应该多读一些经典名著,它们是经时间筛选留下的硕果,是古今中外文化的精华。当然,为了解决读书兴趣低落的问题,也不妨挑选自己喜欢的文章来读,从优秀习作到名家名篇,选读的范围不限,可以是《读者》、《青年文摘》,也可以是《中学生阅读》《语文报》,还可以是《散文选刊》、《小小说》等,至于那些漫画类的文化快餐,也可以读,但切需把握尺度,浅尝辄止即可。“读”与“摘”也要结合起来,相偕而行。一些优美的、哲理性强的语段,摘抄下细细品味,体会其中的优雅与蕴藉,是一种文化底蕴的积淀。

二是“看”电视。也许对大多数中小学生来说,把长长的假期的大多时光泡在电视机前,是最惬意了。但是电视机频道这么多,节目这么丰富,看哪些,是十分讲究的事情。如果只凭兴趣爱好,随机收看,缺乏选择性和目的性,一味娱乐消遣是不行的。实际上,学生可以有目的地从现代化视听渠道中为写作积累丰富的材料。一些优秀的电视栏目,如新闻联播、环球45分钟、好望角、动物世界、百家讲坛、电视诗歌散文、各种节日晚会节目、爱国主义影片展播等 ,都对学生有益智、正行、激情、开拓视野、丰富生活体验等作用;在看的同时还要学会动态观察,提高观察水平和积累材料的质量。

三是“看”百态的生活。美国教育家科勒涅斯说过:“语文学习的外延和生活相等”。放假了,少不了走亲访友,逛街聚会,生活中的方方面面都会自然地展现在孩子们面前,这也正是孩子们积累作文素材的好时机。做个有心人,细致观察生活,仔细品味生活,一枝一叶总关情,生活始终是创作的源头活水。从熟悉的生活中撷取感人的素材最容易打动人心,通过细微的小事和生活细节来透视社会、人生和时代的作文,往往更有生命力。此外,节假日期间的一些民风民俗,极具感染力,置身其中,那种古老的文化会浸润孩子们的心灵,让孩子们感受到淳朴的美、淳厚的情。所以,不要吝惜你的脚步,带孩子到那些庙会上看看吧,一定会大有收获!

上一篇:最新秋季运动会校园广播稿精简下一篇:中国公共管理改革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