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理论教程论文范文

2024-05-07

文学理论教程论文范文(精选6篇)

篇1:文学理论教程论文范文

前言

古人云:言之不足故歌之,歌之不足故舞之、蹈之。可见舞蹈乃是大自然中淋漓表达自我

思索的方式。舞蹈能提高人的审美观,丰富人的想像力,它通过人的肢体语言抒发内心情感,有心才有舞蹈。

在生活中,有许多热爱舞蹈和运动的朋友通过舞蹈抒发情感,通过舞蹈强身健体,通过 舞蹈广交朋友,通过舞蹈提高素养。他们中无论是年轻的还是年老的,身心都充满活力,性格

自信而开朗,他们用心在舞蹈,用身体在抒情,他们的生活洋溢着青春的气息。

中老年人随着年龄的增长,肌肉会松弛,身体不灵活,静多动少的生活方式还会使其体 质降低。为满足中老年朋友娱乐健身的需求,针对中老年朋友生理、心理方面的特点,我特别

编排了这套舞蹈训练教材,目的在于激活缺乏活力的肌肉群,促进血液循环,增强脊椎关节 的灵活性及肌肉群的弹性。通过学习训练不仅能改善中老年朋友的生理机能,使其腰背挺 拔,身形健美,气质高雅,还能增加舞蹈方面的新知识,结识同样爱好舞蹈的新朋友,为生活

注入新的活力和情趣。

本书适宜于零起点、热爱舞蹈的中老年朋友,为了便于理解和记忆,本书采用通俗易懂 的大众语言,舞蹈动作简单,训练编排循序渐进,通过从基础动作到舞蹈动作组合的学习,最

终完成成品舞蹈。

书中第一章介绍了舞蹈的基本知识,包括舞蹈种类、舞蹈常用术语、舞蹈基本图示等,对

中老年朋友了解舞蹈知识、参加舞蹈比赛和演出都很有用处。

第二章的基本训练是简单的热身活动,通过压腿、抬腿、转腰、推腰、提臀等简单的动作

练习,使舞者身体各部位的关节、韧带得到拉长、舒展和收紧。健身训练、椅上训练和地面训

练组合在一起,可以有效地防止肌肉拉伤,能初步改变人体自然松弛的状态,使身体的韧带 和肌肉更富弹性,身体更加灵活协调,还可以培养较强的节奏感。整套动作的编排对中老年 的健康大有益处。

中国古典舞蹈训练及中华民族民间舞蹈的训练实例,是非常实用的两章。在这两章中,学习者能初步了解和掌握我国古典舞以及几个典型少数民族的舞蹈风格及舞蹈动律,能在i 训练中逐步培养和提高个人的舞蹈技巧和理解能力,最终通过学习和训练完成成品舞蹈。

为了便于读者学习,我们将书中部分内容制作成DVD光盘。光盘内容的顺序做了一些调

整,与书中的顺序不一致,敬请读者谅解。

由于本人知识水平有限,教材中如有不足之处,敬请读者给予指正。

【目录】 目录

第一章舞蹈基本知识…………………………………001

一、舞蹈常用术语…………………………………………………001

二、舞台基本图示…………………………………………………002 第二章舞蹈基本训练……………………………………010

一、健身训练………………………………………………………010

(一)训练目的……………………………………………………………………010

(二)基本动作…………………………………………………………………010

二、椅上训练………………………………………………………020

(一)训练目的……………………………………………………………………020

(二)基本动作…………………………………………………………………020

三、地面训练………………………………………………………026

(一)训练目的……………………………………………………………………026

(二)基本动作……………………………………………………………………026 第三章中国古典舞蹈训练……………………………044

一、中国古典舞基本脚型、基本脚位………………………………044

(一)基本脚型………………………………………………………………………044

(二)基本脚位………………………………………………………………………044

二\中国古典舞基本手型、基本手位………………………………046

(一)基本手型………………………………………………………………………046

(二)基本手位…………………………………………………………047

三、芭蕾舞基本脚位、基本手型、基本手位…………………………049

(一)芭蕾舞基本脚位……………………………………………………………049

(二)芭蕾舞基本手型…………………………………………………………049

(三)芭蕾舞基本手位…………………………………………………………………049

第四章中华民族民问舞蹈训练与实例…………………051

一、东北秧歌………………………………………………………05l

(一)训练目的……………………………………………………………………05l

(二)基本动作………………………………………………………………………05l

二、云南花灯………………………………………………………058

(一)训练目的……………………………………………………………………058

(二)折扇简介………………………………………………………………………058

(三)扇子的拿法及位置…………………………………………………………058

(四)基本动律………………………………………………………………………060

(五)基本动作………………………………………………………………………060

(六)舞蹈实例………………………………………………………………………067

三、藏族民间舞蹈…………………………………………………069

(一)训练目的………………………………………………………………………069

(二)手臂动作……………………………………………………………………070

(三)基本脚位………………一.……………………………………………………071

(四)踢踏舞基本动作……………………………………………………………071

(五)踢踏舞实例……………………………………………………………………074

(六)弦子舞基本动作……………………………………………………………075

(七)弦子舞实例……………………………………………………………………080

四、蒙古族民间舞蹈………………………………………………083

(一)训练目的…………………………………………………………………083

(二)基本手位………………………………………………………………………083

(三)基本脚位……………………………………………………………………084

(四)基本动作………………………………………………………………………084

(五)舞蹈实例………………………………………………………………………087

五、维吾尔族民间舞蹈……………………………………………094

(一)训练目的………………………………………………………………………094

(二)基本手位………………………………………………………………………094

(三)基本脚位………………………………………………………………………096

(四)基本动作………………………………………………………………………096

(五)舞蹈实例………………………………………………………………………n99

六、集体表演舞蹈…………………………………………………102(一)训练目的………………………………………………………………………102

(二)基本动作………………………………………………………………………102

(三)舞蹈实例………………………………………………………………………105

篇2:文学理论教程论文范文

1、构图

当我们把观察对象时得到的意象感受转换为可感触的具体画面时,就需要通过构图在素描纸上将它们按照作者的意图进行恰当的布局安排。构图在视觉上能否给人以合适舒服的感觉,与对象的摆设安排及个人选择角度的感受不同有密切的关系。确定出最佳的构图方案并开始动笔起稿定位的时候,一定要找到所要表现对象的上下左右形体最突出部位点,然后根据你所感受观察到的对象基本大形特征的这四个部位点,在画面的上下左有用笔轻轻地确定下来,并要以画面上的这四个点为界限考虑下一步打轮廓,如何调整形体比例尺度也只能在这四点所限,绝不得向界限外随意扩张。有的同学不太重视这个问题。虽然在刚开始时也在画面构图时找出并确定了四突出部位点位置。但随着打轮廓与调整形体比例的深入而自觉或不自觉地超越出了界限,结果造成对象越画越大,出现画面容纳不下对象等等问题。到头来不是重新返工。

2、打轮廓

也就是我们常说的打大形,所谓的轮廓,应该说轮廓线是形体转折的边沿,这个转折处就是我们所看到的轮廓线,它们有外轮廓线与内轮廓线之分,而且由于形体自身体面起伏而不同,它们各自转折的边缘线也就会随之产生不同的清晰线,比如我们对简单的几何形体中的球和正方体的轮廓线进行观察就会发现这种不同的变化,既然简单的形体都是这样,那么更何况形体变化复杂的人呢?

当我们知道这个原理再去用线去打所谓的轮廓时,就会赋予它既具有说服表现力又充满节奏变化的韵律感,而不至使轮廓线变成缺乏空间及表现力的铁丝框框了,打轮廓的时候,我们应按照从整体到局部的方法,根据整体观察时得到的具体感受,在画纸上多采用比较长的概括直线来轻轻地画出对象大的基本形特征,为了能更好的捕捉到正确的大形,有时可以借助类似几何形的概括方法去认识把握,使你能画出对象整个的最基本形体特征,例如确定出对象的基本形是呈什么形状的、是圆的、方三角规则还是不规则的等等什么形构成的,它大动态又是如何的等等,在确定出对象大的基本外形的同时也应注意确定出内部主要基本形位置、比例与特征。在基本大的形、比例、动态关系确定出来以后,一定要将画面放置到远处进行检查。因为在画面跟前我们很难检查出大的基本形、比例、动态是否正确。而当把画面推远,一切细节局部就变得不那么清晰了,这样才使我们能比较容易地一眼看到画面的整个形体比例动态关系,而不是其中的某一部分,检查的时候可以采用以下两种方法。

第一、将画最好能放置在被画对象的旁边,不要先着急看自己的画面。而是要用第一步观察方法去感觉一下对象,然后迅速的将视线转移到自己的画面上,但一定要记住是看到画面的整体,而不是某一细节,这时,如果你画中基本大形关系捕捉正确,那在你视觉印象中对象的感觉就会与画面的形发生吻合,假若基本大形关系捕捉的不对,那么就会使你感受到的视觉印象与画面中的形产生偏差,你所画的基本大形、动态、比例就错了,可以按此方法多检查几次。一但确认有某种问题后,毫不犹豫地进行修改校正。之后再将画放置远处用同样方法检查,直至对象的整体感觉与画面中对象的大形关系吻合为止。用辅助垂直线与水平线的检查方法校正形,在打轮廓中可以借助用垂直或水平辅助线来进行检查。要尽可能坐直,并最好能正视对象,用眼睛假设画出一条垂直或水平的线,以它来在对象与画面中形体比例,动态方面去进行测量校正,垂直线从这里到这里,水平线从这里到这里,物体是这样倾斜。通过这种方法从而使第一种感性的校正形的方法具有了比较可靠确切的依据。

第二、同学们在钉轮廓时也需要借助手中的铅笔来进行形的确定和校正检查工作。它除了可用于垂直或水平检查方法外,还可以运用在确定出对象各部位的形体比例、长短距离等关系。使用时手臂要尽可能伸直,以笔顶端为上点、用大拇指尖在铅笔杆上所测定出的位置为下点来检查校正形。我们要记住,绘画是一间视觉艺术,主要是依赖于感觉而不是理性,因此可以说它所要求的所谓准确是相对于视觉意义上的,而不是数学意义上的绝对,如果我过分地依赖于借用铅笔或其它工具来进行左右测量就好像不是在作画,倒像是在测绘制图了。第三、在打轮廓时有一些技术手法问题也应值得注意。比如使用的铅笔宜选用4B稍软些的,笔尖可以削的长一些,手在持笔时尽量离铅笔尖部远一些。这样铅笔画出来的线条是轻轻浮在素描纸上的,如有错误需要修改肘,只需用一块软布将铅粉拍掉即可重新画,而无需过早大量的使用橡皮涂改擦坏纸张表面肌理导致影响将来深人刻画。总而言之,打轮廓这一步在整个素描习作过程中是很关键的一步,如果要求不严格,就如同一幢没有良好可靠结构根基的建筑一样。所以请同学们在这个阶段一定要认真严格地按要求去做,只有这样才能确保下一步工作程序进展顺利。好的开始将是成功的保证。

3、深入刻画

在这个阶段有两个方面需要注意,第一是应该从什么地方开始深入;第二是怎样深入。

1、对一个完整的对象来说虽然它是由若干必不可少的局部组成的,但它们相对于整体来说,却又都存在着主要与次要的宾主关系。因此,当我们在深入刻画时就不能一视同仁来平均对待,不能导致喧宾夺主的局面出现,而必须首先要抓住整个对象中最能体现神形特征的主要部分。要抓住并把握好这种主次关系实际上就是要解决一个观察的方法问题。其观察方法依然是用整体的目光意识一眼看到所要表现对象的全部,然后根据从整体感受中获得的最突出、清晰、对比强烈,一下子就抓住并跳入你眼帘的视觉,使你产生强烈表现欲望的部位开始。如果你觉得用这种方法做起来比较困难或者没有把握的话,也可以通过比较的方法来进行。即通过对对象整体中各部位之间的相互比较来确定出主次关系来进行深入刻画。

2、当我们知道了应该首先从什么地方开始深入以后,接下来就是要明确怎样去深入的问题。深入刻画的过程不仅是要求将塑造大关系时表现出的概括的体面关系逐渐由各种形状细小的转折体面来衔接过渡,使相对简单的形体本身与相互之间的来龙去脉关系丰富具体化。

同时也要通过不同的处理手法来描绘表现出对象特有的神情气质性格、质感、量感、光感与空间感。从而达到像我们眼睛所能观察到的那样。

但是,在我们对形体进行深入刻画的时候,特别是人物石膏或头像,如果我们缺乏对它的内部骨骼与肌肉形体构造解剖知识的了解,尤其是当我们离对象稍远一些时,过分地凭借-我们眼睛所看到的那样-去描绘,就会使画面中的形体空间支离破碎。同时也容易出现照猫画虎的自然主义倾向。例如将对象的一些无关紧要的脏斑破痕或者是翻制石膏时留下的模子缝线郡如实地描绘出来,从而走上摄影师的-照相主义道路。而很难正确的表现出对象实在的形体关系。因此,必要的解剖知识可以帮助我们透过表皮现象来了解并表现出支配外形的内部肌肉与骨镣构造的本质。有时候为了能更清晰具体地对形体结构的转折起伏进行细致地理解与分析,可以走近对象进行观察。从而不至于被一些表面的偶然现象所欺骗。所以说理解的愈多,看到的就愈多、愈实在。画出来的就自然愈有说服力。

当然,在注重理解分析的同时也不能忽略感觉的因素。例如对质感的表现,除了对对象自身的形体认识外,还应该表现出特殊的质地。

像皮肤、骨骼、头发、棉布以及陶器、玻璃、金属等等,部需要通过敏锐的感觉来采用相应的处理手法表现出有弹性的、坚硬的、蓬松的、粗糙的或者是光滑细腻的各种不同固有色质感,使画中的对象有血有肉,达到真与美的引人入胜之感染力,如果过分地陷入理性分析之中,那么自然会使深人刻画的结果给人以使死,缺乏绘画灵气的感觉。深入塑造时要注意形体对称的部分,如画左眼时就要同时注意画右边眼睛的关系,画左边颧骨时则要同时使右边颧骨关系跟上,如果仅仅画其中一边而忽略另一边,很容易出现局部孤立衔接不上的问题。

4、整理完成也就是调整大关系,它是我们进行素描习作的最后一个程序。在前边作画的过程中,尽管我们也均不断地强调整体意识,但因为每个程序中必定有其具体地重点倾向和问题需要解决,而且特别是在深人阶段,由于为了能具体详细地塑造出对象,理解分析的因素自然比较多,所以难免会暴露出顾此失彼局部破坏或影响整体感等等问题现象。这就需要我们在素描完成前对整个画面做一次从局部到整体的全面检查与调整。手绘学所学习内容资料:http://train.a963.com/1/itemdetail23.htm?ywid=5 对素描的解释有很多种类,以下摘编仅供参考:

●英译划分: 素描(DRAWING)、速写(SKETCH)、素描(DESSEIN); ●颜色划分:

由木炭,铅笔,钢笔等,用线条来画出物象明暗的单色画,称做素描。素描是一切绘画的基础,这是研究的过程中所必须经过的一个阶段。(艺术家杂志,论素描——萧如松); ●工具划分:

素描通常意味着可于平面留下痕迹的方法,如蜡笔,炭笔,钢笔,画笔,墨水,及纸张,其它还包括在湿濡的陶土,沾了墨水的布条,金属,石器,容器或布的表面所造成的磨损。(艺术视觉百科全书); ●一般划分:

轮廓和线条是素描的一般称谓。素描具备了自然律动感,观者从赏过程中可感受这一点。不同的笔触营造出不同性格的线条及横切关系,并包括节奏,主动与被动的周围环境,平面,体积,色调,及质感; ●概念划分:

素描是一种正式的艺术创作,以单色线条来表现直观世界中的事物,亦可以表达思想、概念、态度、感情、幻想、象征甚至抽象形式。它不像绘画那样重视总体和彩色,而是着重结构和形式。(大不列颠百科全书); ●过程划分:

在西洋美术辞典这本书中,与素描相关的解释,只有速写一项,文中认为作品或作品部份的粗略草图,是艺术家针对光影、构图和全幅之规模等要点所作的研究和探讨;它是全幅画的初步构图或其中之一。一幅出自风景画家的速写素描通常是一幅小而快的记录,用来表现风景的光线效果,同时也是为了将来重新作画时的构想作准备(雄狮图书公司出版)。平面设计学习资料:http://train.a963.com/1/itemdetail12.htm?ywid=5 素描头像教学一直是整个素描教学中的重要环节,它既有衔接几何石膏、静物素描的作用,又是半身带手与全身人像基础。因而,教好它与学好它其意义是不言而喻的,就高考美术而言,素描头像是我们每年经常碰到的考题。相对于半身带手、全身人物像,它是简单得多;但尽管如此能够切切实实画好的为数仍然不多,而存在的问题倒是方方面面,其中最为常见的有如下几方面:

一、“大的基本形特征” 总是把握不住。主要表现在把方形头画成长形头,把瘦形脸画成胖形脸,把女人形画成男人形,把青年形画成老年形„„出现这些问题的主要原因有以下几方面:

1、两眼的视线不统一,观察头像不整体,其距离画得过宽必然会拉宽脸部基本形,过窄脸部的基本形就会变瘦。

2、五官画得过小,脸部就会挤成一团,造成脸部臃肿;五官过大,脸就会相对变小,从而使得它容不下五官,因此,头像也就变成了畸形。

3、当眼睛移动向右时画左眼,移动向左时画右眼,画出来的两眼必然不会在同一视线上„„

诸如此类的问题,解决的办法有:

1、调整观察方法,先观而后察,看形不看线,显然有的人通常是看线不看形或只是看形的边缘变化而不看形的大特征。

2、看形要花时间去比较线,找出大小、长短不一的正确比例关系。

3、固定焦点透视的变化,观察形体时不要随意改变自己的位置。比如,画头像时自己位置的左右移动,就可能导致画面中鼻子、嘴、眼睛的方向与头部的方向可能不一致。这些毛病的出现都是因为画者作画时没有注意到形体整体关系与透视变化的相互关系;因此,在绘画进行的过程中一旦出现基本形不准时,我们就应该马上停下来,从画面整体性把握的角度,来认真思考,反复分析基本形大动态的变化,以及形体整体调子的轻重变化。

二、“花”与 “乱”的缺点在画面中表现也很突出。它们是指画面形象上所出现的许多黑白相间花斑,好像水面上的浮光掠影,要么暗面到处都是光亮区域,要么亮面到处都是黑斑区域,让人感觉形体的受光面与背光面异常凌乱。产生花、乱的原因有两个方面:

1、是由于过于刻画局部而没有顾及到其它部位的相互关联造成的,东一块西一块杂乱无章。

2、是由于铺调子的色度不够均匀,第一层色度画不均匀,用线过于凌乱;再加上第二层色度也画得不均匀,线条还没有第一层重,这种不均匀的色度多次重叠则会出现许多黑斑或光斑,从而画面显得到处都是乱蓬蓬的线条„„

解决它的办法也有两方面,1、铺暗部调子时用笔一定要均匀,不要留太多的白色空隙,在逐步加重调子的同时要注意与结构相结合。

2、如果亮部的斑点过多就用橡皮把它轻轻擦掉。如果暗部过多则可以用手指轻轻的揉,以使得它的调子更趋于统一,3、就是作画时必须避免盲目用线,注意到线条一定要表现到形体、体现到结构的转折。

三、“腻”与“木”也是我们画面中常犯的错误。腻是指脸部找不到明显的形体转折面,到处都磨得光光滑滑的而且还没有色度变化,木跟腻的画面效果恰恰相反,它的毛病在于过分夸张形体的转折面,好像是用由一块块被割成的木头组成的。

解决的办法是:

1、人物都是有骨有肉、有方有圆的形体,因此,在作画的过程中时,该方的画硬一点,该圆的画软一点,亮部转折轻而准确,用笔用线得当,其毛病是可以克服的。

2、作画的过程中,如果不是为追求某种形体转折风格的话,还应是提倡正确的处理画面的“前、中、后”三度空间。

以上是我们在高考素描头像教学过程中,所发现的学生存在的常见毛病,尽管它们随着教学的深化能够逐步得到解决,但是,这里仍希望部分学生特别是初学者认真对待。请参考手绘网上学习:

http://train.a963.com/1/itemdetail23.htm?ywid=5

论基础素描与设计素描的差异性

基础素描与设计素描同是艺术基础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基础素描(也称之为常规素描),作为一门绘画艺术基础课,以质感、明暗调子、空间感、虚实处理等方面为重点,研究造型的基本规律,画面以视觉艺术效果为主要目的。设计素描(也称之为结构素描),则以比例尺度、透视规律、三维空间观念以及形体的内部结构剖析等方面为重点,训练绘制设计预想图的能力,是表达设计意图的一门专业基础课,它基本上适用于一切立体设计专业(如产品设计、造型、雕塑等)画面以透视和结构剖析的准确性为主要目的。

基础素描作为一种素描形式,它的雏形和胚胎早在文艺复兴时期就已大体形成,于上个世纪初被引入我国,发展至今基本遵循的规律,可说已相对确立。设计素描则相对年青,虽说于1919年德国包豪斯学校开创了设计素描教学。但是引入我国也是到了上个世纪80年代,90年代才真正开始深入设计教学体系之中。为正确理解素描在绘画艺术与设计艺术中的差异性,下面从四个方面展开论述。

一、观察方法与构图安排方面的差异性

观察通常理解为“看”,“看”是要求画者整体地、比较地、有联系地观察对象的全貌和本质。整体观察的原则是基础素描与设计素描都必须遵循,除了整体观察之外,设计素描还得更加注重立体的观察方法。基础素描的所谓“立体观察”,是指观察时注意对象是占有一定空间的立体物,其视点是固定的,对象的位置也是固定的。设计素描的立体观察 是多视点、多角度、多方位的观察方法。写生对象的位置不需固定,可以经常移动,是全方位的立体观察,有利于更正确地理解和分析其内部构造特点。测量也是观察手段之一。设计素描的观察常和测量与推理结合起来,透视原理的运用自始至终贯穿地观察的过程中,不同于基础素描注重肉眼感觉的直观方式。

由于设计素描是为了锻炼表达设计意图能力这一目的,它的构图要求没有基础素描那样讲究。在单个物体的构图,只要注意上下左右的范围,四周留出适度的空间就行,表现的对象可以安排在画面正中。设计素描的虚实变化也不太强调。不象基础素描那样把后面的物体画得过虚,因为这对全面、透彻地分析理解物体结构是不利的。构图安排属于审美范畴,设计素描首先要考虑的是分析理解对象的结构关系,所以其构图设想只要不与总要求抵触就行,对统一均衡多考虑一些,而对虚实、疏密也不强调过分,否则就会损害设计意图的表达。

二、方法步骤方面的差异性

基础素描掌握了作画步骤,通过几个阶段的逐步深入,通晓了作画的全部过程,也就基本上领会了素描方法的要领。但基础素描的学习,到掌握了一定的技巧,具备了相当的水平之后,允许而且有必要突破某些步骤的束缚,打破某些清规戒律,充分发挥个人的想象力和创造性,为能获得更为理想的效果。可以允许不择手段、不拘常法的特殊艺术处理,这是基础素描作为美术基础的绘画性特点所决定的。正如古人所谓:“从无法到有法,再从有法到无法,无法是为至法”。可见对于基础素描来说,掌握作的方法步骤,还不过是手段而已,方法步骤的最终目的仍然是为了画面效果。

对设计素描来说,作画的过程比画面的效果更重要。设计素描是以表达设计意图为目的,重点就是要放在理解领会对象的结构方面,它强调领悟结构比效果更重要。领悟结构必定要通过有条不紊的作画步骤才能达到。正确的、规范的方法步骤,同时是分析、理解、思维、领悟、推理的过程。作画的步骤不乱,思路清晰而有头绪,在结束阶段就顺利地达到理解形体结构的目的。

基础素描在定点切块、抓基本形阶段,一般不硬性规定首先抓准哪一条线条,而是注意整体感受,抓住线条之间的比例、斜度关系。设计素描则不然,它要求在开始阶段必须先抓基准线。基准线确定后,根据透视的有关原理画出另外两条透视缩减更为强烈的边线,从而得出准确的基准面。

更多请参考手绘网上学习:

http://train.a963.com/1/itemdetail23.htm?ywid=5 基础素描的定点、切块、抓基本形不能完全等同于设计素描的基本体块。基础素描强调的是整体感受,它是以直觉为前提的,主张抓住“第一印象”,感性认识占主导地位。而设计素描从抓第一条基准线开始,就得积极开展理性思维,一刻也不能离开透视原理的运用。每个点位的高低左右,每条线条的长短斜度,每个形状的大小宽窄都得有一定的透视依据,都得接受透视原理检验,不能仅停留在感觉上“合适”与看上去“舒服”就行的表面效果。

三、表现形式和手段方面的差异性

基础素描通常的表现形式是明暗调子,基础素描的重要课题之一就是分析明暗规律与理解结构。它要求画者以明暗层次为手段,充分地、生动地表达客观对象的体积感、质感、量感、空间氛围感以及某种程度的色感(指色度区别)

设计素描的表现形式主张紧扣专业要求,主要用简练、明了、准确的线条表达形体结构,尽量避免明暗手段。线条的价值在于准确,在于符合透视规律,因此设计素描对比例尺度的要求尤其严格。

为了适宜以线条为主要表现形式来进行造形,设计素描写生对象的照明不用打灯光,多用自然光、漫射光,或者采用多光源的光照,“光”不是设计素描的主角,表达和理解物体自身的结构本质才是目的。

基础素描的绘画性,决定了它以画面视觉效果为最终目的,因此,明暗调子是通常采用的主要表现手段。设计素描的专业性决定了它以理解、剖析结构为最终目的,简洁、明了的线条是它通常采用的主要表现手段。

四、空间观念和细节表现方面的差异性

由于基础素描与设计素描的表现形式不同,基础素描的画面效果注重视觉形象的表现,形象的艺术感染力是衡量画面效果的标准。设计素描的画面效果注重对形体结构的理解,对形体结构表达得是否正确、科学,是衡量设计素描画面效果的标准。首先在空间与立体的表现方面,一些画得比较充分深入的明暗基础素描,立体和空间的表现十分真实生动,给人以亲临其境的感觉。然而,这是一种诉诸于感觉的空间感和立体感,它和设计素描的空间表达要求不能完全等同起来。设计素描画面上的空间实际上是对三维空间意识的理解。设计素描要求画者具备很强的三度空间(或称三维空间)的想象能力。关于三度空间的想象和把握,在很大程度上并不取决于画者表面的感受,而是决于思维的推理。设计素描要求把客观对象想象成透明体,要把物体自身的前与后、外与里的结构表达出来。这实际上就是在训练我们对三维空间的想象和把握能力。设计师用设计素描以及其他手段表达对产品的最初设计意图,其目的是为了创造实实在在的产品的样式和造型。也就是说,能力的培养是平面的表现终究要向立体的表现过渡,而这种能力与基础素描的空间感表达完全是两个概念。

其次在形象的典型细节表现方面,设计素描所要表现的是对象的结构关系,它要说明形体是什么构成形态,它的局部或部件是通过什么方式组合成一个整体的,为了在画面上说明这个基本问题,就要排除某些细节表现。设计素描关心的是对象最本质的特征,这些本质特征要从具体的现实的形体中提炼、概括出来。基础素描与设计素描虽然在观察方法,构图安排、表现形式以及画面效果等方面都有一定的要求,但其内涵是不尽相同的,很多地方还有相当大的差异性。

总之,随着艺术形式的多元化,素描的形式不断发展与变化,基础素描的形式也在发展,同时设计素描也作为一门独立的艺术设计专业基础课程深入到素描的艺术教育中。它在很多方面具有不同于基础素描的特殊要求和规律。探讨和通晓这些要求和规律的专业特性,也是基础素描与设计素描必须研究的课题。

篇3:文学理论教程论文范文

字据类示例1.

借条今借到党史办省组

今借到党史办省组织史一部, 限半月内归还。

××省文化厅文史处

经手人:张××

×年×月×日

这个示例存在多个问题, 不足为例。

1、随意省略, 所指不明。“党史办”指哪个党史办?省里的还是县市的?“省组织史”, 哪个省的?党史办还有其它省的组织史。没有书名号, 到底是哪部书?

2、数字没大写, 易被改动。“一部”应改为“壹部”。

3、用词不当, 主客不明。“限半月内归还”中, “限”是书主的权利, 借书人的义务是“定”。

4、乱用代号, 指代混乱。“××省”与“张××”中的“××”能是一样吗?年月日前的“×”怎么写?学生怎么知道这里的“×”应该用阿拉伯数字?

5、表述不清, 责任不明。要是私人借的, 就不要“经手人”, 要是单位借的, 就要公章。

字据类示例2.

收条

市人事局交来12月份本局机关20名党员党费壹佰元整。

××市组织部组织处

×年×月×日

这个例文的问题是:

1、格式错误, 文种变性。正文开头没用“今收到”, 这篇文字成了另一个文种“证明”。

2、语体错误, 不合要求。“交来”二字, 一是用了描写手法, 二是多余的过程交代。

3、语言啰嗦。收的是局的党费, “局机关20名党员”多余交代, “本”字亦属多余。

4、省略不当, 造成常识性错误。只有市“委”有组织部, “××市组织部”不存在。

字据类示例3.

欠条

今欠省食品公司第二门市部牛肉干款伍佰元整, 准于×月×日如数付清。

××市××局总务科

经手人:李××

×年×月×日

【示例】3存在的问题:

1、语言不简洁, 罗嗦重复。“准于”“如数”都是废话。

2、表述不清, 责任不明。要是私人借的, 就不要“经手人”, 要是单位的, 就要公章。

字据类示例4.

领条

今领到市教育委员会发给职工业余课本伍拾套。

××市××公司

经手人:李××

×年×月×日

【示例】4存在的问题:

1、语言不简洁, 罗嗦重复。“教育委员会”可简为“教委”, “发给职工”是废话。

2、表述不清, 责任不明。不需要“经手人”字样, 要单位盖公章。

字据 (凭据) 类范文一

借条 (据)

今向省歌舞团借到男女演出服装共捌套, 大小锣各壹面, 3日内归还。

此据。

省艺术学校张×× (经手) 盖章

×年×月×日

范文一的问题是:

1、标题不当。范文标题写成“借条 (据) ”, 意思是既可写成借条, 也可写成借据。其实不然:其一, “借据”是单位统一印制的固定格式凭据, 借者只需填入金额姓名等内容即可, 所以平常都说“填”借据而不说“写”借据。而此范文内容是临时所写便条, 故只是借条而不是借据。

2、格式错误。正文首行要空两格, 而此文却顶格而写。

字据 (凭据) 类范文二

借条

今借到财务科人民币伍拾元整, 作回家探亲用。日后按规定报销, 多退少补。

此据。

借款人:李×× (签名盖章)

×年×月×日

范文二的问题是:

1、格式错误。正文首行要空两格, 而此文却顶格而写。

2、语言不简洁。“作回家探亲用”是废话。借条就是借了钱物的凭据, 不写用途, 因为债主不需要, 借者要保密。“日后按规定报销, 多退少补”也是废话, 处理方式不必写明。

而且, 这两句话内部也是罗嗦重复:探亲就要回家的, 写“回家”多余。不是当日还账, 当然就是“日后”, 不“按规定”肯定报销不了, “多退少补”是白痴级别的废话, 因为世上没有多补少退的好事。

3、署名错误。“借款人:”多余, 写在此处的名字就是借款人。私人“盖章”无效, 属于常识性错误。

字据 (凭据) 类范文三

借条

今借到双星砖瓦厂铁牛牌双轮手推车贰拾辆, 其中, 拾辆新车, 拾辆旧车。借期一周, 于本月20日归还。

经手人:×××中学徐×

×年×月×日

范文三的问题是:

1、语言不简洁。“其中, 拾辆新车, 拾辆旧车”可改为 (拾辆新车, 拾辆旧车) 。

2、罗嗦重复。“于本月20日归还”就是“借期一周”不必重复。

3、落款错误。“经手人:”多余, 写在此处的名字就是经手人。单位所借就要盖公章。

字据 (凭据) 类范文四

借条

今借到总务处扫帚伍把, 畚箕贰个, 铁桶叁只。2日内归还。

采输八五级二十九班

经手人:白×

×年×月×日

范文四的问题是落款位置错误。落款位置过于偏后, 不符排版格式要求, 应在正文后三分之一处。

便条类示例1.

留言条

余×先生:

今天下午我来找你, 有重要事情商量, 巧不相遇, 不能久等。明天上午9时再来, 请等我。

蔡××留言

×月×日×时

留言条的写作条件有其特殊性:一是书写条件不足, 没碰到人是意料之外, 没有顺手的纸和笔, 笔不知能写多少字, 纸块可能很小, 还不一定着墨, 都是将就用一下, 决定了这个留言条文字长不了。二是办事不顺, 心烦意乱, 加以时间紧迫, 不能组织长篇文字, 决定了留言条只需简明扼要几个字把主要信息交代出来即可。

这个留言条的问题就在于语言不简洁, 废话太多:

1、称呼不简洁。“余×”中的名字“×”就可省掉。如果是很熟的人, 甚至只要名字“×”, 姓和“先生”都不要了。

2、正文无用信息多。“今天下午我来找你, 有重要事情商量, 巧不相遇, 不能久等”, 大部分是废话。“今天下午”在落款时间处已交代了;“我来找你”, 跟没说一样;“巧不相遇, 不能久等”, 都是过时的事实, 不说也知道。“9时”就是“上午”, 何必还要“上午”。

3、落款啰嗦。字条在此, 就是留言, 没必要再写“留言”。

4、日期啰嗦。既然明天还要见面, 日期就不会误解, 不必祥写“×月”。

5、标题错误。因为不做凭据用, 便条留言条是不要标题的。此标题与正文均为楷体, 说明编者认为需要标题, 所以犯了常识性错误。

便条类示例2.

托事条

市委办公厅行政处:

你们需要的现代办公用品已运到, 特托人带来信条告知, 请在明天上午8时来我公司一门市部购买。

此致

敬礼

市现代办公用品公司

×月×日

这个托事条例文存在以下问题:

1、代词不当。“行政处”是机构不是人, 只能称“你处”而不能用“你们”。

2、动词不当。“运到”强调了运输过程和托运人, 而本便条文意不是该处托运, 只是说明本店有货, 应改为“到货”。

3、语言啰嗦。既然便条送到, 行为已就说明, “特托人带来信条告知”就是废话。

4、生造词语。“信条”要么是生造的词语, 表示写信的纸条, 要么就是便条“便”的错别字。

5、时间重复。“8时”就是上午, 不必再写“上午”。

6、标点错误。“此致”表示特此告知, 应加句号;“敬礼”表敬意, 应加感叹号“!”。

7、乱用敬语。“敬礼!”用于书信, 人与人之间表达敬意。“行政处”是机构, 没有情感, 用“敬礼!”浪费感情。

8、标题错误。因为不做凭据用, 便条托事条是不要标题的。此标题处“托事条”三字与正文均为楷体, 说明编者认为需要标题, 所以犯了常识性错误。

9、文种错误。这是根本问题, 从内容上看, 此便条只是告知有货可买的通知条, 并非托人办事, 不能叫“托事条”。

便条类示例3.

请假条

林主任:

今天早晨我突然间病发高烧, 经人民医院何医生检查系重感冒, 无法前来上班, 暂请假3天 (9月10日-12日) , 请批准。

附:医院证明 (略)

王××

×月×日

这个请假条有如下问题:

1、主语不突出。前面有了时间状语, 导致“我”不突出, 后面的几个谓语没有主语。

2、语言不简洁。发病的时间、状况、医院名、医生姓名、病名, 都不必写, 医院证明为证。

3、语体不正确。“突然间”、“无法前来”都属于形象描绘的文学语言, 缺乏平实性。

便条类范文

留言条

小白:

今日有事找你, 你不在。现在有一事相告:明天上午9:00在江湖大酒店召开全体干部会议, 望届时参加, 并转告赵经理, 不再另行通知。谢谢!

陈××

2008年5月27日

这个留言条的问题是:

1、重点不突出。“今日有事找你, 你不在。现在有一事相告:”全属废话, 不是必写内容。

2、语言不简洁。9点就是上午, 不必再写“上午”。“望届时参加”、“不再另行通知”, 都是废话。

3、时间写法错误。9:00应写作9:00'或9点。

4、致谢不必要。你是帮忙通知他, 不必“谢谢!”。

5、署名太复杂。可省去姓字“陈”。

6、日期不妥当。只隔一天就见面, 不至于误会, 要省去“2008年5月”, 后面加几点, 让人准确了解具体写作时间, 便于确定联系方法。

病文诊治

【病文】

请假条

我今天有病, 不能来上班, 需要请假一天。

陈小东

1 2 月1日

参考评析:

这则请假条的主要问题如下:

1.没有收件人称呼;

2.病因不详;

3.缺请求语

4.需附医院证明;

5.年、月、日应写完整。

修改稿:

请假条

陈主任:

我因感冒, 发高烧39.5℃, 无法上班, 需要请假一天, 恳请批准为盼。

附:医生证明一份。

陈××

××××年×月××日

本来, 这个“病文”病得并不重, 就是没称呼、没有请求语、没有附件, 但教材这么一修改, 重病就上了身:

1、语言更啰嗦。请假条只是一履行手续的字条而已, 只需说明请假原因是病还是事, 具体病情病状以医生证明为准, 不必写出。

2、语体更错误。“感冒, 发高烧39.5℃, 无法上班”, 用描写手法形象地叙述了三个具体过程。还夹杂了情感成分:39.5℃前面还加上了“高烧”评价, “无法”表达了自己不得已的心情, “恳请”也带有强烈的个人情感, 这些都是违反应用文语体客观化要求的。

3、语法更错误。“恳请批准为盼”一句, 结构杂糅, “恳请批准”可分析为状语﹢谓语﹢宾语, “批准为盼”可分析为主语﹢谓语﹢宾语, 糅在一起就无法分析了, 如果去掉恳请还说的通, 但不如“请批准”规范。

4、日期更错误。从应用文的简洁性来说, 能不写的尽量不写。陈东临时感冒请假一天, 不是大事, 不会引起跨年计算假期的纠纷, 病文中省掉年份是正确的, 而教材的修改是画蛇添足, 越改越错。

以上是该教材条据章节中的全部示例、范文的评析, 由上可见, 该教材条据部分的示例、范文全部都存在问题, 有的还存在大量的问题, 甚至是文种性质的问题, 触目惊心。权威出版社出版的国家级规划教材, 尚且如此, 其它杂牌出版社的杂牌教材质量就可想象了。拿极不规范的文章当标准文, 以其昏昏不能使人昭昭, 学生只能越学越差了。特此提示编教材的, 要多一份责任感;也请讲教材的教师不要迷信教材, 要有主见。

参考文献

篇4:文学理论教程论文范文

[关键词]《文学理论教程》 修订 完善 启示

[中图分类号]G23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9-5853 (2013) 02-0033-03

在高校的三大功能中,培养人才是最基本的功能,因此,师资队伍建设、教材建设便成为高校的永恒的课题。教材的编写和出版,是直接影响高校教学质量的一项十分重要的工作。教材编写的质量高低,取决于编写者的学术水平、合作意识,也取决于出版社的组织、协调工作是否到位。

在众多文学概论类教材中,由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的《文学理论教程》(本书初版于1992年,1998年、2004年、2008年先后出版了第二版、第三版和第四版),应该是影响最大、使用人数最多的一部。这部教材问世以后,先后获得国家教委优秀教材一等奖、国家级优秀教材二等奖、国家教委优秀教学成果二等奖,成为发行量最高、使用学校最多的文学概论教材。这固然同教材主编童庆炳在文学理论界的权威地位以及高等教育出版社在出版界的巨大影响不无关系,但我觉得更为重要的因素应该是教材编撰者们兢兢业业、精益求精的治学精神。读者只要对四个版本做一下比较,就不难得出这个结论。因此,分析该书的出版、修订情况,对教材编写和出版工作,应该是很有启发意义的。

1 《文学理论教程》的出版、修订情况述评

1.1 指导思想日趋完善

作为一部高等学校中文专业的必修课教材,在文学理论界众语喧哗莫衷一是的学术背景下,怎样才能既吸收学界最前沿的研究成果,又能建构起属于自己的并能为本科生所接受的完整的教材体系,无疑是个考验编者功力的难题。我们欣喜地看到,教材的编者从指导思想的确立、基本范畴和概念的梳理与阐释、教材结构体系的调整,到全书体例的统一、文字的推敲润色,都做出了可贵的努力。而且每一次修订,都达到了其时所能达到的最高水平。毫无疑问,教材是以马克思主义文学理论作为指导思想的。而对马克思主义文论的基本观点的认识与把握,则是随着时间的推移、研究的不断深入而日臻完善的。

在第一版中,囿于当时的社会语境与编者自己的认识水平,教材对马克思主义文论的基本观点的论述属于比较松散的描述:“首先,马克思、恩格斯把文学看成是人的活动,即人的生活活动;其次,马克思、恩格斯把文学艺术纳入到他的整个的社会结构的理论中,明确指出文学艺术是生产关系总和构成的社会经济基础的上层建筑,是上层建筑中的一种社会意识形态;其三,马克思、恩格斯从其实践观念出发,认为文学艺术这种意识形态不仅是一个反应过程,而且是一个生产过程。”

到1998年的第二版里,教材对马克思主义文论的归纳就比较条理化了,把“文学艺术是人的本质力量对象化”“文学艺术作为意识形态是社会存在的反映”“文学艺术是一种艺术生产”作为马克思主义文论的三块基石。

及至第三版,教材对全书的指导思想进行了重新梳理,明确地把马克思主义文学理论的基石概括为“五论”:文学活动论、文学反映论、艺术生产论、文学审美意识形态论和艺术交往论。这样的概括,应该说更简洁、更准确、更全面,显示了教材的鲜明特色,即以审美意识形态论这一“文艺学的第一原理”(童庆炳语)作为全书指导思想的重要一脉。正是在这样的修改中,马克思主义文论的精髓显现得越来越鲜明,全书的行文脉络越来越清晰。

1.2 基本范畴和概念臻于准确与清晰

一门科学或一门学科得以建构起来,必须依赖它的基本范畴和概念的准确和体系化。作为试图反映文学最一般原理的文论教材,基本范畴的梳理与明确,无疑是教材编写的基础和重中之重。我们不无遗憾地看到许多文学概论教材,往往在对一些基本范畴和概念的阐释上失之偏颇,遂使得整部教材建立在一个极不可靠的基础上,影响到教材的质量。而《文学理论教程》在这方面做得却比较好,虽然一些范畴也在不断修订,但却是由最初的相对完善,到日趋缜密。这里举几个例子来看。

文学理论是关于“文学”的理论,因此,“文学是什么”是首先必须明确的问题。在第一版中,文学是被这样定义的:“文学是显现在话语含蕴中的审美意识形态”;第二版略有改动,“含蕴”改成了“蕴藉”,即“文学是显现在话语蕴藉中的审美意识形态”。为了明确这个定义,教材用了两章的篇幅,从文学活动的构成和性质入手,对文学活动发生发展的历史和原因作了梳理和分析;又从对文学概念的几种含义的辨析入手,从几个方面分析了文学的审美意识形态性质,并把西方文论中的“话语”和中国古代文论中的“蕴藉”拈来,构成一个含义丰富的“话语蕴藉”概念,最后水到渠成地提出文学的定义。到第三版,文学的定义更完备和严密:“文学是一种语言艺术,是话语蕴藉中的审美意识形态”。加上“文学是一种语言艺术”,就使得文学的艺术属性和特征一目了然。由此可以看出,一个定义,花费了编者多少心血。

再如“文学典型”一词,在第一版中,是这样被定义的:“文学话语系统中显出特征的富于魅力的意象”;第二版修订为“典型是文学话语系统中显出特征的富于魅力的性格”,因为意象是象征型作品所建构的文学形象的高级形态,把它同典型放到一起显然不合适。

又如“文学意境”,第一版中,意境“就是情景交融、虚实相生的能诱发和开拓出丰富的审美想象空间的整体意象”,第二版里,意境“是指抒情型作品中呈现的那种情景交融、虚实相生的形象系统及其所诱发和开拓的审美想象空间”,更为准确地揭示出意境的本质,到第三版,把“型”改成了“性”,更为准确、贴切。

1.3 在统一体例、繁简适宜上下工夫

nlc202309020758

在教材编写中,体例统一、繁简适宜是一个大问题。特别是集体编写的教材,更是应该注意。虽然主编会提出编写大纲,评委们也会集中几次,商讨编辑事宜,但毕竟各自的学术背景、学术观点、行文特点都存在差异,所以教材编写出来以后,体例的不太一致势所难免。这也是集体编撰的教材的一个通病。但《文学理论教程》在这方面是比较令人满意的。即使第一版,虽然编写人员来自全国不同的高校,但一则由于童庆炳先生的权威地位,二则由于许多编者要么是童先生的学生,要么是他的朋友,大家对他的编辑意图心领神会,所以教材在童先生统稿后,整个结构安排和编写体例,应该说是比较到位的。但即使如此,教材编者也没有固步自封,而是通过召开教材研讨会的形式,不断征求全国各地使用该教材的教师的意见,使教材越来越完善。前面谈到的对指导思想的梳理、完善仅是其中一例。这里以教材第四编为例,再加分析。

第一版教材的第四编为“文学产品”。这一编第九章章目是“文学产品的类型”,主要依据文学对现实的不同反映方式,用三节内容分别介绍现实型文学、理想型文学、象征型文学的不同特征,第四节对这三种文学类型的发展历史和当代新走向作了梳理。第十章章目是“文学产品的样式”,第一节是“各种文学样式的基本特征”,依次介绍了诗、小说、散文和报告文学的特点,又对戏剧文学和影视文学分别作了介绍;第二节是“文学样式与文学生产”,以“文学样式规范对文学生产的制约”和“文学生产对文学样式的自由选择与改造创新”为论题展开阐释;第三节是“文学形式与文学发展”,对“文学样式与时代精神、审美意识”和“文学样式的延续与变化”作了较详细的说明。这样的章节安排自有其道理,但有些内容和别的章节有重叠,许多内容超出了学生的接受能力,显得芜杂。因此到了第二版,编目改为“文学作品”,这主要是考虑到学术界和广大教师的习惯,也更容易让学生接受。第九章和第十章合并,章目名改为“文学作品的类型和体裁”,对第一版第九章的内容基本保留,成为第一节“文学作品的类型”。对第十章的内容则做了较大篇幅的缩减,比如,删去了影视文学部分,把剧本(即第一版中的戏剧文学)与诗、小说、散文和报告文学并列,构成第二节“文学作品的体裁”。原先的第二节、第三节悉数删去,使得教材主干突出,结构紧凑。作为一直使用本教材的笔者,对此感触颇深。

再来看第一版的第十一章,由于前面两章合并,到第二版顺理成章地变成第十章。原先的章目名“文学产品的本文层次和内在审美形态”修改为“文学作品的本文层次和文学形象的理想形态”,虽然四节内容只是先后顺序有所变化,并没有根本性的变动,但章目名更加准确,“内在审美形态”远不如“文学形象的理想形态”恰如其分。到第三版,章目名里又把“本文”修改为“文本”,虽说这是英文“text”的不同译法,但这样的改动,适应了一般读者的称谓习惯,老师讲、学生讨论也顺口多了。在对文学典型进行介绍时,第二版毅然删去了第一版中对典型理论的发展的繁琐、冗长的说明,而是简略一提,重点放在对典型的美学特征的论述上。相对于第一版,第二版和第三版在论述典型环境与典型人物的关系时也越来越明晰、条理。

2 《文学理论教程》的出版、修订给我们的启示

作为一个教材使用者,我觉得《文学理论教程》的出版、修订,给教材编写和出版提供了多方面有益的启示。概而言之,至少有以下六点。

首先,教材的主编,应该是某一学科领域的领军人物,唯此,他才能够带领起一个教材编写团队,完成教材编撰任务。

其次,参加教材编写的人员,应该有较高的学术水平,应该有相近的学术立场,应该有合作共事的意识和习惯。只有这样,大家才能一起奋斗,成就事业。

第三,教材编写中,一定要有明确的指导思想,界定好基本范畴和概念,建构起一个相对完善的教材体系。

第四,教材编写和修订过程中,一定要积极吸取学界的最新研究成果,虚心听取和接受教学一线教师的意见,以精益求精的态度,使教材日趋完善。

第五,教材主编或者相关人员,一定要做好统稿工作,从某种意义上说,这也是教材质量得以保证的最后一环。

最后,出版社的责任编辑要切实履行职责,做好组织、协调工作,这是教材编写和出版的重要保证。《文学理论教程》先后四版的《后记》里,都提到了责任编辑的辛勤劳动和出版社领导的高度重视。可见一部教材的责任编辑对于教材的质量,有着多么重要的意义。

(收稿日期:2013-01-04)

篇5:文学理论教程论文范文

1、简介、获取

官方网站:http://code.google.com/p/mybatis/

目前最新版本:mybatis-3.1.1-bundle.zip

MyBatis是一个优秀的持久层(数据访问层)框架。

MyBatis主要用来执行SQL命令或者存储过程。

MyBatis能将SQL语句与Java对象之间进行一种映射。

例如:

数据库:select * from UserInfo 表、字段

JAVA: public class UserInfo{ 类、属性

int id;

String username;

String password;

}

JDBC代码中,常常:

user.setId(rs.getInt(1)); 我们必须自己来管理字段和属性之间的对

应关系。

MyBatis中,可能是:

UserInfo user = session.selectOne(“dao.UserInfoDAO.selectById”, 1);

List list = session.selectList(“dao.UserInfoDAO.selectAll”);

2、入门示例

a)、将mybatis-3.1.1.jar添加到构建路径。

b)、在src下建立一个MyBatis的配置文件,名叫:mybatis.xml,配置文件中需要配置 数据库连接的驱动类,连接字符串,用户名 和 密码。

c)、在demo01.TestSqlSessionFactory类中编写代码。

d)、数据库中建立一张表:UserInfo,建立实体类 demo02.UserInfo e)、创建UserInfo.xml文件,其中配置查询语句。

f)、在 demo02.TestSqlSession类中编写代码,调用UserInfo的查询,输出结果。

3、配置MyEclipse下MyBatis的自动提示功能

1、将MyBatis两种配置文件的DTD文件从网上下载下来,拷贝到我们的项目中。DTD —— Document Type Define —— 文档类型定义

DTD文件可以决定我们的XML中能写哪些标签,标签的嵌套顺序,以及标签有哪 些属性。

2、MyEclipse  Window  Preferences  输入 xml,找到 XML Catalog,点击 User Specified Entries,点击 AddKey Type下拉,选择 URIKey:http://mybatis.org/dtd/mybatis-3-config.dtdLocation: Workspace下选择我们对应的DTD文件。

3、简单的增、删、改、查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