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识谱教学音乐论文

2024-04-07

小学识谱教学音乐论文(精选8篇)

篇1:小学识谱教学音乐论文

小学音乐识谱教学初探

从音乐历史看,乐谱为音乐的发展提供了重要条件。没有乐谱就无法记录稍纵即逝的音乐,就会给音乐的保存、传播、学习带来困难。因此识谱是打开音乐大门的钥匙。但是单纯的识谱教学很枯燥也很乏味,学生若臵身于死记硬背、苦练技术的氛围中,兴趣的扼杀是必然的结果。识谱教学难,这几乎是所有音乐老师的共识;识谱教学枯燥无味,这又几乎成了所有学生的感受。如何使学生识谱学习富有趣味?如何更有效的在四十分钟的音乐课堂教学环节中落实渗透识谱教学?针对上述问题,把美育作为目标,体现以审美为核心,以实践为重点。把知识融入音乐实践中去学习,避免单纯而枯燥的讲授,从感性入手、深入浅出、逐步提高学生的识谱能力。

一、在演唱活动中学习识谱

唱歌是培养学生识谱能力最有利的实践活动,人手一本的音乐教本中每首歌曲都附带使用了歌谱,重要的是学生对唱歌的兴趣较为浓厚;在这兴趣的驱动下,将会克服识谱这样的困难问题。在适当的引导下,就会激发起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1、在学习节奏的基础上学习识谱

音乐语言最重要的两个要素是旋律与节奏,而节奏可以脱离旋律而单独具有表现力。节奏训练先行,能使视唱教学中的难点得到解决,从而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在低年级音乐课中的节奏教学,要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性。恰当地利用语言中的自然节奏、利用学生喜闻乐见的游戏进行节奏训练,通过学生熟悉的各种动作来理解节奏,收集一些韵律匀整的儿歌,教孩子们按节奏朗读,进行节奏训练,学生学得有趣,记得牢固,易于掌握,效果显著。

2、在理解和熟悉音乐的基础上学习识谱

经过欣赏,歌曲已经“整体输入”到学生的脑中。虽然歌曲还没有学,学生却能轻声跟着唱了,达到了“似曾相识”而还不十分“熟悉掌握”的状态。此时,用母音进行旋律的模唱,即统一学生歌唱的声音,又能更进一步熟悉乐曲。

3、选择熟悉简单的歌曲进行识谱

分析学生的识谱水平,确定识谱曲目。依据学生年级和班级水平而定,选择学生会唱的、喜爱的歌曲来学习识谱。但歌曲选择把握几个原则。一是趣味性。乌申斯基说:“没有兴趣,被迫进行学习会扼杀学生掌握知识的意愿。”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一首歌曲的教唱能否成功,在于歌曲是否优美、是否为孩子们所喜欢。如在低年级选择童谣歌曲《两只老虎》、《数鸭子》等歌曲,都取得了惊人的效果。二是熟悉程度。歌曲的熟悉程度直接影响识谱的效果。从会唱—喜欢唱,才能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利用学生“闭着眼睛都能唱”的歌曲进行识谱教学,让学生深切体会“识谱是学习音乐的工具”。学生学得兴趣盎然,对识谱产生了浓厚的兴趣,课堂教学效果喜人。

4、在解决难点的基础上进行集中识谱

在教授一首新歌的时候,先让学生认真的聆听范唱,歌词多段的聆听一遍即可,再由师抽取其中两句旋律在钢琴上弹奏出来,要求学生在歌谱中迅速找出来,跟着琴声用一个母音哼唱,接着再去尝试试唱这两句旋律,这样当歌曲中的重点和难点都找到并会唱谱后,这首歌曲也就基本已经学会了。

二、在欣赏活动中学习识谱

在现实生活中到处充满了音乐,学生每天都要“被迫地”接受许多音乐信息,这种无意识的听,往往都是“听而不闻”,这在客观上造成了这种不良的听觉习惯。这种不良的听觉习惯如果不在音乐教学中积极地加以纠正,不仅会影响学生的听觉分析能力和音乐鉴赏能力,而且,这种听觉的不良习惯还会延续到课堂教学上,不同程度地影响着学校的音乐教育。由此可见,加强音乐欣赏教学,在欣赏音乐中培养学生“识谱”的艺术是非常重要的。而在小学欣赏教学课堂,如果单纯地让学生聆听音乐,学生的兴趣不高,且注意力容易分散。教师只有采取串富多彩的教学形式,抓住他们的兴趣点,方能吸引学生专注地聆听音乐,从而提高识谱能力。

首先,识谱教学要符合音乐学习的规律。发展儿童的听力是音乐课进行审美教育的一个基本任务,听是音乐体验中必不可少的重要环节。学生对欣赏音乐有着较浓厚的兴趣,要求也是十分强烈的,所以,在欣赏音乐活动中进行识谱教学,是一个最容易产生效果的做法。

借用熟悉的欣赏曲中拓展本课欣赏的教学目标借机落实识谱教学。例如:在人教版八册第七课《运动员进行曲》教学中,随着08年奥运会的刚落幕学生对这首耳熟能详的乐曲已经非常的熟悉,当音乐一响起时,同学们都能跟着哼唱出来。因为对此乐曲的喜欢和熟悉,我要求学生在复听的时候看着书本中记出的主旋律曲谱跟着视唱出曲谱。这十六小节的旋律在被学生反复聆听与模唱后,全班学生几乎都能完整准确的视唱下来了,在紧接着的歌曲《校园多美好》旋律视唱教学中,很多学生举一反三,将歌谱中的后十六分音符与附点八分音符唱得非常到位,教学效果不言而喻。

三、在演奏活动中学习识谱

学习器乐演奏的过程,同时是识谱的过程,说到底乐器引进课堂是识谱教学的最佳实践活动。竖笛以它本身具有的形式美,丰富了教学内容,提高了学生们学习音乐的兴趣和自我表现的欲望。学生通过竖笛视谱演奏,可以促进音乐知识和技能的掌握。

1、利用器乐吹奏学生喜欢熟悉的歌曲,激发学生对音乐的兴趣 从心理学上说,演奏器乐符合学生的年龄特点。他们希望在器乐演奏中实现自我,表现自我,引起同学、老师对自己的注意与赞扬。演奏器乐,还可以提高学生的各种音乐能力,使学生获得音乐的基本知识和技能,提高学生的识谱能力。

2、利用器乐进行作品二度创作,提高学生音乐理解能力和识谱能力

通过学习器乐演奏来培养学生的识谱能力,是因为器乐演奏如同演唱一样是学生对音乐作品的二度创作,在演奏器乐活动时,学生的注意力全部集中在识谱上,比如音符、节奏、调号等。我们把一些主旋律简单的欣赏曲,在分析情绪、曲式、速度、力度等音乐要素的基础上让学生通过乐器再次表现出来。不但能提高识谱能力,也能加深学生对欣赏曲的理解。如在高年级的《欢迎进行曲》的欣赏中,学生通过吹奏两段不同的主题,感受两段主题所表现的思想内容。通过视奏,学生“眼到、心到、口到”,有效地提高了学生的识谱能力。又如教师用《我有一只小羊羔》的旋律,以《玛丽的一天》为题编成一个故事,在钢琴上通过节拍、速度、音区、节奏等变化表现出来,引导学生把会的一些简单的乐曲如《闪烁的小星》、《粉刷将》等歌曲也变化看看,学生从羡慕到摸索着自己创作,兴致盎然兴趣十足。

3、利用器乐巩固所学的歌曲,提高学生的音乐表现力

新课程中,音乐的演唱逐渐演化为表演。通过多种形式进行歌曲的再表现,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在学习完一首歌曲后,我们在用动作表现、用歌声表现的基础上,再用乐器进行演奏活动练习,如用打击乐和吹奏乐器为歌曲伴奏,不但会增加学习的兴趣,更会加深学生对音乐知识的认识,从而培养他们的识谱能力。

四、在创作活动中学习识谱

音乐创作做为《新课程》的基本理念,在音乐教育中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它为学生发散性思维和创新能力提供了良好的心理基础。另外,小学生的年龄特点决定他们喜欢创新,创作的理论基础是识谱,在创作活动中学习识谱,对两者都是起着相互促进的作用。

1、从模仿中学会创造,应用节奏与旋律

小学的音乐创造活动常常是从模仿入手的,模仿是音乐创造的必经之路。通过模仿,由易到难、循序渐进地进行创造学习。就拿竖笛教学来说,当学生能熟练吹出各音时,我让他们把陌生的谱子进行吹奏。当一个乐句被学生吹奏的很好以后,我就向他们提出更高的要求,即根据此乐句的节奏吹奏出不同的旋律,然后教师把它出示在黑板上,大家共同演唱,这样学生的创造力得到了锻炼,识谱能力也得到了极大的提高。

2、从即兴创造进入创作,学习音乐基本知识

即兴创造是指学生根据当时的感受而产生的一种音乐创造行为,是事先不必做准备的临时创作,它往往与即兴表演联系在一起。如在教授完竖笛1、2、3、4、5的指法后,可让学生根据自己的意愿创编由这三个音组成的小曲,体裁不限,三拍子、二拍子、四拍子都可以,然后选几首比较好听的小曲,抄到黑板上,让全班同学唱,一定要强调是我们班某某同学作曲的,再让学生用竖笛吹一吹,在兴趣、惊奇的驱动下,使学生不仅对学竖笛产生了信心,对识谱也产生了极大的兴趣,可谓是一举二得的好事,从而达到了一种兴之所至,无形渗透的境界。让识谱教学在学生不知不觉中进行,融入音乐实践活动中,渗透着“教”,顺带着“学”,识谱学习才不难,识谱学习才不会成为学生学习的负担。教会孩子们识谱,能让他们对音乐的兴趣更加的得以持续和发展,为他们进一步感受和学习音乐打下坚实的基础。也为让学生在实践中感受到音乐的美妙、感到愉悦,激发学生学习音乐基本知识的兴趣,增强自信心,从而使学生顺其自然地识谱,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篇2:小学识谱教学音乐论文

音乐识谱教学是音乐教学中的主要内容,是教学过程中进行知识传授和基本技能训练的重要环节。也是学习音乐不可或缺的一项基本技能。是以培养学生独立识谱能力为主,同时也注意乐感的培养和唱歌技巧的训练。所以无论是学习声乐、器乐,还是欣赏音乐,都必须具有一定的识谱基础,才能更深入地理解音乐、感悟音乐。然而在新课程改革的今天,音乐课“识谱”教学被视为教师的教学难点。也成为学生学习音乐的“厌烦点”,因为教师把识谱教学教得太死板、太理论化,不符合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下面,我结合自己的点滴教学实践,谈谈在“识谱教学”方面的一点想法和做法。

一、强化音准、音高训练

少年儿童在接触音乐学习识谱的开始,就必须十分重视其正确音准、音高的培养与训练。教学中,根据儿童活泼好动,注意力不能持久的特点,结合生活中学生已有的经验,多运用学生身边的动物入手,让学生辨别音准音高的能力,并对音准音高进行识记和加深巩固。在教学过程中,我采用直观形象的教学方法,出示三幅分别画有小鸟、鸭子、老黄牛的图画,请学生分别模拟三种动物的呜叫声,来辨别不同音区的音准音高,通过钢琴弹奏,让学生懂得高音区可以描绘小鸟的形象,中音区可以描绘鸭子的形象,低音区可以描绘老黄牛的形象,这种趣味性的游戏让学生区别了音区的音色和表现力。从而更好地促进学生对音准音高的掌握,以达到让学生懂得音准音高的概念。在此基础上,老师可以进行唱名和音阶的训练,让学生熟悉会唱音阶。

二、用打节奏过渡到识谱

节奏是构成旋律的一个方面。节奏训练是学生掌握识谱的有效途径之一。课堂上,学生对敲敲打打比较感兴趣,许多节奏可以从生活中直接感受,如汽车声、马蹄声、小跑步等。学生很愿意通过动作拍击来表现这些节奏,在此基础上,循序渐进,由浅入深,加大训练强度,继而再加入若干小节的节奏进行练习,此时,老师并用琴声弹出相应节奏型的旋律。同时,老师要让学生注意听琴,边听边想边唱边模仿,学生很有兴趣,效果很好,极大地提高了学生学习视唱的欲望。

三、通过音程练习曲来进行识谱

在教学中,我们经常看到学生音唱不准,把握不住音高的现象,导致了学生视唱不敢放松的心理,造成了学生学习视唱积极性不高。在教学中,我运用音程听唱的片断练习曲来进行识谱技能训练,如纯五度练习、小三度练习、主和弦大、小三度音程练习、五度以内大、小三度练习、五度内的极进练习以及八度以内大、小、三度混合练习。像这样的音程练习,我们可以采用儿歌、趣味性较强的歌曲片断来进行教学,如《粉刷匠》、《洗手绢》等,让学生分别采用听唱、视唱、默唱和接唱等不同的练习形式进行训练,这样让学生有意识地加强音高的听辨、记忆,使之掌握音准,熟练地进行识谱。

四、利用民歌和民族音乐来培养学生的识谱能力

提到唱歌,首先就要识谱。不会识谱,学生的歌唱就无法谈起。歌谱的实用价值能够直接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在唱歌活动系。在教学中我让学生熟悉和掌握一些民歌和民族器乐来提高学生的视唱兴趣。因为流行的民歌与当地语言、民俗的生活密切相关,以易于学生接受和掌握,如安徽《凤阳花鼓》、江苏《茉莉花》、陕北《信天游》、《拥军秧歌》等民歌和民间音乐,让学生多接触老师进行很好的分解和讲解,通过艺术化了的旋律,严格把握音阶、音程的准确性,结合我国民族五声性调式音阶、旋律的分析过程,对学生建立起良好的音准概念,也有助于提高学生的识谱能力。

五、在器乐演奏中锻炼识谱能力

器乐演奏也是进行识谱教学的有效途径之一,学生在识谱中,还要增加操纵乐器的负担。在演奏中,学生自然会把注意力引向谱表、音符、音高、调子等细节问题。这就要求学生不仅要熟悉乐谱,还要兼顾乐器,同时还少不了用耳朵辨别其音准音高的过程。在教学中,我经常采用竖笛或口琴来锻炼学生。教学时,我先让学生用打击乐器练习节奏,然后识谱,再让学生在竖笛或口琴上吹奏。此时,我严格而认真地提示告诉学生要注意乐句的句法、短句的意义及感情,注意乐器演奏的技巧,熟练之后,让学生一边吹奏一边演唱,这样学生便在“动手一动脑一动口”三动实践中锻炼识谱、潜移默化地提高了识谱能力。

六、在音乐欣赏活动中识谱

欣赏音乐最容易激发学生兴趣,也最容易产生识谱要求,这对丰富学生的音乐素养的全方位接触和理解音乐具有重要的作用,而欣赏之中对学生识谱的培养也很有积极意义的。在音乐欣赏过程中,可以要求学生听主题、唱主题、背主题。而主题都具有旋律性强、节奏鲜明、容易记忆、容易演唱等特点。在音乐欣赏中,我们例,这对培养和训练学生良好的识谱技能都具有强烈感染渗透能力,让他们在欣赏活动中感受记忆节奏与节拍,感受乐曲的旋律性,唱旋律、记旋律谱都能诱发出他们对识谱的欲望,从而强化他们的识谱能力。

七、用音乐创作等其它辅助方法来提高学生的识谱水平

创作音乐是为了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而识谱并不是创造音乐的目的,但是学生在创作音乐的过程中利用乐谱记录乐谱,这当然是对学生识谱的更高一层要求。在教学中,让学生自己创作旋律,同时还要将写出的乐谱进行视唱,这就不同程度地解决了学生的识谱问题,通过编写节奏、旋律等音乐活动来培养音乐思维,这无疑是有利于学生识谱的。当然,这样的创作,要简单通俗,八及十六小节为宜,学生容易接受。除此以外,我们还可以借助舞蹈的启迪、多媒体和电教等教学手段来启发引导学生进行学习。

篇3:小学识谱教学音乐论文

1. 绝不能把识谱作为主要的教学目的, 而应当作为音乐审美教育的一个工具。现在, 我们面对的是这些未受过专业训练的普通学生, 如果把识谱教学摆在“首要”位置, 那结果只会造成学生的负担, 音乐上的“高分低能”, 只会“说谱”不能“唱谱”。这样的机械识谱, 不要说提高学生的兴趣, 更谈不上培养音乐理解力、表现力和审美能力了。因此, 我们应该把握好识谱教学的位置, 在音乐教学中顺带地进行。

2. 认识我们所教的对象是小学生, 而非音乐专业的学生。我们的教育目标是为了培养适应各行各业需要的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人才, 而并不是为了培养音乐家;我们的任务是培养学生的音乐兴趣及爱好, 陶冶学生高尚的情操, 掌握一定的音乐知识技能, 具备基本的音乐审美能力, 提高音乐文化素质水平。总的来说, 识谱教学是为提高学生的音乐文化素质, 培养音乐审美能力服务的。

二、结合丰富的音乐实践活动, 激发学生的识谱兴趣

1. 在游戏中进行识谱教学。

游戏是儿童最喜爱的活动方式, 没有哪个孩子能抗拒玩的诱惑。识谱知识的教学, 教师不能一味地灌输, 把知识硬塞给学生, 而是要不断创造生动、活泼的课堂教学, 寓教学于游戏之中, 让学生在自主、自发的氛围中主动学习。

2. 在音乐欣赏活动中进行识谱教学。

音乐是听觉的艺术, 听是人们最容易、最能直接感受音乐的一种活动。学生对欣赏音乐的兴趣也是非常浓厚的, 要求也是十分强烈的, 当他们还是婴幼儿的时候, 已经对音乐 (音响) 有敏感的反应了, 所以, 在欣赏音乐活动中进行识谱教学, 是一个最容易产生效果的做法。

3. 在器乐学习活动中进行识谱教学学生对学习器乐的兴趣也如学唱歌一样浓厚, 但器乐的操作比学唱歌要有一定的困难, 所以在器乐的选择上, 我们可以选择一些比较易操作的乐器, 如:低年级以打击乐器为主, 中高年级可选用竖笛或口琴或口风琴。

通过学习器乐演奏活动来培养学生的识谱能力, 因为器乐演奏是学生对音乐作品的二度创作, 在演奏器乐活动时, 很容易把学生的注意力集中到识谱上, 诸如音符、节奏、调号等。我们可以把一些简单的视唱曲、旋律、音程、节奏等通过器乐演奏进行活动练习, 也可以在学习完一首歌曲后, 再用乐器进行演奏活动练习, 这样, 不但会增加学习的兴趣, 更会加深学生对曲谱的认识, 从而培养他们的识谱能力。

三、采用多变的教学手段, 降低学生的识谱难度

1. 先学词, 再唱谱。

《音乐课程标准》中指出:“识谱要在学生感性积累和认知的基础上进行, 用已学会的歌曲学唱歌谱。”的确, 机械的识谱, 很难使学生感受到音乐的美, 更不会激发学生内在的情感。以前, 学生喜欢音乐却不喜欢上音乐课, 有一个重要因素就是音乐课要识谱, 而对于很多学生来说这是一个难点。枯燥乏味的音准训练、老师无休止的埋怨, 使他们对音乐课的兴趣荡然无存。所以, 尝试让学生先唱歌后识谱。让学生根据歌曲的旋律来识谱, 这时他们会产生一种“似曾相识”的感觉, 于是产生一种强烈的求知欲, 从而更自觉、主动地识谱。

2. 先解决节奏, 再整体识谱。

识谱教学很重要的一点, 是加强节奏、节拍的训练。如果歌曲的旋律比较简短, 学生能正确地掌握歌曲的节奏, 又能准确地把握节拍的强弱规律, 然后再进行整首歌的识谱, 就容易多了。

如人音版第八册第三课中的《大雁湖》, 整首歌曲的旋律结构较简单:四个分句, 每个分句四个小节;而且歌曲的速度是中速稍慢, 适合学生进行整首的识谱教学。但唯一要解决的难点是歌曲中的“切分节奏”, 因为这是他们第一次碰到切分节奏, 首先, 我就对“切分”作了形象的比喻, 在学生了解了“切分节奏”的结构后, 我就让他们找找歌曲中的“切分节奏”, 并一一通过挥拍、视唱来巩固对“切分节奏”的学习, 所幸的是每一分句的头一小节都是切分节奏, 有利于学生识谱时对节奏的把握。在掌握了较难的“切分节奏”后, 学生就在教师的范唱带领下进行整首歌曲的挥拍, 以至掌握整首歌曲的节奏;最后进行整首曲谱的视唱。这样学生学得快, 也不易错。

3. 选取部分旋律进行识谱教学。

在教学中, 根据不同年级学生认知规律的不同, 可灵活选取部分旋律进行识谱教学。如歌曲较长, 或难度较高, 则可选取重点旋律进行识谱教学。人音版第七册第4课歌曲《哦, 十分钟》, 我就采取了前半部分旋律的识谱教学。对于刚上四年级的学生来说, 整首歌曲识谱难度较高, 而且时间也不允许;而前半部分的旋律较轻快, 有很多重复的地方, 节奏也较简单, 学生可以轻松学谱。

总之, 在提高综合素质的今天, 小学音乐教育对识谱的要求是:“立足课堂, 面向全体。”根据学生的认知规律, 把理性的识谱从感性入手来教, 融入音乐实践活动, 形象生动, 深入浅出。让每个孩子真正的走入音乐, 去寻找, 去探索, 去创造。

摘要:传统音乐课堂把识谱教学摆在“中心”地位, 认为只要学会了曲谱, 几乎就可以解决音乐实践活动中的所有问题, 儿童入学开始的音乐课, 就迎头碰上了抽象、难以理解的简谱、五线谱。这些音乐的“碎片”使儿童觉得音乐是那样的晦涩难懂, 兴趣索然, 成为学生不喜欢音乐课的主要原因。

篇4:小学音乐识谱教学的研究

[关键词]小学音乐 识谱 教学

[中图分类号] G623.7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9068(2016)27-053

乐谱是音乐教学的基础,只有学好乐谱才能够更好地把握音乐的内涵。很多人都认为音乐课的重点是唱,实质是乐谱是唱歌的基础。乐谱在整个音乐当中作用非凡,不可替代。

一、识谱教学在音乐教学中的地位和存在的问题

1.识谱教学在音乐教学中的地位

小学音乐教学过程中,学生对乐谱的掌握是学习好音乐的基础,同时新课标还对不同年级段的学生的识谱能力有了明确的规定。小学生掌握一定的识谱知识,不仅能够提高学生在学习音乐过程当中的综合能力,同时也体现出识谱教学的重要意义。小学音乐教学制度的不断完善,体现了我国对于学生艺术培养的重视程度。学生掌握一定的识谱知识,就可以在演唱,演奏和倾听过程中更有感染力。识谱教学在小学音乐教学当中有着重要的作用,是值得整体重视的一个重要环节。

2.识谱教学在音乐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其实长期以来,小学音乐课的教学过程当中,识谱教学并没有受到过多的重视,由于它本身比较枯燥,学生学习起来兴趣也不大,所以很多情况下,也就是教师简单地唱几遍,直接带领学生学习歌曲,这就是很多情况下学生发音不准的问题所在。识谱教学的开展过程也就不是很顺利了。基于这样的现实,小学音乐教学当中要提高对乐谱教学的重视程度,教师和学生一起树立良好的学习态度,对待乐谱知识的学习也要积极,通过过硬的基础,打造更加完善的音乐系统学习。

二、如何进行识谱教学

1.通过识谱和歌唱换位的方式进行教学

音乐是对学生听觉和发音的双重锻炼。由于乐谱本身比较枯燥,很难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所以教师在音乐教学中也可以采用识谱和歌唱换位的方式进行教学。先歌唱,然后插入乐谱,先带动学习的兴趣,然后再开展深入教学。学生通过听来引发兴趣,然后开始主动地唱。比如说,在课堂教学中可以通过多媒体等方式先为学生播放,让学生感受一些音乐的氛围,然后通过播放增加学生的学习兴趣,紧接着带入主题,插入今天要学习的内容。教师演示,让学生跟着一起唱,然后纠正其中存在的问题,让学生感受到自己的不足之处,从而加以改进,最后插入识谱教学。通过乐谱和歌曲的对比,让学生找到存在问题的地方,然后不断深化改正,最终在轻松愉悦的氛围内学完相关知识,完成整节课的学习。

2.进行集中教学

很长一段时间,我国的音乐教学过程中都是分散学习的。所有很多小学时段应该学习完的识谱知识都没有完成,以致于以后对于五线谱的学习更是无从下手,使得学生学习负担很重,而且学习效果不明显,成绩也很难提高。这就要求小学教学过程中要进行系统化教学。通过整体性地对乐谱的学习,从而达到很好的掌握程度。所以通过对相关乐谱知识的学习要集中教学,提高学生学习和掌握知识的整体性。

3.通过教授相关乐器带动学习乐谱积极性

为了增加小学音乐课堂的趣味性,可以加入相关的乐器的学习。而学习乐器的基础就是掌握一定的乐谱知识。在二者的共同学习当中对知识进行不断的深化。通过引入相关乐器的学习,提高学生的实践学习能力。学生通过对乐器的演奏就可以更好地掌握乐谱的节奏和音调,从而增强学生对乐谱学习的能力和兴趣。比如说,可以将笛子的学习带入小学的音乐课堂学习中。由于笛子本身价格不高,而且体积小,便于携带。在学生对相关笛子的学习过程中,加入乐谱的学习。二者交互学习,既可以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又可以提高学生对乐谱的掌握程度。

小学音乐教学在整个小学课程教学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它是素质教育体系当中不可或缺的环节。对学生综合能力的提高有着重要的意义。乐谱知识的学习,是学习小学音乐的基础,通过对学生进行乐谱知识的讲解,让学生掌握学习音乐的基本功,从而更好地掌握音乐的整体学习。通过灵活多样的教学方式,带动学生学习乐谱知识的积极性。作为学校也应该提供相应的硬件设施,为学生音乐教学的开展提供便利。教师在教授音乐的过程中,要抓住一定的学习规律,对学生进行良好的引导,带动课堂氛围的活跃程度,从而使得学生学习起来更加轻松,掌握的知识更加系统。通过小学乐谱知识的不断普及提高小学音乐的课堂有效性,从而更好地提高小学生的综合素质。

篇5:小学音乐课识谱教学随笔

音乐新《课标》指出:要求学生具有一定的识谱能力,识谱唱谱是音乐课课堂教学的重要内容之一,但课堂上能使孩子们兴高采烈的往往是唱歌、律动、游戏。一旦让他们识谱,课堂气氛就会出现冷场,更不用说音乐情感方面了。下面我根据自己一些教学实践来说一说如何有效的识谱:

一、先唱歌,后识谱

在唱歌课中,当学生走进音乐教室时,我会用今天要学的歌曲的音乐,并让学生和着音乐做一些简单的律动,使学生对音乐有了听觉上的印象,为学好歌曲作好铺垫。然后让学生欣赏歌曲并感受音乐,从而激发起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再通过让学生唱歌,在不知不觉中解决了歌谱中的难点,使学生在识谱时降低难度,让学生感觉识谱并不太难,从而增强其自信心,加深对音乐的热爱。然后,再通过对歌谱的视唱、理解,又反作用于唱歌,使演唱更加完美。

二、创编旋律,提高识谱

以听为先导,创编为手段。创造性能力的培养应该贯穿于音乐学习的各个环节,识谱教学也不例外。创造性地探索节奏、音响、旋律等音乐基本要素的各种变化和重新组合,以即兴活动的方式给学生发挥创造想象的空间和机会。这样不仅提高了学生的识谱能力,也大大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与主动性。其实,创编旋律的形式可以多种多样。丰富的创编形式能让同学们在乐趣与自己的成就感之中学习简谱,并可以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以下是六年级歌唱教学《桔梗遥》识谱能力的教学研讨课,课堂上学生能

随钢琴唱出旋律,通过识谱的训练,学生的音准能力有了一个提高,总之,在提高综合素质的今天,小学音乐教育对识谱的要求是:“立足课堂,面向全体。”根据学生的认知规律,把理性的识谱从感性入手来教,融入音乐实践活动,形象生动,深入浅出。利用识谱这个学习音乐的好工具,培养学生的音乐感知能力、表现能力、鉴赏能力、创造能力。让每个孩子真正的走入音乐,去寻找,去探索,去创造。

篇6:小学音乐课堂的识谱教学反思

音乐是动听的歌声、优美的乐曲、美丽的鲜花,流淌的小河,世间一切美好的东西都可以用音乐来表现,同时喜、怒、哀、乐也都可用音乐去渲染。

音乐新《课标》指出:要求学生具有一定的识谱能力,规定了不同学段的学生有不同的要求。所以,识谱教学要符合音乐学习的规律,它是学习音乐的工具和手段,而不是音乐教育的目标。识谱唱谱是音乐课课堂教学的重要内容之一,但课堂上能使孩子们兴高采烈的往往是唱歌、律动、游戏。一旦让他们识谱,课堂气氛就会出现冷场,更不用说音乐情感方面了。下面我根据自己一些教学实践来说一说如何有效的识谱:

一、先唱歌,后识谱

在唱歌课中,当学生走进音乐教室时,我会用今天要学的歌曲的音乐,并让学生和着音乐做一些简单的律动,使学生对音乐有了听觉上的印象,为学好歌曲作好铺垫。然后让学生欣赏歌曲并感受音乐,从而激发起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再通过让学生唱歌,在不知不觉中解决了歌谱中的难点,使学生在识谱时降低难度,让学生感觉识谱并不太难,从而增强其自信心,加深对音乐的热爱。然后,再通过对歌谱的视唱、理解,又反作用于唱歌,使演唱更加完美。先唱歌后识谱就是先让学生放下心理负担,让学生先唱唱歌,用自己的声音去表现音乐,从而激发学生的兴趣,让学生感到这节课是轻松愉快、有所“成就”的,而且有表现自我的空间。

二、创编旋律,提高识谱

以听为先导,创编为手段。创造性能力的培养应该贯穿于音乐学习的各个环节,识谱教学也不例外。创造性地探索节奏、音响、旋律等音乐基本要素的各种变化和重新组合,以即兴活动的方式给学生发挥创造想象的空间和机会。这样不仅提高了学生的识谱能力,也大大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与主动性。其实,创编旋律的形式可以多种多样。丰富的创编形式能让同学们在乐趣与自己的成就感之中学习简谱,并可以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三、乐器进入课堂,激发识谱兴趣

乐器进课堂是识谱教学的最佳实践活动,学习乐器演奏的过程同时也是识谱的过程。学生在这个学习过程中不仅能正确地演奏出各种音符的时值、音高,还可以通过反复的演奏达到听音训练的作用。在潜移默化中建立起准确的音高概念,有效的增强识谱的能力和兴趣。但目前这种方法在实施的过程中还是有一定难度的,需要在实践中进一步的完善,同时也需要学校、社会各个方面的配合与协调。

篇7:小学音乐课堂识谱教学方法探究

平昌县星光实验学校

杨丽

自参加工作以来,我一直担任音乐教学工作。从教学实践中看,我觉得识谱教学是小学音乐教学中的一个难点。大部分家长、学生思想意识中认为音乐课是副科、音乐课就是唱歌课,认不认识1、2、3无关紧要。学生对识谱有畏难情绪不愿学,进步慢,不能在教歌中运用和巩固识谱知识。那么应该怎样培养学生的识谱能力呢?我觉得识谱不应该是顺带的学习,而是应该有一定的课时比例,应该从一年级就开始培养。

一、先唱歌后识谱,使学生在大脑中建立音高概念

以前上歌曲课时,按常规都是让学生先识谱再演唱,没有考虑学生的音乐基础如何,是否能读谱,是否会识谱,是否愿识谱,就按老模式来进行教学。后来发现大部分学生不愿识谱,只有少部分学生能跟着识谱,甚至有的同学不会认谱。因此,整堂课中学生们表现得兴趣不足。托尔斯泰曾说:“要想学生学的好,就要使他热心学。”这个热心我认为就是指的兴趣,学习识谱,兴趣是基础,为了激发学生的识谱兴趣,我就尝试让学生先唱歌后识谱的方法:歌听会了,唱熟了,再按自己掌握的曲调像唱词一样唱谱,在像唱词一样唱谱的反复过程中,慢慢就会使学生在大脑中建立音高概念,识谱、开谱能力也就会慢慢培养起来。具体操作起来可以分以下三步走:

第一步:歌曲学会后,首先进行读谱训练,认识唱名。认识唱名并非一两遍就能使学生熟练掌握,需要多次反复。为了避免学生产生厌烦心理,我采用了多种方式进行练习。如,5 3〡5 3〡1 6〡5—〡3 1〡5 3〡2—〡我把每个音按不同的组合写在黑板上,让学生以抢答的方式读出。或者分成小组,每组出一两名代表,把老师事先写好的音符准确地说出唱名,看哪一组说得流畅准确等。在学生对1、2、3、4、5、6、7能熟练地说出唱名的前提下,便可进入第二步训练。

第二步:让学生通过唱自己会唱歌曲的曲谱来培养对音高的敏感度,在反复中锻炼学生的识谱能力。老师教给学生的歌曲一般情况下都是他们比较喜欢的。学生唱自己喜欢的歌曲,对学生而言是一件愉快的事,如果让学生记忆自己喜欢的歌曲的谱子,相对容易得多。记得有一位学生这样给我说过:“以前,老师教我们唱谱,班上仅仅只有几位同学唱谱还可以,其他人都不行,太难了,我对这一点儿也没兴趣,可是现在我们先唱歌后识谱,才上两节课,我就会唱歌曲的歌谱了,我感到非常高兴。”

第三步:试唱新谱。学生经过前两个步骤的锻炼以后,识谱的熟练程度也随之提高,老师根据学生水平的高低,可以进行新谱的试唱训练。在这个阶段,我选择曲谱是从简单到复杂,从易到难,以免学生产生畏难情绪。

三、丰富旋律创编形式,提高识谱能力

创造性能力的培养应该贯穿于音乐学习的各个环节,识谱教学也不例外。创造性地探索节奏、音响、旋律等音乐基本要素的各种变化和重新组合,以即兴活动的方式给学生发挥创造想象的空间和机会。

例如:在学习三年级《草原上》这首新歌时。我先将乐曲中的旋律顺序打乱,以短小旋律为单位排列在一起,先让同学们听每组旋律的音高,再根据自己的感觉重新排列成流畅的旋律,并一起弹唱。这样,以听为先导,创编为手段,然后再让大家来听一听,唱一唱,这样不仅提高了学生的识谱能力,也大大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与主动性。同时,丰富的创编形式能让学生们在乐趣与自己的成就感之中学习简谱,可以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篇8:小学音乐课堂中如何开展识谱教学

一、营造氛围,提高学生识谱兴趣

1.识谱训练

音乐是听觉的艺术,听觉体验是学习音乐的基础。发展学生的音乐听觉应贯穿于音乐教学的全部活动中。在音乐教学中,教师应引导学生有效地聆听音乐,培养其敏锐的听觉、良好的习惯,提升其聆听音乐的能力,是我们音乐教学必须要关注的目标。如《我是草原小牧民》,我在教学过程中,反复跟音乐做律动,学生跟音乐“骑马”,时而散步、时而奔跑,在教歌之前不是先教识谱,而是将整首歌曲反复给学生聆听,经过几遍这样的听,虽然歌曲还没有学,学生却能轻声跟着唱了,这样学生对歌曲的旋律熟悉了,此时学生的学习兴趣已经激发,再进行后续的教学学生就会“自觉自愿”地接受音乐知识与技能的训练。

2.创编歌词

新课标指出,中小学音乐的创作教学主要包含四个内容:创作节奏或节奏短句;创作旋律或旋律短句;为歌曲选编前奏、间奏、运用线条、色块、图形、乐谱等,记录声音、音乐情绪或旋律。比如我在上歌曲《白桦林好地方》这一课时,让学生自己创编歌曲的歌词,“安吉呀好地方,我们的家乡,那里有大竹海竹飘曳飘荡,溪龙白茶帐篷客,我将要再回还,蓬得得蓬蓬蓬。”当一首首稚嫩的、充满童趣的儿歌小作品问世时,我组织评选出一首最好的儿歌,大家一起学唱。这样的教学氛围激发了学生创新意识和进取精神,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乐谱的积极性。

3.旋律新创

在教学中,我时常从学生的心理特征出发,设计生动有趣的创造性活动内容、形式和情景,发挥学生的想象力,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如课堂上认识“misolla”三音时,教师可以给出一条四二拍的节奏句,要求学生用“mi、sol、la”三音按节奏编出自己的歌,唱一唱;在认识十六分音符时,可以通过节奏接龙的游戏要求每个学生编创出一条带有十六分音符的四小节节奏句。除此以外,还可以通过创作节奏短句、为乐句选择半终止或完全终止音、创作上下句等练习来锻炼学生的创造能力。

4.游戏识谱

让学生在音乐课上快乐的学习,我经常通过让学生在唱唱、跳跳的游戏活动中亲身体验音乐、感受音乐,获得相应的音乐知识和基本技能,英国教育家洛克说得好:“教导儿童的主要技巧是把儿童应做的事情都变成一种游戏似的。”以下是我在教学过程中摸索出的几种方法和大家一起分享以下:

(1)在游戏中识谱,如在上《顽皮的杜鹃》这一课时,我根据杜鹃鸟叫声特点来确定相应的音符和节奏。(X—)模仿二分音符,(X)模仿四分音符,(X X)模仿八分音符。然后让学生把这些音符送到杜鹃鸟的家(音符房子)中,最后大家一起唱一唱,拍一拍,唱对了就算找到了家,请他进家门。

(2)听音游戏,如在上《火车开了》这一课时:我请几位学生分别做小火车,手拿或头戴火车的图片、头饰,边开边听音乐。当开到指定地点时,听到老师弹什么音,就把“小火车”放到音阶相应的位置上,排完后把黑板上的音符唱一遍,也可配上节奏唱。在律动中锻炼学生的听觉,这也是一种很好的办法。

(3)节奏游戏,在教学时,把趣味性的游戏贯穿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告别识谱的单调和乏味,这样学生不仅学得快,而且记得牢,收到寓教于乐的效果。比如我们在理发的时候发出的“咔嚓—咔嚓—”声,用不同速度擦黑板时发出的“刷—|刷—|刷—|刷—|”“刷刷刷刷|刷刷刷刷|”声,跑步的时候会发出的“哒哒哒哒哒哒哒哒—哒哒哒哒哒哒哒哒—”声等等。通过这些节奏游戏训练和体验,降低了识谱的难度,从而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

二、先“歌”后“谱”,提高学生识谱信心

有很多老师把一些专业性很强的理论知识教给学生,让孩子枯燥乏味地去学唱歌谱,以为这样学生可以很正确地唱好歌谱,但是很多学生都觉得识谱非常枯燥,对音乐课产生了畏惧,因此逐渐地对音乐失去了信心,积极性也不高了。我在教学中发现许多歌曲曲调是非常优美的,学生在初次聆听后就产生一种对歌曲喜欢想唱的欲望,例如:在学唱三年级歌曲《甜甜的秘密》时,当我播放第一遍音乐时,学生就对歌曲及歌曲中的律动颇感兴趣,有很多学生都随着音乐摇摆着身体,这时我马上让学生学唱歌曲。在反复熟悉旋律的基础上再学唱歌谱,学生明显感觉到识谱难度降低,信心随之增强。这样“先唱歌后唱谱”的倒置教学模式使学生在实践中获得成功的快乐。又比如:有的时候我会根据歌曲的特点,把音乐课堂“搬”到室外进行教学,如六年级第三课的《DO RE MI》,我把学生带到学校操场的大草坪上,开展两课时的合唱式、游戏式学习,在音乐游戏中唱准7个音符的音高,能用轻快的、富有弹性的、优美的声音演唱歌曲,在互动、欣赏、演唱的过程中感受音乐作品,通过律动、游戏等音乐实践活动体验音乐带来的快乐。制作一些音乐卡片,使学生在轻松的环境里进行先识谱后唱歌的学习。传统的教学方式是先识谱,后唱歌,通常情况下,针对有一定识谱能力的学生使用这种训练,同样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三、结合器乐,提高学生识谱能力

在教学实践中,有很多老师对于识谱是无从下手,我想可以试着借助器乐让学生在开始学习曲谱时产生好奇心。比如,在课上出示《闪烁的小星》并用口琴吹给他们听,学生听到优美的旋律,会被着旋律吸引,便会不由自主地提出想学习的愿望,可是当乐谱摆在他们面前就无形说明:要想吹奏好歌曲就必须先认识这些未曾认识的乐谱。“识读乐谱是打开音乐大门的钥匙。”因此,学生在兴奋的情绪中激起对乐谱学习的兴趣。

上一篇:对远方朋友的祝福下一篇:记童年趣事的英语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