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亚)人才培养模式

2024-04-22

(胡亚)人才培养模式(精选5篇)

篇1:(胡亚)人才培养模式

具体目标

1)构建“1-4-1工学结合教学体系模型”,形成130人才培养模式

在工学结合的思想指导下,改革原有教学模式,产学相结合,依托学校和企业两个平台,通过校企合作构建以工作过程为载体的职业课程体系,以就业为导向、以职业能力培养为主线,为培养出满足企业需求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积极推行订单培养,培养企业急需人才,以工学结合为切入点,强化学生专业技能,构建“1-4-1工学结合教学体系模型”,形成130人才培养模式。

(四)建设内容

1.人才培养模式改革

依托周边企业,贯彻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的方针,在工学结合的思想指导下,采取六学期、通过校企合作构建以工作过程为载体的职业课程体系,坚持走产学结合的培养途径,构建“1-4-1工学结合教学体系模型”,形成130人才培养模式。

(1)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指导思想

一: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导向。

二:广泛调查、认真研究。关注科技发展和企业新技术、新材料、新工艺及管理的动向,及时调整培养方案。

三:以改革和创新为主题实施专业教学改革试点工作。优化构建培养方案,推进教师队伍、课程与教材建设、教学方法、考试方法改革。

四:坚持与企业的紧密合作,工学结合,构建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体系,走产学研结合的培养途径。

(2)以工学结合为切入点,构建“1-4-1工学结合教学体系模型”,形成130人才培养模式

按照工学结合的思想改革公共基础课,利用1个学期实施,使学生形成基础学习能力;通过校企合作构建以工作过程为载体的职业课程体系,利用4个学期实施,使学生形成职业能力;利用1个学期顶岗实习,使学生知识、能力、素质全面提高,实现毕业和就业零距离对接。

将企业引入学院,企业在学校建设实训工场,提供实训设备,校企联动,行业引导制定人才培养标准,合作开发工学结合课程。在教学过程中,校企合作共同选定教学与训练平台,教学内容、训练项目、训练装备、考核规范同步设计。课程采用“模块化、组合化、进阶式” 等方式,进行现场教学、项目教学,实现模拟训练、岗位轮训、顶岗实习有机衔接。学生从校内仿真训练延伸到企业内生产性训练,企业专业技术人员担任学校的兼职教师,负责对学生进行具体的技术指导,由校企双方共同实施职业能力、职业素质的全面培养。

商检技术专业采取“多方位、全过程”的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实施方式,依托学校和企业两个平台,根据职业岗位(群)的知识、能力和素质要求,采取教师与师傅相结合、学生与员工相结合、教室与车间相结合、作品与产品相结合的培养方式,把职业岗位工作过程融入到基本型实训、生产性实训和顶岗实习三个实训环节中去,逐步完善紧密校企对接的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即“两平台、三环节、四结合”的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

图1-3-2商检技术(电器产品检验方向)专业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

(3)积极推行订单培养,培养企业急需人才

为培养出满足企业需求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学院先后派徐思成、孙振伟等到TCL集团、舞阳钢铁集团考察与调研,逐步形成了商检技术专业自身特色的订单培养模式。首先根据电子电器企业用人数量及专业需求确定招生计划,考生根据学院与企业制定和公布的订单计划自愿报考;学院按照国家统一的高考招生规定进行招生录取,并按照企业要求制定人才培养方案,实施特色人才培养;企业全方位跟踪和参与人才培养的全过

程;学院、企业和考生以协议方式保证订单式人才培养内容和过程的落实;学生完成理论和实训教学环节,顺利毕业则依协议到相应企业工作。学院自2006年起开始试点工作,逐年实施订单式培养。随着订单式培养机制的不断健全,企业反应良好,订单的企业和学生数量逐年递增,到2008年6月,商检技术专业先后与舞阳钢铁有限责任公司、苏州闳晖科技有限责任公司签订了订单式培养学生协议,订单生规模100人,订单式人才培养格局基本形成。这种独具特色的“订单式”人才培养得到企业大力支持和用人单位的高度认可。

(4)以工学结合为切入点,强化学生专业技能

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的成败在于学校培养出来的学生是否符合企业的标准,让企业订得放心、用得满意。因此,在实施订单式人才培养的过程中,必须始终把工学结合作为前进的指南,必须始终把企业的要求作为人才培养的最终目标。商检技术专业订单式人才培养的基本定位是面电子电器制造企业生产第一线从事现场工艺管理、生产管理、质量检验、产品性能试验等工作,按照企业发展形势和基层岗位要求,培养思想品质好、业务技能强、综合素质高的检测类专门人才。在人才培养总体方案设计中,突出了“重职业技能”的专业教育思想,聘请电子电器行业能工巧匠和技术专家进行专业教学改革咨询,建立专业建设负责人制度,紧密跟踪中国电子电器行业发展和技术创新,研究落实专业具体的人才培养方案,同时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加大教学资源投入,加强专业建设和课程建设,实行毕业生跟踪调查机制;用人企业则深层次积极参与,定期来校进行跟踪培养,通过召开座谈会、增加特殊课程、进行专题讲座和个别指导等方式,介绍企业发展情况,对企业订单生提出具体要求。近年来,专业和用人单位密切配合,在不断扩大订单人才培养规模的同时,开创性地尝试了先面试、再录取的新机制,在社会和毕业生中引起强烈反响。通过组织面试环节,加大了面向社会宣传订单式人才培养的力度,提高了企业和专业的知名度,提高了毕业生的整体素质。

(5)改革原有教学模式,产学相结合。

一:形成了以就业为导向,以行业、企业为依托的校企合作教育模式,成立了专业指导委员会并开展了卓有成效的工作。

二:本专业产学研结合主要体现在“四个相结合”上:一是学校育人与社会用人相结合;二是理论学习与实践锻炼相结合;三是学校实训环境与企业生产环境相结合;四是校内资源与校外资源相结合。

三:在实训基地建设方面成绩可喜,不断加大实践教学力度,突出办学特色

篇2:(胡亚)人才培养模式

我是胡亚飞。时光荏苒,转眼间我已在虒亭镇虒亭村任职了四年。从去年续聘至今又是一年了,我在镇党委、政府的指导下,在村党支部张书记和村委张主任以及各位村干部、老党员、退休干部的帮助下,对虒亭村的各项工作都有了深入的了解。现就续聘一年来的工作情况做如下汇报:

一、加强学习,努力提高自身修养

学习是提高党性觉悟和思想境界的重要方法,也是提高理论水平和执政能力的根本手段。尤其是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以来,我始终把学习放在了首要位臵,并在以下两个地方狠下功夫。

1、学政治理论,提高思想境界

认真参加各种学习活动,重温了党和国家领导人的不少重要阐述篇章,认真领会了其精神实质和深刻内涵,政治理论水平显著提高。

2、继续学业务知识,开展村级工作

随着资讯技术的高速成长,新知识、新理论层出不穷,特别是农村工作和意识形态领域,知识性更高。新生事物更是不断涌现。对此,我深感学无止境,总是潜心学习,不断完善和-1-

充实自己。同时,在学习的过程中,我逐步掌握了学以致用,把学到的东西运用到虒亭村的发展建设上来。

二、尽职尽责,努力做好村级各项工作

1、频繁深入基层,详细了解村情及基本情况

虒亭村总体环境条件虽然较差,但农民文化素质较高,思想观念落后,自我生存能力不强,盲目行事严重,在发展道路上存在着很多困难与问题,从而导致区位优势发展缓慢。作为一名下派大学生村官,我认为首先端态度,客观冷静地对待现实存在问题,在工作中寻求突破,坚持科学发展观、紧紧围绕中央提出的二十字方针,按照“因地制宜,科学规划,突出特色,分类指导,整体推进”的原则,针对性地为农民解决生产、生活中的难题,让农民在看得见,摸得着的物质利益中,感受到党的先进性,致富路上有奔头。

2、根据指导,完成党建工作

众所周知,党建工作一直是农村工作的重点和难点。同时,基层党组织建设的完备也关系到一方的安定,所以党建工作也是农村工作的重头戏。

因此,我在进村伊始,我就把虒亭村的党建工作放在了首位。为了能够更好的开展工作,在镇党委和村党支部张书记的指导下,我主要进行了两方面的工作:一是组织广大党员干部,认真学习上级有关文件精神和党的惠民政策,提高广大党员干部思想素质和为民服务的能力,解决群众最关心热点、难点问题,提高村两委班子的凝聚力和战斗力。二是加大宣传力度,让群众能够认识真正的党,认识到千万党员正在为了人民的幸福事业而做出不懈的努力,有感而发的拥护党拥护基层党组织。

3、妥善利用资源,帮助群众致富

充分利用远程教育平台,及时、经常为群众提供各类致富信息。利用村级网页平台加大宣传,调整我村经济结构,利用农机补助政策,鼓励群众购获农机,推进新耕种方法,提高农业生产力,减少耕、种、收成本,增加群众收入。继续调整养殖结构,鼓励引导群众利用小额贷款养殖鸡、羊、猪等,形成产业链,提升养殖规格。同时,利用远程教育这一平台丰富了群众的文化生活。

4、利用空闲,协助镇党委政府做好群众工作

在入村的一年里,我积极参加村里的党员大会和村民代表大会,认真听取村民的意见和建议;并且做好记录,了解村民的动态和想法。及时向镇党委政府汇报。工作不忙时,学习一些农村政策法规,比如农村医保、土地承包法、计划生育方面的知识,接受村民对政策和法律的咨询,增强为村民服务的本领。在村上并不是每天都有事情做,空闲的时候就到镇里协助

党委政府做一些日常工作。

同时,我还根据工作安排,参与了全国第六次人口普查、农家书屋的管理以及计划生育的摸排等各项工作。

三、正视自己的不足,勤于检讨

虽然我从各方面有了很大的提高,但是与村干部、老党员相比,还是有很大的不足。

首先,工作上有时不够细致,给工作带来了一定的阻碍;其次,空有一腔热情,工作方法经验不足。农村工作比较繁琐,没有现成的公式,必须要随机应变,灵活处理各种问题。因此,工作经验的不足给工作带来了一些困难。

为消除自身的不足,妥善完成各项工作,在以后的时间里,我将继续加强理论学习,注重在理论指导下实践,在工作中践行理论;掌握惠农政策和农村相关法律法规知识;加大对党员、老干部和低保户的走访力度,认真听取群众的各种意见;虚心向领导请教,向同事学习,吸收先进经验,提升工作能力,以实际行动来更好地体现大学生村官的价值。

虒亭镇虒亭村党支部副书记胡亚飞

篇3:(胡亚)人才培养模式

(一) 初始岗位

毕业生主要面向电梯行业从事第一线生产、管理及技术服务等工作。其工作范围是:

1. 电梯的制造、操作、安装、调试、维护、维修等;

2. 电梯的质量检测及控制;

3. 生产现场的组织管理与质量管理工作;

4. 电梯的销售、售后服务;

(二) 发展岗位群

1. 电梯设计工程师——主要从事电梯机械、电气以及与电梯相关的装潢、工艺等设计工作。

2. 电梯工程项目管理工程师——主要从事电梯工程项目管理、现场协调和质量管理等工作。

3. 电梯销售工程师——主要负责销售市场、销售策划和区域经理, 懂电梯的基本知识, 懂市场, 懂用户心理。

4. 电梯质量管理工程师——主要负责电梯技术、质量的控制以及具备检测技术。

(三) 职业岗位、工作任务与核心能力

二、培养目标和专业人才培养规格

(一) 培养目标

根据电梯行业发展需要和完成职业岗位实际工作任务所需要的知识、能力、素质要求, 立足于海西电梯行业发展, 培养拥护党的基本路线, 适应建筑行业生产一线需要的电梯高端技能型人才。具有必需的电梯的基础理论、专业知识;具备本专业的综合职业能力, 在电梯施工企业、监理、建设、安装、维修、搞、维保等单位, 从事供电梯安装施工、调试、监理、运行、物业设施管理的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高端技能型人才。

(二) 专业人才培养规格

1. 基本素质要求

具有一定的法律、社交、美育, 以及市场经济和管理等方面知识, 懂得一定的社会人文科学知识和国防知识, 了解本专业科技发展的新动向。

2. 知识要求

(1) 具有国家大学英语CET2级水平的听说读写等方面的知识和技能。

(2) 掌握与职业岗位相适应的高级技术人才必需的数学计算、计算机、实验、测试等基础知识、基本理论、基本技能。

(3) 掌握与基础技能相适应的机械制图、机械基础、液压与气动等方面的知识。

(4) 掌握电路原理、电子技术、电器控制与PLC、单片机原理等电子工程的基本知识、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

(5) 掌握电梯的结构、原理、设计基础知识, 及电梯的检验、质量管理等知识。

3. 能力要求

(1) 对一般通用机电设备进行安装、调试、维修、改装的能力;

(2) 具有熟练地应用计算机进行机械绘图与电子绘图的能力;

(3) 具有分析解决生产现场一般性技术问题的能力, 以及生产的组织协调和管理能力;

(4) 具有基础的电梯安装、调试、维护、维修等能力。

4. 职业态度要求

具有吃苦耐劳作风、团队合作的精神, 具有从事本专业工作的安全生产、环境保护、职业道德等意识, 能遵守相关的法律法规。

三、职业资格证书和课程能力证书

1.职业资格证书

2.课程证书

(1) 英语应用能力:B级证书 (2) 计算机等级考试证书:一级MS OFFICE证书

四、课程体系

(一) 课程体系构架

(二) 专业核心课程

1. 电机与拖动

学习目标:掌握各种电机、变压器的基本机构和工作原理, 电力拖动系统中电动机的运行性能和容量的选择;掌握直流电机、变压器、单相异步电机、伺服电机、步进电机、测速发电机的应用。60学时。

2. PLC原理与应用

学习目标:PLC的工作原理、硬件构成、软件构成、分类与发展趋势, 扫描工作方式, 输入、输出接口电路, 用户环境中的定时器, 计数器及状态软件, 状态转移图, 编程方法, 程序编制, 选择性分支与汇合编程, 并行性分支与汇合编程;60学时。

3. 电梯控制技术

学习目标:掌握电梯的机械装置、液压电梯结构, 电梯的控制系统组成, 继电器控制, PLC控制的组成及工作原理, 电梯曳引机、轿厢、补偿与安全装置的结构与功用;60学时。

4. 电梯工程安装管理

学习目标:施工现场的平面布置图的设计, 与主体工程进度计划相适应的施工进度计划的编制, 专业施工图的解读, 电气原理图的解读, 进行工程施工的技术交底, 以及施工过程中的技术指导, 电梯调试准备的指导;60学时。

(三) 独立设置实践教学环节安排与说明

摘要:“人才培养模式”是指在一定的现代教育理论、教育思想指导下, 按照特定的培养目标和人才规格, 以相对稳定的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 管理制度和评估方式, 实施人才教育的过程的总和。本文仅针对福建省电梯行业对人才需求的岗位、规格、核心能力、课程体系展开论述。

关键词:人才培养模式,电梯,课程体系

参考文献

[1]纪昌锋, 浅析高职楼宇智能化工程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探讨, 科技创新与应用, 2012 (31) .

篇4:(胡亚)人才培养模式

2012年2月27日

同志们:

在全路圆满完成今年春运任务、深入推进铁路科学发展的新形势下,部党组决定召开这次全路运输工作会议,主要目的是深入贯彻党中央、国务院对铁路工作的部署,动员全路运输系统总结发扬春运成功经验,乘势而上,开拓创新,加快转变铁路运输发展方式,不断提高运输质量和效益,确保完成全年运输经营任务,更好地为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群众服务。

一会儿,亚东副部长将对去年以来的运输工作进行全面总结,对下一步运输工作作出具体部署。下面,我讲四个方面的意见: 一、一年来铁路运输工作取得显著成绩,为推进铁路科学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去年2月12日铁道部干部大会以来,新一届铁道部党组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决定和胡锦涛总书记考察铁路时的重要指示精神,按照中央关于发展主题主线的要求,提出了铁路科学发展的总体思路,并作出具体部署。全路运输系统认真贯彻部党组的部署,解放思想,开拓创新,在转变运输发展方式、优化运输组织、提升服务质量等方面采取了一系列措施,铁路运输工作取得显著成绩,为经济社会平稳较快发展提供了有力的运输保障。

一是运输组织方式逐步转变。全路主动适应市场需求,先后三次调整列车运行图,开发客货运输新产品,积极拓展客货运输市场。客运方面,优化客车开行模式,按照高速、快速、普速三个速度等级,调整列车运行速度,增加列车停靠车站,适应了广大旅客需求。货运方面,以发展现代物流为主攻方向,优化运力资源配置,大力开发快捷运输、集装箱运输和多式联运,货运市场进一步拓展,重点物资运输得到可靠保证。

二是运输服务质量明显提高。全路坚持把人民群众满意作为检验铁路工作的根本标准,牢固树立“以服务为宗旨、待旅客如亲人”的理念,深入开展“服务旅客创先争优”活动,从解决人民群众最不满意的问题入手,改进服务态度,优化服务环境,提高服务质量,实现了铁路运输服务工作的创新发展。尤其是在今年春运中,全路采取了一系列便民利民措施,狠抓服务质量提升,方便旅客购票,维护良好站车秩序,保证基本服务质量,加强信息服务,使铁路春运工作整体面貌发生重大变化、实现历史性进步。今年的铁路春运,从根本上改变了旅客排长队、人员拥挤不堪、乘车条件差、对春运怨气大等长期存在的现象,同时铁路运输组织工作取得显著成效,职工工作环境得到较大改善。铁路春运工作得到了中央领导、社会各界和人民群众的充分肯定和广泛好评。

三是运输安全管理得到加强。深刻吸取“7•23”事故教训,集中开展安全大检查,全面排查和整改安全问题,通过适当降低新建高铁初期运营速度、优化调整高铁调度台设置、加强高铁专业管理、规范高铁设备准入、严把人员上岗资格关、整治高铁运营环境等措施,使高铁安全管理得到明显加强。在今年春运中全路首次引入安全风险管理的理念和方法,加强了运输过程的安全风险控制和应急处置,确保了运输安全稳定,为提升铁路安全工作水平积累了成功经验。

四是运输经营模式实现创新。按照部党组关于转换铁路经营机制、实施多元化经营的决策部署,部运输局和有关部门积极转变职能,落实运输企业经营权责,在运输组织和调度指挥等方面,强化对运输企业的指导和服务;各运输企业认真履行市场主体权责,加快转换经营机制,积极探索多元化经营的有效途径和管理方式,推动运输业与非运输业协调发展,初步形成了多元化的经营新格局。

总之,一年来,铁路运输工作取得显著成绩,全路运输系统干部职工付出了艰辛努力。借此机会,我代表铁道部党组,向全路运输系统广大干部职工以及家属表示衷心的感谢和亲切的问候!

二、充分认清面临的形势,进一步增强加快转变铁路运输发展方式的责任感和紧迫感

贯彻落实中央关于发展主题主线的要求和胡锦涛总书记考察铁路时的重要指示精神,实现铁路科学发展目标,关键是要把加快转变铁路发展方式这一主线贯穿到铁路工作的各个方面。而加快转变铁路发展方式核心任务之一,是要加快转变铁路运输发展方式,提高铁路运输的质量和效益。部党组认为,加快转变铁路运输发展方式,要求铁路运输工作的指导思想、经营理念、组织方式、工作措施等,要从过去传统的以完成运输任务为主,转变到主动适应市场需求上来,一切围绕市场转。具体说,就是必须坚持以人民群众满意为根本标准,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以确保运输安全为前提,通过转换企业经营机制、优化运力资源配置、调整运输产品结构、创新营销手段、提升服务质量等措施,推动铁路运输工作走上科学发展轨道,更好地为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群众服务。当前,围绕加快推进铁路运输发展方式转变,全路要从四个方面进一步统一思想认识:

第一,加快转变铁路运输发展方式的意义十分重要。实现铁路科学发展,最重要的一点,就是要建立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要求的铁路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使铁路各项工作特别是运输工作,从服从于计划经济的管理方式向适应市场经济的管理方式转变,一切以适应市场需求为出发点和落脚点。转变铁路发展方式特别是转变运输发展方式,必须紧紧抓住这一关键,自觉地把握这一方向,使铁路运输发展方式向着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要求的方向转变。只有从指导思想、经营理念到工作方式,真正转到以市场为导向的轨道上来,建立起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要求的铁路运输发展机制,铁路运输工作才能更好地适应市场,更好地遵循市场经济规律加快发展,更好地满足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群众的需要。铁路作为国家重要基础设施和大众化交通工具,与国计民生密切相关,是人民群众出行首选的交通工具。加快转变铁路运输发展方式,既是铁路服务经济社会这一公益属性的具体体现和基本要求,也是铁路自身改革发展需要解决的重大课题,直接影响到社会对铁路改革发展的认可和评价,事关铁路发展和人民群众福祉。大家要从这个高度来认识加快转变铁路运输发展方式的主要方向、基本目标和深刻意义。

第二,加快转变铁路运输发展方式的任务非常紧迫。今年以来,由于宏观经济增速放缓,社会运输需求下降,给铁路运输带来不利影响。到2月26日,全路运输总收入欠年进度计划60亿多元,相当于每天欠收1个多亿,实现全年运输经营目标的压力很大。严峻的运输经营形势,对加快转变铁路运输发展方式形成倒逼之势,我们只有主动适应市场形势变化,加快转变铁路运输发展方式,优化调整运输结构,着力解决制约铁路运输发展的突出问题,才能打开市场,吸引客流货源,不断增强市场竞争能力,化挑战为机遇,克服当前的经营困难,为铁路运输经营持续健康发展奠定基础。

第三,加快转变铁路运输发展方式具备良好基础。一方面,我们具备了良好的思想基础。经过一年来推进铁路科学发展的实践,全路干部职工普遍加深了对加快转变铁路发展方式重要性的认识,普遍增强了转换铁路经营机制、推进企业市场化经营的紧迫感。尤其是通过今年的春运实践,大家深刻认识到,只要坚持以市场为导向,深入研究人民群众需求和运输市场规律,不断改进铁路运输工作,就能得到人民群众和社会的认可,在市场竞争中赢得生存发展空间。另一方面,我们具备了良好的体制机制基础。一年来,铁道部、各铁路局围绕转变发展方式、确立铁路局市场主体地位、转换铁路经营机制,制定并实施了一系列政策措施和制度办法,基本形成了新体制新机制的制度框架,今年全路按照新的体制机制开始运行,这为加快转变运输发展方式,充分发挥运输企业的市场主体作用,提供了体制机制保障。

第四,加快转变铁路运输发展方式面临有利契机。当前,宏观经济增速放缓,运输需求有所下降,在给增运增收带来了实际困难的同时,也为我们调整运输结构、创新运输产品、提升服务质量提供了时间和空间。加上铁路新线投产将进入高峰期,今年新线投产将达到6000多公里,到“十二五”末铁路营业里程将达到12万公里左右;一大批新技术装备将投入运用,路网规模、路网质量和运输能力将得到大幅度提升。相对缓解的运输环境,加上铁路运输生产力的快速发展,为我们加快转变运输发展方式提供了良好的物质条件。

总之,全路运输系统一定要深刻认识加快转变运输发展方式的重要性和紧迫性,进一步解放思想,坚定信心,牢固树立加快转变运输发展方式的理念,明确加快转变运输发展方式的重点任务,抓紧形成具体的工作安排,加快推进铁路运输发展方式转变,全面加强和改进铁路运输工作。

三、坚持以市场为导向推进铁路运输创新,努力实现增运增收

全路运输系统要以转变运输发展方式为主线,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创新铁路运输工作,全方位拓展运输市场,努力增运增收,确保完成今年运输经营任务。

1.创新客货运输产品。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和铁路运输能力的提高,铁路运输市场正在发生变化,铁路运输系统要认真研究市场、分析需求,大力开发客货运输新产品。客运方面,要进一步打造高铁品牌,针对高铁旅客需求和客流变化规律,优化列车开行方案,使高铁产品更加贴近市场,把更多的客流吸引到高铁上来。要优化既有线客运产品结构,大力增开空调客车、夕发朝至列车和热门方向列车,以及中西部地区有客流的普通客车,满足广大旅客不同层次的运输需求。货运方面,要按照货运产品客运化的思路,大力发展快捷运输、多式联运和国际联运,加快构建新型货运产品体系。今年,要按照“百千战略”,重点组织好100条快捷货运班列、1000列大宗物资直达循环列车的开行,向社会公布运行径路、运到时限、费用标准等详细的运输方案,公开承诺保证线条兑现率和货物安全。要加强市场培育,对初期不能满线条运行的产品要坚持开行,引流上线;对开行比较好的线条,可以及时加开班列,满足市场需要。通过快捷货运班列的开行,打造一批快捷、经济、安全的铁路货运精品,使之成为铁路抢占高附加值货物运输市场的主导品牌。

2.创新客货营销方式。加强客货市场营销,不仅仅是增运增收的具体措施,而且是转变运输发展方式、连接运输产品供给与客货市场需求的重要平台。今年春运,全路通过电话订票、网络售票、增加客票代售点和加强服务信息等手段,既大大方便了旅客购票,同时也使铁路运输部门及时掌握了市场需求,为及时调整运力配置,有针对性地提供运输保障起到了重要作用。全路要认真总结春运成功经验,进一步改进铁路客运营销工作,不断提高客运市场竞争力。货运营销也要借鉴客运营销的思路和方法,主动向社会公开铁路货运产品的开行线路、发到时间、运行时刻、收费标准等,在网上办理货运业务、提供货运信息服务,引导和方便货主办理铁路货运;铁路货运办理点也要像客票代售点一样向市区、乡镇延伸,或与客票代售点进行整合,建立客货一体的铁路营业网点,实现在营业网点既能买票、又能办理货运业务。下一步,全路要进一步拓展12306客服中心的营销服务功能,把12306网站建成铁路客货电子商务平台,推动铁路客货营销从传统方式向电子商务转型,全面提升铁路市场营销能力。铁路营销的目的,就是让铁路的能力和产品与市场需求尽快见面,让旅客货主知道的信息越多越好。12306网站的本质就是让广大旅客货主非常便捷地了解铁路能够提供的产品。只要让社会知道铁路的运输能力和产品,公开公平公正地销售铁路客货运输产品,凭借铁路在运输市场上的比较优势和良好的信誉及服务,就不怕没有客流和货源。

3.创新运输服务手段。服务是铁路的本质属性,也是铁路拓展市场、增强竞争力的重要基础。全路运输系统要坚持把人民群众满意作为检验铁路运输工作的根本标尺,运用先进技术和手段创新服务方式,提高服务质量,塑造良好形象,为扩大市场、增运增收提供有力支撑。要牢固树立“以服务为宗旨,待旅客如亲人”的理念,深入开展“服务旅客创先争优”活动,进一步创新售票方式,改善站车服务设施,落实站车基本服务标准,拓展信息服务内容,强化对重点旅客的服务,最大限度地方便旅客购票和出行。要加强货运基础设施建设,简化货运办理手续,加大货运办理信息公开力度,大力发展铁路现代物流,实现货运“门到门”运输,为货主提供更加方便快捷的货运服务。铁路客货运输部门都要转变服务观念,努力创新服务手段,让更多的旅客货主真正感受到铁路服务质量的改善,成为铁路忠实的客户。

4.创新运力配置模式。近年来,随着一大批新线新技术装备投产运营,运力资源结构发生了很大变化。运输部门要深入研究这些变化,积极创新运力配置模式,充分释放运输生产力,为增运增收提供可靠的运力支撑。要统筹新线与既有线运力资源配置,科学确定新线与既有线的分工,搞好运输衔接,优化车流径路,提高路网综合运输能力。要统筹高铁与普速铁路运力资源配置,既要充分用好高铁能力,增开高速列车,发展高端客运市场,又要用足普速铁路能力,巩固和发展传统的铁路客货市场。要统筹客货运力资源配置,根据区域经济发展状况和运输需求变化,及时调整客货列车开行结构,提高铁路整体运输效益。要统筹不同区域之间的运力资源配置,既要加大对重点地区的运力倾斜,做大重点地区客货运量,又要搞好区域间的运输组织协调,促进全路运输均衡发展。要统筹线路与装备运力资源配置,把机车、车辆、动车组等装备资源向市场需求量大、线路有能力的铁路通道调配,保证装备能力与通道能力和运输需求相匹配。总之,要统筹考虑铁路运输能力的使用,提高运能利用率,降低运输成本,实现运输效率和效益最大化。

5.创新激励约束机制。去年以来,为强化铁路运输企业市场主体地位,铁道部制定了一系列激励约束制度,包括对运输企业实行盈亏总体考核、考核基数一定三年不变、企业增盈减亏全额留用等等,形成了对铁路运输企业的倒逼机制,调动了运输企业增收节支的积极性。下一步,铁道部要以提高运输效率和效益为导向,修订完善对铁路局的运输生产挖潜提效考核办法,合理设置各考核指标的奖励基数和权重,加大对运输企业挖潜提效的考核和奖励力度。各铁路局要积极适应新的体制机制,用好倒逼机制和激励政策,健全完善对运输经营相关部门和站段,以及运输、调度、营销等关键岗位人员的激励约束机制,把经营压力和责任传递到岗位、落实到人头,充分调动运输系统干部职工增运增收的积极性和创造性。这里要特别强调,调度部门是运输组织的神经中枢,直接行使着组织、指挥行车的职责,工作质量直接影响到铁路的运输效率和效益,责任十分重大。铁道部和铁路局要研究制定考核激励办法,切实加强对调度部门服务意识和运输效率效益指标的考核。调度部门干部职工要树立强烈的事业心和责任感,带头转变思想观念,尽职尽责地做好运输调度指挥工作,在加快转变运输发展方式的过程中充分发挥龙头作用。

四、加强组织领导,不断提升铁路运输工作科学化水平

加快转变铁路运输发展方式,以市场为导向,提高铁路发展质量和效益,实现增运增收目标,必须加强领导,精心组织,搞好统筹协调,不断提高铁路运输工作水平。

第一,要正确处理提高效率与确保安全的关系。长期的运输生产实践告诉我们,安全是铁路工作的生命线,是铁路的“饭碗工程”,没有安全就谈不上运输效率和效益。运输系统要始终坚持把确保安全作为搞好运输工作的基础,牢固树立“三点共识”,坚持“三个重中之重”,当运输效率效益与安全发生矛盾的时候,必须首先考虑确保安全;提高铁路运输效率效益的各项措施,必须以确保运输安全为前提,决不能以牺牲安全为代价。运输系统在铁路运输中处在统筹运用各类设备资源和人力资源、统筹进行客货运输组织的重要位置,对运输安全发挥着最关键的作用,是承担安全生产任务最重、承担安全责任最大的部门。各级运输部门要带头实施好安全风险管理,切实强化安全风险意识,以行车组织、调度指挥、施工安全、现场作业控制等为重点,加强安全风险过程控制,消除安全隐患,确保运输安全稳定。在安全风险管理中,核心是加强运输安全过程控制。运输系统一定要把所有与行车安全相关的管理和生产过程控制好。一方面,从铁道部到铁路局,在运输管理上要严格规范,保证没有任何疏漏;另一方面,要加强对运输生产现场的过程控制,落实基本规章制度,基本工作程序,保证不发生危及行车安全的问题。只要坚持强化安全基础建设,加强运输生产过程控制,发现影响安全的问题及时搞好应急处置,就一定能够实现对安全风险的有效防控,促进运输安全持续稳定,为加快转变运输发展方式创造良好的环境。

第二,要正确处理局部利益与整体利益的关系。落实铁路运输企业市场主体地位以后,铁路局的运输经营自主权扩大了,如何处理好坚持运输集中统一指挥与尊重铁路局市场主体地位之间的关系,是全路面临的一个新的课题。部运输局要抓紧研究制定新的体制机制条件下,维护运输集中统一指挥、支持铁路运输企业用好经营自主权、大力开拓市场的制度办法,做到既能够有效维护全路的整体利益,又积极支持企业的自主经营行为。铁路局在依法合规行使经营自主权的同时,要树立全路“一盘棋”的思想,自觉服从运输集中统一指挥,实现全路效益的最大化。

第三,要正确处理运输业与非运输业的关系。实施多元化经营战略,运输部门肩负重任,既要完成客货运输任务,还要承担统一开发运输延伸业务的职责。全路运输系统要按照“多元化经营、一体化管理、全口径核算”的要求,统筹利用各类运输资源和生产要素,延伸服务链条,拓展铁路市场,实现运输业与非运输业相互促进、协调发展。需要强调的是,在目前宏观经济增速放缓、运输需求下滑的情况下,仅靠客货运输核心业务收入,完成今年全路经营目标难度很大,必须依托铁路运输优势,拓展铁路经营领域,大力发展现代物流、大宗物资商贸、站车商业服务、广告、设备代维修等多元化经营业务,整体提升运输经营效益,为实现盈亏平衡的经营目标奠定坚实的基础。全路运输系统要在落实多元化经营战略,提高铁路整体效益上多作贡献。全路要坚信,铁路职工作为中国产业工人的优秀代表,具有艰苦创业、纪律严明的优良传统,具备开拓创新的优良素质,只要我们进行有效的组织和管理,就一定能够带领干部职工成功走向市场,闯出一条铁路多元化经营之路。

第四,要正确处理增收创效与规范管理的关系。总体上看,今年运输企业和非运输企业增收创效的任务都比较重。越是在这种情况下,越是要突出强调规范管理。各单位开展多元化经营,一定要讲两句话:一是规范管理,二是加快发展。当前个别系统、个别地方出现了只讲经济效益、忽视规范管理的苗头,一定要引起各级领导的高度重视。铁道部和铁路局要加强监管,各级路风和纪检监察部门要加强检查监督,及时查处各类违纪违规经营行为,切实维护好路风路誉。

同志们,加快转变铁路运输发展方式、推进铁路科学发展,任务艰巨,责任重大。希望运输系统的干部职工要主动适应新形势、新要求,加强学习,提高素质,开拓创新,扎实工作,不断开创铁路运输工作新局面,更好地服务经济社会发展和广大人民群众,为促进经济社会平稳较快发展作出新的贡献,以优异成绩迎接党的十八大胜利召开!

加快转变运输发展方式 不断提高运输质量和效益 努力开创铁路运输科学发展新局面 ——在全路运输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2012年2月27日)

胡 亚 东

同志们:

这次全路运输工作会议,是在全路深入推进铁路科学发展、加快转变铁路发展方式新形势下召开的一次重要会议。新一届部党组对运输工作高度重视,十分关心。盛部长在一系列重要讲话中深刻阐述了推进铁路运输科学发展的新理念,明确提出:人民群众满意是铁路科学发展的根本标准,安全是铁路的“饭碗工程”,服务是铁路的本质

先后开展了三次大规模的安全检查和集中整改,特别是深刻吸取“7.23”事故教训,积极配合国务院开展了高铁安全大检查。针对检查发现的问题,坚持标本兼治,狠抓整改,补强了安全领域的薄弱环节。以既有线客车径路、高铁信号和供电系统、动车组造修质量、机车和货车关键部件故障防范等为重点,全面采取源头治理、加强监控、集中整治等有效措施,进一步提高了主要行车设备质量。适当降低了新建高铁初期运营速度和既有线动车组列车时速,健全完善了高铁运营初期有关管理制度和办法,进一步强化了高铁安全管理。严格落实职工作业、防洪、施工等方面的安全保障措施,安全关键环节控制得到强化。全面推进安全风险管理,取得了初步成效。

3.运输生产经营成效明显。积极实施多元化经营战略,努力做大做强客货运输核心业务。在旅客运输上,统筹利用新增和既有运力资源,先后三次优化调整列车运行图,科学安排京沪高铁、包西、太中银等新线和既有线列车开行方案,实施“三个速度等级、三种混合运行”的列车开行模式,强化客流旺季运能挖潜和淡季市场营销,有效拓展了客运市场。在货物运输上,积极开发货运新产品,在京广线南段、京沪线沪宁段等组织开行了小编组集装箱快速班列;及时根据运力资源变化,动态优化调整了路网车流径路;与交通部合作,全面启动了首批6条集装箱铁水联运通道合作示范项目;优化装车结构,扩大“两高一远”货物运输,确保了重点物资运输需求。2011年,全国铁路旅客发送量完成18.62亿人,同比增长11.1%,增幅为2005年以来的最高水平;货物发送量完成39.19亿吨,同比增长8%。国铁运输总收入完成5035亿元,同比增加544亿元、增长12.1%。大力发展现代物流、延伸客货服务链条、开发利用运输经营资源,多元化经营实现了新的突破。

4.客货服务质量明显提升。把提高服务质量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深入开展“服务旅客创先争优”活动,强化“以服务为宗旨、待旅客如亲人”理念,推出了一系列便民利民措施。创新售票方式,全路全

0领导的结果,是全路各级组织和部内有关部门关心支持的结果,是全路运输系统广大干部职工开拓创新、辛勤努力的结果。在此,我代表部党组向运输战线干部职工和家属表示衷心感谢和诚挚慰问!

一年多来运输工作的实践证明,部党组关于铁路科学发展的战略部署是完全正确的。运输系统一年多来取得的工作成绩,为进一步转变运输发展方式、转换运输经营机制、加强运输经营管理打下了良好基础。只要我们按照部党组的部署,紧紧抓住科学发展这个主题和转变发展方式这条主线,始终坚持以人民群众满意为根本标准,求真务实,真抓实干,就一定能够开创铁路运输工作的新局面。

二、加快推进运输发展方式转变,提高铁路运输质量和效益 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是党中央、国务院针对国际政治经济环境和国内经济运行的新情况、新变化,作出的重大战略部署,是经济的数量型扩张向质量型发展的理念升华。铁路作为一个典型的传统行业,转变发展方式更是刻不容缓。去年2月份以来,全路运输系统认真贯彻落实部党组加快转变铁路发展方式、推进铁路科学发展的总体思路和工作部署,在改革管理体制、转换经营机制、拓展经营领域等方面迈出了坚实步伐。但是,转变运输发展方式是一场深刻变革,特别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铁路运输形势面临重大变化,运输经营面对严峻挑战,运输工作中存在的发展质量不高、市场适应能力不强、经营管理不精细等深层次问题亟待解决,转变发展方式的空间仍然巨大,任务十分紧迫。全路运输系统必须深化认识,进一步增强加快转变运输发展方式的主动性、紧迫感和责任感。

1.转变运输发展方式是提高铁路运输发展质量的必然选择。近年来,铁路运输工作加快改革和发展步伐,实现了客货运量的持续增长,但也存在重投入轻产出、重数量轻质量、重速度轻效益的问题。“十一五”期间,在大量新线和新装备投入使用的情况下,运输能力的增加与运量、收入的增长不匹配,新增运输生产力的效能没有充分发挥出来;高速与普速、客运与货运、运输业与非运输业等多方面关系统

2心竞争力迫在眉睫。面对铁路发展的内在要求和严峻考验,迫切需要加快转变运输发展方式,在转换运输经营机制、提高精细化管理水平上取得新的突破,推动铁路运输又好又快发展。

为此,全路运输系统必须站在全局和战略的高度,切实把加快转变运输发展方式作为运输工作的主线,统一思想,理清思路,突出重点,明确任务,扎扎实实推动运输发展方式的转变。当前及今后一个时期加快转变运输发展方式的总体思路是:以主动适应市场需求为核心,以实现传统运输业向现代物流业转型为重点,调整运输结构,改革组织方式、转换经营机制,推进多元化经营。

(一)着力调整运输结构,为铁路运输可持续发展奠定基础 运输结构不合理是长期困扰我国铁路运输发展的难题。我们要把调整运输结构作为加快转变运输发展方式的战略重点,积极主动根据市场需求和运输能力变化,大力推进结构调整,促进铁路运输持续稳定增长。

1.优化运输能力布局。适应路网规模变化,统筹新增和既有运输能力,优化运能布局,提升路网整体功能。一是推进路网合理分工。根据哈大、京沪、京广、京

九、包西、焦柳等干线通道的贯通情况,统筹规划路网能力的整体运用,科学界定高速铁路与普速线路、新线与既有线、同方向多条平行径路之间的功能定位,合理划分大型枢纽和编组站的作业分工,实现路网能力的合理分工和均衡利用。二是强化点线能力协调配套。以畅通运输通道为目标,通过实施通道衔接、点线配套、完善集疏运系统功能等技术改造,配套采取车流径路、机车交路、编组计划优化调整等运输组织措施,打通枢纽和通道上的节点与梗阻,充分释放运输能力。三是优化装备资源的动态配臵。适应各条线路的运输条件变化,实行移动装备在全路范围内的集中调配、在不同区域间的梯次转移,同步调整检修布局和作业组织方式,实现装备资源与通道能力的协调统一、动态优化。

2.调整运输产品结构。产品是铁路运输的核心竞争力。要把产品

4设计好本线列车和跨线列车开行方案,力求贴近市场,方便旅客,效益良好。二是动态优化既有列车开行方案。深入调查研究客运市场需求,及时调整开行方案、停站停时、列车编组,提高铁路客运产品适应市场的灵活性。三是提升产品品质。运用今年春运的成功经验,以人民群众满意为标准,积极改善客车硬件条件,合理控制列车超员,全面提升客运产品的档次和品质。

3.优化运输组织结构。适应国家产业布局和铁路网结构,通过运输组织的优化调整,促进客货运、各通道、区域间的均衡发展,实现路网整体效能的最大化。一是合理调整客货运输比例。研究建立客货列车开行效益评价体系,根据不同经济区域、不同运输通道上的客货运输需求和运输成本,合理安排每条运输通道上客货列车的开行比例,提高整体运输效益。二是调整运量增长结构。实现铁路运量特别是货物运量的持续增长,既要依靠挖潜提效的点滴积累,更需要大能力通道的规模支撑。要把运量增长的重心放在规模运量上,借鉴大秦线组织模式,以车流大出大入、集疏运系统匹配为目标,集中有效的资源,打造货运大通道,将大部分货运增量集中在几条主要通道上,使运量增长形成规模效应。三是优化区域运输组织。要适应国家促进各区域协调发展的战略要求,深入总结推广近年来东北、西北、西南三大地区运输组织经验,促进各区域内增运,并根据路网运能特点,加大区域间、分界口、枢纽站的运输组织调整力度,实现区域间和区域内运输均衡发展。

(二)着力改革运输组织和服务方式,主动适应运输市场需求

铁路运输组织方式和服务方式落后,长期阻碍着运输生产与运输市场的顺畅对接。要适应市场需求和运力发展,充分运用各种先进的手段和方式,加大改革创新力度,实现传统运输组织方式的变革。

1.建立市场导向的运力配置方式。切实以市场需求为导向配臵运力,做到运力围着市场转,哪里有市场,运力就投向哪里,实现货运经营组织由内部生产驱动型向对市场需求导向型转变。优化市场营销

6续完善车票实名制,维护售票公平。二是改进信息服务。进一步加强12306客户服务中心建设,完善系统功能,优化业务流程。与宣传部门密切配合,多种方式发布信息,及时解疑释惑,努力为社会提供优质高效的信息服务。三是建立发展客户关系。探索常旅客服务计划,提高个性化服务水平,培育旅客对铁路的忠诚度。

(三)着力转换运输经营机制,增强铁路运输发展活力

转换经营机制是加快转变运输发展方式的重要保证。要切实落实转变铁道部职能、确立铁路局市场主体地位的要求,坚持以市场为导向、以效益为中心,创新运输经营机制,充分激发运输企业的发展活力。

1.落实铁路局市场主体地位。铁道部有关部门要继续转变政府职能,加强对铁路运输企业的协调、指导和服务,保障企业在管内产品开发、列车开行、车流调整、移动装备配臵、营销策略制定等方面的自主权,组织铁路局和专业运输公司扩大经营合作,完善铁路局间、铁路与地方政府间的运输协调机制。要加强对运输企业经营行为的规范、监督和检查,更多地利用经济手段,引导运输企业规范经营,维护良性竞争、协调一致的运输秩序。铁路局要结合实际研究细化新体制下应该承担的市场主体责任,充分利用经营自主权,发挥直接面向市场、开拓市场的优势,切实担负起安全生产、市场营销、运输组织、服务质量、多元化经营等重点工作的组织职责。落实铁路局市场主体地位,关键是要处理好全路运输集中统一指挥与运输企业自主经营之间的关系。铁道部要抓紧完善集中统一指挥的规则,基本规范是:在坚持全路整体效益最大化的前提下,实行市场导向和主体为主的原则,做到既维护全路整体利益,又支持企业的自主经营行为,以帮助企业实现盈亏目标来保证全路经营目标的实现。铁路局要树立保大局就是保自己的意识,切实做到管内服从直通,局部服从整体,自觉维护全路利益的最大化。

2.强化以效率和效益为核心的激励约束机制。要适应新体制新机

8类经营资源和生产要素,延伸服务链条,完善服务功能,拓展经营领域,不断提升整体效益。

1.健全完善多元化经营运行机制。要深入贯彻落实《关于推进铁路多元化经营的意见》,按照多元化经营的新理念、新设计,建立科学高效、协调运转的多元化经营运行体系。各级运输部门,既是客货运输核心业务的主管部门,也是客货运输延伸服务的业务主管部门,要按照一体化管理的要求,切实把各级运输部门的业务管理职能随着运输服务链条的延伸而同步延伸,同时还要积极配合非运输业管理部门开展好其他相关业务的经营开发。部运输局要清理修改影响开展多元化经营的规章办法,完善促进铁路客货服务链条延伸的制度规定,创造有利的政策环境。各铁路局运输主管部门要按照铁道部的要求,承担起统一开发、运用运输系统经营资源的职责,推动多元化经营的发展。

2.大力拓展多元化经营领域。在做大做强客货运输核心业务的基础上,依托铁路的运输、网络、信息、资信等行业优势,大力发展铁路现代物流、专用线委托管理等运输延伸服务;依托铁路的比较优势,充分利用各类生产资源,大力拓展商贸、旅游、餐饮、广告等企业业务。

3.促进多元化经营规范发展。要健全和完善多元化经营的管理制度、配套措施和实施办法,确保多元化经营健康发展。要搭建多元化经营平台,对于需要发挥铁路网络优势的项目,由铁道部或铁路运输企业搭建经营开发平台,由企业按市场规则运作。要推进铁路运输企业之间的合作经营,避免无序竞争,实现互利共赢。要坚持依法合规经营,坚决杜绝各种乱收费、乱加价和只收费、不服务等问题,塑造铁路多元化经营的良好信誉和市场形象。

三、抓好今年运输重点工作,实现运输工作的新突破

2012年运输工作的总体要求是:以转变运输发展方式为主线,以确保运输安全为基础,以人民群众满意为根本标准,以主动适应市场

0确保调度指挥安全有序。要根据《铁路客运专线技术管理办法(试行)修订补充规定》等要求,细化制定有关作业组织办法,严格执行非正常接发列车作业标准和要求,确保高铁和旅客列车绝对安全。三要强化施工组织。提高施工计划质量,严格落实施工登销记、列车放行和行车凭证把关措施,杜绝无计划、超范围施工,确保施工安全。四要强化“机控”保安全。推广应用无线调车机车信号监控系统和多方向接发列车防错办系统,防止调车“挤、脱、撞”和接发列车错办等事故的发生;推广应用远程视频安全监控系统,强化对车站值班员、信号员等关键岗位的全方位实时监控。五要强化劳动安全控制。加强安全警示教育,认真吸取去年车务人身事故数量多、伤亡大的教训,采取切实有效措施,减少车务人身伤亡事故。

2.强化客运安全风险管理。一要确保乘降安全。严格按计划售票,认真执行超员控制规定,落实雨雪天气防滑措施,加强重点部位盯控,维护良好站车秩序,大幅减少旅客意外伤害。二要整改设备设施安全隐患。各铁路局要在3月份对客运设施设备组织一次全面检查,发现问题及时整修,确保引导标识设置准确完整,电梯和自动扶梯状态良好。优化客车厕所及车门门框等站车客服设施的设计,配齐关键部位安全警示标识等安全设备,消除设备质量缺陷造成的安全隐患。三要加强站车防火防爆工作。健全安检管理体系,加强行包、邮政、押运人员管理,落实对消防重点场所和客车“两炉一灶一电”的定期联合检查,提高风险控制能力。四要抓好食品安全。建立站车销售食品索证索票制度,严格站台自制食品准入制度,加强餐车卫生防疫检查监督,确保食品生产、配送和销售环节的安全卫生。

3.强化货运安全风险管理。一要确保危险货物运输安全。严格托运和承运资质审查,进一步整合危险货物专用线和办理站,加强危险货物安全监控系统的建设和运用管理,加强基础管理和风险控制技术支撑,加强救援网络和救援能力建设,确保危险货物运输全程受控。二要确保货物装载加固安全。强化装卸车质量源头管理,深化超偏载

2整列车开行等级,进一步提高空调客车和夕发朝至列车比重,加大中西部地区之间、中西部和东部地区客流较大区段的运力投入,增开乌鲁木齐等热门方向的旅客列车。要抓住暑运和节假日客流饱满时段的增运时机,及时采取加开、重联、扩编等措施增运上量,新造2500辆直供电客车力争在暑运前全部上线,能力紧张区段的图定列车要保持满编运行。要优化动车组和客车配置,同一线路尽可能安排相同的车型。

二是加快推进新一代客票系统建设。这既是便民利民、改进服务的需要,更是有效的营销举措。要以10月1日建成新一代客票系统为目标,全面推进售票组织创新。要完善互联网和电话售票功能。进一步优化系统构架,解决好系统存在问题,提高系统应对高峰需求的稳定性,开发手机购票业务和12306网站团体票受理功能。要大力发展售票网点。将售票网络向乡镇延伸,加强银行、邮局、医院、超市和无铁路车站地区的代售点建设,扩大自动售票机覆盖范围。要完善多种支付方式,在有条件的代售点安装POS机。要改进售票服务。加大往返票、联程票销售力度,探索互联网售票旅客选座等服务功能,做好学生、农民工等旅客售票服务;要坚持和完善车票实名制,落实实名制抽验制度,做实验票实名制工作,深入研究实名制车票挂失问题;要试点开展常旅客服务计划,通过积分累计和兑换,提供免费车票、贵宾候车、行李搬运、酒店住宿等增值服务。

三是落实铁路局客运经营自主权。开行方案上,在满足跨局列车前提下,铁路局可自行编制管内列车方案,跨两局直通列车由邻局协商后报部备案。编组和停站上,在满足相关运行等级和速度标准的条件下,由担当局与相关局商定;售票组织上,直通票额分配和调整由担当局商沿途局确定;营销策略上,在价格政策范围内,管内列车可实行运价浮动,自行确定折扣比率;直通列车可向部提出浮动建议,批准后实施。

四是推进客运经营精细化管理。要提高客流组织智能化、精细化

4时,结合哈大客专开通,统筹优化运用既有滨州线、哈大线释放能力,优化通霍线、大郑线运输组织,打造东北能源腹地入海和蒙煤下水通道。部运输局要抓紧组织相关铁路局,按照前期调研思路,制定今年各条通道增运的具体方案,形成增运补欠的主渠道,确保实现大秦通道增运1000万吨、太中银和石太通道增运800万吨、侯月通道增运2000万吨、包西通道增运800万吨的目标。

二是大力实施货运新产品“百千战略”。要抓紧启动客车化开行的快捷货运班列新产品开发工作,跨局产品由铁道部、管内产品由铁路局组织开发,对班列的名称种类、速度等级、开行数量、发到站、运行径路、发到时间、运到期限、费用标准、服务品质、品牌打造等进行统一规划和设计,既有班列运行线和快捷货运产品按照新的思路统筹调整。初步考虑,全路共规划跨局客车化快捷货运班列运行线100条,分别在集装箱中心站间、高铁平行径路、主要国际联运和铁水联运通道、高附加值货源密集的城际间开行。产品类型按照运到时限划分,可分为4类:第一类为高铁快运,运行时速200公里及以上,利用高速铁路确认列车和空闲时段的动车组列车运送小件快运货物;第二类为快运班列,运行时速120—160公里,统筹调整既有行邮专列和行包专列;第三类为集装箱班列、冷藏班列、小汽车和限时达班列等,运行时速80—100公里;第四类为普通五定班列,运行时速80公里及以下。产品名称可以根据货源品类、运行区域、运到时限等特点,按照有利于打造品牌的原则灵活确定,如城际班列、一日达班列、夕发朝至班列等。货运新产品的经营主体通过公正透明的竞争机制来确定,可以是铁路局、专业运输公司,也可以是有资质的社会物流企业,包括铁路非运输业物流企业。要通过货运电子商务平台等方式对社会公布产品的运行时刻表等全部开行信息和舱位状态,让货主清晰地掌握产品情况,接受社会需求的提前预订。要建立考核办法,加强货源落实和装卸组织,狠抓按图行车和正点率,确保产品开行质量。要加大对新产品的扶持力度,在市场培育初期,要给予必要的政策支持,坚

6运输公司要抓住机遇,找准定位,加快发展,率先成为铁路现代物流的先导和示范。集装箱公司要与铁路局密切配合,优化办理流程,推行一口价运输,实现集装箱运量大幅增长。快运公司要努力发展城市间和长距离快运服务,拓展营业网络和服务链条,争取将“门到门”办理城市由现在的1300个扩展到2000个以上,基本覆盖全国县级以上城市。集装箱和快运公司要加强企业相互之间以及与铁路局物流企业之间的经营合作,发挥营销网络优势互补作用,细化产品分工,避免市场内部竞争,实现发展共赢。特货公司要打造好小汽车运输、大件工程物流等运输品牌。部运输局要会同有关部门,对制约专业运输公司发展的体制、机制、政策性问题进行全面梳理和深入研究,加大扶持力度,把各个专业运输公司打造成在市场中有较大影响力的知名物流企业,塑造铁路现代物流的良好形象。

3.提高运输组织效率。要充分释放运输能力。结合新线开通和货运新产品开发,在上半年和下半年各安排一次调图。要统筹优化车流径路,结合大通道运输组织,加大石太、候月、新石线横向通道及京广、京九线纵向通道分流力度,挖掘京沪、张集、包西、太中银等新建线路能力,进一步优化进出西北的陇海、太中银、包兰通道能力,增加入川及西南区域内部通道的运能。要配合加快西康线、襄阳北、安康东、兰州北、重庆西等点线技改工程进度,加强大型卸车点建设,消除主要增运通道和节点的能力制约。要加强调度指挥和装卸组织。提高调度日班计划的编制质量,抓好机列衔接,提高装卸站、编组站、分界口指标的兑现率。实施精细指挥,合理安排装车总量和去向,减少积压和空率。加快发展集装化运输,大力推进托盘、集装袋、集装网等新增集装化运输项目。加强卸车机具和劳力组织,提高机械化卸车比重,形成规模化卸车能力,压缩车辆停时。严格执行编组计划,大力减少违编车流,压缩车辆中时。强化调度基础,依托信息化手段,抓好日常分析考核,盯住夜卸率和管重输送,加快车辆周转,力争全年货车周转时间完成4.43天。要强化施工组织。加强集中修施工条件

8作出了具体部署。各铁路局作为专用线委托管理的主体,要摸清管内专用线经营管理现状,积极与产权单位协商,依据“双方自愿、互利共赢”的原则,统筹规划,区别对待,先易后难,有序实施。通过推进专用线委托运输管理,发挥铁路在设备、人力、技术、管理等方面优势,提供运输生产代管理、运输设备代维修和运输资源出租等有偿服务,依法合规开展整体劳务输出,积极开展专用线货运、装卸等业务承包,对专用线共用单位开展货物接取送达服务,大力开拓铁路市场。

三是加强煤炭物流中心建设。充分利用能力相对富余的主要通道能力,结合煤炭需求的季节性波动,在靠近煤炭主要消费地的地区,通过调动地方政府积极性,鼓励非运输企业跨局合作,建设具备分筛混配、产品细分、淡季储备功能的煤炭物流中心,打造西煤东运、北煤南运、水铁联运的煤运大节点。通过大节点煤炭物流中心建设,实现通道能力均衡利用、区域煤炭资源互补、淡旺季削峰平谷的效能,既可以增强煤炭供应保障,也可为铁路带来稳固的货源基础和运输增值。部运输局要协调有关部门组织相关铁路局抓紧开展专项研究,配合多经部门制定实施方案,争取早日启动见效。

四是大力拓展货场经营业务。扩大煤炭等散堆装货物运输抑尘服务,实现100%全覆盖。对闲置货场及仓库、雨棚、堆场、装卸机械等货运设备设施开展租赁业务,对外开展货物仓储、包装加工等物流服务,以及物流整体解决方案、特种货物运输咨询等技术服务项目。争取地方政策支持,把货运场站纳入当地物流发展规划,提前介入工业园区和物流园区建设,修建铁路专用线,为占领市场创造条件。

2.推进客运多元化经营。重点开发4个方面的服务。

一是深度开发旅游市场。巩固和扩大品牌旅游线路,组织开行新开发景区的旅游列车。加强铁路局之间的相互协作,与铁路非运输企业、社会旅游企业、较大景区广泛合作,建立联合营销机制,开展旅游景点门票预订销售、酒店预约、汽车租赁、旅游包车、旅游购物等

0准。当前要重点抓好客车春季大整修。建立设备设施破损、故障快速报告维修与责任追究制度,确保及时进行修复。加强客运信息服务系统、高铁客服设备的建设和维护管理,确保运用状态稳定。

三是加强重点旅客服务。落实既有二等及以上车站无障碍设计改造计划,确保11月前按计划完成。继续推进完善铁路客车残疾人设施的工作。优化重点旅客服务信息沟通、人员配备、站车交接流程,保证及时发现、重点照顾、优先办理。对特殊重点旅客,坚持执行谁发现、谁服务、谁通报的工作制度,确保全程交接、服务到位。落实好残疾人旅客专用票额和座席的相关规定,为残疾人旅行提供必要的便利条件。把青年志愿者和社会义工服务常态化。

四是认真解决人民群众反映强烈的服务问题。在继续改进售票服务的同时,突出抓好客车正点、供水、餐饮服务。

调度系统要把客车安全正点作为工作重点,强化保障措施,坚持严抓严管。建立客车正晚点信息共享和通报制度,实时发布旅客列车正晚点信息,强化旅客列车正点率考核。客运站车和铁路客户服务中心要及时掌握列车运行信息,及时更正引导系统信息,做好列车晚点解释工作。完善应急预案,规范有序地做好晚点客车的旅客安抚、餐饮供应、交通接续、退改签等工作。

完善客车给水工作管理办法,将列车给水考核结果纳入客运服务质量综合评价考核项点及文明车站、红旗列车评比内容。研究确定既有上水站布局调整方案、上水设备设施标准以及站车配合、人员组织、费用清算等方面的配套措施,实现上水站人力、物力的集约化运用,提高上水效率和质量,降低建设维护成本。

完善动车配餐基地功能和供应配送网络,建立铁路局之间的合作共赢机制,扩大动车属地化配餐范围,力争在有条件的地区实现属地化配餐。优化餐食结构,搞好冷热链配置搭配。普通旅客列车推行标准化菜谱,推进成品、半成品和净菜上车。以铁路局为单位,健全统一采购机制,按照质价相符的原则,制定合理的价格,向旅客公布,2体技术方案,实现各客服中心互联互通。各相关单位和部门要认真对待客户的投诉、咨询和建议,及时主动地处理涉及本单位的投诉。要建立客服业务主管部门对站段投诉处理的考核机制,强化北京客服中心对其他客服中心的业务指导和监管。要加强与专业化客服企业的战略合作,学习借鉴先进管理经验,提高客服中心管理水平。要结合货运电子商务系统建设,加快完善客服中心的货运服务功能。要切实加强客服中心运行和维护管理工作,健全维护体系和快速响应机制。要拓展客服中心的服务功能,把12306办成服务社会的重要平台和窗口。

4.加强社会评价和监督。要完善客运服务质量综合评价体系和评价方法,在发挥好客运网络监察作用的基础上,采取聘请第三方机构进行满意度调查、收集新闻媒体信息、分析旅客来信和客服中心受理的旅客投诉、实行社会公共监督和内部检查等方式,增强服务质量综合评价的客观性和公正性。铁道部上半年组织一次服务质量的综合评价,结果纳入铁路局考核。要健全完善货运服务内外监督机制,推行合署办公配置运力,发挥好信息系统的规范约束作用,增加信息公开力度,加强装卸作业过程的质量卡控,实现货运服务全过程的监督。

(五)加强运输系统队伍建设,充分调动广大干部职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以转变观念、提高素质、凝聚人心为重点,发挥好领导干部的引领和带动作用,激发广大职工保安全、稳增长的强大活力。

1.加强队伍思想作风建设。运输任务越艰巨,越需要干部职工保持奋发有为、拼搏奉献的精神状态。要认真组织干部职工学习贯彻部党组确立的科学发展思路和新的工作理念,提高落实部党组工作部署的自觉性。领导干部要坚持求真务实,深入一线开展调查研究,及时解决运输工作中的实际问题。坚持把严格管理和尊重爱护职工统一起来,讲究工作方式方法,进一步密切干群关系,营造风清气正、团结和谐的工作氛围。开展运输形势任务教育,激励运输系统干部职工弘扬艰苦奋斗、勤奋工作的作风,积极为确保安全、增运增收贡献力量。

篇5:(胡亚)人才培养模式

从国外的硕士培养来看,国外比较重视专业学位,以美国为例,在硕士研究生中应用型专业硕士研究生的比例占60%,而我国的专业硕士占比不足10%。因此,MPAcc未来在我国发展前景比较广阔。从2009年起,教育部决定对MPAcc采取“双轨制”培养模式,招生对象从以往面向公司、金融机构、政府及非营利组织机构的会计人员和会计师事务所的注册会计师、管理人员,逐渐扩展到本科会计、财管、管理等相关专业的经济类应届毕业生。由于应届生没有任何工作经验,教学模式与以往相比肯定要有所不同,因此,如何针对全日制与非全日制学生的不同实践背景,构建顺应社会需求的人才培养模式,是一个值得深入研究和探讨的问题。

一、会计专业硕士“双轨制”人才培养模式中存在的问题

( 一) 培养目标模糊

目前,我国MPAcc实行“双轨制”招生模式,既招收富有实践经验的在职工作人员,又招收没有任何实践经验的应届毕业生。针对不同的实践背景,很多高校也应确立不同的培养目标,但在实际执行中却出现了“左倾式”或“右倾式”的两种极端培养模式: 一是部分高校并未区分“双轨制”的培养模式,培养方案并没有实质性差异,适用于同一个培养目标; 二是有些高校明确地区分了全日制与非全日制的培养模式,但是全日制会计专业硕士培养目标相似于学术型硕士研究生,非全日制会计专业硕士相似于在职硕士研究生,这与MPAcc侧重于培养实用型的高级财务人才相背离,不利于培养目标的实现。

( 二) 人才培养不能与区域经济相结合

截至2011年,MPAcc招生单位有105所,是上一年新增MPAcc学位授权点的3倍多,其中多数为地方性大学,其生源主要是本区域或本省范围内的考生[2]。因此,要充分考虑地方经济的特点,培养符合当地经济发展需求的人才。然而,很多高校都是从宏观经济和社会整体需求的角度来考虑的,在将培养目标设定为培养高层次、高素质的应用型人才的基础上,有的高校强调学生专业技能、职业道德和国际化视野的培养,有的高校强调某些方面的特殊技能,有的强调职业方向,还有的强调素质教育。但是,几乎都没有结合地方经济的特点,提出培养满足地方经济发展需求的区域化专门人才的目标。事实上,我国经济条块分割严重,区域化特点明显,只有针对地方经济的特点培养符合区域发展的高级专门人才,才能真正做到学有所用。

( 三) 师资队伍结构不合理

MPAcc授课的教师不仅应具备较高的理论水平,还应该具有丰富的实践经验,能够运用理论知识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但目前很多高校“重科研轻实践”的实际状况,导致很多教师在理论方面水平较高,而在实践方面却是一片空白。学校的政策导向不能很好地引导教师走进企业,参与企业实际经营活动。很多教师在MPAcc授课过程中,只能就理论讲理论,致使全日制学生无法从教师那里得到现场经验的传授,而非全日制学生感觉教师理论讲得不透彻,也失去了学习兴趣。由于缺乏实践经验,很多教师在实践环节授课效果非常不理想,甚至不敢给非全日制学生答疑,因此,提高教师的实践水平是亟须解决的问题。

虽然有些高校意识到这个问题,聘请了校外导师,但校外导师很多时候只起辅助作用,一般只负责校外实践环节,就现场中遇到的问题进行讲解,系统性不强。而且在校外导师的遴选方面,有些高校比较重视学历,导致大批经验丰富的实业界人员由于学历的限制而无法担任MPAcc导师,致使校外导师比例较小,师资队伍结构不合理。

( 四) 教学模式缺少多样化

目前,我国很多高校在MPAcc教学方面,针对全日制学生与非全日制学生的不同情况采用了不同的授课模式。非全日制学生主要采用集中授课的形式,学时一般压缩的较少,消化起来时间比较紧张; 全日制学生主要以“填鸭式”教学为主,采取“满堂灌”的形式,教学方法比较单一。虽然有些教师在教学中运用了案例教学法,但大多以教师讲解为主,学生只是被动接受,无法形成良好的互动沟通机制,没有给学生主动思考的空间和动力。另外,有些高校在教学中直接选用国外的教材,并运用国外的案例进行教学,然而国外的案例是以国外的经济环境为背景的,与我国的经济环境存在一定的差异,虽然MPAcc培养的人才应具有国际化的视野和管理思想,但是不能直接实行“拿来主义”,而应该进行本土化,以更好地吸收和借鉴[3]。

在考核方面,很多高校依然沿用本科的考试模式,考试总成绩等于平时成绩加期末卷面成绩,平时成绩主要来自于课堂表现、出勤及作业等,期末考试主要采取闭卷考试形式。这种考核方式过于死板,不能体现其实践性成绩和创新性成绩,也无法考核对知识的运用能力。虽然有的高校进行了改革,采用写论文或心得体会的形式,但这种考核方式过于宽松,不利于激发学生积极性。

( 五) 课程设置缺乏合理性

目前,我国很多高校仍以基础核心课程为主,没有明确按不同的方向划分相应的“课程池”,所设置的课程对攻读任何方向的学员都适用,与学生毕业后意向单位匹配性较弱,职业导向不明确,无法使学生在某一个领域获得高深、系统的专业知识和技能。另外,核心课程中缺少会计准则、审计准则、公司法、税法等基础原理课程,对与国际相接轨的国际会计准则和审计准则的重视程度也不够,而且各门课程在内容衔接和侧重点上也缺少针对性和连贯性。

很多高校在课程设置方面,没有区分全日制学生和非全日制学生的不同实践背景,理论课程所占比例偏高,实践性课程所占比例偏低,致使全日制会计专业硕士的实践性不足。这主要是由于各高校在MPAcc的培养模式和课程设置等方面具有很大的自主决定权,课程的设置随意性很大,导致MPAcc的培养比较混乱,良莠不齐,差异很大。

( 六) 实践教学基地投入不足

实践教学基地的建设,对于增强学生的感性认识与操作能力,激发学生的创新潜能是非常必要的,同时也有助于提高教师的实践业务水平。目前,很多高校在实践教学基地建设方面投入严重不足,由于一些高校办学经费比较紧张,在收入与支出之间进行权衡之后,认为学校自建实践教学基地初期投入较多,难以支撑。因此,实践教学基地几乎都是校外合作单位,由企业提供实践教学场所,高校几乎不自建实践教学基地。高校依托企业建立实践基地确实可以减少投入,但是企业有自己的生产计划,实践学习只能是短期的,不能够进行长期的或频繁的实践教学,不利于实践课程的系统讲解与学习,而且公司的一些内部财务资料一般不会提供给学生,不能够使学生真正深入到企业中实践。因此,学校应自建部分实践教学基地,以弥补校外实践基地在这方面带来的不足。但是若完全依赖高校自建实践教学基地进行实践教学,也存在一些问题: 由于学生的就业方向不同,学校的基地建设可能只能满足一种类型或几种类型,不可能与社会上的各个行业相匹配,因此,实践效果有限。

( 七) 学生资源未充分利用

目前,我国全日制学生授课比较正规,课时量较大,在校学习时间充分,理论知识比较扎实、系统; 而非全日制学生由于工作的限制,一般主要采用集中授课的方式,在校学习时间短,理论知识不系统。但在实践方面,非全日制学生的经验比较丰富,全日制学生的实践经验却是一片空白。对于“双轨制”培养模式的这种特点,多数高校并未加以利用,互取所长,互补所短,而是任其“平行式”发展,全日制学生和非全日制学生几乎没有交叉点,更不可能利用双方的优势进行弥补,以提高双方的能力。

二、完善“双轨制”人才培养模式的策略

( 一) 针对“双轨制”的特点制定不同方向的培养目标

财政部会计司司长刘玉廷认为,会计硕士专业学位作为我国培养高级会计实务及管理人才的最高学位,应当服从经济发展的总体目标,MPAcc学员至少应当具备以下素质和能力: 一是宏观形势的理解能力; 二是综合分析能力; 三是职业判断能力; 四是财务管理能力; 五是内部控制能力; 六是熟练掌握会计法规及国际国内会计标准的能力[4]。全日制学生与非全日制学生虽然总体培养目标相近,但是不同的实践背景决定了在具体的培养目标上应有所差异。全日制学生应更倾向于实践能力的提高以及理论知识的综合运用,在培养方案中应多设计一些实践课程,增加实践环节所占的比例。而非全日制学生则应更侧重于理论的系统学习,虽然其实践经验丰富,但是在家庭、工作和学习之间经常无力分身,无法系统地进行理论学习,因此,如何保证非全日制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系统掌握及综合运用,并能够利用已有的经验对所学的理论知识有一定提升,应是制定培养目标和培养方案时更多关注的问题。

( 二) 培养符合当地经济发展需要的人才

由于很多高校在招生方面,生源都主要来自于当地,因此,人才培养应符合地区经济的发展特色,以黑龙江省为例,黑龙江的支柱产业主要有医药、能源、外贸、食品和装备,因此,人才培养目标应与这几大产业的特色相结合。在人才培养模式中,一方面可以按照审计、会计、税务、会计信息化等来设置培养方向,同时还应按照不同的行业特点设置相应的可以选修的课程。以外贸行业为例,黑龙江省的外贸主要是对俄贸易,因此,在选修课程的设置方面应增加俄语课的比例,如果选择这个方向的学生没有俄语基础,应该要求俄语的选修不少于几学期或多少学分。由于不同的行业具有不同的特点,MPAcc培养的是专业的高层次人才,而不是和本科生一样的通才,因此,在培养方向上应充分结合地区经济的特点,除了通用性的基础课和主干课,选修的课程应尽量结合各行业的特色,开设一些行业性比较强的课程,使培养的人才更能符合当地经济发展的需要。

( 三) 优化师资队伍结构

从事MPAcc教学的师资队伍应是一批既具有高水平的理论知识,又具有较强的实践能力的教师。因此,针对高校实践匮乏的现状,一方面,应积极采用“双导师制”模式,以学校的导师为主导师,以外聘的注册会计师、财务分析师、注册税务师、投资顾问、会计主管等实践经验丰富的实业界人员担任副导师。主导师主要负责理论教学,副导师主要负责实践教学和各种实践活动,同时,主导师还要辅助副导师进行实践教学,并同学生一起学习相关实践课程,以弥补实践经验不足的缺陷。另一方面,应对教师进行集中实践培训,并有步骤地鼓励教师走出去,参与到企业的实践经营活动中,积累实践经验。由于实业界人员工作比较忙,实践活动一般不能保证足额完成,因此,从长远来看,高校教师必须能够独立完成实践教学活动和部分实践活动。高校教师一般在理论方面基础比较扎实,能够在较短的时间内掌握实践操作要领,对公司的一些高级决策接受能力也比较强,因此,用一年到一年半的时间就可以培养出经验较为丰富的教师,可有效弥补实践教学的不足。另外,高校还应定期组织经验交流与研讨,让教师将在企业中获得的实践经验与大家共同分享,并就如何与教学相结合展开激烈讨论。

在副导师的遴选方面,应重点考虑人员的实践经验和决策能力,而不要把学历作为一项必备条件。同时,高校应定期聘请国内外知名企业的成功人士进行各方面的专题讲座,以增强学生的高级决策能力。

( 四) 改进教学模式

MPAcc教学方法不能局限于简单讲授,而应该注重理论与实际相结合。很多非全日制的学生学习目的很明确,都是带着问题而来,希望进一步提升理论水平,突破发展瓶颈。但是由于生源行业背景差异较大,对课程的需求点不同,因此,在教学内容上要有弹性,尽量满足多方面的需求[5]。另外,在教学模式上,也应采取多样化的方法,如案例式教学、启发式教学、自主式教学、讨论式教学等,让学生在思维的碰撞中不断提升,拓宽视野,以激发学生兴趣,启发学生思路,锻炼学生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MPAcc课程中应设置一定的实践调研板块,组织学生对一些典型的问题开展专项调查研究,并就研究成果充分进行交流探讨,以促进知识充分吸收。

另外,在教学中应该积极利用网络平台,将一些课件、视频或资料传到网上,共享优秀资源,还可以随时在网上进行师生之间或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交流,教师可以就学生不懂的问题进行答疑,学生之间也可以就各种问题进行探讨和经验交流,尤其是一些已毕业的学生,他们经常能够提供一些有价值的经验介绍和心得,这些对于全日制学生来讲是非常受益的。

课程的考核应真正实行学分制,采用灵活的选读、修读机制,对于一些基础较好的学生,如已经通过英语六级考试或已经取得CPA、ACCA考试资格的学生,可以免修或直接参加考试。他们可以不按照学校安排的选修顺序,跳过一些课程,直接和二年级或三年级的学生一起进行选修。而对于一些不属于本专业或相关专业毕业的学生应该辅修一些相关的基础课程。另外,MPAcc攻读年限也可以适当放宽,根据学生的选修情况,修满学分的可以2年毕业。选修课程的考核应包括多个模块成绩,但考核制度一定要严格,促使学生真正接受并吸收。

( 五) 合理设置课程

课程应设置为基础课、必修课、选修课和实践课等四大模块,选修课应结合学生毕业后的意向单位的性质设置相应的“课程池”,如按照税务方向、审计方向、会计方向、财务管理方向、会计信息化方向等设置相应的“课程池”,同时还应根据当地经济的特色,结合地区行业的特点设置一些高层次的、综合性较强的课程,使学生能够在某一领域获得高水平的专业知识和技能。由于MPAcc培养的是“管理型”人才,而非“操作型”人才,因此,课程的设置应多增加经济学、金融学、管理哲学、风险管理、内部控制、高级计量经济学等课程[6]。同时,课程体系的设置还应体现培养高层次的专业人才的特色,尽量与国内、国际的认证考试如CPA、ACCA、CSA、CIA、CISA等考试有一定衔接。

另外,在课程的设置中,全日制学生应偏重实践教学,每门课程中均应设置一定比例的实践学时,而且在二年级还应该到企业集中实习半年时间,之后再返校进行理论学习。学生通过实习,对企业实践有了一定的了解,对于接下来的理论知识学习便能接受得更好。

( 六) 加强实践教学基地建设

构建基础雄厚的实践基地,是培养高层次应用型人才的重要保证,对于培养全日制会计专业硕士具有重要意义。实践基地建设应以学校自建的实践教学基地为基础,同时依托其他联合企业,建立“行业涵盖广、体现现代化经营特色”的校外实践基地。学校自建的实践基地可以保证日常的实践授课需要,学生能够实际进行操作,了解公司的基本业务流程,同时还能了解很多联合企业不能对外公布的财务账簿,有利于学生系统地进行学习。另外,学校自建实践基地,能够给本校教师提供实践锻炼的机会,甚至给学校带来一定的收益。教师可以从每届学生中选择一些优秀的学生参与公司的日常经营,以及辅助教师进行实践教学,这样既可以使学生获得实践经验还可以锻炼学生的领导和管理能力。

在校外实践教学基地的选择方面,高校应充分考虑公司的行业特点、经营规模、经济效益和管理理念等,尽量选择一些拥有现代管理理念的跨国公司、上市公司和大中型企业集团。同时,实践基地的负责人要对该项合作充分重视、积极支持,联合实践基地应当由专门的人员负责管理,实习的项目和时间不能随意变更和缩短。

( 七) 构建“互助式”学习模式

学校在短期内要将没有任何实践经验的全日制学生和没有充足时间系统地进行理论学习的非全日制学生在2 - 3年内培养成高层次的应用型人才,是一个很大的挑战。但是全日制会计专业硕士和非全日制会计专业硕士在理论与实践方面刚好存在互补性,学校应该充分加以利用,从而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对此,学校可以采用“互助式”学习模式,让全日制学生与非全日制学生以“一对一”或“一对多”的模式结成“互助组”,“互助组”不限于同一年级内成员。全日制学生由于学习时间充分,对于知识的掌握比较系统,可以把笔记和课件提供给组员,并加以讲解。非全日制学生由于实践经验丰富,对知识的理解可以更深一层,可以给全日制学生更好的解释和应用分析,使全日制学生理解得更加透彻。另外,非全日制学生在很大程度上可以给全日制学生提供假期实习等机会,全日制学生也可以通过帮助非全日制学生处理一些日常事项或共同完成一些项目而得到实践锻炼的机会。同时,非全日制学生在“带徒弟式”的实践中也得到充分的锻炼,有利于其管理素质的提高。学校还应该让全日制学生定期写一些经验交流报告,让全日制学生坐在一起充分讨论所学到的经验。

摘要:文章从我国MPAcc实施“双轨制”培养模式的现状出发,深入分析了MPAcc“双轨制”培养模式在培养目标、教学模式、课程设置、实践基地建设等方面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制定不同方向的培养目标、人才培养与区域经济相结合、完善师资队伍和教学模式以及构建“互补式”学习方式等观点。

上一篇:版初中英语教案全英文下一篇:的能力如何培养孩子快乐写作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