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才培养模式轨道交通论文

2022-04-26

[摘要]通过对我国高职教育中校企合作的现状以及相关的问题进行分析,根据国外的一些校企合作的相关经验,构建适应轨道交通人才培养的校企共赢,具有可操作性的“双向嵌入”校企合作模式。结合相关的人才培养模式,探索定向培养、国际化等多样化的人才培养,为我国新一代人才做出有力的贡献。下面是小编整理的《人才培养模式轨道交通论文(精选3篇)》相关资料,欢迎阅读!

人才培养模式轨道交通论文 篇1:

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下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管理专业实践教学体系构建

摘要:随着城市轨道交通的蓬勃发展,轨道交通运营企业必然需要大量的专业技术人才来为之服务。为了培养满足区域轨道交通业发展所需求的运营管理技术人才,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管理专业在人才培养中科学定位,以应用型人才培养为目标,重视理论和实践的联系,从岗位能力分析入手,通过构建层次化实践教学体系,培养具备承担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管理各岗位工作的技术应用性专门人才。

關键词:城市轨道交通,应用型人才,实践教学体系

1.专业培养目标介绍

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管理专业主要培养面向城市轨道交通行业生产和管理的一线岗位人才,培养德、智、体、美、劳等方面全面发展的,具有一定英语和计算机技术应用能力,掌握必备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管理基础理论,掌握运营企业各项规章制度和组织管理办法,具备承担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管理各岗位工作的技术应用性专门人才。为了更好的实现应用型人才培养,达到培养目标所要求的综合能力,构建实践教学体系融入人才培养方案尤为重要。

2.毕业要求指标梳理

应用型人才是指能将专业知识和技能应用于所从事的专业社会实践的一种专门的人才类型,是熟练掌握社会生产或社会活动一线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主要从事一线生产的技术或专业人才。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管理应用型人才包含一线行车组织、客运组织、票务组织等服务应用和技术技能相结合的岗位人才。在基于应用型人才的基础上,特对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管理培养目标进行了值班站长、行车值班员、客运值班员和站务员等岗位群能力分析。

根据中国工程教育认证通用标准12项毕业要求,梳理毕业可达培养目标如下:

3层次化实践教学体系构建

通过毕业要求分析,明确人才培养所应达到的目标,构建“基础型、综合型、研究创新型”层次化实践教学体系。该体系根据不同的实践教学层次和实践教学目标,将传统实践教学手段与现代实践教学手段相结合改革完善实践教学内容。实践教学体系按学生实践能力的形成规律,以循序渐进的方式开展,各层次相互联系,实现理论知识与岗位技能对接,培养复合应用型人才。

3.1基础型实践

基础型实践以课内实践为主,对学生的专业知识、思维启发、基础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能力的培养,培养学生的专项技能,将扎实的理论基础对应到各实践任务中,深化对专业基础知识的掌握,在人才培养目标基础上,梳理出所有专业基础和和专业核心课程的实践任务,使各课程看似分散,实则各课程前后联系,上下承接,给学生一个具有逻辑关系的,呈体系化的课内实践。

例如“城市轨道交通票务管理”课程总体目标是通过城市轨道交通票务管理课程的学习,能够掌握车站票务相关岗位应该承担的岗位责任和岗位技能。通过城市轨道交通票务管理课程的学习,开展票务作业的相关流程、正确处理乘客票务事务等实践项目,并通过团队协作等方式主动与其他人合作。同时培养对票务管理方面自我探索的能力,要具有终身教育的意识和继续学习的能力,能不断适应城市轨道交通票务系统的发展。

3.2综合型实践

综合型实践以现有实践室软硬件为基础,开设较为全面的综合型专业实践,培养学生的专业综合能力。在此过程中,运用了多课程联合实践、以赛促学和短学期实践等教学形式。

多课程联合实践是在单门课程内实践基础上,研究多门课程相互联系的知识点,从而将课程之间有关联的部分提出来,以综合实践的形式呈现,以达到学生学以致用,巩固复习,前后联系,对知识的整体把握和综合运用。例如以“商务礼仪”为基础,“城市轨道交通客运组织”为核心,“旅客运输心理学”为提升,形成三门课程的联合实践方案,方案旨在加深学生对城市轨道交通客运组织、旅客心理学、商务礼仪等课程基本概念与基本理论的理解与掌握,并通过联合考核的形式增强学科间的联系性,训练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来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达到理论联系实践的目的。

以赛促学是联合实践基础上,增设竞赛事项,以竞赛促进学生对综合型实践的主动积极性。例如城市轨道交通客运组织实践、城市轨道交通行车调度指挥实践、城市轨道交通票务组织实践三门课程,在联合实践基础上,将日常课程实践融入到学科竞赛当中去,从而到达即能提升课程实践,又提升学生跨课程知识点应用的主动性,又可达到以赛促学的目的。

短学期实践主要开设具有本校特色的丰富的暑期实践。达到熟练运用基本办公技能,了解轨道交通领域其他专业相关知识,并夯实与本专业相关及本专业核心素养的运用能力。

毕业生产实习设置在最后学年,以校内外实践平台为基础,与一线岗位零接触,全面巩固理论知识的同时,提高学生的一线岗位工作能力。

3.3研究创新型实践

研究创新型实践鼓励老师及学生自主创新实践项目,并鼓励将创新的思想贯穿到专业及非专业领域。通过创新意识的建立,形成创新作品并将创新作品转化为专利成果等。

4总结

本文通过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管理背景和行业需求分析得知,行业对人才的需求急剧上升,培养满足轨道交通业发展所需求的运营管理技术人才迫在眉睫。人才培养务必加强实践技能培训,加强理论与实践联系。因此,构建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管理实践体系具有重要的意义,也具有理论价值和运用价值,可以为同类院校本专业的实践教学体系提出参考意见。

参考文献:

[1]庄文君,杨亚芬 基于理实一体化的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构建研究[J]. 高教学刊,2017,(01):156-157.

[2]邵昀泓,高职城市轨道交通运营专业实践课程教学改革探讨[J].科教导刊,2021,105-106.

基金项目:四川省民办教育协会(研究中心)项目“民办高校‘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管理专业’实践教学体系构建”(项目编号MBXH18YB093)

作者简介:罗江莲(1982-)女,汉,四川泸州人,本科,西南交通大学希望学院,讲师

作者:罗江莲

人才培养模式轨道交通论文 篇2:

基于“双向嵌入”校企合作的轨道交通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摘 要] 通过对我国高职教育中校企合作的现状以及相关的问题进行分析,根据国外的一些校企合作的相关经验,构建适应轨道交通人才培养的校企共赢,具有可操作性的“双向嵌入”校企合作模式。结合相关的人才培养模式,探索定向培养、国际化等多样化的人才培养,为我国新一代人才做出有力的贡献。

[关 键 词] 双向嵌入校企合作;轨道交通;人才培养模式

我国现阶段的教育不论是什么阶段都非常重要,随着时代的不断进步,社会对人才的需求量越来越大,所以对人才的培养也就越来越受到重视,在教育的改革之下,现阶段的教学主要以学生为主体,教师引导学生学习,培养学生自我学习的能力以及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但是随着企业的发展对人才的渴望,对技术型人才仅仅靠教育改革是不够的,通过校企合作的方式来适应社会需求,通过市场作為引导方向,是学校和企业共同培养社会需要的应用性人才的一种教学模式。本文基于“双向嵌入”校企合作的轨道交通人才培养模式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分析。

一、我国校企合作教学模式的现状

在经济不断的发展,社会需求不断增加的背景之下,学校在培养技术性以及应用型人才的时候通过校企合作,做出了很大的改善,但是还有很多的高校在校企合作方面没有认识充分,没有真正实现校企合作共同培养应用型人才的创新,并且没有形成持续发展的循环机制,与真正意义上的校企合作教学模式还有很大差距。

(一)“签单”人才培养

这样的人才培养模式意思就是企业向学校签订相关的协议,希望学校能够帮助企业培养出计划内的人才,并且这个培养过程是通过企业和学校共同完成的,学生经过完善的培养之后,毕业之后可以直接进入合作企业工作。这种教学模式贯穿了学生的整个学习期间,从学习到就业都是企业和学校进行培训的。

(二)“学工交替”人才培养

“学工交替”人才培养模式是通过学校和企业相互衔接,学校把学生送到企业实习学习,企业把相关人才送到学校进行培训,这样就通过企业生产实践与学校学习相互交替,通过紧密的结合,很好地实现学生和企业的对接。

二、“双向嵌入”校企合作模式构建

“双向嵌入”校企合作模式的特点就是通过学校和企业的密切合作,双向参与。这样的模式下可以使校企双方充分发挥各自的优势,通过最佳的培养方式为企业培养出需求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

(一)制订培养人才的方案

在校企合作双向参与的前提条件下,在人才培养之前制订相关的人才培养方案,通过学校和企业共同制定培养方案,使学生能够更加贴切实际,这样在专业课程的设置上就会更加让学生贴近于生产,并且根据企业自身的需求确定学生的实践教学环节。

(二)构建课程体系

为了实现校企合作的共赢目标,在“双向嵌入”校企合作的课程体系构建需要从很多的方面进行考虑,必须突出职业能力的培养。以下简单分析了课程体系构建的几个方面:(1)树立“以能力为本”的课程理念;(2)构建“双证制”课程体系;(3)以能力为核心构建课程项目;(4)共享高校师资和企业工程师。“双向嵌入”校企合作模式要求学生必须符合企业的岗位能力需求,就是必须达到企业以能力为本的培养目标,轨道交通的基本岗位主要包括车站施工技术人员、施工安全员等,在这些课程的设计上都要以岗位的能力作为培养的重点,保证学校培养出来的人才是企业所需要的人才,而“双证制”就是指学生必须拥有两个证书才能够毕业,也就是毕业证书和职业证书。所以在人才培养的过程当中,让学生在毕业的时候能够获得相关的职业资格证书。根据城市的轨道交通发展,需要根据相关的能力体系来形成确定与之对应的课程体系以及实验实训的体系,根据相关的岗位来设计课程,充分体现知识和能力的职业岗位性。并且在很多的校企合作中,为了达成合作目标,将相互的资源共享,确保学校和企业之间的理论教学与实践相互结合。学生参与企业生产实践的时候,可以通过企业的相关工程师以及管理人员的指导,熟练掌握劳动技术,提高实践能力,并且为学习提供真实的素材,同时学校的老师还要熟悉企业的生产流程,在培养的过程当中解决企业的相关科技难题,为企业和学校带来更高的经济效益。

总之,轨道交通对技术和设备的现代化要求非常高,所以轨道交通人才的培养才进行了大量的投入。“双向嵌入”校企合作模式是企业和学校进行双方面的深入融合,在这样的教学模式下,能够有效提升学生的学习质量,并且能够为企业输送更多的应用型人才,同时能够缓解城市轨道交通人才紧缺的问题,进而推动轨道交通事业的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孔湘君.基于“双向嵌入”校企合作的轨道交通人才培养模式研究[J].现代经济信息,2017(6):441,443.

作者:万微

人才培养模式轨道交通论文 篇3:

城市轨道交通专业“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与实践

摘要:“訂单式”人才培养模式作为高职院校一种重要的人才培养模式,是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主要路径,但是在实践运作中仍然存在一些问题与矛盾,阻碍其发展。文章通过对城市轨道交通专业“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的发展现状进行分析,以贵阳职业技术学院“城市轨道交通运营订单班”为研究目标,首先详细钻研“城市轨道交通运营订单班”的运转模式和取得成效;其次重点分析该订单班运作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追溯问题根源;最后针对所发现的问题提出相应的改善措施,以期优化城轨专业“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

关键词:高职院校;城市轨道交通;订单式培养

伴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城市规模的逐渐扩张,越来越多的二、三线城市逐步地迈入了“轨道交通时代”。然而,针对城市轨道交通行业来说,这是一个非常好的发展机遇,但是该领域也面临着缺乏大量的专业技术管理人才的困境。因此,采用校企联合的“订单式”培养模式,能够培养出大量符合企业一线生产岗位的专业技术人才,这既能满足企业大规模发展的需求,又奠定了企业平稳、快速发展的人才基础[1]。

一、城市轨道交通专业“订单式”培养模式的发展现状

通过收集资料和文献查阅得出,目前国内具备城市轨道交通专业人才培养的高校相对较少,专业最相近的本科院校也仅有原铁道部所属的高校,而铁路大专院校也只存在部分省份城市。最近几年,铁路特有专业出现了招录人数逐渐褪减的情况,例如铁路机车、供电、通信信号、工程线路专业等等。经调查研究发现,现在的高等院校为了扩大学生就业领域,把铁路特有的专业合并成了综合性的专业,造成了学生教学培养计划的大变动,导致了铁路行业无法招到符合企业用工需求的专业人才[2]。当前,不仅是铁路领域还是发展势头巨猛的轨道交通领域,有限的技术管理人才较为缺乏。第二,专业要求有差距。目前,我国大部分院校的人才培养实施办法,与企业用人需求严重脱轨,特别是在教学培养计划、教材的选取和教学的方法上颇为老套,重理论轻实践,再加上如今城市轨道交通领域使用的设备都是采用最前沿的科学技术,这就导致了高校培养的人才与城轨领域所需的人才严重脱轨,这也造成了企业需要花较长的时间对专业相同或专业相近的学生进行入职培训[3]。特别是在轨道交通运营一线,企业要求毕业生能立即独立上岗,这与学校培养出来的学生偏差较大。

近年来,为了响应国家高等教育的发展战略,轨道交通类高职院校对人才培养做出了重大举动,发展方向转变为由原来的外延式发展向内涵式发展;在师资方面,重视提升自身的培养水平;在教学设备设施和教材选取上,注重骨干专业的建设和开发适合所教学生用的教材,在教学改革上取得了一定的成效[4]。但是由于某些原因,轨道交通类高职院校“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在实施过程中仍然存在一定的问题和矛盾,成为轨道交通类高职院校向前发展的障碍。虽然,轨道交通类高职院校的发展规模在不断壮大,对人才的培养模式进行不断的探索,但是仍无法满足企业的用工需求,还需进一步实践探索完善其培养模式[5]。

二、贵阳职业技术学院城市轨道交通专业“订单式”培养的实施流程

(一)轨道交通分院概况

轨道交通分院成立于2010年,是在近30年办学历史的成都铁路局贵阳铁路司机学校的基础上,经贵阳市委市政府批准组建成立的特色分院,是贵州省唯一的一所具有铁路、城市轨道交通特色专业培训资质的高职院校。2014年学院按地铁站一比一的比例组建了贵州省城市轨道交通实训基地。目前,校内、外实训基地基本能满足城轨专业行车、票务、客运等方面的实训任务。

(二)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管理专业“订单式”培养的具体实施

本专业设置于贵阳职业技术学院轨道交通分院。于2011年开始招收高职生,2015年与贵州大学联办铁道运输专业本科,形成了具备中职、高职、本科职业教育立交桥的办学形式,累计为社会培养毕业生1220人,目前在校生1068人。自2013年起,贵阳市城市轨道交通集团有限公司与贵阳职业技术学院签订校企合作协议,建立了“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开始合办贵阳地铁订单班。2019年双方将继续合作举办“贵阳地铁订单班”,招收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管理专业学生120人。轨道交通分院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管理专业“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主要体现在与轨道公司共同招生、共同制定教学计划、共同商讨课程标准、共享企业实训资源等方面。

1.公开选拔订单班学生。在招生和就业方面,学校和企业共同相互协作进行招生和学生就业。贵阳职业技术学院和贵阳市城市轨道交通集团有限公司共同进行城轨专业“订单班”的招生,在前期宣传期间,招生简章中的招生条件均是双方约定达成的,如:招生岗位要求、生源地范围、男女比例和身高条件等事项。招生流程为经过网上报名系统的初审,挑选符合条件的学生参加面试,再进行现场考核淘汰,最后经体检合格确定为订单班学生。

(1) 与企业签订订单式培养协议。校企合作办学作为“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推行的关键,为了更好的实施订单式培养,学校和企业双方须签订一定的协议,协议内容由公司来拟定,形成书面文件(加附已录取学生名单),经双方签订后生效。在协议中,执行双赢的原则,分清学校和企业各自的责任,学校必须按照企业的要求培养人才,企业按协议规定接受合格的订单培养人才。

(2)与企业共同实施教学管理。在学生管理和教学管理方面,企业需全程参与,以更好的实现企业的人才培养目标。根据协议约定,公司需安排经验丰富的专业技术人员参与院校运营专业教研室的研讨会,共同商议合办的城轨运营专业学生进校三年期间的教学培养计划、课程标准、班级管理模式、教材的选取等等。

(3)顶岗实习。订单班学生进校后,公司与学校在订单班学生毕业前,组织学生参与现场实习和岗前培训,加深学生对企业文化的认同和对岗位的职责以及所需的业务知识有直观的认识。

(4)毕业验收。针对校企合作的订单培养的学生在毕业前要进行考核,考核合格后方能成为公司的准员工,其中考核又分为:学校考核和公司考核。学生在校三年期间完成所有的基础课和专业课的学习后,公司会委派相关技术人员到校进行业务知识答辩,对答辩合格、在校学习成绩合格和实操合格的同学作为企业预录人员,大三下学期就可直接到公司进行实习。实习结束后,企业会组织相应的站务员岗位上岗证考试,考试合格的同学正式成为企业的员工,等待在校拿取毕业证后可直接分到相应的车站独立上岗,否则予以淘汰。

(三)“订单式”人才培养实施的探讨

1.人才培养的理念陈旧。在新形势下的城轨专业的“订单式”人才培养方面,管理人员受传统培养思维影响比较严重,对这种校企“订单式”合作制认识还不够充分,不管是在教学管理还是学生管理上,仍以传统的教学方法给学生授课,重理论讲授,轻实践教学,没有充分地利用学校现有的实训资源。因此,学校培养出来的学生在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上相对来说比较弱,甚至还有老师会认为“订单班”的学生在就业上有保障,始终坚持以传统的管理方式组织教师授课,不会影响学生就业,然而偏向于理论讲授,轻实践教学,很少运用实训基地授课,甚至在学生管理上跟普通班的管理没有差异。

2.人才培养的师资不足及校企合作的深度不够。随着经济的发展和城市的扩张,各城市均达到了修地铁的基本条件,然而轨道交通人才的培养需求量变大,学校抓住了这方面的机遇,在招生方面,进行大容量的扩招,导致了城轨老师供应量不足,再加上大多专业教师缺乏现场经验,授课大多集中于理论,而在企业合作教学方面也是趋于纸面合同,企业未安排有经验的老师傅与学校的专业老师共同商讨制定教学计划或开发课程,培养的学生与现场需求的专业人才差距较大,这就造成了实际的“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的执行力不足。

3.淘汰和补充制度不健全。校企合作机制不健全,在招生过程中为了推快招生进度,可能在资格审核和面试上有所疏漏,还会存在一些保留名额给关系户的现象,这就降低了生源质量;在订单班运行过程中,班级内学生惯有一种错误思维,那就是自以为进入了订单班后就有百分之百的就业保证的观念,造成了班级内学生毫无危机感和主管能动性,甚至有的学生在这样的一个大群体里会有不思进取、稳中求进的观念,这是一种非常恐怖的“懒惰”思维。因此,在订单班的管理上缺乏滚动式淘汰和补充制度,或者淘汰制制度也只是流于形式,没有严格执行,学生对学习没有激情。

4.重技能教学,轻人文教学。关于“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培养的群体主要围绕着企业的用工需求进行,所以,企业在人才培养的全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特别是在人才培养方向、教学计划、课程设置、教材选取及实训任务等方面均是企业拿主要意见,学校予以配合执行。这样在培养过程中就会出现重技能教学而忽视了人文教学的现象较为严重,造成的结果就是学生思维拓展比较局限,例如在应急能力、语言表达、创新能力、文明礼仪等方面的综合素质比较欠缺,他们的组织协调和管理能力相对来说也比较弱,这将不利于学生所在行业的职业发展。

三、城市轨道交通专业“订单式”培养模式的优化

(一)加强“订单式”人才培养理念

对于国内许多高职院校来说,实行“订单式”人才培养办学模式起步较晚,对“订单式”的理解不够透彻,与企业合作办学紧贴度不高,大多只局限于协议表面上,应与企业协同配合完成全过程,包括招生、教学、考核等方面,同时,学校骨干教师要摆脱传统教学的思维方式,针对相关课程要合理把握好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的教授时长,争取与现场吻合,充分利用轨道交通实训基地设备设施教学和重视在地铁公司的顶岗实习,实现与公司“零距离”对接。

(二)“双师”素质教师培养

为了更好的实现企业预制好的人才培养目标,校内必须组建一支技术过硬、理论扎实、动手能力强和现场经验丰富的教师队伍,最好引进原在企业工作过的工程师职称以上级别的教师。但是学校有大部分老师都是硕士毕业后直接进入学校,与社会严重脱节,未体验过一线生产岗位,因此,必须要依托校企合作的企业,把年轻老师派出去历练。同时,学院需制定一些进修制度:学校原来是由中职技校转型过来的,校内大部门教师都是本科学历,在理论水平提升方面,学校应该出台相关政策,鼓励教师继续攻读硕士学位或博士学位,激励政策应包括报销学费、减免在校工作量等措施;在提升教师实践能力和现场经验方面,学院应提供实践平台,鼓励教师参与企业一线生产岗位的实践或者挂职锻炼,以此来让教师掌握企业的安全规章制度、运作流程、工艺标准、检修标准,了解一名合格的地铁人应该具备哪些专业能力和专业素养,骨干教师们能很好的了解企业的发展现状和用工需求。同时,订单班的任课教师应由企业工程师及以上人员与学校教师组成。

(三)实行滚动式淘汰制和补充制度

为了加强订单班的教学管理和学生管理工作,必须深化改革校企合作制度,严格执行订单班学生的预报名、初选、面试、体检、预录取的流程化工作;在培养过程中,应该实行末尾淘汰制度和补充制度。在招生录取、教学管理、班级管理、毕业验收环节,应严格执行公平、公正、公开制度,真正的做到按协议约定的事项操作,学生在校三年期间应不定期的与企业共同组织专业理论考核和面试考核,坚决把素质低、责任感差、学风败坏、学业极差的学生挡于订单班之外。针对订单班的日常学生管理,对在校期间触犯学校条例、不积极参加学院组织的活动和学习成绩挂科数达到一定比例、违反实习规定的应执行淘汰制度,转入普通班中学习,而对普通班中品学兼优的学生,经个人申请,学院推荐,企业面试合格后,也可进入城轨订单班中,实行订单补充。

(四)重视技能教学和人文教学

高职城轨专业“订单式”人才培养是保证在校生稳定就业的重要途径,是一种校企合作成效最快的方法,也是符合国家发展高职教育战略的需要。因此,在城轨专业“订单式”人才培养实施过程中,不能完全听任于企业坚持毕业生能“拿来就用”的思想培养,学校必须将技能教学与人文教学放在同一起步线上,不能随意变革高职教育办学的初心。只有把技能教学和人文教学相互结合,技能学习才能更加扎实,这样更能拓展学生的知识面,认识到自己职业的前瞻性,只有这样,订单式培养才会有更大的发展空间,发挥出该模式特有的优势。

四、结语

轨道交通类高职院校“订单式”人才培養模式是当前高职院校培养人才重大变革的主要形式,其也在全国轨道行业院校推广,这不仅有利于提高学生的技术能力和职业素养,而且能够快速满足城市轨道交通人才的供需。从贵阳职业技术学院与贵阳地铁合作的城轨运营专业上看,目前已经在贵州省城轨订单式培养方面处于行业领先地位,并有面向与全国各地铁公司合作培养人才的趋势,只要逐渐的健全校企合作运行机制,克服运行中遇到的困难,“订单式”人才培养将会满足轨道交通行业发展的人才需求。

参考文献:

[1]  余钢.城市轨道交通人才订单式培养模式探讨[J].城市轨道交通研究,2009(07):17-18.

[2]  刘成娟.城市轨道交通“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探讨[J].福建农机,2018(01):41-42.

[3]  单磊,陈乐平,唐磊,等.高职订单班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与实践—以我院轨道交通专业为例[J].教育教学论坛,2015(09):273-274.

[4]  胡宏亮.轨道交通类高职院校“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研究—以南京铁道职业技术学院为例[D].南京:南京农业大学,2013.

[5]  钟鸣长,易晓明.基于现代学徒制的高职金融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创新[J].河北职业教育,2019,3(04):79-83.

作者:潘昌杉 方媛 王倩

上一篇:电厂电气设备安装分析论文下一篇:城市交通政策研究意义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