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新课标背景下六年级数学教学心得体会

2024-05-11

浅谈新课标背景下六年级数学教学心得体会(精选12篇)

篇1:浅谈新课标背景下六年级数学教学心得体会

浅谈新课标背景下六年级数学教学心得体会

——— 向课堂要效率

以课堂提质量

溶溪镇中心校

龚兰兰

新课标背景的数学教学有新的理念、新的要求、新的目标、新的思路。我从各方面严格要求自己,结合本班学生的实际情况,勤勤恳恳,兢兢业业,使教学工作有计划、有组织、有步骤地开展,几乎圆满地完成了教学任务。我认识到数学教学必要性很提高教学质量的方法,“课堂”就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唯一途径,数学教学应当有意识、有计划地设计教学活动,引导学生体会数学与现实社会的联系,加强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不断丰富解决问题的策略,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结合有关的教学内容,培养学生如何进行初步的分析、综合、比较、抽象、概括,对简单的问题进行判断、推理、逐步学会有条理、有根据地思考问题,同时注意培养思维的敏捷性和灵活性。在日常学习生活中能撇开事物的具体形象,抽取事物的本质属性,从而获取新的知识。主要方法如下:

一、在教学中既要根据自己的实际,又要联系学生实际,进行合理的教学设计。注重开发学生的思维能力又把数学与生活实际联在一起,使学生感受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使教学设计具有形象性,给学生极大的吸引,抓住了学生认识的特点,形成开放式的教学模式,达到预先教学的效果。

二、认真备课。不但备学生,而且备教材、备教法。根据教学内容及学生的实际,设计课的类型,拟定采用的教学方法,并对教学过程的程序及时间安排都做了详细的记录,认真写好教案。每一课都做到“有备而来”,每堂课都在课前做好充分的准备,并制作各种利于吸引学生注意力的有趣的教具,课后及时对该课用出总结。

二、增强上课技能,提高数学教学质量。在课堂上特别注意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加强师生交流,充分体现学生学得容易,学得轻松,觉得愉快,注意精神,培养学生多动口动手动脑的能力。在教学中提出质疑,让学生通过检验,发展和培养学生思维能力,使学生积极主动寻找问题,主动获取新的知识。利用合理地提问与讨论发挥课堂的群体作用,锻炼学生语言表达能力。达成独立、主动地学习、积极配合教师共同达成目标。

三、给学生充分的思维空间,做到传授知识与培养能力相结合,重视学生非智力因素的培养;合理创设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注重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推动学生活动意识。整个课堂教师应始终保持着师生平等关系,不断鼓励与赞赏学生,形成互动。

四、设计质疑教学,激发学生学习欲望,促使学生主动参加实践获取新知识。

(1)、充分挖掘教材,利用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作为铺垫。(2)、重视传授知识与培养能力相结合,充分发挥和利用学生的智慧能力,积极调动学生主动、积极地探究问题,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习惯。(3)、在传授知识的同时应注意了思维方法的培养,充分调动学生的智力因素与非智力因素,使学生主动获取知识。(4)、教学中应创设符合学生逻辑思维方式的问题情境,遵循创造学习的规律使学生运用已有的知识经验进行分析、比较、综合。

五、创设开放的、富有探索性的问题情境教学中提供的问题情境应注意一定的开放性,提供一些富有挑战性和探索性的问题。这样不仅会激发学生进一步学习的动机,还能使学生在解决这些问题之后增强自信心,并且大大提高学习数学的积极性。我认为开放的、有探索性的问题情境对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和学习兴趣的激发有很大的作用基于以上的认识,我认为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创造各种适合教学需要的情境可以激发起学生学习的欲望,可以在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中帮助学生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和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提高学生的能力,使学生得到全面的发展,真正成为数学学习的主人。

六、认真批改作业,布置作业有针对性,有层次性。对学生的作业批改及时,认真分析并记录学生的作业情况,将他们在作业过程出现的问题做出分类总结,进行透切的讲评,并针对有关情况及时改进教学方法,做到有的放矢。

七、做好课后辅导工作,注意分层教学。在课后,为不同层次的学生进行相应的辅导,以满足不同层次的学生的需求,同时加大了对后进生的辅导的力度。对后进生的辅导,并不限于学生知识性的辅导,更重要的是学生思想的辅导,提高后进生的成绩,首先解决他们的心结,让他们意识到学习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使之对学习萌发兴趣。这样,后进生的转化,就由原来的简单粗暴、强制学习转化到自觉的求知上来。

八、积极推进素质教育。为此,我在教学工作中注意了能力的培养,把传授知识、技能和发展智力、能力结合起来,在知识层面上注入了思想情感教育的因素,发挥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让学生的各种素质都得到有较的发展和培养。一份耕耘,一份收获。良好的成绩将为我今后工作带来更大的动力。不过也应该清醒地认识到工作中存在的不足之处。教学工作苦乐相伴,我将一如既往地勤勉,务实地工作,我将本着“勤学、善思、实干”的准则,一如既往,再接再厉,把工作搞得更好。

篇2:浅谈新课标背景下六年级数学教学心得体会

关键词:生物;课堂教学;生活实践

《普通高中生物课程标准》中指出,“要注重使学生在现实生活的背景中学习生物学,倡导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深入理解生物学核心概念,并能运用生物学的原理和方法解决相关的社会和生活中的问题”。新课标在内容上强调联系生活、社会、学生实际,在方法上强调探索实践活动,实现课堂生活化、社会化、实用化。如何进行生物课堂教学与生活实践的整合,促进学生书本知识向实践能力的转化,实现生活化教学,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促学生全面发展,这是我们生物教师要研究的课题。下面笔者来谈谈自己的做法和体会。

一、构建生活化、活动化的课堂教学情境,提高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

生物课堂教学与生活实践的整合,首先要提高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新课改要求学生在课堂教学中发挥主体作用,教师则发挥主导作用,因此,在教学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其学习的积极性就显得尤为重要。教师要用心收集一些与生活相关的教学材料,在教学时认真分析教材,创设生活化、活动化的课堂教学情境,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比如,在教学“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一节时,我先给学生讲一个故事:一个漂亮的小姑娘向一个长得很丑的大文学家表白时说:“如果我们结婚,那么生的小孩一定会像我一样长得漂亮,同时又像你那样聪明有文采。”而大文学家说:“可是如果孩子长得像我这样丑,同时又像你那样头脑简单怎么办?”然后老师问:“如果说,头脑聪明与简单,长相漂亮与丑陋是两对相对性状,那他们的孩子会是什么样子的呢?”学生会说出孩子可能有四种情况,于是老师问,为什么会这样呢?然后老师指出,这涉及不同性状的组合即基因组合的结果,这就是我们今天要讲的孟德尔的基因自由组合定律,于是就导入了新课。通过学生对生活问题的疑惑,进入新课的学习,让学生带着问题进行探究思考,提高学习的积极性和有效性。

再如,在教学“应激性”和“反射”概念时,我做了一个小实验:故意突然叫一个后排学生的名字,结果学生寻声望去,被叫学生也猛抬头、直身,这一情境创设后,我就分析这一现象,“声音”是刺激,“观望”“抬头”“直身”是反应,这种现象就叫应激性,让学生得出概念,这样就很容易理解、记忆。然后老师继续分析,动物(包括人)在完成这一过程时往往是通过中枢神经系统的参与下完成的,那么这就叫反射,然后得出反射的概念,指出二者的区别与联系,事实证明,这种方式学生很感兴趣,能将抽象内容转化为直观形象的东西,比一味地灌输效果要好得多,印象深刻。

二、教学内容应联系实际

大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说过:“生活即教育,用生活来教育,为生活而教育。”根据《普通高中生物课程标准》的要求,教师要注重让学生在实际生活中学习生物学知识和理解生物学核心概念,在课堂教学中紧密联系生活实际,把高中生物课程中的核心知识通过与生活实际相关的教学内容传授给学生。但在现实的`传统的应试教育中,许多老师往往比较注重学生解题技巧的训练,为考试而教学,怕联系实际会耽误教学时间,与考试无关的就不讲,而忽视了学情分析,忽略了学科特点,远离了现实生活,远离了学生实践。殊不知,很多生物知识可以用来指导我们的生活,与我们的健康、学习、生活密不可分,无论升学与否,人必须要生活,要健康,联系实际,学生才能有浓厚的兴趣。事实上教学的过程就是一个还原生活的过程,因为知识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在这方面,我们生物学科有着其他学科不可比拟的优势,因此,我们要充分利用这一优势,教师要深入挖掘学科知识的生活内涵,在教学中联系生活中的实际问题,然后对知识点进行教学,这样既可加深学生对知识的感性认识,同时又联系了生活实际。比如,在讲完“酶活性受温度的影响”时,就提问引导学生分析,为什么变温动物(如蛇)会冬眠?而到第二年春天它又会恢复活力?为什么发烧小孩食欲下降且易消化不良而腹泻?为什么持续发烧温度过高会死亡?煮熟的鸡蛋为何再也孵不出小鸡?用加酶洗衣粉洗衣为什么最好用温水浸泡?从而帮助学生理解低温、高温会使酶的活性降低,温度过高酶失活不再恢复,而低温引起酶活性降低但在适宜温度下可恢复,这样学生对相关知识的理解记忆就有了长久性。再如,在讲完细胞呼吸过程后,让学生根据各阶段需要的条件,分析影响细胞呼吸的因素有哪些?然后举实例让学生回答,为什么洗了的蔬菜水果放不久?为什么蔬菜水果用塑料袋密封存放容易烂?为什么粮食要晒干存放?为什么新鲜蔬菜水果要放冰箱存放?大棚种植为什么夜晚要降温?等等,这样有效地将课堂教学与实际生活相联系,既解决了实际问题,又学到了知识,从而使知识向能力迁移。在教学致癌因子时,联系实际,指出过度玩手机电脑、吸烟、熬夜、吃垃圾食品等的危害,告诫学生珍爱生命,从小做起,养成积极的生活态度和健康的生活方式。

三、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

生物是一门注重实验研究的学科,要求学生具有一定的动手

能力和勇于探索创新的精神,让学生亲手进行操作或观察,让其在操作与观察中增强动手能力、观察能力和提高学生对生物学习的兴趣,培养其求实、严谨的科学态度和勇于实践的精神,这些能力、这些态度、这些精神,于他们以后的生活、工作都有着积极的意义。而有的老师认为,科学态度、科学精神只有科学家才有必要具备,作为普通的大众不可能当科学家,所以也就忽视了对学生这方面的培养,我认为这对于学生未来的发展是很不利的,我们每个人一定要养成动手做事的习惯和做事严谨的态度。比如,我在教学“DNA的双螺旋结构”时,课前先给学生准备了一些道具,分别代表脱氧核糖、磷酸及四种碱基,磷酸二酯键和氢键,然后让学生拼接,之后,老师再把有关结构的知识内容给学生复述。这样既培养了学生的动手能力,也加深了学生对相关知识的理解记忆。再如,我在教学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的过程时,老师一边板图一边讲各期的特点,同时师生一起分析了过程中核DNA和染色体数量的变化以及每条染色体上DNA数量的变化,提问学生,引起每种变化的原因,然后我就让学生绘制有关坐标图,学生在绘图的过程中既锻炼了动手能力,也锻炼了思维能力。还有,在讲完生态系统的成分和功能后,要求每个学生自制一个小的生态瓶等等。总之,这样做既让学生参与了教学过程,也加深了学生对相应知识的印象,还培养了学生动手习惯和动手能力以及严谨的做事作风,同时让学生觉得学习并不是枯燥无味、抽象虚拟的。

总之,我认为,只要我们教师抓住新课改这一机遇,努力探索,把高中生物课堂教学和生活实践有机整合,就能提高学生学习生物的积极性、主动性,同时培养学生的多种能力以及踏实严谨的做事态度,从而引导学生迈入生命科学的乐园,这样,我们的生物教学一定会迎来新的局面。

篇3:浅谈新课标背景下六年级数学教学心得体会

一、转变旧思想, 树立新观念

教师的教学理念对教师的教育行为起决定性作用, 是新课程改革成败的关键。一直以来, 在化学教学中, 教师常常注重知识的传授和积累, 忽视对学生学习方法和获取知识的方法的传授, 尤其是对于学生的学习情感和态度更是没有予以重视, 而且在教育层面上只是关心学生的学习结果、考试成绩, 对于学生的学习过程不去关注。

新课标下的教学恰恰弥补其不足。课程标准中指出, 要让学生认识探究的过程和意义, 能从自身所熟悉的日常生活中提出相关的问题, 并进行初步的探究活动, 能用变化和联系的观点分析所遇到的化学相关问题, 并能独立地解决一些简单的化学问题。应该让学生保持一种好奇心和探究欲, 对化学学习有强烈的学习兴趣。要让学生增强热爱祖国的情感, 树立为社会发展, 国家振兴的远大志向。要培养学生勤于思考, 善于合作, 勇于创新的科学精神。因此, 化学教师的观念要更新, 教师应多学习多新课标, 多与其他老师交流分享新理念、新成果。

二、转变化学教学技能

教师教学技能的发展主要包括:对教材的使用和处理技能, 备课能力和生成教案能力, 情境创设能力, 师生交流互动技能, 教学调控能力, 学生评价能力, 教师的反思技能等。在这里, 我就备课与教案生成技能的转变和化学实验教学技能的转变两点, 浅谈教师教学技能的转变。

(一) 备课与教案的生成技能的转变

新课标提倡教师在教学中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因材施教, 教师要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学习情况, 在教学中采取最为恰当的教学方法和手段, 决定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 可以百人百法。

备课是基础, 是教师上好每一节课的前提, 备课包括备教材、备教法、备学生。在传统的备课中, 教师往往会忽略学生, 只是从自身教学的角度去考虑教学目标的设定, 教学方法和手段的使用, 过多地关注对于知识的传授和学生学习的结果, 在教学中强调对学生统一规划和要求。没有注意学生的个性差异, 没有从因材施教角度去备课, 扼杀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也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教师本身的创造性。而在新课标下的备课其出发点和归宿都是全体学生, 要把学生当成学习的主人和课堂的主体, 在备课过程中要充分考虑学生的个体差异性, 进行层次性教学, 为学生构建新的学习方式服务。备课要求丰富多彩, 采取灵活多样的方式, 每一次备课都要依据课程内容和师生具体情况而定。另外, 还要进行集体备课, 处理好预设与生成的关系。因为课堂是一个复杂的、不断变化的动态过程, 经常会有不确定的因素出现, 教师并不能完全预设到。因此, 备课要灵活, 要具备弹性, 能随时根据课堂的具体状况做出调整。

(二) 实验教学技能的转变

实验是化学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是创新的基础。因此,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对学生要仔细认真熟练地做好演示实验, 并且对学生的实验要进行详细地指导。另外, 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兴趣, 在课下还可布置一些有趣的小实验或者研究性课题。要做好这一点, 教师首先要具有创新精神, 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接受情况, 运用手头的条件, 大胆革新, 为在化学教学中实现课程标准的学生培养目标服务。教师要贯彻新课改的理念, 革新自身的教学观念, 将学生的发展放在教学的首位, 引导学生积极地参与科学探究, 使实验成为学生积累经验, 进行探究、收集信息的实践活动。教师要帮助学生尽快步入自主性学习的轨道。在实验的过程中, 教师可以先让学生自己独立地进行实验准备, 自己确定实验步骤, 弄明白实验的原理。然后, 学生独立操作实验器材, 完成实验的任务, 并且面对在实验过程中遇到的各种问题, 想办法独立解决。这一过程, 就是要让学生不停地动手、动脑, 以此激活他们的思维, 充分发挥他们的潜能和创造性, 全面培养和提高他们的自主学习能力。

(三) 改演示实验为协同实验, 培养学生合作交流能力和实践能力

在教学中, 教师过多地进行演示实验, 会让学生成为被动的观察者, 甚至是“看客”, 不能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为了改变这样一种现状, 教师可以将演示实验改为协同实验, 让学生在集体的协作中增强各种能力。随着教育教学改革的不断发展, 传统的教学已经不再适应社会的发展。因此, 要改变教学中单纯进行知识传授的倾向, 要关注学生的学习态度和情感, 使学生在课堂上获取知识的同时, 各项技能也得到充分的发展, 并且形成正确的学习方法和价值观。改变课程实施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 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 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和合作的能力, 将学生的发展放在首位, 引导学生积极地参与科学探究。

篇4:浅谈新课标背景下的语法教学

关键词:语法教学;语言运用能力;交际能力

在语法的教学中出现了这样一种趋势:年纪大的老师仍抱着旧的观念和经验不放,一味地强调语法知识的教学,遇到新问题、小问题纠缠不放;新教师或年轻教师认为任务型教学不要教语法或淡化语法教学。新课标重在增强学生的实践意识,不能局限在语法自身的范畴内,提倡语法教学要从用的角度出发,就是运用语法来表现或实现某些功能,完成对某些话题的表达。笔者认为,要谈“英语教学”,必谈“交际能力的培养”。

一、新课标背景下高中英语语法教学的方法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坚持运用为核心的教学理念,自始至终地体现语法教学以运用为前提,以运用为目的,把语法讲解和语法运用结合起来,以笔头、口头等多种形式将语法练习有機地、灵活地融会于各种交际活动和课堂任务之中。教师必须不断接受新的教学思想,认真研究新课标精神,在课堂上尽可能创造互动的机会,摆脱传统教学中“满堂灌”的做法,改变语法课堂中的沉闷气氛,让语法课充满生机。

1.教师在教学语法中时做到:

(1)适当集中

这种集中是按语法内容相互间的密切联系有规律地加以集中的,要集中内容、集中材料、集中时间、集中一切手段与方法,创造强化的环境气氛和条件,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能取得事半功倍之效。

(2)突出重点

比如在讲主从复合句,动词的各种时态、语态及非谓语动词等,这些语法中的重点和难点。我们在实际教学中,应该在这些方面多花时间和精力,精讲多练,反复运用。

2.在教学一个语法项目时,应尽可能讲到它的实际应用,要尽可能将其放在语境中教学。学生在身临其境和直观的教学环境中,学习兴趣得到激发,易于接受和理解所学的新的语法现象。语法教学应进行必要的比较。对一些语法项目进行必要的比较,以便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比如,动词不定式与动名词的用法比较,现在完成时与现在完成进行时的用法比较,现在分词与过去分词的用法比较等。

另外,语法教学应根据不同的教学任务、不同的教学目标和不同的教学时段采用不同的教学模式。

在日常教学中,教师不应每遇到一个新的语法项目都花费大量时间去讲解和操练,而应根据教材编写者的意图,每单元花费一定时间,采用“观察—发现—归纳”的方法,专项突破该单元的重点语法项目。提倡用探究的途径学习,教师并不是直接给学生做解释,而是针对某语法项目提出问题,引导学生观察、发现、归纳,并提出一些解决问题的建议。检查学生对语法的掌握情况,主要是看他们运用语法规则的能力,要重视语法的表意功能,重视在运用中学习语法。

二、语法教学重视教语言运用规律,而不单纯教语法规则

英语中有一句谚语:“语法是英语学习的拐杖。”但在实际的英语学习中,语法的作用并非仅仅如此。英语语法的高度的系统性正好有利于学生对英语的进一步学习。学习英语离不开记忆,而在记忆的过程中,系统的英语语法的掌握利于学习者更清楚地理解、梳理自己所学的知识,并有条不紊地、更有规律地记忆这些知识,从而增强学生学习和掌握英语的能力。这本身就是一种难得的能力,就是在教学生如何学习和发展学生智能,学生学会了学习,就可以在自己知识积累的基础之上有新的发现和创新,从而不再片面追求考试分数而想方设法促进自己的全面发展。

当然,以“培养交际能力”为由而忽视英语语法的教学肯定也是错误的。英语语法教学的目的不仅表现在它可以帮助学生掌握比较系统和完整的英语语法知识,扎实打好学生学好英语的基础,进而更好地培养他们的语言技能,而且还表现在它可以更容易地使学生运用语法规律去指导语言实践,提高学生运用英语的交际能力。

总之,语法教学不是我们英语教学的最终目的,只是一种提高学生实际运用能力的教学内容和手段。所以,我们要坚持倡导学生探究——发现式和自主式的学习方法,同时,坚持为学生创造良好的语言环境,使他们在适当的语境中感受语言规则的存在,再通过对语法规则的观察、发现、了解、分析、归纳和总结,然后学会利用所学的语言知识去完成一些具体事情,最终形成综合语言运用能力。

参考文献:

[1]林燕.英语语法教学几种新方法的尝试[J].中小学外语教学,2003(11).

[2]吴进业,花清亮.中国当代外语教学法[M].开封:河南大学出版社,2001.

篇5:浅谈新课标背景下六年级数学教学心得体会

南宁市邕宁区那楼镇中心学校韦仁

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点和难点。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学生要留心周围事物,乐于书面表达,增强作文的自信心;要懂得习作是为了自我表达和与人交流。在教学中,我感觉到小部分学生作文太难,没有灵感,找不到素材,绞尽脑汁也不知道该写什么,对作文失去信心,不乐于写作文,我觉得造成这种局面与教师的教学思想、教学态度、教学方法有着直接的关系。那么,如何指导学生有效作文?现就结合我十多年的语文教学经历,谈一谈在作文教学上的几点感悟。

一、创设情景,激发学生写作的欲望

作文教学难,首先难在学生没有写作的兴趣;其次是“巧妇难为无米之炊”,觉得没有什么可写。所以激发学生的表达欲望显得尤其重要。激发学生的表达欲望的形式方法多种多样。1作文教学要联系儿童的生活实际,将作文表达回归到有趣好玩的活动中,或让学生走进生活,去感受生活,让学生充分参与在活动和生活之中,有了激情,有了感受,有了材料,这样才会变“要我写”为“我要写”,想写的问题就会迎刃而解。因而我们要重视作文前的指导,极力反对那种作文前“无所作为”,而临到“写” 时才唠叨什么命题、中心、选材、构思之类。2不要轻易给作文命题,束缚儿童的个性。儿童是最富有个性的个体,不同的个体有不同的喜好,又有不同的表达方式,这就决定了学生会选择不同题材、不同的表达方式去反映自己眼中的世界,也就会形成儿童写作能创造出他们眼中的缤纷的世界。作文是一种创造活动,如果教师对学生的束缚太多,会产生语言贫乏,内容千人一面,思想僵化,缺乏儿童的趣味性。所以作文教学要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遵循儿童的学习心理特征,创新作文形式,让不同智力发展水平的学生都能自由抒发自己的情感,表达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思,在抒写表达中体验作文的快乐。3紧密结合学生现实生活,调动学生作文的积极性。生活世界是一个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资源宝库,如果把写作活动当做是多彩生活的一个延续,那么就会焕发出写作的无穷的动力。叶圣陶说过:“生活如源泉,文章如溪水,源泉丰富而不枯燥,溪水自然活泼地留个不停。”学生写作的内容一定要贴近他们的生活实际,针对学生的经验和兴趣,这样才能真正调动学生作文的积极性。

二、联系实际,指导学生作文方法

一是教师要指导学生养成细心观察习惯。要让每个学生都有一双善于观察生活的眼睛和一颗敏感的心。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首先要培养学生良好的观察习惯:教师要引导学生作生活的有心人,对周围熟悉的人和事物要细致地观察:这些人和事有什么特征,给你留下了哪些深刻的印象等。在观察中会突发奇想,产生表达的灵感,有了表达的欲望。二是要在教学中落实作文指导。叶圣陶说过:“教材无非是个例子。”入编教材的课文都是经过细致推敲的优秀范文,作者巧妙的构思,有序的写作,独特的观察视角等都是学生学习的好材料,让学生模仿优秀课文的写法进行写作,琢磨并领悟出作文的真谛。教师在教学每篇课文时都要充分利用教材这个形象直观的例子,让学生潜心地去读,自由地去想,无拘无束地去议,在此基础上,师生一起归纳、总结出带有规律性的要点,再提供适当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借鉴迁移,巩固习作知识,为写好作文提供一条快捷之路。例如:在教学五年级下册《理想的风筝》一文时,文中的对刘老师的外貌描写部分,既写出了刘老师身有残疾的特点,又流露出了刘老师忠厚老实的性格以及对生活的执着追求。让学生从中领悟到描写人物外貌时,既要抓住主要特点去写,还应从外貌描写中表现人物的精神世界。再如课文通过课上讲课和课下放风筝两件事情来表现刘老师的身残志坚,对生活的热爱,让学生明白写人要选择典型的事例去表现人物的内心世界。在教学《飞夺泸定桥》一文时,课文着重写了时间紧迫、路途艰险和泸定桥的令人胆寒两部分内容,从中让学生明白对表现文章中心关系紧密的内容要详细,重点写,对表现课文中心关系不大的内容要一笔带过,要略写;又如教学《赤壁之战》一文,我们对赤壁之战之所以能有一个清楚的了解,是因为作者按照事情发展顺序把战役的起因、经过、结果写的很明白,从中要让学生懂得作文做的按一定的顺序写,才能把内容写清楚,给别人留下清楚的印象。三是要在长期的课内外阅读中积累优美词句。教师要引导学生通过各种渠道,在阅读中进行有效的语言积累,丰富自己的大脑仓库,这样才能在写作时文如泉涌,下笔如神。没有语言积累,学生的作文将是“茶壶里煮饺子——有货倒不出”内心有情而不能抒发。所以我们要鼓励学生广泛阅读课外书籍,多读书,读好书,不断获取间接经验,积累语言。

三、体验生活,鼓励学生说真话,表真情

“为有源头活水来。”生活是写作的源泉,大自然是孩子最好的老师。有源头才有活水,生活就是作文之源,生活即作文,作文即生活。要让学生有话可说,有事可写,有感可发,就需要学生的作文反映他们的真实生活,表达他们的真情实感,体现童真童趣。首先要引导学生从生活中提炼素材,捕捉生活中的感人情景,积累丰富的生活素材,让学生懂得作文就是用笔描绘生活,要

2引导学生勇于去体验生活,在生活中去发现,去探究。真实的情感最能打动人心,真实的感受是学生写作的第一手材料,既丰富了学生的内心体验,又提高了学生的认知水平,能使学生把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尽情地释放出来。例如:学生在劳动课上通过参加劳动,亲身经历了劳动的辛苦和劳动场面的热火朝天后,我安排了一篇写劳动课的作文,学生就能把在劳动中看到的、听到的、做到的、想到的、体会到的情景描写得十分真实、生动、感人,就能把劳动的激烈场面写得真实具体。星期天学生参加了家里的收割麦子的劳动,有些学生就把他们的劳动经历和感受写进作文里,有写劳动辛苦的,有写生活不易,感恩父母的,那字里行间流露出的真情实感,着实让人感动。让人觉得孩子们突然长大了,懂事了。如果不是亲身经历了、感受了,写出真情实感是不切实际的。因此,要坚持作文与生活相结合,作文与做人相结合,防止无病呻吟,胡编乱造,假情假意,说空话,说大话。其次教师要赏识、尊重学生的习作,让学生敢于说真话。在作文中出现了说真话,表真情的内容,哪怕表现出了不积极的道德思想,或语言文字不规范的情况,教师都要指出表扬抒发真情实感题予以指导改正。的好苗头,在肯定了学生表达真情实感的基础上,再对学生在其它方面存在的问题作指正。

四、师生互动,深入作文的修改、讲评

1、学生作文不是作家的创作,更不能写一次就完事,要让学生明白无论作文水平有多高一次性完成作文,肯定会有漏洞,会有很多不完美的地方,必须要反复修改,要知道好的文章是改出来的,正所谓“文章不厌千回改,精雕细凿始成金”。

2、要指导学生把作文“写具体、写生动”。机构是文章的骨架,具体生动则是文章的血肉,一副“骨架”加上“血肉”才能构成鲜活的生命体,因此,在作文教学中,要重视指导学生把作文写具体,写生动。

3、教师对作文的批改讲评是作文教学中尤为重要的一环,教师既要注重对学生作文进行批改讲评,肯定他们在作文中的优点和成功的地方,指出他们在作文中的不足与失误,还要强调师生合作评议,学生自主、合作修改,让学生养成勤于修改的好习惯。针对学生在作文中出现的优点、闪光点,一定要提出表扬,要让他们体会到成功的喜悦,进而激发学生的作文兴趣,鼓足他们乐于作文的勇气。

篇6:浅谈新课标改革下的初中地理教学

浅谈新课标改革下的初中地理教学

随着新课标改革的不断推进,如何结合当今时代的需要以人为本,以及初中地理这门学科的.知识结构特点,合理引导学生进行有效地自主学习以及积极创设地理情景在教学中全面推进学生的素质教育已成为地理教学工作的重中之重,现作者结合教学经验浅谈一二.

作 者:殷云霞 韩艳红 作者单位:南京晓庄学院,江苏南京,211100刊 名:时代教育(教育教学版)英文刊名:TIME EDUCATION年,卷(期):“”(7)分类号:G642.3关键词:新课标 课改 初中地理教学 素质教育

篇7:浅谈新课标背景下六年级数学教学心得体会

夏方才

内容摘要:随着08年高考的顺利结束,新课标改革已经真正落实了从理论到实践的过程。随着新课标的实施,我们教师的观念也逐渐更新,教师的角色也悄悄的在变化,学生的主体地位也慢慢凸现,素质教育的真正落实已经成为现实。然而,从地理教学实施过程看,我们教师遇到以下几方面矛盾:课程空间自由度大与教师创造性实施能力小的矛盾、课时内容安排的灵活性与课时时间固定性的矛盾、教材内容的开放性和教材配套资源不足的矛盾、教材编排体例的变化与教师教学习惯的矛盾、新教材注重方法的多样性与教学中个别学生掌握不扎实的矛盾、新课标有效地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与学校评价方式滞后的矛盾。

关键词:新课标 地理教学实施过程 矛盾

随着08年高考的顺利结束,新课标改革已经真正落实了从理论到实践的过程。随着新课标的实施,我们教师的观念也逐渐更新,教师的角色也悄悄的在变化,学生的主体地位也慢慢凸现,素质教育的真正落实已经成为现实。然而,从地理教学实施过程看,我们教师遇到以下几个方面的矛盾。

一、课程空间自由度大与教师创造性实施能力小的矛盾

新课标的理念一经推出,广受教师认同。在我们的课堂教学过程中也会力图摒弃陈旧的教学模式,努力构建新型的师生关系,时刻把握每一个发展学生的契机。但令我们教师苦恼的是,在实际的课堂教学中容易受教案和教学习惯的束缚,会有意或无意地围绕传递知识的框框转,错失“动态生成”的良机,不能真正按照新课标的理念发掘教材内外蕴涵的深层次的功能,按部就班,就事论事。更深层次的问题是我们教师在新课标自由度比较大的空间里,如何充分的展开对学生学习过程与方法的启蒙,以及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新课标空间自由度大,教师创造性实施余地多,对我们的教学要求比较高。因此,在我们的课堂教学中,不能只单纯地传授知识,关注教学进度,片面强调完成“教学任务”,而应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让学生学会学习等方面入手,为学生未来生活着想,为学生终身发展着想,创造性地实施新课标的课堂教学。因此,不断加强学习,切实提高教师自身素质和能力迫在眉睫。

二、课时内容安排的灵活性与课时时间固定性的矛盾

课程设计思路中对选修课学习的兴趣不作具体规定,选修课可以在必修课之前之后或同时开设。课时内容安排的灵活性与课时时间固定性的矛盾,在新课标教学的具体操作中显现出来,在具体实践中出现的问题:课上到最兴奋的时候,师生互动热烈,学生生动活泼、情绪高涨,下课铃却响了,课无法结束,但又不得不结束,很“痛苦”;而有的课,可能会在较短的时间内就完成了教学任务,也能很好的达到了教学预期的目的,可又没到下课时间,也很“痛苦”。在这种情况下,我认为应进一步加强教材课时内容安排的科学性与合理性。当然,从“一切为了孩子的发展”角度出发,教师只有通过增强自身整体素质、提高自身整体能力,才能适应新课标实施所带来的这种要求。

三、教材内容的开放性和教材配套资源不足的矛盾

新课标中,教师普遍认同新教材内容的综合性、现代性、开放性和灵活性。以我们地理课程为例,每个单元都是一个相对明确的主题。然而,教师要上好这样的课,除了必须努力拓展自己的知识领域和专业技能外,还必须有大量配套的教参、教具、学具和音像资料等,最好还要有与之相应的社区教育资源。这些资源的短缺已成为普遍现象,对于我们这门兼有人文与社会、科学的地理学科而言,在这方面的问题尤为突出。目前,教师必须在教学资源和资料的寻找、开发、制作、使用等方面花费相当的时间和精力,影响教师的课堂教学效能,使新课标实施的真正价值不能得到充分体现。

四、新教材编排体例的变化与教师教学习惯的矛盾

新教材在内容的选择上很好地体现了“以学生发展为本”的理念,图文并茂、形象直观、生动有趣,贴近学生生活实际,充满了时代气息。但传统课程中学科体系强调系统与规范,强调严密的逻辑顺序和严谨的知识结构等特点在教师脑中已根深蒂固,使教师对新教材编排体例的变化常常产生理解上的“冲突”。如地理必修模块中的一些内容是以前选修教材中的内容(如人口与城市中的人口内容、地理信息技术的应用等),而以前的必修内容又成了现在的选修模块中的其中一部分(如宇宙与地球、海洋地理、自然灾害与防治、环境保护等)。在对教材的理解与把握上会发生偏差,导致我们在教学过程中教学重心的失衡,重难点分析与处理、能力要求等与新课程理念的要求发生“冲突”。这种新教材编排体例变化与教师教学习惯的矛盾,显示出教师对编者的意图理解不到位。在教学实践中,我们教师大胆地、创造性的实施着新课标教学,同时,也要正视实践中教师对教材重新组合处理的能力。因此,一方面,教师加强对教材内涵的理解,切实提高自身能力与素质是必要的,另一方面,在教材的编排体例上,要注意与教学的实际落实相协调。

五、新教材注重方法的多样性与教学中个别学生掌握不扎实的矛盾

新教材信息的呈现形式多样而有可选择性,解决问题的策略多样化,强调思维的多层次、多角度、全面性,答案不唯一而有开放性。重视对地理问题的探究,倡导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开展地理观测、地理考察、地理实验、地理调查和地理专题研究等实践活动,这在很大程度上激活了学生的思维,激发学生去寻找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我在教学实践中发现,智力较好、反应较快的学生,课堂教学中可能掌握了多种解决问题的方法,但对个别学习有困难的学生来讲,很可能一种方法也没有掌握。相比以前一堂课上只“啃死”一种方法而言,新课标倡导的教学与学习方法之先进是无可置疑的。但对后一类学生来讲,可否引导其只掌握某一种较易的方法呢?可否给这些学生安排一些单独的辅导呢?我们认为,大面积、大规模的加班加点补课是绝对违背素质教育本意的,从目前的实际来看也是毫无必要的,但个别的辅导应该大力提倡,这也是个别化教育教学的一种体现,更是新课程实施的一种必然。要深刻地认识到,解决好新教材注重方法的多样性与个别学生掌握不扎实的矛盾,对新课标教学的实施将十分重要。

六、新课标有效地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与学校评价方式滞后的矛盾

课改实施给学校教育教学将带来了新气象、新变化,给教师的课堂教学注入了新的生机与活力。为了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我们只有领悟了课程改革的基本目标和内容,树立了以“为了每一个学生的发展”为灵魂的教育目标观,以“主体自觉、生动活泼”为理念的教学过程观,以“参与创造、共同成长”为宗旨的师生地位观,大胆地创造性地实施课堂教学改革,努力上好每一堂课。同时,在新课标基本理念中提到注重学习过程评价和学习结果的结合。重视反映学生发展状况的过程性评价,实现评价目标多元化、评价手段多样化,强调形成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定性评价与定量评价相结合、反思性评价与鼓励性评价相结合。倡导此基本理念对学生的发展无疑更客观、更合理与公平。但也不可否认,我还是心存疑虑:新课标的实施,学生从课堂上的表现来看确实发展得会更好,但考试成绩不好怎么办?如果考试,怎么考?考什么?像老教材老教法那么考,势必穿新鞋走老路。如果不考试或者改变了常规的评价方式,考生学习成绩没有高下之分,家长怎么看?社会上对此又如何认识?应该承认,新课标有效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与学校学生评价方式滞后的矛盾是课程改革所遇到的核心问题,虽然拥有最大发言权的是我们教师和学生自身。目前,有效地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新课标理念与学校评价方式滞后这一矛盾,已经凸显出来,也是我在教学过程存在的困惑之一。

随着新课标实施的不断深入,将会遇到越来越多的困难和问题。发现问题本身也是新课标实施中不可避

免的,但解决问题更是我们的责任。当我们解决一个问题的时候,意味着我们的工作又朝着目标向前迈进了一步。我们要充满信心,为了我们所追求的事业不断努力!

主要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订《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实验)》

人民教育出版社 2003年4月

[2]余文森、吴则平著:《新课程的深化与反思》 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4年5月 [3]肖川主编:《教师与新课程共成长》 上海教育出版社 2004年8月 [4]教育部基础教育司组织编写:《走进新课程——与课程实施者对话》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2年4月

篇8:浅谈新课标背景下六年级数学教学心得体会

(一) 课程基本理念部分

第一, 新课程标准强调:“数学课程要面向全体学生, 适应学生个性发展的需要.”一方面, 新课标强调人人平等的享有受教育的权利, 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尽量照顾到班级里的每一名学生. 另一方面, 针对不同学习水平的学生, 教学内容应有所差异, 在一般性的基础知识的教授之外, 向学习能力较强的学生传授拔高知识, 针对能力比较差的学生, 强调他们对基础知识的掌握.

第二, 课程内容要求小学数学的内容要反映社会需要, 课程内容贴近学生的实际. 一方面, 要求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将知识与学生的实际生活、直接经验紧密相连, 从学生生活中的数学问题出发, 然后上升为“数学知识”. 另一方面, 教师在教学的最后还要将知识回归实际, 将所学知识运用于实践. 第三, 新课标从教学活动的角度阐述了教师和学生在教育活动中的关系, 新课标中对教学活动的重新定义, 通过教师引导, 学生思考、探索、小组合作等多种形式, 使学生将知识进行归纳、吸收、内化. 一方面, 知识的教授不再是枯燥乏味的过程, 而是学生自己动手、动脑学习的过程. 另一方面, 通过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等方式, 能够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

第四, 课程理念最后阐述了信息技术对数学教育的影响, 从中看出新课标对教师掌握现代科学技术的要求. 在现代课堂教学中, 教师不但要利用信息技术, 而且要合理利用, 这要求教师要有对信息技术熟练运用以及针对不同课程选择性运用的能力.

(二) 课程设计思路部分

设计思路中的最大变化就是提出数感这一词, 提出在数学课程中应注重发展学生的数感. 小学数学教师对数感这一词汇较为陌生, 在实践过程中对于如何实现发展学生的数感更加迷茫, 这就要求教师能在实践中自觉总结经验.

(三) 教学建议部分

1. 注重学生对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理解和掌握

教学建议部分中强调注重学生对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理解和掌握. 具体是对教师的基础知识的掌握有较高的要求, 不但要有数学知识, 还要有跨学科的知识, 对数学知识点不但要知其然还要知其所以然, 才可以引导学生正确理解知识、技能中的道理.

2. 感悟数学思想, 积累数学活动经验

这里强调的是学习数学知识的方法. 俗话说“授人以鱼, 不如授人以渔”, 教师引导学生积累数学学习的经验和方法, 就是在教给学生“捕鱼的方法”, 这就需要教师对数学学习的各种思考、解决方式有所了解, 更重要的是在将这些方法传达给学生时, 不可简单地采用讲授法, 而是要经过教师巧妙地设计, 引导学生解决相应问题时自己归纳总结.

二、针对新要求, 教师专业成长的途径

(一) 坚持终身学习, 扎实专业知识

教师要实现新课标要求下的专业成长, 首先要求教师有扎实的专业知识. 教师应树立终身学习的思想, 阅读有关专业书籍. 教师既然被称做是专业职业, 这就意味着对教师的专业知识的掌握程度有较高的要求. 小学数学教师要精通数学知识, 并且对数学知识有深刻的、透彻的理解, 新课标要求教师有跨专业的知识, 因此, 小学数学教师在吸收本专业的知识时, 也要拓宽视野, 多阅读其他学科的书籍, 在教学时, 将数学和其他学科联系起来.

(二) 加强实践, 提高专业技能

新课标要求教师改变传统的教学方式, 重视学生探索学习、小组合作学习, 引导学生观察、猜想、论证, 组织学生操作、讨论, 这对教师课堂的组织能力、管理能力是一种挑战. 教师在实践中, 可以提升这一类的专业技能.

新课标对教师运用信息技术的技能有了较高的要求.运用方面, 老教师起步晚, 信息技术知识较薄弱, 因此要不断地进行实践. 在信息技术运用的筛选方面, 容易走入误区, 要求教师在掌握了信息技术知识的基础之上, 考虑如何筛选, 在实践中看学生的反应是否到达预期效果, 而后不断调整.

(三) 反思教学行为, 优化教学

教学反思通常是指教师将自己的教学活动作为研究对象, 分析教学行为, 发现闪光点加以发扬, 发现不足之处加以改正. 这样的做法可以改善教学行为, 优化教学质量, 提高教学效率. 美国学者波斯纳就提出: 一个教师的成长等于经验加反思.

(四) 参加培训, 吸取经验

小学数学教师专业成长不但要靠自己, 也要依靠学校的培养. 在成为正式教师前, 教师接受到师范专业的理论知识的教育, 成为教师之后, 学校应组织职后培训, 包括专业知识的学习、听优秀教师的教学等. 学校可请优秀教师进行教学演示, 教师在与优秀教师的交流、对比中发现不足, 也可吸取优秀教师的长处, 与自己的教学特色相结合, 形成个性教学方式, 实现教师的专业成长.

三、结语

篇9:浅谈新课标背景下的高中语文教学

【关键词】新课标;高中语文;教学策略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是学生学好其他课程的基础,也是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的基础”,“语文教学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高中阶段的语文教学过程中,所面对的对象具有特殊性,尤其对于高三阶段的学生,即将面临高考,如何充分激发和调动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和学习热情,成为新课标背景下的高中语文教学重点和难点。因此,在当前的形势下,加强对高中语文教学问题的研究,具有非常重大的现实意义。

一、高中语文教学存在的主要问题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化,虽然当前国内高中语文教育教学水平有了一定程度的提升,但从实践来看依然还存在着一些问题,总结之,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问题一:学生的学习压力较大,缺乏积极性和学习热情。对于高中阶段的学生而言,从开学伊始,他们的多数时间都放在了学习上,尤其是在现代的高考体制下,高中阶段的学生学习压力更多,以至于很多学生几近崩溃。实践中我们可以看到,当前高中语文教学内容在逐渐加深,而且要求也在不断的提高,语文题型更加的灵活多变,这让很多学生望而却步,久而久之,也就失去了学习积极性和热情。

问题二:教育教学模式相对比较落后,难以满足现实需要。据调查显示,当前国内很多高中学校语文教育教学过程中,依然沿袭着传统的教学模式,填鸭式、满堂灌等教学模式依然沿用至今。这与很多教师的教学理念和习惯息息相关,尤其是教龄较长的教师,已经习惯了的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模式,根深蒂固的思想观念使得他们在当前的教学背景下,也在使用传统的模式,因此教学活动难见成效。

二、加强高中语文教学的有效策略

基于以上对当前高中语文教育教学过程中存在着的问题及其成因分析,笔者认为要想有效提高教学质量和效率,应当认真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一)转变思想观念,激发和培养学生的积极性与学习热情。

在当前新课标背景下,教育教学过程中应当授之以渔,这也是新课标对高中语文教育教学活动所指明的方向。同时,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应当转变传统的思想观念,注意激发和培养学生的积极性与学习热情。比如,在人教版高中语文课程,《念奴娇·赤壁怀古》一文教学过程中,让学生掌握该文的思想感情时,不能着急告诉学生苏轼想要抒发的情感,而应当先让学生去认知思考为什么没涉及三国中的其他英雄,单写周瑜;从其家庭背景、职位、年龄以及生平事迹等方面加以比照,得出周瑜怀才不遇的情感,学生在进行这一课的学习时,可以在故事中充分体会到学习的快乐。

(二)应当加强学生自主学习意识和能力的培养。

根据新课标的要求,在当前高中语文教育教学过程中,应当积极倡导合作、自主学习与探究,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与能力。

首先,应当明确课堂教学目标,做好课前准备工作。作为一名高中语文教师,应当具备良好的语文素养,不断创新语文教育教学理念。同时,在课前应当做好准备工作,比如设计有效的课前导入语,将学生引入课程教学中来,以提高教学质量和效率。

其次,通过创设教学意境,激发学生的兴趣。高中语文教育教学过程中,应当通过创设良好的课堂教学意境等方式,来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和能力。在具体的课堂教学过程中,每一个学生对新知识的接受能力都是不同的,作为教师必须能够找到学生的兴趣点,才能充分的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比如,人教版课程《老人与海》一文教育教学过程中,可能学生很难有效的理解和把握文章中所表达的意境,此时教师可通过播放与大海相关的音乐、图片等,让学生尽快的融入到那种意境之中,这样学生就不是单纯枯燥的接受课文,而是像亲临其境一样感受到主人公的真实感受,从而起到了事半功倍的作用。

(三)摒弃传统教学模式,创新教育教学方式和方法。

在当前新课标背景下,笔者认为应当将课堂交给学生,充分尊重和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在实际教学过程中,积极开展合作式的探究教学活动。初中语文教学过程中,开展合作式的自主探究教学活动,最主要的就是要创造一个可以自主学习的平台,并在此基础来完成教学目标,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创建学习小组时,应当坚持两个原则:一是要合理控制组员数量。每个组人数以6人为宜,这样不仅可以感受合作学习的气氛,而且还可以维持教学秩;二是要注意组员间的优差生合理组合。分组时应充分考虑男、女生间的搭配,互补二者之优势。小组管理过程中,引入民主、自主管理理念,即小组成立后通过民主选举的方式推荐组长,并且小组长一旦产生并非“终身制”,要采取轮流制,只有这样才能保证每个学生的能力有所展现。合作式自主探究教学过程中的主要注意事项分析。合作式自主探究教学方法和内容应当全面优化。实际教学过程中,新课标要求在教学模式上要结合实际情况进行创新,但并非是某种教学模式就是唯一有效的,因此,不断在形式上加强改进,对于充分发挥合作探究教学模式的作用,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一般而言,采取小组合作式的探究教学模式,教学内容的选择和设置不能过于单一,而是应当多样化,否则采取该种教学模式也就失去了意义。通过合作探究,来有效解决问题。在此过程中,组员还可采取角色扮演的学习方式,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通过自主探究学习,掌握课程内容。

三、结语

总而言之,新课标背景下的高中语文教育教学过程中依然存在着一系列的问题与不足,针对这些问题应当加强思想重视,在结合实际的情况下,补足创新教育教学方式和方法,只有这样才能提高高中语文教学质量和效率。

【参考文献】

[1]段志平.新课改下高中语文高效课堂的几点尝试[J].教学研究,2012(29)

[2]胡映清.如何在高中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J].中国校外教育,2012(01)

[3]郑晓峰.高中语文研究性阅读教学的实践与再思考[J].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2012(9)

篇10:浅谈新课标背景下六年级数学教学心得体会

一、心理健康教育选定教学主题

凡事都要有一个很好地开头,教学任务也不例外,最关键地是要为学生选择适度的相关内容,制定精准的教学目标。选择主题需要参照教学大纲,再融入同学们的情况来确定。教学内容要贴近生、符合实际,这样更能够提起同学们的学习热枕,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心理健康教育是一门与生活紧密相关的课程,教学题材的筛选决断着是否能够帮扶学生培养很好地心理环境,确保学生身心的正常拓展拓展。主题的筛选通常有以下两种措施:

察看提炼法。在平时生活中,老师要注意紧密看重同学们的生活状况,了解同学们的心理困惑。把察看到的相关内容和学生找老师回答的心理困惑综合总结,找到最为适度的的心理健康教育主题。

考察搜集法。教学的主体是学生,所以选择对学生有吸引力的主体十分关键。当小学生到了更高的年级,自我观念在不断健康成长健全,自我选择的观念越来越强烈,老师要让学生自由分工教学主题,这样方能调动出同学们的学习热情和上课的专注度。所以,老师在选择教学主题的实践中,可以通过QQ、微信、微博、察拜访卷等形式展开考察,融入考察结果选择几个教学主题供学生选择,最终选择出最适度的教学主题。

二、心理健康教育制定教学设计

作为心理健康教育的中心,教学设计对于心理健康课程来说就好比演员的剧本,钢琴家的曲谱一样,是老师布置教学活动的底蕴所在。教学设计的质量关联着教学质量能否达到原本设定的准则。心理健康教育的教学环节设计中,课堂环节的设置一般分为并列式和递进式。

(一)健康教育并列式

并列式的意思是教学内容的每个环节选用相互并列的联络。举例在一堂主题为“创新”的教学课程中,老师可以设计三个环节来训练同学们的创新能力:其一学会从不同角度看待问题。其二奋勇的体现你的想象力。其三冲破以往思维模式。这三个环节是通过相互并列的形式开展的,共同组成了创新所需要的三个要素。这种设计措施有一个长处,就是可以把繁杂的东西分化成几个简便的部分一个一个的`处置,不仅能帮扶学生了解知识结构,还能将教学难度下降,增强教学质量。

(二)健康教育递进式

递进式的意思是教学内容的每个环节选用层层递进的联络。举例在主题为“学会协作”的讲课的拓展中,可以通过递进的联络设置教学环节。老师可以设置三个环节让学生了解协作的主要性:其一做五指操。让学生通过相互手指间的协作对协作有一个一定的了解。其二坐地起身。既学生两两一组,背对着坐在地上,在手部撑地的相关状况下,彼此支撑站立。此环节将协作引入更深层次,两个需要通过协作探究出最佳的协作措施。其三风雨同舟。十个人一组,全体小组人员必然稳固的站在一张四开的报纸上。该环节选用多人协作的对策,让学生越来越进一步了解协作的意义。此措施的长处是通过从浅到深的环节设计加深學生对于一个繁杂知识点的把握。

三、心理健康教育融入学生情况

同学们的年龄都较为小,在思想程度、感知能力、知识把握和生活体验方面都存在很多欠缺。所以在制定教学内容的实践中,老师要根据教学目标在融入同学们的情况,确保教学内容简练、符合且符合同学们的学习。心理健康的教育当然要注重活络性,老师要学会接纳学生学习时的顽固,确保以学生为教学主体,敬重和吃透每一位同学们的角度和想法,树立融洽和谐融洽的师生关联,不要吝啬对同学们的赞美,多去全面把控学生内心的想法,和学生沟通时选择一种容易让学生接纳的表述方式,引起同学们的共鸣,营造一个越来越平等、和谐融洽的课堂气氛,学生在这种环境下才越来越敢于表述自己真实的想法,出现自己别致的天性。

根据同学们的心理拓展状况来剖析,他们还不具备能够自觉调节和支配自己的感知,相互整合事物的能力,无目标性、情绪表示较为显著的特征较为突出。在注意力方面,同学们的注意力通常不太聚拢,或是注意力聚拢不能保持太久,容易被新鲜失误分开注意力,在这个阶段,他们聚拢注意力的能力也在拓展,但还不是很成熟。老师要融入这种情况,注意教学措施的设计,教学实践中可选用形象生动教学工具,也可以选用多媒体电脑等先进教学工具,把晦涩难懂的知识越来越形象化,帮扶学生更容易吃透。老师要选用丰富多样的教学措施,增加同学们的学习热情,使同学们的创新观念得到调动。

融入学生实际情况,选择适合的教学内容,创新教学方法是增强教学质量的有效保证。

参考文献:

[1]赵雪.小学心理健康活动课实效性的几点思考[J].才智,(27).

[2]郭雪萍.探索有效的素质拓展心理健康活动课——小学六年级心理健康教育校本课程开发[J].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24).

篇11:浅谈新课标背景下六年级数学教学心得体会

经过千百年淘洗而流传下来的一些脍炙人口的古文, 是诗文中的极品, 是中华民族文化遗产中的精华。文言文最早称“古文”。从先秦诸子散文、两汉辞赋、史传文章, 到唐宋古文、明清八股, 都属于古文的范围, 古文记载了中华古国几千年灿烂的文明, 因此古文教学具有重要的文化价值和教育价值。

1、古文教学承载着历史文化价值

中国, 作为四大文明古国之一, 也是人类发祥地之一。中国文化历尽五千年来风风雨雨的洗礼, 经过炎黄子孙一代代的创造和积累, 虽历尽沧桑, 却绵延不绝。今时今日, 我们所了解的中国的历史, 就是依赖古文所记载下来的。中学语文最初涉读古文的选篇都是从先秦的诸子散文《论语》、《孟子》、《庄子》等。古文教学使学生具备阅读浅易古文的能力, 学生可独立阅读、思考古籍中的优秀文化遗产。

2、古文教学有陶冶情操的教育价值

1988年初, 75位诺贝尔奖金获得者在巴黎宣称:如果人类21世纪生存下去, 就必须回首2500年, 去吸取孔子的智慧。应该清醒的认识到, 辩证的批判继承中华民族优秀的文化传统, 发扬民族精神对培养新世纪“四有”新人具有重大意义。当今, 如何提高学生的道德修养, 已经受到高度重视。选入中学语文课本的是文质兼美的作品, 它们表达了古人对真善美理想的执著追求, 浸润其中, 涵泳体味, 会使人无形中受到熏陶、感染。

二、古文教学现状

1、学生因素

现如今, 关于语文教学的课堂模式, 依旧是老师占主导地位, 学生处于被动地位。属于满堂灌的模式, 而这种课堂模式导致学生学的死, 觉得学古文枯燥, 很难开发学生智能。

学生在学习古文的时候, 难于理解, 死记硬背, 把握不住知识点。在教学过程中学生主体意识的失落, 学生学习兴趣普遍不高, 主体参与性不够, 费时多而收效甚微。古文教改一度出现或过分强调古文的工具性特点, 或过分强调其人文性的特点, 使得古文教学改革陷入一种越改越乱的乱象局面。

2、教师因素

古文教学历史悠久。而如何教好古文, 学生如何更好的理解古文, 作为师者对古文的教学教法也曾努力过, 但是结果就如我们看到的, 并无起色。古文的教学给人一种感觉“渐行渐远”的感觉。作为学生排斥古文学习, 作为老师, 伤透脑筋。古文教学是语文教学改革的一个“死角”, 而不少语文教师不能或不愿深入进行文言文教改领域的研究性工作, 安于现状, 缺乏系统的、规律性的文言知识储备。

3、社会因素

纵然古文教学已具有上悠久的历史, 但是如今的古文教学似乎依旧停滞不前。究其原因, 学生排斥、教师的古文知识储备和教学方法存在缺陷, 以及关于古文教学, 社会上的认知。关于古文的学习, 社会上的认知还是很薄弱的。一些人认为古文腐朽, 认识不到古文所蕴含的博大精深的知识。其次, 有很大一部分人忽略语文学科, 认为语文教育是没有价值的教育, 由此也忽略了古文的学习。

林林总总的原因, 导致古文的学习越发难以进行, 它的地位岌岌可危, 尽管课本里面还依旧会学习古文, 但是语文课本上的古文篇目有限, 老师在教学上也本着应试教育, 讲不到其精华所在, 学生自然也领略不到古文内在的博大精深。

三、新课改背景下的古文教育

随着新课标的实施, 人们逐渐开始注重古文化的回归教育, 但是现在的学生对古文的厌恶显而易见, 排斥接受, 那么要走出古文课堂的沉闷, 就必须采用合理化、兴趣化的教法, 培养学生兴趣, 同时又对学生智能开发起促进作用, 古文教学新探也就势在必行。

1、兴趣的培养

孔子曾经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 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孔子认为, 一个人学习最高的境界就是“乐”。所以关于古文的学习, 兴趣培养是基础。

随着新课标的颁布实施以及科技的飞速进步, 在教育领域, 如今的教学都开始使用多媒体教学, 那么多媒体的良好运用就可以成为培养古文学习兴趣之一。比如对古文的研究, 运用多媒体可以多听, 多看。例如四大名著等。从而逐步引导学生对当时的社会的文化, 语言进行大胆设想, 互相交流。

2、转变课堂方式

以往的教学方式是教师占主导地位, 而随着新课标的实施, 新课标要求, 把课堂还给学生。而且新课标对初中学生学习古文提出了更高的目标和要求, 要求学生阅读浅易古文, 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 能够诵读古代诗词, 因此, 新课标将学生放在了整个教学活动的主角位置, 作为教学活动的核心环节课堂教学也应让学生成为主角。让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智能更好的学习理解古文, 达到正确的学以致用。

3、阅读量的积累

新课标要求中学生.诵读古代诗词, 有意识地在积累、感悟和运用中, 提高自己的欣赏品味和审美情趣。了解基本的语法知识, 用来帮助理解语言上的难点;了解常用的修辞方法, 体会它们在课文中的表达效果。了解课文涉及的重要作家作品知识和文化常识。带有感情的阅读, 不仅要读到脑子里, 还要读到心里。在这点上, 老师就要起到主要领导作用, 在讲课之前, 老师带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会带动学生的情感, 那么在学习的时候会更易理解。同时, 老师要引导学生带有感情朗读课文, 形成良好的习惯。

无庸质疑, 应试教育盛行的今天, 有的学生三年初中不要说看过四大古典名著原文甚至可能连孙权为哪部著作中人都说不清楚, 这是语文教学中的悲哀。因此, 改变中学古文教学方法, 提高学生学习古文的兴趣和自主性, 使他们领会中国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 便是重中之重的事了。

摘要:古文教学已具有上悠久的历史, 时至今日, 古文的学习处在一个既有希望、又很失望的尴尬局面。现根据新课改要求, 就初中古文教学提出了基于意识引导型的教学方法。该方法结合各种历史知识及现代化科学教学工具, 参考现今社会一些教学创新方法, 充分发挥古文的优美、悠远的意境, 提高学生在古文学习中审美理念, 改变传统的词句翻译教学, 激发学生古文学习兴趣, 达到古文教学的真正效果。

关键词:新课标,初中语文,古文

参考文献

[1]黄厚江:《文言文该怎样教》, 《语文学习》, 2006, (5) 。

[2]钱梦龙:《文言文教学改革刍议》, 《中学语文教学》, 1997, (04) 。

篇12:浅谈新课标背景下的体育教学初探

一、初中体育教学的重要性

传统的教育观中,体育是可有可无的科目,往往容易被忽视。而随着社会的发展与人们观念的更新,体育课的重要性也逐渐凸显出来,为人们所认可。那么,初中体育教育在改变人们体育观念、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方面,又有什么特殊的意义呢?

(一)增强学生体质

生命在于运动。身体素质是人体在完成动作过程中所表现出的力量、速度、耐力、灵敏与灵韧等机能能力,良好的身体素质是学习工作的本钱。中学生的身体素质和运动能力正在处于快速增长阶段,是发展提高的黄金时期。因而,上好初中体育课,对中学生进行体育教育,激励学生养成一种经常锻炼的好习惯,对发展他们的身体素质,提高健康水平、增强体质,都是非常重要的。

(二)促进中学生身体的正常生长发育

初中生正处于青春发育阶段,上好体育课,培养良好的体育锻炼习惯,经常参加体育锻炼,能使其骨骼、关节和肌肉经常受到压缩和拉伸的应力刺激,使长骨两端的软骨细胞成长,钙化加快,纵向生长加快,肌肉也随之被拉长,特别是对下肢的生长作用更为突出。经常

参加体育锻炼能促进骨骼、关节、肌肉的生长发育,使肌肉粗壮有力,肌腱、韧带的弹性和柔韧性好,关节牢固、灵活。

(三)体育锻炼能推动自我意识的发展,促进心理健康发展

在上体育课的时候,整个班级集体在一起活动,自己能力的高低、修养的好坏、魅力的大小,都会充分表现出来,使自己对自我有一个比较符合实际的认识,从而自觉或不自觉地修正自己的认识和行为,培养各种能力,推动自我意识的发展,使自己成为一个符合社会发展的人。另外,在体育活动中,包含成功的喜悦、进步的满足和胜利的欢愉,这都有利于学生的身心健康,为健康的心理提供稳固的基础。

二、初中体育教学的原则

(一)探究学习原则

探究学习是学生从问题或任务出发,通过形式多样的探究活动,以获得知识和技能、发展能力、培养情感体验为目的的学习方式。在探究学习中,学生不是面对现成的陈述性知识或程式化的练习题,而是面对具有一定挑战性的问题和任务,他们需要通过自主的、多样化的探究活动来回答问题或完成任务,并在此过程中获得知识和技能、发展能力、培养情感体验。

(二)激励创新原则

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是素质教育的核心。《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進素质教育的决定》中指出“实施素质教育,就是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以提高国民素质为根本宗旨,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造就“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德、智、体、美等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与以往的提法明显不同的是,在这里突出强调“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体育课是学生锻炼好身体,发展自身素质的关键环节,在体育课上激励学生认真上好每一堂课,通过一堂体育课的锻炼能够对自己的身体起到关键的锻炼价值从而促进学生体质和健康的提高。

(三)愉快教学原则

长期以来,传统体育教学是以讲解、示范为主,把体育课也当成跟其他科目一样来学习,这对一个初中学生而言无疑是一件痛苦的事情。现代心理学的研究证明:不愉快的事往往不经意识就被知觉所抵制且不如愉快的事记得牢。因而“快乐体育的思想提出,给大家带来了耳目一新的感觉,学生上课不必为了达标而苦练体育,所以,在贯彻这条原则的时候,要把轻松愉快和精力集中结合起来效果会更好。体育教学是个身心体验的过程,教师和学生共同完成活动的一个过程,只有树立终生体育锻炼意识,提高学习体育的兴趣,为了拥有一个良好的体魄而努力的思想,才能在以后的学习工作中取得优异的成绩。

(四)精讲活练原则

什么是精讲?精讲不是单纯的少讲。精讲必须少讲,但是少讲不等于精讲。有人讲的不多,但语言啰嗦,讲不到点子上,也不是精讲。精讲是在课堂上不讲不行,不讲学生就不明白。但学生已经明白的东西或通过自学和思考能够明白的东西,教师再讲就不是精讲了,精讲是语言简练,一语道破的,点中要害。体育教学尤其是动作技术方面,复杂的动作通过精讲的方法,把一整套动作按照几个字的口诀提出,不但节省了时间,而且提高了效率和课堂的质量。

三、初中体育教学的途径

上一篇:项目软件开发的质量保障方案下一篇:家居十大营销案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