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新课标教学中物理学习兴趣的培养

2022-09-19

常言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没有丝毫兴趣的强制学习, 将会扼杀学生探索真理的欲望。做任何事情都应有一个良好的情感和浓厚的兴趣。努力培养学生学习兴趣, 使学生享受学习的乐趣, 是初中物理教学的任务之一, 也是减轻学生学业负担, 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的有效途径。随着义务教育课程改革的日渐深入, 为了提高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 现将几点体会浅谈如下:

1 构造和谐的师生关系, 培养学习兴趣

教师要做学生的良师益友, 对学生奉献一片爱心, 把微笑带入课堂, 富有感情、趣味地去启发、去感染, 学生能感到师生间和谐的情感和平等的关系, 融洽的合作交流, 才能使学生体会学习的乐趣。一个教态自然的优秀教师, 走进课堂应满脸笑容, 每字每句都对学生有一种热情的期望。大多数学生的进步都是从任课教师的期望中产生的。教师授课时的语言、声调、动作要富有感染力。准确的措词、生动的语言、形象的描绘、柔和的声调、富有表现力的动作表情融为一体, 可使学生获得一种美的享受。才能使他们在德、智、体、美、劳等方面全面发展, 才能使他们产生愉悦的心情和无限的乐趣而奋斗学习。

2 巧设悬念, 诱导学习兴趣

悬念是对一个问题还没有得到答案的焦虑心理, 它是学生对新知识期盼的兴趣来源。在教学中抓住学生的心理特征及认识规律, 结合物理学科的特点, 巧设悬念, 诱发学习物理的兴趣, 使学生产生强烈的求知欲。如:在讲授“大气压”一节时, 可在装满水的杯上用硬纸片盖住并倒过来, 发现水并不流出, 纸片也不下落, 使学生确信大气压的存在。接着让两个学生探索马德堡半球实验 (可用小吸盘代替) , 使他们感觉到巨大的大气压力, 这样就会使学生对这节课感兴趣、印象深、易理解、记得牢。又如, 为八年级物理入门学生表演物理魔术, 包括“瓶吞鸡蛋”、“饮料罐单双孔倒饮料”等, 突出加强了实验观察与操作中的趣味性, 充分利用青少年好奇心理特征, 用趣味实验启发学习兴趣, 进而转化成学生的积极求知动力, 可取得明显的教学效果。使学生在“观察—惊叹—疑问”中感受到物理世界的神秘和新奇, 使他们从一开始就向往物理, 增强对物理学科的兴趣。

3 注重联系生产、生活和社会实际, 培养学习兴趣

物理课程改革的重点之一是重视与科学技术和社会相互联系。物理紧密联系社会生产、生活实际和现代科技,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 也要联系实际利用物理知识, 灵活地解决生产、生活中的一些实际问题。例如, 油罐车为什么要拖一条尾巴--铁链?在干燥季节里, 在黑暗中脱下化纤衣服, 往往能看到火星闪烁, 这是什么现象?通过引导, 学生会在生活中发现各种各样的物理现象。又如:为什么要“天雨路滑, 小心驾驶”, 为什么不要在树底下避雨, “神五、神六, 嫦娥一号”的升空, 温室效应等形成的原因及危害。启发学生关注自然, 关注生活, 关注社会的科学态度和责任感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积极性, 促进他们主动地学习物理知识, 为进一步开发利用新能源以及解决与物理有关的实际问题而努力学习。从而培养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

4 诱导探究方法, 激发学习兴趣

科学探究不仅是一种重要的学习方法, 也是物理课程的重要内容, 物理实验是进行科学探究的重要方式。诱导探究, 培养学生科学态度、科学的学习方法, 促进学生个性和潜能发展, 培养学生创新精神, 是物理教学的重要任务。例如《浮力》一节, 安排两人一组实验 (配弹簧秤、盛水大烧杯、金属块各一) , 让学生把金属块挂在弹簧秤观察示数, 然后用手稍向上用力托金属块, 观察这时的示数变化。再把挂在弹簧秤下的金属慢慢浸入水中, 再观察示数的变化。启发学生分析各次观察到的记录结果, 理解浮力概念及方向, 并得出计算浮力大小的方法之一——重量差法:F浮=G空-G液 (G空——物体在空气中的称重。G液——物体浸在液体中的称重) 。为了克服学生对浸没在液体里的物体, 深度越深, 受到浮力越大的错误认识。在课堂实验归纳后, 提出如下疑问:把一个正方体浸没在水中, 当正方体上表面跟水面的距离增加1 m时, 则正方体受到浮力有没有变化?问题一提出, 堂上气氛马上活跃起来了, 有的学生马上计算, 有的认真思索, 有的不加思考回答“变大”, 针对这一模糊认识, 让学生用上述有关《浮力》一节的实验器材动手实验。引导他们认真观察、分析, 得出“浮力不变”结果。通过动手实验, 使学生体会到, 单凭日常生活经验下结论是不科学的, 许多物理规律、公式、概念都是通过科学实验加以推理归纳出来的。这样通过课堂实验, 既帮助学生提高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又活跃了学生思维。从中发展和提高了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通过探究激发了学习兴趣。从而提高了他们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总之, 在教学中要不断地总结, 不断地改进教学方法, 优化课堂教学过程, 积极开展物理活动课, 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激发培养学生学习兴趣, 使学生享受学习知识的乐趣, 从内心体会到学习的愉快, 变“强制性”教学活动为“主动性参与”教学活动, 只有这样, 才能真正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提高学生的素质和能力。

摘要:《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指出,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尊重学生的人格, 关注个体差异, 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要, 创设能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的教育环境, 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培养学生掌握知识的态度和能力, 使每个学生都能得到充分地发展。”为此, 物理课程标准提出“要保护学生的学习兴趣, 探索因人而异的教学方式”。首先, 要全面地了解学生, 承认并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 发现每个学生的独特性, 培养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 这是基本的前提。

关键词:新课标,物理,兴趣

上一篇:新形势下的第三方涉税信息共享下一篇:浅谈节能在厂房通风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