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付职工薪酬管理方案

2024-05-08

应付职工薪酬管理方案(精选8篇)

篇1:应付职工薪酬管理方案

摘要:企业在生产经营中的任何环节中都离不开人,人是企业发展的至关重要的因素。因此,企业支付给职工的薪酬是企业成本费用的重要组成部分。准确核算人工费用,为企业提供真实可靠的人工信息,成为会计人员进行核算的关键项目。

关键词:应付职工薪酬 核算 问题 解决方案

一、应付职工薪酬的概念及认识

应付职工薪酬是指企业为获得职工提供的服务而给予各种形式的报酬以及其他相关支出,也就是说凡是企业为了得到职工提供的服务而付出的各种代价都是应付职工薪酬。应付职工薪酬是按照职工的工资、奖金、补贴以及津贴、职工的福利费、职工的社会保险、职工在职期间的住房公积金、职工所缴纳的工会经费、职工接受教育的经费 、解除职工与公司之间劳动关系的补偿金、非货币性福利以及其他与获得职工提供福利的服务相关支出等应付职工薪酬项目进行核算。

二、应付职工薪酬核算对企业的影响

(一)应付职工薪酬核算对企业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的影响

1、企业中的职工福利费可以按照实际发生额列支,如果与税收规定的不一致,则要作出纳税调整。这将会对企业的财务状况中的流动负债、存货成本和经营成果中的期间费用等产生很大的影响。

2、应付职工薪酬的会计处理方法上对企业也有影响。

企业在职工为企业提供服务的会计期间之内,将“应付职工薪酬”科目确定为负债,除了因为解除企业与职工之间的劳动关系给予的补偿以外,应该根据职工提供服务的受益对象计入资产成本或者是当期费用。

3、关于提前解除职工劳动关系而可能发生的补偿,应该作为预计负债处理,这也同样影响着各期的损益。

(二)有助于全面的反映企业的人工成本

在会计准则中明确的规定了职工薪酬的内容和范围,并且内涵广大,不但有传统意义上的职工工资、奖金、津贴、和补贴,还包括了以往的福利费用和期间费用中的职工福利费、工会经费、职工教育经费,以及各类社会保险和辞退福利等职工工资形式。会计准则中的定义涵盖了企业中各种职工薪酬的类型,不论是直接的,还是间接的;是显性的,还是隐形的;是有货币性的,还是非货币性的,几乎包括了所有职工提供服务的相关费用。可以把分散出去的人工成本得到统一集中的反应出来,使得企业更加清晰,更加明了的反应出实际成本,使其具体化和简便化。

三、应付职工薪酬的主要账务处理

(一)企业按照有关规定向职工支付工资、奖金、津贴等,借记本科目,贷记“银行存款”、“现金”等科目。

企业从应付职工薪酬中扣还的各种款项(代垫的家属药费、个人所得税等), 借记本科目,贷记“其他应收款”、“应交税费--应交个人所得税”等科目。

企业向职工支付职工福利费,借记本科目,贷记“银行存款”、“现金”科目。

企业按照国家有关规定缴纳社会保险费和住房公积金,借记本科目,贷记“银行存款”科目。

企业因解除与职工的劳动关系向职工给予的补偿,借记本科目,贷记“银行存款”、“现金”等科目。

(二)企业应当根据职工提供服务的受益对象,对发生的职工薪酬分别以下情况进行处理:如生产部门人员的职工薪酬,借记“生产成本”、“制造费用”、“劳务成本”科目,贷记本科目。管理部门人员的职工薪酬,借记“管理费用”科目,贷记本科目。销售人员的职工薪酬,借记“销售费用”科目,贷记本科目。应由在建工程、研发支出负担的职工薪酬,借记“在建工程”、“研发支出”科目,贷记本科目。外商投资企业按规定从净利润中提取的职工奖励及福利基金,借记“利润分配--提取的职工奖励及福利基金”科目,贷记本科目。

四、应付职工薪酬在核算过程中应注意的问题

(一)核算过程中应注意是否有明确的计提标准

企业在计量应付职工薪酬时,应当注意国家是否有相关的明确计提标准加以区别处理:企业应该向社保办理机构交纳的医疗保险、养老保险、公伤保险费、失业保险费、生育保险费等社会保险费,应向有关住房的公积金管理中心存入的住房公积金,以及应向工会部门缴纳的工会经费等,国家统一规定了有关计提基础和计提比例,应当按照国家的相关规定的计提的基础和计提的比例进行计提工资;然而职工福利费等职工薪酬,国家没有明确规定计提基础和计提比例,企业应当根据历史经验数据和实际情况,合理预计当期应付职工薪酬。

(二)在核算过程中不但要注意余额,还要注意发生额

在应付职工薪酬科目有区别与其他科目,在编制报表时的应付职工薪酬,不仅要披露本期期末所剩下的余额,还要披露本期的所发生的金额,在对于有关应付职工薪酬冲减时,在账务处理时要在职工薪酬的相反的方向,也就是说要用负值去记入账簿。举一个例子,甲企业对于工资相关处理的时候,出现“销售费用”借方发生额和“应付职工薪酬”的贷方发生额多借了1万元,解决这问题的方法有两个:一种是借方记入“应付职工薪酬”1万元,贷方记入“销售费用”1万元;另一种是借方记入“销售费用”-1万元,贷方记入“应付职工薪酬”-1万元。这两个办法对于其他会计科目都很适用,尤其是只需要披露期末所剩的余额的会计科目来说,第一种更加的方便而利于理解,但是只有在核算职工薪酬科目的时候,唯独第二个办法是可行的,是因为第一个办法会引起“应付职工薪酬”科目的借方发生额以及贷方的发生额都增加1万元,这样会导致在现金流量表中的“支付给职工以及职工支付的现金”这一条也同时增加1万元。所以“应付职工薪酬”科目在编制报表以及计算的时候不仅要注意期末的余额,还要注意本期的发生额,确保科目的借方与贷方所发生金额能够真实反映应付职工薪酬计提和发放的数额。

应付职工薪酬的核算看似简单,其实需要注意的问题仍然有很多。应付职工薪酬核算的内容有很多包括货币性的和非货币性的,其中货币性要注意在处理核算的过程中要注意职工薪酬每一个下级科目的借贷方的发生额以及在期末编制报表时候的期末余额要准确。其实只要熟练掌握应付职工薪酬的各种方面的知识,就不会出现一些不必要的错误,在增加专业知识的同时还要掌握实际操作的技巧,全面提高专业水平的同时还要认真仔细处理账务,如此以来提高了职工的专业水平定会加强企业的综合实力!(作者单位:辽宁省盘锦市园林管理处)

参考文献:

[1]魏霞《新企业会计制度下应付职工薪酬的会计及税务处理方法》 . 第9期:173页

[2]高晓莹 《新会计准则下应付职工薪酬核算对企业的影响》..第7期:93页

[3]杨连刚,董淑兰.《应付职工薪酬发放的账务处理》.20 .12页

[应付职工薪酬管理方案]

篇2:应付职工薪酬管理方案

一、应付职工薪酬的概念及认识

应付职工薪酬是指企业为获得职工提供的服务而给予各种形式的报酬以及其他相关支出,也就是说凡是企业为了得到职工提供的服务而付出的各种代价都是应付职工薪酬。应付职工薪酬是按照职工的工资、奖金、补贴以及津贴、职工的福利费、职工的社会保险、职工在职期间的住房公积金、职工所缴纳的工会经费、职工接受教育的经费 、解除职工与公司之间劳动关系的补偿金、非货币性福利以及其他与获得职工提供福利的服务相关支出等应付职工薪酬项目进行核算。

二、应付职工薪酬核算对企业的影响

(一)应付职工薪酬核算对企业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的影响

1、企业中的职工福利费可以按照实际发生额列支,如果与税收规定的不一致,则要作出纳税调整。这将会对企业的财务状况中的流动负债、存货成本和经营成果中的期间费用等产生很大的影响。

2、应付职工薪酬的会计处理方法上对企业也有影响。

企业在职工为企业提供服务的会计期间之内,将“应付职工薪酬”科目确定为负债,除了因为解除企业与职工之间的劳动关系给予的补偿以外,应该根据职工提供服务的受益对象计入资产成本或者是当期费用。

3、关于提前解除职工劳动关系而可能发生的补偿,应该作为预计负债处理,这也同样影响着各期的损益。

(二)有助于全面的反映企业的人工成本

在会计准则中明确的规定了职工薪酬的内容和范围,并且内涵广大,不但有传统意义上的职工工资、奖金、津贴、和补贴,还包括了以往的福利费用和期间费用中的职工福利费、工会经费、职工教育经费,以及各类社会保险和辞退福利等职工工资形式。会计准则中的定义涵盖了企业中各种职工薪酬的类型,不论是直接的,还是间接的;是显性的,还是隐形的;是有货币性的,还是非货币性的,几乎包括了所有职工提供服务的相关费用。可以把分散出去的人工成本得到统一集中的反应出来,使得企业更加清晰,更加明了的反应出实际成本,使其具体化和简便化。

三、应付职工薪酬的主要账务处理

(一)企业按照有关规定向职工支付工资、奖金、津贴等,借记本科目,贷记“银行存款”、“现金”等科目。

企业从应付职工薪酬中扣还的各种款项(代垫的家属药费、个人所得税等), 借记本科目,贷记“其他应收款”、“应交税费--应交个人所得税”等科目。

企业向职工支付职工福利费,借记本科目,贷记“银行存款”、“现金”科目。

企业按照国家有关规定缴纳社会保险费和住房公积金,借记本科目,贷记“银行存款”科目。

企业因解除与职工的劳动关系向职工给予的补偿,借记本科目,贷记“银行存款”、“现金”等科目。

(二)企业应当根据职工提供服务的受益对象,对发生的职工薪酬分别以下情况进行处理:如生产部门人员的职工薪酬,借记“生产成本”、“制造费用”、“劳务成本”科目,贷记本科目。管理部门人员的职工薪酬,借记“管理费用”科目,贷记本科目。销售人员的职工薪酬,借记“销售费用”科目,贷记本科目。应由在建工程、研发支出负担的职工薪酬,借记“在建工程”、“研发支出”科目,贷记本科目。外商投资企业按规定从净利润中提取的职工奖励及福利基金,借记“利润分配--提取的职工奖励及福利基金”科目,贷记本科目。

四、应付职工薪酬在核算过程中应注意的问题

(一)核算过程中应注意是否有明确的计提标准

企业在计量应付职工薪酬时,应当注意国家是否有相关的明确计提标准加以区别处理:企业应该向社保办理机构交纳的医疗保险、养老保险、公伤保险费、失业保险费、生育保险费等社会保险费,应向有关住房的公积金管理中心存入的住房公积金,以及应向工会部门缴纳的工会经费等,国家统一规定了有关计提基础和计提比例,应当按照国家的相关规定的计提的基础和计提的比例进行计提工资;然而职工福利费等职工薪酬,国家没有明确规定计提基础和计提比例,企业应当根据历史经验数据和实际情况,合理预计当期应付职工薪酬。

(二)在核算过程中不但要注意余额,还要注意发生额

在应付职工薪酬科目有区别与其他科目,在编制报表时的应付职工薪酬,不仅要披露本期期末所剩下的余额,还要披露本期的所发生的金额,在对于有关应付职工薪酬冲减时,在账务处理时要在职工薪酬的相反的方向,也就是说要用负值去记入账簿。举一个例子,甲企业对于工资相关处理的时候,出现“销售费用”借方发生额和“应付职工薪酬”的贷方发生额多借了1万元,解决这问题的方法有两个:一种是借方记入“应付职工薪酬”1万元,贷方记入“销售费用”1万元;另一种是借方记入“销售费用”-1万元,贷方记入“应付职工薪酬”-1万元。这两个办法对于其他会计科目都很适用,尤其是只需要披露期末所剩的余额的会计科目来说,第一种更加的方便而利于理解,但是只有在核算职工薪酬科目的时候,唯独第二个办法是可行的,是因为第一个办法会引起“应付职工薪酬”科目的借方发生额以及贷方的发生额都增加1万元,这样会导致在现金流量表中的“支付给职工以及职工支付的现金”这一条也同时增加1万元。所以“应付职工薪酬”科目在编制报表以及计算的时候不仅要注意期末的余额,还要注意本期的发生额,确保科目的借方与贷方所发生金额能够真实反映应付职工薪酬计提和发放的数额。

应付职工薪酬的核算看似简单,其实需要注意的问题仍然有很多。应付职工薪酬核算的内容有很多包括货币性的和非货币性的,其中货币性要注意在处理核算的过程中要注意职工薪酬每一个下级科目的借贷方的发生额以及在期末编制报表时候的期末余额要准确。其实只要熟练掌握应付职工薪酬的各种方面的知识,就不会出现一些不必要的错误,在增加专业知识的同时还要掌握实际操作的技巧,全面提高专业水平的同时还要认真仔细处理账务,如此以来提高了职工的专业水平定会加强企业的综合实力!

如何设计员工的薪酬制度

有时候企业为自己的员工多做一点,因此得到的效益却可能放大数倍。

根据笔者调查,大多数发品商在设计薪酬时,首先考虑的是成本问题,然后考虑的是销售人员可接受的最低薪酬问题,很少考虑激励问题。也就是说大多数经销商都都没有全面考虑过:如何让你设计的薪酬能够真正激发你的员工。

员工要什么?

要想设计出好的薪酬制度,你必须了解你的员工为什么而工作、如何才会努力工作。有打工经历的老板,一般会相对了解员工的需求。

安全感

员工首先是要有安全感,也就是说薪酬必须能够给他基础的保障,这个保障不一定是薪酬高低问题,比如合约、约定,都会让员工感受到保障,有了保障才能在你这里安心工作。

有盼头

也就是如果做的好,应该怎样奖励。而这一点恰恰是很多发品经销商老板所欠缺的。大多数经销商都不能给员工以盼头。很多员工在你那里上班可能只是为了谋一份生计,根本没有动力而言。

适当的压力

压力可不是用管理来施加压力,而是通过目标来施加压力。笔者看到大多数经销商都是通过管理来给员工施加压力的。这是个错误的做法,正确的做法一定是通过设定目标、达成目标来传导压力的,并且要掌握好这个尺度。

与努力匹配的回报

其含义是,你设定的薪酬一定要与要达到的目标相匹配。员工的努力方向和程度只有与薪酬匹配了,他们才愿意努力去做,所以考核要点一定要相应。你不能让员工没有方向,也不能对员工的努力视而不见。

考核指标尽量量化

杜绝那种口头承诺,什么好好干,干好了怎么怎么样。什么是干好了?把什么干好了?干到什么程度算是干好了?员工会感觉到忽悠,有些经销商老板本来也就是在忽悠,结果可想而知。

考虑员工的现实处境

要考虑实际管理中遇到的问题。比如,员工流动速度过快,则可以使用年终奖、工龄奖来锁定。如果员工年龄比较大,在管理方法上无法改进,则通过目标设定来提高绩效。如果地域性的员工普遍乐于自己创业,可以整合成事业合作伙伴等等。

制定实际薪酬要考虑的因素

在实际的薪酬制定时,重要考虑如下几个因素:

第一、我需要聘请几个人?在笔者之前的文章中有详细论述。

第二、我希望他们创造多大的业绩?事先要规划好销售目标。

第三、我要将哪些产品或者哪些市场交给他去做。不区域市场或者产品就无法精准考核。

第四、我计划投入多少费用。用于核算薪酬。

第五、我的期望与目标设定。计划的保底薪酬多少?期望最低完成的任务量多少?如果完成目标任务额,计划奖励多少?

第六、设定薪酬考核机制。比如,最低目标、考核目标、冲刺目标。完成最低目标,薪酬多少?完成考核目标薪酬多少?完成冲刺目标,薪酬多少?将这些数字换算成公式。比如完成最低目标按照3%奖励,完成考核目标按照4%奖励,完成冲刺目标按照5%奖励。

薪酬设计方法

第一、计划将某几个品牌的产品分配给A业务员负责。过去这几个品牌的销售额为50万元,交给A业务员负责后,计划业绩增加30万元。最低增加目标为超额20万,考核目标额为超过30万,冲刺销售额为超过40万。

第二、保底工资

也可以叫责任底薪,假设为3000元,要求是销售额不能同期降低。这个3000元就相当于劳务费。只要未下滑,3000元照开。如果下滑,按照百分比核算。比如下滑了10%,则保底工资只能拿到3000*90%=2700元。

第三、提成工资

用超过去年销售额的部分进行核算。假设,该业务员年度超过去年销售额超额30万以内,按照8%提成;超额40万以上,按照10%提成;超额40万以上的,按照12%提成。

第四、季度奖、年终奖

如果有超额,每个季度按照8%计算一次超额部分;年终具体核算超额的数量,比如年终核算后应统一按照10%提成,则在年底统一核算,该补得补该扣得扣。员工如果提前离职,则如有多余的点数,不能补给。

第五、工作表现奖

每个月,对工作积极,认真负责,客情好的员工,可以另外给予一定的奖励。奖励最好是有言在先,这样员工才有目标。

第六、带薪年假。年假可不是大企业的专利,微小企业更应该有年假。比如工作满一年,给5天。平时也可以给探亲假之类的,增加员工的归属感。

第七、不定时红包

对于员工表现优异的,或者有贡献的,可以在适当时机给点红包,这个拉近感情非常有效,给员工一些惊喜。当然,这种激励方式不可频繁。

第八、产品特别奖励

在推广某些产品时,可以增加一些奖励。举例,下月要推广某洗发水,只要推出去一件,另外奖励50元。

第九、新开发客户奖励。对于以前未合作过的,本次开发到的,可以另外给予奖励。比如每增加一个新客户,无论开单金额多少,直接奖励100元。

第十、成就奖励

篇3:应付职工薪酬管理方案

(一) 长期以来, 人们对薪酬概念的认识, 总是停留在表

面上, 认为发到个人手中的钱才是工资, 在会计核算上, 也没有统一的核算制度, 使企业与企业之间无法比较, 造成投资人及债权人无法获得准确的财务信息, 以致酿成无法挽回的损失。

(二) 自改革开放以来, 中国经济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

转变, 发展速度也与日俱增, 开放的国门, 为中国企业带来了无限的商机与财富, 同时因为国内制度与国际制度的差异与不统一, 也使中国企业在国际贸易中往往处于劣势的境地, 在许多反倾销案中屡屡败诉。

(三) 为了适应新的环境与变化, 为了中国经济更好更快

的发展, 为了中国企业能在日趋激烈的国际竞争中独占鳌头, 为了中国能在国际经济中有更多的发言权, 首要的任务就是改革旧制度, 而对于经济发展来说, 改革会计制度迫在眉睫。

二、应付职工薪酬与原应付工资差异比较

(一) 含义及核算范围差异

1. 应付职工薪酬的含义及核算范围。

2007年1月1日开始实施的《企业会计准则第9号———职工薪酬》 (以下简称职工薪酬准则) 从广义的角度, 根据构成完整人工成本的各类薪酬, 从人工成本的理念出发, 将职工薪酬界定为“企业为获得职工提供的服务而给予各种形式的报酬以及其他相关支出”。具体来说, 职工薪酬是指企业职工在职期间和离职后提供的全部货币性薪酬和非货币性福利, 包括提供给职工本人的薪酬, 以及提供给职工配偶、子女或其他被赡养人的福利等。其所涵盖的范围大大增加, 包括: (1) 职工工资、奖金、津贴和补贴。 (2) 职工福利费 (2007年3月20日财政部发布《关于实施修订后的〈企业财务通则〉有关问题的通知》中规定, 企业不再按工资总额的14%计提职工福利费) 。 (3) 五险———医疗保险费、养老保险费、失业保险费、工伤保险费和生育保险费等社会保险费。 (4) 一金———住房公积金。 (5) 两费———工会经费和职工教育经费。 (6) 非货币性福利。 (7) 因解除与职工的劳动关系给予的补偿。 (8) 其他与获得职工提供的服务相关的支出。

2. 原应付工资的含义及核算范围。

企业按劳动制度的规定应付及未付给职工的劳动报酬, 包括 (1) 计时工资。 (2) 计件工资。 (3) 奖金。 (4) 津贴和补贴。 (5) 加班加点工资。 (6) 特殊情况下支付的工资, 包括国家法律、法规和政策规定, 因病、工伤、产假、计划生育假、婚丧假、探亲假、定期休假、停工学习、执行国家或社会义务等原因按计时工资或计时工资标准的一定比例支付的工资以及附加工资和保留工资。

(二) 确认和计量差异

1. 应付职工薪酬的确认和计量。

(1) 在职工为企业提供服务的会计期间, 企业应根据职工提供服务的受益对象, 将应确认的职工薪酬 (包括货币性薪酬和非货币性福利) 计入相关资产成本或当期损益, 同时确认为应付职工薪酬, 但解除劳动关系补偿除外。 (2) 计量应付职工薪酬时, 国家规定了计提基础和计提比例的, 应当按照国家规定的标准计提。如应向社会保险经办机构等缴纳的医疗保险费、养老保险费 (包括根据企业年金计划向企业年金基金相关管理人缴纳的补充养老保险费) 、失业保险费、工伤保险费、生育保险费等社会保险费, 应向住房公积金管理机构缴存的住房公积金, 以及工会经费和职教经费等。 (3) 没有规定计提基础和计提比例的, 企业应当根据历史经验数据和实际情况, 合理预计当期应付职工薪酬。当期实际发生金额大于预计金额的, 应当补提应付职工薪酬;当期实际发生金额小于预计金额的, 应当冲回多提的应付职工薪酬。 (4) 对于在职工提供服务的会计期末以后一年以上到期的应付职工薪酬, 企业应当选择恰当的折现率, 以应付职工薪酬折现后的金额计入相关资产成本或当期损益;应付职工薪酬金额与折现后金额相差不大的, 也可按照未折现金额计入相关资产成本或当期损益。 (5) 企业以自产产品作为非货币性福利发放给职工, 应当根据受益对象, 按照该产品的公允价值, 计入相关资产成本或当期损益, 同时确认应付职工薪酬。 (6) 将企业拥有的房屋等资产无偿提供给职工使用时, 应当根据受益对象, 将该住房每期应计提的折旧计入相关资产成本或当期损益, 同时确认应付职工薪酬。租赁住房等资产供职工无偿使用时, 应当根据受益对象, 将每期应付的租金计入相关资产成本或当期损益, 并确认应付职工薪酬。难以认定受益对象的非货币性福利, 直接计入当期损益和应付职工薪酬。

2. 原应付工资的确认和计量。

(1) 原应付工资确认时根据职工提供服务的受益对象不同, 将确认的应付工资计入相关成本和费用, 同时确认应付工资。 (2) 原应付工资计量的依据主要有:人事、劳动工资部门转来的职工录用、考勤、调动、工资级别调整和工资、津贴变动情况的通知单和有关部门转来的代扣款项通知单。

(三) 企业所得税法规定税前扣除差异

1. 税法对应付职工薪酬税前扣除的规定。

(1) 应付工资:税法规定按实际发生额扣除, 若企业计提数大于实际发生额时, 余额是不允许在企业所得税前扣除的。 (2) 应付福利费:税法规定按实际发生额在工资总额14%范围内扣除, 对其中不符合应付福利费的列支项目, 税法要做纳税调整。 (3) 五险一金———养老保险费、失业保险费、医疗保险费、工伤保险费、生育保险费、住房公积金:税法规定企业依照国务院有关主管部门或者省级人民政府规定的范围和标准为职工缴纳的基本养老保险费、基本医疗保险费、失业保险费、工伤保险费、生育保险费等基本社会保险费和住房公积金, 准予扣除。企业为全体职工按规定的比例或标准缴存的补充养老保险, 补充医疗保险, 可在税前扣除。为全体职工按规定的比例或标准补缴的基本或补充养老、医疗和失业保险, 金额较大的, 主管税务机关可要求企业在不低于3年的时间内分期均匀扣除。补缴当年, 应按其总额的2/3调整应纳税所得额, 以后两年, 每年按补缴总金额的1/3调增应纳税所得额。企业超标缴纳的社会保险费, 税法不允许扣除。以商业形式提供的保险待遇, 税法上也不予扣除。税法规定企业依照国务院有关主管部门或者省级人民政府规定的范围和标准为职工缴纳的住房公积金, 准予扣除。参考针对个人所得税的相关财税文件来看, 单位和个人分别在不超过职工本人上一年度月平均工资12%的幅度内, 其实际缴存的住房公积金, 允许在个人应纳税所得额中扣除。单位和职工个人缴存住房公积金的月平均工资不得超过职工工作地所在社区城市上一年度职工月平均工资的3倍。单位和个人超过上述规定比例和标准缴付的住房公积金, 应将超过部分并入个人当期的工资、薪金收入, 计征个人所得税。 (4) 两费———工会经费、职工教育经费。税法允许扣除的是按工资总额2%拨缴的工会经费, 同时需提供《工会经费拨缴款专用收据》, 会计上计提但未拨缴的, 需进行纳税调整。税法首先规定了职工教育经费范围:公务费、业务费、学习研究费、设备购置费、委托单位代培经费、其他。其次, 明确规定其扣除标准为2.5%, 对超过部分可在以后年度结转扣除, 形成可抵扣暂时性差异, 应确认为一项递延所得税资产。 (5) 非货币性福利;企业以其自产产品作为非货币性福利发放给职工、用于职工集体福利的, 应当视同销售, 按照该产品的公允价值, 确认销售货物收入;同时, 按该价值计入工资、薪金支出或职工福利费支出。职工福利费税前扣除要受税法规定标准的限制。将企业拥有的房屋等资产无偿提供给职工使用的, 该住房每期应计提的折旧不应计入相关资产成本或当期损益税前扣除, 应作纳税调整, 否则确认的应付职工薪酬会形成重复扣除。租赁住房等资产供职工无偿使用的, 每期应付的租金不应计入相关资产成本或当期损益, 也应进行纳税调整。 (6) 因解除与职工的劳动关系给予的补偿;企业已经制定正式的解除劳动关系计划或提出自愿裁减建议, 并即将实施而确认因解除与职工的劳动关系给予补偿而产生的预计负债, 不应计入当期损益, 当期不允许在税前扣除, 应在实际发生时才允许在税前扣除。 (7) 其他与获得职工提供的服务相关的支出。税法规定企业跨年度未支付确认的负债, 不允许税前扣除。若以现金补偿为形式的职工累计带薪休假, 企业应将此作为工资薪金支出基数, 按税法关于工资薪金的规定调整应纳税所得额。

2. 税法对原应付工资税前扣除的规定。

新企业所得税法未出台之前, 应付工资的扣除是按计税工资为标准核定的, 是以企业职工总人数乘以计税工资标准得出的。

(四) 信息披露的差异

1. 应付职工薪酬的信息披露。

新准则首次明确规范了披露的范围和内容, 规定企业应当在附注中披露与职工薪酬有关的下列信息: (1) 应当支付给职工的工资、奖金、津贴和补贴, 及其期末应付未付金额。 (2) 应当为职工缴纳的医疗保险费、养老保险费、失业保险费、工伤保险费和生育保险费等社会保险费, 及其期末应付未付金额。 (3) 应当为职工缴存的住房公积金, 及其期末应付未付金额。 (4) 为职工提供的非货币性福利, 及其计算依据。 (5) 应当支付的因解除劳动关系给予的补偿, 及其期末应付未付金额。 (6) 其他职工薪酬。同时规范了对于因接受企业解除劳动关系补偿计划建议的职工数量不确定而产生的或有负债, 应根据《或有事项》准则规定进行披露。

2. 原应付工资的信息披露。

原会计制度对职工工资信息的披露未作硬性说明, 企业可根据需要灵活处理。

三、应付职工薪酬与原应付工资之间差异的影响

(一) 全面反映人工成本。

打破了长期以来人们对职工薪酬片面的认识, 将原应付工资、应付福利费、其他应交款、其他应付款等科目中反映的职工薪酬统一集中到应付职工薪酬科目, 更加真实、准确、全面的反映出企业的实际人工成本, 这一改变也充分体现出企业以人为本的理念。

(二) 拓展了职工薪酬的内涵与核算范围。

原应付工资因注入新的元素而改变, 新制度下应付职工薪酬涵盖的范围更加广阔, 人们重新认识了职工薪酬, 这使他们更加清楚地了解了自身的价值, 对他们在追求更高的人生目标道路上起到了很大的帮助作用。

(三) 与国际接轨。

新制度将应付职工薪酬的确认与计量规范一一诠释, 大胆借鉴国际会计制度, 首次明确规范了应付职工薪酬信息披露内容及要求, 使企业反映出的会计信息更加真实、可靠、完整, 逐步实现与国际接轨。

(四) 有利于国家的税收。

篇4:“应付职工薪酬”填报指南

牢记“应付职工薪酬”所含内容

什么是“应付职工薪酬”?细心的统计人员会发现,以前年度有个指标叫“应付工资总额”,这两个指标看似差不多,都与工资报酬有关。“应付职工薪酬”是为适应新的会计准则而增加的指标,与被取消的“应付工资总额”指标相比,二者有相同之处,都是企业为获得职工提供的服务而给予各种形式的报酬;不同之处在于,一个是旧会计准则的科目,一个是新会计准则的科目,二者涵盖的内容不同。如果不仔细研读指标解释,特别是对未执行2006年《企业会计准则》的企业来说,大部分统计人员会直接将应付工资的贷方累计发生额的数据填报在此,那么这样填报,问题出在哪儿呢?

准确理解指标的内涵是准确填报的前提。先让我们看一下“应付职工薪酬”指标在统计报表制度中的解释:指企业为获得职工提供的服务而给予各种形式的报酬以及其他相关支出。包括职工工资、奖金、津贴和补贴,职工福利费,医疗保险费、养老保险费、失业保险费、工伤保险费和生育保险费等社会保险费,住房公积金,工会经费和职工教育经费,非货币性福利,因解除与职工的劳动关系给予的补偿,其他与获得职工提供的服务相关的支出。请注意企业为职工缴纳的社会保险费、住房公积金都包括在内。执行2006年《企业会计准则》的企业,根据会计科目“应付职工薪酬”的本年贷方累计发生额填报;未执行2006年《企业会计准则》的企业,应将本年上述职工薪酬包含的科目归并填报。如果外籍及港澳台方人员工资福利等未计入“应付职工薪酬”科目中,则应从相关成本、费用科目中摘取并计入。

通过上述指标解释可以看出,统计人员直接填报应付工资的贷方累计发生额的数据是错误的,因为其包括的内容不全。

未执行2006年会计准则的企业,惯性思维要不得

未执行2006年《企业会計准则》的企业,应将本年上述职工薪酬包含的科目归并填报,应包括财务账中应付工资科目贷方发生额,还要包括成本、费用科目中的职工福利费、社会保险费、住房公积金、工会经费、职工教育经费等借方发生额。

对于未执行2006年《企业会计准则》的企业,统计人员在填报财务状况表时,多数会报错“应付职工薪酬”指标,究其原因就是惯性思维和不认真。因为惯性思维,以为每年的指标都差不多,上年就是用应付工资的贷方数填报该指标,今年一定也是如此,殊不知,统计报表制度已经进行了调整,上年如此今年未必还如此。因为不认真,填报报表前不学习统计报表制度,直接在报表平台上录入数据,不提前在草表上试填数据,经过审核后再上报。在此有必要再次提醒大家,务必认真参加每年的统计年定报布置会,要特别关注制度的变化。

执行2006年会计准则的企业切莫大意

统计报表制度中“应付职工薪酬”指标的含义和口径与2006年《企业会计准则》中“应付职工薪酬”会计科目是一致的。

对于执行2006年《企业会计准则》的企业,也有部分统计人员在填报财务状况表时报错“应付职工薪酬”指标,究其原因也是不认真。企业虽是执行新会计准则,但应付职工薪酬科目只包括职工工资、奖金、津贴和补贴,其他内容都在成本、费用科目中核算。统计人员如果不认真学习统计报表制度,照搬应付职工薪酬科目贷方发生额,表面上虽然科目名称一致,但包括的内容就少了一部分。所以在今年的报表工作中要求:执行2006年《企业会计准则》的企业,如果“应付职工薪酬”会计科目未按规定包括企业会计准则中该科目下的所有内容,如未含职工福利费、社会保险费、住房公积金、工会经费、职工教育经费等,则填报“应付职工薪酬”指标时,应按照统计报表制度中指标解释包括的内容,从成本、费用中摘取相关项目计入该指标。

三种填报方式:不重不漏是关键

总的来说,大部分企业对该指标的填报方式包含在以下三种情况之列:第一,设置“应付职工薪酬”科目,且其中包括的项目符合统计制度规定的全部内容,可以将其贷方累计发生额作为填报依据。第二,不设置“应付职工薪酬”科目,只设置“应付工资”科目,需要对有关内容进行整理归集,将“应付工资”贷方发生额数据加上各成本费用(“生产成本”、“工程成本”、“开发成本”、“制造费用”、“营业费用”、“管理费用”等)科目中相应内容的借方发生额数据。第三,设置“应付职工薪酬”科目,但该科目只核算工资,未包括其他内容,或者未包括外方员工的人力成本,要将“应付职工薪酬”贷方发生额数据加上各成本费用科目中相应内容的借方发生额数据。

综上所述,不论企业是否执行2006年《企业会计准则》,在填报“应付职工薪酬”指标时,都要注意包括的内容是否全面。计入应付工资或应付职工薪酬科目的数据要统计,未计入但符合上述内容的也要统计;数据出自什么会计科目不重要,重要的是不重不漏,只要在应付工资或应付职工薪酬科目之外还有属于上述内容的项目,就要统计进来。

应付职工薪酬和从业人员

工资总额有何区别

篇5:应付职工薪酬职工福利

贷方登记按职工工作岗位当期计提的应付的职工福利增加数,

借方登记当期已支付的职工福利,期末应没有余额。

2、应付福利费的核算内容

会计核算依据:

会计财企[]242号

税前扣除依据:

国税函[2009]3号

企便函[2009]33号

2、应付福利费的会计核算内容

财企[2009]242号

企业为职工提供的除职工工资、奖金、津贴、纳入工资总额管理的补贴、职工教育经费、社会保险费和补充养老保险费(年金)、补充医疗保险费及住房公积金以外的福利待遇支出,包括发放给职工或为职工支付的各项现金补贴和非货币性集体福利:

“医、食、住、行” 四大类:

1)职工因公外地就医费用、暂未实行医疗统筹企业职工医疗费用、职工供养直系亲属医疗补贴、职工疗养费用、

2)自办职工食堂经费补贴或未办职工食堂统一供应午餐支出、

3)符合国家有关财务规定的供暖费补贴、防暑降温费等。

*职工福利费里会出现餐饮业发票,这应当准扣,不能就全认为是业务招待费

*统一供应午餐支出是实物支出,纳个人所得税时不计入工资,发放的现金补贴就要计入工资纳个税了.

4)企业尚未分离的内设集体福利部门所发生的设备、设施和人员费用,

包括职工食堂、职工浴室、理发室、医务所、托儿所、疗养院、集体宿舍等集体福利部门设备、设施的折旧、维修保养费用以及集体福利部门工作人员的工资薪金、社会保险费、住房公积金、劳务费等人工费用。

5)职工困难补助,或者企业统筹建立和管理的专门用于帮助、救济困难职工的基金支出。

6)离退休人员统筹外费用,包括离休人员的医疗费及离退休人员其他统筹外费用。

7)按规定发生的其他职工福利费,包括丧葬补助费、抚恤费、职工异地安家费、独生子女费、探亲假路费,以及符合企业职工福利费定义但没有包括在本通知各条款项目中的其他支出。

上述三项也不纳个税.

8)企业为职工提供的交通、住房、通讯待遇,以实物形式发生的作为职工福利费管理

以货币按月按标准发放应当纳入职工工资总额;扣除一定标准后应纳个税;

企业给职工发放的节日补助、未统一供餐而按月发放的午餐费补贴,应当纳入工资总额管理计算个税。

3、企业应付福利费的账务处理

1)企业当期发生职工福利费但以前年度职工福利费有余额的,应先冲减以前年度余额:

借:应付福利费

贷:库存现金/库存商品(将企业资产用于职工福利)

注意:一定要查明福利费动用的用途,改变用途的纳税调增

2)企业将职工福利费余额直接转到利润账户或其他用途的

借:应付福利费

贷:利润分配――未分配利润/银行存款(业务招待等纳税应调增的支出)

纳税调增

3)企业当期发生的福利费,期初无余额的,应按实际发生数列支:根据职工提供服务的受益对象,确认职工福利时

篇6:应付职工薪酬应付福利费

6、月末根据本月计提折旧记录,公司高级管理人员无偿使用的住房应该分配折旧费10000元。

账务处理为:

借:应付职工薪酬DD非货币性福利 10000元

贷:累计折旧 10000元

7、30日,职工报销培训费2000元、外聘教师授课费5000元(取得发票),现金支付。

账务处理为:

借:应付职工薪酬DD职工教育经费 7000元

贷:库存现金 7000元

8、31日,现金支付因解除与职工的劳动关系给予的经济补偿金30000元。

账务处理为:

借:应付职工薪酬-解除职工劳动关系补偿 30000元

贷:库存现金 30000元

9、月末根据本月工资薪金总额,计提3%的职工福利费36000元(根据去年开支水平测算本年每月暂时按照3%计提,年末按照实际开支额进行调整)、计提2%工会经费2.4万元、计提2.5%职工教育经费3万元。三项费用的计提与分配(省略)

计提三项费用的账务处理为:

借:管理费用DD职工薪酬 22500元

销售费用DD职工薪酬 7500 元

开发间接费用DD甲项目DD职工薪酬 26250元

开发间接费用DD乙项目DD职工薪酬 30000元

在建工程DD自建办公楼 3750 元

贷:应付职工薪酬DD工会经费 24000元

应付职工薪酬DD职工教育经费 30000元

★ 关于企业加强职工福利费财务管理的通知

★ 婚假规定

★ 辅导规定

★ 加班费规定

★ 病假规定

★ 消防规定

★ 档案管理规定

★ 三包规定

★ 年休假最新规定

篇7:应付职工薪酬年

有的企业会有工资跨期发放的问题,即工资计提时计入了当期费用,但未在当期实际发放,造成应付职工薪酬年末出现余额,依据税法规定,此类问题原则上在年终所得税汇算清缴时要进行纳税调整,本期未实际发放的工资不得在本期睡前列支。

《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所得税法实施条例》第三十四条规定,企业发生的合理的工资、薪金支出,准予扣除。《国家税务总局关于企业工资、薪金及职工福利费扣除问题的通知》(国税函〔〕3号)第一条规定,企业所得税法实施条例第三十四条所称的合理工资、薪金,指企业按照股东大会、董事会、薪酬委员会或相关管理机构制订的工资、薪金制度规定,实际发放给员工的工资、薪金。符合此项规定的,应当予以扣除。

根据以上规定,工资、薪金的企业所得税税前扣除,核心的是要符合两个基本要求,即一要合理,二要实际发放。不合理的不允许扣除,合理但未实际发放的依旧不能扣除。从强调“实际发放”这个角度来说,工资、薪金的税前扣除,遵循的是“收付实现制”原则,而不是“权责发生制”原则,因此,每个纳税年度内,不管工资、薪金按权责发生制应属哪个年度,只要实际发放且符合税法“合理”的要求,就可以在实际发放年度进行企业所得税税前扣除。因此,在上一年度已提取的工资、薪金,由于未实际发放,就不能在上一年度扣除,已提取但尚未发放部分,应在企业所得税年度申报时,调增应纳税所得额。由于企业所得税是按年计算所以,税前扣除只需考虑全年实际发放且合理的工资、薪金部分,其他已计提未发放部分要进行纳税调整。

需要说明的是,考虑到合理工资、薪金的计提与发放往往只是一个时间较短的暂时性差异,所以,一些地区对这一问题以汇算清缴政策问答的形式做了“从宽”的规定。比如浙江、江苏、河北、福建、青岛等省市明确,如果企业当年计提的工资在企业所得税年度纳税申报前(即次年5月31日前)实际发放的,可以在计提当年计算扣除。因此,在这些省市,在次年5月31日前实际发放的本年工资,可以在本年扣除。

二、取得跨期发票的所得税处理

企业应按权责发生制原则确认各期费用,上年度发票未及时入账,本期应通过“以前年度损益调整”科目进行账务处理,入账时,借:以前年度损益调整;贷:银行存款或库存现金。借:利润分配-未分配利润;贷:以前年度损益调整。

国家税务总局关于企业所得税应纳税所得额若干税务处理问题的公告(国家税务总局公告第15号)中,关于以前年度发生应扣未扣支出的税务处理问题的规定指出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税收征收管理法》的有关规定,对企业发现以前年度实际发生的、按照税收规定应在企业所得税前扣除而未扣除或者少扣除的支出,企业做出专项申报及说明后,准予追补至该项目发生年度计算扣除,但追补确认期限不得超过5年。

企业由于上述原因多缴的企业所得税税款,可以在追补确认年度企业所得税应纳税款中抵扣,不足抵扣的,可以向以后年度递延抵扣或申请退税。

亏损企业追补确认以前年度未在企业所得税前扣除的支出,或盈利企业经过追补确认后出现亏损的,应首先调整该项支出所属年度的亏损额,然后再按照弥补亏损的原则计算以后年度多缴的企业所得税款,并按前款规定处理。

实务中有一定的处理空间,一般允许上年12月的发票入账当年。

篇8:森工企业应付职工薪酬核算阐述

关键词:森工企业,应付职工薪酬,核算

二0一0年黑龙江省森工系统执行新的《企业会计准则》, 为了保证企业会计准则在森工企业的顺利实施, 森工总局制定了 (黑龙江省森林工业执行《企业会计准则》实施办法) (以下简称《实施办法》) , 《实施办法》在遵循《企业会计准则》的前提下, 充分考虑了森工企业的实际情况, 做到既遵守《企业会计准则》的基本核算原则, 又兼顾森工企业现阶段的实际情况, 具有可操作性, 实用性。并尽可能的简化了会计处理。《实施办法》的制定和实施对推动森工企业的会计核算, 提升森工企业会计核算水平具有重要意义。笔者仅就“应付职工薪酬”的会计核算作一些具体的阐述。

“应付职工薪酬”科目是对应科目多, 核算内容比较复杂的科目。从科目对应关系上, 他与“生产成本”、“制造费用”、“管理费用”、“销售费用”、“在建工程”、“银行存款”等科目都有对应关系;从核算内容上包括职工工资、职工福利费、养老保险费、医疗保险费、失业保险费、工伤保险费、生育保险费、住房公积金、工会经费、职工教育经费、非货币性福利、经济补偿金等核算单位内容。而且有些核算单位项目和核算内容与税收政策息息相关。因此, 研究和弄通弄懂应付职工薪酬的核算, 对于正确的按〈实施办法〉对森工企业发生的经济业务进行会计核算以及进行相关税收处理都有重要意义。掌握“应付职工薪酬”的核算, 对掌握和运用《实施办法》起到了以点带面的作用。

一、职工工资的核算

1.职工工资的具体核算内容, 实施办法没有规定职工工资的具体核算内容。《企业会计准则——职工薪酬准则第9号》规定的职工工资核算内容是:职工工资、奖金、津贴和补贴。企业会计准则对职工工资的核算内容规定过于笼统, 不便于在实际工作中掌握。在“应付职工薪酬”中核算的“职工工资”项目与税法中的“工资薪金”口径应该是一致的, 因为“职工工资” (税法中称“工资薪金”是企业计算扣除职工福利费、职工教育经费、工会经费的基数) , 为了简少企业的纳税调整工作量, 企业应尽可能将“职工工资”与“工资薪金”的核算内容保持一致。这样便于企业准确的进行所得税申报和所得税处理。

2.《国家税务总局关于企业工资薪金及职工福利费税前扣除问题的通知》中规定“《实施条例》第四十、四十一、四十二规定实际发放的工资薪金总额不包括职工福利费、职工教育经费、工会经费以及社会保险费和住房公积金”。应该说这一规定与企业会计准则中规定的基本上是一致的。但在实际工作中仍不便掌握和操作。笔者认为, 职工工资的的具体核算内容仍应参照国家统计局1990年1号令规定的工资总额范围进行具体处理。

国家统计局规定的工资总组成有: (1) 计时工资 (2) 计件工资 (3) 加班加点工资 (4) 经常性奖金 (5) 工资金性津贴和补贴 (6) 特殊情况下支付的工资, 如病工伤工资、产假工资、探亲假工资及附加工资、保留工资等等。应付职工薪酬项下的职工工资按上述内容界定既便于日常划分, 又便企业财务部门和计统、劳资部门口径一致。同时也与税法中规定的工资薪金几乎没有差别, 便于企业进行税前扣除和计算扣除职工福利费、职工教育经费和工会经费。

3.职工工资的日常核算。属于管理部门、车间组织和管理生产发生的工资、销售部门发生的工资支出, 应按部门进行核算。期末借记“管理费用”、“制造费用”、“销售费用”科目;贷记“应付职工薪酬——职工工资”科目。属于直接生产发生的职工工资, 能直接记入某种产品直接记入, 不能直接记入则采用合理的分配方法分配记入。

如:某林业局的一个林场。2010年3月份发生木材生产工资300000万元, 其中, 有200000元是为生产原木发生的, 采集工序发生100000万元, 装车工序发生50000元, 运材到贮木场发生150000元, 其余100000元为生产原木和车立柱共同发生 (假定其发生的工资仅与原木生产的采集有关) , 该林业局对不能直接记入产品成本的工资采用定额工时比例分配法分配。工资部门提供的定额工日为, 与原木生产有关的定额工时为1000个工日, 车立柱为1500个工日。其分配率为100000/ (1000+1500) =40, 原木应分配工资额1000*40=40000 (元) , 车立柱应分配工资额1500*40=60000 (元) , 其会计处理为:

二、职工福利费的核算

新企业会计准则规定, 职工福利费列入“应付职工薪酬”核算。同时记入有关成本费用项目。以森工企业为例, 既包括在职职工的福利费, 又包括离退休职工的福利费。《实施办法》规定了五项职工福利费的核算单位内容。

1.为职工卫生保健、生活等发放的或支付的各项现金补贴和非货币性福利。

2.企业尚未分离的内设集体福利部门所发生的设备、设施和人员的费用 (详细内容见《实施办法》63页) 。

3.职工困难补助或者企业统筹建立和管理的专门用于帮抚、救济困难职工的基金支出。

4.离退休人员统筹外费用。

5.按规定发放的其他职工福利费, 包括丧葬费、抚恤费、职工异地安家费、独生子女费等到符合职工福利费定义的其他支出。

《实施办法》虽然比较祥尽的列举了职工福利费的核算内容, 但没有明确职工福利费的具体核算项目。在实际核算中存在着一个职工福利费具体核算项目设置问题。如果设置的过于笼统, 不能满足日常管理的需要, 设置的过繁锁会增加核算的工作量。因此必须既要适当简化会计核算, 又能满足日常管理 (包括税收管理的需要) 。笔者建议对职工福利费的核算设置以下6个明细项目进行核算。 (1) 各种福利性补贴; (2) 职工医疗费用 (3) 福利部门人员工资及其他费用 (4) 职工因难补助 (包括林业局支付的帮抚基金) (5) 其他职工福利费。

职工福利费的帐务处理:能够直接记入相关成本费用的职工福利费, 借记“生产成本”“制造费用”“营林支出”等科目;凡不能直接记入相关成本费用的职工福利费 (包括管费部门本身发生的职工福利费以及为离退休职工支付的职工福利费) 均记入“管理费用”科目。需要说明建筑安装职工发生的职工福利费应记入“在建工程”支出, 工程完了由各种建筑安装工程项目负担。

三、各种社会保险费的核算

根据森工企业的实际情况, 实际上缴和发生五项社会保险支出, 具体有: (1) 基本养老保险费 (2) 失业保险费 (3) 医疗保险费 (4) 工伤保险费 (5) 失业保险费。因而在“应付职工薪酬”科目社会保险费二级科目下应相应的设置以上五种明细项目。同时在“管理费用”科目下也应设置五种保险明细项目。以满足日常核算和对外提供会计报告的要求。

由于目前森工企业的社会保险部门业务上由森工总局社会保险部门管理。所以林业局对社会保险费实行两级核算。既由林业局所属社会保险部门负责上缴各种社会保险和支付离退休人员的统筹内和统筹外费用。企业财务部门拨付给社保部门各种保险资金, 并将所属保险部门发生的支出收至林业局“管理费用”科目。因而产生了林业局与其所属社会保险部门的结算和核算上的往来关系。

以某林业局为例:

1.社保局1月15日向林业局请领基本养老保险费500万元, 失业保险费50万元, 医疗保险费50万元, 工伤保险费10万元, 生育保险费5万元, 共计615万元。其会计处理如下;林业局财务部门支付其款项时借记“其他应收款——社保局”615万元;社保局收到时款项时借记者“银行存款”615万元, 贷记“其他应付款——各种社会保险费”615万元。

2.假定社保局每季度向林业局财务部门报决算并结算各种社保资金。季末社保局实际发生各种社会保险600万元, 其中, 基本养老保险支出490万元, 失业保险支出50万元, 医疗保险费支出45万元, 工伤保险10万元, 生育保费支出5万元。社保局发生支出时, 首先根据各单位提供的离退休工资支付表及相关原始凭证借记“管理费用” (各种社会保险支出项目) 600万元, 贷记“应付职工薪酬” (各种社会保险明细项目) 610万元;实际支付资金时借记“应付职工薪酬—— (各种社会保险明细项目) “600万元;贷记”银行存款“600万元。向林业局财务部门报送决算并结转支出时, 借记“其他应付款——各种社会保险费”600万元, 贷记“管理费用——各种社会保险明细项目”600万元。

林业局收到所属社保局各种社会保险支出 (管理费用) 报表并结转其支出时, 借记“管理费用—— (各种社会保险支出明细项目) 600万元, 贷记“其他应收款——社保局”600万元。其帐户余额15万元是待结算的预付的各种社会保险资金。

从森工企业应付职工薪酬的核算的实际情况来看, 职工工资、职工福利费、社会保险费支出是应付职工薪酬的主要核算内容。应注重做好这三项内容的会计核算, 做到既符合《实施办法》的要求, 又简化核算和便于操作。将有助于推进森工企业的会计核算, 有助于新会计准则在森工企业的顺利实施。

参考文献

[1]黑龙江省森林工业执行《企业会计准则》实施办法 (黑龙江省森林工业总局) [S].

[2]国家税务总局关于企业工资薪金及职工福利费扣除问题的通知 (国税函[2009]3号) [S].

上一篇:农村干部报告范文下一篇:关于实行工作计划管理的通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