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乡镇机构改革后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应实行会计集中核算的建议

2024-05-03

关于乡镇机构改革后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应实行会计集中核算的建议(共9篇)

篇1:关于乡镇机构改革后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应实行会计集中核算的建议

关于乡镇机构改革后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实行

会计集中核算的建议

-------我为盱眙发展献计策建议稿

尊敬的县委蔡书记:

我是维桥乡财政所的负责人,作为维桥乡机构改革工作领导小组成员之一,有幸全程参与和组织了维桥乡事业单位改革工作。本人在具体宣传和执行县委、县政府机构改革有关政策措施的同时,认为县委、县政府在这次机构改革工作中虽然为各个事业单位招录了专职的财务人员,但对改革后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工作没有采取与改革相配套的管理模式。现有的财务单独核算管理方式弱化了乡镇财政对事业单位的财务监督,不利于维护和巩固改革成果。建议县委、政府及时出台相关文件,对乡镇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实行会计集中核算。现就乡镇机构改革后如何更好地发挥会计管理职能提出如下建议,以供领导决策参考。

一、改革后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1、不利于乡镇财政统筹安排收支。我县乡镇事业单位机构改革工作在省委、省政府的正确领导下,通过狠抓各项措施的落实,有条不紊,扎实地推进。经过县乡两级政府的共同努力,现已全面完成了乡镇事业单位机构改革的工作任务,并取得了良好的效果。我们在总结改革所取得的成绩同时,也应该看到改革后由于乡镇事业单位的职能发生了根本性改变。所有上岗人员的工资全

部由县财政直接打卡发放,最终由乡财政承担,而各个事业单位的收入仍由单位自行掌控。在这种管理方式下,乡镇财政无法对各单位的收支实行统筹安排,所以改革后使乡镇财政增加了新的负担,特别是财力本就入不敷出的乡镇更是雪上加霜,长此以往势必拖了县财政的后腿。

2、不利于发挥财政和单位财务的监督职能。机构改革后,目前所有单位的负责人都是由乡镇领导班子成员或股级干部担任。很多人都存在着临时代管的思想,加之不少人缺乏财经纪律意识;对单位的财务收支随意性较大,现有的财务人员很难实施财务监督职能。

3、不利于平衡各个单位在岗人员的工资福利待遇。本次改革后,县委、县政府明文规定:所有上岗人员工资待遇由财政发放国标工资。但是,乡镇与乡镇之间,乡镇的单位与单位之间因经济条件、单位效益等方面的原因,经济条件好的乡镇和经济效益好的单位势必会变相的发放一些补助和福利。这样不利于稳定改革后单位效益差的单位在岗人员人心,容易产生新的不稳定因素。

综上所述,本人认为,加强和改进现在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模式势在必行。实行乡镇事业会计集中核算模式的配套改革对于巩固事业单位的改革成果,加快实施政府机构服务三农意识,推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都将会起到积极性的作用。

二、实行乡镇事业单位财务集中核算的设想

1、撤销各事业单位会计职能,成立乡镇事业单位财务核算中

心,所有账务全部由财务核算中心统一管理。

2、财务核算中心的会计人员由财政所直接管理,与各单位脱钩,从而强化财务监督职能,更好的统筹单位财务收支。

3、对所有在岗人员实行绩效挂钩的工资考核体系,在县财政打卡发放国标工资的基础上,出台新的待遇考核细则。让能干事、多干事、干好事的人能够得到公正的回报,从而达到本次机构改革的真正目的。

以上是本人的一些粗浅认识,不足和不妥之处,敬请领导批评指正。

盱眙县维桥乡财政所朱志林

二0一0十二月二十八日

篇2:关于乡镇机构改革后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应实行会计集中核算的建议

卞颖

论文关键词:会计集中核算;财务管理;存在的问题;建议

论文摘要:会计集中核算是融会计服务和管理监督为一体的新型会计管理模式,是对单位会计机构及人员管理体制、会计职能和部门之间利益的重大调整,如果不注意理顺关系,完善配套措施,会导致会计集中核算工作在取得一定成效的同时,给核算单位的财务管理工作带来一些新问题。本文在分析当前核算单位财务管理上存在的问题基础上,提出了有关加强和完善单位财务管理工作的建议。

会计集中核算是融会计服务和管理监督为一体的新型会计管理模式,其基本职能是:在纳入集中核算单位的资金所有权、资金使用权和财务自主权不变的情况下,由会计核算中心代理各单位行使资金结算、会计核算职能,同时又行使其资金的监督职能。会计核算中心对各单位的财务收支采取“集中管理,分户核算”的办法。纳入集中核算单位的各项资金收支由核算中心严格按规定的标准和相应的科目进行核算,实行预算内外资金统管。实行集中核算后,有效地防止了资金相互挤占、挪用现象,加强了对核算单位日常的财务管理,提高财政资金的使用效率。

由于会计集中核算是对单位会计机构及人员管理体制、会计职能和部门之间利益的重大调整,如果不注意理顺关系,完善配套措施,会导致会计集中核算工作在取得一定成效的同时,给核算单位的财务管理工作带来一些新问题。因此,如何加强和完善单位财务管理,对做好会计集中核算工作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当前核算单位财务管理上存在的问题

1.会计集中核算与单位财务管理脱节

一是会计核算职能从单位转至会计核算中心后,由于双方之间缺乏有效的沟通协作机制,导致认识上的错位。或有被核算单位领导对本单位财务支出接受中心的制约和监督,产生抵触情绪,有意放松或放弃财务管理。甚至想方设法规避会计监督,导致被核算单位与会计核算中心停留于简单的“报账与审核”关系,造成双方财务管理上的脱节;二是中心记账和单位的经济业务活动在时空上相脱离,中心核算会计承担了多套帐务,业务量大,任务繁重,不可能做到对每一笔会计事项都进行严格审查,基本上都是按照单位报账会计填写的收支报账汇总单的内容入账,容易造成单位的收入、支出、资产、往来等不实情况;三是现行的行政事业单位有些财务开支标准从市场要求来看,已远远背离市场供应价格,在执行中缺乏可行性,不能调动单位开展业务活动的积极性,不利于单位的财务管理。这种会计核算与管理职能相互分离的状况,势必会导致单位管理弱化的问题更加突出,如果不妥善解决,必将造成更大的财务管理漏洞。

2.单位资金使用效益低

实行集中核算后,有的单位认为各项收支已由会计核算中心审核把关,大可不必再实施内部监督检查。由于对单位资金支出疏于管理,导致单位的资金使用效率低,具体表现为:一是单位资金滥支乱用,资金支出随意性大,招待费、会议费、车辆维修费、燃油费、对人员的补贴等弹性支出呈非正常性增长,而且

所占资金支出的比重较大,不仅加大单位的支出,甚至还造成资金的损失浪费;二是往来款项长期挂账,而且余额偏大,大量资金长期体外循环,不仅严重影响资金的使用效益,而且容易形成呆账、滥帐,最终导致资金沉淀,国有资产流失。

3.单位内部控制制度不健全

主要表现在:一是单位负责人对支出审批把关不严,一些明显不符合财务制度规定的支出凭证仍能通过审批。没有对单位内部容易发生徇私舞弊、虚假冒领等行为的薄弱环节进行有效的监控;二是单位财产管理混乱,实行集中核算后,单位仍负责财产物资管理,按规定应健全财产管理制度,建立相应的实物保管登记卡(或备查记录),并及时与会计核算中心对帐,保证帐实相符;但在实际工作中,绝大部分单位没有按规定建立相应的财产管理制度,更没有设置专门的实物保管登记卡(或备查记录),财产的增减变动没有真实完整地反映在账册上,造成了单位财产管理的漏洞;三是内部监管执行弱化,有些往来业务发生较多的单位由于各种原因,对个别往来帐发生的时间和内容含糊不清,单位财务制度形同虚设,财务风险进一步加大。

4.单位财务管理工作缺位

实行集中核算之前,单位的财务管理工作主要由单位会计、出纳具体组织实施,集中核算后单位的会计人员减少了,财务管理的衔接和研究制定完善相关管理制度却没有及时处理好。而单位报账会计的工作局限于办理本单位的日常的收入解缴、支出报账、备用金的管理等一般事物性的工作,有的还兼顾单位的其他工作。待遇地位的不予肯定,影响了报账会计的工作积极性的充分发挥,导致单位财务的预算、计划、分析、控制、监督等重要管理职能没有做到专人、专职、专管,造成了财务管理工作的“空档”和“缺位”,影响了单位经济业务活动健康有序进行。

二、加强和完善单位财务管理工作的建议

1.完善协作机制,整合单位财务管理职能

核算单位与会计中心要切实加强横向交流联系,建立互补、互促、互动的分工协作机制,切实解决会计中心与单位财务管理脱节的问题。核算单位要主动接受会计监督,认真听取有关意见,及时进行沟通,使中心会计人员能深入了解和掌握单位的经济活动情况,从而对单位的各项支出进行更为有效的核算、监督和管理。

会计中心要加强与各单位的协调沟通,切实为各单位提供优质、高效、热情的会计服务,充分发挥好核算、监督、服务的职能作用,积极支持和参与单位的财务管理资金筹集、正确执行批复的部门预算以及财产物资管理、财务管理办法、业务计划的制定,当好领导的参谋和助手,立足于加强单位财务管理,切实采取有效的措施。一是完善会计信息反馈制度,拓宽信息传递渠道,及时、全面、准确地将预算执行等会计信息反馈给单位领导,协助单位领导加强对资金收支的事前控制,防止资金的损失浪费;二是实行单位财务风险预警制度,切实加强对单位资金运行过程的控制和风险预警,使单位领导及时调整资金使用计划,把单位的财务风险降到最低,确保资金的安全高效运行;三是实行单位财务状况评价报告制度,要定期对单位资金运行情况、存在的问题或应予重视的会计事项以及财务制度执行情况进行分析评价,为单位领导提供决策依据,促进搞好单位财务管理工作;四要积极指导和帮助单位建立或完善相应的财务管理制度,加强单位财务管理的基础工作;五是上级部门要制定一系列可行的单位支出定额或开支标准,将其刚性与弹性有效的结合起来,在厉行节约的同时,确保单位工作及业务的正常开展和运转。总之,会计核算中心应是各核算单位会计核算的承担者,财务状况的管理者,资金运行的监控者,财务关系的协调者,即

融核算、管理、监控、协调于一身,为此会计核算中心应充分发挥其应有的职能,为核算单位领导的正确决策提供依据。

2.加强预算管理,提高资金使用效益

一是提高预算编制的科学性、合理性,将全部收入、支出列到具体项目,切实解决单位资金滥支乱用的问题,为单位财务管理提供有力保证;二要严格执行政府采购制度,切实加强对单位政府采购支出的事前审核控制,防止单位盲目采购、重复采购和违规采购,防单位自行采购过程中的徇私舞弊行为,严格依法实施采购,不断规范单位的政府采购支出;三是核算单位要对往来款项全面清理,对属于呆账的及时核销,对属于能够收回或支付的,中心应发挥预警作用,及时提醒单位组织清收或支付,切实解决单位资金体外循环的问题,提高资金使用效益。

3.完善单位内部会计控制制度

各单位要结合自身的经济业务活动特点和内部控制的弱点,进一步制定完善相应的内部财务制度,如财务预决算制度、收支管理制度、开支标准制度、财务分析和财务监督检查制度、财产管理制度等。要进一步加强内部管理控制,对支出弹性大、容易发生舞弊行为的公务活动,要严格执行授权控制,加强实施过程监督;对一些不相容职务,要严格按财务制度规定分别设置,防止舞弊行为发生;单位的财产物资管理,要完善实物保管登记卡(或备查记录),建立财产清查、盘点、处置、对帐制度等财产物资管理制度,实行动态管理,防止国有资产的流失。各单位应逐步建立相互监督、相互制约的内部管理控制体系,从制度上严格控制和预防各种滥支乱用、假公济私、中饱私囊等违反财经法纪行为的发生,保证单位各项业务活动的健康有序开展。

4.加强单位财务管理人员的业务培训,不断提高财务管理水平

篇3:关于乡镇机构改革后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应实行会计集中核算的建议

关键词:行政事业单位,会计集中核算,问题,对策

1 实行会计集中核算的重要意义

由于受传统的计划经济体制的影响, 我国行政事业单位, 长期以来实行传统的经费财政分配, 一直实行单位包干, 实行的是一种分散的核算方式。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完善和发展, 分散的核算方式弊端凸显。对行政事业单位实行会计集中核算制度, 这一会计管理体制的变革, 可以有效的规范单位财政支出、会计行为, 体现财务会计准则, 遵守会计法律法规及财务制度, 提高单位会计信息质量, 大大提高了单位会计的工作效率, 同时提高资金使用的透明度, 使财务资源得到有效的、合理的配置并达到资源共享, 还可以为进一步的财政制度的决策, 提供准确无误的数据资料, 为建立国库集中收付制度, 奠定坚实的基础。这一公共财政改革制度的实施可以规范会计核算行为, 加强会计监督管理, 防止单位乱收支的情况出现, 提高资金使用效益, 并且可以杜绝腐败违规行为, 如:逃避监管等。总之, 对于行政事业单位, 要建立一个公开、高效、廉洁、务实的财政管理运行机制, 必须要进行会计集中核算。会计集中核算是市场经济条件下, 会计工作的发展与创新, 是经济发展的必然选择, 是会计核算的必然选择。

2 会计集中核算性质和内容

会计集中核算, 是财务管理体制改革的一项重要内容, 是我国会计管理体制及会计核算方式的一次重大变革。

会计集中核算制度的主要内容是在基层单位资金所有权、使用权和财务自主权不变的前提下取消银行账户, 统一到会计核算中心集中办理资金结算、集中进行会计核算、集中管理会计档案的一种集会计核算、监督、服务于一体的会计管理形式, 是会计委派工作的深化和发展。

会计集中核算是指由财政部门成立会计核算中心, 行政事业单位的资金所有权、使用权和财务自主权不变, 但取消各个行政事业单位的银行账户, 取消单位的会计和出纳, 只设报账员。由会计核算中心集中对行政事业单位, 实行“单一账户、集中支付、统一核算”, 办理会计核算工作和实行会计监督, 是一种会计委派形式, 这种制度集会计核算、监督、管理和服务于一体。

3 会计集中核算的原则和特点

3.1 实行会计集中核算, 遵循会计集中核算的原则

第一, 统一集中办理原则。

这一原则内容是, 单位不再设置会计机构, 取消单位所有的银行账户, 同时取消单位的会计和出纳, 在单位中只设报账员。在会计中心的银行基本账户下, 设立单位的分账户, 原来的单位会计工作, 统一由会计中心安排人员, 在会计中心对单位资金实行集中管理。行政事业单位的各项支出的审查批准, 各种票据凭证的审核, 单位会计资料的收集整理, 报卷、保管等, 由会计中心负责单位会计工作。单位的资金拨付、经费支出、报账等各项相关事宜, 需要经过会计中心的同意后, 由本单位的报账员, 在单位的银行分账户上来办理。

第二, 预算报批不变原则。

一年一度的经费预算, 仍由各行政事业单位自己编报, 经过财政审核、批复后, 交回给各行政事业单位, 同时还要抄送给会计核算中心。

第三, 单位主体资格不变原则。

这一原则的主要内容是, 单位资金的使用权不变, 行政事业单位原有的资金筹措渠道不变, 单位财务资格保持不变。由于单位的主体不改变, 由单位产生相应的债权债务关系, 也不改变。原来的审批权仍归各行政事业单位掌控, 并仍要承担相应的会计法律责任。

可见, 实行会计集中核算的三大原则, 只涉及会计工作的责任发生了相应的转移, 单位的财务主体资格和单位的财务责任并没有发生变化, 单位负责人的会计责任也没有发生实质的改变。唯一变化的是, 由原来的部门分散核算, 变化为集中核算, 将全部经费实行了集中管理, 进行统一开户, 由会计中心进行分户核算。

3.2 会计集中核算的特点

篇4:关于乡镇机构改革后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应实行会计集中核算的建议

一、会计集中核算后存在的问题

1.财政财务管理职能弱化。由于集中核算体制决定其工作重点是保障所管理的单位财务工作的正常运转,如会计报表按时报出等。对于其他工作则处于应付状态,特别是单位的财政财务管理工作,如预算管理、资产管理、经费管理、债权债务清理等基础管理工作被忽略,成了行政事业单位和项目单位管理的薄弱环节,导致一些单位内控制度形同虚设。如:

(1)专项资金不能专款专用。很多单位和项目部都有专项资金,但核算中心人员对专项资金具体用途不能准确把握,混淆于行政经费之列,往往造成专款不能专用,致使资金使用效益较差,甚至发生挥霍浪费现象。

(2)往来款不能及时清理。由于核算中心人员对各单位情况了解比较少,加之部分单位又不能及时报账,有的往来款项挂了若干年,变成了呆账死账,最终予以核消,从而造成国有资产流失。

(3)对各单位的实物资产不能进行定期清理盘点。核算中心人少事多,无力对各单位的实物资产进行定期清理盘点,部分单位实物资产的变化又不能及时向核算中心报账,从而导致账实不符,会计财务失去了监督牵制作用。有工程管理和实施职能的单位使用国家资金购置设备材料后,凭用款单位领导和经办人签字一次性到会计核算中心报账支出,但有些情况下不是一次性全部消耗的物资材料。按会计常规处理并不是购多少支出多少,而是通过存货反映实际消耗多少支出多少。如果直接作支出,一些大宗材料物资反映不出真实消耗,用于哪些项目,不能建立规范的账簿记录和收发领用手续,使用款单位的存货和固定资产失去控制,损失浪费在所难免。

2.会计监督职能弱化。核算中心成了记账机器,一名会计人员往往要兼记多个单位的账,少则五六个,甚至更多。会计人员常年在核算中心上班,不参与有关单位内部工作和管理,对各单位和业务事项知之甚少或根本不知道,对各核算单位的经济事项不仅没有事前监督,事后监督也表面化。对各单位的财务收支,核算中心只注重票据是否合规、手续是否齐全,而对其真实性、合法性很少过问。

有的单位不合理开支无法向核算中心报账,就想方设法开具虚假发票套取资金,且屡屡得逞;有些单位收入项目繁多,为了省去报账的繁琐手续,干脆把部分收入不入账,在单位内部坐收坐支,致使部分资金体外循环。

二、实行会计集中核算后的审计思路

1.会计核算中心也应纳入审计监督的范畴。重点审查会计核算中心与被审计单位之间有无相互衔接、切实可行的内控制度;纳入会计核算单位中心管理的专项资金是否及时拨付,有无无故滞留或有意拒付;进入会计核算中心的各项资金,特别是大宗资金的流向是否合理、合法。

2.根据会计集中核算后出现的新情况,确定新的审计重点。实行会计集中核算后,单位明显的违纪问题相对减少,而暗藏和非常规问题有可能出现,因此审计的侧重点应有所改变。

(1)重点检查财务支出是否有转移现象。实行会计集中核算后,一些单位为了使某些不合规的支出合法化,采取巧立名目、弄虚作假的手法进行报销;有的单位还可能将有些费用转嫁到下属单位或企业(关联单位)报销,因此,审计可以从真实性入手,采取内查外调的方法,广泛听取群众意见,合理测算被审计单位费用支出比例。

(2)重点深挖是否有账外账和“小金库”。实行会计集中核算后,对某些单位和个人来说,有些不合规的开支不好操作,他们总是千方百计地另找出路,就有可能在会计核算中心账目之外搞名堂,审计可采取多种方式查处:注意观察被审计单位有无房屋出租收入、培训办班收入等,然后对照账面审查有没有反映,有没有全部反映;将被审计单位的业务资料和会计资料相结合,看是否存在收入部分不入账,是否存在罚没物资不入账;对被审计单位进行现金盘点,如发现现金实际结存数与账面结存数差额较大,而又说不清来源或支出用途,就应进行追查;从审计各种票据入手,核对被告审计单位收入的真实性、完整性,查其非税收入是否全额上缴财政专户,是否达到以票管费,有无白条收费和无票收费,是否以物抵收或以支抵收。

3.审计查出的违纪违规问题,会计核算中心应承担相应的责任。实行会计集中核算后,对审计查出的违纪违规问题应把握好其责任划分:财务收入的真实性、合法性、合规性,以及财务支出的真实性由被审计单位负责;会计核算业务的正确与否由会计核算中心负责;财务支出的合规性、合法性以及有关票据的真假由被审计单位和会计核算中心共同负责。

篇5:关于乡镇机构改革后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应实行会计集中核算的建议

来源:中国论文下载中心作者:未知请联系更改编辑:studa1211-

从2003年起,国家行政机关陆续实行会计集中核算制,这对规范财务核算方法,加强财政资金管理,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益,维护市场经济秩序,从源头遏制腐败的产生具有积极的作用。但从近年来审计发现的问题看,有些深层次的问题仍未能得到解决,隐性问题有逐步扩大之势,给审计工作的顺利开展增加了难度。

一、利用虚开发票套取现金,设置账外账。实行会计集中核算后,一些单位为了本部门利益和发放职工福利,利用某些部门管理上的漏洞,以业务招待费、住宿费、会议费和购买茶叶、礼品、办公用品等名义从税务机关开具虚假业务支出发票报账套取大量现金设置账外账,供少数人使用或发放国家政策之外的各种津补贴。

二、利用所属二级单位和下级部门空转资金,以虚假支出套取大量现金。由于会计核算中心的会计人员身兼数十个单位的会计核算任务,身居报账单位之外,对各部门的业务情况不清楚,收入、支出和工作流程较为生疏。而且这些会计核算人员只管发票是不是税务机关开的,只要是税务机关开的都视为合规一路绿灯,管你给谁拨款,管你是什么用途都不过问,而下级部门所在地的财政统派统管办公室只负责会计核算和记账业务,至于资金如何使用,是否合规合法均不予理会,这就给那些拨款部门有了可乘之机。从近年来审计发现的类似问题看,有的部门将款拨到下面以后,派人直接从当地农村信用社提款,然后到国税部门开几份发票做账,有的将款项又从下级部门汇入上级指定的储蓄存折户中,形成事实上的“小金库”,供少数人使用或发放职工福利等,使国家财政资金打了水漂。

三、张冠李代 应付各种检查,将专项资金以现金形式套取出来。当前,在很多地方出现一种怪现象,国家每年都在加大扶贫支持力度,资金越拨越多,但扶贫解困效果并不理想,收效甚微。特别是国债资金、以工代赈资金、财政科技扶贫资金到了实施单位以后,有的根本就没有去实施新的项目计划,而是在原老项目上进行修修补补,待上级有关部门来检查验收时将检查组一行带到早就完工的同类项目基地上走马观花一番,然后添油加醋的汇报政绩,再到高级娱乐场所进行高档消费,最后项目就通过验收了。这些部门将此笔资金以项目开支的名义开具名种发票、领款单等予以报账,套取不义之财。

四、以学习考察的名义行旅游观光之实,挥霍国家之财。当前不少机关单位为了职工福利,在工资之外不能给职工另行发钱发物。就以学习考察的名义组织职工出去到有名胜古迹的城市去进行所谓的学习考察,少则二、三个城市,多则四至五个城市以上,有的单位部分人员连在外的门票费都用进餐发票予以报销,更有甚者将家属陪玩的费用也一并在单位报销。

五、会计核算中心与单位财务管理脱节,缺少有力的监督体系。现行会计核算中心人、财、物都隶属于财政部门,而报账单位财务管理、运行置于会计核算中心之外,使单位财务管理出现弱化现象。一是不利于单位领导及时掌握资金的使用情况,因会计核算中心不负责编制各部门月报表,所能提供的仅仅是一张简单的资金收入、支出、结存的数据,且较为抽象和不具体,不便于分清款项的明细用途;二是单位固定资产管理与会计核算中心脱节,当前很多单位新购置了小轿车、电脑、办公桌椅、沙发等高档用品,同时也变卖了不少的固定资产。从审计发现的问题看,这些大额的固定资产购置大都未登记固定资产账和资产卡片,出售资产也未登记减少固定资产账,而是由会计核算中心列作经费支出,使单位资产游离于账外,失去了对国家资产的有效监督。有的单位将固定资产变价收入不入账,或开小收大,将此笔收入置于会计核算之外,造成国有资产流失。

六、单位会计、出纳取消后设置一名报账员,失去有效制约和监督。从某种意义上讲,会计核算中心的会计业务很大程度上依赖单位报账员的审核和算术计算归总,这样报账员就成为单位联系会计核算中心的直接纽带。但单位报账员似出纳又非出纳,似会计又非会计,换言之就是会计与出纳之职都集中于报账员一身,可谓财权在握。从多数单位看,都是分管领导一人签批核销费用,所受的监督仅局限于分管领导一人,而单位领导又不可能事无具细样样都清楚,大都是听报账员汇报费用开支情况。由于缺少以前的会计、出纳相互监督,按月对账,日清月结的程序,让少数思想素质不高的报账员有了可乘之机。审计中已经发现有的报账员模仿领导的签名报销费用,从中贪污公款等现象。

七、不利于审计机关实施有效的审计监督。审计机关在实施审计时,往往会遇到不少的困难和阻力,特别是对当年的审计难度更大一些。因会计核算中心不是每月都将总账、明细账打印成册,而是要到终了后才一次性打印装订,在日常审计中查看某些数据必须要从电脑中将数据调出才能进行审计,而有的核算人员并不是每月都按时做账、记账并输入有关数据,要查询打印和采集数据都有一定的难度,给审计工作的顺利开展带来了不便。

针对以上所述问题,特提出以下对策和建议:

一是加强制度建设,制定一整套切实可行的内部管理制度。如《机关财务管理制度》、《财产物资领用登记制度》、《车辆管理办法》、《报账员岗位责任制》、《内部审计制度》以及成立职工民主理财小组等,明确单位财务收支的审批权限,报账程序,扩大财务知情范围,必要时可每月进行财务公开,接受职工监督。

二是加强对各部门预算编制和预算执行的监督。纪检、监察、财政、审计机关要加强配合和协同办案,加强对有财政专项资金单位的监督力度。特别是财政部门要加强对预算执行的监督,坚持按项目进度,项目质量拨款,不能将所有项目资金一次性全部拨给用款单位。特别是财政部门要根据审计机关通过审计后的审计报告结果对国家建设项目和专项资金项目的拨款,以达到相互监督,共同牵制的作用。

三是加强对会计核算中心会计人员的业务培训,以适应会计集中核算各方面的要求。当前,各核算中心都面向社会招用了一大批年青人进入中心工作,这些人来自各个方面,缺少工作经验和财务工作经历,思想素质不齐,财务管理知识不全面,特别是对各种财经法规的作用知之甚少,给会计集中核算质量打了拆扣。这就需要财政部门加大对这些人员的知识培训力度,主要是加强对《会计法》、《预算法》、《财政总预算会计制度》、《发票管理办法》、《审计法》等法律法规的学习。加强会计核算中心自身建设,努力提高会计队伍素质,使他

们掌握更多的知识,努力提高会计核算能力和效果,最大限度地减少核销违规使用财政资金的现象。

四是加大硬件投入,建立完整的计算机网络系统。政府要加大对会计核算中心的硬件投资力度,使之建立统一的网络系统,使会计核算中心与单位联网,依托现代电子技术,开通即时查询功能,实现资源共享。如财政拨款情况,单位可用财力状况等都可通过远程查询;以方便报账员随时查询单位账目、经费开支明细情况等业务。

【参考文献】

篇6:关于乡镇机构改革后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应实行会计集中核算的建议

一、会计集中核算后事业单位存在的问题

(一) 程序繁琐, 影响事业单位业务的开展

各事业单位的各项财政经费是财政部门根据规定核定的, 其支出权利应由各事业单位按照国家规定和业务进度来决定。按照会计集中核算中心工作程序, 首先由财政部门核定各事业单位用款额度, 并转入事业单位在银行开设的小额用款账户, 在此额度内开支。之后事业单位携支出凭证到会计核算中心审核报销, 并将报销数额再转入单位小额用款账户, 依次循环往复。这个报销程序犹如企业会计核算中的备用金制度。但是, 往往由于特殊的经济活动会计核算中心拒绝报销时, 资金就不能到位, 工作就得停止, 就会影响事业单位业务的开展。如案件诉讼押金、发生经济纠纷、发票不能及时回来以及数额较大的支出等, 又人为设置审批关卡。所以, 会计集中核算程序繁琐, 使资金流动更加复杂化, 且造成大量资金滞留于会计核算中心。即使一些实行国库集中支付制度的地方, 其支付职能也完全没有必要通过会计集中核算中心这个“二传手”来实现。

(二) 未纳入会计集中核算的二、三级单位违纪违规现象有所抬头

实行会计集中核算, 纳入会计集中核算的一级单位违纪违规问题在不同程度上有所收敛。但一些未纳入会计集中核算的二、三级单位的违纪违规问题突出, 一方面表现为充当一级单位机动财力的“蓄水池”和违纪违规问题的“庇护所”, 形成二级单位为一级单位遮羞掩丑, 一级单位为二级单位当后盾、做保护伞的依存关系。最典型的是一级单位副职兼任二级单位“一把手”和一级单位预算外资金放在二级单位核算的事业单位;另一方面, 一级单位自身违纪违规问题呈上升趋势。集中表现为:资金状况好的单位滥补乱发、吃喝送礼、公款旅游问题突出。

(三) 代理账外违纪违规问题却不容忽视

一是设置账外账, 私设小金库现象重新抬头。一些单位为逃避会计核算中心监管, 搞两本账, 一本账交由会计集中核算中心代理核算, 多为合规合法支出;另一本账由单位核算, 除了对上述合法合规的经济业务进行核算外, 其余核算内容多为不合规、不合法支出。二是“上转下, 明转暗, 真转假”现象时有发生。一些大型事业单位由于怕露富、怕监管、怕不合规支出报不了账, 在财务移交会计集中核算中心时, 将部分财务活动转移到下属二、三级单位或工会、学会、协会等社团组织或自收自支经济实体, 把下属单位作为生财、聚财的囤积地和违纪违规的避风港与防空洞。三是在财务移交会计核算中心时, 部分单位财务与资金移交不彻底, 存在“跑、冒、滴、漏”现象。具体表现为:应交预算内的, 不交预算外的;交明确移交的账户, 不交私设的账户;交结算户, 不交储蓄户;交一级预算单位账簿, 不交二级预算单位的账簿。等等。四是账外资产逐渐增多。由于会计核算中心管账不管物, 单位管物不管账, 账簿与实物两张皮。一些事业单位的资产形成后, 单位只管有资产使用, 不注重及时报会计核算中心做相应账务处理, 尤其是基建及举债、捐赠、划拨形成的资产, 有相当部分形成了账外资产。

(四) 报假账问题仍然存在

会计集中核算, 就是在保持“预算管理体制、单位理财机制和会计主体法律责任不变”的情况下, 将单位的财务活动与会计核算相分离, 撤销单位的会计机构和银行账户, 由会计核算中心负责统一集中办理资金结算和会计核算, 并对会计资料和会计档案进行集中管理。实行会计集中核算后, 单位不再负责做账, 只负责报账。由于会计核算中心在代理会计核算的监管中, 只能识别票据的真伪, 不能识别经济事项的真伪。因此, “真票假事”现象不仅时有发生, 而且在日常会计实务中不断呈上升趋势。如有的单位以住宿、会议、印刷、修理、运输、劳务费等合理票据列支送礼、超标准吃喝招待、滥发奖金、公款旅游、集资建房等不合规支出。

(五) 单位财务内部牵制和监督机制弱

会计核算是单位运用专门方法, 以货币为计量单位, 对一定时期的各项经济收支情况进行考核计算, 以对比分析资金运动的成果。会计集中核算就是通过对事业单位经济业务考核计算, 集中反映和对比分析各预算单位资金运动的成果。目前, 承载会计集中核算职能的会计核算中心对各预算单位的资金运动只进行计算而不进行分析, 不能称其为真正的核算, 充其量是一个记账员而已。但有关部门却赋予其财政、审计、金融等方面特殊的行政权利。同时, 实行会计集中核算后, 一些事业单位财务交由会计核算中心代理核算后, 单位取消了会计, 只设一名报账员, 导致单位会计与出纳的牵制机制消失, 单位会计、出纳两人缩减为报账员一人, 单位内部监督机制却被弱化。过去单位财务部门, 既有会计、出纳的相互牵制, 也有单位内审和部门内审的内部监督。单位财务纳入会计核算中心后, 这些牵制、监督职能不同程度地被弱化, 单位财务知情面缩小, 虽然财会核算中心在代理记账时, 也履行了内部牵制和监督职能, 但由于其置身单位外部, 对单位经济业务“只知其表, 不知其里”。因而, 对有些问题难免掌握不了, 把关不好。

二、会计集中核算后事业单位加强财务管理的几点措施

基于以上原因, 我们认为必须采取必要措施, 改进和完善会计集中核算后的事业单位财务管理:

(一) 简化核算程序, 提高工作效率

1、制定网络预算, 及时处理会计业务。

按照会计集中核算中心工作程序, 事业单位报账工作应首先由财政部门核定各事业单位用款额度, 并转入事业单位在银行开设的小额用款账户, 在此额度内开支。之后, 事业单位应编报预算通过网络审批, 审批时间最好不长于一个工作日。否则, 因时间原因视为同意该预算支出。也就是说, 事业单位报账工作做到前头, 防止事后算错帐、算假账。

2、国库集中支付与会计集中核算连为一体, 及时报销。

实际发生业务后, 事业单位携支出凭证到会计核算中心审核报销, 并将报销数额再转入单位小额用款账户, 依次循环往复。大额支出直接通过国库支付中心核拨, 一次到位, 不必层层转账。

(二) 加强法制建设, 依法实施集中核算

1、实行会计集中核算初期, 应加强地

方法规、制度的配套建设, 以做到会计核算中心和其他监督部门在履行监督职责时有“法”可依。有关部门应根据《会计法》的有关规定和实际情况出台相关的法律法规, 就会计集中核算的合法性给予肯定, 使会计集中核算能够有法可依, 充分发挥会计监督职能, 使各部门的会计监督工作有法可依。

2、要切实加强部门预算编制和预算执行管理, 规范预算执行行为。

实行集中统一核算, 强化预算约束作用。预算要细编, 实行部门预算、支出预算要细化到每个部门及每个项目, 根据细编的预算指标来对资金的支付做同一的核算。会计集中核算中心应定期对办理业务的单位相关人员对原始凭证的取得、填制等事项的培训, 防止有关人员弄虚作假, 填假凭证, 报假账。

(三) 加强事业单位内部管理, 建立健全内部控制制度

1、要加强内部财务管理, 建立健全内部牵制与监督机制。

对会计工作进行全面审核, 每一笔支出都应实行事前审核、事中控制、事后核对金额, 在确保凭证真实、合法后, 才能付款。完善内部控制机制, 才能提高会计监督质量。从会计人员的素质建设方面着手, 一方面提高会计人员的专业素质、技能水平, 另一方面加强会计人员的职业道德建设。另外, 涉及款项方面, 一定要有两人或两人以上参与, 加强会计人员之间互相牵制, 互相监督, 防止营私舞弊现象的发生。

2、加强外部监督。

会计核算中心应该主动、积极的接受外部监督, 向预算单位反馈真实的资金信息, 两者之间形成相互制约、相互监督的关系。加强社会监督和国家监督, 弥补会计集中核算当中出现的不足, 构建完善的外部监督体系, 让会计集中核算更好的为社会服务。

3、定期组织会计集中核算中心会计人员到所记账单位进行财产清查。

财产清查就是通过对财产物资、现金的实地盘点和对银行存款、债权债务的查对, 来确定财产物资、货币资金和债权债务的实存数, 并查明账面结存数与实存数是否相符的一种专门方法。通过财产清查, 可以提高会计资料的质量, 保证会计资料的真实性;促进事业单位改善管理, 挖掘各项财产的潜力, 加速资金周转, 也能够促使保管人员加强责任感, 保证各项财产的安全完整。同时, 通过会计人员实地了解事业单位资产、负债、收入和支出情况, 能够做到心中有账, 账中有“实”, 账证相符、账账相符和账实相符。

参考文献

[1]、郭继宏 刘显锋. 《民间非营利组织会计制度》评价及其改进建议〔J〕.浙江杭州:卫生经济研究.2006, (5) ;

篇7:关于乡镇机构改革后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应实行会计集中核算的建议

关键词: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会计核算中心;会计集中核算

一、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财务制度的现状

(一)强化预算机制并落实责任。政府对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实行“核定任务、核定收支、综合收支补差”的预算管理办法。要求将预算和财务管理责任层层落实到各部门,并通过会计核算与预算的衔接,实现强化财务监管和会计监督、加强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内部管理、确保资金专款专用、充分发挥资金使用效益的目的。

(二)合理划分收支,体现职能定位。明确了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收入由医疗收入、财政补助收入、上级补助收入和其他收入构成,在会计核算流程中清晰反映各种补助资金的流入渠道。根据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提供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的职能定位,在“医疗卫生支出”科目下设立“公共卫生支出”二级科目,同时,体现政府对基本建设和设备购置安排预算的补偿机制,将政府承担的基本建设和设备购置支出以“财政基建设备支出”科目单独反映。

(三)规范资产管理,防范财务风险。根据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预算管理要求和补偿机制,不要求进行以权责发生制为基础的成本核算,无需计提固定资产折旧或提取修购基金。合理划分和核算各类收支,防止医疗费用不合理增长,控制财务风险,维护公共医疗卫生的公益性、服务性。

(四)结合实施绩效工资,设立奖励基金,建立激励机制。在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专用基金中设置奖励基金,规定执行核定收支等预算管理方式的基层医疗核算单位,在年度终了对核定任务完成情况进行绩效考核合格后,可按照业务收支结余的一定比例提取奖励基金,由各单位结合绩效工资的实施用于职工绩效考核奖励,以完善激励约束机制,充分调动各单位医务人员的积极性,促使其更好地参与和服务医改工作。

二、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实行会计集中核算的优势

(1)集中核算能客观地反映基层医疗核算单位的财务收支活动,既可促进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收费项目的合法性,杜绝乱收费等现象的产生,也可促进其严格遵守“收支两条线”的规定,保证所有收入及时、足额入库,防止隐瞒、截留和挪作他用,对杜绝违法乱纪行为、国有资产保值增值和完善招投标制度及推进政府采购制度的贯彻实施等方面都具有积极作用;有助于财政部门和业务主管部门对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监督。(2) 集中核算有利于帮助各核算单位建立健全各项财产管理制度。同时严格执行有关管理规定,定期、不定期地进行财产清查,既要保证账证相符、账账相符,也要保证账实相符。 (3)会计核算中心运用会计用友软件或其他电算化系统按照统一标准和统一流程进行会计核算,使核算业务更加专业化。会计核算中心要运用权限设置、定期轮岗、交叉审核等方法实施有效的内部控制,较好地执行了《会计法》相关不相容岗位相互分离的有关制度。同时会计核算中心独立于核算单位之外,使其具备更好的独立性,会计人员能够更好地行使监督职能,对会计资料的真实性、合法性、完整性进行监督,提高会计信息质量。

三、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实行会计集中核算的存在问题。

(1)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实行集中核算后,外部财务监督得到加强,但内部牵制机制弱化。会计集中核算将记账、算账、报账等工作集中于会计核算中心,而对实物、资产、合同等需要反映的经济事项仍然分散在单位,使单位的财务管理工作脱节,弱化单位自身的财务管理。 (2)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会计业务交由会计核算中心代理核算后,核算单位不设会计岗位,只设一名报账员。会计集中核算后核算单位对本单位的财务状况知情面范围缩小,财务负责人一支笔审批,财务支出情况不公开透明。虽然会计核算中心在代理记账时也履行了监督职能,但由于其毕竟置身于单位外部环境,对单位的经济业务的真实性无法掌握,有些复杂问题也难以分辨。例如,有些会计业务受理会计只能识别票据的合法性、合规性,无法识别票据的真实性和经济事项的真伪;一些单位以住宿、会议、印刷、修理及劳务等票据列支的其他不合规支出,受理会计即使发现有以上违规列支的行为,但因缺少足够的证据和精力也很难进一步深究。(3)会计集中核算的实施不利于责任的划分。会计核算中心受理会计不在核算单位经营管理现场,不能了解核算单位经营管理活动真实情况,每天面对大量的原始票据,无法对原始票据进行深入研究分析其真实合法性。尽管会计核算中心成立的前提条件是资金的权利不变,但集中核算单位仍然会将会计核算和财务管理的相关责任推向会计核算中心,而并不参与核算单位经济活动过程,不了解经济业务实质的中心受理会计总是陷入一种两难的局面。另外,当出现虚假会计信息或遗漏核算事项时,就会出现会计核算中心和核算单位之间的相互推委,责任划分不清。

四、针对目前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实行会计集中核算对存在问题的几点思考

(1)要建立健全法律法规体系,明确会计责任主体。实行会计集中核算仍然要继续完善会计岗位责任制度、会计档案及会计软件的保管和维护制度、单位收支管理制度、业绩绩效评价制度以及奖惩制度等,加强单位内部的管理,保障会计集中核算制度规范运行。(2)要建立健全财产物资内外监控制度,确保财政资金、财产物资的安全。落实财产物资清查制度,会计核算中心要定期与核算单位的财产管理员进行物资清查,保证账实相符并落实责任制。建议财政部门也应加大对基层医疗核算单位财产物资的检查监督力度,力求保证国有资产不流失。(3)要制定统一可行的经费开支标准,特别是在发放奖金、加班补助、福利费等方面制定科学统一的标准。对那些涉及面广、政策性强、支出数额大的项目,尤其是三公经费支出,必须经过严格的审批流程方可执行。(4)要积极完善账务处理信息系统,建议实施远程账务报账系统,各核算单位的报账员可在院内登录财务处理系统进行相关操作和查询,使核算单位和会计核算中心之间的数据资源共享,单位能及时了解财务收支情况,增进会计核算中心和核算单位之间的会计信息交换。(5)会计集中核算应加强卫生会计队伍的素质教育,提高会计报务水平。首先要加强宣传,采取板报、标语等多种形式,广泛宣传实行会计集中核算的重要性、必然性及重要意义。其次要加强学习和培训。核算单位应加大对各单位报账员的业务培训,及时更新报账员的业务知识,提高报账员的财务管理水平,逐步使本单位的财务管理趋向规范化。最后要完善报账员制度,提高报账员的综合素质也是提高会计核算中心核算质量的关键。

参考文献:

[1] 全面提升医疗机构财务、会计管理和监督水平——财政部副部长王军就医疗机构财务、会计及审计五项制度答记者问[J]. 会计之友. 2011年09期

篇8:关于乡镇机构改革后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应实行会计集中核算的建议

(一)单位方面:实行会计集中核算,单位资金的筹措、分配、使用权按财务管理的要求仍归原单位,建立、健全内部财务管理制度,对单位财务活动进行控制和监督;加强本单位国有资产管理,防止其流失;对所属单位的财务活动实施指导、监督等都是单位财务人员管理的内容。但从现状来看,许多单位由于放松了对财务人员的管理,结果给单位带来一系列问题:

1.不利于单位经费的管理。实行集中核算,其实只是将单位财务人员从繁杂的算账、记账等日常事务中解脱出来,而将工作重点转到预算安排、资金筹措、给领导当好经济参谋与财务管理等上来,更好的从事“更高层次”的财务管理工作。财务人员业务素质的高低直接影响到单位的理财水平,现在大部分核算单位只设了财务主办一人来负责财务管理工作,可是许多财务主办从未从事过财务工作,由于不熟悉财务制度,无法合理安排、使用单位经费。

2.不利于单位现金的管理。从实际运行来看,部分单位的财务人员对现金管理不重视,挪用、坐支现金随意性大,如部分单位长时间不来核算中心报销,或者一月只来一两次,但一来核算中心报账却是好几万现金,如果放松单位财务人员管理,随意坐支、挪用现金,将给单位的资金安全带来隐患。

3.不利于往来款的管理。往来款主要用于单位涉及往来款业务时使用,行政单位应当加强对往来款项的管理,不得将应当纳入本单位收入支出管理的款项列入往来款项;而在实际操作中确实存在不适用收费票据,而又非往来款的其他财务性质的收入(属应税的项目、房租等),如果单位财务人员不熟悉业务,或管理意识不强,对单位的往来款项和收入性质不分,单位只要涉及收入不能适用收费票据,就全部使用往来款票据,本应是收入而误入往来账户无法支付,或是往来款而当作收入列入本单位经费,就会混乱单位经费支出,造成账务核算的不准确。

4.不利于单位固定资产管理。原先大部分单位的固定资产管理都是由财务人员负责,自从会计核算移交后,有些核算单位对固定资产管理职能概念模糊不清,以为资产管理全部是核算中心的事,放松了对资产管理,根本未设资产明细台账;另外有些核算单位对一些毁坏、丢失、报废固定资产或者对一些无偿调入、捐赠的固定资产没有及时到核算中心进行资产核销、增加等账务处理,于是出现了有账无物、有物无账等现象,更有些单位随意转让、划拨固定资产,如果财务人员没有认真加以管理,就会造成国有资产的流失,不利于保证国有资产的安全完整。

(二)核算中心方面:实行集中核算后,财务人员是单位和核算中心的沟通桥梁和纽带,如放松对单位报账员的管理,给核算中心也带来不良影响:

1.降低工作效率。目前单位财务人员几乎只有报账员一个人,且许多报账员是由不具备基础会计知识的办公室、人事部门等人兼职,更有甚者是驾驶员担任,由于不熟悉财务知识,不了解相关财务制度,大大降低了单位的理财水平。因此来核算中心报账时,单据书写不规范、完整;无法区分单位经费性质,常常混淆经常性、专项、往来款等款项。另外核算中心工作量大,又对单位的具体经济业务活动不是很了解,这些都给核算中心的审核和核算工作带来不便,大大降低了核算中心的工作效率。

2.加大监督管理难度、增加风险。实施会计集中核算后,核算中心审查单位支出凭证的合法性、合理性、真实性是建立在单位报账员审核和领导签批的基础之上,由于会计主体与会计核算相分离,核算中心往往只能就凭证的规范性进行审查,不易查明其合法性和真实性。如果单位财务人员思想品德不佳,业务素质不强,防冒领导笔迹在单据上签字来核算中心报销,用合法凭证虚列支出套用现金;或者对单位的现金收入(如收费性、往来款等收入)不及时上缴,私自挪用等。这些都大大增加了核算中心对单位财务监督的难度和风险。

二、加强单位财务人员管理的对策

(一)单位要重视对报账员的管理。

1.思想上重视对报账员的管理。

正确认识报账员是单位重要组成部分,单位领导要树立三种意识:即实行会计集中核算,不是削弱单位财务管理,而是进一步促进财务规范化;不是改变会计主体,而是财务工作重点的转移;不是降低单位理财水平,而是需要配备素质更强的专职报账员。对合理编制单位预算,依法组织收入,积极筹集资金,保障单位正常运转的资金需要;根据预算和单位用款计划及资金结余情况,及时申请财政拨款;合理安排使用资金;做好单位固定资产管理,往来款管理等都需要单位报账员来完成;而且随着部门预算、国库集中支付制度等项财政改革政策的出台,单位财务管理的职能还需要进一步的加强,所以不能放松报账员的管理。

2.增强单位内部财务控制管理,规范对报账员管理。单位仍是会计主体,要按照《会计基础工作规范》的要求,建立、健全单位内部财务控制制度和管理制度,通过制定工作计划,建立内部财务业务规范,完善内部财务管理制度,实行科学规范管理。单位撤消了会计机构,但不能说明财务人员的管理也可以不要了,相反加强单位的各项财务管理仍是各预算单位不可推卸的职责,这必要求报账人员要有更好的业务素质。由于单位一切的经济往来首先还是通过单位自己管理,如对原始凭证的初审,应根据行政事业财务制度与单位内部财务管理制度的规定,审核票据是否符合财务规定,是否真实合法;还要做好经费预算管理、固定资产管理,往来款项管理;正确执行经财政部门批准的经费预算和财务计划;这些都要求单位有一套完善的内部财务管理制度来规范对报账员的管理。

3.严格现金的管理。要规范收费性收入和其他收入的管理,建立现金日记账制度。坚持现金收入日清月结,不能坐支现金,定期或不定期进行实地抽查制度,防止报账员长期占用现金,或挪用现金,造成不良事件的发生。

(二)核算中心配合单位加强报账员的管理。

1.加强宣传,相互支持。加大对会计集中核算改革的宣传。

让单位领导和报账员认识到,实行集中核算改革是政府加强财政管理的行为,是会计核算、监督职能的转移,而不是削弱单位的财务管理权,单位负责人仍是会计法律责任主体,单位仍有义务和责任搞好内部财务管理工作,确保会计信息的真实、准确、完整,单位不能对削弱财务人员的管理。同时核算中心应定期或不定期(如每年抽出一个月等)深入单位,到核算单位了解并参与其经济业务活动,帮助单位健全内部财务监督约束机制,帮助和督促单位领导加强对报账员的管理。

2.加强培训,提高报账员的素质。报账员负责单位的报账工作、资产管理、预算管理、会计信息的传递等工作,其业务素质的好坏会直影响到核算中心的工作效率和质量,因此核算中心要会同财政部门加强对其的培训工作,进行经常性交流和沟通。

3.建立报账员信息反馈机制。定期或不定期举行单位报账员的交流会等,聆听报账员的意见和建议,定期或不定期的上门走访、沟通,探讨会计集中核算进程中单位财务管理存在问题,分析原因,并提出解决办法,不断改进工作措施和工作方法,从而促进单位重视报账员的管理。

4.加强单位备用金的管理,监督单位日常现金收入是否及时上缴,是否有坐支、挪用现金现象,严格备用金管理,对违反有关财务规定的给予警告、通报、拒绝报销,规范财务人员的行为。

(三)财政、纪检、审计等部门加强监督检查,促进单位加强报账员管理。

各级纪检监察组织不定期对单位报账员工作进行监督检查,加强单位党风廉政建设,使单位领导从思想上重视单位报账员的管理。财政、审计等部门加强对单位财务开支的审计监督,促进单位加强对报账员的管理。如对在于有效执行财政法规,提高经费使用方面取得显著成绩的单位报账员给予奖励,对于掩盖事实,违反财务制度等违法行为的,应予以严惩。

三、加强单位报账员管理,为部门预算和国库集中支付制度打下扎实的基础

部门预算和国库集中支付制度改革两者是财政支出管理改革的重要内容,它有利于提高财政资金效益,增强政府宏观调控能力,有利于提高依法理财水平,强化预算执行过程监督;有利于方便预算单位用款,提高财政服务水平。但要确保部门预算和国库集中支付制度改革的顺利进行,单位必须配备懂财政、财务管理知识,了解和熟悉有关财经法律、法规及会计规章的人担任单位报账员,做好单位的财务管理工作。第一,部门预算是国库集中支付制度改革的前奏,它的编制涵盖了单位所有的收入和支出,细化到了按预算科目划分的各支出明细项目,预算既反映了本单位所有收支预算总额,又反映了收支按单位和项目的具体构成情况,以及单位及项目的收支按支出功能分类的具体构成情况。第二,实行国库集中收付后,重点是指标管理,从财政部门的预算编制,到国库支付等都是指标的调节与控制。这些其实都是进一步细化了单位预算,进而严格控制人员经费、公用经费和专项经费三类资金指标,防止资金被挤占、挪用的现象。从中可以看出,不管部门预算的编制还是国库集中支付制度的实行,都需要单位有懂业务、高素质的人员担任财务工作,配合改革的顺利进行。

实施部门预算和国库集中支付制度改革,单位仍是会计主体,不改变单位的财务管理职能,并承担相应的会计法律责任,应该说对单位的财务管理职能不是削弱,而是更显重要,不可缺少,更需要能力强、业务精的人员来从事财务管理工作;各单位必须完善单位内部财务管理制度,并配备足够的财务人员,确保单位工作的正常运转;并要大力支持财务人员的工作,提高单位报账员的业务素质,为实行部门预算和国库集中支付制度打下良好的基础。所以,单位报账员的管理是一项长期而重要的工作,不应放松和忽视,应予以重视和加强。

篇9:关于乡镇机构改革后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应实行会计集中核算的建议

关键词:乡镇机关会计集中核算财务管理

1建立、健全会计核算中心的内部控制制度

按照《会计基础工作规范》的要求,会计核算中心在业务运作的

过程中建立严格的内部控制制度,界定岗位职责,明确各会计人员具体分工。实行会计工作分离,提高会计专业化核算水平,保证会计核算中心业务正常、安全平稳地运行。内部管理制度方面通过制定工作计划,建立内部业务规范,加强内部管理和队伍建设,充分发扬“团结勤奋、务实高效、廉洁奉公、优质服务”的工作作风,爱岗敬业,认真履行工作职责。建立考评制度,实行科学规范管理。保证会计结算中心廉洁、高效地为各单位正常工作服务。

2要明确会计核算中心的职责

负责单位预算内、外资金的收支核算和结算,即按照年初核定的经费收支预算的设备采购计划,实行单位审批,会计核算中心核查,收支直达,集中核算。保证各单位经费合理、合规、合法使用。具体如下

2.1会计核算中心根据《会计法》、《会计基础工作规范》等有关规定,按照会计主体不变的原则,分户建账集中核算,正确含理地使用会计处理方法,严格按账务处理流程操作。着重强化事前监督,保证会计信息真实可靠。

2.2必须根据国家统一规定的会计制度对报销凭证进行审核,对不真实、不合法和不合理的凭证或支出项目及违反预算使用资金等情况,会计核算中心有权拒绝支付,保证资金合规、高效使用。

2.3资金收入程序。会计核算中心依据单位上缴财政专户的情况,以及单位年初所报预算情况,定期或专门向财政申请,由财政部门将资金拨付“中心”。

2.4款项支付程序。各单位日常发生的小额部分,按备用金规定管理。购买性支出,会计核算中心依据单位用款申请,经审核批准后,将款项汇入采购中心或其他对方单位,因特别紧急支出,单位规定的备用金不足时,可提出申请,报会计核算中心批准,及时支付。

2.5会计核算中心按报表报送日期,定期向单位发送财务报告,以便单位领导及时了解本单位的财务收支和资金结存情况。并接受市财政、物价、审计等有关部门监督和检查。

2.6会计核算中心应规范档案管理。会计档案属于单位档案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记录和反映单位经济业务的重要资料和证据。主要体现代理会计核算业务,履行会计监督职能的集中核算机构不应长期持有单位的会计档案。会计档案的归档、借阅、存放、销毁等,按国家有关规定程序办理,以保证会计档案安全、完整。建议核算中心在年度终了,将单位会计账本、报表、凭证等按会计档案管理要求,整理成册,编好目录,将所有单位的会计资料编制移交清册,移交给单位档案部门自行保管。这样即可方便单位对档案的查阅,又可减少有关部门在审计、检查时的调查环节,还可使核算中心从大量的档案管理工作中解脱出来。

2.7加强报账员的管理和培训。单位报账员具体负责各单位报账资料的收集整理、会计信息的传递、备用金管理等工作,特别是保证有关财务资料完整和备用金的安全。核算中心办理会计业务很大程度上依赖单位报账员,报账员是联系中心与单位的最密切的纽带。但报账员似出纳而非出纳,似会计又非会计,换言之也可以说是既承担出纳职能又承担部分会计职能,根据目前一支笔审批的做法,其所受的监督往往只有签字的单位负责人,而单位领导日理万机,往往对许多事情并不真正了解,这就很容易给某些素质不良的报账员造成舞弊之机。因此要加强对报账员的管理和培训,具体措施:①要把持有会计证作为报账员的必要条件,有条件的单位也可以设置财务主管,加强内部监管与相互制约;其次,财政部门和会计核算中心要定期组织报账员业务知识及政策法规培训。还要建立一整套科学、严密的考核制度,加强对报账员业务工作考核,并实行奖惩挂钩,以此激发报账员学习业务知识积极性、主动性,并树立高度责任意识。②要明确报账员职责,赋予相应的权力,使之不仅仅停留在“跑腿员”、“通单员”的状态,切实履行财务管理职责。加强对支付凭证真实性、合法性的审核;及时清理往来款项:按照编制预算和用款计划;定期做好财务收支情况分析、总结,根据会计信息为领导提供决策依据;加强固定资产实物账管理,定期清点、定期对账,使账、物、卡相符。⑨要建章立制,制定一套切实可行的内部管理制度,如《财务管理制度》、《政府采购制度》、《财产物资管理制度》、等等。明确财务收支内部审批权限,报销程序。形成一个财务标准人人知,财务制度人人守的氛围,塑造良好的理财环境。

2.8建立“备用金”管理制度。为保证各单位零星现金支出的需要,会计核算中心建立备用金制度。备用金多少根据各单位经费收支业务量大小,核定备用金额度,一般在3000至10000元之间。个别单位因工作特殊,经“中心”批准,可增大“备用金”额度。备用金由各单位报账员负责管理,只能用于零星现金支出,购买性支出超过1000元限额原则上转账。

2.9会计核算中心要对各单位负责人负责,树立服务观念,在日常工作中处理好服务与监督的关系,处理好单位内部财务管理与会计集中核算的关系,处理好与各单位领导及工作人员的关系。

2.10定期组织核算中心工作人员参加继续教育学习,不断提高自身业务水平,更好地服务于本职工作岗位。

3明确各核算单位的职责

按照《会计法》要求,实行会计集中核算后,会计责任主体仍是预算单位,而不是会计核算中心。实行集中核算后经济活动主体、权利不变,经济业务活动及财务收支活动都由各单位自行决定。各单位必须对自己的经济活动是否合法,会计凭证的实际内容是否真实、合法负责。单位主要职责是:

3.1取消单位在银行等金融机构开设的账户。

3.2各单位按业务量大小设置专职或兼职报账员。

3.3单位应准确、及时地编制综合财务预算(会计核算中心协助提供相关资料),预算一经批准,原则上不做调整。确需调整的,必须先行财政部门报告,待批准后方可执行。

3.4单位应严格预算外资金管理,各单位应按规定及时、足额将收取的各类资金缴入财政专户。

3.5各单位的资金结算和会计核算等业务虽然集中在“中心”办理,但单位工作正常运转所需资金的性质没有发生改变。即:预算资金支配权、预算资金使用权、财务管理权仍在单位。

3.6单位报账员在报账时不得发生“坐支”现象,并且要按有关规定审核各种报销凭证和票据,保证凭证和票据合法、合规、合理。单位发生收支业务时,必须取得或填制国家规定的原始凭证,经费支出必须先由经办人说明事由并签名,经单位审批人签批后,凭合法、真实、准确、完整的原始凭证和其他相关资料到会计核算中心报销。

4会计核算中心尚需增强人员配置,强化会计核算过程的监督职能

上一篇:中职生德育下一篇:从莫言热谈到俄罗斯文学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