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发《卫生部关于对医疗机构血液透析室实行执业登记管理的通知》的通知

2024-04-10

转发《卫生部关于对医疗机构血液透析室实行执业登记管理的通知》的通知(共9篇)

篇1:转发《卫生部关于对医疗机构血液透析室实行执业登记管理的通知》的通知

转发《卫生部关于对医疗机构血液透析室实行执业

登记管理的通知》的通知

鲁卫医字〔2010〕77号

各市卫生局,大企业卫生处,省(部)属医疗机构:

现将《卫生部关于对医疗机构血液透析室实行执业登记管理的通知》(卫医政发[2010]32号,以下简称《通知》)转发给你们,并结合我省实际,提出如下要求,请一并抓好贯彻落实。

一、根据《通知》要求,医疗机构设立血液透析室,开展血液透析诊疗活动的,必须经原审批部门批准,并进行执业登记。目前,我厅正组织各级卫生行政部门对全省范围内开展血液透析的医疗机构进行全面检查。检查合格的单位,我厅将进行公示;达不到要求的,将予以关停。公示结束后,对无异议的医疗机构,各市卫生局要认真组织和指导辖区内有关登记机关按照《通知》要求,办理执业登记手续。

二、医疗机构设立血液透析室,应当向其执业登记机关提出申请,并提交以下资料:

㈠医疗机构上级主管卫生行政部门签署的正式申请文件,上级主管卫生行政部门为省卫生厅的,提交单位负责人签署的正式申请文件,说明申请变更登记的原因和理由;

㈡《医疗机构申请变更登记注册书》;

㈢《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正本复印件及副本原件;

㈣从事血液透析工作人员名册及相关资质,包括《医师执业证书》复印件、《护士执业证书》复印件、技师需提供《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证书》复印件;

㈤血液透析室功能区建筑平面图,并详细标明分区布局及建筑面积;

㈥血液透析室仪器设备清单;

㈦血液透析室工作制度,包括质量管理体系、人员岗位职责、相关诊疗技术规范和操作规程、各项规章制度:至少包括医院感染控制及消毒隔离制度、透析液和透析用水质量监测制度、医院感染监测和报告制度、设备设施及一次性物品的管理制度、患者登记和医疗文书管理制度、医务人员职业安全管理制度等; ㈧省级卫生行政部门规定的其他材料。

三、各执业登记机关要按照《医疗机构血液透析室基本标准(试行)》的要求,对申请机构进行严格审查和现场考核,审查合格的,办理相关登记手续。

对通过审核的血液透析室要在《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副本备注栏进行登记,同时录入“医疗机构管理信息系统”,并及时根据血液透析室设置和血液透析机数量的变化情况进行变更登记。

各市卫生行政部门要严格按照《通知》要求做好血液透析室执业登记工作,我厅将委托省卫生厅卫生监督所结合日常工作适时组织抽查。请各市卫生局于2010年8月31日前,将本市血液透析室执业登记情况报告及“医疗机构管理信息系统”更新的数据报省卫生监督所,汇总后报卫生部。

联 系 人:省卫生厅医政与医疗服务监管处 李传播

省卫生厅中医药业务处 李 檬

省卫生厅卫生监督所 方 媛

联系电话:0531-67876155,0531-67876318,0531-85599953 电子邮箱:sdjdyz1@126.com

二〇一〇年五月七日

卫生部关于对医疗机构血液透析室实行

执业登记管理的通知

卫医政发〔2010〕32号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卫生厅局,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卫生局:

为加强对医疗机构血液透析室的管理,提高血液透析治疗水平,保证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根据《医疗机构管理条例》,决定对医疗机构血液透析室实行执业登记管理。现就有关要求通知如下:

一、医疗机构设立血液透析室,开展血液透析诊疗活动的,必须经卫生行政部门批准,并进行执业登记。

二、医疗机构设立血液透析室,必须具有卫生行政部门核准的肾病学专业诊疗科目,并符合《医疗机构血液透析室基本标准(试行)》(以下简称《基本标准》,见附件)。

部分地区和医疗机构确因地域、服务人群和服务需求等因素,设置血液透析机数量达不到标准的,须经省级卫生行政部门同意。

三、医疗机构设立血液透析室,应当向其执业登记机关提出申请,并提交以下材料:

1.医疗机构设置血液透析室申请;

2.《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正本复印件及副本原件; 3.从事血液透析工作人员名册及相关资质情况; 4.血液透析室功能区建筑平面图; 5.血液透析室仪器设备清单; 6.血液透析室工作制度; 7.省级卫生行政部门规定的其他材料。

四、卫生行政部门接到医疗机构申请后,应当对其提供的材料进行资料审查,并按照《基本标准》进行实地考察、核实,同时应当对有关执业人员进行血液透析设备使用、急慢性透析并发症处理、现场综合急救能力和医院感染控制等方面的现场考核。经审核合格批准设置血液透析室的,在《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副本“备注”栏下登记“血液透析室”及血液透析机数量,并录入“医疗机构管理信息系统”。

医疗机构血液透析室设置或血液透析机数量发生变化的,应当按照有关规定进行变更。

五、已经设立血液透析室的医疗机构,应当按照本通知要求办理登记手续,经卫生行政部门审核合格的,继续执业;经审核不合格的,应当进行整改,整改期间应当保证医疗安全;至2010年8月31日,仍达不到要求的,要予以关闭。各省级卫生行政部门应将本省血液透析室执业登记情况形成报告,并于2010年9月15日前上报我部医政司。

六、未经批准并执业登记设置血液透析室,开展血液透析活动的,按照《医疗机构管理条例》第四十七条处理。

本通知自发布之日起施行。施行中的有关情况可向我部医政司反映。电子邮箱:MOHYZSYLJGGLC@126.com 附件:医疗机构血液透析室基本标准(试行)

二〇一〇年三月十二日

(信息公开形式:主动公开)附件

医疗机构血液透析室基本标准(试行)

血液透析室是对患有慢性或急性肾衰竭、免疫性疾病和中毒等疾病的患者进行血液净化治疗的场所。

一、分区布局

布局和流程应当满足工作需要,符合医院感染控制要求,区分清洁区和污染区。具备相应的工作区,包括普通透析治疗区、隔离透析治疗区、水处理间、治疗室、候诊区、接诊区、储存室、污物处理区和医务人员办公区等基本功能区域。开展透析器复用的,还应设置复用间。

二、人员

(一)至少有2名执业医师,其中至少有1名具有肾脏病学中级以上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20台血液透析机以上,每增加10台血液透析机至少增加1名执业医师;

(二)每台血液透析机至少配备0.4名护士;

(三)至少有1名技师,该技师应当具备机械和电子学知识以及一定的医疗知识,熟悉血液透析机和水处理设备的性能结构、工作原理和维修技术;

(四)医师、护士和技师应具有3个月以上三级医院血液透析工作经历或培训经历。

三、房屋、设施

(一)每个血液透析单元由一台血液透析机和一张透析床(椅)组成,使用面积不少于3.2平方米;血液透析单元间距能满足医疗救治及医院感染控制的需要;

(二)透析治疗区内设置护士工作站,便于护士对患者实施观察及护理技术操作;

(三)水处理间的使用面积不少于水处理机占地面积1.5倍;

(四)治疗室等其他区域面积和设施能够满足正常工作的需要。

四、设备

(一)基本设备:三级医院至少配备10台血液透析机,其他医疗机构至少配备5台血液透析机;配备满足工作需要的水处理设备、供氧装置、负压吸引装置,必要的职业防护物品;开展透析器复用的,应当配备相应的设备。

(二)急救设备:心脏除颤器、简易呼吸器、抢救车。

(三)信息化设备:至少具备1台能够上网的电脑。

五、规章制度

建立质量管理体系,制定各项规章制度、人员岗位职责、相关诊疗技术规范和操作规程。规章制度至少包括医院感染控制及消毒隔离制度、透析液和透析用水质量监测制度、医院感染监测和报告制度、设备设施及一次性物品的管理制度、患者登记和医疗文书管理制度、医务人员职业安全管理制度等。

篇2:转发《卫生部关于对医疗机构血液透析室实行执业登记管理的通知》的通知

(一)具有完全民事行为能力;

(二)在中等职业学校、高等学校完成教育部和卫生部规定的普通全日制 3 年以上的 护理、助产专业课程学习,包括在教学、综合医院完成 8 个月以上护理临床实习,并取得 相应学历证书;

(三)通过卫生部组织的护士执业资格考试;

(四)符合本办法第六条规定的健康标准。第六条 申请护士执业注册,应当符合下列健康标准:

(一)无精神病史;

(二)无色盲、色弱、双耳听力障碍;

(三)无影响履行护理职责的疾病、残疾或者功能障碍。第七条 申请护士执业注册,应当提交下列材料:

(一)护士执业注册申请审核表;

(二)申请人身份证明;

(三)申请人学历证书及专业学习中的临床实习证明;

(四)护士执业资格考试成绩合格证明;

(五)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指定的医疗机构出具的申请人 6 个月内健康体检证明;

(六)医疗卫生机构拟聘用的相关材料。第八条 卫生行政部门应当自受理申

请之日起 20 个工作日内,对申请人提交的材料 进行审核。审核合格的,准予注册,发给《护士执业证书》;对不符合规定条件的,不予 注册,并书面说明理由。

《护士执业证书》上应当注明护士的姓名、性别、出生日期等个人信息及证书编号、

注册日期和执业地点。《护士执业证书》由卫生部统一印制。第九条 护士执业注册申请,应当自通过护士执业资格考试之日起 3 年内提出; 逾期 提出申请的,除本办法第七条规定的材料外,还应当提交在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 卫生行政部门规定的教学、综合医院接受 3 个月临床护理培训并考核合格的证明。第十条 护士执业注册有效期为 5 年。护士执业注册有效期届满需要继续执业的,应 当在有效期届满前 30 日,向原注册部门申请延续注册。第十一条 护士申请延续注册,应当提交下列材料:

(一)护士延续注册申请审核表;

(二)申请人的《护士执业证书》;

(三)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指定的医疗机构出具的申请人 6 个月内健康体检证明。第十二条 注册部门自受理延续注册申请之日起 20 日内进行审核。审核合格的,予 以延续注册。第十三条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不予延续注册:

(一)不符合本办法第六条规定的健康标准的;

(二)被处暂停执业活动处罚期限未满的。第十四条 医疗卫生机构可以为本机构聘用的护士集体申请办理护士执业注册和延 续注册。第十五条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拟在医疗卫生机构执业时,应当重新申请注册:

(一)注册有效期届满未延续注册的;

(二)受吊销《护士执业证书》处罚,自吊销之日起满 2 年的。

重新申请注册的,按照本办法第七条的规定提交材料; 中断护理执业活动超过 3 年的,还应当提交在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规定的教学、综合医院接受 3 个月临床护理培训并考核合格的证明。第十六条 护士在其执业注册有效期内变更执业地点等注册项目,应当办理变更注 册。但承担卫生行政部门交办或者批准的任务以及履行医疗卫生机构职责的护理活动,包 括经医疗卫生机构批准的进修、学术交流等除外。第十七条 护士在其执业注册有效期内变更执业地点的,应当向拟执业地注册主管部 门报告,并提交下列材料:

(一)护士变更注册申请审核表;

(二)申请人的《护士执业证书》。注册部门应当自受理之日起 7 个工作日内为其办理变更手续。护士跨省、自治区、直辖市变更执业地点的,收到报告的注册部门还应当向其原执业 地注册部门通报。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卫生行

行政部门应当通过护士执业注册信息系统,为护士 变更注册提供便利。第十八条 护士执业注册后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原注册部门办理注销执业注册:

(一)注册有效期届满未延续注册;

(二)受吊销《护士执业证书》处罚;

(三)护士死亡或者丧失民事行为能力。第十九条 卫生行政部门实施护士执业注册,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由其上级卫生行政 部门或者监察机关责令改正,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或者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法给予行政

处分:

(一)对不符合护士执业注册条件者准予护士执业注册的;

篇3:转发《卫生部关于对医疗机构血液透析室实行执业登记管理的通知》的通知

《乡村医生从业管理条例》 (以下简称《条例》) 第十六条规定, 乡村医生执业证书有效期满后必须申请执业再注册。为做好乡村医生执业证书有效期满再注册有关工作, 现通知如下:

一、乡村医生执业证书有效期满5年进行再注册 (以下简称执业再注册) 的对象是指, 按照《条例》规定获得乡村医生执业证书满5年且拟继续在村医疗卫生机构从业的乡村医生, 不包括在村卫生室从业的执业医师和执业助理医师。

二、省级卫生计生行政部门负责制订本省 (区、市) 执业再注册的工作方案, 县级卫生计生行政部门按照《条例》要求负责县域范围内执业再注册工作。

三、执业再注册要与乡村医生业务考评和职业道德评定相结合。业务考评主要包括基本医疗和公共卫生服务任务完成情况、业务水平、学习培训情况等。职业道德评定主要包括医德医风情况, 要充分听取所在村村民委员会、其他乡村医生和村民的意见。

四、县级卫生计生行政部门要将执业再注册有关政策告知符合执业再注册条件的乡村医生, 并保存相关书面材料以备查。根据《条例》第十四条、十八条规定, 对不符合再注册条件的乡村医生不予注册、注销注册并收回乡村医生执业证书。

五、对于村民和乡村医生反映的违法办理乡村医生执业再注册等行为, 省级卫生计生行政部门要协调地市、县级卫生计生行政部门调查核实, 按照《条例》等有关规定进行处理, 处理结果予以公布, 并报送我委基层卫生司。

六、乡村医生执业证书按照原卫生部《关于印发乡村医生执业证书格式的通知》 (卫基妇发[2003]302号) 规定的格式和要求制作。其中, “使用说明”第四条改为“本证书格式由国家卫生计生委统一规定, 各省级卫生计生行政部门统一印制, 其他单位或个人不得擅自印制”, 格式不变。

七、县级卫生计生行政部门开展执业再注册工作所需经费和省级卫生计生行政部门印制乡村医生执业证书所需经费, 按照原卫生部办公厅《转发关于不宜收取乡村医生执业注册费复函的通知》 (卫办规财发[2004]43号) 执行。

八、地方各级卫生计生行政部门要按照《条例》要求开展再注册工作, 公开再注册的过程, 切实做好再注册相关工作。县级卫生计生行政部门要加强对乡村医生工作的日常监督管理, 规范诊疗行为, 使广大农村居民享有安全、有效、方便、价廉的基本医疗卫生服务。

九、切实加强村卫生室人员的准入管理。新进入村医疗卫生机构从事预防、保健和医疗服务的人员应当具备执业医师或执业助理医师资格。不具备规定条件的地区, 应当根据《条例》第十二条规定, 由省级人民政府制订具体办法。

执业再注册工作涉及到每一位乡村医生的切身利益, 地方各级卫生计生行政部门要严格把握政策, 明确责任, 积极稳妥地开展工作。请省级卫生计生行政部门于2014年底前将执业再注册工作情况报我委基层卫生司。

篇4:转发《卫生部关于对医疗机构血液透析室实行执业登记管理的通知》的通知

【关键字】医疗机构;不良执业行为;记分

1 前言

《广东省卫生厅关于医疗机构不良执业行为记分的试行管理办法》(以下简称《办法》)于2011年01月04日开始实施,至今已超过两年。《办法》制定的目的,是为了加强广东省医疗机构监督管理,以及保障医疗服务质量与医疗安全。医疗机构不良执业行为记分作为行政处罚以外的处罚措施,能弥补行政处罚手段的不足,更好地规范医疗机构执业行为。

具体在深圳市,医疗机构不良执业行为记分,不仅与医疗机构的年度校验密切相关,还被作为卫生行政部门对医疗机构年度医疗服务质量评价的重要评分依据。因此,大部分医疗机构管理者对于不良执业行为记分甚至比行政处罚更为看重。然而,《办法》出台至今,尚缺少一个与之相配套的实施细则,或者规范性流程,某些关键部分规定很模糊,对于卫生监督员的具体实施有一定难度。以下将着重指出《办法》在实施过程中的模糊点以及给予相应的解决意见,并对《办法》提出几点建议。

2《办法》的几处模糊点

2.1《办法》中提到,在查实医疗机构不良执业行为的10个工作日内制作《广东省医疗机构不良执业行为记分通知书》(以下简称《通知书》),“查实”的时间概念没有明确给出。

2.2《办法》中规定,“医疗机构不良执业行为单项分值为2分(含)以下的,执法人员可以当场作出记分处理”。此处是理解为“不管有多少个不良执业行为,只要每一个不良执业行为单项分值为2分(含)以下的,无论最后累计记分是否超过2分,都可以当场记分”,还是理解为“最后累计记分2分(含)以下的,才可以当场记分”,还有待明确。

2.3卫生监督员将制作好的《通知书》送达医疗机构,由谁签收,《办法》无明确规定。

3 解决意见

根据《办法》的制定精神,以及深圳市卫生监督员执行的具体情况,以下针对性地提出解决意见,供大家参考应用。

3.1对于当场记分的情况,“查实”的时间即为当天;对于非当场记分的情况,一般会伴随行政处罚,这里,“查实”的时间应规定为作出行政处罚决定书的时间。

3.2不良执业行为记分,对于医疗机构的年度校验以及医疗服务质量评价,均有不可忽视的作用。固综合考虑,当场记分的条件,应该是:当场可以查实不良执业行为,且医疗机构该次的不良执业行为记分累计在2分(含)以下的。累计超过2分的,应当进行领导审批程序,不能当场记分。

3.3《通知书》的签收人,是得到医疗机构相关授权委托的人。签收人要填写好卫生行政部门提供的授权委托书,并加盖医疗机构的公章及其法定代表人的签章,相关授权才能成立。

4对《办法》提出几点建议

《办法》实施至今已超过两年,逐渐显露出滞后性,以及与当前卫生监督执法工作的不相匹配,下面将对《办法》提出几点建议,供大家参考。

4.1前面已经提到,《办法》作为一个试行的管理办法,而且实施已超过两年,相关部门亟需出台一个与之相配套的实施细则,或者规范性流程,解决模糊点、争议点,尽可能地统一各地卫生监督部门的操作流程,更好地监管、规范执法人员的具体操作。

4.2《办法》规定的某些不良执业行为记分分值,有待商榷,例如:常见的不良执业行为“诊疗活动超出登记的诊疗科目范围的”一次才记2分,而另一常见的不良执业行为“任用一名卫生技术人员从事执业范围或本专业以外的诊疗活动的”一次却记4分。医疗机构超范围执业和任用超执业范围人员同属严重违法行为,根据《医疗机构管理条例》、《医疗机构管理条例实施细则》等,两者的处罚相当。再例如:前面说到,医疗机构“任用一名卫生技术人员从事执业范围以外或本专业以外的诊疗活动的”一次记4分,而“使用一名非卫生技术人员从事诊疗活动”一次却记12分。依据《医疗机构管理条例实施细则》第八十一条,明确注明“医疗机构使用卫生技术人员从事本专业以外的诊疗活动的,按使用非卫生技术人员处理”,可见两者是等同的。从以上对比不难看出,《办法》规定的某些不良执业行为记分分值还有待修改,使之趋于更加合理、公正。

4.3《办法》虽然规定了五种记分分值以及四十六种具体的医疗机构不良执业行为,但是对于卫生监督员的日常执法应用来说显然不够,目前仍然有很多不良执业行为没有被收录进去。例如“使用未取得《母婴保健技术考核合格证》的医师从事母婴保健技术服务工作”、“使用未取得药学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的人员从事处方的调剂工作”等,均没纳入到《办法》中。相关部门应当广泛征求意见,适当增加不良执业行为的种类,使之与现阶段的卫生监督执法工作相匹配。

篇5:转发《卫生部关于对医疗机构血液透析室实行执业登记管理的通知》的通知

记的通知

京卫医字〔2010〕105号

各区县卫生局,各三级医院:

为加强我市健康体检管理,根据卫生部《健康体检管理暂行规定》,结合本市实际,我局制定了《北京市健康体检管理办法》(京卫医字〔2010〕12号,以下简称《办法》)并于2010年2月1日起施行。现就相关审核登记工作通知如下:

一、建立现场审核制度

北京市卫生局委托北京市体检质量控制和改进中心组织相关专家,协助各级卫生行政部门对北京市申请开展健康体检的医疗机构进行现场审核,审核合格的医疗机构,到准予登记注册的卫生行政部门办理健康体检的登记手续。

二、审核专家组的组成

审核专家组由医政、监督及相关专业专家组成。

三、审核内容

审核专家组根据医疗机构提供的《医疗机构健康体检申请书》,按卫生部《健康体检管理暂行规定》及《办法》的相关规定进行现场审核,填写《北京市医疗机构健康体检现场审核表》,出具审核报告。

四、时间安排 开展健康体检的医疗机构应于2010年5月25日前到准予登记注册的卫生行政部门提出申请。各级卫生行政部门应于2010年9月20日前完成医疗机构健康体检的现场审核及登记工作,对审核合格的医疗机构,及时在该医疗机构《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副本备注栏予以登记“允许开展健康体检”。各区县卫生行政部门应于2010年10月1日前一并将本区县核准登记开展健康体检的医疗机构名单报市卫生局医政处。

凡新申请开展健康体检的医疗机构应按卫生部《健康体检管理暂行规定》、北京市《办法》及本通知等有关规定向登记机关提出申请。

请各区县卫生行政部门将本通知转发至辖区内二级及以下有关医疗机构。

附件:北京市医疗机构健康体检现场审核表

篇6:转发《卫生部关于对医疗机构血液透析室实行执业登记管理的通知》的通知

1 申请条件

2009年1月1日前同时符合下列条件的人员, 可以向所在地的地 (市) 级兽医主管部门提出考核授予执业兽医师资格的申请。

(1) 具有国务院教育行政主管部门认可的兽医、水产养殖专业本科以上学历。

(2) 从事临床诊断、内科、外科、产科、中兽医、寄生虫、传染病等兽医临床学科教学, 或者从事经营性动物诊疗活动。

(3) 取得高级兽医师、水产养殖高级工程师以上专业技术职称或者具有同等专业技术职称。

2 申请材料

符合申请条件的申请人应当经所在学校或从事经营性动物诊疗活动的单位审核后, 向所在地的地 (市) 级兽医主管部门提交下列材料。

(1) 执业兽医师资格授予申请表一式三份、执业兽医师资格授予申请信息表 (电子版) 一份。

(2) 近期正面彩色免冠单色深底电子证件照片。电子照片应为jpg格式;宽度与长度比例在1∶1.46左右, 高度不小于189像素, 建议尺寸为宽230像素×高334像素, 文件大小20~40 kb, 保证照片清晰, 不变形;照片命名采用“姓名-身份证号”。

(3) 居民身份证明、学历证明、专业技术职称证书原件及复印件3份。

(4) 从事兽医临床教学的, 所在学校教务部门出具的在2009年1月1日前从事兽医临床教学工作证明3份及其相关专业教学计划表复印件3份;从事动物诊疗活动的, 所在单位出具的在2009年1月1日前从事动物疫病预防、诊断、治疗和动物绝育手术等经营性活动证明3份, 工商营业执照或组织机构代码证复印件3份。

3 工作程序及时间安排

(1) 宣传发动。各地于4—5月份期间, 发布考核授予执业兽医师资格通告, 并开展相关宣传工作。

(2) 资格初审。5月12日—6月8日, 申请人登录中国兽医协会网 (www.cvma.org.cn) 下载相关申请材料。执业兽医师资格授予申请表及有关证明材料由所在单位审核盖章。6月17—23日, 申请人到其所在地的地 (市) 级兽医主管部门提交申请材料。地 (市) 级兽医主管部门应审核申请人材料信息是否齐全、真实、有效。符合条件的, 接受申请;不符合条件的, 材料予以退回。

根据初审结果, 地 (市) 级兽医主管部门在执业兽医师资格授予申请表上签署初审意见, 并加盖公章, 完成初审工作。

地 (市) 级兽医主管部门应当在申请截止日起3个工作日内 (6月26日前) 将通过初审的执业兽医师资格授予申请表和有关证明材料各2份、电子照片、汇总后的执业兽医师资格授予申请信息表报送省级兽医主管部门。1份执业兽医师资格授予申请表和有关证明材料留存。

(3) 资格审核及公示。省级兽医主管部门对地 (市) 级兽医主管部门上报的通过初审的执业兽医师授予申请表和有关证明材料在30日内 (7月26日前) 完成审核, 提出审查意见, 并在省级兽医主管部门官方网站公示审查结果, 公示时间不少于30日。

公示结束后5个工作日内 (9月2日前) 省级兽医主管部门在执业兽医师资格授予申请表上审核盖章, 并将公示情况、汇总后的执业兽医师资格授予申请信息表、电子照片、执业兽医师资格授予申请表和有关证明材料报农业部。1份执业兽医师资格授予申请表和有关证明材料留存。

篇7:转发《卫生部关于对医疗机构血液透析室实行执业登记管理的通知》的通知

一、认真落实放宽失业登记条件的有关要求

各地要落实《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关于修改〈就业服务与就业管理规定〉的决定》(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令第23号)要求,允许法定劳动年龄内,有劳动能力,有就业要求,处于无业状态的城镇常住人员在常住地的公共就业和人才服务机构进行失业登记。对符合失业登记条件的人员,不得以人户分离、户籍不在本地或没有档案等为由不予受理。

各地要建立健全公共就业服务提供机制,保障城镇常住人员享有与本地户籍人员同等的劳动就业权利,并有针对性地为其免费提供就业政策法规咨询、职业指导、职业介绍等基本公共就业服务。对进行失业登记的城镇常住人员,要按规定落实职业培训补贴和职业技能鉴定补贴政策。在此基础上,各地要按照国务院推进户籍制度改革的部署,统筹考虑本地区综合承载能力和发展潜力,以连续居住年限和参加社会保险年限等为条件,保障其逐步享受与本地户籍人员同等的就业扶持政策。

二、做好就业失业登记证明更名发放工作

根据促进就业创业工作需要,将《就业失业登记证》更名为《就业创业证》。各地可新印制一批《就业创业证》先向有需求的毕业年度内高校毕业生发放。毕业年度内高校毕业生在校期间凭学生证向就业创业地(直辖市除外)公共就业和人才服务机构申领《就业创业证》,或委托所在高校就业指导中心向当地(直辖市除外)公共就业和人才服务机构代为其申领《就业创业证》;毕业年度内高校毕业生离校后直接向就业创业地(直辖市除外)公共就业和人才服务机构申领《就业创业证》。《就业创业证》的样式、栏目解释、填写办法、印制技术及发放管理等要求继续按照《关于印发就业失业登记证管理暂行办法的通知》(人社部发〔2010〕75号)执行(封面和内页第1页(暗码)的“就业失业登记证”字样变更为“就业创业证”)。

各地已发放的《就业失业登记证》继续有效,不再统一更换。有条件的地区,可以加快推进社会保障卡在就业领域的推广应用工作,以其加载的就业失业登记信息电子记录,逐步替代纸质的就业失业登记证明。

三、拓宽就业登记信息采集渠道

各地要结合本地实际,进一步改进和优化业务流程,建立就业登记与社会保险登记、劳动用工备案之间的业务协同和信息共享机制,做好相关信息的比对核验,不断创新和拓宽就业登记信息采集渠道。要巩固窗口单位改进作风专项行动成果,在“一站式”服务的基础上逐步向“一柜式”服务转变,实行“前台综合受理、后台分类处理”的工作模式。对用人单位为劳动者实名办理社会保险登记或劳动用工备案的,以及劳动者以个体工商户或灵活就业人员身份办理社会保险登记的,相关信息经确认后录入公共就业服务管理信息系统。

四、加强就业失业登记信息动态管理

各地要进一步加强街道(乡镇)、社区(行政村)基层劳动就业和社会保障工作平台建设,及时掌握辖区内劳动者的就业失业状态,运用信息化手段,做好对劳动者就业失业登记信息的动态管理。要按照《关于建立全国就业信息监测制度的通知》(人社部发〔2010〕86号)要求,建立健全就业失业登记信息采集录入质量管理制度,做好省(区、市)内就业失业登记信息的比对整理。我部将进一步完善全国就业信息监测系统的功能,开展就业失业登记信息跨地区核验工作,逐步实现同一劳动者相关信息的唯一性。要以实名制就业监测数据为基础,做好与就业失业统计报表数据的比对分析工作(为保持统计口径的一致性和可比性,对农村进城务工人员和其他非本地户籍人员进行失业登记的,在统计上继续按照现行制度执行),及时查找相同指标数据不一致的原因,并有针对性地予以解决,为加强人力资源管理、支持宏观决策奠定扎实基础。

各地要根据本地实际情况,按照“操作程序便捷高效、登记信息完整准确、数据标准统一规范”的要求,制定完善全省(区、市)范围内统一的就业失业登记操作办法。要以方便群众为原则,简化登记程序,取消重复和不必要的表格、单据等填写内容和证明材料,为用人单位和劳动者办理就业失业登记提供便利。工作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要及时向我部报告。

篇8:转发《卫生部关于对医疗机构血液透析室实行执业登记管理的通知》的通知

关键词: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会计核算中心;会计集中核算

一、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财务制度的现状

(一)强化预算机制并落实责任。政府对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实行“核定任务、核定收支、综合收支补差”的预算管理办法。要求将预算和财务管理责任层层落实到各部门,并通过会计核算与预算的衔接,实现强化财务监管和会计监督、加强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内部管理、确保资金专款专用、充分发挥资金使用效益的目的。

(二)合理划分收支,体现职能定位。明确了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收入由医疗收入、财政补助收入、上级补助收入和其他收入构成,在会计核算流程中清晰反映各种补助资金的流入渠道。根据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提供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的职能定位,在“医疗卫生支出”科目下设立“公共卫生支出”二级科目,同时,体现政府对基本建设和设备购置安排预算的补偿机制,将政府承担的基本建设和设备购置支出以“财政基建设备支出”科目单独反映。

(三)规范资产管理,防范财务风险。根据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预算管理要求和补偿机制,不要求进行以权责发生制为基础的成本核算,无需计提固定资产折旧或提取修购基金。合理划分和核算各类收支,防止医疗费用不合理增长,控制财务风险,维护公共医疗卫生的公益性、服务性。

(四)结合实施绩效工资,设立奖励基金,建立激励机制。在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专用基金中设置奖励基金,规定执行核定收支等预算管理方式的基层医疗核算单位,在年度终了对核定任务完成情况进行绩效考核合格后,可按照业务收支结余的一定比例提取奖励基金,由各单位结合绩效工资的实施用于职工绩效考核奖励,以完善激励约束机制,充分调动各单位医务人员的积极性,促使其更好地参与和服务医改工作。

二、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实行会计集中核算的优势

(1)集中核算能客观地反映基层医疗核算单位的财务收支活动,既可促进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收费项目的合法性,杜绝乱收费等现象的产生,也可促进其严格遵守“收支两条线”的规定,保证所有收入及时、足额入库,防止隐瞒、截留和挪作他用,对杜绝违法乱纪行为、国有资产保值增值和完善招投标制度及推进政府采购制度的贯彻实施等方面都具有积极作用;有助于财政部门和业务主管部门对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监督。(2) 集中核算有利于帮助各核算单位建立健全各项财产管理制度。同时严格执行有关管理规定,定期、不定期地进行财产清查,既要保证账证相符、账账相符,也要保证账实相符。 (3)会计核算中心运用会计用友软件或其他电算化系统按照统一标准和统一流程进行会计核算,使核算业务更加专业化。会计核算中心要运用权限设置、定期轮岗、交叉审核等方法实施有效的内部控制,较好地执行了《会计法》相关不相容岗位相互分离的有关制度。同时会计核算中心独立于核算单位之外,使其具备更好的独立性,会计人员能够更好地行使监督职能,对会计资料的真实性、合法性、完整性进行监督,提高会计信息质量。

三、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实行会计集中核算的存在问题。

(1)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实行集中核算后,外部财务监督得到加强,但内部牵制机制弱化。会计集中核算将记账、算账、报账等工作集中于会计核算中心,而对实物、资产、合同等需要反映的经济事项仍然分散在单位,使单位的财务管理工作脱节,弱化单位自身的财务管理。 (2)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会计业务交由会计核算中心代理核算后,核算单位不设会计岗位,只设一名报账员。会计集中核算后核算单位对本单位的财务状况知情面范围缩小,财务负责人一支笔审批,财务支出情况不公开透明。虽然会计核算中心在代理记账时也履行了监督职能,但由于其毕竟置身于单位外部环境,对单位的经济业务的真实性无法掌握,有些复杂问题也难以分辨。例如,有些会计业务受理会计只能识别票据的合法性、合规性,无法识别票据的真实性和经济事项的真伪;一些单位以住宿、会议、印刷、修理及劳务等票据列支的其他不合规支出,受理会计即使发现有以上违规列支的行为,但因缺少足够的证据和精力也很难进一步深究。(3)会计集中核算的实施不利于责任的划分。会计核算中心受理会计不在核算单位经营管理现场,不能了解核算单位经营管理活动真实情况,每天面对大量的原始票据,无法对原始票据进行深入研究分析其真实合法性。尽管会计核算中心成立的前提条件是资金的权利不变,但集中核算单位仍然会将会计核算和财务管理的相关责任推向会计核算中心,而并不参与核算单位经济活动过程,不了解经济业务实质的中心受理会计总是陷入一种两难的局面。另外,当出现虚假会计信息或遗漏核算事项时,就会出现会计核算中心和核算单位之间的相互推委,责任划分不清。

四、针对目前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实行会计集中核算对存在问题的几点思考

(1)要建立健全法律法规体系,明确会计责任主体。实行会计集中核算仍然要继续完善会计岗位责任制度、会计档案及会计软件的保管和维护制度、单位收支管理制度、业绩绩效评价制度以及奖惩制度等,加强单位内部的管理,保障会计集中核算制度规范运行。(2)要建立健全财产物资内外监控制度,确保财政资金、财产物资的安全。落实财产物资清查制度,会计核算中心要定期与核算单位的财产管理员进行物资清查,保证账实相符并落实责任制。建议财政部门也应加大对基层医疗核算单位财产物资的检查监督力度,力求保证国有资产不流失。(3)要制定统一可行的经费开支标准,特别是在发放奖金、加班补助、福利费等方面制定科学统一的标准。对那些涉及面广、政策性强、支出数额大的项目,尤其是三公经费支出,必须经过严格的审批流程方可执行。(4)要积极完善账务处理信息系统,建议实施远程账务报账系统,各核算单位的报账员可在院内登录财务处理系统进行相关操作和查询,使核算单位和会计核算中心之间的数据资源共享,单位能及时了解财务收支情况,增进会计核算中心和核算单位之间的会计信息交换。(5)会计集中核算应加强卫生会计队伍的素质教育,提高会计报务水平。首先要加强宣传,采取板报、标语等多种形式,广泛宣传实行会计集中核算的重要性、必然性及重要意义。其次要加强学习和培训。核算单位应加大对各单位报账员的业务培训,及时更新报账员的业务知识,提高报账员的财务管理水平,逐步使本单位的财务管理趋向规范化。最后要完善报账员制度,提高报账员的综合素质也是提高会计核算中心核算质量的关键。

参考文献:

[1] 全面提升医疗机构财务、会计管理和监督水平——财政部副部长王军就医疗机构财务、会计及审计五项制度答记者问[J]. 会计之友. 2011年09期

篇9:转发《卫生部关于对医疗机构血液透析室实行执业登记管理的通知》的通知

关键词:公文标题;通知;关于

王瑞玲同志在《档案管理》2012年第4期发表了《批转、转发、印发性通知规范化标题拟写方法新探》一文(以下简称“《新探》”),笔者撰写了《也谈批转、转发、印发性通知标题中的“关于”》 一文(载《档案管理》2012年第6期)与之进行探讨。王瑞玲同志又撰写了《再谈批转、转发、印发性通知标题中的“关于”》一文(载《档案管理》2013年第3期,以下简称“《再谈》”)与笔者进行商榷。笔者以为《再谈》一文给出的主要理由并不充足,对这一问题仍有再探讨的必要。

1 公文标题中的“关于”与事由的关系

《再谈》认为:“‘关于’并非公文标题结构的组成部分,它只在语言表达上或者说语法上有意义,而不是公文标题结构所明确规定的一个部分。”理由是2012年7月1日起生效的《党政机关公文处理工作条例》(以下简称“《条例》”)规定公文标题“由发文机关名称、事由和文种组成”,“并未明确规定其标题中要有‘关于’两字”。

的确,《条例》并未明确规定公文标题中要有“关于”两字,由此看来,公文标题中省略“关于”的理由似乎十分充足。但令人不解的是,《再谈》又认为,“在一般的公文标题中,‘关于’两字常出现在发文单位名称后,我们也习惯于把‘关于’说成是‘事由’的一部分”、“‘关于’经常出现在事由前,因而被习惯性地认为是事由的一部分的情况普遍存在,但‘关于’却不属于事由”。

笔者也认同“关于”不是事由的一部分,因为“关于”是用来连接发文机关和事由的。但《再谈》强调“关于”不是事由的一部分,意在得出这样的结论:“正因为‘关于’不属于事由,不属于公文标题组成所规定的任何一部分,才使其省略成为可能。”

应当说,《再谈》对这一问题的解释是自相矛盾的。《再谈》一面说“关于”不是公文标题的组成部分,可以省略,一面又说“在一般的公文标题中又常常有而且必须有‘关于’两字”。那么,公文标题中的“关于”究竟是可以有,还是可以无,抑或是必须有呢?

《再谈》实际上也已指出:“在一般公文标题中加上‘关于’两字,其作用是不容忽视的,‘关于’虽不是公文标题的组成部分,但是一般公文标题的必需;虽无名分,却有作用。”这依然令人费解。“关于”既然是公文标题的必需,且有作用,那自然是不可或缺的。

笔者以为,《再谈》对《条例》规定的公文标题组成作了简单的绝对化的理解。《条例》对公文标题组成只提到了“由发文机关名称、事由和文种组成”,这是没有问题的。至于公文标题中的介词“关于”以及助词“的”的使用属于技术性的问题,《条例》既没有必要也不可能详尽地予以规定。张保忠先生对公文标题组成的解释就颇为合理:“公文标题一般由发文机关、事由与文种名称三个部分组成,通常称这种完整的公文标题为‘标准式’的公文标题。”[1]“就通常而论,在发文机关与事由之间要加介词‘关于’,在事由与文种名称之间要加一个助词‘的’。”[2]

公文标题中的“关于”为何不能省略,栾照钧先生给出了较为合理的解释:“没有‘关于’分割,发文机关和事由直接发生联系,消除了发文机关对文种的限制,不仅改变了标题的结构,而且往往容易出现语病,影响公文主要内容的表达。”[3]如《国务院关于在西藏自治区拉萨市实行戒严的命令》(国发〔1989〕20号),如果去掉“关于”,就会出现国务院自己在拉萨市实行戒严的歧义,实际上,戒严是由西藏自治区人民政府组织实施的。

可以这样说,公文标题中只要有事由,事由前一定要加上介词“关于”。尽管“关于”不是事由的一部分,但用《再谈》的话说,“关于”“被习惯性地认为是事由的一部分”,这就极好地说明了“关于”与事由之间的关系:有事由必有“关于”。

2 批转、转发、印发性通知标题中的“关于”与事由

笔者与《新探》《再谈》的分歧主要在于批转、转发、印发性通知标题中连接事由的“关于”能不能省略的问题。《新探》认为“批转、转发、印发性通知发文单位全称后‘关于’省略与否决定于其后面紧跟着的文字中‘关于’是否还要出现,如果还要出现,就应当将其省略;如果不会出现,就可以不省”。《再谈》则对批转、转发、印发性通知标题从语法结构上进行了分析,认为省略了批转、转发、印发前面的“关于”两字,“批转、转发、印发性通知的标题仍是一个符合语法规范的语句”。

以《再谈》举例为例:《国务院批转发展改革委关于2012年深化经济体制改革重点工作意见的通知》。《再谈》认为批转前“关于”省略,从语法规范上看没有任何问题。

笔者认为,该公文标题应为:《国务院关于批转发展改革委关于2012年深化经济体制改革重点工作意见的通知》。保留批转前的“关于”,《再谈》认为语法上也没有问题,只是表达效果不如省略批转前的“关于”好。

不可否认,这类标题中的“关于”是省略还是保留,一直是存有争议的。如:“批转、转发文件,在‘批转’、‘转发’二字的前面可否加入‘关于’二字?”张保忠、岳海翔的解答是:“不可再加入‘关于’二字。”[4]《新探》《再谈》实际上也是赞同这一观点的。

多年来,批转、转发、印发二字的前面可否加入“关于”二字,一直没有统一的认识。从语法上看,无论保留或省略事由前的“关于”,都是没有问题的。但笔者认为,鉴于批转、转发、印发与被批转、被转发、被印发的公文标题共同构成了批转、转发、印发性通知公文标题中的事由,批转、转发、印发之前的“关于”则不宜省略。

3 批转、转发、印发性通知标题中的“关于”应当怎样省略

《再谈》认为:“关于‘关于’,当务之急不是应不应该省略,而是应该怎样省略的问题。”笔者的看法是,即使要省略,也应该对被批转、被转发、被印发的公文标题中的“关于”进行省略。如《安徽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转发省供销社推进中小城市供销社商贸综合体建设促进城乡一体化发展意见的通知》(皖政办秘〔2013〕63号),被转发的规范公文标题应该是《安徽省供销社关于推进中小城市供销社商贸综合体建设促进城乡一体化发展的意见》,保留转发前的“关于”并对被转发公文标题进行技术处理。相比较而言,由于“关于”连接的依然是事由,该标题比《安徽省人民政府办公厅转发省供销社关于推进中小城市供销社商贸综合体建设促进城乡一体化发展意见的通知》更符合公文标题的规范。

一种较流行的观点认为,在公文标题中不能出现两个“关于”,为了避免重复,可以省略第一个“关于”。其实,要是省略的话,最好省略第二个“关于”。就是全部保留两个“关于”,也没有不妥之处,如《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农业进一步增强农村发展活力若干意见有关政策措施分工的通知》(国办函〔2013〕34号)。[5]该公文标题中两个“关于”同时并存就是一个极好的例证。

4 结语

对于批转、转发、印发性通知标题中的“关于”,《新探》《再谈》主张省略第一个“关于”,保留第二个“关于”。笔者则认为应当保留第一个“关于”,可以省略第二个“关于”,因为第一个“关于”是用以连接事由的,不宜省略。就是保留两个“关于”也没有任何不当之处。

参考文献:

[1]张保忠.党政机关公文处理工作条例释义与实务全书[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201.

[2]张保忠.党政机关公文处理工作条例释义与实务全书[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201~202.

[3]栾照钧.公文写作逆释答疑300题[M].北京:中国档案出版社,2004:50.

[4]张保忠,岳海翔.公文写作评改与答疑[M].广州:广东经济出版社,2004:240.

[5]http://www.gov.cn/zwgk/2013-02/16/content_2332662.htm.

上一篇:大队委员的分工职责供参考下一篇:德国留学公立大学免费其他学费低廉

本站热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