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便民服务中心建设

2024-05-06

加强便民服务中心建设(精选9篇)

篇1:加强便民服务中心建设

行政服务中心“四规范”加强乡镇便民服务中心建设

3月10日下午,市纪委在江山市召开全市推进村务监督委员会和村级便民服务中心建设现场会。市委常委、市纪委书记杜康出席并讲话。市纪委常委、市行政服务中心主任吴卫国就村级便民服务中心建设作专项发言,对下一步推进村级便民服务中心工作提出三点要求:

一、乘势而上,顺势而为

势是形势。首先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村级便民服中心建设工作。省纪委把村级便民服务中心建设作为今年的重点任务,与村监委建设工作并重。省纪委书记任泽民要求监督和服务并重,提出把“三个延伸、三个有利于”及“全覆盖”作为今年推进村级便民服务中心建设的工作目标,并将村级便民服务中心建设纳入惩防体系建设和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考核的重要内容。其次,市委、市政府领导也高度重视村级便民服务中心建设。去年市委组织部牵头主抓“三民工程”建设,各地都培育了一批建设规范、运转正常的“三民工程”示范创建村。今年又是市纪委重点抓,作为深化“评星晋级”活动和开展“农村基层党风廉政建设示范村”创建工作的重要内容。市委两个强势的综合机构抓这项工作,力度很大,一定能抓好,抓出实效。

为是作为。各级行政服务中心在村级便民服务中心建设中,不仅要有所作为,而且要有大的作为。上是上台阶,不仅要大力推进,更要争先创优。我市村级便民服务中心建设工作基础较扎实,村级便民服务中心全省覆盖面是三分之二,我市达到78%,处在全省前列。有这么好的基础,各县(市、区)行政服务中心更要坚定信心,按当地党委政府的要求,负起责任。今年村级便民服务中心建设工作,将列入市委、市政府对各县(市、区)党委政府的综合考核。

二、主动介入,重在指导

建立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行政服务网络,是中心多年来的工作目标。作为行政服务工作的指导机构,抓好村级便民服务中心建设,各县(市、区)行政服务中心责无旁贷。指导的重点,主要有两方面,一是硬件建设的规范。市纪委、监察局、行政服务中心联合下发了《关于加强村(社区)便民服务中心规范化建设的意见》,要按《意见》要求的“十个一”标准积极配合纪委、乡镇(街道)党委政府,指导村级便民服务中心规范化建设。二是服务事项的规范。《意见》列入了8类服务事项,各县(市、区)、乡镇(街道)要结合乡镇(街道)便民服务中心的主要服务事项,根据实际需要,合理设置村级便民服务中心的服务事项。村级便民服务中心的服务事项、制度、流程应统一模式,要上墙公开。各级行政服务中心领导要转变作风,深入村居调查研究,掌握第一手资料,加强业务指导。

三、突出重点,统筹兼顾 省、市纪委的要求是,实现便民服务工作全覆盖,即我市1743个行政村(社区)全部要建立便民服务中心。总的思路,是要抓点带面,培植典型,样板示范,整体提升。去年“三民工程”建设,各县(市、区)都有4个“三民工程”创建示范村,这些创建示范村,同时也是村级便民服务中心规范化建设的示范村,要帮助继续完善提高。同时,各乡镇(街道)要根据自身实际,努力扩大示范村建设的范围,乡镇(街道)至少要有1个示范村级便民服务中心。10月份,市行政服务中心牵头组织有关部门对申报示范村级便民服务中心进行考核验收,考核评选结果将予以通报。今后,市示范村(社区)便民服务中心列入三年一次的全

市示范行政服务中心序列考核。面上的考核等级标准分为二类,县(市、区)重点抓一类,乡镇(街道)是责任主体,村级是建设的主体。市、县(市、区)两级分别做好抽查验收,未达到全覆盖的,在年底综合考核时要扣分。

1、明确目标,高标准建设。根据上级文件精神,制定实施《关于深化全市基层便民服务平台建设的实施意见》,纪检监察、民政、农业、行政服务中心等部门抓好组织推动,细化工作目标,各乡镇(街道)成立工作机构,确定责任领导。明确“一个场所、一套制度、一名代办员”等“十个一” 建设标准。制定“职能最全、环节最少、时间最短、收费最低”工作目标,把行政管理、行政审批、行政服务延伸到村级代办点,努力形成上下联动、层级相连的市、乡、村三级公共服务体系,实现便民服务工作全覆盖。

2、分类指导,高质量推进。采取因地制宜、统筹兼顾、分类指导的工作方法,高质量推进村(社区)代办点规范化建设。业务培训推进,分批开设培训班,对乡镇分管领导、村级服务代办员400余人进行业务知识培训,提高业务素质。工作指导推进。指导各乡镇(街道)制定创建计划,细化建设标准,制定推进措施。市行政服务中心组织人员深入各村(社区)开展场地设施、人员到位、事项进驻、制度建设等现场指导。实地考察推进,组织各乡镇分管领导、村级代办点负责人,分片区组队实地考察村(社区)代办点示范村,并组织开展村(社区)代办点规范化建设“回头看”,查漏补缺,整改完善。

3、规范流程,高效率服务。在人员进驻方面,村(社区)代办点明确1名村干部负责,配备1名全程代办员。在服务事项设 2

置方面,将文书、民政、计生、国土、规划、农业、林业、社保、信访等9个服务事项统一进驻。制度建设方面,一些村制订《服务承诺》、《首问责任制》等10多个管理制度,并将办事流程图、工作人员职责、有关制度上墙公开,基本具备科技信息服务、法律咨询服务、政策咨询服务、信访接待服务等功能。服务流程方面,按照“七公开”的要求,制作《服务指南》或《办事须知》和便民服务联系卡,大桥镇仕阳尾村、陈家村分别推行为民办事账单制管理和巡回代办制,受到群众的认可。

(二)下步打算

下一步,江山市将按照“十个一”建设标准,围绕“三个到基层、三个有利于”目标,继续深化村(社区)便民服务代办点规范化建设,着重抓好三方面工作:

1、落实责任,考核督查推进。将村(社区)便民服务代办点建设列入农村基层党风廉政建设考核内容,同步检查、考核、落实。强化工作督查,围绕建设标准和目标,定期开展对组织机构、人员配置、制度建设、服务事项等落实情况的督查指导,强化责任落实、措施落实,促进村(社区)便民服务代办点建设提速、提质。

2、以点带面,培育示范推进。按照“十个一”建设标准,选择条件较好的行政村,积极培育村(社区)便民服务代办点示范村,探索建立市、乡(镇)、村(社区)三级服务电脑网络,将乡镇(街道)便民服务中心的电脑网络延伸到村代办点。制定出台《推进村(社区)便民服务代办点规范化建设意见》,统一 3

建设标准、建设目标,召开全市村(社区)便民服务代办点建设现场会,以点带面整体推进。

3、深化服务,强化规范推进。进一步健全村(社区)便民服务代办点各项制度,将服务承诺制、首问责任制、代办服务制、责任考核制等制度进行规范,推进办事制度、办事流程、工作岗位等上墙。进一步推进代办服务事项到村,扩大涉农服务事项,完善全程代理制、委托服务制等服务制度,优化服务流程,努力做到“村民不出村、便能办成事”,不断提高群众满意度。

一是规范队伍建设。对各乡镇(街道)便民服务中心人员情况进行登记造册,要求各中心及时补充大厅工作人员,并明确分管领导、中心主任、大厅负责人和窗口固定工作人员,实行AB岗位工作制。二是规范日常管理。编写《江山市乡镇(街道)便民服务中心规范化建设指导手册》,明确目标、标准以及需要完善的软硬件措施,拟制34项表册和制度样本。三是规范监督考察。建立乡镇便民服务中心电子监察系统,并与省市县联网,实现“办事信息网上录入、办事进程网上监控、办事结果网上统计、服务态度视频录像”,并不断完善网上监督、实地考察机制。四是规范创先争优。定期召开乡镇分管领导约谈会,通报乡镇便民服务中心规范化建设进展;指派人员到各中心开展业务指导,帮助找亮点、创特色;推荐初核优秀的乡镇申报衢州市示范便民服务中心,激发各乡镇创先争优热情。

篇2:加强便民服务中心建设

一是规范队伍建设。对各乡镇(街道)便民服务中心人员情况进行登记造册,要求各中心及时补充大厅工作人员,并明确分管领导、中心主任、大厅负责人和窗口固定工作人员,实行AB岗位工作制。

二是规范日常管理。编写《江山市乡镇(街道)便民服务中心规范化建设指导手册》,明确目标、标准以及需要完善的软硬件措施,拟制34项表册和制度样本。

三是规范监督考察。建立乡镇便民服务中心电子监察系统,并与省市县联网,实现“办事信息网上录入、办事进程网上监控、办事结果网上统计、服务态度视频录像”,并不断完善网上监督、实地考察机制。

四是规范创先争优。定期召开乡镇分管领导约谈会,通报乡镇便民服务中心规范化建设进展;指派人员到各中心开展业务指导,帮助找亮点、创特色;推荐初核优秀的乡镇申报衢州市示范便民服务中心,激发各乡镇创先争优热情。

篇3:加强便民服务中心建设

一、绵阳农村邮政便民服务站建设与运行情况

自2012年3月启动邮政便民服务站建设工作以来, 截止2013年6月末, 江油局已成功在201个行政村上线运行便民服务站 (1村1个) , 2014年拟在全市300多个行政村实现村村均有邮政便民服务站的目标。

1. 业务种类较多

江油局从最初以缴费业务为切入点, 到如今多业务的便民服务站的布点建设, 目前业务主要分4大类: (1) 金融类:主要是助农取款。 (2) 电商类:主要包括代售飞机票、火车票, 代收通讯话费、电费、水费、气费, 销售即开型体彩、电信话机及号卡。 (3) 分销类:主要包括酒水、日化、肥料。对肥料的销售一般要求送到农户家中或田间。 (4) 保险类:主要是财险销售。江油局还表示将打造综合服务平台, 努力根据农村需求, 不断扩宽业务种类。

2. 加盟方式统一

全国邮政便民服务站的建设, 有4种加盟方式, 江油邮政便民服务站根据发展情况, 统一选择了授权式发展方式。江油局根据服务面积、服务人口及用邮需求, 充分考察现有超市、小卖部等既有场所, 按照距离邮政支局及各站点2km距离以上的布局原则, 认真筛选加盟商, 确保发展1个, 成活1个。据调查, 201个站的加盟商年纯收入在500~2 000元之间, 没有亏损现象, 更重要的是便民站给商店增加了人气, 形成了销售收入, 这也让加盟商对邮政便民服务站有着良好的口碑。

3. 管理方式一致

(1) 加强培训。通过对各种制度资料等的学习, 相互间加强交流, 借鉴兄弟支局先进经验, 将支局队伍打造成一支强有力的邮政便民服务站管理专业团队, 同时加强对邮政便民服务站站长的培训, 使他们具备过硬的业务技能。 (2) 制度管理。在201个便民服务站点逐个安装上墙《银行卡助农取款服务管理规定》、《安全用户须知》、《商务通余额查询流程图》、《中国邮政储蓄银行助农取款服务点公告》等制度牌, 有效规避便民服务站在业务操作过程中的风险。 (3) 统一形象。所有的站点均挂有统一的邮政便民服务站招牌。

4. 运行情况良好

201个便民服务站2013年1~11月共为老百姓办理助农取款业务11.12万笔;销售邮政分销产品570.84万元, 即日化产品149.16万元、酒水264.05万元、农资产品157.63万元;全市所辖201个便民服务站1~11月收集销售航空机票、火车票信息共计出票847张;自2013年5月启动代收国电项目, 至2013年末, 代收电费31.93万笔, 代收额达到2 319.22万元。站点建设为百姓办了好事, 替政府解了难, 为加盟商增加了收入, 为运营商减少了成本, 初步取得了“政府肯定、加盟商有利、运营商满意、百姓称赞”的良好效果。

二、绵阳农村邮政便民服务站建设的有益经验

江油邮政便民服务站的建设从启动到发展, 时间不长, 但取得了良好的运行效果, 经验值得总结, 这也为在更大范围内实现全面建成服务站的目标提供了借鉴。

1. 转变邮政的发展战略

邮政在农村的业务总体处于亏损状态, 自身的发展也面临转型升级。邮政便民服务站的建设, 契合了多方面的需求, 理论上有着广阔的发展前景与盈利空间。绵阳市邮政将邮政便民服务站的建设放到了发展的战略高度考虑。2012年以来, 按照四川省公司的工作方略, 江油邮政大力推进邮政便民服务站的建设, 将便民服务站列为“一把手”直接管理的重点项目, 将“修渠”作为工作重点, 借鉴社区“网格化”管理模式, 进行多元化的服务, 努力让老百姓“琐事不出‘格’、用邮不出村”, 不断提升农民对邮政的依赖与信任程度。

2. 争取政府的大力支持

推进公共服务均等化是新时期党中央的民生政策, 也是地方政府赢取民心, 提升公信力的重要手段。但是我国农村地区由于交通不便利、农民综合素质不高等原因, 单独依靠政府部门推进公共服务均等化显得不切实际, 政府迫切需要第三方的服务。而邮政作为一支国家队伍, 与政府的合作有着天然的优势。江油邮政在推进农村便民服务站建设过程中, 抓住了这样的发展机遇, 始终与政府部门保持沟通与联系, 开展收费、取款等一些政府想做而难以做到的一些业务, 以服务民生为抓手, 帮政府赢得了口碑, 也争取了政府在各方面的支持。

3. 尊重农民的市场需求

邮政便民服务站最终的服务标的是农民的需求。农民的需求有着自身的市场特点, 一是单笔业务量小。以取款为例, 取一笔款一般收费1元, 但有取款需求的农民颇多, 尤其是哪些离城较远、年纪较大的农村居民;二是需求种类多。除了取款以外, 还有充电话费、代收水电费等业务要求。邮政便民服务站不因单个业务经济效益低, 依然开通了多个农民有需求愿望的业务平台。邮政便民服务站尊重农民的市场需求, 并尽力提供周到体贴的服务。以代销化肥农药为例, 市局要求各服务站点必须将产品送到农民家中或者劳作的田间, 让农民切实感受到绵阳邮政的温暖。

4. 减少企业的运行成本

邮政便民服务站的业务除了帮政府部门分忧解难以外, 还着力开拓其他业务。农村有着巨大的潜在市场, 是市场的“蓝海”。但是当前单个的业务要在农村推动, 却面临巨大的运行成本, 以购买飞机票、火车票为例, 如果仿造城市在农村建立一个火车票、汽车票代购站点, 将难以维持运转, 而邮政便民服务站将多个业务进行叠加, 将成本越摊越薄。邮政便民服务站抓住了这样的市场特点, 与移动公司、燃气公司等多家企业或运营商进行业务洽谈, 利用网络平台对各业务进行整合, 替企业或运营商减少了成本, 实现了各业务在农村的推广, 也增加了便民服务站的盈利点。

三、绵阳农村邮政便民服务站建设存在的问题

便民服务站建设在农村服务民生过程中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但据调查也存在一些问题, 只有合理解决这些问题, 才能使便民服务站建设更好地实现“为民、便民、惠民”。

1. 业务素质较低

农村各邮政便民服务站点工作人员一般年纪偏大, 文化素质偏低, 虽然在加盟时对业务操作人员进行过培训, 但随着业务发展, 农民来便民服务站办理的业务增加, 一些站点的工作人员学习能力不足, 就难以适应形势的需要, 表现在业务操作不熟, 甚至有些工作人员态度烦躁, 影响了邮政服务的整体形象。

2. 网络保障不力

邮政便民服务站的业务操作的必须条件是网络畅通, 但在农村网络却是个重要的问题, 在一些偏远的农村地区网络还未普及到, 这为江油市2014的工作计划 (拟在2014年实现全市村村均有邮政便民服务站站点设置了最大障碍。即使在已经接通网线的部分农村地区, 网络的速度与稳定性也有待提升。网络的不稳定, 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业务的办理并造成业务纠纷的增多。

3. 技术支撑不够

目前, 邮政便民服务的信息平台上各专业信息平台互不连通, 各专业平台、各电子渠道的独立特征明显, 联网互通性较差。便民服务站系统还不能满足“一个客户、一点接入、多个产品、一站服务”的方便快捷的要求, 未能实现在同一平台将所有业务系统进行整合, 还做不到便民服务站、电子化支局、电子商务信息平台等业务平台之间的系统互联互通和联网运营, 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各地业务开发的便利性, 同时也影响了工作人员的操作。

4. 业务分红不高

一些加盟商在加入初期积极性比较高, 但是在运营一段时间后, 却认为与自己的预想有差距。加盟江油邮政便民服务站需缴纳数万元保证金, 而且分红较低, 不如加盟移动、电信等企业的收入分红高, 并且在业务支持也不像移动、电信等有话费充值折扣等促销活动。一些地区利安、华夏通、拉卡拉等与邮政便民服务站的竞争已相对激烈, 在江油单个业务的替代性也比较强, 随着潜在竞争对手的加入, 今后江油邮政便民站的建设将面临更大的竞争。因此, 理顺收入分配是便民服务站建设今后需要考虑的因素。

5. 退出机制不活

邮政便民服务站服务的业务内容具有公益性的特点, 但是服务兼有市场化收费的方式, 用市场化的方式就有加盟商的进入与退出问题。江油邮政便民服务站的站点选取严格把关, 成活率高, 但是在今后的经营过程中也面临一个退出的问题。目前的退出机制在实践过程中还显得不顺畅, 这也导致一些经营不善的站点出现抵触情绪, 容易导致在管理上出现真空状态, 结果邮政管理部门想管而管不到位, 影响来办事的老百姓对便民服务站的评价, 也引起其他加盟对象的顾虑。

四、加强农村邮政便民服务站建设的思考

为更好地推进便民服务站建设与作用发挥, 为邮政企业快速发展提供新的动力, 邮政部门必须进行认真研究, 以提升发展层次, 拓宽发展项目, 提高管理水平, 完善技术平台为手段, 促进邮政便民服务站的健康发展。

1. 争取政府更大支撑

江油邮政便民服务已经得到了江油市的初步肯定, 如在政务中心为邮政免费提供了200余平方米的营业场所。但还有一些问题迫切需要解决, 需要邮政与政府进一步的沟通, 力争政府将便民服务站建设纳入政府的目标考核, 使便民服务站建设有组织保障, “借力政府部门”推动市场拓展 (据调查, 绵阳目督办已经有了这样的设想并将实施) ;加强与财政部门的沟通与交流, 争取资金支持;加强与工商、税务部门的沟通与交流, 争取简化办事程序;加强与宣传部门的沟通与交流, 争取新闻媒体部门扩大便民服务站建设的宣传。

2. 拓展更多业务种类

便民服务站建设不能仅仅停留在已有的业务基础上, 要坚持拓宽服务领域, 延伸服务链条, 进一步增强邮政渠道在农村市场的竞争力, 为政府分忧解难。 (1) 向生产领域拓展:为企业生产经营提供政策信息服务, 为城乡有志创业者提供政策咨询, 就业培训等服务; (2) 向科技领域拓展:建立健全科技服务体系, 采取多种形式送科技下乡; (3) 向流通领域拓展:代理分散农户和企业洽谈供销事宜, 建立健全农副产品供求及价格发布平台, 为企业和农户提供各种中介服务, 促进农民增产增收。

3. 采用更多加盟方式

授权式加盟方式, 提高了加盟商的存活力, 但是却不利于市场的退出与站点的覆盖。除了授权式加盟以外, 还有个体独立经营:将便民服务站作为单独的业务, 合作经营;与电信等有业务重叠的部门合作, 由村级机构代办。这3种方式各自都有一定的优缺点。第一种方式适合半志愿性质的服务, 存活率不高, 另外两种方式也有一定的可操作性。在各行政村, 可以灵活采用加盟方式, 这样也对建立健全退出机制有辅助作用, 针对授权式加盟商退出, 可用另外3种方式进行承接。

4. 提升业务办理平台

邮政必须按照“大平台”的概念, 实现便民服务平台和邮政相关系统的互联互通和业务整合, 尤其要对便民服务站的前端系统进行整合, 着力提高系统的集成性能和系统业务产品的加载能力, 保障便民服务前台一台操作、后台集中管控。要将便民服务平台从单一的缴费型向全功能的价值型转变, 不断满足多样化的服务需求, 提升用户体验。另外必须对那些自身业务知识不精, 综合素质不高, 难以解答群众咨询的工作人员及时进行业务技能与素质培训。

邮政便民服务站建设是一项民生工程, 同时也是一项长期工程, 需要在实践过程中不断探索和完善。邮政便民服务站建设应着力打造成社会服务行业的公共服务平台, 不断提供多元化的优质服务, 实现为政府排忧解难。也只有在此基础上, 才能实现邮政企业的自身发展。

篇4:加强和完善村级便民服务阵地建设

关键词:村级便民服务;阵地建设;探索

建立便民服务阵地,贵在为民、重在便民、实在利民,要实现为民、便民、利民的目的,只有使便民服务形成行为规范、运转协调、公开透明、廉洁高效的长效服务机制。

一、加强和完善基层便民服务阵地建设是强化基层社会管理创新的需要

当前,我国经济体制深刻变革,社会结构深刻变动,利益格局深刻调整,思想观念深刻变化,基层各类矛盾日益突出,群众对政府服务的要求越来越高,越来越多元化,基层社会管理面临极大挑战,进一步加强和完善基层便民服务体系建设已经成为新形势下效能型政府、服务型政府建设的迫切要求。

我国各地建立的行政服务中心和便民服务中心是在现有政府框架下,顺应我国经济社会改革发展和人民群众需求,是转变政府职能,建设服务型政府的积极探索;是行政服务模式创新和解决行政效能尤其是行政审批效率低下问题的现实途径,是以提高效率来改变政府工作作风和政府形象的行政改革实践。因此充分认识行政服务中心和便民服务中心建设的必要性,将中心建设列入重要议事日程,在当前和今后仍然应该是我们基层便民服务体系建设的必行之路。

二、加强和完善村级便民服务体系建设是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根本宗旨、践行群众路线的具体体现

我国已经基本形成以县级行政服务中心、镇级便民服务中心和村级便民服务室(站)为载体的立体式、全方位的三级基层便民服务体系框架,在转变政府服务方式、提高行政效能、促进基层干部转变作风、方便群众办事、预防腐败、增进干群感情,促进社会和谐方面作用巨大。

便民服务中心扭转了群众办事“地点难寻、干部难找”的现象,方便了百姓办事,改进了干部作风,提高了政府工作效率,为解决群众生产生活上的实际问题开辟了“快车道”,受到群众广泛好评。

(1)集中办事,方便群众。村级便民服务中心的建立,使过去需要跑多个地方才能办成的事,现只跑一个中心就能办成,变进多家门为进一家门,变多次找为一次办,变群众跑为干部跑,极大地方便了群众办事,而且还节约了群众办事成本。

(2)转变作风,改进工作。便民服务中心改变了原有的管理模式,敞开服务使前来办事的群众在心理上与工作人员平等相处,中心的运行机制也使工作人员的服务更为人性化、规范化、合理化,变过去“你求我办事”为现在“我为你服务”。

(3)阳光作业,依法行政。便民服务中心建立公开、透明的告知制度,服务项目、办事程序、办结时限、收费项目、收费标准、行为规范、管理规章等,全面公开,实行阳光作业,有效保障了群众知情权,保障行政行为与行政服务公开、规范与合法。

三、探索推进村级便民服务阵地建设

按照规范化、全覆盖、真受益、畅运行的原则,全力推动镇级便民服务中心的服务触角向村级(社区)延伸,积极推进村级便民服务阵地建设。

(1)认真解决好三个问题。①解决“为何要建”的问题。认真学习领会省市县有关政务服务工作的重要文件精神,深入农村干部群众广泛宣传,并广泛征求群众意见,建议可以采取组织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外出参观学习、组织村干部和群众召开座谈会等形式,促使广大干部群众变“要我建”为“我要建”。②解决“由谁来建”的问题。建议由乡镇建立“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纪委推动、部门联合、村组主体、群众参与”的联动推进领导机制和工作机制,实行“一把手”负责制,明确将村级便民服务中心建设作为村级目标责任制考核的一项内容,要求凡是新建村级活动场所的村,必须新建便民服务中心,没有新建活动场所的也要采取灵活的方式改建,有力推动便民服务中心向村级延伸。③解决“用什么建”的问题。采取县上补助一点,乡镇扶持一点,帮扶部门帮助一点,村集体自筹一点的方式,争取资金和政策扶持,用于村级便民服务中心建设。

(2)统一建设规范和工作模式。要求必须有场所、有牌子、有轮流值班人员、有公开联系电话、有服务事项登记簿、有代办事项公告或服务指南。业务范围大同小异,都囊括了政策咨询、代写文书、证件办理代理、矛盾纠纷调处等业务,具体就是帮助农民代办申请事项,协调处理村民矛盾纠纷,为群众提供信息咨询、农技指导等服务,特别是各部门面向社会、企业、群众的基层行政管理、证照证明办理、便民服务、信息咨询等事项,都要统一纳入办事处便民服务中心集中受理、办理,坚决杜绝“两头受理”,防止体外循环。

(3)健全完善机制,确保便民服务长效化.①建立资源整合机制。按照“一人多岗、一岗多职”的要求,把各项业务进行职能归并,多元整合,整合成以民政、人社、惠农、计生、矛盾纠纷调处、社会管理等为主的6大类服务事项,统一归并到村级(社区)便民服务中心办理。②建立办理落实机制。建立全程代办制,推出菜单式服务,将村级服务中心办理事项、内容、流程、条件全部上墙公示告知,办理结果由委托人在办结后签字评价,可实行一月一公开,一季度一评比,确保服务事项全面有效落实。③建立干部轮岗机制。乡镇机关站所干部每周一、三、五坐班,周二、四由机关包村干部、村干部轮流坐班,负责受理登记、代办村民服务事项,记录《工作日志》。④建立服务承诺制,对群众委托中心的事项,采取即办、承诺限时办和告知不能办等形式,做到事事有答复、件件有着落。

(4)实施网格化管理、组团式服务。根据属地管理、地理布局、现状管理等原则,将管辖地域划分成若干网格状的单元,并依托信息网络技术,对每一网格实施动态、全方位管理。具体做法是:合理配备乡镇机关干部和村干部,组建起素质高、业务精、作风好的管理服务团队,定期或不定期地对网格内的居民进行走访,调查摸清民情民意,收集和处理居民所反映的问题和意见,為辖区内居民提供主动、高效、有针对性的服务,从而提高公共管理、综合服务的效率,在基层建立全面覆盖的精细化管理和人性化服务体系,做到上情下达、下情上达、渠道畅通、反馈及时,节约、集约行政管理成本,更好满足群众需求。

按照建设服务型政府的要求,建设基层便民服务体系对于我们党固本强基、进一步密切党群干群关系意义重大,已经成为提高机办事效率、转变干部作风、优化经济发展环境的一项迫切要求,但是,基层便民服务阵地的建设是一个长期探索的过程,需要我们在实践中不断加强和完善,各级党委、政府应该高度重视,将此项工作抓紧抓细抓实抓好,用实际行动增进和群众的感情,促进社会和谐稳定。

篇5:加强便民服务中心建设

今年以来,仪陇县立山镇便民服务中心始终执行 “为民、便民、利民”的服务宗旨,优化服务路径,以便民办事为出发点,以提升服务水平为切入点,以群众满意为落脚点,竭力构建便利、快捷、高效的便民服务平台。

一是明确服务重点。对2009年便民服务中心运行以来已办事项的梳理分析归类,将民政、计生、劳动保障和涉农补贴等年均办件量较大的事项,作为窗口服务的重点和热点事项,要求相关窗口工作人员必须熟悉政策,时刻放在心上,抓在手上,落到实处。

二是规范服务过程。进一步健全《窗口工作人员服务行为规范》和《窗口办件管理办法》,采取抽查、互查、暗访和群众评价等方式,对各窗口服务语言、服务态度、服务质量和服务流程等日常服务行为进行检查和监督。对在检查中发现的问题,及时采取措施进行纠正处理,着力提升窗口规范化服务水平。

三是化解服务难点。针对便民服务中心入驻窗口各自的服务难点,有针对性地制定化解方案,要求窗口工作人员分别在快办服务、引导服务、重点服务、政策服务上出实招,不断应对化解难点,打造便民服务品牌,积极适应便民服务工作创新的新局面。

篇6:便民服务中心建设方案

一、硬件设施

1、标识:京什小区社区便民服务中心。

2、选址:社区便民服务中心设在社区2#楼的一楼,服务大厅面积在140平方米左右。

3、配套设施:电子触摸屏、显示屏、服务评价器、电脑、电话机、打印机、传真机、复印机、档案柜等办公设施,以及桌椅、茶几、饮水机、雨伞、老花镜、签字笔、服务卡、办事须知等便民用品,做到服务设施齐全。

4、窗口设置:大厅可设民政事务、劳动就业、社会保障、居民服务管理、计生卫生、综合信息、党员服务等窗口。

二、软件设施

1、服务人员

中心实行坐班制,配备专、兼职工作人员4—6名,窗口人员可由市、镇下派干部、大学生村官或专职社工人员担任。

2、服务事项

涵盖市政务中心、镇便民服务中心梳理出来的所有集中到社区的所有办事事项,并结合当地群众的服务需求,适时增加自选服务事项。凡是群众需要办理的事项全部在社区办,对社区不能办理的事项,一律给予代办或协办,并实行服务承诺公开制,接受群众监督。同时,所办的所有事项要用专用登记本进行逐件登记。

3、服务平台

建立较为完备的网络基础材料信息库,依托市行政审批中心统一信息化业务系统平台实现政务服务事项的电子化运行。建立网上虚拟办事大厅,办事群众可进行网上申报,网上审批。

4、服务制度

(1)工作人员岗位职责;

(2)首问负责制度;

(3)一次性告知制度;

(4)AB岗工作制度;

(5)廉政建设管理制度;

(6)工作人员守则。

5、印章管理

群众办事中涉及的各类印章,采取以“印章加编号”的形式,分授到社区各个服务中心,同时,加强印章管理,建立印章使用审批、登记、备案、管理制度。

三、大厅布局

社区便民服务中心设置“一站式”服务大厅,实行“一站式”服务。

1、背景墙:背景墙为深蓝色,背景墙上的标识为红、蓝两只紧握的双手构成的心形图案,即:德阳社区图案(红色代表提供服务的一方,蓝色代表接受服务的一方),下面为白字服务标语:“一切为了群众”。

2、墙上布置内容(服务大厅墙面需张挂):

(1)各项工作制度;

(2)工作人员形象公开栏;

(3)服务流程图;

(4)办事事项流程图;

(5)电子显示屏;

(6)电视机。

篇7:便民服务中心建设情况汇报

一、乡镇便民服务中心运行现状

自2007年“两个服务中心”正式投入运行以来,我镇按照规定实行“一个大厅、一个窗口、一条龙服务”,将政务信息公开、效能投诉全部纳入服务中心,具体包括:受理接待信访投诉、调处矛盾纠纷、司法援助、开展党建(组织关系转接)、村账乡代理、办理个人建房、计划生育、民政优抚、劳动保障、农林水利、税务代征、涉农补贴、新农合补助等相关事宜。通过开展集中服务,提高工作效率,方便群众办事,改善政府形象。几年来的实践表明,乡镇服务中心在方便群众、改善服务上起了一些积极作用,但离预期目标还有不小距离。

今年初,我镇因地制宜地制定了《桑园镇便民服务中心工作的实施意见》,明确了便民服务中心建设的意义、目标、中心建设的内容、完善的制度、办事流程、人员配置等要求。在镇财力极度紧张的情况下投入资金10万余元给便民中心、排调中心更新各种规章制度,办事流程,工作人员的座牌,各个窗口的座牌,考勤公示牌,新添置了办公桌椅12套,饮水机1个,便民服务台10余米,配备了工作电脑等办公设施。

二、我们的主要做法

1、健全组织,强化领导。镇党委镇政府高度重视此项工作,研究决定成立由镇党委书记任组长,镇长、分管党群的副书记任副组长,镇党政班子成员为领导组成员的便民服务中心领导小组,其中,人大主席还兼任镇服务中心的主任。镇领导小组每月定期召开一次会议,对中心工作的建设情况进行检查监督,协调解决存在的具体问题。镇党委书记是便民服务工作的第一责任人,分管书记是直接责任人,党政领导班子成员分工抓,一级抓一级。中心管理人员和窗口人员是具体责任人,严格按照职责规定和承诺时限,为群众办好每一件申办事项。

2、加强宣传,营造氛围。为了使便民服务工作家喻户晓,人人皆知,得到广大干部群众的广泛理解和积极支持,镇党委、政府专门召开了镇村干部动员大会,提高镇村干部对便民服务工作的认识。同时,还统一印发了《致全镇人民群众的一封信》,重点宣传便民服务的目的和意义,以及服务的项目、内容、办事群众的权利和义务等,使群众真正了解此项工作。

3、规范操作,热情服务。镇党委下发了《桑园镇便民服务工作实施意见》,统一规范指导全镇的便民服务工作。公布了具体的受理项目、收费标准及收费依据、办事程序,制定了一系列的规章制度等。在办事过程中,严格实行一门受理、全程代理、一站式服务、限时办结并及时回复。对于材料不全的,填写补交材料清单,一次性告之需补交的材料,减少办事群众的往返次数。

4、上下联动,形成合力。根据镇党委、镇政府的统一要求,镇级有关部门积极支持、配合和指导下属基层站所全力以赴做好便民服务工作,领导班子成员进行了具体的分工,重点督促镇站所服务人员、服务项目按要求进驻镇服务中心。镇级各单位还同时严格要求本机关所有工作人员,对前来办事的人员,做到热情高效服务,只要手续齐全、符合政策规定的随到随批,随到随办,不准推诿扯皮。由于全镇上下的协调联动,有效地畅通了办事渠道,提高了办事效率。

5、把信访和人民调解工作纳入重要议事日程,列入今年重点工作之列,纳入党委、政府全局工作责任考核目标范畴,列入到站办所及村级目标岗位责任制进行考核,得分与工资挂钩,以此推动信访、人民调解工作的开展。真正把信访工作当成衡量干群关系的一张“晴雨表”和规范政府行为的一面“镜子”,紧紧围绕“改革、发展、稳定”这个中心,把信访与人民调解相结合,全力做好信访、民调工作,使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镇,各类问题、矛盾解决在最基层。

三、工作取得的初步成效

1、干部作风得到了明显转变。开展便民服务工作,公开向群众承诺办事时限,使基层站所的干部牢固树立了宗旨观念、政策观念、服务观念,严格坚持上下班制度、节假日值班制度等。镇便民服务中心的干部能坚持把为民办事放在第一位,主动想群众所想,变群众跑路为我替群众跑路,变“拖拉”办为及时办,变随意办为规范办,切实为群众排忧解难,真正做到了让群众满意。

2、群众得到了实惠。镇各职能部门严格对照相关政策,清理取消了不合理收费项目,降低了收费标准,切实减轻了农民负担。同时,公开办事程序、承诺办事时限,使群众少跑路、不跑冤枉路。特别是群众过去到镇办事有时不是找不到单位,就是到单位找不到人,往往要来回跑几次才能将事情办了。开展便民服务后,真正方便群众了,现在他们办事时只要向镇便民服务中心受理员打个电话,寻问一下需要哪些资料,再把资料交到或委托村干部代交到镇便民服务中心受理员就行了,甚至办事群众不到场就能把事情办好,真正让群众得了实惠。

3、干群关系得到了改善。推行全程代理以后,解决了过去群众办事难的问题,密切了党群干群关系,赢得了群众的理解和支持,从而有力地推动了乡村两级各项工作的开展。

4、经济环境得到了优化。通过推行全程代理,基层干部的服务意识进一步得到了增强,工作作风进一步得到转变,从而使乡镇的经济发展环境进一步得到了优化。

四、关于加强乡镇便民服务中心建设的几点建议

1、拓展服务内容,满足群众要求。要从适应城乡一体化,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和满足群众的需要出发,进一步拓展延伸便民服务中心的服务内容。要坚持“以民为本”的工作理念,把“为群众办事,让群众满意”作为各项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要从过去的单一的咨询办证服务转向农业农村综合服务,为群众提供农业科技服务、农产品供销信息服务和劳务信息服务,以及提供新技术推广和指导服务等。要扩大内涵,拓展外延,统一受理来信来访、矛盾纠纷;统一分流矛盾纠纷处理部门;统一协调疑难复杂的矛盾纠纷,使便民服务中心成为农村各类矛盾纠纷、信访、求助的受理、指导、调处的便民和维稳中心。

2、改进服务方式,提升服务水平。要按“亲民、便民、利民”的原则,以“服务群众,方便办事”为目标,在实践中不断创新服务方式,提高服务水平。通过定期组织乡村干部进村入户,广泛听取群众对便民服务中心的意见和建议,创新服务手段,及时为群众排忧解难,不断提高便民服务中心的办事效率和服务质量。在提供证件办理服务的同时免费向群众提供农技信息资料等配套服务,选定一批全程代理员或帮办员,实行承诺服务,明确规定职责,限时承诺,限时办结,真正把方便让给群众,保证群众得到真正的实惠。

3、强化制度建设,形成长效机制。一是建立健全便民服务制度。完善各类便民服务措施,健全推行全程办事代理、首问责任、一次性告知、限时办结、岗位责任等制度,简化办事程序,缩短办事周期,提高办事效率;二是建立监督检查制度。通过部门和干部自评、领导和群众测评相结合的机关评议,结合机关效能建设,不定期开展明查暗访,对机关干部的工作进行监督,开展责任追究;三是要建立绩效考核制度。量化考核标准,建立科学合理、客观公正、操作性强的便民服务中心绩效考核办法,发挥激励约束作用。

5、健全服务功能,确保项目集中到位。一是要科学设置服务功能。从群众最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入手,在给予便民服务中心科学准确定位的基础上合理设置服务窗口,突出便民服务,完善项目结办、代办服务功能;二是要确保项目进驻中心到位。服务项目的设置至少应包括:党建(组织关系转接)、农业综合、计生、民政、司法、劳保、综治等部门,便民服务中心服务窗口的设置,要充分体现便民、为民,有条件进驻中心的单位和服务事项,要尽量进驻中心,与人民群众关系密切的服务内容,要坚决进驻中心,通过合理设置服务窗口,实现中心服务功能高效优质化,便民服务中心建成真正的亲民、为民、便民的集中服务办公场所。

篇8:加强便民服务中心建设

一、蒲阳镇便民服务大厅简况

蒲阳镇便民服务大厅于2009年7月6日开始运行, 集中全镇与群众生产生活息息相关的服务事项, 设立惠农政策、社会事务审批、计划生育、农业技术与信息服务4个窗口, 统一办理行政许可项目和公共服务项目。成立伊始, 便民服务大厅本着服务经济发展、方便人民群众的宗旨, 按照热情、周到、廉洁、高效原则, 实行“一体化办公、一个窗口受理、一条龙服务、一站办结”的管理体制, 认真办理各种群众需要的各种服务, 收到良好效果。

二、经验介绍

(一) 领导重视

在乡镇行政服务中心的确立缺少坚实的合法性基础, 没有强有力的可支撑的法律体系的情况下, 领导的重视程度最直接、最重要地关系着乡镇行政服务中心的运行效果。

1、加强硬件建设。

认识深度, 决定行动力度。蒲阳镇党委、政府认识到乡镇行政便民中心的建立是推动政府职能转变、建设服务型政府的一项重要举措, 是方便群众、密切党群关系, 促进新农村建设的重要抓手。镇党委、政府前后投资20万余元, 对服务大厅进行了装修, 大厅4个窗口都配备了电脑、打印机等办公设备, 在大厅内安装有空调、电话、饮水机, 摆放有等候椅、高脚凳等设施, 在这样的环境里, 来这里办事的群众的心情也敞亮舒适多了。

2、抽调精干力量。

便民服务大厅成立之初, 对于工作人员的选配, 镇党委、政府采取个人报名、公开考试、组织考察的程序, 选调了10多名业务素质好、工作能力强的乡镇干部充实到服务大厅工作, 为做好服务大厅各项工作奠定了人力基础。

(二) 提高人员素质, 确保服务水平

1、加强业务培训。

为提高大厅工作人员素质, 镇党委、政府先后多次聘请专家教授或县直部门主管领导对工作人员进行了礼仪培训和业务培训。还组织工作人员到外地培训学习, 提高了大厅工作人员的整体素质。

2、开展评比活动。

在便民服务大厅开展“文明窗口、先进个人、党员先锋岗”评比活动, 对于工作出色, 群众公认的人员和窗口, 给予一定的物质奖励, 并把考核结果作为单位和个人评先的重要依据, 大大激发了工作人员的工作积极性。

通过各项措施, “中心”工作人员素质得到了提升, 服务意识进一步增强。为了更好地配合做好特困群众摸底和补贴发放工作, 很多民政窗口工作人员主动进村入户, 了解情况, 掌握底码, 确保真正困难的群众列入到国家补贴享受范围。同时, 对于年老体弱, 行动不便的特困群众, 工作人员还主动把补贴款送到家中。

(三) 创新工作模式, 确保方便群众

通过服务平台与群众无缝对接、加强制度建设、规范工作流程与健全监督机制等模式, 切实方便了群众, 并被顺平县委、县政府作为典型, 在全县推广开来。

三、实际效果

(一) 提高了为民办事效率

提高了工作效率, 实现了“三个明显转变”, 即变群众跑办为替群众跑办, 变不着急办为及时办, 变随意办为规范办, 真正做到了为群众着想, 让群众满意。

(二) 提升了乡镇政府形象

下大力加强硬件建设, 改善了办公环境, 提高了办公条件, 同时将工作人员的办公室与宿舍分离, 实现办公与休息分开, 极大地提升了政府机关的整体形象。另外, 通过服务大厅的建设, 乡镇干部真正实现了工作作风、服务意识、执政理念、执政方式“四个转变”, 宗旨意识进一步增强, 群众办事顺畅了, 基层政府在群众中的形象得到极大提升。

(三) 密切了党群干群关系

大厅在为群众审批办证、化解矛盾的同时, 主动为群众提供致富信息和技术服务, 积极引导农民按照市场需求调整产业结构和参加农村信用合作社, 帮助群众解决生产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促进了农民增收, 密切了党群干群关系, 架起了一座党和政府与人民群众的连心桥。

(四) 促进了社会和谐稳定

通过设立信访接待窗口, 实行全天候开门接访, 让群众“话有地方说, 事有地方办、理有地方讲”, 及时化解了矛盾纠纷, 促进了社会和谐稳定。

四、建议

篇9:加强便民服务中心建设

建设办事大厅,一进门就能窗口办事。制定了“标准型”村级便民服务中心20项评估细则,帮助各村建立起面积在50平方米以上的办事大厅。根据具体情况,配备四到十个办事窗口。在省定服务窗口的基础上,增设了暂口服务、金融服务、“一村一特色”服务项目,开展居家养老、党员老娘舅、消防志愿、环保志愿等服务。

建立代办制度,足不出村办妥事项。全市建立了一支536人的代办员队伍,实行全程无偿代办服务,差旅费等相关费用由村实报实销。制定了代办员管理制度,明确工作职责、程序及纪律要求,每年安排专项经费,开展各类业务培训。村民办事实现了由“来回奔波、费心费力”向“全程代理、省心省力”的转变。

提供服务热线,足不出户解决困难。每个村开通一条便民服务热线,整合资源为村民提供水电费交付、设施维修等救助服务。由掌起镇和陈家村共同出资组建,贵州籍务工人员墙兴贵主持的“小墙热线”,常年免费为外来务工者提供就业介绍、纠纷调解、帮助维权等专项服务。

构建服务体系,不用求人就能享受服务。各村印制一份便民服务手册分发到户,让群众全面了解服务内容、资料目录、办事流程。制定了首问责任制、一次性告知、限时办结等十项运行制度,并上墙。建立服务指数评估体系,从服务效率、服务质量、服务绩效三方面入手,对各村级便民服务中心的运行质量进行评估。测评结果与镇(街道)对村年度目标管理考核挂钩,与每年下拨的工作经费挂钩。

健全保障机制,不用出钱中心就能正常运转。在组织保障方面,镇(街道)级层面建立了党(工)委副书记为主抓,分管纪检的党(工)委委员、文卫副镇长(副主任)共同抓,镇(街道)便民服务中心具体抓的工作格局。村级层面明确了由村书记或村委会主任担任便民服务中心主任。在资金保障方面,在一次性补助10万元的基础上,按每年每百户8000元下拨工作经费到村,市镇(街道)两级财政按4:6负担,并以2011年实际拨款为基数,每年递增5%。

上一篇:象棋比赛规则及流程下一篇:九月教师节的感恩老师祝福贺卡说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