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思念成为一种习惯600字作文

2024-04-08

当思念成为一种习惯600字作文(精选8篇)

篇1:当思念成为一种习惯600字作文

当思念成为一种习惯散文

当思念某个人成为一种自己的习惯时,你会慢慢的发现,这种习惯就好像每天的穿衣吃饭喝水一样顺其自然。你会将这种思念随时随地的散发出来,可能由于见到的某件东西某个突发的感慨你就会将思念的程度愈演愈烈。

每天,出了校门,在左角的拐弯处我都会忍不住偷偷的看上几眼或者是直接的凝望几眼,因为内心在期待着,期待着某个人的出现,期待着那个人就静静的坐在台阶上像当初一样的等待自己出现。

我忍不住的想说,我很思念某个人,很思念很思念。每天都会在那个拐弯处看那白色的轿车出现,期待着某个人就坐在车子里像我凝望他一样地也在静静地凝望着我,即使他没有从那辆白色的轿车里走出来,凝望就够了。

感情来的太快走的也太快,不确定这种离开是不是算真的`结束,可能内心还有丝丝的期待,毕竟离开是被迫无奈。但我总觉得总有一天我们还会相见,这是内心的一种强烈的呼唤和声音,就好像每当午觉快睡醒时思念那个人的画面就忽然的出现了。

这是我的爱情,更是内心的爱情,即使不能相见相恋,一直爱着思念着也是爱情。

篇2:当思念成为一种习惯600字作文

Mp4里有很多歌,就像题目一样删删又减减。

很多歌曲第一次听到的时候感觉是那样悠扬,一遍接着一遍地听,慢慢地再动听的声音也会变得乏味,可当要删除的时候又有点不舍。

于是就把它们都放在电脑的C盘,不经意间还会再次听到那些歌,一些或强烈或忧伤的调子还会勾起心中的弦,像是长久的记忆打开天窗,开出了灿烂的花,轻轻拨开,那些美好的事情都在透明的种子里安静的睡着。

可有时我的电脑偏偏总是出差错,每隔一段时间就要重新做一次系统,所以那些存在C盘里的歌就这样一去不复反了。有些还可以找回,可有些却再也寻不回来了。原因有很多,可能是忘了它的名字,可能是网站上很难搜索,或许也可能时已经忘了还有一首这样的歌。每次面对空白的文件夹都会努力的想很久,那些想不出来的歌曲就像是失去的记忆,成为了脑中的一片空白,不是完全的忘却,只是心里偶尔有一丝感伤,像是急刹车时心头猛然一空,然后又恢复了平静。等到那天忽然在电视上或是街道马路上再一次听到熟悉的旋律,便猛然想起在我的生活中曾经还有过这样一段记忆。

而这样终究还是好的,起码还可以找回一些什么,而有些记忆失去了就不再回来,可能是当时经历的时候就没有把它好好的把它记在心里。像是有些人永远是我们生命中的主角,可有些人却不是。

所以,忘记一个人并不证明什么。但如果你忘记了和他有关的所以事情,点点滴滴,那么这个人也就在你的生活中完完全全的消失;或者,还有一种可能,就是他已经完全留在了你的生活中。当思念变成一种习惯的时候,很多事情都变得苍白,唯有心还在之跳动。

删删又减减,很多人就像那些歌一样,在我们的生活中被我们删删减减。

有些人离开了,留下了美好的记忆,甚至在他们走的时候我们就像个孩子一样哭哭啼啼。当他过了一段时间后再回来,我们都已不再是原来的模样了。

倘若还能保留住曾经的感觉,就一定要抓住对方的`手不要轻易放开,因为人生不若机器,没有听清楚或没有听够还可以重播;

倘若各自都已有了新的生活,那也要握紧对方的手,真诚的给于彼此祝福,留下美好的回忆,说不定这是最后一次拉住对方的手。

篇3:寇玉鹏:当忙碌成为一种习惯

2012年4月25日周三多云

今天的采访对象是河南师范大学化学与环境科学学院辅导员寇玉鹏。河南师范大学位于新乡, 可我的采访却是从郑州开始。

昨天, 寇玉鹏接到校团委通知, 要在今天赶到郑州参加第十届“挑战杯”河南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组织工作培训班。

7:56, 我见到了多次打电话沟通采访事宜的寇玉鹏, 和想象中的并无二致, 干练, 成熟, 充满激情。

从新乡到郑州, 最快也得一个多小时, 我想寇玉鹏一定起了个大早, 赶到郑州还要先和我会合。正想对他说些歉意的话, 他似乎明白了我的意思, 连忙说昨天晚上就到郑州了。

原来, 寇玉鹏的爱人家是郑州的, 媳妇和刚刚满月的孩子都在郑州。所以, 当他知道要来郑州参加培训, 昨天晚上就赶到了郑州。

“孩子刚刚满月不久, 这几天非常忙, 我没有时间照顾孩子, 媳妇一个人照看孩子特别辛苦, 就让她们回了郑州, 这边有老人可以帮忙照看孩子。”寇玉鹏幸福地说。他已经好几天没有见到孩子了, 虽然昨天到郑州时已经很晚, 孩子都睡了, 他还是抱起孩子亲了又亲, 舍不得放下。

听到这, 我心里有一丝酸楚, 但看到他说起孩子的幸福表情, 又不禁为他高兴起来。

培训班9:00开始。本次培训邀请的是去年全国“挑战杯”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的评委, 就如何提高参赛作品质量进行了专题辅导, 很有针对性。

寇玉鹏听得非常认真, 并不时地记笔记。去年, 河南师范大学在第十二届“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上共有3件作品获奖, 仅寇玉鹏指导的作品就有2件, 其中一个获得二等奖, 一个获得三等奖。

“听了辅导, 才知道我们的差距还真不小, 也知道了该在哪些方面完善创业项目作品。”寇玉鹏说。

14:00, 第二场讲座开始。下午的讲座和寇玉鹏指导的项目没有太多关联, 还没有等讲座结束, 他就准备提前返回学校了。“学校还有好多事情等着我处理呢。”

16:30, 我们已经上了高速公路。在路上, 我问他如何看待“90后”的大学生。

寇玉鹏没有正面回答我, 而是给我讲了一件事儿。寇玉鹏带的是理工科学生, 一般来讲, 他们并没有太多的文艺天赋和才华。就在去年快过元旦时, 2009级化学1班的班长找到寇玉鹏, 说要组织一场元旦文艺晚会。寇玉鹏没有反对, 但也没有给予太多的关注, 心想着这只是学生的一时热情, 等遇到困难他们自己就放弃了。

后来, 文艺晚会不但举办了, 而且还在学校音乐厅面向全校师生演出, 校领导、院领导也都参加了, 晚会相当成功。在寇玉鹏的印象中, 这在化学与环境科学学院的历史上还是第一次。

晚会过后, 寇玉鹏做了一次深入的反思。时代在变, 学生在变, 辅导员的工作理念和工作方式也要与时俱进。他认为, 做辅导员工作更多地要运用“疏”与“导”的方法。所谓“疏”, 就是指对学生的思想和行为先不否定, 给予一定的关注和支持;所谓“导”, 就是指循循善诱, 把学生思想和行为引导到正确的方向上来。

18:00, 当我们到达寇玉鹏的办公室时, 已经有好几个学生在等着他。寇玉鹏先是电话通知2010级化学2班团支书卓绍丽修改“明星团支部”答辩PPT, 明天来办公室具体商量。大学生环保协会会长杨佳汇报了“绿满校园———环保科普知识课堂”的组织情况, 寇玉鹏又帮她协调了活动横幅、证书制作等事项。

19:00, “新东方2013考研英语走进河师大”讲座由寇玉鹏主持。走进报告厅, 才发现来听讲座的学生很少, 寇玉鹏觉得很尴尬。原来, 其他院系前几天刚刚举办过新东方考研英语讲座, 学生还以为今晚的讲座和前几天的一样, 所以来听讲座的人很少。寇玉鹏并不知道这个情况。

讲座只好临时延迟, 寇玉鹏一边让学生干部通知学生来听讲座, 一边给新东方的老师解释原因。

19:30, 学生陆陆续续都来了。讲座开始后, 寇玉鹏才松了口气。“像这样无法预料的事情每天都会发生, 最让人头疼了, 但是还得尽量处理好。”

21:00, 2009级学生党支部会议准时开始, 寇玉鹏主持。这次会议的任务很繁重:13名预备党员要转为正式党员, 22名入党积极分子要发展为预备党员。按照程序, 每个人都要有简短的发言, 然后推荐人还要发言, 最后党员举手表决。

23:03, 党支部会议完成了所有议程, 顺利结束。散会时, 寇玉鹏喊住了2009级3班的学生干部, 让他们到办公室, 他要了解一个违纪学生的情况。

23:22, 学生终于都散去了, 办公楼恢复了难得的平静, 一时间让我有些不适应。

虽然我只是一个“旁观者”, 但一天下来, 困意早就来了。而寇玉鹏呢, 还是精神抖擞的, 似乎有用不完的劲儿。

到宾馆时, 已经0:12。我问寇玉鹏:“一天下来, 工作安排得满满的, 没有任何属于自己的时间, 不累吗?”

“我做辅导员已经10多年了, 早已经习惯了这样的忙碌。”寇玉鹏笑着说。

我本来还想跟寇玉鹏进一步聊聊, 但是一躺在床上, 很快就进入了梦乡。

2012年4月26日周四晴

7:12, 寇玉鹏洗漱的声音把我惊醒了。他昨天和学生已经约好了, 今天7:30要去指导健美操队的训练。

自寇玉鹏兼任化学与环境科学学院团委书记以来, 他不但要忙于辅导员工作, 还要整体考虑全院的学生工作。

累, 那是当然的, 但成绩也接踵而至, 幸福感和成就感让忙碌的寇玉鹏并没有太多的怠倦感。2011年, 化学与环境科学学院以第一名的综合成绩荣获全校“学生工作先进单位”, 对理工科院系来说, 这相当不易;2009级学生毛润泽在第四届“东芝杯·中国师范大学理科师范生教学技能创新大赛”以化学组第二名的成绩荣获二等奖……

8:20, 寇玉鹏打开电脑, 桌面上的日程表提醒他今天必须完成5项主要工作:“1.指导健美操队训练。2.修改‘明星团支部’答辩PPT。3.找孟潇、周小凡谈话。4.指导蒋楠、岳越演讲。5.主持‘绿满校园———环保科普知识课堂’讲座。”

“明星团支部”答辩PPT是第4次修改了, 寇玉鹏已经把40多页的PPT简化为目前的十几页, 但是仍有问题。

“最主要的问题是太常规化了, 没有特色, 大家可能都会按照常规的思路演示, 这样的话就引不起大家的注意, 自然也就得不了高分。”寇玉鹏一边在电话中给卓绍丽指出问题, 一边写修改提纲。

9:30, 化学与环境科学学院党委副书记白鑫刚主持召开学生工作例会。短短30分钟的例会总结和安排了15项学生工作。寇玉鹏汇报了昨天参加培训班的情况, 并提出了创业项目作品的修改建议, 得到了大家的一致肯定。

据学生反映, 寇玉鹏得知其学生中有人信仰基督教, 还有发展同学信教的苗头。他深知此事的敏感性, 于是在会上提出了这个议题。大家建议, 先由寇玉鹏找该学生谈谈, 摸清具体情况然后整理一份调查报告, 上报学校。

也正是在这个会上, 寇玉鹏又接到了一份紧急任务。下午, 省委高校工委党建工作检查组要到学院检查相关工作, 由寇玉鹏负责整理党员发展材料。

10:15, 卓绍丽下课后直接就到了办公室。寇玉鹏简单把修改建议给卓绍丽说了说, 告知她下午3:00之前必须修改好, 在答辩之前, 寇玉鹏还要把最后一次关。

10:35, 寇玉鹏登录“高校通”, 通知部分学生来办公室整理学生党员发展材料。同时, 发信息给那位信仰基督教的学生, 通知她来办公室谈话。

11:00, 岳越来到办公室。岳越在双语演讲赛中文组预赛中以第一名的成绩进入了决赛, 但是在寇玉鹏看来, 他在预赛中表现得还不够完美。

“演讲稿本身已经很好了。但是和你最大的竞争对手相比, 在服装、表情、语言技巧方面仍需改进。”寇玉鹏耐心地给岳越分析存在的问题。

12:30, 由大学生环保协会主办的“绘出绿色时尚”环保袋图案设计大赛准时举行, 寇玉鹏作为指导老师和颁奖嘉宾参加了此次活动。“学生自己动手设计时尚环保袋, 可以提醒他们在生活中不使用一次性塑料袋, 减少白色污染, 从而增强同学们的环保意识。”寇玉鹏说。

13:50, 上午通知的整理学生党员发展材料的学生已经来到了办公室。寇玉鹏和他们一起重新核查党员发展材料是否完整, 几百份材料足足花了他们一个半小时的时间。

15:30, 信仰基督教的小李来到了办公室。寇玉鹏放下手中所有的事情, 让其他学生回避, 和小李谈起了信仰问题。由于此问题比较敏感, 寇玉鹏就和小李从聊《圣经》开始, 让她消除戒备心理, 从侧面了解她是如何信仰基督教的。通过谈话沟通, 寇玉鹏意识到这个问题并不是一次谈话就可以解决的, 他最后告诉小李, 信仰宗教自由, 但在大学校园里不允许传播宗教。

17:00, “绿满校园———环保科普知识课堂”准时开讲, 主讲人是“民间环保大使”“绿色中国年度人物”田桂荣。这位对环保事业有着执著追求和突出贡献的长者, 寇玉鹏称她为“田大妈”, 寇玉鹏在学生时代就曾追随田大妈的脚步, 徒步150公里沿卫河、黄河考察污染状况。

19:00, “明星团支部”答辩会如期举行。卓绍丽发挥得不错, 2010级化学2班团支部如愿获得“明星团支部”荣誉称号。

两天的跟踪采访下来, 对我来说, 体力明显已经有些不支了。这期间, 除了睡觉, 寇玉鹏几乎没有任何属于自己的时间, 他的一切都和学生密切相关。永远微笑的表情, 对学生或温婉或焦急的谈话, 大步流星的步伐, 昂扬向上的精神状态, 这是寇玉鹏给我留下的最为深刻的印象。

20:30, 临近采访结束, 我对寇玉鹏说, 今晚早点休息吧。可寇玉鹏早就安排好了工作, 学院编制的《大学生生涯规划指导手册》还需要他校对, 五一过后就要印刷了。

篇4:当“抢”成为一种习惯

职场竞争激烈,忙碌是正常现象。但有的人忙得充实,有的人却忙得很疲惫。他们每天穿西装打领带,在都市穿梭,在办公室忙碌,但收入不高,积蓄不多,升迁无望,因此被称为“穷忙族”。

“穷忙族”一词,最早出现于上世纪90年代的美国,指拼命工作仍然无法摆脱最低水准生活的人们。“穷忙族”最显著的特点就是每天脚不离地的忙着,甚至超时工作,却不知忙些什么,为什么而忙,看不到效果,也看不到希望。甚至有些人迫于生计,或本身技术含量不高,身兼数职,每天疲于奔命,没有时间充实自己,不但脑力退化速度越来越快,职场竞争力也越来越弱,这样的恶性循环,到头来只能是一场忙碌一场空。

《穷忙族》作者门仓贵史是日本知名经济学家,他对“穷忙族”下的定义是:每天繁忙地工作却依然不能过上富裕生活的人。《炮打穷忙》把“穷忙族”比喻成“驴子”:忙碌在磨盘旁的驴子,日夜不停地忙碌,得到的却永远只是一捆干草。

最近,有人在网上列出了“穷忙菜单”:

1.一周工作超过54小时,但看不到前途;2.一年内未曾加薪;3.三年内未曾升职;4.薪水很低,到月底总是很艰难;5.积蓄少,无力置产;6.工资不低,但花钱很大手笔;7.收入不低,但内心没有安全感;8.忙得团团转,一停下来就有罪恶感;9.白天工作,晚上回到家还得工作;10.老是计划干一番事业,但总是忙不完手里的事情。

2.据说在这10项中,如果你有3项或3项以上与之相符,就属于“穷忙族”的一员。

《穷忙族》的中文编辑袁博说:当我第一次听说“穷忙族”这个词的时候,仿佛真的“找到组织”了。而让袁博意外的是,在讨论书稿的时候,他的领导也认定自己是“铁杆穷忙族”:孩子还小,未来的开支无法预估;老人身体欠佳,照顾老人成了重要的家庭任务;工作更是五味杂陈,难以尽数。

“我在北京打拼多年,到了谈婚的年龄,仍住在每月2000元租金的出租屋里。”在媒体工作的王女士说自己是不折不扣的“穷忙”,每月的收入一半交给房东及水电煤、交通,一半用来应酬和交际,根本无法积蓄,就连想做“房奴”和“车奴”都没资格。

其实无论各自境遇如何,面对未来的迷茫和安全感的缺失,成为了我们最大的共同点。那些创业小有所成的同学令人羡慕,但说起工作,无外乎时下境况如何不好,生意如何难做;那些做公务员的同学貌似一生无忧,但每每谈到收入,又悔恨自己收入稀薄,入不敷出;而在企业打工的同学,则大多前路漫漫、得过且过。

“穷忙族”说自己“越忙越穷,越穷则越要忙”,因为穷和忙,似乎与富者的差距越拉越大:富人已进入知识经济时代,有多余时间吸收新知,懂得多渠道投资、累积财富,闲暇时还能考证照,念EMBA,加强专业能力,升迁更迅速;而“穷忙族”还停留在劳动时代,忙于处理事务性工作,对公司产值贡献不大,薪资水准无法和付出成正比,他们为了养家糊口,甚至要兼好几份工作,没有时间投资自己,到最后形成恶性循环。

3年前的网友小霍大学毕业,进入一家贸易公司工作。起初公司业务并不多,自己又是一个安于现状的人,觉得坐坐办公室,工作稳定,3000多元的月收入,虽不高但也过得去。随着公司经营范围的扩大以及业务量的增长,公司对员工的要求越来越高,特别是新大学生不断加入,小霍越发感受到压力。但现在公司事情多起来,自己更没时间去充电了。

“穷忙族”之所以穷忙,原因很多,但大多数人有一个共同点,即对未来并没有良好的规划,于是当公司客户调整战略、家庭生活产生变故、自身素质不能适应环境等情况出现时,常常被弄得措手不及,导致工作失误,境遇急转直下。

救赎:开源节流知足常乐

要想摆脱“穷忙”,并没有什么简便易行的妙法,只能靠自我救赎,需要从理念上进行一次脱胎换骨的更新。综合职场专家和心理专家的意见,大胆给想告别“穷忙族”的白领以下建议:

客观评价自身能力,知足常乐。可以执著于工作目标,但也要考虑到总有人力所不能及的事情,不要让高标准给自己徒增烦恼。

做好职业生涯规划。制定明确的人生和工作目标,目标和实际情况基本相符,近期目标和长远目标相结合,按照职业规划有的放矢地实现目标。

保持终身学习和发展的观念,学会科学理财,不盲目与人攀比,这都是摆脱“穷忙”必不可少的招数。

篇5:让阅读成为一种习惯作文600字

在我小时候,其实并不喜欢读书,但在爸爸妈妈的威逼利诱下,我非常不情愿地读了一些书,可总觉得很无趣,也许是还理解不了书中的意思,不能坚持读下去,相比之下,我更喜爱那些漫画类,层次不高的书籍,如《阿衰》《星太奇》等,但始终没有形成阅读的习惯。

在一个偶然的机会,我真正爱上了阅读。那是一年暑假,老师给我们布置了一项假期阅读作业,当时我也没有多大兴趣,就按照老师说的,买了相应的书回去看,我心里想着就随便看一看,用不了多大功夫,但是当我拿回家“看”时,一下子被书中的故事吸引住了,在短短几天之内就读完了《双筒望远镜》。我从书中感受到主人公鲁科、鲁赛那种勇于探索、见义勇为的精神品格,我也想成为像他们一样的人。我非常喜爱这本书,在一个假期内读完了这部书的全部系列,真正从中感受到了阅读的乐趣。

我又陆续读了一些其他的书籍,虽然一些书还读不太懂,但也使我受益匪浅,从中获得了极大的精神财富,使我语文、言语、思维等各方面能力都有了很大的提高。在我读过的所有书中,让我感触最深的是这样的两段话:上天给了我浩瀚的书海,和一双看不见的眼睛,即使如此,我依然暗暗设想,天堂应该是图书馆的模样。(——盲人作家博尔赫斯)。孩子,我要求你读书用功,不是因为我要你跟别人比成绩,而是因为我希望你将来会拥有选择的权利,选择有意义,有时间的工作,而不是被迫谋生。(——台湾作家龙应台我觉得这两句名言真正的影响着我的成长,更诠释了阅读的重要性。

阅读,是成功的秘诀,更是成长的源泉,通过阅读,我们才能更好的改变自己,选择命运,而不是被命运选择。

篇6:高三作文:当依赖成为一种习惯

总爱右望,右边有耀眼的阳光。总爱右望,右边有轻柔的凉风。

总爱右望,右边有熟悉的面孔。总爱右望,右边有幸福的回忆。

习惯性右看,总是盼望着什么。习惯右看,因相信未来在右边。

习惯很难改变了,一切变得自然。习惯了,就会成为一种依赖。

-----------------题记

我一直都有着依赖的心理,不会做或没时间做的事情都需要别人帮忙,不是依赖父母,就是依赖朋友,总之,依赖成了我的帮手。

不知道什么时候,标志着我们已经独立了;不知道什么时候,标志着我们可以结束依赖了,可我并没有独立,或许我会感到一些自卑,一些神伤,可同时心里也有一种莫名的不满油然而生。

为什么在父母面前我们永远长不大,永远都要活在父母的监控之中,永远都达不到完全的独立?我想那些在自己孩子身上倾注了太多感情的父母,是不是就真的可以让孩子独立健康地成长?父母拥有对孩子关爱的本能,父母的不舍,让孩子们对他们更加依赖,孩子们的依赖与父母对他们的关爱于是就成乐正比,一切都是那么的自然,乐此不疲。

有一种习惯叫做依赖,但并不是每个人都有这种习惯,依赖亦可以成为一种习惯。每个人都很容易去养成习惯,这是一种很奢侈的东西,拥有时不知道珍惜,失去时倍感失落!那时候的自己就不是简单的孤单,而是寂寞的孤单。

在人生的道路上,可能有荆棘,有陷阱,充满了困难,也充满了诱惑,我们的梦想一直在诱惑着我们前进,但当我们遇到困难时,别人愿意送我们一程,我们会怎么做呢?是一直纠缠在别人身上,像一棵无法独立的.牵牛花,必须依赖他人存在,还是学会面对我们自己的道路,学会成为一棵独立的参天大树?当然是亭亭独立的大树!敢于抗拒严寒,不惧风雨,雪压树冠挺且直的树!

不是说我们要拒绝别人的好意,我们完全可以借助别人的力量,来缩短我们的奋斗时间,加快我们成功的步伐,因为我们这棵小树要经历风雨才能长成参天大树啊!

当依赖成为了一种习惯,你无法投入生活。

当独立成为生活的中心,你就学会了坚强。

当独立成为生活的中心,你就会具备勇气,

当独立成为生活的中心,你就会走向成功,

当独立成为生活的中心,你就可放手一搏。

篇7:当“打包”成为一种习惯

“你在开玩笑吧?”当我们要求把面包和黄油打包时,莫斯科高档餐厅GalleriaCafe的店员惊奇地说道。在那里就餐,每人要花150到400美元。餐厅经理随后向我们解释为什么Galleria不建议客人打包。“我们这里选用的食材十分新鲜,品质又高,”他说,“没有理由现在不把它们吃完。通心粉20分钟后就味同嚼蜡,好菜搁久了也会索然无味。”

巴黎:“一个都没有”

巴黎也是如此。当我们要求打包时,人们露出惊异的表情,仿佛在说:“没搞错吧!”

在情调优雅的LaBraisiere餐厅,店员听到我们打包剩菜的要求时,表现得很惊讶。由于这家法国餐厅特别强调迎合客人的各种需求,店员很快就用锡纸把剩菜整齐地包起来,装在塑料袋里拿了过来,锡纸上还用记号笔标着“鱼肉”和“羊肉”。

后来当厨师过来询问饭菜是否可口时,我们问他这里有多少人会把剩菜打包。“一个也没有。”他回答道。

伦敦:“剩菜是给狗吃的?”

伦敦没有打包的习惯。餐厅招待说,少数几个要求打包的客人,也大多是把剩菜带回去给狗吃。我们要求打包的烤檬鲽应该不是狗的首选食物,不过店员还是很快把它用锡纸包好给我们

送来。

新加坡:“面包也打包带走?”

当同样的实验从欧洲移到亚洲后,我们发现,亚洲餐厅提供打包服务的热情甚至要超过美国餐厅。

在Morton's of Chicago牛排店的新加坡分店,我们要了一条蒜香面包边吃边看菜单。当店员端来大盘子的牛排时,注意到我们桌上还有条吃剩的面包,于是干脆利落地问道:“面包是撤下去,还是打包带走?”她帮我们把吃剩的牛排打包时也同样干脆利落,最后给我们一个白色的大方塑料袋,里面有3个印有Morton's店标的打包盒。

在新加坡,打包是广为接受的习惯,餐厅也预料到客人会要求打包,新加坡酒楼餐馆业公会会长黄万球说:“这里的人不喜欢浪费食物,也不喜欢浪费钱。”

曼谷:“熱汤也打包”

曼谷也同样如此。打包是惯例而不是偶然,至少在泰国菜馆和中餐馆是这样的。不过那里的打包袋上没有可爱的小狗图案或诗句。吃剩的饭菜——即使是一点点热汤——都会被倒进干净的塑料袋里,用红色的橡皮筋将袋口绑好。

东京:“本店不允许打包”

不过在东京,调查者在一家高端购物中心内一个名叫Torafuku的餐厅碰了一鼻子灰。“对不起,”招待说,“不管剩下的是什么菜,本店都不允许客人打包。”这是那家购物中心出于卫生考虑,对所有餐厅提出的要求。虽然在日本没有禁止打包的法律,但日本的卫生部门并不推荐打包行为。

日本的这种做法一定会得到美国饮食协会的赞同。美国饮食协会提醒公众说,打包的食品吃起来并不卫生,除非它被放入冰箱储存,并在吃前加热至165华氏度。不过,要做到这点需要配备一个肉类温度计。

摘自《北京青年周刊》

篇8:当优秀成为一种习惯

表姐却丝毫没有懈怠,前前后后去了好几个当地比较有名的企业。她待惯了以公平竞争为核心的大城市公司,对家族企业显然不是太适应。即便这样,她还是很努力地一边改变自己,一边寻找适合自己的地方。终于,她在当地另一家著名的特产生产公司落住了脚。

作为广告总监,几年来,表姐为这家公司打造了全城的广告投放。我很少听到她抱怨公司里的明争暗斗或者不公平,她问我最多的就是最近行業里有什么好书,有什么好的资源能分享给她。

去年,表姐去了一家更加高大上的公司做副总,此时的她,无论是收入还是社会地位,都算得上当地的上层人群了。可她依然非常努力地工作,下班后继续读书。她经常跟我交流读书心得,很多书,我也有,可我都摆着没看。

其实我在北京的工作跟表姐差不多,但是很显然,我没她努力,也没她勤奋。 我觉得我在大城市里,又在行业里最好的公司,只要跟着大家一起混着,就不会太过掉队。在北京这么多年,仗着北京资源丰富,我就觉得这一切都是自己的。

其实并不是。那么多博物馆,我去的不超过三个;那么多旅游胜地,我去的不超过五个;周末那么多的同城活动——书友会、名人见面会、话剧表演音乐会,我也没看过几场……你看,城市再大,资源再多,你不参与,只在自己的小世界里打转,跟在小地方有什么区别?区别也许是,承担着高物价和高房租,以及来到大城市闯荡的虚荣心罢了。

为什么大城市的我反而不如小城市的表姐成功呢?我想了很久,发现表姐身上具备很多优秀的品质,这些品质让她无论身处何地都能活出光芒万丈。

老家的人们习惯了安逸,上班得过且过,下班吃喝玩乐,晚上八九点就洗漱准备睡觉。而表姐经常晚上11点还没下班,下了班在这个时间也是看书。她把在上海的工作标准带回了老家,即便周围人都晃晃悠悠得过且过。表姐对自己和团队要求也非常高,所以,她的团队非常有干劲儿有士气。表姐在大城市待过,深知小城市里资源匮乏,但环境不动,人可以自己走。她经常自费去上海、香港参加各种行业会议和培训。没有资源,就自己出去找资源;没有人给你掏钱,就自己给自己投资。 她不仅广泛读书,还坚持做笔记,把书中的内容与自己的工作融会贯通,学以致用。 任何一个城市、一个公司、一个老板,都不会拒绝勤奋用功、热爱学习、自我要求高的人。当你回到小城市抱怨日子无聊没劲、生活没有希望的时候,多半是因为你自己放宽了标准。

大城市很大,好公司很多,但只有自己在其中参与并成长了,资源才是自己的。生活,在哪里都可以忙碌地奋斗,在哪里也都可以安逸地享受。当别人都吃喝玩乐的时候,你是坚持最久、最用功的那一个,你一定有出头的那一天。

上一篇:挂村工作总结下一篇:民族舞主持串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