育人先育德的教育

2024-05-02

育人先育德的教育(共7篇)

篇1:育人先育德的教育

育才先育人,育人先育德。

5月25日至26日,党中央、国务院召开的全国人才工作会议在北京举行。制定了到2020年我国人才发展总体目标:培养造就规模宏大、结构优化、布局合理、素质优良的人才队伍,确立国家人才竞争比较优势,进入世界人才强国行列,为在本世纪中叶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奠定人才基础。

胡锦涛总书记在会议中指出了要坚持德才兼备原则,全面提高人才队伍素质,把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弘扬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思想融入人才工作全过程的人才建设理念。我深表赞同。人才乃立国之本。人才建设的重心是人才的培养,“德才兼备,德为先”,儒家思想为中华民族提供了精神家园,也构建了传统的人生观,价值观和道德底线。道德,作为一种社会意识形态,存在于我们的精神世界,并影响着我们的言语和行为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这句话被西方伦理学家称为道德金律,是普世道德观的构成基石。

儒家思想向来重视修身,认为“自天子以至庶人,壹是皆以修身为本”。孙中山先生称“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大学》是中国最早,最系统的人生哲学。梁濑溟先生将重视修身称之为“向内用功” “齐家,治国,平天下”即为内在修为的外拓,这也是儒家思想中一个人成才的最高境界了。

用历史唯物主义的眼光来看,’格物,致知,诚意,正心’即树立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修身”是升华自己心灵的高度。用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来修正自身的思想境界,道德情操和行为方向,从而确定自己的人生追求和人生道路。育德的过程就是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树立的过程。“德为立身之本” 可见,育德是一个人成长的开始。

德者,才之帅也:才者,德之资也。德是才的统帅,决定着才作用的方向;才是德的支撑,决定着德作用的范围。德与才是辩证统一的关系,育德的同时也要重视对才的培养,不可偏颇一方。

培养符合时代发展要求的合格人才,必须要尊重人才成长的客观规律。

首先,崇高的理想和信仰是人才成长的原动力。理想和信仰是我们团结奋斗,开拓进取的强大精神支柱和永不枯竭的动力源泉,也是人才成长的航标和原动力。理想和信仰可以让一个人在这个物欲过度诉求,精神世界空虚的时代里,荡涤心灵的杂质,保持一种“笑看花开花落,景观云卷云舒”的平和心态;一种“不管风吹浪打,胜似信步闲庭”的坦然心境;一种“低头向暗壁,千呼万唤不一回”的坚韧品质,为了实现自己的理想和追求去奋斗,不断鞭策自己去学习,进步,必将“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其次,不断学习是人才成长的重要支撑。毛主席说过:“活到老,学到老”。“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在学习上除了“勤”和“苦”二字外,是没有其它捷径可走的。

立志成才就要用“天道酬勤”这是一条铁律鼓励自己不断的学习知识拥有特长而有前途,有多种技能而有多种机会来施展自己的才华,进而实现理想和追求这一最有分量的生命承载,最后,“人尽其才”的育才观念是人才成长的外在推动力。所谓:用人之长,天下皆可用之才;用人之短,天下皆无用之辈“。每个人都有他的禀赋和特长,“犬能守夜,司晨不如鸡;马能行千里,犁田不如牛。”人才也并没有统一的标准化的成长模式。“九方皋相马,不识其毛色,不辨其雌雄,只看其是否具备了千里马的资质”“人尽其才”就是要根据人才的特点和特长去培养,塑造,使其才能的发展最大化。

温总理说过:“我们确实需要一些仰望星空的人,心里装着国家和世界。同时又需要一些脚踏实地的人,踏踏实实的去做苦功夫”我们是一个拥有13亿人口的发展中大国,什么样的人才都要有,什么样的人才也都有用。“国以才立,政以才治,业以才兴”只有全社会都树立“人人皆有其才,人人皆能成才”的育才理念;建立全方位,多层次的人才构成体系;努力形成“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的开放局面。才能实现我国人才建设的战略目标,进入世界人才强国的行列,最终完成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篇2:育人先育德的教育

一、“育人先育德”是民族兴旺、国家昌盛、长治久安的需要

大学生是党和国家宝贵的人才资源,是民族的希望,是祖国的未来。把大学生培养成为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是党和国家的人才培养目标。这对全面实施科教兴国和人才强国战略,确保我国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确保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走共同富裕道路,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宏伟目标;确保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兴旺发达、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战略意义。这是关系党和国家事业薪火相传、后继有人的重大问题。

思想教育工作者必须从确保党的事业后继有人和社会主义兴旺发达的战略高度,从重庆经济社会发展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全局,清醒认识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性、复杂性和艰巨性,增强紧迫感、使命感和责任感。因此,思想教育要牢牢地把握主动权,理直气壮地、旗帜鲜明地、求真务实地把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放在首位。

试想,如不实施“育人先育德”战略措施,那么一个素质低下的民族怎么能兴旺发达,国家怎么会有繁荣富强,社会怎么能有和谐局面呢?这绝非危言耸听。

二、“育人先育德”是坚持贯彻党的教育方针的需要

德智体美全面发展是党的教育方针,“育人为本,德育为先”是教育工作的根本要求,“以德育为先、以教学为中心”是教育方针的基本原则。各级各类学校务必坚持执行,以确保正确的办学方向。近期,胡锦涛总书记在主持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二十六次集体学习时指出,要“着力提高人才培养水平,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把促进学生健康成长作为学校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由此可见,坚持德育为先是关系到是否忠于党和人民,是否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衡量教育工作者是否成熟的大是大非问题。

十多年来,科创学院一直奉行“修身强体,博学感恩”的校训,提倡“学历+能力,做人更重要”的人才培养理念,始终把育人放在领先地位,并付诸于实际行动,这说明学校办学是有战略远见的,广大教职员工是有高度的时代责任感、紧迫感和使命感的。学校始终坚持正确的办学方向,在民办高校中是难能可贵的。科创学院充分利用各种媒体进行宣传,把“德育为先”纳入全校各项工作统一部署,纳入目标考核。这对提高学校形象,培养合格人才,打造“百年老店,千年名校”是富有深远意义的。各二级学院相应制定了“育人领先”的目标,使“德育为先”观念得到了贯彻和落实。如机电学院贴出对联:“修身育德讲文明学做真人,学习实践练本领争当栋梁”;信息学院提出了创建“文明学院,特色学院”的奋斗目标;工商学院创“和谐工商”的奋斗口号等都是把学校 “育人先育德”的办学理念寓于教育实践中。

三、“育人先育德,做事先做人”是学生就业和实现共同富裕的需要

一个无德无才的人,不可能受到用人单位的青睐,只有受到市场竞争的淘汰。试想,一个人如果在社会上连自己都难以立足,自身陷入泥潭而难以自拔,何谈对社会有所奉献,何谈与时俱进为“四化”建设出力,更谈不上要为人民服务,为共同富裕出力。

没有人品,难以成家;没有本领,何谈立业。从育人的角度出发:德智体三者关系尚未摆正,其后果显然不同。常言道:“智育不好——出次品,体育不好——出废品,德育不好——出危险品。”从用人角度来说:谁愿招聘一个职业道德低下的人来占据工作岗位呢?“德育为先,才重一技”,这是单位用人的首选标准。又有用人标准曰:“有德有技——破格使用;有德无技——培养使用;无德有技——限制使用;无德无技——坚决不用。”由此可见,德与技的关系,德的地位是极为重要的。“育人先育德”也是提高学校形象,促进学校科学发展的需要。试想,一个校风不良的学校,岂能获得群众信任,学生怎能会到校读书,又怎会安心求学奋发成才。“十年树木,百年树人”,育德工作是一个长期的过程,若不能先行一步,个人就业、学校发展是没有希望的。

四、明确“育人先育德”的内涵,大力提高“育人先育德”的针对性

陶行知说:“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学会做人是教育的出发点和归宿。那么“育人先育德”应从哪些方面着手呢?教师育人先育德的主要任务是什么?教育工作者对此问题必须有一个清醒的认识。

(一)以常规教育为突破口。

育人工作者应从政治道德、公民道德、职业道德、个人道德等宏观原则着眼,根据校情,以常规教育为突破口,首先教育学生从自己做起,从身边做起,从小事做起,从热爱科创学院做起,做一个尊师爱校、忠于科创的合格大学生。

为此,必须打造一个思想好、水平高的教师团队,当好学生的指导者和引路人。

(二)以理想信念为核心,深入进行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教育。

要教育学生坚持改革开放,坚持党的领导,坚决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永远热爱党和人民。一个缺乏政治信念、意志薄弱的人,一个政治立场错误、动摇不定的人,必将缺乏工作动力,对事业对工作碌碌无为,甚至走向社会的反面,堕落成违法的犯人、国家的罪人、人民的敌人。

(三)以爱国主义教育为重点,深入进行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的教育,做一个热爱祖国,热爱中华民族的人。

篇3:小议成才先成人、育人先育德

一、对成才先成人的认识

“成才先成人”。顾名思义, 要想把学生培养成对社会有用的人才, 那么前提就要先把学生教育成为一个真正的人。所谓真正的人是指, 具有健全的身体、健康的心理、良好的行为习惯和远大的理想。教师是塑造人类灵魂的工程师, 要塑造的学生首先应该是这样的。要加强思想品德教育, 要让学生明白自己要怎样做人, 做一个什么样的人。可是在教学实践中, 有些教师做得不尽如人意。受社会大环境的影响, 学校往往以培养出多少人才来衡量学校的教学质量。老师们对优秀学生的培养是相当重视的。因为成绩优秀的学生能给学校带来荣誉, 给老师带来声望和名利。我认为这样的做法是不符合教育规律的, 也不符合国家的教育方针, 背离了教育的目的。对一个学校来说, 培养出更多的优秀人才尽管重要, 但是, 也不能忽视对大多数学生的教育。我国的义务教育具有普及性, 即让所有的学生都能接受到教育, 让所有的学生都能享受到受教育的权利。毋庸置疑, 在十三亿人口的大国, 在几亿学生中, 相当优秀的人才才能为国家建设作出杰出贡献。那么, 对于大多数学生来说, 就甘愿碌碌无为吗?情况远远不是的。这些学生也渴望受到老师的关爱, 也希望成为一名优秀的人才, 让学校、家长因此感到骄傲。我不反对学校、老师重视优秀的学生, 我只是希望教师能给予这些学生一些关爱, 让他们也掌握一定科学文化知识和基本的技能。事实上, 这一些学生也更期盼得到老师的关爱和信任, 老师也应该给予他们更多的关爱和帮助。我国的教育目的并不单单为了培养一些优秀的建设者, 而是为了提高全民的素质, 建设一个和谐、文明的国家。因此, 我希望所有的老师都要公平、公正地来关爱每一位学生, 让学生们在愉快的环境中学有所获, 要让他们即便不能成为国家的栋梁人才, 至少也能在平凡的岗位上奉献出自己的微薄之力。

二、对育人先育德的认识

育人先育德, 就是说要想培养出对社会、国家有用的人才, 就要先塑造出具有良好品德的学生。祖国的建设需要一大批具有品学兼优的人才。单是学习成绩优异, 品行低劣的人也不能担负起建设祖国的重任。一个合格的学生不仅要掌握所学的科学文化知识, 还要具备高尚的情操, 良好的行为习惯, 远大的理想目标。在教学实践中, 有很多教师单单重视学生掌握了多少知识, 掌握多少技能, 而疏忽了对学生的品德教育。在这种教育思想的影响下, 导致了很多学生只掌握书本知识, 却放松了对自己的思想改造, 使思想步入了误区。记得学校组织了一次法制教育大会, 有几个少年犯现身说法。从他们泣不成声的表情中, 我了解到了他们上学时都是班级的尖子生、学校的苗子, 是老师和家长的骄傲。然而, 成绩的优异和模糊的思想意识形成了巨大的反差。是与非, 好与坏, 对与错, 他们都无从辨别。歪曲的思想占据着头脑, 使这些原本聪明的学生越来越偏离了人生的轨道, 最终违反了法律, 堕落成一个罪犯。可见, 思想品德教育在教学中有着极为重要的作用。我们广大教师要加强对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 使学生具备好的德性, 好的德性才能支配学生有好的文明习惯, 才能使学生懂得如何做人, 进而使学生成才又成功。学生的个性差异、兴趣爱好不同, 在品德教育上应该一视同仁。作为教师, 为祖国培养有用的人才是义不容辞的责任。即便有的学生不能作出多大的贡献, 那也不能对祖国的建设构成危害, 起到负面作用。

篇4:育人先育德之蒙学教育

一年级是幼儿园与小学衔接的重要纽扣,开展《弟子规》诵读活动是让学生适应小学生活,养成良好习惯的有效途径。我们的做法是:

统一教材 ,方便诵读

现代社会,教育工作者为了让《弟子规》更适应时代的发展,更适应孩子的发展需求,对其进行了取其精华、去其糟粕的改版。由于不同出版社出版的《弟子规》有不同的修改,为方便学生诵读,我们都会购买统一版本的教材。

跟读背诵,解说含义

《弟子规》是中国古典文学中的精华之作,它以三字一句、两句一韵编纂而成,读起来朗朗上口,易学易记。虽然《弟子规》看起来浅显,但却寓意深刻,小学生理解起来有一定难度,所以我一般会跟学生讲解意思和相关故事。为了能让学生们熟读诗句,每天早读时间,我都会安排轮值班长使用多媒体播放《弟子规》音频让学生一起跟读;为了让学生们领悟诗的含义,还利用下午2:00—2:30的午会时间播放《弟子规》的视频故事,使学生从中领悟内涵。良好品德和习惯的培养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只有循序渐进,日积月累才能有所收获。所以我布置的作业要求每日必背《弟子规》,而且每天让学生看5页《弟子规》,了解其大意和相关故事,希望在潜移默化中净化学生的心灵,陶冶学生的性情。

古诗擂台,故事表演

对于《弟子规》的学习仅仅停留在背诵阶段是远远不够的,为了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教学中我有意识地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兴趣,古诗擂台赛是我用于激发学生背诵《弟子规》的兴趣活动之一。活动规则如下:班级共有四组学生,每组10人,必须每人都参赛,轮流背诵,忘记诗词的同学就淘汰。先小组赛,四个组胜出的三位同学可以进入决赛。决赛胜出的给予奖励:一等奖1、2、3名,二等奖4、5、6、7、名,三等奖8、9、10、11、12名。均有小礼品和小奖状下发作为鼓励。

赛后,我还鼓励学生们去表演弟子规里的小故事,发展学生的创造性思维。首先每4个学生一组,共有10个小组,各组选择弟子规里不同的小故事进行表演。接着,我抓住他们表演中的某些做法,有意识地引导学生,让学生在讨论中受到教育。古诗擂台与故事表演相结合,让学生明白了很多道理,而且学以致用,不断地规范自己的行为,从而养成良好的品行。

当习惯成为自然时,学生们把《弟子规》的规范变成为自己的习惯。例如上课时,只要老师提醒应该怎样读书时,同学们会很快地说出:“读书法,有三到,心眼口,信皆要。”于是学生们很快就进入到良好的读书状态。又如有的同学捡到没有署名的小铅笔,上交给老师,末了还附上一句:“物虽小,勿私藏;苟私藏,亲伤心。”类似这样的事还有很多,这些都体现了孩子们通过学习《弟子规》,从道德伦理的认知向道德行为习惯升华的过程。

家长参与,一起学习

每次古诗擂台赛和故事表演,我都进行录像,并且将学生们的比赛过程剪辑成精彩视频,放到班级Q群里 ,让每一位家长学习和欣赏,让他们都能见证孩子们的成长。家庭教育对于孩子人格、性格、习惯等方面的形成起着重要的作用。因此,教师应引导家长积极配合,让孩子养成“一日一善”的良好习惯。

上课时我让同学们分享发生在他们身边的一件小事,同学们都踊跃发言。有的同学说:“妈妈接我放学的时候,我听到妈妈向邻居黄爷爷问好,我也很礼貌地跟着叫了一声黄爷爷好!我做到了,称尊长,勿呼名,对尊长,勿见能。”有的同学说:“妈妈叫我帮忙把菜端到桌子上放好,准备开饭,我一听见就马上去帮忙。我这是:父母呼,应勿缓,父母命,行勿懒。”有的同学说:“昨天晚上,我跟堂哥一起玩的时候为了一个小玩具打起架来,爸爸看到了,立即拿出《弟子规》来,让我们俩大声诵读:兄道友,弟道恭,兄弟睦,孝在中。财物轻,怨何生,言语忍,忿自泯。后来,我跟堂哥互相道歉,和好如初。”……从学生们分享的事例中,我们看到家长的引领作用是很重要的。例如在家庭教育中,家长如何教育孩子“孝”,我认为身教大于言传,只有自己孝顺孩子的爷爷奶奶,孩子才会那样孝顺你,否则,孩子嘴里背着《弟子规》,行动上虽然也照做,但心里不服,因为他看到你并不是这样对待爷爷奶奶的。所以家庭中教孩子孝最有效的方法是自己行孝,示范给孩子看,如此,孩子自然在日常生活中耳濡目染,学会了行孝。

通过诵读经典,让学生们领悟到为人处世的道理,让学生们学会自律,学会自理,学会尊重,学会感恩。很多家长都说,孩子们懂事了,吃完饭能主动收拾桌子,帮家长洗碗筷,对长辈也很有礼貌,常常给爸爸妈妈一个甜蜜的拥抱。同学之间变得更加谦让团结,每位学生见到老师都能主动打招呼,并帮助老师和同学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经过以上教育实践,希望能把诚实、守信、善良、勤劳、文明、有礼等美德的种子播种在每一位学生的心田里,愿每一个孩子都有精彩充实的童年和幸福美满的人生。

篇5:如何开展育人先育德的工作

关键词:德育工作,校园文化,评价工作

教师的工作不仅是教书, 更重要的是育人, 育人首先要育德, 育德就是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的教育, 也就是做好对学生的德育工作, 所以说做学生的德育工作是素质教育的首要问题, 各级各类学校在实施教育工作中应高度重视德育工作, 也就是说向学生进行政治教育、思想教育、道德教育、法制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 使学生逐步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 学会做一个社会需要的合格人才。那么如何进行育人先育德的工作呢?笔者就此谈几点体会。

一重视领导、健全机制、完善制度

学校德育工作的好坏, 关键在于领导是否重视、机构是否建全、制度是否完善, 只有三者有机地结合才能提高德育工作的效率, 所以, 首先领导要摆正位置, 应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路线、政策, 要按照素质教育的要求在育人过程中面向全体学生, 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 克服片面追求升学率的教学现象, 真正把育人工作摆在学校工作的首要位置上来, 正确处理好德育工作与教学工作的关系, 把德育工作有机地渗透到各科教学中, 让学生在学习中端正思想、学会做人;其次要健全机构, 要建立校长负责, 校委会领导、班主任、团队干部、年级组长等起核心作用的德育工作体制, 负责对整个学校德育工作的开展, 在工作中领导干部要率先垂范, 班主任和任课教师要争做学生楷模, 以楷模为榜样引导学生遵纪守法、团结同学、乐于助人, 从而树立良好的思想品德, 最后要完善制度, 如定期开会、定期研究德育工作中遇到的问题和实际困难, 制订解决问题的办法和措施, 规范德育工作与教师的考核及评比紧密相关的制度, 特别是严格班主任工作的考核制度, 引入竞争机制, 要求班主任参加学校或班级进行的一系列教育活动, 时刻注意观察并了解学生的思维动态和行为习惯, 及时纠正不端正品德, 把学生教育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的现代所需的人才。

二创设校园文化环境, 形成全方位育人

学校是育人的园地, 教师是育人的园丁。要培养现代化建设的合格人才, 没有良好的育人环境, 没有育人园丁的奉献精神是难以实现的, 因为学生每天大部分的生活、学习都是在学校内进行, 学校中教师的一言一行、校园的一草一木都影响着学生品德的形成, 所以说校园文化环境对学生有着独特的功能, 因此教师在德育工作中应注意校园文化环境的精心设计, 如要有整洁优美的校容校貌、充满生机活力欣欣向荣的花草树木、激励学生奋发向上的宣传画、内容丰富形式活泼的广播稿和知识窗等, 这样学生可以在整洁优美的环境中主动接受教育, 以境感人和育人, 点燃学生的爱美之心, 勾起学生的爱美之情, 唤起学生的造美之志。通过学生所见、所闻、所感、所悟, 促进学健康成长、立志成才。又如在校园学生必经之处装饰好《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中学生守则》《中国地图》《世界地图》等宣传栏, 这些都会让学生时刻注意自己的言行, 对树立良好的品行有促进作用。在大厅中, 把国旗、国徽放在显眼的位置, 可以使学生产生一种伟大祖国的自豪感, 从而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思想。在教室里设计德育标语、光荣栏、名人名言、宣传栏等, 都会引导学生学习良好的品德, 树立良好的形象, 形成良好的人格品质。

三做好对学生品德的评定工作, 以增强信心

篇6:以德为先,育人先育德

关键词:育人 育德 以德为先

一、德育的内涵及对德育的正确理解

“德”是什么?历史上,人们对“德”的理解是有分歧的。有人把“德”等同于道德,以为德就是道德的缩略语,所以把德育理解为就是道德教育;其实大多数人是不赞同这个说法的,认为德不仅仅指道德,德育不只是道德教育。德育到底指什么呢?首先我们要弄清楚的两个概念:德与道德的区别在哪里。德是用来调整国家与个人之间关系的准则,是由统治者提出的;而道德不是统治者提出的,它来自于社会和世俗,是用来调节个人和个人以及社会与个人之间关系的准则。“道德在逻辑上先于政府和法律,没有道德不可能有社会生活,没有政府却可以有社会生活“。有社会生活,就必须有道德,道德先于德,道德是德的一部分,德包含道德。弄清了德与道德的关系,我们就可以理解德育不仅仅是道德教育,它是思想、政治、品德等教育的总和,德育就是培养人们的思想、政治、品德的教育活动,从一定意义上说,就是做人的教育。

二、德育的重要性及意义

社会的飞速发展,国外各种思想的入侵,青年学生在了解国外、增长知识、开阔视野的同时,一些不健康、不道德的行为、意识也悄然蔓生。新思想、新观念是社会进步和发展的必然,但如果不能辨明是非,得不到正确的引导和教育,会使青年学生的人生观、价值观与社会道德所背离,拜金主义、享受主义、极端个人主义会无限蔓延,特别是在网络时代,许多学生沉湎在网络虚拟世界中,自我为中心,极端自我,我行我素,这些负面消极的因素极大地影响了青少年的健康成长,所以我们必须重视德育教育,减少青少年犯罪。

学校要把德育放在素质教育的首位,育人要先育德,衡量一个人的成功,首先看他做人是否成功。要做一个对国家、对社会有用、对家庭负责任的人。如果一个对家庭都不负责任的人,怎能相信他会为工作、为社会负责任,怎能担当大任呢?有德才有才,有才必有德。《礼记》中说,“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止于至善。”朱熹说:“学,本以修德。古之学者,维务善德,其他则不当。”司马迁在《资治通鉴》中指出,“才者,德之资也,德者,才之帅也。”都强调了德在学习中的首要地位,以德为先,学习必先学德。当然,强调德育为先不是说德育可大于一切、冲击一切和代替一切,是指德育在各育中最为重要,在各种素质教育中最重要。

三、育人先育德,实现德育教育的条件

人的需要是多样的,人既有对物质价值的需要,又有对精神价值的需要。人对自身的需要通过自我改造和实践来满足,不是天生就有的而是通过后天的学习获得的,是通过教育获得的。社会、家庭、学校都要重视德育教育,育人先从育德开始,德育才能育德,德育的价值就在于能够培养德育对象的思想政治品德。要实现德育的价值,实现德育教育,必须满足三个条件:①教育主体必须具备一定的素质和能力;②有具体的讲授内容,而且易于讲授;③易于接受并能内化为自身的德性品行。也就是说,德育作为一种教育,有了教育主体、受教育对象和教育内容,德育才能实施。

学校是实施德育教育的主要渠道,教师是最主要的教育主体,是教育发展的根基。教育主体的素质和能力如何是关键,我们党的历代领导人都对教师提高德育素养,做好德育工作提出过要求。作为德育工作者,必须 “政治强、业务精、纪律严、作风正”,不仅要具备国家对教师的素质要求,而且要具备从事德育工作所需要的基本素质,即思想道德、文化业务、身心和能力等。基本能力包括:教育、教学、管理、协调和科研能力,以及学习和表达能力。胡锦涛同志在全国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会议上曾提出,“广大教师要为人师表,注重师德修养,以高尚的情操教书育人,注重素质教育和德育工作,充分发挥其在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中的重要作用。”

沃德(Word,1971)曾说过:“教育正转向价值观。教育是为了价值观而存在……它必须是这样。一旦我们除去了价值观,我们也会同时除去了教育。没有价值观,就没有教育。哪里有真正的教育,必定会有真正的人类价值观。”就是说德育作为教育的一个内容,必须有具体的内容,有推崇和倡导的价值观,它必须明确告诉受教育者,应当坚持什么样的价值观。从政治、思想、品德、法律等各个方面和角度去讲授德育,而不仅仅只停留在道德教育层面上,我们国家对德育一直很重视,只是在不同的历史时期,由于受社会政治形势和社会特定环境的影响和制约,德育所强调的内容和侧重点有所不同。在德育思想教育方面,孔子以“仁”为核心的仁政思想奠定了儒家德育规范的基本框架,是中国德育思想的一个源头,它确定了中国德育思想的基本形态和发展方向。有了具体的教育内容,也就是我们有了德育教材,教育者讲授起来就容易多了。下一步就是如何教的问题,怎样使受教育者接受德育教育并把它渐化为自身的德性品行,成为一种自身具备的素质素养。教育者如何去讲授和引导显得尤为重要,因为德育的教材相对来说,理论性强,理解起来有一定的难度,如果教授者不注意方法和技巧,照本宣科、满堂灌,不结合实际事例去讲,学生会对课堂没兴趣,对这门课没兴趣。教师应从学生的实际出发,以贴近学生思想和生活实际的方式,在学生可以接受的情况下加以引导,由学生自己思考接受,而不是强迫式的灌输,多让学生参加社会实践活动,通过实践活动,激发同学们的同情心、爱心,这样我们的德育目标才能真正实现。

四、德育所面临的问题及解决途径

在德育教育的过程中,有些方面还需要不断探索和改进。比如说教育方法过于简单、统一、呆板;学校、社会、家庭的共同配合和引导还不够;教师素质有待提高。所以我认为:①德育教育方法要灵活多样,教师要创新教学方法,与学生互动,引用名人名语,旁征博引,结合现实中遇到的问题,让学生学会主动去思考,适时加以引導,使德育教育从课堂到生活,从生活到课堂,融会贯通,学以致用,达到思想和行动的一致,转化为一种内在素质。②“学文化没用、学知识没用”、“学得好,不如生得好”、“拼学习不如拼爹”,社会上经常流行这些话语;个别学校片面追求升学率,忽视学生的德育教育;家长过多的关注孩子的学习成绩,忽略了德育教育。学校、社会、家庭必须共同配合,重视并认识到德育的重要性及意义,对未成年人加以正确引导和教育。③教师不能只用学习成绩来衡量学生优秀与否,应全面衡量,以德为先,综合测评。教师自身品行要端,热爱教育、爱护学生,通过言传身教,将德育教育渗透到学生行为中。

参考文献:

[1]王立仁.德育价值论.中国社会科学出版,2007.12.

[2]赵志军.德育管理论.中国社会科学出版,2008.08.

篇7:育人育德 爱心永存

关键词:爱心;尊重;量化;竞争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3)13-165-01

优秀的班主任不但能让自己走进孩子的世界,也能拉近孩子与科任教师的距离。我们作为班主任都知道“爱心无价”的含义。培养一颗爱心是多么的重要,我们无论做什么事都要有一颗爱心,其他的品质都是爱心的延伸。让孩子们理解:只有爱,才能享受生活的乐趣;只有爱,才能创造和谐的人际关系;只有爱,才能感受人生的真谛;只有爱,才能感受人类的伟大。伟大的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曾经说过:“没有爱就没有教育。”在担任班主任工作的几年中,我总结出了以下几点经验:

一、以理解、尊重为基础,以爱心为出发点

“理解万岁”,人与人之间的相互理解往往是形成共识的基础。而教师对学生的理解,就更具有不同寻常的意义,作为班主任就是要理解学生的思想实际、心理实际和生活实际。班级德育工作的开展,学生德育素质的提高,必须遵守“一切从实际出发”这个基本原则。

首先,要尊重学生——就是充分尊重学生的意见和要求、尊重学生的人格、平等对待每一位学生。现在的学生由于大多是独生子女,所以把人格看得尤为重要,而事实上尊重学生的人格确实是任何一位班主任开展德育工作的前提。

作为一个班主任、一个老师,即使学生犯了错误,对学生进行批评教育时,也应尊重学生的人格,谆谆教导,这样才能取得教育的效应。一味地训斥,只能使学生产生逆反心理;更不能用挖苦、讽刺的话语伤学生的心。教师对学生尊重,会使师生关系更为融洽。

其次,老师要有爱心,从爱心出发是对学生进行教育的基础。老师爱学生是必要的,也是必须的。但在爱的基础上要管教,不要把学生当作宠物,只求他听话,其余随他去。管要讲原则,严而有爱。班主任要关心爱护班级的每一个学生,使学生感受到班主任的批评教育是“恨铁不成钢”,是真心希望学生个个都能健康成长,真心希望学生个个都能成材。老师有爱心,学生才能更加爱老师。师生感情不断加深,才能充分发挥情感的教育作用。如果你对学生的爱心还不够,那么你就得去培养自己的爱心……

二、量化管理抓落实

量化管理原来是经济管理中的一种方法,用来提高学生的德育素质,其可行性和操作性也是很强的。叶圣陶说:“无论是改掉学生身上哪一个坏习惯,在一开始都要以一定的压力来强制。”量化管理就是在民主的基础上产生一种强化的措施。

从心理学角度分析,青少年具有一定的独立性和自制力,他们不仅是教育的客体,同时又是认识的主体,已具备一定的控制和调节自己行为的能力。因此,量化管理又能提高学生的自我管理和教育能力。

量化管理是以学生的自我管理和教育为出发点,以《中学生守则》和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为基础,通过从整体着眼、从细处着手,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以开展班级德育工作、提高学生德育素质为最终目的。如:中学生守则要求学生做到不迟到、不早退,为个“迟到”问题,班级就是经过点名、登记、相应的处罚,以至培养学生遵守作息时间的习惯。开学第一天,我就向学生宣布了班级规章制度,并要求切实执行,要让学生切切实实地感受到班主任是个言出必行的人。教室里的“春天”要建立于对原则的坚持,而非退让。如果发现所定的规章制度过于苛刻,当然可以修定甚至废除,但一切都要经过讨论和解释,且公开进行。要让学生知道你的意图,他们才肯合作,才会自觉遵守纪律。当然,德育工作除了学校、班级,还要家庭、社会等多方面一起来实现量化管理,才会取得更理想的效果。

三、营造良好的学习环境

中学生的学习、生活有很多时间是在学校里度过的,班级即是学生的一个大家庭。学习环境包括教室环境和思想环境。营造良好的学习环境,对提高学生的德育素质,也能起到一定的作用。教室环境中可布置几张班级集体照、学生专刊等,让学生一进教室就感受到集体的温暖。像今年,我们班的学生还自发地在教室前面养了金鱼,在教室里养了十来盆花草,让人觉得很是温馨。在孩子们眼里,教室就是他们的家。良好的环境促进了良好班风的养成,使学生在外部影响潜移默化的作用下积极向上。特别值得一提的是,良好的环境促进了后进生的转化,从而有效地提高了学生的德育素质。

四、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和竞争心理

市场经济的一个重要特征就是竞争。如何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和竞争心理,也是一个不容忽视的课题。为了增强同学们的竞争意识,我班组成了若干个学习小组、互帮小组,各小组进行评比,像设立“学习擂台”、“一帮一”、“争夺流动红旗”等,使同学们展开了友好的竞争(这里我想说明,“竞争”——必须是“明争”,决非“暗斗”),从个人到小组,从小组到大组,再从大组到全班,全方位竞争。好的同学之间开展竞争,中等同学之间开展竞争,较差的同学也不愿落后,使比、学、赶、帮在班级中蔚然成风。实际上每个同学都愿意向上,都愿意成为一个好学生,有竞争就可以不断产生动力,就能鼓励每个学生不断取得进步,最终促进学生的德育素质不断提高。

上一篇:黄河绝唱诗歌下一篇:做高尔夫配件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