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程造价管理新思维

2024-05-05

工程造价管理新思维(精选9篇)

篇1:工程造价管理新思维

2.1对建筑工程的管理机构进行创新

现如今随着建筑工程的迅速发展,不仅提高了我国的经济效益,还积累了大量的管理经验。随着建筑行业的发展,人们开始更加关注建筑组织管理机构上的问题。同时人们也发现传统的管理模式已经很难满足时代的发展了,所以改革创新之路是势在必行的。在传统的建筑工程管理过程中,当双方签订施工合同后,都是由项目经理来跟进建筑工程项目的,所以也就使得项目经理的权利比较大,且在施工中,都是由项目经理来分配施工人员与相关的设备设施以及资金等工作的。但是项目经理却并不会承担法人的责任,这样就造成了在建筑工程施工中一旦出现问题,就会发生没有人承担相应责任的情况了,这样也就造成了工期的延误与安全事故的发生。所以想要提高管理机构的作用,就必须要将施工责任落实到具体,并设置出专门的管理机构,并由专人负责监督与管理。同时还应当要监理出科学完善的管理体系,并通过这套完善的管理体系来做好建筑工程的管理工作。

2.2对建筑工程的管理思维进行创新

想要做好建筑工程的管理工作,不能只依靠完善的管理制度,想要实现建筑企业的长远发展,注重培养管理者的管理理念也是十分重要的。所以在管理过程中,首先要求建筑工程的管理者要充分认识到建筑工程管理的重要性,这样才能进行相应的改革与创新,只有改变传统的管理模式,并注重培养出具有创新意识与创新能力的管理人才才,在创新管理制度与方法上进行投资,这样在管理的过程中及时采用有效的管理措施来应对管理中出现的问题。在创新管理模式的过程中,需要结合建筑工程的实际情况来制定出相应的管理对策的。首先就要求建筑工程的开发人员要认识到管理创新的重要性,并在思想与财力上进行大力的扶持。另外由于建筑工程企业的长远发展与相关的管理工作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所以想要提高建筑企业的管理,就必须要注重未来的发展战略,同时在制定建筑工程管理计划的过程中也要紧跟时代的发展,只有真正的将管理理念进行更新与创新,才能让建筑工程企业更加完善自己的管理制度,从而真正保证管理理念的新颖,更好地适应我国未来的发展。

2.3对建筑工程的管理技术进行创新

从建筑行业开始发展以来,管理技术就得到了重视,管理技术的好坏直接决定着建筑工程的质量,以及影响着建筑工程能否顺利的完工。可以看出建筑工程质量的好坏是离不开科学技术的影响。通过采用科学技术来实现资源共享,并采用动态的管理技术来作为未来发展的动力。并及时将信息管理技术运用到建筑工程管理的全过程,这样才能真正的促进建筑工程的发展。

2.4对建筑工程的管理人员进行创新

由于建筑工程管理人员素质与技术水平的高低直接影响着建筑企业的发展,所以培养建筑工程管理人员的专业知识与综合素质就成为了一项重要的工作。同时建筑工程企业也要不断完善自己的培训体系,采用新颖的管理模式与创新思维来培养管理人员,这样才会真正的造就出素质高的技能型人才。

3结语

为了提高建筑工程企业的市场竞争力,就必须要进行创新,健全管理制度,提升管理方法。只有真正将创新思维运用到建筑工程的管理过程中,才能保证建筑工程的顺利进行,实现经济效益最大化,真正促进建筑工程企业的长远发展。

作者:杨桂安 单位:南昌市建设稽查执法办公室

篇2:工程造价管理新思维

建筑工程在施工中会涉及到设计与施工企业,但是这些企业的市场竞争力还比较薄弱,与国际上一些先进管理水平还存在一定的差距。我国的大部分设计企业都具有一定综合性,在组织上也是比较繁琐,所以就使一些监理单位无法按照建筑工程项目的实际要求去进行监管。而这也就造成了建筑工程管理的监督管理力度不足,一些监管单位只重视表面的监督管理工作,并没有充分认识到市场因素的影响,这也就造成了我国大部分的建筑工程都是由国外的一些公司来进行的。另外由于目前我国在建筑工程的管理上缺乏相应的管理体制,这样也就使建筑工程施工项目没有可靠的依据。此外我国大部分的建筑工程企业中并没有完善的管理体系,这样也就造成了建筑工程企业对这一体制没有足够的认识。

1.2传统的管理模式已经不能满足市场上的需求

在传统的建筑工程管理上,都是过于重视技术方面的问题,所以就给一些企业带来错误的认识,使这些企业只重视这方面的管理工作。但是在实际管理过程中,随着科技的发展使得信息技术也在不断更新,技术方面的影响对建筑工程的制约也在逐渐减少。在市场经济条件的影响下,市场规律开始适用于建筑工程管理中的各个方面,很多的技术问题也更多的倾向于经济类的问题。

1.3现如今管理理念与方法不能满足建筑工程的管理

完善的管理理念是建筑工程管理过程中的灵魂所在,一个被时代淘汰的管理理念会影响着建筑行业的发展,同时落后的管理理念也会制约着建筑工程的管理模式与制度。另外我国在这方面还没有完善的法律法规,也正是由于这些因素的影响,使我国的建筑工程管理方面的工作还没有一个完善的管理标准。在建筑工程的管理方法上,一些管理部门在制定工作进度计划的过程中,也没有到现场进行研究与分析,都是通过以往的工作经验来进行工作的。而这种方法也就影响了建筑工程的顺利开展,以及在面对突发状况的过程中,没有及时有效的方法来保证建筑工程施工的顺利进行。

1.4建筑工程的管理水平存在不足

在每一项建筑工程的施工管理过程中都需要一个项目经理来开展管理工作,且项目经理的主要职责就是要负责施工企业与施工层,并在整个管理工作中扮演一个总负责人的角色。且这个项目经理的管理水平与管理理念的高低直接决定着整个建筑工程能否长远发展。所以也可以说项目经理的个人能力直接代表了这一管理队伍的整体水平。但是,目前就我国来说,很少有企业愿意去专门培养一个项目经理,培养一个项目经理是需要耗费大量的人力、物力与财力的,所以也就用造成了我国目前建筑工程管理水平存在不足。

2在建筑工程管理过程中的创新思维

2.1对建筑工程的管理机构进行创新

现如今随着建筑工程的迅速发展,不仅提高了我国的经济效益,还积累了大量的管理经验。随着建筑行业的发展,人们开始更加关注建筑组织管理机构上的问题。同时人们也发现传统的管理模式已经很难满足时代的发展了,所以改革创新之路是势在必行的。在传统的建筑工程管理过程中,当双方签订施工合同后,都是由项目经理来跟进建筑工程项目的,所以也就使得项目经理的权利比较大,且在施工中,都是由项目经理来分配施工人员与相关的设备设施以及资金等工作的。但是项目经理却并不会承担法人的责任,这样就造成了在建筑工程施工中一旦出现问题,就会发生没有人承担相应责任的情况了,这样也就造成了工期的延误与安全事故的发生。所以想要提高管理机构的作用,就必须要将施工责任落实到具体,并设置出专门的管理机构,并由专人负责监督与管理。同时还应当要监理出科学完善的管理体系,并通过这套完善的管理体系来做好建筑工程的管理工作。

2.2对建筑工程的管理思维进行创新

想要做好建筑工程的管理工作,不能只依靠完善的管理制度,想要实现建筑企业的长远发展,注重培养管理者的管理理念也是十分重要的。所以在管理过程中,首先要求建筑工程的管理者要充分认识到建筑工程管理的重要性,这样才能进行相应的改革与创新,只有改变传统的管理模式,并注重培养出具有创新意识与创新能力的管理人才才,在创新管理制度与方法上进行投资,这样在管理的过程中及时采用有效的管理措施来应对管理中出现的问题。在创新管理模式的过程中,需要结合建筑工程的实际情况来制定出相应的管理对策的。首先就要求建筑工程的开发人员要认识到管理创新的重要性,并在思想与财力上进行大力的扶持。另外由于建筑工程企业的长远发展与相关的管理工作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所以想要提高建筑企业的管理,就必须要注重未来的发展战略,同时在制定建筑工程管理计划的过程中也要紧跟时代的发展,只有真正的将管理理念进行更新与创新,才能让建筑工程企业更加完善自己的管理制度,从而真正保证管理理念的新颖,更好地适应我国未来的发展。

2.3对建筑工程的管理技术进行创新

从建筑行业开始发展以来,管理技术就得到了重视,管理技术的好坏直接决定着建筑工程的质量,以及影响着建筑工程能否顺利的完工。可以看出建筑工程质量的好坏是离不开科学技术的影响。通过采用科学技术来实现资源共享,并采用动态的管理技术来作为未来发展的动力。并及时将信息管理技术运用到建筑工程管理的全过程,这样才能真正的促进建筑工程的发展。

2.4对建筑工程的管理人员进行创新

由于建筑工程管理人员素质与技术水平的高低直接影响着建筑企业的发展,所以培养建筑工程管理人员的专业知识与综合素质就成为了一项重要的工作。同时建筑工程企业也要不断完善自己的培训体系,采用新颖的管理模式与创新思维来培养管理人员,这样才会真正的造就出素质高的技能型人才。

3结语

为了提高建筑工程企业的市场竞争力,就必须要进行创新,健全管理制度,提升管理方法。只有真正将创新思维运用到建筑工程的管理过程中,才能保证建筑工程的顺利进行,实现经济效益最大化,真正促进建筑工程企业的长远发展。

篇3:工程造价管理新思维

关键词:建筑工程管理,创新思维,必要性

引言

近年来, 随着经济的迅猛发展, 社会的快速进步, 建筑业已经上升成为了社会的主产业之一。现代建筑不仅仅承载着避风港的实物作用, 更在深层意义上代表了一个城市乃至一个国家的灵魂。现如今各地各式各样的建筑不断地快速开发崛起, 建筑已经成为了人们安居乐业的基石, 建筑质量也就越来越受到各方的关注和重视, 而建筑行业的工程管理也就毫无疑问地成为了建筑工程的重中之重, 因此为保证建筑工程各个方面的有效安全进行, 寻求高效稳妥的管理方法具有重要意义。只有工程管理理念和办法不断与时俱进, 整个行业的发展才能更好地适应社会的变迁。

1 建筑工程管理现状及分析

1.1 工程管理理念陈腐落后

当前我国建筑行业工程管理的一个首要通病就是工程管理理念刻板落后不完善, 主要体现在对建筑工程管理本身认识不明确, 一而再地忽略工程管理的重要性, 误以为建筑业就是以施工为主并不需要做管理方面的工作, 这些问题的存在会影响工程的进度, 效率等诸多方面。管理理念是工程管理的核心和命脉, 管理的陈腐老套必然导致各项措施的实施不利, 问题积久成疾进而就会影响到整个建筑工程的进度和质量。因此, 时常关注时代发展的需要, 参谋行业发展的要求, 顺应时势的更新管理理念是必要且有益无害的。

1.2 管理体系不完善

目前我国建筑行业的工程管理体系并不完善, 导致大多建筑企业工程的管理都无章可循。大部分建筑行业存在管理人员职责分配混乱, 责任分工不明确, 人员设置不到位等问题, 这些都与管理体系的不完善相关。一个完整的管理体系应该具有明确的管理部门管理制度, 鲜明的管理人员设置和人员责任分配等各方面的内容, 有了完善的管理体系接下来最重要的就是严格遵守和实施, 管理的忽视和大意极其容易引发各种各样的问题, 有些建筑企业贪图一时利益, 对工程的管理方面并不上心, 到最后工程出现质量等各种问题时才后悔莫及。

1.3 管理人员素养不足

相当一部分建筑企业的管理人员专业素养并不充足。此外, 管理人员这个群体本身对建筑工程管理就没有给予充分的重视。建筑业的管理人员大都深受传统管理思想理念的束缚和制约, 常年身处一职并不能对社会当下的管理方法兼收并用。而且鉴于常年从事管理工作, 对管理方面的改革创新和变化经常带有抵触情绪, 坚信“多一事不如少一事”。所以, 建筑业工程管理想要改头换面焕然一新, 管理人员的培养和管理就不容忽视。建筑企业应该定时组织管理人员培训活动, 一方面增加管理人员专业素养, 另一方面提高他们的管理能力和管理意识。

1.4 建筑工程管理发展滞后

当论及管理时, 建筑行业可以说是有所空白。在社会大众眼中, 建筑业就只是单纯的添砖加瓦造房子, 至于管理, 似乎和建筑工程并没有多大关系。这些普遍的看法和观念导致许多建筑企业不及时更新自身的建筑工程管理, 始终将技术放在企业关注的首要地位。建筑行业的管理必须与市场的需求相适应, 科技越来越进步注定技术将不再是企业关注的焦点问题, 工程的顺利进行只有将各方面因素都考虑进去才能在项目上取得好的成绩。

2 建筑工程管理中的创新思维运用

2.1 管理理念的创新

一个企业的发展进步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理念的改良和创新, 陈旧的理念必然创造不出优秀的企业, 与时俱进不断变化适应社会发展需要的管理理念才能衍生出于时代发展相得益彰的企业。建筑行业具有其本身的特殊性, 建筑工程能否高效顺利的进行依赖明智合理的管理。

2.2 管理方法创新

有了新型合理的管理理念, 接下来就应当革新管理办法, 并坚持从上到下认真执行。建筑行业工程管理并不意味着简单的脑力劳动和指挥, 反而工程项目的管理牵一发而动全身, 一处出错就可能会殃及整个项目的进行。企业应该明确管理责任分配, 加强奖惩制度的实施, 任人唯贤, 善于听取大众的建议, 明智决策。上层决议要利于下级施行, 建筑工地要将管理中遇到的问题及时上报以求协商解决。诚然, 现在社会上民工讨薪, 新建建筑垮塌等事故并不罕见, 这些现象出现的很大一部分原因就在于企业各方面管理的疏漏和马虎, 一份健全合理创新的管理办法毫无疑问能为企业建设, 工程安全提供保障。

2.3 管理机构革新

提及建筑工程时, 外行都会直接将思维切换到建筑工地上, 然而建筑工地并不仅限于诺大的施工工地和建筑工人。很大一部分建筑企业因为本身不够重视工程管理, 致使管理人员冗杂部门繁多。而在应对新的市场需求时, 企业应该更新管理机构, 精简管理人员, 明确管理职务, 责任分配到人, 让工程的管理真正做到有人管, 管得好。

2.4“刷新”管理人员

管理要与时俱进就要求管理人员能够紧跟时代步伐不断进取, 因此为保证工程管理顺利高效进行, 建筑企业应该适时辞退职场“老油条”, 多引进新型管理人才, 为工程管理注入新的活力。为了确保从业人员的专业技能水平的业务素质, 建筑企业应当通过建立并且完善相关培训体系的方式, 将所有管理人员纳入培训考核范围之内, 不断学习先进的管理理念与管理方法, 从而打造出一支高水平、高素质的专业化人才队伍, 真正确保建筑企业进一步的创新发展, 推动企业不断地做大做强。

2.5 管理技术的创新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建筑工程管理活动的有效开展, 离不开与之相应的管理技术。当前管理技术的陈旧落后是阻碍建筑工程管理活动的重要因素, 针对这一问题, 企业与管理人员应当及时做好技术创新工作。管理技术的创新从内容上来看应当做到以下两方面:第一, 新技术的开发与研究;第二, 已有技术的创新应用。其中, 新技术的开发与研究包括合作、独立、引进吸收等多种创新方式。独立即指企业新技术的开发与研究工作由企业独立完成, 合作即指通过企业、科研机构、高校等组织合作进行技术开发与研究, 引进吸收即指企业通过引起新技术或者高新人才, 在实践应用的过程中进行吸收、学习。另外一方面, 已有技术的创新应用就要求企业在进行技术管理的过程中, 首先应当对当前企业在管理活动中存在的问题进行研究分析, 通过探讨已有管理技术的实际应用情况, 明确已有管理技术与企业管理活动新要求之间的矛盾。在找到企业管理活动的具体诉求之后, 有针对性地对已有管理技术进行改造与创新, 通过转变观念、探索新型处理方法等多种方式, 使得已有的管理技术在新时期焕发出新的活力与生机。

3 结语

针对当前建筑工程建设活动在管理过程中出现的一系列问题, 建筑企业应当尝试采用创新思维, 不断探索建筑工程管理活动在理念创新、形式创新、组织创新等方面的可行性, 不断探索新型管理方法, 着力提高工程建设活动的管理效果, 才能真正确保建筑工程建设活动的有效开展, 为企业实现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之间的有机协调提供必要的借鉴意义。

参考文献

[1]张炘.关于建筑工程管理的现状及应用对策的分析[J]建筑与装饰 (下旬刊) , 2008, 10 (26) :70-72.

[2]张建, 孙立.探讨信息技术在建筑工程管理中的应用[J].中华居民, 2013 (2) :50-51.

[3]唐德峰.浅谈建筑工程管理的创新思维[J].建筑与文化, 2013, 5 (20) :98-99.

[4]谢东辉.浅析建筑工程施工管理创新及绿色建筑施工管理[J].华章, 2013 (26) :87-88.

篇4:工程造价管理新思维

关键词:工程管理;全寿命期;系统思维;工程系统分解结构

从具体的工程管理工作上看,全寿命期管理是一个涉及到多领域,多学科的内容,同时也是工程行业各类工作人员比较重视的一个重要的方面。工程全寿命期管理和传统的工程管理工作相比,无论是在管理理念还是管理方法上都存在着一定的差异,全寿命期管理就是在对工程施工内容进行整合的基础上,最终以實现工程全寿命期管理的高效性为最终的目标。但是无论管理工作人员如何努力,由于工程管理本身就存在着一定的不确定性,管理工作往往会存在着这样或者是那样的问题。因此,相关的工作人员只有做到从根本上对这一问题进行重视,并且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最终促进工程界的长足发展。

一、工程管理系统思维的概念

工程管理的最终目标是实现工程全寿命期的整体最优,使得工程适应迅猛发展的现代社会的需要。因此在工程管理中就要求工程管理系统的思维具有一定的高度,在世间的跨度上要有一定的优势,同时视野要丰富。整体来说,工程管理的思维具有一定的系统性。

系统思维,主要是指思维具有一定的系统性。具有形式多样化,运用范围广,创造性较强的特点。在具体的工程建设中,重视整体和部,部分和部分以及系统与环境之间的关系,是较为科学的工程管理系统思维。工程全寿命期的系统过程表现如下:

工程管理系统思维强调在进行工程系统整体特性与各子系统特性的差异和关联分析的基础上,从工程系统目标的一致性、结构的合理性和功能的整体性三方面入手,通过贯穿工程全寿命期系统过程的管理活动实现工程全寿命期整体优化的总体目标。因此,工程管理系统思维是按照工程系统及各子系统的目标、联系、结构、功能及其全寿命期动态变化规律进行的科学思维方式,是系统思维在工程管理领域的继承和发展,是贯穿工程全寿命期的最重要思维方式和研究工具。

二、传统工程管理思维的局限

纵观我国工程管理工作多年的历史可知,传统的管理思维主要是对工程项目、建设费用以及工程的质量等方面进行重视。管理方式呈现出阶段性的特点。另外,在工程管理过程中,积极应用较为先进的技术和手段。尤其是在社会主义发展的新时期,计算机技术和网络技术的高效应用更为工程管理工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但是,从现如今的工程管理思维上看,传统管理思维还具有一定的局限性,具体来说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

1、工程建设工作往往只追求阶段性的管理,加强对效益问题的重视。因此在实际的工程建设中往往以工程建设的过程为主,对于后期的问题不懂得维护。久而久之,工程建设和管理的安全性和可持续性严重降低。长期以往,工程建设的高效性无法得到保证,还会给工程建设工作留有一定的安全隐患。除此之外,从我国大多数的工程建设和工程管理的现状上看,质量不过关的工程单位不胜枚举。究其原因,主要是受到传统工程管理思维的影响。

2、传统的工程管理思维缺乏一定的创新性。传统的管理思维主要是对工程建设的重视程度不断提升。对于其发展趋势考虑不周。工程的健康问题往往是不被重视的方面。现如今,社会要发展,工程建设工作不但要保证自身的高效性,提升工程的稳定性和安全性,还需要做到达到一定的节能性。但是传统的工程管理工作自身具有一定的局限性,只能在自身的价值和施工性能得到充分发挥的情况下,才能够扩展工程管理的思维和角度。也就是说,传统的工程管理工作只是注重局部利益,根本无法实现工程全寿命期的管理。这也是传统管理思维的弊端之所在。

3、传统的工程管理思维往往受到阶段性管理框架的限制,产生了一定的局限性。对于工程管理工作人员来说,其经验丰富,专业技能高超。因此,能够对工程建设的诸多方面都进行深刻的认识。在实际的工程建设中,往往能够解决很多棘手的问题。这种思维方式和研究方法虽然在一定程度上对工程的建设和管理产生了一定的指导作用,但是如果站在较高的层次上,这种思维的弊端也逐渐显露。所以,为了对工程管理工作进行完善,往往需要以全面的、完整的角度来对这一问题进行看待。可见,传统的工程管理思维仍然存在着一定的局限性,无法适应现如今工程建设的高效性。

三、工程管理系统思维下的工程全寿命期管理

1、工程全寿命期系统分析

在工程管理系统思维模式下,工程是人类为了认识自然、改造自然、利用自然,应用现代科学和工程技术创造的,具有一定功能或价值的人造系统。它通常由在一定空间上的建筑物、构筑物、设备系统、软件系统等构成,并可用一定的功能(如产品产量或服务能力)要求、工程量、质量、技术标准等指标表达。

2、工程全寿命期管理的系统架构

工程全寿命期管理是在传统的工程管理理论和方法的基础上,以工程的策划决策、规划设计、建设施工、运行维护和后期处理为对象的全过程管理,是从一个全新的高度和广度建立的工程管理系统架构。工程全寿命期管理在对工程系统全寿命期的基本规律进行研究和把握的基础上,提出工程全寿命期的目标体系及相应的实现方式,最终通过与工程专业技术系统创新、工程系统集成创新和工程管理实践创新紧密结合,成为推动工程进步与发展的源动力。工程全寿命期管理主要包含两方面的涵义:

第一,工程寿命期内各阶段的管理工作。按照工程寿命期阶段划分,工程管理可分为前期策划管理、工程建设管理、工程运行管理和工程善后管理;从管理内容上分析,工程全寿命期管理包括工程决策管理、工程投融资管理、工程项目管理、工程造价管理、工程合同管理、工程技术管理、工程质量管理、工程运行维护和健康管理等。

第二,基于工程全寿命期的管理理念、理论和方法。工程全寿命期理念是指在工程的任何一个阶段的工作(中都要立足于工程的全寿命期,不仅注重建设期,更注重工程的运行阶段。在实施工程全寿命期管理的过程中,始终以工程全寿命期整体最优作为管理目标,在保证工程全寿命期的安全可靠和高效运行的前提下,注重资源节约、费用优化、与环境协调、健康和可持续发展的高层次目标。工程全寿命期管理以集成为重要手段,把工程全寿命期的各个阶段的全过程作为一个整体统一管理,形成具有连续性和系统性的集成管理系统,最终实现工程全寿命期的整体效率和效益的最优,使工程在全寿命期中都经得住社会和历史的考验。

四、总结

通过以上的论述可以了解到,工程全寿命期管理是工程管理系统思维的体现,表现出内容丰富,涉及面广等特点。与传统的工程管理思维相比具有一定的优越性。工程全寿命期管理中,工程管理系统思维的运用体现了工程界的进步,同时也为以后先进的技术在工程建设中的运用提供了一定的方便。

参考文献:

[1]成虎.建设项目全寿命期集成管理研究[D].哈尔滨:哈尔滨工业大学,2000.

[2]冒刘燕,成虎.工程专业学科体系统一性的思考[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09(4):52-55.

篇5:工程造价管理新思维

新的世纪,新的时代,呼唤着新的思维方式.系统性思维在岩土工程科研、教学管理中的目的是以管理科学为技术手段,针对现代岩土工程教育的.新特点,实行有效管理,充分发挥教师、科研人员的创造性和积极性,从而加快出人才、出成果、出效益.文章就如何运用系统思维方法优化现代岩土工程科研、教学管理的问题,提出了几点方法.

作 者:包太 朱可善 何跃 刘新荣 作者单位:包太,朱可善,刘新荣(重庆大学,土木工程学院,重庆,400045)

何跃(重庆大学,贸易与行政学院,重庆,400045)

篇6:创新思维机械工程设计论文

机械产品运动方案设计是机械工程设计的重要内容,创新思维在产品运动方案设计中运用指的是设计人员对客户提出的产品各方面需求而提出的初步构思,这是要解决机械工程可能出现的问题和明确机械工程的工作原理。无论是机械产品的原动机、传动结构还是机械的整个系统运转方法,必须满足用户的产品功能性需求。运动方案是否符合客户需求与产品的结构、工艺、成本、性能和使用维护等多方面存在直接关系,这也是影响机械产品质量和性能的关键环节。机械产品运动方案在机械工程设计中处于基础阶段,对于同一功能产品可以采用不同的工作原理和机构来完成。该阶段是机械工程设计的重中之重,设计人员必须充分运用创新思维不断构架和搜寻设计运动方案,首先产品的最优性能。

2.2在机械产品结构设计中应用

机械产品结构设计也是机械工程设计的重要内容,其包括产品的外形、各部分的配置及其总体结构。客户对机械产品的功能需求不同决定了产品结构设计的差异。机械产品结构设计的基本要求是保证产品结构形态多样化,运用创造性思维进行产品结构设计,能够更好地满足人们对产品功能要求的增加趋势。这样的现实需求要求设计人员在机械产品有限的`空间内尽可能将产品功能集中于更少的产品。传统办公场所中打印机、复印机、扫描仪功能都是单一的,大量占用了办公室空间,这使得以佳能公司为代表的企业运用创新思维尽可能将打印、复印和扫描功能集于一体,这其中该公司设计部门采用了“离散及综合”创新思维方法,改善了办公条件,提高人们的工作效率。

2.3在机械产品外观造型设计中应用

机械产品外观造型设计中的创新思维主要体现在产品外形、色彩、面饰等外观方面,一般运用现代美学基本原理来构造机械产品的美感和适用性。机械产品外观造型设计采用创新思维将美学观点融入进去,利用现代材料和工艺充分体现产品的线条美、色彩美和造型完美,给人身心以美的享受。

2.4在机械产品动力能源设计中应用

随着机械工程设计的材料加工技术和能源获取技术不断被发现,机械工程设计人员在产品动力系统设计上的选择也不断增加,设计人员可以充分发挥自己的创造性思维、观念和方法,将各种新的洁能源作为机械产品的动力能源运用到机械产品设计中。现代的电动汽车与传统的燃油汽车相比,其本身就不会排放出污染大气的有害气体,同时也减少了硫和其他微粒污染物,降低对环境的污染。电动汽车可以在用电低峰期充电,提高电能的利用率和经济效益。

3结语

篇7:工程造价管理新思维

企业理论是经济学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如果从法国经济学家古诺在1838年提出的双寡头模型(Duopoly model)算起,企业理论发展至今已有100多年历史了。

众所周知,新古典微观经济学是以企业理论为核心发展起来的,但若稍加推敲,便会遗憾地发现,新古典主义所谓的企业理论其实很难说是企业理论,充其量只是生产理论。

因为,在新古典微观经济学完全理性和利润最大化假设的前提下,企业的功能被过分简化为根据边际替代原则对生产要素进行最优组合,从而实现最大的产量或最低的生产成本,企业为了实现最大利润,必须按边际成本等于边际收益的原则进行单一产品的产量和价格决策。但是,企业内部如何运行被视为一个黑箱,这一问题也被完全忽略了。

1937年,随着科斯的经典论文《企业的性质》发表,标志着现代企业理论的诞生。在文中,科斯利用交易成本的概念解释了“企业为什么出现”这一企业理论应解决的基本问题。他认为,市场和企业同为组织劳动分工的办法,具有互替性,企业的存在就在于它能节约市场的交易成本。

20世纪代80年以后,以交易成本理论为基础,新制度学派的经济学家们从三个方向发展了企业理论:威廉姆森以有限理性为前提,假定人具有机会主义倾向,提出资产专用性概念,证明事前合约的不完全性;张五常和杨小凯发展出了间接定价理论,认为企业并不是用非市场方式代替市场方式,而是用劳动市场代替中间产品市场;阿尔钦和德姆塞茨借鉴产权、交易费用和外部性等方面的研究成果,分析了企业内部的激励结构问题。

虽然新制度学派的企业理论在很多方面修正了新古典企业理论所存在的不足,使之进一步脱离了“黑箱经济学”并逐步逼近现实,但其理论范式仍然没有摆脱新古典范式的局限,并隐含了这样一个不合理假设:企业的知识是外显(explicit)的,一旦被创造就可在零边际成本条件下被其他人所免费使用。但实际上,外显知识仅是人类知识总和的一小部分,大部分的人类知识是隐含于人类实践活动中的,其转移的代价既昂贵又不确定,

正是为应对新古典企业理论和新制度企业理论的缺陷,基于知识的企业理论从20世纪开始蓬勃兴起。基于知识的企业理论有两个来源:从理论来源看,演化经济学的理论成果为其提供了理论素养;从实践角度看,技术管理、创新与信息经济和组织学习等又为其提供了坚实的实践基础。随着知识在企业生产经营中的作用的日益提高,企业理论逐步出现了新的发展。

就“企业为什么存在”这一问题而言,基于知识的企业理论把企业看作是整合知识的一种机构,认为这种机构能够创造出使多个个体整合其特有知识的条件。与科斯-威廉姆森的交易成本企业理论不同,基于知识的企业理论更关心与知识相关的成本。印度著名管理学家舒曼特拉・高沙尔认为,在生产过程中,企业的核心优势不是简单地避免交易成本,而是以与市场很不相同的逻辑来控制某种特定经济活动的独特优势。

关于企业的边界问题,基于知识的企业理论根据知识利用的相对效率分析了企业的垂直和水平边界。其中,德姆塞茨在1991年解释了企业的垂直边界问题。他认为,如果市场能有效地转换产品而转移知识缺乏效率,如果在某个生产阶段需要使用上一阶段所利用的知识,那么这两个生产阶段的垂直连接将会被整合在同一个企业中;如果不必使用上一阶段的知识,那么这两个生产阶段则可以通过两个相联系的独立企业来进行。因此,企业之间的水平边界出现在产品与知识群体的空隙之中。

关于企业内部的协调问题,基于知识的企业理论强调,实现有效的协调是企业的一个主要任务。传统组织理论研究协调问题更着重于把它作为基础结构的一个层级,但基于知识的企业理论认为,既然大部分与生产有关的知识是隐含的,那么知识在组织成员间的转移是很困难的。因此,如果生产要求整合许多个别的专有知识,那么效率的关键是,在组织成员通过交叉学习使知识转移最小化的条件下如何实现有效的整合。对此,哈佛商学院的管理学家劳伦斯和罗斯齐认为,协调可以解决组织内部的目标冲突。

篇8:工程造价管理新思维

1 系统思维的简要概述

系统思维在工程管理中的主要作用是, 优化处理工程的全寿命期, 提高施工质量, 使其符合既定的项目要求, 系统思维的运用从全新的角度, 处理各种问题事物。另外, 也可以结合施工现场的具体情况, 有效控制内容, 合理优化配置全寿命期的管理工作。系统思维作为工程管理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对其管理涉及到的内容, 进行全面研究分析, 具体包括工程环境状态、发展动向、结构特征等, 以期待能揭示出全寿命的发展规律。

2 传统管理思维的不足之处

工程管理系统思维, 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因此备受人们的关注, 它不仅能有效督促工程项目的进度和质量, 而且可以节约施工成本, 从而取得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近年来随着社会的发展进步, 更多的高新技术被应用到管理思维中, 并建立了相应的思维管理系统[1], 不断优化管理工作的实施, 但是传统的管理思维依旧存在很多不足之处, 影响到整个工程的质量安全, 其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1) 价值观念的狭隘性。以往的价值观念, 已经无法适用当今社会的发展, 对管理知识和手段提出更加严格的要求。当前的管理形式, 主要是将建设作为重点内容, 价值观念的核心是经济利润的取得, 这种思维致使相关人员缺乏对工程运行阶段维护工作的重视, 对整体的价值意义认识不足, 忽视工程建设的安全、可靠性能。特别是在初期的规划设计阶段, 由于管理者的思维意识不明确, 对建筑整体的连续性缺乏系统的认知, 进而影响战略目标的制定和决策的实施。

(2) 缺乏强大的包容性。在以往的管理方法中, 不能全面、准确的反映出管理要求, 其局限性最突出的特点是, 将工程切割成计划制定、设计图纸、施工等众多小部分, 分别进行管理。这样的管理措施完全破坏了主体的统一性, 以及各部分之间的相互联系和相互作用, 致使各部门的意见目标出现差异, 加深彼此间的矛盾, 不利于及时解决施工管理问题。传统的方法, 只注重对某一两个环节的管理, 缺乏全局观念, 过分关注眼前利益, 造成全寿命期限的利益受到损害。

(3) 思维模式的局限性。思维模式是当下研究工程管理的主要解决对象, 以转变传统的思维观念, 是人们深刻、全面的认识管理工作的基础。这种思想转变的原因, 主要是时代的发展和对实际需求的研究, 使得管理系统的实用性逐渐增强, 但是这些措施远远不够, 需要更高的管理水平解决建筑中的各种问题。

2 工程全寿命期管理

2.1 全寿命期的研究分析

在系统思维的约束教育下, 使得工程管理工作拥有自身独特的功能和价值, 该模式结合建筑工程的指标要求和质量因素, 对其进行全程的监控管理, 在完全开放、自由的氛围下开展工作。特别是对全寿命期的研究, 系统环境是主要的分析对象, 它的组成是内外部环境共同作用下的结果, 并且其在全寿命阶段对工程造成巨大影响。

在全寿命期管理中, 必须充分考虑各方面因素, 第一, 系统环境要提供充足的资源设备, 确保工程建筑的顺利实施。第二, 系统还兼备外界服务工作, 及时满足社会上的综合需求, 实现自身价值[2]。

2.2 系统框架的构建

全寿命期管理, 主要是在以往管理概念的前提下, 全方面管理工程建筑的策划思路、设计方案、施工情况等一系列问题, 所以加强对其整体框架结构的建设是非常有必要的。与此同时, 寿命期限管理对最初的建筑目标提出更加严格的标准, 这就要结合理论和实践双方面的内容, 推动工程的进步发展。

对于全寿命期管理措施, 主要包括两方面内容:第一, 虽然全寿命期分为不同阶段步骤, 但是每部分的管理工作并不相同, 不可同日而语;第二, 在全寿命管理中的很多理论知识、管理方法, 与传统思维存在很大差别, 大部分都是全新的概念技能。所以现下使用的工程管理和传统模式进行比较可以得出, 全寿命期管理是一个系统化的过程, 他从工程管理的大局着手, 不断丰富管理的实用性和专业性, 并要求逐步构建出完善的管理体系。

2.3 协调管理内容

全寿命期管理, 会涉及到多种领域知识, 大体上分为实践和理论两方面, 面对如此复杂繁琐的管理工作, 是全寿命期管理的主要目标。由于和传统思维差异甚大, 这就要求不断满足建筑工程目标的统一特性, 迂回解决面对的管理问题。

全寿命期管理中, 需要协调管理的内容大体有三方面, 第一, 对工程目标的协调, 虽然不同组成部分的工作任务不同, 但是却为了共同的目标进行服务;第二, 工程结构的协调, 在目标一致的前提下, 部分和整体成为协调的主要内容, 通过改善两者的关系, 促进系统结构稳定、合理建设, 从而不断提高管理工作的效率[3];第三, 工程整体的协调, 在确保管理工作顺利开展的同时, 提高对工程整体的管理, 促进微观和宏观均衡发展。

3 结语

综上所述, 全寿命期管理是现代工程管理中, 一种全新的应用思维和模式, 它的优势包括:涉猎内容广泛, 知识要点丰富等, 这也对管理提出更高的要求, 就是逐渐打破传统的模式, 全面培养系统思维, 从中掌握内在的规律, 实现工程建设效益的最大化。本文通过对系统思维的概述, 使人们能大体了解工程管理工作, 并指出以往管理手段的不足之处, 最后对全寿命期管理进行细致的研究, 希望能提高人们对管理内容的重视, 促进我国工程建设快速发展。

参考文献

[1]成虎, 章蓓蓓, 雒燕.工程全寿命期设计流程和准则研究[J].东南大学学报 (哲学社会科学版) , 2013 (01) :21-24, 123.

[2]胡振中, 路新瀛, 张建平.基于建筑信息模型的桥梁工程全寿命期管理应用框架[J].公路交通科技, 2011 (S1) :20-24.

篇9:工程造价管理新思维

【关键词】系统思维;工程管理;全寿命期

为了适应工程项目建设参与方的需要,实现工程项目建设的增值,工程全寿命期管理成为我国近几十年工程界的重点,成为现代建设工程项目管理的趋势。同时也是全社会的一个重大命题,涉及到各个工程领域及工程专业、工程管理多方面的知识,涉及到指导国家建设的总体思想、工程建设及运行的各层面。工程全寿命期管理提出将工程的目标、流程、对象、技术等要素在全寿命期的维度上整合集成管理,抛弃了以质量控制、费用控制、进度控制为主要内容,以质量、费用、进度为目标的传统工程管理套路,力求实现工程全寿命期系统最优化目标。我国目前对工程全寿命期的基本规律的认识表浅,对工程建成之后的健康状况、价值变化和功能衰退规律的研究很少。工程管理者缺少工程管理系统思维,忽视了工程运行阶段的管理,未能从工程全寿命期的角度全面深刻的认识工程管理的相关问题,导致产生了许多不科学、不理性的工程项目。

1.工程管理系统思维的概念

工程管理系统思维是当前项目管理的本质,是指在工程管理的过程中,把研究对象或处理对象当作一个完整的系统,根据不同类别工程的系统特征,辩证对待所研究对象的整体与部分、部分与部分、系统与环境之间的相互联系,以期达到工程系统全寿命期整体目标最优的科学管理思维方式。工程管理系统思维是按照工程系统及子系统的目标、结构、功能和和动态变化规律来进行的科学思维方式,是系统思维的继承和发展,是最重要的思维方式,贯穿工程全寿命期。

2.全寿命期管理模式的概念

工程项目全寿命管理模式就是将三个相互独立的管理DM、PM和FM通过集成和统一后形成一个新的管理系统。集成并不是独立的子系统的简单相加,是指在管理理念、管理思想、管理组织和管理目标、管理方法等多方面的有机集成。统一指管理语言和管理规则的统一。工程项目全寿命管理的目标即是项目全过程管理的目标,是建设期目标和项目运营期目标的统一。

3.全寿命期管理模式的特点

3.1集成性

全寿命期管理的集成包括信息基础和管理过程。不同的管理过程需要大量的信息传递,应用计算机等工具进行辅助,通过数据库的方式实现不同管理过程间的数据集成,这就是信息的集成。

3.2目标性

全寿命期管理模式的目标就是尽可能多的满足用户的需要,项目根据不同用户不同要求进行动态调整,缩短从决策阶段到运营阶段的周期,提高质量。

3.3协调性

全寿命管理模式的协调性中管理人员之间的沟通和协调十分重要,因为全寿命期管理模式的集成性,所以对项目全寿命期管理进行动态调整及监督十分重要,保证不同阶段的管理人员的一体服务,实现群体活动的信息交换及共享。

3.4并行性

传统的管理模式往往是前一阶段未完成,后一阶段就没办法展开。但是现代的全寿命期管理模式却是并行进行的,所以为了降低实施阶段的需求会更改设计阶段,要保证在决策设计阶段将实施阶段的需求全面考虑。

3.5整体性

全寿命期管理模式在决策阶段就考虑整个工程项目的生命周期,一切从全局出发来对整个管理过程进行监督管理。而传统的项目管理模式只是关注自己的领域,很少全面考虑整个系统。

4.工程项目全寿命期管理的主要内容

4.1目标系统

工程项目全寿命期管理的目标系统主要要求是整体性、社会性、包容性。工程项目管理成功的重要前提是与项目利益相关的在全寿命目标上达到共识。

4.2组织系统

工程项目全寿命期管理的组织系统不只是为业主方项目全寿命期管理组织系统的一体化考虑,还将工程项目参建方和业主间的相互关系考虑进去。前者考虑的主要因素有项目组织形式的选择、实施和运营维护的不同阶段、项目策划决策。后者将传统意义的企业间合作模式转为动态联盟模式,联盟内的企业承担各自的义务,共享成果共担风险。联盟内的企业盟主之间有信任作为基础、有合同作为法律依据,成为一个虚拟企业。按照规定的技术规范和数据完成任务,把项目的成功和增值作为共同目标,只有在实现共同目标的条件下便能实现各自利益的最大化。

4.3信息系统

实现工程项目全寿命期管理,要有一个可以信息共享的平台,使项目决策、运营维护等各个阶段的所有参与方都能将信息共享,这个平台就是工程项目全寿命期管理信息系统。该信息系统就是利用现代化计算机和信息处理技术进行全寿命期管理中的信息处理,提供信息服务。成功实施的信息系统是工程项目全寿命期集成化管理目标实现的有力支持,提高项目管理效率,促使项目管理的现代化。

5.总结

本文在分析工程项目传统管理模式的基础上,提出了工程项目全寿命期管理新模式,是工程管理系统思维的管理理论和实践应用的体现,深入探讨工程项目全寿命管理模式的特点及管理信息系统。全寿命期管理内容丰富且涉及面广,这样的特性要求管理者抛弃传统的工程管理思维模式,把握好工程全寿命期的系统规律,实现工程全寿命期的最优目标。项目全寿命管理模式具有自身优越性,在实施过程中各方都会直接或间接受益。工程管理系统思维和工程全寿命期管理不单单是一种工程管理思维方式和理论方法,更是体现了社会的进步与发展。

参考文献

[1]陈光,成虎.建设项目全寿命期目标体系研究[J].土木工程学报,2004,37(10):87—91.

[2]梁爽.系统思维的理论及其在企业管理中的应用[J].民航管理,2006,(12):24-26.

[3]刘国章.系统思维与现代管理[J].系统科学学报 ,2010,18(2):33—37

上一篇:关于中国小说的论文下一篇:样品存放整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