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外阅读对小学语文学习的有效性

2022-09-10

《新课程标准》提出, 小学语文必须高度重视引导学生进行课外阅读。首次把“丰富语言的积累”写进了教学目的, 并用具体条款要求“注意积累语言材料”, 明确规定背诵优秀诗文不少于150篇 (含课文) ;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150万字。“积极创造条件, 指导学生多读书, 并采取多种形式交流读书心得”则是极为重要的语文实践活动。在开放的语文教育体系中, 课外阅读不是游离于语文教育过程之外的“点缀”, 是语文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鉴于此, 扩大课外阅读量势在必行。

针对小学生的课外阅读问题, 应主要把握以下两点:如何有效地提高培养学生的课外阅读兴趣, 如何有效地引导学生巩固阅读成果。

一、如何有效地提高培养学生的课外阅读兴趣

小学阶段的学生心智尚未成熟, 很多时候他们的思考、行动都带着非理性的成分, 排除家长与老师的压力, 兴趣往往是维系他们持续不间断从事某项工作的重要因素。如何培养学生的课外阅读兴趣, 可以对以下几方面开展工作:

首先, 要选择合适的图书。要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 很重要的一点就是要选择适合他们而他们亦感兴趣的图书。课外阅读益处多多, 但开卷未必有益。时下出版物众多, 鱼目混珠, 所以, 指导学生正确地选择课外读物非常重要。因此, 要对拟推介予学生的图书加以甄别, 既不能内容较深, 语句枯燥, 又不能简单肤浅, 令学生读之无益。总体而言, 应把握以下几方面原则:1、思想健康;2、顾全学生的个体差异;3、有趣味性;4、注意阅读的广度与深度。

其次, 应在学校内采取多种方式提高学生的阅读热情。可通过学校组织的集体活动, 如读书心得交流会、朗诵比赛、讲故事、猜谜语、读书经验交流会等, 让学生有施展才能的机会, 也让学生通过彼此之间的比较与竞争提高阅读的兴趣;另外, 也可以采取手抄报和手抄小杂志的方式, 让学生大量阅读课外读物。然后, 再对所读知识进行选择、编辑、抄写、插图, 并能提高其选择及加工信息的能力。

二、如何有效地引导学生巩固阅读成果

(一) 应适时给予学生合理的辅导

学生的课外阅读大多数是以个体的形式来进行的。因此, 教师应允许学生个体差异的存在, 开展课外阅读时要充分考虑学生的心理特点和需要, 允许他们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来选读物, 自由阅读, 自由写笔记。但是, 如何令学生从这种个体的、自由的阅读提炼为有益的知识, 进而提升语文能力, 则需要老师合理的引导。在课外阅读指导中, 教师不能只重视学生阅读能力的提高, 而忽视学生良好品德的养成。

(二) 由课内向课外延伸

如今, 小学语文教学不能局限在课堂与课本里, 而应该构建开放的教学模式, 拓宽学习的内容、形式和渠道, 语文学习通过文字阅读的形式从课内延伸到课外。比如我们可以结合一些特殊的课文、节日, 特殊的事件、纪念日等, 有计划地开展系列活动, 让学生通过各种途径获取相关资料, 配合班级或者自己对资料进行各种形式地处理与表达。帮助学生广开信息渠道, 大量储存了各种信息单元, 学生初步具备集中与扩散相结合的信息处理能力。

(三) 指导学生制定合理的阅读计划

老师应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制定不同的阅读计划。首先, 从体裁上, 低年级安排儿歌等浅显的儿童读物, 中年级安排易懂的寓言、童话、科学知识短文, 高年级安排有代表性的中、长篇小说等文学作品及报纸杂志;其次, 从时间上, 平时上课时间紧, 安排篇幅小的文章、书报。寒暑假时间长, 安排篇幅较长读物;最后, 要注意为学生制定个性化的阅读计划。由于每个学生的实际情况都不一样, 因此, 指导学生制定阅读计划, 要结合学生的实际接受能力、以及其个性、兴趣、知识水平以及接受能力等, 令阅读与学生相得益彰。

(四) 指导学生从课外读物中吸取营养

荀子论述“不积跬步, 无以至千里;不积细流, 无以成江海”。因此, 我们要创造一切条件, 帮助学生多读书, 读好书, 积累尽可能多的典范性的语言材料, 积淀尽可能多的语感经验, 不断丰富学生的“心理词典”。一方面, 要培养学生读书的积极态度, 只有在课外阅读中充分地调动自己的观察力、注意力、记忆力、想象力、创造力, 才能有深刻的印象, 才会变成自己的东西。另一方面, 要求学生学会做笔记。课外阅读就要“养成读书记笔记的习惯”。读到好文章, 摘录好词佳句, 记下心得体会, 日积月累, 潜移默化, 这就是阅读的收获。

语文的学习是长期的, 贯穿一生的, 学之有道, 则能事半功倍。合理地阅读, 正确地阅读, 能有效地促进学习, 培养学生的优良品质, 提高其探索精神以及创新精神。

上一篇:分层施教,让每名学生都能成功下一篇:辽宁省户籍制度改革下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问题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