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音乐中训练孩子节奏感的体会论文

2024-05-02

在音乐中训练孩子节奏感的体会论文(通用12篇)

篇1:在音乐中训练孩子节奏感的体会论文

节奏训练在初中音乐教学中的应用

摘 要:在初中音乐教学环节中,做好对节奏训练的研究,能够为更好的实现初中音乐教育目标带来支持。文章先对节奏训练对初中音乐教育的作用予以探讨,之后对节奏训练在初中音乐教学中的应用方法予以探讨。

关键词:初中音乐;节奏训练;应用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如何做好对学生音乐素养的培养,成为了初中音乐教育的重要目标。节奏训练作为音乐教学中的基础内容,其能够实现对学生音乐节拍掌握、音乐乐感能力方面的提升,其对于实现初中音乐新课程改革目标具有重要作用。文章以此为切入点展开探讨。

一、节奏训练对初中音乐教育的作用

(一)提升学生的音乐审美

音乐作为艺术的基础表现形式,其在初中阶段的教育活动开展目的,不只是对学生音乐技巧的掌握,更包含着对学生的音乐审美能力培养,这是全面素质教育目标的重要内容。在初中音乐教学过程中,强化节奏训练,能够让学生更为深刻的了解音乐的构成,感受到音乐当中的情感表达,进而了解音乐背后的故事,提高学生对于音乐的感知水平,进而提高他们的音乐审美能力。

(二)培养学生的音乐技巧

在初中音乐教学中开展节奏训练工作,能够帮助学生更好的掌握音乐技巧,提升他们的音乐表达能力。音乐是一种艺术,想要将其完美的表现出来,需要演奏者必须要具备良好的音乐技巧,对节奏感的掌握就是音乐众多技巧中的一个。在学生演唱或演奏过程中,其必须要掌握歌曲的节奏感,才能够找准节拍,从而调整自己的气息运用,让自己的气息与歌曲的节奏相符,进而将歌曲正确、完整的表达出来。如果,学生缺乏节奏感,那么就会在演唱或演奏时出现抢拍、慢拍、拖拍等情况,既影响了音乐的表达效果,又打击了学生对音乐学习的自信心。

(三)提高课堂的教学效率

在初中音乐教学过程中进行节奏训练,能够为提高初中音乐课堂教学效率带来帮助。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有的学生听两遍歌曲就能够哼出曲调甚至参照歌词唱出歌曲,有的学生则“干教不会”,这就是学生对于音乐节奏感知的差异,如果学生都能够具有较好的节奏感,那么初中音乐课堂教学质量能够得到显著提高。为此,教师要做好对学生的节奏感训练,让他们能够通过掌握节奏去掌握歌曲的特点,从而提升他们学习能力,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二、节奏训练在初中音乐教学中的应用

(一)指导学生聆听自然声音

音乐来源于生活,存在于生活中的各个角落,教师想要让学生真正的了解音乐,就应该指导学生去聆听自然的声音,在初中音乐教学中,此种方式是帮助学生掌握音乐节奏的重要方式。例如在进行《鸟啾和蝉鸣》的教学中,为了让学生真正的了解鸟啾声音和蝉鸣声音的特点,教师可以分别为学生播放两种声音,让他们通过聆听去感知两种声音的差异。在此基础上,教师可以让学生对两种声音进行模仿,以此来强化学生对于两种声音的记忆,为他们在进行歌曲学习时更好的掌握鸟啾和蝉鸣声音的节奏打下基础。

(二)科学选择教学辅助乐器

在音?费葑喙?程中,乐器是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教师想要在课堂上实现对学生节奏感的有效培养,就要做到针对歌曲的不同选择不同的乐器来予以伴奏,以此来让学生更好的掌握歌曲的节奏感。例如在进行《说唱脸谱》的教学中,歌曲中的主要乐器有大锣、小锣和铙钹,为了让学生掌握这三种乐器的声音和节奏特点,教师可以将这三种乐器拿到班级中,将学生进行分组,以演奏三种不同的乐器,让学生通过不断的练习,来掌握三种乐器的节奏特点,为学生音乐素养的提高打下基础。

(三)多声部教学的模式开展

多声部教学模式是初中教学中最常见也最有效的节奏训练方法。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选择多声部歌曲进行教学,然后让学生在演唱多声部歌曲时,准确的找到歌曲节奏,完成对自己声部的演唱,达到理想的演唱效果。例如为了达到对学生节奏训练的效果,教师可以让学生用多声部演唱《我们是共产主义接班人》。因为这个歌曲学生之间都会唱,所以他们基本不用熟悉歌曲,但由于他们初次接触多声部歌唱模式,所以他们常常会出现一、二声部相互“窜频”的情况。当这种情况出现时,教师以指挥者的形象出现,让一声部的学生看自己的左手指挥,而二声部的学生看自己的右手指挥,以此来提高他们在演唱过程中的独立节奏感,为他们完美的演绎这首多声部歌曲提供支持。

三、总结

综上所述,做好初中音乐教学中的节奏训练,能够为提升学生的音乐素养带来帮助。在实际教学过程中,为了实现对学生节奏感的科学培养,教师可以通过聆听、感知、训练等多种方法共同培养的方式,让学生从内心中去感受和理解节奏在音乐中的重要性,从而形成自己准确的节奏感,为他们音乐学习能力的提升打下基础,也为他们音乐素养的有效构成带来支持。

参考文献

[1]孙丽.节奏训练在初中音乐教学中的应用[J].新课程(下),2017(10):86.[2]晁雅楠.节奏训练在初中音乐教学中的应用研究[D].河南师范大学,2013.

篇2:在音乐中训练孩子节奏感的体会论文

我们都知道,音乐的主要元素有音符、节奏、旋律三大部分构成,而节奏是音乐中最主要的因素,视为音乐的生命。在音乐的要素中跟生活有最密切的关系能引发人敏锐感觉的就是节奏。在我们日常生活中,每一个动作、为一种行为都离不开节奏。那么对于一个刚刚要系统接触音乐的小学生来说,节奏训练就显得尤为重要了。

节奏让音乐拥有生命力。节奏与旋律和声并重,恰恰是音乐中最早体现出来的要素。因此,节奏训练是音乐训练的最基础内容。在古老原始部落音乐除节奏外,几乎没有其他要素。在一曲音乐中,曲调和和声都必须依靠节奏而存在。而节奏可以脱离其他独立存在。例如:我国的古乐、西洋打击乐人说,音乐是有生命力的,节奏好比生命的骨架,没有节奏的支撑就失去生命力。

节奏是音乐具有特性,形象更加鲜明。不同的节奏给人的感觉是不同的。例如:我们欣赏圆舞曲时,它的节奏优雅而带有转动感,使人就想随节奏而转动;进行曲的节奏给人一种庄严、肃穆的感觉,如行进般有力量。所有的音乐作品都是这样的,都有自己独特的音乐特征。每一首作品中节奏又是不停地变化的。而恰恰是这些节奏让人悲伤、欢乐、甜美,总是扣人心弦。一首歌曲节奏的变化,音乐情绪也随之发生改变。因此,在平时音乐教学中必须把节奏训练放在首位。

一、让学生在常规训练中感受节奏。音乐课堂有许多常规性训练,例如上课前师生之间问好,及一些简单口令都是用音乐的形式来体现的,那么节奏就身在其中。在课堂上对表现好的同学也可以用2/4xxx xx x xx xx xx x 节奏来表示鼓励和赞赏。在音乐教学中,教师要将节奏感训练贯穿始终,让学生感觉节奏在音乐教学中无处不在,要教育学生充分认识节奏是音乐的生命,节奏训练在音乐教学中的尤为重要。

二、让学生在音乐活动中体验节奏。每当学习一首新歌,我都会带领学生练习拍打歌曲的节奏或按节奏来朗诵歌词。它为准确的唱好歌曲就奠定扎实的基础。有时也让学生随着音乐速度、节奏、情绪跳一跳,使学生不但体验了节奏,还锻炼了学生身体协调性。在课堂上有剩余时间的情况下,带领学生玩“传传传”的音乐游戏。教师拿一个花球,教师拍击节奏,学生按老师所拍节奏来传递,至歌曲结束,让最后一个拿到花球的学生来表演节目,这个音乐游戏很受学生喜爱。这些丰富、快乐的音乐节奏不仅激发了学生的音乐兴趣,还可调节学习情绪,同时也巩固音乐基础知识。通过长期的音乐教学活动,要不断激发学生对音乐的兴趣,努力培养学生的乐感,就会达到良好的音乐教学效果。

三、让学生在生活中感受节奏。大自然的日出日落、潮起潮落、四季的变化,乃至人的心脏跳动都有自身独特的节奏,天地之间无不在节奏的统领之下,只有死亡与节奏无缘。在教学《小雨沙沙》一课中,设计让学生自己结合生活经验模仿下雨的节奏:沙沙 沙 沙沙沙,教师将其改变为:xx x xx x,让学生不但联系了节奏,还认识了四分音符(x)和八分音符(x),还让学生把生活和自然界中的声响与音乐节奏有机的结合。也可让学生有节奏来描述爸爸、爷爷、小朋友走路的节奏:爷爷(x-);爸爸(x x);小朋友(xx xx)。使音乐课不仅学习掌握了音乐知识,还具有一定的趣味性。在音乐教学中,要注重引导学生搜寻大自然及生活中的节奏,使学生更好地感受、体验音乐表现力,并且能开发学生在音乐方面的探索、创新能力。同时教育学生展开丰富的想象力,将生活中各种各样的节奏感回归音乐课堂中,充分体现到音乐教学活动中,既丰富了音乐课堂,又增强音乐课的趣味,从而使音乐教学迈上了新的台阶。

篇3:节奏训练在中学音乐教学中的应用

一、中学音乐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 中学学生的音乐学习方法

对于还在处于中学阶段的学生来说, 他们的思维发散性强, 不愿受任何拘束, 所掌握的知识范围也偏窄, 普遍会受到周遭环境的影响, 他们对于枯燥乏味的讲解知识会非常排斥, 觉得难以理解透彻索性不接触。在学生时代, 相信大部分的学生都会热爱上音乐带来的快乐, 他们在音乐教学中会产生一定的学习兴趣, 但由于中学音乐教师教学方法过于落后, 单一乏味, 学生并不能很好的在教学过程中获取想要的音乐基本技能, 教师普遍通过运用模仿的方式进行教学, 一味的模仿训练导致学生开始反感排斥, 出现了严重的厌学现象, 最后的学习效果势必会大打折扣。

2. 中学音乐教师的教学方式

任何教育都要讲究改革创新, 跟上时代的脚步。中学音乐的教学也不例外, 当前的中学生喜欢接触新事物, 对于创新的教学方式才会产生浓烈的学习兴趣与热情, 然而大部分的中学音乐教师还在运用传统的教学方式, 一味给学生灌输基础的音乐理论知识, 音乐技能也只是让学生跟着自己模仿学唱, 根本无法培养出自己的演唱节奏感。传统的教学方式势必会降低学生的学习兴趣, 无法达到预定的教学效果, 学生无法全身心投入到学习课堂中去。虽然现在一部分老师开始关注音乐教学过程中节奏的训练, 清楚的知道节奏训练能有效的提高学生的音乐学习水平。但是在实际的教学现场, 教师往往不能明白学生真正的需求, 这样的结果只会造成学生在追求音乐的道路上困难重重, 根本无法尝试培养出属于自己的音乐节奏感。所以, 中学音乐教师要积极打破传统的教学方式, 敢于改革创新, 要高度重视和关注节奏训练在教学中的重要性, 要通过全新的教学方式和理念不断提高学生的音乐学习水平。

二、节奏训练在中学音乐教学中的应用方式

1. 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积极培养节奏

任何学习想要达到预想的效果, 都要保持兴趣。在中学音乐教学过程中, 教师要敢于创新教学方式, 充分的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兴趣, 只有在学生对音乐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时, 才能达到教师预期的教学效果。在这之后, 教师可以通过音乐与游戏相结合的方式, 让学生在体验游戏快乐的同时, 去发现音乐中的节奏, 掌控音乐中节奏的规律, 跟着节奏心中打着节拍;或者教师可以通过学生的实际生活入手, 中学学生都是容易受到周围生活的影响, 对身边的稀奇事物产生兴趣, 教师可以借生活中常常出现的各种声音, 比如放学路上的汽车喇叭声、鸟叫声、水流声等, 通过节奏的方式生动的展示在课堂中, 让他们在熟悉的声音中培养节奏。如果教师只是一味按照教材向学生传输节奏理论知识, 这样的过程无法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 容易产生反感以及厌学的情绪。音乐与舞蹈的结合也是一种先进的节奏训练, 通过在音乐中, 让学生模仿视频中的舞蹈动作, 有节奏的舞蹈就能发现音乐中的节奏。可能开始同学一味的模仿动作, 无法去区分音乐中的具体节奏, 当随着音乐仿佛播放几遍, 学生就能慢慢找到音乐中的节奏, 进一步的提高自己的节奏感认知, 这样的节奏训练方式不仅能让学生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 还能在快乐中区分音乐中的各种音符, 训练出自己如何区分节奏。

2. 运用奥尔夫节奏训练教学方法

奥尔夫教学方法作为一种先进的音乐教学方法, 其主要的特点就是在教学过程中运用声势, 通过中学生先天就掌握的节奏感用肢体语言表现出来。在结合学校以及学生的实际情况, 教师灵活的在音乐教学过程中运用奥尔夫教学方法, 当要对学生教学新歌曲时, 运用声势的方式表现出歌曲的节奏。比如要对《外面的世界》这首歌曲教学时, 就会运用到前十六后八的节奏, 教师可以通过先做一个简单的四拍气势, 然后再引导学生进行后续的连接, 这样就能不断的开发出学生的创新性思维, 提高学生的节奏领悟能力以及唱谱能力。

3. 运用简单的物品创造打击节奏

教师通过引导学生运用自己身边的物品敲打出歌曲的节奏, 能够激发出学生的学习兴趣, 提高他们的节奏训练质量与效率, 逐渐培养出属于自己的节奏感。通过播放一首歌曲, 学生运用不同物品敲打课桌, 例如钢笔、尺子等, 通过不同敲打节奏的变化去发现节奏中的不同改变, 节奏的长或断、快或慢以及强或弱。这种科学的节奏训练方式能有效的培养出学生的节奏感, 对于各种节奏都能了解掌控。

篇4:节奏训练在音乐教学中的实践

[关键词]小学音乐 节奏训练 课堂教学

[中图分类号] G623.7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9068(2016)27-055

新课程改革背景下,音乐课程对提高学生综合素质有了新的要求。节奏训练是小学音乐学习的重要组成部分,在音乐课堂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小学音乐教育是学生接触到音乐教育的初级阶段,在这一时期对学生进行准确而生动的节奏训练,可以让学生体会到音乐节奏带给他们的独特感受,充分体验到音乐学习中的乐趣,从而培养起对音乐学习的兴趣,并且能够对音乐知识有更好的理解和感悟。那么,在教学实践中,如何突出节奏训练在小学音乐中的重要性并有效进行训练呢?

一、正确把握节奏训练在音乐教学中的作用

节奏是音乐的重要组成部分,赋予了音乐魅力和灵魂,在音乐形象的塑造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学生刚接触到音乐,对于一切音乐知识都是未知的,这就要求教师在音乐课堂中要教授学生有效的音乐知识,为学生日后的音乐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节奏教学是小学音乐课堂教学中的一个环节,教师要充分认识到节奏感在学生音乐学习的重要作用,在音乐课堂运用合理的教学方式培养学生的节奏感。节奏在学生学习音乐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学生只有掌握了节奏感,才能真正认识到音乐产生的节奏节拍,从而加强学生对于音乐知识的掌握。学生对节奏感的掌握加强了,他们的音乐欣赏、演唱以及感受的能力才会得到提高,从而使他们的音乐学习更加有效。适当的节奏感训练还可以使音乐课堂的氛围变得轻松有趣,让学生在愉悦的氛围中更好地学习音乐。因此,教师应该科学有效地运用多种教学方式对学生进行节奏训练,让学生体会到音乐学习的乐趣,在轻松愉悦的气氛中学习音乐,从而培养起对音乐学习的兴趣,有助于学生更好地理解音乐,更加有效地掌握音乐知识。

二、有效落实节奏训练在音乐教学中的应用

1.联系生活场景的素材落实节奏训练

音乐是离不开生活的,生活是音乐作品的创作来源。因此,教师应该注重将音乐教学与生活结合起来,有效地利用生活中的声音节奏来进行节奏训练,从而自然地在生活中逐渐培养起学生的节奏感。教师可以利用一些生活中常见的物品,在课堂上展示他们所发出的声音以及其节奏。例如,展示水滴的声音、筷子敲打碗的声音、黑板擦摩擦黑板的声音……在这样的节奏训练方式中,学生能够体会到音乐课堂教学内容和形式的丰富,感受到音乐课堂的乐趣,从而提高学习积极性,有助于学生在日常生活中逐渐培养起自己的节奏感。

2.选取简单易懂的童谣加强节奏训练

学生大多接触过通俗易懂且节奏感十分鲜明的童谣,对于童谣的记忆较为深刻,教师可以有效利用这些简单易懂的童谣来进行节奏训练,培养学生的节奏感。例如,教师可以利用学生都会唱的童谣《小燕子》:“小燕子,穿花衣,年年春天来这里。我问燕子你为啥来,燕子说,这里的春天最美丽。小燕子,告诉你,今年这里更美丽。我们盖起了大工厂,装上了新机器,欢迎你长期住在这里的……”通过对童谣的演唱,使学生对音乐课堂有一种亲切感,能让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得到提高,并且在演唱童谣的过程中培养他们的节奏感。

3.利用模拟教学优化节奏训练

节奏赋予了音乐内容,使得音乐具有模拟性,教师可以利用这一特点来进行模拟性教学,让学生在模拟的过程中了解节奏、熟悉节奏、把握节奏。教师可以充分利用如钢琴、鼓、笛子、葫芦丝等音乐器材进行教学,让学生敲打、熟悉这些乐器,掌握这些乐器所发声的节奏规律,再让学生模仿这些乐器的声音和节奏感,培养学生的节奏感。教师还可以充分利用多媒体技术,播放一些如海浪、台风等声音,让学生用现有的东西去尽量模拟这些声音,使学生对节奏有一定的掌握和了解。在整个模拟化的教学中,教师要以巩固节奏的知识为主,训练学生的节奏感。通过模拟化教学,使学生体会到丰富有趣的音乐课堂内容,在游戏化的过程中掌握节奏知识。

总之,节奏训练在音乐教学中占了很大的比例,对学生音乐素养的养成有着很大的意义。教师应该在音乐课堂中有效地利用多样化的节奏训练方式,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使他们更加有效地掌握节奏知识。

篇5:节奏训练在中职音乐教学的应用

每一首歌曲都有他自己的背景以及创作灵魂,对于中职音乐教学当中音乐歌曲所存在的背景要进行充分的了解,将背景的知识和资料传达到每一个学生当中,将歌曲中所包含的社会以及一些风土民情等情况进行简要的介绍,让学生们充分的了解一首歌所包含的内容,只有学生在掌握了歌曲的背景以及相关知识以后,才能够将音乐当中所体现出来的节奏与情感真正去进行感受。根据如今快速发展的教育理念,要在中职教学当中结合现代化教学方式,在音乐教学课堂中教师应该将歌曲的背景知识充分的融合到课堂教学当中,从而对学生进行相应的节奏训练,也能够提升教学当中的效率,教学效果显而易见,例如《长大后我就成了你》在这首歌曲的教学当中,要将歌曲中所表达的对于教师职业的尊敬以及光荣进行中心思想的考虑,在课堂开始之前教师可以让学生先根据教材当中的内容去进行探索,结合他们在现实生活当中所掌握的教师特点以及实际生活感受对这首歌进行自主的思考,同时教师主动带着学生去了解教师这个行业的来源以及发展,所存在的重要意义以及所能够体现的功能等情况,从而加深对于这首歌曲所能表达对象的理解和认识,让学生们充分的去了解歌曲表达怎样的感情以及中心思想,让学生们从歌曲当中学习到尊重和热爱老师,这首歌曲所表达的情感非常柔和,因此节奏训练要针对这种背景进行和缓或者是流畅的音乐节奏训练,在实际演唱中更能够体现出这首歌曲的情感。

(二)引导学生捕捉生活声音,增强学生的节奏感

教学当中的所有内容都是从生活当中去进行总结和分析的,无论是任何课程都需要在实际生活当中去发现和探索,找出教学与生活的关联,才能够获得更好的学习效果,对于音乐教学也是如此,对于中职音乐教学课程当中,节奏训练的重要性以及相关的背景知识学生们学会去了解之后,教师就可以引导学生进入下一步的感悟,在节奏训练当中,去深入到生活当中捕捉每种事物所发出来的声音,探索事物振动做存在的一种节奏感,增强生活当中的节奏训练,加强学生的.音律感,例如现在广场舞当中所选择的音乐节奏感非常的明显,同时整个韵律非常强但是相对比较简单,因此教师可以从这些日常生活当中可以接触到的曲目去进行引导,比如生活当中还有一些鸟鸣或者是时钟转动的声音所传递出来的节奏,让学生们去仔细聆听这些声音,寻找存在的节奏自主地去加强节奏训练,以提高学生节奏训练的有效性,提高学生的音乐素养。

(三)增加学生对乐器的演奏

篇6:音乐课中的节奏训练

一、语言节奏练习。我们可以通过民谣、诗歌,让儿童从语言出发来掌握节奏。比如最简单的《静夜思》,可以加上自创的节奏朗诵,这样学生感觉非常熟悉的东西一下子变得不一样了,很新奇,也必然会很感兴趣。可以结合一定的动作和舞蹈去加强节奏,使学生在边朗诵、边跳、边拍掌、边跺脚等过程中,去培养节奏的敏感性。

二、声势练习。这是一种不受条件、环境、时间制约的极其简单易行又行之有效的培养学生节奏感的方法。通过有规律的拍手、拍腿、跺脚等形式可掌握各种多变的节奏型,并为学生自己创造节奏型为歌曲伴奏积累素材。

三、多声部及合声的节奏练习。在拍手、拍腿、跺脚的声势训练基础上,进行多声部及合声的节奏练习,对于学生掌握起来并不困难。将学生分成三组,每组以一种声势和节奏型进行练习,然后将三组合起来为歌曲伴奏,便成了三个声部的节奏音乐了。

第一组跺脚: × × ︱ × × ︱

第二组拍腿:0 × ×︱0 × × ︱

第三组拍手:××× ×︱××× ×︱

四、轮说节奏练习。在以节奏型为基础的说歌的过程当中,如果我们将学生分成两组或三组进行轮说,不仅能加强学生的节奏记忆能力,同时可为今后学习轮唱奠定深刻的感性认识。

五、变奏节奏练习。同一首歌曲可用不同的节奏分别说,也可用不同的节奏同时说。各种不同的节奏会表现出不同的风格特点。 例如:苏教版7年级上册中的歌曲《我们一起来》,节奏欢快,可试用不同的节奏型为之伴奏,更加体现歌曲的欢快情绪,学生也在这样的氛围中被感染了。

1、拍手 × ×︱× ×︱

2、拍手加敲桌 × ×︱× ×︱

3、跺脚 × ×︱× 0︱× ×︱× 0︱

篇7:在音乐中训练孩子节奏感的体会论文

摘 要:节奏是音乐的基本要素,在音乐教学的过程中占据着至关重要的地位。对于小学阶段的音乐教学工作来说,其核心目标就是训练学生的乐感。学生能够对节奏各因素产生敏锐的感受,同时进行准确的表达即可认为是良好的节拍节奏感。在音乐教学过程中,如何让学生快速理解掌握基本的乐理知识,有效又愉快地进行节奏练习、节拍感的训练等都是很关键的问题。围绕小学音乐教学中的节奏训练方法展开探讨,希望能够带给相关教育工作者些许教学参考。

关键词:小学音乐;节奏训练;训练方法

中图分类号:G6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132(2018)04-0069-02

DOI:10.16657/j.cnki.issn1673-9132.2018.04.040

在教育越来越受重视的今天,学校和家庭不单单只是关注学生的文化课程学习,更多的是期望学生全面发展。音乐教学作为小学课程教学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也逐渐成为教育界探讨的焦点话题,而节奏训练作为音乐教学中的重要章节部分,自然也就是探讨的重点内容之一。如何让节奏训练有效推动小学音乐教学工作的进行,是教育工作者,也是家长需要共同关注和探讨的问题。

一、小学音乐教学中的节奏训练现状

(一)节奏训练任务单一枯燥

新课程改革活动开展以来,很多教师都开始重视小学音乐教学中的节奏训练,但由于教师过于依赖课本内容的指导,忽略了学生的个体差异,他们的音乐基础有限,对于新事物的关注度也有些缺乏,因此,教师如果一味按照课本内容进行教学,学生可能由于课本知识难以理解,很容易感到枯燥,从而丧失对音乐课堂节奏训练的兴趣。这样一来,教师的教学任务就很难顺利完成,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度也会大打折扣。

(二)节奏训练效率严重不足

音乐课作为文化课之外的学科,可供分配的教学时间相对较少,而节奏训练作为音乐课教学的一部分,可供分配的时间自然更少。教师往往会将音乐作品的节奏直接给学生演示,然后安排学生进行节奏模仿,多余的时间会用来重复演示和教学,造成学生无法深入学习节奏知识,理解停留在基础节奏知识上,对于小学生的节奏训练十分不利。传统的小学音乐教学中的节奏训练效率严重不足,教师教得辛苦,学生在课堂上获得的知识也十分有限,完全达不到音乐课堂节奏训练的教学要求。

(三)节奏训练过于模式化

很多小学音乐教师会为了教学方便,将课本上的节奏知识对学生进行灌输式教学,教师演示,学生模仿,然后巩固训练,这样的训练模式过于模式化,学生完全跟着教师的教学节奏进行学习,接触到的也只是一些固定的课本内容和节奏知识,而小学生天性喜爱创造和接触新的事物,过于模式化的节奏训练难以让学生领略到音乐的无穷魅力,也就很难真正地对音乐产生热爱,而节奏训练的教学目标是为了让学生能够灵活感悟音乐的律动和美妙的音符。很明显,过于模式化的节奏训练在很大程度上背离了音乐教学的初衷。

二、小学音乐教学中的节奏训练探讨

(一)利用游戏环境训练节奏

音乐是一门艺术,走近艺术最好的方式是兴趣,因此,激发学生主动学习得热情对节奏训练是十分有必要的,而游戏就是一个很有效的途径。小学生天性爱玩,教师要结合学生的性格特点进行教学。例如,在教学认识“二分音符、四分音符、八分音符”时,教师可以用电子琴进行演示,然后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通过击鼓传花的游戏方式来确定哪一个小组对教师演奏过的节奏进行模仿。教师说“二分(音符)”学生用手掌打出拍子:×―;教师说“四分”,学生用手掌打出:×。通过这样的小游戏,教师可以带动每一个学生对节奏训练的积极参与,同样,将生硬的节奏音符知识与轻松愉悦的游戏环境结合起来,极大地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学生在玩游戏的同时,不知不觉地掌握了相关的节奏知识,教师也不用大费周章地演示教学,大大提高了小学音乐课堂中的节奏训练效率。

(二)结合想象力,感知节奏

音乐课程是一门比较抽象的课程,很多节奏知识需要学生结合日常所见所闻加以理解记忆。例如,在教学《大海啊,故乡》的节奏时,教师可以在开始正式教学之前安排一定的时间,让学生想象一下大海波浪起伏和浪花翻腾的场景,感受一下大海的律动节奏,然后在播放相关音乐作品的时候,让学生跟随音乐节奏进行肢体的晃动,闭上眼睛想象自己就在大海边,静静地感受音乐作品中描绘的情境和节奏感,最后在停止播放音乐时,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和记忆,用形体或者手打出节奏的方式重现音乐作品的节奏。学生结合想象力感知节奏,能够加深对音乐作品中的节奏理解,激发一系列对节奏的感知。这样的节奏训练方式能够让学生用心感受音乐的无穷魅力,而这一点恰好是音乐课程的教学核心所在。

(三)鼓励学生积极创作

小学音乐教学的节奏训练最终目标是为了培养学生的音乐创作能力,比如:小鸭子的叫声是“嘎嘎嘎”,门铃响的声音是“叮咚”,时钟敲响的声音是“滴滴答答”。教师可以在每节课留出一定的时间,鼓励学生进行节奏创作,让学生在听完音乐作品演奏后拍出节奏,给出几组节奏型让学生进行创编,指导学生用语言来表示节奏。小学生是一个充满想象力和创造力的团体。在这个阶段,教师有计划、有目的地引导学生循序渐进地进行节奏训练,对于激发学生对音乐学习的热情和主动创作的积极性都大有裨益。音乐学习不该只是教授和学习,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学生要具备根据所学所感与所想创作出独一无二的音乐节拍,要有自己对于音乐作品中节奏的理解,节奏训练才能算真正地起到了助力小学音乐教学的作用。

三、结语

尽管小学音乐教学中的节奏训练还存在着很多的问题,但是随着教育改革的推进,教育工作者可以结合学生的性格特点,注重学生个体之间的差异,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创作热情着手,利用游戏或者是师生互动,将模式化的节奏训练变得更加灵活有趣,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够亲身参与到节奏训练的课堂中,让学生能够近距离地感知音乐节奏学习的魅力,鼓励学生多多进行音乐节奏的创编。在以后的教学过程中,教师要不断地进行反思和总结,探讨出更适合小学生节奏的训练方式。

参考文献:

篇8:在音乐中训练孩子节奏感的体会论文

关键词:节奏训练,音乐背景,音乐风格,生活元素

音乐教育是初中教学的重要内容, 对提升初中生的审美素养、培养乐感、陶冶情操等都具有重要意义。在音乐学习中, 节奏训练是重要的一个方面, 它对发展学生的音乐素养有着重要意义。节奏训练是一项系统工程, 它蕴含于音乐教学的各个元素中, 教师要如何把握节奏的内涵, 积极搭建平台, 有效将节奏内化到学生的音乐知识结构, 下面是笔者的几点看法。

一、把握音乐背景, 妙用乐器引领节奏训练

音乐背景是学生学习一首乐曲, 轻松攻克学习障碍, 成功把握一首乐曲的节奏、韵律、思想等的基本前提。一旦学生对音乐背景有了深刻的理解和全面把握, 便能不自觉地将实际生活与音乐的节奏韵律结合在一起, 而教师基于此开展节奏训练能起到事半功倍之效。乐器是学生学习音乐的另一重要形式, 不少初中生掌握了一项或多项乐器, 教师要善于运用乐器对学生进行节奏训练。

例如, 《爱我中华》是一首慷慨激昂的爱国主义民族歌曲, 朴实的语言、简洁的音调, 深刻地反映出我国各民族的亲密团结和爱国爱家的深厚情感, 极大地激发了我国各民族人民的爱国热情。了解了《爱我中华》的创作背景与基本思想, 学生对音乐节奏的把握便十分准确, 即这首民歌节奏欢快活泼、兴高采烈, 旋律清新流畅, 热烈活泼, 骄傲和自豪之情溢于言表。在背景思想的渗透下, 《爱我中华》振奋人心的旋律和节奏能让学生深刻感受到对祖国忘我的自豪之情, 从而有助于学生对节奏的把握和运用。乐器是音乐表现的另一重要形式, 音乐乃至其节奏和旋律不能独立于乐器而存在, 乐器能使音乐更具活力, 有乐器辅助的节奏训练将更高效。教师可以根据不同的音乐渗透引领乐器演奏, 让学生通过乐器演奏训练更深刻、准确地把握音乐节奏。如在学习《茉莉花》时, 教师可以让学生通过二胡、古筝、萨克斯、单簧管、葫芦丝、钢琴等去演奏, 不同的乐器让学生生动感受到了歌曲的魅力, 而节奏把握则是演奏的基础, 它能让学生感性的认知节奏, 抓准节奏。

二、结合音乐风格, 多元教学引领节奏训练

音乐教学离不开教材的辅助, 初中音乐内容多元、类型多变, 不同音乐风格的音乐作品应有尽有。在进行节奏训练的过程中, 教师要让学生对不同风格、类型等方向的音乐内容有大致了解, 即节奏训练要基于教材而展开。众所周知, 音乐始于节奏, 而节奏不能孤立于内容, 掌握音乐风格, 了解不同类型音乐的内容才能促进节奏教学效率的提升。

苏少版初中音乐作品风格多样, 有民歌、戏曲、校园歌曲类等, 学生可以通过不同风格的音乐来把握和调节训练的节奏, 继而表达出自我想要释放的情感。《校园多美好》歌曲是一首创作于上世纪80年代的典型校园歌曲, 歌曲的旋律风格轻松活泼愉快, 赞美改革开放后的新一代校园风貌。这种校园歌曲的节奏明显是欢快、活泼和跳跃, 其表现出的情感是喜悦、愉快、轻松和欢乐。在了解了音乐的类型与风格后, 音乐节奏的训练便容易很多。同时, 为了诱导学生积极参与节奏训练, 教师还可以将两种或者两种以上风格迥然不同的音乐作品放在一起, 让学生进行“比较学习式”的节奏训练。例如, 《唱脸谱》和《摇篮曲》是两种风格迥异, 节奏明显不同的音乐, 学生在接触到两者之后, 很快便能迅速找到音乐的节奏特点, 强化节奏感与协调感, 继而进行更加有针对性的训练, 强化音乐教学效果, 为学生终身音乐学习奠定基础。

三、挖掘生活元素, 捕捉细节引领节奏训练

音乐艺术来源于日常生活, 并最终应用于日常生活, 即音乐是一种与生活密切联系的艺术门类。教师在借助教材对学生进行节奏训练的过程中, 要做到理论联系实际, 善于从生活中发现能辅助节奏训练的契机与细节, 以激发学生的兴趣与好奇心。生活是宝贵的教学资源, 教师要通过观察生活, 利用生活不断优化教学方式, 完善节奏训练模式, 从而帮助学生建立良好的节奏。

生活处处有音乐, 教师可引导学生捕捉生活中的、大自然的节奏与声音, 以强化学生的节奏训练。随着初中生音乐鉴赏能力的不断增强, 其对音乐节奏的感知也越来越有自己的理解与看法, 教师可鼓励学生在课后多留意生活中的音乐, 如放学路上听到广场舞音乐《最炫民族风》《自由飞翔》《小苹果》等, 均可以跟着其节奏进行舞动, 并细细品味其节奏韵律, 以增强节奏感。毋庸置疑, 以上音乐的节奏感十足, 特别适合学生进行节奏训练, 学生要学习抓住这一节奏训练的生活契机。

总之, 初中生对于音乐的理解与鉴赏如一千个读者有一千个哈姆雷特, 而节奏感则是学生学好音乐的基础, 教师要善于运用多种训练方法提升学生的节奏感。在节奏训练的过程中, 教师要尊重学生的身心发展特征, 巧妙利用多种节奏训练渠道, 循序渐进提升学生的节奏感和乐感, 让学生在各种趣味生动的训练中去感知、理解和把握音乐节奏与音乐艺术之间特有的微妙关系, 继而全面提升学生的音乐素养。

参考文献

[1]杜鹃.节奏训练中应注意的几个问题[J].艺术教育, 2009 (2) .

篇9:初中音乐课堂中的节奏训练

关键词:初中音乐;课堂教学;节奏训练

G633.951

一、初中音乐课节奏训练的意义及主要特点

在所有的音乐样式和音乐艺术作品中,节奏都处于基础地位,它不仅可以唤起人的音乐本能,而且可以提高学生的音乐反应能力。节奏训练是实现音乐教学目标的重要方式和有效途径。随着中学新课改的深入推进,节奏训练的方式方法也在不断创新,初中音乐课节奏训练被赋予新的意义与特征。

(一)初中音乐课节奏训练的意义

节奏训练是音乐教学的基础,是形成学生音乐感知能力的基本前提,更是学生迈向音乐殿堂的必备条件。首先,通过必要的音乐节奏训练,可以使学生获得愉快的音乐体验,符合初中音乐新课改审美教育的基本要求。其次,有助于培养学生敏锐的听力,可以极大的提高学生对声音的感知力,使学生对音乐的高低起伏更为敏感,更愿意在律动中表达自己的情感,从而激发学生对音乐的兴趣,使学生主动在生活中寻找节奏。这样不仅可以培养出学生的基本音乐潜质,而且为音乐教学打下良好基础。

(二)初中音乐课节奏训练的特征

初中音乐课节奏训练应当充分挖掘学生自身的节奏感,应当注重安排符合学生年龄、心理和生活实际情况的训练内容,在具体教学过程中应当使节奏训练符合以下特征。首先,娱乐性特征,应当采用学生乐于接受的游戏活动方式进行,使学生在更加欢乐的氛围里轻松的进行节奏训练。其次,高效性特征,节奏训练应当结合具体教学内容进行有效训练,应当力求避免节奏训练的冗长拖沓,从而使学生在有效的教学形式中受到积极的影响。第三,典型性特征,节奏训练应当循序渐进,应当让学生围绕典型的节奏类型进行训练,使学生对基本节奏类型有了解。

二、初中音乐课节奏训练存在的问题及原则

节奏可以简单的理解为有规律的运动,节奏训练是初中音乐教学的关键环节,是增加学生对乐曲把握能力的基础,节奏训练的质量高低直接影响着学生的音乐素养。但是,当前有些初中音乐教学中还不能正确的使用节奏教学方法,还不能为学生创造轻松愉快的音乐节奏训练氛围,初中音乐课堂节奏训练注重具体问题的同时,还应当在教学中遵循新课改的原则。

(一)初中音乐课节奏训练存在的问题

初中音乐课节奏训练的最大问题就是脱离实际。教师往往认为基础节奏训练应当尽快完成,应当只占课堂时间的较少部分,但实际上却阻碍了学生节奏感的培养。首先,教学中忽视学生的兴趣,枯燥的教学形式使重复性的节奏训练不易被学生接受,学生不理解节奏训练的意义与价值,不愿意主动投入到节奏训练中,单纯做无意义拍手动作的情况还普遍存在。其次,节奏训练往往采用班级集体训练的方式进行,学生很难在训练中感受到自己的节奏,即使发生错误也很难发现,教师也更强调集体节奏感,而忽视了对个人的培养。第三,教师的教学方法相对单一,节奏训练套路固定,教学内容节奏感不强,从而严重影响了节奏训练的质量。

(二)初中音乐课节奏训练的基本原则

初中音乐课堂节应当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下,使学生积极的投入到音乐节奏训练中。首先,在初中音乐课堂上进行节奏训练应当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使學生成为节奏训练活动的主人,要加强学生之间的练习配合,要强调进行积极的师生互动,使学生主动投入到节奏训练中来,切实激发出学生参与和体验的兴趣。其次,要结合教学内容进行节奏训练,选择的作品难度要适当,切不可脱离学生的实际音乐能力和水平。第三,要注意节奏训练的频率,每次节奏训练的时间不应过长,但是要长期坚持开展节奏训练活动。第四,节奏训练的形式应当多样化,要注意改变和创新节奏训练的形式和方法,从而减少节奏训练的枯燥感。

三、初中音乐课堂进行节奏训练的基本策略

为了有效培养初中生的节奏感,使初中学生形成更好的音乐感知能力,初中音乐课堂的节奏训练应当与学生的生活紧密联系,在充分尊重学生个性的基础上,采用学生乐于接受的训练方式,不断变换有效的教学方法,切实发挥学生在节奏训练中的想象力与创新力,从而为学生带来高效的节奏训练。

(一)结合自然声音进行节奏训练

艺术源于生活,节奏是生活律动的真实再现,贴近学生的生活安排节奏训练内容,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特别是对于初中高年级学生来说,学生对基本的节奏已有所掌握,关键在于使学生在有趣的节奏训练中,激发学生的对节奏的兴趣,使学生对节奏有更加准确的把握。例如,人教版八年级上册《四季歌》就可以使学生在节奏的变化中感受夏的清凉、冬的寒冷,更可以使用不同的节奏练习活动,使学生表达对季节的感受。

(二)在赏析教学中进行节奏训练

音乐赏析活动不仅可以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更可以对学生开展必要的音乐节奏训练。引进声势教学法,使学生以身体为乐器,进行必要拍手、拍腿、跺脚等行为进行节奏训练,学生不仅还可以根据自己对音乐的理解创新性的使用舞蹈动作,而且可以使课堂氛围更加活跃,使学生更加脱离教学的束缚自由表达对音乐的理解。例如,人教版八年级上册《青春舞曲》的教学中,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运用声势训练法,使学生在丰富的活动中,进行口、手、脚多位一体的节奏训练活动,使学生尽情感受到音乐的趣味性。

(三)积极采用乐器节奏训练法

音乐教师可以在课堂上借助乐器来帮助学生进行节奏训练,可以通过打击乐器和吹奏乐器的使用,从而使学生更好的感受不同乐器发出的声音,在教学的过程中还可以使用碰铃、沙锤、三角铁等让学生主动参与到节奏的尝试活动中。例如,在人教版八年级上册音乐《西南情韵》的教学,教师就可以和着悠扬的节奏,使学生用笔敲击铅笔盒的方式为学生展开一次别开生面的西南方旅,从而让学生在节奏的敲击中感受西南的风光。

结语:节奏是音乐的基础,学生会对节奏有与生俱来的敏感,教师的作用就在于激发学生的情感,使学生将内心的节奏律动以更加贴近生活、贴近自然的方式表现出来。为了提高初中音乐节奏训练的质量,教师应当为学生建立必要的训练环境,使学生在寓教于乐的形式中完成节奏训练,从而获得更好的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谭潇涵.对“湘版”小学音乐教材中节奏教学的研究与思考[D].湖南师范大学,2013.

篇10:在音乐中训练孩子节奏感的体会论文

一、什么是节奏?

节奏本身指音乐中,音响节拍轻重缓急的变化和重复,具有时间感音乐节奏。音乐节奏是指音乐中声音强弱、长短的配合、对比、反衬、联系等千变万化而有序的组织形式。在音乐中,一个音可能是许多拍,一拍之中也可以使许多个音,这就使节奏与节拍巧妙地结合在一起,构成了丰富多彩的多种多样的各种节奏。音乐课要注重音乐实践,节奏训练就是一种音乐实践活动。老师要积极引导小学生参与各项音乐活动,将其作为小学生走进音乐,获得音乐审美体验的基本途径。通过音乐艺术实践,增强小学生音乐表现的自信心,培养良好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二、节奏训练对小学生学习音乐的重要作用

德国当代著名的儿童音乐教育家卡尔·奥尔夫认为:“音乐构成的第一要素是节奏,不是旋律。”由此可见节奏在音乐中的重要性

(一)节奏训练能够培养小学生良好乐感。

节奏是音乐的生命,小学生掌握准确的节奏和恰当的速度,才能更加深入生动的表达音乐,因此培养小学生良好的节奏感很重要。当我们看现场演唱的时候,当歌手唱到歌曲的高潮动情处,台下的观众就会情不自禁的随之拍手舞之蹈之,真情实感发自内心的流露出来。小学生在听到一首歌曲或乐曲时,当情感产生共鸣时,也会情不自禁的拍手。音乐节奏和生活有密切联系,人们在生活中的多种行为动作(如走路、劳动、舞蹈、划船等等)所特有的节奏韵律,在乐曲中往往有所反映,例如舞曲、进行曲、摇篮曲、船歌等。当小学生听到这些乐曲时,就应用引导的方式来启发他们的想象力,如练习进行曲时,引导他们联想解放军的队列行进;练习摇篮曲时,让他们做拍洋娃娃睡觉的动作等等,这样他们就能够较快地掌握住乐曲的音乐形象,更好地表达音乐当中所反映出来的思想感情。

(二)节奏训练能够培养小学生音乐记忆力

音乐记忆力是指个体对音乐形象的识记、保持,再认和再现能力。例如在听记简单的节奏时,小学生首先感知的是声音,然后根据音符时值的长短,把听到的节奏准确的记录下来,再对听到的节奏进行回忆比对,从而得出正确的答案。

(三)节奏训练培养小学生的音乐表现力

当小学生听到他所喜欢的音乐时,就会跟着一起哼唱,即使唱不好也会投入很高的热情。也会自然地对音乐作出最初的、最直接的表情反应,使人情不自禁地跟着动起来。有趣的是不同的国家有不同的习惯,我国的儿童喜欢头部左右摇晃,澳大利亚的儿童喜欢上下晃动。因此,音乐是最具韵律感的艺术,旋律的起伏、节奏的张弛,对音乐的反应既是先天的也是可以培养 的。奥尔夫主张八种节奏打法:双手拍掌、双手拍腿、左手拍左腿、右手拍右腿、左手拍右腿、右手拍左腿、跺左脚、跺右脚。小学生在课上进行节奏训练的时候还可以通过台前展示、分组合作等方式充分表现自己,展示自己的音乐表现力。

(四)节奏训练培养小学生的创造能力

美国教育家杜威在20世纪初就提出了培养创造性人才的主张。音乐在培养人的创造性思维方面具有非常特殊的作用。音乐由节奏、旋律、和声三者有机结合在一起形成的。其中,节奏是音乐的脉搏,是音乐的基础和动机,音乐通过节奏来呈现它的生命与存在。节奏的训练可以促进左脑的发育。对小学生左右脑的平衡发育起到作用。最终对小学生创造意识的产生、创造能力的培养起到积极地促进作用。任何可以发出声响的物质都可以作为节奏训练的载体,教学中将语言和动作结合起来进行节奏训练。

培养小学生节奏感,激发其自主创造即兴节奏的兴趣。如:进行节奏填空练习,老师写出未完成的节奏,小学生即兴为空缺的小节填充节奏。小学生用即兴的音符边读边拍出节奏等等,运用一些生动多变的教学形式,在轻松愉快的环境下,学生们就完成了节奏训练的练习,经过一段时间的练习,学生们会主动进行一些即兴创作,他们的乐感和创造能力会在不知不觉中产生、发展并不断进步。

(五)节奏训练培养小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

小学生在学唱歌曲之前将零散在乐曲中的节奏进行系统化训练,把简单的节奏趣味化、复杂的节奏直观化。节奏训练的特点是:明快、活泼、有趣,我们可以将枯燥的节奏运用在多样化的节奏训练中,转变训练方式。变成学生或师生之间拍拍手、跺跺脚的练习形式。这样可以激发不同程度的小学生都能有兴趣的积极练习,提高练习的效率。通过趣味多样的节奏练习,不仅可以激发小学生的学习兴趣,还可以提高学生在课堂上的注意力,从而提高了教学效果

三、节奏训练的方法步骤:

(一)建立恒拍意识

在视唱的过程中建立恒拍意识很重要。因为音乐是听觉艺术,听觉在音乐活动中占有非常特殊重要的作用。在教学中我是这样做的:

1.均匀地敲出每一个拍点

音乐的速度与音乐的形象关系非常密切。我们在歌谱中也会经常发现一些速度标记,如中速、中速稍快、快速等等。刚开始练习的时候可以采用中速,不要太快或者太慢。学生先是和着老师的速度拍击,然后听着音乐拍击,这时难度肯定要加大,因为每首歌曲音乐音乐情绪的不同,音乐的速度也是不同的。刚开始老师可以带着小学生一起做,小学生能够熟练的掌握之后,老师可以带1-2小节,之后学生自己独立完成。2.走恒拍 学生听着音乐按照歌曲节拍原地踏步。这个教学活动一举两得,一是可以让小学生进一步的熟悉歌曲,又训练了小学生走恒拍的能力。稳定的恒拍及音乐节拍感是音乐节奏感急用速度表新音乐的能力的基础。

学生用手拍恒拍或者用脚走恒拍都要求小学生认真、仔细地聆听音乐并努力控制自己的速度,以便合上音乐中的拍子。

(二)识读节奏

节奏是音乐的灵魂、骨骼,是读谱训练的重要组成部分。学习生字掌握音、形、义、读、写、说、运用。识读节奏要让小学生认识、记牢音符的形状、名称、实际时值及实际音响效果,要能在唱歌、视唱、听音、创编、演奏中运用。

在音乐教学中对小学生节奏训练时不能着急,从简到难,循序渐进,要激发小学生的学习兴趣,采用多种学习方式,设计多样的教学活动。

1.识读节奏从简单入手

常用的节奏很简单,但是很重要。只有简单的节奏练好了,复杂的节奏就容易了。最简单的节奏是一拍一音,即四分音符的节奏。一拍一音的具体训练方法是手敲拍子的同时读“da”字。”“da”字要和敲击拍子同时发出,不能有先后早晚,这就是一拍的开始。收拍的同时一刹那“da”字结束。

做练习时因为是两个小节,很短,要求小学生一口气唱完,中间不要唤起。用耳朵倾听,拍子拍的是否均匀,前后两个半拍是否均匀。拍手时指尖向上,要严肃,拍得整齐,班或组速度保持一致,不要随意。刚开始一定要严格要求,这对小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很重要。小学生在做节奏训练时不仅要听清自己的节奏,还要关注他人,学会聆听与合作。开始用中速练习,基本掌握之后就可用快速或者再慢的速度练习。

练习完一拍一音的四分音符,就可以练习均等的一拍两音,即八分音符的节奏,也就是前半拍一个音后半拍一个音。这也是2:1基本关系的具体体现。

练习方法及过程同前一拍一音。

一拍两音练好之后,就可以用四分音符和八分音符的节奏编排不同的节奏进行训练。谱例:

小学生受惯性思维的影响,刚开始可能会把一拍两音的节奏读成一拍一音的节奏,老师要积极引导让学生认真听范读认真看谱例。在节奏训练的时候一定要让小学生养成认真看谱例的好习惯,因为有些小学生一是随意性强,不看谱例瞎读,再有学习有困难的学生即使看着黑板也可能出现错误,需要老师指读。

小学生在练习一拍两音即二分音符的时候也容易出现错误:一是读的两拍的时值不足,可能就读一拍的时值或者一拍半的时值。二是不匀速,第二拍拍得早,总想着够两拍就行 了。

2.设计多种音乐教学活动激发小学生学习兴趣。

每一个学生都有权利以自己独特的方式学习音乐,享受音乐的乐趣,参与各种音乐活动,表达个人的情感。要把全体学生的普遍参与与发展不同个性的因材施教有机结合起来,创造生动活泼、灵活多样的教学形式,为小学生提供发展个性的可能和空间。小学生在读节奏的时候,总是反复的“dadadada”时间长了肯定会感到枯燥无味,视觉听觉疲惫。这时教师就要设计多种音乐教学活动来激发小学生的学习兴趣,吸引小学生的注意力。

(1)制作节奏卡片,编排节奏。每次可以让一个组的学生到前面来编排节奏,每个学生手持不同的节奏,变换站队顺序,就可以出现不同的节奏,台下的学生来读节奏。还有一个方法那就是把节奏卡片用磁铁贴到黑板上,找某个学生随意打乱顺序就出现了新的节奏。这样的教学活动不仅激发小学生的学习兴趣,还可以培养小学生的、想象力、创造力,原来自己也可以编排节奏。

(2)在节奏训练的读上下功夫。小学生总是“dadadada”肯定厌烦,教师可以根据音符时值的长短编写“走跑”的。

教师还可以根据每小节的强弱拍编写谱例:

“ti”代表强拍,“ta”代表弱拍,这样小学生一看就知道每个小节第一拍是强拍,每拍的前半拍是强拍。

教师还可以选取教材中的某一首歌曲的一个乐句进行节奏训练,这样不仅让学生有新鲜感,还可以降低学习新歌的难度,又能熟悉歌词,帮助学生记忆歌词。

小学生可以替换不同的歌词,比如小蝴蝶、小青蛙、小花狗等等,并且模仿各种小动物的动作,这样小学生的兴趣大大提高了。

(3)小学生动笔写一写做一做。《中小学音乐课标》中提出:鼓励音乐创造

中小学音乐课程中的音乐创造,目的在于通过音乐丰富小学生的形象思维,开发小学生的创造性潜质。在教学过程中,应设定生动有趣的创造性活动的内容、形式和情景,发展小学生的想像力,增强小学生的创造意识。对音乐创造活动的评价应主要着眼于创造性活动的过程。

可能大家都认为音乐课唱一唱听一听动一动就可以了,适当的时候动笔写一写小学生的积极性非常高。我采用的方式方法供大家借鉴。对于低年级小学生在会读节奏的基础上,师生一起做接龙游戏,一条节奏,先让小学生数一数多少小节多少拍,然后老师读其中的某个小节,小学生读其他的小节,或者分组接龙都可以。中年级的小学生老师可以空出1-2小节的节奏,让小学生填写。有的老师可能会觉得太简单了,小学生肯定都会。实际上小学生在做这个练习的时候有很多问题,提示老师不要怕麻烦,一定要每个小学生的答案都检查一遍。小学生做题的时候可能出现的问题有:一是不写拍号,二是不写终止线(一定要强调终止线的写法)三是抄写 谱例错误,四是填写的答案不正确。老师提示方法:一是抄写谱例完整正确,二是认真看清楚拍号,三是最后一小节要有结束感。具有结束感的节奏老师可以带着小学生总结一下,如:X X、X ——、X 0等节奏。高年级的小学生可以尝试着听记2小节的节奏,记住一定要从简单节奏入手,小学生听记熟练之后再听记难一点的节奏。

四、结论:

以上是我对小小学生节奏训练的的一点粗浅认识,我利用各种方式对恒拍、识读节奏、设计多种音乐教学方式等方面对小学生进行节奏训练,让小学生始终在愉快的氛围中学习和掌握节奏,提高了小学生对音乐的音乐感知力、音乐表现力、音乐记忆力和创作能力,对我的音乐教学中有一定的指导作用。当然在我的音乐教学中还存在着一些缺点和不足,希望更多的同行给予批评指正。

参考文献:

1、曹理 何工 音乐学习与教学心理

上海音乐出版社

2000年版

2、傅利民 音乐论文写作基础 上海音乐出版社2004年

3、赵方幸 儿童视唱练耳教程(1)人民音乐出版社 1996年

4、赵方幸 儿童视唱练耳教程(2)

人民音乐出版社 1996年

5、赵方幸 儿童视唱练耳教程(3)

人民音乐出版社 1996年

6、赵方幸 儿童视唱练耳教程(4)

人民音乐出版社 1996年

7、曹理 缪裴言 新课程音乐教学案例选评 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5)

8、李重光 怎样练视唱 湖南文艺出版社2002年

9、李重光 儿童视唱入门

人民音乐出版社2005年

10、王云峰 赵宝军等 小学音乐学科主题教学案例研究 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9年

篇11:在音乐中训练孩子节奏感的体会论文

商洛市幼儿园王亚静

一切音乐活动都离不开节奏,节奏是构成音乐的三大要素之一,没有节奏就没有音乐。节奏感是音乐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从小培养幼儿的节奏感十分必要。那么如何在音乐活动中培养幼儿的节奏感呢?我的方法是根据幼儿的基础水平,从感受音乐入手,结合语言节奏和动作节奏,培养幼儿的节奏感,提高幼儿的音乐素质和能力。

一、激发幼儿对节奏活动的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如果幼儿对某一项活动毫无兴趣可言,那么我们很难让幼儿掌握这方面的能力。所以,首先我们要做的就是激发幼儿在节奏方面的兴趣,具体方法有:

1、用游戏的方法培养幼儿的节奏感。事实证明孩子在幼儿期最感兴趣的活动就是游戏,所以把培养幼儿的节奏感融入到游戏当中来势必会激发幼儿的兴趣,效果自然要更好一些。就是普通的节奏谱也可以加上有趣的情节和动作来表示,从而更好的吸引孩子们的兴趣。例如:前十六的节奏型(××× ×××),如果用枯燥的视谱演奏的方法来练习,效果肯定不会太好。如果我们以母鸡下蛋的声音(咯咯哒 咯咯哒)来形象的比喻,相信孩子们掌握起来就会很容易。生活中这样的例子很多,如果我们把节奏课变成有趣的游戏课,孩子们的兴趣一定会很浓。

2、把节奏感培养融入音乐享受之中。绝不能只让幼儿机械的打拍子,要引导幼儿感受节奏的美。最突出的例子就是三拍子的“强弱弱”规律,能让幼儿充分的感受三拍子起伏的特点,让幼儿获得审美的体验。

二、从感受音乐入手培养幼儿的节奏感

1、语言节奏训练。音乐节奏的主要来源之一是人类的语言,语言本身含有丰富、生动、微妙的节奏。幼儿从出生后,时时处处都在接触语言,生活在语言环境当中,从小让幼儿从语言节奏出发来掌握节奏,非常容易培养节奏感。

可以结合词组、短句,用游戏的方法进行训练,让幼儿掌握一定的节奏,探索语言节奏的规律。例如:附点节奏我们可以利用儿歌《知了》来掌握:

河边 | 杨柳 | 梢,知了 | 声声 | 叫,(×〃 ×

×〃 ×)

知〃 了

知〃 了,夏天 已来 到。

也可以在学习歌曲时按照音乐的节拍、节奏、速度、力度念歌词,以便更好的掌握音乐的节拍、节奏、速度、力度。

2、动作节奏训练。通过身体的动作,来感受音乐的节奏。动作在幼儿的认识活动中,有着重要的作用。音乐主要靠声音的高低、快慢、强弱等表现手段来表达。要使幼儿感受这些表现手段所表达的内容,单靠听觉是难以完成的,因此,在培养幼儿的节奏感时,需要有动作的参与,一定要让幼儿在活动中,加深对音乐的体验和感受,进一步训练幼儿

运动神经感受的反映和身体动作的协调。

三、具体培养方法

1、听音乐拍手,启发幼儿想想还可以做什么动作,培养幼儿的创造性,幼儿会想出很多,如拍腿、跺脚、拍脸、拍肚……启发幼儿逐个做出动作,动作要符合音乐的节拍。

2、做各种不同节奏的小游戏活动。

3、分辨旋律、乐句的节奏型。如听音乐找节奏型可以训练思维的敏捷性,增强记忆,发展幼儿的有意注意,从明显的节奏型对比开始。

4、声势练习,即用“人体乐器”拍手、拍腿、跺脚、捻指所发出的不同音响来组合成各种节奏型练习,培养幼儿对节奏反应的灵敏性和内心节奏的感受,从而进行思维能力的训练。

5、打击乐器的运用。演奏打击乐是幼儿非常喜欢的一种活动,不同音色的乐器可以表达不同的音乐形象,可以更好的表达音乐的内容,各种乐器演奏不同的节奏型,多声部进行配合,会有很丰满的音响效果,同时幼儿间的相互倾听协调配合,也能更好的促进同伴间的幼儿相互合作,培养幼儿的成就感。

有目的、有计划、有科学依据的进行训练,坚持不懈的进行练习,时间长了音乐素质和能力自然而然的就提高了,幼儿自然也就从音乐活动中获得了明显的节奏感。

纪念陈鹤琴先生诞辰120周年

教科研论文

论文题目: 如何在音乐活动中培养

幼儿的节奏感

作者姓名:王 亚 静

作者单位:商洛市幼儿园

联系电话:***

篇12:《节奏训练》音乐教案

在演唱的过程中很多幼儿唱的没有强弱变化,不能打动听众,为了让幼儿对2/4拍的节奏变化有一定的了解,我设计了这次教学活动,但是单纯的说教会使幼儿乏味,因此在教学中我利用各种几何图形体、各种几何形体、本班幼儿和听课教师等让幼儿创造性的利用各种肢体活动在幼儿理解科学规律的基础上,了解强弱变化规律,达到寓教于乐的的目的。

【活动目标】

1.通过图与物的规律变化等形式进行拍手活动,了解2/4拍节奏的强弱变化规律,并尝试性的利用强弱变化规律进行演唱。

2.利用肢体语言游戏性的学习巩固新知。

3.培养幼儿自主参与的意识,使幼儿在玩中学,达到学科间的相互渗透与寓教于乐的目的。

【重点难点】

1.活动重点:了解2/4拍的强弱变化规律

2.活动难点:利用各种肢体语言展示出2/4拍的强弱变化规律。

【活动准备】

1.在日常游戏活动中引导幼儿发现声音,鼓励幼儿利用各种肢体制造不同的声音,培养幼儿的创造力。

2.准备打击乐器,熟悉打击乐器的使用方法。

【活动过程】

一、开始部分

1.手游戏《拍手歌》

2.小朋友们最喜欢和老师一起玩拍手游戏了现在老师要考考你们然后再拍手!

二、基本部分

(一)出示圆形

1.这是什么图形?

2.如果老师想再出示一个圆老师应该出示什么圆呢?

3.如果老师把第一个圆拍的大点声,第二个小圆拍的小点声。谁来试试怎么拍?

(二)出示两种大小不同的沙包,并按上边的规律加以展示。

1.如果按上面的规律排列,接下来应出示什么样的沙包呢?

2.如果把大沙包拍的大声点,小正方形拍的小声点,我们应该怎么拍呢?

3.根据情况加以肯定与鼓励

(三)师生合作

1.谁愿意邀请听课的老师和我们一起游戏呢?(请三到四名幼儿各请一位老师)

2.如果我们请一位老师站在第一位,第二个位置站幼儿,按照上面的排列规律,我们其他的人怎样排?

3.我们用拍手的形式怎样表示他们的排列规律?

4.好,对于参与活动的园长与老师我们应该说D--谢谢

(四)男女合作

1.现在老师邀请四名上课不搞小动作的男孩、四名积极举手回答问题的女孩来前面进行有规律的排队,该怎样排呢?(可安按一男一女的规律排列)

2.如果站男孩的位置我拍的――大点声,站女孩的位置拍的―――小点声,那么谁愿意来帮助我呢?

3.请下面的小朋友一起来拍,并边拍边说出大声小声大声小声大声小声的变化规律。

(五)肢体语言巩固2/4拍的强弱变化规律

1.我们可以用拍手的形式来制造大声小声的变化规律,还可以用身体的哪个部位来制造声音,来展示这个规律?

2.小朋友不仅能通过跺脚、拍腿、拍脸来反映这个规律,而且还能用牙齿、舌头、嘴唇制造声音来反应这个规律,为了奖励你们我们来玩个游戏。

(六)游戏:百宝箱

1.出示百宝箱,摸出一样宝贝并介绍宝贝名称,介绍玩法。

2.谁愿意利用这个宝贝来反映大声小声大声小声大声小声这个规律呢?

3.很多小朋友早已对老师的宝贝垂涎三尺了,现在谁愿意从老师的百宝箱选一件宝贝一起合奏呢?(幼儿集体合奏)

三.结束部分

1.孩子们,我们今天掌握了一个什么规律呢?

2. 尝试演唱歌曲

宝宝们对大声小声大声小声这个规律掌握的相当好了,如果老师让你们用大声小声大声小声这个规律来尝试着唱支歌好吗?

好,现在我们边拍手边演唱――(选择孩子说出的一首2/4拍歌曲进行演唱)

3.小朋友唱的.越来越好,以后我们还要按照这个规律唱许多歌曲。现在我们要去户外活动对我们今天的客人说――再见!

【活动反思】

这节课我设计的是一个以2/4拍训练为主的节奏训练,但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既没出现2/4拍,也没出现强弱两个字眼,取而代之的是大声小声,为什么要这样做呢?因为幼儿教育的主要目标是为幼儿后续学习和终身发展奠定良好素质基础,所以没必要把那么高难的术语带到孩子身边!

儿童的发展是一个整体,要各领域之间、目标之间的相互渗透和整合。当某人用余光瞟了一眼我的教学设计就会认为是科学领域的内容,其实不然。

这节课孩子们在玩中学习新知,课堂气氛异常活跃,我觉得自己的课堂更多的时候应倾向于此!

不足:

有一个刚入园的幼儿在老师问“谁能用自己的身体制造声音反应这个规律呢?”他赶紧去拍肚皮,并且抢答说:“拍肚子。”让他去展示一下时,他却怎么也不肯。

改进:

上一篇:游故宫作文300字下一篇:才识过人是褒义词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