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奏训练钢琴教学论文

2022-04-21

【摘要】钢琴演奏,不仅仅是利用手指进行弹奏,同时也是弹奏者与音乐本身产生的共鸣,通过钢琴载体表达弹奏者的心声,或者是弹奏者表达乐曲的内在情感,使乐曲富有灵魂,富有情感,在这其中,节奏是重要的影响因素之一。在钢琴教学中,教师要更加注重节奏的训练,而不是一味地追求钢琴的技巧练习。下面是小编整理的《节奏训练钢琴教学论文(精选3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节奏训练钢琴教学论文 篇1:

高师钢琴教学的节奏训练

摘 要:高师钢琴教学应针对学生节奏感的个体差异、钢琴差异化水平、以及高师音教专业培养目标所做教学模式、教学内容的改革,其钢琴节奏训练更适合社会需求与学生的发展。

关键词:高师钢琴;改革;节奏训练;教学模式

高等师范院校音乐教育专业的性质决定了其培养目标为向社会培养优秀中小学音乐教育师资和社会文化事业工作者。高师钢琴作为高等音乐教育专业教学的主要内容,不应仅仅训练学生钢琴演奏技巧等技术方面,更为重要的是在钢琴教学法方面引导学生探索。节奏是组成音乐的基本骨架,在钢琴教学中占有很大比重,为更加符合音乐教育专业培养目标做出的改革,新型高师钢琴教学的节奏训练显得具有现实的意义。

一、节奏感的个体差异

根据《牛津词典》对节奏的解释来看,节奏这个词最早是从希腊语REHO派生出来的,与流动、经过两个词相近,常被运用在表示运动的事物中。可见节奏在运动中产生并且是先于音乐而产生的。音乐中一般将节奏定义为音值长短与强弱拍位所构成的组织形态,但也可将节奏广义地理解为整个音乐作品中段落的比例平衡关系。节奏作为音乐要素之一,是音乐构成的基础,其稳定的形式——节奏型更是对音乐形象的塑造、音乐风格的形成具有重要影响。但在现实钢琴教学中我们发现学生对于节奏的感觉是不同的,特别是在对节奏感知的敏锐度、节奏弹奏精准度方面差异极大,而这个现象是由于高师钢琴学生参差不齐的钢琴水平、个体生理条件、心理因素等造成的。

(一)个体差异调查

针对学生节奏感的个体差异,笔者做了小范围问卷调查与统计。选择四川音乐学院音乐教育系某40人的钢琴教学班为样本,所做的开放式问卷主要包括如下内容:年级、性别、学琴年限,自认装饰音节奏困难,所接触复节奏最难,面对困难节奏何从下手,心理节奏是否偏快或偏慢等等。

通过调查统计试可以发现一个有趣的现象:节奏感的个体差异某些方面也与性别有关。对于单位节奏比如复波音颤音等方面的把握,男生由于普遍具有一种理性思维的特质,在弹奏前通常要思考片刻;而女生较为感性,单位节奏不精准的比例要高于男生。在钢琴演奏心理节奏方面,虽然男女生都不稳定,但男生普遍偏快,女生有个别心理节奏偏慢且心理节奏不稳,比例总体要低于男生。

(二)所体现的共性及产生原因

1、对复杂节奏没有经过长期系统的训练。在问卷调查中40个测试者只学习了两年钢琴的学生占到了17.5%,10年以上琴龄学生占20%,所接触最复杂的复节奏随学习年限的增长而节奏不断复杂。高等师范院校音乐教育专业由于培养目标与音乐表演专业迥然不同,所以在招生考试中侧重音乐综合知识水平的测验。近年来高等教育扩招以及音乐专业高考较低的文化分数线要求,吸引了一大批青少年突击报考音乐专业,从而造成了目前各高校音教专业学生钢琴水平差异极大。在学生中固然有所谓的“童子功”,基础扎实、技术过硬的学生,但当他们面对的一些较少练习的3对7、7对11等复节奏也显得力不从心。占有一定比例的水平不高的学生,要在短短2到4年内掌握这些复杂节奏,无论是对自身还是高师钢琴教育者都是极大的考验。

2、对节奏准确性、感知敏锐度不高。调查显示,音教专业学生在复波音、复节奏弹奏方面,普遍出现节奏时值拖延或者短促、左右手节奏配合不到位的现象。在钢琴作品中许多3对9之类的复节奏,它要求左右手同时并用,在1至2小节内统一,这就给学生左右脑的协作性提出了要求。但一般人都是左脑发达于右脑,这种左右手一定时间段协作控制能力也受个体中枢神经系统条件的影响。所以在小范围调查中出现了两名只有两年学琴年限的学生节奏感极好,在训练弹奏一些复节奏片段时,只用了两个学时便能精准弹奏。从调查中还显示出对节奏的感知敏锐度和节奏准确的把握,与人的生理条件、心理因素有很大关系。

人类心理与行为的生物基础决定了对节奏反应的快慢。根据20世纪80年代中期提出的认知科学和认知神经科学的模块说认为:外界信息由周围神经系统经脊髓再传入脑,由脑中各个结构和功能相对独立专门化的模块的处理,传出控制行为。当人通过视觉——读谱方式将信息传入中枢神经的上丘脑,再导向大脑皮层通过加工传出后形成钢琴演奏,在这个系统中由于个体生理条件的差异,比如周围神经系统传入传出的反应速率等等决定了高师音教学生对节奏的反应也是有所差异的。

人类的感觉、知觉、注意、记忆、思维、动机等心理因素决定了学生对节奏准确敏锐的把握。钢琴学习是一个视觉、听觉、触觉、知觉、注意等因素综合作用的行为。学生通过视觉、听觉、触觉感知音乐,并由注意、记忆、思维等认知音乐,在学习中受动机意志等的影响。节奏所引起的刺激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但人与人之间适宜刺激的强度范围即感受性是不同的,且注意、记忆、思维、动机各因素都具有个体差异化。因此教师在节奏训练时应综合考虑学生的各种心理因素。

3、心理节奏不稳是学生的通病。在被试中有87.5%的学生心理节奏不稳,主要的情况为偏快与偏慢两种情况。造成心理节奏不稳的因素很多,但总体来说还是受时间知觉的影响。时间知觉的准确性主要受两方面的制约:第一,活动内容。在钢琴学习中学生在面对密集节奏、快速的练习曲时,普遍在演奏的后半段时速度逐渐加快,但在演奏一些抒情钢琴小品,节奏不复杂的作品时却不知不觉地放慢速度造成节奏不统一。第二,情绪与态度。“由于情态活动包含着速度、节奏的特征,因此以相同或相似的速度、节奏为中介,悠缓、从容、急躁、紧张等情绪体验便与音乐有了发生联觉对应性的可能”①,因此在钢琴演奏时受节奏联觉情绪的影响,演奏者出现了多种心理节奏紊乱现象。同时,当演奏者面对较为快速节奏抱有强烈期待和信心,通常时间感觉要慢些,并能容易将音乐呈现出稳定的状态,但若演奏者对完成快速节奏态度消极,期待不高,则时间感会变快从而加快心理节奏。

通过对高师音乐教育学生节奏感差异的调查分析,可以指引在实际教学中探索形成新型高师钢琴教学节奏训练的模式与内容。

二、教学模式

高师钢琴改变过去传统单一的教学模式、内容,在现今各高校专业努力适应社会需求的潮流下显得尤为重要。因此,个别课与集体理论课相结合,应是目前看来最适宜高等师范音乐教育专业培养目的、条件的形式。严格的节奏训练, 具备严谨的音乐节奏观念, 是学音乐的基础。面对高师学生差异极大的钢琴水平,这种个别加集体的方式,能最大限度照顾到不同学生,同时最大限度在“学”与“教”方面给予学生社会所需求的技术与经验。

(一)个别课

个别课作为音乐专业历来采用的教学方式,在音乐技艺培养方面有自己独到之处。节奏训练作为钢琴技术教学的一个重要方面,个别课还是比较适合教学要求的模式,但在教学内容上,传统的教师对学生纯钢琴教学只是教会了学生怎么弹,却没有教会高师学生怎么教。所以在个别课教学内容上应改革为钢琴技术教学与钢琴教学法教学相结合。

高师音教学生大多数都没有经过长期、系统、科学的钢琴学习。前文中调查表明:高师钢琴学生普遍对钢琴学习没有一个系统化、规律化的认识,且节奏感差异极大,因此高师钢琴教师对学生的节奏训练应从加强节奏基本训练、构建知识体系,以及引导学生如何教学方面着手。

1、针对不同水平学生,提出相应教材建议,着重训练。

第一,钢琴水平不高的学生通常学琴时间较晚,为了通过艺术高考苦练几首技术较难的曲子,所以进校时基础不扎实。这些水平不高的学生大都有较强的学习动机和学习意志,希望在短时间内提高钢琴水平。针对这一特性,教师应着重一些基本的节奏训练使学生具备规范的音乐节奏感,选择教材时,应根据学生手指条件、心理节奏差异、个体个性等因素向学生建议教材,并同时说明选择该教材的原因、训练目的及该教材的适用范围,使学生在学习基础节奏的同时认识钢琴初级教学中节奏训练的内容、步骤、要点等。

第二,学琴时间为4至6年的学生相较与初阶学生,在手指灵巧度、读谱方面虽说有一定进步,学生本身是有一定钢琴弹奏能力,但在现实中却出现了这样一种情况:即兴配奏不能弹,正谱伴奏节奏乱。这一阶段的学生既有向高阶技术发展的可能性但也存在交错节奏混合节奏弹奏不正确等问题,所以基础的节奏还是不能缺少的。教师应该选择一些节奏有特点、技术性较强的音乐片段进行训练,这样既解决了节奏技术训练的要求,同时节省了学习时间。正谱伴奏应正式引入个别课的节奏教学中,正谱伴奏最重要的莫过于与演唱者配合,它要求演奏者读谱快速、心理节奏稳定并学会倾听。而这正巧适合了节奏训练的要求,同时伴奏正谱通常难度适中且一些特色节奏特别是中国作品中一些较为复杂的节奏,刚好适合水平中等的学生。钢琴即兴配奏作为高师音教专业最为核心的课程之一,音教专业历来将钢琴个别课与钢琴即兴配奏集体课分开教学,而两门课的授课教师大都各自为政,使原本同属钢琴训练的两个方面分开来,不利于学生钢琴水平的提升。高师钢琴教师应看到即兴配奏的重要性,在节奏训练时,应引导学生分析各种节奏型适合的旋律、音乐风格等,为学生提供钢琴作品的配奏实例,加深学生对配奏知识的认识。

第三,高阶学生本身有较好的钢琴演奏基本功和能力,且读谱心理节奏等方面都没有太大的问题,因此在节奏个别课训练时应培养学生有限制和控制的有张力的节奏。在现实教学中常常会碰到这些情况:学生将曲子弹得机械乏味,或是滥用自由节奏致使音乐风格与原曲差异极大等。要解决这一问题除了培养演奏者严谨的节奏观念外,教师还应引导学生在和声、结构、强弱、踏板等方面进行探究。

2、引导学生进行钢琴节奏练习

高等师范音乐教育专业其目的就是要培养社会所需要的基础音乐教育人才,因此钢琴个别课教学中引入实践内容,教师在一旁观察学生教学、引导学生对孩子科学合理施教,从而使教学与实践相结合,以达到培养合格基础音乐教育工作者的目的。目前,高师音教学生在校学习时间为3年,大学四年级才开始进行教育实习。虽说有大一大二在校外做兼职钢琴教师、陪练等临时工作,但由于没有专业教师理论经验以及手把手的指导,对于这些工作有时也是摸着石头过河。所以,高师钢琴教学中现实状况与学生需求形成了巨大的反差。因此建立与学制相配应的艺术实践机构迫在眉睫。各个高校都有自己所附属的幼儿园、小学、中学,其中的学生许多都有钢琴学习的需求。各高师音教专业可根据这一有利生源条件以及高师钢琴学生实践需求,创办下属艺术培训机构,使市场与教学联系起来。

(二)集体理论课

高师钢琴集体理论课是近年来各高师钢琴有志之士一直探索革新的新型课程。钢琴集体理论课与钢琴个别课是高师钢琴训练的两个侧重方面,它最大的特色就在于适应高师性质、在理论上促进丰富钢琴学习与教学,其学时宜每两周1个课时为宜。因此,节奏训练也应适用这种教学方式。

1、教师作为教学活动的参与者与引导者,要正确处理好教师主导与学生主体的关系。特别是高师集体理论课在对钢琴特殊节奏性反映的理论知识的探究方面,显得尤为重要。音乐中特殊节奏型是很有探究价值的,通过节奏型发现音乐所蕴含的历史、和声、特点等等,为学生理解钢琴音乐作品以及进一步的音乐研究打下基础。高师钢琴集体理论课可以专题形式,包括巴洛克时期钢琴音乐节奏特点、复节奏的演变与发展、各音乐家惯用节奏型探究与演奏等等。

2、钢琴基本教学技艺是高师音乐教育学生急需掌握的知识。虽通过高师钢琴个别课的教学内容模式的改革,学生能学到一些教学技巧,了解一些基础钢琴教学培养体制模式等,但这种知识结构是不全面的,不利于学生在今后教学实践中的操作。因此钢琴集体理论课要解决的另一个问题便是:补足个别课传授钢琴教学法不系统、不全面的方面,向学生传授基本钢琴教学法、分析授课对象的学习心理状态以引导学生学习。

个别课由于授课形式为一对一,教师所指导的节奏技术与教学法只是适用于授课学生,对其他学生出现和面临的问题则不太了解。所以,钢琴集体课中总结各个学生在钢琴个别课中所出现的共性技术问题,以及在个别教学实践课中遇到的一些授课对象较为普遍的现象,给出解决建议。高师钢琴教师应向大家解释针对不同水平学生如何教学,同时以各水平高师钢琴学生、个别课实践对象为案例,综合分析其训练的要点、教材的选择等。

对高师钢琴教学进行节奏训练,不能画地为牢只看到单一复节奏等的训练,在训练时应根据高师钢琴学生特点,以节奏训练为基础、兼顾其他各因素。在新型的个别课与集体理论课方式下,以节奏学习为载体,引导学生在音乐理论知识、教学法、教学经验方面作一些积累。新型的高师钢琴教学模式无疑对钢琴教育者、教学管理者提出了较高的要求,它不仅需要教育者有全面的知识储备,还要求教师将“教”与“研”紧密联系,同时也要求高等师范音乐教育专业在培养模式上有所革新做到“教学”与“市场”相结合。2009年国家教育部已公布了高等教育本科阶段由研究型向实用型转变的总体战略,因此,新型高师钢琴教学模式是与国家相关规划相吻合的,在此基础之上进行的节奏训练理所当然更加适合今后高师教育的发展趋势。

责任编辑:李姝

注释:

① 引自于张前:《音乐美学教程》,第111页

②引自于王道俊 王汉澜:《教育学》

参考文献:

[1]刘电芝.教育与心理研究方法[M].重庆: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1997.

[2]俞国良,戴斌荣.基础心理学[M].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2007.

[3]王道俊,王汉澜.教育学[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9.

作者:万力力

节奏训练钢琴教学论文 篇2:

浅析钢琴教学中的节奏训练

【摘要】钢琴演奏,不仅仅是利用手指进行弹奏,同时也是弹奏者与音乐本身产生的共鸣,通过钢琴载体表达弹奏者的心声,或者是弹奏者表达乐曲的内在情感,使乐曲富有灵魂,富有情感,在这其中,节奏是重要的影响因素之一。在钢琴教学中,教师要更加注重节奏的训练,而不是一味地追求钢琴的技巧练习。钢琴教学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这不仅仅需要扎实的基本知识,找到内在的弹奏规律,相应的弹奏技巧,同时也需要弹奏者与音乐作品融合在一起,体会作品内在所要表达的情感。本文对钢琴教学中的节奏训练做了一系列的分析,文章开篇从两个方面提出了在钢琴教学中如何体现出节奏训练的重要性,重点内容是在钢琴教学中如何进行节奏训练,这部分内容从九个方面做了详细阐述,以期为钢琴学习者提供理论参考依据。

【关键词】钢琴教学;节奏;节奏感;节奏训练

钢琴演奏中的节奏指的是,不同的音符或者是休止符通过一定规律进行组织,它是组成音乐的基本要素,同时也是必须要有的内容。在音乐学习中,只要掌握了节奏,就掌握了音乐的多半内容,在钢琴学习中也是如此。所以,节奏的掌握在钢琴学习中至关重要。在实际的钢琴学习中,有的学生会出现节奏乱,找不到节奏等问题,这就是没有掌握好节奏。对于钢琴初学者,如果教师没有对其进行节奏训练,而是过多的注重节奏技巧的学习,则学生在日后的演奏中只能演奏一些自己熟知的作品,而对于新作品则无从下手,不利于日后独立演奏,在这种情况下,从根本上打消了钢琴学习者学习的积极性和创新性。仅仅依靠模仿节奏是不能长远发展的,面对有一点难度的曲谱,自己不能识别,也不能进行节奏分析,学习的动力丧失,最终难以坚持下去。在钢琴教学中,教学内容错综复杂,而节奏教学是最基本的教学内容,教师必须重视节奏教学和节奏训练,为学生打下坚实的基础。

一、在钢琴教学中如何体现出节奏训练的重要性

(1)在弹奏过程中,不同乐派和不同风格的作品对节奏的要求各有不同,在同一个作品的不同乐段内,节奏和速度要保持稳定统一,平和的节奏,流动的节奏,才能更加吸引听众,才能表达出作曲家所要表达的情感。如果节奏掌握不好,弹奏的较为随意,或者是节奏不符合乐曲作品的风格和内容,弹奏速度和节奏不够稳定,则乐曲的内涵会被曲解,也失去了曲子创作的真正目的。

(2)节奏的动力感。在钢琴教学中,节奏的动力感也是教学的重要内容,学生在掌握节奏的同时,也要能够认识到节奏内在的动力,乐曲是有流动性和连续性的,所以,教师应该引导学生体会节奏的内在动力感。学生通过节奏中的动力感体会乐曲内在的韵律,不断地向前延伸,以此来感受音乐,体验音乐。以肖邦《夜曲》(Op.48No.1)为例,该曲的速度开始很快,但音乐应始终是流动的,其节奏的动力感很强,音乐很轻,表现的是一种平和,激动的感情却是越来越强烈的,在弹奏中要注意节奏的流动感是有紧有松的,而不是一成不变的。

二、教学中如何进行节奏训练

(一)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节奏感

所谓节奏感,是在音乐或是乐器中较为重要的内容,在课堂教学中,应该加强学生节奏感方面的培养,使学生有节奏的意识,有较强的节奏感。在节奏感培养中,让学生认识到节奏本身是一种律动的方式,是每拍用的时间相等。同时要加强重拍的训练,在训练过程中,让学生用手拍或者是跑走的方式配合练习。课堂中教师可以让学生听具有较强节奏感的作品,

同时,学生在弹奏乐曲时,教师应选择节奏感较强的作品,让学生能够在听音乐的同时建立节奏意识,通过节奏体会音乐本身所表达的情感,最终将节奏与音乐完全融合在一起。

(二)加强学琴初期的节奏训练

对于初期学习钢琴的学生而言,他们对节奏的概念性不强,没有节奏意识,对于音符的时值也没有很好的认识,如果初期学习者年龄小,在学习中的难度会有所加大。在这种情况下,应该多让学生听一些节奏感强的作品,或者是教师亲自做示范,帮助学生理解作品所表达的情感,引导学生对作品节奏感的认识。同时,让学生模仿,并加入相关的节奏知识去给学生讲,循序渐进,一步一步地将学生从模仿节奏提升到独立分析节奏,掌握节奏的相关知识。

(三)加强节奏和速度的训练

学生在弹奏作品时,经常出现的问题是节奏的不稳定和速度的不统一,当学生弹奏较为简单的内容时,速度是稳中有快,而在有难度的内容上,弹奏起来的速度是慢和拖,在这种情况下,一首作品下来,整体的节奏性差,弹奏效果不够理想。所以,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学生对弹奏的速度和穩定性的掌握,在弹奏较快的曲子时,提醒学生冷静地处理音符,慢慢练习,速度是稳中求快,而不是时快时慢,但最终要保持和曲子相同的速度。对于掌握不够牢固的曲子,要在弹奏之前对曲子进行全面的考虑,对有难度的部分,要衡量一下手指的速度,并与曲子的简单部分的速度做一下对比,从而找到曲子准确的速度,在速度熟练后,要感受乐曲内在所表达的情感。只有弹奏者与乐曲合二为一,才能真正弹奏出好的作品。

(四)重视乐理知识的讲解

对任何操作技能的掌握都离不开理论知识的积累,在节奏训练中同样如此,掌握节奏的前提是要掌握一定的乐理知识。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在讲解乐理知识时,要引导学生认识其内在的规律,对于音符的形状、时值、组合等都要有深入的认识,只有理解和掌握节奏的规律,才能在弹奏中游刃有余。

(五)加强复合节奏的训练

两手弹不同的节奏时,准确的划分将导致节奏破碎,没有准确的测定方法,也无法用语言讲清楚。两手同时弹奏两个不相同的节奏只有一个办法,即分手练习,直到弹得准确无误为止。然后双手合在一起弹,不考虑其中任何节奏,只考虑两手汇合之点,即两种动作的“终点”。依靠下意识动作,通过多次倾听,就可以学到同时进行两种不同的节奏。如车尔尼849练习曲第五首,左手三连音对右手的四连音,容易出现两种错误弹法:一是把右手占四分之一音值的三十二分音弹成了三分之一的音值;二是把四分之一的音值弹成了装饰音(倚音)。学生在弹奏训练中,将拍子和节奏找准确,左手右手的节奏分开练习,单手反复练习,直到准确无误和非常熟练,同时保证速度的稳定性和统一性,熟练以后双手进行配合弹奏,不考虑其他因素,便可以达到效果。

(六)注意节奏型的归类教学

在节奏教学中,要多加重視归类的教学,因为音符的形态有几种,但是在它们进行组合以后,则会有万千种音符,而节奏的效果也有万千种。每首乐曲的节奏变化各有不同,这就需要教师引导学生找到节奏组合以后的内在规律,要将节奏型归类,学生学起来才能更加全面和易懂。将节奏型进行归类,让学生对每一种类型进行详细的弹奏,掌握类型的规律。对于已经掌握到一定程度的学生,要加大节奏知识的难度,使其完全掌握节奏组合之间的内在规律,不能再是简单的节奏训练和节奏知识。这样为学生以后的独立弹奏打下基础,帮助学生提升弹奏水平。

(七)单手节奏训练

在节奏训练过程中,单手节奏训练是重要的训练内容,单手训练有较强的针对性,为双手弹奏打下坚实基础。在进行单手训练时,教师应该更加耐心和仔细地指导学生练习,左手和右手节奏训练要同步一致,甚至左手比右手的练习时间要长,因为大多数学生较为习惯右手,所以右手训练较为容易些。在这种情况下,要多多加强左手的节奏训练和节奏感的培养,达到双手弹奏一致,把握作品准确的节奏。

(八)双手节奏训练

上部分内容中分析了单手节奏训练,之后要进行双手节奏训练,这也是节奏训练中的重要内容,现阶段,大多数教师不太注重双手节奏的训练,认为只要单手节奏练习好,双手节奏肯定没有问题。但现实情况是,单手练习很准确,只要双手同时弹奏,在时值的分配上就会出现混乱,影响曲子的整体效果,不时的出现弹奏问题。钢琴弹奏是需要双手进行配合的,而不是单纯某一只手来进行弹奏,所以,进行双手节奏的训练很有必要,对学生日后独立弹奏有很大的帮助,同时也是弹奏出一首优美乐曲的前提条件。在双手节奏训练中,右手配合左手,左手配合右手,双手同时配合,只有进行专业的训练,才能更容易准确掌握节奏。

(九)乐句、乐段结尾处要完整

在钢琴弹奏中,一首作品不是一口气可以完成,它就像人们说话,需要停顿,需要呼吸,需要换气,生气时的语气、开心时的语气都不一样。在钢琴弹奏教学中,要引导学生分析乐句,一首乐曲是由若干个乐句所组成,只有完全掌握每个乐句所表达的内容和情感,才能更好地掌握整首乐曲的思想和情感。在弹奏时,乐句之间要有呼吸,要能够进行衔接,在乐句结尾处要特别注意拍子是否弹足,不能少拍和多拍,将音乐完整地呈现出来。在钢琴弹奏教学中,要求学生在弹奏中要全身心地投入到音乐中,直到最后的一个音符,哪怕是一个休止符,都要用心去体会,只有用心灵去体会音乐才会弹奏出优美动听的旋律。

三、结束语

任何学科的教学都不是一个简单的过程,钢琴教学更是如此。在钢琴教学中,更需要教师在教学中不断地创新教学方式,善于总结。节奏教学在钢琴教学中是基础的教学内容,但同时又是钢琴教学中必不可少的。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不要忽视节奏教学的重要性,打好基础,学生在日后的学习中才能进行自由的发挥,为独立弹奏奠定坚实的基础。与此同时,教师注重节奏训练,才能为以后的节奏技巧教学做铺垫,培养基本功扎实的钢琴学生,弹奏出更加优美动听的乐曲。

参考文献

[1]柳飞.节拍、节奏教学刍议[J].中国音乐教育,2009(6).

[2]赵戈非.谈节奏训练[J].中国音乐教育,2004(08).

[3]万力力.高师钢琴教学的节奏训练[J].音乐探索, 2009(3).

[4]杜鹃.节奏训练中应注意的几个问题[J].艺术教育, 2009(2).

[5]曹旸.音乐的节奏及训练探讨[J].科技创新导报, 2008(26).

作者简介:李楠(1983—),女,汉族,河南省安阳市人,讲师,钢琴硕士,研究方向:钢琴演奏、钢琴教育及钢琴伴奏。

作者:李楠

节奏训练钢琴教学论文 篇3:

浅析中师学前教育专业钢琴教学中的节奏训练

摘要:节奏是音乐的灵魂,是构成音乐的第一要素。本文从学前教育专业钢琴教学的角度出发,分析了学前教育专业学生钢琴弹奏中常见的节奏问题。在钢琴教学中教师可以从节奏感、乐理知识、数节拍、语言、弱指训练和科学的练琴方式五个方面训练学生弹奏正确的节奏。

关键词:学前教育专业 钢琴教学 节奏训练

钢琴这门课程是中师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必须掌握的一项专业技能课。教师教授这门课时,不能仅仅只注重手指技能技巧的训练,应更多关注学生钢琴弹奏中节奏的训练。世界著名的德国音乐教育家卡尔·奥尔夫认为:“音乐构成的第一要素是节奏,而不是旋律。节奏可以脱离旋律而单独存在,而旋律却不可脱离节奏而存在。”说明了节奏的重要性,节奏是音乐的本源和灵魂,是构成音乐的第一要素,没有节奏何谈音乐。

节奏的概念非常广泛。从广义上讲,节奏是指自然界和社会生活中一切有规律的声律运动。音乐学中的节奏是指音乐旋律进行中,音符或音节的长短和强弱等,包括速度、节拍和旋律节奏三个基本要素。

在中师学前教育专业的钢琴教学中,学生对节奏的掌握是个非常大的难点,大部分的学生没有学过钢琴,乐理知识只在普通中学的音乐课上简单接触过,对节奏的理解与训练非常少,其存在的节奏问题有三个方面:

一、学生节奏感较弱

节奏是严格精准的,但不是说节奏是机械的。节奏是为音乐内容、音乐形象、音乐情感服务的最重要的因素,因此,节奏因该是有生命力的,是活的,如同人的心跳,有时松,有时紧。大部分学生把节奏简单的归类于机械的,在乐曲的弹奏中不会随着情绪变化而改变节奏的松紧度,不能随心所欲地控制节奏。这是由于节奏感较弱而产生的问题。节奏感是一个很抽象的概念,是人对乐曲中节奏韵律的一种感受、一种直觉。有的学生天生节奏感较好,对节奏感知较敏锐,有的学生节奏感不好,不会跟节拍,无意识忽快忽慢的弹奏,导致乐曲节奏不统一。

二、学生的节奏理论知识薄弱

大部分中师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进校前,没有学过乐理,不了解节奏、节拍、节奏组合的规律等节奏知识,不能正确区分和弹奏相近的节奏型。如:二八节奏与小附点节奏、十六八节奏与三连音节奏等等,导致节奏错乱。

三、学生手指能力较弱导致节奏控制有问题

部分学生由于手指灵活性、触键感觉等能力较弱,导致节奏控制不均匀,全曲速度不统一,节奏弹奏不清晰,乐曲变得抢拍、错误,从而影响整体效果。

针对学生的特点,可以用以下方法进行节奏训练:

(一)通过聆听和律动培养学生的节奏感

节奏感是学生演奏钢琴的重要基础。教师可以通过引导学生聆听音乐去感受节奏,运用身体运动训练节奏,培养学生的节奏意识,增强其音乐感的敏锐度。在钢琴教学中,教师让学生多听一些节奏感较强的乐曲,从听觉上培养学生分辨音符时值长短、速度快慢、节拍强弱的能力。其次,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多做示范,让学生通过模仿节奏,加深对节奏的认知。同时,让学生运动身体,如坐、走、跑、跳等动作,感受不同节奏的长短,达到训练节奏的目的,培养节奏感。

(二)通过学习乐理和数拍子使学生掌握节奏

教师最终是为学生授业解惑,随着学生钢琴学习的深入,“教师示范,学生模仿”的教学模式已不能满足学生,教师应培养学生独立分析节奏和数拍子的能力。在分析节奏之前,一定要慢而仔细的为学生讲授音的形状、长度、时值、各种组合规律等与节奏相关的乐理知识,让学生了解节奏。

学生自己数拍练琴和跟着节拍器练琴,前者更有益处,学生通过数拍子可以感受到节拍、时值的饱满度等,能有意识的控制节奏。教师可以教学生根据乐曲中较小音符时值单位来数拍。如下:

(三)通过语言帮助学生攻克节奏型中的难点

我们语言中的语音、语调、语气与音乐中的音量、音长、音乐情绪都是相通的。在钢琴教学中,为了让学生快速掌握节奏组合的规律,教师要总结、归纳出常用的节奏型(见图1),再结合日常语言,帮助学生掌握节奏型中的难点(见图2)。

四、通过提高弱指能力加强节奏的控制

由于4、5指天生就是弱指,要让它们的控制力与其余手指并驾齐驱,唯有提高“点击率”。首先,教师布置练习曲目时,有意识的多安排一些练习4、5指的曲目。其次,要求学生多做抬手指运动,如在桌面上多练习抬4指。最后,提醒学生控制手背外端下陷,有意识的稍微提高手背外端。只有所有手指的控制力相当了,才能弹奏均匀的节奏。

五、用科学的方式方法练琴,提高节奏的正确率

人声是最具表现力的“乐器”,在钢琴教学中,教师首先要鼓励学生唱谱,通过边击拍边有感情的唱谱让学生感受乐曲中的节奏,在脑中形成最初的节奏轮廓。其次,左右手单独进行节奏训练。在训练时,要求左右手节拍统一,速度要均匀,遇到弹奏不清楚的节奏时,把难点拿出来,进行反复练习。钢琴弹奏最终需要双手配合协调来完成,因此,在单手节奏训练的基础上,最后进行双手的节奏训练。要求先慢练,把双手协调中的难点节奏细化、慢化,之后,在理解乐曲内容的基础上,统一全曲速度,做到节奏松紧适度。

在钢琴教学中,教师不能只重视演奏技能技巧的教学,更应重视节奏的训练,学生掌握好了节奏,才能轻松、愉快的学钢琴,在学琴之路上才能越走越稳,越走越好!

参考文献:

[1]刘婧.浅析钢琴演奏之节奏[J].大舞台,2012,(02).

[2]梁智源.浅析钢琴教学中的节奏训练[J].吉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3,(12).

[3]罗展东.浅谈幼师视唱练耳和钢琴教学中的节奏训练[J].大众文艺,2011,(14).

作者:肖羡君

上一篇:人力资源成本会计论文下一篇:虚拟城市设计管理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