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乐视频节奏管理论文

2022-04-19

摘要文章以papitube博主“bigger研究所”侵权案为例,讨论短视频背景音乐发展现状,梳理赔偿方法,并给出详细的算法,为以短视频为代表的新兴产业版权侵权案赔偿提供思路。今天小编为大家精心挑选了关于《音乐视频节奏管理论文(精选3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音乐视频节奏管理论文 篇1:

音乐类短视频发展现状及对策研究

摘要:音乐类短视频是短视频的重要垂直领域,它满足了用户社交和资讯等方面的需求,受到了大众的喜爱。本文总结了音乐类短视频的特点,分析了音乐类短视频发展现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以期促进音乐类短视频的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音乐类短视频,短视频,营销策略

1 引言

随着移动互联网的普及和数字化互联网技术的发展,以移动网络为基础的短视频开始兴起并迅速发展,截止2021年6月,我国短视频用户规模达8.88亿,占网民整体的87.8%,其中音乐类短视频用户占据了很大份额。音乐类短视频是指以不同的音乐风格搭配独特特技效果而形成的一种节奏可视化的短视频,它是短视频的重要垂直领域,因其音乐内容性、音乐与视频协调性、互动娱乐性等特性满足了用户听音乐、观视频、互交流的需求。新媒体时代背景下,如何推陈出新、细化垂直领域,制定个性化的营销策略,进一步提升音乐类短视频用户的粘性成为了音乐类短视频发展的关键所在。

2 音乐类短视频特点

2.1内容性

音乐是音乐类短视频不可获取的元素,内容性是音乐类短视频的鲜明特点。音乐类短视频中的音乐内容可以通过两种不同方式获得,一是从音乐曲库中获得,即用户通过短视频平台提供的音乐曲库获取音乐片段,再将音乐片段进行重混、变调等技术再创作,最后把音乐片段加入到短视频中,以此形成个性化的音乐类短视频。二是由用户自制获得,即音乐作品创作人根据自己的需要自制音乐作品,再配上视频内容,创作原创音乐类短视频,一方面可以为音乐类短视频的制作提供原始动力,另一方面也可以达到宣传自己音乐作品的效果。

2.2协调性

音乐类短视频不同于技能分享、网红IP、情景等短视频,它特别强调视频内容与音乐节奏之间的协调性,以此增强作品的感染力和趣味性。音乐类短视频中的音乐既可以作为主要内容出现,也可以作为背景音乐呈现。当音乐作为主要内容出现时,短视频画面中展示的是视觉化的音乐节奏或音乐人对音乐的演绎,当音乐作为背景音乐呈现时,短视频画面展示的是故事情节或人物动作等内容。

2.3娱乐性

音乐类短视频的内容大多具有娱乐性。音乐是一种艺术形式,而娱乐性是音乐的本质属性。短视频的出现丰富了音乐作品的娱乐形式,也搭起了音乐和用户间的桥梁。用户不仅能通过欣赏音乐作品产生情绪变化,更能将音乐作品和短视频相结合,体验并满足其娱乐性需求和多元的音乐文化。

3 音乐类短视频发展现状

3.1 内容质量参差不齐

音乐类短视频的制作者为了吸引更多用户的关注,会在制作视频内容时以娱乐搞笑、猎奇等风格为主,并结合当下流行乐曲作为背景音乐,但也有部分制作者为吸引粉丝眼球,在视频中出现了破坏国家安全、淫秽色情等突破道德底线甚至违反法律规定的内容,导致音乐类短视频内容质量亟待优化。此外,短视频平台均有一定的算法,当用户对某一音乐类短视频进行多次浏览时,算法会认为用户对此类视频是感兴趣的,平台便会持续的为用户推送此类音乐类短视频;而音乐类短视频的创作者为了赚取流量、获得关注,也会再次创作甚至模仿同类型的音乐类短视频,使得音乐类短视频内容同质化严重。

3.2 音乐版权侵权严重

音乐的版权保护问题一直是音乐类短视频发展过程中关注的重点。一方面,由于用户缺乏版权保护意识,非法使用他人的音乐作品,导致了习惯性的侵权行为泛滥。另一方面,我国版权保护制度不完善,对音乐类短视频独创性的司法认定标准不确定,导致音乐类短视频版权维护存在难度。此外,部分短视频平台的音乐版权保护机制不健全,即便发现了有抄袭或从其他平台搬运来的音乐类短视频,在被认定为侵权的过程中,侵权人短时间内仍然可以通过该作品获取利益。

3.3信息安全隐患大

音乐类短视频用户规模的不断扩大带动了各类短视频平台规模的提升,也使用户上传的作品数量大幅增长,这给短视频后台管理带来了巨大压力。同时,后台数据量的增加导致了数据丢失、信息错误、信息泄漏等现象出现,用户的个人信息安全隐患较大,个人隐私信息无法得到全面有效的保障。

4 对策建议

4.1 营造优质音乐内容创作生态

首先,短视频平台可以从专业的音乐平台购买优质的音乐作品,供普通用户用于音乐类短视频的编辑和再创作。其次,可以签约一些音乐领域的KOL,一方面能吸引参与度高的忠诚粉丝,另一方面,音乐领域的KOL能生产专业的音乐内容,保证音乐类短视频的内容质量。再次,可以采用PGC+UGC的运营模式,适当提高音乐内容上传门槛及审核等待时间,降低与音乐关联不大的短视频,以保证音乐类短视频内容的专业水平和高质量。

4.2 加强原创音乐作品版权保护

加强短视频平台的技术审查,从法律上强化音乐类短视频所在平台的注意义务,同时制定相应的惩罚性赔偿制度,有助于推升对音乐类短视频的版权保护。此外,明确音乐类短视频独创性的司法认定标准,从音乐内容、音乐时长等多维度综合考量音乐类短视频的独创性。最后,短视频平台可以通过开展活动,挖掘原创音乐制作人,制定相激励机制支持原创音乐作品的创作。

4.3 设置短视频平台技术准入制度

算法和技术是短视频平台存在的基础,完善的算法和技术准入制度能有效保障用户的信息安全。音乐类短视频所在的短视频平台可以联合保险公司开展相应的保险业务,以降低个人信息泄漏带来的经济损失。其次,可以借助互联网技术对短视频平台的注册用户进行实名认证,加强注册用户个人信息的核查与监管。再次,明确网络服务提供商的义务,要合理监管音乐类短视频中的内容,当发现侵犯用户隐私权行为时,要立即采取相应措施,由于网络服务提供商的疏忽导致注册用户信息安全受到侵害的,其也应承担相应责任。

参考文献:

[1] 陈雪东.短视频平台的音乐传播方式及特点分析[J].电声技术,2020, 44(11):51-53.

[2]银昕.短视频音乐版权保护遇困境[J].法人,2021(10):69-71.

[3]熊智豪.音乐类短视频著作权保护研究[D].东华交通大学,2021

[4]陈倩. 移动短视频应用中网络隐私权的保护研究[D].江西财经大学,2021.

[5]许婉华,陆桂晶,莫上崇.网络音乐短视频文化特征——以抖音APP为例[J].传播与版权,2018(12):118-120.

[6]初祚.音乐类短视频平台商业化变现分析[D].吉林大学,2019.

[7]方媛媛.音樂类专业平台短视频运营方式研究——以网易云音乐为例[D].山东大学,2021

基金编号:湖北省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DC2021084、DC2021076)

作者简介:丁怡(2002-),女,湖北十堰人,研究方向:旅游管理;

黄蓉(1985-),女,湖南湘潭人,副教授,研究方向:大数据营销,电子商务(通讯作者);

田楚平(2001-),男,黑龙江七台河人,研究方向: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

刘子涵(2001-),女,湖北襄阳人,研究方向:旅游管理。

作者:丁怡 黄蓉 田楚平 刘子涵

音乐视频节奏管理论文 篇2:

短视频MCN商用音乐版权问题研究

摘 要 文章以papitube博主“bigger研究所”侵权案为例,讨论短视频背景音乐发展现状,梳理赔偿方法,并给出详细的算法,为以短视频为代表的新兴产业版权侵权案赔偿提供思路。

关键词 短视频;侵权;现状;损害赔偿

本文以原创音乐版权商业发行平台VFine起诉短视频MCN机构papitube旗下自媒体博主账号“bigger研究所”制作的视频广告背景音乐,侵犯了日本独立音乐厂牌Lullatone的录音录像制作者权案为例,讨论短视频MCN背景音乐的侵权背景、合理赔偿价格以及规避侵权的方法。
1 “bigger研究所”侵权案

2018年,Lullatone发现自己的原创音乐《Walking on the Sidewalk》被papitube签约博主Bigger研究所用作商业短视频广告的BGM,授权VFine公司进行维权。

Papitube是短视频MCN头部公司,papi酱是整个MCN行业头部IP。面对这个头部公司旗下平台博主的侵权案,VFine发现Bigger研究所使用侵权曲子总共制作了7个商业视频,于是提出总金额8.8万元的和解侵权赔偿额度。其中包括侵权赔偿费用8.2万元加上维权成本费用5 600元。1 500美元是Lullatone原创音乐《Walking on the Sidewalk》的商业许可授权价,则赔偿金额8.2万元≈1 500美元×7个视频×6.9汇率×(1+50%较低的赔偿比例)×75折(数量多溢价折扣);5 600元=音频检测费1 400元+取证公证费1 400元+律师服务费2 800元。但双方因为赔偿价格谈不拢,和解无果。

2019年7月23日,VFine向北京互联网法院起诉papitube旗下自媒体账号侵犯Lullatone录音录像制作者权,要求papitube赔偿音乐版权方经济损失及维权开支。法院一审判决判令被告papitube公司构成侵权,判决被告罚款赔偿7 000元,其中侵权补偿4 000元,维权成本3 000元[ 1 ]。此案被称为短视频MCN背景音乐侵权第一案。

理解目前短视频MCN盈利模式是判断合理赔偿额度的前提。目前短视频MCN盈利模式主要如图1所示,主要由三部分组成[ 2 ],分别是平台分成、网红经济和服务抽成。本案中涉及网红经济中的广告和电商方式,目前广告主要有贴片广告、原生广告和植入广告三种形式,品牌方支付广告费用并提出拍摄要求,借助KOL(关键意见领袖)的流量和发布渠道进行宣传推广。本案中Bigger研究所由于网络知名度较高,其广告定价高达29万/一支视频;电商模式在视频中直接链接到自媒体平台的店铺,结合视频内容进行推广,也是Bigger研究所最主要的盈利模式。

本案涉案雙方社会影响力较大,因此,两家公司的诉讼案,客观上起到了推动新兴互联网产业在知识付费时代树立版权意识、尊重他人智力成果的积极作用。
2 导致侵权的原因和避免侵权的办法

短视频发布者使用的背景音乐来源有两类:平台提供的音乐和用户自行上传的音乐[3]。随着UGC用户自主生产短视频的发展,大量UGC短视频平台应运而生,这些平台为短视频发布者提供版权合法化的音乐素材。但在实践中,很多用户在剪辑视频的同时自主进行背景配乐,这类自主配乐的音乐来源渠道复杂,很容易出现侵权问题。

短视频背景音乐的侵权使用有其现实必然性。短视频种类多样性和背景音乐来源的复杂性,导致短视频背景音乐侵权难以被认定。我国《著作权法》法定许可的相关内容及“避风港原则”[4],让大量侵权者误认为自己的行为不用承担侵权后果,继续进行侵权行为。还有,短视频节奏快、内容多的特点使得其使用音乐的数量较多,且使用每一首音乐的片段较短,按照市场上单首歌收费的话,制作一个短视频购买其背景音乐是一笔不小的支出,且UGC短视频的发布者为个人用户,较难承担购买音乐版权的费用。

因此,在以短视频和直播为代表的新媒介成为互联网“新贵”的当下,若没有做好版权合作,短视频平台方以及MCN机构势必会面临越来越多的侵权纠纷。避免侵权纠纷的对策也提上议事日程:

第一,可以使用原创音乐平台提供的乐库,作为没有特殊音乐剪辑需求的个人用户,使用平台提供的音乐是避免音乐侵权的最好选择。平台利用技术手段来加强对自己平台作品的著作权保护,例如对作品进行实时监控、研发音乐作品的加密手段[5]等。为了方便用户的使用,短视频平台通常都会有自己的乐库,乐库中都是获得版权、可以任用户使用的音乐。

第二,对于有更高音乐剪辑要求的用户,可以选择与音乐平台进行合作。相较于UGC短视频,PGC短视频发布者拥有更为专业的团队和系统的管理制度,盈利方式比较明确,音乐版权的管理也较为成熟,大多积极寻求与大型音乐平台的合作,例如“二更”视频和凯叔讲故事都与音乐平台Vfine有两年以上的合作伙伴关系,Vfine为他们提供音乐资源,解决他们的音乐诉求。然而短视频MCN的出现,也为音乐要求更高的UGC短视频发布者提供了另一个选择,他们作为短视频MCN的加盟者,享有短视频MCN合作的音乐平台的各种资源,除音乐资源以外,还提供包括字体、图片等其他资源,这也同时推动了短视频MCN的发展。

第三,平台方可利用科技加强版权维护。随着技术的发展,各个平台建立起完善的制度体系,来有效的管理音乐等版权,减少侵权问题的出现。世界上访问量最高的视频网站YouTube早就开通了视频音乐版权服务,无论是版权方作品、返厂或是视频同步使用,都有详细的音乐版权署名、版权集体管理组织信息及使用规则[6]。对短视频音乐版权的管理,有利于推动以短视频音乐版权为代表的新兴产业法规的普及和完善,有利于推动产业规范化,引导其正确的发展方向。


3 判例争议的焦点

判例争议的焦点在于赔偿价格是否合理。发生侵权事件后,合理高效的赔偿机制对著作权保护有着不可忽视的重要作用。VFine公司发起二审,是为寻求合理的侵权赔偿额度。对于4 000元的赔偿,VFine表示无法认同,认为国内流媒体平台等机构在侵权事件上的一般最低赔付标准为千次點击一元,而侵权视频播放量近600万次,按照千次点击一元的赔付标准,也不止本案一审判罚结果。

在实际的司法实践中,我国主要采取以被侵权人的实际损失为依据、以侵权人的违法所得为依据、法定赔偿、精神损害赔偿,以及其他赔偿方法的做法进行赔偿。

3.1 以被侵权人的实际损失为依据

从概念逻辑上看,“被侵权人的实际损失”为侵权前后的利润之差,即假设“侵权人的实际损失”为D,侵权行为未发生时被侵权人获利为a1,侵权行为发生后被侵权人获利为a2,则D= a1-a2。

在本文讨论的“Bigger研究所侵权案”中,原告VFine公司通过售卖原创音乐版权获利,以单首音乐或曲库的形式收费,因此,此案中被侵权人的D值较为明确——由侵权行为造成的被侵权人凭借侵权作品获得利润的减少部分和因诉讼案件而产生的其他费用两部分构成,其他费用包括聘请律师产生的费用以及为合法获得侵权证据或者阻止侵权行为而产生的费用等。

关于利润减少部分,本案中的原告VFine公司表示,被侵权曲目在其他国家和地区的零售授权价为1 500美金。参考2019年5月国内音乐平台酷狗音乐公开发布的标准,原创音乐作者可以10 000元/首向平台转让词曲版权以及录音版权,由此推断,国内音乐行业“买断”一首原创音乐在一万元左右是有市场的。假设侵权曲目《walking on the sidewalk》以1 500美元的商业授权价许可Papitube,则其价格接近国内音乐行业“买断”一首原创音乐的市场价格。

然而在大量实际原创音乐侵权事件中,由于a2并未发生,且音乐作品的获利不像书籍出版可以通过利润=销售量×单价获得,因此难以计算出。这种情况下,可以运用“行业内相似性判断方法”,通过行业内相似水平企业的获利平均标准来计算出个案中的被侵权人的实际损失。例如在VFine提供的音乐版权购买平台上随机检索原创音乐《这就是HERO》,选择购买用途为“连续剧/动画/综艺”,使用方法为“电视”,授权地域为“全球”,授权期限为“永久”,其最终显示价格为4 032元。

但被侵权人的实际损失又不能完全参考《这就是HERO》的价格。因为原创音乐作品的价格与创作者的知名度,以及由于知名度带来的作品商业价值有更重要的因果关联。酷狗音乐平台曾公开按照词曲作者及乐器录制等制作因素评级定价的《歌曲制作参考标准》,其对作词人的评级,按照所作词的演唱者流量等级及业内认知来定价,如黄伟文这类为周杰伦等作词的作品参考价值大于10万,新人、只发过少量作品的人、主播作词的作品,定价在2 000~5 000元。

若依据潘达测试[7],原创音乐侵权事件并不完全适用“以被侵权人的实际损失为依据”这种方式。“潘达测试”标准包括:1)被侵权产品是否确实存在市场需求?2)市场是否存在非侵权的替代品?3)权利人是否有满足市场的能力?4)损害是否可被量化?由于音乐作品的特殊性,对于第二个问题“侵权作品的可被代替性”具有较大的主观性,并且第四个问题“是否可被量化”也与权利人售卖作品的方式有关。因此,被侵权人的实际损失还与被侵权作品的市场需求、市场是否有替代品、满足市场需求的程度和能力,以及被损害的作品价格是否可量化等角度来思考,而这些角度也适用与判断侵权人的违法所得。

3.2 以侵权人的违法所得为依据

从概念上来看,“以侵权人的违法所得为依据”是侵权发生前后的利润之差,与“以被侵权人的实际损失为依据”不同的是,“以侵权人的违法所得为依据”主要着眼于侵权人,即假设侵权事件未发生时侵权人获利为b1,侵权事件发生后侵权人获利为b2,那么侵权人的违法所得G=b2-b1。

与计算“实际损失”时出现的问题一样,假设侵权事件未发生,侵权人是否使用音乐、如何使用音乐都会导致b2值不同,这也直接影响最终对于“实际损失”的判定。

在本案中,涉及侵权的视频发布在“酷燃视频”上,“酷燃视频”等视频平台对上传视频的用户有一定的奖励机制,且涉及侵权的短视频为“商用广告视频”,需要注意的是这支视频的所有广告收入并不都是“违法所得”,因此,本案中的“违法所得”由涉及侵权视频在网站点击量收益和广告收益中依靠侵权所获收益部分构成。

关于网站点击量收益,不同平台收费不同。按照目前国内流媒体平台在侵权事件上1元/千次点击的最低赔付标准,涉案视频播放量为5 479 510次,那么该视频在网站点击量方面的赔付金额为5 479.51元;关于广告收入中依靠侵权所获收益部分,假设VFine公司依靠该原创音乐作品获利为PV,Bigger研究所依靠未使用侵权背景音乐的视频获利为PB,则“广告收入中依靠侵权所获收益部分”为PV。借鉴专利侵权中判定分摊比例的“专利数量比例法”,侵权视频时长约240秒,其中使用《walking on the sidewalk》的为20秒,根据官方报价,侵权方bigger研究所广告视频刊例价29万,因此PV=290 000×(20/240)≈24 166.67元,因此,“以侵权人的违法所得为依据”,侵权方应赔付共计约2.9万元。

然而这种方法也存在着一定的赔偿误差,沿用上文对PV和PB的定义,Bigger研究所使用侵权音乐后的收益为PVB,由于视频和音乐的互补性,会产生PVB>PV+PB的效果,假设S为视频和音乐的互补性而产生的利润,即S=PVB-(PV+PB)[7],上述原则只赔付了PV部分,却忽略了对S部分的划分,因此,用这样的方式很可能会导致赔偿额偏低。

3.3 法定赔偿

《著作权法》[8]第四十九条第二款规定,权利人的实际损失或者侵权人的违法所得不能确定的,由人民法院根据侵权行为的情节,判决给予五十万元以下的赔偿。由此可见,“法定赔偿”是优先度最低的赔偿计算方法,相比于被侵权人的实际损失赔偿、侵权人的违法所得赔偿,法定赔偿方法的科学性较低,考验法官考虑各方面因素综合判断能力,包括考验法官对新兴的短视频MCN盈利模式的理解能力、对短视频MCN原创背景音乐商业价格的判断能力、对知识付费时代原创著作权的保护意识和对降低大众原创音乐消费门槛、推动广告娱乐消费产业发展的评估能力,以及衡量诉讼双方的利益,等等,因此对法官职业素养和所涉行业专业人士均要求较高。

法官还需具体考虑的因素包括:第一,案件涉及金额。在侵权行为中,涉及金额较大的案件侵权行为相应更加恶劣,涉及的利益方更多,应当给予被侵权方更大的赔偿;第二,涉案双方社会地位。若双方社会地位较高,具有普遍的知名度,则案件对大众的影响也较大,应当判定更高的赔偿金额;第三,案件的社会影响。侵权问题近年来广受关注,无论是国家还是行业内都亟需树立标杆,随着互联网行业的兴起,相应的版权问题将更加复杂多样,新兴行业中出现的版权问题应当谨慎判定。

在本文讨论的“Bigger研究所侵权案”中,北京互联网法院最终采取的就是法定赔偿的方法[ 1 ],原因也正是该案件中原告VFine公司对“合理支出”的证明不足以及对被告Bigger研究所“违法所得”的计算环节出现困难,最终判决被告罚款赔偿7 000元(侵权补偿4 000元+维权成本3 000元)。

3.4 精神损害赔偿

在侵权案中还会涉及到对被侵权人人身权的伤害,例如对名誉、心理等造成损失的赔偿,精神损害赔偿的数额应考虑的因素包括被告的过错程度、侵权情节、影响范围、侵权获利以及被告的经济承受能力等。精神损害赔偿一般不低于2 000元、不高于5万元[8]。在此案中,维权代理VFine公司可运用“精神损失赔偿”的原因有以下几点:1)被告“Bigger研究所”利用自己的社会影响力,污蔑原告“蹭热度”“拉老板papi酱下水”,在网络平台造成较大负面影响;2)被告随意泄露双方商讨细节,将原告诉求中“涉及侵权的七个视频共赔付8.8万”曲解成“一个视频要求赔偿8.8万”,并且将合理的合作可能性讨论歪曲成原告要求花十万元购买曲库,使得原告无论在行业内还是网络上,都受到了名誉上的损害。因此,若从以上四个角度分析,即使是为了降低用户使用原创音乐的门槛,7 000元的赔偿数额仍然偏低。
4 弊端及建议

4.1 判定标准存在较大主观性

侵权原创音乐“是否能被代替”以及“艺术价值的多少”“原创音乐人的心血多少”等问题都存在较大主观判断性,无法依据侵权人或被侵权人的一面之词来下定论。因此,若以“潘达测试”判定侵权案件是否适用于“以被侵权人的实际损失为依据”的赔偿方法,以及计算精神损失赔偿时,会因为其含有的主观判断而造成结果的偏差。因此,咨询独立第三方意见十分重要,独立第三方的身份可以是行业内其他企业,可以是具有一定艺术鉴赏能力、商业价值判断能力和一定社会地位的机构,听取第三方的意见,从而做出更加公正客观的判断。

4.2 执法标准难以统一

由于证据的不足和实际出现的难以计算“实际损失”与“违法所得”的问题,大量案件更偏向于优先度最低的“法定赔偿”,然而比起科学的计算,法定赔偿更加依靠法官意志,法官对新媒体商业模式的了解程度、法官的知识背景和个体差异是客观存在且无法达到完全统一的,导致侵权案件的判定结果天差地别,甚至出现影响大、情节严重的案件赔偿低于影响小、情节相对不严重的案件[9]。因此,为了尽可能避免这样的情况产生,首先,应规范细化赔偿计算方法,根据新兴互联网行业的盈利方式采取多样的计算模型,使计算更加灵活从而适应多样复杂的情况;其次,应该提高法官的个人专业素养,推动新兴互联网行业法律人才队伍建设。

4.3 赔偿无法弥补维权人的损失

近年来,我国著作权法侵权案中的最终赔付金额大多处于一个中低水平,而案件涉及金额往往巨大。我国新兴互联网行业产业链复杂,所涉及利益团体也较为复杂,原创音乐人、作家等处于利益链底端,维权成本高、所获赔偿低的现状使得大量被侵权人宁可被侵权,也不愿维权,这在一定程度上纵容了音乐著作权上的侵权行为。因此,《著作权法》中“十年未改”的赔偿金额标准已经不适应如今高速发展的数字经济发展现状。关于最高限额的设定,我们可参考其他国家,同时借鉴近年来我国的相似案件,从而设定一个更为合理的最高限额。

综上,在目前短视频MCN版权侵权问题频发、执法难度大的情况下,建立完整的侵权赔付体系、厘清合理的赔付思路和赔付价格计算公式,帮助法官科学行使自由裁量权,很有必要。同时,短视频平台通过建立全国统一快速授权系统、原创视频维权系统,可提供更加精准的权属证明材料,帮助原创者维权。随着对短视频MCN行业盈利模式的理解逐渐深入,随着媒介技术水平的不断进步,短视频侵权维权问题以及商用背景音乐合理的赔偿额度,会有更完善的解决方案。

参考文献

[1]北京音未文化传媒有限责任公司与徐州自由自在网络科技有限公司等侵害录音录像制作者权纠纷一审民事判决书[EB/OL].(2019-12-30)[2020-06-10]. http://wenshu.court.gov.cn/website/wenshu/181107 ANFZ0BXSK4/index.html?docId=0d6f86dc02744c45aa1ca b33000b9987.

[2]刘力兴.社群经济视角下的短视频MCN研究[D].北京:中央民族大学,2019.

[3]李琼,贾乐乐.我国数字音乐版权保护的现实困境与发展策略浅析——以QQ音乐为例[J].出版发行研究,2019(1):80-82.

[4]王立梅.网络空间下避风港原则的完善与网络服务提供者责任分类[J].江西社会科学,2020,40(5):157-167,256.

[5]師会娟.新媒体时代音乐版权保护的多维模式研究[J].出版广角,2019(9):58-60.

[6]刘承韪,孟铂林.“法律+技术”视角下我国数字音乐版权保护体系构建[J].中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20,40(1):167-173.

[7]陈永伟.知识产权损害赔偿计算:方法、工具和考量因素[J].电子知识产权,2019(8):77-96.

[8]郑思成.版权法[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9.

[9]尹志强.我国民事法律中是否需要导入惩罚性赔偿制度[J].法学杂志,2006(3):76-79.

作者:冉彬 潘宁

音乐视频节奏管理论文 篇3:

论短视频背景音乐著作权的保护与发展策略

摘要:当今时代在互联网的推动下得到巨大的发展,短视频作为近些年迅速崛起的互联网新兴传播方式,更是具有不可替代的地位。然而在快速发展的背后,法律问题逐渐凸显出来,短视频背景音乐的著作权问题,常常因背景音乐的特点而被忽视。本文剖析其被侵权的原因,尝试分析背景音乐著作权侵权追责的障碍,提出从互联网平台的监管方面、用户的法律意识方面、法律法规的体系建设方面入手,进一步推动短视频背景音乐的保护和发展。妥善应对背景音乐细节化的著作权问题,平衡互联网短视频行业的高速运行,在体现我国对知识产权体系建设重视的同时,也对我国文化方面的法治体系建設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短视频;背景音乐;著作权;法律保护

近年来,智能终端的普及为短视频的发展提供了可能,而软件开发技术的提升更是为“互联网+”的新业态注入了动力。短视频因自身特点迎合现代用户对智能终端快餐化阅读的需求,从而迸发出了巨大的生命力和影响力。它在各领域得到应用的同时,也显露出了不少缺陷和法律问题。

短视频作为互联网新兴产业具有发展迅速性,而我国法律具有滞后性,在知识产权进一步得到重视的背景之下,研究短视频各个方面牵涉的著作权问题显得尤为重要。短视频背景音乐的著作权问题,存在极大的不足,在法律规制方面处于空白地带。短视频背景音乐侵权事件频发,但维权困难,这是短视频背景音乐亟须解决的问题。在此背景之下,厘清背景音乐的侵权认定方式,细化对短视频背景音乐的著作权保护,有利于激发短视频的创新活力,同时对正确引导我国的网络文化、加强我国的文化产业建设和知识产权保护具有重要意义。

1 短视频及其背景音乐的概念与特点

1.1 短视频及其背景音乐的概念

短视频是视频短片的代称,是互联网上一种新兴的信息传播方式。大多数视频时长在五分钟以内,存在于新媒体平台,内容具有多样性。短视频背景音乐指的是视频中的配乐,独立的音乐作品是视频中的一部分,也是短视频作品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了迎合网红经济、粉丝经济的特点,短视频的内容越来越丰富,由此衍生出的短视频背景音乐,便与短视频本身产生了密不可分的关系。许多短视频作者在其作品中添加背景音乐,更有甚者把某些音乐片段作为视频的固定开场音乐或结尾音乐,以此形成特征化的视频风格,吸引更多的网络用户。

1.2 短视频及其背景音乐的特点

就短视频本身的特点来讲,首先短视频以短小精悍为主要特点。较短的阅读时长,迎合了现代用户快节奏的生活频率,充实了琐碎的生活时间。其次,评论和点赞功能使短视频具有充分的互动性,可以增强用户的参与感和发表者的存在感。最后,短视频本身的内容具有多样性,覆盖多种渠道的用户,全面融入大众生活。另外,短视频还有低制作门槛、高普及性、易传播等特点。但是短视频的背景音乐却与短视频的特点不同,主要有以下几点。

1.2.1 地位的附属性

背景音乐附属于短视频,只能看作是短视频的一部分,且不明显。应用它的目的是渲染气氛并传递情绪,音乐本身并不能独立表达短视频的主要思想。虽然应用背景音乐是短视频传达信息的辅助手段,但音乐本身的独立性是不可忽视的。在短视频中的附属地位,并不会影响背景音乐的著作权。

1.2.2 种类的杂合性

多数的短视频为了得到更好的用户反响,都是剪辑拼凑而成的。多个片段的融合决定了背景音乐的种类和形式也是杂合的。时长较短的视频与剪辑的背景音乐片段相结合,使这些背景音乐的辨识度下降,这也成为了界定背景音乐著作权侵权的一个难点。

1.2.3 盈利的附属性

短视频的盈利模式多以流量界定,视频的质量与粉丝、点赞、转发等盈利方式息息相关,而背景音乐在视频质量的贡献方面功不可没,但又最容易被忽视。因此,剖析背景音乐的实质作用可以发现,其隐形的盈利能力增强了短视频的盈利属性。

2 短视频背景音乐著作权侵权现状

从广义上来讲,近些年短视频侵权问题频发,且以短视频的内容侵权为主。其中,难以界定的是合理使用的边界问题,合理使用和侵犯著作权的划分成为争执的关键。尤其是一些新兴的互联网短视频播放平台(如哔哩哔哩、快手、抖音等)与传统的广播电视新媒体网站矛盾日益凸显[1]。

从狭义方面来看,短视频背景音乐的侵权问题层出不穷。鉴于背景音乐的独有特点,一些用户在使用背景音乐时,会把歌曲拆分为歌词和歌曲两个部分,单独取用一个部分,而对另一部分进行改编。没有经过合法的授权而擅自改编音乐作品,可能侵犯著作权人的汇编权。有的视频制作者在不属于合理使用的免费表演的情况下,侵犯音乐作品作者的表演权;还有的视频制作者则在未经著作权人允许的情况下,在网络上传播其作品,侵犯了著作权人的信息网络传播权等。

3 短视频背景音乐著作权侵权原因

3.1 短视频运营平台的去中心化特点致使作品的法律监管分散

去中心化的区块链是一种比较先进的数据库形式,使原来属于中心化角色的权力分散化。用户之间可以进行点对点的交流,是去中心化的特点,然而这种特点是有利有弊的。去中心化的运营平台不操纵搜索排名,不干涉视频的点击量,完全以用户的流量为导向,此方式能更好地反映用户市场的走向和需求。但在网络监管权力分散化的背后,法律的监管也被分散化,难以用体系化管理形式进行监管和制约。短视频著作权归属存在争议,多个传播主体的出现导致侵权责任归属难以认定,多种传播方式带来了侵权行为认定上的难题,这些监管上的漏洞是背景音乐著作权侵权行为出现的基础原因。

3.2 法律体系使短视频背景音乐授权方面存在障碍

一方面,我国的音乐授权模式较为单一,没有找到单独授权和套餐授权之间的平衡点。单独授权的费用过高,但是套餐授权的模式又不适用于短视频制作者的利用方式,两者矛盾交织,导致短视频制作者在取用背景音乐时存在侥幸心理。另一方面,还存在数字音乐版权授权渠道不畅的问题[2]。短视频短而精,吸引流量获取盈利,而授权渠道的问题恰恰给制作者带来了时间上的障碍,不符合短视频的实质化要求。这些授权的障碍,作为短视频制作的源头性冲突,直接导致了背景音乐的著作权被侵犯。

3.3 行为人本身法律意识的欠缺

这里指的行为人,第一是指音乐作品的著作权人。作为维权者,其淡薄的法律意识难以规制侵权者的侵权行为。在大量的著作权侵权案件中,原告都是著作权人,若著作权人本身忽略法律赋予自己的权利,那么之后追溯侵权便无从谈起。第二是指侵权人。侵权人对侵权行为不以为意,企图借视频的背景音乐之短,逃避法律对自身的规制,理所应当地剽窃网络上的音乐作品充当背景音乐。侵权人是侵权责任赔偿的主体,其法律意识普遍较弱,这也是背景音乐著作权问题频发的主要原因。

3.4 独创性的认定较难

根据我国《著作权法》的规定,认定独创性的标准大概分两种。第一,作者独立完成其作品的表达形式;第二,作者的个性在作品中体现[3]。这是完整作品的独创性认定标准。但是背景音乐独立存在于复合形式的短视频之中,合理使用的界限难以区别,更有甚者,质疑短视频是否符合我国对作品和录像制品的规定。这些争议点及在个案适用上的矛盾点,使短视频的独创性认定存在一定的困难,与之相关联背景音乐的著作权侵权认定也较为困难。

4 短视频背景音乐著作权的保护建议

4.1 互联网方面:短视频平台履行监管义务

短视频平台负有主要监管义务,虽然去中心化的区域链结构是各大短视频平台的特点,但是对分散的数据进行统一的管理是有必要的。平台作为统一调度的指引者,在引导网络风向方面扮演着重要的角色。所以,要让短视频背景音乐的著作权得到更好的保护,平台履行监管义务是第一要义。第一,短视频平台应提高准入门槛,让其在具有足够的监管能力时再进入市场。第二,监督平台履行监管义务的同时,不能缺少完善监管义务内容的任务。时代的瞬息万变让现代社会的权利和义务产生着相应的变化,监管义务的内容应更迭完善,加强监管的要求,并在平台监管的基础上建立监督措施,是监督平台应尽的义务。如今,在一些短视频中,背景音乐的地位逐步提升,在渲染观看者的情绪方面具有较大的影响。监管者应把握音乐作品的来源和途径,避免侵权行为的发生,妥善安排侵权行为之后的处理行为。国家在大力推动互联网行业进步的同时,应完善配套的监督监管制度。不仅要使短视频成为可以获取盈利、娱乐大众的传播方式,更要让短视频成为合乎法律规范的、可持续发展的行业。

4.2 服务终端方面:用户个人增强维权意识

一方面,短视频的制作者要增强法律意识,在创作视频作品,配制背景音乐时,注意是否会侵犯他人的著作权。这相当于在平台监管的前方增设自检环节,让著作权保护得到双保险。另一方面,音乐作品的著作权人的法律意识同样需要增强,音乐作品的著作权人要明确自己对作品的权利,了解应当如何行使权利和进行救济。这一点是著作权保护的根本之处,著作权人的追责会直接影响同种类侵权行为的产生和扩散。从维权意识的发展上看,我国民众保护著作权的意识,需要一个缓慢的过程进行培养。例如,深入持久地开展法制宣传活动,从思想上增强公民的权利意识;将大众化的法制宣传和专业化的法制教育相结合,在普及法制知识的基础上发展法制;结合社会主义法律意识形成的内外部环境,深入贯彻落实我国的法制建设理念等。

4.3 法律体系方面:建立健全有关著作权的法律法规

首先,要完善相应的法律法规,建立侵权赔偿的清晰途径,以便严格地追究侵权责任。这主要包括与著作权相关的法律法规的建设,侵权行为的发展导致侵权行为认定困难,传统的《著作权法》第46条和第47条中规定的侵权行为的种类,在时代快速更迭的背景下,值得商榷。著作权具有权利双重性的特点,包括人身权和财产权,这是著作权中的权利能否得到救济的客观基础,所以,要充分保护著作权的人身权,以评判作者的精神权益是否受到侵害为标准,发挥好法律规制的作用。在不违背法律原则的前提下,构建更为清晰完整的知识产权保护体系。在法律的界定上,明确引用背景音乐的方式,对合理使用权和著作权的冲突进行协调,让知识产权法与时代的发展相适应。

其次,除了在法律规制的一端进行保护之外,更要在授权的源头进行区分。音乐授权模式单一化带来的授权难问题,易加剧侵权行为的出现,发展和创新多种音乐授权模式,把授权模式标准化,也是在为著作权人和著作权的使用人建立双方交流的渠道。既可以规制著作权的侵权行为,又可以推动数字化音乐付费使用机制的建立。

最后,要明确短视频作品独创性的认定标准。我国《著作权法实施条例》指出,“著作权法所称创作,是指直接产生文学、艺术和科学作品的治理活动”。由此可见,保护短视频背景音樂著作权必须明确独创性的认定标准。从独立创作和适当借鉴的角度进行程度上的区分,清晰地划定背景音乐在短视频作品中的作用,更加全面地保护背景音乐著作权[4]。要分析短视频作品的独创性,需要单独看待短视频的各个组成部分,如组成成分中背景音乐、素材的选择,表达形式的架构等,法律对此并没有明确的分类规定。

5 结语

互联网行业的崛起,是时代的福音,其催生的一系列新兴行业,促进了我国经济的发展和文化事业的繁荣,而著作权保护方面的困境也是环境改变的必然结果。在碎片化、节奏化偏好成为主流趋势的今天,整个短视频行业的利益推动着法律对文化事业的保护。背景音乐作为短视频的重要组成部分,直接反映着著作权发展的趋势,逐渐成为关注的焦点。从长远角度考虑,只有不断加强包括背景在内的音乐著作权的保护,积极应对短视频行业的挑战,在顺应趋势的基础上作出相应改变,才能使整个互联网乃至文化事业得到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 徐晶.短视频著作权问题研究[D].杭州:浙江大学,2017.

[2] 蒋凯.中国音乐著作权管理与诉讼[M].北京:知识产权出版社,2008:98-112.

[3] 马晓明.短视频行业的侵权问题研究[J].出版参考,2019(03):5-7+11.

[4] 姜颖.作品独创性判定标准的比较研究[J].知识产权,2004(03):9-16.

作者简介:孙倩(1995—),女,山东潍坊人,硕士在读,研究方向:刑法学。

作者:孙倩

上一篇:职工合法权益维护论文下一篇:食品哲学与伦理学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