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奏教学中的音乐游戏

2024-05-04

节奏教学中的音乐游戏(精选14篇)

篇1:节奏教学中的音乐游戏

音乐小游戏《雨的节奏》 教学设计

1教学目标

通过对不同雨声的感受,学习和掌握节奏“×、××、××××”。

通过对声音的感受和节奏的掌握,从而增强学生的节奏感、提高学生的音乐感受能力和创编能力。

2学情分析

这一课主要是对过去学习的节奏做一个总结和再巩固,结合歌曲的编创对节奏和音高(五声音阶)也同时做个梳理和强化。3重点难点

重点:能较平稳地把X、X X、XXXX 这三种节奏表现出来。难点:配合节奏的旋律编创。4教学过程

活动1【导入】播放歌曲《春天在哪里》

1、师:“看你们今天都表现得不错,现在老师就带你们到郊外去感受春天的气息。准备好了吗?起立,现在我们就随着音乐出发吧。”(播放《春天在哪里》带学生做律动。)

2、师:“正当我们兴高采烈的时候,天空突然下起了小雨,这时,雨滴的声音是这样平稳的节奏(出世课件小雨的图片和节奏)”

3、师:“我们把这个节奏打出来(生打节奏)现在老师用乐器来表示小雨的节奏,你们可要想一想了,怎样用你们椅子下的彩色纸条来表现出小雨的节奏。”(生练习)现在跟着老师我们一起来表现出小雨的节奏,看哪个小组的同学打得最好最整齐。”(师带学生一起打出小雨的节奏)“同学们打得真好!现在把彩纸放回原来的位置。看哪组同学动作最快!” 师:“等小雨停了我们就可以重新出发了。可是,这雨越下越大,雨滴声的节奏变成了这样:(出世课件—中雨和节奏)活动2【讲授】雨的三个节奏

1、教师播放课件:观看雨景的图片,让学生说出三张图片的区别(小雨、中雨、大雨)(3分钟)

2、师:“现在你们要细心观察老师播放的图片,看看它们有什么不同?看哪些同学观察得最仔细。”(播放课件)

3、师:“同学们观察得可真仔细呀!”

4、课件出示三个相关的节奏,让学生选择一个与雨景相符的节奏型,并打出。

①师:“那现在老师这里有三个不同的节奏型,请同学们根据刚才观看的三个雨景来选择适当的节奏。”(出示课件三个节奏型)生:选择并打出节奏并选择适当的打击乐器。

②师:“同学们,除了打击乐器之外我们也可以寻找生活中的音源来表示各种雨。现在请拿起你们旁边的彩纸,想想怎样用这张纸来表现小雨的节奏。”师引导学生用纸摩擦出小雨的节奏。

5、教师播放课件(各种雨的情景如:小雨、中雨、大雨、暴雨)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做出反应。如寻找生活中的音源来表示各种雨:小雨----小声擦报纸、大雨----绿豆摇晃、暴雨----摇笔盒。或用不同的画表示各种雨。或用身体的各种动作表示各种雨。或用适当的乐器来表示各种雨。小雨:沙锤×××× 大雨:响板×× ×× ×× 雨越下越大:铃鼓×××× ××××

活动3【活动】合作创编、小组交流

①第一组创编小雨的歌曲旋律:2/4 × × | × ×| × ×| × ×| ×(填音高)小 雨 快 停,改 天 再 下 吧!②第二组创编大雨的歌曲旋律:2/4 × ×|×× ×| ×× ×× |×× ×|(填音高)雨 呀 快停 吧,我们 要去 郊游 啦。

③第三组创编暴雨的歌曲旋律:见书42页。④第四组创编雨快停的歌曲旋律。

请每组同学把创编的旋律写在小黑板上。

㈣交流汇报。各组间交流或个人汇报,教师挑出一些作品进行指导整合。①汇报创编歌曲时,学生可配上伴奏(生活中的音源或敲击乐器)进行演唱。

②合作表演。教师把各小组创编的乐句按雨的情节连成音乐剧,请同学们分角色表演出来(分旁白、歌唱组、伴奏组、声势组等)③评价。学生进行自评、他评、教师点评贯穿始终。

篇2:节奏教学中的音乐游戏

1教学目标

1、在“雨的节奏”游戏中复习和巩固X XX XXXX 的节奏和四分音符。

2、采用读童谣,带读节奏,再拍节奏来掌握节奏型。

3、学唱歌曲《小花雀》,进一步巩固歌曲中的节奏型。2学情分析

二年级的学生由于年龄较小,他们的性格特征概括起来就是好动、好玩、好奇和好胜。对音乐中的节奏还是不太清楚,用读童谣、唱歌曲《小花雀》来更好的掌握节奏型。3重点难点

重点:学习六种节奏型。

难点:会正确的拍打出节奏型,并能正确拍打出歌曲中的节奏。4教学过程

活动1【导入】导入

1.用生活中下雨的声音作为提问导入,引导学生学习节奏。活动2【讲授】学习几种不同“雨的节奏”型

1.当听到外面的雨点打在窗上的声音像这样时,读出四分的节奏型。跟着老师一起读、拍打四分的节奏型与短句。(小雨)2.学习二八节奏型。

2.跟老师学习、拍打二八节奏型与读出节奏型短句。(雨变大了)。

3.①学习四个十六节奏型 ②学习十六八节奏型 ③学习八十六节奏型

跟着老师学习拍打三种节奏型,并读出短句。(雨更大了)4.复习四分、二八节奏。4.雨终于变小了,又回到了最初的四分节奏型

5.再次复习五种节奏型,加深学生的记忆力。从小雨→雨增大→雨更大→雨渐小,复习五种节奏型,并跟着伴奏音型读出短句。

6.通过做题来检验学生对刚学过的节奏型的掌握。活动3【活动】读童谣A与B

1.通过读出童谣来巩固对所学的十六八、二八、四分节奏型。①学生读童谣节奏型。②学生读童谣歌词。

2.提出问题:童谣里出现了几次“十六八”?.学生回答问题并做题。3.通过读出童谣来巩固对所学的八十六、二八、四分节奏型。①学生读童谣。

②老师与学生边读童谣边做律动。4.拍拍比比、找不同。

活动4【练习】听辨、练习

1、通过听辨节奏型的做练习。分别找三位同学来听辨节奏练习。2.全班学生拍打、读出节奏型。活动5【测试】唱歌曲《小花雀》

1.读歌曲中的节奏型。2.跟着伴奏音乐读歌词。

3.跟着伴奏音乐唱出《小花雀》。4.学生代表来唱出这首歌曲。活动6【作业】小结

1、复习巩固今天所学的五个节奏型。

篇3:小班音乐节奏教学中的尝试

关键词:音乐节奏,环境创设,趣味形式,选材和教具,巧妙引导

音乐是伴随幼儿生长发育不可缺少的精神食粮。更是人的第二语言, 爱好音乐是幼儿的天性, 而节奏是音乐的基本骨骼, 是音乐的灵魂所在, 节奏乐教学更是音乐教学中必不可少的形式。节奏是体验音乐美感的重要来源, 它充满生命、蕴含着情感的意义, 因此对幼儿节奏活动与幼儿音乐兴趣的培养起着重要的作用。从节奏感培养入手, 提高幼儿音乐素质, 我在小班的音乐教学中做了以下一些尝试:

一音乐环境的创设

陈鹤琴先生曾说过:“怎样的环境就得到怎样的刺激, 得到怎样的印象。”因此我们在对幼儿进行音乐节奏教学时, 应注意音乐环境的创设。在班内创造一种音乐氛围, 使幼儿潜移默化地接受音乐的洗礼。这种氛围是多方位的, 可听、可见、可感、可想, 它对幼儿的身心起到一种熏陶的作用。活动室墙壁上挂着音乐节奏图谱, 幼儿可以去拍, 读。设立一个音乐角, 在里面放置节奏图谱和一些乐器等, 让它们成为幼儿感受音乐节奏的园地。在常规培养时加入节奏练习或节拍练习, 如:幼儿入厕时, 教师弹奏三拍子的乐曲, 幼儿模仿小鸟的动作入厕;幼儿早操站队时, 教师可弹奏节奏点较强的进行曲, 让幼儿听按节奏踏步站队;点名时也可加入节奏练习等。这样使幼儿一进入活动室便感到音乐的气氛, 引起幼儿学习音乐节奏的兴趣。

二音乐的选材和教具的使用

节奏是构成音乐的基本骨骼, 我们进行节奏教学时一定不能脱离音乐, 那么, 在教学中音乐的选材也尤为重要。我认为, 音乐的选材应注意幼儿的可接纳性, 如:根据小班幼儿年龄特点, 刚开始开展活动时, 不妨选些幼儿熟悉的儿歌和歌曲, 首先引起幼儿学习的共鸣和兴趣, 再进行教学。音乐的选材还应吸引幼儿, 要贴近幼儿生活, 能让他们有切身的体验, 如:小班的幼儿进行活动时, 可选一些节奏简单、欢快的歌曲, 还可选些小动物的模仿歌等, 这样才可以吸引他们, 使他们对音乐产生共鸣, 进而掌握音乐节奏。

再来说音乐活动中教具的使用问题, 我们活动时, 大部分教师总想办法使用新奇的教具来吸引幼儿的注意力或兴趣, 可在很多时候这些教具往往起不到预想的作用, 甚至还阻碍了教学活动的进行, 这是为什么呢?我认为问题就出在教具对幼儿的吸引上。根据小班幼儿的年龄特点来看, 幼儿很容易被新奇的事物所吸引, 而教师再利用各种教具来吸引幼儿, 便使幼儿的注意力得不到集中, 导致活动无法正常进行, 目标不能完成。所以我们选择教具时, 一定要合理。

三趣味的活动形式

在音乐节奏教学活动中, 为了激发幼儿的兴趣, 我采用了趣味的活动形式, 力求生动、有趣, 促使幼儿主动地去学习。根据小班幼儿的年龄特点, 尽可能地把节奏具体化, 把节奏与幼儿感兴趣的事物联系起来, 例如:把用小动物的叫声来代表音符的时值, 牛叫哞——— (全音符) , 羊叫咩—咩— (二分音符) , 鸭叫嘎嘎嘎嘎 (四分音符) , 这样把原本抽象难懂的知识和幼儿的生活经验相联系, 不但降低了学习难度, 而且这种设计形式, 让幼儿自然地走进音乐节奏活动, 使孩子们较轻松地就掌握了三种音符的节奏。

再如:在学习《狼和小兔》节奏儿歌活动中, 有一个四分节奏和八分节奏的对比问题, 是活动的重点和难点。面对这个问题, 我是从幼儿的兴趣下手, 准备卡通的图谱 (小兔子小爪子和大灰狼的大爪子) , 让幼儿先来看图谱, 发现图谱的不同之处, (如:从颜色, 大、小, 多、少等不同) 然后告诉幼儿不同处应该怎样去拍节奏, 这样他们很快就学会了节奏儿歌, 并且能够很好地掌握音符节奏。

四巧妙的引导

在音乐节奏教育中, 教师的引导很关键。我认为巧妙的引导还应在“巧”字上做文章。我认为“导”应建立在充分尊重幼儿主体地位的基础上, 进而巧妙地介入、巧妙地发问或提示, 如:出示节奏图谱时, 并不是直接告诉幼儿图谱节奏的不同处, 而是把问题交给幼儿, 让他们去观察、去比较、发现问题, 然后通过讨论解决问题。在开展音乐节奏活动《狼和小兔》时, 出示图谱 (分别有小兔子的小爪子代表八分节奏和大灰狼的大爪子代表四分节奏) , 这时教师要引导幼儿去观察、比较两种节奏图谱的不同, 然后和幼儿一起讨论、分析, 为什么不同, 应该怎样拍这两种节奏?这样的引导, 给了幼儿一个思考的机会和空间, 并且很自然地了解和掌握两种节奏。

篇4:节奏教学中的音乐游戏

关键词:音乐节奏教学;幼儿园;大自然;创设活动

幼儿最佳的学习方式就是“游戏”,通过游戏,不仅能够给幼儿带来欢乐和满足,还能够促使幼儿的认知能力、交际能力以及情感得到发展。节奏较为抽象,简单运用语言进行描述,根本无法满足当前幼儿的学习实况,不利于实现幼儿音乐教育的教学目标。因此,在幼儿园开展音乐节奏教学,要注重将教学实践游戏化,调动幼儿“看”“听”“唱”“触”等感官,既能活跃课堂的教学氛围,又能帮助学生更好地解读音乐,促使学生的学科素养、学习素养以及人格素养得到培养和发展。

一、浅入深出,感受音乐——走进大自然,搜寻音乐素材

声音是音乐最主要的表现形式,通过调查,大部分的音乐作品来源于大自然,因此,在幼儿音乐节奏教学中,不是非要拘泥于学校教师,而是可以将教学课堂搬到大自然中,使学生在寻找音乐素材的过程中,感受音乐节奏。如,在树林中我们常常会听到鸟的鸣叫声,这时我们可以让学生用自己的小手将自己听到的“鸟鸣”拍打出来,然后迁移联想,想想自己曾经在哪里学习过,或者在哪首歌曲中有过类似的节奏?在实践过程中,往往会有一些先天乐感较好的学生,会不由自主地哼唱出来。大自然中的声音非常美,鸟类的声音更是多种多样,且每类鸟鸣叫的节奏都不尽相同,在教学实践中,只要教师能够把握“开放性教学”的内涵,就能够实现音乐节奏教学的游戏化,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锻炼和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想象能力。幼儿音乐教学的服务对象是幼儿,他们的好奇心非常强,且爱动好玩,将大自然代替学校教室,能够满足学生的心理需求,还能够使学生放松心情,且怀着游戏的心情,感受音乐节奏,完成教学目标。

由于受到各种条件的约束,走进大自然并不是那么容易实现,然而在信息技术背景下,教师可以运用多媒体技术,将大自然中的各种声音原原本本、有声有色地展现于学生面前。通过这样的教学方式,能够使学生感受音乐节奏,使课堂教学在游戏化的同时还能够使学生认识音乐素养来源于“大自然”,从而养成善于搜寻的良好习惯。

二、联系生活,体验音乐——观察身边生活,捕捉音乐节奏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也时时刻刻与“声音”相伴,只要我们认真聆听,用心感受,就能够感受到“同声源的节奏也不尽相同”。如,人走路时会发出声音,但是由于受到各种因素的影响,每个人走路发出的声音并不相同,其中最为明显的就是节奏不同。音乐对于幼儿来讲,确实较为抽象,而将音乐节奏教学游戏化,并不是一句口号,但是要想实现却也不能盲目地进行。将身边生活中的声音引用到课堂上,引导学生感受身边生活中的音乐节奏,能够使学生认识到“音乐来源于生活”,从而拉近学生与音乐的距离,让学生能够放弃心中对音乐的抵触心理,用心感受,感受音乐节奏。如,人们说话的节奏不相同,有的快,有的慢,有的类似于紧凑的三连音乐节奏,有的是三十二分音符。由于受到各种因素的影响,日常生活中我们并不会留心观察这些,幼儿就更不会注重观察了,因此,在日常的音乐节奏教学中,要想实现节奏教学的游戏化,就可以将“生活”引入课堂中,这样,不仅能够实现游戏化,还能使学生养成乐于观察、善于观察的良好习惯。

三、创设活动,把握音乐——研教材歌曲,创设游戏活动

幼儿音乐教学中涉及的歌曲并不少,但是每首歌曲都有自己的特点,并且要将歌曲完美地表演出来,就必须抓住歌曲的特点,特别是要抓住音乐的“节奏”。针对具体的歌曲进行施教时,教师要认真研读歌曲,同时还要结合学生的特点,组织开展有针对性的课堂教学活动。如捉迷藏,使学生在具体的游戏活动中,感受音乐、理解音乐、把握音乐节奏。幼儿接触的歌曲大多是欢快的,且节奏感非常强,但由于受到各种因素影响,学生并不能很好地把握音乐节奏,导致歌曲的演唱不到位,因此,在幼儿音乐教学中,教师创设游戏化的教学活动,不要盲目进行,而是要研读歌曲,抓住歌曲的节奏特点,然后再组织开展课堂的教学活动,活跃课堂的教学氛围,促使学生都参与进来,用心感受音乐节奏。

音乐节奏教学游戏化是当前幼儿园音乐教学的必然趋势,且不少幼儿教育工作者已经认识到“游戏化”的重要性,但是不能够理解“游戏化”的内涵,导致“游戏化”流于形式。当前,关于幼儿园音乐节奏教学游戏化的研究并不是非常多,却都取得了一些成果,因此,在实践教学中,教师要不断创新和完善,形成具有自身特色的教学方式,真正将音乐节奏游戏化落到实处。

参考文献:

[1]宋丹.幼儿园音乐活动中的游戏化教学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4.

[2]姚琛.幼儿园音乐教学游戏化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14.

[3]金建华.让音乐节奏教学游戏化的尝试[J].广西教育,2013(33).

篇5:节奏教学中的音乐游戏

【活动目标】

1、掌握四分音符、休止符,在此基础上学习混合节奏。

2、初步尝试创编新节奏。

3、乐于参加活动,愿意大胆表现,体验节奏活动的乐趣。

4、培养幼儿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及快速应答能力。

【活动准备】

1、挂图两幅、树叶卡片若干、空白表格五份、树叶胸饰人手一份。

2、打击乐器若干(铃鼓、三角铁、手窜铃、双响筒、圆舞板等)。

3、背景音乐。

【活动过程】

一、导入。

师:秋天来了,小树叶和妈妈一起去做游戏吧。

(放背景音乐,师幼一起做律动进场。)

二、学习四分音符合休止符。

1、出示挂图一。

师:我这儿有一棵大树,秋天来了,大树妈妈掉了许多的树叶,秋风一吹,树叶会发出什么声音?(沙沙沙)我们一起来读一读。

师:那这个房间没有树叶,我们用什么表示呢?(抓手点头)。

2、指名读读树房子。

3、师幼一起读树叶节奏。

师:树叶说,我除了会发出沙沙沙的声音,(快思 )还会模仿小动物的声音。指名模仿动物声音读节奏。

师:树叶还说,我的名字叫大,看到我就拍手叫我大。幼儿拍手读节奏。

师:除了拍手,我们还可以用什么动作表示(跺脚点头抓手)随机选一种读一读。

三、创编新节奏。

1、出示一间树房子和树叶,交代要求:有的房间可以有一片树叶,有的房间可以没有树叶。

2、指名创编节奏,其他幼儿认读。

师:秋风吹着,阳光照着,天气变凉了,树叶房子有发生了什么变化?

指名回答:满了。

有的房间有两片树叶了。

师:那两片树叶怎么读呢?谁来试一试。(指名读)

教师示范读。

3、完整认读节奏型。(模仿不同动物的叫声,加入不同的动作。)

四、幼儿创编新节奏。

1、出示四份表格和树叶卡片,交代要求:5个小朋友一组,共同完成一份,要求每人贴一行,有的房间可以贴一片树叶,有的房间可以贴两片树叶。完成后要读一读。

2、幼儿选树叶卡创编新节奏。

3、要求幼儿自选打击乐器敲一敲、打一打。

4、集体交流:指名读读新节奏,并用乐器打出节奏。

全体幼儿一起用乐器打击创编的新节奏。

五、游戏:扫落叶。

教学反思

这个活动对幼儿来说,蕴含着树木自然生长等的秘密。是幼儿乐于亲近、探究、思索、尝试的一个活动。

《会跳舞的叶子》是一首很优美的歌曲,不仅旋律优美,节奏起伏,而且歌词也很生动,适合幼儿演唱。

音乐是一门“听”的艺术,要让孩子们多听,多感受,这样孩子对音乐的感受力才会增强。在我们的一日活动的多个环节,都可以用不同的音乐作背景,既可以营造气氛,又可以提高孩子对音乐的感受力,何乐而不为呢?

通过活动,幼儿可以认识很多树叶,可以认识他们的外形及颜色,丰富了幼儿对树叶的认识和了解。

篇6:大班音乐节奏游戏活动《传帽子》

活动目标:

1、感受《拉得斯基进行曲》欢快与活泼,并乐意用身体语言表现音乐的节奏变化。

2、尝试在圆圈上一起玩《传帽子》的音乐游戏,根据节奏掌握传帽的方法。

3、会互相合作及配合游戏,体现集体游戏的快乐。活动重难点:掌握音乐节奏,团结合作游戏。

活动准备:礼帽若干;音乐《拉得斯基进行曲》选段;右手帖的标记;地垫 活动过程:

(一)、创设游戏情境,感受音乐的节奏

1、幼儿戴着帽子在音乐《拍拍手》中进入活动室边走边摘帽子,坐在地垫上.2、欣赏音乐:“老师带来一段好听的音乐,我们一起来听听这是一段怎么样的音乐?”

3、听音乐表现音乐节奏

(1)、幼儿听音乐感受音乐的旋律,节奏。

师:你们知道刚才的那段音乐是几拍子的?(二拍子)

喜欢这段音乐吗?这段音乐给你的感觉是怎样的?(欢快,跳跃,激烈.......)(2)、现在我们再来听一次这段音乐,我们一起试着拍出节奏,幼儿用身体动作感受音乐的旋律,节奏。

(二)、用身体动作表现音乐节奏

我们刚才用拍手为这段音乐打节奏,能不能想出其他的身体动作为这段音乐打节奏呢?教师与幼儿一起跟着音乐用拍头跺脚等动作表现音乐的节奏。

(三)、游戏:传帽子

1、听儿歌围圆圈。听儿歌做游戏:小朋友,跳个舞,真呀真快乐,围围围围围围围,围个亲密的小圆圈。(反复做几次)

2、现在请小朋友举起右手,讲解要求:用贴标记的右手传帽子,左手叉腰,帽子要从右边小朋友的头上拿,戴到自己头上,不断的拿帽子戴帽子,帽子就会向顺时针方向走跟着音乐节奏一下一下往后传一组幼儿示范玩游戏

(1)、教师喊口令:“拿、放,拿、放,拿、放,……”引导幼儿按节奏传帽子。

(2)、教师播放乐曲,我们现在做游戏《传帽子》。首先传一顶帽子。根据幼儿游戏情况,教师讲解游戏规则,提醒幼儿要注意的地方。好啦,你们有没有发现现在帽子走到那里拉?(其他小朋友头上)哦,不断的拿帽子戴帽子,帽子就会向顺时针方向走,原来我们正在玩传帽子的游戏呀,好玩吗?我们增加两顶帽子,现在是三顶帽子,一起来玩传帽子的游戏。(3)完整的做传帽子游戏。每人一顶帽子,教师:听儿歌围圆圈。听儿歌做游戏:小朋友,跳个舞,真呀真快乐,围围围围围围围,围个亲密的小圆圈。听音乐,完整的做游戏传帽子。

篇7:浅析小学音乐教学中的节奏训练

旋律是音乐的血肉,节奏则是音乐的骨架。没有节奏,旋律就不能存在,音乐也就无法表达,所以节奏是构成音乐的第一要素。达尔克罗斯认为“人无不具有天生的节奏本能,不过需要加以诱发、培养,进而为音乐所用”。节奏训练对培养学生的节奏感和提高学生理解音乐、表现音乐的能力有很大的帮助。因此,在音乐教学中必须重视节奏训练,尤其是从低年级最基础的节奏入手对学生进行音乐节奏训练。在教学实践中,我们借鉴了著名音乐教育家奥尔夫、柯达伊等教学经验,对低年级基础节奏教学进行了一些有益的尝试,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一 利用游戏,激发兴趣,训练节奏。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如果学生对音乐知识怀有浓厚的兴趣,就会产生强烈的学习欲望。根据低年级学生好动的特点和认识规律,将各种节奏与学生的现实生活和熟知的事物相结合,进行启发教学,能使节奏知识的学习变得生动、活泼、有趣。例如在教学认识“二分音符、四分音符、八分音符”时,先让学生从生活中寻找节奏,启发学生模仿火车叫、乌龟走(× —)、大象走×、小兔跳×× ××等;再在琴上弹奏有×—、×、×等组成的旋律来表现各种动物的走路形象,使学生在充满情趣的活动中得到形象的感性认识。然后,再让学生亲身感受音乐符号的时值:请一个学生慢走,再用一般的速度走,最后跑步走。紧接着把这些节奏编入音乐游戏的《钟》中进行巩固,并采用双响筒、碰铃、三角铁伴奏。

以六人为一组、其中三人分别扮演时针、分针、秒针,其他形式分别演奏双响筒、碰铃和三角铁进行简单的立体节奏练习。这样,学生在游戏中不知不觉第九接受了节奏训练。

二、利用小时侯熟知的词句进行节奏

音乐与语言有密切的关系,语言的本色和你就含有生动、丰富而又美妙的节奏。儿歌、诗歌不仅有优美的词句、真挚的情感和丰富的想象力,而且有和谐的韵律和鲜明的节奏,使人读起来朗朗上口。通过对儿歌、诗歌中学生熟悉的词句的朗读来进行节奏训练,有助于培养儿童的情感,发展想象力,增强他们对歌曲的感受力。让学生从自己熟悉的儿歌、诗歌中进行节奏训练,既增强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又减少了学习节奏的困难,有利于达到预期的学习目标。

三、结合律动进行节奏训练

律动教学是“动”的艺术,是通过身体各种韵律动作来体验和感受音乐,从而培养学生的节奏感和韵律感。针对低年级儿童的生理和心理特点,通过简单的身体运动或启发儿童设计生活中熟悉的动作,伴随着音乐对学生进行节奏训练,不仅能满足儿童好动、好玩的特点,也能达到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音乐素质的目的。如教学律动《愉快的梦》时,让学生手拉手、背靠背、随着音乐节奏轻轻摇曳,体会音乐表现的意境,再创作一些简单的动作(如小碎步、波浪手等),对学生进行舒展、轻盈的三拍子韵律的训练。还可以采用奥尔夫的声势教学如拍手、点头、耸肩、跺脚等动作,随音乐的节奏变化进行即兴表演。既能训练学生的节奏感、韵律感,又能启迪学生对音乐的感受力合表现力。

四、通过简单的节奏创作,发展学生的创造能力。

托尔斯泰说:“如果学生在学校里学习的结果是自己什么也不会创造,那他的一生永远是摹仿和抄袭。”启发学生进行节奏创作是手段,而最终目的是通过音乐培养学生的创造力。

1、听后拍出节奏。

先由老师拍出一组节奏,要求学生听后拍手摹仿出来。再由个别节奏感较好的学生即兴拍出一组节奏,其它学生摹仿出来。

2、给出几组节奏型让学生进行创编。

先要学生一一把节奏型边读边拍出来,然后给出拍号,让学生进行简单创编。

3、指导学生用语言来表示节奏。

篇8:小学音乐中的节奏教学探析

一、通过游戏的方式,来激发学生对音乐的兴趣和节奏

小学阶段的学生对新鲜事物有着很强的好奇心,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所以,在小学音乐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在激起学生音乐兴趣的同时,对学生进行启发教学,将各种音乐节奏融入教学过程中,从而使学生在玩耍的同时接受音乐节奏方面的信息。

二、利用语言进行节奏教学

小学生的感观世界里最先接受的是语言的信息,在小学日常的音乐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让学生朗读一些儿歌或是诗歌,来对其进行一个基础的节奏训练,在培育学生语言能力的同时,潜移默化地让学生接受节奏训练,激起学生学习兴趣的同时减少了教师的教学难度,使得教学资源实现最大化的有效利用。

三、通过培养学生的律动感,进行节奏训练

现今阶段,教育领域出现一种律动教学的模式,是引导学生通过肢体动作来感受音乐节奏,在培养小学生肢体协调的同时,还培养了韵律感。 所以,在日常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通过引导学生做一些简单的动作,伴随音乐的同时完成节奏教学这一过程。 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师也可以鼓励学生进行简单的音乐创作,来培养学生对音乐节奏的学习兴趣。

本文通过对现阶段小学音乐中的节奏教学进行探析, 提出了自己的一些看法,然而由于个人所学知识以及阅历的局限性,并未能够做到面面俱到,希望能够凭借本文引起广大学者的关注。

摘要:随着社会的飞速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我国人民大众的文化生活变得丰富多彩,在现今社会条件下,音乐艺术已经成为人民大众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在音乐文化领域,音乐艺术在人们的精神领域散发着独特的魅力,音乐在一种独特的听觉模式下,对人们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方面有着重要的作用。结合多年实践工作经验,就小学音乐中的节奏教学进行了研究,希望能够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

篇9:小学音乐中的节奏教学探析

关键词:小学;音乐;节奏教学a

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早在春秋时期,我们的祖先就提出了“宫商角徵羽”的音阶概念,从最初的萌芽时期直到现在,音乐艺术发展到一个相对成熟的阶段。科技的进步带动了社会的发展,在文化、生活共同发展的时代,音乐文化为了适应现今人民大众审美的节奏,变得愈发完善,现今阶段,小学音乐在整个小学教育中有着重要的地位,本文结合个人多年的实践工作经验,就小学音乐中的节奏教学展开了研究分析。

一、通过游戏的方式,来激发学生对音乐的兴趣和节奏

小学阶段的学生对新鲜事物有着很强的好奇心,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所以,在小学音乐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在激起学生音乐兴趣的同时,对学生进行启发教学,将各种音乐节奏融入教学过程中,从而使学生在玩耍的同时接受音乐节奏方面的信息。

二、利用语言进行节奏教学

小学生的感观世界里最先接受的是语言的信息,在小学日常的音乐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让学生朗读一些儿歌或是诗歌,来对其进行一个基础的节奏训练,在培育学生语言能力的同时,潜移默化地让学生接受节奏训练,激起学生学习兴趣的同时减少了教师的教学难度,使得教学资源实现最大化的有效利用。

三、通过培养学生的律动感,进行节奏训练

现今阶段,教育领域出现一种律动教学的模式,是引导学生通过肢体动作来感受音乐节奏,在培养小学生肢体协调的同时,还培养了韵律感。所以,在日常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通过引导学生做一些简单的动作,伴随音乐的同时完成节奏教学这一过程。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师也可以鼓励学生进行简单的音乐创作,来培养学生对音乐节奏的学习兴趣。

本文通过对现阶段小学音乐中的节奏教学进行探析,提出了自己的一些看法,然而由于个人所学知识以及阅历的局限性,并未能够做到面面俱到,希望能够凭借本文引起广大学者的关注。

参考文献:

篇10:浅析节奏在音乐教学中的重要性

摘要:我们都知道,音乐的主要元素有音符、节奏、旋律三大部分构成,而节奏是音乐中最主要的因素,视为音乐的生命,所有旋律和和声都以节奏为基础。没有节奏,音符、旋律都无法产生美妙的音乐,没有节奏,旋律和和声都失去了意义。本文即是从节奏的产生、发展谈起,论述节奏在音乐教学中的重要性,以及如何教学中如何对节奏进行训练,以期可以给读者以借鉴,从而可以更好的把握音乐中的节奏,作出更美妙的音乐。

关键字:节奏;音乐教学;重要性 前言:音乐是我们每个人从小就开始接触的一门课程,每一个人或多或少都会哼唱一些流行音乐,而对于音乐节奏把握好的人,对音乐的感悟就会深刻,无论是做音乐还是唱歌,都会美妙动听。节奏在音乐中作为根本存在,其他音乐的构成元素,如音符、旋律、和声等等都需要依附于节奏的存在,离开节奏,音乐变像没有放盐的菜,再美丽的外表也没有有味道的内在。节奏是音乐中最早显现出来的艺术,渗透在音乐形式的纵横结构之中。其在音乐中的重要地位显而易见,不可忽视。

一、节奏的发展

“节奏是普遍存在的,它表现在天体的运行,季节的转换,昼夜的更迭,生命的兴衰,特别是人类生活和语言之中。”这是音乐大师丹第在《音乐创作教程》中的语录,音乐节奏是万物节奏的一个元素,其也具有节奏的特点,同时也说明了音乐节奏的重要性和普遍性。它源于万物,时刻陪伴在我们的周围。在乐器还未出现的远古时代,人们击打各种物品来表现自己的情绪,或者高兴或者悲伤,这也成为乐器的雏形。原始部落的音乐中,几乎除了节奏就没有其他的内容了,既没有音符也没有旋律,单纯依靠敲击的长短、快慢、紧凑或松弛来表达所想要表达的内容。可见节奏比其他音乐中的因素要更早的走入人们的生活。

随着乐器的产生,人们逐渐将注意力集中于旋律的创作中,节奏反倒成为次要的地位,从西方教会音乐到巴洛克的音乐作品,再到维也纳古典主义乐派,作为音乐骨架和灵魂的节奏,逐渐被人们所忽视和遗忘,传统的教学方法便是因此而只注重旋律的教学而忽视了节奏的重要性。

但在耨写欧洲以外的地区,并没有受到以维也纳乐派为代表的传统音乐的影响,他们依然按照自己的民族特点,发展、发扬、创作着“节奏”的特点和观念。如拉丁美洲的拉丁音乐、中国戏曲、中国民间打击乐曲以及亚、非、拉美等地许多少数民族的打击乐其节奏技巧都相当精彩,并且技法纯熟高明。音乐大师们通过吸收拉丁音乐特有的节奏因素,发展形成了

爵士乐和摇滚乐。尤其是爵士乐,节奏在其中的特点相当鲜明,并且让爵士乐具有了自己独有的魅力,让很多人为之着迷。现在节奏已经广泛应用于各种音乐中,成为了音乐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人们对节奏的重视度也越来越高,任何一种音乐中,节奏的表现功能已经开始发挥其功用,这也成为音乐历史发展的必然。

二、节奏的重要意义

我们在音乐教学中对节奏的重视还不够,有的老师在讲解节奏时候一笔带过,从而使学生对于节奏的重视也很欠缺,在分析音乐时候对节奏的关注度不够,传统的教学模式更为重视旋律的作用,现代教学模式的改革大潮已经兴起,新的教学模式应当注重节奏的重要性,加强教师与学生的互动性,大胆改革创新,教师加强节奏的讲解与练习,学生加深对节奏的认识,理解节奏的重要作用,从而将节奏更好的应用于日常生活中,成为生活的一部分。

三、正确认识节奏与节拍

在音乐中,重拍和弱拍周期性地交替出现的有规律的强弱、长短的现象,称为节奏。一个音乐作品中,具有典型意义的节奏,被称之为节奏型。而节拍则是时值相等的强拍和弱拍有规律地交替出现。节奏与节拍有着十分紧密的联系,节奏出现于音乐的每一个角落,每一个音符,每一个小节线,每一个重音、弱音、速度的标记中都有节奏的存在。而节拍则体现在强弱不同的音,长度相同的情况下,依照一定的规律更迭出现,强弱变化都是有规律可循的。每个人都有一定的节奏感,这种感觉可能会比较强烈,那么在音乐中悟性就会比较高,有的人弱些,但是可以通过后天的训练得以提升。

四、加强节奏的训练

1、加强节拍感训练

只有掌握了节拍才能够进而更好的掌握住音乐的节奏,节拍重音是周而复始以周期性规律出现的,训练节拍感不可操之过急,应当首先从基础拍子开始。一般二拍子和三拍子都是其他拍子的基础。

○ |

弱 如上例子为二拍子的例子,其强弱规律一般为它基本的强弱规律是强、弱,即第一拍强,第二拍弱。这种节奏给人的感觉就是比较平稳。

○ |

上例子为三拍子的例子,三拍子给人的感觉则是比较动感,有很强烈的运动气息,这种感觉与二拍子截然不同。

教师在训练节拍感觉时候,要充分让学生掌握每种拍子的不同的感觉,这样能够使学生更好的把握节奏的训练。

2、节奏训练的技巧

节奏有很多训练方法,但是不可图一日之快,所谓欲速则不达,所以在进行节奏训练的时候,也一样要遵循由易至难得循序渐进的方法。同时在进行节奏训练时候还可以增加训练的趣味性,比如重音时候用脚跺地,发出“咚咚”声音,弱音时候用手拍掌,发出“啪啪”声音,可以跺脚时候快一些,拍掌时候慢一些,感受一下这种节奏出来的效果,然后再跺脚时候慢一些,拍掌时候快一些,感受这种节奏的情绪。再比较这些快慢出来效果的不同,均适用于那种音乐。

比如,可以让学生先练习xx x xx x这种节奏,然后再变换成 x xx x xx的节奏,之后再变换成x xx xx x的节奏,之后再用相应节奏的歌曲来让学生进行感悟。

总结:节奏在音乐中的作用是十分重要的,正因为在音乐的重要作用,决定了在音乐教学中不能忽视节奏的存在,并且应当把节奏的训练放到教学的重要地位。只有教师重视了节奏的教学工作,学生才会在平时的练习中注重节奏的把握,这样学生在声乐、音乐中才能够更好的感受音乐所要表达的情感,才能够正确的表达音乐的情感。

参考文献:

1、孙悦刚.奥尔夫节奏在音乐课堂教学中的实践研究[J].科技展望.2015(8)

2、将为彬.浅谈职业院校音乐教学的现状与改革[J].音乐时空.2015(5)

篇11:节奏教学中的音乐游戏

今天老师带领大家走进音乐课堂,走进我们的节奏游戏: 节奏游戏

Ⅹ-走 喔 da a

Ⅹ Ⅹ 走 走 da da

ⅩⅩ ⅩⅩ

跑 跑 跑 跑 da da da da 快 跑 快 跑 快 跑 快 跑 dadadada dadadada 自由组合节奏卡片,读一读,拍一拍 节奏卡片

自由组合节奏游戏1、2、3、4、大家想知道它们的名字吗?

二分音符

四分音符

八分音符

十六分音符

篇12:节奏与识谱在音乐教学中的重要性

节奏作为音乐的灵魂、音乐的骨架,是音乐赖以生存的原动力。任何旋律都是由节奏和音符拼凑在一起的,当然更缺少不了音符所带来的听觉上的感受,因为识谱是打开音乐大门的钥匙。音乐犹如千军万马,是节奏把它们有序地组织在一起。如果没有节奏,音乐就会杂乱无章,根本形不成音乐,因此,在音乐里节奏是至关重要的。而在目前的音乐教学中,往往因老师抽象而单纯的讲解音符时值与名称,用死板、枯燥、机械的反复拍打的方法进行教学,把想要表示的音响、运动和情感人为地割裂开来,使得学生的内心体验得不到满足,教学效果极差,导致学生讨厌节奏学习,从而,影响了学生对音乐的学习。因此,在课堂上我经常对学生说节奏和识谱的重要性,所以,在每节课的教学中我特别安排了对于节奏和识谱的训练。

节奏对于学生来讲是一个比较大的难点,但是如果把节奏通俗化生活化那就简单的多了。毕竟艺术要来源于生活,还要从生活中找寻艺术的影子。例如:让学生在听音乐的过程中,去感受生活中的各种节奏,如火车声:轰隆轰隆;钟表:嘀嗒嘀嗒;小鸡叫:叽叽叽叽;青蛙叫:呱呱呱呱等。只有真正把节奏掌握好了,才会更准确的表现歌曲的内涵所在。因为不同的节奏演绎不同的旋律,展现不同的歌曲内容和情绪。所以,我觉得节奏的正确掌握是更好的表现歌曲的关键所在。而且,在学生能掌握好的前提下尽量去尝试着举一反三,可以自己试着去改编原歌曲的节奏,体会不同的节奏所带来不同的音乐情绪和内涵表现,以此来加深学生对乐曲的深刻认识。学歌的另一个关键因素是——识谱。对于学生来讲识谱具有一定的挑战性,因为乐谱中包含着很多的音乐知识,是一个综合性的体验和学习的过程。要锻炼学生的识谱能力重要的一点是“多听,多练,多做”才会达到一定的熟练程度。

音乐学习的各个方面都涉及到听觉的作用,审美主体对于音乐的各种听觉感受能力是审美能力的基础。学谱的基础也应该首先放在听觉能力的培养上。听得多了,就自然会有一些音高的感觉,有了先入为主的音高再唱简谱,学生就更容易掌握音准的概念。

识谱教学中的各项内容和能力培养,都可从听辨音高开始,在听一听,比一比,辩一辩中培养学生的敏锐听觉、对音高的变化,集中注意并听辨演唱。

而同时也可以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性来创编旋律以此提高学生的识谱能力。创编旋律的形式可以多种多样,创造性能力培养应该贯穿于音乐学习的各个环节、整个过程,可以在学唱歌谱之前创编,也可以在学完了新歌之后来创编。

在教学活动中培养学生的敏锐听觉、迅速反应、富有表现力的节奏感,对音乐结构、形式的感知、和默契的相互配合。以此,来加深学生对乐曲整体的认识和理解,有助于学生对知识的整体把握。所以在学唱新歌之前,我将乐曲中的旋律顺序打乱,以短小的旋律为单位排列在一起,先让同学们听每组旋律的音高,在根据自己的感觉重新排列成流畅的旋律,并一起弹唱。这样,以听为先导,创编为手段,然后再让大家来听一听,唱一唱教材上的歌曲,这样提高了学生的识谱能力,也大大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与主动性。

篇13:初中音乐教学中的节奏体验

一、聆听中提高分辨能力。

多样化的节拍类型和千姿百态的节奏组合, 组成千姿百态的音乐世界, 节奏中包含节拍单位和单位拍内的多种节奏型的组织形式, 在歌唱、演奏教学中善于引导学生聆听、关注音乐作品的节拍类型, 敏锐分辨单一节拍强弱规律, 把握好音乐的基本韵律特征。在此基础上进一步聆听音乐中关键节奏的语气表达、节奏塑造的形象。引导学生由“大”到“小”进行分辨, 首先关注节拍, 例如《我是中国人》运用的是有板无眼的板式, 这种特殊的节拍充分带动了铿锵有力的声音表现, 表达了作为中国人的豪迈与自豪。教学中引导学生击拍聆听, 看谱聆听, 强化对“有强无弱”节拍特点的认识。进一步聆听分辩同一拍号运用不同节奏在音乐表现力方面的差别, 例:同样是四四拍, 《欢乐颂》与《故乡的云》内在节奏的变化导致在音乐情绪上产生显著的差异。因此通过增强学生对节拍表现力的认识, 对多样性、典型性节奏的体验, 在听觉上建立起对节奏要素的关注。

二、运用声势律动增强对节奏的感知。

好动是学生的天性, 羞于动又是初中学生青春期的普遍现象。教学实践中, 我们发现学生乐于参与有音乐指向性的体验活动, 在音乐伴随下富于美感的动是学生的向往, 为此, 教学中善于研究学生, 研究音乐, 研究什么样的体验活动才能被学生接受。首先, 从最简单的动作入手, 培养学生参与“动”的自信, 如在强拍处捻指, 在长音处挥手等, 让每个学生都力所能及。其次, 教师善于示范, 以投入的状态, 合拍的律动美感, 带动学生参与体验。在歌唱、演奏教学中, 首先引导学生充分感受音乐, 用身体动作替代口头语言, 引导学生感受音乐的节拍、节奏变化;欣赏教学中更应将音乐节奏要素转化为多样化的声势律动, 例如在《帕米尔的春天》 (见谱例) 的欣赏教学中, 教师为解决音乐中的7/8拍子的认识, 设计了这样的律动:站立着用双手拍大腿作为前三拍, 用右手拍左小臂作为第四、五拍, 用左手拍右小臂作为第六、七拍, 在流畅的动作转换中, 一次拍腿、两次拍臂的动作巧妙地化成拍点, 运行在音乐声中, 全体学生协调一致地卡在拍点上, 在轻松的体验中完成对混合拍子的认识, 在反复的律动中增强了对音乐主题的记忆。此外教师还根据乐段节奏的变化设计了站立屈膝随拍颤动, 展开双臂模仿鹰飞等动作区分乐段节奏的变化, 在变化的律动中掌握了整个曲式结构。

三、乐谱识读中增强体验。

乐谱是学习音乐的一项重要工具, 是特殊的视觉符号, 掌握这些视觉信号, 可以为深入运用节奏、表现节奏服务。识读乐谱也是初中音乐教学的一项重要内容, 课程标准对于初中学段提出“能顺畅识读乐谱”的要求。首先, 作为一项学习活动, 乐谱学习要更多地与歌唱、演奏、欣赏联系在一起。乐谱中的节奏学习通常是与旋律同步进行, 但它的音乐表现意义与价值常常被忽略, 而通常学生能唱准音高, 却不能唱准节奏的现象还是非常普遍, 并且缺乏韵律美感。在教学中可以抓住学生的这些问题, 通过夸张对比演示让学生分辨感知, 散乱的音符经过节奏的组合立马会变得有精神。其次, 增强对节奏的审美认识, 分析节奏的情感表现意义和风格特点, 促进学生的节奏表现, 做到“言之有物”, 运用特定的音色和语气唱出美感。最后, 运用教学技能辅助支撑学生的节奏表现, 教师在学生的唱谱过程中, 善于运用钢琴的力度、音色, 清晰明确地将节奏的强弱长短等信息传递给学生。

四、歌唱中增强节奏的情感表现。

节奏总是率先起着表达特定的情绪情感的作用。如下谱例:

以上两首《茉莉花》, 第一首分别用了均等的八分音符、四分音符、二分音符的节奏型的组合, 且保持着节奏的稳定重复, 奠定了音乐的情绪基调, 四平八稳的节奏表现了江南人的平和悠闲, 与语言的节奏保持了一致, 一字多音的词曲对应又增添了一丝细腻委婉。因此在歌唱中需要用连贯的气息, 轻咬字头来表现节奏所赋予的平稳、连贯、流畅和细腻;第二行东北民歌同样是二四拍子, 同样是第一个乐句, 但每一小节的节奏都在变, 八分符点和切分节奏的运用, 使音乐充满了活力与动感。给演唱者的二度创作以有力的提示, 这就是节奏的差异带来的情绪风格的变化。二度创作就是要通过咬字、力度、气息等技术夸大节奏的情感表现意义。

五、充分开发利用相关资源辅助学生体验。

音乐是听觉艺术, 节奏存在于音乐中, 推动音乐的进行, 当视觉信息与听觉信息高度吻合时, 就会强化学生对听觉的记忆。例如:运用纱巾的慢速摆动表现舒展的节奏, 用快速的上下抖动表现密集紧凑的节奏, 用大幅度表现强拍, 用小幅度表现弱拍, 借助这些教具辅助声势律动会收到很好的效果。同样运用打击乐器, 更会将隐藏在音乐中的节奏鲜明地呈现出来, 用打击乐器为乐曲伴奏, 不应是低幼年龄段的专利, 也应是发展中学生节奏感的有效手段。此外球、桌椅、文具等均可以随时运用在教学中。

总之, 节奏无处不在, 只要心中有音乐, 眼中有学生, 节奏教学一定会激活学生探寻音乐的愿望, 成为学生扣问音乐、亲近音乐的一条通道。也势必会带动音乐教学呈现符合学生发展和需要的新面貌。

摘要:节奏是形成音乐面貌和风格的重要元素, 也是最易于调动学生参与体验的一个音乐要素。近年来随着音乐课程改革的推进, 研究实践的深入, 在表现、欣赏等多教学领域产生了以听觉、动觉、联觉多感官体验节奏的方法和手段, 对于改变初中音乐教学面貌, 发展学生节奏感知表达能力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篇14:小学音乐中的节奏教学探析

关键词:小学;音乐;节奏教学

小学阶段是学生情感表达和音乐素养形成的起步时期,良好的音乐教育对学生的兴趣培养有至关重要的作用。在现今的小学音乐教学课堂中应合理进行节奏教育,构建人文教育结构,提高音乐课程的内涵,教育学生在艺术表达中融入真情实感,正确抒发情感,提高音乐素质,培养出德、智、体、美、劳健全发展的学生。

一、小学音乐教学中节奏教学的意义

音乐教学的基本要素就是节奏和旋律,节奏是音乐的脉搏体现,具体指音乐中音的强弱以及长短。从广义的层次上来看,节奏包括了音乐中所有的要素,比如调试的转变、动机的发展、旋律的起伏、和声的张弛、曲式的结构等。不同的节奏运动也是音乐情绪的一种表达方式,在音乐世界中由于表达的情绪不同造成节奏变化的差异性。普遍的规律是抒情音乐的节奏相对比较缓和,欢快时候的节奏感比较强烈具体。小学音乐教学中,小学生只有发自内心地感受到音乐的美感、体会和领悟音乐的美好,在此基础上才能慢慢体会到各种构成要素的不同,节奏是其中最密切以及敏锐的因素之一,所以想要感受节奏必须通过节奏认识和感受音乐。针对小学生来说,节奏本身就是非常难以掌握的,老师应该在日常学习中加强节奏的强化训练,形成良好的节奏感,才能更好地感受音乐。

二、小学音乐教学中节奏教学的措施

1.结合体态律动,在律动中感知节奏

学生能够依据不同的旋律和节奏做出简单性、规律性的动作,小学音乐课堂中加入律动环节能够让学生在学习音乐的时候更好地融入自我情绪,及时准确地感受节奏。体态的律动规律不仅符合音乐自身的规律,同时也符合小学生的年龄性格特征,是一种有效的教育方式。体态律动教学的时候,将音乐的节奏作为基础,结合实际的生活经验,配合动作、舞蹈等各种方式让学生通过自身来感悟音乐,进一步提升节奏感。比如,在学习《法国号》这首歌曲的时候,由于该曲目是一首民歌,整体采用的是问答模式,节奏比较规整,通过优美轻快的旋律体现出人们的感情,老师可以应用拍子进行导入,配合应用钢琴弹奏,在音乐的律动下,学生直接明显感受到其中的节奏规律,然后师生共同总结这种节奏的规律,最后发现其总体反映出的“强弱弱”的节奏规律,逐步提升自身的修为。

2.自制乐器,让学生领悟节奏

小学生由于年龄比较小,他们的年龄水平也表明他们对于自然的事物总是充满了好奇心,创造力比较强,想象力非常丰富,这也意味着教学中的“乐器”可以无处不在。低年级教学中老师可以指导学生制作比较简单的打击乐器,掌握简单应用后对于节奏进行巩固学习。平时老师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应用日常生活的废旧物品制作具体的小乐器模型,例如在文具盒上安装皮筋,通过控制皮筋表达出不同的节奏;或是将沙子放置在易拉罐中,通过控制易拉罐模仿沙锤的声音。采用类似的方式不仅可以激发小学生的学习兴趣,让他们积极加入到音乐教学中,还能够通过个性化的练习激发学生潜在的创作欲望,提升音乐节奏教学效果,真正体现出教学的目的。

3.将节奏教学贯穿于歌曲欣赏和游戏中

由于小学生的音乐知识水平有限,且由于年龄较小,注意力集中的时间相对比较短,所以音乐节奏教学可以融入歌曲欣赏环节中。在欣赏的同时掌握曲目的节奏,进行潜移默化的学习。例如,在欣赏曲目《新疆之春》的时候,表达的关键部分老师可以采用跟拍的方式,通过反复拍打,让学生自我琢磨并且体会,最终掌握其中的歌曲节奏和规律,自我学会拍打的节奏,通过有目的性的训练培养节奏感。另外,最大化利用小学生的年龄特点,通过游戏的方式展开节奏教学,比如学习民歌《买菜》的时候,由于其旋律比较特别,风格非常浓郁,老师按照一定的节奏让学生念唱蔬菜名字,在熟悉基本内容的基础上,根据原有的节奏进行歌唱教学,采用这种手段,学生快速掌握音乐中的隐含节奏内容,课堂教学氛围整体更加和谐,师生之间成为亦师亦友的关系,增强教学效果。

4.音乐老师应重视理论实践合理结合

音乐节奏教学不仅仅是一种简单知识的传递过程,音乐是一种艺术灵感的构建,老师不仅要教会学生基本的知识内容,还要培养学生品味音乐的能力,提升音乐素养。教学过程中要将理论和实际日常生活联系到一起,适当通过语言、工作、神态、表情等充分体现出学生的主导地位,教学中积极和学生互动,设定教学情景,引导学生通过生活发现节奏规律的美好,在符合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上,基于学生的审美基础开展工作。

总而言之,节奏作为音乐中的重要组成环节,未来的小学音乐教学中老师应适当补充课外音乐内容,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方式构建具有开放性的教学环境,学校方面改善评价方式,重视学生音乐兴趣的引导和培养,全面提升我国小学生的音乐素质水平。

参考文献:

上一篇:名利场读后感600字下一篇:背越式跳高公开课的教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