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因变异是什么意思

2024-04-12

基因变异是什么意思(共14篇)

篇1:基因变异是什么意思

什么是基因

带有遗传信息的片段称为基因。基因是产生一条多肽链或功能RNA所需的全部核苷酸序列。基因支持着生命的`基本构造和性能,是控制生物性状的基本遗传单位。储存着生命的种族、血型、孕育、生长、凋亡等过程的全部信息。环境和遗传的互相依赖,演绎着生命的繁衍、细胞分裂和蛋白质合成等重要生理过程。

篇2:基因变异是什么意思

隐性遗传和显性遗传的区别

显性遗传和隐性遗传分为常染色体遗传和性染色体遗传,在常染色体遗传中,显性遗传只要是杂合子即可出现相关症状。双亲中有1人携带显性基因,子女就有1/2的几率出现症状。如果双亲均有症状,子女有3/4的几率出现相关症状。隐性遗传需要纯合子才能表现出相关症状,双亲中有1人携带隐性基因,子女均无症状出现,但是有1/2的几率为携带者。如果双亲均有症状,子女一定会出现相关症状。如果是X染色体遗传,显性遗传不存在男性传男性的`现象,隐性遗传可以导致仅男性有症状,而女性仅为携带者的现象。X染色体显性遗传包括低血磷酸盐性佝偻病、小眼畸形、色素失调症等,X染色体隐性遗传是常见的血友病、色盲和鱼鳞病。

篇3:“足下”是什么意思

那么, 为什么尊称对方用“足下”这个词呢?据刘敬叔《异苑 (yuàn) 》卷十记载:春秋时期, 晋国的晋献公因为宠爱骊姬, 导致儿子重耳逃亡他国。在逃亡中, 重耳因为长期营养不良生了病, 他喃喃呓 (yì) 语着想喝一碗肉汤。随行的忠心耿耿的介之推就割下了自己大腿上的肉, 给重耳充饥。

后来, 重耳成为历史上有名的晋文公。而对他有过大恩的介之推却带着母亲退隐山林, 淡泊名利, 无论如何都不肯下山受赏。晋文公便放火烧山逼他下山, 没料到, 介之推与母亲抱着一棵树被活活烧死。于是, 悔恨不已又伤心欲绝的晋文公, 除了命人厚葬介之推母子之外, 还将这棵树砍下来, 制成一双木屐。每当他穿着这双鞋, 就会想起那段患难与共的往事, 不由得慨叹:“足下, 悲乎!”

因此, “足下”一词虽然和脚有关系, 但词意并不是将朋友踩在脚底下, 而是取其睹物思人, 感怀昔日之情, 而衍 (yǎn) 生出对朋友敬称之意。

篇4:嗜考症到底是什么病的变异

记者从北京儿童医院心理门诊了解到,目前来做心理咨询的儿童中,有孩子出现了一种嗜考症的心理障碍——从小就喜欢参加校内校外的各类考试,对考试上瘾。 医生说:“门诊中一些孩子出现考试焦虑、紧张、厌学等情绪,但嗜考如命的孩子,我们还是从去年开始发现的。”而心理学家则表示,嗜考症是一种新型心理症状,初步判断属于强迫症的一种。那么,作为新病症,嗜考症到底是什么病的变异呢? 其一,是“考试决定命运,分数就是一切”之病的衍生物。嗜考症不是学生的错,在学校教育里,考、考、考,老师的法宝。周摸底、月模拟、季联考按成绩排名次,按分数高低排座次、发奖金、评优秀等,“分数高,才是真的好”。于是,老师的法宝成了学生的嗜好。 其二,是“挂羊头卖狗肉,不爱狗肉也要吃”之病的新注释。素质教育的大旗我们已经举了好多年,但是,依稀可见的是,大旗的上面素质二字似有而无,应试二字却在旗头上张牙舞爪——挂着素质这个羊头,贩卖应试这块狗肉。

其三, 嗜考症也是给学生营造这种环境的教育体制之病的必然结果、部分家长不切实际的望子成龙、望女成凤思想之病的畸形产物,以及社会上的惟分数是举、惟学历是举、惟证书是举怪现状之病近亲繁殖的怪胎。 如今,一年一度的中考与高考又要到了,但愿这些有嗜考症的孩子在中考、高考过后能够摆脱这种症状,但是,真的能吗?中考过后还有千军万马争过的高考独木桥;考上大学还要面临考研以及各种证件、证书考试等。如此这般,嗜考症到何日才是一个尽头,谁知道?

篇5:什么是基因检测

基因检测是从血液或从其他体液和细胞检测一个人的DNA的技术,

什么是基因检测

基因检测可以诊断疾病,也可以用于疾病风险的预测。疾病诊断是用基因检测技术检测引起遗传性疾病的突变基因。目前应用最广泛的基因检测是新生儿遗传性疾病的检测,遗传疾病的诊断和某些常见病的辅助诊断。目前有一千多种疾病可以通过基因技术做出诊断。基因检测是21世纪预防医学最伟大的发明。

篇6:什么是转基因农作物

基因是遗传物质的最小功能单位,是含有遗传信息的DNA分子,比如,农作物在什么条件下开花,长多高等性状都是由基因来控制的,当然我们看到的这些性状都是基因和环境的综合作用结果;转基因农作物就是利用分子生物学手段将一个物种的基因整合、转移到另一个物种中得到的农作物,比如将胡萝卜的某个基因整合到水稻中,从而让水稻中也产生胡萝卜中具有的产物,

什么是转基因农作物

目前,常见的转基因农作物主要有:大豆,玉米,棉花等。我们在超市里购买食用油时,如果仔细观察会发现许多标签上都会标有“含有转基因成份”等说明,这意思是说用来加工这种食用油的原料,如大豆,是转基因大豆。

篇7:基因变异是什么意思

“21”即21世纪,“1”即100所高等学校,意思为面向21世纪、重点建设100所左右的高等学校和一批重点学科的建设工程。于1995年11月经国务院批准后正式启动。使100所左右的.高等学校以及一批重点学科在教育质量、科学研究、管理水平和办学效益等方面有较大提高,在高等教育改革特别是管理体制改革方面有明显进展,成为立足国内培养高层次人才、解决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重大问题的基地。现在共有113所211工程大学。

985工程

篇8:日本利用遗传基因变异增加鱼肉量

日本水产综合研究中心于2011年9月29日发表经确认后发现青鳉鱼(Oryzias latipes)拥有增加筋肉量的遗传基因。在该鱼种饲育期间,骨骼筋量(可食用部分)增加1.5~2.0倍之多。该中心与庆应大学共同研究的团队,网罗并制作拥有各式各样突变遗传基因的青鳉鱼,并从中调整其肌肉生长抑制素(myostatin)遗传基因而发现该结果。

因与高产肉性牛的品种属同一变异,在饲育此类青鳉鱼期间,骨骼筋的筋纤维数及筋纤维粗度增加,使得骨骼筋量增加1.5~2.0倍。肌肉生长抑制素遗传基因的变异,被证实在养殖鱼产肉性方面有提升效果。今后将应用在虎河鲀、琵琶鳟等养殖鱼种上,并朝着以肌肉生长抑制素遗传基因作为品种改良标的,迈向制作拥有优良产肉性养殖用品种等方面进行。(www.bbwfish.com)

篇9:企业基因是什么

然而,关于企业的“基因说”内容常让人感到模棱两可或似是而非。原因主要在于,业界对“企业基因”至今缺少清晰的概念界定。如此基于“企业基因”对企业的分析和把脉,以及对企业发展所开的“药方”,就很难让人相信其作用和有效性。

既然目前企业“基因说”甚嚣尘上,那么,首先搞清楚有关企业基因的一些基本问题,即企业基因是什么、怎样构成、有哪些来源、主要功能等,才是企业“基因说”的立命之本。

企业基因是什么

“企业基因”的概念无疑来自于“生物基因”的类比。

在生物学中,基因通常是指包含了决定一个功能蛋白所需信息的核苷酸序列,是生物遗传和生命活动调节的基本单位。多数情况下,基因位于具有空间结构的DNA双链上。大多数生物的遗传基因由DNA中四种脱氧核苷酸的不同排列顺序表达出来。我们把生物基因的概念层次总结如图1所示。

对生物基因的研究,可以使人们在更深层面上把握生命活动的规律,不必从某种中间过程或宏观属性来猜测生命的机理,从而大大增强了生命科学理论的解释和预测能力。

企业基因较为抽象,不能放在实验室中进行研究。尽管如此,企业基因能被称为“基因”,也须具备相应的功能与属性。否则,企业基因就是没有根据的套用。

下面,我们总结了生物基因的四个基本属性,有助于用类比的方法辨识企业基因。

能决定个体性状。基因是生物体特征与生命功能的主要决定因素。以人类为例,人类的血型、肤色、性别、是否色盲等特征均由基因决定。

类似地,企业基因也应能够大致决定一个企业的本质特征,包括企业在决策或管理活动中体现出的基本价值观念、行事风格、天赋所在等。如有的企业追求卓越,而有的企业长期以来只求舒服、得过且过。

是基本功能单位,但不是最小物质单位。基因是保持生物性状的最小功能单位,把一个基因再细分将不能独自完成基本的性状调节功能。

相应地,企业基因也是基本功能单位,把诸如组织结构、企业文化这样宏大的概念称作企业基因显然是错误的。但生物基因不是生物体内的最小物质单位,生物基因可以分解为核苷酸乃至更小的分子。

因而,也不能简单地把一个人、一台设备等不可分的物质单位看作是企业基因。只有当某个人对企业发挥出一种非常关键的功能性作用时(如企业创始人、长期任职的CEO),这个关键人才有可能是构成企业基因的一个载体。

独立发挥作用。生物基因发挥作用一般不依赖外界环境或生物体的自身储备。例如,人体内的基因正常发挥作用不会受到他目前身高体重或脂肪储备量的影响。

同样,企业基因的功能也不会随着企业资源储备等状态的改变而改变。例如,真正重视人才的企业不论内外部人才储备丰富或匮乏,人们始终能在这个企业感受到对人才的渴望和重视。

具有一定的稳定性。尽管基因可以重组和突变,但企业基因在多数情况下应是稳定的,不容易更改。

仍以对待人才的态度为例,真正重视人才的企业不会在几个月或半年之后突然变得漠视人才。即使某些领导更换了,企业的这一特征也会持续。一般来说,可以在短时间内迅速被改变的特征不是企业基因。例如,有文章认为企业基因中包含促销策略,这种可以快速更换的策略不可能是企业基因。

企业基因也应具备与生物基因相类似的四种基本属性:能决定企业本质特征、是企业的基本功能单位、独立发挥作用、具有一定的稳定性。否则,不论多么重要的概念,都很难称之为“企业基因”。

根据以上分析,我们认为企业基因是:影响企业决策或行为的内在的、独立的、稳定的基本功能单位。企业基因源自于企业内部,不取决于外部环境,不依赖企业当前资源状况或盈利水平,不能在短时间内轻易更改。

另外,企业基因与生物基因有一个重要差异:企业基因能保持企业的本质特征,但一般不发生代际遗传。除了突变外,生物基因主要通过代际遗传来保存物种基因信息和适应环境变化。企业一般以永续经营为目标,其生存模式不是倒闭破产后产生新的企业,而是注重基因的自身重構与改良,以应对外界环境变化。

三大构成因子

人类的基因种类数以万计,而其构成单位脱氧核苷酸仅四种。目前,找出企业的所有基因并逐一列举尚不现实,声称企业只有少数几种基因的说法显然是弄混了基因和核苷酸的概念。但我们可以依照研究生物学的方法,先找到基因的基本构成因子。我们认为企业基因至少包括以下三大构成因子:价值观念因子、性格气质因子及天赋因子。

价值观念因子

价值观念因子即决定企业的价值观、生存意义、该去向何处等基本看法的因素。更具体地,这类因子关系到企业重视什么目标、不重视什么目标,以及企业存在的意义和目的等。例如,“追求卓越”的企业不会满足于延续生存,而总是不断自发提升产品功能与技术水平,争做行业巨头。这种追求本身不依赖于外部力量,有这种追求的企业不会因一时的资源不足就心安理得成为泛泛之辈。

例如,海尔发展初期曾资不抵债、濒临倒闭,但张瑞敏并没有因此甘于把海尔做成一家平凡的企业。

有的企业则非常重视社会责任的履行,明显超出了同类企业的水平。例如,中国远洋虽面对着企业盈利的巨大起伏,但社会责任的履行一直处于领先水平。

性格气质因子

性格气质因子即关系到企业思考问题的逻辑、行事风格等的因素。两个同样追求卓越的企业,可能因其内在气质差异而选择完全不同的成长路径。

有的企业选择战略时习惯性地冒进,面对市场竞争时也无所不用其极,不给对手或合作者留后路,风光后即面临重大考验。国美就曾经是这方面的一个例子。有的企业则一贯稳妥,稳扎稳打,不采取没有把握的战略,避免风险的同时也常失掉扩张机会。当当网前些年谨慎的发展历程或许可作为此类风格的一个注脚。

性格气质因子或许不构成直接影响企业绩效的基因,但与绩效具有深层次的联系。企业的工作氛围可能是这类因子的一个外在反映。在一些互联网或IT企业中,员工可以穿T恤、拖鞋、短裤上班,这可能反映了某些企业的基因中具有开放心态和科技创新氛围。

天赋因子

天赋因子即决定企业先天天赋水平的因素。企业像人类一样存在先天的潜力差异。智力平庸的人难以获得自然科学基础研究方面的前沿成就,先天体能不足的人不适合从事竞技体育。

企业的天赋不是指企业的资源或能力现状,而是企业向不同方向发展的潜力以及所能达到的水平高度。一个在发展历史上一贯轻视研究开发、员工整体学历较低的企业,不经历长期的改造不可能在科技行业获得成功。例如一些制药企业虽开始重视创新研发,但科技人员数量和水平还远远不足。如果不能大幅引进或更新人才,并随之改善激励机制,从根本上改善企业天赋因子,企业的研发项目将永远事倍功半。

各种因子按照内在的联结方式,构成了各具功能的企业基因,进而决定了企业的独特属性。

例如,当“追求温饱”的观念因子、“谨慎稳妥”的性格因子、“平庸”的能力天赋因子加在一起时,就会产生一个“行动迟缓”的企业基因。而自下而上的创新基因则由“开放”“执着于目标”的企业观念因子,“鼓励尝试”“分权”的性格因子,以及较高专业知识技能的天赋因子构成,互联网企业常常需要这种基因。一些企业基因的构成方式可能更复杂,我们在此不多赘述。

来源何在

根据我们的研究和分析,企业基因及构成因子主要来源于以下三个方面。正如DNA链是生物基因的载体一样,这些来源是企业基因的载体,本身并不是企业基因。

创始人、长期任职的CEO或董事长等的个人特征及观念、经验、价值观等。创始人、CEO或高管团队对企业的影响非常关键。长期任职的董事长或总经理对企业的影响非一般员工可比。国内外多项研究都已发现,他们的个体自然特征,如年龄、性别、教育背景、工作经验等,以及内在的性格气质、价值观等,都对企业行为及绩效具有重要影响甚至决定性作用。

这种现象在初创期的企业表现最为明显,创业者的价值观、性格和特长领域,会影响企业的发展步调以及创业最终的成败。即使是经历较长发展历程的企业,关键人物的影响也不可忽视。例如,国美电器发展中的起伏显然与黄光裕的个人性格有关。黄光裕的“帝王情节”和“霸道作风”,使国美倾向于采用激进和强硬的对内对外政策,在顺风顺水时可能会高速发展,一旦遇到挫折也很可能一蹶不振。而张近东的个性则兼具儒雅与强硬,苏宁做事相对温和同时并不缺乏野心。

一般员工的整体特征。例如全体员工在年龄、性别、观念、教育背景、工作经验等方面的一致特征。如果企业人员一致具有某种特征,也将成为企业基因的重要来源。

例如,绝大多数是男员工的企业,很可能无法准确把握女性消费品的需求。员工普遍老龄化的企业,也难以理解80或90后的消费观念。工程师或技术出身员工占大多数的企业,容易重视技术细节而忽视市场需求。营销人员过多的企业,可能埋头于短期的促销和宣传,而忽视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培育。

这类企业基因来源于企业全体员工的自然属性与心理特征,一旦形成,短期内不易彻底改变。

企业未被割断的历史及其背后传承的思想精神。这类自组织诞生以来就存在的、未被特殊事件所中断的历史,很容易成为组织的印记。

如作为中国工商业先驱的招商局集团,其历史决定了它的基因中含有敢为人先和勇于探索的精神。

此外,除企业外的其它组织也可具有此类基因。例如,清华大学建校以来经历校址搬迁、院系调整等变故,但“行胜于言”“听话出活”等思想影响了一代代清华师生,并且会继续影响新来者。

我国企业应当重视自身发展的历史连续性和企业文化精华的积淀,不应为了一些暂时性的利益,而牺牲企业所坚持的价值观或企业精神的一贯性与连续性。

企业基因或许还存在一些其它来源。就如同在自然界中,一些嗜酸细菌由于具有特殊功能的基因,能够在其它生物都难以生存的酸性、重金属环境中生存。

在一些特殊环境下,企业基因可能也有独特的来源。例如一些落后地区的小企业,其产品或服务质量低劣,管理混乱,仅凭借与当地官员的某种特殊关系维持生存,这就是该企业的基因來源。

在搞清楚企业基因的基本属性、功能、构成因子以及来源后,我们把企业基因相关概念的关系总结如图3所示。图中企业DNA使用带状示意图,是因为目前没有证据表明企业DNA也是类似双链的闭合结构,这里不做无根据的过度类比。

有关误用

以下概念或因素容易被误认为是企业基因,然而实际上,它们是和基因不相关的因素,或是被企业基因所决定的一些后续变量。

企业战略、商业模式等。调整战略、变换商业模式常给企业带来深刻改变,企业绩效也会因此提高或降低。然而,单纯的战略或商业模式改变并非企业基因重构,而更像是企业基因发挥了正常调节功能。

如果战略或商业模式的变化伴随着企业主要领导人、大量员工的更换,甚至企业的名称、目标、组织结构都随之发生了变化,那么无疑是企业基因的重构。

在生物界,大肠杆菌可基于乳糖操纵子所包含基因的功能来实现对环境中葡萄糖的优先利用,当环境中的葡萄糖被消耗尽时,它也可以利用乳糖作为生命资源。企业也可以在不改变自身基因的前提下进行战略调整。

换句话说,一套企业基因对应着不止一种商业模式,也不止一种企业战略。有的企业在十几年之中时而激进时而保守,既做过多元化也做过归核化,这都是在同一套基因下做出的不同战略选择。

这提示企业,如果当前的企业基因能支持变革目标的实现,就没必要花费大量精力对企业进行彻底的、颠覆性的改变。

管理规章、激励机制等。管理规章与激励机制是配合企业战略目标而采用的内部管理手段,同时也要受到外界环境中的一些行业标准或管制规章的影响。它们是比较外在的、能够观察到的企业活动,常随着企业战略、组织结构而变化,尚未达到企业基因的层面。

诺基亚的例子有助于说明这个问题。诺基亚曾在成本较高的触控式屏幕问题上决策失误,一些文章就此认为它的失败,源于诺基亚的管理规章和激励机制过于注重高效率和低成本,从而使企业忽视了创新。

实际上,诺基亚并非不重视创新,其产品质量、样式、功能曾一直走在市场前列。

它的失败应该从其企业基因中寻找更深层次的根源。诺基亚的基因中本身就带有对战略的忽视和战略视野的狭窄。因此,它的创新并没有基于对行业环境的战略分析,它在涉及企业发展方向的重大决策上屡次迷失或延误,很快便在智能手机浪潮的冲击下落后。

行业经验或产品经验。传统行业中的企业普遍容易被扣上没有电商基因的帽子,偏重生产制造的企业被称作缺少营销基因,甚至有人认为中国的企业都缺少创新基因。

这些说法要表达的,无非是某个企业缺乏相关的经验或技术。这类“基因说”常缺少严密的逻辑分析,也与管理实践不符。

例如,数据表明,美国排名前十的电商企业中,纯电商企业仅有一名,其他九家企业都是由传统零售商转型而来,例如沃尔玛。

诺基亚当初的主营业务从造纸、橡胶向移动通信产品发展时,恐怕没人认为它有强大的通信基因。

腾讯被认为其基因是源于社交软件,但也开发出了移动互联网产品“微信”。

Surface产品的失败不是因为微软没有设计平板产品的经验,而是在PC市场的长期巨大成功强化了其过度自信、反应迟钝的企业基因,对平板市场应用需求产生了一厢情愿的主观设想。

企业文化。企业文化固然反映出企业基因的一些特性,但它是多种因素复杂作用的结果,不可简单地称之为企业基因。而且,企业文化本身就是一个难以清晰界定的多维度概念,用它来诠释企业基因或许会导致企业基因概念更加抽象与难以把握。

孰大孰小的影响力

用企业基因谈论一个企业的成败,往往会夸大企业基因对企业的影响力。

企业内、外部的其它因素与企业基因共同决定了企业的行为和绩效。有些问题主要由企业基因决定,适合用企业基因概念来分析;有些问题主要是由企业基因以外的因素决定,不适合单独用企业基因来分析。可从以下两方面分析企业基因的相对作用大小。

第一,企业基因可以影响企业的关键决策、调节企业的日常管理,但对简单的、流程化的问题影响较小。

当企业面对的环境复杂时,例行流程和线性思维不能有效解决重大问题。这时候,更多地需要企业从基因层面,如基于企业价值观、非理性思维等,来发挥对重大决策的影响。

当企业面对很多非常规管理任务时,也更需要企业基因的调节作用。

这也解释了为什么一些价值观和经营理念落后的企业,在没有遭遇市场或技术变革时尚能维持发展,但在环境剧变时轰然倒下。

第二,企业内、外部环境影响巨大时,企业基因的影响力难以显现。

企业的行为与绩效常受到企业基因、企业的非基因因素以及外部环境因素的共同影响。当企业中重要的非基因因素(如企业规模)的作用很关键,以及当外界经济、社会、自然、科技、政治等宏观环境的影响力巨大时,企业基因的影响可能难以表现出来。

例如,当企业社会责任还不是一个重要话题时,各企业对社会责任的履行,更多地受到企业基因如企业创始人或CEO的理念影响。当企业对社会责任的履行越来越受关注并受到全社会审视时,社会责任的履行,可能成为企业对外界压力的应对,而不取决于企业领导层的真实观念。

这也就是为什么在占据天时地利、获取资源比较容易时,一些平庸的企业也可能取得良好绩效。但这些企业经过一些年的风光后,不少即陷入衰败。

如何改造企业基因

正如基因药物、转基因食品是人为改造生物基因的产品一样,在清楚认识了企业基因的概念、构成与来源后,改造企业基因也就有了头绪。企业需要发挥能动性,有意识地改造自身的基因。企业可以从以下几个模式来改造自身的企业基因。

自发培育好的企业基因

企业基因的培育,是指企业通过长期的理念倡导、全体员工价值观塑造、固有专长的培育、形成有特色企业历史等手段,形成新的企业基因。

例如,华为不屈不挠、奋不顾身的基因是任正非长期的坚持努力塑造得来,其它企业不可能在短期内模仿这种独特基因。

自发培育的新基因可以增强企业的竞争力。一旦形成了独特而具有优势的企业基因,企业就能在战略实施、内部管理、市场竞争等一系列活动中事半功倍。企业抓住了有前景的市场机遇、决心在有关领域长期发展时尤其适合采用这种基因培育模式。

破坏阻碍企业发展的不利基因

有些生物基因本身就是不好的,例如一些“病毒癌”基因。企业也难免会受到一些不利于自身发展的基因的侵袭,如高管团队的短浅目光、员工的不思进取、企业忽视长期努力而总想走捷径的价值观等。想把这些不利的企业基因改造为优势基因很困难,但可以削弱它们的影响力乃至于破坏不良基因。

对待与组织中的人有关的不利基因时,可逐渐调整代表不同基因的人员比例而使各种观念互相制衡。这样至少可以避免出现最坏的决策。企业还可借用重要事件割断企业历史的连续性,或推进业务模式的多元化以减弱对特定资源的依赖,使长期存在的不利基因逐渐弱化。

借鉴模仿外源基因

是指模仿一些成功企业的优秀基因,以获得原来不具备的基因或改进自身基因效能。

企业基因的模仿和改良涉及层次较深,仅仅引进一名新的销售部门经理、采用一套办公系统、或找咨询公司做战略分析等简单孤立的做法难以触及企业基因。

企业先要鉴别自身与成功企业的差距主要在于何种基因因子。然后,决策者须高瞻远瞩、有针对性地推进,可能要对企业员工进行培训提升乃至更换,对有关管理制度进行调整。

改良基因可采取适度步伐,可先引入某个最容易接纳新基因的子公司或事业部使其独立运行,观察其效果好坏再考虑推广。

借鉴模仿外源基因不同于学习行业经验或产品经验。例如,有的企业在建立子公司时参考优秀样板,聘请满足一系列条件的管理者,并注重招聘年龄、性格、学历与专业背景符合企业要求的员工,使企业基因在观念、气质与技能方面都具有良好起点,以后再學习行业或产品经验并非难事。

最后,要注意的是企业需确认有没有必要改造基因。如果涉及的企业问题还未深入到企业基因的层面,或没超出当前基因可自行调节的范围,企业就没必要改造企业基因。企业基因的改良是长期的过程,对于优良的企业基因,不可因其暂时不适应环境要求就把它舍弃。

企业基因不仅仅是一种文字上的比喻,更应该是一种科学的管理概念。因此,理解企业基因概念不仅需要分清层次和重点,也要了解基因的构成及来源,并区分企业基因和非企业基因因素。

企业基因能从独特视角捕捉到企业的本质特征,对理解企业决策与行为决定因素具有重要启示。但是,我们也希望通过澄清一些常见的误用和滥用企业基因的说法,帮助企业家和管理者利用、改造基因实现企业提升,创造更好的经济与社会效益。

篇10:基因变异是什么意思

这故事一转又回到以前发生的事情。

Who holds the world record for the long jump?

跳远世界纪录的保持者是谁?

He jumped to his feet when they called his name.

他们叫到他的名字时他一下子就站了起来。

You seem to have jumped several steps in the argument.

你在论证中似乎略去了好几个步骤。

Prices jumped by 60% last year.

篇11:it是什么意思is是什么意思

1、通过信息技术的增值信息和服务来增加客户的转换成本。

2、可以降低公司对于供应商之间的转换成本。

3、使用信息技术支持产品创新,来维持自身的竞争力,与竞争对手共享信息技术资源。

4、以信息技术代替劳动力,创造出新的产品和服务。

篇12:基因变异是什么意思

闻名(wén míng)是偏正式短语,动词,有两个意项,一是“听到名声”的意思,例如:“闻名不如见面”;还有一个是“著名,有名”的意思,比如“举世闻名”。

二、闻名中闻字的意思

闻名的闻是什么意思呢?这要根据具体的句子来分析。以下词句中的闻,分别是“听到”和“有名”的意思。

(1)“听见,听到”

闻名不如见面

闻名已久

(2)“著名,有名”

闻名遐迩

闻名天下

二万五千里长征闻名世界

来到这闻名于世的芦沟桥,最感兴趣的是数两边桥栏杆上的石狮子。

(3)附“闻”字的意项

①听见:~诊。~听。~讯。博~强记。~过则喜。~鸡起舞。

②.听见的事情,消息:新~。传~。见~。

③出名,有名望:~人。~达。

④名声:令~(好名声)。丑~。

⑤用鼻子嗅气味:你~~这是什么味儿?

⑥姓。

三、闻名的近义词、反义词

近义词:著名、知名、有名

反义词:无名

四、资料,闻名在古文中的意思。

(1).听到名字或名声。

《礼记•杂记》:“见似目瞿,闻名心瞿。” 孔颖达疏:“闻他人称名与父名同。”

唐 柳宗元 《曹溪大鉴禅师碑》:“ 中宗闻名,使幸臣再徵,不能致。”

元 秦简夫 《赵礼让肥》第三折:“闻名不曾见面,壮士为甚么不下山应武举去?”

(2).有名。

《北史•魏南安王桢传》:“孝文以楨孝养闻名内外,特加原恕。”

《水浒传》第五八回:“众人説他的名字,聒得洒家耳朵也聋了,想必其人是个真男子,以致天下闻名。”

(3)名声;名望(这是由有名引申出来的意思)。

北齐颜之推《颜氏家训•风操》:“益知闻名,须有消息,不必期於颠沛而走也。”

唐沉亚之《冯燕传》:“冯燕者,魏豪人,祖父无闻名。”

篇13:基因变异是什么意思

关键词:乙型肝炎病毒,基因分型,基因变异

乙型肝炎病毒(HBV)为一双链DNA病毒,主要引起急、慢性肝炎、肝硬化和肝癌,其基因序列高度变异,其原因是由于HBV在复制过程中必须经过前基因组RNA(pg RNA)中间体进行逆转录,而负责逆转录DNA聚合酶缺乏校正功能[1],因此在逆转录过程中有很高的错配率。HBV变异的发生可引起乙肝病毒的生物学特征发生改变,对药物产生拮抗性,最终导致肝炎再发作。根据基因组核苷酸差异≥8%,将HBV分为A~H 8种基因型[2],其分布具有明显的地域特征。研究表明,HBV基因型与临床表现、预后判断、治疗应答均有一定关系,不同基因型具有不同的致病性,HBV基因型与肝癌发生率也存在一定的相关性[3,4]。因此,本文采用基因测序法对HBV基因分型与基因变异进行检测,以便结合临床资料更好地为病情的诊疗和判断预后提供重要依据。

1 资料与方法

1.1 病例来源

选取天津地区2009年1月~2011年1月门诊及住院乙肝患者血清标本102份。其中男性74例,女性28例;平均年龄(45.6±13.8)岁。诊断标准符合2000年第10次全国传染病与寄生虫病学会和肝病学分会联合修订的病毒性肝炎防治方案[5]。

1.2 主要仪器与试剂

基因测序仪为美国AB公司的3130型测序仪;PCR扩增仪为美国AB公司的9700型PCR仪;乙型肝炎病毒P区核酸扩增检测及测序试剂由上海宝藤生物医药科技有限公司提供;Big-Dye、POP7胶由美国AB公司提供;DNA提取试剂盒由日本富士公司提供。

1.3 检测方法

1.3.1 HBV P区扩增

按照DNA提取试剂盒说明书提取HBV-DNA,利用PCR扩增引物进行PCR扩增,PCR反应体系:缓冲液2μL、d NTP 2μL、引物2μL、Taq酶0.2μL、DNA模板2μL、dd H2O 11.8μL,总反应体积为20μL。PCR反应条件:95℃预变性5min,95℃变性30 s,60℃退火1 min,72℃延伸45 s,12个循环并且每个循环减低0.5℃;94℃变性30 s,50℃退火40 s,72℃延伸45 s,35个循环;72℃再延伸7 min,4℃恒温。PCR扩增完毕后,取15μL PCR产物在浓度1.5%琼脂糖凝胶上电泳,判断扩增的目的条带。

1.3.2 HBV P区测序

扩增目的条带切胶,将PCR产物进行纯化。将纯化产物进行PCR测序,反应体系:纯化模板4μL,Big Dye mix 4μL,引物1μL,dd H2O 1μL。反应条件:96℃预变性1 min,96℃变性10 s,50℃退火5 s,60℃延伸4 min,25个循环,最后4℃保温。用醋酸钠-EDTA混合物及70%冰乙醇纯化后,加10μL Hi-Di Formamide溶解DNA,95℃变性4 min,置冰浴,上机测序。

1.3.3 HBV DNA基因序列分析

将HBV P区碱基序列运行DNA Star软件,与已知耐药位点进行比对,从而得到HBV针对不同的耐药突变情况。

1.3.4 HBV基因分型检测

将已检出的HBV DNA基因序列打开网站http://www.ncbi.nlm.nih.gov/pro jects/genotyping/formpage.cgi,根据软件比对给出的得分,得分最高的既是患者HBV所属基因型。

1.4 统计学方法

所有数据采用SPSS 15.0软件包进行统计学分析,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HBV变异检测结果

102例HBV患者中检出变异株84例,YIDD50例,占59.5%;YVDD 24例,占28.6%;181V 9例,占10.7%;202G 1例,占1.2%。见图1。

2.2 HBV基因分型检测结果

102例HBV患者基因分型结果显示,12份标本为B型,占11.8%;89份标本为C型,占87.3%,为本地区的优势基因型;1份标本为D型,占0.9%。基因分型图见图2。

2.3 HBV基因分型与基因变异的相关性

HBV变异类型与B、C基因型的关系结果显示,在50例发生YIDD变异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中,5例为B基因型,44例为C基因型,1例为D基因型;在24例发生YVDD变异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中,3例为B基因型,21例为C基因型;在9例发生181V变异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中,2例为B基因型,7例为C基因型。HBV B、C两基因型间HBV基因变异类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1.025,P>0.05)。另由于D基因型、202G变异型例数较少未进行统计。见附表。

3 讨论

基因突变和基因分型的检测有酶切法、线性探针、light-cycler技术、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分析(PCR-RFLP)等多种方法,这些方法费时,繁琐,而且检测到的突变最后还需测序来确定突变的类型及突变的位置。聚合酶链反应产物直接测序法(SBT)是鉴定HBV基因变异和基因分型的金标准。ABI3130型基因测序仪采用sanger双脱氧链末端终止法,以四色荧光标记技术代替手工测序需用的同位素标记,完成测序和分析过程的自动化,测序和分析时间大为缩短,并且避免了同位素的污染。

本研究结果显示,本地区主要出现M204V/I变异,其次为A181V变异。使用拉米夫定治疗仍是本地区患者出现变异的主要因素。拉米夫定引起的YMDD突变在用药后6个月开始出现,呈逐年用药递增的趋势。用药1年时有16%~32%的患者发生耐药变异,2年时为47%~56%,3年时达69%~75%[6]。阿德福韦第1年为24%,以后逐年增加,第2~4年为3%、11%和18%,恩替卡维、替比夫定也有相继耐药的报道,且同时服用多种核苷类药物可以导致多重耐药的发生。一旦发生基因耐药就有产生临床耐药的危险性,最终引起病毒拷贝数反弹以及肝炎复发、病情恶化。因此,在慢性肝炎抗病毒治疗过程中密切监测耐药突变位点的出现已成为临床治疗的需要。

HBV基因分型与HBV病毒复制、临床演变及治疗反应相关。国外文献报道,干扰素对B基因型的疗效优于C基因型[7],亦另有报道,拉米夫定对C基因型的远期疗效明显优于B基因型[8]。本研究结果显示,本地区HBV感染者基因型多为B型和C型,以C型为优势基因型,呈现了北方地区HBV型别分布特点。研究发现,亚洲人群中B基因型患者比C基因型对INF-α的应答率高,基因型C较基因型B更易发生C基因型启动子T1762/A1764的变异。C基因型的HBe Ag阳性率和血清HBV DNA水平均高于B基因型,慢性HBV感染的HBe Ag血清转换也比B基因型迟[9];从无症状携带者至慢性肝炎、肝硬化、肝癌的不同人群中,C基因型的检出逐渐升高,B基因型则逐渐下降[10,11]。因此,基因型的检测可以为临床医生提供判断预后的依据,从而制定个体化治疗方案。

国内有关HBV基因型与YMDD变异相关性的研究很多,但结果存在一定的差异。有研究显示,B基因型的治疗反应、耐药发生率均优于C型,HBV YMDD突变株(YIDD/YVDD)多发生于基因型C型和D型,基因型A发生YMDD变异的概率较高,基因型D可能需要较长的时间出现YMDD变异,而基因型B和C与YMDD变异无关系。王义光等[12]对HBV基因型与YMDD变异关系的研究显示,HBV各基因型发生YMDD变异率差异较大,HBV的基因型虽然以B型为主,但发生耐药变异率较高的却是C型,其变异率与A、B型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HBV基因分型,P区基因区序列突变的应用,有助于临床上对乙型肝炎患者的预后和转归进行正确评价,为及时合理地实施干预措施提供重要依据。

致谢:感谢天津第一中心医院提供102例样本。

参考文献

[1]BECK J,NASSAL M.Hepatitis B virus replication[J].World JGastroenterol,2007,13(1):48-64.

[2]ARAUZ-RUIZ P,NORDER H,ROBERTSON BH,et al.Geno-type H:a new Amerindian genotype of hepatitis B virus revealedin central America[J].J Gen Virol,2002,83(8):2059-2073.

[3]WANG Z,HUANG Y,WEN S,et al.Hepatitis B virus geno-types and subgenotypes in china[J].Hepatol Res,2007,37:36-41.

[4]ORITO E,MIZOKAMI M.Differences of HBV genotypes andhepatocellular carcinoma in Asian countries[J].Hepatol Res,2007,37:33-35.

[5]中华医学会传染病与寄生虫病学分会,肝病学分会联合修订.病毒性肝炎防治方案[J].中华肝脏病杂志,2000,8(6):324-329.[5]Chinese Society of Infectious Diseases and Parasitology and Chi-nese Society of Hepatology of Chinese Medical Association.Theprogamme of prevention and cure for viral hepatitis[J].Chin JHepatol,2000,8(6):324-329.Chinese

[6]YUEN MF,FUNG J,SETO WK,et al.Combination of baselineparameters and on-treatment hepatitis B virus DNA levels tostart and continue patients with lamivudine therapy[J].AntivirTher,2009,14(5):679-685.

[7]KAO JH,WU NH,CHEN PJ,et al.Hepatitis B genotypes andthe response to interferon therapy[J].Hepatology,2000,33:998-1002.

[8]周胜生,王永忠.乙型肝炎病毒基因分型与拉米夫定临床应用反应[J].肝脏,2004,9(2):77-78.[8]ZHOU SS,WANG YZ.Genotyping of hepatitis B virus and therespond to lamivudine treat-ment[J].Chinese Hepatology,2004,9(2):77-78.Chinese

[9]NATSUIZAKA M,HIGE S,ONO Y,et al.Long-term follow-upof chronic hepatitis B after the emergence of mutations in thehepatitis B virus polymerase region[J].J Viral Hepat,2005,12(2):154-159.

[10]王海滨,姜平,马洪滨,等.乙型肝炎病毒YMDD变异与肝功能损伤程度的关系[J].中华医学检验杂志,2005,28(9):922-924.[10]WANG HB,JIANG P,MA HB.The study of the relationshipbetween YMDD mutation and the degree of liver function de-stroyed[J].Chin J Lab Med,2005,28(9):922-924.Chinese

[11]HUMPHRIES JC,DIXON JS.Antivirals for the treatment ofchronic hepatitis B:current and future options[J].Intervirology,2003,46(6):413-420.

篇14:什么是转基因工程

什么是转基因食品?它是怎样获得的?要想解决这个问题,就从大家较熟悉的植物育种谈起。

数千年来人类为了解决自己的食物问题,把野生植物引来种植,培育成了我们现在食用的小麦、水稻等粮食作物。为了解决产量低、品质差、由自然灾害和病虫害的侵犯造成的颗粒无收等问题,人们开始不断地在种与种之间、属与种之间进行杂交选育和探讨,希望能找出生产中需要的品种来。这就是我们常说的传统育种,也叫常规育种。我们国家是一个大国,粮食短缺一直是国家需要解决的最重要课题之一。我国老一辈育种科学家为了培育出生产中需要的优良品种,几十年如一日地奋战在实验室、田间和地头。中国科学院遗传与发育研究所研究员、著名小麦专家李振声院士,为了解决小麦条锈病问题,花了8年时间才育成了一个抗病的小麦品种。

为了克服远缘杂交不育、疯狂分离等问题,李振声院士花了20年时间育成了杂交品种小偃6号,为我国的小麦育种事业做出了卓越贡献。还有很多老科学家在常规育种中,为了加快育种步伐,常年奔波于海南岛进行繁育,经常不能回家过年,有的甚至牺牲在繁忙的工作岗位上。常规育种给人类带来的最大难题就是在杂交繁育中作物的目的性状很难控制,因此培育时间过长。另一个问题就是远缘杂交不育。

如何解决这个难题呢?DNA双螺旋结构的发现,基因工程的开创为用分子手段解决这个难题开了一扇门,这就是分子育种。

分子育种就是将已知的目的基因,即决定这个性状的生物大分子DNA(如增加产量,改良品质,抗虫,抗病,抗逆等)用一个含有生物载体T-DNA的农杆菌,与植物愈伤组织共培养的方法将目的基因转化到植物中去,从而达到改变植物性能的目的。

应用于分子育种的基因工程技术,使人类对生命的认识从宏观细胞水平发展到了分子水平。就植物而言,目前已经完成基因组序列测定的(即遗传物质大分子DNA)有苡南芥、水稻、毛果杨。正在测序的有番茄、土豆、玉米、莲花和木薯。由于科学工作者对植物基因组的认识越来越清楚,所以特意的、有目的的改良植物品种越来越多地变成了现实。

我们可以将常规育种和分子育种做一下比较,它们的培育目的都是为了改变植物的性能。常规育种由于对需要的性能只能从表形识别,因此需要进行反复杂交选育才能完成,花费时间长。由于种属的不同,在远缘杂交中,不能产生同源染色体配对,从而会造成远缘杂交不育。而分子育种克服了常规育种难题,由于插入的目的基因明确,从而缩短了育种年限。由于自然界的基因大分子结构是相同的,因而不存在远缘杂交不育的问题。

从以上的比较我们可以看出,分子育种是常规育种的一个飞越。它是人类认识自然、利用自然的智慧结晶。转基因食品就是用分子育种方法育出的品种。

目前我国已经获得政府批准商业化种植的转基因食品有西红柿、甜椒和木瓜。转基因西红柿在全国已种植有几万亩,木瓜也已批准在广州进行种植。

当前,有些人对转基因产品提出许多疑议。有的是不懂科学的无稽之谈,没有任何证据;有的则是出于完善科学研究的目的,是可以理解的。因为任何新生事物的产生都不会是一帆风顺的,特别是像分子育种和基因工程这样一个高科技的研究项目,它还有很多需要继续研究的问题,还有许多技术需要完善。所以我们国家对转基因食品的商业化是慎之又慎的。到目前为止还没有把转基因技术用在主粮的生产上,这充分说明国家对人民的负责精神。因此,我们可以负责任地说,经过科学工作者认真研究、示范、验证并通过国家安全鉴定的转基因食品是完全可以食用的。随着转基因技术的不断深入和完善,转基因食品将会越来越多地出现在我们的餐桌上。

(本文摘自中国科普博览网,由于作者联系方式不详,请相关作者与本刊联系,以便奉寄稿酬)

上一篇:万泉镇徐城小学教研工作计划下一篇:高参小工作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