变异指数

2024-05-06

变异指数(精选四篇)

变异指数 篇1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12年12月至2013年1月在我院择期行腹腔镜子宫切除术的ASAⅠ~Ⅱ级患者50例, 年龄43~60岁, 平均51岁;体重46~67kg, 平均53.2kg。纳入本次观察的患者既往均无严重的心脏、肝肾功能不全, 无严重的哮喘、急性支气管炎等呼吸道疾病。本研究获得本院伦理委员会批准, 患者或家属均已签知情同意书。

1.2麻醉方法

所有患者术前30min常规肌注苯巴比妥钠0.1 g、阿托品0.5 m g。入室后开放外周静脉, 连接心电监护仪连续监测无创动脉压 (M A P) 、心率 (H R) 、心电图 (E C G) 、脉搏血氧饱和度 (S p O) 。采用静脉快速诱2导法, 麻醉诱导静脉注射依诺伐 (氟芬合剂) 2ml、丙泊酚1~2 m g/k g、顺式阿曲库铵0.2 m g/kg, 去氮供氧后行气管插管。诱导成功后机械通气, 容量控制模式, 维持潮气量 (Vt) 8~10ml/kg, 呼吸频率10~12次/min。麻醉维持采用微量泵静脉注射丙泊酚4~8mg/ (kg·h) , 瑞芬太尼0.3~0.5μg/ (kg·min) , 术中顺式阿曲库铵酌情间断静脉滴注, 并调节呼吸参数, 使呼气末二氧化碳分压维持在 (4 0±5) c m H g。将脉搏氧探头连接患者食指并避光包裹固定, 另一端与安装了PVI软件的Massimo Radical7监测仪 (美国Masimo公司生产) 连接, 连续监测PVI;行左或右桡动脉穿刺置管, 连F1o Trac传感器, 一根传感器连接普通监护仪监测有创平均动脉压, 另一端连接VIUEIO监测仪 (美国Edward公司) , 连续监测心脏指数 (CI) 、S V V等指标。

1.3 观察指标

记录血流动力学平稳5min后取基础值 (气腹前) 、C O2人工气腹压力为1 2 c m H2O无任何刺激5min后 (气腹后) 的MAP、HR、心输出量 (CO) 、CI、SVV、P V I。

1.4 统计分析

采用SPSS 13.0统计软件包处理。所有计量资料以 (±s) 表示, 组内气腹前后比较采用t检验。S V V、P V I分别与C O以及S V V、P V I行P e a r s o n线性相关分析。P<0.0 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气腹前后H R、S B P、D B P比较 (表1)

与气腹前比较, 气腹后患者H R有所降低, 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而S B P、D B P升高明显,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2 气腹前后C I、C O、S V V及P V I比较 (表2)

气腹后患者S V V、P V I均较气腹前升高, 而CI、CO则明显下降, 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2.3 相关性分析

气腹前后SVV、P VI与CO呈负相关 (r分别为-0.63、-0.76, P<0.01) , 而PVI与SVV呈正相关 (r=0.62, P<0.01) 。

3 讨论

与开腹手术相比, 腹腔镜子宫切除术具有手术创口小、应激弱、术后恢复快的优势, 目前广泛应用于临床。然而, 在腹腔镜手术中, CO2气腹可引起剧烈的血流动力学波动, 可能诱发不良甚至恶性的心脑血管事件。在合并心脑血管病的患者中应用CO2气腹, 其发生心脑血管事件的危险性更大。因此, CO2气腹期间要准确、迅速而安全、无创地监测患者的血流动力学变化, 对于腹腔镜手术围术期麻醉管理显得尤为重要。

围术期腹腔镜手术常采用静态的血流动力学参数, 如心率、无创血压等。这些参数均可由常规的心电监测仪获得, 方便且操作简单。但静态参数常常伴有一定的滞后性, 不能准确及时地反映血流动力学状态。传统监测前负荷的静态参数有中心静脉压 (C V P) 和肺动脉楔压 (P A W P) 等, 主要以压力代替容积的方法来反映左心前负荷, 易受到心室顺应性、血管张力、心脏瓣膜功能、机械通气等因素的影响, 给临床准确判断带来困难。另外, C V P与P A W P监测均为有创操作, 肺动脉导管操作复杂, 损伤重, 风险大, 并发症较多。

监测血流动力学的动态参数包括SVV和PVI等。SVV通过心肺交互作用原理评估每搏输出量的变异度, 是反映心脏前负荷的“金标准”, 可以指导临床液体治疗[2], 具有敏感性和特异性高、微创、设置简单快速、并发症少等特点[3,4]。PVI反映灌注指数 (PI) 在呼吸周期中的动态变化, 也可反映胸腔内压和血管内容量间的平衡, 由新型脉搏氧饱和度监测仪Masimo Radical 7监测获得。临床麻醉或者ICU中, PVI也可作为监测前负荷的参数, 具有敏感性和特异性高、设置简单快速的特点, 且无创, 几乎没有并发症[5]。

相对于大手术 (如心脏手术、神经外科手术或者器官移植手术等) 而言, 有创监测具有更直观的优点;对于腹腔镜手术, 有创监测则不够经济、便捷。本文结果显示, CO2气腹后患者的S B P、D B P显著增加, C I、C O显著降低, 要寻求监测前负荷的动态参数进行管理。Li等[6]研究显示, SVV与PVI能持续有效地监测患者心脏前负荷的变化。SVV与PVI值增加提示心输出量或有效循环血容量降低。本文结果显示, C O2气腹后患者C O减少, 而S V V、P V I迅速升高, 相关分析显示PVI与SVV存在显著正相关性, 与CO呈负相关, 说明C O2气腹限制了患者腔静脉血液的回流, 导致前负荷不足, 但不影响P V I与S V V的良好相关性, P V I与S V V一样能有效地反映C O的变化。因此, 笔者认为可用PVI与SVV监测CO2气腹期间患者的血流动力学变化。

需要指出的是, SVV、PVI均是在机械通气期间通过间接参数测得, 因此应用过程中易受到一些因素的影响。吴倩等[5]观察认为, 机械通气设定的潮气量、呼吸频率甚至患者的自主呼吸, 以及围术期可能发生的心律失常、低温等都会对SVV、PVI的结果产生影响, 应用过程中要注意。

参考文献

[1]Homme R.Anesthesia for laparoscopic interventions[J].Anaesthesist, 2011, 60 (2) :175.

[2]Wyffels PA, Sergeant P, Wouters PF.The value of pulse pressure and stroke volume variation as predictors of fluid responsiveness during open chest surgery[J].Anaesthesia, 2010, 65 (7) :704.

[3]Giustiniano E, Morenghi E, Ruggieri N, et al.Cardiac output by Flotrac/Vigileo TM validation trials:are there reliable conclusions?[J].Rev Recent Clin Trials, 2012, 7 (3) :181.

[4]汪亚宏, 赵光瑜.每搏量变异压下监测在容量治疗中的应用[J].医学综述, 2012, 18 (7) :1059.

[5]吴倩, 邓小明.脉搏灌注变异指数在容量治疗中的应用[J].临床麻醉学杂志, 2013, 29 (5) :518.

变异指数 篇2

1材料与方法

1.1研究对象回顾分析2011年3月至2013年3月于我院心内科年龄>80岁的155例住院患者, 所有对象入选时临床状态稳定, 根据血压水平分为3组: (1) 无高血压组 (NH组) :32例, 其中男16例, 女16例, 平均 (84.1±5.7) 岁; (2) 高血压未治疗组 (HT组) :51例, 其中男28例, 女23例, 平均 (83.9±3.8) 岁; (3) 血压治疗达标组 (TG组) :72例, 其中男34例, 女38例, 平均 (82.9±3.8) 岁。高血压诊断标准依照2010年中国高血压治疗指南。各组对糖尿病、冠心病、腔隙性脑梗死等基础疾病给予相应正规治疗。记录身高、体质量, 并计算体表面积 (BSA) 。排除标准: (1) 继发性高血压、中重度贫血、甲状腺功能亢进等影响脉压的疾病; (2) 急性心脑血管事件 (<2月) ; (3) 严重心肌病、风湿性瓣膜病、恶性心律失常所致心功能不全Ⅲ级以上; (4) 严重肝肾疾病 (转氨酶>80 U/L, 肌酐>265μmol/L) , 入选对象均签署知情同意书, 本研究通过我院伦理委员会批准。

1.2动态血压监测24h动态血压监测采用无创性动态血压监测仪 (美高仪公司, 中美合资) 进行。 袖带缚于患者右上臂, 昼间 (8:00 ~ 20:00) 每30 min测试1次, 夜间 (20:00 ~ 次日8:00) 每小时测试1次。记录信息资料输入计算机, 读取24h平均收缩压、24h平均舒张压、24h平均脉压、白天平均收缩压、白天平均舒张压与白天平均脉压、夜间平均收缩压、夜间平均舒张压与夜间平均脉压以及相应时段血压变异率。

1.3心脏超声测量超声心动图检查 (philips, 美国) , 探头频率2.25~3.75 MHz, 受检者取左侧卧位及平卧位, 于胸骨旁长轴二维图像指导下获得左心室段轴的M型图像, 测量患者舒张末期左室内径 (LVDd) 、室间隔 (IVST) 和左室后壁厚度 (PWT) , 连续3个周期, 取平均值, 按Devereuxgs公式计算左室质量 (LVM) 和LVMI[2], 其计算公式如下。 左室质量:LVM (g) =0.8×1.04[ (LVDd+IVST+PWT) 3-LVDd3]+0.6;LVMI (g/m2) =LVM/BSA[BSA (m2) =0.0061×身高 (cm) +0.0128×体质量 (kg) - 0.1529]。

1.4血生化检查测定血清空腹血糖 (FBG) 、总胆固醇 (TC) 、三酯甘油 (TG) 、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 (HDL-C) 、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 (LDL-C) 、脂蛋白 (a) [Lp (a) ]、糖化血红蛋白 (HbA1c) 、血清胰岛素 (INS) 。 1.5统计学方法用SPSS 17.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统计, 计量资料用均数 ± 标准差 (x珚±s) 表示, 组间比较采用两样本t检验, 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 3组常规生化指标比较无统计学差异 (见表1) 。 NH组、HT组和TG组LVMI分别为108.1±28.6、 121.2±27.1和109.1±18.7, HT组LVMI较NT组及TG组增高,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2.2 3组24h动态血压比较HT组各项动态血压指标明显增高 (P<0.05) 。与HT组比较;TG组日间收缩压、夜间舒张压、24h收缩压、24h平均压均明显降低 (P<0.05) 。见表2。

注:与NH组比较, *P<0.05;与HT组比较, △P<0.05

2.3 3组血压变异比较HT组在日间收缩压变异率、夜间收缩压变异率、夜间舒张压变异率、24h收缩压变异率、24h舒张压变异率、24h平均压变异率及夜间平均压变异率均较NT组增高, 2组比较有统计学差异 (P<0.05) ;TG组与NT组比较, 夜间舒张压变异及24h舒张压变异有统计学差异 (P<0.05) , 见表3。

注:与NH组比较, *P<0.05;与HT组比较, △P<0.05

3讨论

动态血压监测, 对老年高血压的认识有广泛应用空间, 在超高龄高血压患者中, 24h动态血压直观描述了血压分布、血压变异, 能全面反映高血压患者的动态血压指标体系, 包括血压水平、血压变异性和血压昼夜节律三部分[6]。随着其广泛应用, 人们对高血压的治疗已不仅局限于血压值的控制, 血压变异在靶器官中的作用越来越受到研究者的重视[7-9]。

3组>80岁老年患者, 其常规生化指标各组均无明显统计学差异, 研究发现HT组的LVMI明显高于NT及TG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在老年高血压患者中血压增高同样与靶器官损害和心血管事件的发生密切相关。

通过进一步对血压变异的比较发现, 不仅血压平均值而且血压变异程度也有统计学差异。HT组在日间收缩压变异率、夜间收缩压变异率、夜间舒张压变异率、24h收缩压变异率、24h舒张压变异率、24h平均压变异率及夜间平均压变异率与NT组比较均有统计学差异, 我们将高血压治疗达标组与NT组相比较发现, 除了夜间舒张压变异及24h舒张压变异有统计学差异外, 余无明显差异, 血压治疗达标组和无高血压组LVMI无明显统计学差异, 说明我们将血压控制达标, 同时将日间、夜间、24h的收缩压变异控制后, 左心室肥厚可以和无高血压高龄老年人一样, 得到有效控制。 也有研究发现持续性血压升高、24h血压变异系数降低是导致左心室肥厚的重要原因[10], 而本文发现>80岁老年患者包括血压正常者, 所有血压变异均增高, 这是一种自然的衰老表现还是自身的适应性改变还需要进一步研究。

从节律看, 几乎所有>80岁老年患者不管是血压正常者还是血压增高者, 其双峰一谷长勺型的昼夜节律均消失。夜间血压水平较高, 其夜间血压下降率远小于10%, 血压昼夜节律消失, 造成脑、心、肾等器官血管长时间处于高负荷状态, 血管的弛张作用减弱, 造成脑血管意外事件的发生增多, 心肾损害加重[11-12]。

本研究表明, 在高龄高血压患者中降低血压变异率可以减轻心肌重构, 降低心血管事件发生率。在高龄高血压患者中进行24h动态血压检测可给我们提供有效数据, 指导药物的治疗, 从而有效地控制血压, 改善血压的昼夜节律, 实现24h平稳降压。

参考文献

[1]Parati G.Blood pressure variability:its measurement and significance in hypertension[J].J Hypertens Suppl, 2005, 23 (6) :S19-S25.

[2]Mancia G, Facchetti R, Parati G, et al.Visit-to-visit blood pressure variability, carotid atherosclerosis, and cardiovascular events in the European Lacidipine Study on atherosclerosis clinical perspective[J].Circulation, 2012, 126 (5) :569-578.

[3]Parati G, Ochoa JE, Lombardi C, et al.Assessment and interpretation of blood pressure variability in a clinical setting[J].Blood pressure, 2013, 22 (6) :345-354.

[4]Leoncini G, Viazzi F, Storace G, et al.Blood pressure variability and multiple organ damage in primary hypertension[J].J Hum Hypertens, 2013, 27 (11) :663-670.

[5]Cuspidi C, Facchetti R, Bombelli M, et al.Nighttime blood pressure and new-onset left ventricular hypertrophy findings from the pamela population[J].Hypertension, 2013, 62 (1) :78-84.

[6]赵兴胜, 于海霞.老年高血压循证医学[J].实用老年医学, 2012, 26 (5) :428-430.

[7]黄燕, 顾宁, 庞家华.老年高血压患者血压节律变化与靶器官损害的关系[J].实用老年医学, 2012, 26 (5) :401-403.

[8]Parati G, Ochoa JE, Bilo G.Blood pressure variability, cardiovascular risk, and risk for renal disease progression[J].Current hypertension reports, 2012, 14 (5) :421-431.

[9]Asayama K, Kikuya M, Schutte R, et al.Home blood pressure variability as cardiovascular risk factor in the population of Ohasama[J].Hypertension, 2013, 61 (1) :61-69.

[10]Zhao D, Zhang Z.The association between left ventricular hypertrophy and blood pressure variability and the circadian rhythm of blood pressure in patients with essential hypertension[J].J Hypertens, 2012, 30 (2) :181-185.

[11]OSullivan C, Duggan J, Lyons S, et al.Hypertensive target-organ damage in the very elderly[J].Hypertension, 2003, 42 (2) :130-135.

变异指数 篇3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拟行全身麻醉患者30例,其中男17例,女13例,年龄23~59岁,体重指数(BMI)控制在18~25kg/m2。术前心、肺、肝、肾等脏器均未见严重病变,无神经系统疾病。ASA为Ⅰ~Ⅱ级,按舒芬太尼的剂量随机均分为3组,0.5μg/kg(Ⅰ)、1.0μg/kg(Ⅱ)、1.5μg/kg(Ⅲ)。3组患者的年龄、性别、BMI、ASA分级比较无显著差异,具有可比性(P>0.05)。

1.2 麻醉方法

采用静脉复合麻醉,术前30min常规给予咪达唑仑0.05mg/kg、盐酸戊乙奎醚1mg肌肉注射。乳酸林格氏液8mL/(kg·h)维持滴注。麻醉诱导时分别缓慢静注异丙酚1mg/kg,顺苯磺酸阿曲库胺0.2mg/kg,及舒芬太尼0.5、1.0、1.5μg/kg,5 min后气管插管,接麻醉机,间断正压通气,按诱导期设定的异丙酚和舒芬太尼效应室靶浓度维持麻醉。

1.3 监测项目

采用无创动态监测BIS、心电图采集心电信号,分别在麻醉诱导前(基础值)、诱导后气管插管前、气管插管即刻、插管后1、3、5min观察BIS和HRV参数变化。术后24h随访了解患者呼唤名字有记忆感觉视物不清,对气管插管操作有记忆。

1.4 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 11.0软件统计处理。数据采用(x-±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团体t检验、组内比较采用配对t检验。以P<0.05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各组气管插管操作均在1min内完成,均未见胸壁肌肉僵直发生。各组的BIS观察值比较,Ⅰ~Ⅲ组基础值比较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各组在麻醉诱导后各观察时点的BIS值均低于基础值(P<0.05)。插管前和插管即刻和插管后1、3、5minⅢ组BIS值均明显低于I组(P<0.05),但Ⅰ、Ⅱ无明显差异。术后随访病人均无术中知晓。诱导和插管期间各组HRV无明显变化(表1)。

3 讨论

点即良好的血流力学稳定性。但舒芬太尼是强效镇痛药,快速大剂量注射易引起呛咳和胸壁僵硬。在临床麻醉中应在无外界刺激时,适当将异丙酚和舒芬太尼浓度降低,以免血循环过度抑制。以0.5~1.0μg/k g更适合临床麻醉诱导。

舒芬太尼是拟吗啡类镇痛药,异丙酚具有起效快、半衰期短、可控性强等特点,90~100s作用达峰效应,持续5~10min。BIS能及时反应大脑皮层功能状况和麻醉药的效应,BIS是一个简单变量,其范围0~100,数值降低时表示大脑皮层功能抑制加深。本研究中Ⅰ~Ⅲ组基础值无差异,插管前、后Ⅲ组BIS值明显低于I组。插管后Ⅲ组BIS低于Ⅰ组,差异显著。结果表明,BIS不仅随着舒芬太尼剂量增大产生镇静效应的加深而降低,而且随着舒芬太尼产生镇静效应的时效过程而降低。诱导和插管期间各组HRV无明显变化。说明舒芬太尼对血循环影响轻微,显示了舒芬太尼的重要特

注:与基础值比较*P<0.05,与I组比较△P<0.05

摘要:目的 分析不同剂量舒芬太尼在全麻诱导对心率变异性和脑电双频指数的影响。方法 回顾分析我院2009年1~12月间的30例应用舒芬太尼复合异丙酚全身麻醉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各组气管插管操作均在1min内完成,均未见胸壁肌肉僵直发生。Ⅰ~Ⅲ组基础值比较均无明显差异;各组在麻醉诱导后各观察时点的脑电双频指数(BIS)值均低于基础值。插管前和插管即刻和插管后1、3、5minⅢ组BIS值均明显低于I组。术后随访病人均无术中知晓。诱导和插管期间各组心率变异性(HRV)无明显变化。结论 不同剂量的舒芬太尼对气管插管引起血流动力学改变有差别,0.5~1.0μg/kg舒芬太尼更适合临床麻醉诱导。

关键词:舒芬太尼,麻醉诱导,血流动力学

参考文献

[1]庄心良,曾因明,陈伯銮.现代麻醉学[M].第3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514~534.

[2]欧才好,邱桂梅,梁爱霞,等.异丙酚静脉麻醉辅助胃镜检查的临床研究[J].中国当代医药,2009,16(1):31~32.

[3]戴体俊.麻醉药理学[M].第2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7:79.

变异指数 篇4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2年3~11月我院门诊及住院老年高血压病患者122例,男59例,女63例,年龄60~81(67±4.6)岁,平均病程为(28±5.7)个月。原发性高血压参照2005年中国高血压诊治指南诊断标准:持续或3次以上非同日坐位肱动脉收缩压≥140mm Hg(1mm Hg=0.133kPa)和(或)舒张压≥90mm Hg;除外标准:继发性高血压、高血压严重并发症、糖尿病、心脏手术史、严重肝肾疾病、血液系统疾病、肿瘤、甲状腺功能亢进、心率<50次/min以及心房纤颤等心律失常。根据ABI将患者分为ABI异常组(ABI<1.0)64例和ABI正常组(ABI∶1.0~1.3)58例,ABI异常组男30例,女34例,平均年龄(69±6.1)岁,平均病程为(24±3.6)个月;ABI正常组男31例,女27例,平均年龄(62±3.5)岁,平均病程为(25±2.8)个月。

1.2 检测指标及方法

1.2.1 血生化指标:

所有患者均测定空腹血浆的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超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

1.2.2 BMI:

测定患者身高、体质量,计算BMI=体质量(kg)/身高2(m2)。

1.2.3 BVP指标:

测定所有患者的BVP指标,采用美国Spacelabs-90217型无创便携式动态血压监测仪进行动态血压监测。袖带缚于受试者左上臂,日间(6∶00~22∶00)及夜间(22∶00~次日6∶00)分别每30及60分钟自动充气测量血压,监测期间受试者可从事日常活动,所有患者24h的有效监测次数均在95%以上。通过收缩压(SBP)、舒张压(DBP)的标准差(SD)、变异系数(CV= SD/各时段平均BP×100%)等指标,计算24h收缩压标准差(24hSBPSD)及变异系数(24hSBPCV)、24h舒张压标准差(24hDBPSD)及变异系数(24hDBPCV)、日间收缩压标准差(dSBPSD)及变异系数(dSBPCV)、日间舒张压标准差(dDBPSD)及变异系数(dDBPCV)、夜间收缩压标准差(nSBPSD)及变异系数(nSBPCV)、夜间舒张压标准差(nDBPSD)及变异系数(nDBPCV)。对上述指标进行统计学分析,判断BVP。

1.2.4 颈动脉超声检查:

测量仪器采用日本欧姆龙公司生产的BP-203PRE Ⅱ动脉硬化诊断装置,由培训后的技术人员进行ABI的测量,测量前患者在安静环境下仰卧位休息5min以上,采用标准仰卧位测量上臂肱动脉和踝部胫后动脉或足背动脉的SBP。检测前输入患者的性别、年龄、升高、体质量、出生日期等信息。测量获取ABI的高值进行统计学分析。

1.3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3.0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x¯±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计量指标的相关性分析采用Pearson相关分析,等级资料的相关性分析采用Spearman相关分析,多因素分析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基线资料

2组性别、年龄、病程、BMITCTGHDL-C等指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ABI异常组LDL-Chs-CRP水平高于ABI正常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 BVP相关指标

2组24hSBPSD、24hSBPCV、24hDBPSD、24hDBPCVdDBPSDdDBPCVnDBPSDnDBPCV等指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ABI异常组dSBPSDdSBPCVnSBPSDnSBPCV高于ABI正常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2.3 多元回归分析ABI与各危险因素的相关性

老年高血压病患者ABI与年龄(r=0.411,P=0.037)、病程(r=0.301,P=0.031)、BMI(r=0.525,P=0.020)、TC(r=0.275,P=0.032)、TG(r=0.217 ,P=0.024)、LDL-C(r=0.605,P=0.025)、hs-CRP(r=0.435,P=0.040)呈正相关,与HDL-C(r=-0.452,P=0.002)呈负相关。

2.4 ABIBVP指标的相关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

以有无ABI异常为因变量,以BVP指标24hSBPSD、24hSBPCV、24hDBPSD、24hDBPCVdSBPSDdSBPCVdDBPSDdDBPCVnSBPSDnSBPCVnDBPSDnDBPCV为自变量,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发现24hSBPSD、24hSBPCVdSBPSDdSBPCVnSBPSDnSBPCVABI的独立危险因素(OR值分别为:1.32、1.44、1.30、1.51、2.31、3.04,95%CI分别为1.05~2.41、1.65~2.24、1.67~1.55、1.22~2.34、1.07~2.44、1.15~2.20)。

3 讨 论

高血压病为最常见的老年性疾病,也是威胁老年患者健康的头号危险因素。高血压病是一种血管综合征的概念已经得到广泛的认同。血管的功能和结构异常在高血压病的发生及发病后的靶器官损伤中均充当了极其重要的角色。为了解血管的病变,临床中常使用有创和无创检查对血管的结构和功能进行评价。如选择性冠状动脉造影和外周动脉造影属于有创检查,虽然准确性高,但患者常常不愿意接受。无创性检查则以影像学对比成像、彩色多普勒超声血管显像、颈动脉—股动脉脉搏波速度(PWV)、ABI为代表,因其简便可行、可重复性高、经济实用、无创等优势成为目前评价血管结构和功能的重要指标[3]。ABI是足踝收缩压和肱动脉收缩压的比值,能反映下肢动脉狭窄和阻塞的程度,正常值为0.9<ABI<1.3。ABI的监测是发现下肢动脉粥样硬化的常用检查方法。有研究表明[4],ABI诊断外周动脉粥样硬化的敏感性为95%,特异性为99%,因此ABI不仅可用于确诊外周动脉粥样硬化血栓疾病,而且易于识别心血管疾病的高危患者。ABI降低是总病死率和心血管疾病病死率的强预测因素,故监测ABI对心血管疾病的评估、干预、疗效判断具有重要意义[5]。

由于血压升高、血流动力学改变和血管剪切力引起血管壁的损伤,导致内皮细胞间的连接中断,内皮回缩,暴露内皮下组织。从而导致血小板活化因子激活,血小板黏附、聚集于内皮,并释放多种细胞因子,局部氧化应激、炎性反应,导致动脉粥样硬化及不稳定斑块形成,为心血管事件的发生提供了病理学机制[6,7]。血压升高导致血管损伤除与血压升高的水平密切相关外,日渐增多的研究表明其在一定时间内的波动程度(即BVP增加)也是重要的原因。也有研究表明,通过改善血管功能可以改善高血压患者的BVP[8],由此可知血管功能与BVP在心血管事件发生、发展中是互为因果的。Rothwell等[9]研究发现,BPV增加是脑卒中和冠心病的独立危险因素。因此,新的高血压病防治指南明确指出:“血压达标”包含平稳达标、晨起达标和长期达标3个目标,这也充分体现了控制BVP的重要性。

本文通过研究BVP指标与ABI的相关性,明确了高血压病治疗血压达标的同时积极控制BVP,在预防高血压血管损伤、改善血管功能中的地位和作用。笔者认为,ABI除与年龄、病程、BMITCTGHDL-C等传统危险因素具有相关性外,还与BVP指标,特别是24hSBPSD、24hSBPCVdSBPSDdSBPCVnSBPSDnSBPCV密切相关(OR值分别为:1.32、1.44、1.30、1.51、2.31、3.04,95%CI分别为1.05~2.41、1.65~2.24、1.67~1.55、1.22~2.34、1.07~2.44、1.15~2.20)。由此可知,高血压病治疗中除干预可控传统危险因素外,还应该积极改善患者的BVP,尤其是收缩期BVP,这与Blanco等[10]研究结果是一致的。

综上所述,高血压病患者的周围血管损伤与BVP具有密切的相关性。提示在实现降压达标的同时,应注重血管结构和功能异常的诊断、评价和治疗。为了充分体现高血压病是一种血管综合征的概念,临床中在控制血压的同时应关注改善血管的功能和结构,从而在根本上阻断高血压病与血管病变两者互为因果的循环。

注:与ABI正常组比较,*P<0.05

注:与ABI正常组比较,*P<0.05

参考文献

[1]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修订委员会.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2010[J].中华心血管病,2011,39(7):579-616.

[2]Rossignol P,Cridlig J,Lehert P,et al.Visit-to-visit blood pressure varia-bility is a strong predictor of cardiovascular events in hemodialysis:in-sights from FOSIDIAL[J].Hypertension,2012,60(2):339-346.

[3]刘国樑,秦明照.踝臂指数与老年女性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程度的相关性研究[J].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2010,12(5):394-396.

[4]Tziomalos K,Athyros VG,Karagiannis A,et al.The role of ankle brachial index and carotid intima-media thickness in vascular risk stratification[J].Curr Opin Cardiol,2010,25(4):394-398.

[5]Sander D,Poppert H,Sander K,et al.The role of intima-media-thick-ness,ankle-brachial-index and inflammatory biochemical parameters for stroke risk prediction:a systematic review[J].Eur J Neurol,2012,19(4):544-e36.

[6]Iwamoto Y,Maruhashi T,Fujii Y,et al.Intima-media thickness of bra-chial artery,vascular function,and cardiovascular risk factors[J].Arte-rioscler Thromb Vasc Biol,2012,32(9):2295-2303.

[7]Mancia G,Parati G,Hennig M,et al.Relation between blood pressure variability and carotid artery damage in hypertension:baseline data from the European Lacidipine Study on Atherosclerosis(ELSA)[J].J Hyper-tens,2001,19(11):1981-1989.

[8]李珂,葛正庆,周传堃,等.阿托伐他汀钙对高血压病患者血压变异性影响研究[J].四川医学,2012,33(5):754-757.

[9]Rothwell PM,Howard SC,Dolan E,et al.Effects of beta blockers and calcium-channel blockers on within-individual variability in blood pres-sure and risk of stroke[J].Lancet Neurol,2010,9(5):469-480.

上一篇:医学图书馆学会下一篇:煤改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