变异系数的应用条件

2024-04-30

变异系数的应用条件(共8篇)

篇1:变异系数的应用条件

答案:

变异系数的应用条件是:当所比较的两个数列的水平高低不同时,就不能采用全距、平均差或标准差百行比较分析,因为它们都是绝对指标,其数值的大小不仅仅受各单位标志值差异程度的影响;为了比较分析不同水平的变量数列之间标志值的变异程度,就务必消除水平高低的影响,这时就要计算变异系数。

解析:

【相关题目】

什么是变异系数?

答案:变异系数是相对数形式表示的变异指标。它是透过变异指标中的全距、平均差或标准差与平均数比较得到的.。常用的是标准差系数。

【相关阅读】

变异系数(Coefficient of Variation):当需要比较两组数据离散程度大小的时候,如果两组数据的测量尺度相差太大,或者数据量纲的不同,直接使用标准差来进行比较不适宜,此时就应当消除测量尺度和量纲的影响,而变异系数能够做到这一点,它是原始数据标准差与原始数据平均数的比。CV没有量纲,这样就能够进行客观比较了。事实上,能够认为变异系数和极差、标准差和方差一样,都是反映数据离散程度的绝对值。其数据大小不仅仅受变量值离散程度的影响,而且还受变量值平均水平大小的影响。

一般来说,变量值平均水平高,其离散程度的测度值越大,反之越小。

变异系数是衡量资料中各观测值变异程度的另一个统计量。当进行两个或多个资料变异程度的比较时,如果度量单位与平均数相同,能够直接利用标准差来比较。如果单位和(或)平均数不同时,比较其变异程度就不能采用标准差,而需采用标准差与平均数的比值(相对值)来比较。标准差与平均数的比值称为变异系数,记为C·V。变异系数能够消除单位和(或)平均数不同对两个或多个资料变异程度比较的影响。

变异系数的计算公式为:变异系数C·V=(标准偏差SD/平均值Mean)×100%

在进行数据统计分析时,如果变异系数大于15%,则要思考该数据可能不正常,就应剔除。

例子:

已知某良种猪场长白成年母猪平均体重为190kg,标准差为10.5kg,而大约克成年母猪平均体重为196kg,标准差为8.5kg,试问两个品种的成年母猪,那一个体重变异程度大。

此例观测值虽然都是体重,单位相同,但它们的平均数不相同,只能用变异系数来比较其变异程度的大小。

由于,长白成年母猪体重的变异系数:C.V=10.5/190*100%=5.53%

大约克成年母猪体重的变异系数:C.V=8.5/196*100%=4.34%

所以,长白成年母猪体重的变异程度大于大约克成年母猪。

注意,变异系数的大小,同时受平均数和标准差两个统计量的影响,因而在利用变异系数表示资料的变异程度时,最好将平均数和标准差也列出。

变异系数有全距系数、平均差系数和标准差系数等。常用的是标准差系数,用CV(Coefficient of Variance)表示。

CV(Coefficient of Variance):标准差与均值的比率。

用公式表示为:CV=σ/μ

作用:反映单位均值上的离散程度,常用在两个总体均值不等的离散程度的比较上。若两个总体的均值相等,则比较标准差系数与比较标准差是等价的。

变异系数又称离散系数。

cpa中也叫“变化系数”

篇2:变异系数的应用条件

讨论约束条件下多元随机效应线性模型中回归系数和参数的.线性估计的可容许性,在二次损失函数下,给出了随机回归系数和参数的线性估计分别在齐次和非齐次线性估计类中是可容许估计的特征.

作 者:张尚立 伍长春 ZHANG Shang-li WU Chang-chun 作者单位:张尚立,ZHANG Shang-li(北京交通大学理学院,北京,100044)

伍长春,WU Chang-chun(嘉兴学院数学与信息科学学院,浙江,嘉兴,314001)

篇3:变异系数的应用条件

1 问题的提出与分析

1.1 问题的提出

09年初, 云南某大型煤矿与一电厂在一桩大宗电煤交易中, 按合同约定, 煤炭价格计算以干基高位发热量 () 为依据, 并且约定双方共享检验权, 双方出具的煤质测定结果及均值计算值 (见表1) 。但双方煤质检验结果总体平均值差为 :, 远大于国标再现性临界值<300J.g-1标准, 由此引发了煤价计算测定值依据的争议。

1.2 问题分析

从统计学角度来看, 这是一个总体数学期望 (真值) 的判断问题, 即谁的煤质测定总体平均值作为真值来使用的问题。

2 统计学原理及计算

2.1 统计学原理

变异系数 (相对标准差) 或

式中, Vi:变异系数, 表示第i个样本标准差相对于总体均值的离散度。

, 表示第i个样本的的标准差, j (j=, 1, 2…n) 为第i个样本样本容量, xj和x分别为第i个样本的观测值和样本均值。

:表示总体的数学期望 (即样本的真值) , i (i=1, 2, …m) 样本的个数, Xi=xi第i个样本的均值。

S煤, 电:煤矿或电厂煤质测定值的总体标准差。

:煤矿或电厂煤质测定值的总体均值。

煤样化验结果在满足正态分布的随机独立和概率相同两个条件下, 并当总试样均值和方差都无显著性差异时, 由式2-1可以有以下判断:V值愈大, 则总体试验值离散度愈大, 反之亦然。换言之, 在煤矿和电厂试样化验总体均值和方差都无显著性差异时, V值小者, 测定结果离散度 (偏差范围) 小, 即是说测定精度高。因此, V值最小者, 测定精度最高, 其对应的煤质化验总体均值即为优解。

2.2 计算

因为煤质采制化全过程都是随机和相互独立的, 所以测定值分布满足正态概型。

取置信度。

(1) 两组测定值方差一致性检验

(为利用Excel统计工具计算, 采用单侧检验) 。

故, 两组测定值方差无显著性差异。

(2) 两组测定值均值一致性检验

故, 两组测定值均值无显著性差异。

(3) 变异系数 (相对标准差) 比较

所以煤矿出具的煤炭质量检测报告试验数据离散度最低, 即其煤炭质量测定精度最高。

3 结语

综合上述分析和计算结果, 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在置信度为95%, 煤质总体均值、测定方差无显著性差异条件下, 煤价计算依据采用煤矿提供的测定值当为最优选择。

摘要:本文从数理统计学角度出发, 通过案例探析。论述了当检验权双方共享、尤其是煤质总体均值和测定方差无显著性差异时的煤炭交易活动中, 变异系数 (相对标准差) 分析是选择合理计价依据的一种有效途径, 同时给出了获得最优解的过程及方法。

关键词:检验权共享,显著性差异,变异系数,计价优解

参考文献

[1]杨金和, 陈文敏, 段云龙等, 煤炭化验手册, 北京:煤炭工业出版社, 2006年9月

篇4:变异系数的应用条件

关键词无线传感器网络节点定位DV-Hop算法变异系数平均每跳距离

传感器信息获取技术已经从过去的单一化渐渐向集成化、微型化和网络化方向发展,传感器具有获取多种信号的综合处理能力,并组成了有信息综合和处理能力的网络[1]。无线传感器网络在军事、环境、健康、家庭和其它商业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给人类生活和生产的各个领域带来深远的影响[1,2]。无线传感器网络的自身定位系统和性能直接影响其可用性,其评价主要有定位误差、功耗、定位代价等标准[3]。

根据定位机制,现有无线传感器网络定位算法可以分为两大类[4]:基于测距技术(range-based)的定位算法和无需测距(range-free)的定位算法。前者通过测量节点间点到点的距离或者角度信息定位[5],后者仅根据网络连通性等信息定位。而range-based定位算法对于网络的硬件设施有较高的要求,因此,range-free定位算法凭借其在成本、功耗方面的优势,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6]。

其中DV-Hop定位算法是典型的与测距无关的定位算法之一,其基本思想是将未知节点与信标节点之间的距离用网络的平均每跳距离和未知节点与信标节点之间的跳数的乘积来表示,通过三边定位或极大似然法估计获得未知节点的位置信息。然而,在计算网络的平均每跳距离时,该算法仅考虑了离未知节点最近的信标节点的平均每跳距离,因此与网络的实际平均每跳距离存在很大的误差。针对这个问题,文献[7]作者通过信标节点自身计算出的误差修正了平均每跳距离,同时结合“估计坐标修正”策略提高了定位精度,文献[8]结合蛙跳算法计算平均每跳距离,使其更接近真实值。和以上改进方式不同,本文结合变异系数改进传统DV-Hop的平均每跳距离计算方式。仿真实验结果表明,改进后的算法具有较好的性能,是一种可执行的方案。

1DV-Hop定位算法

在指定了一定数目信标节点位置的无线传感器网络中,DV-Hop算法的定位过程如下[7]:

第一阶段,计算未知节点到每个信标节点的最小跳数。每个信标节点将其位置信息在网络中以分组形式广播,其中包含该信标节点的跳数信息hopsi,接收到此分组的每个邻居节点将hopsi改为hopsi+1,并将该分组信息存储到自己的数据表中,然后继续向新的邻居节点广播。这样,网络中的所有节点都能记录下到每个节点的最小跳数。

第二阶段,计算平均每跳距离。通过第一阶段的计算,信标节点可利用公式(1)计算自己的平均每跳距离:

■ (1)

式中:j为信标节点i数据表中的其他信标节点;hopsij为信标节点i和信标节点j之间的跳数。

每个未知节点仅接收距离自己跳数最少的那个信标节点发送的分组信息,然后继续向其邻居转发该数据分组。未知节点根据自己数据表中记录的跳数,计算到每个信标节点的距离。

第三阶段:未知节点利用第二阶段中计算出的到各个信标节点的估计距离,利用三边定位法或极大似然法计算估计坐标。

2基于变异系数的DV-Hop改进

基于变异系数的DV-Hop算法改进思想如下:

主要是针对算法的第二阶段,传统算法在计算全网的平均每跳距离时,未知节点接收到多个信标节点的平均每跳距离后,直接把距离自己最近的信标节点的平均每跳距离作为全网的平均每跳距离。本文的改进思路是,结合变异系数的思想,对这些平均每跳距离进行归一化的处理,即给每个信标节点的平均每跳距离都赋予一个权值,用这个权值与各自的平均每跳距离的乘积求和代替传统算法的全网平均每跳距离,避免了采用传统方式利用最近的一个节点的平均每跳距离带来的较大误差,同时,也能全面考虑各个信标节点与未知节点的平均每跳距离,平滑处理,这样,不单纯的使用一个节点的平均每跳距离,更平滑的处理多个节点的平均每跳距离,也使得各个节点关联起来,计算出的结果更客观,接近于真实值。

下面具体介绍一下新算法中的平均每跳距离计算方法。为方便说明,用Cj代表每个信标节点的平均每跳距离,用Cp代表最终的平均每跳距离。假设未知节点一共收到n个信标节点的信息,将每个信标节点的平均每跳距离加权值用Wj表示。

计算最终的平均每跳距离为:

计算第j个信标节点的平均每跳距离加权值为:

其中,δj为第j个信标节点平均跳的变异系数,定义为:

D为第j个信标节点的均方差,

利用各节点的平均跳距的变异系数来计算权重,一方面充分利用了各节点本身监测数据所提供的信息,另一方面通过变异系数的归一化处理,可防止各节点之间因量纲不同而对权重的影响,这样做一个归一化处理,保证了各个信标节点的权值之和为1,这样更能反映各个信标节点平均每跳距离的相对重要程度。

类似传统DV-Hop算法,用平均每跳距离与跳数的乘积,表示未知节点到信标节点的距离,从而根据三边定位或极大似然法求解出未知节点的坐标信息。

3仿真实验

3.1实验设计

参考文献[7]中的仿真场景,在网络区域为[0,100m]×[0,100m],在该网络区域中的所有节点均随机生成,并且信标节点的选取也是随机的,例如图3.1(a)和3.1(b)所示,在[0,100m]×[0,100m]的网络区域中随机分布了100个节点,其中随机选取了10个信标节点。图3.1(b)为图3.1(a)对应的网络连通图。在相同的仿真条件下,分别对传统DV-Hop算法和改进后的算法进行仿真和验证。

3.2实验结果及分析

在节点总数不变的情况下,改变节点通信半径R将影响网络的平均连通度[9]。由仿真曲线图3.2(a)、3.2(b)、3.2(c)可知,在相同的网络环境(节点通信半径R,信标节点数)下,本文提出的改进算法II的定位误差均明显低于传统DV-Hop算法和文献[7]的改进算法I,当节点通信半径由R=15m变化到R=30m时,无论是传统DV-Hop算法还是DV-Hop(改进)算法在平均定位误差、定位误差均方差方面都随着通信半径R的增加而增大;这是因为在增加节点通信半径R而增大网络平均连通度的同时,导致节点计算的平均每跳距离的误差在增大,从而算法参数指标误差的增大。

4结语

本文提出了一种基于变异系数加权处理平均每跳距离的估计算法,与文献[7]提出的方法相比,其平均每跳距离更接近真实值,更准确的反应了网络的实际状态,从而提高了定位精度,降低了定位误差。此外,该算法不需要增加任何的硬件设施,控制了算法成本,并且在能耗允许的情况下,计算过程中牺牲了一定的能量,但换取了更准确的平均每跳距离,从而定位精度显著提高。仿真结果表明,本文提出的算法是一种可行的定位解决方案。

参考文献

[1] Arampatzis Th, Lygeros J, and Manesis S.A survey of applications of wireless sensors and wireless sensor networks[C]. Proceedings of the IEEE International Symposium on Mediterrean Conference on Control and Automation , Limassol, Cyprus, 2005: 719-724.

[2] 任丰原, 黄海宁, 林闯. 无线传感器网络[J]. 软件学报, 2003, 14(7): 1282-1290.

[3] Akyildiz I F, Weilian Su, and Sankarasubramaniam Y, et al..A survey on sensor networks[J].IEEE Communications Magazine, 2002, 40(8): 102-114.

[4] 杨冕, 秦前清. 对传感器网络定位技术现状的研究[J]. 微机发展,2005, 15(3): 26-28.

[5] Niculescu D. Positioning in Ad hoc sensor networks[J]. IEEE Network, 2004, 8(4): 24-29.

[6] 史龙, 王福豹, 段渭军等. 无线传感器网络Range-Free自身定位机制与算法[J]. 计算机工程与应用, 2004, 40(23): 127-130.

[7] 林金朝, 刘海波, 李国军. 无线传感器网络中DV-Hop节点定位改进算法研究[J]. 计算机应用研究, 2009,26(4): 1272-1275.

[8] 葛宇, 王学平, 梁静. 基于蛙跳算法的DV-Hop定位改进[J]. 电子与信息学报,2011,31(4):922-924.

[9] Junguo Zhang, Wenbin Li, Dongxu Cui, Xiaoming Sun, Feng Zhou. Study on Improved DV-Hop Node Localization Algorithm in Wireless Sensor Network[J]. IEEE Conference Industrial Electronics and Applicationsis,2010:1855-1858.

An Improvement of DV-Hop localization based on Variation Coefficient

Guo Lixin1,Tang Hui2

(1. Communications network management research institute, Chongqing University of Posts and Telecommunications,

Chongqing 400065,China)

(2. School of communication and information engineering, Communication Research Institute of new technology application,China)

AbstractIn Wireless Sensor Network(WSN),the node-localization is vital and promising to a wide scope of applications. In order to reduce the node-localization error of DV-Hop algorithm in WSN, a improved scheme based on Variation Coefficient weight to calculate the average distance per hop closer to actual value is proposed. The simulation results indicate that the improved algorithm has a better performance than the original algorithm in localization precision and stability, which is a practical localization approach.

篇5:变异系数的应用条件

1.1 确定经典域和物元

利用可拓决策理论评估配送中心选址方案,首先要分析影响物流配送中心选址的因素,并由此给出诸因素的取值范围,从而建立配送中心选址的可拓决策数学模型:

式(1)中:R0表示满意方案的可拓模型,F0表示满意方案,xi表示影响方案决策的各项因素,x0i表示F0关于影响因素xi的量值范围。式(2)中:Rj表示待选方案的可拓模型,Fj为第j个待选方案,xji为第j个候选方案对应于影响因素xi的量值。

1.2 确定关联度

1.2.1 确定关联函数

可拓决策是通过关联函数使不相容问题的解决过程定量化。因此,可拓决策模型建立后,为反映各个方案对满意方案的关联程度,就是要根据决策模型和实际要求建立相应的综合决策关联函数。

1.2.2 用变异系数法确定各因素权重

利用可拓理论确定选址方案,权重的确定很重要,它直接影响到可拓决策的结果。本文中采用变异系数赋权法确定各因素权重。具体步骤如下:

(1)计算第i项影响因素的均方差:

(2)计算第i项影响因素的变异系数:。

(3)对各项影响因素的变异系数进行归一化处理,得到各因素的权重:,则各因素的权重

1.2.3 计算综合决策关联函数

由于要考虑多个因素,因而采用综合关联度来评判,则第j个候选方案的综合关联函数为

1.3 最优方案的选取

当K (X)≥0时,表示该方案为可取方案,其值大小反映该方案的满意程度;当K (X)<0时,表示该方案为不可取方案,即不满意;按照K (X)的值排序,K(X)值最大者为最优方案。

2 实例应用

某物流公司拟从F1、F2、F3、F4和F5五个地区中选择一处修建配送中心,现组织专家综合经验和调研情况对

2.1 影响因素的水平分级

将选址方案各影响因素按程度的不同分为好、较好、一般、较差和差五个等级,具体如表1所示。

2.2 建立可拓模型

首先,确定满意方案的可拓模型:

同时,根据前期调研数据以及专家对候选方案的评价结果(如表2所示),可以确定各候选方案的可拓模型。

2.3 计算关联度

根据表2中的数据,通过变异系数法计算各个影响因素的权重,得到:w=(0.04,0.16,0.07,0.06,0.25,0.09,0.32)

根据影响因素的属性选择与其相应的关联函数,计算各因素的关联度,如:F1中各因素满意程度(关联度)为:

则F1的综合满意度为同理可以得到

2.4 选择最优方案

从上述计算可以得出,由于的数值最大且,因此F1在五个方案中为最优方案。

3 结束语

本文运用可拓理论建立了物流配送中心选址决策模型,在确定各相关影响因素权重时,引入了变异系数,从数据本身来计算权重系数,消除了权重计算中的人为干扰,使决策结果更符合实际。从应用实例中可以看出,该模型计算简单,便于操作,决策结果较为合理准确,为物流配送中心选址方案的决策提供了科学依据。

参考文献

[1]蔡文.物元分析[M].广州:广东高教出版社,1987.

篇6:中介语变异的条件:话题

中介语与自然语言一样,存在着变异,这已是不争的事实。对变异的条件和原因,国内外都有人进行过研究。国外的比如:Dickerson(1975)对学习英语的日本大学生在9个月内/z/发音正确率的考察研究;Saunder(1987)对日本学生学习英语时,词素‘s’的三种辅音组合(-ps, -ts and -ks)在动词和名词中的发音情况的研究;Young(1993)对数词对表复数的“-S”语素的影响的研究。在国内,最早的是陈小荷(1996)对“也”的位置的考察,他发现“也”出现在主语前的偏误是有条件的:一是前边有其他分句且没有停顿,二是前边有全句状语或大主语,可见主语前的其他成分是引发中介语项目变异的语言情景。随后是王韫佳(2002)对外国学生前后鼻音区分条件的考察,他发现被测试者在区分前后鼻音韵尾-n和-ng时,在一定程度上依赖前边韵腹的实际音值。

前人关于中介语变异的研究,多以英语为目的语,以汉语作为目的语的比较少,我们只发现了两篇,而汉语语法上的只有陈小荷的一篇。虽然这一篇只考察了一个副词“也”,而且没有进一步的去解释这种变异的心理机制,但是陈小荷先生的研究对我们启发很大。既然陈先生发现了副词“也”在使用时,会因为外在的语言环境而发生变异,那么其他类似副词,如:“都”“才”“就”等会不会出现这种情况呢?出现这种情况的两个条件能不能用一个原因来解释呢?又是什么心理因素导致了该条件下这种变异的出现呢?对此,本文从留学生的自然语料出发,经过分类分析,拓展研究范围,并提出诱发这个概念,试图用多重话题诱发来解释这种变异。

为了研究的方便,我们借用话题(topic)这一概念来指称句子的句首部分,如主语、句首状语、偏正复句中被安排在前面的“分句”等(这种分类见沈开木,《现代汉语话语语言学》,商务印书馆,1996(12),P166)。另外,中介语出现的变异,是不符合目的语的,所以下文中会用到偏误来指称这种发生变异的句子。

二、基于自然语料的分类分析

我们相信,既然副词“也”的例句出现变异,即表现为偏误,跟它前面的语言环境有关,那么类似的副词也会出现这种情况。为了验证我们的设想,我们对20余万字的自然语料(本文所采用的语料均为原始语料,取自于中山大学国际交流学院的初、中、高级三个不同学习阶段的留学生的作文。其中中级班约80%,初级班、高级班各约10%。这些留学生来世界各地,以亚洲为主,欧美也占不少,分布相当广泛,因此本语料也具有一定的代表性。)进行考察,发现了78例单个副词状语用法的变异。跟预设的相同,其中除了“也”,还有“多么”“都”“才”“就”等。如下:

*我以为妈妈跟我开玩笑,就马上我告诉她,“随便你”。

*最初我想中国人是多么文化水平低啊!

?两个人都视力不错。(这种用法还没有学)

*韩国有四个季节。各季节有特色。不但风景美的赞扬而且对农夫感谢也我们不能忘记了。

说明:这里我们把变异出现处用黑体倾斜标示,把导致变异的条件用下划线进行标示。

经过仔细观察,我们发现导致变异的条件比较复杂,但是它们都在变异体的前面,都可以概括为话题。这样,我们就以话题为线,根据话题的不同,把筛选出的例句分三类进行分析,如下:

(一)受大主语(话题1)的影响把本该放在小主语(话题2)与谓语之间的状语放在了小主语前

*(1)吃的东西也有,早餐,中饭,晚饭都他们供应。

*(2)老师多么工作认真啊!

*(3)谢力和丁力都身体很好。

*(4)我们都是三个菲律宾人,……

正确的应是:

(1’)吃的东西也有,早餐,中饭,晚饭他们都供应。

(2’)老师工作多么认真啊!

(3’)谢力和丁力身体都很好。

(4’)我们三个都是菲律宾人,……

这些句子都發生了错序,单个的副词状语前置。用A表示变异条件,用B表示变异体,则A=早餐,中饭,晚饭、老师、谢力和丁力、我们, B=“都、多么、都、都”的位置的前置;它们之间的关系可以表示为:A→B的位置重置,意思是受大主语的影响把本该放在小主语与小谓语之间的状语放在了小主语前,大主语之后。

(二)受其他句首话题(话题1)的诱发,把本该放在主语(话题2)后的状语放在了主语前

*(5)每天都王先生看电视。

*(6)可是,到了现在也口语水平还是差得很远。

*(7)我们只在巴黎留了一个星期左右,所以我们只能走马看花。但现在也巴黎这个城市还在我的眼前。

*(8)每天夜里十二点才他睡觉。

正确的应是:

(5’)王先生每天都看电视。

(6’)可是,到了现在口语水平也还是差得很远。

(7’)我们只在巴黎留了一个星期左右,所以我们只能走马看花。但现在巴黎这个城市也还在我的眼前。

(8’)每天夜里十二点他才睡觉。

这4个例句也都是单个副词状语的错序,是话题占据了主语的位置,导致了本该放在主语后的状语放在了主语前。这里用A表示变异条件,用B表示变异处,则A=每天、到了现在、现在、每天夜里十二点,B=“都、也、也、才”的错序;它们的关系表示为:A→B的位置重置,意思是这些句首的话题的位置导致了状语的重置。

(三)前一分句(话题1)占据了句首位置,诱使本该放在主语(话题2)后的状语放在了主语前

*(9)身材苗条,特别腰细。长长的头发,高高的个子。

*(10)司机很抱歉,也工人很不好意思。

*(11)除非解决这些经济方面的问题,才儿童能上学。

*(12)他一打开盒子,就白烟冒出来了。

正确的应是:

(9’)身材苗条,腰特别细。长长的头发,高高个子。

(10’)司机很抱歉,工人也很不好意思。

(11’)除非解决这些经济方面的问题,儿童才能上学。

(12’)他一打开盒子,白烟就冒出来了。

以上这几个句子每个都是分开的,形式上像复句(当然也可能不是复句),其中(11)(12)两句中又有成套的关联词。看起来很复杂,但这些偏误都可以概括为句子的前一分句话题(A)导致了副词状语(B)的位置重置。前一分句话题占据了主语的位置,诱使本该放在主语后的状语放在了主语前,它们的关系一样可表示为:A→B的位置重置。

三、变异产生的条件、机制和学习者的心理

(一)产生条件

从上文我们可以得出,不管是大主语,还是句首状语或者其他的语言项,它们导致变异的出现,都是因为它们占据了句首的位置。也就是说,句首的这个本来是副词状语所在句子的主语位置,是产生这种变异的心理条件。而话题这个概念,恰是指句首部分的单位,所以我们完全可以用话题来概括其他繁杂的条件,这样做不仅可以使理论解释更轻松,在教学中,也可以减轻学习者的负担,使学习者更容易明白。

(二)产生机制

篇7:基于变异系数的工资差距设计

绩效工资与经济公平

1. 绩效工资

实施绩效工资这一有效的企业薪酬模式, 能对企业员工起到重大的激励作用, 对员工的工作态度、行为和绩效产生积极的影响。因此, 推行绩效工资有利于充分体现个人的劳动价值和工作技能, 实现多劳多得, 也有助于单位调动和激励员工潜能, 提升工作效率、节省成本。与此同时, 绩效工资制度也是一把“双刃剑”, 对员工既有积极作用, 又具有一些消极影响;不仅对员工的经济地位, 还对其工作行为产生重要影响。可能使部分员工由于工资收入降低、实际购买力下降, 造成员工的工资缺乏竞争力, 员工消极怠工, 甚至“跳槽”, 破坏员工队伍的团结协作, 也降低了企业凝聚力。

2.经济公平

把实施绩效工资简单地理解为拉大收入差距, 认为只要在工资档次之间拉开距离, 就能够起到奖励先进、约束落后的目的, 这种认识是片面的, 与马克思主义经济公平思想相悖。

经济公平, 是马克思主义公平思想的重要内容。马克思、恩格斯的经济公平思想涉及起点公平、机会公平、规则公平和结果公平几个方面。其中, 结果公平是马克思、恩格斯经济公平思想的核心。反对阶级剥削和压迫, 废除资本主义私有制和资产阶级的一切经济特权, 消除分配结果上的两极分化, 是他们的基本主张。经济公平思想是社会主义、共产主义的基本价值取向, 这一思想对当前进一步缩小收入分配差距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追求结果在一定程度上的均等, 是发展的目标所在。

党的十六大以后,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一直是我们党不懈追求的奋斗目标。作为现代社会最重要的社会经济关系之一, 和谐稳定的劳动关系是和谐社会的晴雨表和风向标, 对于企业发展和社会稳定至关重要。因此, 坚持效率与公平并重的分配原则, 受到高度重视。

基于以上分析, 笔者认为, 不是在任何情况下加大工资差距都是合理的。因此, 本文重点采用统计学中最常用的变异系数———标准差系数, 来分析企业员工工资差距问题。

平均工资和工资标准差

平均工资是工资的算术平均数, 记为x, 表现为x=工资总额/职工人数。

工资标准差用σ表示, 计算公式为σ=姨 (xi-x) 2/n, 其中xi代表每位职工的工资额, x代表平均工资, n代表职工人数。工资标准差σ反映的是, 每位职工的工资额与平均工资相比, 平均相差的数值。标准差越大, 说明个体差异越大, 也就是工资差距越大。例如, 有甲乙两个企业, 他们的平均工资相同, 都是x, 但工资标准差不同, 分别是σ甲和σ乙, 并且σ甲>σ乙, 这说明, 甲企业的工资差距比乙企业大。另外, 如果甲乙两个企业的平均工资不相同, 就不能直接根据工资标准差得出上述结论, 还应通过大象和兔子的体重对比来说明这个问题。

用标准差系数比较大象与兔子的体重差异

据统计, 非洲象体重5~7.5吨, 而中型兔体重2.5~4公斤。假设:一组大象的平均体重是6吨, 体重标准差为10公斤, 一组兔子的平均体重是3公斤, 体重标准差为1公斤。如果, 大象的体重相差10公斤, 我们会忽略这种差异, 感觉这组大象体重差不多。而兔子体重如果相差1公斤, 我们就会明显感觉到这组兔子存在大小差异。

大象与兔子的平均体重不同, 体重的差异程度不能采用体重标准差直接比较, 为了比较大象与兔子的体重的差异程度, 统计学中提出了变异系数的概念, 其中, 最常用的是标准差系数, 表示为V, 其计算公式是V=σ姨x[1]。其中, σ代表标准差, x代表算术平均数。标准差系数越大, 说明数据的差异程度越大, 标准差系数越小, 说明数据的差异程度越小。

标准差系数的计算公式表明, 标准差系数的大小与标准差成正比, 与算术平均数成反比。对于算术平均数较大的一组数据, “允许”有稍大的标准差。这时, 标准差系数不会很大, 即数据间的差异不会太大。

在大象与兔子的案例中, 大象的标准差系数是V大象=10/6000=0.0017, 兔子的标准差系数是V兔子=1/3=0.33。由此可见, 虽然大象的体重标准差大于兔子的体重标准差, 但由于大象的平均体重远远大于兔子的平均体重, 使得大象的体重标准差系数远远小于兔子的体重标准差系数, 即大象体重的差异程度, 远远小于兔子的体重的差异程度, 这和我们的直观感受是一致的。

工资标准差系数的计算及政策含义

如果用V代表工资标准差系数, 那么计算公式就是V=工资标准差/平均工资。由公式可看出, 在工资标准差相同的情况下, 即在工资档次之间距离相同的情况下, 一是, 平均工资低的单位, 工资标准差系数更大。也就是说, 该企业的员工更容易察觉收入的差距, 倾向于认为本单位的收入差距大于平均工资高的单位, 这就有可能在员工中产生收入不平等的思想, 破坏员工之间的信任和团队精神。严重的将会导致工作伦理的金钱化和拜金主义的扩张, 单位内部关系不断紧张, 最终阻碍企业的正常发展。二是, 平均工资高的单位, 工资标准差系数更小。也就是说, 该企业的员工不容易看到工资差距, 一旦收入没有差距, 或差距太小, 员工就会认为干好干坏一个样, 缺乏工作积极性和创造性, 员工之间也缺乏竞争, 企业最终陷入“平均主义”的泥潭。

建立不同的工资差距

不同的企业, 或处于不同发展阶段的企业, 对于工资差距问题应区别对待。

1.收益不同, 工资差距不同

(1) 效益不好或处于困难时期的企业, 就好比兔子, 企业平均工资往往较低。这时, 工资差距不宜过大, 对先进的奖励, 也不需要太大的幅度。因为, 数量较少的奖金, 就能使员工感觉到它的份量, 会更加努力, 以更好的方法去工作。这样, 既能激发员工的工作热情, 增强凝聚力, 又能保持较低的工资成本, 不会给企业实际的支付能力带来过重的负担。与此同时, 对落后的处罚, 也不宜过重, 轻微的扣罚, 就能起到警示作用, 而不至于给员工造成过重的心理和生活负担。当然, 工资差距不宜过大, 还包括管理层不宜随意建造豪华办公室, 或购买高档轿车等。

(2) 效益好的企业, 就好比大象, 企业平均工资往往较高。这时, 就应该拉大工资差距, 对绩优者的奖励, 要增大力度, 否则, 起不到激励先进的作用, 员工会认为其收入没能与其对企业的贡献挂钩, 工作热情逐渐低落。同样, 对于绩劣者的处罚, 幅度可以较大, 否则起不到约束作用。

2. 采用动态的工资差距

企业从起步, 成长到成熟的过程中, 工资差距要逐渐拉开、增大。因为不断成长的企业, 平均工资一般会增加, 企业已经由“兔子”成长为“大象”, 企业具备了多方面的有利条件:

(1) 随着企业的发展和经营效益的提高, 工资范围足够大, 大部分员工都能够解决基本的生活保障问题。在这种条件下, 拉开收入差距, 是在保证员工的基本生活水平条件下进行的, 容易被员工所接受。

(2) 发展到一定程度的企业, 往往面临新的机遇和挑战, 包括产业结构升级、产品更新换代、向新的领域扩展延伸等。在这种情况下, 特别需要激发企业员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将员工的薪酬收入与个人业绩挂钩, 不失为提高绩效的有效方法。

(3) 在长期的经营过程中, 企业积累了相当丰富的管理经验, 建立了相对完善的监督机制, 能够比较科学、客观地制订业绩标准, 公正有效地衡量业绩, 并将衡量结果与工资结构挂钩。能够做到业绩评估过程与组织目标实施过程相结合, 把工资体系运作纳入整个企业的生产和经营运作系统之中, 并使工资制度与组织的宗旨相一致, 保证工资制度有利于实现企业的战略目标, 提高企业的绩效, 给企业带来好处。

(4) 大部分员工和企业一起, 见证了企业的发展过程, 已培养出一定的忠诚度, 能够理解企业在新形势下的变革。企业逐步建立的浓厚的企业文化氛围, 支持业绩评估系统的实施和运作, 使之起到奖励有方, 约束有力的作用。

参考文献

篇8:变异系数的应用条件

关键词:基尼系数;收入差距;贫困

近一段时间以来社会舆论以及学术界对于我国当前的收入分配问题展开了激烈的讨论,焦点集中于我国现在是否处于贫富分化的阶段。目前许多研究机构或个人测算出了我国的基尼系数,都超过了国际公认的0.4的警戒线,中国的收入差距进入了差距过大的区间。一种普遍的观点认为,我国的收入分配不平等程度已比较严重,如果不加控制,将引发社会动荡和经济萎缩。

然而,我国基尼系数在不断增大的同时,却伴随着下列现实:第一,经济保持高速增长,而且势头不减。在1978-2004年间,GDP年平均增长率为9.4%。国家统计局公布的2004年GDP修正数据增加了2.3万亿元更是打消了人们对于中国GDP增长的质疑。第二,贫困人口不断降低,低收入者的绝对收入在增加,生活状况在改善。据国家统计局统计,农村极端贫困人口从1978年的2.5亿,贫困发生率30.7%,持续下降到2002年的2820万人,贫困发生率3%。乡镇居民最低收入户的人均年收入从1990年的859.92元增加到2004年的3084.83元。

发展的现实使人们对基尼系数理论在我国的适用性产生质疑,是不是可以根据基尼系数人于0.4这个国际公认的警戒线,来评价我国的收入不平等状况?我国对于收入不平等程度的承受能力到底有多大?如何根据基尼系数反映出来的收入差距来正确判断我国的问题?我们需要对基尼系数理论背后隐藏的内容进行分析,并结合我国的现实作出判断。

1、基尼系数0.4警戒线不完全适应目前的中国

基尼系数的评判标准主要是基于西方国家的经验数据,这些国家的一个基本特征是完成了城市化、工业化进程。OECD(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国家包括美国、日本、英国、加拿大等主要发达国家,在1990年时城市化水平平均达到73%,农业生产总值占GDP的百分比大部分不到5%,基尼系数都在0.24-0.41之间,平均为0.32,这些国家社会比较稳定,经济发展的水平很高。拉美国家1990年时城市化水平平均也达到73%,农业生产总值占GDP的百分比为10%左右,但基尼系数都在0.43以上,平均为0.52,巴西的基尼系数最高,达到了0.593。拉美国家的发展不是一种均衡的发展,人均GDP超过1000美元的同时,社会出现财富的过度集中,虽然实现了城市化,但城市里到处是贫民窟,人们不能充分就业,收入差距越来越大,出现了经济危机和社会危机。所以,对于已经完成城市化和工业化的国家,基尼系数处于0.3-0.4这个合理区间时,收入差距适当,社会稳定,经济发展。而基尼系数超过0.4警戒线时,收入差距过大,经济发展停滞,社会问题严重。

我国目前城市化和工业化水平都比较低,而且城市化的速度滞后于工业化的速度。所以,不能简单地套用西方国家城市化和工业化完成后的评判标准。根据美国发展经济学家刘易斯的二元经济发展理论,一个国家在城市化和工业化的进程中,农村劳动力向城市转移,资本向城市和工业化部门流动,必然会引起收入分配向城市居民和资本拥有者倾斜,收入不平等加剧,而一旦完成城市化和工业化后,资本会向农业部门回流,收入不平等程度降低,反映到基尼系数上,就会出现先增大后减小的趋势。所以,处于城市化和工业化进程中的国家,基尼系数往往要高于完成城市化和工业化后的国家,这是正常现象。因此,用于判断城市化和工业化进程中国家的收入差距影响的标准应该适当放宽,而不是教条地使用0.4作为警戒线。中国的基尼系数超过0.4,进入收入差距过大的区间,但其对于经济的负面影响并不突出,工业化和城市化的步伐仍在继续,不能据此判断中国收入差距影响也超过了警戒线。

2、基尼系数不能反映收入结构动态改变及社会承受力的变化

基尼系数计算的是某一个时间点,各收入组之间差距的加总平均,是反映收入差距的一个静态指标。在进行时序比较时,只能根据每一年基尼系数的大小,来判断收入差距整体状况的变动,而不能反映各个收入组动态变动的情况。同样是基尼系数从0.35增加到0.4,可能有两种情况,一个是各个收入组的绝对收入都增加,但高收入组收入增加的速度快于低收入组,导致收入差距相对增大,基尼系数变大;另一个是低收入组的绝对收入减少,高收入组的绝对收人增加,导致收入差距绝对增大,基尼系数变大。两种情况下基尼系数的变动虽同样增加了O,05,但社会反映不同。对于第一种情况,社会各阶层的收入都在增长,所有人的利益相对自己过去都得到了一定的满足,人们的抱怨会相对较少,各个阶层打破现有分配框架的欲望不大,社会相对稳定;而对于第二种情况,贫困一方的状况在恶化,收入停止增长甚至减少,他们会对现有的分配框架有很强的对抗欲望,可能引发激烈的社会问题。因此,在评价收入差距变动时,必须要考虑基尼系数背后隐藏的收入结构的动态变化。

我国的基尼系数从1981年的0.288增加到2004年的0.458,20多年间从比较平均的区间,经过合理区间,最后过渡到过大的区间内,经历了一个快速的增长期。不过人们的绝对收入得到了普遍提高,在1988-1995年间,所有城镇居民的绝对收入都变好了,生活状况得到明显改善,人们普遍接受了收入差距的扩大。在1996-2004年间,城镇低收入户尤其是困难户的绝对收入水平时增时减,开始产生一些不满情绪,但由于收入仍有增长的趋势,并没有引发激烈的社会问题。2002-2004年间农村居民五个收入分组的绝对收入都不断提高。现有的收入差距还在人们的承受范围之内。

3、基尼系数不能客观反映我国城乡二元结构下的收入差距

基尼系数包括了所有人的收入差距,不论这个人生活在城市还是农村。基尼系数同样是0.4,可能有两种不同的社会结构,一个是城乡分割的二元结构,城市内部和农村内部居民的收入差距都很小,但是城乡居民之间的差距很大,导致整体的收入差距很大,基尼系数达到0.4;另一个是完成了城市化后的社会结构,城市和农村之间的收入差异很小,不论你是市民还是农民,面对的收入差距都是相同的,基尼系数也是0.4。

我国的基尼系数之所以这么大,主要是由城乡分割的二元结构决定的。根据国家统计局的数据,城镇内部的基尼系数1988年只有0.23,到2002年也只增加到0.319,距离0.4的警戒线还很远。农村内部的基尼系数比城镇的基尼系数稍大,1988年为0.303,2002年增加到0.366,但也没有达到0.4的水平。无论是城镇内部还是农村内部基尼系数的数值都处在合理区间内,比全国的基尼系数水平低得多。居民在自己生活的范围内感觉到的收入差距是有限的,再加上我国城乡分割的户籍制度和就业制度,居民很难体会到城乡之间的收入差距。因此,虽然中国整体的基尼系数很高,但居民实际感受到的收入差距没有那么大,整个社会的承受能力变强。

一般意义上的城乡二元结构,是指城镇和农村部门的生产率水平存在极大差异,导致城镇发展速度明显快于农村,进而引发城乡收入的差距。中国城乡生产率差距在1978-1990年不断缩小,1990-2004年又开始上升,但城乡之间的收入差距并没有伴随城乡生产率差距的变化而变化,农村的大量资金被城市抽走。中国现有的城乡差,并不完全是城乡生产率的体现,还包括了政府控制下的差距,政府可以利用财政手段和政策倾斜调节城乡差距,使其控制在人们的承受能力之内,同时实现经济发展战略的选择,这形成了中国特色的收入差距格局。

4、基尼系数不能精确反映社会收入结构的改变

基尼系数虽然综合了各个收入组的信息,但并不能体现出收入结构的不同。假设国家1和国家2的四等分组的收入分别为(75,125,200,600)和(25,175,250,550),可以计算出两个国家的基尼系数都是0.4125,但是收入结构明显不同。很明显国家2要比国家1的收入分配更加不平等。理论上可以证明,在基尼系数相同的情况下,低收入组的收入比重越低,收入分配不平等程度越高。

上一篇:窗花优秀作文700字下一篇:梅克保率洞庭湖生态经济区规划调研组来岳考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