染色体变异教学反思

2024-04-10

染色体变异教学反思(精选6篇)

篇1:染色体变异教学反思

染色体变异教学反思

讲完本节课后,感觉效果很好,本节课整体思路明确,教学设计合理;重难点突出,时间分配合理。讲解过程中,采用小组合作探究和模型构建及展示教学,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课堂气氛活跃,知识理解透彻,课堂反馈效果好,大部分学生能快速准确完成习题。但也有一些需完善的地方。

本节课以有趣的新闻报道“猫叫综合征”和“天才音乐指挥家舟舟”导入,大大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由此引出本节课两个重点内容染色体结构的变异和染色体数目的`变异。

染色体结构的变异内容较为简单,采取学生自学并通过模型展示染色体结构变异的四种类型,模型模拟四种结构变异类型直观生动形象,学生很容易理解掌握。同时比较易位与交叉互换的区别,主要区分交换染色体片段是发生在什么样的两个染色体之间。学生用自作的染色体模型进行展示,亲身体会,印象深刻,掌握扎实。

染色体数目的变异有两种类型,第一种类型通过希特勒和特纳氏综合征照片实例讲解。第二种类型主要是理解染色体组的概念,这是本节课难点。对此概念以果蝇染色体模型为教具分小组探究,学生全面参与,探讨分组原理,并总结染色体组具备的条件,小组代表展示,教师补充完善。二倍体,多倍体内容简单,通多图片,实例学习,三倍体无籽西瓜,四倍体大草莓刺激学生视觉和味觉,学生兴趣高涨。

不足之处是染色体组的知识挖掘不够深入,教学语言的艺术性和幽默性有待提高。

篇2:染色体变异教学反思

一.教学设计及效果:

首先,我选择了原苏联教学论专家马赫穆托夫创立的问题解决法进行本节课的教学。原因有三:

1. 教材内容:与生活实际联系密切,涉及水果、粮食的育种问题,易引发学生思考,激发探究的欲望;

2. 学生:高二年级学生的思维已经有一定发展,具备较强的探究能力。3. 教师:我工作以来一直指导我校生命科学实验室学生科技活动,并参加了中国科协主办的项目学校教师培训,对以学生为主体的理念很认同并乐于实施。

其次,关于学法。在大科学时代的背景下,终身学习成为生存发展必需的手段。学会如何学习显得至关重要。基于此,本节课通过问题解决的过程,渗透给学生科学的认知方法。通过教师的启发、学生的探究、对比学习,培养分析、归纳、比较的思维能力;培养合作的品质和自如的表达能力及运用已有知识解释未知现象的习惯。

第三,教学过程。

本节课内容分两个板块:多倍体和单倍体。

对于多倍体,主要采用问题解决法。从无籽西瓜的优点引入,学生产生强烈的好奇心和探究的欲望。爱因斯坦说过,提出一个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学生提问后,教师引导按是什么、为什么、怎么样的顺序逐一解决。这一板块的重点是多倍体的概念和成因,难点是多倍体的成因和无籽西瓜的问题。

是什么,即概念。教师举例,学生概括,培养学生的归纳能力。通过举例,便于学生理解多倍体存在的普遍性。

为什么,即成因。在教师启发下,学生调用有丝分裂的知识,分析出成因,教师通过动画演示、文字归纳、板书强调等方式突出重点。这一过程培养学生运用已有知识解释未知现象的习惯和能力。

怎么样,包括多倍体的特征和应用。

特征。先由学生预测,再给出资料,由学生概括出主要特征,若学生条件允许,也可以分析原因,使答案的得出有理有据。比教师直接讲授更易于接受。

应用。无籽西瓜的内容在教材上以小字形式出现,但可以给学生充分的空间进行探究。教师先引导学生分析三倍体植株的培育方法。再通过问题提示学生解释无籽的原因。这一环节,给学生交流的机会。需要学生调用遗传学知识和减数分裂、高等植物个体发育等知识,也是对刚学过的人工诱导多倍体知识的应用。这一活动,可帮助学生建立科学为社会生产、生活服务的意识,利于本节课教学目标的实现,也可以培养和考查学生多方面的能力。

这一板块结束后,由雄蜂自然过渡到单倍体的内容。这部分主要与多倍体进行对比学习。

概念。教师举例,学生归纳,掌握概念;教师设计问题,辨析多倍体、单倍体概念,培养比较思维能力。

特征。与多倍体对比,很容易理解植株弱小。回顾无籽西瓜的内容,可以理解高度不育的特征。

应用。联系杂交育种,实现了复习巩固,同时也体现出单倍体育种的优势。

最后,板书设计。概括了本节课的主要内容,重点内容以彩色突出。也较直观地展现了多倍体与单倍体的区别,便于学生复习时使用。与表格或按行依次书写比较,显得更生动活泼一些。

篇3:染色体变异教学反思

课堂活动一展示雌性果蝇染色体组成模型, 在已学知识体系上构建新知识

1. 复习回顾。

(1) 果蝇体内有多少条染色体? (2) Ⅱ号和Ⅱ号染色体是什么关系? (3) 怎样判断它的性别? (4) 基因和染色体是什么关系? (5) 控制果蝇红眼性状的基因在哪条染色体上?摩尔根获得变异的白眼果蝇产生的原因是什么?

2.创设新情境, 引入染色体结构变异。

(1) 1917年, 生物学家布里奇斯发现了一种翅膀后端边缘缺刻 (缺刻翅) 的红眼雌果蝇 (展示图片) , 经过研究发现, 这种变异是X染色体丢失了部分片段导致的。缺刻翅这一新性状的产生是不是基因突变的结果呢? (不是。是染色体变异。) 如果借助于光学显微镜能观察到这种改变吗?教师小结:它属于染色体结构的改变, 由于染色体丢失了一部分, 所以我们称之为染色体的缺失。人类的猫叫综合症也属于这种类型 (展示图片) 。除此之外, 还可能发生哪些类型的染色体结构的变化呢?重复, 易位, 倒位。课件展示染色体变异的四种类型, 师生共同小结。

(2) 易位和交叉互换的图形辨析, 并讨论:染色体结构的改变的利弊? (大多数是有害的。) 染色体变异导致生物性状的改变大不大? (每个染色体上有许多基因, 染色体变异会引起多个基因变化, 引起的性状变化较大一些。)

课堂活动二学生尝试构建果蝇染色体组模型

1.展示。

(1) 正常人和21三体综合征患者染色体核型图片。 (2) 普通西瓜和无籽西瓜染色体核型图片, 学生对比总结染色体数目的变异的两种形式:染色体个别的增减和成倍的增减。

2. 构建染色体组的物理模型和概念模型, 深刻理解染色体组这一核心概念。

(1) 选择物理模型:雌性果蝇染色体, 小组合作构建染色体组物理模型。

每小组发一套雌性果蝇染色体模型, 小组成员相互合作, 尝试按照自己的设想给果蝇染色体分组, 并说明分组理由。教师提出新要求:如果把所有功能不同的染色体分为1组, 该怎么分呢?学生分好后教师点评并强调:我们把这样的组合称为一个染色体组。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染色体组排除了其他的方法而选择这种划分标准呢?帮助学生理解:染色体组是一个组合, 并且是最精简的组合, 这个组合里所有的染色体都是独一无二的, 它们是非同源染色体, 其上所有的基因都是非等位基因。

(2) 通过染色体组物理模型的变式, 分析这一核心概念要素。

将雌性体细胞换成雄性体细胞染色体模型, 请学生摆出一个染色体组的组成。老师提问:X和Y这两条染色体能否在同一染色体组中?为什么?

(3) 在物理模型基础上, 进一步构建染色体组概念模型。

教师小结染色体组概念的三要素:一组非同源染色体;染色体的形态大小功能不相同;共同控制着生物体的生长、发育、遗传和变异。

(4) 在新情境中理解并灵活应用染色体组概念。

分析有几个染色体组:教师提供同是6 条染色体的细胞图解, 提问:里面有多少个染色体组, 一个染色体组由哪些染色体组成?

课堂活动三教师展示资料, 学生辨析、归纳二倍体、多倍体、单倍体概念

资料一:有人对帕米尔高原上的植物进行了调查, 发现那里的植物75%是多倍体, 与普通植物相比, 茎干粗壮, 而且营养价值高。

资料二:在一个蜂巢中, 工蜂和蜂王是二倍体, 它们由受精卵发育而成, 而雄蜂由是卵细胞不通过受精直接发育而成, 称为单倍体 (它没有父亲) 。

资料三:普通小麦是六倍体, 体内含有六个染色体组;如果用花药离体培养法将其精细胞培养, 形成的植株叫单倍体。体内含有三个染色体组。

此处涉及三个易混淆的概念, 教师可设计问题链导学, 详情如下:

1.什么叫二倍体、多倍体?———2.它们的区别是什么?———3.什么叫单倍体?———4.你对单的理解是什么?———5.单倍体就是一个染色体组吗?———6.单倍体与多倍体的根本区别是什么?学生归纳概念。教师还可引导学生划分句子成分, 强化对概念的认识, 如下:

(由受精卵发育的) , (体细胞) 中含有 (两个染色体组的) 个体, 叫做二倍体。通过分析句子的主语、谓语、宾语等成分, 学生找到概念的关键词, 理解三个概念的本质区别。

课堂活动四画概念图, 将本节知识点进行小结。 (概念图略)

篇4:染色体变异教学设计

1、知识与技能

(1)说出染色体结构变异的基本

类型。

(2)说出染色体数目的变异。

(3)学习低温诱导植物染色体数目变化的方法。能够解释低温诱导染色体加倍的原理,评价不同作物、不同的温度对染色体加倍实验的影响效果。关注染色体加倍对人类未来的发展影响。进行低温诱导染色体数目变化的实验。

2、过程和方法

(1)以辨图、设问、讨论和复习的方式理解染色体组的概念。

(2)通过具体实例、概念的辨析和对比,认识单倍体、二倍体和多倍体之间的关系。

(3)用图解、事例和图表的形式引导学生学习多倍体和单倍体育种。

(4)以实验的方式认识低温对诱导染色体数目的变化的作用。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1)染色体数目变化原理在农业生产上的应用,激发学生学以以致用的理想。

(2)通过实验,养成与他人合作、共享并能够欣赏别人的观点和创意的习惯。

(3)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激发学生勇于探索的热情,使学生关注染色体加倍对人类未来的发展影响。

【教学重点】染色体数目的变异。

【教学难点】

.染色体组的概念。

2.二倍体、多倍体和单倍体的概念及其联系。

.低温诱导染色体数目变化的实验。

【教具准备】1.染色体变异实例图片2.雄果蝇染色体组图解动画。

【课时安排】??2课时。第l课时完成理论教学部分,第2课时完成低温诱导植物染色体数目变化的实验。

【教学过程】

一、课前准备

1、制作教具。

2、学生根据P85 “本节聚焦”预习课文,思考相应问题。

二、情境创设

学生:阅读P85页“问题探讨”,然后分学习小组讨论:无子西瓜是怎样形成的?

(无子西瓜是三倍体植株,不能进行正常的减数分裂形成生殖细胞,因此,不能形成种子。但并不是绝对一颗种子都没有,其原因是在进行减数分裂时,有可能形成正常的卵细胞。)

三、师生互动

教师:基因突变是染色体的某一个位点上的改变,这种改变在光学显微镜下是无法直接观察到的。而染色体变异是可以用显微镜直接观察到的。染色体变异有结构变异和数目变异两种。不论哪一种变异,都会造成生物性状的改变,播放染色体变异实例圖片

教师:请同学们阅读P85-86页“染色体结构的变异”后,回答:染色体结构的变异有哪四种?

学生:染色体发生的结构变异主要有以下四种:(1)染色体中某一片段缺失引起变异。(2)染色体中增加某一片段引起变异。(3)染色体的某一片段移接到另一条非同源染色体上引起变异。(4)染色体中某一片段位置颠倒引起变异。

教师:请同学们思考:染色体结构变异对生物都是有害的吗?

学生:大多数染色体结构变异对生物是有害的,但也有少有变异是有利的。

教师:请同学们讨论:染色体变异与基因突变相比,哪一种变异引起的性状变化较大一些?

学生:每个染色体上含有许多基因,染色体变异会引起多个基因人变化,会引起的性状变化较大一些

教师:请同学们阅读P86页“染色体数目的变异”后,回答:染色体数目的变异有哪二种?

学生:染色体数目的变异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细胞内个别染色体的增加或减少,另一类是细胞内染色体数目以染色体组的形式成倍地增加或减少。

教师:请同学们观察课本P86页图5-8雌雄果蝇体细胞的染色体和P87页图5-9雄果蝇的染色体组,回答下列问题:

(1)果蝇体细胞有几条染色体?几对常染色体?

学生:(答:8条;3对。)

(2)Ⅱ号和Ⅱ号染色体是什么关系?Ⅲ号和Ⅳ号染色体是什么关系?

学生:(答:同源染色体;非同源染色体。)

(3)雄果蝇的体细胞中共有哪几对同源染色体?

学生:(答:Ⅱ和Ⅱ,Ⅲ和Ⅲ,Ⅳ和Ⅳ,X和Y。)

(4)果蝇的精子中有哪几条染色体?这些染色体在形态、大小和功能上有什么特点?这些染色体之间是什么关系?它们是否携带着控制生物生长发育的全部遗传信息?

学生:(答:Ⅱ、Ⅲ、Ⅳ、X或Ⅱ、Ⅲ、Ⅳ、Y;这些染色体在形态、大小和功能上各不相同;它们是非同源染色体;它们携带着控制生物生长发育的全部遗传信息。)

(5)如果将果蝇的精子中的染色体看成一组,那么果蝇的体细胞中有几组染色体?

学生:(答:两组。)

教师:细胞中的一组非同源染色体,在形态和功能上各不相同,携带着控制生物生长发育的全部遗传信息,这样的一组染色体,叫做一个染色体组。(播放雄果蝇染色体组图解动画。)这样的一个染色体组,具有怎样的特点?学生:不含同源染色体,但含有每对同源染色体中的一条。

教师:请同学们阅读P87页课本“二倍体和多倍体”,回答:

(1)什么叫二倍体和多倍体?它们是根据什么命名的?

学生:(体细胞中含有二个染色体组的个体叫做二倍体;细胞中含有三个或三个以上染色体组的个体叫做多倍体。)教师:大家一定要注意这两个概念的前题条件:由受精卵发育而成的个体,否则就会与下面所学的单倍体混淆。

(2)多倍体植株有什么特点?学生:(与二倍体植株相比,多倍体植株常常是茎秆粗壮,叶片、果实和种子都比较大,糖类和蛋白质等营养物质的含量都有所增加。)教师:目前人工诱导多倍体的常用方法是什么?

学生:(低温和秋水仙素法)教师:秋水仙素法的具体做法是什么?原理是什么?

学生:(方法:用秋水仙素来处理萌发的种子或幼苗。原理:当秋水仙素作用于正在分裂的细胞时,能够抑制纺缍体的形成,导致染色体不能移向两极,从而引起细胞内染色体数目加倍。染色体数目加倍的细胞继续进行有丝分裂,将来就可能发育成多倍体植株。)

教师:为什么要处理萌发的种子或幼苗,处理成熟的植株行吗?

学生:(不行,秋水仙素作用的对象是正在有丝分裂的细胞,成熟的植株不一定进行有丝分裂)

教师:请同学们阅读P87-88页课本“单倍体”,回答下列问题:

(1)一倍体一定是单倍体吗?单倍体一定是一倍体吗?

学生:(答:一倍体一定是单倍体;单倍体不一定是一倍体。)

(2)二倍体物种所形成的单倍体中,其体细胞中只含有一个染色体组,这种说法对吗?为什么?

篇5:《染色体变异》教学案例范文

一、教材分析:

1、教材地位

本节内容与前面学习的有丝分裂、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个体发育、植物杂交技术、组织培养技术、生长素在农业生产上的应用等知识有联系,也是学习“人类遗传病和优生”的基础,还与生产、生活和人类的健康知识有关,对学生有着相当大的吸引力。因此,本节教学通过设置问题情景,让学生观察、动手、思考和讨论,不仅可以让学生构建生物学的有关概念,而且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生物科学的兴趣和发展探究学习的能力。

2、教学重点与难点及突破

(1)教学重点和难点:

染色体组、二倍体、多倍体、单倍体的概念(2)突破方法:

①通过动画演示、动手操作和打比方,使学生构建染色体组的概念

②通过具体实例提出二倍体、多倍体和单倍体的概念,再多举例子,使学生明确这些概念之间的区别和联系。

二、学情分析

我班大多数学生对学习有热情,但学习的主动性不强,缺乏深层次的思考,对基本概念、过程和原理往往一知半解,不能灵活运用所学知识。因此,教学中应设置好问题情景,让学生观察、动手、思考和讨论,适时引导、适时启发和适时鼓励,由浅入深,建构染色体组等基本概念。

三、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①学生能区分染色体结构变异的四种类型,能说出其对生物的影响。

②学生能描述染色体组、二倍体、多倍体、单倍体概念,并能准确运用这些术语。

2、能力目标:

①通过对染色体组、二倍体、多倍体、单倍体这几个重要概念的分析比较,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归纳综合能力和演绎思维能力。

②通过利用计算机课件演示雌雄果蝇产生生殖细胞的过程,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空间想象能力,并能运用减数分裂培养知识的迁移能力。

3、情感目标:

第1页

共4页 ①通过了解在自然或人为条件下,染色体会发生结构或数目的改变进而改变生物的遗传性状,树立事物是普遍联系的,外因通过内因起作用的辨证唯物主义观念。

②通过学习多倍体和单倍体在育种上的应用,体会到科学技术对推动社会进步的巨大作用。

四、设计理念和思路

提高生物科学素养,面向全体学生,倡导探究性学习,注重与现实生活的联系是高中生物课程改革的基本理念。按照《高中生物课程标准》的课程理念,并依据探究性学习、概念学习和建构主义学习的原理,我在课堂教学设计中采用以学生发展为本的主体性教学模式,提倡自主、探究、合作的学习方式,侧重学生的观察、对比、交流、合作、探究、归纳等学习方法的指导,创设问题情景,激活原有的知识系统,构建新的概念。

五、课前准备

1.多媒体课件

2.剪成不同长度的细铁丝若干、橡皮泥

六、教学过程

1、教学流程

影音资料导入新课 投影染色体结构变异图 学生讨论得出结论 播放动画 学生理解染色体组概念 学生应用概念 投影常见二倍体、多倍体和单倍体实例 学生讨论比较概念 应用概念 教师总结

2、教学步骤

播放“猫叫综合症患儿”影音资料

师:当自然条件和人为条件发生改变时,染色体数目和结构可以发生改变,从而引起生物性状发生改变,我们把这种变异叫做染色体变异。首先学习染色体结构变异。

(一)染色体结构变异

投影 染色体结构变异图

生:小组讨论四种变异类型的不同和染色体结构变异引起的遗传学效应,指派一名代表发言,其他同学进行补充(学生讨论基本能完成教学目标)。

师:在染色体变异中,染色体数目的改变对生物新类型的产生起着很大的作用,特别是细胞内的染色体以染色体组的形式成倍地增加或减少,在生产实践中应用比较普遍。我们重点探讨这一问题。

(二)染色体数目的变异

1、染色体组

播放“雌雄果蝇减数分裂形成有性生殖细胞的过程”动画

师:看完动画同学们分组思考下列问题,一、二两组思“思考问题1”,三四两组思考“问题2”。如果你有

第2页

共4页 不明白的地方,可以与同组同学或同桌同学讨论完成,或向老师提出问题。

课件展示:

问题

1、果蝇体细胞中有几对同源染色体,几对常染色体,几对性染色体? 问题

2、精子中的四条染色体有什么特点?怎样表示?

(学生看书、小组讨论,讨论后每组选出一、二个代表发言或补充,学生基本能顺利完成任务)

结论:学生总结出“果蝇的一个生殖细胞内的全部染色体称为一个染色体组”。

师:那么如何理解染色体组的概念?请同学们充分挖掘你的才智,通过阅读理解帮老师解答这个难题。以小组为单位,看哪一组理解得最快、最准确。(学生看书,小组讨论)

学生经过反复讨论,相互补充,总结出“一个染色体组”的概念:“细胞中的一组非同源染色体,它们在........形态和功能上各不相同,但是携带着控制一种生物生长发育、遗传和变异的全部信息,这样的一组染色体,叫........................做一个染色体组”。学生容易理解区分雌雄果蝇配子中的两套不同的染色体,但对“携带着控制一种生物生长............发育、遗传和变异的全部信息”不能完全理解或正确理解。..............师:投影展示“雌雄果蝇减数分裂形成有性生殖细胞的过程”

提问:你能从“雌雄果蝇减数分裂形成有性生殖细胞的过程”图中归纳出“雌雄配子”中染色体的共同的、关键的特征?(学生充分发言,相互补充,基本上能讲出“染色体组是指某种生物的一套完整的非同源染色体。”从而推出:“携带着控制一种生物生长发育、遗传和变异的全部信息,一个染色体组就是一个基因组”)...........................投影“男性、女性染色体分组图”。

师:同学们已经知道了果蝇的一个染色体组有关知识,那么你能知道“人的精子、卵细胞的染色体组”的情况吗?看谁理解得最快(要求说明理由)?(学生抢答)

生:人的一个精子、卵细胞中的23条染色体组成一个染色体组,人的体细胞有2个染色体组。投影 有三个染色体组的细胞图。

师:该细胞中有三种形态的染色体各三条,请同学们用细铁丝代表染色体,把细胞内的染色体组成不同的染色体组。等会请每组推出一位代表上讲台展示。

(各小组动手操作后,指定一名代表,在实物投影仪上展示组成的染色体组。其它各组学生进行评价,判断其组成的染色体组是否正确。认为不正确的由本组其他同学重新组成,直到完全正确。)

师:把染色体组成染色体组和分发课本类似。开学初,每个同学都会领到一套课本,语、数、外、理、化、生、政、史、地等课本各一本才能组成一套课本,同样的道理,细胞内每一种形态的染色体都拿出一条,才能组成一个染色体组。

师:通过以上学习,我们理解了什么?(生答:我们理解了“染色体组的概念”)不同生物体细胞中的染色体组数是不同的,因此生物有二倍体、多倍体和单倍体之分,那么,这三个概念的要点及其联系和区别又是什 第3页

共4页 么?下面请同学们观看投影后,阅读课文,分组讨论。各组以表格的形式将这三个概念的联系和区别归纳出来。

2、二倍体、多倍体、单倍体

投影:常见二倍体、多倍体和单倍体实例。

学生阅读课文,小组讨论学习“二倍体、多倍体、单倍体”的概念后,比较三者关系

师:通过上面知道的学习,你们谁能告诉我:由含有三个染色体组的生殖细胞直接发育的生物称为:A、单倍体 B、三倍体 C、二倍体 D、六倍体 生1:三倍体,因为有三个染色体组。

生2:不对,应该是单倍体,因为是由生殖细胞直接发育来的个体。

师:大家同意哪一个同学的观点?(学生充分发言的基础上,教师总结)

结论:由配子直接发育成的新个体都是单倍体(不管它含有多少个染色体组),正确的答案应该是A。

师: 本节课我们重点学习了染色体组、二倍体、多倍体和单倍体的概念,请同学们理清这些概念之间的关系,下节课我们学习多倍体和单倍体的特点和育种上的应用。

七、教学评价设计

探究性学习,其评价就不仅仅要关注学习结果,更应关注学习的过程中和在学习过程中产生的种种体验。因此,在评价方式上,我以老师主导的形成性评价为主,根据教学进程设置各种类型的形成性问题,引导学生观察、分析、讨论、归纳总结,以求及时反馈教学效果,调整教学进程。同时,还设置了一些测评题,旨在了解学生的自我评价和反馈学生对知识理解的准确性,从而体现评价主体、评价方式、评价方法的多元化。

八、教学反思

1、坚持了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性原则,真正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现代认知学习理论认为,学生的学习过程,就是学生运用原有的认知结构同化新知识的过程,即认知结构的建构、转换、发展和重建的过程,学生是教学活动的积极参与者和知识的积极建构者。因此,在本案例中,我设计了多类型、多层次的学生活动,通过学生的观察、合作和讨论,建构染色体组、二倍体、多倍体和单倍体的概念。这样,学生不仅理解了概念,还能灵活运用概念,提高学生学习生物学知识的水平,达到培养学生科学素质的目的。

2、坚持了学生学习的协作性原则。

本案例以小组活动为主,如学习二倍体、多倍体、单倍体的概念,小组成员进行充分讨论,然后把三者的区别和联系设计成表格,作为本组的共同探究成果。这样,既培养了学生独立思考的创新精神,又发扬了学生互相帮助、协同配合的团队精神。总之,不管在知识目标的落实,还是在能力目标,情感目标的培养方面都取得了理想的教学效果。

3、不足之处是部分学生对于小组协作学习不适应,参与度不够。

第4页

篇6:2 染色体变异 教学设计 教案

1.教学目标

1、说出染色体的结构变异的基本类型。

2、说出染色体组、单倍体、二倍体和多倍体的概念。

3、说出多倍体的特点、形成原因及其在育种上的意义。

4、以果蝇为例,引出染色体组的概念,训练学生由具体到抽象的思维能力。

5、通过对单倍体、二倍体和多倍体的分类依据的学习,对学生进行比较、分类思维能力的训练。

2.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 染色体数目的变异。教学难点

1.染色体组的概念。

2.二倍体、多倍体和单倍体的概念及其联系。3.低温诱导植物染色体数目的变化的实验。

3.教学用具

教学课件

4.标签

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1、可遗传变异的有哪些来源?

2、染色体变异的类型有哪些?这些变异又分为哪几类?

3、基因的本质是什么?它和染色体又有什么关系?

4、染色体变异的类型(1)染色体结构变异 缺失、重复、倒位、易位(2)染色体结构变异

二、染色体结构的变异

教师:基因突变是染色体的某一个位点上的改变,这种改变在光学显微镜下是无法直接观察到的。而染色体变异是可以用显微镜直接观察到的。染色体变异有结构变异和数目变异两种。不论哪一种变异,都会造成生物性状的改变,播放染色体变异实例图片。

教师:请同学们阅读课本P85~P86“染色体结构的变异”后,回答:染色体结构的变异有哪四种?

学生:染色体发生的结构变异主要有以下四种:

1、缺失:染色体中某一片段缺失引起变异。

例如:猫叫综合症”是人的5号染色体部分缺失引起的遗传病,病儿生长发育迟缓,头部畸形,哭声奇特,皮纹改变等特点,并有智能障碍,而其最明显的特征是哭声类似猫叫。

2、重复:染色体中增加某一片段引起变异。

3、易位:染色体的某一片段移接到另一条非同源染色体上引起变异。

4、倒位:染色体中某一片段位置颠倒引起变异。为什么染色体结构的改变会导致性状的发生改变? 染色体结构上的缺失、重复、易位和倒位导致染色体上基因数量、排列顺序的改变导致生物性状的改变(变异)

教师:请同学们思考:染色体结构变异对生物都是有害的吗?

学生:大多数染色体结构变异对生物是有害的,但也有少数变异是有利的。教师:请同学们讨论:染色体变异与基因突变相比,哪一种变异引起的性状变化较大一些? 学生:每条染色体上含有许多基因,染色体变异会引起多个基因的变化,引起的性状变化较大一些。

三、染色体数目变异

1、染色体数目变异的类型

教师:请同学们阅读课本P86“染色体数目的变异”后,回答:染色体数目的变异有哪两种?

学生:染色体数目的变异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细胞内个别染色体的增加或减少,另一类是细胞内染色体数目以染色体组的形式成倍地增加或减少。

教师:请同学们观察课本P86图5-8雌雄果蝇体细胞的染色体图和P87图5-9雄果蝇的染色体组图,回答下列问题:

(1)果蝇体细胞有几条染色体?几对常染色体?(8条。3对)

(2)Ⅱ号和Ⅱ号染色体是什么关系?Ⅲ号和Ⅳ号染色体是什么关系?(同源染色体。非同源染色体)

(3)雄果蝇的体细胞中共有哪几对同源染色体?(Ⅱ和Ⅱ,Ⅲ和Ⅲ,Ⅳ和Ⅳ,X和Y)

(4)果蝇的精子中有哪几条染色体?这些染色体在形态、大小和功能上有什么特点?这些染色体之间是什么关系?它们是否携带着控制生物生长发育的全部遗传信息?(Ⅱ、Ⅲ、Ⅳ、X或Ⅱ、Ⅲ、Ⅳ、Y。这些染色体在形态、大小和功能上各不相同。它们是非同源染色体。它们携带着控制生物生长发育的全部遗传信息)

(5)如果将果蝇的精子中的染色体看成一组,那么果蝇的体细胞中有几组染色体?(两组)

2、染色体组 教师:细胞中的一组非同源染色体,在形态和功能上各不相同,携带着控制生物生长发育的全部遗传信息,这样的一组染色体,叫做一个染色体组。(播放雄果蝇染色体组图解动画)这样的一个染色体组,具有怎样的特点?

学生:不含同源染色体,但含有每对同源染色体中的一条。

3、二倍体和多倍体

教师:请同学们阅读课本P87“二倍体和多倍体”,回答:(1)什么叫二倍体和多倍体?它们是根据什么命名的?

学生:体细胞中含有两个染色体组的个体叫做二倍体。细胞中含有三个或三个以上染色体组的个体叫做多倍体。

教师:大家一定要注意这两个概念的前题条件:由受精卵发育而成的个体,否则就会与下面所学的单倍体混淆。(2)多倍体植株有什么特点?

学生:与二倍体植株相比,多倍体植株常常是茎秆粗壮,叶片、果实和种子都比较大,糖类和蛋白质等营养物质的含量都有所增加。

教师:目前人工诱导多倍体的常用方法是什么? 学生:低温和秋水仙素法。

教师:秋水仙素法的具体做法是什么?原理是什么?

学生:方法:用秋水仙素来处理萌发的种子或幼苗。原理:当秋水仙素作用于正在分裂的细胞时,能够抑制纺锤体的形成,导致染色体不能移向两极,从而引起细胞内染色体数目加倍。染色体数目加倍的细胞继续进行有丝分裂,将来就可能发育成多倍体植株。

教师:为什么要处理萌发的种子或幼苗,处理成熟的植株行吗?

学生:不行,秋水仙素作用的对象是正在有丝分裂的细胞,成熟的植株不一定进行有丝分裂。

(1)多倍体成因

体细胞在有丝分裂的过程中,染色体完成复制,但是细胞受到外界环境条件(如温度骤变)或生物内部因素的干扰,纺锤体的形成受到破坏,以致染色体不能被拉向两极,细胞不能分裂成两个子细胞,于是形成染色体数目加倍的细胞。(2)多倍体植株特点

与二倍体植株相比,多倍体植株常常是茎秆粗壮,叶片、果实和种子都比较大,糖类和蛋白质等营养物质的含量都有所增加。

(3)人工诱导多倍体在育种上的应用

用秋水仙素来处理萌发的种子或幼苗。当秋水仙素作用于正在分裂的细胞时,能够抑制纺锤体的形成,导致染色体不能移向两极,从而引起细胞内染色体数目加倍。染色体数目加倍的细胞继续进行有丝分裂,将来就可能发育成多倍体植株。

4、单倍体

教师:请同学们阅读课本P87~P88“单倍体”,回答下列问题:(1)一倍体一定是单倍体吗?单倍体一定是一倍体吗?(一倍体一定是单倍体;单倍体不一定是一倍体)

(2)二倍体物种所形成的单倍体中,其体细胞中只含有一个染色体组,这种说法对吗?为什么?(对,因为在体细胞进行减数分裂形成配子时,同源染色体分开,导致染色体数目减半)

(3)如果是四倍体、六倍体物种形成的单倍体,其体细胞中就含有两个或三个染色体组,我们可以称它为二倍体或三倍体,这种说法对吗?(不对,尽管其体细胞中含有两个或三个染色体组,但因为是正常的体细胞的配子所形成的物种,因此,只能称为单倍体)

(4)单倍体中可以只有一个染色体组,但也可以有多个染色体组,对吗?(对,如果本物种是二倍体,则其配子所形成的单倍体中含有一个染色体组;如果本物种是四

倍体、六倍体等多倍体,则其配子所形成的单倍体含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染色体组)教师:对一个个体称单倍体还是几倍体,关键看什么? 学生:关键看它是由受精卵发育而成的个体,还是由配子发育而成的个体。由受精卵发育而成的个体叫几倍体,由受精卵发育而成的个体叫单倍体。

教师:单倍体植株有什么特点?

学生:单倍体植株长得弱小,而且高度不育。教师:单倍体育种的措施和优点是什么?

学生:单倍体育种常常采用花药离体培养的方法来获得单倍体植株,然后经过人工诱导使染色体数目加倍,重新恢复到正常植株的染色体数目。其优点是用这种方法培育得到的植株,不仅能够正常生殖,而且每对染色体上成对的基因都是纯合的,自交产生的后代不会发生性状分离。

总结:单倍体育种与多倍体育种的比较

总结:基因重组、基因突变、染色体变异的比较

四、低温诱导植物染色体数目变化的方法。1.作出假设

教师:要探究问题,首先得提出假设,你作出的假设是什么? 学生:低温能诱导植物细胞染色体数目发生变化。2.根据假设让学生分组讨论、设计实验方案(1)你选择的实验材料是:

洋葱(2n=16)、大葱(2n=16)、蒜(2n=16)、蚕豆(2n=12)。(2)你选择的实验器具和试剂是:[来源:学科网ZXXK] 冰箱、显微镜、载玻片、盖玻片、培养皿、剪刀、镊子、吸水纸、滴管、小烧杯、卡诺氏固定液、盐酸酒精解离液、质量浓度为10 mg/mL的龙胆紫溶液。

试剂的配制:

①卡诺氏固定液的配制:取无水酒精和冰醋酸,按体积比3∶1的比例混合。该溶液最好现配现用。

②盐酸酒精解离液的配制:取无水酒精和盐酸,按体积比1∶1的比例混合。该溶液最好现配现用。

③质量浓度为10mg/mL的龙胆紫溶液的配制:将100 mL的体积分数为45%的醋酸溶液煮沸,加入1g龙胆紫后,搅匀再煮5 min,待冷却后过滤,备用。

注意:盐酸有刺激性和腐蚀性,应小心使用,避免与皮肤和眼睛接触。(3)实验步骤 ①培养根尖

方法1:实验课前的3~5d,把洋葱放在盛满水的广口瓶上,让它的底部接触瓶内的水面。

方法2:实验课前的3~5d,取蒜瓣剥去其外围干燥的膜质鳞片叶,放在盛有少量水的培养皿中培养。

方法3:把50颗干燥的蚕豆种子浸在清水中一昼夜,使它们吸胀萌动,放在盛有少量水的培养皿中培养。

②低温诱导 当根长到1 cm时,把数个装置连同材料分成3份:一份放入冰箱内4℃低温下培养,另一份放入冰箱内-4 ℃低温下培养,还有一份仍留在25 ℃下培养。共处理36h。

③固定根尖

剪取以上3种处理的根尖,每个根尖为0.5~1 cm,分别放入卡诺氏固定液中固定30 min,然后用体积分数为95%的酒精洗两次,用体积分数为70%的酒精保存于低温处,贴好标签。

④制作装片

取固定好的根尖,进行解离、漂洗、染色和制片4个步骤,具体操作方法与实验“观察植物细胞的有丝分裂”相同。[来源:学科网ZXXK] ⑤观察装片

先用低倍镜寻找染色体形态较好的分裂相,再换上高倍镜并调节细准焦螺旋和反光镜,使物像清晰,仔细观察,辨认哪些细胞发生染色体数目变化,找出处于细胞分裂中期的细胞,进行染色体计数。

(4)自己设计的实验记录表格:

3.老师指定几组实验方案设计较好的组,派代表到讲台读设计方案,请老师和同学提出意见。其他各组设计方案等老师认可后开始做实验。

4.实施实验

按实验方案从步骤③开始(前面步骤已经由教师预先分类做好,学生只要根据自己设定的方案选择材料即可)进行操作,仔细观察,认真记录。

5.分析与结论

根据实验结果得出本小组结论。6.表达与交流 与其他小组交流。然后,各小组代表用简明、科学的语言,在班里说出本小组的同学观察不同温度处理的根尖装片,比较其诱导染色体数目变化的效果。

教师精讲 1.实验原理

本实验是通过低温处理植物,使根尖分生区的细胞分裂时纺锤体的形成受到抑制,以致染色体的着丝点分裂后,子染色体没有纺锤丝的牵引不能被拉向两极,细胞也不能分裂成两个子细胞,于是,植物细胞染色体数目加倍。

2.操作说明

①培养根尖:分小组进行实验,不同的小组可选用不同的实验材料。根的培养应保持在25 ℃左右,注意勤换水,以促使生根。

②低温诱导:也可以多设置几种温度。

③固定根尖:教师固定细胞的形态,收集足够的根尖供学生做实验。学生只要根据自己设定的方案选择材料即可。

④制作装片:同一小组的同学每人制作其中一种处理的根尖装片。同一小组的同学交换。

⑤观察装片:观察不同温度处理的根尖装片,比较其诱导染色体数目变化的效果。3.本实验应选取根尖才方便处理和观察,因为这部分的细胞正在进行旺盛的分裂。4.要挑选处于细胞分裂中期的细胞进行染色体计数,因为这一时期的染色体形态比较固定,数目比较清楚。

评价反馈

各小组分别汇报是如何统计不同温度处理对染色体数目变异的诱导效果,学生讨论、分析哪种统计方法最简单、最严谨。教师作出评价。

课堂小结

本节内容主要讲述了“染色体结构的变异”和“染色体数目的变异”以及实验“低温诱导植物染色体数目的变化”。“染色体结构的变异”与人类遗传病有关,“染色体数目的变异”与单倍体、多倍体育种关系密切,染色体组是一个难点,大家不易掌握,但它是掌握单倍体、多倍体等有关知识的基础。本节中的实验“低温诱导植物染色体数目的变化”是课程标准中“活动建议”部分所列入的活动,旨在锻炼大家的动手能力。通过这个实验,大家能够用显微镜观察到细胞中染色体数目的增加,但增加的确切数目难以确定。

板书

第五章 第2节 染色体变异

一.染色体结构的变异

1、缺失

2、重复

3、易位

4、倒位

二、染色体数目的变异

1、类型

2、染色体组

3、二倍体和多倍体

4、单倍体

上一篇:在脱贫攻坚大会上的讲话(泽小勇书记)下一篇:衬砌渠道施工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