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几何优秀教案

2024-04-24

王几何优秀教案(通用8篇)

篇1:王几何优秀教案

王 几 何

主备人:朱志婵 教学内容:

第二单元第九课《王几何》。目标要求:

1.知识目标:掌握生字词,朗读课文,概括文章基本内容。2.能力目标:勾画外貌、动作、语言描写的句子,了解其对刻画人物形象的作用。

3.情感目标:深入人物内心世界,感受人物的人格魅力。【学习方法】 朗读法、圈点勾画法、精读法 教学用具:投影仪 教学过程:

一、板书课题

从开始上学到现在大家一定遇见了很多难忘的老师,今天我们一起来认识一位特别的老师,让我们一起走近他。板书

二、揭示目标

本节课的学习目标是什么呢?请看:(出示投影,生齐读)。

过渡:要达到本节课的学习目标,还要靠大家认真自学,怎样自学呢?请看自学指导。

三、自学指导

1.在生字词下面加重点符号标注,读完查字典,解决问题,然后小组讨论一起纠正。“﹒”

2.用双横线标出老师的外貌,语言,动作描写。“—” 3.用曲线画出你欣赏王老师的地方。“﹏﹏”

4.有疑问的地方用单横线画出并在旁边标上问号。“?”

四、先学后教

过渡:现在自学竞赛开始,比一比谁看得认真,坐姿端正、精力集中,效率高。

第一次先学后教

(一)先学 初读课文解决生字词,标出段落。5分钟

(二)后教 测试生字词,检验大家的学习效果。提问

第二次先学后教

(一)先学 再读课文,要求能概括课文的大致内容,抢答相关问题。

1.看一看:

生看书自学,自己读课文师用眼观察督促学生紧张自学。

(二)后教 小组抢答问题

2、测一测

下面,老师来检测一下同学们自学的效果怎么样? a.说说本文主要写的是谁?

明确:王几何。

b.王几何本来叫什么名字?“王几何”这个绰号是怎么来的?

明确:王几何本来叫王玉琳,王几何是上几届学生私下里给他取的绰号。

c.本文主要写了王几何的一件什么事?请用一句话简要回答。

明确:本文主要写了王几何老师上第一堂课的情形,刻画了一位风趣幽默、教学水平高、业务能力强、学识广博的老师形像。d.本文描写的是一节充满笑声的数学课,说说这节课上令人发笑的源头有哪些?

明确:(1)王老师哑笑。(2)王老师公布自己的绰号。(3)王老师让同学们到黑板上画圆和三角形。(4)同学们在黑板上画圆和三角形,却画成了鸡蛋、鸭蛋、苹果、梨和丑陋的三角架。e.王老师在课堂上展示的绝活是什么?他这样做的用意何在?(用原文语句回答)文章中的这段描写,在结构和内容上有什么作用?

明确:反手画圆和三角形。他这样做的用意是向大家说明一个简单朴素的道理——只要功夫深,铁杵可以磨成针!要大家牢记的是一种热爱知识和持之以恒的学习精神。这段描写在结构上总结了上文,在内容表达上点明了主旨。

五、再读课文,咀嚼精华

学生通过小组讨论解决问题。老师不必拘泥于答案。让学生自由回答,适当点拨即可。

1.“一个方头大耳、矮胖结实的中年人夹着一本厚书和一个大圆规、一个大三角板挤进门,眨眼功夫就站到了讲台上。”这句话.....主要采用了什么人物描写方法?句中的“挤”、“眨眼功夫”有何表达作用?

明确:外貌描写、动作描写。一个“挤”字,突出了老师的胖;“眨眼功夫”写出了老师虽然胖而动作却十分敏捷的特点。2.“眉梢、眼角、鼻孔、嘴巴、耳朵,可以说,他脸上的每一个器官,每一条皱纹,甚至每一根头发都在微笑!”这句话采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有什么作用?

明确:夸张。突出了老师“笑”的姿态之特别,读后让人忍俊不禁。

3.“全班同学再也忍不住了,大家弯腰,摇头,挤眉,弄眼,一齐哄堂大笑!”这句话写的是学生的各种种表现,对刻画王老师有什么作用?

明确:通过对学生的动作、神态等描写从侧面烘托王老师的与众不同,突出了老师的风趣与幽默。

4.“矮胖老师站在讲台上,双目含笑,右嘴角微微斜翘,胖脸上一副得意洋洋的表情”属于什么描写?有什么表达作用?

明确:神态描写。极其生动逼真地写出了老师得意洋洋的神态。

5.“这就是那些老同学给我取的绰号。天啦,本人太喜欢这美妙的绰号了!可惜,从来没有一位同学当面喊我‘王几何’„„”这句话用的是什么描写?表现了王老师怎样的特点?

明确:语言描写。突出了王老师语言幽默、风趣的风格,也表现了王老师的思想的民主与开放。

6.“同学们对王老师第一堂课的评价只有两个字:痛快!”结合..课文内容,说说你对“痛快”的理解。

明确:王老师通过富有感染力的微笑、绝活表演、公布自己的绰号、让学生到黑板上画圆和三角形等,制造了喜剧效果,使学生身心彻底放松,情感得以自由发泄,充分享受了课堂带来的乐趣。

六、归纳主旨,拓展延伸

1.结合全文,说说王老师是一位怎样的老师?

明确:王老师是一位业务水平极高,幽默风趣,平易近人,笑和严肃集于一身,受学生尊敬和喜爱的好老师。2.你喜欢王老师的这种教学方式吗?为什么?

七、全课小结

生口述小结:

八、当堂测试

做练习册上的基础试题。比比谁做的更快,更准确。

九、板书设计

王几何

业务水平极高-幽默风趣-平易近人-乐观-严肃

学生 尊敬喜爱

十、教学反思

篇2:王几何优秀教案

成都航天中学

许咏秋

【学习目标】

1.朗读课文,概括文章基本内容。

2.勾画外貌、动作、语言描写的句子,了解其对刻画人物形象的作用。3.深入人物内心世界,感受人物的人格魅力。【学习重点】 1、2、3 【学习方法】 朗读法、圈点勾画法、精读法 【课时建议】 2课时 【学习过程】 课前预习

1.默读课文,勾画出不认识的字和重要词语,借助课文注解和工具书疏通字词。2.读课文2遍,初步了解文章内容。

课堂学习

一、预习反馈

3.将课后“读一读,写一写”中的字词齐读三遍,把握其读音和意义。4.交流课前预习第2题,谈谈自己预习时初读文章的感受。

二、默读课文,了解内容

5.快速浏览全文,说说本文主要写的是谁?

明确:王几何。

6.王几何本来叫什么名字?“王几何”这个绰号是怎么来的?

明确:王几何本来叫王玉琳,王几何是上几届学生私下里给他取的绰号。7.本文主要写了王几何的一件什么事?请用一句话简要回答。

明确:本文主要写了王几何老师上第一堂课的情形,刻画了一位风趣幽默、教学水平高、业务能力强、学识广博的老师形像。

8.本文描写的是一节充满笑声的数学课,说说这节课上令人发笑的源头有哪些?

明确:(1)王老师哑笑。(2)王老师公布自己的绰号。(3)王老师让同学们到黑板上画圆和三角形。(4)同学们在黑板上画圆和三角形,却画成了鸡蛋、鸭蛋、苹果、梨和丑陋的三角架。

9.王老师在课堂上展示的绝活是什么?他这样做的用意何在?(用原文语句回答)文章中的这段描写,在结构和内容上有什么作用?

明确:反手画圆和三角形。他这样做的用意是向大家说明一个简单朴素的道理——只要功夫深,铁杵可以磨成针!要大家牢记的是一种热爱知识和持之以恒的学习精神。这段描写在结构上总结了上文,在内容表达上点明了主旨。

三、再读课文,咀嚼精华

10.“一个方头大耳、矮胖结实的中年人夹着一本厚书和一个大圆规、一个大三角板挤进门,眨眼功夫就.....站到了讲台上。”这句话主要采用了什么人物描写方法?句中的“挤”、“眨眼功夫”有何表达作用?

明确:外貌描写、动作描写。一个“挤”字,突出了老师的胖;“眨眼功夫”写出了老师虽然胖而动作却十分敏捷的特点。

11.“眉梢、眼角、鼻孔、嘴巴、耳朵,可以说,他脸上的每一个器官,每一条皱纹,甚至每一根头发都在微笑!”这句话采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有什么作用?

明确:夸张。突出了老师“笑”的姿态之特别,读后让人忍俊不禁。

12.“全班同学再也忍不住了,大家弯腰,摇头,挤眉,弄眼,一齐哄堂大笑!”这句话写的是学生的各种种表现,对刻画王老师有什么作用?

明确:通过对学生的动作、神态等描写从侧面烘托王老师的与众不同,突出了老师的风趣与幽默。13.“矮胖老师站在讲台上,双目含笑,右嘴角微微斜翘,胖脸上一副得意洋洋的表情”属于什么描写?有什么表达作用?

明确:神态描写。极其生动逼真地写出了老师得意洋洋的神态。

14.“这就是那些老同学给我取的绰号。天啦,本人太喜欢这美妙的绰号了!可惜,从来没有一位同学当面喊我‘王几何’„„”这句话用的是什么描写?表现了王老师怎样的特点?

明确:语言描写。突出了王老师语言幽默、风趣的风格,也表现了王老师的思想的民主与开放。15.“同学们对王老师第一堂课的评价只有两个字:痛快!”结合课文内容,说说你对“痛快”的理解。.. 明确:王老师通过富有感染力的微笑、绝活表演、公布自己的绰号、让学生到黑板上画圆和三角形等,制造了喜剧效果,使学生身心彻底放松,情感得以自由发泄,充分享受了课堂带来的乐趣。

四、归纳主旨,拓展延伸

16.结合全文,说说王老师是一位怎样的老师?

明确:王老师是一位业务水平极高,幽默风趣,平易近人,笑和严肃集于一身,受学生尊敬和喜爱的好老师。

17.你喜欢王老师的这种教学方式吗?为什么?

略。

课后学习

篇3:王几何优秀教案

1研究方法

该论文以该省优秀110 m栏一级运动员王××和国内110 m栏纪录保持者刘翔为研究对象,采用文献资料法、专家访谈法、对比分析法、观察法及统计法进行研究。

2研究结果与分析

2.1两名运动员110m栏速度利用率情况对比

跨栏跑速度利用率是指运动员在跨栏跑过程中,对100米最高强度的使用水平。用运动员跨栏跑中的平均速度与反映运动员最大速度水平的100 m跑中的平均速度的比值来表示。通过比赛视频发现,该省运动员王××100 m平跑速度为11.40 s和110 m栏平均速度7.67 m/s均明显低于刘翔的100 m跑速度10.31 s和110 m栏平均速度8.54 m/s,存在差距分别为1.09 s和低于10.19%;但速度利用率87.46%与刘翔88.04%相比,相差不大,从而可以判断王×× 与刘翔平跑的绝对速度相差很大,过栏技术也有差距。

2.2刘翔和王××的110m栏全程跑的速度参数特征

由表1可以看出,起跑至第1栏王××的速度已经显现出明显的劣势;栏间速度王××落后刘翔5.25%;平均栏间速度王××落后刘翔5.28%,冲刺速度落后刘翔10.67%,尤为显著;全程跑的平均速度落后刘翔10.19%。对于110 m栏的竞速运动项目来说,全程跑平均速度的快慢是比赛成绩的重要影响要素,它集中反映了运动员平跑速度的利用率的同时,也体现出了运动员在不同跑段优劣程度。

2.3刘翔与王××110m栏全程跑的时间特征

从视频数据可以分析,刘翔从第2栏至第9栏时间都 在1 s以内,为7个栏周期,最快栏周期为0.96 s,高速栏周期保持到了第9个栏;而王××最快栏周期为1.03 s,虽同样是发生在3~4栏之间,却落后刘翔0.07 s,从第5栏后与刘翔差距越来越大,第10栏时落后于0.26 s。虽刘翔以冲刺见长,但王××在冲刺阶段稍显出微弱优势,缩小了与刘翔的差距。对于高水平跨栏运动员而言,加强起跑的疾加速能力,加快过栏速度与提高栏间跑频率,以及终点冲刺的能力,继而从整体上来完善运动员每一个跑段的能力,是其提高运动成绩的根本途径。

2.4刘翔与王××110m栏全程跑的栏间节奏特征

无论是大量的理论研究或者是训练实践都可以证明,良好的全程节奏能够使运动员的竞技水平充分、甚至超常的发挥。而节奏性不强会引起运动员能量代谢系统的失衡或浪费更多的体力,甚至导致动作技术的变形,影响比赛成绩。该文将王××的全程跑节奏和刘翔作对比,既是对该名运动员所表现出的弱势特征进行概括,也是为未来该名运动员在训练过程中所达到的训练效果提供数据上的参考。因为在110 m栏项目的发展过程中,节奏仍然是跨栏运动员制胜的关键因素之一。结合表1的数据,我们可以看到,刘翔的平跑成绩虽然已达到10.31 s,但还未达到国际健将的水平,离100 m短跑世界冠军的距离还很遥远,但却能够获得110米栏的世界冠军,甚至打破世界纪录,主要原因是凭借其卓越的上栏技术和栏间节奏。但如何才能在110米栏的竞赛和训练中表现出良好的全程节奏?个人认为,这种良好的节奏感必须依赖多方面的科学训练。

首先,优秀的体能是基础。身体素质的训练必须要与技术训练有机的结合起来,即体能训练过程中重视功能性动作训练的手段。 110 m栏项目比赛具有距离短、时间短、速度快、强度大,同时动作复杂的特点,属于专项的、后天的、以无氧代谢为主的体能类速度性项目。所以在训练手段上,速度、力量、柔韧、专项节奏和神经对肌肉的控制都要具有专项特异性和系统性。运动员机体肌肉的工作形式和特点与运动员的栏间跑、跨栏技术动作结构的运动形式越接近,运动员机体内的各运动素质就能更好的转移,从而使运动员在全程跑过程中跑跨、跨跑结合的节奏体现的更为紧密、高效和自如,这就要求运动员在实施训练的过程中,将技术训练与运动素质训练有机的结合起来,使运动项目的特性贯穿于运动训练的始终。

其次,符合生物力学规律的科学合理化的动作是保证良好节奏感的前提。有文献报道过世界优秀110 m栏运动员的动作模式, 要求起跨角66°、水平速度8.28 m/s、垂直速度1.44 m/s、合速度8. 35 m/s、重心升高值0.14 m、腾起角9.8°、摆动腿最小膝角28°、起跨重心前移距离0.5 m、起跨距离2.1 m、下栏距离1.49 m。如果想要取得高水平成绩,运动员的数据要接近世界优秀运动员的模式要求。如果长期采用不正确的动作跨栏,不但成绩提高不显著,还会因为动作的代偿模式,导致意外损伤的发生。

最后,心理训练作用不可小觑。赛前运动员的心态对比赛影响很大,优秀的运动员要有根据比赛环境、自身特点和劣势合理分配体能的能力,使自己水平能够得到很好的发挥。心理因素能够直接影响神经对肌肉的控制,进而影响运动员的跨栏节奏、起跨腿的角度和下栏节奏等。

采用7步上栏、栏间跑36步、终点冲刺6至7步,是现今110 m栏运动员取得卓越成绩的显著步态特征。该省运动员王××目前的能力显然还达不到如此高的水平,而且在很长一段时间内都应该采取8步上栏的技术方式,只有其在体能、专项技术和心理等各方面的能力和素质都提高后才能做更高水平的尝试。

3结语

3.1结论

王××跨栏时,速度利用率较高,过栏时绞剪迅速,能量和速度利用率较好,即动作技术水平较高。绝对力量和绝对速度与刘翔相差较远。

3.2建议

篇4:评新增课文《王几何》

关于“笑”和“矮胖”

综观全文,“笑”和“矮胖”是该文的高频字词。

一篇千余字的文章中,一个“笑”字,竟出现了16次(除去有“笑”字没笑意的两处,也有14次)之多!仅“哄堂大笑”就出现了两次。读起来让人觉得不舒服。要渲染课堂气氛,有必要让同一个字同一个词堆砌成山么?有必要让同一个细节同一个情境反复重叠泛滥成灾么?作为读者,如果说有几次还是会心一笑,那么作者一再点“笑”,反而不可笑了,让读者都笑不起来了,至少笔者没有觉得有多少可笑的。

作者一开始对老师的外貌描写还是不错的,简洁、形象突出。但不得不指出的是,全文中后面的描写,所有提到老师的,几乎都点了“矮胖”。把“矮胖”作为老师形象的符号反复强调突出,语汇匮乏机械重复、啰嗦不说,也不利于塑造老师的形象。因为“矮胖”的体貌特征不足以与人物的精神面貌、性格特点、才华能力形成有效的关联。我们不妨来比较一下,《滕野先生》中滕野先生的外貌,《背影》中父亲的外貌,和《孔乙己》中孔乙己的外貌有一共同的特点,皆是将外貌描写与人物的精神气质、个性特征联系在一起的,写得恰到好处;而不是仅仅表明一下人物的身份,点到即止。所以,此文中不断地把老师的“矮胖”形象“挂”起来,给人感觉幽默成了“戏谑”,不足以突出老师的形象。其实,此文在开始完全可以先以“几何老师”相称;老师介绍了自己的姓名之后,可以称呼“王老师”;老师介绍了自己的绰号之后,转而直接以“王几何”相称——风趣,且与题目一致。

关于断层

“几何老师在同学们快乐得泪流满面的大笑中结束了第一堂课。”从全文方面看课文中的这句话,容易给人造成误解,以为整节课都在嘻嘻哈哈,一直笑到了下课呢。按理说课文所写那些笑料只能是这堂课的“序幕”。难道整节课就只有这个见面仪式,没有主题教学内容了?感觉文章中似少了一笔情节的过渡。“鸦雀无声”和“泪流满面”之间有个时间差,而中间这个时间段就该是开场白之后的教学时间。次要的课堂教学过程的具体内容当然不必详述,但是,必要的情节,哪怕是一笔带过,也必须有所交代,而不能只字不提,不带而过。为避免引起读者的误解,我觉得还是有必要点一笔。

偶然看到一则材料才知:“……在几十双睁圆的眼睛和一遍惊叹声中,他接着描绘的圆圈和三角形的世界,使我想起儿时砌过的积木、美丽的迷宫和古埃及灿烂的金字塔……”这是作者原文中的话——原来是被编者删掉了。原文关于课堂具体教学内容方面的叙述,被编者删掉的不止这一段,就不再一一列举了。编者应该至少要保留一处,以免引起读者的误解。

关于“徒手作图”

老师的结束语说教味太浓,短短的一句话就用了五个“我”字,若是换一种说话方式,淡去些生硬的说教味就好了。况且作为几何入门课,也没有说到点子上,由“徒手作图”而突然进入人生教育,也不见得真有效果。“徒手作图”,偶尔露一手,也没什么,但要拿这个来说理,这是用不恰当的例子论述正确的道理——学生学完这篇课文,会不会得出学习几何的最高境界就是徒手画出最完美的几何图这个结论呢?“有一位业务水平极高……的老师”,点睛之笔竟也如此粗糙!内容和主题缺乏内在逻辑性,毕竟,数学教师的“业务水平”,不是用“徒手作图”来体现的。从全文看,没有写出这个老师让学生终身受益的一面,哪怕是一句话也没有。

关于选文

反复阅读课文,感觉这篇文章不足以作为教材担当范文。作者在着力于语言的生动活泼和内容的生动有趣时,却忽略了情境的真切和语言表达的分寸,有些过犹不及。比如:“须臾”,不伦不类,与全文语言风格很不谐调,后面的“忘乎其形”也是如此(“乎其”似应删除);“……挤眉,弄眼”,矫揉造作,庸俗不堪;“面向课堂”,原来面向哪里?改为“面向学生”如何?“嘈杂”与“洗耳恭听”自相矛盾。课文中类似这样的问题就有50多处,在此就不再一一列举了。人物情感的把握尚欠准确,文辞表达不够严谨,多了噱头和虚招,少了内涵和思想,技法不高,浅拙的痕迹也没能藏住。多少感觉有点矫揉造作,不够轻松自然。总的来看,这篇文章还稍显粗糙、平庸、浅薄,没有太多回味的余地。

语言,应该是语文教学的要义。教材选文应该“取法乎上”。教材不能迁就学生而矮化自己并降低对学生的要求。不要说“贴近生活”这个选文标准(之一)了,感觉该文作者对学生生活,对学生心理,对课堂情境是陌生的,通篇似在模拟学生腔,但始终都有牵强。人物形象的塑造也是不成功的,“王几何”的形象不饱满,没有立起来,学生群像也过于平面化、模式化。特别是语言的运用有欠缺,对一些词的涵义理解有误导致运用上出现了低级错误,在语言的精练和描写的有效性上起不到良好的示范借鉴作用。

关于教学

在教学方面,对于学生尚难发现其缺点甚至不明白其优缺点这类的课文怎么处理呢?

课文不是圣经,欣赏该文的亮点固然重要,但批判性思维的培养更重要。“问题课文”往往更具学习的价值,因为,“错误”本身就是宝贵的教学资源,“纠错”是培养学生批判性思维的佳径。

所以,如果笔者教《王几何》,就一个字:删——原则是:不害意的文字不删;删后对比表达的效果。删掉课文中冗余或害意的500多字,约三分之一的篇幅(除合并个别段落,不做任何改动),感觉清爽多了。如果把笔者分析到的50多处欠妥帖的地方稍修正一下,效果应该会更好一些吧。说实话,如果让我们认真地去教连自己都不喜欢的课文,我们是做不好的;而如果授课中带着孩子们一起讨论上述这些问题,肯定很有意思。

篇5:《王几何》教案

概括文章主要内容,感受人物形象。

学习从不同角度刻画人物形象的方法。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

继续指导学生默读,培养学生圈点勾画的阅读习惯。概括文章主要内容,感受人物形象。难点:

学习从不同角度刻画人物形象的方法。理解王老师画圆和三角形的用意。课时安排 一课时 教学过程

导入

由前面两课内容导入

预习交流

字词

三、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整体感知

教师表现

学生反应

王老师挤进们,快速站到讲台上。

大吃一惊,更安静了。

王老师一言不发,哑笑了两分钟。

弯腰,摇头,挤眉,弄眼,一齐哄堂大笑。

王老师在黑板上反手画了一个圆和一个等边三角形。

惊讶。

王老师写出自己的大名。

被镇住了,大气也不敢出,一个个睁大眼睛,屏息静听。王老师写出并介绍自己的绰号。

全班男生、女生哄堂大笑。

王老师请大家上台画圆和等边三角形。

同学们轮番走上讲台;人人都笑得满脸泪水,喉咙发肿。王老师告诉大家学习的道路。

满教室鸦雀无声。

让学生用5分钟时间默读课文,思考:第一次几何课上,王老师有哪些表现,学生又有哪些反应?请在阅读原文后,填写下面表格。目的是通过默读课文和填写表格,整体把握并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

2、归纳概括

问题:王老师有哪些特别的地方?请从文章中找出来。

明确:老师的出场与众不同、老师的自我介绍与众不同、老师的几何教学内容更与众不同。

思考点评

1、你认为王老师是怎样一个人?试着找出课文中的句子或情节说一说。

风趣幽默;热爱自己的教师职业,热爱学生;与学生关系融洽并受学生爱戴;熟悉学生心理,善于激发学生兴趣,懂得教育艺术,充满教育智慧的好老师。

生动的细节描写。

合作探究

王老师请同学们在黑板上画圆和三角形,用意是什么?仅仅是为了表现自己的教学功底深吗?文章的这段描写在结构和内容表达上有什么作用? 用意:激发兴趣;明白道理。

作用:结构上既是对前文的承接,也为后文铺垫,引起下文。

内容上通过画图,让学生发现画图并不容易,从而对老师产生敬畏,自然聆听老师的结束语,在在快乐中明白学习的道理。

六、交流分享

请同学们交流:你从小到大,哪位老师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说说他的外貌特征和他常说的一句话或最常做的一个动作。

练习巩固

1、指出下列句子所用的修辞手法。(1)在那个做什么事都严肃认真、呆板教条的年代,这样的稀奇事,不是太离谱了吗?()(2)他脸上的每一个器官,每一条皱纹,甚至每一根头发都在微笑!()

(3)笑的双手发抖的同学们,一个个变得笨手笨脚,画的全是鸡蛋、鸭蛋、苹果、梨和丑陋的三脚架。()

2、指出下列句子所用的描写方法。

(1)须臾,一个方头大耳、矮胖结实的中年人夹着一本厚书和一个大圆规、一个大三角板挤进门,眨眼功夫就站到了讲上。()

(2)全班同学再也忍不住了,大家弯腰,摇头,挤眉,弄眼,一起哄堂大笑!()(3)“上几届有的同学说:‘王老师你画的那圆圈有啥了不起?我们也会画’!”()

八、课后一得

篇6:《王几何》教案

一、导入新课

二、默读课文 1、生字词 2、概括课文

三、“痛快”印象

1、用一个词概括王老师第一节几何课留给同学们的印象 ?

2、文中哪句话告诉大家:“我”由衷地认为这是一生中听过的最痛快的课堂? 3、哪几句话写出了同学们课堂上笑得酣畅淋漓的痛快表现?有什么作用? 请四位同学轮读(课文7、14、19、22节)

四、“痛快”之事

过渡:让我们也来痛快地大笑一场„„为什么笑不出来呢?所谓情由心生,生活中没有笑点,缺乏笑料,笑起来当然也敷衍了事,何况咱们又不是小沈阳和鸭蛋。那么文中的王几何有哪些让我们发笑的“包袱(绝活)”呢?

(一)登台哑笑

“眉梢、眼角、鼻孔、嘴巴、耳朵,可以说。他脸上的每一个器官,每一条皱纹,甚至每一根头发都在微笑!” 1、神态描写、夸张修辞 2、朗读、表演

3、风趣幽默、热爱学生(一切表象皆内里,一切行为皆本真)

(二)自报绰号

“这就是那些老同学给我取的绰号。天啦,本人太喜欢这美妙的绰号了!可惜,从来没有一个同学当面喊我王几何……” 1、语言描写

2、王老师如何看待同学们给他取的绰号?(喜欢)朗读 3、王老师为什么喜欢“王几何”这个绰号呢?

(既写出了王老师所教的课程,更拉近了和同学们之间的距离)

相机板书:与学生关系融洽并受学生爱戴

(三)请生挑战

王老师请同学们在黑板上画圆和三角形,用意仅仅是为了表现自己的教学功底深吗?文章的这段描写在结构和内容表达上有什么作用?

结构上起承上启下的作用;

内容上通过画图,让学生发现画图并不容易,从而对老师产生敬畏,认真聆听老师的结束语,在快乐中明白学习的道理。

五、“痛快”之外

1、同学们上完课后的感觉仅仅是笑得痛快吗? 他们还明白了什么?

“只要功夫深,铁杵可以磨成针!我要大家牢记的是一种热爱知识和持之以恒的学习精神„„”

2、齐读、背诵

3、学生记住了王老师的几句话了吗?从哪看出来的?为什么王老师这番道理大家印象会如此之深?

懂得教育艺术、充满教育智慧

六、“痛快”之人

风趣幽默;热爱自己的教师职业,热爱学生;与学生关系融洽并受学生爱戴;熟悉学生心理,善于激发学生兴趣,懂得教育艺术,充满教育智慧的好老师。

七、小练笔

你从小到大,哪位老师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写一写他的外貌特征和他常说的一句话或最常做的一个动作。(200字左右)

从温柔慈爱的蔡芸芝,给了海伦凯勒第二次生命的莎莉文老师,风趣幽默的王玉琳,到最美幼师胡小丽老师,他们就生活在你我中间,没有豪言壮语,却用高尚的行为传递着最强大的正能量,践行着教师的职业追求和操守,闪耀着人性的光芒。

好人就在身边,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希望今天的我们能将这些“最美”教师

篇7:原创精美教案—王几何(推荐)

1: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感受人物形象。2.学习从不同角度刻画人物形象的方法。教学重点:

1.指导学生默读、培养学生圈点勾画的阅读习惯。

2.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梳理文章脉络,感受人物形象。教学难点:

概括出文章中写人的技巧与方法并学习。教学方法:讨论分析法 教学准备:PPT课件 黑板 新课导入:

同学们,我现在的心情十分的激动,因为这是我教师生涯的第一节课,是万里长城的起点,是我人生中最重要的一节课,我非常激动也非常开心,这一堂课能够与你们1506班/1511班共同度过。我相信,这将会是一段令我终生难忘的经历,你们愿意为我这重要的一颗绘上缤纷的色彩,增添快乐的笑声,成为这段珍贵记忆中最可爱的人么?谢谢亲爱的同学们!

作为一名实习老师,需要累积大量的经验,需要向优秀的教师前辈学习。今天我们上到的课文中的这位“王几何”老师,就是我学习的榜样。

昨天布置同学们预习了课文,现在我要来检验一下同学们的自学成果。这些字词你们都认识了么?一起读给老师听听看吧!每个读两遍。琳、琳预备起。

看来大家预习得都到位哈,进入初中学段后,大家要着重训练自己的自学能力,独立阅读能力,预习中遇到什么问题划记下来,课堂上找老师解决。之前齐读的生字词有没有无法理解的呢?大胆的提出来,不要将疑问埋藏在心底。

下面这些词语,老师请一竖排的同学,开火车~每一个同学朗读一个词语及其含义,并迅速的用这个词造一个句子,开动脑筋,头脑风暴起来。第一个!

非常好!大家思维都十分敏捷,反应很快。

学习课文之前,我们先认识一下作者。马及时。马及时是一位草根作家,他以前是个建筑工人,三十多岁之后才开始写作,成为著名作家。大家是不是很意外,只要想写,每个人都有可能成为作家,所以老师鼓励大家将自己的想法,灵感,大胆的写下来,日积月累,积少成多,以后都会成为你们宝贵的财富。马及时的作品最显著的特点就是:诙谐幽默。深受学生们的喜爱。《王几何》这篇文章很好的体现了这一特点。

下面给大家三分钟的时间,默读《王几何》这篇文章,默读,不动唇,动脑、动手。用笔圈点勾画出你有疑问的、感兴趣的内容,边看边梳理文章脉络。从作者的文字中进入王老师的课堂,感受王老师的独特魅力。

文章看完了,大家对王老师本人,对整个课堂应该有了一个大致的了解,让我们一起来梳理一下,课文的脉络。

全文大致可以分为几个部分?三个,很好。第一个是上课前,在文章的第一二段。从第三段到第二期段都是第二部分——上课中,最后两段是上课后。十分明显,上课的过程是详写,其他两个部分是略写,这样行文详略得当,突出了重点。上课前,大家都十分好奇,几何老师会是怎样的一个人呢?高矮胖瘦?温柔还是严厉?作者用一个设问句提出猜想,设置悬念。上课时,作者按照时间顺序,依次写了几何老师出场、画图、自我介绍、传授道理的五个内容。课后,作者表达了同学们对王老师的感激之情,补叙了王老师与父亲的关系。通过这样描写,将王老师的形象完整的描绘了出来,呈现了一堂精彩绝伦的几何课。

把握完整体,让我们把镜头拉近一些,对准课堂,聚焦王老师和同学们。这节课上,王老师具体做了些什么呢?同学们又是如何做出反应的呢?请大家仔细阅读第二部分,并填写下表。这张表在你们的金榜学案的()页,请大家拿出金榜学案,翻到这张表,一会儿我们一起来填一填。

王老师首先“挤进门,快速的站到讲台上”眨眼功夫,王老师的速度非常快。

本来同学们就非常好奇几何老师的模样,王老师一进门就让大家大吃一惊,教室里更安静了。

王老师在大家惊讶好奇之余,来了一个独特的开场,没有精彩的开场白,没有华丽的动作,居然只是哑笑,王老师“一言不发,哑笑了两分钟。”像一尊笑面佛一样,不出声,他的眉梢眼角每一个器官,每一条头发,每一根头发都在笑!浓浓的笑意都快从老师的身体里溢出来了。同学们感到非常的意外,还以为王老师不会说话是从聋哑学习出来的,慢慢地,大家也忍不住笑了起来。同学们“弯腰、摇头、挤眉弄眼,一起哄堂大笑。”

大家笑得非常的欢畅,可是王老师却渐渐地收起了笑容,他做了一件很让人惊奇的举动。“他突然面向课堂,反手在背后的黑板上徒手画了一个篮球大圆,紧接着,又反手画了一个等边三角形。”王老师画的太好了,简直和圆规三角尺一样标准,于是,“我和我的小伙伴都惊呆了”。

王老师得意洋洋的看着大家惊叹的表情,“突然转过身去,面向黑板,挥手写下排球大的三个字 王玉琳 ”。“这就是我的大名!”王老师的声音非常的洪亮,这个老师学不来,如果我很胖很胖倒可以试一试。同学们被王老师这金属般的生意镇住了,大气都不敢出,一个个睁大双眼,屏息静听。

王老师紧接着又写出并介绍了自己的绰号,“王几何”。同学们肯定也偷偷地给老师取过绰号吧?我有没有?我暂时应该还没有吧,等什么时候给我也取了一个绰号,记得悄悄地告诉我,稍微好听一点哟。

哪有老师主动交代自己的绰号的,还这么有趣,同学们一码哄堂大笑起来,性质立刻高涨了。

王老师请同学们也到黑板上画圆和三角形。同学们轮番上台,画出来的全是鸡蛋、苹果、梨子和丑陋的三脚架。大家看看你的看看我的,笑的满脸泪水,喉咙发肿。

最后,王拉斯十分严肃地告诉同学们什么样的道理?

“只要功夫深,铁杵磨成针!”只要热爱知识,并对自己所学的坚持以恒,就一定会成功。王老师用自己的亲身经历,教会同学们这个简单朴素确实永恒不变的真理。教室里一时鸦雀无声...上完这堂课,同学们最大的感受是什么?用课文中的原文,一个词两个字!回答老师。

对!就是痛快!只有两个字,痛快!酣畅淋漓!就想酷暑天里喝下一杯冰镇可乐,就想唱完一首快乐的歌,就想打完一场得胜的篮球比赛,非常的放松和愉悦!

能像枯燥的几何课上的如此的妙趣横生,欢笑不迭的老师,怎能让学生部敬佩不喜爱呢!王老师这堂课到底与其他老师有什么不同?如果是另外一位普普通通的老师,他可能走进了站在讲台上,说同学们好,我叫XXX,是你们的几何老师,现在请把书翻到第一页...非常无聊对不对,但是王老师就不这样,他的开场方式就别开生面,独树一帜。他一句话也不说,站在台上哑笑了几分钟!这个哑笑,体现了王老师的风趣幽默,一下子就拉近了他和同学们的距离。这两分钟,王老师一定将班上每一个同学深深的凝望进了脑海里,同学们也在这两分钟里铭记住了笑的如同弥勒佛一样的王老师。

王老师的自我介绍也与众不同。不同在哪里?他主动地介绍了自己的绰号!请同学们思考一下,“王几何”这二个绰号,是怎么来的?为什么王老师非常喜欢这个绰号,并且希望同学们以后这么叫他呢?(热爱几何学,希望拉近与学生的距离,就想朋友一样。说明...)

王老师的教学内容富有新意。通过画圆和三角形,传授抽象的学习道理。

此时,同学们的闹还是是不是都有一幅王老师的肖像画了?诶,奇怪,大家亲眼见过王几何老师吗?都没有,当然,我也没有,那我们脑海中那个生动的,活灵活现的王几何是怎么出现的呢?是像孙悟空一样,一下子从石头里面蹦出来的么?不是,是马及时先生,用他准确精妙的文字,丰富多变的描写手法,一步一步地、一笔一笔地勾勒、描绘、渲染,最后让栩栩如生的王几何老师的形象站立在我们的脑海中,就像王老师在黑板上画的圆和三角形一样,形象,立体。联系同学们自己平时的写作练习,是不是和作者有共同之处呢?老师给同学们五分钟的小组讨论时间,作者描写了王老师的几个方面?用了什么表现手法、修辞手法,塑造了王老师什么样的形象?大家可以参考老师PPT上的这个模板。最后小组派代表总结你们组的观点,你们还要在文中找出证据,支持你们的论点。

依据 手法 角度 形象 没有补充的了?让我们一起为自己鼓鼓掌,大家找的非常的仔细、全面,考试的时候遇到阅读题中的分析人物形象的题目,老师希望大家也能这么答题。抓住所有得分点。

最后让我们来总结一下作者在《王几何》这篇文章中用到的写作手法。我们可以看出作者手法多变,刻画人物的时候时候抓住人物的特点,着重描写,以形传神。

通过作者的描写,我们认识了一位十分出色十分特别的老师,他业务水平极高,经验老到,十分热爱学术。对学生十分和蔼,平易近人,风趣幽默。对待教学,态度严谨认真。

通过这篇课文,作者生动、完整地刻画了王几何老师的形象,也表达了他对王老师的敬佩与喜爱之情。

篇8:王几何优秀教案

关键词:王皓,许昕,乒乓球,技战术,对比

王皓是我国优秀的乒乓球运动员,是继刘国梁之后把直拍横打技术发挥到极致的运动员,直拍横打的进攻能力不逊于任何一名优秀的横拍运动员的反手进攻能力,他在近几年国际赛事上表现突出,加之他的直拍横打技术已臻完善,改变了以往直板选手反手力量弱、威胁性小的情况,连续两届奥运会进入单打决赛,就充分说明了这—点。但是两次决赛,王皓都输给了打法相同的左推右攻、单面拉的直拍选手柳承敏和马琳,说明王皓在和他们对垒的过程中,自身的优势并没有完全地发挥出来。

许昕作为新生代直拍反胶选手,左手直握球拍,两面反胶,快攻结合弧圈打法,技术全面,正手有很强的抢拉、抢攻意识,在技术上吸取王皓和马琳的优点,擅长侧身和台内小球技术,反手反面具有较好的直拍横打技术。打球时善于用脑,在近几年的比赛中屡获佳绩,成为近两年国内乒坛中的一名新秀。但许昕是一名年轻选手,存在着比赛经验不足、心态不稳定等缺点,需要不断的改进与完善。

本文首先分别分析两位运动员的技战术特征,进而对两人的技战术特点进行对比研究,从而更清晰地分析他们的技战术,研究其制胜因素,探讨乒乓球运动的制胜规律,以期为以后我国直板选手的训练比赛提供相关依据。

1 研究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本文以在第5 0届世乒赛决赛中王皓对王励勤,2 0 0 5年U 1 7男子单打决赛中许昕对姜海洋,2010年乒超王皓对许昕三场共15局比赛为研究对象。对王皓和许昕的技战术运用特点进行分析研究。

1.2 研究方法

1.2.1 文献资料法

本文主要通过中国期刊网和其他网络知识查询与之相关的文献资料并阅读了大量乒乓球技战术方面的书籍,查阅了大量相关的文献和技术资料。

1.2.2 数理统计法(三段统计法)

本文采用了乒乓球技术研究中最普遍的三段指标法对两场共8局比赛进行了技术分析。三段指标统计法运用运动员在发球抢攻段、接发球抢攻段和相持段的得分率和使用率来分析运动员在比赛中的表现和技术特点。

此外,按照三段统计法将许昕的比赛按发球抢攻段、接发球抢攻段和相持段进行得失分的统计,并对所得数据加以整理归纳。

得分率=段得分/(段得分+段失分)×100%

使用率=(段得分+段失分)/(全局得分+全局失分)×100%

本文通过对几位研究对象在各段的得分率和使用率进行评估,评估沿用了小球时代的标准,得分率分为优秀、良好、及格和不及格四个档次,使用率则给出普通情况下的参考数据。具体指标如下:

比赛结果为4:0(11:9,13:11,11:5,11:9)

比赛结果为2:4(9:11,11:7,9:11,10:12,11:4,9:11)

比赛结果为3:2(8:11,8:11,11:6,11:9,11:4)

1.2.3 录像观察法

通过对视频的观察分析统计进行详细的研究。

1.2.4 比较分析法

把王皓、许昕的技战术特征进行比较分析,得出两人技战术的不同之处,以更清晰地了解两位运动员的技战术特点。

2 结果与分析

2.1 对王皓和王励勤在发抢段、接抢段和相持段的分析

(1)由(表2)可知,王皓在发抢段的得分率为69.2%,接近优秀,使用率为16.6%,远低于正常使用率的下限。这说明王皓在发抢段抢攻较少,积极性较低。观察录像可知,王皓发球以正手低抛右侧上、下旋球为主,发球落点以中路短球为主,配合正手位短球,以破坏对方的抢攻。发球后的抢攻多以反手拉斜线、正手位拉斜线、侧身拉斜线为主。配合使用反手挑斜线、正手挑斜线。

(2)接抢段得分率为36.8%,及格,使用率为24.3%,接近接抢段的下限。这说明王皓在接抢段抢攻积极主动,具备较强的实力,技术运用比较合理,但成功率较低。观察录像可知,接抢以反手拉,拧中路和反手位为主,控制则以正手摆中路短球为主。

(3)相持段的使用率为62.5%,得分率为59.1%,得分率和使用率在比赛中都是相对较高的,其中得分率还达到了优秀水平。这主要因为双方队员都是相持球见长的球员。在这场比赛中,面对正手技术见长的王励勤,王皓在正手相持中1 0个得了9分,以压倒性的优势战胜了王励勤。但是,面对王励勤势大力沉的正手拉冲,王皓在被动防守中还是非常吃力,很少能够得分。

2.2 对许昕和姜海洋在发抢段、接抢段和相持段的分析

(1)由(表3)可知,许昕在发抢段的得分率为83.3%,为优秀,使用率为20.1%,低于正常使用率的下限。这说明许昕在发抢段抢攻不是很积极,但成功率较高,在比赛中发球抢攻段中占有大优势。观察录像可知,许昕在侧身位以正手发侧上、下旋和转与不转为主,旋转比较强。侧上旋发球的落点偏长,落台后产生强烈的拐弯,使对手很难控制,能有效地牵制对手。

(2)接抢段得分率为69.2%,为优秀,使用率为12.7%,远低于正常使用率的下限。这说明他在接发球段也不是很积极,处理球缺乏成熟。从比赛录像中我们可以观察到对手的发球,大多都集中在台内球上,以近网中路最多,而许昕在处理台内球时采用正反手的摆短,配合抢攻进行积极地应对,取得了巨大的成功。

(3)相持段的得分率为3 8.5%,为不及格,使用率为5 9.1%,达到了优秀的水平。说明他进入相持段较多,但得分很少。从录像中可以观察到许昕在相持阶段主要是全台正手大范围的跑动进攻,尽管许昕反手反面技术也使用直拍横打,但这并不是其制胜得分的武器,只能作为相持阶段的技术之一,许昕反手还是多用推挡、快带和挤压等技术调动对方,为正手进攻创造条件。

2.3 王皓与许昕的三段技术指标比较

(1)从(表6)可以看出,王皓发抢段的得分率低于许昕,使用率两人相同。说明许昕前三板积极主动,但按照传统的三段评估方法和标准,许昕为优秀,王皓为不及格,两人的使用率都在正常值25%~30%的范围内。前三板是直板运动员的主要得分手段,这是王皓本场比赛失利的主要原因。

(2)王皓接抢段的得分率和使用率均低于许昕,说明许昕的接抢段是积极主动的,按照传统的三段评估方法和标准,王皓为不及格,许昕为良好。但许昕的使用率高于王皓,王皓在接抢段较为被动,这与本场比赛的输赢有很大关系。

(3)王皓相持段的得分率高于许昕,使用率也高,按照传统的三段评估方法和标准,王皓为优秀,许昕为不及格,王皓反手直拍横打进攻能力很强,相持上王皓有很大优势,占据明显的上风。

3 王皓、许昕主要技战术运用总体特征对比分析

(1)由(表7)可知,发抢段两位运动员的得分率都很高,王皓接近优秀,许昕更是高达8 3.3%,高于王皓1 4.1%。但使用率都低于正常使用率的下限,许昕使用率高于王皓3.5%。说明王皓在发球抢攻阶段运用的技术没有许昕多,得分率也低于许昕。对比中可以得出许昕的发球抢攻战术意识较积极,运用合理得当,同时也保持了很高的得分率。

(2)接抢段许昕的得分率几乎是王皓的两倍,高达69.2%,接近优秀。但使用率王皓大约是许昕的两倍。可以得出,接发球抢攻王皓较为积极,但失误率偏高,稳定性较低。许昕接抢段保持了较高的得分率,但使用率偏低,表现不够积极主动。

(3)相持段王皓得分率大于许昕,为62.5%,优秀。两人具有相同的使用率,为59.1%,也都达到了优秀的标准。说明两人在比赛中较多进入相持段,比赛回合较多。但王皓在相持段中得分率高于许昕24%,主要是因为王皓反手直拍横打进攻能力很强,运用较多,相持能力比较突出。而许昕直拍横打结合推挡,反手进攻能力有限,限制了其在相持段的发挥。

4 结论与建议

4.1 结论

(1)在发抢段和接抢段,王皓的使用率太低,主要的进攻手段是反手的直拍横打斜线,同时王皓的反手技术突破了直板选手反手力量弱、威胁性小的缺点,对抗时王皓准确的运用反手打斜线来遏制对方,增加了得分率,也有利于后几板球的处理,这一战术运用得十分巧妙。

(2)而许昕在发球和发球抢攻技术上比较突出,也具备一定的正手杀伤力和全台正手大范围的跑动进攻能力,许昕的接发球抢攻得分率较高,能为比赛胜利增加很大的筹码,但使用率太低。正反手的衔接也不是很快,速度和反手技术还有所欠缺,许昕的特长不是很鲜明。

(3)相持阶段,王皓的使用率十分高。这说明王皓的技术十分全面,在场上运用得也很合理,这个阶段王皓相持的稳定性还是很优势的。相比之下,许昕的相持能力较差,失误率较高,在比赛中处于下风。

4.2 建议

(1)在以后的训练和比赛中,王皓应该注意练习积极上手,果断进攻的意识和技战术。应该加强发球抢攻和接发球抢攻的训练,逐步提高得分率,以更好的提高进攻能力,取得更大的成绩和进步。

(2)许昕要加强台内球的训练和应用,苦练台内球和小球处理能力,台内摆短、挑打等小技术要不断强化,同时要提高正反手衔接能力,从而从速度上得到飞跃。许昕要加强接发球抢攻的使用率,力争通过前三板的主动为相持阶段的连续有效进攻创造有利条件,采取积极果断的接发球方式,多打变化,争取前三板处于主动地位,尽力避免打相持,争取以较短的时间结束战斗。

(3)许昕的相持能力较差,因此许昕必须苦练反手技术,减少无谓失误,在相持阶段力争多使用直拍横打技术,不能一味地依靠侧身,真正做到直拍横打技术和推挡、快带、挤压完美结合,形成新的组合、新的技战术,才有可能成为中国乒乓球男子新一代的领军人物。

参考文献

[1]张良西.乒乓球技战术与训练[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2001.

[2]张晓蓬.中国乒乓球队战术训练水平定量诊断方法与实践效用[M].北京:国家体育总局体科所乒乓组,2004,5.

[3]李晓东.新理念新实践——诠释当今乒乓球运动发展的指导思想[J].中国体育教员,2006(4):12~14.

[4]邱诗永.从乒乓球新规则的改革看技术的创新与发展[J].吉林体育大学学报,2005,21(2).

[5]于庆川.从世界排名的变化看乒乓球技术的发展方向[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5,28(5).

[6]郑伟,徐敬民.从98世界大赛看欧洲男子乒乓球选手主要得分手段[J].沈阳体育学院学报,1999(2).

[7]吴焕群,李振彪.乒乓球运动员技术诊断方法的研究[J].乒乓世界,1990.

[8]郭学众.乒乓球台内反手侧拉技术分析[J].吉林体育大学学报,2004,25(2).

[9]肖军凡.乒乓球相持意识的思考及其训练[J].湖南人文科技学院学报,2004(6).

[10]高松山,周明华,柳天杨.柳承敏反手位第一板防守技术与特点研究[J].广州体育学院学报,2006,26(3).

上一篇:胡麻油市场调查问卷下一篇:2016小升初语文文学常识复习要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