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传统文化在中职德育教育中开花结果

2024-04-29

让传统文化在中职德育教育中开花结果(精选7篇)

篇1:让传统文化在中职德育教育中开花结果

安丘市职业中专 潍坊市机械工业学校

让传统文化

在中职德育教育中开花结果

潍坊市机械工业学校 安丘市职业中专刘长芳

安丘市职业中专 潍坊市机械工业学校

让传统文化在中职德育教育中开花结果

潍坊市机械工业学校 安丘市职业中专 刘长芳

富强、民主、文明、和谐,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爱国、敬业、诚信、友善,传承着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基因,寄托着近代以来中国人民上下求索、历经千辛万苦确立的理想和信念,也承载着我们每个人的美好愿景。我们要在全社会牢固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全体人民一起努力,通过持之以恒的奋斗,把我们的国家建设得更加富强、更加民主、更加文明、更加和谐、更加美丽,让中华民族以更加自信、更加自强的姿态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习近平同志关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论述

中国传统文化博大精深,学习和掌握其中的各种思想精华,对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很有益处。学史可以看成败、鉴得失、知兴替;学诗可以情飞扬、志高昂、人灵秀;学伦理可以知廉耻、懂荣辱、辨是非。

——习近平同志关于弘扬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论述

一、实施背景:

随着市场经济的迅速发展,多元文化思想对中国文化产生了一定的

安丘市职业中专 潍坊市机械工业学校

冲击,致使部分青少年的道德缺失、精神贫乏。同时,随着国家教育结构的调整,大学、普高持续扩招,加之现实社会中对人才的使用上出现了盲目追求高学历的现象,使中等职业学校的办学形势越来越严峻,生源竞争日益激烈,中等职业学校学生的素质每况愈下。中职学校入学的学生已不仅仅只是文化基础差,而是相当一部分学生日常行为表现较差,心理和身体的承受力差,自信心不足,缺乏学习动力,没有生活目标,法纪观念、劳动观念、勤俭节约观念和集体主义观念淡薄,是非、善恶、美丑界限不分,爱慕虚荣、奢侈浪费、不讲文明礼貌、不讲卫生及损坏公物、破坏环境现象较为严重,厌学逃学、违纪违法、打架斗殴、早恋堕胎、夜不归宿、离家出走、精神空虚、行为失范,拉帮结伙,校园暴力行为时有发生,这些不良现象和行为涵盖和准确反映了当前中职生德育教育所存在的现状。

面对目前中职学生的素质状况,作为中等职业学校的一名教育工作者,为此我们深感困惑、焦虑和痛心。迫切希望用新的理念来指导我们的实践,必须站在历史的高度,认清中等职业学校德育教育面临的新形势,以战略性的眼光重新认识德育工作的地位和作用,既要从社会需求出发强调德育的重要性,也要看到学生的自我发展对德育的需求,把做好中等职业学校德育工作的责任感和紧迫感与实际工作相结合,积极探索有针对性、有实效性的学校德育工作新路子。

二、实施条件与现实指导意义

安丘市职业中专 潍坊市机械工业学校

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是伴随着中华民族的历史演进历程不断发展起来的,充满着哲学思理,对人生价值、社会伦理的思考有其独到的见解,体现着中华民族的伟大精神,这些具有鲜明民族性的精神,对全面提高中职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一)弘扬优秀的传统文化,能够全面提高中职生的思想道德素质 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的全面提高,是中职学校德育的根本目的。传统文化中对道德教育大致上可归结为:一是注重整体精神,强调为社会、为民族、为国家的爱国主义思想;二是推崇仁爱原则,倡扬厚德载物和人际和谐;三是重视人生价值,强调个人在家庭人伦以及社会关系中的义务;四是追求精神境界,向往理想人格;五是重视修养践履,强调道德主体的能动作用。

(二)弘扬优秀传统文化,有利于增强中职学校德育教育的吸引力、渗透力

传统文化有着丰富的道德教育的内容,诸如:在个人与国家的关系上,“天下兴亡,匹夫有责”“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等;在个人与他人的关系上,“与人为善”“诚信待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等;在个人自身修养上,“志存高远”“自强不息”“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慎言力行”等;而且把个人、集体、国家联成一体,“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以统文化为载体,为解决这一问题提供

安丘市职业中专 潍坊市机械工业学校

了答案。

(三)弘扬优秀传统文化,也是新时期党和国家对青少年教育的总体要求

党的十八大报告明确提出:“建设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体系,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实施素质教育,提高教育现代化水平,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接班人,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

(四)弘扬优秀传统文化,是加强中职学校德育教育的重要途径

五千年的传统文化浩如烟海,承载着中华民族的修养和精神,是我们民族的精神源泉,所以传承传统文化是每一个教育工作者的责任。中职教育要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修养和科学文化素养,培养学生自尊、自信、自爱、自强等民族精神,就必须弘扬民族优秀文化和吸收人类进步文化。

三、主要目标

努力探索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现代先进教育理论的结合点,进一步探索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新途径,新方法,引导青少年学生在承传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活动中,陶冶情操,荡涤心灵,滋润心田,积善行德,促进青少年学生孝亲尊师、明礼诚信、团结友爱、勤俭自强等基本道德品质的形成;坚持以人为本,教育和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养成高尚的思想品质和良好的道德情操,努力

安丘市职业中专 潍坊市机械工业学校

培育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全面发展的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四、实施过程

1、构建优秀传统文化教育课程体系。图为学生利用每天“早、中、晚”课前10分钟诵读经典篇目《三字经》

一是每天“早、中、晚”课前10分钟,为全校的经典诵读时间。由班干部带领全班同学一起学习并诵读经典利用。每大周星期2、4、6、8、10为观看中华传统教育论坛《弟子规》的光盘。每周写一篇学习心得体会。对照《弟子规》寻找自己的缺点错误进行改正。经典诵读的内容涉及《三字经》、《弟子规》、《唐诗宋词》、《朱子家训》、《诗经》《道德经》、《大学》、《中庸》、《学记》、《论语》、《菜根潭》等国学经典中包含中华传统美德的经典诗赋,图为安丘市职业中专在举行课前10分钟的经典诵读

安丘市职业中专 潍坊市机械工业学校

图为安丘市职业中专举行18岁成人礼

让学生在诵读中学习、理解、自省,让学生感受到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增强传承民族文化、提高道德素养的自觉性,最终内化为自己的言行,提高学生的修养,培养学生的气质。

图为安丘市职业中专举行全校经典诵读比赛

二是依托中职语文课本中一些文质兼美的文言诗文和近现代诗文,充分挖掘和展示课本中的各种传统文化因素,并广泛而有选择地向课本外辐射,充满激情地讲,浅显明白地教,让学生受到感染和熏陶,在潜移默化中接受传统文化,避免了空洞的说教,激活了学生自主发展意识。

三是根据不同学期时段设计传统文化教育的内容。如新生入学强化教育、一日常规行为养成、孝道感恩教育、毕业班的职业道德教育等,安丘市职业中专 潍坊市机械工业学校

涵盖学生入学到毕业离校的全程,让每个学生都能积极参与,在活动中感受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之魅力所在,感受人文情感和关怀。

四是结合中国传统节日在部内开展“传承中华文明、沐浴传统文化、强化养成教育”主题演讲活动。各班级利用主题班会进行宣讲选拔,专业部一周内举行一次“诵经典、明礼仪、践行动、塑形象”等系列主题教育或大型演讲比赛活动。

以传统节日、法定假日、重大历史事件纪念日,革命领袖、民族英雄、杰出名人等历史人物诞辰和逝世纪念日为

安丘市职业中专 潍坊市机械工业学校

图为安丘市职业中专庆祝建党90周年汇报表演

契机,开展爱国主义教育,让学生树立民族自尊心、自信心、自豪感;

开展感恩教育,让学生学会感恩;开展礼仪教育,让学生真正做到知书达礼;开展诚信教育,让学生养成诚信美德。

图为 安丘市职业中专经典诵读大赛

五是营造“传承中华文明、沐浴传统文化、强化养成教育”的浓厚氛围。一是在学校教室、教学楼、宿舍墙壁、楼道上设置传统文化中关于“立志、修身、劝学、处世、治家、忠孝”等方面的经典章句标语、图片、宣传画等,让孩子们一走进校园、教室,就融入古诗文的浓浓氛围之中。二是在板报开展“道德古训专栏”、“传统文化教育”等专栏,每周更新内容,开展班级文化建

安丘市职业中专 潍坊市机械工业学校

设评比活动,突出传统的和谐儒雅的“人境互动”,让文化在校园飘香。

2、打造一支教师德育工作团队

成立以各专业部部长为组长、副部长为副组长、教研室负责人、班主任为成员的领导督查小组,负责制定相关工作计划、组织实施、协调保障和检查落实等工作,确保工作的正常有序开展。对老师进行训练,让他们了解中国传统文化中关于立志、修身、劝学、处世、治家、忠孝等方面的经典章句,了解中国传统文化中蕴含的正确人生观和价值观,掌握一定的教育方法,使教师能很好地履行教书育人的职责,从而形成一支具有良好道德修养、有独立德育工作能力的师资队伍。

3、建立了一套科学合理的实施方案和考核机制。

成立课题研究探索小组,负责制定相关工作计划、组织实施、协调保障和检查落实等工作,确保课题研究工作的正常有序开展。同时,建立健全科学合理的考核机制,每月召开一次工作会议。建立对学生品行优劣记录的档案袋,定期进行“道德明星”及“五好文明学生”的评选。

五、取得的成效

成效一:传统文化教育促进了学校校风、学风、班风有了根本性转变。在传统文化精神的熏陶感召下,学生言行文明,教师爱岗敬业,学校温馨和谐,让我们充分感受到了传统文化教育永恒的魅力。“在校做个好学生,在家做个好孩子,在社会做个好青年。”已成为每一个学生心

安丘市职业中专 潍坊市机械工业学校

中的标杆。

成效二:传统文化教育构筑起浓厚的校园文化教育氛围,传统文化教育与校园文化相得益彰。校园文化是陶冶情操、美化心灵的信息源。“为创业做准备”的校训;“先做人、后做事”的育人理念;“合作、进取、诚信、创新”是的校风;“创新创业、永不满足”的学校精神;“知识改变命运、技能成就人生”的学校格言,“立志、修身、劝学、处世、治家、忠孝”等方面的经典章句标语、图片、宣传画等,让学生一走进校园、教室,就融入古诗文的浓浓氛围之中。

成效三:传统文化教育培育了拥有孝心、爱心、责任心一代代职教学子。以传统文化教育为核心的德育教育,提高了学生的思想道德水平,培养了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为学生的生命成长提供了强大的内驱力,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职业能力也得到了显著提升。在小家庭学生用一颗孝心感恩父母,在学校、社会这个大家庭学生用爱心和责任心回报社会,毕业生受到用人单位的交口称赞。

成效四:传统文化教育为毕业生的就业创业、企业社会良好形象的塑造夯实了根基。传统文化与企业文化的共融共通,促进了校企文化和管理的创新,实现了校企的共赢,为学生就业奠定了良好的思想基础。毕业生就业稳定率大增,离职率降到3%以下。潍坊歌尔电子人力资源部负责人说:“安丘职专培养的毕业生的素质我们是非常看重的,在我们公司,职专的毕业生比大专生、本科生都受欢迎。”

安丘市职业中专 潍坊市机械工业学校

成效五:传统文化教育为我们探索出了一条适合现代德育教育的良好途径。青少年通过诵读经典背诵古典文化的精华部分,开发了智力特别是记忆力,陶冶了情操、健全了人格、培养了健康的心性、树立了远大的志向和抱负,提高了修养和气质,对学生人格、心灵、修养、情操、以及创造力产生了积极影响,进而成就了学生的一生。

六、体会与思考

一、中华传统文化特别是其中的促进人格完善,促进社会和谐的经典思想,是历经几千年磨蚀、检验而流传下来的我们民族的最高智慧,是中华民族保持民族性和创造力的源头活水,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团结奋进的不竭动力。

二、加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不仅是运用现代教育手段增强中华文化的国际影响力,更是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有效推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重要手段,创建传统文化教育特色学校工作任重而道远。

(备注:刘长芳,系潍坊市机械工业学校、安丘市职业中专教师。电话:*** 邮编:262100)

篇2:让传统文化在中职德育教育中开花结果

【摘要】当前,以“就业为导向”的办学宗旨,使得绝大多数中职学校呈现“重技能,轻理论”的教学特点,最终导致德育课的教与学处于非常尴尬的境地。在分析当下中职学校缺失中国传统文化渗透的现状的基础上,论述了中职德育教学中加强中国传统文化渗透的重要性,并探讨了一些在中职学校德育课教学中渗透中国传统文化教育的具体做法。

【关键词】传统文化教育 中职学校 德育课 渗透近年来,中职学校的学生素质每况愈下,学生管理工作难度越来越大。究其原因,一方面,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多元文化特别是网络文化的冲击,使部分青少年染上了许多不良行为习惯,整体素质下降;另一方面,中职学校的招生越来越难,招生门槛越来越低,学生质量参差不齐。特别是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很多学校把重点更多地放在了对学生职业技能的培训上,而忽略了对学生道德修养的培养。因此,要加强中职学校学生道德素质的培养,重视传统文化教学在中职德育教学中的渗透显得尤为重要。

一、当下中职学校缺失传统文化渗透的现状

(一)学校方面

“以就业为导向”的办学宗旨使得中职学校在实际教学中把重点更多地放在了学生职业技能的培训上,而忽视了对学生道德素质的培养,淡化了对文化课的教学,职业技能课的教学时数远远超过德育课等文化课的教学时数,尤其是传统文化的渗透式教学更是少之更少。某些职业学校的德育课不被重视,成为其他主干课程补空的替补学科。

(二)教材方面

德育课的某些教材在编写上还不是很完善,存在着一定的缺陷,有些内容如《经济政治与社会》的某些章节距离学生很远,已经不符合时代的要求,经济政治理论性极强,教师讲起来枯燥无味,学生听起来无聊无趣。教师很难把传统文化与经济学政治学理论融会贯通,达不到德育教育的育人效果。

(三)教师方面

德育课教师自身的文化素养也是中职德育课中缺失中国传统文化渗透的一个重要原因。个别德育课教师对中国传统文化知识都知之甚少,对传统文化相关的教材和课程缺少深入的了解,无法用传统文化的魅力去感染影响学生。

(四)学生方面

中职学校的学生大部分来自于初中毕业生,这些学生成绩较差,习惯不良,娇生惯养,自私自利。来到职业学校后,他们没有了高考的压力,无需压制自己的情感与行为。有些学生染起了黄头发,穿耳洞,若和他们讲“身体发肤,受之父母”这样的古训,他们大都嗤之以鼻。部分学生没有自己的学习目标,来到职校只是混日子而已,表现为说谎、偷窃、欺侮同学,顶撞老师,不守纪律,玩游戏成瘾,甚至打架斗殴,其学习状态十分令人担忧。

另外,学生对德育课的重视程度不够,把德育课看成是空讲大道理,学习的积极性不高,学生听课味同嚼蜡,教与学都处于非常尴尬的境地,势必影响教和学的效果。

二、中职德育课中加强传统文化渗透的重要性

(一)加强传统文化渗透,有利于发扬中国传统文化的美德

中国传统文化的美德是中华民族经过五千年的文明发展,历代流传下来的宝贵的道德文化遗产,它包含了优秀的民族品质、优良的民族精神、崇高的民族气节、高尚的民族情感和良好的民族礼仪等方面。在经济全球化的今天,只有在德育教学中不断地渗透中国传统文化,才能使学生更清楚地认识我国传统文化积极的一面,才能更好地发扬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的美德。

(二)加强传统文化渗透,有利于提高中职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

中职学校德育教育的最基本的目标是全面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而传统文化在德育方面的精髓包括四个方面:第一,集体主义和爱国主义。作为中职生,践行爱国主义就是从自身做起,从点点滴滴做起,努力学习,使自己成为对社会有用的人;具有班级荣誉感,积极参加活动,为班级争光。第二,仁爱教育。对于中职生而言,在人与人交往中要学会恭敬礼让,懂得真诚地对待他人。第三,人生价值观与社会价值观教育。作为中职生,要学会做一个为社会所需要的人格健全的人,学会做一个能正确处理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关系的人。第四,理想教育。每个中职生都要清楚自己的理想并为之付出不懈的努力。

(三)加强传统文化渗透,有利于学生形成良好的价值观和健全的人格

传统文化为中职学生的德育教育提供了新的思路,是一个鲜活的载体,具有源泉和指引作用。比如,传统文化包括许多经典之作,研读这些经典之作,学生能够感受优秀文化的魅力,体会并领悟亲情孝心、爱岗敬业、爱国与责任等这些优良品质,然后对照自己,反省自己,从而逐步提高自己,并促进学生形成良好的价值观和健全的人格。

四、传统文化教育在德育?n中渗透的途径

(一)加大中职德育教材改革的力度,转变德育教师的教学观念

关于中职德育教材的改革可以增加一些有关中国传统文化的知识点,可以适当地编写一些小短文、小故事,介绍一下我国人民传统的生活方式、行为礼节和道德观念等;还可以在教材中附录一些我国传统文化经典的文学艺术作品。

(二)加强中职生日常文明礼仪习惯的养成

礼仪教育,自古以来就是对人进行道德教育、完善人格的一种重要手段。学校应结合实际情况,重视中职生日常文明礼仪习惯的养成,通过设立文明礼仪监督岗,开设传统文化专题讲座、文明礼仪知识大讲堂,举办文明礼仪知识竞赛、职业礼仪展演等系列活动来加强对中职生的文明礼仪教育,纠正学生的不良行为,引导学生的审美取向。

(三)组织学生开展形式多样的学习传统文化的活动

为加强对学生的爱国主义和中国优秀文化传统的教育,全面提高学生的人文素质,加厚学生的人文底蕴,培养审美能力,我们可以将德育课的课堂教学延伸,渗透到课外的引导学习中。如:在全校组织学生开展“诵读中华经典诗文”的活动。可以选读《弟子规》《三字经》《孝经》《大学》《增广贤文》等经典著作。安排固定的诵读时间,师生同诵一起成长。或者利用早晚自习时间让学生自己吟诵,并举行一些“中华经典诗词诵读大赛”,让学生在诵读比赛的过程中,培养语感、积累语言材料,感受中华民族祖先留下来的古诗文的美妙,对学生潜移默化地进行民族精神和民族文化教育。

(四)以传统节日为切入点,拓宽学生认知结构,丰富学生学习生活内涵

在平日的德育教学中,教师应改变学生的观念,每遇到一个节日,应主动收集一些资料,利用课前五分钟时间对学生进行传统文化教育,让他们对中国的传统节日有所了解,特别是一些有纪念意义的节日、民俗等。例如,中秋节。在中秋节来临之际,引导学生查询和中秋节相关的一些信息材料,如我们的中秋节是怎样过的?有哪些习俗?学生在调查取材中,学到了许多新知识,不但了解了民族风情,还让学生体验到生活中处处都有传统文化的存在。

总之,中华传统文化博大精深,为我们的教学提供了广泛而丰富的德育教育资源。作为德育教师在结合优秀传统文化进行教学时,应该坚持古为今用、推陈出新、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并且选择合适的教学切入点,不断创新教学方法、教学手段,不断充实教材内容。还应该大胆地让学生走出课堂,走入社会,亲身参加社会实践活动,做到“知行统一”“学以致用”。此外,还要不断提升教师自身的文化修养,实现立德树人的根本目的。

参考文献:

篇3:让中职英语教育这块沃土开花结果

邓小平曾指出:要大力发展职业教育, 从而全面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需要。这一理论确定了职校的位置, 促进了教育同生产劳动相结合, 对劳动人才各方面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李岚清在《基础教育的根本任务是提高全民族的素质》一文中指出:“中国对外开放, 我们一个弱点就是对外交际的语言问题, 我们要认真研究中国人用什么办法学英语才能取得好的效果。”这说明在职专英语教学中, 实施素质教育, 培养具有一定专业知识、专业技能并能适应时代需求的全面发展的英语人才, 是我们当前英语教学的重要任务。根据市场经济对学生英语能力的要求, 职业学校的英语教学应注重培养学生的英语交际能力, 培养应用型人才, 发展他们的个性, 提高他们的品位, 为企业输送现代高素质人才。

恩格斯说:“科学教育的任务就是教育学生去探新、创新。”因此, 我们在中职英语教学中应该更新教育观念, 面向全体学生, 以创新教育为己任, 努力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注重素质教育。其中特别强调要关注每个学生的情感, 激发他们学习英语的兴趣, 使他们具备学习的成就感和信心, 在学习过程中发展综合语言运用能力, 提高人文素质, 增强实战能力, 培养创新精神, 这是当前中职英语教学的呼唤和需要, 更是广大职教工作者关注的焦点。因此, 当前职专实施英语素质教育顺应了时代的要求。

二、职专英语素质教育应注重综合语言运用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

1. 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的培养是根本。

(1) 做好“听”、“说”能力的培养。

在英语教学中, 对学生进行“听”、“说”能力的培养, 即培养学生运用语言进行交际的能力。为了创造良好的听说环境, 教师在教学中要坚持“尽量使用英语, 适当利用母语”的教学原则, 组织各种形式的问答练习和情境表演。例如, 教高一基础模块上册Unit6 Weather中Listening, Speaking部分时, 教师可做以下工作:

首先, 利用图片和提问有效地导入话题。

Question 1:What can you see in the picture?

Question 2:What’s the weather like in the picture?

Question 3:Can you guess where it is?

其次, 培养学生主动浏览材料的习惯, 让学生对所听内容心中有数:什么该略听, 什么该重点把握。

再次, 教师要引导和激发学生的兴趣及表达欲望, 教师可利用色彩绚丽的图片先亮出自己的观点, 说说天气 (weather) 和要去的地方 (Where are you going?) , 从而抛砖引玉, 引导学生见仁见智, 产生强烈的一吐为快的愿望。

然后通过教师的点评, 指出学生表达中精彩的部分, 这会极大地增强学生的自信, 从而激发更强烈的学习兴趣, 并形成良性循环, 既培养他们的听说能力, 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 又活跃课堂的气氛, 真正地达到素质教育的目的。

(2) 加强培养阅读能力。

阅读是我们学习的目的, 也是重要手段。学习英语需要阅读技能, 特别是对中职生来说, 阅读是获得目标语输入的主要渠道, 更是了解目标语国家文化, 学习他们先进的科技和增进思想交流的一种重要手段。

词汇是语言学习的最小单位, 因此, 抓好词汇教学, 不断扩大学生的词汇量是第一步。一方面, 抓好语音知识、读音规则和构词法的教学, 指导学生按照读音规则记忆单词, 加强意义记忆, 进行创新学习。另一方面, 抓朗读、竞赛、游戏等活动, 强化记忆。在阅读过程中, 学生可通过上下文或根据构词法猜测词义。了解英语句子的种类和特征, 是做好阅读的第二步。教师要努力引导学生学会辨析不同句型, 寻找段落的主题句, 促进阅读的顺利进行。第三步, 利用精读和泛读训练, 提高学生阅读的能力。精读是先让学生快速浏览文章, 了解文章的中心大意, 然后将文章内容条理化, 最后精讲知识点并提供题材相同、难度相当的课外阅读材料进行同步训练, 更深层次地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泛读是指引导学生广泛地阅读各种文章。教师要教会学生使用工具书, 采用难度适当、与学生生活联系紧密的教材, 培养学生自读的习惯和独立的阅读能力。第四步, 培养学生掌握有效的阅读技巧。阅读技巧包括:快速寻找文章的中心句, 把握文章的大意;根据文章的中心思想和段落大意, 得出符合逻辑的结论, 做出合理的判断推理;通过上下文, 猜测词义;通过分析文章的用词, 推断作者的态度, 等等。要使学生掌握一定的阅读方法, 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提高学生的阅读素质。

(3) 培养学生运用英语进行写作的能力。

英语写作能力的培养是很重要的。我平时注意收集学生在写作方面出现的错误, 将其普遍性、典型性的习题呈现在黑板上, 让学生进行改正并分析错误原因。其效果比单纯的语法、句法训练要好得多。改写、缩写、仿写等训练策略也是很好的。它们是活学活用的笔头练习, 既能巩固所学知识, 又能培养实际运用知识的能力。如复习了教师节贺卡的写法后, 我要求学生立即仿写一张母亲节贺卡, 及时巩固, 轻松掌握。我还坚持每周让学生写一篇简短的英语周记, 内容不一, 只是要求学生将课堂中最近所教的词汇、语法、句式灵活地套用进去, 并进行及时的批阅和纠正, 从而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另外, 学生还要加强阅读, 要求他们每个学期完成一定的阅读量, 增加他们的语言积累, 从而提高他们的英语语言表达素养。再者, 还可以从英语口语表达这一方面入手, 在课堂教学中注重学生的口语训练, 以提高英语写作训练的实效。长此以往, 坚持不懈地做好这几点, 学生的写作能力就会有质的飞跃。

2. 创新能力的培养是关键。

中职学校的英语素质教学, 要求教师面向全体学生, 以人为本, 鼓励学生自主学习, 优化学习方式, 加强对学生学习策略的指导, 帮助他们形成自主学习和创新的能力。

(1) 在中职英语课堂教学中, 教师要努力营造自由、宽松的良好环境, 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良好的学习氛围是发展学生个性的土壤。学生在自由、宽松的情境教学中会感受到学习语言的无穷乐趣, 兴趣和自信心自然就具备了。例如, 在学习英语语法名词复数的教学中, 学生通常对那些条条杠杠没兴趣, 所以就不想学。在授课中, 我会先列出一些名词让学生说说它们的复数形式, 然后请学生总结规律, 强化记忆。例如以o结尾的名词复数, 学生总结的千姿百态, 我允许不同观点的存在, 最后归纳:英雄heroes爱吃土豆potatoes和西红柿tomatoes。学生都会意地笑了。

(2) 引导学生创造性地学习语言, 发展学生的创新思维。

例如, 学生在学习英语语音遇到困难时, 教师如何正确地引导学生自觉地归纳语言学习规律, 让学生学得更容易、更轻松?我让学生收集了大量的语音难题、例子, 将它们分门别类, 总结规律, 这个过程就是他们进行自主学习的过程。教师可利用时机引导学生创造性地学习, 掌握语言规律。oo组合音的发音规律:k、d之后发短音, 减掉food, 加上foot。ed的发音规律:清后清, 浊后浊, t、d之后发[id]。这样做可以让学生自由联想、想象, 激发他们思维的发散性和求异性。

(3) 合理运用创新型教学手段, 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例如应用现代多媒体, 可以扩大教学容量, 为创新活动打下坚实的基础;可以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 进而引发创造性思考;可以更有效地训练学生的想象力, 促进创新教学的顺利进行。例如, 高一基础模块上册Unit4 Time中Warming up部分, 单纯地用数字表达时间, 教学就显得枯燥乏味, 这时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进行教学, 数字在图片里, 配上声音和动画, 它就“活”起来了。声音美、色彩美、形态美, 让学生兴奋不已, 自然就学得轻松、快乐。这种直观、生动的创新型教学手段, 有利于拓展教学内容, 最大限度地发掘学生的创造力, 以教师的教学创新来启发学生的学习创新。

三、教师要以正确的教学理念促进素质教育的实施

1. 改变传统思想, 更新教学理念。

21世纪是高科技、高竞争的时代, 它要求青年一代具有丰富的知识、创新的精神、高尚的道德、完善的人格。首先, 要创建新型学习方式, 让学生自主学习、合作交流, 发展学生的创新能力和行为能力, 以适应时代的要求。其次, 要认识教师角色的转变。将教师家长式的角色转变为课堂教学的激励者、促进者、辅助者和协调者。再次, 要注意改革教学内容与课程结构。在达到一定基础的前提下, 设置多样化、具有选择性的课程。同时, 不断更新课程内容, 将其与学生经验、职业发展有机结合, 适应不同专业学生的需求和社会多样化的需求。最后, 要建立与中职英语教学相配套的督导评价制度。注重过程性评价, 而且评价内容、方式要多样化, 全面关注学生的发展。

2. 重视教学中的情感因素。

情感是人类特有的一种心理现象, 是人们对客观事物是否符合自己的需要而产生的态度的体验。在中职学校, 由于各种原因, 中职生往往存在大量的消极情感。这样就大大削弱了他们学习英语的兴趣。我认为就关注学生情感角度培养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 应做到以下几点:

(1) 培养中职生的积极情感。首先, 教师要让学生认识学好英语的好处和实用性, 让他们自觉地投入英语学习中。其次, 教师可以利用启发性的英语故事和学习英语成功的各种例子来鼓励学生, 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斗志, 树立学生学习英语的信心。最后, 教师要引导学生对失败进行正确的归因。通过引导, 学生能够把失败的原因归结到自己学习不够努力或者是学习方法不恰当等可以改变的因素上, 使学生增强信心, 坚定信念:通过自己的努力, 是有能力学好英语的。

(2) 用教态和言语传递情感。微笑和鼓励的言语, 都能让学生快乐地学习。“愉快教学”减轻了学生的思想负担和精神压力。正如孔子所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 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英语课堂上, 教师不要急于纠正学生的错误, 而要用得体的教态及适当的语言来传递信息, 让学生有时间有机会自觉发现、接受并改正错误, 鼓励学生独立学习, 吸引他们去探索, 培养思维的创新性。

(3) 用激励评价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教师应善于适时地鼓励和合理使用赞赏的语言, 如“Good job!”“Excellent!”“Well done!”“Wonderful!”“I’m proud of you.”“You’ve made great progress!”如此, 可使学生更多地感受到成功的喜悦, 培养学生对英语的兴趣, 同时也增进师生间的情谊。

(4) 注重师生间情感交流, 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 有利于发展学生的创新思维。首先, 教师要注意角色的转换。在中职英语教学过程中, 教师不单单是知识的传授者, 还是学生学习热情的激发者、探索创新的引导者、合作学习的参与者、过程学习的指导者、结果成绩的评价者;而在对学生的情感教学中, 教师又是学生学习困惑的指导者、消极情绪的疏导者和学习意志的锻造者。其次, 教师要学会换位思考, 与学生产生情感共鸣, 不断缩短师生间的心理距离。最后, 对于学生思想情感上出现的障碍, 教师要辅之以深入细致的心理辅导。

3. 确立教学的最佳境界。

笔者认为要充分发挥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的主导作用, 改变以往“授之以鱼”和“授之以渔”的教学境界为最高的“悟其渔识”境界。其“渔识”主要靠“悟”而不是“授”。“悟”既有自发地“悟”, 又有意识地“悟”。学生自发地“悟”, 要多花时间, 多走弯路, 因此, 教师要有意识地分阶段地引导学生“悟其渔识”, 即在实际的教学中, 教师进行启发式的创新教学, 让学生进行有意义的创造性的学习, 发展他们的思维, 提高他们自主的学习能力, 达到最有效的学习境界。就像苏格拉底所说的:教师应该为学生打开一扇窗, 而不是挖好一口井。

四、结语

在实施素质教育的今天, 教师要灵活地转变传统的教学模式, 开展创新教育, 更新教育理念, 真正地以教师为主导, 以学生为主体, 达到“悟其渔识”的最高境界, 获得素质教育的教学效果。特别是职业学校教师一定要充分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自觉性和内动力, 全面挖掘他们的潜力, 培养他们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创新能力, 发展他们的个性, 最大限度地提高教学实效, 真正达到素质教育的目的, 让职专英语素质教育这块沃土真正地开花结果。

参考文献

[1]李岚清.李岚清教育访谈论.2004.

篇4:让德育教育在语文教学中开花

【关键词】初中语文 德育教育 课堂教学

【中图分类号】G6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4)09-0077-02

德育教育就是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让学生在思想上产生变化,了解真善美,在品德上有一个正确的道德,不做有损于他人利益的事。语文教师要以教材为基础,通过多种形式带领学生一起去探究语文教学中的德育教育,让学生能够耳闻目染,在思想上得到熏陶,在行动中用实际行动证明自己优秀和高尚的品德,真正实现教师教书育人的目的。

一、教师营造环境,学生身临其境

教师在教学中可以通过多媒体、图片或实物等的帮助,为学生营造一个学习氛围,让学生在教师营造的环境中产生身临其境的感觉,从而在思想上掀起波澜,内心产生感触,在情境中产生共鸣。在环境的影响下学生更容易接受教师的讲解、理解教师的教学目的,从而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例如:在学习《背影》这一课时,教师就可以拿出家长送学生到学校后,离开时家长的照片,有些学生都不知道教师是在什么时候拍照的,此时此刻,看到朱自清笔下的父亲的背影,又看到老师提供的自己父母的背影,学生们自然会感慨万千。教师在这个时候则可以顺势引导把话题转移到父母对学生的付出上,对学生进行孝敬父母的思想教育。德育教育在教师的循循善诱中进行,使学生思想发生了变化,体会到了父母对于学生们的浓浓爱意。

二、教师鼓励学生自主探究

德育教育归根结底是对学生思想上的教育,教师要让学生在思想上产生认识和理解,就要让学生在课堂上动起来,主动地去探究语文教材中的德育教育思想,通过学生的探究,学生思想上就会经历洗礼,情绪上就会产生触动,体会到文章所蕴含的深刻教育思想、感受到文章中的激情,让学生激情澎湃。例如:在学习刘敬智的《始终眷恋着祖国》的时候,教师就可以让学生独自去探究文章中哪些语句表达出了钱学森如何冲破重重障碍,毅然回国的内容展开,哪些语句表现和突出了钱学森的爱国精神和品质?学生在探究中会理解钱学森的心声,体会到祖国是如何地让他魂牵梦绕,感受到他的归心似箭。教师在学生探究后就可以引导学生俗话说“叶落归根”,祖国就是一棵参天的大树,她的儿女子孙,不管身在何处,都会对她魂牵梦萦。作为学生,我们现在就应该把报效祖国的种子在心中种下,用我们的自强不息和勤奋努力来实现我们自己的梦想,让我们用自己的实际行动来向祖国证明,我们是未来建设祖国的栋梁之才。教师的话会激励学生的爱国情感,让学生为自己的梦想而努力,帮助学生给自己的树立一个目标,并且为了这个目标而奋斗。学生的自主探究会让学生在思想上发生变化,促进学生主动地去为自己的梦想付出行动。

三、合作学习发挥团队优势

學生个人的认识总是有限的,在德育教育到了上的探索学生也需要共同合作,通过集体的努力来探究语文教材中的德育教育,通过学生的合作,在你一言,我一语中学生的思路就被打开了,学生认识也变得丰富了,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去讨论和沟通,让集体的智慧在课堂上绽放,在讨论中学生可以说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体现出来学生的丰富思想,让学生的道德品德得到了共同的提高,例如在学习《国宝——大熊猫》的时候,教师就可以引导学生共同去探究:大熊猫的特点和习性以及成为国宝的原因?造成大熊猫濒临灭绝的现状有哪些因素?我们该怎样去保护它们呢?在合作探究中,学生们纷纷陈诉自己的观点。当然,学生们会说到用实际行动去证明,从我做起,保护动物,关爱动物。通过合作学生分把这些原因和因素分析的井井有条,并且恰到好处。同时,学生的思想和道德品质也会在讨论中相互影响和端正。学生们会用一种正确的态度去面对动物,会关心他们、保护他们。学生的讨论还会扩展到其他动物、植物、环境上,让学生认识到了如果今天我们不保护他们,那么,未来我们就会遗憾后悔。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学生写了一些倡议书、保护动物的公益标语,并且设计了保护动物的活动方案。学生要用行动证明:保护动物,人人有责。集体的智慧让学生的认识和理解都上升的很快,他们的思想形成了共鸣,为了世界上的真善美而努力。

四、问题启发引导,促进学生积极思考

在语文课堂上渗透语文教育还需要教师通过问题来引导学生,鼓励学生积极地思考。“学起于思,思源于疑”,只有学生思考了,学生的理解才会更深刻,学生的认识才会更全面。学生如果只是机械地听,不进行深刻的思考,那么,学生只会停留在对德育教育的感性认识上,不会上升到理性认识之上。教师要通过问题激发学生的思考,问题在学生的思考过程中会起到“导火索”的作用,一触即发,让学生进行积极地思考,得到良好的德育教育。例如在学习《我骄傲我是一棵树》的时候,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思考:诗歌中一棵树的形象是什么?文章中表面上是在写树,而实际上想要表达的是炎黄子孙的化身,是一位具有高度献身精神的展示的英雄形象。它有顽强的生命力,有为人民服务的意识等等,这些品质都是现在中学生应该具有的品质,教师可以通过问题让学生进一步思考和探究。思考其中蕴含的思想教育和德育教育,让学生的思想为之震撼和触动,让学生能够具有无私奉献的精神和为人民服务的意识。德育教育在语文课堂就悄无声息地进行了,促进了学生思想品质的提高。

总之,德育教育对于提高学生素质,提升学生的审美能力,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有着巨大的帮助,当学生的品德高尚了,学生就会表现出积极的学习状态,用一颗感恩的心去回报老师、家长,用一颗奋进的心去努力拼搏自强不息,用一颗善良的心去帮助社会,建设我们的祖国,成为国家的栋梁之才。语文教师要多思考,多探究,从学生的实际出发,找的合适学生需要的方法,对学生进行点拨和启发,让学生能够德智体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王慧 中学语文教学中如何对学生渗透德育教育[J]中学生阅读 2010.08

篇5:语文让教学在多媒体中开花结果-

襄阳市襄城区杨威中学 朱献红

[内容提要]:语文学科是一门有多种美育综合的课,老师要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领悟美和欣赏美的能力。本文重点探讨语文教学与多媒体的结合,发挥多媒体的优势,更好的服务于语文教学:

一、多媒体构建良好的语文课堂氛围。

二、多媒体创设优美的语言意境。

三、多媒体激发学生的学习语文兴趣。

四、多媒体为语文学习提供了广阔的空间。

[关键词]:语文、多媒体、氛围、意境、兴趣、空间 引言:

随着多媒体教学在农村中学的普及,在语文教学中恰当的运用多媒体,提高语文教学效果,已成了广大师生目前迫切要解决的问题。作为一名农村语文教育工作者,囿于与外界接触面的狭窄,恰当的运用多媒体来服务于自己的教学,是一种好的方法。

一、多媒体构建良好的语文课堂氛围

教师是学生获得知识的引领者。现代教育要求实施素质教育,就是要老师转变观念,变过去的“老师为主”为现在的“学生为主”,充分的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在课堂上真正充分的动脑、动手、动口,主动健康活泼的学习。多媒体就是这样一种工具,它通过图、文、声、像等多种渠道达到这种效果,达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的目的。那么,教师在课堂上借助多媒体手段,为学生的学习创设出一个最佳的学习氛围,也是极为必要和重要的。

如在《威尼斯的小艇》一课中,我为了调动学生对威尼斯这座城市的喜爱,对城市小艇作用的深刻认识,在导语中设计了威尼斯这座城市优美的图景,小艇在这座城市中来回的穿梭,让孩子们一下了就走进了课文,对这座城市有了很直观的认识,对小艇的作用有了很深刻的体会。就直奔课文主题,给了学生很丰富的想象,培养了学生爱美和欣赏美的情感。有的孩子随着画面啧啧称奇,惊叹不已。课堂的气氛很自然的被调动起来。这便是多媒体的巧妙应用,它带给孩子的不是一个优秀的老师的一节优秀的课所能比拟的。

二、多媒体创设优美的语言意境

教师对课文中优美意境的体会要比学生早、深,教师就可以带着自己的感受创设意境让学生也能感受到课文中的深刻意境,从中受到美的熏陶。例如:在讲授《非洲的色彩》时,我设计了这样一组画面:优美的画面中显示着课文中最能体现意境的句子,让孩子通过图画在多种形式的朗读这些能描写色彩的句子,图文并茂学生一下子便进入情境之中来引领学生步入文本的境界。《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教学应当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因此,教师必须充分发挥网络资源优势,为学生创造情境,激发情感,启迪思想,使他们通过直观、形象,步入文本境界,感悟课文内容,达到既定的学习要求。

通过学生在网站上自主查找、搜集资料,讨论交流。运用信息技术,为学生创设自主探索的空间。尊重学生个别差异和多样性的选择,有利于发挥他们各自的特长,自我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学生自由选择诵读课文的有关段落,体会课文的感情。允许学生根据自身情况有重点的选择,利用多媒体创设情境,进一步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达到强化语言积淀的目的。

三、多媒体激发学生的学习语文兴趣

一位教育学家曾说:“没有任何兴趣,被迫地进行学习,会扼杀学生掌握知识的志向”。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利用信息技术的动画、图像、解说、文字、音乐等多种信息,能使学生通过电脑手段,观其境、闻其声、触景生情,充分调动了积极性、主动性,能更好、更快、更准、更深地把握教学中的重点、难点。

我在平时的语文教学中,力争每篇课文都能做课件,虽然增加了不少教学负担,但看到孩子们在课堂上的积极响应,完全溶入到教学中,我也就很开心了,觉得我所花费的功夫都是值得的。而且能充分利用资源平台的使其发挥更大的优势。例如:我在讲授《乌鸦喝水》这篇课文时,充分发挥了信息技术带给我们的优势,从网上下载了一个Flash动画,让学生们看了以后,上讲台来续编故事假如旁边没有小石子乌鸦会怎么办?要求按照Flash动画的情景,恰当得穿插旁白。学生们的积极性像炸开了锅一样,既有利于了解课文内容,以便下一课时的开展;又锻炼了学生们的口头表达能力。课件的恰当使用丰富了学生的视野,使学生对文本有了更深一层的认识更好的理解了课文,知道在困难面前不能停止不前而应该积极动脑想办法。直接升华了文章的表达思想,不必老师的泛泛讲解。而当老师结合这一情景又让学生下来做着乌鸦把小石子一个一个的放在瓶子里的实验的时候,孩子的兴趣就更高了,知识性一下子就体现出来。学生自己通过课件的体会、实验的观察、课文的感悟,朗读层次一下子就提升了一个台阶。老师的范读又给孩子以引导,因此本篇课文就在这样的轻松的环境中结束了。孩子的语文素养也相应的提高了。学生对于信息技术的运用随着我们教学的开展,也在不断扩大。可见学生们对于语文这门学科已经产生了浓厚的兴趣,相信也一定会学好这门课。通过信息技术与教学有机地整合,同学们跃跃欲试,言之有物,兴趣盎然,在教师的指导下积极参与,充分发挥多种感官功能,为学生提供自我表现的机会和空间,让课堂充满活跃的学习氛围。

四、多媒体为语文学习提供了广阔的空间

1、培养学生适于网络交际的语言能力。

1)、活用“电脑”语言。

在以多媒体为手段形成了电子文本中,除文字之外,符号、声音及二维动画,都成了构成电子文本的“表情语言”。“有声语言”。尤其在电子邮件和“聊天室”中,人们适时采用创造出的“脸谱”语言,表情达意,眉目传情。这种“脸谱”简洁、含蓄、形象、幽默,给电子文本增添了无限情趣,并与文字语言相互配合,共同完成网上交际任务。

2)形成个性的语言风格。

二十一世纪是个性张扬的世纪。个性化的语言特征源于独立的人格特征和思维品质。因此,要培养学生具有独立自主的精神,有自己的主见与认识理解,有自己的观点,不人云亦云:不盲目服从,不轻信他人;要勇于向常规发出挑战,标新立异,不满足与己有的结论,善于并敢于怀疑权威的东西。要鼓励学生大胆使用些不很成熟但极富个性的哲理性语言、独特的句式、选用独创的词语等。

3)熟用交际语。

网上文章交际性强,培养学生肩“意识的运用交际性和论证性的常用熟语,显得也很重要。如要善于运用”我认为„„“、”我的做法是„„“、”我的观点是„„“、”我看„„“,”总之“等把握全文的篇章结构。

2、培养学生语文中的创新能力。

在二十一世纪的激烈竞争中,世界各国之间的竞争是综合国力的竞争,说到底是国民创造力的竞争。江泽民指出:”一个没有创新能力的民族,难以屹立于世界先进民族之林“。教育在培育民族创新:精神和培养创造型人才方面,负有特殊的使命。创新精神,创新意识、创新能力是所有杰出人物的共同特征,也是国民素质的一个关键要素。随着国际间经济,科技,教育、军事及综合国力竞争的加剧,”创新“能力的培养越来越受到世界各国的普遍重视。二十一世纪是知识经济的时代,信息技术将深入,人类社会的各个方面,面对瞬息万变的科技进步和社会发展,”创新“能力显得极为重要。因此,以创新为目标推进素质教育,也是语文教学的一项重要任务。

1)重视”探究“能力的培养。

一个创造性人才,必须具备一定的知识储备,具备宽广而扎实的基础知识,广博的视野,以及获取知识进行整理,分析、综合、开拓的能力。”探究性学习“为我们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提供了很好的借鉴,语文教学要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就必须煞费苦心的告诉学生怎样思考问题,教会学生面对陌生领域去寻找答案的方法,想方设法把学生的眼光引向那个无边际无际的知识海洋。而现代教育基础就恰好具备了大容量存储教学信息的优势,他可以为学生提供探究所需的丰富的学习资料,有助于培养学生通过获取信息、处理信息,表达信息以及发现问题、利用资源探究、解决问题的能力。

2)在写作中培养学生的想象力

创新离不开”想象力“。英国诗人雪莱说:”想象是创造力“。科学巨匠爱因斯但也强调:”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着世界上的一切„„严格他说,想象力是科学研究的根本因素,可见,培养“创新”能力,十分关键的是培养学生具有丰富的想象力。

信息技术从多方面为想象力的发挥创造了条件。首先,新的教学模式使学生从传统教育的束缚中解放出来,由被动变主动,由“接受”变“获取”。特别是通过交互式学习方式,调动了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其次,多媒体技术将文字,图画、声音等各种教学信息交融在一起,又将影视艺术中时主跳跃,时间倒置,蒙太奇等手法运用于电子文本的合成中,这也非常有利于开拓学生的思路,激发想象,使学生思维高度活跃,从而引发学生创新的火花。

二十一世纪,写作将成为人们生存与发展的一种基本方式。为了使学生成为二十一世纪的弄潮儿,就必须培养学生应用电脑进行写作的各种能力

3)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

每学一篇课文结束后都有十分钟左右的学生进入资源库阅读的时间在这里学生可以利用自己的原有的知识储备和阅读能力进行有针对性的阅读,这些文章的选拔都是有一定的基础的,都经过老师的精挑细选,与所学例文类似的几篇经典文章旨在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发展学生的识字、认字,和扩大知识的存储量。使学生在一堂课的时间里超越传统的教学效果,达到跨越的目的。由于这种模式的习惯性养成现在班里很多的孩子多能在较短的时间里阅读八篇以上的文章,而且还能积累很多的好词佳句呢,这对孩子的写作也有着很重要的帮助。信息化教育环境下,不再以教师是否能够把教材讲解得清楚明白、分析得深入透彻,作为课堂教学评价的重要标准信息化教育环境下,教师的角色发生了根本变化,由前台的“演”转,为后台的“导”,把主要的精力放在事先的备课上,这就要求教师深入钻研教材,把更多的精力投入到为学生提供丰富有序的学习材料,为学生创设最佳学习情境,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主动性,组织学生深入到学习过划中去思考探究,使学生在生动活泼的氛困中愉快而自觉主动地学习,让学生能最大限度地发挥其积极性,主动性。以前学生提起写作头就很大,现在孩子可以主动的拿起笔来写下自己的心情、一天中的最大的收获与感受,而且每参加一项活动都主动带好笔记做好记录回来写出自己的心得体会。

总之,信息技术的发展必定会促进学习方式的变革,多媒体的互动性和流动性对课堂教学提出了强烈的变革需要,如何吸呐信息技术教育的优越性,采用何种教学手段作为观念的变革,如何充分利用网上的教育资源来加快教育思想、教育内容和教育方法的改革,这些都需要我们在实践中不断加以总结。

语文教学不是一个封闭的学科系统,开放性是保证它充满活力的源泉,而信息技术为语文教育的开放性提供了广阔的空间。我们只有采取积极的态度,去深入的了解信息技术,我们才能知道那些东西可以使用,哪些该存放,哪些应毁灭。

参考文献

篇6:让传统文化在中职德育教育中开花结果

一、和谐德育在和谐社会不可缺失

当今的和谐社会, 就是以人为主体的各中关系之间的相互通融、彼此协调的状态, 道德则是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三者关系的智慧与行为规范, 从而保证整个社会有序运行的精神力量。无论社会多么进步, 法制多么完善, 和谐社会的首要前提无疑是一个具有高度道德感的社会。

社会的发展赋予了现代德育新的意义, 它是通过对人的道德的、善的品质的塑造, 赋予人以智慧和道德力量, 以提升人自身价值, 提高各方面素质, 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人们只有有了共同的价值观念和道德追求, 才能在面对社会的诸多矛盾和利益冲突时达成谅解, 产生共鸣, 步调一致。一个社会是否和谐, 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全体社会成员的思想道德素质。没有共同的理想信念, 没有良好的道德规范, 是无法实现社会和谐的。因此, 和谐德育与和谐社会是融为一体、密不可分的。

二、和谐德育与素质教育互为依存

和谐社会下的德育教育, 要坚持以人为本。德育的根本目的在育人, 和谐德育必须是坚持以人为本的德育。在教育目标中, 突出德育为先、全面发展的理念, 把促进学生德才兼备、全面发展作为教育的目的和归宿。在教育对象上, 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 把适应社会发展需要和发展学生需要有机结合起来。

学校德育是和谐德育教育最重要的方式。因此在当前社会, 要教育学生增强以下和谐意识:

1. 开放式的德育理念。德育工作者应把封闭式德育变为开放式德育, 把学生德育“小课堂”同社会德育“大课堂”结合起来。现阶段德育的根本任务, 不是培养单纯的书生, 而是培养品格健全、学识广博的人才, 培养他们的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完善的能力。“课课有德育, 人人是德育工作者”, 充分发挥课堂教育的主渠道作用, 丰富德育课程教材, 进行爱国主义, 集体主义, 社会主义教育, 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和革命传统教育, 使学生在学校能时时处处受到传统美德精神的熏陶, 从而得到科学文化知识和思想道德的双丰收。

2. 诚信意识。诚信是人间最温柔的枕头, 它体现在你对事对人的态度, 是现代社会中做人立世必须具备的一项基本道德规范和行为准则。和谐社会是诚信的社会, 人与人之间的真诚友善、相互信任, 是社会和谐稳定的基础。恪守诚信, 信义相交, 坦诚相待, 做到“言必信, 行必果”, 诚信育人, 诚信立人, 创建和谐的诚信环境, 创造诚信校园, 如果我们每个人行动起来, 就会让和谐社会开满诚信的花朵!

3.“以人为本”的德育观。教育是人的事业, 教育的目的是培养人, 教育的过程是人不断完善的过程。当今德育工作对象的思想意识、心理素质、价值观与以往相比已大不相同, 所以德育方式的选择必须以人为本, 关键在于是否受学生欢迎, 是否具有针对性, 是否生动活泼, 能使受教育者在轻松、自然的状态下愉快地接受教育, 从而得到情感的陶冶和知识的建构。

“以人为本”, “教育是一种唤醒”, “教育应该尊重人、发展人”等全新的教育观点, 不仅拓展了学生学习的时间和空间, 更强调了学生的学习态度、情感以及学习方法的重要性, 作为一名教师, 对这些理念不仅要有所了解, 更要不断地将落实到自己的教学实践中, 以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德育观。

三、创设和谐统一, 以求实效

1. 建立和谐德育机制。领导重视、环境优良、队伍精干是德育教学全面展开、全面实施的重要条件, 要真正形成全员育人的德育氛围, 才能使德育教育收到实效。构建和创造良好的德育环境, 确保德育教育形成合力;建设一支专兼结合、素质过硬的德育工作队伍, 确保德育教育的良好效果。

2. 注重德育内容的现实性。和谐德育教育的实施最终要靠广大教育工作者, 关系到德育教育改革的成败。第一, 要在各科教学及德育课程中, 有机穿插和引人中国传统文化中有关社会和谐、人际和谐的思想文化资源, 并及时宣传在建设和谐社会的过程中所涌现出的先进人物和典型事迹, 引导学生做好人好事, 学先进, 创先争优等行动; 第二, 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在现实生活中, 学生的觉悟程度、认知能力、道德水准、思想境界存在着不同的层次, 因此要坚持以学生为本的育人理念, 立足学生的全面发展, 实施人文关怀, 尊重差异, 包容多样。第三, 创设优化的社会关系环境。要达到德育课程体系与学生、与教师、与家庭、与学校、与社会的和谐, 就要充分整合在德育方面的影响力量, 努力创设和谐统一、融汇多种价值的校园环境使之形成合力, 这对学生科学理想信念的树立, 道德情操的陶冶, 文化素质的提高, 昂扬向上精神风貌的形成具有潜移默化的作用, 有利于德育有效性的实现和提高!

3. 德育教育还要注重培养学生的优秀品质。积极开展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生动活泼、喜闻乐见的德育活动, 陶冶学生情操, 注重学生的生活性与参与性, 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自觉性; 坚持不懈地开展文明习惯养成教育, 首先抓好学生行为习惯的养成, 还要抓好实施常规的抽查, 提高学生道德素养, 建立学生的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评估的机制; 开展民族精神教育, 弘扬民族精神, 精心设计活动方案, 组织扳回、团会、演讲比赛、歌咏比赛, 开展丰富多彩的教育活动, 培养学生以爱国主义为核心, 爱好和平, 勤劳勇敢, 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加强校园文化建设, 营造良好的学习环境和有条不紊的学习秩序, 形成尊师爱生的良好风气, 塑造学校文化, 打造校园精神, 激励师生积极进取, 奋发向上。

篇7:让传统文化在中职德育教育中开花结果

关键词:思想品德;养成教育;行为习惯

目前,大部分农村初中学生都是留守儿童,家长忙于生计,孩子基本上由祖父母教养,甚至独自一人生活,长期不与父母一起生活,得不到父母的应有的关爱,缺少家庭教育。这些孩子普遍存在着总是以我为中心,缺乏对他人、对家庭、对社会的责任意识,日常学习、生活中的行为习惯表现相对较差。

一、围绕教材,帮助学生明辨是非,种养成之种

思想品德是一门以初中学生生活为基础、以引导和促进初中学生思想品德发展为根本目的的综合性课程,有着丰富的养成教育的内容,翻开教材,每个单元都有良好的行为习惯和道德品质的养成教育要求。思想品德教师要充分围绕思品教材,帮助学生明辨是非,更要转变观念,提升思想高度,从学生终身发展的角度出发,不仅传授知识,让学生在中考中拿高分,更重要的是帮助学生明确应该培养、养成哪些良好的品质和行为习惯,在学生心中种下养成之种,让养成教育在学生人生旅途中绽放灿烂光华。

二、内外结合,注重情感体验,生养成之芽

思想品德的教学过程是知、情、意、行诸要素的变化过程,情对人们的行为有巨大的作用。在获得情感体验的同时,深化思想认识,把良好的品质和行为习惯的养成变成一种自觉。例如:我在讲八年级“孝敬父母”的内容时,结合农村留守情况举很多事例,表明父母的慈爱之情,又用“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引出学生讨论:“父母是怎样关心自己的?”同学们争先恐后地讲述了父母辛苦在外地打工,平时一有时间就打电话回家和自己聊天,舍不得花一分钱,对孩子却从不吝啬等等,于我就启发他们“那我们应该怎样来报答他们的生养之恩呢?”有的说:“在思想上,想着父母,尊敬爱戴父母。”有的说:“在行动上,帮助父母,做些力所能及的事。”我适时表扬他们懂事,懂得孝敬父母的道理,接着我又说:“孝敬父母不仅仅是口头上的,更重要的是体现在生活中一点一滴的小事中,请同学们记录自己为父母所做的事,一个月后向我匯报。”没到两周,同学们就纷纷跟我说如何在家做饭洗碗,和父母聊天,努力学习,定期向远方的父母报告学习情况……学生在一件件生活小事中感受到父母的爱,在父母的关爱下发愤图强,努力学习,用行动去孝敬父母已经成为道德行为习惯。

三、创新教学,将知识转化为能力,长养成之茎

1.运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创设情境,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意识及习惯

我在平时的教学中,适时运用多媒体,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让学生在兴趣盎然中专注于学习,培养学生专心听讲,热爱学习,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2.精心设计课堂教学环节

让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主动质疑,进而培养学生探索创新精神。课堂上鼓励学生分组合作、交流探讨,培养学生合作互助的习惯。如:我在讲七年级“防患于未然”时,就打乱教材顺序,重新设计教学过程,引入新课后,就运用一个小区发生的案件让学生判断得出:道德水平高低与违法犯罪有着密切的关系,然后播放《药家鑫》视频,并展示关注此事的微博内容,组织学生小组讨论,认识到犯罪的巨大危害,年龄小与犯罪无关是错误的,水到渠成地得出:要重视道德修养,自觉遵纪守法,谨慎交友,防微杜渐,避免沾染不良习气,防患于未然。

3.设计多种形式的思想品德课,进而养成良好的习惯

如:主题探究课,大处着眼,小处着手,引导学生观察身边存在的问题,通过调查探究,化知识为能力、化知识为情感,以情导行,形成良好习惯。如:针对当然严峻的环境形势,引导学生关注环保,落实环保行动,我提出探究实践:

(1)学校及周边存在的主要环境问题是什么?

(2)提出你的解决方案。一节课下来同学们结合自己身边的实际问题提出了很多可行性解决方案,从而把保护环境、节约资源变成了自觉行动。

再如,用课本剧、小品、相声,分角色朗读、模拟法庭等为表现形式的表演课,让学生更好地理解把握教学内容,并把所学知识与现实生活加以联系、知行统一。比如:我在教学“网络交往新空间”时,我就让学生把QQ聊天搬进课堂,用小品的形式让学生亲身感受网络交往的虚拟性、间接性、隐蔽性,学生自然明白网络中不可随便泄露个人信息,一定要提高自己的安全防范意识,更要提高自己的辨别觉察能力以及抵抗诱惑能力,趋利避害,养成良好的网络交往习惯。

四、因地制宜,开展思品实践活动,开养成之花

1.在学校实践活动中,规范言行

如,利用重大节日和重要纪念日开展活动,十一的文艺会演,让学生用丰富多彩的文艺节目来表达对祖国的爱;母亲节、教师节出黑板报,开座谈会,进行孝敬父母、尊敬师长教育;法制教育进校园活动,如:交通事故图片展、禁毒宣传图片展、法制教育知识讲座等等,这些活动起着潜移默化的效果。

2.良好品质和习惯在社会实践中得到养成

如:我在讲“承担对社会的责任”时,鼓励学生在努力学习的同时,要胸怀天下,积极承担起关爱社会的责任,热心公益,服务社会。如:参加“美化家乡,我来参与”的植树活动,利用节假日到敬老院看望孤寡老人,向居民宣传防控疾病知识等等,让学生在社会实践活动中知行统一,养成良好的品质和行为习惯。

五、言传身教,引领学生茁壮成长,结养成之果

“身教重于言传”,教师的言行举止对学生的影响是毋庸置疑的,养成教育的主阵地是学校,主导力量是教师,思想品德老师更要起模范带头作用。作为思想品德教师,我们更要以德服人,以身作则,严于律己,表里如一,做学生的表率和榜样。在每节思想品德课课堂上,我都做到穿戴整洁大方,坚持用普通话教学,绝不体罚或变相体罚学生,用幽默风趣的话语,唤醒学生内心的情感,让学生在良好的品质和行为习惯中受益终身。

总之,思想品德教师要牢牢地把握思想品德课程的性质,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导向,紧扣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教书重在育人,创新教学,贯彻养成教育理念,促进学生道德品质、健康心理、法律意识和公民意识的发展,帮助学生形成乐观向上的生活态度,养成良好的品质和行为习惯,让养成教育开花结果,绽放光芒。

参考文献:

[1]汪中求.细节决定成败[M].北京:新华出版社,2004:68.

[2]林格.教育就是培养习惯[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7:49.

上一篇:秦玥飞事迹材料下一篇:四年级上册总复习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