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路铁路沿线农业优势产业发展规划

2024-05-06

公路铁路沿线农业优势产业发展规划(精选5篇)

篇1:公路铁路沿线农业优势产业发展规划

**县“贵广”高速公路、快速铁路沿线

农业优势产业发展规划

农业是关系国计民生、经济发展、社会进步的现代基础产业。党的十六届全会以来,**县委、县政府加大了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和培植力度,经过全县干部职工和广大群众的努力,形成了无公害蔬菜、优质水果、脱毒马铃薯等种植规模上1万亩的农业产业。为了适应新阶段农业的发展变化,充分利用“贵广”高速公路、快速铁路资源优势,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导向作用,加快农业优势产业发展,推进优势农产品向优势产区集中,提高农产品的市场竞争力,根据**县的发展战略,制定本规划。

一、**县农业优势产业发展现状和条件

(一)优势产业发展现状

1、生产现状

我县是一个农业大县,农业资源比较丰富,发展农业的有利条件和区位优势得天独厚,是贵州省蔬菜、水果、马铃薯等主产区之一。党的十六届全会以来,为适应市场需求,加快农村经济发展,我县因地制宜,突出重点,发展特色经济,结构调整贯穿于农业发展的全过程,初步形成了我县农业的区域特色和产品特色,形成了农产品的规模总量和市场优势,产量和市场占有率稳步提升。

从2001年起,我县陆续开始了农业产业化经营的实践和探索,经过几年来的发展,形成了一定的规模,普安、大河的马铃薯,合江、大河、丰乐的番茄、辣椒,三合的大蒜、早玉米,交梨的葡萄,九阡、周覃的九阡李,都江、大河的椪柑、脐橙等农产品出现了规模化生产,经济效益是种粮的两倍甚至更高,极大地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

目前,全县有水果面积31500亩。其中柑桔栽培面积9500亩(主要为温州蜜柑、椪柑、脐橙),柚1600亩,梨8150亩,李3000亩(主要为九阡李),杨梅1000亩,枇杷200亩,板栗3300亩,葡萄8450亩,年水果总产量2427.5万公斤。

全县的商品蔬菜面积34000亩。其中:三合、丰乐、大河、合江4个乡镇早春种植的早蒜苔、番茄、辣椒、黄瓜、豆类等蔬菜基地面积达11300多亩,规模生产取得了明显经济效益。蔬菜年总产量15.64万吨,平均亩产量4000多公斤,主要销往省内的都匀、贵阳、凯里、安顺、遵义及两广城市,其中本地线椒有少量出口日本、泰国,番茄出口港澳地区。

脱毒马铃薯:2006年种植面积达到了26500亩,以大河、合江、普安、丰乐、三合种植面积较大,品种主要为费乌瑞它、威芋三号、大西洋等,年产量18000吨左右,主要销往上海、湖南长沙、福建厦门和湖北武汉等城市。

水晶葡萄:水晶葡萄在我县栽培有较长的历史,由于其耐贫瘠,栽培管理容易,耐贮运,而在我县低海拔地带栽培,成熟时间比都匀、凯里、贵阳等提早20—30天成熟上市,在群众的精心管理下,生产出的水果味甜而香,很受消费者欢迎,成为我县的主栽水果,栽培面积已达7200亩,挂果面积6200亩,年产量近7000余吨,主要销往广西、重庆市场及省内的贵阳、凯里。

椪柑、脐橙:椪柑、脐橙主要栽于都柳江沿河一带,由于我县具有独特的气候,冬温夏凉,果园土层深厚,土质疏松,生产出的椪柑、脐橙个大而味甜,深受消费者欢迎,群众自发栽培面积已达4100亩,已成为我县的特色水果之一,年总产量5200吨,主要供应省内市场。

2、生产销售企业与市场建设现状

目前,我县合江镇奇江村、大河镇怀所村、丰乐镇鼠场村、三合镇晨光村、猴场村、水龙乡水龙村、三洞乡下街村、中和镇姑引村等八个村已获得贵州省无公害蔬菜产地认定,所生产的大蒜、番茄、辣椒、早玉米、马铃薯已获得农业部无公害农产品质量认证,周覃镇板料村、场坝村、三院村、播花村已获得贵州省无公害大米产地认定,都江椪柑、大河脐橙已通过无公害产地检测,目前正在申报无公害产品认证。为提升县内所产蔬菜、水果市场占有率、竞争力,我县成立了农药残留和亚销酸盐检测中心,在产前,严格控制农业投入品的使用;在产中,经常性地对生产基地进行监控;在产后,对采收上市的蔬菜、水果进行检测,在源头上确保产品质量安全,并注册启用了“江柳”牌果蔬商标和无公害农产品标志,使我县农产品在两广市场深受欢迎。

由于多方原因,现在,我县还没有一家上规模的生产销售企业,也没有一个专业批发市场,收购商大多是在田边地角收购。具有一定带动能力和辐射效应的果品生产销售企业只有国营大河农场、都江镇果业协会、交梨乡葡萄协会;蔬菜销售主要是依托广东东莞润丰国际贸易市场、广东江南市场、黔南州天雨公司等企业。因此,销售渠道不畅已成为制约我县果蔬生产的瓶颈。

(二)优势产业发展存在的问题

我县农业优势产业的布局和发展,虽然取得了初步成效,但也还存在一些问题。一是在种植业结构上,普通粮食作物比重仍然偏大,优质专用粮食和高效经济作物面积较少;在区域布局上,产业和产品结构单一,布局分散仍然突出,发展不够,不适应市场

需求;在产品质量上,农产品总体质量不高,市场竞争能力弱。二是市场信息网络和营销体系建设滞后,农业结构调整盲目性大,制约了特色优势农产品科学布局。三是缺乏优质高产高效的新品种和新技术,科技成果少,储备不足,对优势产业的巩固和提升缺乏强有力的支撑。四是农业基础设施仍然脆弱,农村市场体系、科技基础设施建设和农产品加工流通滞后,制约了农产

品比较优势的发挥;五是相当多的优势农产品科技含量不高,还处于原料型阶段,品种培育、基地建设和区域布局工作力度不够,步子不快;六是农业产业化经营的龙头企业少,带动能力弱,企业管理粗放,成本高,效益低,产业链短,农产品加工深度和资源利用率不高。

(三)加快优势产业发展面临的有利条件和历史机遇

我县农业优势产业的发展虽然存在不少问题,但也面临一些难得的机遇和有利的条件。一是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农业农村工作,2004年以来,中央连续下发了多个1号文件,对增加农民收入和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进行了全面的安排部署,出台了一系列的政策措施。县委、政府也结合实际,制定了贯彻中央1号文件的具体措施,进一步调整和优化农业内部结构,改造提升传统优势产业,加快发展新兴特色产业,不断拓宽农民增收渠道的优势产业发展思路。这为今后一段时期优势产业发展指明了方向,提供了有力的保障。

二是国家继续加大力度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把西部地区作为全国重要的能源、矿产资源主要接替区,以及省委、省政府对我省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十年重点突破”的战略部署,以及泛珠江经济区(9+2)的建立和东盟自由贸易区建设的全面启动,为我县优势产业的全面升级和规模扩展提供了机遇和条件。

三是近几年来,我县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农业生态环境得到明显加强,极大地改善了生产条件,显著地提高了土地综合生产能力。各地在农业产业化经营方面都进行了积极探索,积累了许多成功的经验,为加快发展我县农业优势产业奠定了坚实基础,创造了有利条件。

四是“贵广”高速公路、快速铁路的修建为我县农产品南下两广及出口港澳和东南亚市场提供了便捷通道,大大缩短运输时间、减少运输成本,使我县农产品更具市场竞争力和占有率。

二、**县农业优势产业发展的总体思路及发展目标

(一)总体思路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紧紧围绕“四化联动、梯度推进,统筹发展,富民强县”的发展战略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以调整优化农业区域化布局为主线,以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为重点,以科技进步和科技创新为动力,以增加农民收入为目标,按照规模化、优质化、市场化、品牌化的发展方向,依托资源优势,统一规划布局,合理配置农业资源和生产要素,改造提升传统优势产业,加快发展新兴特色产业,培植壮大一批人无我有、人有我优的农业优势产业,提高农业的综合生产能力,增强农产品的市场竞争力。

(二)发展原则

——面向市场,讲求效益。牢固树立为卖而产、为赚而调的观念,立足优质化、多样化的市场需求,重点发展市场占有率高、前景好、竞争力强的产品。引导生产者和经营者瞄准市场需求,组织生产和经营,努力推进农业产业的市场化进程。

——因地制宜,发挥优势。必须把市场需求和资源、经济、技术等优势结合起来,因地制宜,突出区域特色,发挥区域比较优势,统一规划,重点扶持,推动人力、财力、物力向优势产品和产区集中,把比较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竞争优势、经济优势。

——产业化经营,订单化开发。以引进和扶持龙头企业为重点,大力发展农业产业化经营。充分发挥龙头企业在开拓市场、基地建设、科技创新、标准化生产、加工增值等方面的带动作用,推动优势农产品产业化经营,促进订单农业发展,使优势农产品生产、加工、营销上规模、上水平、上档次,打造品牌优势。

——依靠科技,提质降耗。以科技进步和科技创新为重点,不断提高优势农产品的科技含量,重点开发和推广优质高产高效品种和技术、加工保鲜储运技术、农业降耗增效技术,完善检验检测和监督体系,切实提高优势农产品品质,打造质量优势。

——政府主导,企业推动。政府要在资金投入、引导调整和组织协调等方面发挥主导作用,制定和落实优惠政策,积极引进、培育和扶持龙头企业参与农业开发,走农业产业化经营路子。通过龙头企业的推动作用,带动优势产业开发,带动农业结构调整,带动农民增收。

——农民自愿,搞好引导。充分尊重农民的生产经营自主权,用政策和市场信息引导农民自主决定种(养)什么,种(养)多少。以建设农产品行业协会和农民专业合作组织为重点,切实保障农民的市场主休地位和合法权益。

(三)发展目标

围绕县委、县政府提出的建设绿色经济强县的发展战略,按照“市场化、规模化、规范化、效益化”的市场经济原则,进一步调整和优化农业内部结构,在巩固提升传统优势产业的基础上,建设一批新兴特色优势农产品生产基地,培育一批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和名牌农产品。促进优势产业区域布局进一步优化,优质高效农产品生产有较快增长;龙头企业有较大发展,带动作用进一步增强;农业效益和农民收入有明显提高。到2013年,全县种植产值和加工产值要达到4.3亿元,农村经济总收入突破8亿元,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3500元以上,其中30%以上来自农业产业化经营。

三、**县农业忧势产业区域布局和发展方向

根据农业优势产业发展的指导思想、发展原则,近期(2008-2018年)将无公害蔬菜、优质水果、马铃薯、蚕桑等确定为农业优势产业,优先规划区域布局,重点扶持发展。

(一)无公害蔬菜产业。我县蔬菜已发展成为农业结构调整的重要组成部分和农民增收的主要来源之一。2006年,全县蔬菜种植面积4.7万亩,总产量8.2万吨,总产值0.5亿元,属全省重要的商品蔬菜主产区。我县蔬菜生产优势十分明展:一是品种资源丰富,蔬菜种类增多,目前全县栽培的菜种有十余个。二是境内地域有一定差异,地貌复杂,类型多样,为“四季常青”的蔬菜生产上市提供了条件,尤其是冬春早蔬菜和夏秋蔬菜,在县内外市场显示出丰富淡季供应的独特优势。三是生产菜区扩大,初步建立了一批相对集中的商品蔬菜生产基地,生产和流通的经营服务体系不断发展壮大。四是无工业污染,具有发展无公害蔬菜的产地优势。蔬菜产业今后的发展思路是:围绕大中城市供应,扩大外销和精深加工,优化布局,以北部6乡镇为重点,南部7乡镇为补充。利用气候优势,打造“季节品牌”和“绿色品牌”,突出冬春早菜和夏秋补淡蔬菜,重点发展茄果、瓜类、葱蒜类等优势品种,组织实施“绿色食品行动计划”,建立一批绿色优质商品蔬菜基地。加快龙头企业的扶持,健全和完善质量监测体系,抓好绿色蔬菜生产基地的产地、产品认证申报工作,提高蔬菜产品的安全性和无害化,增加外销量。2013年,全县蔬菜面积发展到12万亩,产量25万吨,产值达到2亿元,外销量达90%以上。基地实现无害化生产和供应。

(二)优质水果产业。我县的气候复杂多样,适合亚热带水果生长,具有果品多样性和果实早熟和晚熟的补谈优势。目前,全县的水果生产,无论面积、产量、产值、人均占有量均居全省前列。随着城乡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消费市场对水果消费的需求将呈快速增长的趋势,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启动后,我县水果尤其是本地特色水果具有较大的市场潜力。今后的发展目标和主攻方向是:地方优势果种与引进名特优新品种发展相结合,水果生产与产后加工营销相结合,建立一批无公害水果生产基地,加快品种改良,改造一批老水果基地,加大名优特水果引进种植,提高采后加工保鲜、分级包装水平,扶持一批果品流通和加工龙头企业,做大做强水果产业。通过3至5年的努力,将交梨、三合的葡萄、大河的脐橙、都江的椪柑、九阡、周覃、扬拱的九阡李培植成为种植规模各2万亩,产量6万吨,产值达亿元的大产业;全县各种水果种植面积达到10万亩,产量10万吨,产值1.5亿元。

(三)马铃薯产业。2006年,全县马铃薯种植面积达3.12万亩,单产1157公斤。鲜著总产3.6万吨,在全省马铃薯生产中占有重要位置。积极争取国家和省的投资,引进马铃薯加工企业,大力发展商品原料及菜用薯、马铃薯食品和淀粉的精深加工业,形成产业链各环节的有机衔接,做大做强马铃薯产业。建立以三合、普安、丰乐等乡镇为重点的加工型品种生产基地,合江、大河、周覃等乡镇为主的菜用、反季原料生产加工型基地。2013年,全县马铃薯种植面积发展到6.5万亩,鲜薯产量8万吨,产值0.8亿元。

(四)蚕桑产业

2006年,我县在考察了广西、四川等省区的蚕桑产业生产后,决定利用我县的自然资源优势,发展蚕桑产业生产,调整产业结构促进农民增收,为此,县委政府拿出20多万元的扶贫资金,用于发展蚕桑生产,当年发展2000余亩,2007年争取到财政扶贫资金80万元,为将该产业做大做强,2008年将利用15万元资金购买蚕具扶持蚕农,用30万元建一个烘烤房,桑园面积扩大到1万亩,2009年种植规模达到2万亩后,引进建设一个丝绸企业,延伸产业链,提高蚕桑产品附加值,到2013年,力争桑园面积达到6万亩,年饲养桑蚕20万张,产值1.2亿元。

(五)辣椒产业

我县本地皱皮线椒种植历史悠久,年种植面积均在两万亩以上,南部片区乡镇生产的本地线椒更是出口日本、泰国等东亚和南亚市场,为将这一产业做大做强,计划到2013年种植面积扩大到8万亩,产值0.64万元。

(六)无公害茶叶基地

开发和利用荒坡资源,在三合、合江、丰乐、水龙等乡镇扩大以甜茶为主的茶叶种植面积,按照“品牌带动、适当集中、规模生产”的发展思路,力争到2013实现种植面积3万亩,产值0.6亿元。

(七)中药材产业

桔梗、板兰根、杜仲等是我县盛产的中药材,由于山高林密,这些药材均为野生,质量较好,因此一到采收季节,大批商贩纷纷前往收购。为发挥这一资源优势,在东片区的都江、打鱼、拉揽、坝街、羊福、巫不、南片区的扬拱、九阡、恒丰等乡镇建立中药材生产基地,力争在2013年种植面积达到3.5万亩,产值达到0.52亿元。

(八)花卉产业

花卉产业是土地利用周期和投资回收期较长,而收益率较高的劳动密集型产业,我县处于亚热带季风湿润气候区,自然条件极适宜于各类花卉生长,加之人力资源、土地资源丰富,具有发展盆栽花卉和绿化苗木的比较优势,因此,规划在三合、普安、交梨、丰乐等乡镇建设1.5万亩花卉生产基地,产值0.75亿元。

(九)市场体制建设

为推进全县农业发展和农业产业化建设,建立县级信息平台1个,乡镇信息站(点)20个,专业农产品市场信息点5个,农村专业户网点50个,指导10个乡镇组建10个以上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建设10个2000m2以上的农产品批发市场和一个200吨的冷库,形成一个完整的农业信息体系和市场体系,掌握市场信息,以市场带动农业产业化建设发展。

四、发展农业优势产业的主要措施

(一)优化区域布局,建设优势农产品生产基地

建设优势农产品基地有利于农业结构的优化升级,由千家万户的小生产向规模经营的社会化大生产转变,小而全、大而全向专业化、集约化和区域化转变,传统产品向优势产品转变,单一的生产向产加销一体化、产业化过渡,低产业、低效益向高科技、高效益转变。抓好优势在产品基地建设,一是要抓好规划指导。各乡镇将围绕8个农业优势产业(品),按照比较优势和市场需求的原则,作好优势农产品产业带的定位,在充分论证的基础上指导优势农产品基地建设。要打破行政区划界限,按照一乡一品、数乡一品的要求,搞好区域布局,形成板块基地,形成优势产业带,把优势产业带做大做强。二是抓规模。抓好标准化生产示范基地建设,通过示范基地建设,引导千家万户向优势产业带集中,以重点突破带动整体推进,实现大规模、大基地发展,形成专业化生产、区域化布局、产业化经营。三是政策扶持。按照“依法、有偿、自愿”的原则,规范承包地转包、租赁、入股行为,加快土地流转步伐。四是整合力量强势推进。县委、政府将加大对优势农产品基地建设的扶持力度,对现有的农业项目和资金要整合起来,按照统一规划、集中使用、渠道不变、提高效益的原则,向优势农产品基地建设倾斜。引进和鼓励龙头企业,按照公司+协会+基地+农户+科技的产业化经营模式,参与优势农产品基地建设。力争通过几年的努力,形成一批具有鲜明特色的优势产业带区,培植一批有较强市场开拓能力的龙头企业,建立一批规模较大的生产基地,培育一批市场公认的知名品牌,整体提升我县农业的综合竞争力。

(二)推广先进农业技术,提高农业优势产业的生产水平和产品质量

提高优势农产品质量,增强产品竞争力,核心在于推进科技进步,增加科技含量。农业科技推广部门要重视新品种、新技术试验示范,加大农业科技攻关,把握科技进步的主攻方向,以提质、增产、增收、增效为目标,围绕优势产区的种子种苗、保优高产栽培、科学饲养管理、设施农业、无公害农产品和绿色食品知名品牌的发展,对优质品种选育、设施农业和工厂化生产技术、优质品牌农产品的标准化生产技术、无害化生产技术、农产品的精深加工技术以及农产品保鲜、包装、储运技术进行重点攻关,努力提高农业科技的创新能力、储备能力和转化能力。面向优势农产品生产、加工、销售全过程,加快优质高产、节本增效、生态安全等先进适用技术的集成、组装、配套和应用。大力推广无公害蔬菜的优质高产高效栽培技术,水果无病毒苗木、高换高接、果实套袋等优质栽培加工技术;大力推广脱毒马铃薯的科学种植技术;推广防灾减灾技术、节水灌溉技术、生物防治技术、中低产田地改造和坡改梯技术、农村沼气池建设技术、无公害农业生产技术等生态农业技术;推广农产品产后商品化处理技术,搞好农产品的分等分级,改变混等混级包装销售,为优势农产品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支援。继续实施绿色证书工程,深入开展农业科技下乡活动,完善农民技术培训教育体系,努力增强农民培训的针对性和适用性,提高农民的科技素质。加快农业科技推广体制改革,充分调动广大农科人员的积极性。

(三)抓好标准化生产,加强农产品质量管理

标准化生产是用新型工业化理念谋划农业的客观要求,是应对wto的关键,是实现农业产品到农业商品,达到农产品质量安全的必要手段。抓好农业标准化生产和农产品质量安全,一是要抓好全程化的标准生产。从生产、精选、加工、包装、流通每一个环节都要认真贯彻执行国家农产品质量标准和行业质量标准。生产环节要切实引领和指导农民实施技术标准战略,按照标准组织生产,科学用肥、安全用药,发展无害化生产和专用化、优质化生产、为加工提供优质、标准、适用的原料。加工环节要大力发展精深加工,系列化生产,创出精品,提高农产品的附加值。到2013年,全县建成一批以三合、大河、合江、丰乐、交梨、周覃、九阡、都江等乡镇为重点的无公害蔬菜、马铃薯、蚕桑、优质水果等产业标准化生产示范基地,规模达25万亩。加工、流通环节要培育和发展名牌产品,用品牌扩大优势农产品市场占有份额。二是要依靠科技进步降低生产成本,提高产品质量,开发新产品。重点是引进推广新品种、新技术、新设备,优化提高生产工艺和加工工艺,不断把农业标准化生产上档升级。三是要依靠加工企业组织生产。加工企业是标准化生产的龙头,通过加工企业向农民提供种子、技术、生产标准,对产品进行统一回收,使标准化生产真正落到实处,四是要依法保护标准化生产。依法加强市场监管,严禁生产、经营、使用病毒、高残留农药和不合格兽药、饲料;对各种假劣产品、假冒商标要依法严厉打击,通过打假打劣保优,切实保护好生产者、经营者的合法权益。

(四)大力发展无公害产品,确保农产品质量安全

要按照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和有机食品的生产标准,促进粮食、蔬菜、水果、茶叶、蚕桑等优质农产品的开发。一是严格控制高毒高残留农药的使用;二是积极组织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和有机食品的申报认证;三是建立农产品安全监测站;四是逐步实行农产品市场准入制度;五是保护农业生态环境,严格控制农业环境污染,实行农业环境污染的索赔和治理。大力发展无公害农产品,使消费者吃上放心粮、放心肉、放心菜、放心果,使我县农产品有效的占领市场。

(五)培育农业龙头企业,加快发展优势农产品加工业

农业产业化经营是推动优势农产品发展的重要带动力量。要树立“扶持龙头企业就是扶持优势农产品”的新观念,以开放的姿态、改革的举措、宽松的环境、优惠的政策积极引进和扶持有实力、有技术、有管理经验的龙头企业,采取“公司+农户”、“公司+基地+农户”、“订单农业”等模式,在优势产区建设农产品生产、加工、出口基地,加强基地与农户、基地与企业之间的联合与合作,带动农业结构调整,带动优势产业开发。对现有的那些具有一定生产规模和带动能力、产品市场潜力较大的龙头企业,继续给予政策和资金的扶持,使之发展壮大,充分发挥龙头企业在引进、示范和推广新品种、新技术及开拓市场、引导基地、科技创新、标准化生产加工增值、产品购销等方面的带动作用。完善利益分配机制,采取股份合作、利润返还、租赁经营、保护价收购等多种形式,使企业与农民结成经济利益共同体,充分调动企业和农民参与农业产业化经营的积极性。要坚持城乡统筹,大力发展优势农产品加工业,促进优势农产品转化增值。力争到2013年,全县有5家企业达到县级以上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标准,其中州级以上的2家。

(六)积极开拓市场,搞活农产品流通

我县农产品不是没有市场,而是市场开拓不够。要牢固树立竞争意识和市场意识,切实转变工作思路和工作方法,从单纯抓数量向抓数量与质量并重转变,从注重生产向立足市场组织生产转变,搞好农产品市场分析预测,支持县乡农业网络信息服务平台(站)建设,与全州、全省和全国农业市场信息网站联网运行,向农民和企业传播市场供求信息,引导企业和农户按市场需求组织生产。建立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农产品市场体系,大力发展各具特色的农产品批发市场和专业市场等,积极培育技术、劳务、资金、信息等要素市场,减少流通环节。积极培育和完善各种形式的中介服务组织,发展壮大农村经纪人队伍,为农民提供系列化服务,特别是信息服务。要依托龙头企业、营销组织、运销大户、大型超市和其他中介组织发展“合同农业”、“订单农业”,形成产销联结链。引导和组织龙头企业参加国内外招商、经贸洽谈活动,支持建立营销网络,搞活农产品流通。通过各种媒体,加大广告宣传力度,促进我县名、特、优、新农产品扩大外销。

五、投资概算及资金筹措

2008—2013年,全县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和农民增收建设任务十分繁重,为全面完成规划建设任务,全县上下一定要解决思想,勇于创新,按照“国家投入为引子、财政、信贷投入为补充,群众投入为主体”的工作思路,多方筹措建设资金。

一是争取国家农业专项资金。按照国家农业投资方向,进一步加快规划项目的前期准备工作,加大项目的争取力度,争取列入国家重点农业项目投资计划。

二是积极争取省、州专项资金。在争取省农业厅农业专项资金投入的同时,积极争取省、州财政、扶贫、农业产业化资金以及以工代赈、国债项目等配套资金。

三是争取信贷扶贫资金。利用州、县助民增收贴息贷款,积极发展农业产业化经营项目。

四是吸收利用社会闲散资金。鼓励动员社会各方力量,投资参与农业产业项目建设。

五是调动群众积极性,动员受益村组群众,投资参与农业产业化项目建设。

六是制定各种优惠政策,减免有关费用,降低项目建设成本。

**县“贵广”高速公路、快速铁路沿线农业优势产业规划项目9个,总投资32380万元,其中:国家投资14490万元,地方投资4290万元,群众投入13600万元。项目类别投资如下表:

**县“两高”沿线农业优势产业规划投资概算表

编号

项目

总投资(万元)

其中(万元)

备注

国家投入

地方投入

群众自筹

1

蔬菜产业

7100

2250

550

4300

2

水果产业

6000

1200

500

4300

3

马铃薯产业

1950

1100

200

650

4

种桑养蚕

2400

800

300

1300

5

辣椒产业

2400

1000

120

1280

6

茶叶产业

1500

1000

300

200

7

中药材产业

2500

1400

180

920

8

花卉产业

2250

1300

300

650

9

信息体系与市场

6280

4440

1840

10

合计

32380

14490

4290

13600

**水族自治县农业局

二oo七年九月

篇2:公路铁路沿线农业优势产业发展规划

农业特色产业发展布局规划

根据十八大精神以及自治区、市、县三级关于农业农村工作总体部署,大力推进“创业富民、创新强镇”战略目标,全力打造绿色高效农产品主产区,根据县委、县政府《关于加快推进农村改革发展的若干意见》(钟发„2014‟7号)精神,结合我镇实际,特制定本规划,规划期限为2014年~2017年。

一、发展现状

近年来,我镇坚持以农业现代化发展为核心,大力实施现代农业建设工程,现代农业不断向经营产业化、功能多元化、设施现代化、布局区域化、生产科技化、生态环境优良化、经营主体知识化方向快速发展,初步形成了商品蔬菜、优质水果、特种水产、花卉苗木、现代竹林、传统蚕桑六大支柱产业,促进了农业和农村经济快速健康发展,2014年全镇农民人均增收1000多元。

特色种植。近年来,××镇加快发展特色种植,大力发展砂糖橘、烤烟种植。发展砂糖橘种植面积发展达2000多亩,发展烟叶种植达1000多亩;打造××生态、休闲观光农业经济循环示范园。

培养重点企业。××镇围绕特色产业,做大做强重点企业,成功打造××砂糖橘交易中心。该镇成立舞龙砂糖橘协会、××烟叶合作社,通过产业协会、重点企业、专业合作社等方式辐射带动全镇近80%的农户发展农业特色产业。打造知名品牌。引导重点企业、产业协会、农民专业合作社开展标准化生产、统一收购、定点销售,打造了“××晒烟”品牌并注册“××砂糖橘”品牌。

我镇现代农业发展总体呈良好发展势头,但也存在着一定的问题,特别是高速路和二级路沿线的农业的现代生态化发展,农业产业化程度不够高、农业基础设施还比较滞后、农业服务机制不够健全、现代农业发展理念有待进一步提升。

二、总体思路

(一)指导思想

坚持以市场为导向,产业规划为引导,政策扶持为引擎,科技示范为引领,创新机制为动力,节庆活动为载体,行政推动作保障,充分发挥我镇公路沿线优势,加快农业产业化发展,努力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按照“优产业、强龙头、建基地、重特色、创品牌”的总体要求,不断推进现代农业规模化、产业化、组织化、标准化、品牌化发展,努力促进农业特色优势产业大发展、农产品加工水平大提高、品牌建设大突破、产业化带动能力大提升,通过现代农业综合示范园区建设,建设一批特色主导示范园和精品农业示范园,为推进全镇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构建和谐××奠定坚实基础。

(二)基本原则

1.坚持市场为导向,遵循市场经济规律。根据市场需求,坚持“优质、高产、高效、生态、安全”的发展方向,培育发展主导产业、优势产品和龙头企业,自觉运用市场机制和经济手段推进产业化经营。重点鼓励发展市场前景好、发展潜力优、对农民增收贡献大的优势产业、特色产业和潜力产业。

2.坚持区域化布局,点、线、面同步推进。注重发挥区域、资源、技术、产业、市场等优势,因地制宜,创新特色,积极鼓励发展具有地方特色的主导产业。着力“点”的建设,推进高效农业示范点和专业村的建设;注重“线”的构建,重点推动高速路、二级公路沿线区域的现代农业发展;突出“面”的提升,依托区域布局建设特色产业大园区。

3.坚持科技创新,注重创优品质品牌。用现代农业科技武装农民及农业产业化各环节,着力提升农产品的品质。建立完善农产品质量安全标准和检测监督体系,加强绿色产品及基地认证,实施品牌化战略,推动标准化生产,鼓励龙头企业发展精深加工,提高科技含量,提升农业现代化水平。

4.坚持尊重群众,农民主体和政府主导相结合。发展现代农业根本目的是促进农民增收致富,农民是发展现代农业的主体,也是市场主体,在坚持规划引导、政策推动、科技服务的同时,强化宣传发动和行政推动,充分调动广大农民的积极性,变“要我发展”为“我要发展”,形成上下齐心合力共促发展的良好氛围。

(三)总体目标

立足打造××绿色高效农产品的战略目标,不断把我镇高速路、二级路沿线现代农业建设成区域化布局、规模化发展、标准化生产、市场化运作、企业化管理的产业发展体系,力争现代农业发展走在全县前列。到2014年—2017年总体目标为:

发展特色产业,建成优质水果、商品蔬菜、特种水产、花卉苗木、蚕桑等特色农业产业基地;提高产品质量,建设县级以上无公害农产品生产基地、绿色有机农产品生产基地;打响产品品牌,创成市级名牌农产品5只;拓展延伸产业,发展农业休闲观光园3个,园区面积50亩;深化农产品加工,培育县级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2家;提升组织化水平,规范提升农民专业合作组织2家;建成现代农业综合示范园区1个,农业特色精品园2个。

三、重点发展产业和空间布局

(一)重点发展产业

1.优质水果产业

大力发展以砂糖橘为主的优质水果产业,重点推广设施栽培,到2017年,建成优质水果标准化生产面积800亩。

2.商品蔬菜产业

大力发展以大棚设施栽培为主的蔬菜产业,集中力量推进大棚茄子和食用菌快速发展。到2017年,全镇公路沿线商品蔬菜发展到500亩。

大棚茄子:加快××村委和××村委沿线种植面积的扩大,加大力度推进林樟村委和××村委的发展。到2017年发展200亩。

食用菌:以发展金针菇、磨菇等种植为主,到2017年建成100亩的食用菌种植基地,规划重点发展区域为江亚村委和××村委。

其它设施蔬菜:推进大棚西瓜的发展,到2017年建成200亩的大棚西瓜基地;拓展大棚芦蒿、芦笋种植面积。

3.花卉苗木产业

以发展提升为主,鼓励发展中大规格、容器苗、观赏梅和市场适销对路名优树种,大力创新发展鲜切花。到2017年,全镇公路沿线花卉苗木发展100亩,走在全县前列。

4.特种水产产业

大力发展草鱼、鲢鱼、生态鳖、河蟹养殖等其它特种水产的养殖管理水平,提高养殖效益。到2017年,全镇公路沿线特种水产养殖面积发展100亩,成为我镇主要的淡水养殖基地。

5.传统蚕桑产业

不断提升蚕桑产业的种养水平,着力培育蚕桑产业专业村专业户,深化经营体制改革,提高市场竞争力。到2017年,全镇蚕桑面积适度发展并稳定在500亩左右,规划重点发展区域为××村委和××樟村委。

四、保障措施

1.建立健全现代农业发展推进机制。切实加强现代农业发展的组织领导,镇党委、政府建立推进农业产业发展规划组织实施的领导小组,农村工作综合部门要协助做好综合协调工作,农口各有关部门要结合各自的职能,牵头做好具体指导工作,财政、金融、工商、电力等各有关职能部门,要对农业产业发展给予大力支持;强化行政推动手段,充分发挥镇领导联系特色农产品制度、现代农业发展相关工作协调小组、农口部门班子成员联系农业龙头企业和农技人员联系产业基地制度等工作推进机制,进一步加强现代农业发展的推进力度;强化工作考核,完善考核奖惩机制,对农业产业发展成绩突出的村和作出突出贡献的部门、企业给予表彰奖励。

2.努力完善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进一步深化农技推广体系改革,推进农技推广联盟建设,促进科研和推广有机联系,提高科技推进现代农业发展的贡献率;促进农民专业合作组织的规范发展,进一步加大政府扶持、政策支持的力度,使之成为农业社会化服务的重要承担载体;加强农业信息服务网络建设,为农户提供有关的生产、技术、经营管理、市场供求等方面的信息;发挥各涉农部门和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在信息、人才、技术、资金、物资、基础设施和资

源等方面的优势,着力健全和完善相关服务体系,组织社会力量,为农业产业发展提供市场信息、技术指导、专业培训等多方面的服务。

3.继续加大现代农业发展投入力度。加大财政扶持力度,根据规划重点发展产业和重点区域,进一步完善现代农业发展扶持政策,切实加大财政扶持投入力度,充分发挥政策扶持的引导和推动作用;整合部门资源,水利、供电等部门对现代农业发展给予倾斜;推动金融部门支持,健全和完善农村住房抵押、林权抵押等手段,切实增加信贷资金投入;强化招商引资和激活民资,积极引导和鼓励社会资金以多种方式投资现代农业发展,形成全社会投资现代农业发展的良好氛围。

4.不断推进现代农业发展体制机制创新。切实转变现代农业发展理念,立足全局思考和谋划农业,用现代工业理念和现代市场经济理念推进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推进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转型,按照高产、优质、高效、生态、安全的要求,构建现代农业和农村产业体系;转变工作机制和方式,坚持按市场经济规律管理农业和农村经济的意识,建立健全科学决策机制,切实提高运用经济、法律手段调控农业和农村经济运行的水平。

××镇人民政府

篇3:公路铁路沿线农业优势产业发展规划

交通运输和区域发展关系始终是一个重要的实践和理论问题, 两者之间的关系一直也是经济学、地理学学者以及政府关注与研究的重要课题之一。随着高铁发展建设的日益深入, 对于高铁对区域发展的影响研究的必要性日益彰显, 交通可达性及其变化对区域经济发展及空间结构变化起着重要的作用。高速铁路于1964年诞生于日本, 东海道新干线不仅一举解决了日本经济最发达地区的陆上运输问题, 还获得了举世瞩目的经济和社会效益。高速铁路是一个重要的交通革命。高速铁路作为解决大通道上旅客快速运输问题的最有效途径, 已成为世界各国铁路的普遍发展趋势。从国外高速铁路的发展历程看, 它不仅在与其他交通方式的竞争中改变交通模式构成, 而且对于带动沿线区域经济发展也起着重要的作用。

二、高速铁路及其影响研究

(一) 高速铁路定义。

根据国际铁路联盟 (UIC) 的定义, 高速铁路是指通过改造原有线路 (直线化、轨距标准化) , 使营运速率达到每小时200km以上, 或者专门修建新的“高速新线”, 使营运速率达到每小时250km以上的铁路系统。1964年正式通车的日本东海道新干线是世界上第一条真正意义上的高速铁路。东海道新干线从东京起始, 途经名古屋、京都等地终至 (新) 大阪, 全长515.4km, 运营速度高达210km/小时, 它的建成通车标志着世界高速铁路新纪元的到来。随后, 法国、意大利、德国纷纷修建高速铁路。

(二) 高速铁路的影响研究。

Kiyoshi Kobayashi等人指出高速铁路连接多个城市形成一个系统, 对区域经济发展起到重要作用。U.Blum K等人也认为, 高速铁路把多个城市连接在一起, 从而形成了一个地区间可达性好的区域或走廊。Gines de Rus等人指出高速铁路是客运交通的一个技术突破, 它在中距离交通模式构成中与公路和航空竞争, 从而增加了铁路的份额。郭文军从土地、能源、污染、安全等方面阐述了高速铁路对运输可持续发展、保护资源和环境将起到关键作用。顾朝林提出京广、京沪、京哈高速铁路客运专线的建设对进一步加强北京、上海等城市间的联系以及城镇体系的发展具有重要作用。高速铁路是交通技术的革新, 这种革新也相应要求城市地理学、经济地理学等相应领域研究的拓展。因此, 系统分析高速铁路对于区域交通系统、经济系统和区域产业的影响, 总结国外高速铁路的发展经验和区域发展趋势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三、案例研究

(一) 法国高铁

1、法国高铁概况。

1981年9月法国开通第一条高铁, 巴黎至里昂线, 全长417km;1989年9月开通巴黎-勒芒及巴黎-图尔新线;法国第三条高铁于1993年9月全线开通运营, 全长333km。二十几年来, 法国投资高铁的资金达230亿欧元, 累计运送旅客达12亿人次。

2、法国高铁对沿线城市的影响。

法国南特市1989年高铁开通, 距巴黎时间缩短至1.5小时, 高速铁路对南特市带来了众多的影响。首先, 缩短了南特与巴黎之间的交通时间, 吸引了更多的商务活动在南特市开展, 特别是吸引了很多跨国公司来到南特;其次, 高铁甚至成为南特市宣传自己城市形象, 吸引更多高科技公司进驻的一张城市名片;再次, 高铁减少了旅行时间, 提高了工作和生产效率, 增强了商业、企业进驻南特的信心。

高速铁路的站点对周边地区的影响也十分明显, 南特高铁站对周边地区的影响主要有: (1) 高铁站北部是居住区; (2) 高铁站东部和南部过去是工业区, 高铁通车后该区域改造为办公区; (3) 在高铁站的西南方过去是工业区, 并混杂了部分居住功能, 高铁开通后该区域功能定位为面向区域的商业服务功能, 一半用于商业和办公开发, 另外一半用于居住开发; (4) 该地区的写字楼租金比城市其他相同功能地区的租金要高出20%。总的来说, 南特的高速铁路带动了高铁站点周边的地区发展并吸引企业进驻南特, 产生了企业选址的积聚效应。

法国里昂1981年高铁开通, 距巴黎的时间变为2小时, 高铁对里昂的影响主要有, 从1983年至1990年站区周边区域办公物业从17.5万平方米增至25.1万平方米, 整体增长43%, 年均增长5.2%。人数增加最多的是服务、贸易相关行业的旅客。整体商务旅行乘客增加了约56%, 其中与服务、贸易相关的乘客人数暴涨了112%。

高速铁路对里昂的产业也影响明显, 高铁开通使里昂博览会业和物流业得以快速发展, 而博览会业和物流业整合了汽车、医药、化工等产业, 使产业群得以更好的发展。高铁对里昂发展新的产业起到了巨大推动作用。高铁的开通推动里昂原有产业升级和扩充。里昂高铁站点周边地区由近及远分为三级功能圈:核心区、扩展区和产业区。

3、法国高铁对沿线城市房地产的影响。

里昂高铁车站周边成为商务办公楼发展最快、最受欢迎的地区, 那里积聚了全市40%的商务办公楼。从1983年到1990年, 里昂车站周边地区的办公面积从17.5万平方米增长到25.1万平方米, 年均增长5.20%。旺多姆在高速铁路建成之前只是法国众多小城镇中的一员, 高速铁路建好后, 各地区的游客蜂拥而至, 高速铁路通车3年之后, 镇内的房价提高了35%, 房地产交易率增加了22%。勒芒市在通车仅1年的时间内, 车站周边地区1万平方米的商务中心就基本出租完毕。通车3年后, 周边土地的价格和商务办公租金都提高了2倍。

(二) 日本高铁

1、日本高铁概况。

1964年10月1日, 日本连接东京到大阪的第一条高铁东海道新干线开始通车营运, 随后新干线通过山阳地区, 延长到福冈, 称为山阳新干线。高速铁路建成以后, 改善了日本的交通运输状态, 活跃了日本的经济活动。

2、日本高铁的效益。

直接效益———新干线事实上已成为直接效益非常高的投资项目。目前, 新干线的运输量约占日本铁路运输量的30%, 而营业收入则占了45%;“东海道”及“山阳”新干线的营业收入与支出之比分别达到了100∶42及100∶66, 表现出很好的收益性。基础建设投资直接拉动效益明显;时间效益———至1995年, 东京-大阪新干线创造的单纯的时间效益为1.7兆日元。

3、新干线对日本宏观经济的影响。

通向仙台、岩手的东北新干线1982年开通后, 沿线城市的人口和企业分别增加30%和45%, 地方财政收入明显增加。 (图1) 从而促进了人员流动, 加速和扩大了信息、知识和技术的传播, 为沿线各城市技术资源、生产资源和市场间的优化组合提供便利条件, 增加了沿线城市的就业。1982年新干线开通时沿线城市与非沿线城市就业人数基本一致, 到1995年时沿线城市就业人数比非沿线城市就业人数高出约31%。

4、日本高铁对沿线产业的影响

(1) 对房地产开发的影响。大阪的发展主要集中在城市内的北站和南站, 车站与它们之间的地段共同构成了城市的CBD、经济发展核心。这里积聚了大量的商务办公楼、商店和休闲场所, 在这里工作的人达到100万。高速铁路还吸引各类学校、医疗中心、邮局、图书馆等其他机构使高速铁路各站成为沿途的社区中心。

(2) 促进沿线产业带的形成。新干线将京滨、中京、阪神、北九州4大工商业地带与静冈、冈山、广岛等兴建新的工业地带连接起来, 形成沿太平洋伸展的“太平洋工业带”。

(3) 促进沿线城市产业结构的调整。1975年新干线从大阪延伸到九州后, 冈山、广岛、大分乃至福冈、熊本等沿线地带工业布局迅速发生变化, 汽车、机电、家用电器等加工产业和集成电路等尖端产业逐步取代了传统的钢铁、石化产业。

(4) 促进沿线文化教育产业的发展。距东京229公里的大和市, 在建成上越新干线浦佐站后, 诞生了国际大学, 观赏戏剧会、茶道会的机会增多, 美术馆、音乐厅的建设也增多。

(5) 带动沿线旅游、商贸产业的发展。东海道新干线和山阳新干线, 带动旅游人口每年2亿人次, 产生的食宿、旅游等的消费支出约为5万亿日元, 增加就业50万人。高铁建成后, 客流量的诱发率平均为25%。

(三) 韩国高铁

1、韩国高铁概况。

韩国高铁 (简称:KTX) , 第一期于2004年3月31日启用, 线路总长度为420千米, 总投资金额为120亿美元;第二期连接大邱及庆州往釜山的路线也已开通运营。

2、韩国高铁对沿线旅游业的影响。

大邱市历来客流不旺, 高速铁路开通后, 每天从大邱车站下车的旅客增至1.2万多人, 去年乘坐KTX来大邱的外国游客同比猛增34.2%, 旅店客房率和百货店销售额随之直线上升。高速铁路让旅游更加成为韩国百姓生活的一部分。截至2008年底, 韩国全国与KTX连带的观光项目一下子涌出了80多个, 其中国际观光项目占7个。釜山市推出的KTX加上城市观光和海上观光的综合项目, 2009年吸引游客约为210万人次。KTX通车后, 乘坐高铁旅游已经成为韩国居民周末休闲度假的主导旅行方式之一。

3、韩国高铁对沿线城市产业的影响。

高铁开通前, 全罗北道益山市工业园区长期进驻企业寥寥, 处于停滞状态, 高速铁路开通后一年, 原来在首都圈的22家企业先后迁入园区, 计划投资额达1, 068亿韩元, 将产生可观的拉动经济和扩大就业效应。忠清南道牙山市历来以农业为主, 经济缺乏活力, 高铁开通后三星与索尼合作在该地区建立大型电子产品生产基地, 计划投资20万亿韩元, 预计吸收外来人口将超过10万人。位于韩国中部的天安市城市地价历来处于中下水平, 占据高速铁路车站的“地利”之后, 开发建设迅速升温, 2009年1月地价上升为韩国第二位。

四、高速铁路对区域经济发展影响分析

(一) 高铁的直接经济效益。

高铁的投资额巨大, 基础建设投资直接拉动效益明显, 并带动大量劳动力就业, 为城市经济发展提供相当的动力。

(二) 高铁对城市宏观经济的影响。

(1) 交通改善, 效率提高, 产生巨大的时间价值; (2) 人口增加, 企业增多, 地方财政收入增加, 带动劳动就业; (3) 城市整体功能提升, 产生企业选址积聚效益; (4) 促进经济要素流动, 为城市资源和市场的优化组合提供便利条件。 (图2)

(三) 高铁对产业的影响。

(1) 促进沿线产业带的形成; (2) 提升沿线城市产业结构; (3) 促进沿线旅游、商贸业的发展; (4) 促进沿线文化教育产业的发展; (5) 与大城市联系的紧密性提高, 吸引了大量生产企业和商贸服务业公司将总部搬迁至沿线经济基础较强的城市。

(四) 高铁对房地产市场的影响。

高铁带动沿线房地产市场, 使房地产价格以及房地产交易率均有所上涨。高铁不仅会加速沿线片区房地产市场的发展和成熟, 还会加速片区价值的重组。 (图3)

同时, 高速铁路站点对周边房地产市场的影响非常显著, 对于周边房地产开发的影响根据空间和时间变化而呈现不同:第一影响区域———距离站点步行或者自行车距离10~20分钟。适合发展高等级功能, 包括高级办公、商业以及居住, 开发强度高;通常是地价最高、最先发展起来的区域;开发强度很高。第二影响区域———距离站点通过其他交通方式25分钟内可以到达, 是上述高等级功能的备选区域, 同时适合布局可进行产业聚集的相关功能;开发强度较高。第三影响区域———距离站点通过其他交通方式需要25分钟以上的时间。取决于地段状况可以发展多种功能;开发强度取决于地块以及开发内容。 (图4)

高铁站点周边土地用途也会发生变化, 商务办公物业增多, 土地价值提升, 站点周围项目开发增多, 站点周围商务办公租金增加, 休闲娱乐设施增多。

(五) 高铁对旅游业的影响。

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 (1) 高铁本身成为旅游吸引物; (2) 高铁使游客数量和旅游消费增加; (3) 高铁带动与旅游相关的餐饮、服务等行业发展; (4) 高铁的开通使区域旅游资源的整合开发成为可能; (5) 高铁的开通改变了人们的出行方式和生活习惯; (6) 高铁的开通使高档休闲娱乐需求增加。

五、结论

通过对法国、日本及韩国的高速铁路分析, 可以说高铁是那些已经存在发展条件的地方经济发展的催化剂, 表现在: (1) 高铁网的扩张驱动沿线城市开发, 1996年统计有23个大型开发项目分布在法国高铁沿线; (2) 加速沿线城市房地产开发, 高铁沿线城市房地产交易量和价格得到了较大提升, 特别是站区周边区域上升明显; (3) 沿线文化教育产业的发展, 由于城市空间区位的改变, 与大城市联系的紧密性提高, 吸引了大学、科学园等落户; (4) 吸引大企业落户沿线中小城市, 与大城市联系的紧密性提高, 吸引了大量生产企业和商贸服务业公司将总部搬迁至沿线中小城市。

参考文献

[1]郭文军, 曾学贵.高速铁路对交通运输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意义[J].中国铁路, 2000.3.

篇4:公路铁路沿线农业优势产业发展规划

【关键词】坊子;胶济铁路;发展对策

1.坊子的近代沿革

1.1坊子的形成

1868~1872年间,德国著名地质学家、地理学家费迪南?冯?李希霍芬多次来中国进行地质地理考察,回国后完成了自己的研究专著《中国》,在德国产生了重要的影响,并受到德皇威廉二世的赏识。1869年间,李希霍芬考察了山东半岛及其内陆地区,并在其著作《中国》中描述了山东半岛优越的地理位置和丰富的自然矿产资源。强烈的经济利益的驱使使得德国一直觊觎山东半岛的胶州湾一带。

1897年,两名德籍传教士在山东巨野被杀,史称“巨野教案”。随后,中德签订《胶澳租界条约》,条约中《第二端铁路矿务等事》之第四款日:“于所开各道铁路附近相距三十里内,如胶济北路在潍县、博山县等处;胶沂济南路在沂州府、莱芜县等处,允准德国商人开挖煤井等项及须办工程各事…德国商人及工程人,中国国家亦应按照修盖铁路一节所云,一律优待,较诸在中国他处之华洋商务公司办理各事所得利益,不使向隅…”[1]

随着胶济铁路的修建,德国开始在山东地区进行大规模的探采取样,随后,德国工程师在坊子地区发现了煤层。1901年,德华山东矿业公司在坊子的首座大型煤井建成,取名“坊子竖井”。

1.2德据时期

德据时期的坊子以东西向的铁路主线和连通南侧矿井的煤矿支线为发展轴,以文化街和三马路为道路骨架,划分为铁路区、南北煤矿开采区和华欧生活区。德据时期的坊子建筑主要是一些公共建筑和住宅,以及附属铁路、矿区、军队的基础设施,多数为二层建筑,楼层为木构架,架构裸露,黄色的砂浆拉毛外墙面,屋顶一般为双坡或者四坡屋顶,屋面覆盖红色牛舌瓦。这个时期的德国,建筑思潮显示出浪漫主义色彩,以及工艺美术运动与新艺术运动的影响,并凸显出强烈的民族主义思潮。这个时期的坊子建筑也带有很多“德意志民族风格”建筑的细部特征。比如黄色的砂浆拉毛墙面、红色的牛舌瓦屋顶、老虎窗以及蘑菇石券窗等。

1.3日据时期

日据时期的坊子,因为日本来华人口的增多,城镇布局在原有德国规划的布局基础上进一步扩展,形成依托火车站与铁路平行的东西向,南北向贯穿街坊的棋盘状道路的城镇格局。这时期的坊子建筑主要集中在胶济铁路以南的区域,大约有63处,日据时期的坊子建筑都是规模和数量比较大的,但建造水平都不是很高,基本都是在德建建筑的原有基础之上所作的简单扩建,与德建建筑不同的是日据时期的建筑更注重实用性,没有太多装饰性构件和色彩,而且按照日本人的生活习性更加人性化。

2.坊子的现状

近代坊子的建造是以德国的小城镇规划和现代工矿区建设规划为蓝本的,坊子的建筑群与青岛的近代建筑一样同属于德国风格,日占时期的建筑也基本沿袭了德国风格,因为在当时的日本本身也是很崇尚欧美设计风格的。但与青岛不同的是,坊子是依托胶济铁路而建造的工矿小镇,所以它的规划建设更多的取决于它的工矿性质,不及青岛华丽,更多的则是质朴实用。

现在坊子老区的大部分地下区域因采煤基本已经空了,所以也无法进行大规模的市政建设,新区建设也已经北移。而也正因为此,坊子地区得以保存了它原有的城镇面貌和历史景观。但是由于近些年的发展,坊子老区人口外流,导致很多房屋现在无人居住,无人管理,保留下来的近代工业遗存都已经不同程度的损坏,大多处于损坏凋敝的状态,铁路沿线也呈现出荒涼的状态。目前只有仍在使用中的坊子火车站,以及改造为坊茨小镇的近代建筑群保存还比较完好。

3.发展对策研究

坊子的保护和再利用问题在上个世纪末就已经纳入进了潍坊市的城市发展计划中,现在的坊茨小镇已经成为潍坊市标志性的旅游景点和爱国主义基地,知名度随之提升。但是依托坊子火车站所形成的整个坊子地区还没有形成一个保护和再利用的整体。

3.1目前存在的问题

⑴缺乏政策引导和资金注入。2006年12月,坊子的近代建筑群被公布为山东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作为近代胶济铁路沿线的工业小镇其遗存至今的近代建筑文化遗产和历史街区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坊子区也成立了专门的坊子德日建筑保护办公室。政府的努力也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是至今还未有相应的政策来引导,目前坊子地区多数历史建筑遗存与街区除了再利用的少数之外,大多数处于荒芜的状态,破损状况也越来越严重。再一个单纯靠政府的资金投入还不是很充足,而目前开发商对坊子的关注还比较少,相对投入资金也较少,这也是造成坊子目前状况的一个重要原因。

⑵单纯关注建筑群。因铁路而生的坊子是一座近代工矿小镇,它的城镇是由近代建筑群,铁路,周边传统建筑共同组成的,这也构成了坊子作为一座近代半殖民性质城镇的特色,但是一直以来对于坊子的关注大多集中在近代德日建筑群,对于坊子的保护和再利用应该从城镇格局、历史街区的角度出发来考虑。

3.2发展策略

3.2.1整体性保护

建筑不是孤立的,街道不是孤立的,历史性景观也不是孤立的,只有将这些合并为一个整体,从整体保护的原则出发,力求保证最完整的坊子镇的城镇格局、街巷肌理、历史建筑。

3.2.2保持原真性

坊子位于潍坊周边地区,经济发达,所以还没有经过大量的开发,目前还保持着比较好的原真性。坊子的区域环境比较天然,乡村、绿化,可以通过改造将坊子改造为一个德国化的欧洲小镇。

3.2.3可持续发展

坊子作为城市发展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在不破坏城市文脉和城市肌理的条件下,它可以有效地延续城市记忆,增强城市发展历史的厚重感。坊子特有的历史景观和城市文脉向每一个来到这里的人诉说着它的历史。坊子作为近代胶济铁路沿线工矿小城镇的一个缩影,发的发展和衰落也具有着一定的代表性,是近代重要的历史事件的发生地和相关地。

3.2.4建立完善相应政策

2006年,在江苏无锡举行了首届“中国工业遗产保护论坛”,随后,国家文物局下发通知,对加强工业遗产保护提出了明确要求。对于工业遗产的保护和再利用问题也有一些可以借鉴的案例,但是这需要政府部门的介入,制定相关的政策,统筹引导。 [科]

【参考文献】

[1]《胶澳租界条约》(1898年3月6日,光绪二十四年二月十四日,北京).引自青岛市档案信息网:http://www.qdda.gov.cn/.

[2]潍坊市坊子区政协文史委编著.坊子区文史资料.第五辑(内部资料)[Z].1990.

[3]建筑文化考察组,潍坊市规划局.山东坊子近代建筑与工业遗产[M].天津:天津大学出版社,2008.

篇5:公路铁路沿线农业优势产业发展规划

公路铁路河道沿线环境综合治理专项行动工作

实施方案

为全面贯彻落实省第十次党代会“深入开展城乡环境综合治理,持续提高发展环境和人居环境质量”的重大部署,以及刘奇葆书记关于“加大对公路、铁路、河道沿线环境综合治理力度”的重要指示精神,进一步改善和提升我市公路铁路河道沿线环境。按《攀枝花市公路铁路河道沿线环境综合治理专项行动工作方案》的总体安排部署,结合园区实际,特制定钒钛产业园区公路铁路河道沿线环境综合治理专项行动(以下简称“三线治理专项行动”)工作实施方案。

一、组织机构

为保证三线治理专项行动的顺利的推进,成立园区公路铁路河道沿线环境综合治理专项行动领导小组。

组 长:刘邦炳 园区党工委副书记

副组长:陈 林 园区党工委副书记、金江镇党委书记 成员单位:园区党工委办公室 园区管委会办公室 园区财政局 园区建设交通局 园区投资服务中心 金江镇政府 园区公安分局 园区环保分局

负责园区三线治理专项行动的安排部署,工作完成情况的监督检查考核。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园区管委会办公室,刘天坛任办公室主任,负责工作方案的制定,专项行动期间各方工作的协调,工作总结及有关资料的收集、整理、上报。

二、工作目标

组织开展三线治理专项行动的工作目标是实现“两个提升”,进一步改善园区“三线”环境状况,深入推进治理工作,促进园区城乡环境综合治理在深度和广度上再上新的水平。“两个提升”分别为:消除盲点死角和薄弱环节,提升“三线”容貌秩序和环境卫生管理水平;塑造特色风貌,打造重要节点,提升“三线”景观效果和沿线城镇品味。

三、治理范围、责任划分

(一)公路沿线治理

1、治理范围

园区范围内高速公路、国道、省道及旅游干线公路。

2、责任划分

园区建设交通局:负责园区范围内高速公路、国道、省道及旅游干线公路两边乱搭乱建的治理。及时修复园区建设的公路路面破损、路基沉陷,路面低洼积水无法排放等问题,及时完善破损路栏、无障碍通道等设施;加强公路“三乱”(乱停、乱堆、乱建)和车辆超限超载、漏洒等违章行为,建立定期巡查管护机制,确保公路路面完好,进一步提升公路形象,确保安全畅通,整洁美观;对公路沿线的乱搭乱建进行清理拆除,集中治理公路沿线在建工地乱象及乱堆乱放等无序现象。按照“统一规划、统一标准、合理设置”的原则,对公路沿线、收费站、客运站各类标志标牌进行集中治理,着力完善客运站、人车进出通道、停车场等人车密集区域标识标线。

园区投资服务中心:负责金江城区道路、渡金线(船厂至车站段)、环城二号路、园区工业区已建成移交的道路路面和人行道环境卫生的治理,进一步加强责任范围内道路的清扫保洁。对在公路沿线、车站内乱摆摊,随意叫卖行为进行专门整治,维护公路沿线的容貌秩序;拆除道路沿线非法设置和与周围环境及景观严重不协调,造成视觉污染的广告牌。

金江镇:负责渡金线(白云铸造厂至金江车站段)、园区环城二号路公路、金江城区道路、金机路路面以外公共区域环境卫生的治理;金机路(自环城二号路和园区二号路连接线与金机路交接处上行第一个垃圾房处以上路段)的路面环境卫生的治理。对卫生死角和积存垃圾进行集中清理,确保责任范围内道路两边公共区域环境整洁卫生;大力开展公路沿线视野范围内的风貌塑造工作,重点完成高速公路、旅游干线公路沿线建筑立面美化及农房风貌塑造;按照相关技术规范,在保证行车安全的前提下,逐步提高公路沿线的绿化美化档次。园区公安分局:负责对道路沿线乱停乱放、违章停车、违章行驶、酒后驾车等进行集中治理。

(二)铁路沿线治理

1、治理范围

园区范围内铁路干线沿线。

2、责任划分

园区建设交通局:负责对铁路沿线的乱搭乱建进行清理拆除;对铁路(三堆子桥至园区货场)沿线两侧进行绿化美化,植树种草增加绿带。重点完成铁路沿线视野范围内建筑物的风貌塑造。

园区投资服务中心:对车站广场内容貌秩序、乱摆摊设点、环境卫生进行集中治理。

金江镇:对铁路(三堆子桥至园区货场)沿线两侧路基、边沟、护坡、桥涵、林带等处垃圾污物及车站周边区域的环境卫生死角进行集中整治,消除垃圾污染,规范物料堆放;督促指导火车站对车站内容貌秩序和环境卫生进行集中整治;对车站广场内旅客不文明行为进行劝导、制止。

园区公安分局:负责站广场内乱停乱放、叫喊拉客等进行集中治理。

(三)河道沿线治理

1、治理范围

园区范围内的水路及河道沿线。

2、责任划分

园区管委会办公室:负责协调市水务局对河道管理范围内乱搭建、乱倾倒、乱采挖等“三乱”进行清理,依法严肃查处严重阻碍行洪、破坏河势稳定、危及人民生命财产安全的违法行为。

园区建设交通局:负责对河道城镇区段两侧,进行植绿增绿;对渡口、码头和城区重要河段周边进行风貌塑造,营造亲水环境,改善生态景观。

金江镇:负责对河道沿线卫生死角进行整治,对污泥进行清理,确保辖区河道及周边环境卫生良好。

园区环保分局牵头,园区建设交通局和金江镇配合:对河道沟渠水体加强监督巡查,强化定期监测保护。水窖、蓄水池等供水源及河道沿岸防护范围应避开畜禽圈、粪坑、垃圾堆、柴火垛、油污、农药、肥料等污染源,严禁排放生活污水和工业废水;对饮用水取水点近距离严禁捕捞、网箱养鱼、放鸭、停靠船只、洗涤等可能污染水域的现象进行集中治理,并设置明显的范围标志和严禁告示牌。

三、工作步骤

(一)前期准备阶段(7月10至7月12日)。园区联系实际制定实施方案,集中力量,抓紧部署,加大宣传力度,分解落实工作任务,建立专项行动推进机制。

(二)集中治理阶段(7月12日至9月15日)。各责任部门依照专项行动实施方案,集中改善公路、铁路和河道沿线环境,在8月中旬前基本完成治脏、治乱工作任务,并着手稳步推进“三线”风貌塑造工作,进一步深化城乡环境综合治理活动,打造“清洁化、秩序化、优美化”的交通形象。

(三)巩固提高阶段(9月15日至9月30日)。各责任部门对专项行动进行总结的同时,健全和完善相关制度,在巩固专项治理成效的同时,逐步实现常态管理。

四、工作要求

(一)高度重视,加强领导。各责任部门要高度重视专项治理工作,落实专门人员狠抓落实,将专项行动纳入目标管理,实行统一领导,一把手为第一责任人、负总责,其他领导分工负责、齐抓共管。按照各自职能分工履职尽责,加大工作力度,主动配合、密切协作,结合前一阶段工作经验,继续巩固集中治理攻坚阶段的成果。

(二)落实责任,加强协调。各责任部门要制定长期维护优美环境、优良秩序、优质服务的制度和责任体系,进一步强化工作措施,明确责任。管委会办公室要协调相关因地域、建筑物、附着物隶属关系及相互影响牵制等原因需要部门联合共同治理的单位(部门)建立联合治理机制,形成维护交通环境长期优良的长效机制。

(三)广发宣传,深入发动。管委会办公室要充分利用广播、电视、报纸、互联网等媒体,突出亮点,大力宣传专项行动治理工作,要结合工作阶段总结和检查评价结果,汇集整理工作经验,及时对治理工作中涉及宣传动员、具体治理行动、治理效果等工作进程和工作成绩进行记录,形成音像资料和文字资料。各责任部门要加强信息收集、整理、上报,每周五17:00前将本周工作情况以书面形式上报管委会办公室,由管委会办公室整理、上报市指挥部。

(四)加强督查,严格问责。园区党工委办公室对各责任部门开展专项行动工作情况进行不定期的明查暗访。并对照《攀枝花市公路铁路河道沿线环境治理专项行动工作方案》,对治理工作阶段效果进行评价,对因工作推进不力、整改不到位的,按照效能问责有关规定实施严格问责。

四川攀枝花钒钛产业园区管理委员会

上一篇:业主/咨询工程师标准服务协议书下一篇:摄影部社团自荐信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