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施工企业工程预算管理的思考论文

2024-05-13

建筑施工企业工程预算管理的思考论文(共9篇)

篇1:建筑施工企业工程预算管理的思考论文

建筑工程中项目管理是建筑管理的重中之重,所以通过宏观调控的方式能够让企业的各项施工经济活跃起来,这是为企业提供盈利指导的关键要素,因而工程预算管理已经成为业界内重点关注的项目内容之一。

一、建筑工程企业工程预算管理现状

(一)管理认识不到位缺乏执行有效性

目前我国的绝大部分企业不能正确认识企业预算管理,表现为重视度不够,缺失管理主动性,预算管理依旧停留在简单财务编制上面,没有深入考虑管理的全面性以及具体的执行过程。对于建筑施工企业而言,全面管理是追求经济利益最大化的重要手段,不仅需克服成本管理的滞后性,更能避免成本控制失效,提升经济收益。我国大多数建筑施工企业每年开展的预算只不过是走走形式,没有从实质上开展预算管理,这将制约企业的快速发展,有效的`实施预算管理,第一要求全体员工高度重视预算这一财务项目,这是开展预算管理的重要保障和组织意义,另外,要求提升预算管理的执行力度,研究预算的执行差异性,措施纠正中研究预算的差异化状况,运用具体措施纠正预算的执行偏差状况,提高企业的全面预算管理现状。

(二)预算编制方法不科学缺乏全面性

我国的大部分建筑施工企业开展预算管理是为了预算编制二开展的,因而很多预算编制方法不够科学合理,更缺乏全面性。预算编制主要构成人员包括财务人员和个别部门人员,预算的方式是结合前几年的财务状况,做出平均数,就成为今年的预算数值,但是没有考虑市场变化情况和行业发展状况,特别是建筑施工企业内外变化环境比较大,如果制定的预算指标不能保障科学合理,那么从本质上预算管理的作用也将不复存在。

(三)不分析预算结果缺乏奖惩

目前我国大部分建筑施工企业考核奖惩措施不能真正落实到位,这必将影响企业的预算目标和具体实施要点。在执行全面预算管理时,要分析偏差产生原因,并且总结预算实施效果,但目前很多奖惩配套措施不完善,鼓励机制不健全,工作更流于表面,导致预算管理名存实亡。

二、提升预算管理水平的主要措施

(一)提升工程预算管理质量

建筑施工行业提升工程预算管理质量,需要从人员、资料和管理机制三方面入手。详细介绍分别是加强人员管理,要求加强对人员的管理,由于工程预算编制的质量水平主要是受到人员综合素养的限制,所以在管理时需要重视管理的人员的综合素养。一方面要求做好管理人员的掌控,选择的管理人员,要高素质,并且能够掌握良好的工程运算能力,另外一方面,要运用各类方法培养人才的综合素养和专业技术能力,整个过程中不仅需要重视施工图预算和工程预决算等,更要掌握好各类工程运算技巧,以及相关经济学知识,熟悉清单和工程费用的收取,让工程预算编制更准确和可靠。预算时做好材料的收集和整理工作,由于预算的主体是工程施工材料,包括工程招标、设计方案等,因而收集和整理各类资料非常重要。构建惩处机制,工程施工时需要构建完整的惩处机制,清楚的了解自己的责任以及义务,对于工程施工中出现的成本问题,要进行最后的追究,要根据问题的严重与否做出判断,制定惩处等级,其他的各位管理人员也要明晰自己的工作责任和工作内容制定标准,在管辖范围耐开展工作,明确问题责任人,对责任人的行为要处于严惩,很多企业将责任与人员薪资联系在一起,但是处罚不是我们真正要达到的目的,关键是调动员工的工作积极性,用以提升员工的节约意识。

(二)工程投标预算的利润控制

工程预算管理的最终目标是推荐建筑施工企业获取的最大利润要求,工程投标控制阶段,关键是要实现利润化目标。第一,要求工程项目的清单工程量准确,核算施工设计图纸要求,如果在工程施工中出现失误,那么就要马上调整,如果情况严重,就要做大的改动,但是改动时要求有相关审批,禁止单方面改动,报价开展时需要借助不平衡标价法争取更多的利润空间,在结束后做好施工索赔;第二,合理调整工程项目核算报价,便于前期工程款项的开展,这是降低工程项目施工资金的前提,利用资金开展的时间价值,实现经济效益提升的目的。

(三)完善管理机制

建筑企业预算投资中,超支现象比较常见,发生这类现象的根本原因在于管理体制不慎健全,导致职责划分不明确,所以不能让信息及时传递,因而预算管理部门也不能及时的将资金获取状况呈报出来。因而可以通过建立预算管理体制,明确管理中的人员责任,降低时间传递的周期和层级,这样可以提升预算管理人员的资金获取状况,提高工程进度,合理的调整预算管理方案。

三、结语

伴随着建筑企业之间的竞争日趋激烈,所建筑行业目前已经进入到微利点,建筑施工企业,在施工开展阶段为实现利益的最大化,就要做好工程预算管理,要求将建筑预算管理工作贯穿到整个行业的发展始终,提高施工管理效率,提升管理方略。

【参考文献】

[1]薛利侠.新形势下建筑施工企业财务管理的几点思考[J].财经界(学术版).(09):26-27.

[2]侯茂珍.对建筑施工企业财务管理工作的几点思考[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上旬刊).(07):58-60.

[3]谢根玲.对建筑施工企业财务管理工作的几点思考[J].现代经济信息.2013(11):32-33.

篇2:建筑施工企业工程预算管理的思考论文

一、对于企业内部施工工程的认定

企业内部施工工程认定标准,主要依据国税发〔1995〕156号国家税务总局关于印发《营业税问题解答(之一)》的通知,其中第五条规定:单位所属内部施工队伍承担其所属单位的建筑安装工程免征营业税,首先要看施工队伍是否属于独立核算单位。如果属于独立核算单位,不论承担其所隶属单位的建筑安装工程业务,还是承担其他单位的建筑安装工程业务,均应该征收营业税。如果属于非独立核算单位,承担其他单位的建筑安装工程业务,应该征收营业税;而承担其所隶属单位的建筑安装工程业务,如果与其所隶属单位结算工程款,应该征收营业税。所以,企业内部施工工程免征营业税的认定的标准有以下三条:

1.单位所属内部施工队伍属于非独立核算单位。

2.单位所属内部施工队伍承担的是其所隶属单位的建筑安装工程业务。

3.单位所属内部施工队伍与其所隶属单位不结算工程款。

在实际工作中更多的情况是:企业没有内部施工队伍,只是自购建筑材料,安排本企业工人或是临时聘用建筑工人完成建筑安装工程业务。对此,一种意见认为:没有内部施工队伍的企业不能发生内部施工工程,严格依据国税发〔1995〕156号国家税务总局关于印发《营业税问题解答(之一)》的通知精神,由企业依据在建工程转固定资产的金额申报缴纳建安营业税;另一种意见认为:没有内部施工队伍的企业,同样符合或是没有违背前述认定的三个标准,应该免征建安营业税。

上述两种观点都有其合理之处,同时也存在偏颇之处。对于前一种意见,“由企业依据在建工程转固定资产的金额申报缴纳建安营业税”的提法是不恰当的,首先,没有内部施工队伍的企业没有资格发生应税建安劳务,没有缴纳建安营业税的义务。其次,在建工程转固定资产的金额是不应该视为劳务结算款项的,所以,不应该让企业依据在建工程转固定资产的金额申报缴纳建安营业税;对于后一种意见,没有内部施工队伍的企业,要注意审核企业建筑安装工程的规模和行业标准要求,对于必须要求有建安资质的建筑安装工程,要与建筑行业主管部门配合,核实工程的真实情况,找出建安营业税的真实纳税人,避免税款流失。

通过以上的标准,准确认定企业建筑安装工程的纳税义务人,从而完成税款的征收入库工作。

二、对于企业内部施工工程的会计处理及应注意事项

企业内部施工工程,大体涉及以下会计处理步骤

1.购入为工程准备的物资

借:工程物资——专用材料

——专用设备

贷:银行存款

应付帐款

应付票据

工程完工后,应将领出的剩余材料办理退库手续

借:工程物资

贷:在建工程

工程完工后,为工程准备的工具及器具交付生产使用,按实际成本结转

借:低值易耗品

贷:工程物资

工程完工后,剩余的工程物资转作本企业存货

借:原材料

应缴税金-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

贷:工程物资

在以上的会计处理过程中,要特别注意企业把购入的工程物资一次全部转入在建工程,而不反映剩余物资的退库和结转,虚增建筑成本。

2.内部施工领用工程用材料物资

借:在建工程——××建筑安装工程

贷:工程物资

内部施工领用工程用本企业原材料

借:在建工程——××建筑安装工程

贷:原材料

应交税金——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转出)

内部施工领用工程用本企业商品

借:在建工程——××建筑安装工程

贷:库存商品

应交税金——应交增值税(销项税额)

内部施工应负担的职工工资

借:在建工程——××建筑安装工程

贷:应付工资 应包括临时工工资

辅助生产部门为工程提供水、电、设备安装、修理、运输等劳务

借:在建工程——××建筑安装工程

贷:生产成本——辅助生产成本

3.内部施工发生的工程管理费、征地费、可行性研究费、临时设施费、公证费、监理费和应负担的税金等等

借:在建工程——其他支出

贷:银行存款

在建工程的其他支出科目,要特别注意费用相关性和票据合法性的审核,避免一些与工程本身无关的费用支出并入在建工程,杜绝不合法的支出凭据入账。

三、关于内部施工项目完工后转入固定资产时的票据使用问题

对此,一种意见认为:应该开具建筑业专用发票,免征营业税也可以开具相关发票;另一种意见认为:不应该开具建筑业专用发票,两种意见中,后一种意见更合理一些。

首先,发票从本质上来说是一种交易凭证,而在内部施工中没有结算、没有支付,也就没有交易,所以也就不适合使用发票。

其次,通过对企业内部施工工程的会计处理过程的分析,可以发现,在建工程数据的归集,都是有相关合法票据的,都可以支撑固定资产的构成,再开具建筑业专用发票并无必要。

最后,通过对企业内部施工工程的会计处理过程的分析,除了工程物资和工程管理费、征地费、可行性研究费、临时设施费、公证费、监理费和应负担的税金等可以取得相应的独立的票据外,内部施工领用工程用本企业原材料、商品、负担的职工工资和辅助生产部门为工程提供水、电、设备安装、修理、运输等劳务,都使用企业的自制凭证,需要在工作中认真加以审核,确保数据的相关性和真实性。

篇3:建筑施工企业工程预算管理的思考论文

一、高度重视, 提高意识, 制定切实可行的规章制度

要提高建筑施工质量, 就必须加强施工人员的岗位培训, 对现场施工人员进行质量知识、施工技术、安全知识等方面的教育和培训, 提高质量管理人员、施工人员的综合素质, 增强质量意识, 必须要把提高建筑产品的施工质量, 放到企业生产经营管理工作的首位。

为此, 要制定切实可行的项目管理制度。针对项目范畴和项目特点所规范的管理制度, 是做好工程施工工作的基础和前提。有了一整套切合实际的、行之有效的管理制度, 可以做到有法可依。从制度上必须坚持以人为本的管理思想, 让企业阳光温暖每一位员工, 鼓舞员工奋发有为, 激励企业开拓前进, 要增强全体员工学习和遵守制度的主动性和自觉性, 全身心投入到建设中去。

二、最好设计图纸审查, 加强建筑工程质量管理

建筑设计图审查要点是建筑结构安全等级、设计使用年限的缺点是否合理;地震设防区的建筑, 其抗震设防类别、地震设防烈度的确定是否符合规定;建筑设计是否符合抗震概念设计的要求。对不规则的建筑结构是否采用符合实际的空间结构计算模型, 其薄弱部位的抗震构造措施是否合理、有效;采用的结构体系是否合理、可靠;所采用的结构材料及其强度等级、计算指标是否符合规定要求。

基础设计审查要点是建筑地基是否避开抗震危险地段, 建在不利地段区是否采取有效措施;温度伸缩缝、沉降缝和房子缝的设置与处理是否符合规范要求;是否根据建筑类别和场地类别正确调整抗震措施;基础的有效埋置深度是否满足规范规定的最次奥深度。

三、努力强化施工现场管理, 创优达标

施工现场是建筑产品最终形成的场所, 施工现场管理也是一个完整的系统。在这个系统中包括施工现场的文明施工, 施工安全生产管理, 施工生产的组织和实施, 技术质量管理的实施、检查、复核和监督, 预算、统计、核算管理、施工现场治安治理、消防和卫生管理, 分包队伍的管理等, 构成了施工现场管理系统。

施工现场管理, 质量管理是核心。围绕“建筑产品质量管理”主线, 把施工现场管理系统中的子系统串了起来。通过深入开展文明标准化工地达标活动, 为创优质工程提供条件和保证。这就是加强施工现场管理的理念。创优和达标, 看起来是两个不同的概念, 但却是密不可分的。要创优质工程, 向施工现场管理提出了高的标准和要求, 施工现场管理混乱, 创优质工程就是一句空话。通过开展文明标准化工地达标活动, 贯彻ISO9002标准提出的创造一个适宜的工作环境, 为创优质工程提供条件。建筑施工企业深入开展创优达标活动, 加强施工现场管理, 其最终的目的是为了向顾客提供满意质量的建筑产品和良好的服务。

四、推行质量体系实施, 规范质量管理行为

贯彻实施ISO9002质量体系, 运用ISO9002国际标准的管理模式、标准方法及其有效的运行, 是推动和促进施工现场、质量管理能力和水平的提高, 是行之有效的途径和方法。为此, 要抓住企业质量管理体系有效控制运行这条主线不放, 把工作重点放在过程控制上。坚持ISO9002质量体系的月度讲评例会制度, 坚持用质量体系的有效运行来推动和促进产品质量的提高, 实践证明是行之有效的。抓标准和规范、规程的实施。在已有工作的基础上, 对工程质量、技术方面的管理文件进行了清理和修订, 增补、印发《企业工程技术质量管理制度汇编》, 使企业内部有一部技术质量系统的管理规范、标准和制度。抓质量奖惩办法的修订和实施。随着经济全球化和企业内部质量管理标准及要求的提高, 修订企业质量奖惩办法势在必行。逐步修订完善企业质量奖惩办法, 从企业内部立法的角度出发, 较好地通过制度的形式把创优达标工作引入了持续、有效运行的轨道。适当的奖励、必要的处罚, 是保证施工现场质量管理工作有效运行的重要举措。

五、严格施工材料质量管理, 避免质量通病

控制施工材料构配件质量的优劣与施工工程实体质量的优劣息息相关。要实现建筑工程质量达标创优的目标, 施工企业的施工材料供应部门必须与施工材料构配件厂家建立工作联系和材料质量信息反馈系统。关键要抓住施工材料构配件采购质量、施工材料构配件质量验收、施工材料构配件贮存质量三个环节。

施工项目的组织者和操作者在思想上必须牢固树立“质量第一, 预防为主”的观念, 认真遵守施工工序和操作规程, 坚持质量标准, 对隐蔽工程, 对易发生质量事故的工程如基础沉降不均匀导致墙身开裂;现浇钢筋混凝土工程出现的蜂窝、麻面、露筋;屋面、渗水、漏水;地面、楼面起砂、起壳、开裂;阳台、雨蓬开裂、倾覆和坍塌;墙面抹灰起壳、裂缝、起麻点和不平整;门窗变形, 缝隙过大和密封不严等, 应开展现场型QC小组攻关活动, 加强对施工人员的质量技能培训, 提高他们的操作水平。严格实施质量检查, 认真总结产生质量通病的原因和防治, 以彻底地消除质量通病。

总之, 建筑工程质量管理是一个系统工程涉及设计、监理、施工、设备、物资、运营等部门和单位。只有各方通力合作, 切实加强建筑工程质量。

摘要:建筑施工是一项复杂的、现代化的管理活动, 提高工程质量, 是众多的建筑施工企业不懈的追求目标, 也是扩大建筑市场占有率, 提高企业信誉的根本途径。本文结合自己的工作实际, 主要对如何做好建筑施工企业加强工程质量管理提出自己的建议。

关键词:建筑施工企业,质量管理,问题,对策

参考文献

[1]朱惠忠:《如何加强对建筑工程的质量控制》, 《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 (下旬刊) , 2010, (10) 。

[2]杨震伟:《对高层建筑中的工程施工管理及控制浅析》, 《科技风》, 2010, (11) 。

[3]钱科:《刍议建筑工程质量控制与管理》, 《经营管理者》, 2010, (11) 。

[4]车永红:《加强建筑工程施工技术管理的思考》, 《中国高新技术企业》, 2007, (15) 。

篇4:完善施工企业预算管理的思考

关键词:施工企业;预算管理。意义;问题;对策

一、企业推行预算管理所具有的积极意义

1预算控制是内部控制的手段之一

现代企业内部控制主要包括企业组织结构控制、授权批准控制、预算控制、财产保全控制、职工素质控制、内部报告控制、风险控制,电子信息系统控制等。预算管理是内部控制的一个重要方面,通过预算目标的制定,为企业内部控制提供了标准,通过预算的编制、审定、下达,使企业目标管理落实到实处,通过预算的执行以及对预算差异的控制,使企业内部控制更加具体化和科学化,促使企业挖掘和合理利用一切人力、物力和财力,避免资源浪费和经营无效率。

2预算管理是经营者履行受托责任的保证

现代企业组织管理应包括三层控制和约束,一是股东对经营者的约束和控制,二是经营者对管理者的约束和控制,三是管理者对员工的约束和控制。在委托代理关系下,由于股东并不直接参加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因此,经营者作为受托责仟人对企业经营目标的实现起着决定性的作用。为完成受托经营责任,经营者要设置一定的组织结构。规定各个组织结构的目标及其职责,按照不相容职务相分离的原则,科学地划分企业内部各部门的职责权限,通过编制企业预算以及对各部门预算的执行结果的分析,对预算差异进行控制,一方面可进一步完善企业预算体系,另一方面可以此作为效益考核评价的标准,挖掘企业生产经营潜力,实现股东财富最大化目标。

3预算管理是建立企业内部激励机制的前提

现代企业管理就是要设计一套完善的内部激励机制,建立将企业经营者及员工的努力程度与他们个人报酬相联系的机制,充分调动职工的积极性,促使员工目标和企业目标相结合。为此,必须加强企业的预算管理。一方面,在预算执行过程中,通过业绩评价信息的反馈及相应控制,了解各部门实际业绩与预算的偏差,实施奖励和惩罚激励一另一方面,预算可以促使各层次管理人员对企业业绩定期进行自我分析,了解差距和问题,并及时采取改正行动。

二、施工企业实施预算管理中所存在的问题

1对预算管理没有一个系统全面的认识

实行预算管理是为了完善现代企业管理制度,提高企业经营管理水平,加强经营规划与控制,促使企业各项经济行为纳入科学的管理轨道。尽管全面预算管理已经推行了六七年,但目前一些施工企业对预算的管理职能认识仍然不足,单纯为了编制预算而编制预算,没有将预算与其企业管理很好的结合起来,没有充分发挥预算的管理职能。在预算的编制上,往往只有包括财务等在内的几个少数部门参与,在编制时只重视数字计划,没有充分认识到预算的管理职能,更没有把预算当作一种管理的重要方法来运用。施工企业内部的财务预算管理还不到位,有些单位领导对预算管理体系重视不够,尽管一些企业已经实行预算管理多年,但还是有一部分没有以科学求实的态度认真编制,而是流于形式。

2预算管理的组织协调性不够,欠缺全员参与意识与长期的预算目标

预算管理是一种综合管理,它需要多层次、多部门的分工与协作,从纵向看,预算管理从最高领导层一直深入到施工班组、甚至到人,从横向看,施工企业的管理工作没有哪一项所涉及的部门比预算管理更多,所以加强预算管理的组织与协调工作显得非常重要。预算管理是对资源进行有效规划的一种预期管理,它包括中长期战略预算管理和年度预算管理,目前,企业所编制的年度预算,前瞻性较差,只重视短期活动,忽视长期目标,甚至可以说缺乏明确的战略性目标,现在编制的年度预算与企业长期的发展战略不相适应,各期编制的预算衔接性差,预算管理常常处于本末倒置的状态,各年度、季度和月份预算的推行无助于企业长期发展目标的实现,这样的预算管理难以取得预期的效果。

3预算执行过程中缺乏行之有效的考核与激励措施

预算考评是对企业内部各级责任部门或责任中心预算执行结果进行的考核和评价,是管理者对执行者实行的一种有效的激励和约束形式。在目前实行的预算管理中,较普遍地存在着考核不力的现象,具体表现是考核部门不明确,考核内容不具体,考核不能形成制度化,考核标准随意性强,致使预算考核不能保证企业预算管理体系的全面实施。考核和奖惩措施落实不到位已经成了影响企业预算目标无法很好实现的重要原因。在施工企业预算管理过程中,以预算标准考核责仟单位和责仟人,并以考核结果对他们执行奖惩时,被考核方过多地强调客观因素对活动绩效的影响,故意回避主观方面的原因,或者考核后没有配套的奖惩措施,缺乏应有的激励机制,使考核工作流于形式。预算指标约束作用的丧失,可能使整个预算工作名存实亡。

三、完善施工企业预算管理的具体对策

1加强对预算管理的认识

加强对企业各个阶层包括企业职工在内的所有人员对预算管理职能的认识。预算管理作为企业管理的一项重要手段和方法,它不只是财务部门的工作,而是整个企业内部各项资源的最优整合,它的系统性和战略性要求企业各业务部门共同参与,仅仅依靠财务部门是不可能单独完成预算管理重任的。要使大家认识到,实行预算管理是企业建立自我约束、自我控制、自我发展良好机制的有效办法,预算管理能使企业的各类资源得到最优配置,提高企业的运行质量发挥作用,同时也为企业的发展提供一种约束和激励平台。领导管理阶层要对本单位的预算管理体系加以重视,参与编制人员要以科学求实的态度认真进行编制。

2加强预算管理的组织协调,促进全员参与意识与长期的预算目标

企业及所属单位的预算管理委员会要切实行使职权,加强预算管理的组织与协调工作,把财务、计划、物资、劳资部门的预算做一个整体的规划,要注意发挥财务部门的汇总、报告作用,又注意保护各业务部门的积极性,这样编制的预算才有实际意义。企业在实施预算管理之前,应该认真地进行市场调研和企业资源的分析,明确自己的长期发展目标,以此为基础编制各期的预算,使企业各期的预算前后衔接起来,避免预算工作的盲目性。整个过程为:先由企业一级管理机构提出企业总目标和所属单位分目标;所属单位根据逐级管理原则制定本单位的预算方案,呈报一级管理机构;二级单位再根据各下属单位的预算方案,制定本单位预算的预算方案,呈报企业预算管理部门,企业预算管理部门(由财务、计划、物资、劳资部门组成)审查各部门预算草案,进行沟通和综合平衡,拟订整个组织的预算方案,预算方案再反馈回各部门征求意见。经过自上而下、自下而上的多次反复,形成最终的预算,经企业最高决策层审批后,成为正式预算,逐级下达各部门执行。促进全员参与意识,参与预算的过程会促进管理者及全体职工面向未来,促进发展,有助于增强预见性,避免盲目行为,激励职工完成企业的目标。正是由于预算管理具备以上优势,它才能在大企业中得以广泛应用,并取得了好的效果。广泛宣传实行预算管理的重大意义,直至宣传到每一个人,真正形成“横向到边,纵向到底,全员参与,全方位控制,全过程监督”的预算责任执行体系。

3加大预算的考评力度,确保预算管理工作落到实处

篇5:建筑施工企业的工程预算管理论文

摘 要:建筑企业对建筑项目进行预算,是对建筑项目投资的一种控制手段,也是建筑设计方案可行性和经济性的一个重要的衡量标准。本文简要介绍了工程预算管理中的控制因素,指出我国目前在建筑施工企业中预算管理上所存在的问题,并针对这些问题提出相关的加强措施和手段。

关键词:工程预算;建筑工程;控制因素;预算管理

建筑施工企业的工程预算管理的概念,就是指建设施工程序的前期,依据国家相关文件规定的指标和各种费用的取费标准,按照建设项目设计文件的具体文件,预先制定出相关工程的修建、扩建、重建和改建中所有的全部投资总额。工程预算是工程项目建设过程中的必然前提和重要的组成部分,它作为确定项目总投资额、进行招投标、签订建筑合同以及工程决算的重要参考依据,同时也是建筑设计方案可行性和经济性的一个重要的衡量标准。

一、工程预算管理的控制因素

加强工程预算管理,控制和合理确定预算总额,是工程预算管理的关键控制因素。工程预算总额是工程项目决策阶段进行项目财务分析和经济评价的重要依据。工程预算总额决定着工程项目的收入、费用以及项目的可行性,是工程项目决策首要考虑的问题;工程预算总额是筹集工程施工所需资金的依据,以保证工程施工有充足的资金供应,工程项目顺利完成;工程预算总额是评价工程业绩考核的重要指标,利用其自身的相关数据为评价工程业绩考核提供多种评价指标,同时收集相关的价格信息,为今后类似项目的预算提供参照。

二、建筑工程预算中存在的问题

工程预算工作是基本建设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它是通过以“形”到“量”,再转化成价值的过程,贯穿建筑施工的各个环节。近些年我国施工企业工程预算取得了很大进步,但是目前还有许多工程出现了投资失控。分析原因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一)、预算管理缺乏建设项目全过程综合管理意识

我国现行的预算管理大多是处于阶段性的管理模式,缺乏建设项目全过程综合管理的意识。建设单位、设计单位、施工单位缺乏统一的造价管理目标和相互沟通,工程监理单位往往只局限于施工阶段的质量与进度管理,很少介入投资决策分析。设计单位在设计阶段虽做了工程概算甚至细化到预算,但由于缺少对设计方案造价指标的控制约束,导致设计保守、投资偏高。在施工招投标阶段,标底和标价估价不准,使得工程在实施阶段,或者由于资金短缺,或者成本管理不严,导致投资管理失控,工程不能按期完成。同时由于贷款利息不断增加,致使原本紧缺的资金在恶性循环中运行,给企业、金融机构和国家都带来了巨大的损失。

(二)工程预算确定方法滞后

由于建筑领域新技术、新材料、新工艺、新结构不断涌现,编制预算时,需要经常进行定额换算。但由于我国现行的工程预算确定方法多为静态、滞后的方法,定额单价通常是以几年前人工、材料、机械台班价格的统计为基础,并且新增补的定额往往缺少代表性,造成了工程量计算取费的差错。这种静态、滞后的价格取定方法,已无法满足日益变化的市场经济要求。不同水平的承包商依据同一定额编制不同工程的价格,无法区别承包单位在不同地点、不同工程上的价格差异。

(三)、预算管理人员素质不能达到要求

一般来说各建设单位都是自我组织建设、审核工程预结算、实行监督管理,因此需要建设单位配备这方面的`专业人员才能胜任此类工作。但实际上除了大中型企业有这方面的专业人员外,大部分企事业单位根本没有这方面的专业人员。常常是进行工程建设时才开始筹集人员,等这些人刚刚熟悉业务,又随着工程竣工交付生产或使用单位而终止业务。如果预算管理人员的业务素质不能满足工作要求,就很难准确地进行预算管理。

三、加强工程预算管理的对策

(一)、对工程预算人员进行严格的资质审查

如果预算管理人员素质不能满足造价管理工作的需要,就不能独立果断地处理复杂的工程技术经济问题,也不能很好地进行投资预控,更不能组织协调工程项目各主体间的关系,后果极其严重。所以需要对工程预算人员进行严格的资质审查,把好工程预算第一道关。对没有能力进行工程建设项目管理监督而又要进行项目建设的建设单位,应委托有能力的部门代理,最好是成立一个建设监理组织。当然这个组织必须经有关部门核实批准,由有经验的专业人员组成,直接受聘于建设单位,并代表建设单位进行建设工程全过程的管理。这样一来,既节约人力、物力、财力,也使建设单位的管理向科学化、高层次的方向迈进。

(二)、合理确定工程造价费用构成结构和工程预算定额

工程预算定额是关系建筑安装产品的生产消耗、社会条件、生产力水平的数量关系。合理确定工程预算定额主要受两个方面的影响:一是建筑安装企业的劳动力平均水平。一般来说,生产力水平提高了,单位建筑产品的生产消耗就会降低。二是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的生产关系更加适应现阶段我国生产力的发展要求,能最大限度地降低劳动消耗。但是目前基本建设的立法、工程建设管理体制、企业的管理水平、劳动人事制度及建筑市场的规范化等方面,尚存在着诸多不完善的地方,它们在不同程度上影响着建筑安装产品生产消耗量标准的制订。

(三)、加强工程预算的监督和校审

工程预算环节需要进行监督和校审,防止出现大面积误差。工程预算过程中需要进行监督,防止出现人为错误。工程预算的校审是完成建筑工程造价控制和管理目标的重要工作,对合理确定工程造价、提高投资效益,对建筑工程预算进行科学管理和监督,对维护建筑市场的正常秩序,对维护国家的财经纪律,都起着重要作用。做好工程预算校审工作,首先要分清工程预算校审的阶段和重点,制定出工程预算校审程序,明确发包方、承包方、工程造价管理部门、贷款银行、预算中介机构在工程预算校审中的职能和责任;其次要严明工程预算校审工作纪律,防止工程预算校审走形式,造成工程预算校审形同虚设;再次,工程校审人员必须具备丰富的工程预算经验,有能力承担起工程校审的职责。

参考文献:

[1]李玉芬.建筑工程概预算[M].机械工业出版社,,09.

篇6:建筑施工企业工程预算管理的思考论文

对建筑施工企业合同管理问题的思考

作者:周吾甲

来源:《沿海企业与科技》2005年第09期

[摘要]文章根据目前建筑市场的状况,说明了加强合同管理的必要性,分析了合同管理工作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实施合同管理的有效措施,以提高合同管理水平,使合同管理贯穿于从投标到工程竣工的全过程,既有利于合同目标的实现,又使技术和经济相结合产生良好的经济效益。

[关键词]施工企业;合同管理;经济合同制

[中图分类号][D922.298]

篇7:建造工程施工管理的新思考

摘要:建筑工程施工是一门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融为一体,多学科相互交叉渗透的科学技术。建造工程施工进度周期较长,建造工程项目管理中技术要求高,所以建造工程施工管理要在安全施工的前提下,完成工程建设,需要工程施工方提出科学有效的施工质量的管理。工程项目施工管理中提高项目运作质量是施工企业生存和发展必要条件。作为施工项目负责人,一个优秀的组织者,应提高对质量管理的判断能力。建筑施工是一个极其复杂的过程,影响质量的因素很多,容易产生质量问题。因此,科学发展的管理经验是认真组织、精心施工。要保证建筑工程施工进度、施工质量、安全生产,就必须提高管理、施工及操作人员自身素质、建立完善的标准化质量管理体系,并严把标准化施工工序的质量关。文文针对建筑工程现场施工管理的标准化问题简述分析,从施工进度控制、施工项目科学管理、施工安全管理三方面入手。建立和完善标准化工程施工管理的创新实现企业的经济效益和提高建筑行业的施工管理水平,结合施工管理的实际,对工程技术管理工作进行了一系列的探讨,可供参考。



发展的必要条件。重要途径

要把深化



关键词:施工进度 项目管理 安全管理:

1.科学组织工程施工进度控制是加强施工管理的“基础”

1.1.施工进度控制中的存在的问题

影响施工进度控制的因素包括下面几方面。施工组织不当,施工的任务、目标不明确,劳力和施工机械调配不当,施工道路和场地布置不合理,各分包商之间施工干扰,均会引起工期延误。承包商有时会低估施工技术困难,对新技术、新材料、新工艺,在没有把握确保进度和质量的情况下,冒然采用;有时对设计意图和技术要求没有全面理解,会导致盲目施工,造成返工。

对规章制度或技术规范,只是标语式的挂在墙上,搞形式,走走过场.管理人员不履行职责,故而操作人员违章操作,事故时有发生,没有严格进行施工程序,为所欲为,是影响施工进度、工程质量及导致工程安全事故的直接原因。

在工程施工进度控制中技术管理中,项目管理中技术管理中,操作人员一般都是务工的农民工,缺少理论知识,传统作业在施工中占有很大比例。由于没有采用先进的大型的现代化设备,在业主及监理下不合格的工程大量返工,原材料缺少科学管理造成原材料的极大浪费,原材料贮存、堆放,对原有材料的合格率控制不严格,影响施工进度、工程质量,给公司的经济造成损失,导致施工进度拖延。1.2.采用科学施工进度的措施是加强施工管理的“基点”

施工进度计划经监理及业主审批后严格执行。承包商要与监理及业主保持密切的沟通,定期向监理及业主报告工程进展情况,对监理和业主提出的变更指令和赶工要求及时做出反应和处理;监督各分包单位的工作,及时协调各分包单位的施工配合,合理的调配人力、施工物资和资金,并确保到位。

采用的控制施工进度的措施,落实项目经理部各级管理人员的分工、职能和任务;进行项目分解,确定各个部分、各个阶段的进度控制目标;制定进度协调工作制度,定期开好调度会议;健全进度记录和报告制度;做好员工的思想工作。首先认真研究工程设计图纸和技术规范,做好施工组织设计,并根据施工过程中的变化,随时调整进度计划。及时向监理和业主报告阶段进度,申请进度付款,争取按时取得支付签证;做好自身的财务管理,控制成本,预测流动资金的需求,合理调度资金控制施工进度。1.3科学的编制施工组织设计,切实达到指导施工的“目的”

笔者认为施工进度的质量保证措施要科学规范的编制各工序,做好图纸会审和技术交底及技术培训工 1 作,将质量技术交底和作业指导书发到施工班组。对于新技术、新工艺要组织有关人员认真学习。要求各级作业人员对施工工序、施工方法、注意事项和质量要求做到心里有数。

保证施工进度的正常运行必须正确选择和合理调配施工机械设备,搞好维修保养工作,保持机械设备良好技术态度。工程开工前要根据工程实际情况编制详细的施工组织设计,报送监理工程师审核。在工程施工过程中,除按质量标准规定的检查内容进行严格检查外,在重点工序施工前,必须对关键的检查项目进行严格的复核。如建筑物轴线坐标和高程;基础的土质、位置、标高、尺寸;梁、板、柱混凝土模板的尺寸、位置、标高,以及预埋件(管)和预留孔的位置;混凝土的配合比和钢材、水泥的试验成果资料;特殊项目大样图的形状、尺寸以及其它需要复核的项目。

保证施工进度的正常运行必须杜绝重大差错事故的发生。即每道工序完后,首先由作业班组提出自检,再由施工员项目经理组织有关施工人员、质检员、技术员进行互检和交接检。对于工程施工过程出现的质量事故,一经发现,组织力量,严肃进行处理,事故的处理均由监理工程师负责全权组织。对于质量的处理,绝不允许心慈手软,必须按照事故原因不清不放过、事故责任者和群众没有受到教育不放过和没有具体的整改措施不放过的原则,认真处理,防患于未然。2.项目管理中技术管理是加强标准化施工管理的“核心” 2.1 项目管理中技术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在工程项目管理中技术管理中,管理人员到操作人员,没有切实按照规章制度和操作规程进行施工.对规章制度或技术规范,只是标语式的挂在墙上,搞形式,走走过场.管理人员不履行职责,故而操作人员违章操作,事故时有发生,没有严格进行施工程序,为所欲为,是影响工程质量及导致工程安全事故的直接原因。

在项目管理技术中,操作人员一般都是务工的农民工,缺少理论知识,传统作业在施工中占有很大比例.由于没有采用先进的大型的现代化设备,在业主及监理下不合格的工程大量返工,原材料缺少科学管理造成原材料的极大浪费,原材料贮存、堆放,对原有材料的合格率控制不严格,影响工程质量.给公司的经济造成损失,施工进度的控制不明确,导致工期拖延等。

2.2全面标准化完善工程项目管理是加强施工管理的“根本保证” 实践证明,工程项目全面标准化管理是适应施工管理体制改革、强化工程项目管理的一种有效形式。提高了工程项目管理水平一是改善了管理状况。由于标准化管理体系的建立,把项目的各项管理要素组成更加严密的有机整体,改变了以往项目部领导事无巨细、事必躬亲的管理方式,使项目部领导能够有更多的精力想全局、抓重点,争取了工作的超前性和主动权。

有了明确的职责和标准,才能增强了工作的主动性,才能提高工作效率。增强标准化管理是将项目的工作、管理、技术要求,制定出定性、定量的规范标准化。建设工程项目全面标准化管理,重在标准化,突出全面性,有效地克服了以往工程项目管理中只顾眼前生产、不顾队伍长远建设的问题。完善技术管理体制的标准化是强化施工管理的“根本保证”

2.3认真落实规章制度与技术规范是加强工程项目管理的“关键”

为了不断提高施工现场安全管理水平,实现建筑施工安全的标准化、规范化。领导和施工人员要贯彻《建筑法》、《建设工程安全生产管理条例》、《建筑施工安全检查标准》、《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安全生产工作的决定》及《关于开展建筑施工安全质量标准化工作的指导意见》等有关法律、法规、标准和规定。

结合施工单位实际情况,制定了标准化手册。认真执行《建筑工程施工技术规范》贯彻《建筑法》从源头抓起,认真落实施工过程中的每一道工序的操作规程按规范操作严把质量关,提高大项工程的合格率.如土方工程、钢筋工程、混凝土工程、模板工程、砌体工程都要责任到人,强制性实施.除落实规范工作、编制施工组织设计和施工技术方案外,应该从监理单位负责人的管理,实施和建立材料管理制度,杜绝劣质材料流入施工现场.材料管理制度的建立是保证工程质量和确保工期的关键。

3、严格执行安全生产是加强施工管理的“重点” 3.1项目管理中安全措施管理混乱

工程项目管理中技术管理中无安全理念。安全负责人,有名无实,操作人员缺乏安全保护意思。施工 2 中违章操作,组织者很少对操作人员的安全知识教育,安全人员没有给操作人员进行安全技术交底。防护措施,脚手架的搭设没有组织验收.消防设施的虚设,诸多原因留下施工过程中很多隐患,加上周围环境条件,组织人员的水平等,都会影响工程的质量。管理、施工及操作人员自身素质的高低对工程质量起决定性的作用。一个建筑施工企业,如果拥有高素质的管理、施工及操作人员,这个建筑企业的施工质量就有了坚实的保证。否则,这个建筑施工企业的施工质量就没有任何保证。所以,建筑施工企业要想使自己承担的建筑工程项目的施工质量得到保证的话,就必须拥有高素质的管理、施工及操作人员,这样才能在建筑行业激烈的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2)

(3)坚持安全奖罚制度和特种人员持证上岗制度。对违规人员要严肃处理,对安全工作模范个人和班组予以表扬和适当的奖励。特殊工种,如机械操作工、电工等一定要持证上岗按章操作。人机配合作业区应有专人指挥管理。施工现场设立安全标语和安全标志牌,进入施工现场区内的人员一定要戴好安全防护用品。在施工过程中,对于施工现场的各种防护工作,如 “四口五临边”的防护以及各种安全设施的设置都要按照国家颁发的有关标准规范和市政有关规定严格予以落实。

3.2提高项目经理的安全教育是加强施工管理的“生命线”

项目经理要为将来的现代化社会服务, 安全性上一定要有高标准严要求要。把选准项目经理建好项目管理层作为工程项目管理“龙头”。项目负责人要认真学习《安全生产条例》,对操作人员加强安全思想教育,树立“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主导思想,加强管理手段,监督施工过程的安全生产,纠正违章行为,保证各类机械的安全运行,消防设备齐全且要定期演练,脚手架的搭设、架体和建筑物的拉结、防护拦都要组织验收,合格后方能施工并做好定期检查。按照有关法规以及有关文件精神,加强宣传教育,制订科学合理的施工方案,现场组织切合实际的作业程序,正确严格地执行和运用施工安全规范。对进场的工人进行摸底测试,统一进行安全教育,增强质量、安全意识。要认真学习和深刻体会施工技术规范和施工安全规范,经过培训交底达到合格的职工才允许上岗操作,为安全工作顺利圆满开展打下坚实的基础。在施工过程中,建立每周一次的安全教育,由项目经理或专职安全员主持。同时在每道施工工序进行前,由专职安全员做书面的安全技术交底,各班组长带领施工人员认真贯彻落实。3.3要把深化安全生产,提高工程质量是加强工程施工管理的“关键”

“安全第一、生产第一、质量第一。”是建造工程施工管理的关键。安全管理是一个系统的工程,仅仅靠施工企业是不够的。应通过对工人的安全教育提高主动防护意识,并保证安全防护投入和措施的到位才能从根本上降低安全事故的发生。首先要提高项目经理的安全教育,实行职业化管理项目经理应从受过正规培训、具有项目经理资格证书人员中选拔要制定项目经理任用制度健全项目经理管理制度明确项目经理责、权、利、险遏制不良现象。在工程实施过程中,根据出现的新问题、新情况,及时对施工方案进行修改。也就是说,制定、修改、审核施工方案时,必须结合工程实际,从技术、管理、工艺、组织、操作、经济等方面进行全面分析、综合考虑,力求方案技术可行、经济合理、工艺先进、措施得力、操作方便,有利于提高质量、加快进度、降低成本。

促进了工程质量的提高和安全生产形势的稳定 实行工程项目全面标准化管理,为工程质量和安全生产确立了更高的起点和目标,有力地促进了全公司工程项目质量的提高和安全形势的持续稳定。自年初推行工程项目全面标准化管理以来,全公司工程质量合格率均保持在,优良率以上,实现了“大工程创名牌,小工程出精品”的创优目标。

对于安全事故的分类及处理,国家有明文规定,但安全事故仍然高居不下,究其原因就是市场准入的门槛太低了。通过对安全事故的统计,发现现在项目施工时在安全防护设施的投入上不能实现同步。建筑业市场竞争比较激烈,压低造价是主要的手段。固定的生产成本是必需的,只能从安全文明施工措施费、管理费、利润中压榨,这就影响了生产中安全措施费的投入,使得安全防护不到位,不仅不能防止事故的发生,而且如果事故发生了也不能起到教育和警示的作用。

时候、任何条件下都丝毫不能放松。在建筑工程施工过程中必须严格把好质量关,才能有效的提高工程质量。4 结语

综上所述,实行工程项目全面标准化管理,是推进施工企业管理创新的一种有效形式。以此为切入点,可以带动施工企业整体素质的优化和管理进步。创新、改进是永无止境的,企业的管理体系也是一个与时俱进的过程,只有通过不断的完善和改进,保持管理体系运行的有效性,才能推动公司运作的规范化,从而提升公司整体管理平台,更好地拓展业务,参与市场竞争

总之,建筑对施工技术的管理要求是很严格的,必须贯穿于整个施工过程当中的每一个阶段、每一个细节,只有做好了建筑施工技术管理工作,才能合理控制工程的成本和安全,才能保证工程的施工质量和施工进度,实现工程期的目标。

综上所述,和谐高层建筑随着社会生产和科学技术的进一步发展,做到认真、负责、树立以质量安全生存的思想意识,以人为本、合理组织、严格考核、认真履行组织者的职责、总结经验,就能走出一条自我发展又能顺应市场潮流的规范之路.提高自身素质和文化水平、提高施工管理水平调动工作人员的积极性,更多的了解市场信息辅以激励机制,这样才能更加安全协调好高层综合楼的施工建筑工程技术管理是一项贯穿于整个工程的、需要企业长期坚持的工作,其对于企业的生存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施工企业必须充分认识到技术管理工作的重要性,通过技术管理体系的建立、人才的培养为工程质量控制打下坚实的基础,为企业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为企业经济效益最大化打下坚实的基础。

[5]朱晓赟,许民利.项目管理研究综述[J].价值工程,2008,(11):20.[6]李健.审计管理项目化的理论与方法[J].现代审计与经济,2009,(1):14-15.

[7]石磊.浅论国家审计项目管理水平的提升[J].财会研究,2011,(16):70.

[8]赵爱玲.项目管理技术在国家审计项目管理中的应用[J].审计研究,2011,(5):45-50.

[9]YvanPetit.Project port foliosin dynamicen vironments:Organizing foruncertainty.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Project Management,2012,30,(5):539-553.[10]仲生辉.项目管理理论在审计工作中的应用研究[J].审计月刊,2008,(7):11-13.

[11]吴震雄.信息化条件下实施大型审计项目的架构设想[J].审计月刊,2009,(8):24-26.

[1]欧阳进文.浅析模板技术在建筑施工中的应用[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12,(2).[2]赵松国,张新峰.模板早拆技术在建筑施工中的应用[J].科技创新导报,2009,(16):41-41.[3]杨国荣.建筑工程模板施工技术探究[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上旬刊), 2010,(05)

[4]欧振伟.建筑工程模板工程施工技术探讨[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上旬刊), 2011,(08)

[5]在创新中发展 记第二届中国国际现代建筑施工技术、模板脚手架展览会 暨第二届中国国际建筑模板脚手架工程技术交流会[J].中国建筑金属结构, 2011,(06)

[6]丁振中.盛况空前 成果丰硕——2010中国国际现代建筑施工技术、模板脚手架展览会圆满落幕[J].中国建筑金属结构, 2010,(07)参考文献参考文献

[1]王宏博.建筑工程施工技术管理[J].建筑资讯,2008,2.

[2]李涛.工程项目技术档案管理[J].中国建材工业,2007,9.

[3]杨东平.建筑工程施工管理[J].建筑工业,2008,11.

[4]程静.建筑工程技术管理对企业的影响分析[J].科技资讯,2007,5.(发布时间:2011-12-12)

[1]王宏博.建筑工程施工技术管理[J].建筑资讯,2008,2.

[2]李涛.工程项目技术档案管理[J].中国建材工业,2007,9.

[3]杨东平.建筑工程施工管理[J].建筑工业,2008,11.

[4]程静.建筑工程技术管理对企业的影响分析[J].科技资讯,2007,5.本论文转载于论文天下:http:///product.free.10055467.2/

[1]熊利华.对建筑工程施工管理思[1]赵喜库.综述工民建施工节能的现实意义及具体措施[J].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12(04).[2]蒋世泉.建筑屋面节能改造施工技术与方法浅探--以挤塑型聚苯乙烯保温隔热板(XPS)屋面为例[J].建筑,2011(16).[3]马海江.孙文进.浅谈现有建筑外墙外保温节能改造施工技术 [J].科技创新导报,2011(34).

[4]王金奎,史慧芳.窗墙比在公共建筑节能设计中的应用[J].低温建筑技术, 2010(9): 37.[5] 周翠英、黄海龙:《如何加强工民建筑工程施工中节能技术的创新与发展》,《湖北建筑学报》,2007,8。

[6] 孙培华:《国内建筑工程中施工技术的管理模式及其发展趋势》,《建筑经济》,2009,9。

参考文献:

[1]马纯杰.建筑工程项目管理.浙江大学出版社 2000年7月

篇8:基于施工企业全面预算管理的思考

1 全面预算管理的概念

全面预算管理是以货币或其他计量形式反映的, 是有关企业未来某一特定时期的生产经营活动、投资决策活动、资本运作活动等各项指标的行动计划与相应措施的数量说明, 是针对企业预算实施集计划、控制为一体的管理活动的总称。

企业全面预算是企业奖惩的标准、激励和约束制度的核心, 特点有4个:全程性、全面性、全员性、指导性。

2 施工企业全面预算管理中存在的一些问题

(1) 一些施工企业, 对全面预算管理的认识不全面, 对全面预算管理的概念理解不到位, 没有把全面预算管理真正的当作一种管理方法去运用。我们知道, 全面预算管理是对未来的经营活动进行充分全面的预测, 是一项全面的、系统的、综合的管理工作, 需要预算、财务等部门的参与和充分的沟通。但目前来讲, 大部分的施工企业预算管理是由财务部门“一手包办”的, 这种全面预算管理完全是按照国家会计制度编制的, 由于部门隔阂或信息不对称造成了全面预算不科学, 执行难, 单纯为了编制预算而编制预算, 没有将预算管理与企业的管理充分结合起来, 没有充分发挥预算管理的作用。

(2) 实行了全面预算管理的施工企业仍沿袭传统的管理模式, 每年度对下级公司或项目部进行考核, 对全面预算的执行情况没有系统地考核评价与激励, 仅限于对实现利润的考核以及上缴公司管理费、职工工资发放情况等方面。没有预算分析说明, 也没有对预算执行情况一个系统的评价与相应的激励措施, 预算执行情况只是简单地与预算值进行比较, 不能发挥全面预算管理真正的管理作用。

(3) 对很多的施工企业而言, 大部分施工企业仍然是分权式的三级管理模式, 分公司经理或项目部经理有一定的自主权, 但毕竟是在公司的授权下经营, 公司决策层有时会因考虑企业整体利益而使得部分单位不能按预算执行, 分公司经理或项目部经理有时也会以工程项目在施工过程中的一些不确定因素为由, 跟公司领导诉苦从而不执行预算。遇到这种情况时, 大家认为有无预算无所谓, 最终都还是听公司领导的, 这种传统的人性化管理模式, 对全面预算管理的顺利实施起阻碍作用。

3 施工企业推行全面预算管理的意义

3.1 全面预算管理与企业战略管理体系能够很好地协调促进

我国现阶段的工程承包市场, 竞争非常激烈, 很多建筑施工企业由于缺乏明确的奋斗目标和方向, 在企业的发展过程中要么盲目扩张, 面临巨大的市场风险, 要么一味求稳, 白白浪费大好的发展机遇, 造成企业管理水平低下, 经济效益很差, 有些甚至因经营困难而破产倒闭。全面预算管理按照企业制定的发展战略目标, 层层分解、下达于企业内部各个机构, 以一系列的预算、控制、协调、考核为内容, 建立一套科学的、完整的数据处理系统, 自始至终地将各个机构经营目标同企业发展战略目标联系起来, 对其分工负责的经营活动, 进行全过程的控制和管理, 并对实现的业绩, 进行考核与评价的内部控制管理系统。

3.2 实施全面预算管理可以最大程度的提高经济效益、提高企业管理水平

全面预算编制涉及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的方方面面, 紧紧围绕资金收入和支出两条线, 将人财物、产供销全部纳入预算管理的范围。通过预算管理、绩效管理、内部控制的共同作用, 可以给各管理阶层压力和动力, 可以激励并约束相关主体追求尽量高的收入增长和尽量低的成本费用, 提高管理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各企业根据外部环境和内部资源的综合分析, 制定科学合理、切实可行的收入、支出、利润等一系列经济指标, 对企业各项资源进行合理分配, 并以此为基础制定完整的、科学的考核指标和激励制度。

3.3 实施全面预算管理是施工企业资金管理的需要

工程企业施工工地比较多, 分布不均, 为了确保各个工程项目的顺利施工, 施工企业往往根据自身经营管理的特点, 或者甲方的需要, 为工程项目开设临时结算账户。由此, 造成施工企业的资金比较分散, 管理难度比较大, 并且, 施工企业参加公开招投标, 需缴纳投标保证金, 中标之后还必须缴纳履约保证金, 以及其它的垫资。因此, 如何加强现金流管理成为需要关注的问题。

3.4 实施全面预算管理是施工企业防范风险的重要方法

在预算的编制和执行过程中, 企业各级管理层通过对社会经济发展水平、固定资产投资规模、行业生命周期、客户信誉能力、人财物及管理水平等的综合分析, 并及时去发现、识别施工企业生产经营中的潜在风险, 针对风险, 各施工企业可以预先采取相应的防范及应对措施, 规避、化解、转移风险, 从而使施工企业发展具有持续性、稳定性和健康性。

4 做好施工企业全面预算管理工作的有效方法

(1) 完善和建立企业内部的全面预算管理体制。设预算管理委员会负责预算的编制、实施、控制、协调和指导。预算组织体系的建立在预算管理体系中将起主导作用。

(2) 提高预算人员的素质和业务技能水平。全面预算工作是一项技术水平很高的工作, 涉及的范围很广, 施工企业应加强有关业务人员的技能培训, 对预算委员会的人员数量和质量严格把关。

(3) 对工程施工项目, 应认真编制施工预算, 计算出单位工程以及各分部分项工程所需的工、料、机。施工过程中, 各分部分项工程应按计划投工投料, 组织人力、物力, 在尽可能的情况下, 积极采用新技术、新工艺, 加强企业内部管理, 努力降低工程成本。

(4) 建立施工企业自身的工程预算数据库。建立由市场形成价格的新机制, 引导施工企业根据统一的办法编制自主的定额, 注重建立自身的经济数据库。现行的综合预算定额是根据平均水平编制的, 并不一定体现各施工企业的实际情况, 同时工程造价管理工作又是一项技术性、经济性、政策性很强的工作, 有的单价和市场实际情况有着很大的差距。

(5) 激发全体员工的主动参与意识。预算是全员的活动, 预算主体涉及上层、中层及所有员工, 预算编制、执行的过程, 既涉及到责任部门, 又延伸细化到每一个岗位 (职工) , 形成了一个完整严密的预算体系。通过预算体系的效能, 调动全体员工昂扬向上的精神、创新求变的意念, 才是施工企业发展的动力源泉。

(6) 使预算管理体系与会计核算系统有机结合。要及时、准确地反映出预算执行的偏差, 更有效地发挥预算控制的职能。预算体系与会计核算系统的一致, 可以通过日常的会计核算信息, 随时掌握监控预算的流程, 迅速地纠偏防错, 从而使预算管理的全面实施畅通无阻。

(7) 建立良好的业绩考评体系。根据预算目标, 对目标层层分解后, 在考核阶段, 明确考核部门, 具体考核内容, 保证企业预算管理体系中的预算考核的全面实施。

全面预算管理作为强化企业内部管理的一种管理机制, 通过预算目标的分解、编制、汇总与审核、执行与调整、考评与激励, 将促进企业内部各部门间的合作与交流, 减少相互间的冲突与矛盾。充分认识到全面预算管理与提高企业经济效益的关系, 并努力探索全面预算管理与企业其他管理的有效整合。

摘要:施工企业应以企业战略为导向, 以中长期规划为目标, 实施全面预算管理, 配合企业内部控制、绩效管理等先进管理办法, 全面提升企业管理水平, 提高企业经济效益, 实现企业的战略目标。

关键词:施工企业,全面预算管理,思考

参考文献

[1]杨金波.施工企业的全面预算管理——基于项目责任成本的探讨[J].财经界, 2010 (04) .166-167.

[2]娄文赉.关于企业集团加强全面预算管理的探讨[J].会计之友, 2007:25-26.

[3]高洁.施工企业全面预算管理探究[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 2010 (02) :109.

篇9:建筑施工企业工程预算管理的思考论文

关键词:全面预算管理;施工企业;管理实践

一、施工企业实施全面预算管理的意义

其实,企业全面预算管理的基础是预测和决策,将企业的发展目标作为战略指导,全方位的预测规划企业将来的各项经营活动以及财务结果,在监控执行过程中进行相应的指导改善,也就是所谓的事前、事中、事后对企业的各项经营活动进行监控规划,并且全面预算管理具有全面、系统、协调、战略和监查的特性,能够是企业长久发展,进一步扩大企业的利益。

而我国现阶段的建筑业发展十分快速,将这样的全面预算管理引入到施工企业中,可以在很大程度上保证施工企业的经济利益。因为,预算过程中成本是施工企业控制的重点,针对既定的市场份额等,可以达到提升企业经济利益最佳基础。全面预算管理在施工企业预算中是落实到每一个经济责任板块的,这对企业经济利益的提升有着极为重要的保证。另外企业经过预算不仅能够保证经济利益空间的提升,还在时间上得到了保证,更提升了其资本运营率,加强了施工企业在市场中的竞争能力。

二、施工企业实施全面预算管理现状及问题

由于建筑业的飞速发展,我国施工企业在其经营过程会遇到很多问题,而作为当前施工企业最为关键的管理手段“全面预算管理”,虽然能对施工企业节流有很明显的效果,但在其实施过程中依旧存在一些十分严重的问题。

(一)全面预算管理现状

第一点,对预算管理起不到重视,多是走形式,其预算编制时各方面的准备都不充分,基本上都是针对第二年准备达到目标闭门造车,但与实际发生产生极大的出入,甚至更夸张的是,编制预算与实际严重脱轨,很多编制成为毫无意义的白纸,这使得施工企业的预算编制发挥不了原有作用。

第二点,预算数据来源多数不合理,且全面预算管理工作人员实践经验不足,无法对施工企业实际活动作出正确判断。在进行预算编制时,采用的数据多数不是通过实践得来的,而是施工现场非预算工作人员收集而来的,其可信度很低,施工企业必须依据自身经营的状况制定有关制度杜绝这些问题的发生。

第三点,在其预算操作的过程不够严谨,基于全面预算管理体系设置不完善,内部的编制杂乱而不具备专业性,导致预算工作人员专业素养不达标,操作过程不够严谨科学,只能进行单一的计算。

(二)全面预算管理所存在的问题

1、缺乏认知

全面预算管理具有对今后经营活动全方位的预测,属于综合、全面、系统的管理活动,需要进行企业所有部门的沟通参与。我国现阶段施工企业的预算管理都是财务部直接参与处理的,工作目的就是为了编制预算,并没有结合企业管理,发挥出预算管理的作用。这种财务部编制预算是依照国家会计制度进行编制,但在部门有隔阂且信息不齐全的情况下,会造成预算不科学,无法执行的现象出现。而其根本原因就是施工企业对全面预算管理的认知不深,没有将其当作是管理手段来利用。

2、传统管理的影响

对于现阶段的施工企业来说,其自主权还是在分子公司或项目部,一旦他们按照编制的预算完成项目,也就意味着公司完成了目标。可现实中,分子公司和项目部经理虽然有自主权,却是在公司授权的情况下,在考虑到企业整体利益的时候会导致有些单位无法依照預算实施,同时由于施工中某些难以预料的因素,项目部或分子公司经理会通过诉苦的方法拒绝实行预算。这种情况的出现,导致预算不被重视,认为只要是公司领导的就是对的。所以,这种传统的管理模式阻碍了全面预算管理的发展。

3、对实行情况无系统考核激励

在执行全面预算管理的同时,施工企业依旧沿用传统管理模式,每年度的考核仅限于达到利润的考核,以及公司管理费的上缴等方面的考核。而预算实行的情况只简简单单的做相关比较,没有分析说明,对实行的具体情况做出相应的评价激励。从很大程度上来说,这样全面预算管理的作用也就无法发挥了。

三、有关措施对策

(一)解决施工企业实施全面预算管理现状的对策

第一,健全预算管理体系,提升企业内每个人员的重视度,将资金的流动量作为重点,对每个环节进行预算管理,加强预算的编制执行、分析考核工作力度,对在预算范围内的资金流动执行责任人限额审批制,极大度的限制不在预算内的资金流动,采用预算控制分配企业各部门单位的资源,并作出相应考核,使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更有效率,保证施工企业能有效持续的发展。

第二,建立完善的预算数据库,施工企业需要配备专业的数据采集人员,采取施工现场更高可信度的数据,并将这些专业数据整合起来,建立一个完善的数据库,这样才能保证全面预算其结果的实际真实性。

第三,严格监控预算操作的过程,如果施工企业预算人员具备专业的知识素养和操作能力,且有关领导对企业预算管理进行严谨的监控,那么,施工企业预算管理的结果才会具备实践意义,真正为企业带来切身的经济利益。

(二)解决施工企业实施全面预算管理问题的措施

1、健全管理机构

设立一个全面的预算管理的机构,是做好预算管理的基础所在。而企业的预算管理委员会其结构一般是由全体员工一起参与的,上到主任下到成员,都是企业的经理、基层员工等。委员会的主要职责范围:各单位年度预算方案、相关预算管理目标、预算调整方案以及年度预算执行状况等的审议批准。另外,还可以设立相关的办事机制,亦或是让财务部负责日常管理,使其负责审核汇总、报批批复年度预算;组织指导基础单位预算编制;预算执行调整受理的汇总、报批批复;以及执行结果的考核,和向领导汇报相关预算的工作。

2、按要求流程进行编制

在实行全面预算管理的时候,施工企业要抛弃传统管理模式,给最底层单位相应的权限,并在其权限内合法经营生产,但千万不要随意改动,要作为一贯的制度实施。预算编制决定着预算管理的结果成败,务必要让相关领导人员亲自执行,方便及时的协调沟通,保证预算编制能够有效进行。全面预算体系是由资本、经营、财务这三大部分组成的预算工作,三者相互交叉融合,一旦发生缺失就会导致体系崩溃。所以,承上启下的全面预算编制过程,是充分表现企业集权与分权统一的关键所在。

3、全面预算管理的调控执行

全面预算管理中最重要的环节是执行控制,没有执行预算就成了走形式。但其实,全面预算的方案只要经过了确认,就是企业内部的法律法规,具有相应的法律效应,企业的每个责任单位都不行严肃的执行。而实际上,由于施工中的不定因素,预算值和实际值有所出入,要保证预算目的的实现,对执行过程中进行相应的调控就是必要的。在调控中要注意,预算值与实际值的出入要项目部在既定范围内处理,对于超出范围的预算,要及时上报预算管理组织重新审批,预算管理组织也要及时给出审批意见。另外,针对分子公司等部门的预算费用,企业可以执行费用包干或统一管理的形式,且财务部务必要做到定期发布实际开支进展,达到业务的透明化。有时候业务量的增高会导致费用的开支增高,财务部也必须及时上报预算管理的组织进行审批。在每个责任单位都按照预算方案执行了,那么企业预算的目的也就实行了。

首先,预算管理委员会有下达企业战略目标的作用,而公司财务部却是将指标进行分解并落实到个责任单位头上的作用,且财务部还具有投资预算的作用。另外,基层单位主要是编制预算的草案,分子公司是费用的预算,基本是根据往年所使用费用结合第二年业务情况进行费用预算的编制,项目部则是企业经济利益的来源所在,其预算编制应结合工程的具体情况预算成本费用,并上交预算编制的草案。公司财务部要根据各部门上交的草案进行汇总并及时上报企业预算管理组织,而预算管理组织要在第一时间将审查的建议及意见交给每个责任单位,并要求修改。在修改后重新上交审核,当审核通过就是全面的预算方案了。

4、设立科学合理的考核制度与激励制度

基于原本的年终考核制度,对预算方案的实行状况做出考核分析及评价。根据行业标准的指标值,制定合乎企业自身的考核标准指标值,全方位的对预算管理进行考核,分析出预算值和实际值的差异所在,并进行细化分解挖掘出发生差异的根源所在,从而对预算方案的实行状况做出评价,提出有利的改进方案。在考核中可按年度、月度、季度的方式来进行,或是做到最起碼的半年度考核,保证在下年度的工作有所改进。预算方案的执行必须是客观严肃权威的。而设立激励制度,是预算激励机制最为具体直观的表现。设立激励制度时,务必要明确奖惩的基本标准,坚持做到公开公正公平的原则,积极有效的兑现考核结果,对预算方案实行力不足的个人或是责任单位做出相应的惩罚。

四、总结

综上所述,施工企业全面预算管理是强化其内部管理最为重要的管理机制,只有严格实行了全面预算管理,才能合理有效的保证企业的经营目标的实现。

参考文献:

[1]林辉红. 企业全面预算管理实践及方案探索[J]. 当代经济,2012,12:24-25.

[2]杨永琪. 施工企业全面预算管理存在的问题和对策[J]. 财经界(学术版),2011,03:63-64.

[3]杨海霞. 建筑施工企业全面预算管理的新探索[J]. 企业导报,2011,18:67-68.

[4]焦翠林. 施工企业全面预算管理探讨[J]. 中国乡镇企业会计,2014,12:95-96.

[5]曾繁. 基于项目责任成本与ERP运用的施工企业全面预算管理模式探讨[J]. 中国证券期货,2013,04:109-110.

[6]唐慧琴. 施工企业全面预算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应对措施分析[J]. 现代经济信息,2013,20:153.

上一篇:风电场征地协议下一篇:电子系统设计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