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人职业素养修炼(目录)

2024-05-01

现代人职业素养修炼(目录)(精选8篇)

篇1:现代人职业素养修炼(目录)

现代人职业素养修炼

提升职业素养是现代人决胜职场的关键,本套光盘从CCTV-10《百家讲坛》节目中精选金正昆、徐晶、邵守义、黄卫平等名家的经典演讲,从礼仪、口才、形象、学习等各个角度全面解析职场必备素养,高屋建瓴、深入浅出,指导职业人士不断提升,走向事业辉煌。

金正昆:涉外礼仪

徐晶:现代人整体形象设计

黄卫平:诚信是金

邵守义:口才与成功

王家瑾:人格角色与人际沟通

曾宪章:说话的艺术(上)

赵卜成:说话的艺术(下)

杜子华:英语成功学(上)

杜子华:英语成功学(下)

陈建翔:信息时代如何学习

篇2:现代人职业素养修炼(目录)

在激烈的图书市场竞争中,随着出版体制改革的进一步深入,图书出版对编辑提出了崭新的、更高的要求。图书编辑作为精神文化的传承者和文化产品的生产者,要清楚自身所应肩负的责任和所应具备的职业素养,根据图书出版需求及个人发展需要,不断加强各种能力的培养,努力提升个人的职业素养。图书编辑职业化素养包括以下内容:敬业精神;忠诚;良好的人际关系和团队精神;高度进取心;自动自发地工作;注重细节,追求完美;不找任何借口;具有较强的执行力;找方法提高工作效率;为企业提好的建议;维护企业形象;与企业共命运。

1.树立积极主动的市场意识

当前,图书出版处于市场经济的大环境之中。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产品之间的同质化现象较为突出,由于存在着优胜劣汰的客观规律,因此一本图书要想取得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必须有清晰的定位、准确的目标读者,以及根据读者特点而策划的内容,这样才能赢得目标读者的关注。只有在细分的市场中找准自己的读者定位,才能够有的放矢地服务于读者。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编辑出版理念、角色定位都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根据市场经济发展和读者的需求,做好图书内容上的改革,是期刊改革的发展方向。因此,图书编辑不应仅做静态的文稿处理工作,还应主动熟悉市场,进行市场调研,充分掌握社会热点与目标读者趣味,了解图书市场和读者需求,揣摩读者的阅读心理。根据市场信息进行图书选题策划,在组稿方向、稿件遴选等方面,都要根据读者需求来调整图书内容。对于每一个选题,都要着眼于是否顺应读者需求,是否对读者有益。只有将读者意识贯穿始终,重视了解市场,才能确保图书长久地赢得读者,在市场牢牢地站稳脚跟。

2.培养敏锐独特的创新能力

当今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图书市场竞争日趋激烈,一本图书要想在竞争中据有一席之地,就要不断出新、出彩,富于创新精神。创新要适应时代的发展、图书出版的需求和编辑的工作需求,它体现在图书编辑出版的各个环节中。图书编辑的创新性体现在从一开始的选题到最后的发行的整个出版过程中。

(1)选题。选题策划阶段是编辑创造性表现最为明显的环节。一个合适的选题,实际上是编辑运用自己已有的知识与经验,结合当前社会动态与市场需求提出来的。

(2)编辑加工。编辑要善于发现原稿中的闪光点,把它凸现出来,而对其中平淡无奇的地方则要善于修饰。在尊重作者原意的基础上所进行的增删、修改、润色等,也是编辑对创造性思维的运用。

(3)推广策划。编辑的创造性还表现在后期对出版物的装帧与营销策划上,具体包括要对出版物的版式、封面设计和印刷材料与印刷质量提出要求与建议,撰写征订广告、宣传资料和书评,为出版物的发行进行促销推广活动等等。

3.打造“博”“专”结合的知识结构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进步、消费者经济水平的提高、期刊产业的改革和创新,专业化、小众化成为中国期刊界的重要发展走向。为了追求读者市场的最大化,任何期刊都要有明确的定位意识,服务特定的读者群,满足读者个性化的多方位需求,也就是以小众化的方式达到大众化的传播效果,这就需要一大批与此相适应的具有专门知识的期刊编辑人才。传统期刊编辑学曾提出“T”形知识结构的概念,强调了期刊编辑应达到的专业知识水平,即期刊编辑若想胜任本职工作,必须具备广博的文化知识、深厚的学科知识和扎实的编

辑知识,要成为“杂家”。然而,随着期刊类型的日益细化,期刊编辑的分工也将越来越专门化。在信息飞速传播的时代,以一个人的通才来应对一切,显然不太现实。毕竟人的精力十分有限,追求样样精通,可能最终导致一样也不精通。人各有所长,能力和资质差别很大,社会化生产所要求的分工细化,恰恰可以最大限度地开发每一个人的潜力,使人们在生产中分工明确,各尽所长。

当今中国期刊业的快速发展对此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现代期刊编辑的专业知识不能仅仅停留在浅尝辄止的水平上,而是应沉下去,最好成为某一领域的专家。期刊编辑要不断探索,向“专家型”编辑的方向发展[4]。也就是说,专业性期刊的编辑必须在某一领域有充足的知识储备,并因此形成科学的判断力,才能驾轻就熟地进行专门化期刊的运作。比如像《招生考试通讯》这种专业性极强的教育类期刊,如果编辑自身不懂得招生考试领域的专业知识,别说加工处理招生考试方面的稿件,就是与读者沟通起来都十分吃力,又怎能奉献出贴近读者、指导性强的文章呢?因此,期刊编辑既应做“杂家”,又不能自甘于当“杂家”,还要在“杂”的基础上“专”起来,成为融“博”“专”于一体的复合型编辑人才。

如今中国期刊界的现状是,文字水平尚可的“万金油”式编辑举目皆是,而具有专业水准的编辑却较为匮乏,从而影响了期刊的整体质量。目前,很多综合性传统期刊纷纷改头换面,流露出专业化的气质,但有的效果并不理想,主要原因便是编辑的专业化水准差强人意。可以说,没有期刊编辑的专业化,就不可能实现真正意义上的期刊专业化。

4.塑炼独立深刻的理性精神

如今的读者普遍要求一本期刊具有较为深刻的内涵,以帮助自身提高知识层次。鲜活而深刻的思想、独到的见解与主张,是形成期刊风格所不可或缺的。期刊的思想就如同一个人的气质、风度,是内在精神的洋溢[5]。构成期刊特色与个性的一个十分重要的因素是观点,它要通过编辑凭借理性精神去进行深入的挖掘和筛选。

在信息爆炸的时代,若想获得独家新闻,似乎不太可能。尤其是期刊受到出版周期的限制,在新闻报道方面更是处于劣势。那么,期刊在市场竞争中究竟靠什么取胜呢?答案是:除了提供准确丰富的信息和有内容的深度报道外,还要敢于亮出观点,善于用自己的观点来影响读者。期刊编辑作为从事信息的筛选、加工、生产的专业人员,是精神文化的传播者和塑造者,因此不仅要掌握专业知识,还要有思想力。编辑对文化的传播,不仅是一个文化审选的过程,还是一个渗透自身文化理念、参与文化创造过程的重要角色[6]。即便抛除抓住读者眼球的市场动因不谈,期刊作为重要的舆论工具,也要履行好自己的使命,为社会的良性发展尽一己之力。而这一切,都需要建立在期刊编辑的理性精神之上。在这一点上,《三联生活周刊》《南风窗》《新民周刊》等时政类期刊作出了表率。这些期刊通常以有一定文化教养的读者为目标受众,以他们的视角为出发点,反映他们的价值观。要求受众能够以批判的精神进行独立思考,关注与社会发展密切相关的问题。

一本期刊的理性精神主要体现在选题上,即选题应具有较强的现实针对性,充分把握时代的脉搏,而这正是考查期刊编辑职业素养的重要环节。其实,理性精神同科学精神和人文情怀密不可分,而这一切又建立在充足的知识储备基础上。一名优秀的期刊编辑,除了应具备良好的专业知识背景,还应在政治、经济、历史、文化等方面都有一定的涉猎,这样才能练就一双洞察深远的慧眼,在纷繁庞杂的信息面前理清头绪,将其组织成为有效的选题。

在市场经济的大背景下,期刊编辑要想实现职业化,除了对期刊事业抱有奉献精神外,还应具备积极的市场意识、“博”“专”合一的知识结构、独特的创新能力和深刻的理性精神,这对提高期刊竞争力,促进中国期刊界整体素质的不断提高具有积极的意义。

作为军队新闻报刊的编辑,如何将更多具有时代特征和较强可读性的稿件编发出来,奉献给

篇3:现代人职业素养修炼(目录)

当前,在中国经济持续快速增长的背景下,企业经营管理的节奏和全球化步伐加快,越来越多的企业更为积极地进行购并、投资、引入新技术以及管理变革。在这一场变革中,财务总监( Chief Financial Officer,缩写CFO) 以其不可替代的作用,成为企业价值管理的中枢。因此,我国现代企业制度的完善离不开财务总监制度的建立与有效实施。要充分发挥财务总监在现代企业管理中的积极作用,就必须清醒认识现代企业制度下财务总监的角色定位、职业风险及其职业素养的时代要求。

一、财务总监的角色定位

现代企业制度建立在市场经济基础之上,其投资主体和利益主体多元化。财务总监既是企业法人治理结构的重要一环,向董事会负责,为其财务会计决策提供依据与服务,接受监事会对财务会计工作的质询与检查; 也是企业经营管理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财务总监履行职责的角色定位是股东利益代表,在此定位基础上参与企业日常经营管理,承担起对企业运营进行全方位监控的监督职责。

企业一切财务管理活动最终服从和服务于公司价值最大化,实践中财务管理逐渐定格于产权( 公司控制权及融资) 、战略( 决策及定位) 和监控( 约束及激励) 三大立足点。与此相对应,财务总监在企业治理和企业管理中承担起理财、控制和监督职责,概而言之,也可归结为价值管理( 理财) 和行为管理( 监控) 两个重要方面。从企业治理角度来看,财务总监,作为所有者利益代表,对经营者行使监督职责; 同时作为企业管理层重要成员之一,肩负着企业价值管理职责。抓好财务会计整体工作的管理,正是财务总监的基础及主要工作之一。

1. 会计基础建设职责

企业会计基础构成要素包括人力、组织、制度、职责、技能、理论、流程、体制、文化等。概括起来,包括企业内部生成会计数据信息并以此为基础生成企业财务报告的会计信息报告系统、构成企业内部控制系统重要部分的会计控制机制、解决公司财务治理和集团财务控制以及财务架构问题的财务管理体制三个基本方面。

规范、完整的企业会计基础构件是财务总监在公司治理和公司管理层面发挥作用的工作平台,也是财务总监的首要任务。其中,最为重要的是制度、体制的建构及其不断的适时修订与完善。

2. 价值管理职责

从企业价值增长的内在驱动因素分析,企业价值取决于其所产生的现金流的折现价值,包括企业现有业务 现金流量 价值 ( 当期营运 价值COV) 折现和未来现金流量价值 ( 未来成长价值FGV) 折现。因此,财务总监价值管理职责就体现在营运资本管理、企业产权管理、现金流量管理和价值增长管理,这四个企业价值的主要内在驱动因素方面。

业绩管理是价值管理的核心,企业的业绩管理目标必须符合股东的利益; 股东价值需要建立一个基于统计和财务数据的指标体系,这些都是财务总监及其财务部门的应有职责。

3. 企业战略策划者和指导者

现代企业制度下财务总监越来越成为总经理的经营伙伴,充分考虑各方面的利益和需要,负责企业战略计划的编制和执行。既涉及企业长期发展的目标,又兼顾企业短期发展的需要; 结合企业内部情况及外部市场环境进行分析。充分运用综合管理系统,确保战略计划的全面性和科学性。

4. 所有者监督职责

财务总监作为股东利益的代表者之一,履行所有者的监督职责: 参与审定企业重大决策,如制定企业预、决算方案,公司重大经营、融资、投资、重组等; 对授权范围内的经济事项进行审批; 制定企业财务会计管理制度,监控下属机构( 或子公司) 资金收支及财务状况; 在监事会指导下组织企业内部审计工作; 检查企业财务活动的有效、真实及合法性,及时发现和制止可能损害股东利益的行为,及时发现和制止违反国家财经法律法规的行为; 审核企业财务会计报表和报告并与法人代表共同对其质量负责; 参与拟定企业利润分配及亏损弥补方案; 负责企业及下属机构( 或子公司) 财务、审计人员的聘辞、升降、考核、奖惩。

5. 完善管理控制系统职责

企业管理控制系统是指构成企业管理行为的计划、策略及奖惩的组合。起点是企业资源和环境管理,依次贯穿业务规划、战略策划、经营计划、预算管理、偏差控制、绩效考核、薪酬激励等环节。随着现代企业各管理职能模块的不断交叉,财务总监将企业管理控制与财务责任融为一体,依靠敏锐的洞察力,针对企业经营管理过程中的任何一项职能、事件提出切中要害的说明和建议。

二、财务总监的职业风险

21世纪初,中国的“银广夏事件”、美国的“安然事件”和世通公司( World Com) 财务丑闻震惊了中国和美国的金融界,并引起全球对财务数据真实性的关注。这些事件的处理结局基本上都含有针对财务高管方面的: 包括财务总监在内的银广夏多名高管被收审、安然首席财务官被判入狱10年并缴纳2,300万美元的罚金,世通公司首席财务官被判入狱5年。

财务总监作为企业财务政策的制定者和监督者,时刻处在日趋复杂的企业内外部各种矛盾和利益冲突的焦点之上,风险随时出现。需要和企业负责人共同对企业财务报表和报告的质量负责; 需要对企业财务管理、财务决策负责; 因决策失误对企业重大经营、投资失误的经济损失承担相应责任。

1. 外部监管风险

安然事件发生后,由美国国会颁布的萨班斯·奥克斯利法案 ( Sarbanes - Oxley Act,简称SOX法案) 对世界各国会计职业监管、公司治理和证券市场监管产生了巨大的影响。中国借鉴该法案,出台了一系列加强企业财务信息披露、公司治理和内部控制方面的法律、法规,对弄虚作假、违反规定的公司高管( 包括财务高管) 的惩戒愈来愈严厉。因虚构收入、利润造假,采取收入不入账等方式形成企业“账外小金库”,设置空壳公司空划资金编造虚假现金流量等受到监管处罚的现象多见报端。如2011年9月27日登陆创业板的万福生科,在其上市前后多个会计年度内虚增销售收入,21名高管受到重罚,财务总监秦学军被处以30万元罚款,终身市场禁入。

2. 内部管理环境风险

现代企业制度要求企业管理制度化、规范化,由国有和民营经济发展起来的企业在管理方面随着国家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化大都取得了不错的效果。毋庸讳言,许多企业还存在一言堂管理、家族式治理、权责分配和激励约束公平机制、纳税观念、财务信息披露等方面问题。这必然会影响到财务总监正确、有效发挥其应有的职责和作用。

3. 内部控制制度管理风险

企业内部控制制度,一般是由财务高管( 财务总监) 牵头设计并推行的,当内控制度本身设计或运行出现瑕疵,未能发挥其应有的控制作用,致使企业遭受损失并被追究责任时,往往是财务高管首当其冲。

内部控制制度管理风险具体表现: 一是内控制度设计不完善。对企业外部环境和内部生产经营方式、组织体系、资产、技术的状况、信息沟通和管理过程结合不够充分,不能结合企业的实际情况建立内控制度。照搬其他企业成文制度及条文,内控制度流于形式,可操作性不强; 授权权限模糊导致职责划分不清等。二是内控制度执行不力。企业内部控制制度落实过程中,执行力较弱,例外事项过多; 内部监督和评价不到位,不能充分调动员工的积极参与; 权责不对等,相互制衡有名无实; 企业高层对待内控制度的态度不够严谨,变通有余,刚性不足。

4. 信任风险

中国目前是一个低信任度的社会,企业内人与人之间或多或少都持有怀疑态度。企业负责人希望通过聘请职业经理人的方式协助将企业带向现代企业管理制度化,然又习惯于“一言堂、一支笔”的管理模式,担心过度放权会“大权旁落”。

有关企业经营管理的决策,大多不是由财务高管来决定,可又都以财务收支为基础。各种利益相关方要实现自己的目标,都势必来“影响”财务高管、借助财务高管来实现。由此,财务高管成为各方利益的争夺者,处在各种矛盾和利益冲突的浪尖上。

5. 职业道德风险

财务总监的职业道德风险,主要表现在为谋求自身利益而直接做出损害企业利益的行为。或主动或被动地与企业管理者配合,歪曲财务信息,达到欺骗投资者、债权人、监管机关的目的。

财务总监作为一名高级职业经理人,必须对股东、债权人、员工、消费者等各方利益负责,过分强调个人利益的行为必将损害到其他方的利益,甚至触犯到国家法律。

三、财务总监的职业素养

实际工作中,财务总监需要影响财务团队自愿接受自己的观点和想法,支持、拥护自己的领导权威; 需要影响并不是自己下属的人员配合自己的工作; 需要采取积极措施争取CEO和其他部门对自己工作的支持; 需要有效参与企业战略决策与政策制定的过程。因此,作为一名合格的财务总监,需要具备一些特定的职业素养。

1. 业务素质

财务总监的业务素质可分为三个层次: 第一,业务基础技能。内容涵盖财务、会计、税务、审计、投融资等专业知识,同时还需要掌握如生产流程、经济法律、企业治理等其他相关知识; 第二,业务成熟度,即丰富的实践经验。财务工作经验的积累,是需要点点滴滴在工作中经过岁月的磨炼和经验与教训的沉淀; 第三,业务支持,依据扎实的专业理论和丰富的实战经验,为企业的经营管理、重大决策、风险管控等提供可行性建议。

2. 沟通能力

沟通能力是指充分而恰当地与他人进行信息交流,使他人掌握沟通人期望的重要信息的能力。有效沟通表现在几个方面: 能够与他人坦率沟通与交流并建立互信,最终达成共识; 能够根据他人特点灵活调整沟通方式,沟通中对他人进行引导和控制; 愿意与他人交流与共享信息; 能够将沟通内容表达清晰并有说服力。

现代企业面临的经济环境越来越复杂,企业投融资方式及渠道亦日趋多样化、多元化,财务总监的角色决定了他的职责,必须同多方面利益关系进行有效沟通。不但要与企业内部各机构、部门沟通,还要与企业外部的股东、债权人、公众、媒体等利益相关者进行交流、沟通、协调。企业财务总监还必须具有一定的政治头脑,认真处理好各方利益关系和人际关系,勤于沟通,善于应对。

3. 战略谋划能力

价值管理作为财务总监重要职责之一,需要财务总监具备战略性的思维方式,对外部市场、企业生产及销售等方面利用财务专业技能进行专业分析和宏观判断; 财务总监要能够按照制定的财务计划和既定的标准对企业活动进行持续有效的监督与检查,以实现企业价值目标和风险管制。

财务总监既是企业负责人的助手和参谋,也是企业战略决策层的重要成员,因此,现实要求财务总监必须主动地以企业长远计划和发展战略的眼光与企业的首席执行官一起规划企业长中短期发展战略,对战略决策提供当前及未来预测性的财务数据分析和财务支持服务。

4. 数据高度敏感性和分析判断能力

作为企业重要决策层成员之一的财务总监,应能根据所掌握的财务数据信息,综合分析研究企业经营状况,准确判断企业未来发展趋势,提供战略决策必需的数据支持。

错综复杂的外部市场环境及处在不断变动中的内部环境要求财务总监对宏观政策、产业环境、行业趋势、金融市场及企业资源具有敏锐的嗅觉和综合分析判断能力。财务总监的数据敏感性及分析判断能力是建立在精湛的业务能力及丰富的工作经验基础之上的,财务总监利用自己的专业知识,通过对企业经营活动过程的了解,利用所学的专业分析方法,对企业经济活动情况进行综合分析,写出比较系统、综合、专业的分析报告,为企业最高决策者提供决策所需要的相关财务信息。

5. 团队管理与领导能力

团队领导与管理不是简单的行政命令和制度约束,它要求财务总监公正地对待下属员工。财务总监应当全面了解本部门员工个人的状况,力求真正做到依据每位员工的能力及特长进行业务分工; 同时,每位员工也应当清晰认识、正确理解自己的岗位职责和业务范围,自觉、认真地履行职责、发挥特长。

财务总监应该认可并奖励下属的工作成效,为他们争取应得的自身利益; 应该以下属才干为标准,充分而有度地予以授权,以便于不断增强他们的责任感进而提升他们的工作能力与效率; 要为下属在工作中的错误承担相应责任并理解和容忍他们工作中的过错,以便于他们体验教训,在挫折中学习、成长; 妥善处理团队内部的冲突和危机; 财务总监应能总揽全局、理解团队愿景、整合团队力量,持续激发团队成员的信心与创造能力。

6. 良好的职业道德和敬业精神

就职业道德和个人品行而言,财务总监这个岗位有着极其特殊的要求。只有具备强烈的事业心与责任心,才能够得到上级的信任、下属的信赖、众人的尊重。廉洁自律,立足于公心。用诚心对待自己的岗位,用真心去感动别人,并通过个人的人格魅力和团队的合作精神,将企业的目标、制度以及理念潜移默化地融入到每位员工的身心中去。

在纷繁复杂的经济环境中,肩负多项重要职责的财务总监,在工作中,必须主动、勤勉、细致;在时间和精力上,必然比他人付出得更多。财务总监应当自觉地将其所有操作尽量置于企业制度之下,严格遵循关乎自身受托责任和安全的法律法规,将其视为职业操守底线。在大是大非面前敢于坚持原则,不为利益所动。在涉及自己利益时,一定要慎重,主动接受公司监事会、审计委员会、内审部门等单位的内部监督。

摘要:随着现代企业制度的不断完善,财务总监作为现代企业中非常重要的高级管理职位,在价值创造和公司决策方面所体现出的重要性在不断提升,他的角色定位和价值体现也越来越被人们所重视。文章从现代企业制度这一理论分析视角出发,系统探讨了财务总监在我国现代企业经营管理中的角色定位、所面临的职业风险,以及成为真正的财务总监所必须具备的职业素养。

篇4:现代人职业素养修炼(目录)

【关键词】大数据时代;高校学报编辑;职业素养;学报

【作者单位】赵秋民,《郑州大学学报》编辑部。

高校学报是科研人员发表科研成果的重要阵地之一[1],也是开展国内外学术交流的重要平台。大数据时代的到来,使得高校学报的发展形势十分严峻。一方面是快速变化的形势、日益更新的技术对传统学报编辑带来的冲击,另一方面是学报编辑队伍的职业素养需要不断提高,与时俱进。高校学报编辑是高校学报的核心主体,高校学报编辑职业素养的高低,对学报的发展尤为重要。因此,为了应对大数据时代带来的挑战,高校学报要尽可能地留住优秀的编辑。当然,一个有追求的高校学报编辑也应该结合大数据的时代特点,与时俱进,积极主动地提升自己的职业素养,不断完善自身的知识结构。

一、大数据时代对高校学报编辑的要求

大数据是伴随着互联网的发展而产生的,它不仅对政治、文化等方面产生了深远的影响[2],也对高校学报编辑产生了影响,对其职业素养提出了挑战。

1.改变观念,顺应潮流

大数据的主要特征就是数据量大、数据类型多、信息价值低和信息处理速度快,这些都要求高校学报编辑要及时转变观念。

高校学报编辑一定要放得下架子,调整好心态[3],用积极主动的心态去迎接出版业的发展方向——数字化出版,这样高校学报编辑才能尽快地适应大数据时代的发展,才能及时调整自己的工作重心,使自己能够跟上大数据时代数字化出版的脚步,为学报的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高校学报编辑要顺应时代的发展潮流,并不是说就要彻底地否定传统出版,而是应该认清出版业目前的形势,了解本单位的情况,充分考虑本行业的特殊性,不能一味地、片面地和孤立地夸大大数据对出版的影响和意义。尽管大数据时代,出版的数字化已经开始,但是传统的纸质出版也不会短时间内就彻底消失,还要经历一个长期的、曲折的和复杂的转变过程。

2.提高效率,优化服务

大数据时代的一个显著特征就是数据处理的速度快,信息传递的速度快,同时,各方面竞争的加剧都要求高校学报编辑要树立时间意识和服务意识。

大数据时代是一个信息瞬息万变、争分夺秒的时代,高校学报编辑一定要有时间意识,提高办事的效率[4]。高校学报编辑对作者的投稿要及时审阅,及时回复作者;对出版的期刊一定要及时通知作者,及时向市场发布期刊的出版信息并及时投递样刊。在信息海量涌现的大数据时代,高校学报编辑有无时间意识,对学报的发展极为重要,往往多争取一分钟,就意味着多一分赢取市场的可能性。

高校学报编辑还需要树立服务意识,为作者和读者做好服务工作。学报的发展需要作者的支持,可以说作者是期刊的生命之源[5]。无论是老作者,还是新作者,无论是校外作者,还是本校作者,高校学报编辑都应该一视同仁,全心全意为之服务。当然,高校学报编辑还应该为读者做好服务工作。随着媒体形式的增加,读者的可选择余地越来越大,为了争取读者,最大限度满足读者的需求,学报编辑还需要深入了解读者,分析读者,与读者做朋友[6]。

3.不断修炼,提升素养

无论在任何时代,高校学报编辑都不能停止修炼,大数据时代,高校学报编辑职业素养的修炼显得尤为重要。大数据时代,读者变得越来越倾向于数字化、个性化阅读,阅读的时间越来越少,购买动机越来越缺乏,这强化了高校学报编辑的职业危机。为了应对大数据时代的挑战,高校学报编辑只有不断地进行自我修炼,不断学习,掌握技能,主动沟通,走向市场,才能提升自身的职业素养,强化自身的能力。

二、高校学报编辑应培养的职业素养

在大数据时代,高校学报编辑不仅要具备传统出版时代应该具备的基本政治素养、道德素养、知识素养和业务素养,还应该与时俱进,根据当前的时代发展形势,有计划、有选择地提升自身职业素养,完善自己的知识结构[7]。

1.创新意识

高校学报编辑的工作是一种创造性的劳动,这就要求高校学报编辑要树立积极的创新意识,不断发展自己的创新能力。高校学报编辑只有不断创新,才能够促进期刊在大数据时代的发展,才能更好地为高校教学和科研做好服务工作。

“机会只偏爱有准备的头脑”,正如这句谚语所说,任何创新的策略和方法都不是凭空而来的,高等学报编辑只有不断地丰富自己的知识面,建立一个广博、跨不同学科的知识结构,才能为创新打好基础。因此,高校学报编辑应该积极争取一切可能的学习机会,积极参加各类学术活动和培训,扩大自己的知识面。

高校学报编辑不仅要不断培养自己的创新意识[8],而且要有将自己的创新意识付诸实践的勇气——大胆地表达,积极地尝试,这样才能提高自己的创新能力。

高校学报编辑可以通过多与其他院校学报编辑、作者和读者交流,听取多方面的意见,吸取多方面的经验教训,这样一方面可以增加自己的勇气,另一方面在确保自己选题新颖性的同时,也可以使学报更符合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

2.现代化编辑技能

大数据时代使得高校学报编辑工作的各个环节都与计算机联系了起来,因此,这就要求高校学报编辑要掌握现代化编辑手段。在大数据时代,高校学报编辑可以充分利用计算机技术、互联网技术,提高公式、图表的编辑质量,同时也可以加快稿件的处理速度,从而实现编辑出版过程中大量信息的快速处理。另外,高校学报编辑还可以通过掌握计算机网络技术和多媒体技术来提高自己对稿件和信息的加工处理水平,改变传统的编辑手段和技术方法,使高校学报传播学术信息更加及时。

nlc202309090157

3.信息处理能力

在大数据时代,学报编辑的信息处理能力也很重要,它是编辑在长期的工作中培养发展起来的一种捕捉、筛选、转换和利用信息并改变固有信息环境的能力。

在大数据时代,高校学报编辑要不断学习并能够灵活运用各种信息检索工具,从而不断提高自己对信息的敏感性、辨识性,以便及时地捕捉、分析各种信息。通过综合分析各种信息,学报编辑才能紧跟时代步伐,不断提升自己的职业素养,办出有竞争力的学术期刊。

高校学报编辑不仅要运用检索工具获取信息,还要能够通过与作者的沟通交流,捕获有价值的信息资源,并能够精准地分析和选择信息,利用这些信息了解有关学术、学科发展现状和趋势,从而使得学报选题栏目的设置建立在准确、可靠、科学和创新的基础上,为创造精品栏目、精品期刊打下基础。

4.交流沟通能力

高校学报编辑几乎每天都要与不同的作者、审稿专家以及读者打交道,也经常要接待一些编辑部的访客。与这些不同职业、不同性格的作者、专家、读者以及访客的交往都需要学报编辑具有一定的交流沟通能力[9]。

在大数据时代,读者的个性化需求越来越强,高校学报编辑面对不同的交流对象要采取不同的沟通方式。编辑与作者可能存在学术价值取向偏差、对稿件需求信息不对称等问题,所以高校学报编辑应该充分认识到这一点,并一一克服。

高校学报编辑在工作中要展开有效的沟通需要讲究一定的沟通技巧。在与作者沟通的过程中,学报编辑关键是要学会换位思考,交流时对作者推心置腹,在不违背原则的基础上,尽可能满足作者的要求[10]。对于作者的申诉,学报编辑要认真倾听,耐心解答,不能粗暴无礼地对待作者,而是应该争取作者的理解,与作者交朋友[11]。

三、提升高校学报编辑职业素养的方法

1.主动学习,及时更新知识

大数据时代是一个知识不断创新的时代,也是各种新技术不断涌现的时代。因此,高校学报编辑可以主动学习,及时更新知识来提升自己的职业素养。

大数据时代,随着新兴学科、边缘学科以及交叉学科的不断涌现,这些学科的学术稿件数量在很多高校学报上呈现逐渐增加的趋势。因此,这就要求学报编辑不仅要掌握编辑的基本功,还要不断向专家型编辑发展,要在工作中边干边学,自我培训,自觉积极地进行知识的更新与补充。

孔子说:“三人行必有我师。”学报编辑在积极自学的同时,也要积极与其他同仁、同事进行交流,向有经验的同仁学习,要不耻下问。另外,高校学报编辑还应该积极争取到其他高校或研究机构进行短期培训,提高自身的职业素养,确保自己所审核稿件的学术质量[12]。

2.扩大影响,树立品牌意识

在大数据时代,期刊的品牌力就是影响力。高校学报编辑可以通过树立品牌意识来提升自己的职业素养。

高校学报编辑树立品牌意识要从期刊的自身出发,首先把学报的特色栏目办好办强,吸引注意力,造成影响,再带动学报的整体发展。

学报编辑的品牌意识还体现在与时俱进的办刊思路上。高校学报编辑要积极主动、广泛地与读者联系沟通,广泛听取读者的意见,并将这些意见、建议用于创新工作思路中,再结合期刊的优势和特色形成期刊的定位和品牌。

大数据时代,高校学报编辑必须有稿源意识,在组稿、约稿时深入到高校教学、科研工作的一线,围绕学科发展前沿和重大科研动态精心策划选题,主动向专家、学者和学术带头人等约稿,从而不断提高组稿、约稿质量,扩大优质稿源。

3.避免纠纷,强化法律意识

大数据时代,我国法律法规日益完善,已经步入法治立国的新时期。高校学报编辑应树立法治意识,认真学习和掌握与编辑出版工作有关的各项法律法规,并以此来规范自己的工作。

目前,我国还没有出台专门的数字版权保护法,有关的数字版权条文只是在新修订的《著作权法》中有所提及,目前的法律法规对于数字出版物的合理使用范围界定是模糊的。此外,数字出版形态多样,传播方式广泛,使得权利人与作品的联系较松散,因此,其版权保护的难度加大了。这就要求高校学报编辑强化对数字出版版权等法律知识的学习。

4.严格把关,树立质量意识

在大数据时代,高校学报编辑的质量意识更是不可或缺。对出版行业而言,决定出版物质量好坏的关键因素就是内容,这也是吸引读者的关键。大数据时代,在信息传播的速度和广度提高的同时,传播内容也出现良莠不齐的现象,因此,这就要求高校学报编辑加强质量意识,严把质量关。

选择稿件是编辑工作中的一个重要环节,读者看到的内容是经过编辑加工整理后的,具有高校学报自己鲜明的特色 [13]。高校学报是高校学术展示的窗口,肩负着传播科学知识,加强学术交流的使命。因此,学报编辑在选稿时要以科学性、学术性和严谨性为宗旨,选择有较高学术水平和学术价值,能反映某一学科领域的最新成果的稿件,做到客观公正。

在大数据时代,读者习惯从网上获取各种自己所需要的资料信息,这对信息质量提出了更高要求,也要求学报编辑对传播内容进行严格把关。同时,高校学报编辑还要帮助作者提高作品质量,积极给作者建言,当好作者的参谋[14]。

5.多方互动,培养社会活动能力

高校学报编辑不能总是低头办刊,还要抬眼看世界,要与同行广交朋友[15],与作者、读者交朋友,积极参加期刊协会组织的各种交流活动。高校学报编辑经常参加社会活动不仅可以积累作者、人脉资源,还可以开阔自己的视野,提升自己的交流沟通能力,而这些都是大数据时代一个优秀编辑必须具备的职业素养。

综上所述,在大数据时代,高校学报编辑不仅要认清当前的形势,及时转变自己的观念,顺应时代的发展,积极进行自我修炼,不断提升自我职业素养,还要积极解放思想,创新思路,只有这样才能跟上时代的发展步伐,成为一名合格的编辑,为促进高校学报整体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参考文献

[1]肖旭芳.高校学报编辑职业素养要求及提升途径[J].中国报业,2014 (14):73-74.

[2]刘金荣.大数据时代高校学报编辑竞争力培养探讨[J].绥化学院学报,2015(3):117-120.

[3]洪瑞,李良.论数字背景下对高校学报编辑的要求[J].价值工程,2012(12):298-299.

[4]黄莉,侯风华,颜峻等.网络环境下科技期刊编辑队伍的素质培养和提升[J].编辑学报,2009(9):69-70.

[5]张玉亭.高校学报编辑的意识与知识更新[J].承德医学院学报,2004(4):357-359.

[6]邓建元,董鹏,姚明.浅论高校学报编辑的作者意识[J].编辑学报,2009(9):191-192.

[7]李建忠.新形势下高校科技期刊编辑胜任素质研究[J].西南民族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6):995-998.

[8]王金莲.高校学报编辑的创新素质[J].学报编辑论丛,2006(10):182-186.

[9]岳广腾.高校学报编辑的素养、知识与专业技能[J].青年记者,2012(26):45-46.

[10]占莉娟.高校学报编辑增强与作者对话有效性的着力点[J].十堰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3(5):95-97.

[11]侯风华,黄莉,颜峻等.高校学报编辑的职业特点和素质要求[J].编辑学报,2012(9):S87-S88.

[12]任晶钰.编辑综合素质对科技期刊质量的影响[J].武汉科技学院学报,2005(12):239-240.

[13]贺秀明.高校学报编辑应具有的信息意识[J].学报编辑论丛,1999(8):77-79.

[14]王桂珍.谈高校学报编辑工作中的版权保护[J].中国高校学术出版(Ⅲ),2010.

[15]金会平.高校学报编辑应着力培养的五种能力[J].湖北经济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6(2):19-20.

篇5:现代人职业素养修炼(目录)

学生姓名:王晋佳 学号:2014211227 专 业:旅游管理 指导老师:陈振孝 2015年12月18日

目 录

1、现在大学生就业情况的分析...............................3 1.1 大学生自身分析 1.2 从社会层面分析 1.3 从经济层面分析

2、大学生应具备的就业能力..................................4

3、大学生职业素养的培养....................................5 3.1 道德修养 3.2 职业修养

浅论大学生职业素养的自我修炼

摘要:马克思哲学原理告诉我们:“物质决定意识”。所以,大学生职业素养的培养要由社会现实所决定。所以,首先要先明确当前的就业现状,其次分析自身各项素质,最后做到量身定做,即有意识的培养自身相关素质。只有这样,毕业后顺利就业才会成为可能。关键字:大学生;就业;职业素养;

一、就业现状

从大学生自身角度分析。知识面过于狭窄,技能水平与企业要求脱节。这和教育制度有关,也跟自身素质有关。中国大学教育日益普及化,使得很多人都有机会受到高等教育,大学生多了,无疑更是增加了就业难度和激烈程度。但大学生依然存在这样的问题:1动力不足,缺乏恒心。当代大学生价值取向呈多元化,部分学生政治观念模糊,没有远大的理想和抱负,趋向于实用主义,重功利讲实惠,社会责任感,因而没有强大的动力。

2、缺乏奉献精神。在父母身边生活惯了的学生们,容易形成“小皇帝”脾气,因而养成了只讲索取、不懂奉献的习惯。必定导致成年后的敬业精神匮乏、社会诚信形象不佳的情形。背离了职业人才的最基本、最核心的要求,难以适应社会发展要求。

3、缺乏正确开展社会交往的能力。有的学生霸气十足,举止不雅,破坏公共秩序、语言粗俗,容易被宿舍排斥;有的学生性格孤僻,自制能力差,不善于交往,缺乏宽容与合作精神。

4、身体、心理上的问题。许多学生身体状况不佳,身体瘦弱,近视眼较多,有许多学生体育成绩一般或勉强过关,心理比较脆弱,一旦受到挫折就容易产生心理障碍。

从经济角度来看,市场经济条件下的自由竞争既有利,又有弊。有利表现在没有了所谓的铁饭碗,使国家分配工作成为历史,人们之间可以进行自由竞争,公平竞争。并且就业形式灵活,提供的工作岗位也比过去多得多,经济发展迅速。但是,市场竞争也有弊端,因为这使得就业竞争异常激烈和残酷。从而使得劳动力程度大大降低,对于刚走出校门的大学生来讲,压力大,经验缺乏,工资低。

从社会角度分析。中国是人口大国,人力丰富,每一个工作岗位就会有成千上万的人去竞争,其次,中国教育存在参差不齐,劳动力的素质也同样的参差不齐,再加上各地区经济发展程度差异,使得就业环境复杂多变,难以准确定位。

二、大学生应具备的职业能力

(一)充分的表达能力。包括口头表达能力、文字表达能力、数字表达能力,图示表达能力等几种形式在内的准确性、鲜明性和生动性。

(二)完善社会交往能力。学生步入社会,能像一个社会活动家一样,正确、有效在处理协调好职业生活中人与人的各种关系。(三)初具组织管理能力。要求大学生必须能从全局的角度加以协调处理好工作中涉及日常的行政、业务工作的各个环节,从千头万绪、具体繁杂的工作中有条不紊,同时还具备一定的领导能力。

(四)做出正确决断的能力。良好的决断能力可以实现对目标及其实现手段的最佳选择。

(五)沉着解决问题的能力。包括应变能力和适应能力、操作能力及策划能力。大学生要有耐心、有毅力、有很好的应变能力,做到急而能安、缓而不缀,既忍让又不失原则,沉着冷静、灵活应变地处理问题;适应能力是其素质、能力的综合反映,要求大学生对社会、对环境的适应,是主动的、积极的适应,不是消极的等待和对困难的屈服,更不是对落后、消极现象的认同,甚至同流合污。适应要同发展结合起来,要同改造联系起来;实际操作能力是人的智力转化为物质力量的凭借,是专业工作者必须具备的一种实践能力。实际动手能力的强弱,将直接影响到作用的发挥;策划能力要求大学生在日常工作中,抓住有利时机,把握有效空间,筹办和开展形式各异的介绍宣传和业务活动,使工作富有感召力和吸引力。

(六)锻炼自控能力。遇到不顺的事能否压下心头的怒气,冷静处理,是对大学生素质高低的一种考验, 避免因小事而引起大错,导致工作的失误。素质发展的创新性要求,是当代人才素质发展的基本方向和核心要素。创新能力的培养,是社会发展的客观需要,也是人立足于现实的必备素质。包含多方面的内容,如强烈的好奇心,细致的观察力,深刻的洞察力,超前的预测力,大胆设想勇于探索的精神以及提出问题、研究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等。

素质发展的个性化要求,是在强调全面发展的同时,也要注重人的个性张扬,就业竞争日益激烈,迫切需要当代大学生强化自我竞争意识,并根据社会的需要和个性特点,努力挖掘个人潜力,不断完善自己的个性和发展个人素质。机遇总是垂青于有准备的人,一个人综合素质的高低,将决定他求职择业的层次与自由度。而综合素质的提高, 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做到的,也不是靠毕业前的突击武装能解决的。它要求大学生要转变观念,增强竞争意识。

三、大学生如何提高自身素质

(一)、道德是做人的基础,做人之根本

“道”原指道路,后引申为事物发展变化的规律或规则,“德”是人们对“道”认识的所得。我们从小到大,父母、老师一直在对我们进行道德教育,我们每天在生活中随处可见道德问题,同时在评价着他人的道德水准。道德简单讲,是人们共同生活及其行为的准则和规范,道德通过社会或一定阶级的舆论对社会生活起约束作用。道德是人类的专利行为,是一定社会向人们提出的处理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之间的各种关系的一种特殊行为规范,从某种意义上讲,道德是讲人的行为“应该怎样”和“不应该怎样”的问题。

人生在世,最重要的两件事就是学做人和学做事。

在当今现实生活中,许多人比较重视学做事,而对学做人则有所忽视,很多家庭在教育孩子知识、技能同时,往往忽视了对孩子道德、人格的培养,这一问题已经引起社会的极大关注。一些成年人认为做好了事就是做好了人,实际上这两者的紧密相关性并不总是正相关,我们身边很多事实证明做好了事并不等于做好了人。

做人最重要的应该是以德为先,做有德之人。

中国历史上很多论述说明了道德对做人的重要意义,如“德行者本也”,①认为道德是做人的根本;“德者,才之帅也”,②即道德统帅人的才智。1961年陈毅元帅在送儿女学习时写了一首诗:“应知学问难,在乎点滴勤。尤其难上难,锻炼品德纯。人民培养汝,一切为人民。革命重坚定,永作座右铭。”陈毅元帅教育儿女立德为先,把锻炼品德纯看成培养儿女之根本,让儿女“永作座右铭”。

同样国外的思想家、教育家也很重视道德是做人的基础。古希腊哲学家柏拉图曾说“一个人不应该被荣誉、金钱和地位诱惑——去忽视正义和其他德行。”③英国哲学家罗吉尔·培根说“德行使心灵明晰,使人不仅更易了解德行,而且也更易了解科学的真理。”④德国著名音乐家贝多芬说过:“那些立身扬名出类拔萃的,他们所凭借的力量是德行,而这也正是我的力量。”⑤可见,道德是一个人精神的支柱,做人的根本,事业成功的基础。

人际交往中,礼仪是衡量一个人文明程度的准绳,它不仅反映着一个人的交际应变能力,而且还反映着一个人的气质、风度、阅历知识、道德情操、精神面貌等,因此从这个意义上讲,礼仪即修养,好的修养是依靠知识的积累、人格的升华、精神境界的提升、道德的提炼、举止的优雅等日积月累而成的。人有道德才能高尚,有教养才能文明,通过一个人对礼仪的 运用程度可以察知其修养的高低、文明程度和道德的水准状况。

良好的礼仪规范构成了高校大学生道德体系的一个重要环节,所以学习礼仪、运用礼仪,提倡在校园营造良好氛围,鼓励、引导大学生投入一定时间丰富课余生活,完善自我知识结构、提高自我修养,积极参与社会公益活动,以健全的人格充实自我,提升其综合素质,形成良好礼仪风范和道德行为,培养大学生有责任感、有高尚情操、有远大抱负、有感恩之心、守信用、讲信誉,报效祖国、追求卓越。

(二)、职业修养

1、在日常的学生生活培养职业理想。人的素质在日常的生活习性中得以展现和流露,习惯也是个人素质的真实写照。所以,培养自己的职业素质就必须从日常生活细节及点滴坐骑,看过汪中求先生写的《细节决定成败》的人都知道细节的重要性,要想成为从职场中脱颖而出的“黑马”,“小处”千万不能马虎。

2、在专业学习和实习中培养职业兴趣。这是一个职业素质锻炼的平台,为在校大学生提高专业素质及其他素质提供了良好的实践机会。要把握好每次这样的机会,不要害羞,不要胆怯,不要怕丢面子,在训练中要做到“胆大、心细、脸皮厚”。

3、在社会实践中体验和改进职业价值观。可以利用好每个假期去社会时间,无论是否从事于专业相关的工作,这都是很好培养职业素质的机会。只要数量“职业神圣”的观念,你就会从你的每项工作中得到自己想要的职业素养并嫁衣培养。同时,你也能从实践中改进自己以前不足的职业素质理念,不断培养自己,提高自己,使自己的职业素养得到不断的升华。

行动起来吧,这个时代的大学生们是幸福的,你们可以享受到科技、网络带来的广泛的学习资源。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实践的途径和方式方法越来越多,广阔的沟通与交流平台也为大学生的进步提供了捷径。希望大家珍惜身边的一切机会,不断提升自我职业素养,成为一名优秀的职场精英!

参考文献:

[1]司马光 《资治通鉴》选段 1

[2]汪中求 《细节决定成败》 新华出版社

读书的好处

1、行万里路,读万卷书。

2、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

3、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

4、我所学到的任何有价值的知识都是由自学中得来的。——达尔文

5、少壮不努力,老大徒悲伤。

6、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颜真卿

7、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

8、读书要三到:心到、眼到、口到

9、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义。

10、一日无书,百事荒废。——陈寿

11、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

12、一日不读口生,一日不写手生。

13、我扑在书上,就像饥饿的人扑在面包上。——高尔基

14、书到用时方恨少、事非经过不知难。——陆游

15、读一本好书,就如同和一个高尚的人在交谈——歌德

16、读一切好书,就是和许多高尚的人谈话。——笛卡儿

17、学习永远不晚。——高尔基

18、少而好学,如日出之阳;壮而好学,如日中之光;志而好学,如炳烛之光。——刘向

19、学而不思则惘,思而不学则殆。——孔子

篇6:现代企业员工职业素养培训心得

自2011年4月参加陈老师的《卓越管理者的九项核心管理技术》[修炼班]以来,感受颇多、感想颇多、感悟颇多,转眼一年有余已然过去,期待与之在淮安再相聚首,聆听陈老师精彩的授课,以达到心灵与工作技能的进一步升华。

在公司的盛情邀请下,陈中来老师再一次的光临居然之家欧蓓莎淮安店,6月12日我怀揣着激动的心情踏入了陈老师的课堂,开始了为期三天的培训课程,一切也正如我期待的一样精彩,在这里我学会了一套使我受用终生的方法暨逻辑六层次分析法,这对我的人生及今后工作的方式、方法产生了颠覆性的震撼效应。本次培训引发的头脑风暴直接冲击着我的价值观,使我乐观的面对工作的压力和竞争的挑战,而不是选择回避,下面浅谈一下我对本次培训课程的感悟:

尊重差异,发现差异的价值。运用团队中的差异性来打造自己的核心差异化团队,学会懂得欣赏他人,因势利导、做到知人善用,人尽其用。在多样中求同一,在差异中求和谐,在交流中求发展,不要拿自己的观点和自己的行为准则去要求别人如何做,怎么做;不要将一切与自己行为准则相偏离的人和事都极尽批判、打压;不要用有色眼睛去看待他人,善于发现他人的优点和亮点,只要最终能够圆满完成目标任务的方式、方法都是好方法,都应当得到尊重。

增进了解、增强信任,尝试在价值观层面上去沟通。保持一种同步的沟通状态,存质疑之心,怀宽容之肚。建立我们共同的信念共识,根据团队成员不同的能力、个性、价值取向等差异运用适当的领导方式,这样将会增强彼此的认同感,减少合作成本,从而在实际工作中能营造出高绩效团队,发挥每个人的优势,创造最大绩效。

树立正确的问题观,把抱怨转变成愿景,把问题转换成目标,对自己、对同事、对客户进行认同,不断地总结工作中的经验,不断地反思与改进工作中缺点,多用我多么希望你去做什么、怎么做;多么希望你能为我做什么、怎么做,而不是遇到困难和挫折就一筹莫展,选择放弃,敢于直面问题,敢于去解决问题,敢于同危害公司利益的个人或团体说NO。

认识自我,发现自己的认识“盲区”、分析自身个性上的优劣势,挖掘自身工作技能的提升潜力,从而更好地领导和完善自己,扬长避短,做最好的自己,关注自己本职工作,不要产生依赖心理,具备拥有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注重团队建设和团队发展,明确一个总体目标,然后将总体目标分成若干子目标,具体到每个人,这样做到人尽其职,责任到人,每个人积极主动地去完成每件工作暨每个子目标,加强子目标间的协调和沟通,这样总体的目标也就能够顺利完成,团队发展就会平稳健康。

篇7:企业需要修炼文化素养

企业文化的形成和作用是一个客观的过程,并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正如一个人来到世间,总是要成长的,至于成长的方向则是可以控制和干预的,父母的教育,家庭的环境,社会的环境和学校教育等使得具有同样能力的两个相同的个体,走出完全不同的人生轨迹。

所以必须先弄清楚企业所处于的发展阶段:婴儿期,儿童期,青年期,壮年期,中年期,老年期;必须在不同阶段辅之于相应的企业文化,一个企业才能够顺利“成材”。

企业文化的表现形式为

一. 老板文化;

很多企业特别是中小企业,创业初期企业文化其实就是老板文化,老板个人的风格,魅力,理念及素质体现了整个企业运作的核心指导价值,

应该指出在企业的初期,强有力的老板文化对企业长期的文化建设将会打下一个好基础。

二. 企业内强势个人的文化;

很多企业老板并没有极强的影响力,而内部某些员工,特别是一些实际经营的骨干个人,由于自己的工作风格和能力受到大家的赞同,这种个人的强势影响力主导了企业的文化。

三. 企业内强势组织的文化;

很多企业由于内部部门的分工导致某个部门变得及其重要和强势,如采购部门或者销售部门;这些部门的运作逐步影响这个企业的运作,进而事实上代表了企业的当前文化;另外,某些企业由于本体文化较为弱势,通常引进一批人才时,如某个业务部门高层跳槽到该企业,同时将旧日部将一并空降该企业,这些人将会形成新的强势组织文化,一步步取代原来的企业文化。

四. 企业内多个个体角力的平衡结果;

很多企业各个部门之间,个人之间呈现出你不能影响我,我不能左右你的平衡状态,与之相对应,这种平衡的状态催生了平衡的企业文化;

五. 企业内多个时期多种文化力量综合角力的结果;

篇8:现代人职业素养修炼(目录)

一、国内外CFO的发展历程

(一)CFO在美国公司治理中的地位和作用

美国公司治理中CFO的作用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CFO不仅创造并不断提升企业价值,而且推动企业变革,帮助企业适应更具挑战性的新型市场环境。2.CFO充分运用自己的专业技能,在设计和实施公司战略方面发挥极其重要的作用。3.CFO发现并及时解决绩效考核中存在的问题,不断完善绩效评估,将其与公司长远发展相结合。4.CFO对风险管理实施有效控制和妥善处理,实现资源的合理配置。在美国,CFO是现代企业中最重要、最有价值的顶尖管理岗位之一。它掌握着企业的财务系统和现金资源,参与企业战略的制定和执行,引导股东价值,创造、安排、设计公司的薪酬结构并把它与新的绩效考核指标相联系(尤其是股票价格)。他们最清楚企业的风险、成本和价值,是公司资源的价值管理者。美国的CFO认为,财务人员最重要的技术是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创造力。

(二)欧洲国家CFO的目标

基于欧洲不同国家的实际情况,各国CFO的目标有所不同。比如,由于欧洲的股权结构是由机构投资者、家庭、政府、商业和金融伙伴组成,因此,CFO对主要的商业交易承担着责任,财务控制情况一般是直接向CFO报告。他们更多的关心利益相关者的利益,特别是工会和劳工组织。他们把边际利润放在了首位,并且把减少众多的部门层次和流水线般的报告放在了降低成本的首位。

(三)日本CFO的职能定位

日本的CFO是以财务管理为基础,参与经营管理,主要从事筹措并运用资金、企业兼并等工作,在提高公司效益方面发挥着主要作用,较多扮演着专业理财幕僚角色,成为位居CEO和COO之后公司的第三官员。

(四)我国CFO的发展现状

我国的CFO是近十多年来才产生的一个新兴群体,是我国宏观经济改革、企业发展改制和会计制度变革的产物。目前,我国的CFO阶层包括总会计师、财务总监、财务经理等高级财务管理人员。从发展现状来看,主要存在以下几方面的问题:一是CFO群体已经形成但素质亟待提高;二是职责定位较低,忽略了对于企业长远发展更重要的高级财务职能;三是CFO在企业中的地位较低,无法发挥其应有的职能;四是CFO制度实施的范围较狭窄,尚不完善。对比中外CFO,其职能定位差异如下:

二、合格CFO应具备的职业素养

(一)CFO应具备丰富的知识和较强的学习能力,注重全面发展

过去,财务活动只要求CFO懂得会计和财务的专业知识,能独立承担投、融资和营运资本、管理等决策,而网络时代,广博的知识面是CFO进行有效工作的保证。首先,C FO应精通财会知识、审计知识、营销知识、评估知识、金融知识、进出口贸易知识、法律知识、计算机知识等现代企业管理知识,除熟悉财经、税务、工商政策法规外,在哲学、社会学、市场学、管理心理学等方面也要具备一定的修养,并以此来影响下属。其次,CFO应具备对整个国民经济的发展趋势以及市场环境变化的分析判断能力,能够及时把握企业的财务机会和财务风险,为企业决策提供依据。第三,CFO应能从企业纷繁复杂的各种财务活动中发现某些规律,借助先进的信息处理技术,利用定量、定性分析来论证财务数据的变动对企业盈利水平的影响。最后,作为企业管理层的重要成员之一,CFO应熟悉公司所处的行业背景和生产经营情况。一方面,CFO参与公司战略制定或提供有效的决策支持,必须对生产经营有充分的了解;另一方面,具备一定的生产经营知识便于CFO与生产经营部门有效沟通,了解他们的需求,从而提供更好的服务和有效的财务监督。

(二)CFO应具备较强战略思维和全局意识,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

财务战略管理活动是企业维持可持续发展、实现战略增长的基础保障。建立稳妥的财务战略规划是企业提高其价值创造能力的重要前提。CFO作为价值管理的设计者,应具备长远的战略发展眼光,预见到企业的发展方向,并善于利用财务分析技术对生产、市场、销售等多方面进行专业判断和宏观决策,以实现股东的价值增值和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三)CFO应具备较强的管理能力,解决、分析问题的能力和创新能力

作为企业高层管理者的一员,管理能力是CFO的必备能力之一。出色的管理能力是决定CFO能否引导变革和将某项战略变为现实的关键因素。另外,CFO应具备从各种相关的信息中分析企业面临的各种问题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不仅要从整个国民经济的发展趋势、市场环境及其变化中分析企业面临的财务机会和财务风险,还要从企业千头万绪的财务工作中发现影响企业财务工作的主要矛盾,寻求企业财务工作的规律,找出解决问题的最佳方案。再者,CFO还必须具有创造性思维和创新能力。企业是在不断的创新中生存和发展的,创新是企业生存和发展的灵魂。因此,CFO必须顺应外部市场环境变化,进行制度创新、科技创新和运作方式的创新,不能因循守旧、墨守陈规,要不断学习先进经验,适时变革来满足不断变化的业务需求。

(四)CFO应具备较强的协调沟通能力,拓宽财务关系网

新形势下的CFO在公司治理结构中起着桥梁作用。作为企业筹资运作主体及其职能向战略支持型财务的转移,对CFO组织协调能力的要求极为明显。协调沟通能力主要是指妥善处理企业外部和企业内部人际关系的能力。在企业内部,CFO必须与股东、董事会沟通,理解他们的回报要求并获取他们对公司的支持。CFO通过与CEO及其他高层管理人员沟通,可以准确理解经营层的经营意图,并将公司的经营战略或经营目标转换成可计量的财务、非财务标准。CFO还需要与下属及公司其他经营部门的管理人员沟通,多听取他们的意见和建议,减少彼此之间的分歧,发挥集体智慧在财务工作中的作用,以防决策失误。对外,CFO还需要与银行、税务、财政、会计、评估、咨询、保险甚至律师行、工商局、房产局、媒体、社会公众等利益相关者进行及时沟通,寻求共性,保证财务监督行之有效,使企业在激烈的竞争中仍旧保持优势地位。

(五)CFO应具备正直诚信的职业道德,做财务法规的维护者和维权者

良好的职业道德是CFO应该具备的基本素质。CFO的职业道德包括遵纪守法、公开诚信、不作假账、敬业奉献、坚守制度和原则、不屈于压力、敢于发表不同的意见。由于在公司管理中所处位置的特殊性,CFO在某种意义上变成了一种高风险的职业。在现代公司治理和法律法规中对CFO的职责规定,CFO是直接对股东和外部投资者负责的,CFO有责任监督企业的重大经营决策和财务信息的生产过程,有责任确保企业财务会计信息披露的真实性和可行性。因此,CFO在从业过程中,要始终坚守自己的职业道德,对财务问题有独立的见解并坚持自己的主张。要真正深入到企业长远的发展战略制定中去并强化监督者的身份,忠于财务事实,做财务安全的保护者,要对企业、股东和投资者负责。只有这样才能经得起各方的检查和监管,企业才可能长期生存和发展。

三、未来CFO的发展前景展望

上一篇:2024六一儿童节校长讲话稿下一篇:计11软件工程课程设计安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