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职业人课程总结

2024-04-13

现代职业人课程总结(共6篇)

篇1:现代职业人课程总结

现代职业人课程总结

营销1012陆迪29

大学两年时间,我们学了两年的现代职业人,从刚开始的厌烦到后来越来越有兴趣,发现它教会了我很多东西,不光是课程中的内容,更多的是教会了我们怎么择业,怎样面试,以及以后工作中需要掌握的知识,面面俱到,使我们受益良多.其中有几个方面在我以后的职业生涯中起到很重要的作用.一、女士的仪容仪表标准

女士的仪容仪表标准分为这些部分,包括发型发式、面部修饰、商务着装、丝袜及皮鞋的配合,以及携带的必备物品等。有些内容与男士着装标准相同,我们就不再一一介绍了。那么女士在商务活动中,仪容仪表方面需要注意哪些细节呢?

1、女士在发型发式方面需要注意,发型发式应该美观、大方,需要特别注意的一点是,在选择发卡、发带的时候,它的式样应该庄重大方。

2、女士在从事正式的商务场合的时候,面部修饰应该是以淡妆为主,不应该浓妆艳抹,也不应该不化妆。

3、女士在商务着装的时候,需要注意的细节是:干净整洁。女士在着装的时候需要严格地区分职业套装、晚礼服以及休闲服,它们之间有非常本质的差别。在着正式的商务套装的时候,无领、无袖,或者是领口开得太低,太紧身的衣服应该尽量避免。衣服的款式要尽量合身,以利于活动。养成一个良好的着装习惯。

4、女士在选择丝袜以及皮鞋的时候,需要注意的细节是:首先,丝袜的长度一定要高于裙子的下摆。在选择皮鞋的时候应该尽量避免鞋跟过高、过细。

5、女士在选择佩戴物品的时候,需要注意的是:商务礼仪的目的是为了体现出对他人的尊重。女士可以从两方面来体现:一方面是修饰物,另一方面是商务物品。在这两个方面中,修饰物应该尽量避免过于奢华,比如说在戒指、项链的选择上,都要注意这一点。必备物品的携带和男士的携带标准基本相同。

二、办公室礼仪

在办公室进行沟通的时候,我们应该注意哪些礼仪习惯?最重要的一点是,你要对他人,包括你的同事、上级和下级,表现出你对他们的尊重,尊重他人的隐私,尊重他人的习惯。我们应该如何注意办公室礼仪呢?

1、分清哪是公共的区域,哪是个人的空间。

2、工位的整洁。在办公室中要保持你的工位整洁、美观大方,避免陈列过多的私人物品。

3、谈话声音和距离的控制。在和他人进行电话沟通,或者是面对面沟通的时候,你的音量尽量要适当控制,两个人都能够听到就可以了,避免打扰他人工作。哪怕当电话的效果不好时也应该这样。

4、尽量避免在办公区域用餐。有些公司员工中午是在自己的工位上进行就餐的,这不是一个良好的商务习惯。我们应该尽量避免在自己的工位上进餐。实在不能避免的情况下,尽量节省时间,或者就餐完毕之后迅速通风,以保持工作区域的空气流通。

三、会议礼仪

我们以外部会议为例,讲一讲商务礼仪中需要关注的一些细节。我们将会议分成会议前、会议中、会议后。

1、会议前

在会议前的准备工作中,我们需要注意以下这几方面:

WHEN-时间,你要告诉所有的参会人员,会议开始的时间和要进行多长时间。这样能够让参加会议的人员很好地安排自己的工作。

WHERE-地点,是指会议在什么地点进行,要注意会议室的布局是不是适合这个会议的进行。

WHO-人物,以外部客户参加的公司外部会议为例,会议有哪些人物来参加,公司这边谁来出席,是不是已经请到了适合外部的嘉宾来出席这个会议。

WHAT-会议的议题,就是要讨论哪些问题。

OTHERS-会议物品的准备,就是根据这次会议的类型、目的,需要哪些物品。比如纸、笔、笔记本、投影仪等等是不是需要用咖啡、小点心等。

2、会议中

在会议进行当中,我们需要注意以下这几方面:

(1)会议主持人

主持会议要注意 :介绍参会人员、控制会议进程、避免跑题或议而不决、控制会议时间

(2)会议座次的安排

一般情况下,会议座次的安排分成两类:方桌会议和圆桌会议。

一般情况下会议室中是长方形的桌子,包括椭圆形,就是所谓的方桌会议,方桌可以体现主次。

在方桌会议中,特别要注意座次的安排。如果只有一位领导,那么他一般坐在这个长方形的短边的这边,或者是比较靠里的位置。就是说以会议室的门为基准点,在里侧是主宾的位置。如果是由主客双方来参加的会议,一般分两侧来就坐,主人坐在会议桌的右边,而客人坐在会议桌的左边。

还有一种是为了尽量避免这种主次的安排,而以圆形桌为布局,就是圆桌会议。在圆桌会议中,则可以不用拘泥这么多的礼节,主要记住以门作为基准点,比较靠里面的位置是比较主要的座位,就可以了。

3、会议后

在会议完毕之后,我们应该注意以下细节,才能够体现出良好的商务礼仪。主要包括:

·会谈要形成文字结果,哪怕没有文字结果,也要形成阶段性的决议,落实到纸面上,还应该有专人负责相关事物的跟进;

·赠送公司的纪念品;

·参观,如参观公司,或厂房等。

·如果必要,合影留念。

我学到的远远不只有这些,马上就要踏出校园的大门了,或许永远都不会在有坐在学校课堂里上课的机会了,这些知识就是我以后职业生涯中一笔宝贵的财富。

篇2:现代职业人课程总结

学习了两年《现代职业人》的总结

大二即将走完,我们下面面临的就是严峻的就业实习。虽然对于进入社会,进入职场,我们将会是初出茅庐的新手。但是,这并不是意味着我们对于社会,对于职场一无所知。俗语说得好:机会是留给有准备的人。对于进入职场来说,我们是有准备的人,这一准备足足有两年之久。

因为《现代职业人》,我们做了详细的职业生涯规划,对于职业生涯规划的意义有了更加深刻的理解,对个人的优缺点以及本专业的发展前景有了更全面的了解,为我们下一步的努力指明了方向。首先,“没有目标的船永远不能到达成功的彼岸,”职业规划让我们明确自己未来的职业目标,并以实现这个目标的要求时刻约束自己,给自己寻求更加专业的知识和丰富经验的动力。其次,职业规划也给你四年的大学生活做了相应的规划,在每个阶段,应该做什么事情,不让没好珍贵的大学时光虚度,是大学生会更加充实。最后,进行正确合理的职业规划,是将来进入职场时,拥有一份好工作的保证。所以,大学生对自己未来的职业进行具体详细的规划具有重要的意义。

因为《现代职业人》,让我懂得越早拥有一个职业规划会成为自己的一个筹码,让我重新开始重视社会发展的趋势,考虑社会对各种人才的需求,甚至对每个人才所具备的各项能力素质的要求。还有让我从自己今后的目标中,找寻自己现阶段所必须把握住的东西,有重点的学习,提高自己的素质和能力。我希望自己在未来能作一个更专业化,更职业化,更国际化的人,当然更要做一个有计划的人。因为没有计划的人,一定会被计划掉,我会按照我的职业生涯规划一步一步走向我所计划的最后一章。因为《现代职业人》,让我对能力素质模型有了一定的了解。首先,能力素质模型具有行业特色。它反映的是某类行业内对人员的整体素质要求,包括知识和技能的范围,对所服务客户的认识程度等。其次,能力素质模型具有企业特色。它反映的是单个企业对特定人员的要求,并且细化到行为方式的程度,即使是处于同一行业的两个企业,由于企业文化、经营目标、经营策略的差异,纵然企业在人员要求的能力条目上完全相同,也很少有两个企业的能力素质的行为方式要求是完全一致的。最后,能力素质模型具有阶段性。能力素质模型的行为模式由于与企业经营相联系,因而具有阶段性。在企业的特定时期内,某项胜任能力,甚至是某一组能力是至关重要的,而在另一个阶段,由于企业的经营目标或经营策略发生变化,能力模型素质就会定期随之更新和改变。

因为《现代职业人》,我学会了用SWOT分析自己。

1、内部环境分析:

Strengths:

生活态度比较积极,善于发现事物和环境积极的一面

待人真诚,放得开,并乐于与人交往和沟通,善于开导别人

喜欢思考问题,有一定的分析能力,并有寻根究底的兴趣,一定要将事情想清楚

有责任心、爱心,并且喜欢做相关的工作

做事比较认真、踏实,有浓厚的学习兴趣和一定的实力,比如会计方面

心思细腻,考虑问题比较细致

逻辑性和条理性较好,有一定的书面表达能力

爱好:喜欢能让自己静下心来的工作环境,能自己控制、安排的工作,跟人打交道的工作 Weakness:

竞争意识不强,对环境资源的利用不够主动,也就是与环境的交互能力不够

口头表达有时过于细节化,不够简洁

做事不过果断,尤其事前作决定的时候老是犹豫不决

工作、学习有些保守,冒险精神不够,没有结合长远目标,并且创新能力有待提高 组织管理人员的能力和经验欠缺

做事有时拖拉,不够雷厉风行

不喜欢:机械行重复的工作,也不喜欢没有计划没有收获的忙乱,不喜欢应酬和刻意的事情

2、外部环境分析:

Opportunities:

就专业方面来说,现在是一个信息爆炸的时代,各种渠道获得的各种类型的信息浩如烟海,对很多人来说,海量的信息只会让他们感到无所适从,而这也就产生了对于信息进行组织和管理使之有序化的需求,因此大的环境来说,这个专业方向是很有发展前景的。

加入世贸组织后,中国面临的国际化形势给个人也提供了更多的机会,可以在更宽广的舞台展现个人优势

中科院这个环境本身给我们提供的很好的软硬件条件不容忽视,有机会参与一些科研项目,学以致用,也可以积累更多的实践经验,同时有很多的机会与行业高层人士接触、交流、学习,提高自身素质

身边很多优秀的同学,有很多向他们学习的机会,并且有构建良好的人际关系的条件 Threats:

国际化的环境同时也意味着国际范围的竞争和挑战,对个人素质要求也就更高了,对于英语来说,就不能只满足与听、写,表达能力也至关重要

距离毕业还有一年半的时间,而离找工作只有一年的时间,并且找工作的时候并不是用人单位用人高峰期,就业的机会不是很多

优秀的人很多,而机会不一定是均等的,这时就不单单是知识的比拼,更是对个人发现机会、展示自己并把握机会能力的考验

因为《现代职业人》,我学会了在职场上应该怎样着装打扮。职业女性的着装仪表必须符合本人的个性,体态特征、职位、企业文化、办公环境,志趣等。女强人不应该一味模仿办公室里男士的服饰打扮,要有一种“做女人真好的心态”,充分发挥女性特有的柔韧,一扫男士武断独裁 女性的穿着打扮应该灵活有弹性,要学会怎样搭配衣服、鞋子、发型、首饰、化妆,使之完美和谐。最终被别人称赞,应该夸你漂亮而不是说你的衣服好看或鞋子漂亮,那只是东西好看,不是穿着好。职业套装更显权威,选择一些质地好的套装。要以套装为底色来选择衬衣、毛线衫、鞋子、袜子、围巾、腰带和首饰。每个人的肤色、发色、格调不同,所以适合她的颜色也不同,要选择一些合适自己颜色的套装,再根据套装色为底色配选其它小装饰品。

化装可以让女性更具魅力,但不宜浓装颜抹。过度打扮会让人感到做坐,过于简单会让人感到随便,总之有一个原则,每天的打扮必须要迎合你当天要会见的人们,符合他们的身份和专业度, 让自己不寒酸掉价。避免冲动性购买,如果你是属于这样的人,那么要切记你要买的衣服必须和你已买的衣服相配。精打细算,量入为出,但不可贪图小便宜因小失大。

随着妇女年龄的增长,头发也应该相应简段一些,一般来说妇女到了30-35岁这个年龄也最多把头发留到肩部。

在职业女性中,染指甲已经司空见惯了,但指甲油的颜色不应该选得太亮丽,这样会使别人的注意力只集中在你的指甲上,选一些和你口红相配的颜色,有些人喜欢透明色指甲油,它是大众都能接受的颜色。不要把旅游鞋穿进办公室,中跟或低跟皮鞋为佳,保养好你的鞋,把它擦的锃亮。鞋的颜色必须和服装的颜色相配,总之有一个原则“鞋子的颜色必须深于衣服颜色,如果比服装颜色浅,那么必须和其他装饰品颜色相配。职业女性希望表现的是她们的聪明才智,能力和经验等,所以要带首饰就必须是佩带简单首饰,不要带摇摆晃动的耳环或一走路就会发出声响的项链,这样对专业形象的杀伤力极大。

篇3:论现代职业人的理念及其依据

一、从职业的实质看:分工呈现专业化和系统化

职业是一种社会分工, 是人们从事职业活动时所结成的一种特殊的社会关系[1]。 职业随着社会分工的产生而出现的, 随着分工的变迁而发展, 所以社会分工是职业的前提。 因此, 要把握现代职业的发展, 必须了解现代分工的基本特征:即分工的专业化和系统化。

(一) 分工的专业化

分工的专业化, 实质是通过职业人的专业化劳动提高生产效率。 亚当·斯密曾举过一个例子:“在苏格兰, 也可以在温室中种植葡萄, 甚至同样可以酿造出上等美酒, 但它的成本要比国外高出30 倍。 在这种情况下, 如果为了鼓励苏格兰生产葡萄酒而禁止外国酒的进口, 显然是愚蠢的行为。 ”[2]“像产业中的分工那样, 增进了技巧, 并节省了时间。 各人擅长各人的特殊工作, 不但增加全体的成就, 而且增加科学的内容。 ”[3]分工的专业化, 就是要实现“职业人优势原则”, 就是把企业活动的特点和参与企业活动的员工的特点结合起来, 把每位员工都安排在适当的领域中积累知识, 发现技能从而不断地提高工作效率[4]。 这种“优势原则”体现在两点:首先, 职业人能结合自己的特点, 进行专项学习、适应和升华, 经历从初学者、职业能手到专家的转变, 自身的优势得到充分发挥, 使自己在从业者中具备竞争优势。 其次, 职业人专业化能力使分工的优势得到体现, 生产效益大幅度提升, 使企业在行业中具备竞争优势。

首先, 分工的专业化要求现代职业人具备“岗位优势”, 明确“在岗位胜任方面, 我的优势是什么? ”这就需要求职者能结合自身的兴趣、特长, 运用“SWOT分析法” (即竞争优势 (strength) 、 竞争劣势 (weakness) 、 机会 (opportunity) 和威胁 (threat) ) 确定自己的职业方向;立足职业方向, 了解职业动态, 精心打造符合职业需要的条件, 如能力素质、经验、态度等, 实现求职者与职业的高度匹配, 使求职者在择业的竞争中占据优势。

其次, 分工的专业化要求现代职业人具备“业绩优势”, 明确“在这个岗位上, 我能为企业创造什么? ”分工的专业化最大的目的是为了提高生产的效率和效益, 因此, 求职者一旦进入特定的岗位, 要将岗位作为发挥自身聪明才智的平台, 千方百计地利用自身的专业优势, 为企业创造效益, 这时候效益成为职业人的第一衡量标准, 曾经在择业中占据优势的条件, 如学历、外貌等变成了辅助条件。 所以, 为了实现职业的平稳和快速发展, 必须在岗位上挑战自己, 为企业创造效益。

(二) 分工的系统化

分工的系统化是指同一个劳动过程, 由不同的分工和岗位组成, 这些分工彼此之间构成了一个系统, 相互联系, 相互影响。 它与分工专业化是“一个过程, 两个方面”。 美国的波音飞机就采取了这种专业化、系统化分工的生产形式, 波音飞机由450 个零部件组成, 分别由6 个国家、1100 家大型企业、15000家中小企业共同协作生产, 西雅图只是其最后的总装厂[5]。

首先, 分工的系统化要求现代职业人必须学会合作。 不会合作的人, 不能成为现代职业人。 强调合作, 是因为现代职业竞争激烈, 在追求高效益的驱动下, 企业会全力开发组织的人力资源, 人力资源有效开发的前提是把合适的人放在合适的位置上, 人尽其才; 同时更需要合适的企业文化和制度将每个人能整合在一起, 形成集聚效应, 发挥1+1>2 的作用。强调合作, 一方面, 要求职业人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 创造良好的工作氛围;另一方面, 职业人要认同组织的目标, 并能为目标协调行动。 现代职业领域, 职业人受外在条件的影响, 行动和目标彼此存在着一定的差异, 差异如果得到有效整合, 则合作顺畅, 能提升组织的整体效能。 差异如果在扩大, 会造成人力资源的内耗, 组织的整体效能大打折扣。 因此, 合作是提升职业人自身效能和组织效能的重要支撑。

其次, 分工的系统化要求现代职业人必须具备“系统化意识”。 犹如人体是一个复杂的系统, 在医学上, 针对人体的不同器官, 将医学门类划分为内科、外科、耳鼻喉科, 血液科、心理科等等, 这些科室的分工, 能够提高医生的专业水平, 但仅仅拘泥于专业化, 会导致“头痛医头, 脚痛医脚”的窘境。 因为分工的专业化带有明显的人为因素, 单纯地强调专业化, 不仅会破坏事物的原貌, 而且会割裂事物的统一性。譬如, IT中搞软件的不会硬件, 搞硬件的不会软件。因此, 作为现代职业人, 首先要在分工专业化的基础上, 了解各个岗位之间的联系及运行规律, 了解所处岗位在系统中的地位和作用, 譬如“电子商务”这个岗位, 需要了解产品的生产环节、运输环节和售后服务环节, 根据商品的销售情况对这些环节进行定量分析, 就会发现这些环节存在着一些规律, 这些规律对于提高生产效率和效益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 其次, 系统化意识会拓宽职业人的“职业面”, 职业人可以以此为契机, 按照职业规划和自身的需要, 进行横向或纵向的发展。

二、从职业的过程看:职业更替、职业流动的周期在加快

现代职业, 从过程上看, 职业更替的周期和职业流动的速度在加快, 这一过程对职业人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要求职业人因时而变, 因势而变, 增强对变化的适应能力。

(一) 职业更替

职业更替是指随着经济的发展, 旧职业消失, 新职业产生的一种现象。 职业作为一种历史的产物, 它注定要经历从产生到消亡的过程, 只不过现代化使职业的更替过程变得更加快速。 目前, 包括修笔匠、签字排版工、油印师的旧职业正在消失, 总数已经达3000 种。 同时, 新职业在不断涌现, 截至2010 年, 国家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共发布了12 批122 种新职业, 如形象设计师、汽车模型工、呼叫服务员、信用管理师、房地产策划师等。职业更替一般有两种情况:其一是旧职业会随着时代发展, 内涵及工作方式都发生了深刻的变化, 产生新职业, 如理发匠变成了发型设计师。 其二, 新职业产生于一个全新的领域, 如心理医生、证券分析师等。

职业更替, 要求职业人必须具备创新的理念与开拓精神。 职业更替, 源自社会经济结构的变革引起职业结构的深刻调整, 这些调整对于职业人首先是一种巨大的挑战, 如新技术的革新, 使传统的劳动密集型职业发生根本性的转变, 自动售货机代替了人工售票员, 电脑屏幕前的控制代替了生产线上简单加工, 这些转变使职业人必须面对全新的工作对象和环境, 工作的压力和挑战是空前的, 甚至于使一部分职业人失去工作。 这些调整其次也是一种机遇。 为了适应职业的变化, 职业人须突破常规, 创新理念, 把握职业发展的新趋势, 丰富职业的内容和形式, 使其更具生命力。 农业作为一种古老的职业, 发展到今天, 将从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 在此背景下, 一味地坚持原有的生产模式, 只会产生低效的农业。 相反, 一些地区的农民开发出了: 具有特色的旅游农业, 开心农场, 农家乐, 掀起回归自然的热潮;附加值高的生态农业, 蟹田养殖、立体种植为产品提升了品质;农产品经济人、农业技术指导员、种子加工员等新的农业门类, 为农民就业拓宽了门路。 而这些, 离不开职业人理念的创新和开拓精神。

职业更替, 要求职业人必须研究市场需求。 职业的产生和消亡都是源于人的需要, 在当今市场经济条件下, 人的需求直接体现为市场需求。 如为了帮助购物, 便有了导购员, 为了“排忧解难”便有了心理医生等。 根据市场需求的程度, 又相对分为冷门职业与热门职业, 两种职业会因需求的大小而转化。 作为职业人, 要善于捕捉到市场需求的变化, 并因时而变。随着网络购物的风靡, 社会兴起了一种新的职业———电子商务, 它解决了网购在时间和空间的局限, 为买卖双方架起了更加便捷的联系通道。 未来人的需求将不限于简单的网络购物, 将更加注重更为轻松、直观的消费体验过程, 这就需要电子商务领域的职业人, 搭建更为便捷的平台, 提供更为专业、人性的服务。 因此, 面对职业更替, 职业人必须立足于市场需求才能在职海浮沉中取得先机。

(二) 职业流动

职业流动是指职业人在不同职业间变动的现象, 是职业人放弃又获得职业角色的过程。 “据联合国教科文卫组织统计:当今发达国家, 每个人一生平均有4~5 次职业变动, 美国的产业工人平均有17次, 日本人有6 次以上, 我国职业人的变动率平均也有3~4 次”。[6]还有抽样调查表明:一些发达的城市如北京、深圳等, 45%的人有过职业变动。所以, 一定的职业流动是社会正常现象和趋势, 因为合理的职业流动, 使人力资源在产业、行业间合理配置, 促进产业结构的调整和水平升级”。[7]

职业流动, 要求职业人必须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 对于职业人来说, 职业流动是其职业生涯中一种普遍的现象, 过去那种缺乏竞争机制的“铁饭碗”、所谓的“终身职业”已经渐行渐远了。 面对这一新的形势, 职业人需要打破传统的“传统学习”“专业学习”的局限, 力求做到“终身学习”, 即要在毕业后继续学习, 自主学习, 把学习作为职业流动的主要条件, 学习新技能, 新知识, 增强对社会和岗位的适应能力。从20 世纪90 年代起, 我国国有企业中出现了 “下岗”现象, 从1998 到2000 年, 有2137 万国企职工下岗, 下岗是改革计划经济体制, 发展市场经济, 是企业减员增效的必然举措。 面对这一突如其来的变革, 下岗职工度过了艰难的阵痛期, 大部分人通过参加政府提供的再就业培训、创业指导和自主学习等, 重新就业, 职业流动顺利进行。 如果说20 世纪90 年代国企职工还在为下岗而表现出惊慌失措, 而现在, 职业人已经对职业流动表现自然, 这源于凭借各种学习媒介, 如专业培训机构、网络课程、远程教学等, 职业人的社会和职业适应性已经有了大幅提升。

三、从职业的主体看:职业的人本主义因素日趋明显

人是职业永恒不变的主体, 但是, 时代不同, 人的地位及人的积极性和创造性的发挥程度, 有很大的差异。 导致这一差异的是现代管理理念的变革, 它经历了从 “X理论”“Y理论” 到现代人本主义的转变。 人本主义管理是以人的全面的自在的发展为核心, 创造相应的环境、条件以个人自我管理为基础, 以组织共同愿景为引导的一整套管理模式。 简而言之, 人本主义管理就是依靠人、激发人、为了人, 最大限度发挥人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了解人, 在于了解职业人的需要层次, 能力结构、心理状态等;激发人, 在于运用物质和精神资源激发人的工作热情; 依靠人是把做职业人作为最重要的生产要素, 精心培育;为了人, 是追求人的全面可持续发展, 同时也是通过职业服务人。 如今, 人本主义管理在提高员工积极性和创造性方面发挥着显著的作用, 不少企业以让员工入股、民主决策等形式提高主人翁意识。 阿里巴巴、腾讯等企业相继向员工推出无息贷款, 补贴员工买房, 员工的忠诚度明显提高。

(一) 职业的人本主义, 要求全面了解现代职业人

首先, 要了解职业人的需要层次。 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认为, 人的需要分为由低到高的五个层次, 即生理需求、安全需求、爱和归属感、尊重和自我实现等。 传统的管理理念, 把人当作职业的工具, 把职业理解为纯粹的追求利益的活动, 忽略了员工精神和归属的需求。 实践证明, 物质奖励在一定程度上能提高员工的积极性, 但是要产生持久的忠诚度和归属感, 还需要企业给予员工更多的人文关怀。 其次, 要了解职业人的能力结构。 现代职业日新月异, 充满挑战, 职业人要适应职业的要求, 必须具备比较全面的能力素质。 职场有个箴言, 就是“技多不压身”, 因而在“成功学“和”职场守则”中, 我们经常可以看到罗列的诸如 “十大能力”“十二种必备的能力素质”等, 为职业人的发展提供了一些参考。 但是, 在现实生活中, 要想完全具备这些能力, 也是不切实际的, 因为“技多也压身”。 职业人需要立足职业的要求, 重点培养岗位相关能力和“职业核心能力”, 即包括职业沟通、团队合作和自我管理的基础核心能力, 包括解决问题、信息处理和创新创业的拓展核心能力, 包括领导力、执行力在内的延伸核心能力。 核心能力产生核心竞争力, 与其将有限的时间用来发展各种能力, 不如有重点地发展核心能力。 最后, 要了解职业人的心理状态。 现代人受压力影响, 心理防线变得脆弱不堪, 心理的健康已经成为健康的标准之一。 现代职业人要想持续发展职业生涯, 必须要有坚实的心理支持系统, 面对压力和挫折, 能够进行有效的排解。 震惊全国的富士康几连跳事件, 充分说明了心理健康对于职业人的重要性, 因此, 可以说, 拥有良好心理素质, 也是现代职业人的必然诉求。

(二) 职业的人本主义, 要求为了人的全面发展

人是职业的目的, 而非工具。 传统观念认为, 职业是为了谋生的工具, 职业的目的是追求经济利益。这就把职业当成的人的“异化”, 即职业以人为基础, 却成为人的束缚。 现代观念倡导人的自由和解放, 赋予了现代职业追求人的自由、发展的责任。 职业的人本主义迎合了这一需要, 把人的全面发展作为职业的目标。 首先, 为了职业人的全面发展, 企业要为员工创造良好的工作环境, 促进身心发展;通过专业培训, 为员工职业生涯发展提供条件和机会, 促进职业发展;通过物质和精神奖励, 为员工的提供现实动力, 促进可持续发展;通过员工民主参与决策, 为员工提供自我管理的机会, 促进个性发展。 其次, “为了人”体现为“服务人”, 职业是满足人的需要而产生的, 它的对象指向的同样是人, 因此职业的目的是为人提供良好的服务。 服务体现在产品的质量上, 能为消费者提供更人性、更智能的便捷工具;服务体现在职业行为上, 能让消费者感受到“上帝般”的享受。 如国内一些连锁超市, 在超市设免费饮水亭, 栖息长椅等, 为消费者提供了人性化的服务。

四、从职业的规范看:遵守职业规范已经成为职场的主题

职业从形式上看, 是从事某一类分工的群体, 是相近工作的总称。 职业从单一的分工演变成群体的分工, 且受到社会和国家的认可, 离不开系统的职业规范。 传统意义上的职业规范, 局限于岗位规范, 从业规范等, 侧重于专业性、职业性。 但是, 现有的岗位规范显然已经不能满足社会对职业的多层次需要, 遵守与职业相适应的自然规律、 职业道德规范和法律规范等变得更为迫切。

(一) 遵守职业规范要求现代职业人遵守自然规律

职业在本质上是一种社会活动, 是一种人与人之间的社会关系, 但是无论职业的社会化有多高, 它始终离不开对自然的依赖。 职业不是纯粹的精神活动, 它需要对各种物质资料进行加工、升华以满足人的需要, 职业快速发展的今天, 也是对自然索取最严重的时期。 因此, 可以说, 职业不仅是人与人的关系, 也是人与自然的关系。 处在这两种关系中的职业人, 不仅仅要掌握职业发展的规律, 更应该研究和遵守自然规律, 实现职业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 从伐木劳模到植树英雄的马永顺, 曾创全国手工伐木产量之最, 采伐原木大约36500 棵, 14 次受到毛泽东、周恩来等老一辈革命家的接见, 其后目睹了由于过度砍伐导致的生态危机, 决定用后半生植树造林, 他和家人共植树5 万多棵, 荣获联合国环保奖。 马永顺的经历, 充分说明了职业人不仅仅要努力创造经济效益, 更要遵守自然规律, 创造生态效益。

(二) 遵守职业规范, 要求遵守职业道德规范和法律规范

对于职业来说, 功利性是其一大基本特征, 人进入职业领域, 目标之一就是通过劳动获得相应报酬。但是, 追本逐利的欲望也使人选择铤而走险, 超越道德和法律的底线, 最后的结果是职业人丧失社会信任, 断送职业生涯, 付出沉重的代价。 近年来, 央视曝光的“周大生等品牌黄金造假, 麦当劳过期食品翻新再售, 招行、工行泄露出售客户信息”等, 在消费者当中引起了轩然大波, 使企业陷入严重公关危机, 企业的形象和社会公信力受到挑战, 损失巨大。 因此, 可以看出, 职业人获取经济效益, 必须以遵守基本道德规范和法律规范为前提, 这些规范不是对职业人的羁绊, 而是维护职业秩序及生态的重要保障, 是职业人参与社会分工的“契约”。 职业道德规范和法律规范, 分别从内在和外在对职业人的行为进行约束, 拥有各自的效力范围, 两者相互补充, 共同构成职业环境的有力屏障。 现代职业处在建设道德文明、法治文明的大背景下, 道德和法治应当成为职业发展应有之义, 成为现代职业人行为规范的风向标。

(三) 遵守职业规范, 最后要求遵守岗位规范

岗位规范, 是指企业根据岗位的特点, 对职业人提出的综合要求, 是职业人胜任岗位的必备条件。 它主要包括时间规范、组织规范、协作规范和行为规范等, 这些规范直接关系到职业过程的顺利进行, 它从两个方面对职业产生影响, 第一, 岗位规范出效率。岗位规范, 是对工作流程的一种规定, 这些流程不是人为制定的, 而是来自于大量的岗位实践, 来自于优中选优, 由此产生的工作流程在生产中能缩短“个别劳动时间”, 提高生产效率。 现代企业已经普遍采用这种工作的流程化, 并将其上升为岗位规范, 作为现代职业人, 要融入岗位, 必须先适应并遵守岗位规范, 因为现代职业人处在不同岗位中, 每个岗位都是生产的单元和环节, 严格遵守相关职业规范, 能够确保所在岗位与整个生产环节的统一、协调, 从而产生效率。 第二, 岗位规范出质量。 这里的质量体现为产品质量和服务质量, 岗位规范通过规范化管理, 减少现代职业人在工作中的疏漏和失误, 减少产品的次品率;通过规范化管理, 使现代职业人具备专业服务水平, 提高服务质量。 从以上可以看出, 岗位规范是职业活动顺利进行的必备条件, 现代职业人要努力学习并遵守, 使自身的职业行为更具科学性、 规范性、合理性。

总之, 理念研究必须根植于现实基础, 否则就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 现代职业人“理念研究”, 源自职业、职业教育及职业人自身发展的需要, 反映了现代职业领域中人的基本愿景;现代职业人“理念”, 以现代职业的发展态势、职业人的发展规律为依据, 使理念在指引职业人发展的过程中更具有现实意义。

摘要:现代职业人首先是一种客观的现象, 反映了现代人的职业行为和过程, 其次, 它更是一种理念, 反映现代职业的需要及人的需要。现代职业人的理念, 是对现代职业及职业人发展规律的总结, 以现代职业四大基本特征即职业实质、职业过程、职业主体和职业规则为依据。理念与依据之间的客观联系, 使现代职业人研究具有深厚的客观基础和现实针对性。

关键词:现代职业人,理念,依据

参考文献

[1]刘大用.职业选择与职业道德[M].长沙:中南工业大学出版社, 1996:1-2.

[2]亚当·斯密.国民财富的性质和原因的研究 (下卷) [M].北京:商务印书馆, 1974:29-30.

[3]亚当·斯密.国民财富的性质和原因的研究 (上卷) [M].北京:商务印书馆, 1972:11.

[4]高国伟.不可不知的1000个管理常识[M].北京:中国法制出版社, 2011:179-179.

[5]潘旭强, 张华.国际贸易[M].北京:科学出版社, 2004:35.

[6]李勇.大学生学业与择业指导[M].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 2008:11.

篇4:关于现代职业人课程的几点思考

关键词:引入原因;课程内容;反思

一、《现代职业人》课程引入的原因

随着时代的发展,在职业发展教育中引入《现代职业人》课程是一个必然的趋势,以往高职院校大学生在就业时过分依赖家长和学校,缺乏独立性,缺乏前期的规划性,就业时没有目标,看到单位不管是否适合都投简历。有些学生即使找到工作了,也在工作中找不到前进的方向,总是原地踏步,即便自己确实拥有一定的专业技能,但由于缺乏长期的职业生涯规划,长期处于经常性跳槽的混沌状态,让学校和家长都非常担心。我院从新生开学伊始引入现代职业人课程,由辅导员担任课程的授课,在课堂与课外帮助学生树立明确的学习目标,确定未来的工作方向。

二、《现代职业人》课程的内容

《现代职业人》课程内容分四个学期授课,大一上学期着重让学生了解什么是现代职业人,职业生涯规划应该如何设定,让学生入学后根据自身进行SWOT分析,制订未来三到五年的中期规划;大一下学期着重现代职业人能力素質模型分析,让学生了解目前

企业对人才的能力、素质、技能方面的具体要求有哪些,鼓励学生从现在开始努力完善自我;大二上学期通过对典型企业的企业文

化分析和探讨,加深了学生对企业的理解以及对企业价值观的认

同感,为学生能够迅速融入企业打下基础。大二下学期,开设求职技能相关课程,切实提高学生求职的成功率。

《现代职业人》这门课程犹如学生职业生涯中的指路明灯,点亮了学生头脑中的火花,引发了学生对自己未来的思考,对学生即将开始的职业之路有不可替代的作用。据笔者两年授课中与学生的交流可知,学生普遍对《现代职业人》课程开设非常认可,认为该课程引发他们对自己未来职业之路的思考,也对他们更有效率地找到实习单位提供了专业指导。

三、授课反思

2010年9月我开始担任《现代职业人》课程授课老师,接到教学任务书的那一刻,诚惶诚恐,因为这意味着自己将从一名专职学生工作者转向三尺讲台,系统地给学生授课。《现代职业人》课程的实施,不仅要求学生学会用现代职业人的标准来完善自我,对授课老师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高职学生入校前的文化基础参差不齐,大部分学生独立分析思考能力比较滞后,对时事的敏感度不够,有的时候跟不上课程的要求,需要教师投入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到备课当中去。笔者将从以下四个方面谈谈上《现代职业人》这门课的反思。

1.先备学生再备课

学生是教学的主体,脱离学生实际的教学都无法成功。作为一名年轻教师,在教学前应对学生的个性差异、兴趣爱好以及原有的知识基础进行逐步了解,探索适合采用什么样的教学方法、什么样的课程设计易于学生学习和掌握;预测学生接受新知识时可能会

出现的情况,思考如何处理可能出现的问题等,这样才能设计出被学生接受的教学设计,才能在传授知识的同时,将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有机地融入教学内容。

2.整理授课思路,制订合适的教学设计

教学设计的好坏对教学的成功与否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按照现成的课程PPT授课,容易被左右而缺少自己的思想,内容单一、重难点都不够突出;文理科学生授课的重点不一样,有很多课堂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虽足够重视,但在实际的课堂教学中实施的效果却不佳。如何克服这些问题,完善教学设计中的知识体系建构,主要还是从知识的系统性、连贯性与学生专业的匹配性上下功夫。所谓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备课前除了认真吃透授课内容外,还需多与有经验的老师进行学习、交流,在思想火花的碰撞中开阔思路。

3.充分调动课堂内外的气氛

传统课堂教育中的你说我听的模式,已经无法满足90后学生的需求。90后个性张扬、思维活跃,不愿意接受枯燥的传统说教,而愿意在参与和体验中接受新事物。为避免单一沉闷的教学方式,应尝试给学生一个平等的平台,可以自由支配的时间和空间,比如说现代职业人微博群,学生站在和老师对等的角度进行交流,针对课堂上的内容,老师课后也可以在微博群组织讨论,鼓励学生畅所欲言,让课堂和微博成为充分展示学生独特个性的舞台。我们需要的是学生主动性的实质参与而非形式性的被动参与。

《现代职业人》这门课程对于提升学生的就业能力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甚至影响到学生以后的成长和成才,作为授课者的我们更要以一种一丝不苟的态度去面对,需要多向有经验的老教师学习,

多学多看,丰富自身专业知识与教学技能,与学生共同提高。

注:本文为2009年江苏省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研究重点课题(编号:SGSY2009ZD072)的研究成果之一。

篇5:现代职业人课程总结

教育不仅仅是为经济界提供人才,它不应把 人作为“经济工具”而应作为“发展的目的”加以对 待,因为“一种单纯追求提高生产力的模式必然走 向死胡同”[1 ]。现代职业教育并不是一种单纯的 职业培训,而是一种与复杂的职业环境相联系的 “教育”形式。因此,职业教育也应注重人的发展, 培养全面发展的职业人。[2]现代职业教育应以全 面发展的完满职业人为培养目标,建构与此相适 应的完整的课程体系,彰显主体观照的教学实践。

一、培养全面发展的完满职业人

任何现实的教育的理想形态,都应该是实现 其终极目的的一个暂时性、阶段性环节。职业教 育也是如此。对于职业教育的终极目的,可主要 从以下两个方面加以分析。其一,职业教育首先 是教育,这就意味着它必然也必须具有教育的共 同属性。教育的终极目的是培养具有“真善美统 一的完满人格”[3]的人,而不是把受教育者塑造 成一种特别的“器具”,给抱有他种目的的人来“应 用”[4]。从本质上看,职业教育的学生与普通教 育的学生在发展的总体趋势上都是一致的,即都 朝向全面发展[5]。这就决定了职业教育的终极 目的趋向于教育的终极目的。德国人本主义教育 学者洪堡指出,一个全面发展的人不只是“掌握了 丰富的知识”,更不只是“一台在某个狭窄领域中 精准工作的机器”,而是一件“艺术品”。[6]职业教 育虽然是以“职业”教育为名从教育的母体中脱胎 而来,以培养面向职业岗位的技术能力为突出特 点,但它与母体之教育的血缘关系却一直存在着, 任何外在的力量都无法阻隔由脐带传送过来的 “全面发展”目标的基因。其二,职业教育是面向 “职业”的教育,与普通教育培养普适的社会人不 同,职业教育所培养的是特定的职业人。由此决定,职业教育的终极目的是具有职业意义的教 育。作为职业岗位中的职业人,要完全地参与职 业世界、适应工作岗位的不断变化和拥有完满的 职业生活,就必须具备综合的职业能力。正如美 国职业教育学者勒维克从存在主义视角所指出 的,职业教育的目的在于帮助个体“发展内在的自 我”,“使学生成为具有真正人格的个体”,实现对 “工作意义的自我认知及自觉”,“视工作体验为个 人生命计划的一部分”。[7]因此,职业教育不能单 纯地把培养岗位技术能力作为自身所追求的唯一 目标,还要从教育的总体目标和复杂的职业环境 出发,实现个体的完整发展,指向主体的自我实 现。

综合以上两个方面,职业教育的终极目的就 是培养具有真善美统一的完满职业人格的职业 人,即完满的职业人。在当今时代的职业教育实 践中,应将这种终极的目的贯彻到职业教育的具 体培养目标——综合职业能力的培养中加以实 施。经过分析,在现代社会中,完满职业人所应具 有的综合职业能力主要包括基本学术能力、岗位 技术能力和高级职业能力,其中高级职业能力还 包括职业伦理和职业审美素养。

基本学术能力是未来职业人驾驭基本的工作 任务所应具备的基础能力,它更多地体现为一种 工具功能,主要包括听、说、读、写、算、数等基本的 求“真”的通识能力。个体无论未来从事什么样的 职业或岗位,这些基本的学术能力都是基础而必 需的。它们既是每位职业人参与凸显现代文明的 职业社会所必需的基本素养,也是个体进一步掌 握其他职业能力的重要前提和基础。在此有必要 指出的是,现代职业教育所培养的这些基本学术 能力并不是简单的听、说、读、写、算、数的基础性 能力,而是具有一定职业导向的基础学术能力。 其中,听的能力是个体在未来的职业世界中能够 以正确的姿态倾听或欣赏,进而合理地接受他人 意见或建议的能力;说的能力是个体能够在未来 的职业世界中正确地运用职业语言与他人沟通的 能力;读的能力是个体能够理解与识别和专业相 关的文字或图表性文件(如说明书)等的能力;写 的能力是个体能够以书面语言记录、组织和交流 职业事务的能力;算和数的能力是个体能够运用 基本的运算公式和数学语言对专业相关信息进行 简单计算与数学推理的能力。虽然这些基本的学 术能力都是个体应对未来每一项工作所必需的, 但对于具体的专业领域甚至岗位而言却具有相对 的差异性。因此,职业教育机构应根据不同的专 业和职业类别对学生基本学术能力的培养做出一 定的职业倾向引导。

岗位技术能力是现代职业教育不同于普通教 育所应着力培养的一种特殊能力,也是一种求 “真”的能力。对于这种能力的培养是职业教育在 脱胎于教育母体的过程中不断滋长的、具有自身 特点的重要职责与任务,是“职业性”教育的充分 体现。教育的价值表现为物质价值和精神价值两 个层面,就个体而言,它们分别指向于满足学生需 求的生存性价值和发展性价值两个方面。其中, 第一种价值是第二种价值实现的基础。因为个体 的发展需要是建立在对其生存需要满足的基础之 上的,“如果教育不授予学生谋生的本领,他们的 生存和物质生活缺乏保障,便谈不上对知识、道德 和审美的享受”8]。黄炎培曾经指出,“苟并个人 生活之力而不具,而尚与言精神事业乎? ”[9]此 “生活”乃“精神”之基础一“生存”。在杜威看 来,为有用劳动做准备的教育必须先于为闲暇生 活做准备的教育,因为“一个人为了过有价值的生 活,他必须首先要活下来”[10]。因此,职业教育必 须首先培养个体谋得生存的一技之长的能力,以 “补救”“求一饭之地而不可得”[11]的生存遭遇。 当然需要指出的是,随着现代职业教育社会化和 产业化的增强,岗位技术能力的培养不仅要观照 个体生存的需要,也应关注社会经济的发展,使得 职业教育在技术能力的培养中做到个体生存服务 与社会发展服务的和谐统一。

高级职业能力是个体应对高度发达的现代社 会之复杂多变的职业世界所必需的通往“真”、 “善”、“美”的高层次职业能力。它是个体在当今 时代参与任何一项工作都必不可少的综合能力, 在不同的职业岗位之间具有迁移性和普适性,在 不同的职业生涯时期具有赓续性和柔韧性。与前 述的基本学术能力相比,高级职业能力更体现为 它的现代性和高级性。高级职业能力主要包括创 新思维能力、批判思维能力、逻辑推理能力、问题 解决能力、交际和团队工作能力、学会学习能力、 复杂想象能力、情感认知能力以及职业道德和职业审美素养。它们一方面是处于现代社会环境中 的个体追求完满发展的必要组成部分;另一方面 也是促进个体“长效性”生长、增强人的“持久”和 “强劲”的“可持续性发展”的能力。12]在现代工业 社会,这些能力伴随个体组织和执行技术能力的 始终。高超的高级职业能力将有效促进个体对技 术能力的掌握和运用。正如杜威所言,“劳动力市 场动态的和变化着的需求对思维能力越来越多地 替代体力技能提出了要求”,因此,“职业教育计划 应该人文化和宽基础化,以提高适应性”。[13 ]这里 的“思维能力”便是高级职业能力的重要组成部 分。高级职业能力的培养在20世纪上半叶的杜 威时代就已得到了重视,它在当今经济全球化和 网络信息化时代的重要性更是自不待言。

在高级职业能力中,职业伦理和职业审美素 养是体现现代职业教育培养真善美统一的完满职 业人格之“善”和“美”的重要内容。职业伦理即职 业道德与职业态度,职业审美是个体以美的方式 处理职业事务的能力,二者在现代社会中对个体 的职业成功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在现代社 会,职业伦理主要表现为个体对工作的高度责任 感与使命感、良好的团队精神、诚实的工作态度、 耐心的工作方式、积极的进取心、自尊与他尊,等 等。对于职业伦理的重要性,著名的奥地利教育 人类学家茨达齐尔有过相应论述。他认为,那些 正在为职业做准备的青年人除了必须获得职业知 识和技能之外,还应当“形成那种有望获得未来职 业地位和对他有利的个性特征”[14]。其中的“个 性特征”就是他所指的专门的“职业‘道德’ ”,这是 职业人走向职业成功的必要条件。职业审美素养 同样是现代社会中的个体走向职业成功所不可或 缺的。一方面,审美素养可以为个体知识的习得、 技能的获得、创造力和判断力的养成等提供“美” 的基础;另一方面,它可以通过“以美储善”促使职 业人道德素质的提升。此外,职业审美素养的教 育还可以通过培养职业人的“欣赏美和创造美的 能力”以及形成“美的人际关系”,15]进而达到提 高以“技术能力”为主导的劳动生产率的目的。着 名的德国理论物理学家韦尔曾直言,“我们的工作 总是力图把真和美统一起来,但当我们必须在两 者中选择一个时,我总是选择美”[16]。足见“美” 在个体职业生活中的重要性。如果没有“善”和 “美”的素养,职业人将不尽完满。对此,黄炎培曾 有过精到的论述。他指出,职业教育如果“仅仅教 学生职业,而于精神的陶冶全不注意”,就会从一 种很好的教育沦落为一种低级的器械教育。如此 一来,一些学生便没有自动的习惯和共同生活的 修养,这种教育最好的结果不过是造就一种改良 的“艺徒”,而不是“良善”的公民。17]这里的“精神 的陶冶”、“自动的习惯”和“共同生活的修养”是职 业伦理与职业审美素养的重要表现,它们是现代 职业教育培养“良善”职业人所必需的。

二、构建完整的现代职业教育课程体系

要实现完满职业人之多元能力素养的培养目 标,现代职业教育必须构建完整的课程体系。前 述的三大能力要素又分别包括诸多子能力要素, 不同的子能力要素往往渗透在不同类别的课程当 中。根据职业教育所欲达成的能力要素的不同, 可将理想的、完整的课程分为人文社会课程、自然 科学课程、专业技术课程和综合课程四个类别。 当然,在现实的职业教育实践中,应该根据职业教 育的不同层次和专业领域以及职业院校学生的知 识基础和认知特征,对这些课程内容在难易程度 和侧重程度上做出合理的.选择和设计。

人文社会课程主要承担个体之社会语言、认 知、情感以及职业伦理和职业审美等方面能力素 养的培养,这些能力素养是未来职业人无论从事 何种职业都必需的。现代大学之父洪堡曾指出, “有些知识应该是普及的,有些巩固思想和性格的 教育应该是每个人都获得的。不论其职业,只有 一个良好的、正直的、启明的人和市民,才能成为 一个好的手工业者、商人、士兵和企业家”[18]。这 里的巩固“思想”和“性格”的教育知识在很大程度 上是人文社会课程所传输的重要内容。职业教育 主要是培养未来不同行业领域内的技术工人,他 们要成为一个好的职业人,首先应成为一个良好 的公民。但笔者并不赞同洪堡所倡导的普通教育 与专门教育完全相剥离的状态,而是主张在专门 教育内部渗透相应程度的通识教育,而人文社会 课程则是践行这种通识教育的一个重要载体。人 文社会课程主要应由语言课、政治课、历史课、伦 理课和美育课等构成。语言课主要培养个体基本的以及与职业有关的写作、阅读、听力和交流等语 言方面的能力;政治课旨在增进个体对国内与国 际政治社会形势的认知与理解,增强他们职业的 政治服务意识,使之能以政治的眼光理解职业角 色、处理职业事务;历史课旨在通过使学生学习和 掌握人类社会发展的基本规律,促使个体对与职 业有关的各种社会问题的深度认知和理解,以历 史的深邃眼光有规律地解决职业世界中遇到的有 关社会问题;伦理课主要承担个体职业意识、职业 道德与职业精神的培养,诸如诚实守信、热爱工 作、良好的团队精神等;美育课主要培养个体健康 的职业审美精神、正确的审美态度以及良好的发 现美、鉴赏美和创造美的能力等,通过开拓和打造 学生的艺术视野和艺术品格来增强技术能力执行 的艺术品位。

自然科学课程主要培养个体遵循和运用自然 原理或规律进行逻辑运算、思维和推理并进而解 决职业生活中实际问题的能力。新技术的产生源 于新科学知识的应用,而新科学知识的建构必须 建立在对前人积累起来的并得到社会普遍认可的 客观真理掌握的基础之上,这就需要参与未来技 术岗位的职业人加强对蕴含客观真理的自然科学 课程的学习。与此同时,自然科学课程还可以培 养未来职业人“勇于探索”、“求真”、“唯实”和“创 造”的科学精神。[19]由于这种科学精神不是对人 文精神的排斥和压抑,而是融合人文精神的科学 精神,所以,它极其有利于职业人的健全发展。正 如杜威所言,如果“一个人没有养成科学精神”,那 么,他就“没有人类为有效地指导的思考所设计的 最好的工具”,“这种人不但不能利用最好的工具 从事研究和学习”,而且还“不能理解知识的丰富 意义”。[2(^这就意味着自然科学课程所蕴含的科 学内容不仅具有简单的工具功能,还具有丰富的 思维助推效应。自然科学课程主要包括数学课程 和科学课程。数学课程以重点培养未来职业人在 与职业有关的数学问题中进行基础运算、空间想 象、统计分析与逻辑推理等方面的能力为目标,主 要包括高等代数、三角几何、微积分、离散数学、基 础统计等课程;科学课程重点用以培养学生在对 各种自然现象包括人类自身及其科学规律掌握的 基础上,运用各项基本原理解决职业领域中实际 问题的能力,主要包括物理、化学、生物和地理等 课程。此外,为响应现代职业世界的需求,计算机 课也应纳人现代职业教育广义自然科学课程的范 畴。它作为一种工具课程,主要用以培养个体运 用计算机设备来处理职业生活中所产生的文本、 图表、图画与视频等数据信息的能力,包括计算机 基础、程序语言、工程制图等课程。

对于具体的自然科学课程,职业教育机构应 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有针对性的选择:对于 基础较差的中职生应该大大降低其难度,以求补 偿他们知识基础之不足;对于高职生则应适度提 高其难度,但也应低于普通高校相应课程的难度。

专业技术课程是最能体现现代职业教育办学 特色的课程,它的目标在于培养个体应对特定岗 位的专业技术能力,尤其是一线的动手操作技 能。正如美国著名学者加德纳的多元智能理论所 指出的那样,让学生了解本国的文学和历史以及 统治自然世界的生物学和物理学原理固然重要, 但让他们去追寻自己喜欢的并有可能成功的领 域,其重要性至少不亚于前者。[21]职业院校的学 生大都擅长动作操作技能,而专业技术课程正是 为他们“量身定做”的促进他们职业生涯成功的专 门课程。当代社会批判学家丹尼尔?贝尔认为,后 工业社会的主要问题就是要有足够数量的受过训 练的、具有专业和技术能力的人才。[22]这就进一 步印证了职业教育设置专业技术课程的必要性。 因此,在现代社会,职业教育必须深刻领悟专业技 术课程的基本使命,科学地设置与实施相应的专 业技术课程。根据课程的性质和教学形式的不 同,专业技术课主要分为专业理论课和专业实习课。其中,专业理论课程是职业教育课程体系中 的主干核心课程,目的在于从学科规律和专业理 论发展的视角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专业技术 能力。专业实习课程更是职业教育培养个体专业 技术能力不可或缺的课程,它旨在使学生通过在 真实的工作场景中进行实践操作实现对专业技术 能力的有效达成。

综合课程是将具有内在逻辑或价值理念相互 关联的原有分科课程和其他形式的课程内容整合 在一起,以消除各类知识之间的界限,使得学生形 成关于世界的整体认识和整合观念,从而有效解 决实际问题的一种课程类型。23 ]格式塔心理学理 论认为,认知主体具有整体性的特质,它强调经验与行为的整体性,要求认知客体也应具有整体性 的特点。[24]这种整体主义的心理学理论具有较强 的人文品格,符合现代职业教育培养完满职业人 目标的终极诉求。在现代社会,随着经济全球化 和世界一体化的快速推进,职业世界也变为一个 极具整体特点的复杂系统。未来职业人要成功地 胜任某一职业岗位,不仅需要具备独立的职业能 力,还需要具有凸显整体特点和全局视野的综合 职业能力。因此,无论是从个体发展规律的视角, 还是从职业人胜任工作的立场,综合课程的设置 都是必需的。从整体主义视角出发,将蕴含相互 关联的多元成分的经验和活动内容整合在一起就 形成了综合课程的基本内容。职业教育的综合课 程主要由横向交叉课程和纵向顶点课程组成。其 中,横向交叉课程是将学科内或学科间相近的几 门课程相互交叉融合在一起而形成的综合新型课 程,其目的在于培养个体在某一职业领域中的整 合式的多学科视野。这种交叉课程一方面体现为 学科内部几门相近课程尤其是基础课程间的交 叉,诸如综合文科、综合理科等,旨在培养某一专 业领域职业人的多元基础学科视野。这种课程更 适于中职学生。另一种是在不同学科间相近课程 之间的交叉,如生物伦理学、教育人类学等,旨在 为不同职业领域的学生提供相近学科的思维方 式,以增强未来职业人职业能力的创新性。这种 课程更适于高职学生。纵向顶点课程一般是在最 后一个学期设置的,它从整个职业项目的视野来 培养个体应付复杂环境的综合和高级职业能力的 课程。这种课程在组合方式上体现为纵向的贯穿 性与总结性,在能力培养上体现为高级性和综合 性,与横向交叉课程相比具有较强的项目针对性。

三、彰显主体性的职业教育教学实践

培养完满职业人之目标的实现和完整职业教 育课程的实施要求职业教育的教学实践必须彰显 主体性,充满人文观照,以使个体在更加宽松、和 谐的氛围中走向发展和完善。教学实践是最能体 现动态性和主体性的教育实践状态,由于它最能 发挥主客体各方面因素来促进人的成长与发展, 它也就更便于通过满足个体的主体性需求来实现 培养完满职业人的目标。为此,现代职业教育教 学实践必须有人性化的教学资源支持、民主型的 教学关系支持和主体性的教学方法支持。

教学资源支持是保障完满职业人培养的前提 性教学支持条件,而体现人文色彩的人性化的教 学资源支持则是保障完满职业人培养的重要前 提。人性化的教学资源支持主要体现为高素养的 教师支持和高质量的设施支持两个方面。其中, 前者是教学资源支持中“人”的要素,对完满职业 人的培养起着关键的作用。在现代职业教育教学 实践中,高素养的教师不仅仅体现为拥有广博的 理论知识和较高的专业素养,而且还要求具有良 好的情感认知水平和高尚的职业道德品质。国际 21世纪教育委员会指出,学生要克服的诸如贫 穷、身体残疾、困难的社会环境等障碍愈是繁重, 对教师的要求就愈多,其中就包括要求教师具有 情感同化、耐心和谦虚等方面的人文品质。[25]就 我国当下的职业教育而言,与普通院校的学生相 比,职业院校的学生面临的问题更多一些,尤其是 他们的基础知识较为薄弱,不少学生存在自卑心 理和厌学情绪。这就要求职业教育的教师必须具 有高水平的综合素养,特别是要具有高尚的人文 品格,以教师自身的修养和人文观照来促进学生 的健全发展。另一方面,高质量的设施支持也是 高质量教学资源支持的重要部分,其中既包括纯 硬件的教学设施支持,也包括渗透“软”性要素的 教学辅助设施支持。纯硬件教学设施支持主要是 指教学设施支持中的“物”的因素,包括课堂外的 硬件设施支持和课堂内的硬件设施支持。其中, 前者主要是指各种实习实训基地的建设要充分满 足现代职业教育实践教学培养学生专业技术能力 的需要;后者主要是指教室内桌椅的布置和采光 的设计等要符合职业教育教学的特殊需要,例如, 在桌椅布置方面要较多地使用圆桌式的摆放结 构,以满足职业教育小组实验教学的需要,便于培 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在渗透“软”性要素的硬件设 施支持中,职业教育机构应根据需要设立特殊的 教学辅助机构,将“人”的要素渗透其中。例如,可 以针对基础知识较差的学生设立教学跟踪服务办 公室,通过对特殊学生群体的人文观照实现最终 的健全发展。

和谐而民主的教学关系的营造也是完满职业 人培养的必要教学支持要素。对于教学关系的实践,德国近代浪漫主义学者如费希特、谢林、洪堡 等人都主张,教学要实现从“独白”到“对话”的转 化,由“一言堂”转向“群言堂”。26]这种教学关系, 一方面可以培养个体“自由之思想”、“独立之人 格”[27]等批判性思维和创造性思想,促使个体在 未来的职业岗位中更加独立地、创造性地解决问 题;另一方面则可以在职业教育教学实践中营造 “大家动手”、“共同参与”的课堂氛围,从而增强学 生对职业知识的记忆与职业能力的达成,以及培 养个体在未来的职业组织中所需要的合作精神。 民主型的教学关系突出地表现为主体间性的师生 关系,这是存在主义学者布伯所倡导的“我与你” 的主体间性关系在教育领域中的具体体现。对于 我国大部分职业院校的学生来说,虽然他们基础 知识较为薄弱,但他们更渴望得到人格的尊重,更 需要互动性的交流,更需要在对话中彰显自己的 主体性。因此,根据布伯的理论,在职业教育的教 学中应当规避压抑个性的主客体师生关系的践 行,建立平等性、人性化的主体间性的师生关系。 以此关系为基础,在课程的教学实践中尤其是在 实验课和实习课的教学中,学生不再是接受知识 的“输人器”,而是主动建构职业知识和职业技能 的“主体人”;职业教育的教师要将学生当做“活生 生”的主体人来对待,更多地与学生进行平等的交 流,勇于接受每个未来职业人所提出的学习过程 中出现的各种问题,与学生分享情感认知和专业 知识,最终促进学生各项职业能力的有效达成。 当然,也需要学生对教师做出尊重“主体人”的态 度,以形成主体间性师生关系的良性循环。

科学的教学方法支持也是现代职业教育培养 完满职业人的重要教学推动要素。基于现代知识 观视野下的“情境关联性”、“主动构建”和“主客体 交互作用”等理念,职业教育不应再视学生仅仅为 接受知识的“容器”,而应积极发挥学生的主观能 动性,鼓励他们按照自身的经验、兴趣和条件学习。[28]以此为基础,职业教育的教学方法应主要 有情境教学法、个别教学法与合作学习法。

其一,情境教学法。根据加德纳的多元智能 理论,多数职业院校学生的能力类型可能不属于 语言的和数字的,而是属于操作的。[29]这就要求 职业教育的教学方法应体现“做中学”、“做中教” 等实践性特点。而情境教学法就是一个基于建构 主义理论的、有着鲜明实践特点的教学方法。它 旨在使学习者通过在自然的场景中将其内在的认 知结构与外界的客体环境相互作用,进而实现对 知识的掌握和能力的达成。未来职业人接受职业 教育的一个重要目的就是为了在未来的真实职业 世界中实现自我知识和外界环境的融合,这就要 求教学实践必须为学习者提供真实的或模拟的工 作场景,使得学习者在情境中获取知识、养成技能 和生成态度。情境教学法更适于实验课和实践课 的教学实践。

其二,个别教学法。个别教学法是体现“因材 施教”教学基本原理的教学方法。在现代职业教 育的教学中,不可避免地会遇到来自不同社会背 景和知识背景的学生个体,这些学生之间存在着 不同程度的差异性。一个优秀的教师应该是一位 就同一个问题寻找多种“切人点”、打开“多扇窗 户”的人。[30]为此,在教学中,教师应适时地选用 个别教学法。例如,在实验课和实践课的教学中, 教师可以根据学生对理论知识掌握程度的不同分 配不同水平的实验和实习任务,并在学生实验或 实践的过程中随时发现学生的学习问题和困难, 及时地予以有针对性的指导,以保证实现对更多 完满职业人的培养。

篇6:现代职业人课程总结

《现代企业文化与职业道德》课程标准

课程代码:07004

5适用专业:2010级高职所有专业

学时:16

学分:

1开课学期:第二学年第一学期

第一部分 前言

1.课程性质与地位

本课程是为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对现代人才的高素质要求而开设的一门全新的职业素质教育课程。它的主要任务是使学生在学习了“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和“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两门课程懂得了如何做人、如何做事的基础上,进一步了解现代企业文化和职业道德的基本知识,懂得如何融入企业文化氛围,如何提高职业道德素养,为尽最大限度发挥自己的才能创造重要条件,进而使学生真正由一个大学生转变成为一个“企业人”,从而实现学生顺利就业。

2.课程的基本理念

突出以学生为主体、企业为载体。通过引导学生主动学习现代企业中常用的企业文化知识,体会企业文化建设对于企业发展与个人发展的重要性;通过引导学生主动学习现代企业中常见的职业道德知识,理解职业道德素质对于个人职业发展和企业发展的重要意义。

突出课程素质教育特性和就业指导特性。本课程主要旨在提升当代大学生企业文化与职业道德素质,把他们培养成为符合社会需要和企业需要的真正意义上的“企业人”和“道德人”,促进其顺利就业。

突出实事求是的原则,根据教学与学生实际选取并整合教材内容为实际教学内容(具体见下文:课程标准的设计思路)。

3.课程标准的设计思路

以企业文化和职业道德的基本理论知识为基础,结合企业案例、学院多媒体教学环境、实习企业以及国内外企业典型案例,实施教学项目,实现教、学、做一体化。“教”的内容是完成企业文化和职业道德的基本理论知识体系;“学”的内容是体验企业文化建设和职业道德素质的提高对于企业发展和个人发展的现实意义;“做”的内容是结合企业认知实习和顶岗实习等环节以及课堂活动等,使学生充分发挥能动性,参与或间接参与具体的企业文化和职业道德实践。

对于具体教学内容,根据学生学习基本状况和实际教学时间不足等实际情况,对于教材内容进行适当取舍,精选主干知识点并适当整合,结合典型案例以及案例分析题组成实际教学内容(见第三部分)。

第二部分 课程目标

1.知识目标。

(1)使学生了解企业文化的内涵、功能及类型;

(2)使学生了解职业道德的内容和现代员工必备的基本素质;

(3)使学生了解企业文化和职业道德的内在联系;

(4)使学生了解企业文化的基本内容及其对企业发展的意义。2.能力目标。

(1)使学生学会运用基本企业文化和职业道德理论完善自己的职业规划,并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指导自己正确择业、顺利就业;

(2)使学生不断提高对现代企业文化的认知能力,在此基础上,能够比较准确地认识具体某个企业的企业文化构建状况。3.素质目标。

(1)通过课程教学与学生自我长期实践,逐步提高学生走向社会发展所需要企业文化、职业道德素质等现代企业员工必备的基本素质。

(2)通过课程教学,使学生具备良好的企业文化意识、职业态度、职业价值观等,更好地促进学生成长成材和终身发展。

第三部分内容标准

第四部分 实施建议

1.使用教材建议

建议使用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的国家级精品教材《现代企业文化与职业道德》(2008年4月出版)。

2.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

(1)本课程教学采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因而要求使用多媒体教室。(2)教学资料包括企业文化案例库等。

(3)结合本课程的教学目标,充分利用、使用2009年省级精品课程《现代企业文化与职业道德》的有关课件、录像等网上教学资源。

(4)学习网站:企业文化网、《现代企业文化与职业道德》精品课程等。

3.教学建议

(1)教学环境为多媒体教室,多媒体设备、网络设备齐备,有投影设备,有必要的参考书等学习资料。

(2)合班教学,班级学生数以100人左右为宜。

(3)课时的分配按照实际教学内容和教学时间可重新灵活组合,开学初即制定详细授课计划。

4.评价建议

对学生的评价与考核分两个部分:素养考核与知识考核相结合:

(1)素养考核,包括平时的出勤率、完成书面作业任务的情况、平时上课的表现等,占总评价成绩的40%。这部分内容重点考核学生的学习过程,包括其学习态度、努力的程度以及表现出来的效果。

(2)知识考核,本课程对知识考核采用试卷的形式。

试卷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为基础知识考核,主要考核学生对《现代企业文化与职业道德》的基础知识的掌握情况,题型主要是填空、选择、名词、解释等(均为客观题),共四十分;第二部分为案例分析,共有六道题(选自不同的章节,不包含教材的第七章和第八章),学生自选三道题作答,每题满分20分,共计60分。该项考核占总评价成绩60%。这部分主要考核学生对课程基本知识的掌握情况以及基本素养和能力的形成状况。

制定人:王长坤

上一篇:幼儿数学教案《0的认识》下一篇:碳的氧化物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