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企业质量风险管理措施

2024-04-21

4企业质量风险管理措施(精选6篇)

篇1:4企业质量风险管理措施

4企业质量风险管理措施

质量风险管理控制程序

1、目的为了降低公司各生产环节产生的质量风险,对各环节进行质量风险的评估、控制,减少或杜绝质量事故的发生而编制该程序。

2、范围

本程序适用于公司的原料采购、生产、检验、销售各环节。

3、风险分级

公司把质量风险分为两级:

(1)一般风险

指不会对后续工艺环节及最终产品的质量产生致命影响,通过后续工序的补救,或产品主要技术指标可以达到,但须与用户协商可以让步使用,可以得到合格产品的风险(如:产品外观光洁度不够、气瓶瓶身不够洁净等)

(2)重大风险

指会对后续工艺或最终产品产生致命影响,其主要技术指标不能满足产品要求的质量风险。(如强度不够、气体纯度不够等)

4、职责

检计部是公司质量风险控制的归口管理部门。其职责是:

(1)负责本程序涉及的各项活动的系统管理。

(2)负责收集各环节的质量数据,并对其进行分析、处理,对可能产生的质量风险进行周期性(每周、每有、每)评估。

(3)负责对可能产生的质量事故制定纠正、预防措施。

各相关部门负责人为本部门质量风险控制责任人,负责本部门的质量风险的控制。并按公司的制定的纠正、预防措施组织实施。

5、风险的识别

各工艺环节的作业、检验人员,当发现有可能产生质量偏差(或质量事故)时,应立即向本部门负责人、检计部门报告,并填写《质量风险评估、控制报告表》,对发现的问题进行真实、准确的描述。把该工艺环节产品交检验人员,由检验人员在产品上做好标识。并停止该工艺环节的生产,等待公司的后续处理。

6、风险评估

检计部门接到报告后(重大质量风险应向管理者代表和总经理报告),应立即组织相关部门对该风险进行评估,确定风险等级。

一般风险,由检计部门直接处理。

重大风险,由管理者代表或总经理牵头,组织相关部门召开现场分析会,并制定控制措施。该批产品纳入不合格产品,按《不合格品处理程序》处理。将评估结果通告现场作业、检验人员。

7、风险控制

检计人员和部门负责人接报告后,应加强对该工艺环节的监控(如增加该工艺环节的检测频次),随时向检计部门报告监测情况。由相关部门人员用工艺倒序的方式查找引起质量问题的原因,并按《纠正与预防控制程序》处理。

八、公司应加强对员工的业务技能的培训,以便及早发现问题,把质量事故控制在其初始状态,以免造成重大质量风险事故。

篇2:4企业质量风险管理措施

4.1 营造良好外部环境

企业作为社会的组成部分,需要良性运作的社会环境来维持生存与发展。解决营运资金问题,既要依靠企业自身努力,也离不开外部支持。企业外部环境的改善,需要政府进行合理的宏观调控。一是政府要在明确政企关系,推进企业制度建设的基础上,进一步实施财政体制改革,为企业资本积累营造宽松的环境。要积极推行现代企业制度,利用现代企业科学合理的治理结构,明确相关各方的责任、权利和义务,让企业能够自主理财,使企业能真正从资产增值上获得增加积累与有效分配投资的内在驱动力。如此,才能积累资金,成为独立的经济实体。二是要规范企业的利润分配。当前一部分企业,尤其是一些承包经营企业,只注重现实利益,不考虑企业的发展后劲,用各种名义进行福利建设,造成大量生产资金被挪用。因此,鉴于流动资金紧张,企业的利润分配要注重坚持积累优先,在满足生产经营需要的基础上,再将适度的税后利润在投资者中进行分配。

4.2 重视资金结构调整

要高度重视传统资金结构的改善与调整,重要要关注以下三个方面:一是企业在扩大再生产时,要在固定资产投资的同时,投入一定的流动资金,绝对不能盲目上马。从企业资金运作来进行考虑,要严格禁止将流动负债用于长期投资与形成固定资产。二是合理安排好自有资金与负债、长期负债及流动负债的比例,灵活运用各类流动负债以满足流动资产之需要。要加强资金成本研究,特别是要强化对付现成本的研究,及时避免暂时的筹资对以后的流动资金周转造成太大压力。三是避免因过分追求流动性而大量留置流动资产,要尽量降低流动资产的置存损失。在流动资产之中,由于各构成项目所占的比例不同,其变现能力也就不尽相同,所以导致流动资产的总体变现能力存在较大差异。

4.3 加强企业内部管理

尽管我国企业的股份制改造已基本进行完毕,使企业的资金结构得到了改善,从而有助于解决营运资金短缺的问题,但是这也未能彻底解决问题。企业要保证充足的营运资金,还

要从根本上转变经营理念,增强运行效率,提升盈利能力。否则,仅仅靠发行新股募集资金,只能维持短期内的营运资金周转,而无法长期坚持下去。因此,从企业的整体考虑,应采取以下措施加强企业内部管理,以达到改善营运资金的目标:一是认真实施营运资金计划,提前掌握资本支出的变化趋势,及时消除影响营运资金状况的不利因素。二是强化营运资金管理的制度建设,实现规范、合理与有序管理,提升管理层次与水平。三是强化企业财务预算,提高企业的运作效率。通过制定和实施预算,及时预测风险,及时采取措施防范风险,协调企业各部门开展工作,提高内部运作的效率。结语

目前,我国企业制度改革正在逐步深化,市场经济还处于不断发展和完善之中,并逐步走向国际化,这是我国企业加强营运资金管理所面临的外部环境。从企业自身的经营状况来看,有相当数量的企业管理水平低下,经营不善,产品积压,资金短缺,我国企业进行资金管理所处的内部环境亦相当不容乐观。因此,企业在运营过程中,应力求达到资金的运用效益,以最小的投入,获取最大的产出,保障企业资金的合理运转。

针对以上管理营运资金存在的问题,重点放在一是如何优化企业的资产负债结构;二是怎样加强营运资金内部控制。

(一)优化资产负债结构管理营运资金企业的营运资金可从资产的角度去考虑,采取的方法:

1.可以充分利用国家给予的优惠政策——债转股来优化资产负债结构;

2.盘活存量资产,减少资金占用。

债权转股权,就是将国有商业银行不良资产中的一部分,转为金融资产管理公司对国有企业的投资(即股权)。它有利于国有企业扭亏增盈,加快改革和发展。实施债转股,将符

合条件的重点国有企业对银行的债务转化为资本金,不再支付利息,就使企业的财务成本下降,利润率提高,从而有利于企业脱困。此外,实行债权转股权还能直接促进国有企业转变经营机制,改善经营管理。目前有些大型企业存在着闲置、呆滞以及设备利用率低等问题,严重影响了资产运营的效率,直接导致营运资金不足。因此,应该做到大力盘活这些存量资产,补充流动资金,调整资产结构,提高营运资金的质量。

(二)对营运资金内部控制进行管理

1.要建立以经济效益为中心的企业资金内部管理机制企业要有良好的资金内部运行机制,建立严格的财务管理制度,严密的成本管理方法及核算体系。强化企业财务管理为中心的管理体制,有利于提高企业效益。例如,建立资金管理有效机制,通过层层落实资金管理责任制,把资金落实到各个部门,并监督检查实施情况,奖惩结合;强化产品成本管理,把成本分解到各个环节,从班组、车间到科室,并建立有效的目标成本管理机制,对常年生产的产品,通过对成本实行分段控制,并在执行中对人、工、料的消耗有计划、有控制、核算有依据,末对产品成本计划完成情况进行考核,并分析其增减变动因素。

2.加强存货管理,建立行之有效的存货管理方法适量存货是厂商生产经营活动顺利进行的前提,过多的存货投资使企业承担过重的储存成本,影响利润水平;而过少的存货又会使企业面临缺货的风险。一般地,企业为防范和减少存货短缺成本,需要在正常周转库存量的基础上,确定一个附加的安全保障库存量。而影响安全库存量的因素有:(1)存货需求量的变化、订货间隔期的变化以及交货延误期的长短。预期存货需求量变化越大,企业应保持的安全库存量也越大。同样,在其他因素相同的条件下,订货间隔期、订货提前期的不确定性越大,或预计订货间隔期越长,则存货的中断风险也就越高,安全库存量也应越高。(2)存货的短缺成本和储存成本。一般地,存货短缺成本的发生概率或可能的发生额越高,企业需要保持的安全库存量就越大。增加安全库存量,尽管能减少存货短缺成本,但会给企业带来储存成本的额外负担。在理想条件下,最优的订货和储存模式可以求得,但在实际操作过程中,订货成本与储存成本反向变化,不确定性带来的风险使得这个自出现商品流通以来就出现的问题一直没有得到有效地解决。因此,在加强库存管理上,可以采用供应商对存货进行管理,这种方法也被称为连锁供货。过去,企业为了避免断货的风险,会在企业内部放置大量存货。这样做无疑会占用成本资金,然而把存货放在生产商处,让生产商管理存货,这样不仅降低了企业对存货管理的投资和风险。而且,这是一种将所有向市场提供产品或服务的活动结合在一起的管理方法,从采购基本原料到向顾客或最终用户交货。通常,企业通过系统网络及时向供应商通报每个销售点的需要,以便供应商进行补充。存货水平的管理,对于一个企业是否能够建立起长期的竞争优势具有重要的意义。

3.制定营销管理中合理的信用政策

信用政策是企业财务政策的重要组成部分,企业在制定信用政策时,应当完善信用标准,信用条件以及收账政策。

(1)信用标准

信用标准是向客户提供商业信用而提出的最低标准。企业应当根据自己的实际经营情况、市场竞争的激烈程度和客户的信用情况等综合因素来制定。如果一个企业的信用标准订的较严,则会减少坏账损失和各种收账成本,但会将许多只是具备一般信用条件的客户拒之门外,从而影响企业的销售规模和获利能力。反之,如果放宽信用标准,则会使一些信用品质较差的客户受到企业的信用优惠,从而会使违约坏帐和超信用期很宽的情况增加,这样无疑加大了坏帐风险。因此,制定信用标准的关键在于,考虑客户拖延付款或拒付货款给企业带来损失的可能性的大小。

(2)信用条件

信用条件是指企业要客户支付赊销款项的条件,主要包括信用期间、现金折扣、季节性优惠等。①信用期间是给予客户付款的信用持续期间,确定适宜的信用期间是企业制定信用政策时首先需要解决的问题。信用期间对应收账款发生和管理的影响是非常明显的。较长的信用期间,企业应收账款发生水平会增高,这样既给企业带来扩大市场份额和增加销售的好处,同时也给企业带来风险,即产生更高的持有应收账款相关的机会成本、坏帐损失和管理成本,特别是机会成本的增加。相反,较短的信用期间虽然减少了持有应收账款的相关的成本,但直接影响到企业的赊销规模,增加了库存压力。因此,合理的信用期间应当着眼于使企业的总收益达到最大,最低限度该是损益平衡。②现金折扣是为了吸引客户在一定的日期内支付货款而给予的减除额。企业提供现金折扣,一方面可以吸引想要获得折扣的客户,从而提高销售数量,增加销售总额;另一方面可以让这些客户为取得折扣而更快的付款,从而缩短应收账款平均占用期,减少资金成本。因此,企业实行现金折扣,必须经过企业信用管理部门的认真测算,综合考虑有利因素和不利因素,在收益与损失合理权衡的基础上确定现金折扣方案。

(3)收账政策

收账政策是指企业在信用条件被违反时所应采取的账款收回方式。比如,对于短期拖欠户,可采用书信方式去催讨账款;对于较长期的拖欠户,可采用措辞严厉的信件或电话甚至上门催缴;对于那些长期拖欠、硬性不付的客户则需要用法律手段来解决。不论采用何种方式,企业都会产生成本费用。综上所述,通过对企业营运资金管理问题的分析,可以看出营运资金管理有利于提高资金利用效率,促进产品销售,从

篇3:4企业质量风险管理措施

一、电力企业常见财务风险

1. 内部环境风险

在电力企业财务风险中,由内部环境引起的风险包括两部分,分别是投资风险和支付风险。电力企业想要加快发展步伐,就要扩大投资,但是在投资过程中,容易出现各种不确定因素,造成投资活动没有达到预期的投资效果,投资回报率存在极大的不确定的性,容易引发投资风险。电力企业最主要的经济收益就是电费回收,但是电力企业在对电费回收的过程中困难重重,经常出现电费回收难、电费回收不及时的现象,造成电力企业在运行过程中,开展各项业务所需要的资金周转不开,电费问题是造成电力企业支付风险的最主要原因。支付风险是指在电力企业在进行债务偿还时,由于没有及时对电费进行有效的收回,造成企业内部出现资金短缺的现象,没有能力对债务进行偿还,造成支付风险[1]。

2. 金融市场引发的筹资风险

我国现阶段的电力供应中主要是火力发电,大部分的电力企业的运作都需要巨额资金的支持,电力企业只有做好相关筹资工作,才能为电力企业的发展提供资金保障。在电力企业进行筹资时问题是比较多的,我国金融市场的发展一直不容乐观,银行的发展受政府政策影响比较大,但是国家的相关政策没有得到彻底落实,银行在发展过程中极不稳定,存在很大的金融风险,这就造成了电力企业在进行筹资的时候,筹资风险比较大且不易控制;另外电力企业在进行贷款的时候,高额的负债会加大其筹资风险,当电力企业无法及时偿还债务的时候,会降低电力企业的信誉度,使筹资工作变得更加困难[2]。

3. 自然灾害风险

电力系统运行过程中的大部分设备是暴露在外的,在运行过程中会受到各种自然环境的影响,当出现自然灾害时,会对电气设备造成严重的破坏,引起电力企业财务风险。自然灾害都是不可控制的,并且具有极强的破坏性,对电力企业财务财务存在很大的威胁,常见的自然灾害有地震、台风、冰雹、强降雨和大雪等。由于自然灾害极强的破坏性,所以当发生自然灾害时会造成大范围的巨额经济损失,是电力企业中常见的财务风险。比如2008年的南方大雪以及汶川地震,都对国家的电网造成了严重的经济损失。

二、电力企业财务风险管理现状

1. 财务风险管理意识不强

电力企业在进行各项管理工作时,对财务风险管理不够重视,将管理工作的重点都放到了生产管理和安全管理等工作上,这就造成了无法对财务风险进行及时的了解,财务风险控制管理力度较弱,当出现财务管理风险的时候,往往不能针对风险问题进行及时的分析和有效的解决,对电力企业的经济效益造成严重的不良影响。

2. 财务风险管理制度不完善

对财务风险的管理先要取得更好的效果,就必须制定一套科学的、合理的、有针对性的管理制度,但是在当前的电力企业财务风险管理制度中还存在很多问题,在管理环节中,各部门和单位之间缺乏沟通,相互之间的关系缺乏协调与配合,管理效率较低;管理责任不明确,管理过程中容易出现互相推卸责任的现象,不利于财务风险管理工作的进行。

3. 财务风险管理缺乏信息化建设

随着科技的发展,计算机技术在生活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将计算机技术应用财务风险管理工作中去,加强财务风险管理信息化建设,对财务风险管理来说具有重要意义。在现阶段的财务风险管理中,各种计算机技术并没有得到充分、合理的运用,信息化建设设备落后,各种数据和资源无法及时共享,管理工作存在严重的滞后性,管理效率比较低,对财务风险的控制效果不明显。

三、提高财务风险管理质量的措施

1. 提高电力企业的财务风险管理意识

企业领导应该明确财务风险管理的重要性,做好财务风险管理宣传工作,使企业内部各级人员能够重视相关管理工作;加强对企业管管理人员的培训,通过定期的讲座或者学习,强化管理人员的财务能力和法律意识,提高他们的专业素质,使他们有足够的能力应对财务风险管理工作的问题。

2. 完善电力企业的管理结构

电力企业应该制定一套健全的管理制度,在财务风险管理过程中,协调各个管理部门之间的管理,对风险进行高效的调控;将管理责任落实到每一位管理人员身上,增强管理人员的责任意识,端正他们的工作态度,使他们在管理过程中能够尽职尽责,认真做好每一个管理环节,提高管理效率。

3. 加强对成本的控制管理

电力企业可以通过降低企业成本提高财务风险管理质量。在企业发展过程中,对企业运行成本进行预算,结合风险管理体系,合理调控企业运转资金;学习先进的管理模式和管理经验,对企业的内部结构和运行模式进行优化,提高企业运行效率,扩大企业效率收益,促进电力企业的发展。

四、结束语

电力企业在发展过程中,财务风险问题是不可避免的,做好财务风险管理工作是电力企业持续发展的重要保障。通过对常见财务风险以及风险管理问题进行分析,在进行财务风险管理工作的时候,通过提高企业的管理意识,优化管理结构,控制企业运行成本,能够有效的提高财务风险管理质量,促进电力企业健康、稳定发展,对我国电力事业的建设具有重要作用。

摘要:我国是用电大国,电力企业的经济收益对于整体国民经济来说具有重要意义,随着电力事业改革工作的不断深入,在确保供电质量的同时加快了电力事业的发展,提高了电力企业的经济收益,所以做好电力企业财务管理工作就变得越来越重要。对电力企业财务风险进行有效的管理和控制,是财务管理中的一项重点工作,本文通过对电力企业常见财务风险进行分析,指出了当前电力企业财务风险管理的现状,针对管理中的存在的不足,提出了有效的管理措施,提高财务风险管理质量。

关键词:电力企业,财务风险,管理,控制

参考文献

[1]段永新.电力企业财务管理中的风险控制模式[J].企业改革与管理,2015,(11):119.

篇4:提高企业财务管理质量措施探析

【关键词】 企业财务管理市场经济成本控制

前言

随着市场竞争日益激烈,企业发展将会面临更多的机遇和挑战,加强企业管理成为企业核心工作之一。企业管理中的财务管理则是企业良好运作的基础,是渗透和贯穿于企业一切经济活动之中的。如何提高企业财务管理质量及水平,为企业创造更多的经济效益与价值,是企业关心的重要问题。

企业财务管理是根据企业生产的规律和特点,按照企业财务的有关规定,组织财务活动和处理财务关系,并以实现价值最大化为目标,来建立的一整套管理机制。由于市场竞争中投资风险的加大,经济全球化等发展趋势的影响,财务管理成为企业经营管理中的客观需要。

1. 市场经济下企业财务管理存在的问题

1.1财务管理观念缺乏时代性

随着社会主义经济的逐步发展,企业面临着全新的财务管理环境。但是由于受计划经济影响,企业经营者不能将闲散资金自由对外投资,原因是项目融资等长期贷款担保资金数量少,期限短。而在国外,多数国家都能对企业提供各种担保品种,包括创业贷款、科技开发贷款等担保。目前我国尚未建立有效的担保资格制度,使得从业人员工作能力和素质得不到有效的提高。

1.2缺乏法律保证,治理不规范

国家关于担保的法规体系尚未形成,对担保机构的准入制度与运行制度也未明确规定,所以大部分担保机构依赖于政府,导致风险提高。

1.3缺乏信用评级制度

从信用环境方面来看,企业融资外部信用环境有待改善,缺乏企业信用评级制度。我国没有形成一个统一的以企业信用征集、登记、评估和发布为主的信用体系,导致社会信用信息失真。从整体上看,如果市场缺乏足够准确的信息作为评级信用状况的基础,整个社会信用问题就得不到改善。

2.提高企业财务管理质量的具体措施

2.1加强财务预算是提高企业财务管理质量的首要工作

2.1.1首先明确财务预算的具体目标。财务预算是反映企业未来一定预算期内的财务状况、经营成果以及现金收支等各种预算的总称。具体包括:现金预算、利润预算、现金流量预算等。财务预算的目标是以企业持续经营为前提而制定的。

2.1.2遵循实际原则编制企业财务预算。企业财务预算方案的合理性,取决于预算基础数据是否真实,采集数据是否科学。如果不按照实际原则编制,而为了其他个人利益或某种目的使预算数目过大,导致经济损失,将失去编制预算的意义,影响企业发展。所以,企业预算应保证其真实可靠性,要反复修订,调整完善,以便为企业未来财务支出打好基础。

2.1.3客观编制财务预算报告。根据企业经营目标,客观、科学、合理地规划和预测企业未来经济效益、现金流量幅度及财务状况,并以报告形式将有关数据系统反映,指导企业的经营管理。

2.2 加强成本控制是提高企业财务管理质量的有效途径

2.2.1及时总结企业成本管理失控原因。在国际经济环境的影响下,国内市场竞争更加,企业成本控制工作显得尤为重要。“价格战”成为企业发展的威胁。导致企业成本失控的原因主要有:企业的成本意识淡薄,对材料采购成本缺乏限制,管理体制相对落后,部门内部沟通协调不够等。

2.2.2减少影响企业成本管理的内外因素。加强企业成本管理与控制,应该从内外两方面因素考虑。与周围经济环境相适应,从整体上可以化解潜在经营风险,有助于拓宽企业经营视野;企业内部则应该提高企业员工专业素质,从企业领导到每一位员工都要重视企业经济效益,把握每一处的成本控制管理,切实做到以主人翁的态度来经营企业。

2.2.3完善企业成本控制体系,增强成本管理的科技含量。加强企业成本管理,以降低生产经营成本为基础,最大限度地消除企业内部管理的一系列问题,努力减少成本管理失控因素,建立和完善企业成本控制制度,改变传统的管理方式。

2.3加强企业资金流通管理是提高企业财务管理质量的重要任务

资金是整个企业生产经营管理的必备物质基础,也是企业的命脉,对企业发展极其重要。资金运行通畅,生产经营有所保障,企业就会更好地经营发展。所以,为了增加企业货币资金的流量,保证企业稳定良好地运作,企业必须做好资金流量的监管工作。

2.3.1完善、落实企业货币资金管理制度。企业内部在建立、完善企业货币资金管理制度的同时,也应该切实将该制度落实在日常的实际工作当中。岗位分工明确,出纳与会计分开,不同的员工划定不同的业务范围,不能混淆,保证工作质量,防止出现漏洞;及时清理货币资金,做到日清月结;在遵守国家现金管理条例的基础上,强化收支凭证管理,对发票收据、内外凭证应严格审核。采取工资奖金与工作目标挂钩方式激励员工,从而提高工作效率,保证工作质量。

2.3.2提高货币资金使用效率。提高货币资金使用效率,确保企业资金正常流通。企业必须采取切实有效的管理方式,针对目前企业在资金管理方面的几个不良现象,即资金入不敷出、存在严重缺口、资金被挪用及长期回收困难等,企业应该采取措施严格控制这些情况发生,比如:对应收账款的回收,可以给企业制定信用等级,制定相应的折扣政策,保证售后质量的优惠政策等。

2.4 全面资产管理是企业财务管理的重要内容

企业效益来源于企业整体资产运营效率,企业资产运营效率越高,效益就越大。因此,企业财务管理必须在提高企业资产运营基础上,尽可能较少资产闲置及流失,使企业的生产能力达到最大化,这样就提高了企业的综合管理水平及企业整体运作能力。同时,增强企业营销能力,实现产销最大化,让企业资本在流动中得到保值增值。总而言之,全面资产管理就是为了提高企业资产流动性,提高企业整体经营效率,最终达到增强企业效益的目的。

综上所述,企业财务管理是企业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特别是面对如今的世界金融危机,在经济效益下滑、经营压力较大的环境下,财务管理是企业经营者最关注的问题。除了国家要不断完善政策法规外,企业应根据自身发展的实际情况,更新经营管理理念,建立健全内部控制管理体系,从而更好地为企业发展奠定基础。

参考文献:

[1] 陈金海.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方法[J].金融经济:学术版,2008(10).

[2] 秋梅,靳玉平.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对策[J].财会研究,2007(9).

篇5:4企业质量风险管理措施

摘 要:当前市场竞争环境日益激烈,企业要想提升自己的核心竞争力,求得生存与发展,就需要对品牌优势进行确立,对质量管理进行强化。以真正地占领市场,赢得顾客。同时,必须抓好质量每一个关键环节,制定严格的质量管理方案,及时查找质量管理体系中存在的问题,同时制定有针对性的解决措施。

关键词:质量管理 体系构建 问题 措施

中图分类号:F552.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98X(2016)01(b)-0080-02

信息化是现代企业管理的一个重要的手段和方式之一,能使企业管理的效率进一步的提高。而在企业质量管理的信息化过程中,还会存在着很多的不足和缺陷。会直接影响到企业管理的质量,不能提供科学的依据和判断,甚至会阻碍到企业的长远发展。因此,文章对企业质量管理中信息化管理带来的影响、问题和对策进行分析。信息化管理对企业质量管理带来的影响

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在人们生产和生活的各个方面,已经完全融入了信息化。信息化手段是企业不可或缺的重要途径。而随着日益加剧的市场竞争,对企业的信息化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尤其是随着日益完善和发展的电子商务,使信息化管理对企业质量管理带来了更大的影响,促进了企业健康的发展。尤其是在企业的客户互联、人力资源管理、产品生产和销售方面,更加凸显了信息化管理的重要性。这样会降低企业的成本,并使企业的管理效率大幅提升。在保证质量的前提下,将最好的服务提供给人们。同时,由于信息化管理的网络性,可将管理过程中人力和物力等方面的投入尽可能减少。企业质量管理体系管理现状

质量的竞争,是企业竞争的实质,它是一个企业形象的代表。企业因为提升了质量,而会赢得更多的市场,进而产生了更多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促进了企业更好地发展。产品质量对企业发展产生了巨大的影响,为了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诸多企业都希望能以质量取胜,并纷纷打出了质量牌。目前我国许多企业都对质量管理体系进行了建立,并因此获得了体系的认证证书,以期提高质量管理水平,实现科学管理。目前,很多企业由于具有较低的信息化管理水平和较差的人员综合素质,企业的质量管理体系无法对其生产工作进行有效控制,这样开始逐渐凸显了一些质量管理质量低的缺陷,由此使一些企业破产和亏损。由此,提高人员的整体素质和管理水平,正确认识工程质量管理的重要性,并且能有效和持续地运行质量管理体系,是保障企业质量的核心和关键。企业质量管理体系运行中存在问题分析

3.1 企业员工质量管理意识方面

首先,没有充分认识到认证体系的重要性,质量管理的执行没有持续性。在市场环境的要求下,企业为了取得认证,往往在审核的过程中,严格进行质量管理。而一旦认证通过,则置质量管理体系的规范和要求于不顾。这样企业不单单浪费了一定的成本、精力和时间,同时又无法使自身的质量管理水平得到真正提升。其次,企业因为不能深刻理解质量的概念,往往忽略了设备、生产设施和相关服务质量的建设,而仅仅对产品的实物质量比较重视。最后,还存在着部分产品设计上的缺陷、产品质量状况的差异,并有待于提高管理人员分析问题的能力。在下达生产计划后,管理人员对生产产品所需要达到的具体的指标不了解,同时也不懂得如何对生产部门的生产质量进行控制。仅仅是对一些表面的工作进行重复,全员的质量意识与标准要求不符合,使企业不能显著地提高质量管理水平。

3.2 企业质量管理体系文件方面

其问题主要表现在:没有登记和收发程序文件和质量手册;即没有上级批准,也没有对建材技术标准未进行编号控制;材料检验取样标准汇编不能与文件受控要求相符合;对于文件换版和修改,无发放范围的审批手续;在复印会审和图纸记录后,无记录和审批。设计表更未在相应文件上标识;工程质量文件汇编无受控标识。

3.3 企业质量管理体系实施控制方面

材料采购方面的问题主要表现在:具有不完整的材料计划编制。一些材料是从没有经过评选的厂采购的;调查厂家的资料不全,供应不具备充足的评价依据;一些配属队伍评价资料无营业执照,缺乏一定的资质;缺乏足够的系统来监督和指导采购;尚未建立规范的材料台账,无动态情况及评价依据。生产和服务提供的控制主要表现在:子企业没有记录设备系统的保养、维修和使用;标识和可追溯性问题主要表现在:无法实现材料的可追朔性;试验报告无出厂编号;状态标识不全。

3.4 企业质量管理体系持续改进方面

在运行质量管理体系的过程中,关键是要发挥基层领导的作用。对于质量管理体系文件的标准与规范,基层领导干部带动全体员工认真学习,保障有效地运行质量管理体系。一些基层领导在安全生产面前,对于质量提出要求不重视。对于如何加强质量管理没有经过认真思考,只希望能够顺利完成生产任务。无法在实际生产管理中,真正地融入质量管理的思想和方法。对于质量管理体系的执行,缺乏主动性和创造性,导致质量管理体系成为项目运作的绊脚石。企业质量管理的改进措施

4.1 提高全员意识,实施全面管理

在融入国内市场的同时,企业也应尽快地与国际接轨,建立良好的内外部环境,为建立良好的现代企业制度创造条件。首先,企业应实施全员质量成本绩效管理。建立科学的管理体系,依靠严格、规范和科学的管理,追求产品的低成本和高质量,以达到最佳的经济效益,既使企业在国际市场上竞争力增强,同时也使企业工作绩效达到最佳。

其次,全面系统管理。在建立全员质量成本绩效考核体系之后,应进行全面系统的管理。为此,应以绩效管理为手段、以质量管理为保证,实现一种全过程控制、全员考核和全额核算,真正做到有责就有考核、有岗就有责、有事设岗,这样会使每一个员工都处于承担责任的状态,能够有效控制每一个过程,管理每一项工作。在确定目标成本并成功分解之后,要对成功实施每一个环节、每一个层次的工作提供保障。非常有必要参与全员考核。人人都应处于考核状态,对于绩效指标、成本指标和质量指标,企业的每一个员工都应负责承担,只是因为不同的岗位而有所差异。

最后,全员考核不单单要对产品的直接成本和实物质量进行考虑,同时还要各种费用和间接成本、绩效和各项工作的质量充分考虑,使企业的工作和生产的各个环节,都能覆盖。从最高管理者到一般员工,每个岗位都需要对相应的绩效责任和质量成本进行承担,并处于控制和考核状态;实行绩效、成本和质量的否决制。不管任何人,只要在企业内的工作出现失误,就需要进行整改,并要接受应有的惩罚,通过考核找出差距,并撤销那些没有经过考核的岗位。

4.2 构建企业质量相关培训体系

在质量管理中,领导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所以,必须加强管理者对质量工作的重视程度,使质量管理工作能成为一种制度,并且能促进各级领导都能积极参与质量管理工作。应加强对各级领导的质量培训工作,并将有关产品质量的法律法规文件作为培训的主要内容。在质量管理中,有关领导者是主要的责任人,需要对其进行IS09000标准及相关知识的培训,介绍国外比较成功的企业管理的经验和案例。可进行多种多样的培训方式,如展开与其他企业交流等、参加行业有关会议、进行培训和外出考察,对相关材料进行自学,对有关的录像片进行观看。加强对培训效果的考察,保证培训质量,是培训工作不在是流于形式。在培训之后,在组织考试,或者让参加培训的领导写一篇心得。通过培训,增长其知识,开拓视野,能够自觉地践行质量管理工作。提高质量意识,在企业质量的各项工作中,以积极的态度去参与。

4.3 进一步健全质量管理体系

一是成立工程质量领导小组,建立质量管理组织。成员包括施工员、技术员、专职质量员、技术负责人和项目经理。对项目质量计划进行制定,负责调查质量事故,对项目质量计划进行落实。对于实施各项措施监督和检查,对质量管理工作会议定期召开。负责对改进措施的制定、研究和分析。

二是对于检验记录和质量质量,安排专人负责,对各项施工技术材料进行完善和整理。

三是提高工人的操作技术水平,对质量知识教育进行经常性的组织,由专职质量员和技术负责人亲临现场进行技术指导和指挥。

四是应严格依据规范要求,对现场工程质量管理工作进行层层落实。严格执行“三检”制度,使每道工序的质量与验收标准相符合。坚持分部工程和每个分项工作的自检自查,实行“质量一票否决”制,对于处理不好,不符合要求的工序,不允许进行下一步的施工。

4.4 加强人力资源管理,保障体系运行

项目经济运作模式的选择必须具有科学性,严把劳务队伍录用关。项目配合企业相关部门注重筛选拟录用的劳务队伍,对其资质等进行严格审查,结合要求进行比较,最终选取的劳务队伍必须具备良好的综合素质和良好的信誉度。注重生产要素的科学合理配置。以精简项目和一岗多能以及主次兼顾理念开展人力资源的合理配置;以整合社会资源,把企业自有资源充分利用的思想配置机械设备,这样可使投入被有效地节省,并有利于最大限度地降低风险。结语

通过改进企业质量管理体系,在使质量提高的同时,增加利润、降低成本,使企业的整体质量管理水平提升,即能对员工和顾客的多方利益提供保障,同时还能提高企业的整体效益。

参考文献

篇6:4企业质量风险管理措施

医疗质量与医疗安全是科室管理的核心。为切实加强内涵建设,提高科室法制化、规范化、科学化管理水平,确保医疗质量与医疗安全,特制定本组织实施方案,望科室医护人员认真执行。

一、实施依据:

1、原卫生部《医院管理评价指南(2008年版)》

2、原卫生部《2008--2009年“以病人为中心”医疗安全百日专项检查活动方案》 3、2012版《二级综合医院评审标准》

4、上级医政管理部门、医院规章制度相关文件、精神指示要求。

二、健全内科质量管理组织体系,满足质量管理与持续改进需要。

1、健全内科医疗质量管理组织,实行科主任负责制。科主任、护士长为科内医护质量安全管理第一责任人,质量管理组织要定期专题研究医疗质量与医疗安全工作。医疗质量管理、药事管理、医院感染、病案管理、输血管理、和护理管理小组等要定期研究医疗、护理质量,安全管理问题,有活动记录,重视工作实效。

2、医疗质量管理组织实施医疗质量与安全管理,负责指导、监督、考核、分析、评价医疗质量及安全工作,定期进行医疗质量与安全指标的检查分析并督导落实。监管检查须有计划、有记录、有分析、有反馈、有整改措施、有实际效果。

三、加强科内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教育。牢固树立质量安全意识,营造质量安全氛围,提高全员质量安全参与能力,质量安全培训纳入全员培训计划,定期进行,确保培训效果。

四、强化“三基”训练,开展岗位练兵。分类开展临床医疗、护理岗位专业人员的练兵活动。抓好抓实急症处理、重患抢救、复苏技术、物理诊断、临床技能、病历书写等基本功训练,强化依法执业能力、临床思辨能力和医患沟通能力。

五、严格执行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管理与持续改进的核心制度,完善并实施各项规章、技术操作规程及各类人员岗位职责。建立健全医疗技术风险防范、控制及追溯机制,完善重大医疗安全事件、医疗事故防范预案和处理程序,完善非医疗因素引起的意外伤害事件的防范措施。按规定报告处理医疗事故、纠纷等不良事件。

六、加强重点时段、重点环节,诊疗、护理流程及急危重患病的管理。尤其要注意周末、法定假日等重点时段的医疗质量管理。保障人员配置科学,流程合理,各种药品、物资、抢救器械充足有效。二线值班人员要服从组织管理要求和岗位调配。

七、依法加强医疗技术管理,遵守高危、敏感技术准入规定,严格医疗技术和人员资质准入、分级管理和监督评价管理。建立医疗技术风险预警机制,完善并实施医疗技术损害处置预案,对新开展医疗技术进行安全、质量、疗效等全程追踪管理与评价。

八、充分学习及应用诊疗指南、循证医学,临床路径、单病种质量控制标准,指导制定患者的诊疗、护理方案,规范临床医疗工作和医疗行为,合理利用卫生资源,保证并持续改进医疗质量。

九、坚持以病人为中心,强化以人为本的服务理念,增强病患服务意识,不断改进医疗服务,优化就医环境,简化服务流程,提高工作效率,加强沟通随访,改善医患关系,维护患者利益,实现医疗服务规范化、人性化。

内科医疗质量控制小组

上一篇:以沙漠里的自由为题作文下一篇:医疗废物委托协议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