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非公有制企业党建工作质量的对策措施

2024-04-28

提高非公有制企业党建工作质量的对策措施(精选6篇)

篇1:提高非公有制企业党建工作质量的对策措施

进一步提高非公有制企业党建工作质量的对策措(1)建立健全企业党组织,不断拓宽党建覆盖面。

党的基层组织是党的工作和战斗力的基础。哪里有非公有制企业,哪里有群众,哪里就应该有党员,有党的基层组织。尽管从调查情况看,在非公有制企业中建立党组织不再是难点,但建立健全党组织仍然是非公有制企业党建工作中的一个重点。当前,主要任务有三项:一是要尽快制定整体规划,明确目标任务,落实具体措施,切实抓紧抓好非公有制企业党组织组建工作。要把组建工作的重点放在有3名副其实以上党员和合适党支部书记人选且生产经营相对稳定的企业,主动做好企业主的思想工作,帮助企业尽快建立党组织。对企业员工100名以上、党员不足3名的企业,可先按地域相近、行业相通、各方自愿的原则建立联合支部,并逐步创造条件单独建立党组织。要坚持“积极稳妥、因地制宜、确保质量”的原则,努力做到成熟一个,建立一个,巩固一个,力争使每个企业党组织都有活力。二是要坚持有利于加强党的建设,有利于促进企业发展的原则,合理确定企业党组织的隶属关系。同时,还要根据企业的发展情况,及时调整党组织隶属关系,以促进企业党组织的建设。三是要积极探索,努力扩大党的工作覆盖面。可采取以下两种方法:一种是确定党的工作联系员,一般可由镇乡党委负责联系企业的领导干部担任,并明确相应的职责,加强检查考核,以促进企业党建工作。另一种是先在企业中建立工会、共青团等群众组织,通过这些组织的活动来宣传贯彻上级党组织的指示精神,并为组建企业党组织创造条件。(2)大力抓好党员发展工作,不断壮大企业党的力量。

党员是构成党的基层组织的细胞,没有党员就无所谓党的组织和活动。鉴于非公有制企业党员少,党的力量薄弱的现状,要把发展党员作为党组织建设的一个重要环节来抓。但在工作过程中,要转变传统的就发展抓发展的方法,一是要着眼于改善党员队伍素质结构和分布结构,突出两个重点。即重点对象是生产经营管理一线和重点岗位、关键岗位的骨干,尤其是经营管理层人员,以提高决策管理层中党员比例,为党组织参与决策、发挥政治核心作用打好基础;重点范围是员工50名以上,生产经营稳定的无党员企业,同时要扩大视野,积极培养发展企业中的大中专毕业生,为这些单位组建党组织,开展党的工作打好基础。二是建立健全企业党员发展工作责任制,确定工作目标,落实配套措施,力争近年内使企业发展党员工作有一个大的进展。在具体工作中,可通过党建工作联系员具体负责联系、物色、培养、发展党员工作,也可通过建立健全群众组织的“推优”制度,广泛物色入党对象,加强教育引导,抓好学习培训,严格实践锻炼,促其健康成长,争取早日发展入党。三是要积极探索实践。要充分考虑到非公有制企业环境的特殊性,员工思想的多维性,动机行为的易变性,在发展党员工作中,要严格党员标准,遵循发展程序,通过建立健全入党前公示等预审制度和入党后跟踪教育制度,来确保新党员质量。(3)坚持正常的组织活动,不断强化党员教育管理。

党组织的生命在于活动。非公有制企业党组织可以而且应当在法律允许范围内,按照党章规定,开展经常性活动。但考虑到非公有制企业的特殊性,在活动的具体要求、内容、方式以及时间安排等方面,要注意切合实际,科学合理。要坚持组织生活与党员活动相结合,立足于提高党员素质,着力于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坚持思想政治工作与生产经营相结合,组织开展一些工作需要、党员欢迎、业主理解的活动;坚持“业余、多样、灵活、务实”为主,注重解决实际问题。做到经济活动与党建活动相结合,相对集中与分散活动相结合,工作时间与业余时间相结合,教育活动与娱乐活动相结合,从而进一步扩大企业党组织的影响,不断增强党的凝聚力、吸引力和战斗力。

与此同时,企业党组织要进一步加强党员的教育管理,并把它作为党的组织生活的重要内容。在党员教育上,要特别注意联系党员的思想实际,以提高党员的综合素质为着力点,坚持以“三个代表”的理论武装党员的头脑,以党规党纪约束党员的行为,以市场经济理论和现代管理、科技知识改善党员的知识结构。在党员管理上,要注意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以提高党员管理的有效性为着力点,建立切合非公有制企业自身特点的运行规范,在理顺管理关系,严格管理制度的同时,不断改进方式方法,根据党员的不同特点和岗位性质,科学制定工作目标和任务,并将目标管理与民主评议党员制度和双争双评等主题活动结合起来,更好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

(4)建立健全党的工作机制,不断提高党建工作水平。

非公有制企业党建工作作为基层党建工作的一个新领域,尽管各地党组织都进行了积极的探索与实践,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就整个基层党建来说,仍然是一个薄弱环节,因此,要进一步提高非公有制企业党建工作水平,必须象抓村级党组织建设一样,建立切实有效的党建工作机制,加强领导,明确职责,长抓不懈。一是要选好配强企业党组织领导班子。非公有制企业党组织的领导班子的配备,要本着高效、精干、有利于企业生产经营、有利于促进经济效益的提高、有利于开展党建工作的原则,一般可选择经营管理层中党性强、有威信、有能力的党员担任。同时,为便于党组织独立开展工作,要纠正企业主与党组织负责人一人兼的做法。二是进一步完善工作制度。非公有制企业党组织要按照党章规定和上级党组织要求,建立健全与企业实际相适应的各项党建工作制度,以促使党组织的工作正常化、规范化。

尤其要建立企业党的工作目标管理制度,坚持以实现企业最大的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为目标,围绕企业生产经营中心,找准党的建设与生产经营的最佳结合点,真正使党的工作渗透到企业生产经营管理的全过程。三是要努力改进工作方法。非公有制企业在开展工作中,一定要坚持原则性与灵活性相结合,正确处理好各方面关系。同时要根据企业实际,把党建工作与培育企业文化、加强精神文明建设有机结合起来,把引导监督企业依法经营与支持保证企业主搞好生产经营有机结合起来,逐步建立起党组织与企业间“目标同向、作用互补、相互监督、共同发展”的关系,保证和促进了企业持续、协调、健康发展。

篇2:提高非公有制企业党建工作质量的对策措施

发布时间:2004-4-9中共邕宁县委组织部课题调研组

随着非公有制经济的快速发展,如何加强非公有制企业的党建工作,增强党的阶级基础和扩大党的群众基础,如何充分发挥非公企业党组织的政治核心作用,保证非公企业的健康发展,是当前党的基层组织建设面临的重要课题。最近,我们采取实地走访、座谈交流、问卷调查等形式,对全县非公党建工作情况进行全面调查,在认真分析和总结的基础上,对如何解决非公党建工作中存在的难点问题作了进一步的探讨。

一、邕宁县加强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党建工作的主要做法

我县是从1999年开始抓非公党建工作的,几年来,在县委的领导和各有关部门的协同配合下,我们以非公企业集中的三个开发区为重点,对这一领域的党建工作进行了积极的探索和实践,取得了一定的成效。据统计,我县已建立非公经济组织党组织34个,其中党总支2个,联合党支部4个。有3名以上党员,并已转来组织关系的非公经济组织都已建立了党组织。主要做法:一是健全非公党建工作制度。建立以县委组织部牵头抓总,协调宣传、统战、工商、工会、共青团、外经局等部门共同开展非公党建工作的部门合作机制。在开发区建立了以党工委为核心,有关职能部门参加的非公党建联席会议制度,实行联席会议成员与企业结对联系共建,从而形成了上下联动,齐抓共管的工作机制,有效加强了对非公党建工作的领导。二是结合实际,灵活设置党组织。在工作方法上,以强化服务功能为切入点,在开发区普遍推行首问责任制、服务承诺制等一系列制度,提高服务质量,争取业主对党建工作的广泛认同。采取结对沟通谈心的方法,做细致的思想工作,消除业主的顾虑。采取从开发区管委及其职能部门抽调部分干部担任党建工作指导员的办法,对企业党组织各项工作进行具体指导,同时也加强了开发区党工委与企业的沟通与联系。在组建方式上,采取单独、联合、挂靠等方式,因地制宜,灵活组建。三是创新党组织活动方式,发挥党组织的作用。在活动方式上,以“分散、小型、业余”为主,尽量不占用生产时间。实行活动前告知和活动后通报情况制度,赢得企业主的理解。在活动载体上,发挥工、青、妇、商会等群团组织的作用,开展生动活泼的群众性精神文化活动,增强党组织的凝聚力和党内活动的吸引力。在活动内容上,以服务于企业生产为中心,注重实效性,如三元公司党支部围绕提高职工技能开展“创先争优”活动,组建党员攻关小组。英华学校党支部开展“我为英华献一计”活动,为企业献计献策。结合企业实际开展党组织活动,激励党员发挥模范带头作用,不仅增强了党员的荣誉感,为广大企业职工树立了榜样,也为企业的健康发展起到重要的推动作用。

二、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党建工作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原因分析

尽管这几年来,我县在加强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党的建设方面做了大量工作,但是这项工作的开展还很不平衡,仍然存在很多亟待解决的问题。

1、党组织覆盖面很小。截止目前为止,我县在非公经济组织中建立党组织共34个,其中非公企业党组织33个,仅占全县429家非公企业总数的7.7%,全县18138户个体工商户中仅建立了1个个体工商户商会党支部。有50名以上员工的99家企业中建立党组织25个,占25.3%,党组织的组建工作仍滞后于非公经济组织的发展。

2、党员队伍力量薄弱的状况比较突出。主要表现在:一是党员数量还很少。目前,全县各类非公经济组织有党员813名,与总数达32577人的庞大的非公经济从业人员队伍相比,显得微乎其微。二是党员分布不均衡。全县有党员(含未转来组织关系的)的企业只有85家,占19.8%,其余企业还是党建工作的“空白点”。三是党员在企业中的影响力小。据统计,在非公企业中任中层以上职务的党员有114人,只占党员总数的14.02%。企业主是党员的只有34人,占企业主总数的7.9%,担任党组织书记的7人,仅占1.6%。

3、党组织发挥作用不明显。从总体上看,党组织发挥作用的情况不容乐观,“有组织无活动,有活动无实效”的现象仍旧存在。有的党组织开展活动主要是开会念文件,开展一些送温暖和外出参观活动,甚至以简单的文化娱乐活动代替党内政治生活,活动方式和内容与企业发展的需要不相适应,效果不理想。一些党员数量少的支部和联合支部不能正常开展组织生活,有的甚至一年只过一两次组织生活。

造成这些问题的原因是多方面的,通过调查分析,主要有以下几点:

1、思想认识的滞后性依然存在。一些企业主、企业党组织负责人、党员对加强非公党建工作的重要性、必要性缺乏充分认识。一是“无益论”。有的企业主担心一旦建立了党组织,就会有过多的政治活动而影响到企业的生产经营,产生排斥心理。有的企业主“碍于情面”同意在企业中设立了党组织,但是只是把党组织看成树立企业形象的“摆设品”,并不真正支持党组织开展活动。二是“无为论”。有的企业尤其是业主不是党员的企业党组织负责人“雇佣”思想严重,工作畏首畏尾,甚至敷衍了事。有的企业党组织负责人,则是因为支部党员人数太少,认为发挥不了什么作用,而对抓党建工作缺乏热情。三是“无关论”。一些党员的宗旨观念和先锋意识淡薄,认为在非公企业是为老板“打工”,只要工作不犯错就行,是不是先锋,起不起表率作用没有关系。这些不正确的认识制约了非公党建工作的发展。

2、党员教育和管理难度大。一方面,由于非公企业用工自主性大,季节性用工较多,从业人员流动比较频繁,给组建党组织和发展党员工作带来困难。另一方面,由于缺少必要的制约机制,党员组织关系的接转工作还有较大的随意性。一些曾在机关事业单位工作的党员考虑到原单位的福利待遇,不愿转来组织关系;有的党员认为在非公企业工作是临时性的,缺乏归属感,党组织关系长期滞留在原单位,又不参加组织活动,出现游离于党组织之外的所谓的“挂名党员”。此外,企业主对党建工作的不支持也使相当部分的党员对转来组织关系产生了顾虑。据统计,全县未转来组织关系的党员就有137名,因党员未转来组织关系而没有建立党组织的企业有13家。

3、从事非公党建工作的党务工作者力量不足。由于非公经济组织经营方式的特殊性和人员构成的复杂性,开展党建工作难度较大,具体工作也很多,如为了组建党组织,党员要一个个找,接转组织关系要不断动员督促,企业主的思想工作要登门做等等,需投入大量的精力。但从目前情况看,我县主要从开发区党工委及其工作部门中抽派主要负责人担任企业党建指导员,他们大多数有丰富的党建工作经验,但因为采取的是兼职的方式,加之自身事务多,在指导党建工作方面投入的精力受到牵制,容易顾此失彼。而企业的党务工作者,也不是专职人员,他们大多是企业内部选拔产生的,缺乏党建工作知识和实践经验,工作方法不多。党务工作者力量的不足,很大程度上制约了非公党建工作的发展。从以上分析可以看出,造成我县非公党建工作存在问题的原因除了党员数量少,从业人员流动性大等客观因素外,主观认识上的偏差和工作机制的不健全也是其中不容忽视的原因,甚至是主导因素,要加以改正,除了进行必要的宣传和引导外,更多的要依靠工作机制的建立健全。

三、加强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党建工作的对策与措施

针对我县非公党建工作存在的难点问题和不足,从现实的情况和条件出发,我们应采取以下对策和措施。

(一)创造条件,合理设置,拓宽党建工作覆盖面

1、要抓好党组织的组建工作。考虑到党组织的稳定性及影响力,组建工作的重点要放在50名以上员工的企业。对已有3名以上党员但因党员未转来组织关系而没能建立党组织的企业,加强对党员的思想引导和宣传,使他们尽快转来组织关系,及时建立党组织。对有1—2名党员的非公企业,按照“地域相近、行业相似”的原则联合建立党组织,发展到有3名以上党员后再单独设立党组织。企业生产时间难以协调,不能正常组织党内活动的则不宜联合组建,可采取下派党建工作指导员的同时迁出组织关系的做法建立党组织。对无党员的企业,也要选派党建工作指导员指导企业作好入党积极分子的培养工作。同时,对符合建立工会、共青团组织条件的,及时建立工会、团组织,为开展党的工作创造条件,消除这些企业党建工作的“空白点”。

2、要做好发展党员工作。党员数量少和影响力小一直是制约非公党建工作的“瓶颈”。要加以突破,就应适当“倾斜”发展党员指导性计划。坚持把发展党员的重点放在没有党员的企业,放在企业生产经营、科技骨干、一线优秀职工和有决策权的职工上。研究探索有效途径,适当发展私营企业主入党。通过扩大党员队伍的影响力,为党组织发挥作用创造有利条件。借鉴发展农村致富能手入党的办法,实行党员结对联系培养发展青年骨干分子入党,不断壮大党员队伍。扩大党课教育面,改善教育方式,吸引更多的非党员优秀青年,接受党的知识教育,提高入党积极性。

(二)健全工作机制,加强教育管理,抓好党建指导员、党组织负责人、党员三支队伍建设

1、健全下派党建工作指导员制度。针对党建工作指导员力量不足的状况,调整选派范围。按照企业归属管理原则,由上级党工委从机关中选派熟悉党务工作,懂经营管理、责任心强的青年党员干部特别是后备干部到非公企业中,指导非公党建工作,并明确职责任务。坚持定期召开党建工作指导员例会,听取工作汇报,加强指导、监督。建立党建工作指导员目标责任制,纳入基层党建工作总体目标考核。平时要加强对党建工作指导员党务知识的培训。由后备干部担任党建工作指导员虽然仍旧采取兼职形式,但相较部门负责人而言,更能保证足够的人力、时间、精力投入到非公党建工作中,更便于目标管理,从而实现开展党建工作和锻炼干部“双赢”。此外,由于青年后备干部在单位一般不担任党内职务,下派时更便于迁出组织关系,帮助企业组建党组织。

2、选好配强党组织负责人。一般要由在企业担任中层以上职务、政治素质好、组织能力强、懂经营管理、善于做思想工作的党员担任,若无适当人选,也可由党建工作指导员担任。针对非公企业党组织书记党务知识缺乏的现状,建立定期培训制度,委托各基层党委、开发区工委定期举办党务知识培训班,每年不少于1次,以此提高非公企业中党务工作者的党建业务水平。

3、前移党员管理“关口”。企业党员不愿转来组织关系是影响党组织组建工作的重要因素,单凭劝说、引导,效果毕竟有限。应依托劳动人事部门和人才交流中心规范企业用工程序,在为企业用工进行合同鉴证之前,要求企业党员只有按规定转来组织关系或由原单位开具党员证明信,方能予以鉴证。

(三)依托群团,创新载体,增强党组织的凝聚力和战斗力。相较而言,工会、共青团、商会、妇联等组织在非公企业中比党组织拥有更广泛的群众基础,也更易为企业主所接受。因此,党组织发挥作用,要充分运用党领导群团组织这一政治优势,依托群团以建设积极向上、生动活泼的企业文化为载体,发挥宣传教育作用和团结凝聚作用。更重要的是采取有效途径,开展提合理化建议活动,向企业建言献策,发挥决策参与作用。在企业中普遍开展“创先争优”、“党员先锋岗”、“党员责任区”、“青年文明号”等评比活动,引导党员、团员多做贡献,发挥骨干带动作用。注意利用厂报、企业党建宣传栏、开发区管委工作简报等形式,及时宣传党、团员在活动中的先进事迹,增强荣誉感。

针对目前企业党组织存在的“有组织无活动、有活动无实效”的现状,采取由发挥作用好的企业党组织与活动无质量的企业党组织结对开展活动,带动力量薄弱的一方提升水平。在此基础上,分片划区,由三四家企业党组织联合活动,通过轮流承办活动,形成竞赛的氛围,促使企业党组织负责人自觉提高自身素质和工作水平。党组织活动区域化,一方面使原属于企业内部的“小事”,变成了关乎企业荣誉的“大事”,促使企业主更积极地支持党建工作。另一方面,整合了资源,增强党组织的影响力,为党员力量薄弱的党组织提高活动质量提供了新的平台。

篇3:提高非公有制企业党建工作质量的对策措施

一、明确提高非公企业党建科学化水平的基本要求

1. 以科学的理论指导非公企业党建。

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进一步要求,“抓紧在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建立党组织”、“非公有制经济组织、新社会组织中的党组织要围绕贯彻党的方针政策、引导和监督遵守国家法律法规、团结凝聚职工群众、维护各方合法权益、促进健康发展等职能探索发挥作用的途径和方法”等为新时期做好非公企业党建指明了方向,提供了理论依据。提高非公企业党建科学化水平,首要的是以科学的理论来指导非公企业党建,就是用马克思主义及其中国化创新成果指导党的建设,不断解决实践中存在的薄弱环节和突出问题,真正发挥非公企业党建的作用,为非公企业健康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2. 以科学的制度保障非公企业党建。

制度建设是党的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建立健全科学系统的制度是实现非公企业党建稳定性、规范化的基础,是提高非公企业党建科学化水平的基本保障。非公企业党建工作基础薄弱,更要把制度建设放到突出的位置。加强非公企业党建制度建设要从非公企业数量多、规模小、稳定性差、人员流动性大等特点出发,积极探索、大胆创新,制定符合非公企业党建工作实际、可操作性强的党建工作制度,有效保障党建工作的顺利开展。

3. 以科学的方法推进非公企业党建。

增强方法的科学性,对于提高非公企业党建科学化水平至关重要。随着沿海地区非公企业的蓬勃发展,迫切需要探索和创新符合非公企业发展要求的党建工作的方式方法。要按照十七届四中全会提出的“党的基层组织要适应新形势新任务要求,创新活动内容方式,找准开展活动、发挥作用的着力点,在扩大党员参与面、增强吸引力、提高实效性上下功夫,增强创造力、凝聚力、战斗力”要求,以科学的方法推进非公企业党建。

二、理清提高非公企业党建科学化水平的思路

1. 理顺非公企业党建工作的管理体制。

按照科学、统一、规范、有效的原则,建立健全非公企业党建工作领导体制,形成党委统一领导,组织部门牵头抓总,相关党政部门和群团组织密切配合、齐抓共管的非公企业党建工作新格局;成立非公企业党建专门工作机构领导和指导非公企业党建工作,做到专人负责、层层落实、权责明确;建立完善非公企业党建工作联席会议制度,逐步形成以党委组织部门牵头,工商、税务、个体私营企业协会、工青妇等相关部门参与的非公有制企业党建工作联系会议制度,协调解决存在的突出问题。

注重以区域化管理理念推进非公企业党建。按照“因地制宜,积极稳妥,统筹协调,便于管理”的原则,建立健全县(区)、乡镇、街道、村、社区、工业园区党组织的组织体系,根据党章的规定,结合非公企业的规模、党员人数和发展特点等,合理确定党组织的设置形式,理顺隶属关系,明确责任主体,杜绝多头管理无人负责的缺陷,构建“属地为主,条块结合”的新型组织管理体系,形成点、线、面相结合的区域性党建工作模式。

2. 营造有利于非公企业党建工作的浓厚氛围。

强化党建工作指导职能。按照十七届四中全会关于“加强条块共管单位的基层党组织建设”的要求,有关职能部门要切实履行起对非公企业党建工作的组织领导和业务指导职能。有针对性地加强对规模以上非公企业和党的力量薄弱、工作难度较大的非公企业的指导,落实目标责任,对于自身不能解决的困难和问题要及时主动向上级党组织反映、协调,通过构建“上下贯通、条块结合”的非公企业党建工作新格局强势推进党建工作。

积极争取企业主对党建工作的支持。要多途径加强对企业主的引导、教育,打消企业主对成立党组织的疑虑,同时要善于听取企业主对做好党建工作的意见和建议,找准做好党建工作与企业发展双赢的结合点,赢得企业主对党建工作的理解、认同和支持。督促企业按照标准化建设要求建立党员活动室,配备基本的电教设施,制定党建工作制度等,为开展党建工作创造条件。同时结合企业实际,积极依托企业属地所在村(社区)的有利资源,探索联动共享机制,通过开展结对共建、联手共建活动,形成资源共享局面。

3. 创新工作理念,扩大党的工作覆盖面。

确立“因企制宜,扩大覆盖面”的建党理念。不同企业,由于其规模大小、党员人数、企业主对党建工作的重视程度等的差异性决定了不同企业组建党组织的条件、基础等各不相同。职能部门要因企制宜,以“消除党组织设置空白点,扩大党的工作覆盖面,增强党建工作的有效性”为目标,尝试对非公企业党建工作实施动态跟踪管理,争取“注册一个、发现一个、跟踪一个、覆盖一个”。加强分类指导,具备条件的企业,及时建立党组织,暂时不具备条件的企业可以按照地域相邻为主、行业相近为辅的原则,联合建立党组织,通过独立建、联合建、挂靠建、区域建和依托管理、属地管理等措施,努力实现非公企业发展到哪里,党组织就建到哪里。

4. 凝心聚力,提升党组织感召力。

在非公企业开展党建工作,单靠行政命令是不行的。上级党组织要围绕非公企业党的基层组织“贯彻党的方针政策,引导和监督企业遵守国家的法律法规,领导工会、共青团等群众组织,团结凝聚职工群众,维护各方的合法权益,促进企业健康发展”的宗旨,协调帮助解决生产经营中遇到的实际问题为抓手,引导、指导、帮助非公企业筹建、加强党建工作,力求党建活动与企业经营发展步调一致,在生产经营中有作为,为企业发展营造凝心聚力的良好氛围,从而打消企业主思想上的顾虑、认识上的偏差、行动上的迟钝。

随着时代的不断进步,企业文化因其独特的优势日益受到企业的重视。非公企业党建工作要善于以文化建设为载体,借助健康向上的企业文化增强职工团队意识,弘扬企业特有的价值观,激发职工的主人翁意识,实现企业党建工作与文化建设有效融合。

三、与时俱进,找准提高非公企业党建科学化水平的着力点

1. 优化服务助推非公企业党建。

一要重视企业党务工作者的培训。把非公企业党务工作者的教育纳入到各级党组织教育培训的整体规划之中,通过培训,进一步加强对非公有制企业党建的重要性的认识,掌握新时期非公有制企业党建工作的基本内容和基本方法,提高非公有制企业党务工作者开展党建工作的综合素质和能力。二要遵循求同存异促和谐。当前,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还处于进一步完善过程中,法律法规有待进一步健全,企业主自身素质参差不齐,在利润最大化的驱使下,利益关系的复杂性必然导致劳资双方很容易产生利益摩擦甚至冲突。企业党组织要把党的政治要求、企业的发展效益、企业承担的社会责任和党员的个人追求有机结合起来,善于找寻所有者、经营者、劳动者等不同利益主体之间的利益平衡点,求同存异,在引导企业主遵纪守法,妥善处理劳资关系的同时引导职工与企业患难与共、依法理智维权。三要健全党内关爱机制。始终注意把团结人、关心人、温暖人当做一项经常性工作,坚持把企业的每一个人都作为团结的对象,把每个职工的思想、学习、工作、生活等都作为党组织关心的内容,对每一个遇到生活困难或遭受不幸的职工都及时给予党组织的关怀和温暖,促进和谐企业建设。

2. 发挥非公企业党组织的功能作用。

一要发挥党组织的组织优势。组织层面上,必须按照党内规定,结合非公企业的特点,进一步明确党组织的功能定位和职责任务,将保障和促进企业发展壮大的中心工作纳入非公企业党建的重要内容,教育、引导企业主正确处理企业与国家、社会、职工之间的关系,切实履行应尽义务。个体层面上,通过开展组织生活、严肃组织纪律,不断加强党员的党性修养,提高党员的综合能力,激发党员做好本职工作的内在动力,引导党员为企业的发展贡献自己聪明才智,把党组织的政治优势转化为企业发展优势。二要发挥党组织的教育优势,坚持加强思想教育与提高职工技能相结合。搭建学习培训平台,组织党员骨干带头学习新知识,掌握新技能,增强新本领,努力成为知识型、智能型、创新型的员工。发挥党员技术骨干的作用,通过“传、帮、带”活动,互相促进,不断提高职工技术素质。三要同步推进党群工作。充分发挥党组织领导工会、共青团和妇女组织这一政治优势,把群团工作纳入党建工作的总体规划,把党的工作任务和要求贯穿于工、青、妇等群团组织的各项工作之中,形成合力,促使非公有制企业党的工作与群团组织工作相得益彰。

3. 突出非公企业党员发展工作重点。

一要多途径壮大入党积极分子队伍。通过加强思想引导,提高职工对党的认识,激发职工的政治热情;通过加强自身建设,提高党在群众中的威信,吸引青年骨干积极主动向党组织靠拢;通过党员联系群众引导帮带优秀职工向党组织靠拢。二要按照党章要求做好党员发展工作。发展党员必须认真贯彻“坚持标准、保证质量、改善结构、慎重发展”的方针,严格履行入党手续,成熟一个,发展一个。同时要注重拓宽选拔渠道,优化党员队伍结构,优先在生产第一线的职工、技术能手和经营骨干中发展党员。三要积极慎重吸收优秀企业主入党。实践中,企业主本身为党员的企业通常对党建工作比较重视,党建活动一般也能够正常而有序地开展。

4. 增强党员的党性观念。

篇4:提高非公有制企业党建工作质量的对策措施

关键词:职工技能培训;评估;电网企业

中图分类号:G72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0079(2014)26-0095-01

在电网企业职工生产技能培训过程中,最常遇到的问题就是培训的针对性不强,培训内容与培训对象不契合的现象直接导致培训实际效果差。通过全方位的培训需求分析,设计合理的培训项目要求,开展多维度的培训评估反馈分析,能够有效提高生产技能人员的培训质量和效果。

一、加强培训需求调研,提高技能培训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电网企业职工技能培训能否取得良好的效果,取决于培训内容是否适用于培训对象。以往的培训内容设计侧重于培训机构和培训师的选择,忽视了针对培训对象分层次、多维度的需求调研分析。为有效提升技能培训的针对性和有效性,需要针对培训对象的专业工作经历、技能水平、技能等级、学历、专业、职业资格等进行多维度的调研分析,通过召开专业培训研讨会、深入生产一线调查了解和分析职业生涯发展等多种形式了解电网企业生产技能培训需求,为提高培训的针对性和有效性奠定良好的基础。

1.立足生产技能岗位需求,形成培训需求调研内容

在培训需求调研中,要立足生产技能岗位的实际技能需求,有的放矢地开展培训需求调研。岗位需求贯穿在电网企业生产的全过程中,需要立足生产一线详细梳理、分析。一线的职业经理人(班组长、作业组长)是基层生产作业的组织者和领导者,熟悉生产业务流程,了解一线员工的技能需求,掌握所在班组的人员情况,是培训需求调研的重要对象。但过去在做培训需求调研时,多半侧重于培训对象而忽视了一线的职业经理人。为此,在培训需求调研中,应立足生产技能业务需求,扩大培训调研范围和调研对象,从而形成更能适应于生产一线需要的培训内容。

2.采用偏差分析方法,提高培训需求的准确性

在培训需求调研中,针对不同类型的培训对象,对照国家电网公司编制的《生产技能人员职业能力培训规范》和职业技能鉴定的要求,按照“缺什么,补什么”的原则,采用偏差分析法,以分职业种类的《培训规范》为标准,详细调研分析不同层次培训对象的培训需求,为培训对象量身设计不同的培训内容,最终形成培训项目,准确提升培训的针对性和实用性。

3.采取信息化管理软件,提高培训需求调研分析的效率

采取分层次、多维度的需求调研,以省公司为单位,对收集到的培训需求数据进行分析,增大了培训工作前期准备工作的任务量。为了有效提高培训需求的工作效率,针对培训需求特点,开发实用性的信息化管理软件,分析不同层次培训对象的培训需求,为设计不同项目的培训组织策划提供支撑和依据,信息化工具的开发利用能够有效提升培训需求分析效率,提高培训管理水平。

二、开展培训项目的设计与策划,保障培训项目的有效实施

在做好培训项目需求调研的基础上,对培训项目进行策划、设计和组织。策划的内容包括确保培训顺利实施全过程的各个环节,设计培训模块和培训内容,在技能培训的策划中重点加大对技能实操的演练与实训,培训策划要突出技能实训的安全防范、关键步骤、动作要领等关键点,保证做到在学中做,在做中学。同时,完整的生产技能人员培训策划方案还应确定培训目的、培训效果、课程、教学方法、评估方式等内容,需要注意的是,在培训策划中要注意发挥生产现场班组长和技术骨干、技能专家、兼职培训师的作用,让培训项目的内容、形式等更好地服务培训对象。

三、组织实施培训项目,确保培训项目质量的大幅提升

培训项目的组织实施是培训工作流程中的关键环节,使培训需求调研、项目策划等前期环节最终落实到培训项目的实施过程中。在项目实施过程中,除了甑选的培训对象要符合培训策划的项目外,更要注重培训教师的选择,技能培训师资的选择对生产技能培训效果的影响至关重要。培训实施机构的教师除了需要掌握扎实的理论知识外,还要熟悉生产现场的设备、工作流程等环节,因此,对培训实施机构除了要求实训设备与现场尽可能一致外(也可依靠仿真设备或软件模拟),在生产技能培训过程中,还需要建立一支专业合理、覆盖面广、常态备用的专兼职培训师队伍,以确保生产技能培训取得实际效果。安徽公司在实训教师的培养使用上,采取“一上一下”方式培训锻炼师资队伍。“一上”是指邀请企业生产技术骨干走上讲台,走进实训室,让他们言传身教,传授长期积累的现场工艺经验和实践心得体会;“一下”是指有序组织培训实施机构的教师定期下派到生产现场培养锻炼,让其掌握生产现场的实践技能,熟悉现场工作流程。通过“一上一下”的形式有力地促进了“双师型”培训师队伍的建设。

四、开展多维度培训项目评估,提高培训效果

培训项目评估是培训全过程管控的最后环节,准确地培训评估能有效检验培训效果,反映出培训需求调研、策划、实施中存在的问题与不足。对生产技能人员开展的轮训,培训评估反馈也是完善培训项目、改进培训方式方法的重要手段和途径。

为提升培训评估的准确度,需要多维度设计培训评估反馈表。在教学环节中,针对培训过程中的教学设备、教学环节、教学手段、教学组织、安全等进行全方位的评估;在评估对象上,除了传统的培训对象和培训师外,还增加了培训对象的直线经理人对其在培训前后技能水平的提升情况进行评价;在评估方法上,应用信息化评估工具,延长评估时间,动态评估培训前后培训对象的业务水平和实际操作技能。通过多维度、全方位的360度评估,不断总结有益的培训经验,完善培训方式方法,同时收集培训项目在实施全过程中存在问题,通过各种渠道反馈给培训管理者、组织实施者、送培单位、培训对象和直线经理人,有效地提升了培训质量和效果。

安徽公司在生产技能人员的培训过程中,加强培训全过程管控,更加侧重培训需求调研和培训评估反馈阶段两个阶段,形成了“抓两头、保质量”的技能培训管控模式,形成了闭环管理反馈,有效地解决了生产技能人员培训中针对性不强、效果不明显的矛盾。统筹提升生产技能人员的业务水平和素质,强化对生产技能人员岗位业务能力和实际操作水平的轮训,不断提升完善培训质量和效果,为服务电网企业的安全生产和优质服务提供了有力的人才保障与智力支撑。

篇5:提高非公有制企业党建工作质量的对策措施

2007年以来,我们根据市委、区委组织部门有关非公有制企业党建工作要求,结合企业年检、企业工资支付检查、企业劳动情况调查等工作,对全区200余家非公有制企业党建工作情况进行了深入调研。在此基础上,结合我区实际,就目前非公有制企业党建工作基本现状、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对策,进行了分析和思考。

一、非公有制企业党建工作的基本现状

近年来,我区非公有制企业发展较快。为进一步加强非公有制企业党建工作,促进非公有制经济健康发展,各级党组织积极创新工作理念、改进工作方法、创建活动载体,逐步建立适应新形势、符合新要求的非公有制企业党建工作新机制,非公有制企业党建工作日趋活跃,呈现出良

好的发展态势。

(一)各级领导对非公有制企业党建工作日益重视。各级党组织根据我区非公有制企业的发展状况,不断提高在非公有制企业中加强党的工作重要性的认识,把其纳入党建工作的总体布局,各级党工委均建立了领导干部非公有制企业党建工作联系点,向非公有制企业选派了党建联络员(指导员),初步形成了分级、分块、分系统抓落实的工作格局。同时,各级党政领导经常深入非公有制企业调查研究、指导工作,帮助解决实际问题,有力地促进了非公有制企业党建工作的正常开展。

(二)非公有制企业党组织组建步伐不断加快。全区各级党组织把在非公有制企业中组建党组织工作作为一项加强非公有制企业党建的基础性重要工作,通过向企业主宣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启发他们的政治意识,提高他们对党的认识,争取他们对建立党组织的配合与支持,因企制宜、合理设置党的组织。目前,原国有企业和集体企业改制后,党组织保持良好;规模以上且符合建立党组织条件的非公有制企业,也基本上建立

了党组织。

(三)非公有制企业党组织自身建设得到进一步加强。所有党组织“班子”健全,大多数党组织建立健全了“三会一课”、民主评议、谈心交心等党内生活制度,有的党组织还根据企业实际建立了党员向企业献计献策、党组织目标管理等制度。在上级党组织的指导帮助下,大多数党组织能采取办班培训、以会代训等形式,对非公有制企业党组织负责人尤其是书记、党小组长和党务工作者进行培训,提高他们的理论水平和工作能力。同时,开展岗位技能、市场经济知识等方面的教育培训,提高党员队伍的整体素质。各级党组织都能按照发展党员的“十六字”方针,认真在非公有制企业的中层管理人员、技术骨干和企业一线的优秀分子中发展党员,壮大党员队伍,改善非公有制企业中党员结构和素质。

(四)非公有制企业党组织开展活动的有效性明显增强。大多数非公有制企业党组织能根据自身的特点,在上级党组织的指导下,坚持原则性和灵活性相统一,做到“参与不干预、配合不迁就、监督不滞后、引导不强制”,积极开展党的活动。有的把党员推荐到企业关键岗位任职,把党组织的意图转化为企业的决策和行为;有的企业党组织改变单一的开会、学文件、上党课等做法,根据企业不同时期生产经营的需求,针对性地开展“党员责任区”、“党员先锋岗”“党员业务能力竞赛”等活动;有的企业党组织把党建工作与营造企业文化氛围结合起来,促进了企业的精神文明建设;还有的企业党组织把为企业生产经营服务和维护员工的合法权益结合起来,促进员工和企业主之间的思想沟通、感情交流,增进双方理解和信任。

二、非公有制企业党建工作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原因

在调查中,我们发现仍不少企业特别是非公有制企业,还存在着党组织组建难、党员发展难、党员教育管理难、党组织活动开展难、党组织和党员的作用发挥难等不足及问题,究其原因如下:

(一)部分非公有制企业主思想认识存在偏差。调查发现,部分已建党组织的企业主认为,经营企业的目的主要是为了获取最大的利润,企业领导的核心任务就是生产经营和管理,党建是“附带”工作。他们对党建工作缺乏热情,大多数都是被动应付,有的是为了应付上级党组织的检查,也有把党建工作作为企业的一种广告宣传。未建党组织的企业,普遍对建立党组织和开展党组织活动存在顾虑,担心企业生产经营受到影响,担心党组织活动打乱企业正常工作秩序,担心有摊派行为带来经济负担等。部分企业党组织负责人,心理压力大,怕企业主不支持,关系处理不好,影响自身利益;怕党员不积极参与,活动难开展;怕职工不理解,出力不讨好,导致有的党组织负责人工作起来理不直、气不壮,“底气”不足。部分企业党员感到,自己是“打工者”,拿企业主的钱、归企业主管,尤其是目前职场竞争日益激烈,干好本职、保住饭碗就行了,不愿发挥也难以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有的甚至对自己的党员身份讳莫如深,成为不愿接转组织关系的“挂名党员”、组织关系揣在怀里的“口袋党员”。部分企业管理部门承认,企业只要能遵纪守法,照章纳税就行了,没有把建立党组织、开展党的工作作为自己义不容辞的政治责任。他们对非公有制企业党建工作支持、配合的积极性、主动性不高,应付多于主动。

(二)非公有制企业的特殊性束缚了党建工作开展。一是企业生产经营的不稳定性,导致党组织建立难度增大。很多非公有制企业“小”、“变”、“散”等特点,严重制约了党建工作的开展。“小”即企业规模小,许多企业没有党员或党员人数少,不能单独组建党组织;“变”即企业变化快,注册成立快,关门倒闭也快;“散”即企业分布相对分散,注册地和经营地相分离,人员工作地分散等,给企业管理特别是党建工作带来很多不便。二是企业用工制度灵活,导致党员教育管理难度增大。由于企业员工流动性大,党员人数“朝增暮减”,加之企业经营活动流动性大,一些党员成为名副其实的“流动”党员,企业党组织难以实施有效的教育管理。三是企业资产的非公有性,导致党组织活动开展难度增大。企业生产资料归企业主所有,工作时间由企业主支配,党组织开展活动时间缺乏自主性,活动经费存在依赖性。调查发现,一些企业党组织连党刊杂志等基本学习资料都难以保证,大部分党组织没有固定的活动场所,一定程度上束缚了党建工

作的开展。

(三)党组织自身建设薄弱影响了党建工作开展。一是党组织的数量偏少。目前仍有个别符合建立党组织条件的非公有制企业未建党的组织;80%左右的规模以下非公有制企业因没有党员或党员数不满3人无法建立党组织。二是党务工作者整体素质不高。大部分非公有制企业党务工作者是由原国有企业改制或下岗职工担任,他们在思想观念、工作方法等方面难以适应党建工作的新形势、新情况。三是党组织负责人难选。由于大部分非公有制企业规模相对较小,党员人数也少,要选出政治坚强、熟悉党务工作、会做思想政治工作,而且懂经营会管理,善于同企业主合作共事的党组织负责人比较难。还有少数企业党组织负责人,把抓党建工作等同于抓企业经营管理,把党组织等同于企业的下属办事机构,致使党组织负责人在职工中缺乏影响

力和感召力。

(四)相关政策法规滞后制约了党建工作快速发展。非公有制企业中党组织的地位、作用以及发挥作用的途径等,现行的有关政策和规定只作了原则的界定,缺乏具体的、操作性强的规定和制度,更没有规定企业党组织的建立及地位与作用的法律依据。《党章》虽然对非公有制经济组织中的党的基层组织的工作任务作了相应规定,但现有的法律条文和党规中并没有提供这些任务所应有的支持手段。《公司法》和《个人独资企业法》也只是笼统地规定党的基层组织和党员按照党章进行活动,并没有对是否应当建立党组织和党组织开展活动提出具体要求。还有《中外合资企业法》、《中外合作企业法》等也均未涉及党建内容。虽然近几年非公有制企业党建工作取得了明显成绩,但目前还没有制定和形成一套完整成熟的工作机制,使得在非公有制企业中建立党组织、开展党的活动缺乏过硬的工作保障机制,造成党组织建立和开展工作处于“受制于人”的尴尬境地。

三、解决非公有制企业党建工作问题的主要抓手及对策 根据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明确的基层党建工作任务和《党章》中明确的非公有制企业党建工作要求,针对我区非公有制企业党建工作存在的主要问题,目前需要重点抓好的工作及对策如下:

(一)进一步明确意义,切实提高党建工作认识。一是要提高各级党委和有关部门对加强非公有制企业党建工作的认识水平。各级党组织特别是领导干部要从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有关非公有制企业党建工作精神的高度,牢固树立执政意识、阵地意识、占领意识,充分认识加强非公有制企业党建工作的重要性、必要性和紧迫性,切实担负起做好非公有制企业党建工作的责任。各级群团组织、政府行政管理部门以及执法部门要自觉克服与己无关的思想,树立全局观念、大局意识,密切配合各级党组织抓好非公有制企业党建工作。二是要提高非公有制企业党组织的认识水平。要使非公有制企业中的党组织充分认识到党组织是一个政治组织,具有独立的“政治人格”,不能把非公有制企业与非公有制企业党组织混同起来,克服无所作为的“雇佣”思想,树立“以有为赢有位,在其位谋有为”意识,充分发挥企业党组织的政治优势和组织优势,努力成为企业所有人员的政治核心。三是要加强对企业主的宣传教育。对一些在非公有制企业党建工作上存在模糊认识的企业主,一方面要以实际生动的事例向他们讲清在企业建立党组织、开展党建工作对凝聚职工人心、促进企业健康发展的重要性,使他们从思想上、感情上消除建立党组织怕影响生产经营、怕受监督约束的顾虑;另一方面要按照建设高素质企业经营管理者队伍的要求,加强对非公有制企业主素质的培养,通过举办培训班、专题讲座等措施,在提高企业主经营管理能力、增强以法生产经营自觉性的同时,进行党的知识的教育培训。

(二)加大组建力度,努力扩大党建工作覆盖面。随着非公有制经济的蓬勃发展,非公有制企业中的从业人员和党员人数将不断增加,如不适应形势需要,做好党组织的组建工作,“有企业、无党员”、“有党员、无组织”的状况将会越来越明显、越来越突出。因此,必须采取有力措施,加大组建力度,扩大覆盖面,为非公有制企业的健康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政治和组织保障。一是要加强调查研究,切实掌握非公有制企业现状。各级党组织要对本地区、本系统、本行业非公有制企业发展情况、党组织组建情况、无党员企业情况和培养入党积极分子状况,以及企业主的思想动态等进行全面深入细致的了解,区别情况,分类指导,落实责任,并及时进行跟踪监督。二是要因企制宜,采取多种形式建立党的组织。要按照“先行组建、不断提高、逐步规范”的工作思路,从企业的实际出发,重点指导,灵活设置,做到坚持条件,严格要求,成熟一个组建一个,建立一个巩固一个,真正发挥作用。在党组织建立形式上,可采取:①独立式。凡有3名以上党员,党员构成合理、有合适支部书记人选、企业员工相对稳定的非公有制企业,都要独立组建党的基层组织。②联合式。对企业规模较小、党员偏少的非公有制企业,本着便于联系和管理的原则,可以与同行业或邻近的企业建立联合党支部。③挂靠式。对企业仅有个别党员,又不便于与邻近的企业建立联合党支部的,可将组织关系落户到所在社区、人才交流中心、劳务派遣机构或政府机关部门的党组织。④派入式。对党建工作基础较好,但党员人数较少的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在充分征求企业主意见的前提下,可由人事、劳动部门选派或推荐党员业务骨干到企业任职,充实企业力量,成立党的组织。⑤临时式。对企业有正式党员3名以上,其组织关系转入企业确有困难的,由原单位出具党员证明书和发给《流动党员证》,建立企业临时党支部。三是要理顺隶属关系,建立健全组织管理体系。各级党组织应本着“便于联系和管理、便于工作指导”的原则,理顺隶属关系。要按照建立一个“纵向到底,横向到边”的组织管理体系的要求,使每一个非公有制企业党组织和党员都有“娘家”。在党组织的具体隶属上,可实行:①属地管理。国有企业和集体企业被买断、整体出售或改制的,原党组织关系可转往企业所在地党组织管理。非公有制企业党组织,可隶属于所在街道党委管理。②行业管理。对相对小、散的非公有制企业,可由行业协会牵头,成立行业党组织,由工商行政管理部门或行业协会党组织进行管理。③归口管理。在非公有制企业比较集中的地方,如开发区、工业园区、综合性大市场等,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建立工委、企业党委等,对本区域内的企业党组织集中进行管理。④会员(协会)制管理。由于兴趣爱好、休闲活动、日常生活等产生的各类社团、协会越来越多。可由区委(党委)授权,成立有关社团、协会党组织,充分发挥各类社团、协会聚集党员及群众优势,对所在社团、协会的党员进行集中管理。⑤楼宇管理。商务办公楼是小型非公有制企业相对集中的地方。可委托楼宇管理部门或楼宇所有权单位,成立楼宇党组织,对驻楼宇企业的党员实行集中管理。

(三)抓好队伍建设,不断增强党组织影响力。一是要选好配强党组织负责人。要本着有利于加强党的领导,有利于党组织作用的发挥,有利于促进企业发展的原则,挑选那些政治信念坚定、党性观念强、熟悉企业经营管理、有较强的组织能力和协调能力、能够与企业主合作共事的党员,担任企业党组织负责人。在选配方式上,可以采取改制企业原有党组织负责人自然过渡、选派、外聘(公开招聘)、内选等办法。无论采取何种方式,都要注意征求和尊重企业主的意见,取得他们的信任、支持和配合。并要按照组织与企业相互推荐、双向选择、党内选举、岗前培训等程序选配党组织负责人。同时,还要建立解聘非公有制企业党组织负责人报告制度。对确因工作另有安排或其他特殊原因需要解聘企业党组织负责人的,必须依照有关规定进行,企业主不得随意解聘。二是要抓好党建工作指导员队伍建设。首先要严格选派条件。要把思想政治素质好、懂经营管理、有组织协调能力、会做思想政治工作、具有一定文化、责任心强的党员干部,选派到非公有制企业做党建工作指导员。在任职上可实行一人一企、一企多人、一人多企等多种方法。其次要抓好业务培训。利用休息时间,通过集中培训、专题讲座、经验介绍等形式,使他们明确工作目的、职责、任务和要求,增强党建工作的针对性和有效性。第三要加强指导督查。要定期召开党建工作指导员例会,听取工作汇报,交流工作经验,布置工作任务,不定期地派人深入企业,检查了解党建工作指导员的在位情况和工作情况,并及时指导和帮助解决他们在工作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第四要建立考核制度。把党建工作指导员任期内完成任务情况与干部目标管理考核相挂钩,严格考核,切实发挥好党建工作指导员应有的作用。三是要加强党员队伍建设。在非公有制企业中做好发展党员、党员教育管理工作,既是加强党的自身建设的需要,更是巩固非公有制企业党建工作阵地的前提和基础。首先要切实做好发展党员工作。要严格按照《党章》的要求和“坚持标准、保证质量、改善结构、慎重发展”的方针,积极稳妥地做好发展党员工作,使非公有制企业中党员队伍不断壮大,质量不断提高。同时,要按照党的十七大精神和《党章》规定,积极探索在企业主中培养入党积极分子和发展党员工作。其次要改进党员的管理工作。凡在非公有制企业中工作超过半年的党员,都应转移正式的组织关系。对暂未建立党组织的,党员关系应由属地党组织或行业管理部门党组织管理。对于组织关系不愿转、不让转、不便转的“隐性”党员,要做好耐心细致的思想工作,动员教育他们自觉办理组织关系转移手续,积极参加企业或企业所在地党组织活动,保证每个党员都能够参加组织活动。第三要加强党员的教育。企业党组织要根据上级党组织的规定和企业的实际,确立相对固定的党员教育活动日期,强化党员参加教育活动的考勤制度。要采取灵活多样的形式和手续,对党员进行经常性的理想信念教育、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党规党纪教育,结合企业生产经营的需要,有针对性地开展新知识、新技术、新技能的培训,不断改善党员的知识结构。同时还要不断改进教育的方式方法和载体,突出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四)积极开展活动,充分发挥党组织作用。要适应企业的特点和需要,大力改进党组织的活动方式和工作方式。本着“小型、分散、业余、务实”的原则,积极把企业党组织独立自主活动与群团组织活动结合起来,把解决自身问题与解决企业生产经营问题结合起来,把开展党建活动与培育企业精神、企业文化结合起来,采用电化教育、远程教育等现代传媒手段,开展党的活动,使之为党员和广大职工所欢迎,为企业资产所有者、经营管理者所理解和支持。通过发挥“四个作用”,使党组织真正成为企业主“政治生活的老师”、“经济运作的参谋”、“法律保护的依托”。一是要围绕企业决策开展活动,发挥参与作用。对关系国家、企业、职工利益的问题、关系企业发展方向的问题,以及生产经营中的重大问题,要积极开展提合理化建议活动,集中党员、职工的意见建议,并通过党组织负责人或决策层的党员向企业谏言献策,促进企业健康有序发展。二是要围绕企业生产经营开展活动,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企业党组织要引导党员带头学习和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学习政治理论和业务知识;带头搞好生产经营,促进企业发展;带头遵纪守法,维护企业制度和社会秩序;带头做好职工的思想工作,帮助企业搞好精神文明建设。要积极开展“争先创优”、“党员责任区”、“党员先锋岗”等活动,鼓励和组织党员在本职岗位和急难险重的任务中勇挑重担,发挥党员勇于奉献、不怕吃苦的精神,做到关键岗位有党员、困难面前有党员、突击攻关有党员,更好地发挥党员在企业生产经营中的表率和带动作用。三是要围绕保持企业稳定发展开展活动,发挥凝聚作用。充分发挥党组织领导企业工会、共青团组织这一政治优势,广泛开展“四有”职工队伍建设、创建“职工之家”、“青年岗位能手”、“青年文明号”等活动,并把这些活动寓于形式多样、丰富多彩的群众性文化娱乐活动之中,形成长期性、经常性、群众性、多样性的职工文化活动机制和联系、宣传、组织、团结职工的工作机制。通过发挥党组织的核心凝聚作用,全力支持帮助企业主,团结带领职工搞好企业生产经营,提高经济效益。四是要围绕打造企业文化品牌和企业环境创优开展活动,发挥协调作用。在企业中及时宣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引导企业合法经营、监督企业依法纳税,正确处理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关系。同时,党组织要积极做好工会、共青团、妇女组织及其他群众团体的协调工作,协调企业与职工、职工与职工、企业与社会、职工与社会的关系,妥善处理劳资矛盾,做到既保证资产所有者的合法权益,又注重保障职工的合法权益。

(五)创新工作机制,逐步实现党建工作制度化。加强非公有制企业党的建设,既要继承和发扬党的建设具有普遍意义的基本原则和经验,又要根据非公有制企业的性质和特点,与时俱进,开拓创新。一是要建立统一协调的工作机制。各级党委要把非公有制企业党建工作列入重要议事日程,加强领导和具体指导。建议在各级党组织建立非公有制企业党建工作联席会议制度,由分管党群工作的领导担任召集人,定期召开各街道、各系统工委及工商、工会等有关部门的负责人参加的联席会议,通报情况,分析形势,协调解决有关问题,研究制定相关措施。二是要建立与企业主互动互利的工作机制。企业党组织要注意从双方的共同点出发开展工作,求同存异,在工作合作中让业主看到企业党组织的工作有利于企业健康发展,有利于他们经营目标和经济利益的实现,从而使业主认识到企业党组织在促进企业发展、增加经济效益等方面目标是一致的,并从这种认同感逐步发展到与企业党组织建立起互相配合、互动互利的工作关系。三是要以实行党建工作目标管理为重点,建立严格、周密、可操作性强的考评机制。各级党组织要制定目标管理考核办法,按照“以党建促经济,以经济促党建”的要求,坚持把加强党建工作的目标要求与经济工作任务同步下达,与党员领导干部目标管理同步考核,与评比先进单位和先进个人同步表彰,做到党建工作的成效与党员领导干部工作实绩挂钩,与党员领导干部民主评议挂钩。从而形成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齐抓共管、上下联动的良好局面。四是要以保证非公有制企业党组织正常开展活动为重点,建立党组织的经费筹措机制。要使非公有制企业党建工作“有人管事”、“有钱办事”,可采取争取企业主支持一点、上级党组织补充一点、本单位划拨一点、从企业党员上交的党费中返还一点的办法筹措解决。鉴于目前非公有制企业的党建工作处在发展初期,上级组织部门可在近期内将非公有制企业党员上缴的党费全部返还基层党组织,作为党建活动的专项经费。五是要完善有关法律法规,建立党建“法治”机制。完备的法律法规是党对非公有制企业实施政治领导的基本条件和可靠保证。建议尽快出台有关非公有制经济法律法规,把党建工作作为一项重要内容纳入并规范。今后在修改《公司法》、《个人独资企业法》和《中外合资企业法》、《合作企业法》等有关涉及非公有制企业经济时,都要明确规定建立党组织的具体要求或增加党组织设立及开展活动等具体内容的法律法规条文,切实改变无法可依、无章可循的状况,逐步把非公有制企业党建工作纳入规范化、制度化、法制化的轨道。

篇6:提高非公有制企业党建工作质量的对策措施

2004-6-30中共盐城市亭湖区委组织部

非公有制经济是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年来,我区在大力发展非公有制经济的同时,各级党组织按照中央、省、市委的部署和要求,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从“增强党的阶级基础,扩大党的群众基础”的要求出发,在非公有制企业中积极开展党建工作,有力地推动了全区非公有制企业的健康发展。目前,全区共有非公有制企业 1699家,从业人员达7万多 人,非公有制经济已成为实现亭湖区经济快速崛起的一支重要力量和新的经济增长点。根据市委组织部组织课题调研组,采取集体座谈、实地调研、个别访读查阅资料等方式,对我区非公有制企业党建工作情况进行了调查研究。在此基础上,根据调研情况,结合我区实际,就目前全区非公有制企业党建工作现状、存在问题以及对策,进行了深入的思考与探讨。

一、工作现状

从调研的情况看,目前我区非公有制企业党建工作的基本情况和主要做法是:

(一)各级领导对非公有制企业党建工作日益重视,初步形成了齐抓共管的工作格局。近几年,全区各级党组织根据我区非公有制企业的发展状况,不断提高在非公有制企业中加强党的工作重要性的认识,把它纳入党建工作的总体布局,作为党建工作检查、考核的重要内容和考核各级领导工作业绩的重要方面。区、镇两级建立了领导干部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党建工作联系点、向非公有制企业派党建联络员、指导员,以及建立非公有制企业党建工作联系会议、实行非公有制企业党建工作责任制等制度,初步形成了分级分块抓落实的工作格局。同时,各级党政领导经常深入非公有制企业调查研究、指导工作,帮助解决实际问题,从而有力地促进了非公有制企业党建工作的正常开展。

(二)非公有制企业党组织的组建步伐不断加快。全区各级党组织把在非公有制企业中组建党组织作为一项重要的基础性工作,通过向非公有制企业主宣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启发他们的政治意识,提高他们对党的认识,争取他们对建立党组织的配合与支持,因企制宜合理设置党的组织。目前,全区非公有制企业中已建立党组织的有214 家。

(三)非公有制企业党组织自身建设得到进一步加强。一是选配了好的党组织班子。班子选配时,有条件的尽量从企业内部产生,对没有合适书记人选的企业,在充分征求企业主意见的基础上,从区直部门、乡镇机关以及其他企业选派优秀党员到企业担任书记或支委。二是开展教育培训,提高党员素质。采取办班培训、以会代训、外出学习考察等形式,对非公有制企业党组织负责人尤其是书记进行培训,提高他们的理论水平和工作能力;同时开展岗位技能、市场经济知识等方面的教育培训,提高党员队伍的整体素质。三是建立健全制度,提高党组织的自我管理水平。大多数党组织建立健全了“三会一课”、民主评议、谈心交心等十项党内生活制度,有的党组织还根据企业实际情况建立了党员向企业献计献策、党组织目标管理等制度,实行了非公企业党组织活动经费预算制度等,较好地推动了非公有制企业中党组织工作的开展。四是注重引导培养,积极发展新党员。各级党组织按照发展党员的“十六字”方针,认真在非公有制企业的中层管理人员、技术骨干和生产一线的优秀分子中发展党员,壮大党员队伍,改善非公有制企业中党员结构和素质。近年来,在企业中层管理人员、技术骨干和生产一线人员中发展新党员160多名。

(四)非公有制企业党组织开展活动的有效性逐步增强。全区大多数非公有制企业党组织根据自身的特点,在上级党组织的指导下,坚持原则性和灵活性相统一,做到“参与不干预、配合不迁就、监督不滞后、引导不强制”,积极开展党的活动。有的把党员推荐到企业关键岗位任职,把党组织的意图转化为企业的决策和行为。如江苏伯乐达集团28名中

层干部有24名是党员,从而增强了党组织自身的战斗力;有的企业党组织改变单一的开会、学文件、上党课等做法,根据企业不同时期生产经营的需求,针对性地开展“党员责任区”、“党员先锋岗”等活动。有的企业党组织把党建工作与营造企业文化氛围结合起来,促进了企业的精神文明建设。

二、存在问题及对策

总的看,我区非公有制企业党建工作有成效、有进步,尤其在抓典型培植方面作了有益的探索。但在一些少非公有制企业中,党组织组建难、党员发展难、党员教育管理难、党组织活动开展难、党组织和党员的作用发挥难等“五难”问题,仍是困扰我区非公有制企业党建工作实现跨越式前进的重大障碍。究其原因,本质上是部分党组织和为数不少的企业主对非公有制企业党建工作的重要性和紧迫性认识不高、重视不够,根本的是尚未形成一套较为成熟的非公有制企业的党建工作机制和工作体系。

(一)思想认识的偏差,困扰了非公有制企业党建工作顺利开展。从各级党组织看,不同程度地存在“重经济、轻党建”的现象;从非公有制企业主看,普遍存在“重建厂、轻建党”现象;从企业党组织负责人看,主要有“三怕”:一怕企业主不支持,关系处理不好,影响自身利益;二怕党员不积极参与,活动难开展;三怕员工不理解,吃力不讨好,导致有的党组织负责人工作起来理不直、气不壮,“底气”不足。从企业党员看,有的以“打工者”自贬,把党员的政治角色等同于“员工角色”,不愿发挥也难以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从企业管理部门看,有的是事不关己,高高挂起,认为只要企业能守法经营,照章纳税就行,没有把在非公有制企业建立党组织、开展党的工作作为自己义不容辞的政治责任,对如何支持、配合各级党组织抓好非公有制企业党建工作的积极性不高,更谈不上主动抓非公有制企业的党建工作。

(二)企业性质的特殊性,束缚了非公有制企业党建工作的开展。一是企业生存生产的不稳定性,导致党组织组建难。现阶段不少非公有制企业“小”、“变”、“散”等特点,制约了党建工作的开展。企业的不稳定状态,给党组织的建立带来一定难度。二是企业用工制度的灵活性,导致对党员的教育管理难。由于企业员工流动性大,党员人数“朝增暮减”,加之企业经营活动流动性大,一些党员成为名副其实的“流动”党员,企业党组织难以实施有效的教育管理。三是企业资产的非公有性,导致党组织活动开展难。企业生产资料归企业主所有,工作时间由企业主支配,因而党组织开展活动在时间上缺乏自主性,活动经费上存在依赖性。调查中发现,一些企业党组织连党刊杂志等基本学习资料都难以保证,一些党组织没有固定的活动场所,一定程度上束缚了党建工作的开展。

(三)党组织自身建设的薄弱,影响了党建工作开展。存在着党组织的数量偏少,党员力量比较单薄,党务工作者整体素质不高,党组织负责人难选。

加强非公有制企业党建工作的对策

针对当前我区非公有制企业党建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我们认为,在今后工作中,迫切需要抓好以下几个方面工作。

(一)狠抓认识的提高,切实加强党的组织领导。首先,要提高各级党委和有关部门对加强非公有制企业党建工作的认识水平。各级党组织特别是领导干部要从实践“三个代表”的高度,牢固树立执政意识、阵地意识、占领意识,充分认识加强非公有制企业党建工作的重要性,切实担负起做好非公有制企业党建工作的责任。其次,要提高非公有制企业党组织的认识水平。要使非公有制企业中的党组织充分认识到党组织是一个政治组织,不能把非公有制企业与非公有制企业党组织混同起来,克服无所作为的“雇佣”思想,树立“以有为赢有位,在其位谋有为”意识,充分发挥企业党组织的政治优势和组织优势,努力成为企业所有人员的政治核心。第三,要加强对企业主的宣传教育。对一些在非公有制企业党建工作上存在模糊认识的企业主,一方面,要以实际生动的事例向他们讲清在企业建立党组织、开展党

建工作对凝聚员工人心、促进企业健康发展的重要性,使他们从思想上、感情上消除建立党组织怕影响生产、怕受监督、怕受约束的顾虑;另一方面,要按照建设高素质企业经营管理者队伍的要求,加强对非公有制企业主素质的培养,通过举办培训班、专题讲座等措施,在提高企业主经营管理能力、增强依法生产经营的同时,进行党的知识的教育培训。

(二)加大组建力度,扩大党的工作覆盖面。随着我区非公有制经济的蓬勃发展,非公有制企业中的从业人员和党员人数将不断增加,如不适应形势需要,做好党组织的组建工作,“有企业、无党员”、“有党员、无组织”的状况将会越来越明显、越来越突出。因此,必须采取有力措施,加大组建力度,扩大覆盖面,为非公有制企业的健康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政治和组织保障。一要加强调查研究,切实掌握非公有制企业现状。各级党组织要对本地区、本系统、本行业非公有制企业等进行全面深入细致的了解,区别情况,分类指导,落实责任,并及时进行跟踪监督。二要因企制宜,采取多种形式建立党的组织。要按照“先行组建、不断提高、逐步规范”的工作思路,从企业的实际出发,分类指导,灵活设置,做到坚持条件,严格要求,成熟一个组建一个,建立一个巩固一个,真正发挥作用。一是独立式。凡有3名以上党员,党员构成合理、有合适支部书记人选、企业员工相对稳定的非公有制企业,都要独立组建党的基层组织。二是联合式。对企业规模较小、党员偏少的非公有制企业,本着便于联系和管理的原则,可以与同行业或邻近的企业建立联合党支部。三是挂靠式。对企业仅有个别党员,又不便于与邻近的企业建立联合党支部的,可将组织关系落户到所在社区、乡镇、园区、人才交流中心或机关事业单位党组织。四是派入式。对党建工作基础较好,但党员人数较少的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在充分征求企业主意见的前提下,从区直机关、乡镇选派或推荐党员到企业任职,成立党支部。五是临时式。对企业有正式党员3名以上,其组织关系转入企业确有困难的,由原单位出具党员证明书和发给《流动党员证》,组建企业临时党支部。三要理顺隶属关系,建立和健全组织管理体系。各级党组织应本着“便于联系和管理、便于工作指导”的原则,理顺隶属关系。要按照建立一个“纵向到底,横向到边”的组织管理体系的要求,使每一个非公有制企业党组织和党员都有“娘家”。在党组织的具体隶属上,一是属地管理。国有企业和集体企业被买断、整体出售或转制的,原党组织关系原则上转往企业所在地党组织管理。乡镇、街道、农村的私营企业党组织,原则上隶属于所在乡镇党委或街道党(工)委管理。职工25人以下的非公企业或个体工商户可隶属村或社区党组织。二是行业管理。对城乡农贸市场或商贸中心,有行业协会组织的可以选择工商行政管理部门等行业协会党组织进行管理。三是归口管理。在非公有制企业比较集中的地方,如开发区、工业园区、综合性大市场等,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建立企业联合党委(总支、支部)等,对本区域内的企业党组织集中进行管理。

(三)抓好“三支队伍”建设,增强党组织的影响力和感召力。

1、选好配强党组织负责人。本着有利于加强党的领导,有利于党组织作用的发挥,有利于促进企业发展的原则,挑选那些政治信念坚定、党性观念强、熟悉企业经营管理、有较强的组织能力和协调能力、能够与企业主合作共事的党员,担任企业党组织负责人。在选配方式上,可以采取改制企业原有党组织负责人自然过渡、选派、外聘(公开招聘)、内选的办法。无论采取何种方式,都要注意征求和尊重企业主的意见,取得他们的信任、支持和配合。要建立解聘非公有制企业党组织负责人报告制度。对确因工作另有安排或其他特殊原因需要解聘企业党组织负责人的,必须依照有关规定进行,企业主不得随意解聘。

2、抓好党建工作指导员队伍建设。首先要严格选派条件。要把熟悉党务工作、思想政治素质好、懂经营管理、有组织协调能力、会做思想政治工作、具有一定文化、责任心强的党员干部,选派到非公有制企业做党建工作指导员。任职上可实行一人一企、一企多人、一人多企等多种方法。其次要抓好业务培训,使其明确工作目的、职责、任务和要求,增强党建工作的针对性和有效性。第三要加强指导督查。要定期召开党建工作指导员例会,听取工

作汇报,交流工作经验,布置工作任务,不定期地派人到企业,检查了解党建工作指导员的在位情况和工作情况,并及时指导帮助其在工作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第四要建立考核制度,把党建工作指导员任期内完成党建工作任务情况与干部目标管理考核相挂钩,严格考核,切实发挥好党建工作指导员应有的作用。

3、加强党员队伍建设。在非公有制企业中做好发展党员、党员教育管理工作,既是加强党的自身建设的需要,更是巩固非公有制企业党建工作阵地的前提和基础。一是要切实做好发展党员工作。要严格按照党章和“坚持标准、保证质量、改善结构、慎重发展”的方针,积极稳妥地做好发展党员工作,使非公有制企业中党员队伍不断壮大,质量不断提高。同时,要按照党的十六大精神和新党章规定,积极探索在企业主中培养入党积极分子和发展党员工作。二是要改进党员的管理工作。凡在非公有制企业中工作超过半年的党员,都应转移正式的组织关系。对暂未建立党组织的,党员组织关系应由属地党组织或行业管理部门党组织管理。对于组织关系不愿转、不让转、不便转的“隐性”党员,要做好耐心细致的思想工作,动员教育他们自觉办理关系转移手续,积极参加企业或企业所在地党组织活动,保证每个党员都能够参加组织生活。三是要加强党员的教育。企业党组织要根据上级党组织的规定和企业的实际,确立相对固定的党员教育活动日期,强化党员参加教育活动的考勤制度。要采取灵活多样的形式和手续,对党员进行经常性的理想信念教育、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党规党纪教育,结合企业生产经营的需要,有针对性地开展新知识、新技术、新技能的培训,不断改善党员的知识结构,同时要不断改进教育的方式方法,突出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四)围绕企业生产经营开展活动,发挥党组织的“四个作用”。本着“小型、分散、业余、务实”的原则,开展党的活动,使之为党员和广大职工所欢迎,为企业资产所有者、经营者所理解和支持。通过发挥“四个作用”,使党组织真正成为企业主“政治生活的老师”、“经济运作的参谋”、“法律保护的依托”。一是围绕企业决策开展活动,发挥参与作用。积极开展提合理化建议活动,集中党员、职工的意见建议,并通过党组织书记或决策层的党员向企业建言献策,促进企业健康有序发展。二是围绕企业生产经营开展活动,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企业党组织要引导党员做好“五个带头”,积极开展“争先创优”、“党员责任区”、“党员先锋岗”等活动,鼓励和组织党员在本职岗位和急难险重的任务中勇挑重担,做到关键岗位有党员、困难面前有党员、突击攻关有党员,更好地发挥党员在企业生产经营中的表率和带动作用。三是围绕保持企业稳定发展开展活动,发挥凝聚作用。广泛开展“四有”职工队伍建设、创建“职工之家”、“青年岗位能手”、“青年文明号”等活动,并把这些活动寓于形式多样、丰富多彩的群众性文化娱乐活动之中,形成长期性、经常性、群众性、多样性的职工文化活动机制和联系、宣传、组织、团结职工的工作机制。通过发挥党组织的核心凝聚作用,全力支持帮助企业主,团结带领职工搞好企业生产经营,提高经济效益。

(五)创新工作机制,完善政策法规,推进非公有制企业党建工作的正常化、制度化、规范化。加强非公有制企业党的建设,既要继承和发扬党的建设具有普遍意义的基本原则和经验,又要根据非公有制企业的性质和特点,与时俱进,开拓创新。一是建立统一协调的工作机制。各级党委要把非公有制企业党建工作列入重要议事日程,加强领导和具体指导。建立非公有制企业党建工作联席会议制度,定期通报情况,分析形势,研究解决存在的问题。同时,要顺应我区招商引资形势发展的需要,以工业园区为载体成立党工委(总支),负责领导和指导本园区非公有制企业的党建工作,形成各方面齐抓共管的工作格局。二是建立与企业主互动互利的工作机制。企业党组织要注意从双方的共同点出发开展工作,求同存异,在工作合作中让业主看到企业党组织的工作有利于企业健康发展,有利于他们经营目标和经济利益的实现,从而使业主认识到企业党组织在促进企业健康发展、增加经济效益等方面目标是一致的,并从这种认同感发展到与企业党组织建立起互相配合、互动互利的工作关系。三是要以实行党建工作目标管理为重点,建立严格、周密、可操作性强的考评机制。要制定

目标管理考核办法,按照“以党建促经济,以经济促党建”的要求,坚持把加强党建工作的目标要求与经济工作任务同步下达,与党员领导干部目标管理同步考核,与评比先进单位和先进个人同步表彰,做到党建工作的成效与党员领导干部工作实绩挂钩,与党员领导干部和下派企业党组织负责人的年终考核、民主评议挂钩,与评选“十面红旗”、“六好乡镇党委”、“五好村党组织”挂钩,对工作不力、关心支持不够、办事拖延推诿的要追究责任,从而形成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齐抓共管、上下联动的良好局面。

三、社会团体和社会中介组织中开展党建工作的情况

上一篇:师范生小学见习心得下一篇:安全生产绩效挂钩与奖惩管理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