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企业质量管理论文

2022-04-17

质量是企业生存和发展的第一要素,质量水平的高低,反映了一个企业的综合实力,质量问题是影响企业发展的重要因素,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应充分认识质量管理和产品质量对企业发展的作用和影响。下面是小编整理的《现代企业质量管理论文(精选3篇)》,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现代企业质量管理论文 篇1:

加强石油化工业的灭火救援准备工作的一些思考

摘 要:石油化工业由于其自身生产的特殊性,容易发生火灾危险。石油化工业一旦发生火灾在处置上将存在较大难度。本文主要结合石油化工业实际生产情况总结了该行业一旦发生火灾时的灭火救援准备工作,如下表述。

关键词:石油化工业;灭火救援;准备工作

石油化工业在我国社会经济建设水平不断提高的情况下,该行业的发展规模也不断增大。石油化工业具有较高的特殊性,一旦发生火灾,将存在较大的救援困难。因此这就需要消防部门工作人员不断总结石油化工业火灾救援方面的工作经验,提高自身业务素养,以便在火灾发生时采取科学有效的措施灵活应对。

1.目前我国石油化工业灭火救援中存在的问题

1.1石油化工业防范火灾的意识不强

目前我国部分石油化工业在火灾防范意识上还有待加强,企业设置的安全管理人员数量不足,难以深入贯彻落实石油化工业安全生产的规章制度。加上企业安全设施配置不到位、安装不规范、工作人员火灾应对培训不及时等问题的影响,直接降低了石油化工业防范火灾的意识[1]。

1.2石油化工业消防基础设备不完善

石油化工消防基础设备不完善也是普遍存在的问题。目前我国专业性较强的执勤中队尽管已经达到了规定要求,但是仍然不能满足实际执勤的需求。加上水源建设跟进不及时的情况下,难以使用到固定水源,单纯依靠消防车辆运水难以满足灭火救援需求。

1.3石油化工业应对灾害发生的装备物质不健全

有些地区石油化工业专职消防队伍车辆的装备性能较为落后,甚至有些石油化工业没有构建专职的消防队伍,在救援物资严重不足的情况下难以提高石油化工业火灾应对能力。

2.做好石油化工灭火救援准备工作的有效措施

2.1构建高联动能力的综合应急队伍

构建高联动能力的综合应急队伍就需要在政府部门的统一带领下构建应急指挥调度平台,該平台可以将医疗、安监、环保、公安等社会救援单位联系在一起,能促使信息资源高速共享,提高消防官兵的救援反应速度。此外,构建高联动能力的综合应急队伍离不开科学完善的应急处置工作预案。在应急处置工作预案上将响应等级进一步细化,构建出组织明确的指挥体系,快速有序地对现场进行处置作业。再者为了进一步强化应急队伍的联动能力每天至少举办一次大型综合性演练活动,并为石油化工业配备完善的灭火装备,强化对企业工作人员自救能力的训练。

2.2对救援力量底数准确摸清

基层中队消防人员需要对辖区内石油化工场所和危险品储存单位进行一次摸底调查,准确掌握企业危险品的种类、数量、生产工艺、单罐最大储存量以及固定消防设施等。并统计辖区内公安、企业消防队伍的整体实力,对灭火战斗车数量、库存干粉量、一次性车载水量等掌握清楚。并结合规模较大的石油化工业火灾事故,编制现有车辆、人员和装备,对分批次调动人员和车辆的数量进一步明确。这样可以为快速有效处置大规模石油化工业火灾提供有利的条件。

2.3开展灭火救援的专项训练

消防官兵需要对危险化学品的分类熟练掌握,知道常见危险化学品的理化性质以及常见化学危险品的防护,不断丰富自身的理论知识。消防官兵只有在扎实理论知识的指导下,才可以顺利完善灭火救援工作。此外,消防部门需要定期开展好防护、警戒、侦检等专项救援训练,强化消防官兵扑救石油化工业火灾的基本功,并在专项训练的基础上开展综合训练。

2.4有效开展石油化工业场地演练活动

石油化工业需要严格按照灾害事故相关处置要求开展实地演练活动。消防部门可以将辖区内最大的规模且具有代表性的石油化工企业为目标,在《危险化学品类灭火救援预案模板》上对石油化工业的火灾特点和危险性进行分析,并调动起医疗、交通、环保、石化、民政等社会单位的力量,对灭火救援预案进行科学合理的编制。此外,组织部队还需要开展危险品存储运输单位的实地演练,重点训练专项战术方法。并将石油化工业专职消防队伍与义务消防队伍等联合在一起,构建起专业部门和机构之间的联动响应,进一步提高社会各界灵活处置石油化工业火灾扑救的能力[2]。

2.5全面落实好战勤保障工作

战勤保障对火灾的成功扑救是非常重要的。一旦石油化工业发生火灾,消防官兵需要将长的作战时间,少则几小时,多则几天。消防官兵在几天的扑火救援中体力、灭火药剂和消防装备等大量消耗。此时就需要发挥战勤保障部门的作用,该部门要解决好救援人员临时休息和饮食问题,将物资第一时间供应给救援人员,确保救援人员在灭火药剂、消防装备以及自身体力充足的情况下参与救援工作[3]。

3.结语

综上所述,石油化工业与企业行业相比具有很大的特殊性,石油化工业一旦发生火灾将产生不可估量的损失。因此需要消防部门加强对室友化工业灭火救援工作的深入研究,制定完善的应急预案,提高石油化工业火灾应对能力。

参考文献:

[1]李玖平.加强石油化工业的灭火救援准备工作的一些思考[J].化工管理,2017,(9):64.

[2]刘伟.科学决策,统一指挥,高效做好石油化工火灾灭火救援组织指挥[C].//中国石油学会.中国石油石化安全生产与应急管理技术交流会论文集.2014:982-984.

[3]王晶晶,李徐伟.石油化工企业消防性能化分析与设计[J].中国石油和化工标准与质量,2017,37(9):48-49,51.

作者简介:王广庆(1969.5-),男,汉族,河南内黄人,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中原油田分公司中原油田应急救援中心机动安全室,助理工程师,成专学历,研究方向:消防救援设备。

作者:王广庆

现代企业质量管理论文 篇2:

现代企业质量管理

质量是企业生存和发展的第一要素,质量水平的高低,反映了一个企业的综合实力,质量问题是影响企业发展的重要因素,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应充分认识质量管理和产品质量对企业发展的作用和影响。企业面临激烈的全球化市场竞争,要想在竞争中求生存、求发展,就必须不断提升科技创新与质量水平,创造“一流的质量”就是要把质量贯穿产品实现的全过程,真正的融入国际化经营战略中,在全球化竞争与市场创新中,确立并不断实现质量领先的战略目标。 提高产品质量是现代企业生产的内在要求。企业生产的目的是为了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物质和文化生活需要,这种需要有数量上的,也包括质量上的。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产品的技术和文化含量将越来越高,这些主要体现在产品的质量上,高质量的社会物质和文化生活是现代企业生产的内在要求之所在。提高产品质量是企业生存的前提和发展的保证。产品质量是企业在市场竞争中获取胜利的关键因素,企业通过高的产品质量这个通行证就可以开发新的市场,寻求新的机会,为企业的进一步发展提供广阔的前景。 提高产品质量的过程也是全面提高企业素质的过程。产品质量是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的综合性成果,是企业业务方面工作质量的综合反映。质量管理,不仅要管产品质量,而且要管工作质量,从一定意义上说:就是要通过改进企业各个部门和每个人的工作质量来保证提高企业的产品质量。由此,促进企业各方面专项管理工作的改进,这样,就能从根本上提高企业管理水平。

一、现代企业质量管理重点

(一)认真贯彻ISO9000系列标准。ISO9000族标准是对企业质量管理体系的一个基本要求,是进入市场的前提条件,因此企业应该在贯彻ISO9000族标准的同时贯彻GBT19580-2004《卓越绩效评价准则》国家标准,建立和实施卓越绩效管理模式,以进一步提高企业管理水平,这样企业才能在市场上具有竞争力。

(二)以顾客为中心。企业依存于顾客。因此,组织应当了解顾客当前和未来的需要,满足顾客要求并争取超越顾客期望。“顾客是企业存在的基础”。如果企业失去了顾客,就无法生存下去,所以企业应把满足顾客的需求和期望放在第一位。将其转化为企业的质量要求,采取措施使其实现;同时还应测量顾客的满意程度,处理和加强好与顾客的关系加强与顾客沟通,通过采取改进措施,以使顾客和其他相关方满意。由于顾客的要求和期望是不断变化的,也是因人因地而异的,因此需要进行市场调查,分析市场变化,以此来满足顾客当前和未来的需求并争取超越顾客的期望,以创造竞争优势。

(三)持续改进。以满足市场用户需求为目的,全员参与管理,进行持续的质量改进,注重管理改进,使人的观念、认识和组织实施能力适应市场的需要,又要注重技术进步和产品改进,使产品质量和相关服务能够持续地满足顾客的需要。持续改进使企业的管理进入一种良性循环。 一个企业要在市场竞争中取胜,就必须重视持续改进工作,通过不断的创新和改进,使企业的管理和技术始终处于领先地位。在市场中永远立于立于不败之地。

二、现代企业质量管理理念及实践

(一)顾客满意上升为企业追求的永恒目标。随着质量管理环境和内容的变化,企业的核心与决定因素已是顾客,因此,刻意追求顾客满意和忠诚,是现代企业创造一流的质量和创新市场的永恒力量,是质量管理新的重大课题。 追求顾客满意和忠诚,是企业质量管理的理念创新,这与追求产品自身质量及其标准化更科学、更重要。这一管理的内涵突出了顾客满意是企业最高目标,顾客是企业经营的主要驱动力;产品开发与产品生产与服务必须围绕顾客进行,企业采用顾客关系信息系统,对其变化的需求随时进行检测,指导企业提高满足顾客要求的管理水平。其管理對象也不同与一般消费者,“顾客”的涵义延升到不仅是产品购买者、服务者等外部顾客,还包括企业供应商和相关产品生产商,是一个由商品生产者、消费者、流通者为一体进而组织的“顾客关系管理系统。

(二)人的因素上升为企业质量管理的紧迫任务。现代企业认为,一场深刻的、前所未有的变革和发展正在全球经济领域展开。企业质量管理的紧迫任务是大力提高人的素质,全力开展“智能”资本,从人才与知识培养上获取质量效益。

(三)利益共赢上升为企业整体质量形成的“生态关系”,英国著名经济学者查·瓦里认为,企业经济的成功需要合作伙伴之间利益的统一,应把市场竞争与合作精密结合起来。美国著名管理专家彼得·德鲁克说:“企业之间的生存发展如同自然界中各种生物物种之间生存发展,它们均是一种生态关系”。

美国苹果公司总裁史蒂文·桥布斯首先推出“苹果联盟生态系统”战略,取得了实质性效果。IBM公司相继建立了电脑为中心的战略联盟共同体,从产品开发、制造到 销售,形成整体化质量管理体系,带动了群体企业经营效益迅猛增长。从整体质量及效益追求看,建立企业“生态关系”更利于共同利益的产生。这是因为,企业是市场复杂系统中的一个参与者,企业无论是要扩大市场占有能力,还是开发新的市场,都必须与企业携手,集中有效资源,建立相互依存、相互协作以及为用户提供高质量的产品和全方位质量服务,使各方共赢。

(四)技术创新上升为企业质量提升的运行机制,中外顶尖企业普遍高度重视建立有利于质量提升的技术创新机制,以技术进步支撑和推动质量创新,创造“一流的质量”开拓全球化市场。技术创新是企业发展的灵魂。惟有建立创新机制和具有创新精神,才能不断发挥出创新技术、创新质量与创新管理的灵魂作用。近年来,我国美菱集团建立了技术创新激励机制与淘汰机制相结合,动力与压力并存,“允许失败,不允许不创新”的企业技术创新机制。海信追求创新机制,吸引了多名博士、硕士、名校大学研究生等加盟企业。这些顶尖企业抓住了创新机制的“灵魂”,使人才如鱼得水,推动了质量创新与技术进步。

(五)企业文化上升为企业培育跨世纪质量的精神支柱,一位德国企业家说;“民族文化是产品创新之根,企业文化是质量管理与创新之魂。”当今,企业文化与管理创新已成为一种新的管理思潮,企业文化对企业质量管理的地位愈来愈加重要,已经成为企业管理中不可忽视的要素之一。欧美许多知名企业家一致认为,不断提升现代企业与产品中的文化含量,实行文化与科技的融合,是提升产品质量,立于市场竞争不败之地的有力保证。

作者:沙鹏

现代企业质量管理论文 篇3:

浅议如何加强现代企业质量管理

【摘 要】 当今社会是一个质量决胜市场的时代,无论是哪个行业,质量管理已成为社会的一个热门话题,“质量是企业的生命”,这是众多企业用经验或教训总结出来的结论,大家已深信不疑。企业如何通过自身建设提高产品的质量水平,关键在于企业的质量管理。本文就提高企业质量管理的必要性以及企业质量管理现状,从几个方面浅议企业的质量管理。

【关键词】 企业 质量管理 企业竞争力

在竞争性市场中,一个企业所具有的能够持续地比其他企业更有效地向市场提供产品或服务,并获得赢利和自身发展的综合素质就是企业的竞争力。企业质量管理是企业的核心竞争力的重要组成部分。我国许多企业在硬件设施上比较相似,难以形成竞争优势,而在软件质量上,由于企业员工的素质差异等,存在一定的技术堡垒,成为如今企业竞争的焦点。通过质量管理改进,不仅可以提高企业经济效益,还可以提升社会效益,在保证产品质量的同时,既提高了企业的运行效率,又提高了员工的素质和能力。持续的改进可以重新构建区别于其它行业或企业的竞争力。

1. 提高企业质量管理的必要性

提高产品质量,是现代企业生产的内在要求和必然选择。企业生产的产品是为了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物质和文化生活需要,这种需要有数量上的,也包括质量上的。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产品的技术和文化含量将越来越高,又主要体现在产品的质量上,高质量的社会物质和文化生活是现代企业生产目标的唯一选择。

提高产品质量是企业生存的前提和发展的保证。产品质量是企业在市场竞争中取胜获利的关键因素,企业产品通过较高质量这个影响,可以进一步开发新的市场,寻求新的机会,为企业发展提供广阔的前景和空间。

提高产品质量的过程也是全面提高企业素质的过程。产品质量是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的综合性成果,是企业业务方面工作质量的综合反映。质量管理,不仅要管产品质量,而且要管工作质量,从一定意义上说就是要通过改进企业各个部门和每个人的工作质量来保证提高企业的产品质量。由此,既促进企业各方面专项管理工作的改进,提升了企业管理水平。

2. 现代企业质量管理现状

当前,现代企业面临的问题是,激烈的全球化市场竞争,要想在竞争中求生存谋发展,就必须不断提升科技创新与质量水平。创造“一流质量”就是要把质量贯穿于产品实现的全过程,真正的融入国际化经营战略中,在全球化市场竞争与中,确立并不断实现质量领先的战略目标。根据产品质量的要求,当前企业质量管理还存在许多尚待改善的问题,主要有以下方面:

2.1没有在思想上真正形成顾客至上的观念。客户服务上存在一定的误区,例如重销售、重产品、重管理而轻服务;重口号而轻实践,有些甚至认为客户服务仅仅是销售部门的任务等。这些误区表明,许多企业在思想上并未真正形成顾客第一的观念,尚未真正树立和贯彻以客户为中心的服务理念。

2.2没有全面建立和完善标准化的服务流程。企业提供的每一项服务不应是孤立的和随机的行为,它应是一个系统的、标准化的服务过程。服务系统一方面要有合理的工作流程,另一方面要用现代的技术来保障工作流程的实现。缺乏客户期望管理与行为引导导致顾客流失率提高。因为人们往往不能充分认识到老顾客与新顾客的区别。當然,老顾客与新顾客同样都是顾客,企业应以同样的热诚为其提供优良服务,但从较长时期来观察,就会很容易发现,老顾客与新顾客对企业贡献的价值是不同的。由“漏桶效应”可知,企业为了保住原有的营业额,必须从桶顶不断注入“新顾客”来补充流失的顾客。而每开发一个新客户的成本是挽留一个老客户的6倍。

2.3“不断改善”的质量要求没有得到全面体现。一些企业对质量的“不断改善”停留在形式上,比如QC活动只是被动的行为,每次活动之后没有认真总结,更没有对以前取得的成果加以运用,所以每次活动都是停留在同一个水平上,尤其是PDCA质量改进的工作无法进行,最后丧失质量管理的效果。

2.4当前企业的质量管理多数处在检查控制阶段,距离全面质量管理还有较大差距。质量不是靠检查来保证的,是需要全面的管理才能实现的。一些企业质量管理人员的技能水平还不能适应形势发展,大部分质量管理人员没有经过完整系统的质量管理学习培训,没有掌握先进的质量管理理念、方法和手段,没有把有效的数据资料和质量分析应用到实际中去。比如,一些QC小组活动还停留在从结果反写过程或成果的现象比较严重,质量管理必须彻底根除形式主义。

3. 提升质量管理水平的对策

3.1全面提高全员质量管理意识

强化质量管理体系运行意识,要求全体员工从思想上正确认识质量管理意识对企业及其各个岗位员工带来怎样的好处,正确看待传统管理方式和现代管理体系的异同;从工作上正确处理习惯做法与质量体系要求之间的矛盾;要认真学习新标准,正确理解新体系的精神实质和深刻内涵。立足本企业实际,激发全体员工的创新意识,建立适合本企业的质量管理体系,采取强有力措施,扎实推进管理体系有效运行。要做到这些,企业首先要在宣传贯彻新的质量管理体系和运行机制上下工夫,采用多种形式,加大宣传力度,牢固树立质量管理体系运行意识,着力创造质量体系运行环境。

3.2高度重视质量管理制度建设

构建一个完整的质量管理体系平台,要达到理想的效果,关键在于执行。为此,应从以下几点考虑:一是各级管理人员和广大员工要坚决摒弃原有的习惯思维和工作方式,严格按照法律、制度、程序办事,实现由“人治”向“法治”的根本转变,牢固树立“依法治企”的管理思想,强化质量管理的制度建设。二是要明确职能部门的管理职责,要给予充分的职权和利益保障,充分调动管理人员的积极性和聪明才智,用更多时间和精力来研究本企业本部门的管理理念、管理规律和科学方式,并在创新管理和建立健全监督、制约、激励等机制上下功夫,努力实现质量管理的制度化。三是强化质量奖惩与考核制度。必要的处罚也是对现阶段确保质量体系有效运行的一种手段,强化企业各部门和各类人员工作质量的考核与奖惩应,并不断完善这种有效的激励考核机制。只有这样,“提高管理水平”、“提高质量效率”的思想观念才能真正落到实处,贯标工作的“两张皮”现象才能彻底根除。

3.3建立顺畅的质量管理组织机构

质量管理组织结构是构成质量管理体系本身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质量体系各个要素彼此之间协调联系的桥梁纽带和组织手段。企业应当建立并保持严密有序的组织机构,明确职责权限及其协调的相互关系,并不断完善和优化。充分保证质量方针、目标的实施和体系持续有效运行。通过质量管理体系审核、管理评审,增强体系的有效性和针对性,促进企业质量管理的自我完善、持续改进。首先,要在产品形成的各个阶段,认真记录并保存质量记录,如检验报告,分析报告,审核报告等。一旦发生质量问题,通过记录,找出原因并加以改进。二是要提高检验人员素质,提升质量体系运行效率,通过定期评审检验人员的教育程度,工作经验和熟练程度,加强质量考核工作对提高职工的质量意识,保证产品质量具有积极作用。三是要加强产品的售后服务,帮助用户正确地使用产品,及时为用户排除使用过程中的故障,同时发现并纠正产品质量,提高企业的商业信誉。

3.4加强企业的质量管理监督

质量监督检验是指企业质量监督检验机构根据产品的技术标准对企业的产品质量进行检督和检验。企业质量监督检验是为了促进和提高产品质量,维护国家和消费者利益而采取的重要手段和措施。一是严把进货质量关。即对采购物品的质量进行把关,对购进的原材料和包装物根据标准、规格要求,逐项进行检验,合格的准予购进和使用,不合格的不予购进或使用。二是严格工序控制关。工序过程是质量形成的主要程序。工序质量检验应依据生产技术规程要求,按照生产控制检验方法,对各种质量特性及时检验,判断在制品(或半成品)合格与否,决定其是否投入下道工序,或者根据检验结果调整工艺参数。三是严把成品出厂关。产品产出以后,应根据产品质量标准逐项检验,判断其是否合格,并符合质量标准,不合格产品一律不准进入销售环节。合格产品,在保管期内,也要进行审核性检验,防止錯检漏检的不合格品混入,保合格的产品交到用户手中。

3.5打造企业质量文化

所谓质量文化,是指企业在长期生产经营实践中,由企业管理层,特别是主要领导倡导、职工普遍认同的逐步形成并相对固化的群体质量意识、质量价值、质量方针、质量目标、采标原则、检测手段、检验方法、质量奖惩制度的总和或集中反映。对企业来说,它不仅对其产品质量、经营质量和服务质量有着直接影响,而且对企业的环境质量、管理质量以及各方面的工作质量产生连锁反应。企业质量文化的构建,应本着“内外结合,博采众长”的原则,以便形成企业时时充满生机与活力的多维质量管理构架。同时,要关注在推进质量文化建设中,既要努力探索如何正确引导企业走质量效益型发展道路,坚持以质量战略为前提的原则来制定经营战略,又要统筹好效益、效率和质量的关系,在经营战略的效益目标指导下制定质量战略。质量文化建设是一个系统工程,要全面规划,分步实施,反复强化,共同推进,掷地有声,这样才能产生巨大的凝聚力与感染力。

结语:

质量是企业的生命,21世纪是质量的世纪,是企业提高其竞争力的重要表现。在当前的经济形势下,提高企业质量管理的工作水平有着至关重要的意义。企业要全面、深刻地理解“质量管理”的内涵,并在正确的方向指引下,辅以有针对性的质量管理方法和具体实践手段,将企业的质量管理水平提升到一个更高的层面。

参考文献:

[1]王玲.浅谈企业质量管理经营[J].

[2]张丽英.企业质量管理中存在的若干问题及策略[J].

[3]王育民,杨子真.提升管理效率的关键点探讨[J].

(作者单位:贵州省黔东南州烟草公司)

作者:龙建华

上一篇:企业战略管理分析论文下一篇:北方地区建筑节能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