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企业质量管理措施论文

2022-04-24

摘要:中小企业在生产过程中,可以通过制定并实施质量管理体系对企业的生产质量进行全局把控和过程监控,利用5S管理提升企业的现场管理水平,通过班组管理有效协调对现场人员的管理,从而为生产过程中的产品质量提供可靠的保证,提升企业的竞争力,推动企业稳定、快速发展。今天小编给大家找来了《中小企业质量管理措施论文(精选3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中小企业质量管理措施论文 篇1:

中小企业生产现场质量管理优化措施探究

摘要:随着中国经济的飞速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在不断提高,销售市场上商品也日渐丰富,人们在购买商品的时候拥有更多的选择权,同时,购买的标准也由原来的“价廉”向“物美”转变。在激烈的市场竞争环境中,中小型制造業企业要想长久生存,必须把好产品质量关。只有在保证质量的前提下,不断地满足顾客的需求,企业才有生存发展的希望。

关键词:中小企业;质量管理体系;优化措施

引言

伴随着我国经济进入新常态,中小企业灵活且专业化的生产和经营方式,对推动与大企业的协作发展、节约成本、减少风险、增强盈利性具有重要作用。然而,当前受逆全球化和新冠肺炎疫情的叠加影响对中小企业造成巨大冲击。本文从创新发展角度,针对滨州市中小企业发展现状,分析所面临的问题,提出可能解决问题的路径。

1中小企业的概念及特征

中小企业是我国境内依照相关法律法规设立的,具有较小规模和较少人员的企业,主要包括3类:微型企业、中型企业与小型企业。中小企业的特征包括:

一是投入和产出规模小,资本和技术构成低,使得行业进入门槛较低。二是竞争力弱,受市场及外部环境的影响大,使得企业抗风险能力差。但是中小企业的优势为其经营模式因为规模小可以更加灵活,在决策和管理方面更具灵活性。

2中小企业生产现场存在的问题

2.1标准化重视程度不够

大多数中小企业管理层对标准化的重视程度不够,导致标准化发展在资源保障方面不足。引进外部的人才十分困难,内部标准化人员在企业技术人员中地位又普遍不高人才流失严重。最终导致企业内部标准化专业人才逐渐萎缩,无法满足企业未来标准化发展工作的需要。同时标准化工作缺乏研发经费支持,开展标准制定、实施工作缺乏专项奖励经费。员工积极性不高,也导致标准化工作推进困难。

2.2缺乏系统的质量管理

中小企业在实际生产过程中,缺乏系统的质量管理,侧重于产能而忽视了针对产品生产过程的控制,未能对全过程进行系统的管理和控制,导致企业所生产的产品存在各类质量问题。当产品在生产过程中或市场销售和客户使用过程中出现质量问题后,企业只是针对发生的质量问题进行处理,采取相应的解决措施,未能对企业的整个生产过程进行系统的分析,未在企业内部采取行之有效的纠正措施,未再进一步采取相关的预防措施,从而致使异常问题只是在表面上得到解决,但没有最终解决,在后期的生产过程中,导致同类型的质量问题再发生或频繁发生。

2.3控制措施方面的问题

中小企业因为受成本制约影响,无法增设岗位和人员,造成了不相容岗位没有分离的现象;在授权审批上,没有明确授权范围、程序、责任,造成了一人审批签字、一言堂的局面;在会计系统控制上,中小企业特别容易产生错弊行为,原始凭证没有审核机制,账务处理较为随意,没有做到“账账核对、账证核对”,在会计档案的保管上又不按相关的制度执行;在企业财产保管方面,没有落实定期盘点和实物盘点的制度,造成账实不符的管理漏洞;同时,有部分中小企业没有制定整体的经营目标,往往是根据以往的经验,更没有预算控制的理念,因此遇到危机就没有抵抗的能力。

3中小企业生产现场质量管理优化措施

3.1企业重构战略目标

一个企业能够有效落实转型升级工作并完成相关任务,在很大程度上与其战略目标有关,若战略目标不够清晰合理,其转型升级势必会受到严重的消极影响。因此,想要在新形势下实现转型升级,企业最先要做的事情就是重构战略化发展目标。企业应从自身价值链中选取合适的位置,由重点内容开始切入工作,不断平衡其他“非重点”与“重点”之间的关系,拉近双方距离,并结合其变化情况不断调整工作流程。其次,关注专业化生产,将主业做专做精,而不是盲目地为了转型升级拓展更多副业,导致“本末倒置”的问题出现。同时关注行业风向,根据行业动态确定转型升级的工作重点,以便保证转型升级后的本单位情况能够高度符合行业需求。最后,应建立可持续发展理念,全力改变能源消费方式,让自身在拓宽发展空间的同时实现对生态环境的保护,避免以“环境污染”为产品转型升级“保驾护航”。

3.2夯实内部环境建设

首先,提高企业各岗位人员对内部控制的认知度。让管理层认识到其重要性和必要性,不能忽略企业的长期发展。企业管理者在内部控制执行过程中,要积极主动遵守内部控制制度,率先垂范,为形成良好的内部控制环境做好榜样。内部控制制度的顺利实施需要全体员工的共同努力,促使他们深入了解内部控制制度在企业未来发展过程中的重要性及必要性,培养良好的内部控制环境。其次,要加强企业内部审计。企业应当把公平、守法、正直作为内部审计职责,在企业内部形成有权必有责,有权必受监督的良好氛围。企业应设置专门的内审机构,并保证相应的独立性,配备与履行内审职责相适应的人员和工作条件。

3.3加强中小企业管理模式和体系创新

对于我国中小企业来说,管理上的创新可以分为两种模式,一种是指管理方法上的创新,另一种则是指具体的管理方式上的创新。如果对企业公司的管理模式进行相应的创新,那么企业的管理方法也要进行相应的改变,这种管理方法的改变,要在原有企业公司的管理模式上进行,结合公司的发展特点及发展现状进行创新改革。当下人们普遍对于我国的中小企业公司传统管理模式存在着一定的误解,需要明确的是,对于中小企业公司来说,传统上的管理模式不一定就不能够很好适应这个时代的发展,相反,如果改变其具体的管理方式及具体的手段就会促进企业公司的创新改革研究。所以在企业发展的过程中,不能一味地摒弃传统的管理模式,而是要结合传统管理模式的优点,不断地对具体管理模式进行改革研究。确保管理创新能够使中小企业公司在市场经济竞争中处于有利的地位,中小企业公司要从内部设计出符合自己发展特点的管理模式和规则制度。例如对中小企业公司的管理机构进行相应的改革,首先要确保通过这些管理机构能够实现各种管理工作的正常落实,确保管理机构在正常实施管理工作的同时,能够有效降低公司企业的投资成本。对于中小企业公司来说,在管理模式上进行创新改革就要实行所有权和管理权统一的方法,在原有的生产规模下,不断地结合时代的发展变化引进一些新的管理内容,这样对于中小企业公司来说能够有效减少资金周转带来的压力,以便更好地适应市场经济的发展。

3.4增强考核的客户服务质量要求

由生产运营柔性化的内在要求可知,应使生产系统对市场需求变化作出快速适应,力求企业获得更大效益。为此,需增强考核的客户服务质量要求。中小物流企业目前的生产运营机遇在于,随着城市零售卖场开展新零售业务后,大量的线上订货需要由本市的中小物流企业来给予配送。从而,这就为考核客户服务质量明确了主体和事项。具体而言,应在绩效考核办法中提高客户(零售卖场)评价的权重,考核事项主要为:配送响应时效、配送效率、货损率、终端顾客满意度反馈等。这样一来,新的绩效考核办法便能引导员工对生产运营实施柔性化管理。

3.5加强班组管理

班组作为最基础的管理单元,是企业的根基。企业开展的管理和生产工作,最终都需要在各员工之间逐步展开。在中小企业内部,通过建立班组,将班组作为企业的最小生产单位,同时,班组也是企业的基础性管理单位。班组作为企业决策的最终执行者,在中小企业的生产决策中可以成为员工和领导层之间的一座桥梁。根据企业产品的实际生产情况,将企业的现场生产人员通过划分班组的形式进行管理,以班组为单位开展日常生产管理工作,开展相关的质量意识教育;中小企业可以对班组长进行重点培养,从现场管理和质量意识方面培养班组长作为班组生产现场的带头人;当公司在实施有关的决策和变革时,可以将班组长作为带头人,带领班组人员执行公司决策,推行相关政策,以班组为单位监督相关政策的落实情况,从而有效地推动相关工作的开展。

3.6以目前主营业务制订转型规划

中小物流企业经历了初创阶段,使自身累积起了一定的专用性资产。随着经营转型他们还会为生产运营柔性化添置新的专属设备,或者以购置的形式来实现、或者以租赁的形式来完成,但无论是何种形式都需以目前主营业务制订出转型规划。所制订的转型规划应主要包含这样的内容板块:一是实现生产运营柔性化目标的时间表,其中涉及到启动阶段、建设阶段、建成试验阶段、验收评价阶段等四个时期。二是随着时间表的确立,紧接着便需要在各时期中填充工作内容。此时便涉及到员工培训、资产整合与配置、专项资金预算管理等内容。笔者建议,启动阶段的主要工作为员工动员和员工培训,建设阶段的主要工作为资产整合与配置,并伴随着预算资金投入的合理化问题。

结束语

综上所述,建立和完善中小企业内部控制制度刻不容缓,它既可以提高经营管理水平、促进企业健康可持续发展,又是维护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的基石。企业内部控制制度的建设和实施,不是一个部门一个机构就能完成的工作,只有發动企业所有的力量和资源才能完成的工程。内部控制制度建立后并不是一劳永逸,而是需要企业在实践中不断地总结和更新,这样才能使内部控制制度和企业实际情况相融合,才有实施的可能性。

作者简介:施奇,男,汉族,安徽安庆人,就读于东南大学经济管理学院,研究方向:工商管理。

参考文献

[1]江林,江柳.中小企业经济发展的现状与发展对策[J].产业创新研究,2019(12):141-142.

[2]张萍.中小企业资金管理研究[J].经济管理文摘,2019(24):51+54.

[3]陈国金.作业成本法在中小企业的应用问题探析[J].商业经济,2019(12):153-154.

[4]康超强.中小企业管理模式存在问题及策略分析[J].企业科技与发展,2019(12):208-209.

[5]张玲华.中小企业内部审计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科技视界,2019(34):263-264+260.

[6]周英战.中小企业内控管理制度的建立与完善分析[J].纳税,2019,13(34):267+270.

作者:施奇

中小企业质量管理措施论文 篇2:

中小企业生产现场质量管理优化措施探究

摘要:中小企业在生产过程中,可以通过制定并实施质量管理体系对企业的生产质量进行全局把控和过程监控,利用5S管理提升企业的现场管理水平,通过班组管理有效协调对现场人员的管理,从而为生产过程中的产品质量提供可靠的保证,提升企业的竞争力,推动企业稳定、快速发展。

关键词:中小企业;生产现场;质量管理;优化措施

引言

中小企業的发展是当下社会发展的一种趋势,而创新改革能够推动中小企业公司的不断进步和完善,因此利用创新意识,采用创新手段不断推进中小企业公司管理上的创新,能够确保中小企业处于市场竞争中的有利地位。

1中小企业的概念及生产特征

中小企业是我国境内依照相关法律法规设立的,具有较小规模和较少人员的企业,主要包括3类:微型企业、中型企业与小型企业。

中小企业的特征包括:

1.1融资困难

资金是企业建设和发展的根本,没有资金,其转型升级就会受到限制。但就目前的情况来看,大多数中小企业在融资过程中都会遇到困难,这一方面与其自身规模较小、缺乏足够的抵押品、经营的不确定因素过多有关,一方面也与融资机构的投资制度有关[1]。甚至有一些小微单位在无法从银行等金融机构获得投资时会选择向民间借贷资本寻求帮助的方法,这将导致其融资成本过高,在无形中加大了对其转型升级的限制。

1.2用工困难

虽然我国人口基数大、现有劳动力较多,但劳动在当今社会是一个双向的选择,无论是基础劳动力还是负责核心工作的高端人才,都会在评估企业是否符合自身需要后做出是否持续为其工作的选择。但现阶段大多数中小型生产经营单位都无法向劳动者提供更多的福利待遇,这就导致不仅招工困难,人才流失也十分严重,在极大程度上阻碍了其可持续发展。

1.3经营成本过高

近年来,国家在税收方面给予了中小企业很多优惠支持。但除税收负担以外,还需要承担工商、环保、质量检测、卫生等方面的成本费用,这无疑会加大其经济负担,使其转型升级更加艰难。

1.4环境缺乏创新

再者,就是大环境中的创新缺乏。无论对于科技发展还是企业经营来说,创新都是重要的驱动力量,如果一个企业无法在创新的环境中生存,或一个市场难以为相关单位提供创新成长的机会,那么势必会严重影响他们的转型升级,甚至制约整个行业的可持续发展。然而当前国内市场部分领域中还存在某些刻板印象,中小企业创新发展举步维艰。

2优化生产现场质量管理的有效措施

2.1建立健全质量管理体系

质量管理体系是组织的一项战略决策,能够帮助其提高整体绩效,为推动可持续发展奠定良好基础。各中小企业应根据自身企业的生产实际,在相关代理机构的协助下建立一套与本企业生产实际相符合的质量管理体系,通过体系的运行,不断地完善和修订质量管理体系,使其成为企业生产过程中的一个指导性纲领,促进企业持续地改进产品和过程,实现产品质量的稳定和提高。

在制定质量管理体系的过程中,从企业的实际出发,制定本企业的质量目标,并做好针对各部门的质量目标分解,明确各部门在企业质量目标实现过程中的职责和要求指标,保证各指标的实现过程可追溯,每月对各部门质量指标的实际完成情况进行统计、分析,并做好跟踪、落实。

为确保质量管理体系的有效运行,在体系运行过程中,需要求各部门相关负责人明确本部门的质量指标,根据实际的生产过程真实填写每月的“质量目标完成情况统计表”,对于未完成的质量指标,由质量管理负责人组织现场分析,查找原因。原因分析过程由各相关部门共同参与,明确改进措施,并落实跟踪改进结果。

2.2监督落实现场5S管理

随着社会的发展,信息共享和传播的速度越来越快,新的管理理念不断涌现和传播,其中,精益生产的管理理念在各行各业中已不再陌生,国内各行业都已对其实施和推广,但要真正做好精益生产,并非流于形式、浮于表面,而是一个长期坚持和努力的过程。现场5S管理是精益生产的基础,是员工参与程度、领导力水平的一个衡量指标。

5S管理是指通过规范现场,营造井然有序的工作环境和工作秩序,并培养员工良好的行为习惯的一种现场管理。

5S包括:整理、整顿、清扫、清洁、素养。具体如下:

1S———整理,在工作现场,针对现场的所有物品包括产品和物料,区分出要用和不用的物品,将要用的物品留在现场,不用的物品清理出现场。经过整理后,不仅可以节省生产现场的空间,而且可以减少因现场混乱而产生的人力浪费,从而提高生产效率。

2S———整顿,在工作现场,将需要的物品摆放到规定的位置,并摆放定制管理标识。

3S———清扫,完成之前的整理、整顿工作后,需要清除现场所有的脏污,并不断优化方法保持整洁、干净,防止脏污的发生。在实施过程中,工作现场要明确责任区和责任人以及清扫标准。

4S———清洁,将整理、整顿、清扫的任务认真执行,并且将其标准化、制度化、日常化。

5S———素养,提升人员素质,确保员工按照公司规范行事,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对于5S管理制度的现场实施,不能急于求成。在企业生产过程中首先做好前2个S,即整理、整顿,在整理、整顿实施过程中,保证工作现场的实施人员按照整理、整顿的要求对现场进行保持,通过一段时间的坚持,养成良好的工作习惯,然后根据整理、整顿制度在现场的实施情况,逐步强化对现场进行清扫活动的要求,使工作现场的实施人员逐步适应并养成良好的习惯。

现场5S管理实施过程中,定期审核是很重要的一部分内容,对于中小企业来说,由于人员和资金方面的不足,对5S管理的监督审核工作是一个极大的挑战,此时需要管理层以身作则,按照计划定期审核,避免5S活动“无疾而终”。

2.3加强班组管理

班组作为最基础的管理单元,是企业的根基。企业开展的管理和生产工作,最终都需要在各员工之间逐步展开。在中小企业内部,通过建立班组,将班组作为企业的最小生产单位,同时,班组也是企业的基础性管理单位。班组作为企业决策的最终执行者,在中小企业的生产决策中可以成为员工和领导层之间的一座桥梁。

根据企业产品的实际生产情况,将企业的现场生产人员通过划分班组的形式进行管理,以班组为单位开展日常生产管理工作,开展相关的质量意识教育;中小企业可以对班组长进行重点培养,从现场管理和质量意识方面培养班组长作为班组生产现场的带头人;当公司在实施有关的决策和变革时,可以将班组长作为带头人,带领班组人员执行公司决策,推行相关政策,以班组为单位监督相关政策的落实情况,从而有效地推动相关工作的开展。

班前会是班组内部交流和总结的有效途径,以班组为单位,召开班前会,通过班前会总结前一日的工作完成情况,明确当日的生产任务,了解生产过程中的异常问题,并进行质量意识方面的教育。通过班前会,可以有效地在班组内部达成生产共识,增强班组内部人员的思想凝聚力,提升班组长的管理理念和管理地位。对于企业内新的决策,可以通过班前会进行发布和监督实施。

结束语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市场上各类商品日益丰富,大部分产品已经处于买方市场,人们拥有更多的选择权,同时,人们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购买的标准也由原来的“价廉”向“物美”转变。在激烈的竞争环境中,中小型企业要想长久生存,必须把好产品质量关。企业只有在保证质量的前提下,不断地满足顾客的需求,才有生存发展的希望。

参考文献

[1]余春梅,江丹娜.中小企业提升精益管理水平的策略[J].商业文化,2020(32):14-15.

[2]韩闯.精细化管理在中小企业生产过程中的应用[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上旬刊),2020(04):26-27.

[3]许泽玮.关于疫情全面防控下中小企业恢复生产与高质量发展的建议[J].中关村,2020(04):96.

[4]马戈,李维东.产品质量控制在中小企业质量管理中的应用[J].现代经济信息,2013(19):46-47.

作者:刘晓琳

中小企业质量管理措施论文 篇3:

用ISO9000八项管理原则提升中小企业质量管理水平

摘要:本文分析了当前中小企业质量管理中存在的问题,追根溯源,以ISO9000的八项质量管理原则为基础,提出了解决矛盾的应该把握的原则和方法,从而达到有效提升中小企业质量管理水平的目的。

关键词:ISO9000 八项原则 中小企业 质量管理

1 引言

质量是企业生存的根本。市场竞争就是企业间对“顾客”的争夺,在日益激烈的“顾客”争夺战中,质量、价格、交付和服务是企业常用的四大法宝,其中质量是根本。离开质量其他三项将变得毫无意义,因此可以说质量已成为市场竞争的焦点;它反映了产品是否能够反映顾客需求、能否满足顾客需求,从面决定了产品的市场前途。有鉴于此,质量已成为一项全球性运动,世界上所有优秀企业无一不把质量作为企业战略的关键内容,从战略的角度来规划质量管理。

中小企业作为作为社会的有机组织,必须时刻关注为社会提供产品的质量。不论是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都提出要高度重视产品质量和服务质量并且正在努力寻找提高产品质量和服务质量的有效途径。当前,党的十六大提出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理念,产品质量安全与人民的生活息息相关,这就要求现代企业持续不断地关注伦理责任,改进企业质量,全方位塑造企业形象,培养企业健全人格的管理活动[1],为构建和谐社会提供质量安全的产品,中小企业质量管理水平的不断提高是有效手段。

2 ISO9000的八项管理原则介绍

国际标准化组织于1987年发表了ISO9000系列质量标准,世界各国在总结了多年实施ISO9000标准的实践和经验的基础上,ISO又提出了八项质量管理原则,并系统地应用于ISO9000(2000版)。八项原则是:(1)以顾客为关注焦点。(2)领导作用。(3)全员参与。(4)过程方法。(5)管理的系统方法。(6)持续改进。(7)基于事实的决策方法。(8)与供方互利的关系。[2]

八项质量管理原则充分体现了管理科学的原则和思想,是现代社会发展与管理科学理论不断演变发展的必然结果,其实质上也是组织管理的普遍原则。八项原则各自有其侧重点,但其之间互相联系、互相制约、互相依存、缺一不可,构成了一个完整的系统。

3 运用八大原则提升企业质量管理

3.1 中小企业质量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目前中小企业的质量管理很多还停留在质量检验阶段,即使通过质量认证,质量管理和实际工作也是两层皮,主要矛盾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管理机构和业务流程没有理顺,存在职责不清的问题,主要表现是没有制度约束,人治氛围比较浓厚,一旦关键人物离岗,管理陷入混乱;二是各部门之间为了各自的利益互相推卸责任,简单的例子是生产部门希望检验标准放宽,这样可以降低本部门生产质量责任,而质量检验部门希望检验标准严格,这样可以少承担出厂产品的质量责任,造成生产会议上矛盾不断;三是管理文件很详细,但是现场执行的不到位,主要表现是现场执行的情况和文件描述规定不符合,造成文件和执行脱节;四是对原材料的供货商缺乏管理,缺少对供应商的资质,资金状况,过往业绩进行调查研究,没有对供货质量进行追踪统计,进而供应商进行合理评价;五是领导对质量管理不够重视,认为提高质量就是提高成本。

3.2 运用八大原则处理问题提升管理

上述所有表现出来的问题,都有其存在的根源,企业的管理者不要被外在的表象困扰,要抓住问题的本质。质量管理体系八大原则中以顾客为关注焦点为首,这是质量管理的本质和核心,阐明了一切要以顾客为中心,没有了顾客,产品销售不出去,自然也就没有了市场。所以,无论什么企业,都要满足顾客的需求,将顾客的需求放在第一位。从现场执行来讲,我们需要明白顾客明示的或隐含的需求,明示的需求是顾客明确提出来的对产品或服务的要求,隐含的需求是指顾客没有明示但必须要遵守的,比如说法律法规的要求,还有产品相关的标准的要求。作为企业,应该将顾客和市场的反馈信息,转化为质量要求,采取有效措施来实现这些要求。相关部门要站在顾客角度上,才能不断超越顾客期望,不能被眼前的利益迷惑,要有战略高度,为顾客创造价值应该成为企业核心理念。这个原则需要领导明确,并贯彻到全体员工中去。

品牌建立是个长久过程,需要企业苦练内功,质量管理体系的推行在企业里应该上升到战略性的角度,这是一项战略性的决策。作为企业的领导者,应综合平衡股东、员工、客户、供应商、社会五大利益相关方,确立组织统一的宗旨和方向,将企业的宗旨与方向形成具体的目标和指标,并为员工创造出能充分参与实现企业目标的内部环境。领导者应建立组织机构,明确业务职责,确保提供相应的资源,并为员工建立合理健康的竞争机制,调动员工的积极性,使员工能在本职工作中发挥自己所能。定期评审企业运行的状况也是非常重要的,将实际情况与目标比较,制定出持续改善的措施。领导以身作则的作用在质量管理体系的落实上是非常重要的,这是一场从上往下的战役,领导有充分的意识,整个体系运行才能顺畅而有力。

领导的作用体现出来后,企业将会有明确的方向和目标,这些目标将会分解成若干个小目标,在企业每位职员的身上。大部分企业将此称为“绩效”。这是一个全员参与的过程。企业里各级人员充分参与,充分利用他们的才干为企业带来收益,这需要培训员工,提升员工的素质,切实提高企业的执行力。点滴之水汇聚海洋,全体员工是每个企业的基础,激发出员工的积极性和责任感,依赖于员工的合作与全员参与,是企业长期发展之牢固基石。

改进和提高的方法是什么?就是过程方法,“过程”的标准定义是一组将输入转化为输出的相互关联或相互作用的活动。企业的活动可以分为若干个过程组成,一个过程的输入通常是其它过程的输出。企业由原材料到产品的过程,就是一个增值的过程。运用到质量管理体系时,应当将企业的若干个小过程识别出来,形成文件,每一个过程都有相应的责任部门管理,这样可以高效的得到期望的结果。2000版ISO9000族标准建立了一个过程模式。此模式把管理职责;资源管理;产品实现;测量、分析和改进作为体系的四大主要过程,描述其相互关系。并以顾客要求为输入,提供给顾客的产品为输出,通过信息反馈来测定的顾客满意度,评价质量管理体系的业绩。企业的各个过程识别出来后,我们应将其系统化,这些过程不是孤立的,而是环环相扣的,应找准各个过程间的关系和接口,采用适合的方法来管理。识别、理解并管理好一个相互关连的过程所组成的体系,有利于提高组织的有效性和效率。管理的系统方法不仅在新建质量管理体系时需要,也可用于企业各种管理体系的持续改进。

说到持续改进,这也是企业推动质量管理体系的一个目的所在。在质量管理体系过程中实行PDCA(策划、实施、检查、改进)循环,在过程的实施过程中不断的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良性循环。持续改进的方式有很多种,包括寻找、评价和实施解决方法;测量、验证和分析结果;把更改加入到文件等等。改进的不仅是效率,还有过程的有效性及产品质量。

基于事实的决策方法运用到企业中来,实际上讲的就是我们决策的正确性。如何来保证企业做出正确的决策呢?基于数据和信息分析的基础上做出的决策是有效决策。在对信息做分析时,统计技术是最重要的工具之一,它可以用来测量、分析和说明产品和过程的变异性,为我们决策提供依据。

最后一点,涉及到对供应商的管理,原则就是与供方互利的关系。随着社会的进步、经济的发展,现代化组织的经营思想,已从过去单纯追求组织利润最大化的思维方式转换为合法经营且组织和其供方或相互方互利的双赢思维方式。在建立与供方的关系时,既要考虑眼前的利益,又要考虑长远的利益,以共同的目标建立互利互信的关系。

总的来说,深入理解八项原则的精髓,将八项原则贯彻到企业管理的各个环节,能充分提高质量管理执行的有效性,从而实现持续改进的目的,最终由量变走向质变。

4 结论

随着管理科学的发展,质量管理的思想和理念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质量管理的境界已经走过质量检验,控制、预防和保证,发展到改进和创新,最后归于卓越。作为企业管理者要树立大的质量战略观念,把握先进的理论和发展趋势,把质量管理水平提升到一个新的境界,真正实现企业价值的最大化。希望本文能够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

参考文献:

[1]苏勇.现代管理伦理学[M].北京:石油工业出版社,2006:157

[2]国家标准.GB/T19001-2000质量管理体系要求.北京:中国标准出版社,2000

作者:安永丰

上一篇:反垄断法理论体系管理论文下一篇:中国便利连锁企业管理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