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教学过程管理

2024-05-07

教师教学过程管理(精选6篇)

篇1:教师教学过程管理

教师教学过程管理

主讲人:逯邕

教学过程是教学活动展开的过程。教学过程管理就是对这一过程所涉及的各种要素及活动的管理,教师的课堂教学过程是学生获取知识的主要途径,在教学实践中,课堂教学重中 “过程”是最重要的。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起着主导作用,教师即是教学活动的领导者、组织者,又是学生学习的指导者和学习质量的检查者。所以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是否具备应有的专业素质和业务水平,以及良好的品德及人格,是提高教学质量和水平,使教学规范化、制度化的关键环节。

一、教学过程的基本环节

1、教学设计与评价反思是成功教学活动的前提基础;

2、师生间的教学交互活动是教学过程的中心环节;

3、持续的高水平思维和不断深化的理解是学习活动的主线;

4、教师和学生都需要在教学过程中不断进行反思和评价。

二、教学过程管理

1、教师必须依照教学计划、教学大纲认真备课,根据课程内容、目的和要求设置课程计划,确立教学手段和方法,按规定程序、格式、要求编写教案。

备课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前提和基础。也是教学过程中最基本的环节和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备课时要落实“教为主导、学为主体、练为主线”的教学原则,根据课堂效率,实现由“教会”、“学会”到“会学”的转化,在中职学校备课还要以行业标准和企业需要为准则,着重在培养学生实际动手能力上下功夫。

备课的程序:根据《教学大纲》个人初步备课,以教学部为单位,集体备课,然后个人具体进行个性化补充完成教案。

备课的内容与要求:认真钻研《教学大纲》与《教学计划》,了解学科特点,把握教材内容、目标、要求、重难点。做到“六备”:

备教材

(1)、通读所任学科的各册教材,建立并逐步完善本学科的知识结构。(2)、弄清教材的知识体系、技能要点和基本要求。

(3)、把握本学期教材各章节、各单元的重难点,熟悉每一个知识点在其中的地位,确定知识点深度、广度、授课起点、落点,提出“双基”(基本知识、基本技能)与能力的 具体要求和落实的措施方法。

(4)、依据课程的基本内容,选学有关的教学参考书,加深对知识的理解,提高驾驭教材的能力,了解有关行业标准和企业实际需求,最终实现与企业的无缝对接。青年教师应该虚心向中青年骨干教师学习,在初备课的基础上多听他们的课和教学建议。

(5)、根据教材内容重难点和教学目标要求,遵循课堂教学规律,确立课堂教学结构,安排好教学步骤、讲授时间与实训时间。

备学生

(1)、弄清学生的知识基础、能力状况,影响学生接受能力的各种智力与非智力因素,预测学生学习新知识出现的各种问题,使教学内容的深度、广度既符合课程内容的要求,又符合学生的认知结构。尤其是技能实训,要从学生自己动手过程中看应该怎样指导效果更好。

(2)、根据学生的个性特征,分析学生的心理特点,判断学生对知识与技术的兴趣程度。研究学生学习过程中的认知规律,引导学生掌握和运用科学的学习方法。加强学生认知能力的训练指导,培养学生克服困难的顽强意志,教育学生遇到问题多动脑,掌握技能多动手。

备教法

(1)、根据教材需要,结合学生知识能力状况和心里特点,选择科学的教法,以启发式教学为主,精心设计教学过程,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与自觉性,师生共同参与教学活动。

(2)、精心安排实训课程。充分利用教学资源,锻炼学生动手能力,认真教导学生正确使用教学设备,规范操作,注意安全,熟练掌握基本技能,努力提高操作水平。

备辅助教学手段及课堂实验

充分利用电化教学、多媒体教学、教学板图等教学手段,努力提高教学效果。备作业

为学生创设初步的情境,让学生相对独立的通过思考解决学以致用的问题。备实训实操

要在学生动手能力、知识转化能力上下功夫,充分体现练为主线的教学方法,让学生从学会向会学转变。

教师在六备的基础上,写出课时教案。课时教案的基本内容包括:课题、教学目标、2 教学重点、教学设备、授课时间、教学步骤、板书设计及当堂解决的主要问题,其基本要求,一是备课过程中,同年级同学科教师一块商讨共同制定“单元教学计划、构思”,集体研究各章节难点、实训内容及教学方法。二是堂堂要有独立的分课时教案。禁止使用旧教案或抄袭他人教案。三是实施超周备课,以便在授课时有足够的时间反复研究、揣摩,对不妥之处及时修正。青年教师必须认真备课,虚心向有经验的教师请教。四是教务处每月末普查教案和备课记录,并认真填写《教师备课记录表》。各教研组长应经常性地普查抽查,结果记入教师业务档案。

2、上课前,教师必须熟练把握教学内容,认真做好各项准备工作,确保有条不紊的组织实施教学。

课前准备

(1)任何教师必须提前准备好两周课的教案,一般以两节课为单位编写一个教案。认真写好符合规范的教案,备课应有一定的超前量;要写课后笔记(不少于总课时的三分之一),初级教师必须写详细教案。

理论课程教案,根据课程授课,计划按课次编写。实操课一般编写日教案,不准沿用旧教案,禁止无教案上课。

(2)准备好补充教材、辅助教材、案例、习题和作业;作出教具、实验器具、电教器材的使用计划。

电化教学课,教师应事先看录像,归纳出重点、要点,放录像时,教师必须组织指导,重要片段应加以讲解。

课堂教学

(1)上课铃响之前进入教室,督促学生做好课前准备工作;准时上、下课;上、下课前,应跟学生相互问好、道别。

(2)教师上课应该对学生进行考勤,认真填写《教室日志》,然后才开始课堂讲授。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课堂纪律必须是严肃的,学习气氛必须是活泼轻松的。严格课堂纪律,对迟到、早退、旷课等现象必须敢管、善管,努力培养学生的遵纪守法的品德。对课堂上学生伏案睡觉及其他不良现象予以劝止、教导。

(3)教师必须起主导作用,根据教案切实组织好每一堂课,讲求实效。

(4)必须力求做到条理清楚、逻辑严密、语言生动、板书工整、概念明确、重点突出、反对照本宣读。

(5)稳定教学秩序是教师职责。经批准后的课程表,任何教师不得随意变动,如需变 3 动必须经教务处批准后,再通知学生,方为有效。

(6)教师有义务虚心听取学生意见,不断改进教学方法,以利教学相长。

(7)注重现代信息技术在课堂教学中的运用;学生实操时要对学生进行实操作规范和实操安全教育,并落实保护和救护措施,做到教学无事故。

3、首开课、首次任课教师、理论较强和关键性技能性操作课,必须试讲后方能登台上课。

4、教师必须按时上课、下课,迟到、早退或课中离开教学场所处理私事,均视为教学事故。

附:《教学事故处理暂行规定》

《事故分类及级别认定标准对照表》

5、课堂教学应遵循导课、讲授新课和结课三个基本程式,并动用最好实物教学手段,实验课和技能操作课,课前必须认真准备和检查器械、器材,按规定程式和标准进行示范,按实验技能操作指导与标准组织实施练习,并严格测试和考察。

如何遵循导课、讲授新课和结课

(1)课堂教学是一个整体,“课堂导入”是整个课堂教学中一个十分重要的环节,是课堂教学整体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激发学生求知欲的关键。导入是教师在一项新的教学内容和活动开始前引导学生进入学习的行为方式。做好课堂导入要注意以下几方面:

一是导入要与教材内容和学生特点相适应,即针对性。教师设计导入一定要根据教学内容。要具体,简洁,尽可能用少量的语言说明要学习的内容,意义和要求。一开始就把学生的思路带入到一个新的知识情境中。让学生对要学习的新内容产生认识上的需要。二是导入要有启发性,导入对学生接受新内容具有启发性,以便使学生实现知识的迁移。通过浅显而简明的实例,使学生得到启发。三是导入要有趣味性,要做到引人入胜,使教材内容以新鲜活泼的面貌出现在学生面前。这样能最大限度的引起学生的兴趣,激发他们学习的积极性,有利于引导和促进学生去接受新教材,防止学生产生厌倦心理。最后,导入要考虑语言的艺术性。要想使新课的开始扣动学生的心弦,激起学生的思维浪花,像磁铁一样把学生牢牢的吸引住,这就需要教师讲究导入的语言艺术。

(2)教师要讲好一门课,除了要有高度的热情于责任感之外,还要有渊博的知识和一定的讲课技巧。

语言语调的技巧

教师讲课的语言应清楚流畅`精练朴实`通俗易懂`幽默风趣,讲课的语调要抑扬顿挫`绘声绘色。对重点内容`公式`定理应加重语气,重复语气1-2遍,这样能集中学生的注意力,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否则语言平淡呆板,只能成为催眠曲,使 学生昏昏欲睡。

教师讲课的语速要适中,如语速太快,学生反应不及,难以消化;抑制学生的积极思维,产生消极影响。总之,教师语速要始终与学生的思维协调合拍。

时间分配的技巧

一节课中各部分内容大致需要多长时间,应心有数,重点和难点需要的时间要长些,讲的力度要深些,切忌主次不分,重点不清。

课堂举例的技巧

一堂课45分钟,若老师总是滔滔不绝地讲述,势必得不到理想的效果。适时穿插一些妙趣横生的实例,往往会将平淡的一堂课变得生动,富有情趣。

(3)教学结课是教学活动中不可缺少的环节,教师应充分考虑它的地位、发挥它的作用。结课时要使结语和前面的教学内容保持脉络贯通,保证教学结构的完整性。为此,教师在结课时要注意前后联系、首尾照应,使结语好似一条金线,能使学生将零散的知识串联起来,形成完整的知识结构,做到首尾相连、前后照应。只有一堂课前呼后应、一脉相承,才能使课堂教学完美。

6、教学反思

为激发教师的研究意识,培养教师的反思能力,在教研活动中,我们倡导教师写教学反思。因为教学反思是一种通过提高教师的自我察觉水平来推动教师专业成长,改善教师教学行为,能促进教师能力发展,是提升教师专业素养的有力手段和有效途径。进行反思的主要内容有:

(1)、教师要从根本上反思自己的教学是否体现了以人为本的理念,是否体现了课改的要求,是否致力于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

(2)、教师要反思这节课我想教什么?我教了什么? 任务是否全部完成,重点是否突出、难点是否较好的突破,同时还有什么收获?

(3)、教师要对自己的能与不能有理智的认识。这节课是否运用了新的教法?是否把握住知识的停靠点,解决了“学会”问题?是否把握住情感激发点,解决了“乐学”问题?是否把握住思维展开点,解决了“会学”问题?是否把握住能力的生长点,解决了“精学”的问题?

(4)、课堂教学成效更重要的是看学生学到了多少。因此,教师要反思自己是否只关注了自己的教法而忽视了主体?学生是否乐意地参与学习,知识、技能、情感态度是否也得到了升华?课后征求学生意见,以学生为主体进行反思尤为重要。

7、教师辅导是一步帮助学生掌握知识和技能的重要手段,教师应有针对性的进行课中辅导,每章(单元)或全课结束应预留时间进行辅导。教师辅导应因人实施,把握课程重点,解决学生难点,不能以应付考试为目的,更不能依照试卷内容进行辅导。

8、教学训练

每堂课结束时,根据课程内容和要求可给学生留适当的作业,并对作业进行阅判,按规定记录成绩。课后教学训练、作业(课业)是课堂教学的延续,是巩固、5 提高和检查教学效果的重要手段。一般包括预习或复习教材,阅读有关的课外书籍,完成书面作业、口头作业和技能操作练习等。

(1)作业内容应符合教学目标要求和学科(专业)特点,理论联系实际,基础性能力训练与提高性能力训练相结合,逻辑思维性训练与直观操作性训练相结合。作业(课业)要贴近工作、生活实际,具有代表性、典型性、综合性,份量适度、难度适当并呈梯度分布,各科教师布置假期作业时,应相互联系、协调。

(2)教师对布置的作业(课业),应预先试做,及时批改。原则上要求全收全改,并有批改记录和成绩记载,对作业中的普遍性错误要集中讲评,不合格作业要订正或退回重做。

(3)教务处或教研组对教师批改作业,要有明确的要求,对批改的情况每学期至少抽查两次。

(4)辅导答疑是优化教学全过程的一个环节,是课堂教学的一种辅助形式,也是贯彻因材施教原则、实行分类指导不可少的一环。辅导答疑可定期或不定期采用集中辅导、个别辅导、同学之间相互帮助、组织学习小组等多种形式。教师要深入了解学生,区别不同情况,确定辅导对象、内容,对缺课学生及时予以补课。

9、考试、考核、作业也是对教学工作的检查和测试。试卷应符合教学大纲的要求,试卷构成要合理,重点突出、难易适度。整个试卷应有助于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能力。考场纪律要严明,评卷打分坚持标准。

实训实操考试要作为专业教学查试的重点,严格组织、严格操作:一是要保证安全,不能因考试紧张而忽视操作要求;二是要制定详细周全的评分标准,包括操作过程是否符合专业要求;三是要事先检查设备设施状况是否运行良好。

考核是评定学生掌握知识和技能的程度,督促学生系统复习和巩固所学知识和技能的重要环节,也是对教学工作的总结和检查。考核不能仅关注结果,更要注重学生的成长过程。

(1)凡教学计划规定开设的课程都必须进行考核。考核分为考试、考查和技能考核三类。每学期的考试、考查和技能考核按教学计划规定执行,一般不得变动。

(2)考试分为学期考试和课程结业考试。考卷类型分为开卷和闭卷。考试一般以笔试为主,也可以兼有口试,需结合课程特点、内容和学生未来职业岗位需要确定。

(3)、跨学期课程的学期考试,一般由学校教务处统一组织,也可以委托各教研组组织。任课教师应根据学生答卷,以教学班为单位进行质量分析,将存在的问题反馈至任课教师。

(4)课程结业考试一般在某一课程结束时进行,由教务处统一组织。原则上实行教考分离。命题以教学大纲规定的教学要求为标准,注意覆盖面和教学重点。

6(5)、考查有课堂提问、作业检查、单元测验、案例分析、项目任务等方式,一般随堂进行,考查不得以考试的方式代替。

(6)技能考核按照教学内容确定,可以单独组织,也可以和劳动部门、行业组织及社会其他相关专业(工种)的技能鉴定相结合。

(7)学生学期课程的综合学业评定,要综合平时成绩、考试成绩和技能考核成绩,以考试和技能成绩为主,其具体比例和要求由各校自行确定。

(8)学生取得中等职业教育学历,应通过本专业全部课程的课程结业考试。有相关职业资格或职业技能鉴定的专业,还应取得国家认可的相应职业资格证书或职业技能等级证书。

三、教师教学技能标准

为了更好的贯彻国家《民办教育促进法》,进一步推动我校教师树立现代教育观念,提高课堂教学质量,以适应中职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新形势,特制定本标准。

1、教学设计

教学设计是教师对教学大纲、教材理解和对学生实际的了解,以及教师教学思想、教学水平、教学风格的综合反映,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最富于创造性的艰辛劳动。教学设计的主要内容必须形成书面材料——教案,以此作为教学的实施方案。

(1)、设计教学及编写教案必须在认真备课的基础上进行。备课需要六备:一备教学大纲、教材,明确教学内容、知识结构和教学要求;二备学生,从学生的实际出发,包括学生的基础状况、接受能力、内心需求等;三备教法,千方百计的优化教学过程;四备辅助教学手段及课堂实验,提高教学效果和效率;五备作业,为学生创设初步的情境,让学生相对独立的通过思考解决学以致用的问题;六备实训实操,要在学生动手能力培养上下功夫,充分体现练为主线的教学方法,让学生从学会向会学转变。总之,要对过程进行整体设计,要让学生感受、理解知识产生和发展的过程,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和创新思维习惯,要重视培养学生收集、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语言文字表达能力,团结协作和社会活动的能力。

(2)、教师必须做到周备课。并在教案本(纸)上写出教案;教案形成不必拘泥于某一模式,可根据学科、教学内容、课型等的不同,采用不同的形式。但是,课上要认真实施预定教学设计;课后,尤其是青年教师要养成写课后记(或叫反思)的习惯,自觉地进行教学的自我评价,分析教学的得失,研究教学思想、内容、方法和提高的措施。

2、教学思路 教学思路是实现教学设计和把握掌控课堂教学过程的技术性安排。

(1)、准确把握教学内容,突出重点,突破难点,能够充分展示教为主导的能力和事半功倍的完成教学任务。

(2)、能够吃透学生,三个基本程式明细,教学思路清晰,教学过程顺畅,有启发性,能让学生真正听懂学会,且充分发挥学为主体的作用。

3、教学语言

教学语言是传授知识、启迪思维、交流情感的重要教学技能,是教师教学素质重要组成部分。

(1)、教学语言要正确使用普通话,做到吐字清晰、声调准确、音量适中、语速适度、词句规范、语言简练、表意确切,以充分发挥教学语言的功能。

(2)、教学语言要声声入耳、富于感染力。要根据教学内容和教学要求做到语言形象生动,帮助学生展开形象思维,同时做到语言逻辑性强,促进学生发展逻辑思维,使学生能够内化知识与知识结构,形成能力、形成素质。

(3)、教学语言既要正确使用学科术语,又要深入浅出、通俗易懂、富于吸引力;既要体现严格的教学要求,又要体现对学生的关爱和激励;既要有利于学生养成严谨、科学的学习态度,又要有利于学生形成创新观念、创新思想、创新精神,培养学生思学、会学、勤思考、勇于创新的学习品质。

4、教学板书

教学板书是提高教学效果和效率的重要教学技能。

(1)、教学板书要准确、简练地反映出教学内容的知识结构与教学的重点、难点,要做到提纲挈领、重点突出、详略适度,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教学的基本内容和基本要求。

(2)、教学板书要遵循基本规范,但不必拘泥于统一的模式。要从教学的实际出发,采取课前板书与课上板书、固定板书与随机板书、主板书与副板书相结合等多种形式,使教学板书成为体现教学内容、教学要求、教学思路及教学方法的微缩教案。

(3)、教学板书要工整、清晰、规范、大小适中、布局美观,要与整个教学过程浑为一体,成为教学过程的有机组成部分。青年教师备课必须进行板书设计,对基本板书从内容到形式都应有精心设计,以充分发挥教学板书的功能。

5、教学板图

教学板图对提高教学效果和效率,有着独特的作用。

8(1)、教学板图要根据教学内容和教学要求以及学生实际精心选取或设计,做到构图简约、线条清晰、示意明确,要反映出研究对象的本质特征和研究重点,帮助学生对所研究问题的思考、理解和解答。

(2)、教学板图中各部分比例关系要大体得当,涉及数量关系板图要做到数量关系基本准确,使用符号标准、规范,为学生展开思维架设阶梯。

(3)、教学板图可根据教学的实际需要,或者课前绘制好,或者课上画出,或者仿照教材原图,或者创新设计,或者一次成图,或者边讲边画。总之,要考虑教学板图展示的时机,以最大限度地发挥教学板图的功效。

6、教学仪态

教学仪态是教师使用无声的仪表形象和体态动作辅助教学的特殊技能,在一定程度上体现着教师的教学素质和教学风格,对学生有着潜移默化的感召力。

(1)、教学仪态要大方、稳重、干练。在教学活动中,教师仪表要整洁、得体、朴素,情感要真切、自然、平等,使学生产生亲近感、敬佩感和信任感。

(2)、教学仪态要体现出对学生接受教学信息,展开积极思维的激励和期待;要始终保持热情、真挚的情感,尊重学生、信任学生,强化师生情感交流,创建和谐、融洽、理想的教学氛围。

(3)、教学仪态具有无声的教育力量,是教师教学风格的重要特征,映射出教师的人格魅力。教师要注意塑造自己的形象,博采众长,提高教学艺术水平,形成自己的教学风格。并以此熏陶、感染、影响和引导学生树立勤于思考、勇于探索的学习品质,培养积极、乐观、豁达的人生态度。

7、演示实验和教辅手段运用

演示实验和电化教辅手段运用是提高教学效果、效率的重要措施。

(1)、进行演示实验和运用电化教学手段必须服从于、服务于教学的实际需要,必须有利于优化教学过程、提高教学效果和效率。为此,课前必须精心设计和准备,以实现预期效果,达到预期目的。

(2)、演示实验操作要规范,电化教辅手段运用要熟练,要讲究展示的时机,使其与整个教学过程融为一体;要考虑可见度和学生的适应程度,确保提高实效;要坚持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对出现的异常和故障作出恰当的交代。

(3)、面临知识经济的挑战。随着教学装备的改善,教师要更新观念、提高认识;提高 9 对教学实验改进和创新设计的能力;提高设计、制作和运用电教软件、硬件的水平,提高应用网络、多媒体教学资源辅助教学的水平;努力实现教学手段的现代化。

8、实现教学目标及目的监测手段

实现教学目标,是每堂课每个教学环节都要十分关注的问题。

(1)、通过学生面部表情的变化,判断学生掌握知识的程度,定时调节教学速度。(2)、通过与学生的互动交流,分析学生理解知识的状况,努力做到因势利导。(3)、辅导中发现学生存在着的共性问题,要集中讲解,作为下一课提示和解决的重点。(4)、通过章节或阶段测试检验教学效果,实训课应当堂结束时测验,查找学生应当加强理解和把握的共性问题,并作为下一阶段应当改进的薄弱环节,完善教学方法,制定突破性、创造性教辅措施。

四、教师课堂行为规范

课堂是教与学的主要场所,发挥着完成教学任务和实现教育目标的主渠道作用,为了更好地提升教师整体素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谨对教师课堂行为规范如下。

1、热爱本职工作,言行举止规范,教书育人,为人师表。

2、做好课前一切准备。开课前2分钟,任课教师应备好教材、教案、教室日志、教具等教学用品,与此同时,跟班班主任或教官要在室内坐定。

3、按时上、下课,课中不准离开教室改做其它事情。任课教师除接到学校通知参与招生讲读外,课中离开教室做私事应视为教学事故。跟班教师一般情况不准离开教室,遇有学校或学生特殊需要,离开课室要走后门,避免转移学生的注意力,影响教学效果。

4、按照学校人资处要求,注重仪表,着正装上课。

5、教态自然大方,上课讲究姿势,且洁身自好。不能站不正、坐不端,蓬头垢面,吸烟、吐痰、吃零食。

6、讲普通话,语言规范;写规范字,板书工整。

7、课堂提问讲文明,杜绝用教鞭指学生、扔粉笔头提醒学生等不文明行为。

8、尊重学生人格,不讽刺、挖苦和辱骂学生,不以任何借口撵走学生,剥夺学生的听课权利。

9、认真填写教室日志,包括教学内容、学生考勤等,完整记录和反映课堂教学的真实状况。

10、一般不准调课,调课须要教学部、教务处批准。

11、课堂教学进度要按学科授课计划进行,如需调整授课计划,须报教务处批准后进行。

12、实习实训课要维护正常的教学秩序,根据实操室工位多少,合理调配学生的工岗位置,使每一位学生都能动手实践,并保证学生操作规范,符合专业技术要求和企业作业标准,更好地实现学会弄通专业技能的目的。

13、班会、职训、主题教育等思想教育课,要在吃透学生的基础上,突出主题,紧密联系班务实际情况,有针对性地、耐心地说服教育学生,并要认真备课,讲究方法;公平、公正、耐心细致地去指导教育学生,鼓励先进,帮扶后进,让全班同学协调发展,共同进步,力争让每一位学生都能成才。

14、军训、体育课教学,内容要充实,且要有计划,有教案,有进度要求。室内课要符合课堂教学要求,室外课更要周密安排,严格操守,严禁松散无序,或放任自流。

15、课任教师是课堂行为规范的带头人和领路人,也是课堂教学的第一责任人,要统筹课堂安排,要对学生课堂学习高度负责,不准出现空堂现象;教研组、教务处及学校监管领导小组,要定期或不定期监督检查上课情况,及时通报课堂督导情况,对纠而不正或屡查屡犯者要给予严肃处理。

16、要按照《教师教学技能标准》严格要求自己,不断探索教学方法,努力提高教学效果。要特别注重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着力训练学生的实操技能,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与创见性,为塑造品质员工创造条件。

17、按时记录学生考勤表,各教学部对迟到或旷课学生的考查和统计情况,每周六晚会前报学生处,学生处要对违纪学生及时作出纪律处分。

18、登记学生座次表,及早认识学生,军训班、新建制班接收新生后,当天要熟记学生姓名。

19、上课前教师、学生都要把手机关闭或调到振动状态,课中不准在室内接打手机;下课后,要及时整理和收回教学仪器等物品、关闭电源、关好门窗,并告诉学生课后辅导的时间及联系方式。

20、要树立服务育人的观念,包括为学生解答问题、指导实习等各个教学环节,教师都要表现出精心、细心和耐心,努力做到百教不厌,百问不烦,以高尚的情操和全身心的投入,竭诚地为学生做好全方位的服务。

篇2:教师教学过程管理

学校管理的起始环节是制定学校工作计划。计划是全校人员的行动纲领。是管理过程后续环节的依据。

计划的种类:学校工作计划(学年的或学期的)、部门工作计划、教研组工作计划、班主任工作计划、少先队工作计划。其中学校工作计划,规定学校工作总任务和总要求,是制定其他各种计划的依据。

2.实施

实施是将计划变为行动。实施是管理过程的中心环节。实施计划是全员的责任,各机构各成员都必须按计划做好自己的岗位工作,完成规定的任务。在实施过程中学校领导要做好组织、指导、协调、激励等工作。

3.检查

检查是了解计划执行情况,发现和解决问题,以期获得良好效果的措施。检查种类有经常检查和定期检查;自上而下的检查和自下而上的检查;互相检查和自我检查。检查常用的方法有听课、观察、谈话、资料分析、参加会议、听取汇报、质量评估等。

4.总结

学校工作总结是对学校教育工作和管理工作的质量作出实事求是的评估.把工作的主要经验加以总结,以便得到推广,并从缺陷和失误中取得教训,从而进一步改进学校工作。做好总结,要注意下列要求:(1)总结要以实际效果为依据。(2)要在日常检查的基础上进行。(3)要抓住重点问题进行总结。(4)要善于依靠群众。(5)总结工作还要与交流经验、评选先进、表彰先进结合起来,以收到更好的总结效果。

(二)学校管理的基本途径——学校组织的管理沟通

沟通是信息在发送者和接受者之间进行交换的过程。在一所学校中各种事物的决策、计划、组织、控制、领导和创新要能够有条不紊地进行,沟通是必不可少的途径:管理系统中的层级越高,管理工作中沟通所占的比例就越大。

1.沟通的功能(1)信息传递功能。

信息传递是沟通的最直接的目的,所有其他目的都是通过达到这一目的才得以实现。(2)控制功能。

(3)激励功能。(4)情感交流功能。

2.学校沟通的形式——正式沟通和非正式沟通

篇3:教师教学过程管理

绩效管理是人力资源管理体系中的核心内容。在绩效管理的思想发展过程中,对绩效管理的认识存在三种观点:英国学者罗杰斯(Rogers)和布瑞德鲁普(Bredrup)认为绩效管理是管理组织绩效的系统;爱恩斯沃斯、奎因等认为绩效管理是管理员工绩效的系统;第三种观点认为绩效管理是管理组织和员工绩效的综合体系,绩效管理的目标是挖掘员工的潜力,提高员工绩效,通过将员工的个人目标与企业战略结合来提高企业的绩效。从现代人力资源管理企业和员工共同发展的角度考虑,第三种观点更能体现企业人本管理的思想。因此,绩效管理是指各级管理者和员工为了实现组织目标共同参与制定绩效计划、绩效实施、绩效考核评价、绩效反馈面谈、通过绩效改进实现目标提升的持续循环过程。绩效管理的目的是持续提升个人、部门和组织的绩效,优化管理流程和业务流程,保证组织战略目标的实现。

国务院办公厅在2005年下发了国发(2005) 35号文件“国务院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决定指出“为了进一步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教育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适应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对高素质劳动者和技能型人才的迫切要求,促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把发展职业教育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基础和教育工作的战略重点。”随着决定的贯彻实施,我国的高等职业教育得到了快速的发展,目前已经从规模扩张转向了内涵发展。在这个阶段,高水平的教师队伍的建设对于职业教育质量的保证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那么,在高职院校的人力资源管理过程中,如何进行有效地绩效管理,使高职院校教师的绩效管理能实现提升教师和学院组织绩效,保证高等职业教育目标的实现就是当前高职院校亟待解决的问题。

2 高职院校绩效管理现状

2.1 对绩效管理的认识不足,把绩效考核等同于绩效管理,把年终考核等同于绩效考核。

这个认识在高职院校中,甚至是本科院校中都仍然存在。提到绩效管理,就是每年到了年终,由系部、教研室、同事、学生对教师教学效果进行打分,按一定权重计算总分作为绩效考评的结果与收入挂钩。但是年终考核仅仅是绩效考核中的一个时间点上的工作,并不能代替教师整个年度的工作状态,而且教师的工作也不仅仅局限于教学工作,教学工作的好坏也并不能完全反映教师整体的绩效。此外,绩效考核也仅仅是绩效管理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环节,绩效考核的目的、内容、方式、效果、作用等需要通过绩效计划、绩效实施、绩效反馈和绩效改进等环节来加以体现,绩效考核不能代替绩效管理。

2.2 缺乏绩效计划。

绩效计划是整个绩效管理过程的起点,是依据组织发展目标及岗位职责要求,由管理者与被管理者在对被管理者的绩效期望上达成共识,并在共识的基础上由被管理者对自己的工作目标做出承诺。但是在高职院校教师的绩效管理中,这个环节经常被忽略,通常是以教师本人年初例行编写的工作计划来代替。在编写工作计划过程中,一般教师是根据经验和新学期的教学任务来进行编写,作为例行工作来完成,没有意识到需要考虑学院的发展规划、本专业的建设规划和自身的发展,认为每年的工作都差不多,不外乎教学、科研,遇到任务时再考虑其它。

2.3 绩效沟通与反馈不足。

沟通与反馈都需要双向的联系。绩效沟通是管理者与被管理者双方共同分享相关信息的过程。这些信息包括工作进展情况、存在的问题、可提供的解决方法及可提供的帮助等。而绩效反馈是把被管理者的绩效考评的结果反馈给被管理者,让被管理者了解自己在本绩效周期内的绩效完成情况,未完成绩效的原因,应如何改进,组织对被管理者的期望等等。但在高职院校教师的绩效管理中,由于领导工作繁重,没有认识到绩效沟通、反馈的重要性,沟通与反馈并没有做到实处,甚至是没有,教师很难了解自己工作到底做的如何,更谈不上加以改进,有所提高。

2.4 绩效考评过程中,考评指标不够全面,没有体现高职学院教师的差异性、特殊性。

在大多数的高职院校中,都存在对本校教师采取同一考核指标、同一考核标准,同样的考核方法的情况。在考核中多采用行政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德、能、勤、绩”的考核指标,在考核方式上多采用由部门管理者、同事、学生、教师本人进行打分的360度考核方法。而实际情况是教师专业不同,所授课程不同,所承担的工作内容不同,对教师的要求不同,很难用统一的标准来进行衡量。另外,高职院校的教学目的是培养技能型、应用型人才,因此除了要求教师具备一定的教学能力以外,还应具备相应的应用型技能,但是在实际考核中仍以教学水平,发表论文的数量、质量,课题的数量、等级等指标来对教师的绩效进行衡量,缺乏对教师应用型能力的评价。

3 建立符合高职院校教师特点的绩效管理体系

3.1 建立绩效管理意识,明确绩效管理目标

校教师绩效管理是为了实现学院的发展目标,通过有效的沟高职院通,共同设定绩效目标、制定绩效计划,通过激励、辅导,努力提升教师的教学水平和应用型技能,并促使教师做出有利于学院目标达成的行为的管理过程。在绩效管理过程中,首先,院领导要树立起绩效管理的意识,绩效管理是一个教师和学院共同发展的过程,绩效管理的目的不仅仅是找教师的缺点,而是找出缺点后的提供建议帮助的改进提高;其次要通过教育培训等方式,使每个管理者、每位教师都能认识到:绩效管理不仅仅是人力资源管理部门的工作,还需要上至高层管理者,下至每位教师共同参与;绩效管理与绩效考核不同,绩效考核仅仅是绩效管理过程中的关键环节;绩效管理的目标是使学院和教师达到“双赢”,教师通过绩效管理过程发现自己的不足,并有针对性的采取措施加以改进,而学院通过绩效管理,为人力资源管理的各项工作提供服务,并通过提高员工个人绩效来提高整个组织绩效。

3.2 结合学院发展规划,在工作分析的基础上建立绩效管理体系

绩效管理体系的建立需要通过绩效计划、绩效实施、绩效考评、绩效反馈面谈、绩效改进等环节来完成。在这个过程中,绩效计划是首要工作。绩效计划的制定应根据学院的发展战略以及人力资源规划来制定。首先,根据学院的发展战略制定符合高职院校特点的人力资源规划。高职院校的发展目标是培养技能型、应用型人才,因此,在制定人力资源规划过程中,要以此为根本来制定相应的人力资源政策;其次,要在工作分析的基础上进行岗位目标、岗位职责的确定,从而为绩效计划的制定提供依据。高职院校教师与本科院校教师相比较,更注重教学的实践导向,而且,不同的专业、不同的课程类别对于教师的实践能力要求也有所不同。因此,需要通过工作分析来明确不同岗位教师的岗位职责,并以此为依据来共同确定各岗位教师的绩效目标,从而为建立符合高职院校教师特点的绩效管理体系做好准备工作。

3.3 建立有效的沟通

持续、有效的沟通可以使组织的管理效率提高。沟通贯穿在整个绩效管理过程中。在制定绩效计划过程中,需要通过沟通使管理者与员工就员工应完成的工作目标达成共识;在绩效实施过程中,需要通过沟通来让管理者了解员工需要什么样的建议,遇到了什么问题,让员工了解自己在工作中还存在什么问题,管理者能为自己提供的帮助和解决问题的方法;在绩效反馈中,需要通过沟通来了解员工的不足在哪里,可以通过什么样的方式来克服,组织能提供什么样的帮助;在绩效改进过程中,通过沟通可以让员工了解可以通过什么方式来加以改进,改进的情况如何,让管理者了解员工对于绩效改进的想法。因此,在建立高职院校教师绩效管理体系过程中,应建立人性化的沟通渠道,通过有效地沟通,及时、有效地解决教师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帮助教师提高工作质量,并且提高教师对学院的认同感和忠诚度,为建立良好的校园文化提供基础,更好的体现“以人为本”的管理思想。

3.4 建立符合高职院校教师特点的绩效考评指标体系

高职院校的培养目标是培养应用型、技能型人才,因此,对作为应用型、技能型人才培养者的高职院校教师在实践、技能方面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仅仅采用正对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德能勤绩”四个方面的考核,很难真实反映高职院校教师的工作状况。在对教师岗位的工作职责分析过程中发现,高职院校教师在进行教学工作的同时,大部分的时间用在了专业建设、课程建设、教研教改、实训基地建设等非教学工作上,这些非教学工作持续时间相对较长,成果也很难用确切的指标来加以衡量。因此,在建立高职院校教师的绩效考评指标体系过程中,应以工作职责为依据,对不同岗位、不同专业、不同职称甚至是不同发展阶段的教师,从教学和非教学工作两个方面建立针对不同岗位教师的绩效考评指标,采取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绩效考评方法,对教师的工作过程以及工作结果进行综合评价,建立起既符合高职院校教师特点的,又与学院发展相适应的教师绩效管理体系。

摘要:高职院校的教师属于高等教育教师系列, 与本科院校教师相比较, 更具有职业教育的特点。绩效管理过程包括绩效计划、绩效实施、绩效考核、绩效反馈面谈和绩效改进五个环节。在进行高职院校教师绩效管理过程中, 首先应明确绩效管理是帮助教师寻找差距、提高绩效的有效方式, 其次以工作分析为基础, 从高职教育的特点出发, 建立符合高等职业教育要求的绩效管理体系。本文从绩效管理的目标和过程入手, 分析高职院校教师绩效管理现状, 并提出建议。

关键词:绩效管理,教师,高职院校

参考文献

[1]付亚和, 许玉林编.绩效管理[M].复旦大学出版社, ISBN7-309-03687-5/F.791.

[2]赵淙云, 孔焱.高职学院专任教师非课堂教学工作绩效评价体系初探[J].企业家天地, 2011, (11) .

篇4:教师教学过程管理

一、加快学科带头人的培养,向骨干教师“借力”

学科能不能发展,关键在人,在于高素质、高水平的人才。由于种种原因,使得不少学校人才匮乏,或者留不住人才。要解决这个问题,首先是领导者、学科建设带头人要有强烈的人才意识;其次要有一个与学科建设发展相适应的人才规划,为学科建设发展提供强有力的组织保障。

鼓励教师参与和承担课题研究。教科研具有与人才良性互动、与学科良性互动、与经费良性互动、与学术声誉良性互动的循环机制,是学科建设的重要环节。学校的骨干教师,应该立足本校教育教学的实际需要,积极参与其他重点学校或教研部门承担的省级重点研究项目或子课题的研究,同时承担为本校发展急需解决的问题的市级课题研究,使教科研与学科建设相互促进共同发展。

建立相应的制度作保障。学科带头人的培养要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进行,是一项系统的长期的工作,应该制度化。学校可以根据自身情况,借鉴其他学校的经验,建立一套适合自己的制度。首先,要建立健全有效的培养机制、育人机制和激励机制。其次,要建立完善的运作系统,包括政策系统、操作系统和追踪系统。最后,做好学科带头人培养工程的评价工作。

二、加强学科教研基地建设,办好学校教研园地

研究基地在学科建设、教科研中的作用非常重要,它是开展基础性研究和相关学科课题的主要基地,是开展学术交流、活跃学术氛围、进行交流合作的主要阵地,也是培养人才的重要场所。

加强图书阅览室的建设。学校可以适当减少征订综合类的报纸杂志期刊,着力建设好师生阅览室,增加征订学科报纸杂志期刊的种类,以学科归类摆放,建立教研组学习日制度,发挥组内教研骨干作用,自办多样化的学科教研园地,为学科建设提供更好的服务。

加大教科室的建设力度。教科室直接面向教育对象,面向教育实践,对教育科研成果的研究和推广,既是探索者也是受益者,从这种意义上说,校本教研离不开教科室的工作。学校教科室与学校教导处的工作既有联系也有区别,在教学业务方面相互支持,密切配合,使教导与科研工作两不误。教导处侧重进行教务管理,指导教学研究,对师生的教学效绩进行评价考核;教科室侧重提高教师教学的理论水平和科研素质,指导和开展教师培训并对结果进行反馈和评价。

三、大力宣传校本教研,着力构建学校制度文化

规范的制度是校本教研的保障。教师团队精神的形成、教研任务的完成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良好制度的建立,以及制度的正确导向和评价。

业务学习制度。坚持学习制度化,让校本教研真实而有创意地开展,首先必须建立一套切实可行的、科学的学习制度。比如“中心发言人”制度。每周规定业务学习时间,每次业务学习由教研组成员轮流担任中心发言人。由中心发言人按教研组计划确定学习内容和方式,最后作总结性阐述。

外出学习汇报制度。教师外出听课、学习后,要完成“三个一”,即填一份《外出学习信息反馈表》、上一堂“取经汇报课”、作一次学习体会发言,从而充分发挥外出学习的辐射作用,让更多教师有机会互相学习,互相切磋,共同提高教学研究水平。

案例分析制度。积累典型教学案例并开展沙龙式研讨,是教研活动的重要内容。教师要对自己的教学或课题研究过程中成功与不足之处进行解析,寻找教学遗憾,分析原因,扬长避短,比如教师个人撰写案例分析和反思故事。日常教学活动中,有许多容易忽略而又富有意义的教学片断和故事,值得教师去反思、分析,从而提高教师驾驭教材、驾驭课堂的能力,真正把教学理念内化为个性认识,外化为教学行为。

课后反思制度。教师的自我课后反思,要求教师上完课后,要善于反思自己这节课的成功经验和不足之处。要反思自己是否已经做到由知识的传授者转化为学生学习的合作者、促进者和参与者;教学过程是否成为师生交往,共同发展的互动过程。及时记录课堂上的师生、生生互动中的“亮点”和教学流程中的困惑,也包括学生作业过程中出现的问题,等等。其次,课后反思也包括教研组内教师之间的相互“碰撞”,同一学科教师间相互“磨课”、商榷,并将之记录在教学后记中。

篇5:中学教师教学过程评价方案

一、备课(9分)

(一)教案编写(4分)

1、课节足,每少一节扣0.1分;教案表头、各板块填写完整,每少一项扣0.1分。(0.3分)

2、本簿整洁;书写清楚、工整;复印清楚。(0.3分)

3、教学目标定位科学、重、难点确定准确。(0.3分)

4、课型齐全,包括预习课、新授课、复习课、练习课、“单元清”课、讲评课,每少一种课型扣0.2分。(0.5分)

5、教学过程完整,思路清晰。(0.5分)

预习课、新授课、复习课体现“课堂导入——指导预习(指导学习、指导复习、)——课堂练习——课堂小结(小结拓展)——课堂测评(作业设计)”——板书设计六个版块。每个版块要有具体内容。每缺一个版块扣0.2分,有一项无内容扣0.2分。

练习课和讲评课要体现内容和指导(讲评)思路。有内容0.2分,没有0分;指导(讲评)0.1——0.3分。

6、教学内容准确、科学,无知识性错误。(0.3分)

7、教学过程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0.3分,教法、学法体现明显0.3分,对重难点的处理技巧体现明显0.3分,作业设计体现层次性0.3分。(1.2分)

8、个性设计完善、适合班情0.4分;反思及时、深入0.2分;(0.6分)

9、尽量使用电子稿。

(二)集体备课(5分)

按计划备课1分+教案平均分*1/2+参与过程0.5分+研讨效果+0.5分+ 研讨生成1分

包学科领导深入备课组检查、督导,认真记录每次集体备课情况。

做好集体备课计划0.2分,严格按计划备课,按教案上课0.8分。听课观察教学进度的一致性,与教案的一致性,有一人不符,全组减分。

参与过程:集体备课每周研讨一次,每学期16次,不能定时定点研讨一次扣0.2分,每次研讨缺勤一人扣0.1分。

备课效果:领导抽查备课组参与研讨的质量。依次为0.5分,0.2分,0.1分。

研讨生成:有对难点、易错点的分析及其处理策略,调整和改进意见能够有效指导个性教学设计。依次为1分,0.5分,0.3分,0分。

二、讲课(10分)

(一)平时巡课(2分)按巡课记录记载打分,巡课中发现有人违纪,不认真学习,教师未及时制止,一次扣该任课教师0.1分。教师脱堂、拖堂一次扣0.2分。《巡课记录》为依据。

(二)课堂观察(8分)。立足有效课堂,关注学生发展,做到精讲、精练、精评。教师教学内容与集体备课不符按30%扣分。备课不充分,课上出现知识性错误按40%扣分,课堂秩序混乱,课堂效果较差按50%扣分。领导推门听课进行评价。(评课标准见《课堂评价与观察》)

三、作业(5分)

作业本作业:

语文,作业每周1次;大作文不少于6篇(用活页书写。每次作文要写清写作要求,全批全改,精批精改。每次批改后装订成册。)数学,每周4次。英语,每周4次。物理、化学,每周2次;政治、历史、地理、生物每周1次。

练习:《高效课时》有留必批,有批必改,有错必纠。

(一)作业布置(1.5分)

作业格式统一、书写认真0.5分,注重基础、体现分层1分。依次为1.5分,1分,0.5分,0分。

(二)作业批改(1分)批改及时、认真,有作业总次数、等级评价、适当的批语和批改日期。作业每少批一次扣0.2分,有布置没批改不得分。《高效课时》有布置少批改一次,扣0.2分。(作文批改和语文作业批改分数各占一半。)依次为1分,0.5分,0.2分,0分。

(三)作业本、练习册改错(0.5分)依次为0.5分,0.3分,0分。

(四)理科建立错题集和经典题集(1分)

学生建立错题集(0.1——0.5分),记录错题,标明错误,注明错因,有改正意见,教师定期检查。

学生建立经典题集(0.1——0.5分),有一定数量习题,习题经典,习题有解题思路和答案,能有效利用。有教师检查。

(五)文科建立积累本和课堂笔记(1分)

积累本(0.1——0.5分),积累内容与课程相关,以实用为前提。课堂笔记(0.1——0.5分)可以在课本中记录,可以在笔记本中记录。笔记清楚、完整。

(六)单元测试(1分),提倡拼题,减少用现成卷。命题质量0分——0.5分,每个单元结束进行测试0分——0.5分。每少一次单元检测扣0.2分。(以课本单元为准)

四、辅导(2分)

(一)检查辅导记录(1分)辅导要做到优秀、良好、及格三个层次兼顾,每个层次线下至少辅导5人,每人每月至少辅导3次。每人每少一次扣0.2分。

(二)学生评价(1分)教师平时课间辅导学生情况由学生打分决定。

五、考核(2分)

(一)监考阅卷(1分)监考、阅卷、登统按时完成,每出现一次重大失误扣0.2分。

(二)试卷分析(1分)每次大型考试,备课组按时完成试卷分析。不按时完成,分析不深入,每出现一次扣备课组每个成员0.2分。

六、教学研究(12分)

(一)专业成长博客(6分)

按照《专业成长博客》评价标准评价。

(二)、听课评课2分:每周一节,每学期不少于16节。节数足,过程记录详实,即时评价、综合评价准确,有收获,建议中肯。教师每次听课前一天向包年级领导预约,说明听课班级和听课时间并在记录本签名。年级领导检查教师是否在课堂听课,作好检查记录。听课后,找包年级领导检查听课笔记,签字并注明检查时间。听课每少一节扣0.2分。学期末根据听课检查记录本和听课笔记质量评价,依次为2分,1.5分,C.1分,D.0分.(三)、校本教研2分:每科每学期开展活动至少四次,由教研组长组织,每次活动通知教务处参与活动。内容包括教研教改课堂观摩研讨,对新教师、特岗教师和新任学科教师进行课堂教学指导,毕业班复习策略,教育教学经验交流或理论学习,问题生研究等。教研组按时做出科学的活动计划,包括计划表。交教务处一份,组内每人一份(0.2分)。学期末进行总结(0.1分)。教研活动认真组织,开展(1.7分)。每次活动有通知0.1分,活动有针对性和现实意义0.3分,全体参与0.2分,过程材料齐全、体会深刻 0.5分,活动记录详实0.2分,活动总结深入0.2分,材料统一用纸,书写工整,装订整齐,及时上交0.2分。

11个教研组(语文、数学、英语、综文、综理、地理、生物、音乐、体育、美术、信息)评定为四个等级,依次为2分,1.5分,0.5,0分。

(四)主题研究1.5分。积极参加教务处组织的主题研究活动:集体备课实效的进一步发挥;结对帮扶促进特岗教师的专业成长;关注学生发展,构建有效课堂。根据参与和落实情况,个人得分依次为1.5分,1分,0.5分,0分。

(五)信息技术(0.5分):每人每学期上传服务器至少3个课件,完成0.2分,未完成0分。每学期期末检查。每完成一件合格电脑作品,完成0.3分,未完成0分。

七、实验:理化生教师按要求开齐演示、分组实验,开发探究试验,并填写实验记录单。未完成扣0.2——0.5分。

篇6:教师教学过程管理

一、为做好全省中职学校专业教师培训工作,学院建立培训过程管理制度。

二、成立培训工作领导小组和管理机构,明确职责。院长担任领导小组组长,主管教学工作和后勤工作的副院长担任培训领导小组副组长,领导小组成员由教务处、后勤资产处、财务处、保卫处、信息中心、实训中心、专业所在系部的主要负责人组成。

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教务处,作为培训工作的专门管理机构,负责培训工作的组织领导、统筹协调、教学内容的顶层设计、对外联络等。

三、成立培训工作小组。工作小组下设六个组:

1.联络协调组:设教务处,负责项目实施方案的制定、统筹、协调,项目的过程管理、师资管理、考核组织管理等。

2.教学管理组:设专业所属系部,负责安排培训教学、实践教学地点,组织教学,对教学过程进行监控;负责聘请校外及行业、企业专家。

3.班级系统管理组:聘请专职人员,负责参训学员成绩管理、培训档案管理及学员日常生活管理等工作。

4.后勤生活组:设后勤资产处,负责参训学员宿舍安排、生活服务、水电、医务等后勤保障。

5.实践教学组:设实训中心和专业所属系部,负责实习单位的联系、实习实训场地的准备、网络保障等。

6.安全应急组:设保卫处,负责校园和培训学员的安全,负责应急处理培训过程中的突发事故等。

上一篇:民办学校筹设申请书下一篇:马家寨小学庆六一文艺汇演活动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