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特级教师解读新课程标准下小学数学有感

2024-04-29

听特级教师解读新课程标准下小学数学有感(精选6篇)

篇1:听特级教师解读新课程标准下小学数学有感

小学数学业务学习心得体会

李威

在市教育局的精心组织下,我参加了优秀教师讲授的小学数学课,有幸面对面聆听了几个教学案例《感悟数学思想,积累数学活动经验》、“统计与概率”“图形与几何”和关于“数与代数”“综合与实践”以及关于新课标的十大核心概念的讲座,讲座中列举的一个个形象生动的教学案例,深深地打动了在场的三百多名数学教师。

列举了其中的经典案例就是:“a只青蛙a张嘴,a只眼睛a条腿”。在同学们的一片唏嘘声中,徐老师轻声自语到:我小时候也有这样想法呀。刹那间,那孩子找到了投缘人,于是发表了其背后的思考。后继在吴老师巧妙的“你明白我明白但大家不明白”引导中即肯定了孩子对字母表示数的意义的理解,但又指出了孩子理解过程中的片面性,让孩子体会到“a只青蛙a张嘴,2a只眼睛4a条腿”的则更为简单明晰些。教育是点燃、教育是唤醒、教育是成全、教育应给人以希望,教育应使每一个孩子的潜能都能得到开发。

徐老师在她的讲座也谈到,儿童首先是活生生的人,要尊重、理解、善待、读懂儿童,要学会期待,要让每个儿童,尤其是学习有困难的儿童,都能有尊严地生活在集体中。其次,儿童是发展中的人,有潜力但尚未成熟,因此要充分信任学生、能包容学生的错误,能给儿童,尤其是犯了错误的儿童重新跃起的机会。

徐老师认为数学教学不是简单的“1+2”的知识传授,它应是师生生命中的重要经历;数学教育应传授知识、启迪智慧、完善人格,为儿童的可持续发展奠基;数学学习的过程就是“试误”的过程,唯有参与全过程才能获得深刻的认知、技能和情感的体验;数学教学应在儿童成长过程中烙下“数学印”,即做真人、懂自律、负责任、有毅力、会自省。

在培训会上,徐老师还谈到了怎样的数学适合儿童的学习?许老师认为,要教儿童能听得懂的数学。在数学教学中,要用儿童的话语系统来解读数学,教师要说儿童能懂的话,教师要鼓励儿童说自己的话。这一点在张老师老师举例兔妈妈和兔宝宝对话的故事得到了充分体现,同时也在许老师《估算》教学片断中到得到验证,在这节课中,我们老师连想都不敢想的“新鲜名词”出现了:大估、小估、凑估、整百不统估、四降五升法。虽然这些提法不准确、不严谨,但是上课的老师,听课的学生,甚至是看这节录象课的几百位老师,谁又不能意会这些“新鲜名词”的意思?

这些名词不是来源于枯燥的数学书,不是出自于老师的嘴里,而是来自于学生的生活,来源于学生所熟悉的生活语言。我们要培养的 是可以用数学方法、数学思想解决问题的人,而不是一个数学家。教材知识的呈现方式是单一的、静态的,而学生获取的方式却是多样的、动态的。吴老师在教学中充当一名组织者,提供学习材料,提出学习要求;充当一名引导者,提示研究方向,引导学生朝着有意义的方向去做;充当一名合作者,教师成为学生中的一员,与学生平等交流,相互分享彼此的思考、见解和知识。许老师尽可能为学生提供一种思考、交流、实践、探究的空间,使教学充满了无穷的可能性,洋

溢着生命的色彩。

这样的教学,课堂上感受到的是一种亲切、和谐、活跃的气氛。学生的个性得到充分的展现与培养:或质疑问难,或浮想联翩,或组间交流。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在有限的时间内,每一位学生都得到了较为充分的锻炼和表现的机会。课堂上充满着流动的阳光,平等、和谐与交流共存,发现、挑战与沉思同在。活跃的思维,频动的闪光点,让学生成为课堂上真正的主人。师生的情感与个性融在其中,现实的生活进入课堂,学生在互动中求知,在活动中探索,既轻松地掌握了知识,又潜移默化地培养了能力,课堂真正焕发出它应有的活力。

通过本次培训,让我了解了修订课标的10个核心概念:数感、符号意识、空间观念、几何直观、数据分析观念、运算能力、推理能力、模型思想、应用意识和创新意识;明白了修改由以前的“两基”变“四基”:在继承我国数学教育注重“基础知识、基本技能”传统的同时,突出了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提出了使学生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思想和方法”,获得“基本的数学活动经验”;掌握 了“双能”变“四能”:在强调发展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能力的基础之上,增加了发现和提出问题能力的新要求。讲座中列举的许老师的一个个精彩案例,全身心融入学生的感人场面,让我再次领略了大师的风采,也感受到了什么叫做尊重学生,怎样才是把课堂还给学生。

2014年3月16日

篇2:听特级教师解读新课程标准下小学数学有感

20日下午,我参加了教育办期初安排的师资培训,有幸聆听了泉州市教科所卓和平老师做的《认真学习“数学课程标准” 不断提升教学能力》的专题讲座。听了此次讲座,本人受益匪浅。认为作为一名数学教师,要教好这门课,就必须完全理解课程标准。在新理念、新思路、新方法不断冲击着的教学改革背景下,小学数学的新课标有了崭新的变化,那么,现在的小学数学对于学生来说,到底是一门怎样的课程呢?通过这一次的学习,再结合在工作过程中的实践,我有了如下几点体会:

一、数学教学素材源于生活、用于生活

培养学生用数学的眼光去观察、认识周围事物,用数学的概念与语言去反映和描述社会生产和生活中的实际问题。能让学生感受到数学就在身边。生活中充满了数学,从而以积极的心态投入学习中。从具体情境中理解、发现和提出数学问题,小学生都有比较强的好奇心和好胜心,他们渴望在学习中自己去发现。教师要善于保护并善于激发学生的这种欲望。

二、教学中教师要把自己的角色定位好

从新的课程标准来看:数学活动的教学,是师生之间、学生之间交往互动与共同发展的过程。数学教学应从学生的实际出发,创设有助于学生自主学习的问题情境,引导学生通过实践、思考、探索、交流,获得知识,形成技能,发展思维,学会学习,促使学生在教师指导下的生动活泼地、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教师要善于激发学生的学习潜能,鼓励学生大胆创新与实践。数学教学实际上是一种探究性的学习,教师是探究性学习的组织者,在学习中对学生提供经验和帮助,做好组织协调工作。教学中可让学生充分讨论,在这个过程中,学生思维会变得开阔,富有独特性和创造性,同时也提高了他们的认识水平和口头表达能力,逐步由过去的“学会”向“会学”转变。让学生在探究中获得知识,发展思维,培养合作精神,教师在这个过程中是一个组织者和引导者。

三、教学活动要注重实效,采取积极的评价,较多地运用激励性的语言。

“如:说得真好!你懂得真不少!你想象力非常丰富!真会动脑筋等等!”这样的评价语言调动了学生积极探求知识的欲望,激发了学生学习的情感,让每个学生体验成功,增强自信心。新课标转变了学生的学习方式,培养实践操作能力,既重视科学精神,又充满人文精神教育。因此,在课堂上,还要关注每一个孩子,尊重学生人格,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要,让每个学生都能得到充分的发展。教师要有创新的教学模式,创新的教学方法,灵活的教学内容的选择,以创新思维培养为核心的评价标准,要善于打破常规,突破传统观念,具有敏锐的洞察力和丰富的想象力。

篇3:听特级教师解读新课程标准下小学数学有感

一、教师对文本的解读亟需拓宽视域, 端正心态

1. 累积高度, 克服惰性, 自觉舍弃模式化解读。

新课程标准中要求阅读教学“不应以模式化的解读来代替学生的体验和思考”。这里的“模式化解读”可能更多的是指课堂上具体的教学行为, 但课堂上对着学生把教材进行模式化解读, 反映了备课时教师思维的惰性和对教材解读的因循守旧。

苏教版实验教材三年级上册第24课《孙中山破陋习》是一篇情理交融的好文章, 很多教学设计中都把“学习孙中山小时候敢于同封建陋习作斗争的勇气和决心”“敢于同封建势力作斗争”作为重要的教学目标, 在教材中也能找到许多实现这一目标的内容。但是在21世纪已经进入第二个十年的时代背景下, 我们真的要让我们的孩子学习“敢于同封建势力作斗争”吗?新课标指出:“教师应确立适应社会发展和学生需求的语文教育观念, 注重吸收知识, 不断提高自身的综合修养。应认真钻研教材, 正确理解、把握教材内容, 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如果我们把眼界放在时代背景下, 与教科书编者进行“再次对话”, 将文本的价值指向儿童的未来, 读出文本传达出的“敢于向害人的习俗说不”的新价值内涵, 相信对这篇课文的教学会有全新的面貌。

对于模式化问题, 曾有专家提出让教师对教材进行“陌生化阅读”的建议, 但我认为, “陌生化阅读”是一种操作技巧, 如果我们把问题的解决途径直接指向教师的内心, 指向累积高度、克服惰性的自觉, 也许会生发出更多的操作技巧。

2. 双重视角, 合理挖掘, 体现课程的准确定位。

新课标明确指出:“语文课程是一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这个明确的界定对教师的教材解读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我们解读教材时不能只关注文本承载的人文意义, 而使得教学设计滑入“教内容”的肤浅套路, 要为学生学习语言文字运用服务。所以在解读教材时, 我们既要以“读者视角”进入文本, 更要以“教师视角”进入文本, 合理挖掘教材资源, 使之服务于学生学习语言文字运用, 服务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全面提高。

苏教版实验教材四年级上册第6课《天安门广场》是一篇写景抒情的文章, 重在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爱国意识, 但在进行教材解读时, 我发现了教材中有助于提高学生语言运用能力的内容: (1) 课文第二、三自然段用“北端”“中央”“左右两侧”“遥遥相对”等方位词准确描写了天安门广场上的建筑, 可以据此进行一项语言实践活动, 让学生练习用方位词描写某地点, 学习运用语言, 内化语言。 (2) 课文第六自然段用“花团锦簇”“姹紫嫣红”“五彩缤纷”“华灯齐放”“礼花飞舞”“一片辉煌”“翩翩起舞”“纵情歌唱”等词语写出了天安门广场节日欢庆的场面, 精彩纷呈, 可迁移仿写。同时, 这样的实践活动还能结合新课标规定的“每堂课写字10分钟”的要求, 创造性地解决中高年级学生“课课写生字”的尴尬, 体现课程阶段目标侧重点的不同。

二、我们形成了解读教材的正确观念和自觉意识, 还需要在反复不断的实践中培养对教材内容的敏感

1. 培养发现语文教学价值的敏感。

教师在解读教材时, 对教材中的教学内容要进行合理的取舍, 要选择“适切而简约”的教学内容。要选择能给学生提供学习语文的实践机会的内容, 选择能让学生借之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内容, 这需要教师在解读文本时有着发现文本语文教学价值的敏感。如特级教师王崧舟在经典教材解读案例———《小珊迪》中, 以高度的敏感, 发现了文题中的一个“小”字, 结合文章中只出现“珊迪”而没有出现“小珊迪”的现象, 读出了四点体会:她年龄小、身体弱小、地位渺小以及上述三层意思对人物形象的反衬作用。真让人慨叹, 一篇文章在一个有高度解读敏感的人眼中, 竟是这样的纤毫毕现, 目中生花。

“从语言出发, 再回到语言” (吕叔湘语) 有利于培养教师发现语文教学价值的敏感。从文本“出发”, 进入作者的世界, 与作者对话, 与意象对话, 能发现教材的自身价值;再从文本中“出来”, “回到”语言本身, 与形式结构对话, 与编者对话, 能发现教材的语文教学价值。既要“入乎其内”, 也要“出乎其外”, 就像王老师那样回到语言文字本身, 就能发现文本蕴藏着的精彩教学内容。

2. 培养在动态生成中智慧解读文本的敏感。

下面是一位老师的课堂教学 (苏教版四年级上册第7课《徐悲鸿励志学画》) 片段:

生:这个外国学生真的很不礼貌, 竟然这样当面侮辱徐悲鸿。

师:你能读出他的“很不礼貌”吗?

生: (声嘶力竭地) “徐先生, 我知道达仰很看重你, 但你别以为进了达仰的门就能当画家。你们中国人就是到天堂去深造, 也成不了才!”

师:读得真好!

读得好吗?不见得。这一段话中充满了傲慢与偏见, 是对徐悲鸿所代表的中国人的轻蔑嘲笑。试问, 有谁会在嘲笑他人时声嘶力竭地高喊?学生对“很不礼貌”的错误理解和对文本的粗浅认知没有引发老师对本段教材的敏感, 一次极不到位的“朗读”导致了文体价值的严重流失, 这不能不令人扼腕。

教师对教材的解读再全面也不可能超过所有学生的个性化解读。很多时候, 教师需要对教材的某个部分进行临时的智慧解读, 这些部分可能是学生的解读与教师的解读完全背离的地方, 可能是教师忽略的地方, 还可能是学生的错误解读。这种学生个性化解读所带出的珍贵教学契机, 迫切需要教师在动态生成中智慧解读文本的敏感, 我们需要倾听每个学生的阅读体验, 仔细辨析他们的话, 对文本进行即时解读, 放缓课堂节奏, 抓住每一个稍纵即逝的机会, 引导学生对教材进行正确的理解。

篇4:听特级教师解读新课程标准下小学数学有感

对于“5的乘法口诀”一课,我预设利用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先让学生观察场景图说说船的只数和人数之间的关系,来引导学生探索5的乘法口诀,而后在思考、讨论中进一步体会图形、算式、口诀之间的紧密联系,最后通过系统的整理得出规范的口诀。可没想到课刚开始,一个学生就站起来大胆地说:“老师,我会背5的乘法口诀。”随后,许多学生都附和着说会,有的甚至还摇头晃脑地背了起来。这可怎么办?我一下子愣住了,脑海里涌现出了两种想法:(1)端出教师的架子。压住学生意欲跳跃的想法,按部就班地从头开始组织教学。(2)抛弃原来精心准备的教案,从学生实际出发,重整教学流程。短短几秒钟的斗争中,我意识到选择前者的危害,那就是学生高涨的激情和燃烧的火花将会被浇灭,课堂将会陷入“死水”般的沉寂。于是。我毅然地选择了后者。我对学生说:“你们真厉害,连乘法口诀都会背了,不错。有不会背的吗?”果然,几只小手怯生生地举了起来。我发出了这样的提议:“还有这些小朋友不会,你们愿意帮助他们吗?你打算用什么方法让他们把‘5的乘法口诀记得又快又牢呢?”这下课堂沸腾了,学生个个兴趣盎然。思维得到了不同程度的提高,他们在互教互学中理解并掌握了5的乘法口诀。

对于5的乘法,或许是家长的提前教学,个别学生早就熟记于心。像这样动态生成的课堂,在日常生活中并不罕见。案例中的这位教师并没有“害怕”因学生的实话而干扰自己的教学思路,而是时刻关注着教学流程中的动态生成。根据教学实情,果断而又不失时机地把握住了教学契机,调整了教学预案,变学生“学数学”为“教数学”,使学生学习热情急剧升温,教学效果陡然提高。

二、个性发展的促进者

在关于元、角、分计算的数学课上,某教师设计了富有生活情趣的购物活动。在讲台边的桌子和墙壁上,摆挂了许多小商品,有铅笔、本子、橡皮等,并分别明码标价。师“给”每个学生三元钱,让学生自己去“购买”想要的东西。学生们拿着买了的东西,说明三元钱是怎么用的,当然这里有“小售货员”的监督。学生们根据自己的需要,按照不同的计算方法购物,生活化的课堂别开生面。学生们在活动中学习了数学知识,又在愉悦的氛围中张扬了个性。这时,一个“小售货员”向老师举报:“老师,他买得不对。”“怎么回事?”教师询问道。“他用了三元钱,拿了三元多的东西。”没等教师再询问,那个买得不对的学生开口了:“因为物品打折了。”他把买的东西和打折的价格计算得分文不差。你能说这孩子调皮吗?不能。这是孩子的童趣,是他在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教师连忙说道:“是的,可以打折。”

案例中这位教师在设计教案时,并没有根据教材、教参所提供的例题,枯燥乏味地介绍关于元、角、分相互之间的换算常识,而是通过创设具体的生活情境,把“身边的数学”引进课堂,再把“数学知识”引出课堂,回归到现实生活中去。当有位学生一本正经地说出所购商品可以打折的时候。教师并没有否认那个想出打折的学生,而是欣然应许。因为在我们的现实生活中的确存在着“打折”现象,学生会有如此精彩的回答,正是源于他们对日常生活的悉心洞察。

三、学习资源的引导者

教学案例:“分数的意义”

师:你还有什么问题?你还想知道什么?

1:最大的分数是什么?

2:分数能乘除吗?

师:好,通过自学课本,你又知道了什么?

3:如果把一个东西平均分成若干份,其中的几份就可以用分数表示。

4:我知道了分数产生的原因。

5:如果把许多物体合在一起。就可以用自然数表示……

师:还有什么看不懂的地方?

6:一个数字,为什么称它为自然数?

师板书:1与单位“1”。(教师及时纠正这里的“1”是单位“1”,与自然数的1是有区别的。学生问题动态生成。教师说理就地取材,“随意”列举:像现在的一个班级、一个大会场所有的人,都可以看作单位“1”)

篇5:听特级教师解读新课程标准下小学数学有感

李飞飞

3月14日,我观看了省教科所的张斌教授的讲座《突破课堂——新课程标准下的教师备课工作改革》。在三个多小时的讲座里,我在他的讲座中收获很多,对现在的备课有了一些新认识。

(一)用优秀企业文化改造教育。先进的文化引领企业发展,教育同样如此,“标准”的思想就是其中之一,要求教师追求卓越,拒绝平庸,用教师的专业发展实现教育的更高追求:要保证自己在课堂零错误,追求课堂的完美。

(二)站在课堂的角度思考教学问题。教学不是单纯的教学生、教教材,而是从学生的“发展水平”或者是学习的结果来实施课堂教学,根据学生的素养的实现来审视教学,这也需要教师的专业发展。

(三)让课程和教学适应学生。学校的教育的主人是学生,无论是课程还是教学必须要适应学生。教师要从理念上和行动上树立“服务”意识,创造让学生自由呼吸的教育。从学校层面上要全面落实课程方案,上好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和学校课程三级课程;从教师层面上要提高专业化水平,具有驾奴三级课程的能力。

(四)三维目标下的教学质量观。国家课程标准确定三维目标: ⑴、知识和技能——学会——有知识。

⑵、过程和方法——会学——有智慧。

⑶、在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乐学——有美育。

并且这三者之间不是独立进行的,而是一个有机整体,通过专业化的教学来实现,就需要教师确实是一位教育的行家里手:实现从“教书”走上“育人”。

(五)关注结果或绩效。国家课程标准,不是不要结果而是更重视结果。一个“按部就班”、“任劳任怨”的老师是不是一个好老师,国家课程标准的回答:不是,要做一个好教师必须有卓越的成绩。

(六)以评价促进教和学。评价设计要领先于教学设计,开展有证据的教学,注重学生课堂表现的评价,考试成绩只是评价的一小部分。评价注重的是学生素质的提升,把有效教学落到实处。为孩子创造孩子感到快乐幸福的学习课堂是最终目的。

(七)把教学目标作为教学的起点和归宿。传统教学基于教材、教参或者经验,而有效教学基于课程标准,注重学生学习的过程和结果,以教学目标来引领教学的整个过程。

(八)对教学提出了新的要求。张斌博士明确要求教师“把课程标准融入到课堂教学中去”,按照“课程标准——课程纲要——课时教案——课堂教学——学习结果”的逻辑顺序落实教学。

篇6:听湖北特级教师巡回讲学有感

我有幸参加了12月2日在英山举行的湖北特级教师巡回讲学活动,我听了英山长冲中学邧龙老师的一节排球汇报课和湖北武汉三中的特级教师郭全新的篮球示范课以及湖北武汉三中特级教师顾静的蹲踞式跳远示范课,还听了顾静老师的报告。老师们的基本功扎实,课前准备充分,教师对学生的体育常规训练到位。整节课,树立了“健康第一”的思想,能把学生的发展放在首位,重视学生的主动参与,使学生在自我探索中体验成功的快乐。是让学生在锻炼的过程中自己去体会,去探索,去交流;并且教师为每个学生提供了展示自我的机会,使学生在自愿的氛围中,享受参与运动的乐趣,从中体验成功的喜悦,增强了学习的自信心。此次活动让我受益非浅。

我听了英山长冲中学邧龙教师的排球课,感觉到我们学校的体育教师的体育教学素质和学生的体育素质与长冲中学相差甚远。我们学校没有体育专任教师,没有这个专业特长,并且教师的年龄偏大,百分之八十有五十岁以上了,他们更不能适应现在的体育教学了。而且体育是语文老师或数学老师兼任的,往往体育课被他们借去了。我也是一个数学教师,有幸参加了体育教学培训,让我知道了体育的重要性,也让我知道了体育教学的方法和数学教学的方法有很多共同之处,正如顾静老师说的,建议体育老师听听其他老师的上课,你就有不少的收获。我参加了此次活动我也有同感。这节课邧龙老师的教学设计过程巧妙,从开始的准备活动到基本部分一直到结束部分非常连贯,每部分之间没有沟壑,基本部分是排球的正面垫球,教学由易到难,环环紧扣,活动形式多样,有徒手练习、一人托球一人垫、单人自由垫、一人抛一人垫、双人对垫。这样学生竞争意识强,学生参与积极主动。既使学生掌握了排球技能又达到锻炼身体的目的。教师为每个学生提供了展示自我的机会,使学生在自愿参与的氛围中,享受参与运动的乐趣,从中体验成功的喜悦,增强了学习的自信心。

我听了特级教师郭全新的一节篮球课,这节课的主要内容是篮球裁判手势操和篮球高低运球。通过学习郭老师的体育教学课,我觉得每名教师都有自己的风格和独特的教育教学方法,一个手势、一个眼神可能胜过歇斯底里的大喊大叫,可能胜过一顿声嘶力竭的责骂。这节课让我学会了遇到问题,先沉着,再找原因,最后选择合适的方法;学会了多换位思考、多分析、理解学生,只要真心付出,许多矛盾就可以化解,而对待自己的孩子也是这样。我认为他们课的风格是在安排教学过程中,能够照顾到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和心理需求,通过小组合作、探究的方式完成了教学。设计了自主尝试、小组尝试、共同分享、展示等教学流程,提高了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对学生合作意识和创新意识的培养有重要意义,从而建立与培养学生的自信心。郭老师这节课的体育教学,以篮球裁判手势操和篮球高低运球为主要内容,教学过程中能体现师生共同发展的互动过程。在教学过程中,能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情趣,为学生创设和谐、宽松的心理环境,形成互动、共享的氛围。在师生互动和生生互动的合作学习中,使学生的个性得以展示,兴趣得以诱发,灵感得以唤起,感受体育学习的乐趣,培养学生终生体育的意识。而这节课的闪亮点是:在课堂中实施和谐互动的师生关系,能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感受到学习乐趣,同时得到指导,从而使整节课堂成为学生学习的乐园。郭老师课前的躲过自由落下的篮球的滑稽表演来吸引学生,拉近与学生的距离,准备部分的欢乐游戏让学生积极投入学习,基本部分的裁判手势操郭老师示范得规范动作优美,让学生体会到老师的基本功扎实,值得自己学习,是一个值得崇拜的好老师,学生的学习更加主动更积极了。篮球的高低运球,由于长冲中学的学生基础太差,篮球到处滚的现象多,出现了一分钟左右的这种混乱局面。郭老师处理得非常快,针对这一情况,降低了有关篮球的游戏难度,使学生的信心大增。安排学生高低运球时候,使学生散点散开,减少学生之间的干预,于是学生的控球较好,高低运球得以顺利完成。

我听了顾静的蹲踞式跳远和她的讲学报告,她的这一节课以体操棒为器材作为激趣练习提高学生的兴趣,让学生分组自由用体操棒摆各种图形,学生按图形跳一跳,提高了学生的竞争意识,同时也发展了学生的创造思维,锻炼了学生的思维能力。从这儿可以看出,体育不仅仅是锻炼身体的作用,还可以发展智力,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基本部分蹲踞式跳远顾老师讲解清楚,每个动作要领讲解不超过40秒,这使学生容易记住,每个动作示范到位,便于学生模仿。整个过程学生都在运动,学生的参与度非常高。结束部分顾老师用手语操:感恩的心。作为手臂部活动练习,既体现了老师知识的渊博,又提高了学生的积极性。听了顾老师的讲学报告,让我感觉到:我们应该对体育重新认识,体育不是小科不是副课,不仅对学生的身体健康有益,而且对学生的智力发展也有很大作用,我们作为体育教师不应该丢掉了自己的阵地,应该在这块阵地上努力奋斗,取得良好的成绩,才能取领导的重视,才是体育教师的骄傲。

总之,在这次培训中受到很大作用,在今后的教学中不仅要搞好数学的教学,而且努力研究体育的教学,教好体育,为东庄畈小学的体育教学作贡献。

杨柳东庄畈小学周建朝

上一篇:难分难舍名言名句摘抄下一篇:房地产个人实习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