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级教师讲座心得体会

2023-03-07

在工作与学习的过程中,受到各种信息的启发,我们可能会获得一些心得体会,将这些心得体会记录下来,可使我们更好的成长。怎么样写出好的心得体会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关于《特级教师讲座心得体会》,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第一篇:特级教师讲座心得体会

听特级教师讲座心得体会——吴涛

听特级教师讲座心得体会

土城镇白鸡小学:吴涛

10月31日至11月1日,我有幸聆听了省特级教师张志平等教师的专题精彩讲座。这是我第一次认识张志平教师,也是第一次听他的讲座,但却使我受益匪浅,享用不尽。

张老师给我们的感觉既幽默风趣又真诚朴实,是一个极具智慧型的数学专家。此次讲座让我们开阔了视野,加深了对数学学科及数学内容本质的理解,更重要的是让我们站在了一个新的高度、从一个新的角度去了解我们所热爱的数学教育。他那对数学严谨地表述,潜心地思考,精辟的归纳,不得不让人佩服数学和数学研究者的魅力。我突然顿悟:原来数学教学竟可以那么的神秘与美丽!她是一门富有强大生命力的、值得研究探讨的学科,她是集聚艺术的。作为一名小学数学教师,我有了从未有过的自豪感。

但伴随着更多的是我感到自己很紧张,很恐慌。真是所谓不学不知道,一学吓一跳。我原本以为自己还行(学生成绩在全镇一直都位居前列),但听了张老师的讲座之后,我发现我离所谓的优秀教师实在太遥远了。回顾我之前的教学,年复一年,做着同样的事,虽然成绩很优秀,但我始终不明白为什么我会教得那么辛苦,学生学得也那么辛苦?而不是教师教得轻松,学生学得快乐?不明白为什么成绩这么好,可是我心里却对自己的教学仍没个底?为什么我的教学水平总是老样子,没有什么突破?也不知怎么突破?为什么我讲不出、写不出一些数学思想方法?

现在我终于恍然大悟:原因在我自己!是我肚里的墨水太少,对数学教育的认识太浮于表面,以至把数学教死了。扪心自问:除了给学生一个分数,还能给什么?我对教材体系有多少了解?我对每一节课教学内容的本质内涵有多深的挖掘、延伸?我的教学对学生思维有多少提升?我在学生心目中是怎样一个教师?是十年之后恨之入骨、还是感激不尽?打算做一个普普通通的教书匠,还是一个智慧型的教育家?

面对以上问题结合汪校长的报告,我反思着自己的不足,寻找着自己应该努力的方向。在今后的教学工作中我首先要树立正确的数学观、教学观和教材观,掌握钻研教材的一般策略,做到真正整体把握教材。也将努力做到:

一、要持之以恒地多学习。

理论知识的匮乏,让我的教学之路走得如此艰辛,却收获甚微。一句话:我太需要学习了!而且是马上去学习,还要坚持学习!!只有学习,才能让我的精神世界变得丰满。只有学习,才能更新我的教学理念;只有学习,才能引领我有效实践。

二、对教材要系统思考、整体把握。

系统思考、整体把握教材是教师的观念,是教师对数学和数学教育的理解,是教师教学素养的充分体现。对教材没有系统思考与整体把握,会使我们的教学显得肤浅没有内涵,学生对数学的本质不了解,内在思维得不到发展,那么数学教学也将失去她真正的意义与作用。所以我们教师需要整体把握教材中知识点之间本质的联系,站在一个整体联系的层次去审视和处理教材,实现教材的必要超越,向学生传递一个完整的数学思想,

帮助学生建立一个融会贯通的数学认知结构。通过数学教育引导学生要学会联系看问题的思维习惯,他们应被鼓励寻找联系以帮助他们理解和解决问题。

三、要勤于反思。

美国学者波斯纳提出:一个教师的成长=经验+反思。一个人或许工作了二十年,如果没有反思,也只是一个经验的二十次重复。“教而不研则浅”,反思使人进步!所以教师只有跳出教育看教育,才能不断地超越自我。惟有不满,才有创新;惟有耕耘,才有收获。

张老师的讲座不仅为我们指明了今后要努力的方向,更让我们深刻领悟到:只有系统思考,才能整体把握;只有深入分析,才能融会贯通。

二0一三年十一月六日

第二篇:参加衡水特级教师信金焕老师讲座心得

通过信金焕老师的演讲,使我了解到信老师成功育人的经验:始终把为学生服务作为自己思想和行动的指引方向,很好的贯彻了党的群众路线就实践活动精神,保持了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做到了为民、务实的建设要求。 通过信老师的演讲,我对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和感触。中国共产党是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群众根本利益的无产阶级政党,只有坚持不懈地把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放到第一位,才能和人民群众密切联系到一起,这是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根本所在,也是党对领导干部工作作风的基本要求。 在聆听信老师的演讲中。每当她讲到一个事例,就能感受到它勇于挑战,不断超越的激情不断被点燃。她创设的特色班会,唤醒学生心灵;她用实际行动诠释着“尊重教育”“倾听心声” “先有父母心,在做教书人”。一个个生动形象的事例一次又一次的感动着听众的内心引起了大家的共鸣。

信老师的演讲使我认识到,我们每一名共产党员,如果能做到用平等之心去对待人民群众,用博爱之心去关心群众,应该从实际情况出发,体察群众情绪,考虑客观因素,把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放到第一位,摆正当与人民之间关系,把党对人民负责,认认真真为人民群众做好事,做实事,才能得到人民的拥护和爱戴。

第三篇:特级教师刘德昌讲座

返朴归真简单实效

——再听刘德昌老师讲座有感

天河区骏景小学 吴红英

学生上完课不愿离开的音乐观摩课你听过吗?2003年上海特级教师刘德昌老师在广州市少年宫所上的现场观摩课只用黑板、粉笔和钢琴上了一节小学二年级的音乐课,结束后,同学们不肯离去,刘德昌老师又上了一节课,同学们才高兴地走了。听过刘德昌老师上音乐课,没有一个人不为他精湛的教学艺术所吸引。做为专家,他每星期还有十六节音乐课,而更令人敬佩和感动的是,他对小学音乐教育是那样的热爱、那样的忠诚。

2010年4月16日上海特级教师刘德昌老师再次来到广州,在美丽的六中为来自全广州市的音乐老师作报告。2003年刘德昌老师就提出不要在兴趣的前提下忽略了对隐性的音乐基础的培养。现在重提不能忽略表现音乐基础能力的培养,可见是比较重要的问题。2003年他强调要让学生静下心来聆听音乐,多媒体画面有时会干扰了聆听。现在有些老师滥用多媒体,占用了直接跟孩子交流的语言和情感。他强调要向姊妹艺术学习借用,做到“听其声,知其行,观其形,闻其声”,教师的教学行为就是活的多媒体。刘老师说:以前的孩子会唱歌但不会欣赏,现在的孩子会欣赏但不会唱歌,如何教会孩子唱歌,这是我们每一个音乐老师值得深思的问题。作为音乐老师重要的是对音乐材料的深刻自我把握,你花了多少时间在理解教材上呢?唱歌的过程也是一个审美的过程,语言里涵盖了音乐的高低、音色,语感体现了情感,用富于表现力和近似于唱歌的声音把歌词朗读好了歌也就能唱好了。我们的课堂教学要做到简单、朴实而有效,不要注重表面的热闹。他当场留下了上《大鹿》的侯老师和学生们,现场点评示范,从老师的钢琴伴奏开始,前奏就要符合歌曲情感和音色的要求,说到连音与非连音唱法,刘老师示范“线中有节奏,节奏中藏着线”的感觉,通过对音乐的感受和肢体语言的理解,最后学生也学会了。刘老师,他可以为了

学生理解的需要一会儿站在椅子上,一会儿躺在地上,一会儿跪在桌子上,一会儿手舞足蹈。他在实例讲解中双手托住下巴,眨着眼睛用非常童真的声音演唱《闪烁的小星》,对音乐美的追求深入、细致,再一次让我们领略到了这位幽默风趣、富有实践经验又有理论的专家的风采。在他漫不经心、甚至有点搞怪的点评和实例讲解中,在听课老师会心的笑声中,教给了大家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金钥匙”。让大家不仅知其然,而且知其所以然,起到了真正意义上的研讨的作用,让人茅塞顿开。让音乐走进学生心灵,让自己更贴近学生,这不就是学生需要的课堂吗?

刘德昌老师的讲座后,吴斌先生作报告“应该用怎样的观念看待课改?”他说现在有些老师过分强调了形式而忽略了内容。特别强调音乐是不需要借用视觉来学习的,尽量不用多媒体。对于学生学习的内容你如果能听上一百遍,你一定能上好课。

防止“二元对立”非此即彼的思维定势。用二元对立的,非此即彼的思维方式看待问题,从哲学角度看,这是绝对化的表现,即提倡新的就是要彻底否定旧的。表现在对待学习方式转变上,明显出现了把自主、合作、探究绝对化的倾向。于是乎,每个学科每一节课,每个学生都得自主、合作、探究,不管学科性质、内容特点和学生基础是否适应这些方式。绝对化必然导致片面化和庸俗化,从而使改革陷入困境。新课程背景下的学习方式变革有创新,又有继承。不该全盘否定传统的教学,而是要去其糟粕,取其精华,并要用继承和发展的眼光对待新课程。

一直听李梅老师说很崇拜刘德昌老师,她听刘老师讲过课,我没见过,于是就从网上搜集刘德昌老师的资料,无意中看到了这一篇,很感动,音乐的本真,真的很好,在经历几年的花里胡哨之后,我们的音乐课就应该回归本真,但是又不能

回到原来的一个录音机一遍一遍反复的老路子上去,音乐课程改革的出路到底在何方,这是值得我们思考的!相信同行们看了这篇文章,一定会有所感悟!——题记

一、 要重视学科本质的东西

刘老师说:离开本质的东西犹如雾里看花。

我认为学科教学理应体现学科的特点,体现学科的价值。这就要求老师对教材要有一个深度的理解和体验,只有从学科最本质的东西里才能真正感悟、理解、吸收学科知识,而这种知识的获得必然成为学生在体验感悟后所获得的直接经验,将受益终身。刘老师建议教学中少一点音响,能不用多媒体的时候就不用,刘老师不用话筒讲课,充分展示出作为音乐教师最原生态的语言、肢体语言来感染听众,这就是最本质的东西。刘老师说:我唱歌不如歌唱家,弹琴不钢琴家,表演不如艺术家。那么刘老师为什么还要这样做?我认为这是刘老师个人对艺术感受的真情表露,这种真情的感染力绝不亚于一位大师的表演。刘老师就是一位大师—音乐教育大师。他注重的是把音乐本质的东西拿出来让孩子有一个直接的体验,而不是借助媒体播放歌曲,借助视频观看表演,一切能做的他都自己来。其目的就是多让孩子接触学科中最本质的东西,为孩子的终生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二、要重视语言的表达能力

刘老师说:要重视教学用语,课堂提问指向性要明确。

刘老师问刚上完一堂音乐课的老师:“伦敦是什么乐器?”这位老师一时答不出来。刘老师说这就是你刚才课堂上问学生的问题(我在场老师确有提这个问题),大家都笑起来了。因为歌词是有巴黎吉他、伦敦小提琴、柏林法国号(圆号)。刘老师又讲了一个故事。说在一辆公共汽车上,乘客甲踩了乘客乙,乘客甲连忙道欠说对不起,乘客乙也生着说没关系。乘客甲又不合时宜地冒出一句话说:这是我应该做的。气得乘客乙要挥拳揍乘客甲。你踩了我的脚还要说这

是我应该做的。这都属于指向性不明确而造成的。类似的例子在课堂上经常碰到,而很少引起老师们的注意。我在多个场合下也讲过指向性不明确的课堂设问,让学生无所适从,不知怎么回答问题。

三、 要重视老师的示范作用

刘老师说:教学要通过有效的活动来促进学生的兴趣和求知欲。教学不能丢掉接受式教育。所谓有效或接受式教育很大程度上讲的就是教师的示范作用。

现场刘老师给听课老师搞了好多互动活动,刘老师用肢体语言根据听课者的声音来表演,或刘老师来表演听课者来配音,这个过程让我们感受太深了。他把全体老师的注意力,表现力都集中在他身上既看他的表演,自己也在表演。比如:他把老师分成三组,第一组按固定音高发出“呜”的声音,第二组发出“轰隆,轰隆”的声音,第三组发出“戚擦,戚擦”的声音,先看刘老师的手势、动作、表情分组练习,然后三组再合起来形成三个不同声部的组合,大家顺着刘老师的手势变化和脚步的进退,声音一会儿小一会儿大,一会儿远一会儿近,一列呼啸的列车在我们面前疾驰而去。这种效果远比看视频的效果不知好了多少倍。艺术原于生活高于生活,这种体验和感受是正是艺术教育的本真,就是学科教育的本质的东西,是其他媒体是无法达到的教育效果。

类似的互动场景,刘老师在讲座中指导大家共同参与不下十次,每一次都是一次心灵真切的体验与感受。这不正是新课程所切追求的课堂效果吗?

早闻学院要请一个知名教育家来讲座,心里充满着期待

从郭院长的口中得知,来讲座的是刘德昌老师,便在百度里搜了下,从别人的文章中初浅的了解了他,真正见到刘老师,真正听他的讲课,收益颇多,他上课是那么的生动、形象,语言和肢体语言的表达是那么的丰富,我称他为先生,刘德昌先生。

刘德昌先生是全国音乐教育家,全国特级教师,有幸能听他的课,是一种全新的领悟,是一种反思。

听了他的课,我简单的总结如下:

1、音乐课堂上,不要只注重知识的传授,脱离音乐本质,要进行有效的教学,这是僵死的表现

2、音乐教师要注重学生良好习惯的培养(听、模、唱),这一点很重要,无论什么时候,良好习惯的培养是很重要的

3、教师在课堂上,要对学生的回答予以评价,要多与学生进行交流,要充分利用教师自身的特长,有自己特点的教学

4、在课堂教学中,“拓展”要与本节课音乐内容相关,要进行有效果教学,不能浮夸(他的浮夸指的是漂亮的多媒体课件等等)

5、教师应该注重学生个性发展、创造思维的发展,要把握好学生学习音乐过程中心理特点,根据认识事物认知程度不同等来处理歌曲

6、注重情感、语言情感的表达

7、音乐作品的表现要素(速度、力度、音色)来表现审美

8、注意“聆听”,这是音乐当中最明显的部分,老师要求学生时要有要求 我只能用文字简单的记录,更多的收获,是在刘德昌先生魅力四射的讲课中,我把自身教学存在的误区,做了反思,在他的讲课中,找到答案,得到启示。在三个多小时的讲课中,教室里始终充满掌声和笑声,大家无数次鼓掌,他始终站着,没有讲课稿,始终充满激情,始终用丰富的语言和肢体语言和我们互动,这不是一个六十开外的老先生容易做到的,从他的身上看到了他对音乐教育的热忱,对音乐教育的一颗执着不变的心!

刘德昌老师以其丰富的肢体和声像语言,通过具体的教学实例与在座教师互动,把音乐教学中需要传授的具体知识与技能暗藏于“听、模、唱”的设计上,用饱满的激情和丰富的感染力传递情感,使教师们理解“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内在含义。 刘老师的课,让人百听不厌,且次次精彩,他那活的多媒体的运用,让我再次深深感思。他上课是那么的生动、形象,语言和肢体语言的表达是那么的丰富,夸张而又不失真滴的教学行为,完整地衬托了他良好的功底和艺术修养的基础,他教会我们好的课必须深析教材,精心设计,充分准备,运用恰当的手段和策略,通过教师饱满的热情和丰富的感染力感染学生,从而使教学目的顺利达成。刘老师的课博众出彩,闪现着音乐教师的独特魅力,是我们音乐老师的优秀榜样。

要重视学科本质的东西,要重视语言的表达能力,要重视老师的示范作用。 刘老师说:音乐教学不能离开其本质,要重视教学用语,课堂提问指向性要明确。教学要通过有效的活动来促进学生的兴趣和求知欲。教学不能丢掉接受式教育。所谓有效或接受式教育很大程度上讲的就是教师的示范作用。把学生注意力深深地,牢牢地吸引在他的周围,不能离开。

刘老师,可以为了学生理解的需要一会儿站在椅子上钓鱼,一会儿躺在桌子上表演《小白菜》的旋律下行,一会儿手舞足蹈表演春天来临、小雨刷刷、一会儿又和老师们拉起了钩钩表现有情。他在实例讲解中爬到讲台上,眨着眼睛用非常童真的声音朗诵、演唱《闪烁的小星》,对音乐美的追求深入、细致,再一次让我们领略到了这位幽默风趣、富有实践经验又有理论的专家的风采。在他漫不经心、甚至有点搞怪的点评和实例讲解中,在听课老师会心的笑声中,教大家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让大家不仅知其然,而且知其所以然,让音乐走进学生心灵,让自己更贴近学生,这不就是学生需要的课堂吗?

第四篇:“中国教师梦-全国特级教师讲座大全

“中国教师梦-全国特级教师窦桂梅好课堂观摩活动”汇报

9月10日和9月11日,我和安老师有幸参加了在鄂尔多斯市举办的“中国教育梦—全国小学语文名师本真课堂暨阅读与识字”观摩活动。这是一次重视课堂呈现与经验传播交流的学习活动,主讲教师著名特级教师郭学萍,台湾小学语文教育学会秘书长赖玉莲。全国著名特级教师窦桂梅,著名特级教师孟强,本次活动采取先教学后讲座的形式。从创意写作、绘本阅读、核心素养下的1+X的课程以及小学语文组串教学的实践探究等形式进行讲解,让我们语文老师能够得到优秀教师专业的引领,感受到优秀教师专业的理念与精湛的教学艺术。使我们感触很深,受益匪浅,深深体会到自己的缺点与不足,明确了努力的方向。下面我将就我的所思所想谈谈我的收获与反思。

听郭学萍又名“长辫子老师”,她讲的 示范课《长辫子老师的创意和写作》课让我记忆犹新,从她的穿衣风格看出她的与众不同,也就是现在流行的文艺范。,激发孩子的想象力,学习用诗意的语言表达,慢慢带入到观察的重要性,然后通过让孩子观察老师的外貌、穿着打扮,学习有顺序、有重点地以及抓住特点的描绘,最后还带着孩子一边进行活动一边理顺了文章的篇章结构。在欢声笑语中,学生们观察的方法学会了,诗意化的语言方向也找到了。在教学的过程中幽默诙谐的语言及她本身的亲和力感染着在座的每一位学生和老师,一个多小时的作文课上下来,学生学的轻松愉悦,听课的老师更是笑声不断,掌声连连。

窦桂梅老师的《阿从长与山海经》,我发现窦老师的课堂上老师说的很少,直接讲解的很少,而是不断用有启发性的教学话语多启发学生说,她始终弯着腰,用一种谦虚的倾听的身势语,不断的鼓励表扬学生,在她的课上我们听到虽然老师说的很少,但是学生很积极,在老师专业的带领在很大程度的提高了自己的表达能力,窦老师提倡主题教学,所谓主题教学是要从生命的层次,用动态生成的观念,重新全面认识整体构建课堂教学。简单地说,它是围绕一定的主题,充分重视个体经验,通过多个文本间的碰撞交融,在强调过程的生成性理解中,实现课程主题意义建构的一种开放性教学。这里说的“主题”不是思想主题,不是知识主题,而是文化主题,借助于主题,学生会觉得原来语文学习并不那么枯燥,原来语文学习和自己的生活息息相关。在学生入情入境的情况下,再来进行语言的学习、推敲,同时达到深化情感、磨砺思想的目的。

孟强老师的组串教学,讲解诗的四个步骤,不是“读诗-介绍作者-翻译是个意思-背诗歌”而是“读-猜-品-比”着四个步骤,张老师在示范课上讲解《渔歌子》时主要方法是让学生“猜一猜,看谁猜得最奇特?”这种方式启发学生,鼓励学生。通过唱一唱,演一演来让学生体会意境与情感。

从孟老师的讲解中我学到讲解诗歌独特方法,同时还学到语文课培养学生的语言文字的运用,及读写要结合,课堂不是问答,而是一个教学活动,最重要的不是帮助学生理清文章的一丝,作者在这首诗歌里面所要表达的感情,而是帮助学生形成能力。教会学生语言运用的表达规律,从多角度进行练习,练习是重要也是十分必要的。

学习之后,我感触颇深,作为一名语文老师真不容易,要修炼成为一名优秀的语文老师更不容易,我们既是班主任又是语文老师,我们思考和研究教学的时间太少,我们承担的责任很重很重,就如窦老师所说,不论多忙多累我们都必须要用内心强大的力量将生活中的琐碎的草儿变成即将丰硕收获的庄稼!生命在场,课堂在场,只要我们多接一点地气,我们的课堂就会更加落实,充满语文味道!

第五篇:听特级教师郭善渡讲座有感

信息技术1班

李光华

今天有幸听了郭老师的讲座这次讲座,通过一下午的学习,我收获很大,使我受益匪浅,让我的"信息技术知识得到了新的认识、补充和拓展。

通过本次听讲,我对信息技术教师专业成长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已在我的心中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尤其是郭老师讲的教学生中的“学会和会学”的理念深深地留在了我的脑海中,切实促进了学生学习的课才是一堂真正的好课。是的,在教学观念和教学手段不断发展的今天,我在教学过程中曾有很多迷惑,过分地突出了信息技术手段而忽略了教学内容与教学方法,或者是为了课堂气氛活跃而忽略了教师对课的把握等,这次学习让我真正理解了一堂好课的标准。

郭老师讲到计算机更新的速度是很快的,你得要经常关注,同时感觉自己缺乏了一种探索的精神,可能很多知识大学里是没有学到的,没有一定的理论支持,如在平时的机房维护中就感到很吃力,这些不足都要你得钻研,得经常给自己充电。听了郭老师的精彩的讲座后,确确实实感到了自己作为一名信息教师,真的有很多的不足,不要以我在大学里没学找理由,要想不被淘汰,你就得加油!郭老师精彩的讲座,也带给我们更多的思索,在以后的日子里,我要不断的消化吸收,将这次讲座中所学理论和教学实践有机的结合起来,灵活运用信息技术,促进教学质量和教学效率的提高。

听了郭老师的讲座使我对素质有了更多的了解,素质是由多种要素构成的系统,系统可分为若干个子系统;一般地讲,个人的素质常常被分为身体素质、心理素质、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劳动技术素质等。

郭老师谈到关于当前信息技术的教学内容应该整合到其他课程中去,还是独立设课的问题,他在2001年第10期的《网络科技时代》杂志上有一篇答记者问,明确回答了这一问题,这里就不重复了。如何定位信息技术的课程形态?他说应该首先强调指出的是“课程≠学科”。他在多次讲话中谈到基础教育中的“学科本位”是与素质教育不相适应的甚至是相对立的一大弊端;从“学科本位”向“学生发展本位”转轨,就是向素质教育转轨,而这一“转轨”难度颇大,其原因之一是我们的教师几乎都是在“学科本位”的传统教育下培养出来的。

郭老师对任务驱动也做了很多的讲述,“任务驱动”并不是什么新的教学法,更不是惟一正确的教学法,它比较适用于研究性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研究性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一般具有综合性、实践性、自主性、活动性等特征,同时,这种课程中的知识呈现过程和学生获取知识的过程往往是非线性的,因而适宜使用任务驱动教学法;但并不是所有的教学内容都应该或必须使用这种教学法。从教师的角度说,任务驱动是一种建立在建构主义教学理论基础上的教学方法,符合探究式教学模式,适用于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和相对独立地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有利于培养和发展学生的信息素质和创新素质。从学习者的角度说,带着一个明确的和规模适当的任务学习相关知识,可以做到“单刀直入”“急用先学”,便于突破某些线性展开的十分烦琐的教学材料的困扰,能较快地获得成就感,从而增强学习的信心和兴趣。

总之,通过这次讲座,丰富了我们的教学观念,给我们以后的教育工作指出了切实的方向,提出了可供操作的模板,我们定会在工作中创造性地使用郭老师讲的理论去不断开拓完善、充实我们的育人方式和方法,为国家的素质教育真正实施而不懈努力。

上一篇:天空为什么会出现彩虹下一篇:统计局办公室工作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