舞蹈教学计划与教学大纲

2024-05-04

舞蹈教学计划与教学大纲(共6篇)

篇1:舞蹈教学计划与教学大纲

舞蹈专业教学大纲

一、专业介绍

舞蹈是人体艺术,以经过排练、组织和艺术加工的人体动作为主要表现手段,表达人们的思想感情,反映社会生活。其基本要素有:动作、姿态、节奏和表情。舞蹈起源于劳动,与诗歌、音乐结合在一起,反映人们不同的思想信仰、生活理想和审美要求,即是供人欣赏和娱乐的艺术形式,也是有宣传教育的社会作用。

二、教学目的

通过训练让学生掌握舞蹈所需要的正确站立形态、方向、舞蹈动作姿态,身体各部位运动幅度、速度、灵活性,身体控制的稳定感、协调感、肌肉的力量以及由以上诸因素所构成的旋转、跳跃、翻身等技术技巧。培养学生成为在柔韧、力量、速度、灵活、耐力等方面,具有良好的能力与素质合格的舞蹈演员。

三、学制与学时

学制25天。每天4学时,共100学时。

四、教学内容及安排

为使学生科学地接受训练,争取快出成绩、出好成绩,我们将整个教学计划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基本能力训练,还包括在以后教学中涉及到的民族舞、现代舞的舞姿造型及一系列技巧所要求的一些特殊能力与素质的训练。

第二阶段:基本技巧训练,主要学习旋转、翻身、跳跃中的一些常用技巧,为以后更好地、充分地展现舞蹈内容打好基础。

第三阶段:成品舞学习。民族舞班学习一些民族、民间舞蹈组合及成品舞;现代舞班也将进行成品舞的学习。

必选VCD盘:

民族民间舞㈠年级 北京舞蹈学院附属中等舞蹈学校教材系列 民族民间舞㈡年级 北京舞蹈学院附属中等舞蹈学校教材系列 参考教学VCD盘:

北京舞蹈学院附属中等舞蹈学校教学节目表演系列 ————成品舞蹈集《豆蔻年华》

北京舞蹈学院附属中等舞蹈学校教学节目表演系列 ————成品舞蹈集《舞韵风情》

节庆舞蹈示范集锦 北京梅迪亚电视传播中心。

五、教学形式和方法

舞蹈专业课将以集体授课为主,分成民族舞和现代舞两个科目。

六、成绩考查

1、按进度不定时进行抽考;

2、进行舞台实践生查;

3、以专业比赛考查全面学习;

4、所有考查纳入学生个人成绩档案表。

篇2:舞蹈教学计划与教学大纲

一 课程名称:民间舞 二 课程性质:专业技能

三本课与相关课程的关系:《中华民族民间舞》是中国舞蹈教育的基础练习课之一,它和其它的舞蹈练习课共同承担着培养舞蹈艺术人才,传承中华民族先进文明的天职。

四 适用专业:舞蹈表演

五设置宗旨:中国民间舞是民族舞学科学生的必修课程。通过八个民族十几种风格迥异舞种的学习,使学生在身体各部位表现力及舞蹈意识方面得到有效的练习。

六教学内容:

一年级第一学期 躲 族

教学宗旨:通过对躲族舞蹈的学习,使学生把握躲族“坐懈胯”上松弛颤、摆、悠的动态、动律、动势特征,正确地把握躲族舞蹈的体态.韵律、节奏特点及肢体协调运用的能力。重点:膝部连续不断或小而快的颤抖或屈伸。

难点:1.动作中保持提胯、拎腰、沉肩的基本体态; 2.膝关节颤抖、屈伸时的柔韧和弹性

第一节 基本概念(一二节内容1——5周完成)

一脚位:1双脚稍分开的正步位

2八字位

3丁字位

4靠步位

5踏步

二脚形 : 1绷脚

2勾脚

三基本体态

丁字步站好,双膝稍弯,靠重心脚懈胯,双手扶胯,上体松弛略向前倾,眼睛平视。

四手臂形态

手臂松弛,手指轻轻并拢,指尖下垂,要有长袖的感觉。第二节 踢

一手的动作

1交替划圆

2摆手

二动律

1“8”字晃动

2摆

3颤膝

三步伐

基本步(一 二 三)2退踏步

3连三步

4抬踏步

5嘀嗒步

6后退步(七点连续)

7摆步

8悠踢步

9胯悠步

10跳分步

11二三步

四短句

1开头步

2结束步

3悠踢步

4胯悠步

5跳分步

第三节

子(6——10周完成)

动律

1曲伸

步伐

1靠步

2靠点步 1)靠点靠

2)靠点悠

3平步

4收步

5撩步 6三步一撩

7二步踏步

9刨步

10颤点步

第四节

合(11——15周完成)

踢踏舞部分

1库玛拉组合 2恰地宫保组合 3青稞丰收组合 4快乐青年组合二

弦子舞部分

1尤子巴母组合 2牧羊女组合 3弦子组合一年级第二学期 东 北 秧 歌

教学宗旨:通过对东北秧歌舞蹈的学习,使学生掌把握东北秧歌“稳中浪 稳中俏稳中艮”的动律特征;正确地把握东北秧歌舞蹈的体态韵律、节奏特点及肢体协调运用的能力。

重点:要突出东北秧歌“稳中浪 浪中艮 艮中俏”的主体风格。

难点:“艮劲儿”步、上肢“扭”、手腕“花”的协调把握,以及“出脚急,落脚稳,慢移重心”的步伐要点,“点紧促,线延伸” “稳中浪 浪中艮艮中俏”的节奏处理。

第一节 基本概念(一二三节内容1----3周完成)

脚位

1正步位

2别步位 3大八字位

持巾法

1攥手巾边

2满把攥巾

基本体态

脚下正步位,重心略前倾,下颏微收,略含胸眼睛平视,双手叉腰。

第二节 基本动律

1前后动律

2上下动律

3划圆动律

第三节 稳相

1双叉腰

2双扣手

3双护头

4双护胸

5双推山

6单扶肘

第四节 步伐 1前踢步 2后踢步 3旁踢步4顿步 5双颤步 6走场步 7跳踢步 8抬提步

第五节 手巾花

一里外绕花 1单臂花

2双臂花

3交替花(大 小)4蝴蝶花 5小展翅6蚌壳花 7肩上花 8缠头花

二片花

1里片花 2外片花 3小五花 4立片花 第六节 鼓(四五六节内容4----7周完成)

逐一至五鼓

二鼓相

1顺风旗

2叉腰单推掌

3叉腰单托掌

第七节 组

合1动律组合 2双颤步组合 3顿步组合 4走场组合(8----10周完成)

云南 花 灯

教学宗旨:通过对云南花灯舞蹈的学习,使学生把握云南花灯中各种崴的动律、舞姿及扇花的配合练习,达胯、腰、肋三部的协调舞动,“以情带动”舞出南国女性内秀、淡雅、秀气的风格和舒适的心理特征,进而正确地把握云南花灯舞蹈的体态韵律、节奏特点及肢体协调运用的能力。重点:要突出云南花灯“崴”的动律。

难点:胯、腰、肋三个部位在松弛的状态下,左右摇摆中兼上下的弧线运动。第一节

基本概念(11----12周完成)

持扇法

1三指捏扇

2握扇

3五指夹扇

4扣扇

基本体态

脚下正步位,面向一点,略含胸,双手下垂,自然立直。

脚位

1正步位

2踏步位

基本动律

1小崴动律

2正崴动律

3反崴动律

第二节

基本步伐(二三节内容13----15周完成)

一小崴步

二 正崴步 1平崴步

2柔踩步

三 反崴步

跳踮步 1吸跳踮步

2撩跳踮步

五 小俏步

六 十字步 1小崴

2正崴

3反崴

第三节

基本扇花

团扇

1团扇放扇

2团扇别扇 二 握扇 1搬扇

三 扣扇 1推扇 2提撩扇 3耳旁绕花 四 摆扇

五 扛扇

第四节

基本动作四五节内容16----18周完成)

一小鱼抢水 二 荷花爱莲

三 崖鹰展翅 四 蜻蜓点水

五 月光花

六 喜鹊登枝

第五节

组合 1小崴组合 2正崴组合 3跳踮步组合 4走场

二年级第一学期

蒙 古 族舞

教学宗旨:通过本学年对蒙古族舞蹈的学习,使学生把握蒙古族舞蹈女性所特有的“稳重、端庄、蕴藉,柔中见刚”的风格特征;男性把握蒙古族舞蹈所特有的“粗犷豪放 彪悍 矫健” 的特征。正确的把握蒙古族舞蹈的体态韵律、节奏特点及肢体协调运用的能力。

重点:女性突出“稳重、端庄、蕴藉,柔中见刚”的风格特点。

男性突出“粗犷、豪放、彪悍、矫健”的风格特点。

难点:在上体略后倾,颈部稍后枕的基本体态上,达到脚下的灵活灵敏,肩部的松弛自如,臂与腕部的柔韧优美。第一节

基本概念(一二三节内容1----2周完成)

脚位

1正步位

2八字位

3点步位

脚形

双脚保持自然外开45度小八字位上的脚形。

基本体态

体朝二点面向八点,胯前按手位,后点步位。

手形

1五指平伸

2自然张开

3握空心拳

手位 1胯前按 2体后端 3斜下 4平手 5斜上 6叉腰 7勒马 第二节

动律

绕圆动律

拧转动律

第三节

肩部动作

1硬肩(单 双)

2柔肩

3笑肩

4耸肩

5碎肩

第四节

手部动作(四五六节内容3----7周完成)

1硬腕 2甩手 3绕手

4弹拨手 5绕腕

6提压腕

7柔臂

马鞭动作:1提鞭手

2扬鞭手

3绕鞭手

第五节

步伐

基本步伐 1平步

2点步

3错步

4垫步

5迂回步

6碎步

马步 1立掌步 2轻骑步(硬 软)3刨地步

4跺步

5跑马步

6旁伸步

7摇篮步

8走马步

9跺掌步

第六节

舞姿

一勒马式 二 扬鞭勒马式

三抽鞭勒马式

四 套马式 第七节

组合(8----9周完成)

胸背 体态 动律

硬腕

肩组合 四

柔臂

马步

安徽 花 鼓 灯(女班)

教学宗旨: 通过对安徽花鼓灯舞蹈的学习,使学生把握安徽花鼓灯舞蹈“溜起意先行,刹住不断线, 紧收, 积突射及活动中的倾拧”等动律特征,正确地把握安徽花鼓灯舞蹈的体态韵律、节奏特点及肢体协调运用的能力。重点:突出“溜起意先行 刹住不断线”的风格特点。

难点:动作中,要保持提臀立腰弧线上提自始至终的“三道弯“的基本体态,活动中的倾拧;在步伐的行进中膝部不松,控制住脚底板整体着地,以重心略偏后走起不飘为要点,配合”上体风摆柳“和臂的贴身划圆摆动,形成花鼓灯体态与动作的配合。

第一节

基本概念(10----11周完成)

脚位

正步位

2踏步位

3点步位

4八字位

持扇法

1握扇

2夹扇

基本体态

正步位,对1点,双手胸前抱扇,提胯 收腹略含胸,重心前倾。

基本动律

1划圆动律

2上下动律

3三点头动律

4倾拧动律

第二节

基本动作(二三节内容12----15周完成)

步伐

1碎步(进 退 横)2起步

3风柳步

4簸箕步

5颤点步

6双环步

7筛子步

8别步 9车水步

10蹭步

11单拐弯

扇花

1舀扇

2挽扇

3摆扇

4绕扇

第三节

舞姿

一端针匾

二凤凰单展翅

三腰中盘带

四荷花爱莲

五手搭凉棚

六凤凰穿天

第四节 组合(16----18周完成)

一风摆柳组合 二扇花组合 三倾拧组合 四 步伐组合男班 教 材

重点:突出男性在舞蹈中的“顽”“逗”风格特征。

难点:无论是活动中的动态,还是静止中的体态,都要体现“倾”和“拧在动作中,首先是“紧收”,而后是“积蓄”气力,最后“突射”的动态。第一节 基本概念(10----11周完成)

一脚位

1正步位

2八字位

3点地位

二基本体态

正步位,对1点,收腹 拔腰头微仰,双手反叉腰,双膝伸直(切忌僵硬),重心前倾。

三基本动律

1倾拧动律

2划圆动律

3上下动律

手形

1握空拳

2掌式(四指并拢)

第二节

基本动作(二三节内容12----15周完成)

鼓架子

1打虎式

2扁担式

3顶天立地

4霸王举鼎

5浪子踢球

6狮子回头

7金鸡独立

8扛包式

9二郎担山

步伐 1踩锣步 2双环步 3双环探步 4跑场步 5赶步 6碎步

第三节

打腿类

打腿动作是鼓架子下肢动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打腿时节奏短促刚劲 突发 灵巧,打腿动作带有竞技性,又富技巧性,很具淮北人的性格。

一二起腿

二里外拐蹁腿

三小五腿

四 缠丝腿

第四节 短句(四五节内容16----18周完成)

一头鼓

二赶步转身接鼓架子

三二起腿接小五腿

第五节 组合

一步伐组合 二 打腿组合二年级第二学期 维 吾 尔 族 舞

教学宗旨:通过对维吾尔族舞蹈的学习,使学生把握维吾尔族舞蹈“挺而不僵、颤而不窜、脚下不离散、上体洒的开”的风格;正确的把握维吾尔族舞蹈的体态韵律、节奏特点及肢体协调运用的能力。

重点:突出维吾尔族舞蹈的体态、动态、神态、动感、力感的“挺而不僵、颤而不窜、脚下不离散、上体洒得开”风格特点。

难点:维吾尔族舞蹈节奏多附点,脚下要在节奏正确的基础上,步法灵活善变,同时要求膝部微颤的动律贯串始终;在活动中快速的旋转,忽然止住在舞姿上和向上挑胸闪腰,形成回旋的动感特点。第一节

基本概念(一二节内容1----2周完成)

脚位

1正步位

2踏步位

3点步位

4八字位

手形

1立腕手指自然弯曲

2握空心拳(四指握

拇指出)

手位

1叉腰

2斜前手位

3横手位

4顶手位

5托帽手位

扶胸礼位

7背手位

基本体态

自然位站,重心略偏前,提胯 立腰 挺胸 垂肩昂首平视双手自然下垂。

第二节

基本动律

摇身

二颤

三 移颈

第三节

步伐(三四接内容3----6周完成)

一垫步

二三步一抬

三进退步

四自由步

五两步一踏

六跺移步

七滑冲步

八 三步一点

第四节

与步伐配合的上体动作

一垫步:1叉腰式

托帽式

3猫洗脸

4双背手

5扶胸式

二进退步:1波浪手

2摊绕手

3点腕手

4叉腰式

5扶胸式

6背手式

7托帽式

三步一抬:1叉腰式

2托腮手

3扛撩手

4托帽手

第五节

组合(7----9周完成)

一体态 动律组合 二步伐组合 三赛乃姆

四 刀郎组合 胶 州 秧 歌

教学宗旨: 通过对山东秧歌的学习,使学生把握胶州秧歌舞蹈在动态、动势、动律上的“碾 拧 抻韧”等风格特点;男性把握鼓子秧歌舞蹈在动态、动势、动律上“稳 沉 抻韧”等特点。正确的把握山东秧歌舞蹈的体态韵律、节奏特点及肢体协调运用的能力。

重点:在舞蹈中要突出“扭 拧 碾 抻 韧”的风格特点。

难点:脚下的抬重 落轻 走飘,始终贯串于体态上的“三道弯”,在力度 幅度的展开方面,使身体的运动方式处于对抗状态,从碾 拧 抻韧中达到上下配合自如 整体协调一致。

第一节

基本概念(一二接内容10----11周完成)

一脚位

1丁字位

2小八字位

3正步位

4踏步位

二脚形

1自然脚形

2快脚

三持扇法

1五指握扇

2五指扣扇

3五指夹扇

4三指捏扇

四基本体态

倒丁字位对3点,上体拧至1点,呈三道弯体态。

第二节

基本动律

一拧碾动律

二 提拧动律

第三节

步伐(三四节内容12----15周完成)

一正丁字拧步

二提拧步

三丁字三步

四倒丁字碾步

五 曼扭步

第四节

基本舞姿与动作

推扇

二抱扇

三打撇扇

四扣扇

五 八字扇

第五节

短句(五六节内容16----18周完成)

一扣扇短句

二推扇短句

三 小曼扭短句

第六节

组合

一丁字拧步组合 二 小曼组合 三 综合性组合 鼓 子 秧 歌

重点:在舞蹈中突出“稳 沉 抻 韧”的风格特点。

难点:在“大开大合“的动作过程与动作衔接时,对”稳 抻 沉韧“的综合运用,腰部不同发力和用力而构成的不同动律展开递进与互补,时动作的内容布满内在张力。

第一节

基本体态(一二节内容10----14周完成)

1稳:体态站相和神情上要稳,是第一要素,是基础。

2沉:气沉丹田,动作步态中要有重量感,给人视觉上一种沉 敦实的力感。是“稳”的进一步深化。

3抻:指活动过程中力度的变化,是“稳”“沉”在内外形态上的一种升华和展现。

第二节

动作

一鼓子

1平晃鼓子

2下晃鼓子

3上晃鼓子 4颠鼓子 5 背鼓子

6抡鼓子

7劈鼓子

二伞

1走伞

2摆伞

3推手抄伞

第三节

短句(饿三四节内容15----18周完成)

一扬家庙

二不倒松

三 劈鼓子 四四面八方

五 点鼓子

第四节

组合

一鼓子组合 二伞组合 三 鼓伞综合组合

三年级第一学期 朝 鲜 族 舞

教学宗旨:通过对朝鲜舞蹈的学习,使学生把握朝鲜族舞蹈纵向、横向的运动规律,体验朝鲜族舞蹈蕴藉、内在的个性特征。正确地把握朝鲜舞蹈的体态韵律、节奏特点及肢体形协调运用的能力。

重点:突出女性舞蹈柔韧优雅而深沉的风格特点;男性舞蹈稳重潇洒而幽默的风格特点。丰富鲜明的节奏是非是朝鲜舞蹈的核心,朝鲜舞的每个动作无不在节奏是非之中,与节奏共振动、共起伏、共延续。

难点:在古格里是非中以气味的运用来带动膝部的屈伸与步法,在这种屈伸动律的动作下,使连接过程呈现出“涌浪式下弧线”“上抛式弧线”在其间形成抻拉的韧劲感。

在安旦是非中腰借助节奏是非的强弱特点向下发出的“力”要短促有力的造成动律的艮顿跳跃。

第一节 基本概念(一二节内容1----5周完成)

一脚位

1自然位

2八字位

3丁字位

二脚形

1勾脚腕脚趾

2绷脚背 勾脚趾

三腿形

双膝稍弯靠拢(女)

双膝微向外开45度(男)

四手位

1垂手

2围手

3斜手

4横手

5顶手 6扛手

7提裙手

五手形

二三指错开,中指自然弯曲,无名指稍微弯曲,拇指接近中指。

六基本体态

身体处于自然状态,含胸 收腹 垂肩提气。

第二节 基本动律

一垂直曲伸动律

二横移晃动动律

三 顿动律

第三节下肢的基本动作(三四节内容6----10周完成)

一蹲部分

韧性蹲起

1垂直起伏的蹲起

1)自然位

基本位

2)双脚重心单脚重心移动

步伐

1鹤步

2平步 3垫步

4碎步

5之字步

横步

7丁字压步

8顿步

第四节 手臂基本动作

一围手 二扛手 三划手

四抽手 五推手 六扔手七拍手

第五节 组合(11----14周完成)

一动律组合 二臂部练习组合 三古格里组合 四安旦组合三年级第二学期

对躲族 蒙古族 维吾尔族 朝鲜族 东北秧歌 云南花灯 安徽花鼓灯 胶州秧歌舞蹈进行总温习

七 课时分配:本课程开设时间为三年。其中第一学期13周,每周4学时

第二----第五学期:每学期18周每周4学时 第六学期5周 每周4学时 总学时:52+288+20=360

一年级上学期:躲族

下学期:东北秧歌

云南花灯

二年级上学期:蒙古族

安徽花鼓灯

下学期:维吾尔族

山东秧歌

三年级上学期:朝鲜族

下学期:总温习排练毕业扮演 八 作业:当堂所学内容 九 授课方法:口传身授法

十 使用教材:中国民间舞录象教材资料 十一 本课程用书 十二 师生比例: 十三 老师资格:老师

十四 教学设备:专用教室、手绢 扇子 钢琴 VCD音响。十五 考核方式:考试

十六 考核办法:本课程总成绩为:平时成绩(占40%)+最后成绩(占60%,)考试以抽签形式逐个进行。

评分标准:60分以下:组合不能完成 60—69分:组合基本完成 70—79分:组合较好的完成,80—89分:组合较好完成,舞蹈风格基本把握

篇3:舞蹈教学计划与教学大纲

一、传统舞蹈教学现状

(一)传统舞蹈强迫式教学分析

在传统舞蹈教学中,过分强调教师的主体意识,忽视了学生的主体地位。这就导致学生的思维被遏制,学生的创造力也得不到发展。其中“强迫式”的教学一度占据舞蹈教学领域。这种教学方式具有阶级统治的味道,教师对学生的一举一动都有严格的要求。似乎“不打不成才”、“严师出高徒”成为了每个教师的信条。“强迫式”教学中,教师经常对学生大声呵斥。学生想要获得教师的表扬几乎是奢望,舞蹈学习对于学生来说成为了一种负担。这容易导致学生产生厌学的情绪,不符合素质教育的要求,也不利于学生创造能力的培养。

(二)传统舞蹈注入式教学分析

注入式教学法,也是填鸭式教学,在各个学习段、各个学科都相当流行。因此也成为传统舞蹈教学的重要手段。在传统舞蹈教学中,教师无法处理好师生之间的关系,学生只是一味地模仿教师。而教师把衡量学生的标准定为会跳多少剧目、掌握多少技巧、身体的软开度如何。学生长期地只是关注动作的学习,对舞蹈的理性认识不足。学生今后若是成为教师,也恐怕是周而复始的动作讲授。很少有人去关注舞蹈中的内涵与情感,学生在舞蹈学习中身心不平衡。因此必须探究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更好地服务于舞蹈教学。

二、传统舞蹈教学与现代舞蹈教学的融合对教学的启示

(一)传承与变异

传统舞蹈教学内涵丰富,教学方式独特。在过去的舞蹈教学模式中,那些几乎苛刻的要求让许多学生叫苦连天。不少学生由于经不住严酷的训练,最终放弃了舞蹈学习。如何在艰苦的舞蹈训练中让学生能够苦得有价值,这是舞蹈教学应该探究的地方。现代舞蹈反对舞蹈动作的模仿再现,强调学生应该关注舞蹈者的内心感受与主观情感以及舞蹈作品中蕴含着的思想情感。传统舞蹈教学注重动作的固定训练,现代舞蹈教学强调舞者有情感的肢体表达。二者相结合,才是科学的舞蹈教学方法。

(二)互动与创新

1. 教学意识的创新。教师要有创新舞蹈教学的意识,从时代的发展需要入手,引导学生用真实的情感去感受舞蹈。这是传统舞蹈教学与现代舞蹈教学都应该提倡的。

2. 内容及方式的创新。教学内容上要通过整套的舞蹈训练,如现代舞基训、现代舞编舞技法、现代舞剧目排练,提高学生的肢体能力,激发学生的创造力。教学方法不应墨守成规,而应灵活多样,合理运用教学方法如和谐教学法、情境熏陶法、“罗杰斯”法、自学辅导法、合作教学法等。从而使舞蹈教学更具有艺术性与情感性。

(三)创建“232”课堂教学质量考评体系

“232”课堂教学质量考评体系主要由四个部分组成:课堂教学质量考评网络;课堂教学质量考评标准;课堂教学质量考评的组织与运行;课堂教学质量考评结果的综合分析与处理。第一个“2”指的是随机考评与集中考评这两种考评方式。随机考评一般就是考评委员会在课前随机抽取,当场听课。而集中考评是组织学生进行教学测评。一般来说,每年组织一次集中测评。“3”指的是院级考评、系级考评与学生测评等三个考评渠道。不同的测评渠道侧重点不同,把考核结果汇总起来,最终得出考核成绩。因此在考核的时候最好是把这三种测评渠道结合起来,才能客观、公正地教师的舞蹈教学水平,充分调动师生的舞蹈积极性。最后一个“2”指的是定量评价与定性评价两种考评方式。在定量评价方面,教师可以通过制定“课堂教学质量考核表”。而在定性评价方面,通过听取教师与学生的意见,对于不能量化的内容实行定性评价。这样就实现全方位的评价,充分调动教师与学生的积极性。

三、结语

总之,传统舞蹈教学与现代舞蹈教学二者虽然在很多方面都不相同,但是在教学方式上可以相互借鉴。对舞蹈教学基础性的东西放宽一些,对舞者的内心感受与学生的人文关怀重视一些,实施相融性的教学模式。这才是现代舞蹈教学应该学习的地方。

摘要:本文主要对传统舞蹈教学的现状进行了分析,同时对中国传统舞蹈教学与现代舞蹈教学的相融合对教学的启示来进行了探讨。旨在树立正确的舞蹈教学理念,为国家培养更多、更好的舞蹈艺术人才。

篇4:了解幼儿舞蹈教学与舞蹈创新

一、了解舞蹈知识

舞蹈知识是以认识和把握事物的方式与能力特点在舞蹈中反映,我认为:“幼儿一开始就具有模仿的本领,模仿就是学习。幼儿模仿能产生表象,是日后形成思维的准备,而模仿又恰恰是幼儿在日常生活中增长知识和能力的主要方式。”如幼儿在舞蹈中模仿小闹钟摇摆的自由形态,在模仿小闹钟动作中体会“时间再走”的感触,明白人要懂得珍惜时间。但我们要注意的是幼儿舞蹈绝非是模仿性舞蹈。只有在模仿中纵向深入,取其精髓,幼儿舞蹈作品才可能是对幼儿生活的真实写照。

例如,幼儿舞蹈《飞呀飞》描绘了一群由小姑娘演变成的翱翔在天空自由自在的小鸟。该舞蹈以爱为发展主线,既表现了小鸟们热爱大自然的情感,也表现了小鸟们相亲相爱温暖的画面。既表现了幼儿细微的观察力,也表现了幼儿对生活的热爱。这就是舞蹈所表现出来的丰富内涵。

二、体会舞蹈生活情趣

幼儿舞蹈源于生活,很熟悉的一段话。那我们要怎样让幼儿舞蹈源于生活呢?首先,它需要通过精心的选择、提炼与组织,采用比拟象征的手法,把生活动作典型化,形成富于表现力的动作,给人以美的享受。我们在平日教学时,要引导幼儿根据有趣的形象动作想象出这个动作传达了一种怎样的情绪,让幼儿根据某一动作想象这是表现雨天戏耍的情景,还是过小溪时那种踩在石头上小心翼翼的心情等等,逐步吸引幼儿共同参与舞蹈的创作。

三、丰富舞蹈幻想性

幻想性通常是幼儿最显著的标志。因为幻想是幼儿心理活动中最活跃的因素,能够发挥幼儿想象力。在舞蹈中,她们可以是穿行于太空的小超人等等。幼儿在幻想过程中真实而强烈的情感直接表露想象的特点,这正是幼儿舞蹈艺术形象的依托。因此,教师应该用心的去感受生活,在平时的舞蹈教学中尽可能激发出幼儿无限的想象力。

例如:幼儿舞蹈《时间快跑》很直观的体现出幼儿的表现力,一个个可爱的孩子们用自己的身体表现时间快跑。教师们凭着丰富的想象力传授给可爱的孩子们,告诉她们怎样表现生活当中看到的时钟,让孩子们幻想一下怎样用舞蹈动作表现快跑这个词。同时通过这个舞蹈的形式告诉可爱的孩子们在生活中要懂得珍惜时间,要懂得与时间赛跑。这样孩子们通过感受生活,通过丰富的幻想让幼儿打心底里喜欢舞蹈,从而感受快乐。

四、舞蹈教学核心部分—创新

在以往的幼儿舞蹈教学中,应挖掘与发挥幼儿的主动性与创造性,而这些需要在舞蹈创新教学中进行尝试。当今的幼儿舞蹈需要不断求新,寻找有新意,富有时代气息的。这样的舞蹈作品才是有生命力的。所以舞蹈编排的核心部分是创新。就此,我们就围绕创新谈谈以下几点:

1.通过兴趣进行幼儿舞蹈创新

兴趣是产生学习动机的重要心理因素,它是推动幼儿去探索知识并带有情绪色彩的意向,它是指人对现实世界的一种态度,是人对学习的一种情绪状态。兴趣就像是老师,是学习的动力,也是幼儿主动学习的前提。在以往的教学中,老师们常常想着怎样提高幼儿的兴趣,从这些微小的细节中,老师们才能从孩子的点滴行为中找到灵感。因此在幼儿舞蹈教学目标上应把激发幼儿的兴趣放在重要的位置上,在激发兴趣的基础上,让幼儿学习最基本的技能技巧。

2.通过人物模仿进行幼儿舞蹈创新

我认为,人善于模仿是本能,在任何舞蹈中,如果没有模仿就没有创新的可能。幼儿模仿力的提高来源于我们老师们在生活中点滴的训练。从以往我的教学经验来说可以简单的从人与物的模仿开始训练。训练一定程度后就从人物神情着手,一步一步加深难度。老师们就从幼儿训练中捕捉幼儿的新颖神情,从而去开拓新的构思,在幼儿舞蹈教学中找到新的亮点,所以我觉得模仿是舞蹈中必不可少的。

3.通过选择教材进行幼儿舞蹈创新

选用适合幼儿年龄段及幼儿具体情况的,具体教育性、代表性、兴趣性的教材。在选择教材时,要尽量选择从歌词到音乐,从体裁到形式,从结构到风格都能贴近幼儿生活,体现幼儿情绪的教材。例如:舞蹈《找朋友》,幼儿对此歌曲熟悉,从歌词中理解,让老师不断的潜心研究小朋友们在做这个游戏时的动作、神情,提取可用的素材,让幼儿通过表演受到启发,陶冶幼儿情操,形成良好的思想品德。

4.通过情感交流进行幼儿舞蹈创新

人是感性的,对于幼教来说情感是教育的催化剂。老师们面对一群可爱的孩子们应该可以表现丰富的情感,这种情感的交流是发自内心的。在平日的教学中,孩子们给老师们一个甜甜的微笑就足以让老师们甜得像蜜。因此,老师们在幼儿舞蹈教学中,抓住“情”字,通过师生间的和谐环境促进幼儿身心发展,达到教学的目的。

五、结语

篇5:舞蹈教学问题与措施分析

摘要: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越来越重视艺术,舞蹈也逐渐进入人们的视野,舞蹈教学成为很多高校的新兴课程。不可否认,舞蹈教学的发展时间很短,教学过程中还存在很多的问题。本文通过对舞蹈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予以分析,进而提出相应的措施,希望对逐步完善舞蹈教学有一定的帮助。

关键词:舞蹈教学 问题 措施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349(2017)07-0185-01

高校作为舞蹈教学的主阵地,对舞蹈的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然而,舞蹈教学登陆高校课程时间短,发展不成熟,在实际的舞蹈教学中仍然存在一些问题需要解决,以保证舞蹈的系统发展。

一、舞蹈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一)学生学习兴趣不高

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一点都没错,没有舞蹈学习的兴趣,再好的教师都教不出高水平的学生。现在的孩子习惯了足不出户,习惯了玩电脑玩手机,可以说是习惯了孤僻,一接触舞蹈,很容易出现害羞、不好意思的情况,部分学生不善于用身体表达自己,在心理没有爱上舞蹈这门艺术。再加上高校学生面临学业、就业的双重压力,导致学生没有时间和精力去学习舞蹈,容易出现对舞蹈教学懈怠的情况,或者部分学生是抱着试试看的态度选择学习舞蹈,缺乏兴趣,从而导致舞蹈教学没有达到预期的效果。

(二)教学方式过于传统、单一

现在很多的舞蹈教学依然保持原来传统的教学方法,单一枯燥的说教,这样一味灌输的教学方法只会让学生对舞蹈教学感受索然无味。很多教师在舞蹈教学中,先做示范,告诉学生每个动作的要领,比如说腰要挺直、手腕要用力、手指要柔和等技术要领都是直接口述,把这些一连串的知识硬塞进学生的头脑中,学生没有理解动作为什么要这么做,为什么不那样做,很容易造成学生仅仅是学会了这一个舞蹈动作,却没有拓展和延伸,没有长足的发展。教师是教书匠,学生是装死知识的仓库,很难培养出高水平的学生,难以促进舞蹈的发展。

二、舞蹈教学相应措施

(一)提高学生的舞蹈学习兴趣

1.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

环境对人的影响是不言而喻的,环境可以创造人,人也可以创造环境。在舞蹈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通过各方面的努力,营造良好的舞蹈学习氛围,教学进度和效率都会提高。比如在舞蹈教学中,和学生进行积极的交流,鼓励学生提出自己的观点或者敢于站出来展示自己;教师和学生变成亲密的朋友关系,把整??教学过程变成轻松交流的平台,学生就愿意在这个平台上展示自己,更好地学习舞蹈。

2.关注每个学生

可能受传统文化的影响,无论学生掌握知识情况如何,都显得很谦虚,不善于表达自己。再加上学生舞蹈天赋参差不齐,学习习惯各式各样,很难把所有学生当成萝卜一把抓,因此要关注每一个学生,做到因材施教。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或许教师一次手把手的改正动作就让学生把这个动作牢记在心;或许教师和某个学生的一个眼神交流,就让学生产生了学习舞蹈的兴趣和自信,完全改变了学生对舞蹈课程的认识;或许因为教师能叫出自己的名字来,学生就增强了舞蹈学习的积极性,变成了一个货真价实的舞蹈爱好者。学生毕竟是学生,还没走入社会独自承担一切,需要教师的关注和呵护,从一定程度上说,教师的关注就是学生学习的动力,教师也有责任关注每一个学生,不放弃每一个学生,只要用心教了,没有提不高的教学质量。

(二)改进教学方法

1.运用多媒体技术丰富教学方法

舞蹈教学非常依赖对媒体技术的运用,单靠语言描述很难达到教学效果,尤其是在排队形的时候,学生只是作为大队形中的一分子,很难认识到队形变化的美妙性。恰恰运用了多媒体技术的教学方法,就能使学生直观地感受到队形变化的震撼性,从而更有精气神地学习队形变化,对学生的舞蹈学习有很大的帮助。另外,利用摄像技术把学生的舞蹈过程拍摄下来,再以多媒体的形式展示给学生,学生就会充分认识到自己的动作缺点,自觉地想方设法改正。值得注意的是,在舞蹈教学过程中不能过多地使用多媒体技术,否则就会使学生的注意力完全放在多媒体上,导致教学过程无法正常开展下去。

2.增加学生交流,提高学生团结合作能力

在现在的教学理念中,学生是课堂的主体,教师起到的只是主导作用,教师尽力把教学内容完美地呈现在学生眼前,学生没有吸收也无济于事。在舞蹈教学过程中,更多的还是要把时间留给学生,增加学生交流的机会,探讨学习的心得,构建这样的平台对学生的学习帮助非常大。同龄人的交流学习远胜于教师单一的讲解。比如在团体的舞蹈教学中,只是教学生一个动作,让每个学生专注于自己的动作,是很难跳好一支团体舞蹈的。重要的还是学生之间的交流,互相提示和竞争,在每个个体之间搭建一座座桥梁,舞蹈的整体性也会显现得淋漓尽致。

三、结语

舞蹈教学是高校课程设计中的一部分,需要引起重视,改善教学质量。希望通过本文的分析,教师能够充分认识到舞蹈教学中存在的问题,积极采取相应的措施改进,提升舞蹈教学水平。

参考文献:

篇6:舞蹈文献与教学法2

第一节

藏族舞蹈简介

藏族是一个拥有400万人口的民族。藏族人民主要生活在西藏自治区,以及青海、四川、甘肃、云南等省。

膝部有规律的颤动、屈伸,是各藏区舞蹈的共性。由于生活着装的特点,长袖、皮靴就成为他们表达情感的主要方式。舞蹈是身躯微前倾,身体的交叉感以及所有舞蹈的流动过程中的髋关节都随重心的下懈,形成其沉缓、凝重的形体语言特色。

第二节

基本动作介绍

(一)基本动作名称

1、踢踏累:第一基本步、第二基本步、第三基本步,退踏步,抬踏步,连三步,七下退踏步,七下转身,滴答步,悠踢步,悠滑步,跨悠步,二三步。

2、弦子类:平步,拖布,斜拖步,单撩,双撩,三步一撩,单靠,长靠,四二步,二步踏撩。

3、锅庄类:三步一跨,单腿跨转身,刨地点地转身。

4、上肢动作类:齐眉晃手,晃盖手,髋前划手,前后摆手,横向摆手,平面摆手。

(二)脚形、手形、脚位、手位

1、脚形:自然勾脚。

2、手形:五指自然并拢。

3、脚位:小八字位;丁字位。

4、手位:双手扶胯、单臂袖、旁展单提袖、髋前划手。

(三)手、臂的动作规律

藏族舞蹈手与臂的动作一般离不开外晃内盖、绕、抛、拉、抽、扔、摊抹。

外晃内盖:右手顺时针,左手逆时针的流动为晃;右手逆时针,左手顺时针的流动为盖。臂的运动保持松弛。

绕:指袖子在手腕的操作下形成360°的圆圈。多为水平面的流动。绕动要松弛协调。

抛:指在晃动流动基础上小臂向上发力形成大的半弧线,臂稍用劲。

(四)与上肢配合的常见步伐

齐眉晃手——配以单靠、长靠、单撩、三步一撩、点转等。晃盖手——配以抬踏步,双颤性质的步伐。前后摆手——配以腿踏步、连三步。横向摆手——配以悠踢步。平面摆手——配以悠跨步。

(五)基本动作的要求及做法

1、上肢动作类

(1)齐眉晃手:双手下垂,动作时曲腕,曲肘,以腕带动,两手于胸前交替晃动。右手顺时针画圆,左手逆时针画圆。此动作有大、中、小之分。小于腹前和胸;中晃的高度于齐眉;大于前上方。

(2)晃盖手:一手晃,另一手曲臂立腕,手心抹,经上弧线从旁及里,形成上弧线的双手流动。单手的晃盖亦常见多出现于腰旁,腹前。

(3)髋前划手:双手下垂,左后手先后在髋前从内向外至旁划圆。右手顺时,左手逆时针、在平面上划圆。髋前划手和齐眉晃手属规律性连接。(4)前后摆手:两手下垂于身旁,向前后45°摆动,手腕主动。

(5)横向摆手:两手下垂于身旁,多为单手的横向摆动,手腕主动带动小臂,大臂附随。

(6)平面摆手:两手下垂于身旁,单手起至旁,从外至里于胸前水平面摆动,手腕带动,臂附随。

2、踢踏类

(1)第一基本步,2/4(中速),两拍完成。(2)第二基本步,2/4(中速),四拍完成。(3)退踏步,2/4(中速),两拍完成。(4)抬踏步,2/4(中速),两拍完成。(5)连三步,2/4(中速),两拍完成。(6)滴答步,2/4(中速),一拍完成。(7)第三基本步,2/4(中速),四拍完成。(8)七下退踏步,2/4(中速),四拍完成。(9)七下转身,2/4(中速),四拍完成。(10)悠踢步,2/4(中速),四拍完成。(11)悠滑步,2/4(中速),两拍完成。(12)跨悠步,2/4(中速),四拍完成。(13)二三步,2/4(中速),四拍完成。

3、踢踏类

(1)平步,2/4(慢板),两拍完成。重心下沉,脚下沉重感。(2)拖步,2/4(中速),两拍完成。(3)斜拖步,2/4(慢板),两拍完成。

(4)单撩,2/4(慢板),两拍完成。重拍在上,脚悠踢出去。(5)双撩,2/4(慢板),四拍完成。①上身随重心晃动。②悠踢出

(6)三步一撩,2/4(慢板),四拍完成。膝盖颤动柔和,重拍在下,统下沉。(7)单靠,2/4(慢板),两拍完成。①重心左右交换②丁字步③重拍向上(8)长靠,2/4(慢板),四拍完成。①四拍完成,左右移动②膝盖柔和屈伸③重拍向上。

(9)四二步,2/4(中速),四拍完成。(10)二步踏撩,2/4(中速),两拍完成。

4、锅庄类

(1)三步一跨,2/4(中速),两拍完成。(2)单腿跨转身,2/4(中速),两拍完成。

第二章 蒙古族舞蹈

第一节 蒙古族舞蹈简介

蒙族以“马背上的民族”而著称。在辽阔的大草原上,他们逐水草而居,牧养生息,创造着辉煌的草原文化。这个曾经横跨欧亚的游牧民族创造了富有草原文化气息、游牧民族特色的草原游牧舞蹈——蒙古族舞。

蒙古族舞包括:蒙族民间舞(含劳作、风俗、礼仪舞蹈等)、寺庙舞、宫廷舞,其中蒙族民间舞最具特色,有着典型的草原游牧民族的生活生息和精神气质。大家熟悉的“安代”、“盅子舞”、“筷子舞”就是其代表。

“安代”是最具群众性的即兴歌舞,它人数不限,1人领歌众人相合。舞者手持绸巾,歌起舞随,动作简单奔放,气氛欢腾热烈。此种歌舞形式盛传于科尔沁草原,是广大人民喜闻乐见的艺术形式,在全国有较大影响。

“盅子舞”属礼仪性质的舞蹈,在民间多出现于酒宴庆典活动中。舞者双手各持两个酒盅,随着音乐的旋律叩击,发出悦耳清脆的声响,是酒席间常出现的舞蹈形式之一。“盅子”舞蹈端庄稳健,含蓄柔美,很具蒙族女性特色。舞蹈内容包括请安、敬酒等过程。舞蹈技巧体现出在叩击盅子及双臂和后背的细腻表现。技巧高者,头顶酒碗。舞蹈时席间充满祥和气氛。

“筷子舞”流传于鄂尔多斯高原,是伊盟人民具有代表性的传统民间舞蹈形式之一。它凝聚着蒙古人民热爱生活的情感和艺术创造的智慧。踏借筷抒情,沉稳豪放,优美矫健,在民歌的哼鸣下韵味十足。当情绪高昂时,筷子绕身飞舞,击打身体。

蒙族舞蹈男性剽悍、强健、骁勇;女性端庄、典雅、雍容大度。

第二节

基本动作介绍

(一)基本动作名称

1、肩类:硬肩、双肩、柔臂、双绕肩、耸肩、笑肩、碎抖肩、甩肩。

2、臂、腕类:柔臂、屈臂、绕臂。提压腕、绕腕、甩手、弹拨手。

3、步伐类:平步、迂回步、错步、垫步、海清步,摇篮步,碎步。

4、马步类:立掌步,跺步,撩弹腿步,走马步,刨地步、勒马挥鞭步,躺身套马步、跑马步。

(二)脚形、手形、脚位、手位

1、脚形:自然脚形。

2、手形:

(1)四指并拢,拇指自然伸直。(2)五指自然张开。(3)握空心拳。

3、脚位(1)八字位(2)丁字位(3)后丁字位

4、手位

一位:双手空心拳叉腰

二位:四指并拢,拇指自然伸直、两手指尖相距一拳,屈臂于腹前。三位:四指并拢,拇指自然伸直,两手于体侧斜下前45°。四位:四指并拢,拇指自然伸直,两手于体旁90°。五位:四指并拢,拇指自然伸直,两手于肩前斜上位。

六位:四指并拢,拇指自然伸直,两手曲臂于胸前,两手指尖相距一拳。七位:四指并拢,拇指自然伸直,两手于臀后一拳距离,手心朝上。

(三)手、臂的动作规律

蒙族舞蹈中手与臂的动作一般为拉、抹、推、绕、铲。

拉:指以腰为发力点,带动臂至手,横向拉开或向上拉起。柔臂向上走的动作。抹:臂至掌从上到下为抹,强调手心抹的意识。拉与抹通常是同时运用。推:指立掌向身体外的空间,上、中、下推出。

绕:指手腕带动手掌从外至里,手心朝上,环动360°,臂附随。铲:指五指自然并拢,手心朝下,指尖带动由下至上的流动。

(四)基本动作的要求及做法

1、肩类

(1)硬肩,2/4(中速),两拍完成。(2)双肩,2/4(中速),两排完成。(3)柔肩,4/4(中速),四拍完成。

(4)双绕肩,2/4(中速),两拍完成。(双肩前绕后绕)(5)耸肩,2/4(中速),一拍完成。(双提肩,重拍向上)(6)笑肩,2/4(快板),一拍完成。(同耸肩,重拍向下)

(7)碎抖肩,2/4(快板),四拍完成。(肩胛骨,双肩放松感,重心后靠。)(8)甩肩,2/4(中速),两拍完成。(肩扔出去)

2、臂、腕类 臂类:

(1)柔臂,4/4(慢板),四拍完成。(2)曲臂,2/4(中速),两拍完成。(3)绕臂,2/4(慢板),四拍完成。腕类:

(1)提压腕,2/4(中速),四拍完成。①发力点,腕部上下提压,小而脆。

②腕部动作与硬肩巧妙结合,用腕部传情达意。(2)绕腕,2/4(中速),两拍完成。手类:

(1)甩手,3/4(中速),两小节完成。(甩手甩肩同时进行)(2)弹拨手,3/4(中速),两小节完成。(3)柔软手:正软手和反软手。

3、步伐类

(1)平步,2/4(中速),四拍完成。(重心下压,气息下沉,脚拖地前进,行进时保持小八字步。)

(2)迂回步,4/4 2/4(中速),四拍完成。(3)错步,2/4 4/4(中速),四拍完成。(4)垫步,2/4 4/4(中速),两拍完成。(5)海青步,4/4(中速),四拍完成。

(6)摇篮步,2/4(快板),一拍完成。(动作在左右摇晃中形成,靠脚下重心转移,注意动作下弧线的过程)

(7)碎步,2/4(快板),一拍完成。(女性特色动作)。

4、马步类

(1)立掌步,2/4(中速),两拍完成。

(2)跺步,2/4(中速),四拍完成,两拍完成。①双脚跺步:双脚一起跺掌 ②交替跺掌:双脚交替跺掌,半拍跺一脚 ③双跺掌:交替跺掌,一拍跺一脚。(3)撩弹腿步,2/4(中速),四拍完成。

(4)走马步,2/4(中速),两拍完成。(牵马为特点,注意悠扬感和重心的转移)(5)刨地步,2/4(快板),四拍完成。(6)勒马挥鞭步,2/4(快板),四拍完成。(7)躺身套马步,2/4(快板),四拍完成。(8)跑马步,2/4(快板),四拍完成。

第三章 维吾尔族舞蹈

第一节

维吾尔族舞蹈简介

维吾尔族是新疆地区人口最多的民族。古丝绸之路曾穿越新疆,特殊的地理位置使之成为沟通东西文化的重要区域。维吾尔族舞蹈是新疆众多民间舞蹈中的一种。有以下几种表演形式

1、多郎;

2、赛乃姆;

3、萨玛;

4、拉孜尔库姆;

5、夏地亚纳和一些道具舞蹈,如“盘子舞”等。

“赛乃姆”是一种自由活泼的歌舞形式。

“萨玛“是一种带有宗教色彩的舞蹈,一般多出现于宗教活动之后,它只限于男性参加。

“拉孜尔库姆”是一种带有风趣,诙谐情调的舞蹈形式。

“亚地亚那”是欢乐喜庆之意。它是一种热烈欢快的舞蹈形式,常出现在喜庆活动及节日中,不分男女,人们可以自由地尽情舞蹈,形式不拘。

“道具舞”是手持盘子、鼓、萨巴依等道具进行的舞蹈形式。在维族古典舞音乐套曲“十二木卡姆”中,每一个大曲都有“赛乃姆”出现,由此可见其地位。

第二节 基本动作介绍

(一)基本动作名称

1、上肢动作类:托帽式、扶胸式、夏克、绕腕、立腕横手。

2、步伐类:垫步、自由式、滑冲步。三步一抬、多郎步、跺横移,进退步、错步、打点垫步。

(二)脚形、手形、脚位、手位

1、脚形:自然绷脚。

2、手形:

(1)男性自然掌形;

(2)女性花形(立腕手指自然弯曲)。

3、脚位

(1)前点位(右脚在丁字步基础上向前半步);(2)旁点步(右脚向旁一脚距离,重心在左);

(3)后点步(右脚在丁字步基础上向后一步,重心在前);

4、手位:(1)双叉腰;(2)脱帽式;(3)提裙式;(4)立腕横手;(5)扶胸式;

(三)手、臂的动作规律

在维吾尔族中,“摊”“绕”“捧”是最为常见,最普遍,也是最具特色的典型动作。舞蹈中的起与止以及动作与动作间的连接都是用“摊”“绕”“捧”完成的。这三者既可独立存在,又常常是合为一体运用。

摊:双手起于胸前,手心朝前,向外打开为摊。

绕:手腕主动,小臂附随,向里、向外转动一周为绕(女性的绕是手指与腕同时绕动;男性不强调手指)。绕腕可用柔劲和脆劲两种。

捧:手心朝上,臂向上或向里的运行为捧。

(四)与上肢配合的常见步伐

1、托帽式——配以垫步、滑冲步、进退步、三步一抬。

2、提裙式——配以垫步、进退步、自由步、跺移步。

3、立腕横手——配以垫步、自由步。

4、扶胸式——配以进退步、三步一抬。

(五)基本动作的要求及做法

1、上肢类(1)托帽式:立腰挺胸,双手于胸前摊手,身体斜前上“捧”,绕腕固定舞姿。(2)扶胸式:右手或左手扶于胸位。

(3)夏克:挺胸立腰右拧身下腰胸,右手托帽位,左手于胸前立腕。(4)绕腕:见

(三)的绕腕

(5)立腕横手:双手于胸前拍一下,摊手的同时绕腕立掌,固定舞姿。

1、步伐类:

(1)垫步,赛乃姆节奏,中速,两拍完成。(2)自由步,赛乃姆节奏,中速、四拍完成。(3)滑冲步,赛乃姆节奏,中速、四拍完成。(4)三步一抬,赛乃姆节奏,中速、四拍完成。(5)多郎步,奇克提麦节奏,中速、三拍完成。(6)跺横移,赛乃姆节奏,中速、四拍完成。(7)进退步,赛乃姆节奏,小快板、四拍完成。(8)错步,赛乃姆节奏,中速、四拍完成。(9)打点垫步

第四章 朝鲜族舞蹈

第一节 朝鲜族舞蹈简介

朝鲜族舞蹈是东方民族舞蹈的典型舞种之一。

(一)宫廷舞蹈

历史上宫廷用以娱乐的歌舞形式。历史上记载的有“抛球舞”“献仙桃”“保太平”“发舞”“冬冬鼓舞”等。

(二)宗教性质的舞蹈

“僧舞”“作法舞”“法鼓舞”“刀舞”“扇子舞”“铃铛舞”。

(三)民俗舞蹈

“农乐舞”,我国古称为“东夷乐”。

1、农乐舞:是朝鲜族的典型民间舞蹈。它最能反映朝鲜族人民的性格和情趣——乐观、谦和。农乐舞的音乐以打击乐为主,乐器有长鼓、圆鼓、手铃鼓、大锣、唢呐、螺角、萧等。其中乐手亦是舞者。头戴象帽者和高高飘扬的“农者为天下之大本”的大旗为其农乐舞的主要标志。农乐舞在民间有以演奏为主和以舞蹈为主之分。一般领头者是铜锣,他是统帅整个表演队伍的。长鼓手占有特殊地位。农乐舞情绪热烈欢快,变化多样,具有即兴发挥的特点。

2、假面舞:是一种在群众中极受欢迎的样式,它诙谐、幽默。据说在古时候、百姓常头戴面具,用这种样式讽刺统治者。

3、杂舞:即兴发挥的舞蹈,随兴而起,没有程序。

朝鲜族喜欢白色,服饰多为白色和浅色。白鹤是吉祥纯洁的象征。在其舞蹈中追求“鹤步柳手”。动静之间气韵贯通,天人合一,颇具魅力。第二节 基本动作介绍

(一)基本动作名称

1、上肢动作类:扛横手、扛顶手、扛开手、扛围手、扛背手、扔手、拍手、胸围手、腰围手。

2、步伐类:平步、垫步、鹤步、之字步、丁字推步。

(二)脚步、手形、脚位、手位

1、脚形:绷脚背,勾脚指,微勾脚。

2、手形:五指自然伸直,无名指、小指自然弯曲。大拇指靠中指(女性);大拇指与中指相靠,指头均自然伸直(男性)。

3、脚位:(1)小八字位;(2)大八字位;(3)丁字位;

4、手位:

(1)腰围手(一手腹前,一手背后,手心朝上,两臂流畅弯曲);(2)斜下手(腰围手两旁展开45°,手指下垂,肘微曲;(3)横手(斜下手上至90°,指尖、手腕下垂);(4)斜手(横手至斜上45°,垂腕);

(5)顶手(斜上手两腕带动手臂向内曲45°,高于头,立腕、手心朝上);(6)扛手(顶手落至头两旁,齐耳平,手心朝上);(7)提裙手(食指与拇指提裙于腰前);(8)背手(双手于臂后处,一手握住另一手);(9)胸围手(立掌于胸前、双手交叉);

(三)手臂的动作规律

朝鲜族舞蹈既含蓄优雅又活泼诙谐,动作讲究内在的柔韧性和连贯性。手与臂的动作离不开抽、扔、弹、推、拍等动作,这些动作是构成朝鲜族舞蹈风格特点的主要因素。

(四)与上肢配合的常见步伐

扛横手——配以平步,垫步,鹤步。

腰围手——配以平步,垫步,之字步,鹤步。扛围手,扛背手——配以垫步、滑步。扛开手——配以垫步、滑步。

(五)基本动作的要求及做法

朝鲜族舞蹈的体态要求松弛、含胸、垂肩、吸腹、收臀、气息下沉。舞蹈时气息的运用是至关重要的。它由上至下,有里至外,动作连贯,与上下肢的配合要协调流畅。膝部的曲伸、手的流动都与腹部的呼吸息息相关。

1、上肢类

(1)扛横手:横手位准备,右手至斜上手,曲小臂手心朝上,与耳齐。(2)扛顶手:横手位准备,右手至斜上手,微曲小臂,手心朝上,高于头。(3)扛开手:横手位准备,双手至斜上手(垂手腕),转手腕手心顺耳朵而下至肩,转手腕手心朝前,双手交叉向前推,垂腕向旁打开。

(4)扛围手:腰围手准备,抽至横手位,右手经斜上手下至扛手(手心朝耳朵),左手曲小臂立腕。

(5)扛背手:腰围手准备,抽至横手位,右手经斜上方至扛手,左手下至身后手心朝上。

(6)拍手:可在空间各位置上双手相拍,亦可拍腿、腰等部位。

(7)腰围手:以肘带动,双臂向旁慢出,至斜下45°,然后仍以肘带动回收至原位。

2、步伐类

(1)平步、古格里12/8(中速)(2)垫步,古格里12/8(中速)(3)鹤步,古格里12/8(中速)(4)之字步,古格里12/8(中速)(5)丁字推步,安旦4/4(中速)

第五章 东北秧歌

第一节 东北秧歌简介

东北秧歌是东北三省广大地区人民喜闻乐见的,民间舞蹈艺术。它热烈、火爆、逗趣、诙谐,形成了一整套完整的表演形式,蕴含着关东人民的审美心态和艺术情趣。每年农历正月十五前后是东北秧歌大显身手之时,各路秧歌队伍走乡串户,拜年贺喜。

目前我们所说的东北秧歌,包括东北高跷秧歌、二人转、地秧歌三个部分。早起的秧歌是不踩跷的,为了让更多的观者看到表演,逐渐采用了跷的形式。东北秧歌中的男舞者为下装,女舞者为上装。解放前,上装均由男性扮演,至今由男性版样的情况亦屡见不鲜。表演时,舞者均持道具。上装常用手帕,彩扇,夏装用袖头,头跷持鞭。

东北秧歌讲究“稳中浪”、“浪中俏”、“俏中艮”。整个舞蹈通过走相、稳相、鼓相以及道具的使用呈现出艺术特色。

东北秧歌的伴奏有唢呐、小、大鼓、大等,其演奏很有特色。

第三节 基本动作介绍

(一)基本动作介绍

1、上肢动作类:绕花、单臂花、双臂花,交替花、蝴蝶花、蚌壳花、双花、五点花、上捅花、下捅花、缠花、里片花、外片花、上下片花。

2、步伐类:前踢步、后踢步、旁踢步、跳踢步、走场步、跑场步、锒铛步、高跷步、双颤步、顿步。

3、鼓相类:一鼓、二鼓、三鼓、五鼓、十二鼓。

(二)脚位,手形,手位

1、脚位:正步位、八字位、踢步位。

2、手形:双手持巾。

3、手位:单臂花、双臂花、交替花、蝴蝶花、蚌壳花、上捅花。

(三)手、臂的动作规律

绕巾是东北秧歌最典型的动作,也是最基础的动作。秧歌中的各种手巾花都是由绕巾而变化的。可以说东北秧歌的扭离不开手上的绕。而且各种手巾花多呈弧线运动。男性在绕巾中更强调臂和腕的抖动与捅、撩、甩、点。

(四)与上肢配合的常见步伐

1、交替花——配以走场步、前踢步、跳踢步、高跷步。

2、双臂花——配以前、后踢步、双颤步、跳踢步。

3、蝴蝶花——配以前、后步、跳踢步。

4、蚌壳花——同上。

5、上捅花——配以前踢步、高跷步、顿步。

6、里片花——配以前踢步、顿步。

(五)基本动作的要求及做法

1、上肢类

(1)绕花:双手持巾,前半拍手指带动手腕,由外向里转腕一圈成手心向下,提腕形成手绢花;后半拍手腕向下压。绕花时速度要快,压腕是速度要慢,手指不要上翘,不能架肘,动作要连贯,使手巾转成立形。

(2)单臂花:左手叉腰,右手于胸前一个花,1拍,经下弧线至身体旁90°一个花,1拍。

(3)双臂花:一手于胸前,一手于身体左旁90°一个花,1拍,双手经下弧线至右旁90°一个花,1拍。

(4)交替花:左右手交替在胸前绕花,1拍,左右臂皆在身体前走圆圈路线,形成∞形状。

(5)蝴蝶花:双手交叉,身体左拧对8点方向,1拍,双手经下弧线至身体旁45°,身体右拧对2点方向,1拍。

(6)蚌壳花:双臂从身体旁至斜上方,绕花下至胸前,1拍,翻手变手心朝上回至斜上方,1拍。

(7)双花:在双臂花位置上,1拍绕2个花。第一个花轮绕,强调第二个花的压腕。

(8)五点花:右手绕花至左肩前,1拍,立腕横推至右旁90°,1拍,经下弧线从胸前向外甩巾(手心朝上),1拍,右手再绕花至左肩前,Da拍,立腕横推至右旁前90°,1拍。

(9)上捅花:手巾从中心提起,尾部朝下,手握尾部。

2、步伐类

(1)前踢步,2/4(中速)两拍完成。(2)后踢步,2/4(中速)两拍完成。(3)跳踢步,2/4(稍快)两拍完成。(4)走长步,2/4(稍快)两拍完成。(5)跑场步,2/4(小快板)两拍完成。(6)锒铛步,2/4(中速)两拍完成。(7)高跷步,2/4(小快板)两拍完成。

第六章 胶州秧歌

第一节

胶州秧歌简介

胶州秧歌是流传在鲁南县一带的民间广场歌舞,当地人称为“跑秧歌”。山东地区具有代表性的“三大秧歌”(鼓子秧歌、胶州秧歌、海洋秧歌)之一。胶州秧歌分两部分组成,“跑场”和“小戏”。在解放前就形成的传授的方式——安锅。

胶州秧歌所需表演者10人。是五对不同的角色。即:鼓子、翠花(老年形象)、捧捶、扇女(青年形象)、小嫚(小女孩形象)。

舞蹈中女性的动作最有特色,既有山东女性大气爽朗的气质,又热情泼辣而不失北方妇女的妩媚。道具一扇子手绢为主。注重碾、拧、抻、韧、扭。动作个性强,讲究“快发力,慢延伸”,形态上追求胶州秧歌的“三道弯”。

第二节

基本动作介绍

(一)基本动作名称

1、上肢类动作:推扇、身旁平绕扇、合扇横划8字、大撇扇胸前抱扇、拨扇。

2、步伐类:碾步、拧步、丁字三步、倒丁字步、提宁步、走场步。

(二)脚位、手形、手位

1、脚位:正步位,倒丁字步位。

2、手形:右手握扇,左手持巾,大拇指立起。

3、手位:左手片巾右手转扇,上推扇,横推扇,斜上推扇,斜下推扇,胸前收扇,拨扇,横划8字两手交替划8字线形(一手上划,一手下划)。

(三)手、臂的动作规律

胶州秧歌手与臂的动作中,有规律的动作一般分为推、绕、划、撇等四种。

推:属直线运动。握扇手从曲肘至直肘的过程为推,形成向上、向横、斜上、斜下的动作。推肘臂微收紧,慢慢推出,有种内在的抻劲。

绕:右手外拧,手心向上,于腰旁慢慢平绕。它常与推扇相接。

划:属8字形的运动。双手在身旁横划8字(面朝上),在头上划8字。(面朝上)。

撇:指在弧线上的翻扇,用扇尖带动,向上、向外划出。此动作最能体现胶州秧歌流动中的“三道弯”和静止“三道弯”体态。

(四)与上肢配合的常见步伐

1、推扇——配以拧步、弓步、大掖步。

2、划8字步——配以丁字三步、走场步。

3、撇扇——配以进退碾步。

4、拨扇——配以倒丁字步、探步、提拧步。

(五)基本动作的要求及做法

1、上肢类:

(1)推扇:推扇之前右手有一个快起的抱扇(Da拍),再推扇(重拍)、上推扇,立扇用扇尖向上直推。横推、斜上、斜下推扇是中指、无名指、小指放扇,用拇指、食指捏扇,扇面贴臂而出,左手皆横推巾。

(2)身旁平绕扇:左手加肘片巾。右手外拧,手心向上、扇面向上,于腰旁慢平绕,Da拍是快速绕扇收至胸前。

(3)合扇横划8字:双臂在体旁90°上,横面向上划出8字线形,腰发力,腰带臂,臂随腰而动。

(4)大撇扇胸前抱扇:右手于体前经弧线翻扇上划,左手横打开;右手沿原线翻扇回到左跨前立扇,左手水平线向右平拉于右肩前,架肘。形成“三道弯”体态。

(5)拨扇:用扇尖向右划上弧线,同时左拧腰,左手曲臂于右肩前,头向右倒,形成静止的“三道弯”;右手向左转腕,手背朝前,向左肩平拉扇。左手向体旁弧线打开,同时右拧腰。此动作要做得干净利索、有停顿。

2、步伐类

(1)碾步,2/4(慢板)两拍完成。(2)拧步,2/4(慢板)四拍完成。(3)丁字三步,2/4(快速)六拍完成。(4)倒丁字步,2/4(稍快)两拍完成。(5)提拧步,2/4(稍快)两拍完成。

第七章 云南花灯 第一节

云南花灯简介

云南花灯是云南省的汉族民间歌舞。它以清新、秀美、活泼、富有悠然荡漾感而独树一帜。

云南花灯除个别情况徒手外,一般都有道具,使用最多的就是扇子、手绢,这一点与其他秧歌舞蹈一样。舞蹈中的扇花、崴动更是独有其味,二者均构成云南花灯有别于其他汉族秧歌舞蹈的主要标志。

第二节

基本动作介绍

(一)基本动作名称

1、上肢动作类:正崴手、反崴手、小崴手、团扇、扣扇、别扇、放扇、飘扇、耳旁绕花、扛扇、搬扇、翻扇。

2、步伐类:小崴、走场步、小俏步、十字步、柔踩步、撩跳踮步、跟颤步、探步。

(二)脚位、手形、手位

1、脚位:正步位、小八字位、踏步位。

2、手形:左手持巾,右手持扇。

3、手位:1位,双手于身侧旁前25°,扣腕,微曲小臂;2位,左手旁45°,右手握扇腹前;3位,左手斜上,右手在左扇前;4位,左手旁90°,右手胸前。

(三)手、臂的动作规律

团扇,是云南花灯最基本的动作。它以手腕运动为主,带动臂附随动作。在云南花灯丰富的扇花动作中,其基本连接规律是团扇接放扇,团扇接甩扇(称别扇)、团扇接扣扇(称飘扇)等。同时它的动作多呈下弧线运动。其扣、划、搬也具有规律性特点。

团扇:右手握扇,手腕带动手指将扇子朝里(对身体)向下向外绕1周。团扇时手腕、手指要松弛。

扣扇:将扇子立起(扇边朝上),大拇指拖住扇柄向外推,其他4指扣住扇边骨向里拉。

划:扣扇于右上方向左上方划一弧线落至左耳,再划竖8字(即耳旁绕花)。

搬:将扇子于胸前竖起来(扇边朝左),扇头向前点。

(四)与上肢配合的常见步伐 一位手——配以小崴、十字步。

二位手——配以走长步(团扇、搬扇)、十字步、小俏步。三位手——配以十字步,柔踩步(进、退),跟颤步,四位手——配以走场步(男)、十字步、探步(进、退)。

(五)基本动作的要求

1、上肢类:

(1)正崴手:在三位手上重拍向上提助,手要经下弧线做反面动作。在此位上可做团扇、扣扇。

(2)反崴手:在四位手上的Da拍,腰向身体旁探手,双手经下弧线做反面动作。在此位上可做握扇、团扇。

(3)小崴手:在一位手上重拍向外小摆手,经小的下弧线里外反复(合扇)。

(4)团扇:右手握扇,手腕带动手指将扇子朝里(对身体)向下向外绕1周。团扇是腕、指要松弛。团扇有重拍向下绕和重拍向上挑两种。

(5)扣扇:将扇子立起(扇边朝上),大拇指托住扇柄向外推其他4指扣住扇边骨向里拉。在三位手上经下弧线做反面动作,重拍向下。

(6)别扇:拇指、食指拿扇边骨,向身体旁经小的下弧线向后悠。一般与团扇组合做,即两个团扇,第3拍别扇。(7)放扇:握扇,手心朝上,扇面向前,扇边朝左,放于右胯前。可双放扇(左手亦放于左胯前,手心朝上),重拍在右;也可单放扇(左手上甩于胸前),于团扇组合做。即两个团扇,第3拍的后半拍放扇。

(8)飘扇:扣扇,逆时针划圈。一般与团扇组合做。即两个团扇,第3拍变扣扇划圈,成飘扇。

(9)耳旁绕花:扣扇,于右上方划一弧线落至左耳再划竖8字。一般与扣扇正崴手组合做。即两个正崴手,第3拍划8字,成耳旁绕花。

(10)扛扇:握扇,将扇子扛于右肩上,提右肋,左手于右肩前。

2、步伐类

(1)小崴,2/4(快板)两拍完成。(2)走场步,2/4(中速)两拍完成。(3)小俏步,2/4(快板)四拍完成。(4)柔踩步,2/4(中速),两拍完成。(5)撩跳踮步,2/4(快板)两拍完成。(6)跟颤步,2/4(中速)两拍完成。

第八章 安徽花鼓灯 第一节

安徽花鼓灯简介

花鼓灯是流传于安徽地区怀远、凤台一带的民间歌舞,是典型的民间广场艺术。它源于民众,植根于民众,于民同悲、同喜、同乐。它融歌、舞、戏一体,倍受淮河两岸人民的喜爱。至今乐舞部分得到长足发展,成为独立表演的艺术形式。花鼓灯有悠久的历史,据凤台县志记载,宋朝已有花鼓灯表演。花鼓灯在这得天独厚的文化沃土中演变成形式完整、内容丰富、活泼风趣、含蓄细腻、委婉而热情、朴实刚健而不失奔放的艺术风格。艺术感染力强,在国内外赞誉甚高,是汉族民间舞蹈的瑰宝。

花鼓灯表演男称鼓架子,女称兰花。鼓架子一般为徒手,有的拿伞和挎鼓。持伞者为“伞头”,又称“伞把子”,起组织调动作用,是花鼓灯中的佼佼者。挎鼓的右叫“丑鼓”,是一十分风趣的角色。“兰花”右手持扇,左手持巾。

花鼓灯追求流动中身体的“倾拧”。女性还特别讲究流动中的“三道弯”。步伐以“溜得起、刹得住”,身体流动中不断线为美。

第二节

基本动作介绍

(一)基本动作名称

1、上肢动作类:反叉腰、双手反叉腰、斜塔、回头望月、狮子回头、二郎扛山、猴子绕花线、扁担式、打虎式、金鸡独立、野鸡式、扛包式、拜式、顶天立地、举鼎、风摆手、双背巾、遮阳扇、凤凰穿天、二妲抱桃、腰中盘带、挽扇、合开扇、凤凰单展翅,端针扇、缠头转。

2、步伐类:风柳步、艮步、拨泥步、双拨泥步、碎步、双环步、撤步起步、错步、簸箕步、上山步、别步、赶步转身、踩萝卜、钟摆步、颤点步、浪子踢球。

3、打退类:前打退、里外拐片腿、缠丝腿、二起腿。

(二)脚位、手形、手位

1、脚位:正步位、八字位、踏步位、交叉前点位。

2、手形:(女)右手持扇、左手持巾。(男)空心拳。

3、手位:腰中盘带、扁担式、凤凰单展翅、双臂巾、双提扇或二妲抱桃、反叉腰。

(三)手、臂的动作规律

花鼓灯手、臂的动作丰富、空间运用自如。男性动作多具突如其来,即兴之感,手的运用同脚下步伐的节奏紧密相随。女性扇花丰富,手、臂的动作亦服务于扇花。男性以甩、摆、捅、掏、铲、插、抽、抹、缠为基本动作规律。女性手臂且多以划抹为主要动作规律。

(四)与上肢配合的常见步伐 野鸡式——配以赶步转身。

反叉腰——配以赶步、双环步、簸箕步、上山不。打虎式——配以踢球、双拨泥步。扁担式——配以簸箕步。甩摆手——配以踢球。

风摆手——配以拨泥步、艮步、风柳步、十字步。双臂巾、单臂巾——配以风柳步、双环步。端针扇——配以风柳步、上山步、傲子步、别步。挽扇——配以碎步退。

(五)基本动作的要求及做法

1、上肢类

(1)反叉腰:双手叉于腰间,虎口张开,大拇指朝前,四指朝后。(2)双分手反叉腰、中速、两拍完成。(3)狮子回头,中速,四拍完成。(4)二郎扛山,中速,三拍完成。(5)打虎式,中速,三拍完成。(6)风摆手,中速、两拍完成。

(7)双背巾:右手虎口拿扇于头成水平线,左手同右手。

(8)遮阳扇:拇指、小指夹扇,手心朝下,3指放于扇面上,扇平放于头前。(9)凤凰穿天:中速、两拍完成。(10)凤凰单展翅,中速,四拍完成。

(11)端针扇:右手握扇,手心朝下,手腕内旋,小臂贴扇面,小臂弯回右腰旁,扇口搁右腰上,左手搭右手上。(12)缠头转:中速、四拍完成。

2、步伐类

上一篇:以崇教厚德为指导,创新高校德育教学实践下一篇:食品承诺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