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像老师的老师作文

2024-04-15

不像老师的老师作文(通用17篇)

篇1:不像老师的老师作文

不像老师的老师高中作文

我的语文老师黎老师是从二年级开始接手我们班的。开学前的那个暑假我正在看杨红樱的《开甲壳虫的女校长》,于是对老师有很多的期待,也有一些想象:短发、带着黑框眼镜,严厉。

开学典礼上,有一个穿着粉嫩裙子的大姐姐模样的人走上讲台,微笑着说:“我叫黎虹豆,我是你们的语文老师。”啊?这个老师也太年轻、太“卡哇伊”了,她个子娇小,长发披肩,大眼睛,就像漫画中走出来的的邻家女孩,哪里有老师的威严?想到我们班上那几个淘气包,我真是为老师捏了把汗。

果然,第一节课,同学们就给了她一个下马威。上课的时候,有同学在讲话、有的在扔纸团、还有的故意站起来在教室里走来走去……刚开始的时候黎老师还是轻言细语请他们遵守纪律,没想到那些同学充耳不闻,继续我行我素。黎老师涨红了脸,提高嗓门大喝一声,完全不是初识时温柔的.模样。那几个男生呆住了,悻悻地回到了座位。课后我去办公室交作业,看到黎老师眼眶红红的。

第二次见到黎老师红了眼圈是在课堂上。当时她在读一个同学的作文。好像是写的妈妈,因为作文是真情流露,黎老师被感动了,读着读着声音就哽咽了。

还有一次是学校的足球比赛。当时她和我们一起当啦啦队。一开始我们班落后,后来很艰难地扳平,最后终于赢得了胜利。我们全班同学兴奋地嗷嗷大叫,跳着蹦着欢呼着,好多女孩子都激动得哭了,黎老师竟然也像个孩子一样哭了。

其实,黎老师很多时候不太像个老师。比如她抽屉里总是给我们准备了很多吃的,谁要是谎称肚子饿了去讨,总是能够得逞;中午她总是和我们一起午餐,还带了妈妈做的豆腐乳来与大家一起分享;如果我们想用一下她的电脑,她也不恼,还告诉我们如何用电脑查资料;我们很多同学还加了她为qq好友,有什么心里话也特别愿意跟她说……甚至课间我们也都喜欢往她办公室里跑,和她聊天,帮她收收作业什么的。

不像老师的黎老师个子小小,但她的身体里似乎藏着超级能量。学习上她对我们的要求很严格。比如从二年级开始就要求我们背诵小古文。为了防止我们偷懒,还要求在线提交音频作业。而她会听每一个人的录音,并一对一地点评。按一个学生5分钟计算,我们班上有41个同学,光这一件事她就得额外花上几个小时。我读得好的时候,会听到老师热情的赞扬,我的心就像一池春水被风儿温柔地吹过,泛起丝丝涟漪,整个人变得自信满满,巴不得多读两篇给老师听听。可是有一次我忘记了,都睡了一觉才想起来录音作业,于是赶紧睡眼惺忪哑着嗓子录了按下发送键。结果几分钟之后便听到了神清气爽的她点评我录音的声音!要知道那个时候已经是凌晨两点了,而她一大早又会比我们更早地精神抖擞地出现在教室来带领我们早读!

这就是我们的语文老师黎老师,一个不像老师的老师。

篇2:不像老师的老师作文

不像老师的老师-六年级作文

瞧,她身着一套淡蓝色运动衣,脚上穿着双白球鞋,白暂的娃娃脸上架了一副协调的黑框眼镜,一头乌黑发亮的头发在脑后梳成一个利索的马尾,你一定想不到,她,是我们的老师。说起她,可是个不折不扣的80后,大学毕业后,就到学校里做了实习老师,与其说她是个老师,倒不如说是个平易近人的大姐姐来得贴切,平日里,与班上的同学打成一片,已乎没几个同学不喜欢她,连外班同学也不例外,每次和死党聊起自己班的老师,总是招来她羡慕的`言语:“真不知你是到那里交的好运,竟然有这么好一个老师来教你,比起我们班那个不尽人情的老古董,可真是天壤之别了。”在学校里,我们遇见她,当然得毕恭毕敬地问好,可到了校外,见到她,直呼其名她也不见怪,谁叫她既是我们的老师,又是我们的朋友呢?

别看她平时像个贪玩的大姐姐,讲起课来可是一点也不含糊,我们班的成绩排名,她可是占了不少功劳,即使有同学考试失利,她也仍然会走到他桌前,好好地鼓励他一番。有一次,有两个同学在课堂上,不知怎么,竟然大打出手,她忙上去拉开正在气头上的两人,有一个气昏头的甚至还出言顶撞她,她的脸色顿时气得发白,但还是咬了咬牙,忍住了,下课后,她把两人叫到了办公室,“真是的,这两个家伙,老师该给他们点颜色看看!”“就是,明明自己不对还那样!”同学们议论纷纷,那两个同学从办公室走了出来,又和好如初了。同学们不禁心里一震:难不成,老师真还有化腐朽为神奇的能力?说她是老师,她更像是个和蔼可亲的好姐姐;说她是姐姐,她也说的上是个尽职尽责的好老师。嘿!真是个“不像老师的老师“!

篇3:作文并不像你想象的那么难

一、激发兴趣

任何事情, 只要你对它有兴趣, 做的时候你就不会把它当作任务去完成, 而是感觉如沐春风, 陶醉其中。那么怎样培养学生作文的兴趣呢?可以从以下两方面入手。

1. 让学生意识到写作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作文不仅考试占分多, 是升学的通行证, 而且对学习、生活、工作及个人修养都很重要, 是个人才情的展示, 只有学生了解了作文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之后, 他才会有意识地重视起来, 态度是先决条件。

2. 让学生及时尝试到成功的喜悦。

成功、胜利、嘉奖或是被人认可, 是每个学生的渴望, 我们可根据学生的这一心理, 作文一写完后, 乘学生还在兴头上, 大家都想看看自己刚刚忙活的成果怎么样, 让学生们相互交流, 互相评改, 选出美文, 开展“美文共欣赏”活动。只要学生是用心写作的, 都会兴致盎然, 边改边评, 选出自己喜爱的作品, 立即在班上朗读, 这又能锻炼他们的朗读能力, 最重要的是让他们品尝到成功的喜悦, 凭借自己的文采在大家面前展示自己, 也是能力的比拼, 这对一个学生来说是很荣耀、很过瘾的事。我们应让孩子多一些成功体验的记忆, 让他们觉得生活很有意思, 作文很有意思。

二、丰富素材

1. 让学生的生活丰富起来

有句俗话说得好:“巧妇难为无米之炊。”作文的源头是生活, 没有丰富多彩的生活怎能写出精彩多姿的文章?因此要写出好文章, 首先要深入生活, 用心体验。生活是创作之源, 这个源头是干涸的, 就不可能流出涓涓溪流, 更不可能有汹涌的波涛, 因此我们应丰富学生的课余生活, 积极鼓励他们参加各种各样的活动, 例如:举行主题班会、演讲赛、辩论赛、诗歌朗诵比赛、运动会、联欢会, 郊游, 当一名小记者, 等等。这些活动最能激发同学们的参与热情, 而且富于挑战性, 对于十四五岁的初中生来说, 他们正处于争强好胜的年龄, 很乐于参与这些活动。只有亲自参与这些活动, 体验才深刻, 描写才细致, 感受才真切。我们创造条件开展一些有益学生身心健康的活动, 不仅有利于学生的健康成长, 交流情感, 增强友谊, 对于写作文来说也是必要的。

2. 让学生学会感受生活。

生活是丰富而复杂的, 我们不能仅仅用真善美假恶丑来概括或定义生活。学生有一颗敏感的心, 用自己的眼睛去看世界, 用自己的耳朵去听世界, 用自己的心灵去感受世界, 把自己独特的感受用准确恰当的语言记录下来, 就是一篇好文章了。对于学生来说, 生活几乎都差不多, 那么普通、单调。艺术家罗丹曾说过, 生活中不是缺少美, 而是缺乏发现美的眼睛。

一学生写周末回家的感觉:“我把书包往车篓里一撂, 蹬开三角叉以每秒60码的书速度冲出校园, 回首一看, 轻轻松松地吐了一口长气, 终于回家了, 告别了这个‘囚笼’。我晃悠悠地骑着, 踏上那我既熟悉而又陌生的柏油马路, 久违了, 老兄弟。我呼吸着自由的空气, 鸟儿在欢快地歌唱, 杨柳像盛妆待嫁的新娘, 对于我来说, 一切都是那么的清新, 告别了校园紧张的气氛, 放松了那根紧绷的神经, 哇, 我好像一个快乐的小天使, 每个细胞都充满了活力。微风轻轻地吹拂, 盛开的桂花的香气扑鼻而来, 我张开怀抱, 任那花儿的芬芳钻进我的胸膛, 我仿佛置身在一个仙境之中, 此时要有一壶美酒该有多好, 我一定会把酒当歌, 唱出我心中的喜悦。我的灵魂早已摆脱这沉重肉体的束缚, 怎一个‘爽’字了得。”只有真正体验了, 才能写出这样感受深切的文字。

三、掌握技法

1. 扩大词、句的积累, 恰到好处地运用一些技法, 让学生文章生色。

有些学生生活很丰富, 体验也很深刻, 就是写不出好文章来。究其原因是词汇量不够, 不会用准确的语言描述所见所闻所行所感, 更无法运用恰当的比喻、幽默的夸张, 甚至离奇的想象。那是因为读得少, 交流得少, 积累得少。所以语文老师平常在上课的时候就要关注并指向写作, 让学生多积累一些具有表现力的词汇, 并让学生养成写读书札记、做读书卡片的习惯。语文不是一天学成的, 而是一个循序渐进、厚积博发的过程。写读书札记有利于学生将所读内容内化为自己的东西, 做读书卡片有利于积累。卡片可以分类做, 分成:精彩片段、成语、名言警句。要经常翻看, 而且要定期整理, 把最有价值的留下来。在技法上, 除遣词造句时运用恰当的修辞外, 在谋篇布局上也有讲究, 例如象征法、欲扬先抑法、比照法、悬念法等, 当然在用的时候, 要因文而异, 恰到好处。

文章的题目是文章的眼睛, 俗话说:“题好一半文。”尤其是应试作文, 题目就更为重要, 给阅卷老师第一印象的就是作文的题目, 阅卷老师大多是从题目来看考生的作文水平。文章的开头和结尾也非常重要, 开头和结尾要多动一些脑子, 不俗的开头和结尾也很能吸引人的眼球, 如先声夺人法、引用诗歌法、对比突现法、开门见山法等。

2. 鼓励学生大胆作文。

曹丕说:“文章乃经国之大事, 不朽之伟业。”我不同意这样的看法, 其实写文章并不像人们想象的那么难, 也没有他说的那么伟大。让学生写作文, 我们不要要求太高, 框得太死, 高处不胜寒, 学生只会敬而远之, 只会打消学生作文的积极性, 不能达到预期的效果。学生的作文再粗糙、再幼稚, 我们都应该去寻找他的闪光点, 及时鼓励, 让他们敢于用自己的语言说自己想说的话。只有给学生这样一个宽松的环境, 学生才可以轻松自如地发挥, 更不会怕别人笑话, 不敢说。

3. 让学生知道什么样的文章是好文章。

其实文章并不一定要有什么深刻的内涵, 文章只要做到以理服人、以情感人或以趣逗人就行了。这三个长处能具其一, 就能吸引读者的眼球, 就是一篇佳作。我们对学生作文不必求全责备, 只要心向往之就行, 不断向这一目标努力, 久而久之, 学生的水平就会提高, 古人的“取法乎上, 得其乎中”可能就是这个道理。

四、养成习惯

1. 用好书本。

书本上要求写的题目, 都是非常有针对性的, 训练某方面能力的, 非常适合学生写, 这是毋庸置疑的, 老师首先要指导学生用好书本。

2. 写好周记。

“一周记事”是永远也写不完的话题, 生活每一天都是新的, 感受也往往不一样的, 它记录了学生的成长历程与熟悉的生活, 学生也比较感兴趣, 又写的都是身边的事, 主人公就是身边的你、我、他。同学们都热切地盼望作文课的到来, 一吐心中的委屈或兴奋, 更重要的是可以在众同窗面前露一手自己的才情, 那才是最美的事。

3. 在授课时善于挖掘写作契机。

在教授课文时, 我们应善于挖掘写作的契机, 例如:学习《窗》时, 让学生续写一段情节, 看看哪位同学写得最有创意;学完了《繁星》, 让他们写写自己眼中的星星;学《七颗钻石》时, 童话中说:“小姑娘哪儿也找不到水, 累得倒在草地上睡着了。”如果小姑娘这时候做了一个梦, 她会做一个什么样的梦呢?发挥你的想象说说梦中的情景。哪怕是片段练习, 写多了, 熟练了, 也就习惯成自然了, 学生就不会觉得作文是难事, 而是把它看成是一种挑战, 是一种能力的展示。

综上所述, 学生具备了写作的兴趣, 储备了写作的素材, 掌握了写作的技法, 养成了写作的习惯, 再加上一个“以文论能”的氛围, 长此以往, 学生的作文水平何愁不能提高。

摘要:中学生作文问题多多, 为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 教师必须从多个方面着手, 让学生激起兴趣, 丰富写作素材, 掌握写作技法, 养成习惯。如此, 学生的写作水平自然就能提高。

篇4:我做不像,老师你帮我做

我试着鼓励他,对他说:“就是做不像,才做嘛!自信是成功的先决!试试看吧!”。

自从前不久开设泥塑课以来,学生学习兴趣日趋上涨。从泥塑工具的认识到泥土的采集再到陶土的制作用了好几节课的时间,终于可以开始制作泥塑作品了,却遇到了如此情况。虽然是意料之中的事,但他的话语与表情却让我久久不能平息。

艺术新课标诞生后,课程资源的开发如雨后春笋,同时如何开发学生潜力,如何真正保护学生的原创作性,改变过去的“手把手灌输式”教学方式,也成为老师处理教与学的关键。在实践新课改理念的进程中这种“不会”、“不敢”的现象比比皆是,一般情况下,诸如此类,老师都会以示范和帮画来使学生渡过“痛苦的经历”。想到这些我开始犹豫了,是我的教学方法有问题?还是我太苛求?但想着“惰性会让人失志”我的决心更坚定了——“不动手,只鼓励”。于是“范夷朋表现得不错!”、“范夷朋用工具的方法有突破性,很好!”等等鼓励的话语开始多了。一周、二周过去了,范夷朋的作品逐渐成形了,并主动提出中午也来做泥塑。我也曾两三次打趣的对他说:“我帮你改?范夷朋!”他总是坚决的回答:“我自己来,你不懂我要表达什么。”听着他的这番话,我兴奋不已。

三周过去了,范夷朋的作品《卧牛》成了首批泥塑作品中的亮点。

“我做不像,老师你帮我做?”的话音在我耳中久久回响着。“战胜懒惰就是成功”、“自信是成功的先决”、“功夫不负有心人”等句子也久久不散。

《卧牛》 范夷朋 12岁 指导教师:邱清春

篇5:不像老师的老师作文

我们到操场上站着,天空上猛烈的太阳照着我们,真让人难受,唉......早知道就不讲话了,每个同学都这样说。

老师说:“我上课那么辛苦是为了什么呢?你们又不学,说多了也白费,不如我不说,好让你们说话,我也照样有工资拿!!!!我都是为了你们好,让你们好好学习,长大了找一份好的工作。”

我们知道老师的苦心,他也是为了我们好!

篇6:不像老师的老师作文

有一次,我在写作业时,不知不觉把头低到课桌上了。王老师悄悄地走过来,提醒我注意姿势,并亲切地告诉我:“坐姿正确才能保护好眼睛,字也会写得越来越好。”

天气变冷的时候,您总是忘不了提醒我们:“要注意保暖,多喝热水,小心着凉,如果有同学生病了要及时和老师汇报……”这些让我们深深地感受到老师的爱是时刻都在我们身边的。

篇7:老师作文我的启蒙老师作文

她教书非常认真,上课的时候吐字清楚,口齿伶俐,一定等到全班同学们都会了才教下一单元。每当我们上课注意力不集中的时候,她会讲一些有趣的故事和笑话,让我们开心,并且缓解一下气氛。下课和我们聊天,玩耍。老师在教我们课本的知识以外,也会告诉我们生活上的一些小常识,让我们知识变得更丰富。

她除了在学习上严格要求我们,在生活上也是无微不至的关心呵护我们。记得有一次,我生病了,我突然接到一个电话,是她那柔美的声音在电话那边亲切的问我:“吃药没,感冒好没?把药好好吃上,早日回学校上课,到时候老师好好拔你个―――大萝卜。”还听到同学们在另一边异口同声地大声喊道:“赵琳慧我们好想你呀!”当时我特别的

有时候我们难免会犯一些

篇8:从“像作文”和“不像作文”说起

所谓“像作文”, 其实是指学生所写的文章具备了作文的必备要素和所谓的外在形式, 让人看了能知道学生想要表达的意思, 达到了作文的基本要求。而“不像作文”是指作文无论是内容还是形式的表达, 不拘泥、不刻板, 使学生可以自由发挥, 尽情施展自己的才华。

是啊, 不管是“像作文”还是“不像作文”都是老师对学生的一种肯定与认可。有的作文是为时而作, 有的作文是为事而作;都是情绪的自然流露。叶圣陶老先生曾经说过:“写文章不是生活的点缀与装饰, 而就是生活的本身。”虽寥寥数语, 却深刻地体现了写作文的根本理念。能让学生在写作文时释放出真情, 可以说他写出来的东西肯定“像作文”了, 或者说又“不像作文”了。有学生在写文章时虽然有感而发了, 但注意到了文章的开篇、过渡、结尾、点题、描写、抒情等, 这时说这文章“像作文”了, 它有了学校写作文时的“规范”与“统一”。有学生在写事理文章时的巧思顿悟, 看似在意料之外, 又像在意料之中, 有章法可循却不死守定法, 这时说这文章“不像作文”, 是说它对学校作文规范的一种超越。从“不像作文”到“像作文”是进步, 再从“像作文”到“不像作文”又是一种飞跃。

作文可以有两种解释:一是指写文章, 这里的“作文”是词组, 《现代汉语词典》里对此还作了一个补充说明:多指学生练习写作;二是指学生作为练习所写的文章, 这个“作文”是名词, 现在通常讲“作文”就是指学生习作, “像不像作文”想来也是从这个意义上来说的。

我们现在教学生作文往往是就作文而教作文, 课堂上宣讲作文法, 然后是出题目练作文, 接下来是按作文规则评作文, 有的地方还组织学生背作文选。总之, “学作文”“像作文”的意识太强。

叶圣陶在《和老师谈写作》一文中指出:“小学生今天作某一篇作文, 其实就是综合地表现他今天以前的知识、思路、语文等方面的积累。”可见材料的积累, 工夫在平时, 靠课内外阅读的结合, 我们在教学中所倡导的“百科知识卡”就体现了这样的结合。比如, 《荷花》这一课的教学让学生学会了上网查询“荷花”的品种、作用等, 让他们了解荷花, 认识荷花, 知道可以用哪些词来形容荷花、赞美荷花。同时, 可以让学生收集古代文人墨客描写荷花的诗句和优美文章, 让他们把自己了解的知识都写在小卡片上, 还可以让学生根据课文或者自己收集的资料写写自己对荷花的认识与体会。这样不仅提高了学生的动手能力, 还训练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教师可把“百科知识卡”布置在教室的知识角, 随课文的进程而更换。它给学生开辟了一个补充知识、更新知识的新天地。学期末把学生制作的知识卡分类, 装订成册, 加上封面, 命名为“小百科知识全书”。全班学生都是作者、编者。“全书”既是学生个人能力的体现, 也是集体智慧的结晶。最后还可以组织学生评选“精彩之页”和“最佳制卡人”。

知识卡制作活动把阅读、收集、摘抄、写作、绘画等多方面结合在一起, 大大开阔了学生的视野。日积月累, 可为学生作文做好语言和素材的准备, 锻炼学生的综合能力, 也能有效提高学生的学习主动性。

叶圣陶老先生还说:“写作的根源在于自身的生活, 脱离生活, 写作就无从谈起。”在过去的作文教学实践中, 我们已有不少作文与实际应用相结合的训练形式, 如日记、书信、请假条、表扬稿、读书笔记等, 但我们这里强调的实际应用应该比这些范围更广、更实际、更生活化、更具交际性。因为, 国家颁布的《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对1~9年级的写作都提出了具体要求, 其中有一个关键词:“周围事物”。“周围事物”即生活, 只不过, 小学生活动范围有限, 这个生活被限定在“周围”。

小学生作文其实就是练习把自己看到的、听到的、想到的内容或亲身经历的事情, 用恰当的文字表述出来。学生的生活越丰富, 作文的内容才能越充实。提高学生的作文水平就要从丰富学生生活, 积累大量的作文素材入手, 多积累, 多储备, 学生作文时才不会觉得无事可写, 无话可说, 无情可抒, 才会有真情实感的好文章。所以, 平时我们在有组织的情况下, 利用大课间活动让学生尽情玩耍, 体会校园乐趣。校运动会上, 鼓励学生写报道。节假日, 还鼓励学生多出去走走, 看看, 感受生活的美好……这多种多样、别致、有趣的训练方式, 不仅能使学生在兴趣中写作, 在写作中尽兴, 而且把作文与生活、作文与活动、作文与实际应用紧密结合, 能有效提高学生作文的综合能力。

篇9:我的老师林老师作文

我在十一小的五年间,认识过不少的老师,这些老师的谆谆教诲犹如春雨点点,滋润着我的心灵。她们有的犹如潺潺的溪水一般浇灌着我的心田;有的犹如一名辛勤的园丁,把我的`缺点修剪得规规矩矩;有的犹如一根根红烛,为祖国的未来献出了光和热……

在众多的老师中,我最尊敬的要数我的启蒙老师——林红老师。是她,帮我找到了自信;是她,教会了我做人的基本道德;是她,发现了我的优点……

当我第一次跨进十一小那庄严的大门时,我便成为十一小学生中的一员。在这个诺大的家庭里,我感到了自己的渺小,也感到十分的孤独,为了摆脱这种郁闷,我试图离开这里,却看见了林老师向我伸出了她那温暖而有力的手。我懵懵懂懂被林老师牵着手,走进了教室,帮我安顿好了位置,向我投来了亲切的目光。看着那亲切的目光,我感到了一阵阵温馨,也不感到那么孤独了。从那一刻起,我记住了这位老师,记住了她那眼镜后面那亲切的目光,记住了那双带给我温暖的手。

在一次上课的时候,我和同桌毫无顾忌地搞小动作,而且玩地不亦乐乎,这时,我看见了林老师的目光,那镜片之下透出来的不是亲切,而是用严厉的目光看着我,当时我十分恨自己为什么不专心听课,恨自己为什么辜负了老师的期望,让老师生气,我深深地自责,暗下决心以后在课堂上再也不搞小动作了,要认真听课,决不能辜负老师对我的期望,经过我的不懈努力,终于,我在期末考试中取得了全年级第九的好成绩,我站在高高的主席台上从上往下看,看见了林老师那欣慰的目光,从那一刻起,我暗下决心,我一定要一直保持下去,决不能辜负了林老师对我的期望。

有一次上体育课,我正和同学们在操场上玩“抓人”,我跑着跑着,突然脚下一滑,为了不让头部受到伤害,于是我的双腿跪了下来,虽然头部没事,但双腿却受伤了,这时,林老师过来了,把我扶进了校医室,温柔地帮我擦药,看着老师那小心翼翼的动作时,我感到了老师对我深深的爱。

篇10:我的老师作文——刘老师

李老师有个非常特别的地方,你来猜猜看,这就是第二外语方言。她满嘴的方言加上她那尖细的、比常人高出八个八度的,如同后羿的箭射穿太阳一样尖的尖嗓音,有时可真令人有些听不明白。但这也是其他老师难以模仿的。

方言给李老师带来了许多的麻烦:当她第一次走入教室时,同学们叽叽喳喳地议论起了这位新老师。当她开口介绍自己时,一些同学哄堂大笑,议论声更响了,大家显然都在吃惊她的口音。李老师花了好久才使大家安静下来。

她很大度。课堂上总是有那么几个“另类”去充满搞笑韵味地模仿老师说方言。但李老师是个好人,她从不去同他们计较,不和他们一般见识。

篇11:我们的老师魏老师作文

我们的老师魏老师作文

我们有个老师,他就是魏老师,管我们体育的,每当我们看到他就会兴致勃勃的`给他打招呼,一到他的课,就算是我们班主任就留下个同学,他也会私自跑去上体育课,魏老师也是我们最严的老师,有好几次,有人说了一个字,被他看到了,就走向他,使劲的按着他的脖子说跑三圈。有时候我们上体育课的时候,魏老师就会说这节自由课,不过要先把热身运动做完,做完之后就可以开始自由玩了,也可以去体育组借些像篮球,乒乓球等。都可以接着玩。

这就是我们的老师魏老师

篇12:做好作文老师的三个基本素质

1. 语文老师要成为讲故事的高手

莫言在2012年诺贝尔文学奖的演讲辞上反复强调,“我是一个讲故事的人,因为讲故事我获得了诺贝尔文学奖。”莫言的话其实一语道破了写作的真谛,也给广大语文教学工作者很大启迪。学生的好作文是学生自己写出来的,既不是老师教出来,更不是老师批改出来的。语文老师的作文课堂应该是一个水到渠成的自动生成。教师在“授人以渔”的过程引导中,首先是要配好“菜”,简单讲就是这堂课给“吃什么”和“听什么”。很多语文教师都强调作文课堂必须干净利索,凡是与高考、学考要求无关内容不多说半句,就像是钟点工上下班一样,点到为止。此话固然在理,但作文最直观的表达就是人文素养的陶冶,所以语文教师在备作文课时,就好比是你在读《哈姆雷特》,脑海中应该要有一千个哈姆雷特的形象,但是如何将这些众多哈姆雷特形象变成学生喜欢的,这里面包含两种工序,一个是筛选信息能力;二个是编织故事能力。老师要做的就是在这两道工序上下工夫,往往第二种能力却是目前语文老师欠缺的。为什么有人笑话中学作文课堂是僵尸课堂,是第二历史课,因为举例都是以死人故事为主。其中问题的关键就在,老师不能将古人故事中融入现今社会,没有发现身边类同的事例,编排不出学生爱听的信息,无法真正让学生从心底产生共鸣,没有共鸣的作文课堂,学生只会将写作文看作是与古人神游。

2. 语文老师要成为会写作的人才

写作是一件费力不讨好的苦差事。现在很多语文老师不愿花时间写下水作文,分析试卷作文的时候头头是道,但就是自己不愿写,我们说,河里的水多深,别人说出来的是别人的,只有你下去过一回就知道了。笔者分析语文老师不愿意写的原因有二:一是杂事多,没时间写。有的老师,特别是刚参加工作的年轻教师,社交活动多,备课常是借助互联网,写教案都没什么心思,就不用提写作文了。二是能力不足,不敢写。这种情况目前很普遍,笔者记得曾经听过一堂作文课,授课者号称“名师”,展示了学生的习作后,他给出了点评,然后亮出自己的佳作,殊不知作品一出来,就被眼尖的学生挑出两个错别字,并指出语法上存在问题,该名师的脸陡然红了,那种滋味也许只有他最清楚。笔者的作文课不会讲太多的理论和技巧,只是把自己平日练笔刊发在大刊小报上的豆腐文展示给学生,请他们评,提意见。每次得知我的文章见报时,学生们的脸上充满了羡慕,我告诉他们不要羡慕离你很遥远的榜样,榜样要看得到摸得着,我的收获就是坚持写的结果。学生们纷纷在日记中写道,“没想到语文老师的工作那么繁忙,还坚持写文章,文章还能让全国的读者看到,真的太牛了。”“老师的文章虽然发表了,我想,我坚持写,在我有他那个年纪的时候,我一定可以超越他”……

3. 语文教师要做可欣赏的雅人

笔者认为,课堂上,老师与学生的欣赏是相互的,做会欣赏学生的老师,首先要让自己成为学生欣赏的老师。笔者认为,语文教师的形象气质要得体,要符合师者的标准,其次是教学语言要幽默、有温度,不是冰冷冷的审判语,更不是刻意制造老师和学生两个世界的话。所以,在新学期开始,语文教师不要急于上作文课,而应该是精心打造自己的语文课堂,提升自身的形象,让学生喜欢上自己,只有喜欢上你这个人,才可能喜欢上你的课堂,作文课其实就是一个集中检验。中国有句古话,叫“爱屋及乌”就是这个道理。另外,教师也要学会欣赏学生。我在课堂常给学生讲的一句话就是,“如果你是一颗星星,那么老师就应该让你努力成为月亮;如果你是一颗月亮,那么老师就应该让你努力成为太阳;如果你是一颗太阳,那么老师就应该让你发光发热照耀银河系。”我所强调的就是,老师一定要用放大镜来挖掘学生身上的闪光点。没有不是材的学生,只有没培养成才的学生。语文老师应该从学生学习和生活中的点滴来发现学生被忽视的闪光点,作文课可以看成是学生闪光点的集中展示,也是学生各类作文素材的最好积累,更是学生最喜欢的“料”。学生常是以惊讶之态聆听“惊人”之语,课后在作文和学习中的表现常是“不可思议”。

篇13:关于老师的作文:小吴老师

文心苑新六年级郑竣尹

教作文课的小吴老师,是位幽默风趣的老师。之所以叫他小吴老师,并非我没有礼貌,而是我们对老师最为亲热的称呼。自从走进文心苑,认识吴老师,我就做起了作家梦。妈妈知道后,不仅没有嘲笑我,也没有责怪我,反而坚定地告诉我,这个梦一定会变成现实,我也会成为一名作家的。

我原是个超级讨厌写作的孩子。从一年级开始,自从接触到看图写话时就开始讨厌。因为我看到作文就头疼,所以作文总是写不好。

当我来到文心苑后,就觉得这里的老师很不错,教学方法很奇特。

我最喜欢听小吴老师讲课了,他每每说起话来,总是声情并茂,手脚口齐上阵,感觉特别灰谐幽默,特别舒服。

文心苑的小吴老师讲作文可真有一套呀。原来令我望而生畏的作文被老师化身为了蜘蛛侠、火焰小妖、俏小龙……,赋予了他们一个个精彩的故事。在一次又一次活动场景中,一个又一个精彩片段中,我逐渐学会了如何审题,如何选材,如何布局谋篇;我逐渐掌握了如何写好开头,如何做到首尾呼应,如何使文章立意高远……渐渐地,我跃跃欲试了,不知不觉间,我的作文悄悄地发生了变化:由原来的写不出,变成了现在下笔如有神;由原来的干巴巴,变成了现在的越来越鲜活;由原来对作文的恐惧变成对它满是喜欢,也悄悄地滋生了对文心苑的喜爱。

因为喜欢小吴老师,每次上课我都会早早地来到文心苑,等待小吴老师的到来,其实等待也是一件幸福的事哦!

这就是我的小吴老师,刚柔并济、倍感亲切、幽默风趣的邻家大哥。

篇14:我的语文老师老师作文

有一次,教室里的电脑坏了,老师就请了一位叔叔来修电脑,当时正在上课,教室里却像一个热闹的菜市场一样,叔叔走后,老师重重地拍了一下桌子,大声说道:“全班起立!”正讲得起劲的同学们被吓呆了,赶紧站了起来,老师又说道:“今天你们每人都要写一篇素材作为惩罚。”同学们都意识到自己做错了,不应该大吵大闹。

老师有时候虽然很严厉,但却无时无刻都在关心我们。有一次,我生病住院了,老师不仅每天打电话发消息向妈妈询问我的病情,还把每天的教学内容发给妈妈,生怕我落下一堂课。

篇15:描写老师的作文:谭老师

谭老师很聪明,还会随机应变,尴尬的时候,会“解嘲”,尤其是在课堂上还很幽默。那次上课的时候,谭老师忘了穿围裙,就给我们做示范画,一不小心把水粉溅在了白衬衫上,没等他反应过来,全班就哄堂大笑。谭老师看了看白衬衫,微微地皱了一下眉头,眼睛猛然一亮,兴奋地说:“ 我考你们一个问题。”同学们的笑声戛然而止,都把眼特瞪得溜圆,目不转睛,满脸疑惑的盯着谭老师,都在想:谭老师的葫芦里卖的是什么药呢? 只见谭老师笑着走到了教室里白色光的地方,让同学们用水彩调出自已衣服上斑点的颜色,又走到黄光下,让同学们再调出自己衣服上斑点的颜色,对比这两种颜色有什么区别……。然后他告诉我们:“画画要在合适的光线下,才能画出好的作品。”这时我们才明白他的用意。

下课了,他还自言自语地说:“幸好昨天我没洗这件衣服,今天可以一起洗了。”

谭老师绘画的水平很高, 在国内举办过很多次展览,有些作品都到国外展出,获得了很多奖项。他很喜欢旅游,去过欧洲很多国。他就是我们喜爱的美术老师一谭崑…

作者:四年十班张馨玥

篇16:如何打造阅卷老师青睐的中考作文

一、让阅卷老师看到漂亮的脸面

文章的脸面指书面整洁, 书写美观, 字体规范, 行文正确。文章的脸面犹如人的脸面, 漂亮洁净的脸面给人美的享受, 文章的脸面亦然, 漂亮的文面给阅卷老师神清气爽的感觉, 一下子就博得阅卷老师的好感。反之, 那些字迹潦草、涂涂改改、卷面不洁、行文错误的作文是阅卷老师最讨厌、最反感的。这样的作文即使内容写得很好, 但已给阅卷老师的批阅带来困难, 会影响对此文的赋分。要解决这个问题, 平时习作时逐步实施写作要求就可以做到。另外, 在现在无纸化阅卷的时代, 答卷时一定要用0.5mm的黑色签字笔, 避免扫描后造成不必要的损失。总之, 要尽量让阅卷老师看不到文章的“外伤”。

二、让阅卷老师感受到真情实感

考生要以自己的真情实感牵动阅卷老师的情思。情感是连接作者与阅卷老师的桥梁, 是两者情感碰撞火花的电石。在应试写作中, 考生要将自己的情感融于作文材料中, 用自己的真情实感去拨动阅卷老师的心弦, 使阅卷老师的情感与自己的情感产生共鸣。我在指导学生写作中一直强调文章要抒发真情实感, 真情实感来源于对生活的细腻感受。考生要用真切的语言去打动阅卷老师。

三、让阅卷老师明白文意

元人程端礼说:“作文, 以立意为将军, 转换开阖, 如行军之必由将军号令。”十分形象地论述了立意的重要性, 即主题的重要。主题是文章的统帅, 它与题材、结构、语言等关系密切。文章题材的选择, 结构的安排, 语言的运用都取决于主题的需要。古代文人强调“意在笔先”。只有做到这样, 才能对全篇作通盘考虑, 把握如何开头, 如何叙写, 如何衔接、过渡, 如何结尾, 哪里详写, 哪里略写等。离开了主题, 题材、结构、语言等就失去了主脑, 无所依附, 就像断线的珠子、溃散的士卒。考生务必牢记文章的主题要求:正确、鲜明、集中、深刻。正确是指文章的思想要反映客观事物的本质和规律, 能经受社会实践的考验。主题是否正确, 关系到文章的成败。鲜明指文章主旨要明确, 作者态度要明朗, 爱什么, 恨什么, 提倡什么, 反对什么, 要毫不含糊。集中指文章的主题不能零乱、分散。古人作文的经验“立意要纯”、“意多乱文”, 是很有道理的。深刻指主题能够揭示事物的本质。主题是否深刻, 往往反映作者对事物认识的程度。因此, 考生在确定立意时必须把握主题要求, 要让阅卷老师明白所写文章的主题。

四、让阅卷老师看到有格调的材料

材料是文章的血肉。选用什么样的材料, 对文章的境界至关重要。文章要有高境界, 材料就必须有高尚的审美趣味, 给人以美的享受。如有一个学生在《童年趣事》习作中选了这样几则材料: (1) 搞恶作剧, 与新来的女班主任作对; (2) 想办法吓唬胆小的女同学; (3) 根据同学生理或行动上的缺陷给同学取绰号。也许这些事在作者童年时确实感到有趣, 但是作为中学生至今仍然视之为有趣, 其表现出的情趣是不高的。尽管考题没有在这一方面作出明确的要求, 但是在选材时一定要有明确的审美指向, 选用格调高的材料来表现主题, 做到这样就紧紧地把阅卷老师的目光吸引住了。

五、让阅卷老师欣赏优美的写作形体

美感形体是指文章以完美的组织形式和表达框架, 使审美形象在整体的自然和谐中产生心旷神怡的感觉。文章形体包括题目、开头、正文的顺序安排、过渡、照应以及结尾。怎样展示它们的美呢?

1. 题目要一“目”传神。

这是针对半命题或话题作文来说的。好题目令阅卷老师的眼睛为之一亮。拟题目的方法有使用生动活泼的口语, 恰当运用修辞手法, 恰当引用成语、名言、歌词等。

2. 打造“凤头”。

头好一半文。考场作文一般以开门见山, 落笔入题为好, 使人一读开头, 便能感受到作者的观点、思想和感情。考生应尽量做到开门正、入题巧, 这样可以收到“先发制人”之效。

3. 壮大“猪肚”。

在话题作文写作时, 考生要选择擅长的文体、行文结构、语言形式。语言要规范、连贯、得体, 还需增强语言的文采魅力, 即要综合运用多种表达方式、各种修辞、长短句等。另外, 还要提炼出闪光的语言, 即在关键处恰当引用一两句名言警句, 使文章增辉生色。

4. 打造“豹尾”。

文章的结尾要点明主题, 唤醒社会, 澄清是非, 振奋精神, 使人受到鼓舞。考场作文的结尾, 不管是百川归一, 还是余音绕梁, 一定要能“结得住, 断得下”, 顺应自然, 水到渠成, 起到深化主题, 强化形象的作用, 切莫草草收兵。

篇17:聪明的老师 “狡猾”的老师作文

记得读四年级的一个星期天,我去文化宫学作文,那节作文课真让人感到快乐(源于论文先生网www.lwsir.com),让我从此喜欢上了写作文。

“同学们,人都到齐了,下面我们开始上课!”随着一阵上课铃声,传来了邓老师洪亮的声音。

“同学们,我要告诉你们一个特大的好消息哟……”

“什么好消息?”我们迫不及待地问。

“你们真想知道?”邓老师卖起关子来,故作神秘。我们好生着急。

“是啊,快说啊!”全班同学异口同声地说。

“告诉你们,文化宫决定让你们出去旅游采风……”

“耶!”“真的啊?”“太好了!”

邓老师还没说完,教室里就充满了了欢呼声、惊叹声、疑问声……接着,同学们一个个神情飞扬。邓老师又发话了:“嘿,你们不要闹,我们还是先讨论一下去哪儿呀?”

“我建议――”一个男生口快,“去桂山公园吧!”

“切!早就去过几百回了。”同桌不屑地反击。”

“那就去美国呀!哦,不,去伊拉克吧!”有同学调侃。

“哼,去伊拉克?现在美国和伊拉克正在打仗呢,你一去,那炸弹不把你炸飞才怪呢!

“哈哈……”一句玩笑话引得大家哄堂大笑。

“我建议去海南,看大海,游泳。”

“好!”大家都觉得这主意不错。

“可惜就是太遥远了!”

争论还在继续,我突然看见邓老师笑了,那笑有点诡秘。“同学们,那就请你们把刚才讨论的的场景写下来吧,这是我们这节作文课的主题。”“啊?!”原来我们上当受骗了。真是竹篮打水一场空啊!

上一篇:城管行政执法工作情况汇报下一篇:在税务系统思想政治工作会上的讲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