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师的眼睛的作文

2024-05-07

老师的眼睛的作文(精选15篇)

篇1:老师的眼睛的作文

老师,您那双眼睛哟

老师,您那双水汪汪的眼睛,时而严肃,时而温柔,时而又给了我们一种期盼……

每当上学时,我望着坐在办公室的您,您也看着我,嘴角挂着一丝微笑,仿佛告诉我:快去复习,马上要上课了。我赶紧跑到了教室。

回想着您刚才的眼神,给予了我一种提醒。然而有时候,我上学迟到了,您并没有骂我,而是给我一个眼神:“下次别迟到了!”

上课的时候,您的眼睛仿佛又变了。每当我上课走神时,您的那双眼睛紧紧地盯着我,让我不得不赶紧坐好认真听课。

回想着那种眼神,是严肃的,告诉我:你走神了,认真听课。而有时上课,您的眼睛又给予了我另外一种眼神。上课,我认真听课,积极地举手回答问题,您的眼神看着我,嘴角挂着甜丝丝的微笑,告诉我:不错哟,加油!

老师,您那双眼睛仿佛会说话,告诉我们,提醒我们。

但是,当我犯错的时候,老师的眼睛是严厉的。您会把我请到您的办公室。从进门前到走到您的办公桌边,您的眼睛里让我读出了您对我的失望和严厉。这时,老师的眉头张了起来,嘴巴一动不动,仿佛告诉我:“刘谨娴,你自己应该知道你做了些什么!”

下课了,您的眼神是开心、愉快的。我们一道排练节目,您会在那里看一会儿,当您觉得我们做得很好,您就会竖起大拇指,投来赞许的目光。但如果您举得不怎么样的话,您也不会批评我们,只是告诉我们需要改进,帮助我们改进。

有时,您在和我们一起玩耍时,我们玩出了一些危险动作的游戏,您会望着我们玩的人们摇一摇头,制止我们:“这个动作很危险,不能玩,玩其他的吧!”

老师,您用您的眼睛告诉我们做人的道理,提醒我们,管教我们,您的眼神永远地记在我的心里。

作者:刘谨娴

公众号: 童心天地作文

篇2:老师的眼睛的作文

陈老师是我们的语言老师,而且还是我们的班主任。陈老师在一节课上提出了一道很难的题目,那时我们一下子鸦雀无声,生怕老师叫到自己回答问题,有的同学甚至低下了头。无意间老师叫到了我的名字,那时我紧张地站了起来,结结巴巴地说了几个字。我看向老师时,正好跟老师四目相对。我从老师发光的眼睛里看出老师想说:“没事的,看一下书,找到答案再说出也不迟。”我听了老师的话,翻开了书,寻找着答案,没过一会儿我就顺利地把答案说了出来。我再次看向老师,老师用赞许的目光看着我,仿佛在说:“答得不错,要继续努力。”

还有一次,一个同学骂了我,我就骂了回去,那个同学又骂了回来。我忍无可忍,就直接动了手。有一个同学去告诉陈老师。陈老师来了,那时我看了一下陈老师,发现他的眼睛冒着火,非常可怕。从那以后,我渐渐学会了如何止息怒气,与人好好相处。

篇3:老师的眼睛和我的眼睛不一样吗?

下面是一位教师教学三年级“观察物体”一课的片段实录。

师:请同学们拿出带来的长方体实物, 仔细观察一下, 你能看到几个面?

学生观察事先准备的牙膏外壳、药盒等各种长方体。

师:想一想, 观察一个长方体时, 最少能看到几个面?最多能看到几个面?

生1:最少能看到1个面, 最多能看到3个面。

生2:老师, 我有不同意见。最多应该能看到4个面。 (还有一些学生表示支持)

生3:老师, 我观察到了5个面。

师 (感到疑惑) :看到这么多? (想到了什么) 对了, 我们在观察的时候要注意, 身子和头是一点儿都不能动的, 站直了。你俩上来重新观察一下, 看看还是不是4个面、5个面?

生2和生3按照老师的方法上台演示。

生2:我把盒子这样放 (边长较短的一面放在眼前) 。我看到这个盒子的正面、上面、左面和右面, 一共4个面。

生3:我把骰子 (教师没想到这位男生随身带着这么小的玩意儿) 放在眼睛下面, 我可以看到它的上面、左面、右面、前面和后面, 一共5个面。

师 (似有所悟) :哦, 我们在看比较小的物体时, 要用一只眼睛观察, (教师让生2和生3遮住一只眼) 现在, 你看不到4个面、5个面了吧?

结果他们仍然回答说可以看到4个面、5个面。此时, 教师彻底崩溃, 无计可施了。只能强行灌输:那你们动脑子想一想, 观察这些物体时, 看到了上面还能看到下面吗?! (学生肯定地回答说不能) 这不是一样的道理嘛, 看到了左面还能看到右面吗?! (学生无言) 观察物体时, 看到了上面, 就不能看到下面;看到了前面, 就不能看到后面;看到了左面, 就不能看到右面。所以, 观察一个长方体物体时, 最少能看到1个面, 最多能看到3个面。

生2轻声嘀咕:我明明看到了4个面, 老师的眼睛和我的眼睛不一样……

【“问”:病历记录】

我们都知道“观察一个长方体物体, 最多只能看到3个面”的理论, 并对此深信不疑, 因此没想到教学中会出现这样的问题。当学生出现了“异”见——看到了4个面甚至5个面时, 才提醒教师也应该亲自看一看。课后, 教师拿来学生那颗“惹事”的骰子观察, 虽说看到5个面有点勉强, 但用一只眼看到4个面却是千真万确。这是怎么回事呢?难道是理论错了吗?随后, 我们进行了课堂回放, 围绕这一问题记录了一些“病历”。

一是观察技术不够。观察物体这一教学内容, 教材中并没有提示要“从一个点”进行观察, 事实上, 学生在观察较小的长方体物体时, 确实能够看到4个面。因为当物体的宽度小于两眼间距时, 这时左眼、右眼2个观测点的作用就被放大, 而观察较大物体时, 两只眼睛所在的2个观察点对结果的影响可以忽略不计。教学中, 执教教师想到了这一点, 于是采用遮住一只眼的对策, 让学生用“一个点”去观察, 然而让教师不明白的是, 为什么学生还会看到4个面甚至5个面?其实, 用一只眼睛观察, 依然难以精确成一个观测点, 因为人的眼珠子会左右移动, 于是观察的视点仍然可以左右变动, 只是扫描的范围小于两只眼睛而已。当看物体左面时, 眼珠子会下意识地左移, 反之右移, 这样观察, 就可能会同时看到一个较小物体的左右面, 物体越小, 这样的反映就越明显。

那么, 学生的眼珠子怎么就不能不动呢?其实, 这还与学生的心理反应有关。在课后与学生的访谈中, 我们知道, 学生在面对这一个具有挑战意义的问题“最多有几个面”时, 为了“最多”, 就会尽力去看“多”和“多”看, 两只眼睛也就会不由自主地“用力去看”——看左面时, 左眼发力, 看右面时, 右眼用力。学生这种看的方法, 眼珠子必定要左右移动, 其结果等同于进行了先后2次观察。

在课后与学生的访谈中, 我们还知道了这样一种情况, 有些学生在观察物体时, 并没有真看到4个面, 但由于在准备或出示物体时, 学生已了解, 或者在同学和老师的对答中知晓了各个面的特点, 为了逞能, 在观察时无意识地“感知”到自己“已看见”, 但这其实是“潜意识”中看见的, 比较模糊, 于是也就糊里糊涂地成为“看到4个面”的支持者。

二是观察知识不够。实际上, 数学中所说的观察物体不同于生活中所说的观察物体, 它应该用数学的眼光来观察。这个学习内容是“投影与视图”范畴之内的, 在中小学阶段所呈现的视图, 是平行光线在平面上的投影, 光线是平行光线, 不是像我们眼睛一样的点光源会产生扇形式的扫射过程, 这样, 就不会出现“长方体的厚度比两眼间的距离小可以同时看到4个面的情况”, 在这样的观察条件下, “一次最多只能看见长方体的3个面”完全正确。然而, 这些高深的知识对小学生而言, 显然是无法理解的。

人的眼光只能算是视线, 而不是严格意义上的光线。当观察的物体宽度等于人的两眼距离时, 可以近似地看作平行投影法 (图1) ;当观察的物体宽度大于人的两眼距离时, 可以近似地看作中心投影法 (图2) , 人的两只眼睛可以合并为一个观察点, 但当观察的物体宽度小于人的两眼距离时, 虽然也可以近似地看作中心投影法, 但是人的两只眼睛却被划分为了两个观察点。

【“切”:病理诊治】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 (2011年版) 》第二学段 (4~6年级) “图形与几何”部分对这一知识是这样表述的:“能辨认从不同方向 (前面、侧面、上面) 看到的物体的形状图”。从这句话可知, 观察物体时, 要选择合适的观察角度, 也就是要确定合适的“观测点”。本节课的“观察物体”为小学三年级的教学内容, 在本册的《教师教学用书》中教学目标定位为:“知道从一个角度观察长方体形状的物体, 最多只看到三个面。”随后的教材说明和教学建议中也提到:“要让学生从不同的位置反复进行观察, 充分体会, 不论从哪个角度观察, 最多只能同时看到物体的三个面。”在这里, 明确提出了要让学生知晓“一个长方体最多同时看到3个面”这一知识点。那么教学中如何尽量避免“眼见不一定为实”的尴尬, 让学生较为科学地把握这一知识呢?我们认为, 目前只能用“眼睛”下功夫、用“投影”做渗透, 在教学中, 可以根据实际情况采用如下对策。

一、根据学生认识水平, 无“事”则不生“是非”

对于三年级的学生来说, 还不必要去清晰地认识到观察物体时需要“一个点观察”和“视线平行投射”等科学性问题, 教师也无须向学生诠释观察时的技术问题。研读教材, 不难发现, 教材在安排“观察对象”时, 选择的都是相对较大的物体, 如例题所选择的图书柜, 想想做做中的洗衣机、冰箱等。在《教师教学用书》中也指出:“被选择的长方体形状的物体不能太小, 否则不利于学生观察, 而且不便于总结出相关的结论。”因此教学中教师不妨这样安排:

第一步, 让学生坐在自己的座位上观察图书柜, 从而引出只能看到1个面、2个面, 然后教师利用身高优势站在能看到3个面的地方, 让学生猜猜能看到几个面?并邀请学生以同样的角度和同样的高度实地观察, 再组织学生自由地在图书柜周围走动, 观察能看到几个面?初步感知到观察一个长方体, 最多能看到3个面。

第二步, 教师提供图3、图4这样的正面既定, 只是摆法不同的实物, 让学生自由观察。并说说看到了几个面?分别是哪几个面?从更大范围让学生知道最少看到1个面和最多看到3个面。

第三步, 教师提供如图5这样空白的、正面相对而定的实物, 让学生观察。

第四步, 将实物延伸到如图6的长方体和正方体模型, 这时可准备相对较大的长方体和正方体让学生观察。再次说说看到了几个面?

最后, 教师可引导学生将问题聚焦, 通过三次观察, 能得出一个怎样的结论?这一教学环节的设计, 从选材上避开了过于“小” (物体的宽度小于两眼间距) 的物体, 照顾学生的认知能力, 减少知识生出“是非”的可能。

二、根据学情认识问题, 有“事”则明辨“是非”

然而, 学生不会是我们预料中的学生, 课堂也不会是我们预料中的课堂。虽然教师故意避开“小”物体的观察, 但学生未必就会主动绕开, 一是像上述课中的那位学生随身带着的平时经常玩的骰子, 如果没有, 或许有的学生也会想到。一旦课中生成这样的问题, 教师就难以绕开这个坎儿, 视而不见。那么, 教师该怎么解决这一进退两难的问题呢?目前, 也只能拿学生还能理解的观察技术和观察知识来说事:

第一种办法是, 教师首先让学生只睁一只眼睛, 睁着的眼也尽可能眯成一条缝, 不转动眼珠而盯着小物体看, 这样做是为了使学生的视点能够尽可能地接近“一个点观察”, 使之重新符合中心投影法。

第二种办法是, 当物体 (例如骰子) 小到小于一只眼睛的余光范围时, 用只睁一只眼睛也无法精确到“一个点观察”时, 教师可以借助摄像机或摄像头等科技手段来代替肉眼的观察。例如把骰子放在镜头下, 屏幕现场播放从各个角度拍摄到的观察画面 (如图7) , 在距离的不断推移中、在角度的不断转换中、在物体的不同摆法中, 让学生观察到事物的“真相”, 确信“只能看到3个面”。这样利用技术手段客观上的观察, 可以真正确保“一个点观察”, 从而克服因人的主观原因造成的观察上的缺陷。

此时, 学生会产生“眼见怎么不为实”的疑惑。对此, 教师可以与学生做个实验:让学生闭上左眼睁着右眼看举在眼前的手指, 再闭上右眼睁着左眼看手指, 一睁一闭交替。学生会惊奇地发现, 随着左右眼睛的闭合, 手指似乎在左右移动。教师于是可适时地告诉学生其中的道理:我们平时所看到的物体形象是两只眼睛两个观察点所看到的图像的综合之后的结果。当观察的物体宽度越是大于人的两眼距离时, 人的眼睛越是接近于一个观察点;反之, 当观察的物体宽度越是小于人的两眼距离时, 人的眼睛越是接近于两个观察点, 越是不容易达到眼见为实, 这也就是有学生看到4个面甚至5个面在生理上和物理上的原因。

当然, 除了用摄像头和摄像机, 我们也可以用照相机拍照、实物投影仪投影等多种技术帮助学生观察物体。其中, 摄像机、照相机的成像运用了绘画中的“透视”原理, 实物投影仪的成像则属于几何中的“投影”知识。

上述课例让我们想到了“眼见为实”这个词, 意思是道听途说不可信, 自己亲眼见到的才是真实的。这种说法在直觉上是成立的:眼睛忠实地反映着客观世界的一切, 不论是感知物体, 还是感知物体的运动, 这可以说是最基本的常识了。然而, 很多心理学家都认为, 事实上我们的眼睛和视觉系统并非绝对客观的, 即眼见不一定为实。美国加州理工大学的教授最近研究发现, 视觉给予的信息是受到观察者的主观因素影响的。上述课例, 可以让我们深刻地感受到这一点。

篇4:让作文擦亮高考阅卷老师的眼睛

江苏高考作文从2014年开始考查的形式采用新材料作文,学生根据所给的一段新材料内容自已立意,自拟题目,体裁不限,诗歌除外。从形式上看写法自由,立意广泛,其实不然。从这几年学生的作文均分和阅卷教师的反映来看,写议论性、抒情性文章较多,记叙性较少,但很多文章偏题、走题或内容千篇一律,没有新意,让他们看着看着趋于入睡,不能引起兴趣,所以如何让阅卷老师眼睛一亮,头脑一震,获取最大的分值才是高三学生最为关注的问题。

一、美目顾盼能传情——精设标题

标题犹如文章的眼睛,如果眼睛炯炯有神、二目放光,就能够赚取阅卷教师的注意力。高考作文的文题既要明确化,同时又要诗意化。明确化就是文题要能够准确的体现文章的立意,给阅卷老师一个明确的立意信息。诗意化就是文题要有文采、诗意,要能够体现考生的智慧和匠心。只有两者兼具才能既给阅卷教师一个明确的中心,同时又能提高阅卷教师分值分档的提高意识。考生可以采用以下几种方法:

1.引用化用法:是指引用或化用大家所熟悉的诗词、名言、书名等作为文题,这样可以使文题既有文采、富有哲理,同时阅卷教师产生你读书多,精心拟题的感觉。例如,所给的新材料反映的主题是“诚信”,可以设置文题为《众里寻他千百度》;“思念”,可以设置文题为《粒粒相思豆,颗颗古人情》;“理解”,可以设置文题为《对面的父母看过来》;“读书”,可以设置文题为《爱你没商量》……

2.设置悬念法:就是在拟题时使用悬念,引起阅卷教师的好奇心。例如2014年江苏卷材料所反映的是人与蝴蝶的内容,可以拟题为《害怕的蝴蝶》《蝴蝶的手记》《蝴蝶害怕人?》《不可惊扰的寂静》……

3.修辞使用法:就是文题中运用各种修辞手法形象化拟题。例如新材料所反映的主题是“生态”,可使用拟人拟题为《蚊子的挑战书》,“文化”可以使用设问拟题为《“文化快餐”不足取吗》,“青春”可以使用对偶拟题为《长发长,短发短》……

4.富有诗意法:就是运用诗意化的语言,为文题构造一种诗情。例如材料所反映的主题是“生命”,可拟题为《白云、夕阳、歌声》,“乡情”可拟题为《那山、那树、那人》,“机遇”可拟题为《花季,我们一起去看山》……

二、语不惊人死不休—雕琢开头

文章只有有好的开头,才能快速叩开阅卷教师的心扉,融入你的文章,按照你文章的思路走。而且议论性文章的中心一定要居于最主要的位置——开头,同时要切合材料所反映的主题。只有这样文章才有灵魂,才能给阅卷教师一个明确的中心。主题立意不能让阅卷教师去猜、去归纳,甚至只为浮云遮住眼,这样会导致阅卷教师的理解偏差。在文章的开头一方面要鲜明、清楚,一方面能让我们写文章时知道该围绕哪个中心展开,做到文脉清晰、一目了然。记叙类文章的开头要塑造吸引阅卷教师的意境,带着他们去经历世事的考验。例如2015年江苏卷作文材料是与“智慧”相关的内容,那么文章的开头就可以围绕“智慧”的中心去点题,可以是“某某是智慧”、“智慧像……”等点出。在开头抛出中心时要讲究技巧,使用事例、诗句、名言等引出,增加文采,但一定要明确、干脆。

三、巧持彩练当空舞——结构别致

教师阅卷时要快速读完一篇作文,因时间短留给他们的最主要的印象就是文章的脉络结构。因此文章的结构与众不同,才能够给阅卷教师深刻的印记。所以作文时要精心布局,创新巧设结构,让自己的文章在整体框架上具有完美别致的形式,使阅卷教师赏心悦目,一目了然。结构的形式有:反复递进式、剧情式、镜头拼合式、书信式等,这些结构形式可根据材料选择合适的结构,缓解阅卷教师的视觉疲劳,获取好感。例如2015年全国卷一是有关“父亲开车打电话被女儿小陈举报”的材料,可以使书信式的结构形式展开:《致陈先生的一封信》《做一个敬畏生命的人》或小陈的一封书信《一封特别的“家书”》。也可以使用镜头组合式:镜头一、镜头二、镜头三、总结。

四、大珠小珠落玉盘——美化语言

古人用字字珠玑来形容语言的优美,好的语言在文中犹如珍珠亮人二目,直接影响着文章的魅力。反之生涩、干枯的语言,让人呕吐、难耐,更别说去打动别人,获取高分。由此看来,优美的语言,对于考生来说,语言成为语文考试成败的关键。其实对于考生来说,首先要做到词语的搭配和长短句的变化,做到文从字顺,气势贯通。其次运用各种手法、修辞格,增加文采,使语句生动形象、富有意境化,一篇文章要有几处闪光的句子或段落。再者可以引用化用诗词、名言、歌词、哲理性的句子等,既可以增加色彩也能给阅卷教师一个信息——知识渊博、读的书多。例如材料反映“人生”话题的文章的语言“生命不是永远旋转的唱片,青春也不是永不衰老的容颜。当白发苍苍的老人坐在夕阳下小憩时,他也许会扪心自问:我的人生舞台谁是主角?是我吗?年轻人从今天起做自己人生的主角吧!作人生的主角。‘田园将芜胡不归面对污浊的官场,面对良心的拷问,陶潜不由得仰天大叹……”这样的语言既有比喻、设问修辞,又有引用的例子,说明我们要做自己人生的主角,语言优美、犀利而又简洁。再如材料为“感动”主题的记叙类语言“阳光暖暖的贴着每一寸肌肤,清晨的公园永远是那么悠然恬淡。晨风轻轻地拂动着柳叶,发出欢快的‘沙沙声,早晨的鸟儿也开心地看着风景,说着悄悄话。然而美好是它们的,我什么也没有。辛辛苦苦复习了这么长时间,成绩依然没有起色……”这段语言既有写景的优美,又有反衬手法的运用引入事件。

五、画眉深浅入时无——美化文面

在高考评卷过程中,作文文面分值占了5分,有很多学生却不能得到,更别说印象分。虽说字要写好非一朝一夕之功,但在考场上把字写得工整,只要认真就能做到,至于文面的整洁也非难事,这两点恰如人光洁的脸面和穿戴。高考改卷过程中,考卷成叠,时间有限,眼看手批,紧张疲劳。如遇卷面整洁、字迹工整、语言流畅,提高一档赋分都有可能。而字迹草草、乱写乱画的,降一档赋分也很正常。因此要让自己的文面整洁、字迹优美、端正。

高考作文只有与众不同、推陈出新,不墨守成规,从标题、开头、结构样式、语言、文面等方面进行美化、雕琢,才能吸引阅卷教师的眼睛,提高文章在阅卷教师阅卷意识中的分值档次,才能在高考中立于不败之地。

篇5:老师的眼睛作文

清晨,老师在校门口用微笑的目光迎接我。我快乐得像只小鸟,蹦跳着来到教室,教室里传出了琅琅的读书声。

课上,我说出了精彩的答案,老师的眼睛闪着激动的光,连连夸我:真是个爱动脑的好孩子!

课间,我不小心把同学推倒了,却没把她扶起来。这时,老师向我投来严肃的目光。我知道自己错了,连忙扶起同学向她道歉。

那天,我肚子疼得皱起了眉头弯下了腰。老师赶忙放下书本走过来,摸着我的额头用关切的眼神询问我:怎么了,哪儿不舒服?

篇6:老师的眼睛作文

有一次我们班有名同学肚子痛。周老师急着和他的家长通话。这时我发现老师的眼睛里充满了焦急……

有一次我们正在上课。有一组同桌在说话,老师就一直看着他们,直到他们不再说话为止。这时我发现老师的眼睛里充满了责怪……

还有一次我们班有位同学考试考了全年级第一名,老师知道了后就看着他。这时我发现老师的眼睛里充满了开心……

篇7:老师的眼睛作文

田老师是我们的语文老师,她的眼睛会说话,你们信吗?

那是一个炎热的夏天的下午,田老师正在聚精会神的给我们讲课,有几个同学觉地很热,就用教科书当扇子扇了起来,田老师用严厉的眼神看了看他们:“你们忍一下行吗,下课了在扇。”那几个同学立刻把书收了起来,全神贯注的听老师讲课。还有一次,老师让我们回答一个问题,有一个同学知道,可他不敢举手。老师用鼓励的眼神看着他:“知道这个问题就要勇敢的举起手来”那个同学看了老师的眼神,勇敢的举起了手,回答了这个问题。

怎么样,田老师的真的会说话吧。

篇8:老师的眼睛的作文

【案例一】:被忽视的男生

我任教的班内有个男生陆某, 文化课成绩一直没有起色, 尤其到了初三, 性格也变得古怪, 有时脾气一上来, 表现得特别倔强, 可是陆某的美术成绩很好, 是我的美术课代表。一次的“生活中的标志”美术设计课, 安排同学们为班级设计班徽, 由于我的不小心, 甚至是粗心大意, 让陆某将全班同学设计好的班徽作品交给班主任来挑选。结果, 班主任当着陆某的面, 在进行挑选的时候, 连看都不看他的作品。这样的举动使陆某很生气, 脾气也上来了, 在下一节的“招贴”美术设计课上, 陆某就是不愿意与其他同学分组合作, 并且让其他与其合作的同学感到失望, 使得美术课一度中断, 当时我很生气。但是, 我控制住自己的情绪, 走过去, 轻轻地问:“你今天怎么了?”结果, 陆某很委屈地对我说:“上次将全班设计的班徽交给班主任挑选时, 班主任当着我的面, 跳过我的作品, 连看都没看上一眼。老师, 你评评理, 叫人生气不生气?”一边说还一边表现出很难过的样子, 眼睛里含着委屈的眼泪。此时, 我才真正知道缘由。课后, 我仔细看了陆某的作品, 觉得真的不错, 设计得很有创意, 有必要与班主任沟通。事后, 我告诉他:“你的作品被选中了, 班主任对你设计的班徽作出了高度评价。”一场风波才得到平息, 一团即将被泯灭童心的火焰又重新燃起。同时我认为这也是一个教育的契机, 利用放晚学的机会, 我对陆某进行了耐心的教育。

【自我点评】我认为, 作为一名教育者, 必须付出爱心, 对待同学必须一视同仁, 特别对于学习有困难的同学, 尤其要关心, 更要付出爱。对于这些内心敏感而脆弱的学生来说, 真爱特别重要。平时的一言一行, 一举一动, 甚至于微小的细节, 都是不能忽视的, 我们不能在他们幼小的心灵上留下伤痕。老师啊, 也许您的一点关注就是学生学习的动力啊!让老师的爱心, 成就学生的一生幸福。

【案例二】:林同学不承认打碎玻璃

“林同学, 请你站起来, 这窗子玻璃断定是你打碎的, 你怎么不老实承认啊?”我当着全班同学的面怒视着林某, 厉声地问。这个林同学, 是我班最调皮的学生, 是一匹难以驯服的烈马, 今天正好让我抓住把柄, 当然是一个难得的机会, 来整整他, 治治他那股“邪气”。事情是这样的:一天放晚学的时候, 只有林某和高某最后离开教室, 而那高某是一个很稳重的优秀男生, 成绩一直名列前茅。直觉告诉我这次“玻璃破碎事件”百分之百是林某所为。但是林某不愿意承认, 我只能“将目光转移到坐在前排的高某, 声音变得温和, 脸上不再有怒视:“高同学, 玻璃是不是林同学打碎的?”。高某站起来, 脸顿时红到耳根, 启启嘴, 欲言又止。此时, 林某慢慢地站起来, 看上去还有点胆怯:老师, 是我打碎的, 跟高同学无关。”此时, 我大发雷霆:“你终于承认了, 真是不可救药, 明天叫上家长, 带上50元钱来算作赔偿, 另外, 必须做一个深刻的检查。”第二天早上, 发现我的办公桌上压了一封缄了口的信, 是林某的父亲写的, 信下面压了50元钱。信的内容只有一行字:老师, 求你一件事, 并请你为我孩子守住秘密, 不要在班上公开高某“打碎玻璃”的秘密。事后, 我找到了高某, 才知道了一切:那天晚学后, 高某在等待林某完成作业时, 自个儿在教室里玩篮球, 不小心打碎了玻璃。

【自我点评】“玻璃破碎事件”伤害了两位学生, 问题出在我身上, 是我的思维定势、偏见和愤怒让“烈马”林某害怕说出真相;是我的处事方式、武断和溺爱让“良驹”的高某无法面对现实。“玻璃破碎事件”让我的心灵受到了一次强烈的震憾, 让我懂得了一个道理:同一片蓝天下飞翔的小鸟, 同一个花园中盛开的鲜花, 理应受到同样的洗礼。教育的失误往往会直接影响学生的人生幸福。因此, 教育者应该闭上眼睛, 静静地思考, 用爱心打开自己心扉, 同时开启每一个受教育者的心灵。

《论语》曰:夫子之道, 忠恕而已。作为教师, 忠于教育而近仁, 宽容学生而近道。爱和付出能得到回报, 而真诚的关爱更能得到意想不到的收获。作为一名教师你拥有的是真心还是假心?区别方法是教育者是否为受教育者的人生着想, 为受教育者的终身幸福着想, 这种发自内心的关爱, 一种为学生终身幸福而施的爱。如果采用没有爱的教育, 那将会扼杀学生欢乐的童心, 会泯灭学生萌发的潜在意识和特长, 而老师最终得到的是终生遗憾, 这就是关爱带来的收获。学生都是天真活泼的, 教师绝对不能做“模拟领导”, 实施虚伪的教育。

篇9:老师的眼睛

……风来了,你伸出了臂撑住我的腰;雨来了,你散开衣襟遮住我的头。有时,你像一泓涟漪荡尽我心上的阴云;有时,你像一片洁白的云彩揩净我身上的霉斑……

当我的弹弓打碎了窗上玻璃的时候,当我的足球摧断了小树的时候,当我偷偷地压住了女同学的辫子的时候,当我悄悄地撕去了作业本上的“鸭子”的时候……

你像热情的潮水向我涌来。我被浸润着,我咬着牙,仿佛要把这一切羞耻嚼成粉末!

多么富有魔力的盈盈碧波哟!我愿永远在你里面栖息,让你洗涤着我的心胸,让你陶冶着我的个性……

我常想:我这贫瘠的眼里何时也有这么一片碧波呢?

老师是辛勤的园丁,是我们的保护伞,是学生人生之路的启明 星。同学们,让我们一同向我们的老师真诚地道一声:“谢谢您,老师!您辛苦了!”画出你认为好的句、段,多读读。

词语课堂

hónɡ lián yī kāi méi cuī jí qī

泓 涟 漪 揩净 霉斑 摧断 贫瘠 栖息

涟漪:细小的波纹。

揩净:擦净。

陶冶:比喻给人的思想以有益的影响。

1.写出下列字的音节。

盈 泓 漪 潮 冶

2.选择填空。

治 冶

( )理 ( )安 陶( ) ( )炼

3.作者把老师的眼睛比作什么?

篇10:老师的眼睛作文

我的班主任性霍,她也是我们班的语文老师。她长得高高的,喜欢穿黑衣服,我们都很喜欢她。

第一节是语文课,我们安静的等待着老师。可是过了很久老师都没来。虽然或老师没来,但是班级进来了我们学校的书记,她以前也是一位语文老师。这时我们才知道霍老师的眼睛有病了,顿时,我的眼泪就要流出来了,因为霍老师要一个月左右才能和我们见面。现在有我们学校的书记来代课。

过了一个月霍老师终于回来了,可是她是戴着一副眼镜回来的。我们知道以后霍老师都要带着眼镜给我们讲课了。我希望霍老师的眼睛能早日康复!

篇11:老师的眼睛作文

有一次,我上课看课外书,褚老师把我叫到老师办公室,狠批了我一顿,用严厉的眼光望着我,仿佛我眼前有一片刺眼的光芒。

上次期末考试我考了199分,当老师宣布成绩,望着我时,眼里闪着欣慰的光芒。

记得我刚转来时,很胆小,有时老师提问,也是低头回答,当我第一次举手时,老师眼里闪着鼓励的眼光。

篇12:老师的眼睛作文

由于从小懒散,一直没适应小学的生活,作业经常乱写,字迹十分潦草,上课经常神游。五年级上册时,我们语文老师和班主任都换成了纪春婷老师,她是个心地善良、负责任的老师,长的虽然不是最好的,但还是蛮好看的。而且她的眼睛又大又明亮,还有着一种“超能力”——能说话!只要一个眼神,就知道她想要对你说什么。

眼睛怎么会说话呢?也许你不会相信,可那天我确实看见老师的眼睛说话了。

老师布置的整个学期的第一次作业我就写的像“天书”似的。语文课上,老师一进教室就一直看着我,走上讲台,“昨天的作业改出来了,某些同学写的像天书似的,我在这就不点名了,希望自己自觉檫掉重写,放学时悄悄交给我。以后要认真的写作业哦。”

我听了脸瞬间变红了,像是发烧到了40度,又像是成熟的红苹果似的,手里不停地卷着自己的衣角,这么冷的天气我的手心都出汗了,真相找个洞钻下去。战战兢兢的抬起头,看向老师,正巧对上了老师的视线,老师递给我了个鼓励的的眼神,好像在说:“加油!老师相信你一定能做到的,努力写好作业,你是最棒的是不是?”

我受到了很大的鼓舞,破天荒的认真的上了课。下课了,我没像以前一样冲出教室去玩,而是将作业全部重做了一遍,拿出学陶笛时才会有的认真劲,工工整整的将作业写完。

当我将作业交给老师时,老师嘴上虽然没说什么,当我无意对上她的眼神时,她好像在对我说:“你其实是很棒的,只要认真绝对能成功。继续加油吧!”

从那以后,我再也不那么懒散了,努力把一切做到最好,努力改正自己的缺点。

直到六年级下册,我的语文学习扎实了,并且还算好的。

期末考试成绩出来了,我的成绩如老师所预料,经过我不懈的努力,我的学习成绩赶上来了,并且十分的好。达到优了。

老师给我的老师的知心话是这样写的:

丽坤:

这学期你渐渐地成为了学习的主人,作业能按时缴交,书写也变工整了,下课的时候总能看到你仍坐在座位上默默的看着课外书。你的学习成绩也因你的努力而有了较大的提高,老师、同学开始对你刮目相看。多好的开始啊!愿它翻起你辉煌人生中了的第一页。

等级:优班主任:纪春婷

篇13:老师的眼睛的作文

一、拟题的重要性

高考作文自1983年 (大作文) 出现“自拟题目”以来, 至2011年止共达23次之多。其中1999年以后则推出了一个全新的作文类型, 那就是话题作文, 其题是“假如记忆可以移植”。2000年到2003年的话题分别是:“答案是丰富多彩的”、“诚信”、“心灵的选择”、“感情亲疏”和“对事物的认知”。2004年起福建省高考语文科独立命题。该年作文题目是“选择下面所列的一个人物或文学形象作为话题”。此后, 福建省高考作文题目, 2005年为看图作文;2007年为命题作文 (题目为“季节”) ;2009年为半命题作文 (题目为“这也是一种”) 。此外, 均为材料作文, 均要求“自拟题目”。

自拟题目类材料作文和话题作文的主要区别是:前者限制较多, 写作切入面较窄, 要求较细;而后者只提供一个写作话题或写作范围, 并未限定立意、取材、文体和写作方法。甚至连原来材料后的“要求”也改成了“注意”, 给考生以更广阔的思维发散空间。

无论哪一种类型, 拟题都是关键的一个环节。俗话说, “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自拟题目类作文的开端就是文章的标题, 它决定了评卷老师对该文章的第一印象与第一判断。拟题能力既是一种语言表达能力, 又蕴含着作文所必需的审材能力、审美能力、创新能力等等。可见注重拟题训练是十分有意义的。

二、拟题例谈

(一) 课文示例:以高中语文课文题目为例:《项链》的标题起到了贯串情节的作用, “项链”是小说的线索;《祝福》的标题, 包含了作者反讽的深意, 有利于深化主题;《边城》的标题, 不仅是指湘西的边远小城, 而且是指大城市的对立面, 是“中国另外一个地方另外一种事情” (沈从文《边城题记》) 。《药》的标题, 既有揭示主题的作用, 又有概括情节、连接线索的作用。

(二) 个人实例:笔者也有这方面的体会, 比如:其一, 有个工人工伤失去右臂, 在经历了一番痛苦之后, 终于走上自强之路。学会生活自理, 练习用左臂写字、写文章、打乒乓球等。后来, 只有初中文化程度的他, 练出了一手好字, 所写的文章也常在报上发表或获奖。笔者为他的精神所感动, 写了一篇报道他事迹的通讯, 初拟的题目是《独臂撑起一片天》, 同事看了之后说太大, 欠妥。想想也是, 就改为《独臂写自强》, 结果被《泉州晚报》录用, 还配发了一张人物的生活照。

其二, 有一次, 某报编辑向我约稿, 要我写一篇有关婚姻家庭的文章。我选择了四个家庭的片段:A.一对老知识分子几十年相敬如宾, 拥有一个幸福的家;B.一对年轻夫妻同甘共苦, 共同创业, 拥有一个殷实的家;C.一对离异的年轻夫妻其女儿无人照顾, 流落街头;D.一个丈夫意外故去的妻子在赡养公婆、抚养子女的重担面前她将怎么办?材料确定以后, 在拟题方面却颇感踌躇。如何用一个恰当的题目把这四个故事贯穿起来呢?我想到了伞。有伞就能遮风、挡雨、防晒;无伞就要风吹、雨淋、日晒。因此题目就叫《家是一把伞》。也在《泉州晚报》刊登了。

其三, 2002年12月, 高二学生涂莹莹参加“我与数字泉州”征文比赛, 获得泉州市一等奖。当初她把作文写好交给我时说:“还没有题目, 老师, 你给定一个吧。”实际上, 她原来有一个题目, 叫“痴心‘网’想”, 可能是觉得不妥, 划掉了。这个题目容易让人想起“痴心妄想”。斟酌后笔者为其改为“‘网’事随想”。其优点:“网”事谐音双关, 既指上网之事, 扣紧“我与数字泉州”这一话题;又指过去的事情, 因回忆往事而浮想联翩。同时, “随想”又适合该文章的内容。

(三) 优劣对比:拟个好题目有时并不容易, 但比较其优劣还是比较容易的。例如:

1.人物形象分析: (1) 《祥林嫂的悲剧》 (角度太大) (2) 《浅谈祥林嫂的“悲哀经”》 (语言入手) (3) 《从“祥林嫂, 你放着吧!”说起》 (环境入手)

2.2009年永春一中高一期中考试语文试卷, 要求填完整半命题作文的题目:“_________是福”。结果学生作文如:《母爱是福》《拥有生命是福》《没有父 (母) 亲是福》。

三、拟题方法

(一) 题目的形式:

标题可分为引题、主题和副题。主题是用来揭示文章中心内容;引题对主题起一种引发、烘托、提携的作用;副题则是补充、解释主题的。这三种题的组合又有四种形式:

1.完全式。即引题、主题、副题三者都有。例:

故事集《365夜》深得年轻父母心 (引题)

幼儿遇良师家庭添乐趣 (主题)

订购信有如雪片飞来总印数已逾两百万册 (副题)

2.引主式。即只有引题和主题。例:

3比0 (引题)

中国足球队踢赢科威特队 (主题)

(以上两种形式, 新闻报道中用得比较多)

3.主副式。即只有主题和副题。例:

纳谏与止谤 (主题)

重读《邹忌讽齐王纳谏》有感 (副题)

4.主题式。即只有主题。例:

雨中登泰山 (李健吾)

(二) 拟题的要求

作文拟题的总体要求是:简洁、明白、醒目。具体要求如下:

1.角度要小, 以小见大:角度小而巧, 便于入题, 能够写深, 写出新意。在应试的个把小时的时间里更适用。

2.文题相应, 画龙点睛:从拟题角度讲, 要符合作文要求, 适合所选题材和主题的需要。例:泉州市2000年秋季高二年级期末卷要求以“假如我是_________”为题, 写一篇施政演说, 填“班主任”、“校长”等就符合要求;而有的同学填“经理”、“孙悟空”就显然不妥。因为作文要求之一是, 在符合“学校具体实际的基础上, 尽量反映广大学生的愿望”。从写作的角度讲, 则要点题、扣题, 不能文不对题, 或离题万里。

3.新颖别致, 醒目引人:拟题时, 应着眼于一个“新”字, 新视觉、新思路、新形式, 力求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

当然, 拟题要做到新颖别致, 还要讲究一些方法。

(三) 拟题方法

1.修辞法

就是拟题时运用各类修辞方法, 创造性地运用语言拟出精彩、漂亮的标题, 从而增强文章的文采与感染力, 让文章在众多作文中独具魅力。

以学生作文或课本为例, 主要有:

(1) 比喻

(1) 心中的太阳 (喻精神力量)

(2) 甘为铺路石

(3) 奋斗, 实现理想的阶梯

(2) 拟人

(1) 生活告诉我

(2) 扼住命运的咽喉

(3) 拟物

出售文明

(4) 反问

(1) 你, 甘为铺路石吗?

(2) 环境能决定人生吗?

(5) 引用

(1) 哀其不幸, 怒其不争———关于祥林嫂的反抗性格

(2) 生当作人杰

(3) 掌声响起来

(6) 设问

(1) 成才靠什么?

(2) 怎样才能成才?

(3) 雪化了是什么?

(7) 对比

(1) 客观条件与主观努力

(2) 钱多与官大

(3) 马虎与认真

(8) 呼告

回来, 我的哥哥

(9) 倒装

别了, 司徒雷登

(10) 反复

啊, 船长, 我的船长!

(11) 仿词

(1) 公鸡下蛋

(2) 近墨不黑

(12) 对偶

(1) 霁月难逢, 彩云易散———浅析晴雯形象

(2) 说团结, 道配合

(13) 借代

(1) 麻脸 (特征代人)

(2) “矮板凳”变“高”了 (外号代人)

2.哲理法

这种方法就是从所给材料中挖掘出一则道理、哲理, 用充满哲理、思辩的词句来拟题, 以吸引、打动读者。例如:

(1) 贵在坚持 (2) 生命的价值在于奉献 (3) 战胜自我是通向成功的第一步 (4) 残废人不残废 (5) 天才出于勤奋

3.套语法

文章的标题特别是议论文的标题有许多固定的用语, 采用这些固定格式, 也是一种拟题方法。例如:

(1) 红颜薄命———浅谈林黛玉的悲剧原因 (2) 浅析周瑜的形象 (3) 小议成才 (4) 谈人生志向! (5) 说聪明!!

4.符号法

即在文章标题中使用标点符!号和数理符号的拟题方法。例如:!!

(1) 天才·逆境·成才

(2) 打开知识宝库的钥!!匙———书目!

5.审材法

细心辨别所给材料蕴含的信息, 将有效信息直接截取或引申发挥, 便可获得一个好的题目。这种方法可分为两大类。

(1) 狭义取材法:直接从所给材料中截取某一关键性具有立意功能的词句来命题。例如:

(1) “领受挫折” (2) “人的免疫力是一步步增强的” (3) “从无菌室里走出来”。

(2) 广义取材法:

(1) 创造性地改写某些具有典型意义的词句, 以之为标题。例如:

“从‘细菌’中成长起来”、“从‘调皮明星’到‘见义勇为’青年”。

(2) 创造性地改写与所给材料相关的所有隐性材料, 并以之为标题。这些材料如名言、格言、谚语、典故、歌词、广告词等等。例如:

“历经风雨, 终见彩虹” (改写《真心英雄》歌词) 、“让挫折来得更猛烈些吧” (改写高尔基《海燕》句子) 、“挫折是成功之父” (仿“失败是成功之母”) 。

6.话题法

就是直接套用话题作为标题。不少同学采用了这种方法。但这是一种懒惰的做法, 体现不出作文的具体内容, 往往显得大而无当, 不利于得高分。例如:

泉州市2000年秋季高一年级语文试卷, 要求以“生活中的美”为话题写一篇文章。不少同学以话题为文题, 这是可以的。但有的同学却稍加变化, 改为《美在生活中》, 既体现了自己的创造, 也突出了“美”字。

篇14:老师的眼睛

您的教师生涯,有无数骄傲和幸福的回忆,但您把它们珍藏在心底,而只是注视着一处处待开拓的园地。在教师节来临之际,我们用满腔的热情写下赞美的诗篇,并把它献给您——我的胸怀博大、知识渊博的老师。祝您教师节愉快!

这是一双晶莹的眼睛。它似一潭秋水,滋润我幼小的心田;又像和煦的春风,融化我心头的冰霜。这是我小学五年级时的班主任黄老师的眼睛。

记得那次期末试卷发下来的时候,泪水模糊了我的双眼。面对同学们投来的异样的目光,我真恨不得打个地洞钻进去。出了名的好学生竟然考了个59分!什么名次、什么三好学生都不要再想了。我真尝到了失败的滋味,心里好沉、好沉。这时,耳边响起黄老师亲切的声音:“这点挫折算什么!”我抬起头来,看见她那双柔和的眼睛里充满了鼓励,充满了信任,似乎在说:“失败了不要紧,只要从中找出原因,总结经验教训,努力改正,相信你会成功的。”我终于振作了起来。黄老师看出我已经重新鼓起勇气,开心地笑了,笑得眼睛眯成一条缝。

还有一次我在上课时发起高烧。黄老师知道后,马上把我送到医院看病,然后又把我扶回房间并看着我把药吃下。从黄老师那关切的目光里我感到了母爱般的温暖。还记得那时候,我迷迷糊糊地睡着了,朦胧中,我似乎觉得妈妈正坐在我的身边,用手盖上我的额头。她的手是那么温暖,眼睛是那么慈祥。我轻轻地叫道:“妈妈别离开我。”“我在你身边,你好好休息,很快就会好的……”这是谁的声音,那么熟悉,那么亲切?我慢慢地睁开了眼,黄老师正在轻轻地给我盖被子,那眼睛里充满了慈爱。望着她那慈母般的眼睛,我不知不觉地流下了两行热泪。

啊!老师,我不会忘记您慈母般的关怀,更不会忘记您的谆谆教诲。您那闪烁着智慧、充满着爱意的目光,也将永远地留在我的心里。

点评:小明用一两件事,写出了如太阳般温暖,如春风般和煦的师爱。全文生动具体,行文流畅,蛮不错的。

篇15:老师的眼睛作文

我懂得老师眼睛说的话,同学也懂得老师说的话。同学们上课讲话时,老师用眼睛盯我们一下,仿佛在批评我们:“怎么讲话了?”

有一次,我们班级上公开课,全校有二十几位老师在听课呢!老师提问:“天空为什么会发生月食?”我马上把手举得高高的,华老师请了我。我看有那么多老师,心里很慌。回答得很轻。老师的眼睛马上向我投来了鼓励的目光,似乎在说:“对,对,声音再响亮点!”我胆子大了,声音也高起来。

有一回,我发烧发到39。5℃,过了好几天才上学,上课时,老师不时用眼睛注视着我,仿佛在对我说:“吃得消吗?身体不舒服吗?”

上一篇:求职应聘面试技巧-某著名外企的面试题下一篇:班级计划一年级二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