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校企合作模式

2024-04-17

浅析校企合作模式(精选8篇)

篇1:浅析校企合作模式

最新【精品】范文 参考文献

专业论文

浅析校企合作模式

浅析校企合作模式

[摘要]近几年,职业学校对校企合作顶岗实习越来越重视,从初期的输送毕业生到现在的合作开发课程迈进了一大步,尽管如此,学校并不满足,希望进一步深化合作,拓宽渠道,提升其顶岗实习的内涵。由于会计与审计专业的特殊性,企业出于安全和成本的考虑,不愿意提供顶岗实习,因此本文从我校会计与审计专业的顶岗实习实际情况出发,介绍了会计顶岗实习的方式、组织管理、学生体会及能力的改变等作翔实介绍,并提出存在的困惑,以期能在以后的实训基地建设,“双师型”队伍建设,培养目标的确立,教学效果评价的更新等诸多方面起到正确指导的作用。

[关键词]会计与审计专业;顶岗实习;培训

[中图分类号]F27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6432(2013)45-0195-02

1前言

我国的职业教育正在发生深刻的变化,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以能力为本位的新的一轮教学改革正在进一步深化,以校企合作和顶岗实习为前提,加强专业建设,强化课程改革,制定出合理的人才培养方案,满足企业的需求,正在成为职业学校的发展目标。

顶岗实习对于中职学生来说既是挑战也是机遇,只有很好的把握,才能体现其实际意义。作为一名会计人员,工作中一定要具有良好的专业素质,职业操守以及敬业态度,会计部门作为现代企业管理的核心机构,对其从业人员一定要有很高的素质要求,严谨的工作态度。会计人员要对数字有一定的敏感度,这样才能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弥补会计核算过程的不足;同时要具备良好的人际交往能力,会计部门是企业管理的核心部门,对下要收集会计信息,对上要汇报会计信息,对外要与社会公众和政府部门搞好关系。在和各个部门各种人员打交道时一定要注意沟通方法,协调好相互间的工作关系,工作最重要具备正确的心态和良好的心理素质。

最新【精品】范文 参考文献

专业论文

针对会计专业的特殊要求,结合我校校内实训基地及会计与审计专业的学生的实际情况,我校从2006届审计与会计专业开始到现约500人学生在学校领导关心和支持及多位会计教师的指导下到企业进行顶岗实习,实习单位范围包括汽车行业、服装纺织业、制药业、医疗卫生、电子行业、建筑行业、造纸行业、旅游业以及商品流通等大中型企业15个实习点;实习内容主要是为了加强学生的品德教育,树立诚信思想,培养学生良好的会计人员的职业道德,同时熟练掌握企业会计操作的全部技能,包括:各种账簿的设置,各种原始凭证填制方法,对各种典型经济业务进行确认、计量,记账凭证的填制和审核,各种账簿的登记方法,成本计算,财产清查及编制财务会计报告;培养学生分工协作能力;提高在手工操作和计算机操作条件下会计业务综合处理能力。

每个实习生都在实习前制订了一份详细的实习计划,实习期间每天写一份实习日志,实习结束后根据自身的实习情况写一份详细的实习总结。每个实习点都对实习生做出了实习鉴定(实习单位盖章有效),在鉴定中对每个实习学生做出了客观评价,450余名学生单位实习鉴定成绩全部合格,其中有50人被评为“优秀实习生”。

学生通过顶岗实习达到了教学预期目的。学生在学校与社会角色转换关键时刻,实习环节起到承前启后的作用,同学们对自己、对工作有了更具体的认识和客观的评价。顶岗实习采取集体联系、分散实习形式,实习单位覆盖面很广,实习企业总体核算水平也比较高。实习效果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2采取的实习方式

一般实习单位都采取指定人员指导学生的日常实习。学生在实习单位以双重身份完成了学习与工作双重任务。他们向单位员工一样上下班,完成单位工作;又以学生身份虚心学习,努力汲取实践知识。同学们认真的工作态度、较强的工作能力和勤奋好学的精神受到了实习单位及其指导人员的一致好评。

3有效的组织管理

实习指导老师经常深入实习单位,检查和指导实习工作,协调解决实习中遇到的问题,总结交流工作经验。指导老师们在整个实习过

最新【精品】范文 参考文献

专业论文

程中尽职尽责,对保证实习质量起到了重要作用。实习开始前,系部在每个班级开了实习动员会,阐明实习大纲及实习计划内容,明确实习目的和要求。实习过程中,结合实习单位的具体情况,帮助学生学会具体地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学会深化专业知识,用专业知识指导实践,指导学生做好具体工作;在业务不多的实习点,引导学生“找事做”,挖掘他们的实践经验;检查学生实习工作日记,掌握实习情况,指导工作及时有效;督促学生认真完成实习报告。实习结束后,老师们认真做好学生的实习成绩考核及评定工作,参加实习交流会,完成实习总结报告。指导老师平均每周至少到实习单位和学生及企业交流一次。实习单位的指导老师认真负责。不仅指导具体工作,还无私的介绍自己的工作与社会经验。

4提高了工作及社交能力

在实习过程中,绝大多数同学积极肯干,虚心好学、工作认真负责,主动参与企业财务岗位的工作,同时认真完成实习日记、撰写实习报告,善于经常做工作总结。工作中坚决不犯同样的错误,对于工作要未雨绸缪,努力做到更好。坚持学习,不仅学到会计有关的知识,还学到与企业管理相关的其他知识。实习单位的反馈情况表明,我们的学生具有较强的适应能力,具备了一定的沟通能力,大多数学生能胜任单位所交给的工作,普遍受到实习单位的好评。有吃苦的决心、平和的心态和不耻下问的精神。作为一名新人,平和心态很重要,做事不要太过急功近利。多观察,多听,少讲,不说与工作无关的内容,多学习别人的艺术语言和办事方法。

5改善了校企关系

实习前后实习老师专门拜访、答谢实习单位,实习结束后系里向实习单位发出感谢信。实习学生积极配合企业工作,他们的精神风貌和实际工作绩效对企业起到了良好的促进作用,使校企关系得到了进一步巩固和发展。

6实习收获丰富

主要有四个方面。一是通过直接参与企业的运作过程,学到了实践知识,同时进一步加深了对理论知识的理解,使理论与实践知识水平都有所提高,圆满地完成了教学的实践任务。二是提高了实际工作

最新【精品】范文 参考文献

专业论文

能力,为就业和将来的工作取得了一些宝贵的实践经验。三是一些学生在实习单位受到认可并有可能促成就业。四是为以后的毕业论文积累了素材和资料。

7实习体会深刻

返校后在每个班级都召开了各种形式的交流会,内容丰富、气氛热烈,同学们积极发言谈经历,谈体会,谈感想,论题丰富,论据翔实。实习指导老师既肯定了同学们的成绩,又指出了实习中的不足,并对同学们的观点或体会进行了点评。对就业应聘以及将来工作具有很大的指导意义。

尽管同学们通过系统的、完整的会计核算岗位的实习,但是由于实践时间较短,学生们共同的体会之一是“书到用时方恨少”。从原始凭证的识别、记账凭证的填制、账簿的登记、报表的编制以及成本计算、财产清查等都需要宽泛的理论知识作支撑。有的单位工作专业性较强,学生下班回来找书找老师求教,其他实习点的同学也主动参与出谋划策。极大地激发了大家的学习积极性,许多同学遗憾学习时不够努力刻苦。一个普遍反映的问题是同学们都希望能多组织类似的实践活动,以系统地了解企业运作过程,增强实践能力。我们下一步计划适当增加实践时间,使以后的学生能够有更长的参与实践时间。在2008年已将财务岗位实习纳入人才培养方案中。

在实习单位的选择上存在部分问题,企业是以经济效益为中心,针对学生实习态度不积极,虽然也安排学生进入财务岗位实习,但仍有大量的时间安排学生进入车间做工。对于这种情况我们在以后的实习安排中调整实习单位,让学生能真正的在财务岗位开展实习。

以社会需求为导向,调整课程设置。从实习中了解到,目前社会需要大量的会计人才,可是,现在会计学生却难以找到合适的岗位。客观表现为企业一般招聘有几年工作经验的人。其实企业真正需要的是人才,这里折射出来的是:应届毕业生不算是人才。我们不能改变招聘条件,只能使自己成为人才。学生怎样才能成为人才,是我们面临的迫切问题。我们必须加大教学改革力度,使学生能够在进入企业前成为企业肯用、能用的人才。

通过顶岗实习,让学生所学理论知识得以运用,锻炼了能力,增

最新【精品】范文 参考文献

专业论文

长了才干,为走上工作岗位积累了经验,做好了思想上的准备。在当前就业压力越来越大、竞争越来越强的情况下,我们将进一步深化教学改革,根据企业的实际需要进行教学方法、教学模式等全方位的教学改革,让学生学到有用、够用、实用的专业知识。

参考文献:

张俊美.学校与企业——校企互动双向介入的理论与实践[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0.------------最新【精品】范文

篇2:浅析校企合作模式

蔡新良

我校办学规模大,专业门类全。学校现有在职教师350人,2010学年注册在校生5300多名,下学年在校学生将达到5500人。开设有服装设计、商务外语等涉及九大类16个专业,因此毕业生就业面广,涉及的行业、企业多。不同的行业、企业对毕业生的需求层次也各不相同,有的企业大量需要一线技术工人,有的企业需要少量技术与管理业务骨干,所在按照学校闭门造车式的培养模式,很难适应不同行业、企业的实际需要。为此,学校实施开门办学,多渠道、多形式地探索和实践校企合作培养学生的新模式。

一、校企合作——孜孜以求 1.建立校外实训基地。

顶岗实习是学生的专业理论和技能与企业生产实践相结合并得到应用和提高的关键环节。学校一贯重视这一环节的工作。几年来,学校不断通过走访调研、洽谈,逐步扩大校外实训基地的规模。到2009年底,学校已有由市教育局发文公布并挂牌的校外实训基地24家。合作关系稳定、涉及行业门类广泛的校外实训基地为学生顶岗实习提供了保障。

2.实施订单式培养。

订单式培养一直是我校校企合作培养方式中一棵“常青树”,从“一舟”班到“芽芽”班再到“桐昆”班,订单式培养一路走来。2008年秋,我校又应乌镇旅游公司的要求,与之签了订单培养的“乌镇旅

这一方式在我校服装专业教学中走稳了第一步。通过承接生产加工任务,不仅增加了学生生产实践机会,也引进了企业生产的新工艺、新方法,使全体专业课教师也得到了新的学习和提高。

多年来的校企合作成效明显,但也存在着一些问题。教学时空与企业生产实际时空的错位、教学内容的滞后性与生产技术的先进性、理论教学与实践操作的不协调性等成了进一步提高校企合作效益的瓶颈。问题的发现,促使了我们新的思考:能否把企业引进学校?

二、筑巢引凤——突破瓶颈

灵活多样的校企合作为学校专业发展不断注入新的活力,也让学校的教育教学不断走上新的台阶。

但有一个专业的发展与生存总让我们一直挂在心上,这就是针织服装设计与工艺专业。我校自2004年秋,为适应桐乡毛衫业用人的需要,开设了针织服装设计与工艺专业,但由于缺乏这方面的专业课教师,又缺乏一定的实习实训条件,该专业的发展总是跌跌撞撞,不见起色,不及时解决问题,这个专业就有可能面临生存问题。

学校经过研究,决定寻找合作企业,使我校的针织服装设计与工艺专业走出困境。我们对桐乡市衣丽服饰设计有限公司进行了多次实地考察,确认该公司的设计能力在桐乡毛衫行业内确是小有名气,业务量稳定。经过多次接触,我们觉得该公司负责人对合作确是抱着十分诚恳的态度。学校经过多次讨论分析,一致认为要打破畏首畏尾的保守思想,决定走“引厂进校”的路子。经过几轮商谈后,双方于2008年12月签订合作协议书,2009年1月合作企业第一批技术人员

以就业为导向、以提高质量为核心,更好地服务于当地经济社会发展。

从羊毛衫设计与工艺专业引企进校合作的初步成功,给了我们一些启发,学校把引企进校这一校企合作模式当成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工作中的一项重要措施也抓。学校根据专业发展计划和教学实际需要,进一步推进引企进校工作。

2010年5月,服装专业凭借已有的专业设备优势,与嘉兴万得福服装有限公司签订合作协议,在校内成立了服饰设计与样衣制作工作室。2011年初又与奥龙驾驶员培训有限公司签订合作协议,在校共同建设汽修专业所需的汽车维修实训工厂。汽修厂场地建设将天本月底竣工,生产车间规划设计与设备设施购置已经进入中期阶段,预计在下半年投入使用。计划在2012年内学校还将引进一家旅游公司在校内创建旅游服务专业实训门店。相信引企进校这一合作模式将在我校多个专业人才培养中结出新成果。

四、进一步推进校企合作的思考

1、建立一套共建共享校内实训基地的运行机制

篇3:浅析校企合作模式——顶岗实习

我国的职业教育正在发生深刻的变化, 以服务为宗旨, 以就业为导向, 以能力为本位的新的一轮教学改革正在进一步深化, 以校企合作和顶岗实习为前提, 加强专业建设, 强化课程改革, 制定出合理的人才培养方案, 满足企业的需求, 正在成为职业学校的发展目标。

顶岗实习对于中职学生来说既是挑战也是机遇, 只有很好的把握, 才能体现其实际意义。作为一名会计人员, 工作中一定要具有良好的专业素质, 职业操守以及敬业态度, 会计部门作为现代企业管理的核心机构, 对其从业人员一定要有很高的素质要求, 严谨的工作态度。会计人员要对数字有一定的敏感度, 这样才能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弥补会计核算过程的不足;同时要具备良好的人际交往能力, 会计部门是企业管理的核心部门, 对下要收集会计信息, 对上要汇报会计信息, 对外要与社会公众和政府部门搞好关系。在和各个部门各种人员打交道时一定要注意沟通方法, 协调好相互间的工作关系, 工作最重要具备正确的心态和良好的心理素质。

针对会计专业的特殊要求, 结合我校校内实训基地及会计与审计专业的学生的实际情况, 我校从2006届审计与会计专业开始到现约500人学生在学校领导关心和支持及多位会计教师的指导下到企业进行顶岗实习, 实习单位范围包括汽车行业、服装纺织业、制药业、医疗卫生、电子行业、建筑行业、造纸行业、旅游业以及商品流通等大中型企业15个实习点;实习内容主要是为了加强学生的品德教育, 树立诚信思想, 培养学生良好的会计人员的职业道德, 同时熟练掌握企业会计操作的全部技能, 包括:各种账簿的设置, 各种原始凭证填制方法, 对各种典型经济业务进行确认、计量, 记账凭证的填制和审核, 各种账簿的登记方法, 成本计算, 财产清查及编制财务会计报告;培养学生分工协作能力;提高在手工操作和计算机操作条件下会计业务综合处理能力。

每个实习生都在实习前制订了一份详细的实习计划, 实习期间每天写一份实习日志, 实习结束后根据自身的实习情况写一份详细的实习总结。每个实习点都对实习生做出了实习鉴定 (实习单位盖章有效) , 在鉴定中对每个实习学生做出了客观评价, 450余名学生单位实习鉴定成绩全部合格, 其中有50人被评为“优秀实习生”。

学生通过顶岗实习达到了教学预期目的。学生在学校与社会角色转换关键时刻, 实习环节起到承前启后的作用, 同学们对自己、对工作有了更具体的认识和客观的评价。顶岗实习采取集体联系、分散实习形式, 实习单位覆盖面很广, 实习企业总体核算水平也比较高。实习效果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2 采取的实习方式

一般实习单位都采取指定人员指导学生的日常实习。学生在实习单位以双重身份完成了学习与工作双重任务。他们向单位员工一样上下班, 完成单位工作;又以学生身份虚心学习, 努力汲取实践知识。同学们认真的工作态度、较强的工作能力和勤奋好学的精神受到了实习单位及其指导人员的一致好评。

3 有效的组织管理

实习指导老师经常深入实习单位, 检查和指导实习工作, 协调解决实习中遇到的问题, 总结交流工作经验。指导老师们在整个实习过程中尽职尽责, 对保证实习质量起到了重要作用。实习开始前, 系部在每个班级开了实习动员会, 阐明实习大纲及实习计划内容, 明确实习目的和要求。实习过程中, 结合实习单位的具体情况, 帮助学生学会具体地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学会深化专业知识, 用专业知识指导实践, 指导学生做好具体工作;在业务不多的实习点, 引导学生“找事做”, 挖掘他们的实践经验;检查学生实习工作日记, 掌握实习情况, 指导工作及时有效;督促学生认真完成实习报告。实习结束后, 老师们认真做好学生的实习成绩考核及评定工作, 参加实习交流会, 完成实习总结报告。指导老师平均每周至少到实习单位和学生及企业交流一次。实习单位的指导老师认真负责。不仅指导具体工作, 还无私的介绍自己的工作与社会经验。

4 提高了工作及社交能力

在实习过程中, 绝大多数同学积极肯干, 虚心好学、工作认真负责, 主动参与企业财务岗位的工作, 同时认真完成实习日记、撰写实习报告, 善于经常做工作总结。工作中坚决不犯同样的错误, 对于工作要未雨绸缪, 努力做到更好。坚持学习, 不仅学到会计有关的知识, 还学到与企业管理相关的其他知识。实习单位的反馈情况表明, 我们的学生具有较强的适应能力, 具备了一定的沟通能力, 大多数学生能胜任单位所交给的工作, 普遍受到实习单位的好评。有吃苦的决心、平和的心态和不耻下问的精神。作为一名新人, 平和心态很重要, 做事不要太过急功近利。多观察, 多听, 少讲, 不说与工作无关的内容, 多学习别人的艺术语言和办事方法。

5 改善了校企关系

实习前后实习老师专门拜访、答谢实习单位, 实习结束后系里向实习单位发出感谢信。实习学生积极配合企业工作, 他们的精神风貌和实际工作绩效对企业起到了良好的促进作用, 使校企关系得到了进一步巩固和发展。

6 实习收获丰富

主要有四个方面。一是通过直接参与企业的运作过程, 学到了实践知识, 同时进一步加深了对理论知识的理解, 使理论与实践知识水平都有所提高, 圆满地完成了教学的实践任务。二是提高了实际工作能力, 为就业和将来的工作取得了一些宝贵的实践经验。三是一些学生在实习单位受到认可并有可能促成就业。四是为以后的毕业论文积累了素材和资料。

7 实习体会深刻

返校后在每个班级都召开了各种形式的交流会, 内容丰富、气氛热烈, 同学们积极发言谈经历, 谈体会, 谈感想, 论题丰富, 论据翔实。实习指导老师既肯定了同学们的成绩, 又指出了实习中的不足, 并对同学们的观点或体会进行了点评。对就业应聘以及将来工作具有很大的指导意义。

尽管同学们通过系统的、完整的会计核算岗位的实习, 但是由于实践时间较短, 学生们共同的体会之一是“书到用时方恨少”。从原始凭证的识别、记账凭证的填制、账簿的登记、报表的编制以及成本计算、财产清查等都需要宽泛的理论知识作支撑。有的单位工作专业性较强, 学生下班回来找书找老师求教, 其他实习点的同学也主动参与出谋划策。极大地激发了大家的学习积极性, 许多同学遗憾学习时不够努力刻苦。一个普遍反映的问题是同学们都希望能多组织类似的实践活动, 以系统地了解企业运作过程, 增强实践能力。我们下一步计划适当增加实践时间, 使以后的学生能够有更长的参与实践时间。在2008年已将财务岗位实习纳入人才培养方案中。

在实习单位的选择上存在部分问题, 企业是以经济效益为中心, 针对学生实习态度不积极, 虽然也安排学生进入财务岗位实习, 但仍有大量的时间安排学生进入车间做工。对于这种情况我们在以后的实习安排中调整实习单位, 让学生能真正的在财务岗位开展实习。

以社会需求为导向, 调整课程设置。从实习中了解到, 目前社会需要大量的会计人才, 可是, 现在会计学生却难以找到合适的岗位。客观表现为企业一般招聘有几年工作经验的人。其实企业真正需要的是人才, 这里折射出来的是:应届毕业生不算是人才。我们不能改变招聘条件, 只能使自己成为人才。学生怎样才能成为人才, 是我们面临的迫切问题。我们必须加大教学改革力度, 使学生能够在进入企业前成为企业肯用、能用的人才。

通过顶岗实习, 让学生所学理论知识得以运用, 锻炼了能力, 增长了才干, 为走上工作岗位积累了经验, 做好了思想上的准备。在当前就业压力越来越大、竞争越来越强的情况下, 我们将进一步深化教学改革, 根据企业的实际需要进行教学方法、教学模式等全方位的教学改革, 让学生学到有用、够用、实用的专业知识。

参考文献

篇4:浅析校企合作模式

行业协会是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由某一行业和某一专业内的生产经营者自愿组织起来的非官方组织。行业协会作为众多企业、技术性组织机构和职业院校的联合体,在高素质技能型人才培养方面发挥重要作用:学校通过参与行业协会的活动和工作,与协会企业建立良好的沟通和合作关系;协会组织的下属企业在双赢模式下,搭建合作平台——共同开展人才培养合作、课程建设合作、实训基地建设合作及师资队伍建设合作等,从而形成了学校与协会的“点—线”合作模式。

一、“协会—学校型”校企合作的基本特征

1. 以行业协会为平台

在服务地方经济和为企业培养所需人才的总目标下,学校以行业协会为平台,通过协会与众多企业建立了沟通与合作的关系,打破了传统的“学校—企业”这种“点对点”的松散型合作模式,形成了一种全新的“点对线”合作模式。学校在通过行业协会汇总企业共性需求,合理调整人才培养方向、课程结构体系、教学内容,并共同建立实训基地(室),从而使学校培养的人才符合行业大众化需求,提升学生的就业竞争力。

2. 建立在校企双赢的基础上

“协会—学校型”校企合作打破以往单向索取型的校企合作形式,坚持校企间互惠互利、双向互动。学校的优势在于设备、人力资源;企业的优势在于经验、技术。借助行业协会这个平台,学校和企业双方各自寻找利益的结合点,最终形成双赢局面——双赢即是合作的先驱,又是维系长期合作的基础。

3. 行业协会通过融入学校的专业建设获取高素质技能型人才

随着社会及企业的发展,企业需要大量的高素质技能人才。企业虽然可以通过内部培训获得人才,但投入多也是企业方不得不考虑的一个成本问题。而通过行业协会参与学校的专业建设,能更快捷、长效地获取符合自身需求的高技能人才。而这种全新的校企合作模式正好弥补了“点对点”合作的许多不足之处:比如针对单一企业进行培养的学生全面性较差、因需求量有限只适合短期培训、单个企业参与专业建设付出较多、效率不高等弊端。

行业企业代表了成员企业的利益,在企业和学校之间发挥着桥梁和纽带作用。当行业协会参与学校的专业建设中时,人才培养的针对面将得到拓宽,人才需求量也随之增加,从而可以建立起与学校的长期合作关系。

4. 学校通过与行业协会合作搭建的平台培养高素质技能人才

学校的专业建设必须借助于行业协会的参与,通过协会对企业的渗透力使之更有效地融入市场发展的实际需求中。学校因职能方面的限制,在培养学生的技能方面难免会遇到不能完全与用人单位(企业)的实际需求对接的现实问题。只要通过企业协会这个良好的平台,才可以与大量企业接触,收集企业的用工信息,从而更有针对性地培养符合社会需要的技能人才。

二、“协会—学校型”校企合作的运行方式

我国行业协会参与职业教育是随着职业改革的不断深化而出现的。从20世纪90年代后期开始,我国进行了一系列职业教育改革,力求职业教育与市场需求和劳动就业相结合。由于地区、行业的不同性质和成熟度,学校与行业协会的合作也呈现了多种运行方式。

1. 人才培养

行业协会能及时将企业对高素质技能人才的需求信息反馈给合作学校,指导学校合理调整专业、设置专业教学实施计划和安排教学。同时,学校依托行业协会,将教学延伸到企业,又将企业中的实际问题带到课堂研究。这种多样化的学习,使学生切身了解到行业发展现状,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激情,增强了社会适应性。

2. 课程建设

行业协会参与学校课程建设,认真研究课程标准与行业标准,共建共享教学资源,把课堂教学作为促进学校协会合作、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的主渠道。学校可以挖掘行业协会提供的企业经营管理等方面的典型案例,提炼典型工作任务,将企业创新成果及科学的思维方法传授给学生,启发学生创造性思维。这样,学生学到的就不仅仅是知识本身,而是培养了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师资队伍建设

学校利用行业协会的平台,可以聘请企业中实践经验丰富的专家担任学校的兼职教师,扩充教师资源库;同时学校也可选派教师到企业挂职锻炼,参加生产实践工作,提升教学能力。

4. 学生就业

行业协会可以向即将毕业的学生做行业就业指导报告,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和人生观;学校依托行业协会开展毕业生专场就业招聘会,有针对性地邀请相关企业到校招聘。

在我国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今天,实施学校与行业合作的人才培养模式即可以让企业作为学校实践与实习的重要基地,又可以把学校办成企业协会创新的“孵化器”和人才培养的“蓄水池”,通过这种长期合作,共同谱写中国职业教育的春天!

【参考文献】

[1]林润惠. 高职院校校企合作——方法、策略与实践[M].清华大学出版社,2012.

[2]推进校企合作工作指导手册[M]. 中国劳动和社会保障出版社,2008.

篇5:校企合作七大模式

南京信息技术学院张旭翔、王钧铭在《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8年第一期撰文《推进校企合作的实践与思考》中指出:

校企合作是高职教育实现与经济融合的必由之路,是保障高职教育质量和特色的关键要素。

一、校企合作的七种模式

1、“企业引入”模式。由学院提供场地及其他各种服务,将企业引入学校,建成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为学生提供生产性实训岗位。通过合作方式,企业得到了学校在厂房、技术及技术工人等方面的支持,降低了生产成本,而学校获得了学生顶岗实习、教师参与技术开发等机会,取得了生产与教学双赢的效果。

2、“设备共享”模式。由企业和学校共同提供设备,建立生产性实训基地,企业进行生产的同时,为学生提供生产性实训岗位。这种合作模式实现了校企资源的互补和共享,使双方的设备兼具教学和生产功能,大大提高了设备利用率。

3、“技术推广”模式。由企业提供先进的生产设备(企业产品),以学院教师为主体针对本院学生及社会人员开展的新设备、新技术应用培训。通过这种合作,学生获得了最新的技术培训,掌握了先进设备的操作技能,而企业则达到了发展潜在客户的目的。

4、“岗位承包”模式。学院承接企业生产流程外包业务,在企业技术人员的支持下开展生产活动,教师成为生产过程中的技术与管理人员,学生交替进行顶岗工作。通过这种合作,企业降低了生产成本和人力成本,而学院的师生都得到了真实生产的锻炼。

5、“校企共训”模式。将企业的内训机构引入到学院,学院免费提供场地和设备,双方共同组建“捆绑”式培训团队,为企业员工和学院的学生进行专业技能培训。这种直接引入企业培训课程和培训师资的模式,使学院的课程能紧跟企业要求和技术发展,同时扩充了兼职教师队伍。

6、“培训移植”模式。移植跨国公司的员工培训项目,由企业提供设备及教师培训,教师取得企业的资格证书后,为企业培训员工,同时面向学生实施“订单式”培训。通过这种合作模式,学校不仅在设备、技术上获益,学生的就业质量也得到了保证。

7、“实训承包”模式。由学院提供场地,企业提供设备和师资,在校内建设仿真实习场所,对企业员工进行培训,同时承包学院的相关实训课程。

二、实现校企合作的关键点

促进企业参与校企合作的动因:通过合作和“订单”培养,优先获得适用的高职毕业生;利用学校的设备、师资和场地,进行员工培训,降低内训成本;借助学校的技术,进行新产品的研发和生产工艺的改造;利用学校的资源和服务,降低生产成本;在学校里推广企业的产品(新设备),培养潜在的客户等。

高职院校要善于分析企业的个性化需求,在保证人才培养工作的前提下,解放思想,开拓渠道,充分挖掘学校在场地、技术、设备、人力等方面的资源优势,为企业提供相应服务,以赢得企业对于教学工作的支持和参与,只有实现利益“双赢”的合作才是长久的、稳定的。

篇6:校企合作模式的探索

关于校企合作模式的探索

校企合作教育是一种以市场和社会需求为导向的.运行机制,学校和企业双方共同参与人才培养过程,利用学校和企业的共同资源,来培养适合不同用人单位需要的应用型人才的教学模式.高职院校在校企合作中,要搭建科技服务平台,成立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建立校企联合教学模式,建立校内外实训基地,开展“订单”式培养,多管齐下,才能更好的开展校企合作.

作 者:安雪晶 AN Xue-jing 作者单位:辽宁机电职业技术学院,辽宁,丹东,118009刊 名:辽宁高职学报英文刊名:LIAONING HIGHER VOCATIONAL TECHNICAL INSTITUTE JOURNAL年,卷(期):11(3)分类号:G710关键词:高职院校 校企合作 模式 服务平台 人才培养

篇7:校企合作教学模式探索论文

校企合作是指学校与相关的行业或企业在人才教育培养和技术开发、改造、创新过程中的相互配合、共同协作。校企合作机制是职业教育的职业性与实践性的本质要求。企业和学校作为高职教育中“两个主体”,共同担负高职教育的使命、质量。

软件技术综合实训课程是软件技术及相近专业的学生在完成软件技术专业课程的理论学习和相应技能专项实训后,综合运用本专业(岗位)的主要知识和技能在校集中进行的综合性、系统化训练。综合实训课程目标是培养学生基本掌握本专业的核心能力和关键能力,为进人企业顶岗实习做好准备,最大限度地增强对就业岗位的适应度。因此,综合实训课程教学目标的定位应与企业对人才能力的需求紧密联系起来,在人才培养方面,企业要积极参与进来,提出对人才培养规格的需求,参与到学校的人才培养计划制定中,进而参与到人才培养的教学活动之中;学校作为人才培养主要的组织者,肩负着培养符合企业需求规格人才培养的任务。结合 “软件技术综合实训”课程,在校企合作机制下,开展了讲座、师资互补、教学方式、就业指导、工作室等多种教学模式的研究。

一、讲座

讲座较之课堂,可以为学生提供更加立体的、宽泛的知识,可以有效地拓展学生知识面。立体指讲座可以跳出书本、传授更加全面、丰富的知识;宽泛指讲座本身带来的知识面、知识的体系更加宽。通过校企合作,针对“软件技术综合实训”课程,有针对地邀请到合作企业资深人员来学校举办“软件项目管理”、“数据库设计及优化”、“PS页面设计”、“编码规范”等知识讲座。

“软件项目管理”讲座主要从软件开发团队组建、团队管理、成员之间如何进行相互协作,软件项目开发的流程及各个流程在资源(人力和时间)开销上占比等方面进行深入的讲解,使学生真正了解软件公司如何组织人员进行项目的开发,项目开发的真实流程,以及项目如何进行管理等知识。“数据库设计及优化”讲座主要介绍了数据库、表、视图等创建及在创建过程中的注意事项,结合项目的业务流程,介绍了项目业务流程中设计到的数据表及对表的查询SQL语句及SQL语句的优化。结合项目中常见的几大问题,介绍了事务的处理方法及程序中如何实现事务的处理,数据库异常的处理等知识,本讲座结合企业中一些实例项目介绍了数据库的常见操作。“PS页面设计”讲座主要结合常见的网页设计软件,利用PS软件进行页面的设计,并对所设计出来的图片进行切片,结合CSS样式,实现将各切片图片制作成完整转换成网页。“编码规范”讲座介绍了公司在软件开发中对编码的要求以及规范性的命名方法等知识。这几个讲座分不同知识面、不同项目开发阶段为学生在专业知识进行了补充和扩展。

二、师资

师资是保证高职教育质量的主要因素。企业工程师有着对企业文化、企业运作、企业对人才技能的需求以及有着丰富的项目开发经验等优势;学校教师有着组织教学知识的丰富经验。企业人员可以有力的补充学校教师在教学上的不足,为教学提供较真实“仿真”。学校将教师定期派遣到企业,以“访问工程师”,对企业进行技术上的指导、培训,同时也学习企业中软件开发相关技术,切身的体会企业文化。

“软件技术综合实训”课程的教学过程中,根据项目开发的不同阶段,先后从企业中引入了项目经理、需求分析师、设计师、软件工程师、测试工程师等数位企业人员进入课堂进行现场指导,使得实训课程更加贴近企业软件真实开发过程。

三、教学方式

“软件技术综合实训”课程以开发“B/S结构的软件”为项目依托,在教学中,积极地采用了网络技术、多媒体技术、教学软件等多种方式来提升教学水平,提高教学质量和教学效率。通过采取网络技术,一方面可以有效地对项目软件进行源码、文档的控制;另一方面,可以有效地拉近校企之间的距离,在学校可以访问企业的资源,同时也可以将教学中产生的资源上传到企业,方便企业人员对学生的指导。通过采取多媒体技术可以有效地提高教学的质量,将抽象的知识形象化,同时可以提升教学的知识数量,使得在相同时间内传授的知识更多。教学软件的采取,可以及时将操作演示给学生,学生也可以随时根据自己的需要播放软件进行学习,这样,学生不仅可以接受新的知识,而且能很快地进行知识的运用。在教学中,还采取了多元考核的评价方式,评价的主体是教师、来自企业的指导老师以及学生。这样的评价方式,一方面使得学生意识到自己是教学的主体,另一方面打破了传统的教师一个人评价方式,这是种较为合理的多元评价方式。

四、就业指导

职业教育要以就业为导向。企业和学校作为高职教育中“两个主体”,共同担负高职教育的使命、质量。高职学生培养的最终目的是要就业,学校和企业合作的最终目的也就是为了使培养出来的学生能符合企业的需求,更容易就业。为了提高学生的就业,在“软件技术综合实训”课程教学组织上,特意安排了企业人员对学生进行了就业方面的指导,包括企业对软件技术专业技能方面人才需求、企业员工常见的纪律、企业对员工软实力的需求等方面。通过企业员工对学生的就业指导,使得学生对企业有了更深的认识,提高了学生就业的务实性。

五、实训基地建设(工作室)

学校专业机房是为教学班级进行整体性开放学习的场所,针对学生领悟性不一致的情况,为了保障教学效果,企业在学校设置了工作室。工作室一方面可以为企业人员提供办公地场所,另一方面也为提高领悟性较差或者需要提高专业技能的学生一个场所和机会。通过一个学期的实践,工作室发挥了较好的作用,对学生的能力有了很大的帮助。

总结

校企合作正在如火如荼的开展,其对教学模式的改进有很大的帮助。我们正在快马加鞭地进行改革,在改革的过程中,有不到的地方,但更多的是取得了可喜的成绩,坚持校企合作的办学思路,高职教育一定能取得可喜的成绩。

参考文献

篇8:浅析校企合作模式现状与改革

高职教育发展到今天,校企合作已经从学者的倡议和职业院校的自发实践,上升为国家的教育政策。“校企合作是高等职业教育发展的必由之路”已经成为我国高等职业院校办学的核心理念。校企合作模式就是让学生把在校所学与企业实践有机结合,让学校和企业的设备、技术实现优势互补、资源共享,以切实提高育人的针对性和实效性,提高技能型人才的培养质量的一种新型的教育理念。它既能发挥学校和企业的各自优势,又能共同培养社会与市场需要的人才,是学校与企业(社会)实现双赢的最好的办学模式。因此,校企合作模式的现状与改革值得探讨。

2 校企合作模式的现状

近几年来,许多高职院校在深化教育教学改革中,坚持“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的办学方针,积极探索“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切实推进校企合作,并取得初步成效。同时,也还存在许多相关问题,就福建船政交通职业学院而言,具体表现如下。

2.1 缺乏校企合作保障机制

校企合作保障机制是校企合作中的合作主体(企业、学校、政府)为充分发挥各自的优势与功能,为促进校企合作的可持续发展而通过制定相关的法律、制度和措施而形成的机制体系。但在现实中,作为职业教育核心问题的校企合作如何推进,当前面临的一个突出问题就是缺乏保障机制,如缺乏校企合作的法律保障机制、运行保障机制、企业利益保障机制等,因此造成企业参与积极性不高,校“热”、企“冷”等现象较为普遍。

2.2 校企合作观念意识淡薄

许多企业把校企合作当成是一种负担,他们认为教育是国家的事,是教育部门的事,培养技能型人才是学校的事,教育与企业无关,即便没有校企合作,企业同样也可以招聘到所需人才。一些小规模企业,它们更是只注重眼前利益,没有从长远发展去考虑。同样,由于高职院校条件有限,师资不足,学校主动服务企业、社会的意识也较为淡薄,甚至有些专业还存在重理论而轻实践或无实践现象。此外,地方政府在校企合作中的角色“缺位”,造成校企合作的短期化、功利化、表面化现象。由此可见,落后的思想意识、教育观念都不利于校企合作的健康发展。

2.3 缺乏固定的实习基地

实习基地是指具有一定实习规模并相对稳定的校内外实习和社会实践的重要场所。目前,许多高职院校本身实习实训设备不足,基地有限,再加上盲目扩招,很难给学生提供良好的固定的实习场所。例如,福建船政交通职业学院土建类专业,由于专业的特殊性,必须在室外工地上实习。尽管学院和校外部分企业签订了实践实习基地协议,但学院对于兼职指导教师也没有付出相应的报酬,导致兼职指导教师的责任心不强、指导不力。专业指导教师也没能利用自身的技术优势为施工单位解决施工过程中遇到的技术难题,成为施工单位的技术依托。此外,还有一些企业由于经济效益不好,管理混乱,学生也不能很好地学到先进的施工技术、现代化管理方法等,部分实习基地成为一块空牌子。

2.4 师资单一,缺乏“双师型”师资队伍成长环境

当前,职业技术院校教师大多是来自各高校具有硕士学历的应届毕业生,他们工作经历少,社会经验不足,尤其是青年教师大多缺乏专业方面所需的实际技能。就福建船政交通职业学院而言,有实际工作经验和技能的骨干教师和专业教学带头人少之又少。

3 校企合作的改革与措施

3.1 更新观念,明确校企合作双方各自职责和共同利益

在校企合作项目中,高校和企业要更新观念,明确双方各自职责和共同利益。学校根据用人单位的需要及时调整人才培养方案和更新教学内容,解决企业所需,选派专业教师、骨干教师帮助企业培训员工和干部,为企业提供技术和智力支持,为企业排忧解难。鼓励企业选派一些技术骨干到学校开讲座,为学生做专题报告,让学生了解企业需求,尽早做好就业心理和技能准备。

福建船政交通职业学院先后与厦门航空翔业集团、石狮爱乐皇冠假日酒店(五星级)签订校企合作协议,进一步提高外语人才的行业专业技能和企业岗位工作的适应度。

3.2 实现校企合作模式的多样化

3.2.1,订单”式合作

所谓订单式培养,就是学校以企业用人协议(订单)为依据,根据企业的用人要求组织人才培养工作,实现产销链接,对口培养。

福建船政交通职业学院与福建煤监局签订了合作办学定向培养就业四方协议及校企合作备忘录签约、“煤矿安全专业技术人才培养基地”,实现了福建船政交通职业学院的煤矿专业学生,一入学就有工作,一毕业就能实现就业,同时教育的实施由企业与学校共同完成。学校根据企业需要,开设为企业所需的专业技能和实习课程,学习期满,经企业组织考核合格,就可按合同上岗就业,实现招生与招工同步、教学与生产同步、实习与就业联体。如此,双方合作必将达到双赢。

3.2.2 学校引进企业

引进企业模式,就是将企业的一部分生产线建在校园内,在校内实行理论学习和顶岗实训相结合。这种模式一方面可以解决企业用人紧缺、场地不足等问题,另一方面也解决了学校实习实训设备不足,从而改善了教师的教学环境和为学生提供了更多的实习实践机会,真正做到企业与学校资源共享,获得“产学研”相结合的多赢途径。

3.2.3 校企双方“互兼互聘”

“互兼互聘”是指高职院校教师到企业挂职锻炼,有效参与企业的生产实践活动,为企业提供智力和技术支持,对企业技术难题进行公关,企业派优秀管理者或生产一线技术人员、工程师等到学校授课,对专业教师进行业务培训,指导学生实训实习,参与专业建设,提高教师业务能力,开阔知识视野。通过校企双方的互聘,企业提供实习基地、设备、原料,使学生在教学中获得技能训练,提高专业技能,也为企业创造价值;既解决了实训材料费紧缺的矛盾,又练就了学生过硬的本领,真正实现在育人中创收、在创收中育人。

3.3 完善政策法规,建立健全校企合作组织机构

3.3.1 完善政策法规,明确政府在校企合作中的主导作用

搞好校企合作需要政府强力主导,需要国家财政、税收政策的积极支持和引导。政府要做好“合作的推动者、利益的协调者、过程的监督者、成果的评估者”等角色。政府对参与合作的企业,要给予适当的政策优惠或经济补贴,鼓励企业积极参与校企合作。同时,要加大“就业准入制度”的监管力度,控制低素质劳动者非合理性就业,以保证职业院校毕业生在企业实习,顺利就业。

3.3.2 争取社会支持参与办学,成立校企合作平台学院理事会

2015年11月20日上午,福建船政交通职业学院理事会成立大会暨第一次理事代表大会在学院六楼学术厅隆重举行。福建省教育厅、福建省交通运输厅、福建省财政厅、福建省科学技术厅、福建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福建海事局、福建省运管局、福建省公路局、福建省港航管理局、福建省湄洲湾港口管理局等1 00个政府部门、行业协会、企事业单位的代表共130余人参加了大会。

借鉴部分高级技工学校的经验,学院成立福建船政交通职业学院理事会。成立学院理事会是推进学院积极争取社会支持参与办学的重大举措,也是福建省高职院校建立现代大学制度的一次有益尝试,对推进高职教育改革发展具有重大意义。各理事会成员单位将全面参与学院的人才培养过程,指导学校办学,对学校的专业调整、课程设置、学生能力培养等教学工作和招生、就业指导工作提出建设性意见,并享有优先与学校签署人才需求订单,优先获得学校提供的优秀毕业生,优先获取学校研发的技术成果,优先享用理事会内各种职业教育资源和各类信息,根据需要由学校对本单位员工进行经常性的继续教育与培训等权利。

理事会的成立,将能够进一步发挥政府、学校、行业企业各自在产业规划、经费筹措、先进技术应用、兼职教师聘任(聘用)、实习实训基地建设和吸纳学生就业等方面的优势,进一步促进校企深度合作,增强办学活力,实现理事会内各成员单位的优势互补,理事会内学校教育教学资源和企业资源的相互共享,从而形成生源链、产业链、师资链、信息链、成果转化链、就业链,促进各成员单位实现互利双赢,共同发展。

3.4 建立激励机制,实行校企合作工作考核制度

学院应该鼓励各系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积极主动地探索校企合作模式,不但在政策上给予支持,而且在资金上给予保障。同时,为调动教职员工对校企合作工作的积极性、主动性,使之更加规范化、制度化,学院也可实行校企合作工作考核制度,对全院各系实行考核。考核的内容主要包括校企合作共建、人才培养、实践教学、师资培养等情况,对于考核优秀的个人、系部或组织给予适当的奖励。

4 结语

要使校企合作处于健康、良性的发展状态,政府、学校、企业三方必须相互协调,共同配合,通过校企合作使企业真正获得人才,学生学到技能,学校得以发展,从而实现学校与企业优势互补、资源共享、互惠互利、共同发展的双赢结果。

参考文献

[1]方德英.校企合作创新[M].北京:中国经济出版社,2007.

[2]马成荣,徐丽华.校企合作模式研究[J].教育与职业,2007(23).

上一篇:生活里的心理学下一篇:崔家桥镇四措施提前做好2014防汛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