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生考试焦虑问题心理咨询案例报告

2024-04-08

中学生考试焦虑问题心理咨询案例报告(精选8篇)

篇1:中学生考试焦虑问题心理咨询案例报告

初中生考试焦虑问题

来访者,男,汉族,15岁,初中三年级学生,没有躯体疾病。

来访者一直是一个品学兼优的学生,平时成绩在班级名列前茅,得到了老师,家长,同学赞赏,甚至成为了大家学习的榜样。来访者对自己也很自信,自觉考上重点中学绝对没问题。两个月前参加月考时,因为那天身体不舒服,状态不是很好,一向得心应手的数学和化学科目,考试时都没正常发挥,所以没考好。考完后班主任公布分数,跟自己预期的成绩相差太多,思来想去想不通。当天晚上怎么也进入不了学习的情景,无法学习。无聊之极,打开手机,玩起了游戏。立即被吸引住了。从此一有时间就想玩游戏。课余时间就这样被打发了。一个月前学校又组织摸底考试,来访者的成绩下降了很多。班主任找来访者谈话,说照这样下去恐怕考不上重点中学。父母知道后,非常生气,严厉批评了来访者,同学们也有议论。来访者想 “这下来访者完了!这两次没考好,中考肯定考不好。如果考不上重点中学就意味着将来考不上大学,考不上大学来访者还有什么出路?同学们会怎么看来访者?”从那时起来访者就出现烦躁不安症状,总感觉紧张、焦虑,晚上翻来覆去难以入睡,并经常做噩梦,上课时注意力不能集中,感到心慌意乱,虽然能控制情绪,但总觉得不踏实,内心非常烦恼痛苦。1周前头痛加重,去医院看过内科医生,并做了头部的CT等检查一切均正常。

成长背景:来访者是独生子,母亲是小学老师,父亲是医生。家庭条件较好。父母从小对他要求很严,希望他成为一个品学兼优的孩子,总教导他要考入名牌大学深造,平时很少让其看电视、看课外书、玩电脑等。从小倍受父母疼爱,独立性不强,学习成绩优异,未受到任何挫折。初中学习期间,学习成绩优异,得到老师们的赏识,并一直担任学习委员。是同学们学习的榜样。

症状:焦虑、烦躁、心慌、头疼、入睡困难,学习成绩有所下降,症状持续一个月。

分析与诊断:

(一)来访者的身心状态:

1、精神状态:焦虑、烦躁、情绪低落、自责、注意力不集中。

2、身体状态:头疼,入睡困难,经医学检查无器质性病变。

3、社会功能:对学习、生活造成一定损伤,个人无法摆脱,需咨询师帮助。

(二)诊断:一般心理问题。

(三)诊断依据:

对照症状学标准,该来访者表现出焦虑,烦躁,睡眠障碍等症状.从严重程度标准看,反应强度不甚强烈,反应也只限于考试范围内,无泛化,没有对社会功能造成严重影响,从病程标准看,病程只有一个多月,可以诊断为一般心理问题。

出现上述问题的原因:

(一)生物原因:该来访者没有明显的生物原因。

(二)社会原因:

(1)生活事件:两次失败的测验,一个多月的上网玩游戏经历,让来访者对升学考试感到恐惧,担心考不上重点中学。

(2)社会支持:当他出现失误时,父母、老师、同学未对其表现表示理解,期望值较高。

(三)心理原因:

(1)个性因素:从小随父母生活,性格内向、温顺,非常听父母的话。不善于与父母、老师沟通,寻找考试失败的原因。

(2)认知原因:处处严格要求自己,害怕失败,心理承受能力差。

咨询方案:合理情绪疗法

咨询过程:

第一阶段:建立咨询关系阶段

1、第一阶段即第一次咨询。主要是摄入性会谈,运用真诚,共情等技术,鼓励来访者倾诉,收集临床资料,进行相关心理测验,通过对症状评估、分析,做出诊断,双方共同确定咨询目标,制定了咨询方案。

2、第二阶段:实施合理情绪疗法进行咨询的阶段和领悟阶段。对不合理信念进行初步分析,通过分析,使来访者领悟到是这些不合理的信念,引起了焦虑、烦躁等情绪,而不是诱发事件本身。只有改变了不合理信念,才能减轻或消除目前存在的各种症状。布置家庭作业,让来访者找出自身的优点,树立自信心。

3、进入合理情绪疗法的修通阶段,为了减轻或消除来访者目前存在的各种症状,咨询师与来访者的不合理信念进行了辩论。

4、最后来访者的情绪大有好转,焦虑减轻,制订了切合实际的学习计划和中考目标,不再有沉重的考试压力,对未来充满自信。咨询师对他的表现给予了充分肯定,并教给来访者在今后的生活中学会随时、随地、主动地与自己的不合理信念进行辩论,使之内化成自己的一种习惯,并且教给来访者学会了自信训练和放松技巧。

篇2:中学生考试焦虑问题心理咨询案例报告

小乐,男,汉族,15岁,初中三年级学生,身高1.70米,体态正常,无重大躯体疾病。

【主要问题】

焦虑、烦躁、心慌、头疼、入睡困难,学习成绩有所下降,症状持续一个月。

【求助者主诉】

我一直是一个品学兼优的学生,平时成绩在班级名列前茅,得到了老师,家长,同学赞赏,甚至成为了大家学习的榜样。我对自己也很自信,自觉考上重点中学绝对没问题。两个月前参加月考时,因为那天身体不舒服,状态不是很好,一向得心应手的数学和化学科目,考试时都没正常发挥,所以没考好。考完后班主任公布分数,跟自己预期的成绩相差太多,思来想去想不通。当天晚上怎么也进入不了学习的情景,无法学习。无聊之极,打开手机,玩起了游戏。立即被吸引住了。从此一有时间就想玩游戏。课余时间就这样被打发了。一个月前学校又组织摸底考试,我的成绩下降了很多。班主任找我谈话,说照这样下去恐怕考不上重点中学。父母知道后,非常生气,严厉批评了我,同学们也有议论。我想 “这下我完了!这两次没考好,中考肯定考不好。如果考不上重点中学就意味着将来考不上大学,考不上大学我还有什么出路?同学们会怎么看我?”从那时起我就出现烦躁不安症状,总感觉紧张、焦虑,晚上翻来覆去难以入睡,并经常做噩梦,上课时注意力不能集中,感到心慌意乱,虽然能控制情绪,但总觉得

不踏实,内心非常烦恼痛苦。1周前头痛加重,去医院看过内科医生,并做了头部的CT等检查一切均正常。

【个人成长背景】

小乐是独生子,母亲是小学老师,父亲是医生。家庭条件较好。父母从小对他要求很严,希望他成为一个品学兼优的孩子,总教导他要考入名牌大学深造,平时很少让其看电视、看课外书、玩电脑等。从小倍受父母疼爱,独立性不强,学习成绩优异,未受到任何挫折。初中学习期间,学习成绩优异,得到老师们的赏识,并一直担任学习委员。是同学们学习的榜样。

【咨询师一般印象】

求助者自行走进咨询室,衣着整洁,举止得体,面带愁容,述说时眉头紧锁,眼有黑眼圈,似乎睡眠不足。目光不愿正面与咨询师接触,来回搓手,语言清晰有条理。对咨询表现出一定的信任与合作态度。

【分析与诊断】

(一)求助者的身心状态:

1、精神状态:焦虑、烦躁、情绪低落、自责、注意力不集中。

2、身体状态:头疼,入睡困难,经医学检查无器质性病变。

3、社会功能:对学习、生活造成一定损伤,个人无法摆脱,需咨询师帮助。

(二)诊断:一般心理问题。

(三)诊断依据:

对照症状学标准,该求助者表现出焦虑,烦躁,睡眠障碍等症状.从严重程度标准看,反应强度不甚强烈,反应也只限于考试范围内,无泛化,没有对社会功能造成严重影响,从病程标准看,病程只有一个多月,可以诊断为一般心理问题。

【出现上述问题的原因】

(一)生物原因:该求助者没有明显的生物原因。

(二)社会原因:

(1)生活事件:两次失败的测验,一个多月的上网玩游戏经历,让求助者对升学考试感到恐惧,担心考不上重点中学。

(2)社会支持:当他出现失误时,父母、老师、同学未对其表现表示理解,期望值较高。

(三)心理原因:

(1)个性因素:从小随父母生活,性格内向、温顺,非常听父母的话。不善于与父母、老师沟通,寻找考试失败的原因。

(2)认知原因:处处严格要求自己,害怕失败,心理承受能力差。

【咨询目标】

1、具体目标与近期目标:

(1)调整认知方式,转变观念, 帮助求助者分析两次考试失利的原因,分析考试对人生的意义;

(2)改善求助者焦虑、烦躁、情绪低落的精神状态;

(3)帮助求助者减少失眠、头疼的生理症状,缓解心理压力。

2、最终目标与长期目标:完善求助的个性,帮助其建立健全人格,树立自信心,积极重新认识自我与学习。

【咨询方案】

(一)方法:合理情绪疗法

【咨询过程】

第一阶段:建立咨询关系阶段

1、第一阶段即第一次咨询。主要是摄入性会谈,运用真诚,共情等技术,鼓励求助者倾诉,收集临床资料,进行相关心理测验,通过对症状评估、分析,做出诊断,双方共同确定咨询目标,制定了咨询方案。

2、第二阶段:实施合理情绪疗法进行咨询的阶段和领悟阶段。对不合理信念进行初步分析,通过分析,使求助者领悟到是这些不合理的信念,引起了焦虑、烦躁等情绪,而不是诱发事件本身。只有改变了不合理信念,才能减轻或消除目前存在的各种症状。布置家庭作业,让求助者找出自身的优点,树立自信心。

3、进入合理情绪疗法的修通阶段,为了减轻或消除求助者目前存在的各种症状,咨询师与求助者的不合理信念进行了辩论。

4、最后一次咨询求助者的情绪大有好转,焦虑减轻,制订了切合实际的学习计划和中考目标,不再有沉重的考试压力,对未来充满自信。咨询师对他的表现给予了充分肯定,并教给求助者在今后的生活中学会随时、随地、主动地与自己的不合理信念进行辩论,使之内化成自己的一种习惯,并且教给求助者学会了自信训练和放松技巧。

【咨询效果评估】

通过咨询,求助者自认为躯体症状已基本消失,情绪状态也明显好转,已经能坦然的学习生活,走出了考试焦虑的阴影。通过小乐的父母和朋友也了解到,小乐较从前开朗、活泼,学习与生活走向正常化,学习成绩也开始提高了。

【参考文献】

⑴郭念锋主编:《心理咨询师》(三级)民族出版社,2005年8月第1版(114-129页)

篇3:考试焦虑学生心理咨询案例报告

王某, 女, 16岁, 中专学生。家中老大, 有一弟。身高大约1.63米, 体态正常, 无重大躯体疾病历史。父母均为农民, 没读过多少书, 父亲比较严厉, 不苟言笑;母亲温顺贤惠, 任劳任怨, 无老人同住。经详细询问、调查, 父母无人格障碍和其它神经症性障碍, 家族无精神疾病历史。从小随父母生活, 性格温顺, 比较胆小, 非常听父母的话。这与母亲的性格特点很相似, 害怕父亲的严厉, 处处严格要求自己, 尽量作得尽善尽美, 她常常要照顾弟弟, 父母要求她为弟弟做表率, 并常常担当起母亲的角色, 当她出现失误时, 父母就会严厉批评, 令其改正, 以使弟弟引以为戒。所以, 王某在家是个非常懂事听话的孩子。上学后, 王某努力学习, 成绩一直很好, 又能帮助其他同学, 深受同学和老师的喜爱, 并成为班里的小干部。她喜欢音乐, 并顺利考取了中专音乐专业班。中专二年级换个严厉的班主任, 她感到有些紧张, 处处小心行事, 但因她各方面表现较好, 并没有被老师批评过。中专三年级时, 王某开始害怕老师让她在课堂上单独考试。每到这时, 她就会喉节发紧, 平时练得很好的曲子, 也会唱走调。在联欢会上, 王某更是紧张, 浑身发抖, 自然声音就发颤、变音。从那以后, 王某就特别害怕考试, 每次都努力练习, 希望下次能唱好, 可一站在老师和同学面前就紧张害怕, 不能正常发挥。最近, 班里开始筹备几个月后的毕业汇报演出, 她感到非常苦恼, 很想在演出中表现出自己的真实水平, 但又很难控制在老师和同学面前唱歌时的紧张, 故前来咨询。

二、主诉

王某称, “最近我感到非常痛苦, 担心毕不了业”;“也知道唱歌时不应该紧张, 可就是控制不住自己, 在师生面前单独唱歌我就全身发抖, 手和嘴唇抖得更厉害, 原来练得很好的曲目, 也会唱走调”;“已经两个多月了, 您快帮帮我吧”。

三、观察和他人反映

班主任和同学反映:以前她唱歌很好, 练习刻苦, 考试水平也比较高, 就是最近, 一让她正式考试, 她就手、唇发抖, 显得特别紧张, 发挥不出正常水平。王某从进入咨询室到叙述完毕, 一直都处于比较紧张的状态, 两臂夹紧, 双手蜷缩, 手和唇微抖, 声音微颤。

四、评估与诊断

根据对临床资料的收集, 该求助者智力水平正常;个性内向、有完美主义倾向;情绪不稳定, 易紧张。整体心理健康状态较差。求助者的心理与行为异常表现属于心理问题的范畴。综合分析所获得的临床资料, 对求助者问题持续的时间、强度和典型心理与行为异常表现的性质和严重程度进行分析判断;根据心理测验结果和躯体疾病历史、精神病家族历史以及典型心理与行为异常的表现排除了脑器质性精神障碍、品行障碍。诊断为神经症中的焦虑症。问题主要表现为以下三个方面:

1.考试焦虑;2.完美主义倾向;3.缺乏自信。

五、咨询目标的制定

根据以上的评估与诊断, 同求助者协商, 确定如下咨询目标: (1) 具体目标与近期目标:消除求助者考试时过度焦虑的状态;在日常生活中适当运用放松技术或积极的自我对话, 以降低焦虑水平, 改变其完美主义的认知模式;增强其自信心。 (2) 最终目标与长期目标:完善求助者的个性, 形成正确的自我观念, 提高有效处理各种生活焦虑的能力;增强其自信和社会适应能力。

六、咨询方案的制定

1.主要咨询方法与适用原理:行为治疗和认知行为治疗

求助者的心理问题外在表现为考试焦虑, 内在却是由于完美主义倾向和缺乏自信等认知因素造成的。焦虑行为的不断重复和强化, 反过来又加剧了认知和个性的偏离, 再加上教养方式和学校教育环境等不利因素的加重和催化。如果不及时采用操作性、目标性、时效性很强的行为治疗和认知行为治疗方法加以矫正, 求助者将陷入恶性循环的怪圈, 极易导致焦虑症、恐惧症等神经症的形成。

另外, 求助者目前的典型的心理和行为异常还没有达到较为严重的程度, 还有他特定的年龄阶段, 都比较适于采用如上咨询方法。

2.双方权利和义务咨询过程中, 求助者及其监护人的权利和义务:

权利: (1) 求助者可以根据个人意愿选择咨询师; (2) 对咨询进程不满意可要求更换咨询师; (3) 对咨询方案、咨询收费、咨询时间的知情权、协商权和选择权。

义务: (1) 遵守咨询机构的有关规定; (2) 遵守和执行商定好的咨询方案、咨询收费、咨询时间等方面的规则; (3) 求助者应尊重咨询师, 按照预约时间不失约、不迟到, 如有特殊情况提前通知咨询师。

咨询过程中, 咨询师的权利和义务: (1) 热爱本职工作, 坚定为社会做奉献的信念, 刻苦钻研专业知识, 增强技能, 提高自身素质, 遵守国家法律法规, 与求助者建立平等友好的咨询关系; (2) 心理咨询师不得因求助者的性别、年龄、职业、民族、国籍、宗教信仰、价值观等任何方面的因素歧视求助者; (3) 心理咨询师在咨询关系建立之前, 必须让求助者了解心理咨询工作的性质、特点、这一工作可能的局限以及求助者自身的权利和义务; (4) 心理咨询师在对求助者进行工作时, 应与求助者对工作的重点进行讨论并达成一致意见, 必要时 (如采用某些疗法) 应与求助者达成书面协议; (5) 心理咨询师与求助者之间不得产生和建立咨询以外的任何关系。尽量避免双重关系 (尽量不与熟人、亲友、同事建立咨询关系) , 更不利用求助者对咨询师的信任谋取私利, 尤其不得对异性有非礼的言行; (6) 当心理咨询师认为自己不适合对某个求助者进行咨询时, 应向求助者做出明确的说明, 并且应本着对求助者负责的态度将其介绍给另一位合适的心理咨询师或医师; (7) 心理咨询师始终严格遵守保密原则。

3.咨询时间

每周1次, 每次1小时。

七、咨询过程

咨询阶段大致分为:

(1) 诊断评估与咨询关系建立阶段; (2) 心理帮助阶段; (3) 结束与巩固阶段。

八、咨询效果评估

1.求助者及班主任的评价

“我不再害怕老师提问考试了”;“我也不再害怕当众考试了”;“我开始自信了”;“我能够接受我也有缺点, 这是事实”。

班主任说:“她好像变了个人”;“整个人都精神了”。“唱歌能发挥正常水平了”, “也显得快乐了”。

2.咨询师的评估

通过回访和跟踪, 发现咨询已基本达到预期目标:消除了王某的考试焦虑, 改变了其完美主义的认知模式;增强了自信心和适应社会的能力;咨询过程较完整、有条理 (后来王某顺利地完成了毕业汇报演出, 并积极参加了拓展训练教练员的培训, 成为一名勇敢的教练员, 独自在远离他乡的城市工作) 。

参考文献

[1][美]Raymond G.Miltenberger著.石林译.行为矫正原理与方法 (第三版) .中国轻工业出版社, 2004.406-414.420-430.

[2]易法建, 倪泰一, 杨丹燕.心理医生.重庆大学出版社, 1997.

篇4:中学生考试焦虑问题心理咨询案例报告

王旭东,男,汉族,15岁,未婚,初中三年级学生,身高173米,体态正常,无重大躯体疾病。

【主要问题】

焦虑、烦躁、心慌、头疼、入睡困难,学习成绩有所下降,症状持续一个月。

【求助者主诉】

我一直是一个品学兼优的学生,平时成绩在班级名列前茅,得到了老师、家长、同学的赞赏,甚至成为了大家学习的榜样。我对自己也很自信,自认为考上一类高中绝对没问题。两个月前班级的一次测验,因为那天身体不舒服,状态不是很好,所以没考好。当天晚上没去上晚自习,无聊的时候翻看同学放在床头上的一本武侠小说,立即被吸引住了。从此,对小说着了迷,把课余时间都用来看小说。一个月前学校组织摸底考试,我的成绩下降了很多。老师找我谈话,说照这样下去恐怕连二类也考不上。父母知道后,非常生气,严厉批评了我,同学们也有议论。我想 “这下我完了!这两次没考好,中考肯定考不好。如果考不上好高中我还有什么出路?同学们会怎么看我?”从那时起,我就出现烦躁不安症状,总感觉紧张、焦虑,晚上翻来覆去难以入睡,并经常做噩梦,上课时注意力不能集中,感到心慌意乱,虽然能控制情绪,但总觉得不踏实,内心非常烦恼痛苦。一周前头痛加重,去医院看过内科医生,并做了头部的CT等检查,一切均正常。

【个人成长背景】

王旭东是独生子,母亲是小学老师,父亲是某公司员工,家庭条件较好。父母从小对王旭东要求很严,希望王旭东成为一个品学兼优的孩子,总教导他要考入重点高中,将来到名牌大学深造。平时很少让其看电视、看课外书、玩电脑等。从小倍受父母疼爱,独立性不强,学习成绩优异,未受到任何挫折。

【咨询师一般印象】

求助者自行走进咨询室,衣着整洁,举止得体,面带愁容,述说时眉头紧锁,眼有黑眼圈,似乎睡眠不足。目光不愿正面与咨询师接触,来回搓手,语言清晰有条理,对咨询表现出一定的信任与合作态度。

【分析与诊断】

(一)求助者的身心状态

1精神状态:焦虑、烦躁、情绪低落、自责、注意力不集中。

2身体状态:头疼,入睡困难,经医学检查无器质性病变。

3社会功能:对学习、生活造成一定损伤,个人无法摆脱,需咨询师帮助。

(二)心理测验

1SAS:标准分60,焦虑症状明显;

2SDS:标准分55,有轻度抑郁;

3EPQ:N65、E30、P40、L40,该求助者为内向不稳定型人格特征。

(三)诊断

一般心理问题

(四)诊断依据

对照症状学标准,该求助者表现出焦虑,烦躁,睡眠障碍等症状.从严重程度标准看,反应强度不甚强烈,反应也只限于考试范围内,无泛化,没有对社会功能造成严重影响,从病程标准看,病程只有一个多月,可以诊断为一般心理问题。

(五)鉴别诊断

(1)与精神病相鉴别:根据病与非病的三原则,王旭东的知、情、意是统一的,对自己的心理问题有自知力,有主动求医的行为,无逻缉思维的混乱,无感知觉异常,无幻觉妄想等精神病的症状,因此可以排除精神病。

(2)与严重心理问题相鉴别:严重心理问题反映强烈,反映已经泛化,对社会功能造成严重影响,病程大于两个月,而王旭东的心理问题病不严重,没有对社会功能造成严重影响,持续时间也较短,因此可以排除严重心理问题。

(3)与焦虑性神经症相鉴别:焦虑性神经症在症状表现上主要是焦虑,有持久的痛苦不能解决,对社会功能造成严重影响,出现泛化和回避,反应与初始事件本身不相关,表现为漂浮式的,持续时间长,一般在半年以上。而王旭东虽然以焦虑为主要症状,但未严重影响社会功能和思维逻辑,没有泛化和回避,而持续的时间也只有一个多月,因此可以排除焦虑性神经症。

(4)与抑郁性神经症相鉴别:王旭东虽然表现出情绪低落,但是因现实刺激引起,是伴随的,而不是主要症状,因此可排除抑郁性神经症。

【出现上述问题的原因】

(一)生物原因该求助者没有明显的生物原因。

(二)社会原因

(1)生活事件:两次失败的测验,一个多月看小说的经历,让求助者对升学考试感到恐惧,担心考不上重点大学。

(2)社会支持:当他出现失误时,父母、老师、同学未对其表现表示理解,期望值较高。

(三)心理原因

(1)个性因素:从小随父母生活,性格内向、温顺,非常听父母的话。不善于与父母、老师沟通考试失败的原因。

(2)认知原因:处处严格要求自己,害怕失败,心理承受能力差。

【咨询目标】

1 具体目标与近期目标:

(1)调整认知方式,转变观念, 帮助求助者分析两次考试失利的原因,分析中考对人生的意义;

(2)改善求助者焦虑、烦躁、情绪低落的精神状态;

(3)帮助求助者减少失眠、头疼的生理症状,缓解心理压力。

2最终目标与长期目标:完善求助的个性,帮助其建立健全人格,树立自信心,积极重新认识自我与学习。

【咨询方案】

(一)方法

合理情绪疗法

(二)原理

合理情绪疗法是艾里斯于20世纪50年代首创的一种心理治疗理论和方法。 “人不是被事情本身所困扰,而是被其对事情的看法所困扰”。

(三)时间和费用:

咨询时间:每周1次,每次50分钟。

咨询收费:30元/次。

【咨询过程】

第一阶段:建立咨询关系阶段

第一阶段即第一次咨询。主要是摄入性会谈,运用真诚,共情等技术,鼓励求助者倾诉,收集临床资料,进行相关心理测验,通过对症状评估、分析,做出诊断,双方共同确定咨询目标,制定咨询方案。

第二阶段:实施合理情绪疗法进行咨询的阶段

第二阶段分三次咨询,首先是第一次咨询是合理情绪疗法的诊断阶段和领悟阶段。在与王旭东交流的过程中找出王旭东情绪困扰和行为不适的具体表现C:焦虑、烦躁、注意力不集中、头疼、入睡困难,对考试过分担心的想法以及与这些反应相对应的诱发事件A:两次失败的考试、家长、老师的批评,进而找出两者之间的不合理信念B:连续两次考不好,中考肯定考不好;考不上好大学,我的人生就完了;我必须是一个尽善尽美的人,否则会被别人瞧不起……并对这些不合理信念进行初步分析,通过分析,使求助者领悟到是这些不合理的信念,引起了焦虑、烦躁等情绪,而不是诱发事件本身。只有改变了不合理信念,才能减轻或消除目前存在的各种症状。布置家庭作业,让求助者找出自身的优点,树立自信心。然后进入合理情绪疗法的修通阶段,为了减轻或消除求助者目前存在的各种症状,咨询师与求助者的不合理信念进行了辩论。

咨询师:现在我们具体谈谈你对目前的成绩及中考的认识。

求助者:目前我的成绩真是糟糕透了!这两次考试考这么差,中考时情绪一紧张,肯定考得更糟。那样的话我的人生就完了,谁还会看得起我呀!

咨询师:你是说这两次考试就决定了你的中考成绩,你以前的成绩对中考不起作用?

求助者:也不是。以前的成绩说明我基础打得比较好,但这两次考试特别重要,再说我荒废的时间再也弥补不回来了。

咨询师:你认为与以前的考试相比,这两次考试特别重要,你能谈谈这两次考试与其它考试有什么区别吗?

求助者:这个问题我以前真没想过,好象没太大区别,只是两次考试训练……难道是因为我这两次考试失利了才觉得它重要?因为我以前从没在考试中失败过,这打击了我的自信心,我必须是一个优秀的学生。

咨询师:按照这种思维,一个优秀的学生必须保证每次考试都成功,不能有一次考试失误。一位成功人士,必须从起点开始就是成功的,不能有一次失败,否则他就不可能成功。事实是这样吗?

求助者:这……好像不是,成功背后会有很多挫折。一两次挫折并不决定成功与否,战胜挫折的人才会成功。所以这两次考试并不意味着我中考失败,对吗?

咨询师:你的悟性很高,事实就是这样。正因为你有这种必须的绝对化要求,,所以你才会焦虑、烦躁,出现现在的状况,事实证明这是不现实的。

求助者:我明白了。但是荒废了一个多月的时间,必定会影响我的中考成绩。一想到我可能考不上理想的高中,我就难过得要死。

咨询师:你是一个有理想有抱负的人,将考上理想的高中作为自己追求。现在感觉没有把握,所以很难过,这一点我能理解。初三学生有很多人希望自己考上理想的高中,每年中考也有很多人考不上理想高中,他们选择了怎样的生活?

求助者:……每个人的选择是不一样。有人选择复读,有人考不上学选择打工、学技术,用另一种方式证明自己,周围的人并没有因此而看不起他们。也就是说考不上理想的高中依然有很多出路,我以前怎么没想过呢?

咨询师:你说得很好,已理清了自己。的确,对于任何一件事情来说都有比之更坏的情况发生,考不上理想的高中,不会糟糕到要死的地步。每个人的面前都有很多机遇,成功不是只用中考来衡量的。

求助者:听了你的分析,我心里亮堂多了,我知道怎么做了。

……

本次咨询结束后,布置家庭作业,让求助者制定学习计划,确立中考目标。

最后一次咨询时,求助者的情绪大有好转,焦虑减轻,制订了切合实际的学习计划和中考目标,不再有沉重的中考压力,对未来充满自信。

【咨询效果评估】

通过咨询,求助者自认为躯体症状已基本消失,情绪状态也明显好转,已经能坦然的学习生活,走出了考试焦虑的阴影。通过王旭东的父母和朋友也了解到,王旭东较从前开朗、活泼,学习与生活走向正常化,学习成绩也开始提高了。

篇5:中学生考试焦虑问题心理咨询案例报告

心理咨询论文

国家职业资格二级

论文题目: 一例初三学生考试焦虑心理咨询案例报告 姓 名: 李平峰 身份证号: ***178 准考证号: 所在城市: 合 肥 市 庐 江 县 所在单位: 庐江县柯坦镇陈埠初级中学

一例初三学生考试焦虑心理咨询

案例报告

姓名:李平峰

单位:合肥市庐江县柯坦镇陈埠初级中学

摘要:

本文是针对一名初三学生,因早年亲情关系纽带有断层;在社会因素中父母缺乏教育引导孩子的正确观念及方式,在学校中缺少朋友,缺少教师对她的学习方式、考试方法的指导。因而影响了学习成绩,导致焦虑,影响到生理机制紊乱。本人采用认知行为疗法,对来访者进行干预,使来访者充分认识父母对她的爱,改善了亲情关系,对学习动机重新认知,又通过放松技术,使之正确面对考试焦虑,取得较好效果。关键词:

亲情纽带 焦虑 控制 完善。

一、一般资料

1、人口学资料

唐某,女,16岁,某初中三年级学生,独生子,身高1.68米左右。该求助者身体健康,无重大躯体疾病历史。父亲是客车司机,帮一运输公司开长途汽车,母亲为个体经营者,都是高中文化。家族无精神疾病历史。

2、个人成长史

求助者出生在江淮之间的一小镇上,从小因为父母工作忙,从出生2岁后随外祖父祖母一起生活,至小学四年级。此间,每逢周末由父母亲接回家,但唐某就愿意在外祖父祖母住。为此,从小学五年级开始其母亲放弃做生意回家陪读,此时唐某成绩较好,在小学升学考试时,因作文离题没考出理想的成绩,收到父母的批评,在初中分班考试中由于紧张,把英语选择题答案移抄到答题卡上时,对错了题号,结果未能进入重点班,受到母亲的训斥:“英语怎么考这么点点,那以往的成绩不会是抄袭抄来的吧?„„你要是不抓紧时间努力,考不到好成绩,将来别人都看不起你„„”。初中一年级平时学习成绩优秀,但两次期末考试成绩都没有达到父母预定的目标,父母认为学习不十分刻苦努力,经常受到母亲的责备,父亲也在旁边帮腔,因此唐某一到周末便去外祖父母处居住。在初二年级学年期末考试前,突然感到头痛,恶心,被同学老师送到医务室检查并没有什么异常,休息了两天好了,由于身体原因,在此次考试中,只考了一般的成绩,与父母的要求差的很远,自己感到在同学中很没有面子,回到家看到父母失望的神情,也很自责,听到父母的唠叨,又很恼火,同父母吵几句,又觉得理亏。在读初三上半年的期中考试中,在物理考场上又出现头痛难忍,以至于无法考试,被老师送回家。父母带她到两个有权威的大医院检查,做了脑CT、核磁共振检查,都没有查出器质性疾病。但由于学习紧张,担心不知何时又要犯病,自己感到很不安,由母亲陪同进行心理咨询。

心理测验结果:

1、SAS:总粗分:54,标准分68分,超过SAS标准分分界值18分。

2、SDS:总粗分48,标准分60分,超过SDS标准分分界值7分。

3、EPQ(T分):E:38;N:60;P:41;L:32。

二、主诉和个人陈述

主诉:害怕考试,担心考不好。

个人陈述:我平时坚持不迟到不早退,上课能认真听讲,老师上的课程都懂,习题也做了很多,而且都会做。但是一到考试前,我就会头痛、恶心,身体不舒服。在考场上,我心跳加快,手脚出冷汗,有时甚至发抖,开始还能忍着,勉强答题,到后来就难受的没法考试了。

三、观察和她人反映

心理咨询师观察印象:该求助者面色苍白、身体偏瘦、身材较高、话语很少,沉默时间多,不主动和别人说话,很少抬头看人,情绪低落,两只手相互撮动,显出焦虑的神情。

母亲主诉:她近一段时间,心情烦躁不安,情绪低落,学习成绩下降明显。性格内向,不爱谈笑,在家里话也不多,平时在家喜欢待在房间里,平时不抓紧时间学习,一考试病就犯。她平时不好好吃饭,吃的很少、忌口多、挑食、不怎么参加体育锻炼,身体虚弱。我们想让她有出息,考上重点高中,考上好的大学,将来有个好的工作,现在她连考试都考不了,马上要中考了,像这样能考好吗?

四、评估与诊断

根据对临床资料的收集,该求助者个性虽然稍偏内向和不稳定,但基本属于中间型人格。其情绪低落,主要为学习和考试而焦虑,为自己的前途焦虑,为达不到父母的期望焦虑,造成生理机制一定紊乱,身体虚弱。

综合分析所获得的临床资料,对求助者问题探索的时间程度和典型心理与行为异常表现的性质和严重程度进行分析判断;根据心理测试结果和躯体疾病史,精神病家族史以及典型心理与异常的表现排除了精神障碍,例如,脑器质性精神障碍,病理性焦虑症、抑郁症等精神障碍。

诊断:求助者的心理与行为异常表现是非病理性的情绪反应属于心理问题范畴,是考试焦虑。问题主要表现:

1、由于早年跟外公外婆生活,现在父母家,亲情关系纽带有断层;

2、学习策略和学习动机存在认知偏差;

3、生理机制紊乱,如生物钟紊乱、食少、忌口多、身体虚弱等;

4、在社会因素中父母缺乏教育引导孩子的正确观念及方式,在学校中缺少朋友,缺少教师对她的学习方式、考试方法的指导。

五、咨询目标的制定

根据以上的评估与诊断,同求助者协商确定如下咨询目标:

1、具体目标与近期目标:

① 以实际行动增强来访者跟父母的亲情关系,使之感受到和认识到父母对她的爱;

②学会自我放松的方法,积极面对考试; ③ 保证正常的饮食、睡眠,改善身体虚弱状况。

2、最终目标与长期目标:

①改变求助者在学习方法、方式上的不良认知; ②改变求助者的升学观,树立正确的人生价值观。

六、咨询方案的制定

1、主要咨询方法与适用原理:行为治疗和认知行为治疗。求助者的心理问题主要是对于考试的焦虑。按行为理论解释:考试焦虑是在一定的应试情境激发下,受个体的认知评价能力,个性倾向,与其她身心因素所制约,以担忧为主要特征,以防御或逃避行为,通过不同程度的情绪性反应所表现出来的一种心理状态。在一般情况下由考试产生适当的焦虑是正常的。但过度的焦虑并且出现了较严重的情绪、生理、行为反应,这就是有心理问题了。行为理论认为,人的行为会与周围环境互相影响和支配,在人的行为与环境的长期相互作用中,通过学习过程逐渐形成每个人不同的特定习惯或行为模式,其中一些人可能获得一些不利于个人生存发展的不适行为或不良行为习惯,并给个体带来极大烦恼或痛苦。这些过分的生理、情绪、行为反应都是其不良的社会适应模式所直接导致的,而这些不良的社会适应模式都是在其成长经历背景下和个性特点的基础上不断习得形成的,并非偶然。求助者的情绪、生理、行为上的变化都存在着个体社会认知的偏差和不合理等因素,而行为的不断重复强化,又作用于认知和个性的偏离;再加上家长长期的对求助者在前途观上有失偏颇和同学间交往等等,这些社会因素的影响,都起到了催化、加重求助者心理问题的形成。因此可以设计某些特殊情境和专门程序,使求助者清除反常行为,并经过新的学习训练形成适宜的行为反应,并通过调整认知结构共同引起心理状态的变化。所以应采取操作性、目标性、时效性很强的行为治疗和认知行为治疗方法来矫正求助者的心理问题。另外,求助者尚处在青少年期,心理问题不甚严重,也比较适用于上述咨询原理与方法。

2、双方各自的特定责任、权利、义务。求助者的责任、权利和义务: 责任

(1)向咨询师提供与心理问题有关的真实资料;(2)积极主动地与咨询师一起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3)完成双方商定的作业。权利

(1)有权利了解咨询师的受训背景和执业资格;(2)有权利了解咨询的具体方法、过程和原理;(3)有权利选择或更换合适的咨询师;(4)有权利提出转介或中止咨询;

(5)对咨询方案的内容有知情权、协商权和选择权。义务

(1)遵守咨询机构的相关规定;

(2)遵守和执行商定好的咨询方案各方面的内容;

(3)尊重咨询师,遵守预约时间,如有特殊情况提前告知咨询师。

咨询师的责任、权利和义务: 责任

(1)遵守职业道德,遵守国家有关的法律法规;(2)帮助求助者解决心理问题;(3)严格遵守保密原则,并说明保密例外。权利

(1)有权利了解与求助者心理问题有关的个人资料;(2)有权利选择合适的求助者;

(3)本着对求助者负责的态度,有权利提出转介或中止咨询。义务

(1)向求助者介绍自己的受训背景,出示营业执照和执业资格等相关证件;

(2)遵守咨询机构的有关规定;

(3)遵守和执行商定好的咨询方案各方面的内容;

(4)尊重求助者,遵守预约时间,如有特殊情况提前告知求助者。

3.咨询时间与收费

咨询时间:每周1次,每次1小时,共约定6次。咨询收费:免费

心量测验收费:艾森克人格问卷测查:免费 焦虑自评量表测验:(SAS)免费 抑郁自评量表测验:(SDS)免费

七、咨询过程 咨询阶段分为:

1、诊断评估与咨询关系的建立阶段

2、心理帮助阶段

3、结束与巩固阶段

具体咨询过程: 第1次咨询 目的:

1、了解基本情况。

2、建立良好的咨询关系。

3、确定主要问题

4、探寻改变的意愿。

5、进行咨询分析。方法:会谈、心理测验 第2次咨询 目的:

1、加深咨询关系。

2、确定问题:提问及自我审查技术;

3、检验表层错误观念 方法:认知行为疗法。第3次咨询: 目的:

1.分析自己心理问题产生的深层原因(核心错误观念)2.提高自我情绪和行为的调控能力。方法:认知行为疗法。第4次咨询 目的:

1.巩固咨询效果。2.结束咨询。

八、咨询效果评估

1、求助者本人和其她人的评价

(1)唐某焦虑情绪明显好转,自述“考试焦虑得到明显改善,能正常发挥平时水平了”。

(2)朋友和同学说:“唐某精神放松,情绪稳定,心情好转了”。

2、咨询师评估

通过回访,了解唐某本人目前状态稳定,精神面貌较初访时大有好转,焦虑情绪得到控制,咨询基本上达到预期目标。

3、心理测验评估:

使用SAS 对求助者的焦虑情绪进行测量,SAS标准分34分,说明求助者心理问题已经基本得到了解决。

参考文献:

(1)郭念锋.心理咨询师(基础知识)北京:民族出版社,2005.7(2011.6重印)。(2)郭念锋.心理咨询师(二级)北京:民族出版社,2005.7(2011.6重印)。

篇6:高中生考试焦虑心理咨询案例报告

凛 子

摘要:

本案例陈述了一个高中学生考试焦虑状态出现前的个人成长历史、他人的反映、学校心理健康咨询室对其所做的考试焦虑的量表测试、原因分析和评估诊断,详细报告了在改变求询者认知层面的基础上,运用心理咨询技术自信训练法和系统脱敏法,帮助求询者提高自信心以减轻考试焦虑的操作步骤,以及进行干预训练的心理训练过程。并对该生考试焦虑咨询目标的最终实现作出了评估

考试焦虑是学校考试中常见的一种心理现象,它是由一定的应试情景引起。在焦虑的三种反应(焦虑反应、过度焦虑和焦虑症状)中,考试焦虑属于过度焦虑。考试焦虑对学习既起着促进作用,又具有一定的阻碍作用。总的来说,考试焦虑与学习之间存在一种“倒U型”的关系,即考试焦虑有一个最佳值。过低或过高,都会使学习受到抑制。在学校心理咨询中,最常见的是过度考试焦虑,它对学生的身心危害最大。本人从事并主管学校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下面通过对一个高中学生考试焦虑心理咨询案例的报告,对此进行分析和说明。

一、个案基本资料

1、求询者基本情况:学生夏宏伟,男,16岁,汉族,广东顺德人,高中一年级学生,家住广州市芳村区

2、求询者个人成长历史:

求询者上初中(非重点学校)时,学习成绩很好,是校团委的干部。素以“战略上轻视对手,战术上重视对手”的态度对待学习竞争。同时上课听讲认真,思考积极,且思维宽广活跃,对某些学习问题均能提出自己独到的见解,作业完成的质量也很高,经常受到教师的表扬。同学遇到难题也喜欢向他请教,他也总是竭尽所能地帮助那些有困难的同学,以达到共同进步。

进入重点高中后,求询者平时的学习成绩不错,作业和练习卷子总是全优,经常受到教师的表扬,平时同学遇到难题往往向他请教。对此,他仍可以从容作解,思路敏捷。但一到期中、期末等重要的大考,他平常那股沉着、敏捷劲儿便无影无踪了。本来不成问题的题目,这时却怎么也解不出来,或者答得漏洞百出,过去上初中时从未出来过的毛病,如计算马虎、看错题等,此刻也冒出来了。这种情况主要表现在数、理、化三门学科上。

3、教师反映:

每次大考,在考场上求询者都显得异常烦躁。一会儿看表,一会儿擦汗,多余动作增加,且整个脸都是紧绷的。考试结束后,他总是神情木然,呆坐在那里。面对这种情况,他自己非常着急,每次都要在学习方法上找原因,但找来找去,问题仍得不到解决。老师面对这种情况也替他着急。他自己更是心急如焚,除了拼命想在学习方法上找出原因外,在身体状况上也查过原因,但都无济于事。为此,他陷于了极度的苦恼之中,逐渐远离起集体,而同学关系、师生关系也越来越僵硬。学习成绩更是每况愈下,原来那个活泼开朗、聪明可爱的学生不见了。

4、父母陈述:

自从孩子升入高中后,我们对他要求更加严格,一般娱乐活动都没有让他参加了。他比以前更加勤奋和努力。第一学期中段考后,成绩明显下降。总分从全年级的第5名下降到第45名。回家大哭了一场,从此情绪萎靡。以后每逢重大测验和考试的前两天起,他总是吃不下饭,而且经常失眠。而每次考试后,又常常情绪低落,郁郁寡欢,有时几天不说一句话。并总说自己多汗、尿频、心跳很快......。

5、求询者自诉:

“我虽然读了一所很有名气的学校,但每次考试总是不理想。尽管父母很少责备我,可我却觉得学习不好很难……。我也不敢戴校徽回家。以前的初中同学,总是把我看得高他们一头,元旦的贺年卡片也常写上:„你是咱们班里最有希望的一个‟,可是现在却……,“我很苦恼。为了学习问题,我每天冥思苦想。我不知道自己是否得了那种„考试焦虑症‟?因为尽管在考前我再三告诫自己,不要慌,但一到考场却总是如临大敌,心神不定。原来复习的内容,根本无法想起。到最后总觉得题目还没有做完,但是脑中却已经一片空白了......。

二、考试焦虑的原因分析和评估诊断:

1、对求询者进行考试焦虑的量表测试

采用考试焦虑量表测试,包括考试进行时的焦虑、伴随生理反应的焦虑、对考试的厌恶和批评、考试的焦虑、对考试结果的担心和生气。

测试题目共有33道,每题有A(很符合3分)、B(比较符合2分)、C(较不符合1分)、D(很不符合0分)几个备选答案。

(1)在重要考试的前几天,我就坐立不安。

(2)临近考试时,我会拉肚子。

(3)一想到考试即将来临,我的身体就会发僵。

(4)一想到考试,我总感到苦恼。

(5)在考试前,我感到烦躁,脾气变坏。

(6)在紧张的复习期间,我经常会想到:“这次考试要是考砸了怎么办?”

(7)越临近考试,我的注意力越难以集中。

(8)一想到马上要考试,参加任何文娱活动都没有劲头。

(9)在考试前,我总预感到这次考试将要考坏。

(10)在考试前,我经常做关于考试的梦。

(11)到了考试那天,我就不安起来。

(12)考试的铃声一响,我的心马上紧张起来。

(13)遇到重要的考试,我的脑子就变得比平时迟钝。

(14)看到考试题目越多越难,我越感到不安。

(15)在考试中,我感到十分紧张。

(16)在考试中,我的手会变的冰凉。

(17)一遇到很难的考试,我就担心自己会不及格。

(18)在紧张的考试中,我会想些与考试无关事情,注意力集中不起来。

(19)在考试时,我紧张得连平时记得滚瓜烂熟的知识也回忆不起来。

(20)在考试中,我会沉浸在空想中,忘了自己是在考试。

(21)在考试中,我想上厕所的次数比平时多些。

(22)在考试中,即使不热,我也会浑身出汗。

(23)在考试时。我紧张得手发僵,写字不流畅。

(24)考试时,我经常会看错题目。

(25)在进行重要的考试时,我的头会痛起来。

(26)发现时间来不及做完全部考题,我会急得手足无措、浑身大汗。

(27)如果我考了坏分数,父母和老师会严厉地指责我。

(28)考试后,发现自己懂的题目没有答对时,就十分生自己的气。

(29)有几次在重要的考试后,我腹泻了。

(30)我对考试十分厌烦。

(31)只要考试不记成绩,我就会喜欢考试。

(32)考试不应当在现在这样的紧张状态下进行。

(33)不进行考试,我能够学到更多的知识。

2、考试焦虑量表测试结果:

求询者在进行考试焦虑的量表测试后,根据其答题分数相加后,得出其总分焦虑水平为72分(0—24为无焦虑;25—49为轻度焦虑;50—74为中度焦虑;79—99为重度焦虑)。可以视其为中度焦虑。其主要症状是,在考前一段时间内,感到紧张、害怕和忧虑,复习效率降低,睡眠、饮食受影响,有必要进行自我调节和训练。

3、评估分析与诊断:

从上述考试焦虑案例及量表测试中可以看到,求询者平时的学习成绩很好,出于很强的自尊心,一心期望在重大考试中获得好成绩。但总是在考试遇到挫折之后,陷入极度的苦恼之中,体验到羞愧、失落、自卑、自责等复杂的情感。这些情感又产生了连带效应,使得他的学习成绩越来越差,对人际关系的处理也出现偏差,远离了同学与老师。例如,求询者自述不敢带校徽回家。感到愧对初中同学的“你是咱们班里最有希望的一个”。考前紧张,担忧成份重,从而影响了复习和考试。另外一上考场就慌了手脚,会做的做不出,出现了以前从未出现过的问题,如计算马虎、看错题等。而考后由于成绩不理想,又整日陷于苦闷之中,萎靡不振。

求询者这种每遇考试,就感到紧张恐惧,进而影响考试水平正常发挥,导致考试失败的现象,就是心理学上的“考试焦虑症”。

求询者的考试焦虑是由一定的应考情境引起的,表现在心理层面、行为层面和生理层面。它以担心为基本特征,由消极的自我评价形成意识体验的认知反应;产生同自主神经系统活动增强相联系的特定的情绪反应,如心率加快、多汗尿频等考试焦虑的生理反应;同时产生以防御和逃避为方式的行为反应,如神情木然、呆坐、多余动作增加(一会儿看表,一会儿擦汗)。上述几种反应的交织形成了求询者考试焦虑的情绪反应。情绪反应流程如下图所示:

应考情境——消极的自我评价(认知反应)——自主神经系统活动增强(生理反应有:心率加快,多汗尿频)——防御和逃避方式(行为反应有:神情木然、呆坐、多余动作增加)

导致考试焦虑综合症的主要原因是:

(一)个体原因:

它是影响考试焦虑水平的个体因素,也是引起考试焦虑的主导原因。

(1)个体成熟水平。在个体发展的不同年龄阶段,考试焦虑水平是高低有别的。一般来说,象求询者这样的高中学生神经兴奋性较强,容易受环境作用而激动,青春发育开始时焦虑水平会有所上升。

(2)认知水平能力。求询者对考试性质的认识程度、对考试厉害关系的预测程度以及对自身应付能力的估价程度,直接影响到其考试的焦虑水平。如果求询者把考试与自己的终生前途相连,其焦虑水平必然升高。另外对个人能力的估价低于对考试难度的估价时,也会加重焦虑情绪。

(3)应试技能。在一般情况下,训练有素的应试者,对题型、答案要点、评分标准等心中有数,在考场上就会得心应手。而缺乏应试技能和应试经验,像求询者这样的中学生极易产生慌乱现象,以至于不能有效地分配考试时间,抓不着考试重点和要点,从而增加考试的焦虑程度。

(4)身体状况。体质虚弱、疲劳过度、经常失眠的学生,对即将来临的考试,容易激起较强的情绪波动,产生过度的焦虑。

(二)社会因素和学校因素

整个社会的价值取向、教育政策体制和学校片面追求升学率、大搞题海战术,以成绩作为评价学生的唯一标准,都会影响到教师和家庭的教育方式,影响到学生对考试的态度和认知评价。从而影响到考试焦虑程度的高低。

(三)家庭因素

家长对孩子要求与管教过严、期待水平过高,或父母对孩子的期待不适合孩子的兴趣和专长,往往导致孩子对学习和考试的厌恶情绪,助长考试焦虑。而过于严肃的家庭气氛,高焦虑的父母都是孩子产生考试焦虑的动因。

三、咨询目标

1、近期目标。针对求询者的上述情况,在咨询过程中既要注意求询者问题的解决,又要照顾到他自身的特点而加以指导,使其通过并选用干预考试焦虑的有效方法(自信训练法、系统脱敏法、放松训练法)来进行治疗,最终达到使其从考试焦虑的困境中解脱出来的目标。

2、远期目标。调整求询者的认知水平,提高其战胜挫折和困难的自信心,并形成其积极健康的学习心理

四、咨询方案:

1、方法和原理

对抗考试焦虑应该从两方面入手。一方面,要去除考试焦虑产生的因素。自信训练法针对的就是这类与考试焦虑产生有关的消极的自我暗示。另一方面,采用心理调节手段进行训练治疗。系统脱敏法就是一种通过行为疗法来治疗焦虑症的常用方法。因此,运用自信训练法和系统脱敏法的心理咨询技术和方法,对求询者的考试焦虑实施缓解和矫正,是适宜的。

2、责任和义务

遵守心理教师和心理咨询师的职业道德,履行咨询师助人自助和学校教育管理者不断促进学生身心健康成长的职责与义务。同时学校学生有接受学校心理健康咨询服务的权利和接受心理健康教育的义务。

3.时间和费用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条例和相关的教育法规,学校心理健康咨询为学生提供免费服务。根据学生本人的实际情况,对该生的心理咨询服务大约需要二个月的时间。

第一阶段:着重从帮助求询者调整认知和提高自信心方面,来减轻考试焦虑程度。大约需要一个月的时间,每周1次,分4次进行

第二阶段:在改变其认知层面的基础上,针对求询者考试焦虑中的生理变化,运用自信训练法、系统脱敏法进行训练和治疗。大约需要一个月4周的时间,每周进行2次,共8次。

五、咨询过程

第一阶段:调整认知阶段

(1)调整求询者的认知并提高自信心,以减轻考试焦虑程度。在咨询过程中向求询者讲清正确对待挫折的道理,鼓励他克服消极情绪,增强对情绪的自我控制能力,掌握重大应试时的基本技能和技巧。当然,要想真正克服心理上的障碍,关键还要通过自己的心理调适逐渐恢复自信,重拾斗志。

(2)把重点放在认知改变上,帮助求询者认清期望过高、虑荣心过强对心理健康的危害。

(3)指导求询者进行自信训练,以促进心理的平衡。帮助他认识到:不要把一个人的成才的道路看得过窄,把考试看得过重。否则思维上缺乏变通性,由此会产生极大的忧虑和苦恼。

(4)指导求询者从思维的呆板性和惰性中挣脱出来,根据自己的能力、兴趣等特点以及考试的实际分数,选择恰当的成才方向和学习模式,这对于帮助患者摆脱苦脑,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是有益的。

第二阶段:训练治疗阶段

在改变认知层面的基础上,针对求询者在考试焦虑中出现的认知反应、行为反应和生理反应,使用自信训练法、系统脱敏法进行训练和治疗。

(1)自信训练法

求询者在考试前总是对自己进行不知不觉的暗示:“要是考砸了,我怎么办?”、“我担心自己现在的学习状况和能力,能否将这次考试考好?”、“我认为所有的人都会比我考得好”。消极的自我暗示使求询者大脑皮层产生保护性抑制,妨碍正常的认知活动,使其精神萎靡,并减少其已经付出的努力

自信训练就是运用交互抑制原理,通过使求询者自我表达正常的情感和自信心,来扭转消极的自我意识,借以削弱或消除考试焦虑。操作步骤是:

首先,学会觉察个人消极的自我意识。把一些朦胧的消极暗示用书面语言表达出来。在一张白纸上把对考试的所有忧虑写下来,使求询者清楚地意识到,当前消极的自我暗示究竟有哪些。

然后向消极暗示中的不合理成分进行自我质辩,指出这种消极暗示的不现实性和不合理性,阐明危害,明确今后态度,给自己积极的自我暗示。如:“我担心自己现在的学习状况和能力,能否将这次考试考好?”让求询者告戒自己:“这种担心会转移自己的注意目标,扰乱自己的精神状态,最终松懈自己的斗志,应及早排除”。使之树立正确的自我意向,增强考试的信心,克服考试焦虑的担忧成分,使考试成绩得到提高。从而给予求询者积极的自我暗示,改变其个人的精神面貌,使之在学习上更加主动,更加自信,更加乐观。

第三,养成向消极自我意识挑战的习惯。反复运用对抗手段,让积极的自我意识最终战胜消极的自我意识。不断地自我暗示,不断地重复,即运用自我暗示中的替换规律,将积极正面的思想反复灌输给大脑中的潜意识,原来消极的思想就会慢慢萎缩,最终被替换掉。

(2)系统脱敏法

采用系统脱敏法,是利用对抗性条件反射原理,在放松的基础上,循序渐进地,使求询者的神经过敏性反应逐步减弱直至消除。使其可以自己运用这种方法来克服刺激情景。

第一步:列出可以引起求询者考试焦虑反应的具体刺激情景。例如:“明天就要考试了”“我被一道题目难住了”等等。

第二步:建立焦虑事件层次:将上述刺激情景按从弱到强的顺序,排列出焦虑等级。在下面假定的6个刺激情景中,按照焦虑反应的依次递增的次序合理排列:

明天要考试,我还有很多书没有看——我正走在去考场的路上——我看到了试卷——我被一道题目难住了——时间快到了,我根本做不完了——考试后与别人对答案,发现许多答案和别人不一样。

第三步:放松训练:通过肌肉放松或意念放松,进行放松训练以形成松弛反应。在松弛状态下想象焦虑情境,以松弛反应抑制焦虑反应,把松弛反应伴随由弱到强的刺激,使两种反应互相对抗,抑制焦虑反应。研究表明,松弛与焦虑二者难以共存。

第四步:实际治疗和干预:按照焦虑等级,在大脑想象中循序使松弛反应抑制焦虑反应。等待其完全放松时,按照焦虑层次表,让求询者开始想象焦虑等级中的第一情景:“明天就要考试了,还有很多书没有看完”。让求询者在头脑中生动描绘这一情景,并保持30秒。在想象中使放松反应拮抗焦虑体验。

在想象过程中如果发现求询者肌肉紧张,出现焦虑反应——心跳加快、出汗、呼吸急促等就需要再次放松,按照“放松—想象—再放松—再想象”的程序反复进行。直到求询者想象结束后,同时感到所有的肌肉完全放松为止,这说明放松反应已经抑制了想象刺激情景所产生的焦虑体验,对求询者焦虑等级第一种情景的脱敏已经成功。

接下来对第二种情景“我正走在去考场的路上”进行脱敏。依次类推。

对求询者“焦虑等级”的脱敏,每天进行一次,每次脱敏的“焦虑等级”不超过三种。在每次进行新的脱敏之前,一定先做放松训练,以起到脱敏的有效作用。实践证明进行系统脱敏法治疗,对该求询者的考试情境的敏感性焦虑反应有明显减轻作用。

第三阶段:结束巩固阶段

在整个考试焦虑的心理咨询和训练治疗过程结束后,求询者及家长对学校心理教师咨询工作的成效——实现预期咨询目标的结果表示满意。经过双方同意,结束咨询关系。但要巩固咨询和训练的效果,还需要学校、家庭和社会各方面力量因素的协同配合与调节。当然主导因素还在于学生个人,因此需要日后继续跟踪。

六、咨询效果评估

根据反馈的信息,随着咨询方案的推进和展开,上述咨询目标已经取得初步成效。咨询和训练对求询者产生了积极的影响和作用。表现在:

1、求询者自我评估

“屡次失败使我很害怕最终一事无成。通过咨询、治疗和训练,我明白了自己考试焦虑的原因和思维观念及学习技能上的缺陷。以前我太脆弱,把考试看得太重。现在终于明白了,也知道今后怎样去正确对待和处理”。

2、父母评估

孩子考试焦虑状态已经缓解,考试前睡眠基本良好,精神状态正常,考试记忆力逐步恢复到从前,学习成绩也开始提高了。

3、学校教师评估

该生现在面临考试,情绪基本稳定,基本没有反复看表、擦汗、神情木然等行动反应和生理反应。考试发挥基本正常,最近一次大考的总分结果显示:他已经从原来的全级45名上升到第10名。另外,与同学和老师的关系开始融洽,也愿意参加班集体的活动了。

4、心理测试评估

篇7:中学生考试焦虑问题心理咨询案例报告

摘要:本文是一例男医生因被动与妻子离婚后的情感困惑导致心理痛苦的一般心理问题,求助者离婚后出现焦虑情绪,睡眠不好及吃不下饭,咨询师根据求助者的情况采用了合理情绪疗法,经过4次咨询,求助者的饮食、睡眠问题基本解决,情绪得到一定的缓解,取得了较好的咨询效

果。一,一般资料

王×,男,32岁,身高1.74米,五官端正,体态匀称,装扮朴素,外科医生,在家是长子,有两个弟弟,一个妹妹,父母经商,家里经济条件一般,家庭和睦。王×2年前抱养一个女儿,本人无重大躯体疾病史,家族无精神病史。

心理测验结果:

1、EPQ:E42;P52;N40;L45;显示求助者的个性为粘液质

1、SAS:标准分67分,为中度焦虑.2SDS:标准分50分,为中度抑

二主诉与个人陈述

主诉:一个月来心情极度痛苦,睡不着觉,吃不下饭,反复想和妻子离婚的事,担心自己照顾不好孩子。

个人陈述:妻子30岁,二人是大学同学,毕业后分在乡镇医院,婚后感情还可以,因妻子不能生育抱养一个女儿,这二年单位效益不景气,想找家好一点的医院,一直没能如愿,妻子有些不满,埋怨王x无能,总说这日子没法过了,近几个月还经常发脾气,一个月前李×突然提出离婚,王x感到非常突然,难以接受,但还是答应了。

王x在与妻子离婚后的出现焦虑、烦躁,入睡困难一个月,王x仍然深爱着李×,觉得二人的关系很深一时无法隔断,所以会时不时打电话联系李×,关心李×的情绪状态。这时的李×对王x的关心不屑一顾,使王x更加无法自拔,过去经历的很多事情都一一浮现,前天又听说李×和一个有钱男人成双入对,每天上下班车接车送,自感痛苦万分,所以前来咨询师处求助。

三 咨询师观察到的情

况:

咨询师观察到求助者装扮比较朴素;在谈话过程中情绪激动,面容显憔悴,说话有时带哭腔·流泪,此外,咨询师还注意到,在说到自己过错的时候却比较平和。

四、评估与诊断 根据王x的临床资料,综合其相关因素,家庭中无精神病史,本人无重大疾病史,其本人对症状有自知,主动求医。根据精神活动正常与异常的三原则判断,王x的心理活动在形式和内容上与客观环境保持一致,符合统一性原则;各种心理过程之间协调一致;其个性相对稳定,故其心理活动在正常范围,可排除王x有重性精神病。根据王X的症状结合心理测验结果诊断为焦虑情绪,王x目前心理与行为问题是由离婚引起的,具有现实意义,持续时间一个月,不良情绪未泛化,经过检查排除器质性的病变,符合一般心理问题的诊断标准。”

主要表现为:

(1)情绪焦虑、睡眠不好,食欲下

降(2)反复想自己和李×之间的事情,担心孩子的未来

鉴别诊断:

1.与严重心理问题相鉴别:严重心理问题的初始反应强度强烈,对社会功能造成严重影响,反应已泛化,病程大于2个月。而该求助者的心理问题并不严重,没有对社会功能造成严重影响,持续的时间也较短,因此可以排除严重心理问题。

2.与焦虑症相鉴别,是一种内心紧张不安,预感到似乎将要发生不利情况而难于应付的不愉快情绪,常伴有头晕、胸闷、心悸、呼吸困难、出汗和运动性不安等。而该求助者虽然也以焦虑为主要症状,但未严重影响社会功能和逻辑思维,心理冲突未变形、没有泛化,而且持续时间为一个月,因此可以排除焦虑性神经症。

原因分析:

1、生物因素:不明显

2、社会因素:和妻子的婚姻出现了问题

3、心理因素:求助者自幼很受老师和家人的喜爱,个性追求完美

五、咨询目标的确定

根据以上的评估与诊断,经与求助者协商,初步确定如下咨询目标:

1、具体目标与近期目标:

(A)、帮助求助者改善其情绪反应,改善睡眠和饮食;(B)、帮助求助者理清思路,接受离婚的事实。

2、最终目标与长期目标:促进王某心理健康发展,完善其人格,学会自我心理调空,在认知方式,思维过程及情绪和行为方面重新建立新的反应模式。

六、咨询方案的制定

1、主要咨询方法和使用原理

咨询方法:合理情绪疗法。

咨询原理:这种理论强调情绪的来源是个体的想法和观念,个体可以通过改变这些因素来改变情绪。该理论认为,使人们难过和痛苦的,不是事件本身,而是对事情的不正确解释和评价。因此只有通过理性分析和逻辑思辩,改变造成求助者情绪困扰的不合理观念,并建立起合理的、正确的理性观念,才能帮助求助者克服自身的情绪问题,以合理的人生观来创造生活,并以此来维护心理健康,促使人格的全面发展。

2、双方各自的特定责任、权利与义务

求助者的责任、权利和义务:

责任:

A、向咨询师提供与心理问题有关的真实资料;

B、积极主动地与咨询师一起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

C、完成双方商定的作业。

权利:

A、有权利了解咨询师的受训背景和执业资格;

B、有权利了解咨询的具体方法、过程和原理;

C、有权利选择或更换合适的咨询师;

D、有权利提出转介或中止咨询;

E、对咨询方案的内容有知情权、协商权和选择权。

义务:

A、遵守咨询机构的相关规定;

B、遵守和执行商定好的咨询方案各方面的内容;

C、尊重咨询师,遵守预约时间,如有特殊情况提前告知咨询师。

咨询师的责任、权利和义务

责任:

A、遵守职业道德,遵守国家有关的法律法规;

B、帮助求助者解决心理问题;

C、严格遵守保密原则,并说明保密例外。

权利:

A、有权利了解与求助者心理问题有关的个人资料;

B、有权利选择合适的求助者;

C、本着对求助者负责的态度,有权利提出转介或中止咨询。

义务:

A、向求助者介绍自己的受训背景,出示营业执照和执业资格等相关证件;

B、遵守咨询机构的有关规定;

C、遵守和执行商定好的咨询方案各方面的内容;

D、尊重求助者,遵守预约时间,如有特殊情况提前告之求助者。

3、咨询时间与收费

咨询时间:每周1次,每次60分钟,咨询次数4次

咨询收费:每次100元

心理测验:EPQ,SAS、各30元

七、咨询过程

咨询阶段分为

A 诊断评估和咨询关系的建立

B 心理帮助阶段

C 结束与巩固阶段

具体操作步骤:

第一次咨询:时间2007年10月8日

目的:

A 了解基本情况;

B 建立良好的咨询关系;

C 找出求助者情绪困扰和行为不适的具体表现

D 确定咨询目标

E 进行咨询分析,发现不合理信念。

方法:会谈法 心理测量法合理情绪疗法

程:

A、填写咨询登记表,询问基本情况;介绍咨询中的有关事与规则;

B、做心理测验;

C、摄入性谈话收集临床资料,探询求助者的心理矛盾及改变意愿;

D、将心理测验结果反馈给求助者,并作出初步问题分析;

E、确定咨询目标;

F、简单介绍合理情绪疗法的基本理论模型(ABC模型)

G、布置咨询作业强化求助者对ABC之间关系的理解

——要求求助者,按照下列表格的模式,尝试把自己所有的问题都表示出来:

诱发事件A:昨天手术没成功

不良情绪C:心烦、沮丧

不合理信念B:我应该是一个出色的好医生,这次手术没成功真是太糟糕了

——告诉求助者,家庭作业是咨询的重要组成部分,对自己问题思考、检查越认真、全面,咨询的进步就会很

快。第二次咨询:时间:2007年10月15日

目的:

A、加深咨询关系

B、寻找和确认求助者的不合理信念

C、帮助求助者领悟自己的问题与不合理信念的关系

方法:合理情绪疗法

过程:

A、反馈咨询作业:求助者很认真地列出了自己的许多不合理信念,但涉及此次情绪问题的不合理信念并没有完全列出;

B、要求求助者进一步详谈和妻子离婚后感觉,他强烈情绪反应的理由,以及假设这种事情如果发生在别人身上会怎么样。从而打破求助者认为“我对别人怎么样,别人就应该对我怎么样”的反黄金规则。从深层次上挖掘自己的不合理信念;

C、通过交谈、启发和引导,最后,求助者列出与此次问题有关的容易造成心理矛盾和痛苦的不合理信念:

(A)、我那么爱她,可是她却不再爱我,竟然离我而去,真是太过分了,太让我伤心了;

(B)要是我家庭和工作条件好点的话,我们之间的关系会一帆风顺;

(c)为什么这种事情会发生在我身

上。(d)孩子将来受到影响都是妻子离婚造成的;

(E)、我身边的同事都是那么相爱,我永远都不会拥有幸福的婚姻了

——要求求助者对上述列出的不合理信念进行认真思考,目的是为了帮助求助者把注意从过分关注自己的情绪和诱发事件转移到关注自己的不合理信念上来,并领悟自己的问题与不合理信念的关系。

——要求求助者与身边的好朋友就他们的婚姻经历进行沟通,帮助求助者明白婚姻的路不是一帆风顺的。第三次咨询 时间:2007年10月22日

目的:

A、帮助求助者修正或放弃原有不合理信念

B、帮助求助者建立合理信念,减轻或消除情绪困扰

方法:合理情绪疗法

过程:

A、反馈咨询作业:求助者与同事,朋友进行了认真交谈,得知大多数人的婚姻并不是像他所想象中的那样幸福和完美,也有些人会因为种种原因而导致婚姻失败。

求助者的情绪反应强度降低,但仍然对离婚被抛弃事实念念不忘,问咨询师该如何对待,咨询师表示接纳和理解,仍然没有正面回答;

B、针对上次列出的不合理信念,咨询师运用“黄金规则”与求助者进行商讨与辩论,让求助者分清合理与不合理信念,并帮助他学会以合理信念代替不合理信念

C、经与求助者进行商讨与辩论,得出如下建设性信念:

(A)、每个人都有选择爱的权利,她可以选择离开我,我也可以有新的选

择;(B)我并不是一无是处,我有我自己的优势,外在的物质条件并不能成为衡量一个人价值的标准,主要是看其内在的素质和品质修养;(C)谁也不希望这种事情发生在自己身上,但是发生了就应该用一种最理智的方法去解决,而不是要必须要求什么。(d)如果教育的方式有所改变,换一种交流的方法,相信我的孩子一定会健康的成长;(E)我很多朋友感情也曾经出现过问题,他们现在都比较幸福,说明爱情和婚姻中不能因为一次失败就对自己完全失去信

心。

D、布置咨询作业

——要求求助者将原来列出的不合理信念与此次提出的建设性信念列表一一对比,并进行认真思考。——要求求助者在情绪稳定后,多接触朋友,从多角度去分析和建立合理的对待人与事的态度。第四次咨询:时间:2007年10月29日

目的:

A、巩固咨询效果

B、结束咨询

方法;合理情绪疗法、心理测验法

过程:

A反馈作业,焦虑情绪基本消失,自我感觉目前心理状态基本正常

B、进一步引导求助者将此次学会的合理情绪的方法应用到生活中去,鼓励其再遇到引起自己情绪的事件时,再次尝试这种方法。

C、鼓励求助者自己正确面对与妻子离婚的事实。指导求助者深刻领会“人不是被事情本身所困扰,而是被其对事情的看法所困扰”的含义;

D、、做SAS、测验,标准分为46分。基本结束咨询。

八、咨询效果评估

1、求助者的评估:)王某情绪明显好转,自述睡眠食欲也基本恢复正常,尽管还会去想一些事情,但是不会影响睡眠。无明显的焦虑情绪,心情舒畅。

2、咨询师的评估:

通过回访及观察,了解王某目前情绪稳定,精神面貌好转,其饮食和睡眠已经有改善,不再有明显的焦虑情绪。咨询基本上达到预期目标。

3、心理测验评估:

求助者的SAS测验得标准分从67分降到了46分,说明焦虑情绪基本消失,求助者的心理问题基本得到解决

参考文献:

(1)郭念锋主编.心理咨询师(基础知识)

北京:民族出版社,2005年7月第1版。

(2)郭念锋主编.心理咨询师(二级)

北京:民族出版社,2005年8月第1版。

(3)郭念锋主编.心理咨询师(三级)

篇8:考试焦虑的心理咨询案例报告

王某, 男, 19岁, 汉族, 高三学生, 身高175公分, 偏瘦, 家族中无精神病史, 本人无重大疾病史。父母都是县城某医院医生, 从小对他要求很严。王某成绩一直很好, 只是中考失误, 以几分之差上了普通高中。上高中后一直名列前茅, 历任班长, 被学校列为重点培养对象。近一个月来, 王某出现紧张、焦虑、注意力不集中、记忆力下降、失眠、食欲差等症状。

求助者做了SCL-90、SAS、SDS心理测试。SCL-90中焦虑因子分2.5, 其他均小于1;SAS标准分为66;SDS标准分为45;测验结果显示中度焦虑。

二、主诉与个人陈述

主诉:心情烦躁, 担心考试发挥不好, 焦虑, 失眠, 注意力不集中。

个人陈述:我最近一个月紧张、焦虑、注意力不集中, 记忆力下降, 学习效率低, 入睡困难, 食欲差, 心情烦躁。我平时学习成绩一直名列前茅, 老师父母对我抱有很大的希望, 学校希望我考上北京大学之类的一流高校。父母说, 只要我正常发挥, 考上重点大学肯定没问题。可我现在上课老走神, 学习静不下心来, 不知在想些什么。晚上又睡不好觉, 白天没有精神。同学们都在全力以赴“冲刺”, 可是我却还是这种状态, 这样下去, 成绩肯定会下降, 别说一流大学, 就是一般大学可能都考不上, 到时老师该如何看我?同学该如何看我?我知道现在要排除干扰, 专心学习, 可是情不自禁就会想这些事, 时间都白白浪费了。我很着急, 可越着急, 越心烦, 唉, 怎么办, 老师, 帮帮我吧?

三、观察和他人反映

咨询师观察:求助者衣着整洁, 低着头, 神情显得紧张, 不大愿意讲话。讲话时声音较低, 讲得较快, 思路清楚, 时不时叹气。

他人反映:父母反映:求助者小时候一直比较听话, 懂事, 学习也很用功, 但最近心情烦躁, 读书也不专心, 失眠, 厌食。任课老师和同学反映:求助者性格内向, 自尊心很强, 学习很努力。近来成绩下降, 情绪不佳, 不大愿意与人交往。

四、评估与诊断

(一) 根据临床资料的收集整理, 求助者目前的身心状态。

1.精神状态:紧张、害怕、注意力不集中。

2.身体状态:检查无器质性病变, 厌食, 失眠, 考试时有时会头晕, 手心出汗。

3.社会功能状态:最近不大愿意与人交往, 学习效率低, 社会功能受到一定的影响。

(二) 对该求助者的诊断依据。

1.根据病与非病三原则, 求助者的知情意是统一、一致的, 对自己的心理问题有自知力, 有主动求医的行为, 无感知觉异常, 无幻觉、妄想等精神病症状, 无逻辑思维混乱, 所以可以排除精神病。

2.根据求助者紧张、焦虑、注意力不集中等心理问题持续时间较短, 约为1个月, 是因为高考压力及认知偏差引起, 属于现实性的冲突, 反应强度可以理解, 反应内容未泛化, 社会功能虽有一点影响, 但并不严重, 整体病情较轻, 病程较短, 因此, 可排除严重心理问题和神经症性心理问题。根据以上分析, 可以初步诊断求助者为一般心理问题。

(三) 鉴别诊断。

1.与精神病症相鉴别:根据病与非病的三原则, 求助者的知、情、意是统一的, 对自己的心理问题有自知力, 有主动求医的行为, 无逻缉思维的混乱, 无感知觉异常, 无幻觉妄想等精神病的症状, 可以排除精神病性障碍。

2.与焦虑症相鉴别:求助者由于担心考试失败, 对不起家人而自感压力大, 产生苦恼、焦虑、烦躁, 是一种正常的情感体验, 存在合理性, 求助者的主要情绪反应不是原发焦虑, 因此, 可以排除焦虑症。

3.与严重心理问题相鉴别:求助者虽然学习效率下降, 但仍能坚持学习, 社会功能没有受到明显影响, 病程一个多月, 没有出现泛化症状, 可以排除严重心理问题。

因此, 求助者符合适应障碍的一般心理问题的诊断标准。

(四) 对求助者心理问题的原因分析。

求职者出现上述问题的原因:

1.生物原因:19岁, 青春期。

2.社会原因:父母对其要求一贯很严, 学校对其一定要考上一流大学的期望过高, 造成求助者心理压力过大。

3.心理原因:主要是认知问题, 认为学习的唯一目的是为了考上一所好学校, 万一考不好, 就觉得无脸见人, 对不起家长, 前途渺茫。

五、咨询目标

根据咨询目标的有效特征, 按照属于心理学范畴的、积极的、具体的、可行的、可评估的、双方可接受的、多层次等几项要求, 在与求助者及其父母商量的基础上, 确定如下咨询目标:

(一) 具体目标与近期目标。

1.改变其错误认知观念: (1) 学习最终目的是为了考上一所好大学; (2) 高考只能成功, 失败就无脸见人, 没有前途; (3) 评价一个学生是否优秀的标准就是学习好。提出将“学会享受学习过程, 淡化成绩意识, 坦然接受结果”作为辅导目标。

2.改善焦虑等不良情绪。

3.改善睡眠和饮食。

(二) 最终目标和长期目标。

完善求助者求完美、好胜、无法正视危机与挫折的个性, 促进求助者的心理健康和发展, 使其走向成熟。

六、咨询方案

(一) 主要咨询方法和适用原理。

1.咨询方案:根据求助者产生心理问题的原因及其行为表现, 对其采用合理情绪疗法, 具体通过会谈法实施。

2.咨询原理:根据埃利斯的ABC理论, A是指诱发性事件;B是指个体在遇到诱发事件之后产生的信念;C是指继这一事件后, 个体的情绪反应和行为结果。通常人们会认为, 人的情绪的行为反应是直接由诱发性事件A引起的, 即A引起了C。ABC理论则认为, 诱发性事件A只是引起情绪及行为反应的间接原因, 而人们对诱发性事件所持的信念B才是引起人的情绪及行为反应的更直接的原因。所以只有通过理性分析和逻辑思辨, 改变造成求助者情绪困扰的不合理观念, 并建立起合理的正确的理性观念, 才能帮助求助者克服自身的情绪问题, 以合理的人生观来创造生活, 并以此来维护心理健康, 促进人格的全面发展。

(二) 明确双方的责任、权利、义务。

按照心理咨询职业资格的相关规定明确求助者和心理咨询师双方的责任、权利和义务。

(三) 咨询的次数、时间安排及收费。

咨询时间:每周一次, 每次50分钟, 共四次。

咨询收费:学校对学生心理咨询免费。

七、咨询过程

(一) 心理评估和诊断阶段。

第一次咨询:时间:2009年3月4日。

目的:收集资料, 建立咨询关系, 进行心理诊断, 确定咨询目标。

方法:会谈法、心理测验法、合理情绪疗法。

过程:

(1) 询问基本情况, 介绍咨询中有关事项与规定, 强调保密原则并说明保密例外。

(2) 用摄入性会谈法, 收集临床资料, 征得求助者同意进行相关心理测验, 探寻求助者的心理问题及改变意愿。

(3) 在求助者父母的参与下, 与求助者共同商量咨询目标。

(4) 结合临床资料, 帮助求助者了解问题的成因。求助者的问题主要是对学习和高考的认识不足, 造成压力过大, 产生情绪和行为问题。。

(5) 解释合理情绪疗法的相关原理, 让求助者了解是他对高考的错误认识而不是高考本身引起自身不良情绪及行为后果, 只有改变不合理认识, 才能减轻或消除他目前存在的各种症状。

(6) 布置家庭作业:认真思考学习及高考的目的, 并逐条写下来以便下次讨论。

(二) 咨询阶段。

第二次咨询:时间:2009年3月11日。

目的:加深咨询关系, 帮助来访者认识自己。

方法:会谈法, 放松训练, 合理情绪疗法。

过程:

(1) 进一步加强咨询关系, 与求助者一起讨论家庭作业。

(2) 使用合理情绪疗法, 运用与不合理信念辩论及合理情绪想象技术, 促使求助者进一步认识到自身对学习和高考的错误认识, 从而能客观的看待它们, 明白考试是一种手段, 是检查学习效果的一种方法。指出求助者的认知模式的错误之处:A:诱发事件:“高考”考试。B:不合理信念:如果考试失败就自责, 对不起家人, 从而引起。C:不良情绪反应。帮助求助者确立学习的目的是为了增长知识, 获取技能, 为将来的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

(3) 指导求助者做放松训练, 通过学习和掌握呼吸调节, 放松全身肌肉来消除焦虑。

(4) 布置家庭作业:一是把自己的优点和缺点写下来, 并请父母帮助分析;二是回家每天做二十分钟左右放松训练。

第三次咨询:时间:2009年3月18日。

目的:运用合理情绪疗法, 纠正来访者的一些错误信念, 进行认知重建。

方法:放松训练, 合理情绪疗法。

过程:

(1) 和求助者一起讨论家庭作业。求助者的优点:善良、懂事孝顺、学习认真等, 缺点:追求完美、好胜、耐挫性差等。引导其学会宽容、接纳自我及他人。

(2) 运用合理情绪疗法, 使来访者明白不合理情绪的特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绝对化的要求是指人们以自己的意愿为出发点, 对某事物怀有认为其必定会发生或不会发生的信念, 当事物的发生与其对事物的绝对化要求相悖时, 他们就会感到难以接受并陷入情绪困扰;过分概括化是一种以偏概全的不合理思维方式, 其结果常常会导致自罪自责、引发焦虑等不良情绪产生;糟糕至极是一种认为如果一件不好的事发生了, 就将非常可怕、非常糟糕、甚至是一场灾难的想法。其结果将导致个体陷入极端不良的情绪体验 (如悲观、耻辱、焦虑等) 。帮助求助者分析自身围绕高考存在的不合理情绪, 引导求助者正确看待高考和成败, 增强适应能力, 科学应对压力, 做自己情绪的主人。

(3) 咨询师主要利用与不合理信念辩论的方法, 使求助者修正或者放弃原来的非理性观念, 并代之以合理的信念。

(三) 巩固与结束阶段。

第四次咨询:时间:2009年3月25日。

目的:巩固咨询效果。

方法:会谈法, 心理测验法。

过程:

(1) 请求助者谈自己的体会和感受, 请家长谈感受。

(2) 总结整个咨询过程中求助者的成长。

(3) 做SCL—90、SAS心理测验。

(4) 布置家庭作业:坚持放松训练, 强化合理的新观念。

八、咨询效果评估

(一) 求助者自我评价。

心情变得平静, 情绪可以控制, 睡眠饮食改善, 并且感觉“改变的不仅仅是情绪和行为, 对很多问题的看法有了根本的改变”。

(二) 父母评价。

情绪改善, 注意力集中, 与父母交流增多。

(三) 他人评价。

求助者脸上有笑容, 与师生的交往恢复了以往的主动与轻松。

(四) 心理测验结果。

标准分, SAS42, SCL-90结果中焦虑因子分降至1.7, 焦虑症状已经消失。

(五) 咨询师的评估。

通过观察和回访, 发现咨询已基本达到预期目标:来访者改善了焦虑的不良情绪, 睡眠与进食也有了好转, 纠正了其高考失败就没有前途的错误观念, 认识到了自身过于追求完美的个性, 增强了信心和应付挫折及危机的能力。半年后电话回访得知, 他已被某重点大学录取。

参考文献

[1]郭念锋.心理咨询师 (基础知识) [M].北京:民族出版社, 2005.

[2]郭念锋.心理咨询师 (二级) [M].北京:民族出版社, 2005.

[3]郭念锋.心理咨询师 (三级) [M].北京:民族出版社, 2005.

[4]杨建询.心理咨询与治疗[M].苏州:苏州大学出版社, 2000.

上一篇:考城隍翻译下一篇:嵩溪中心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