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心理问题案例

2024-04-24

大学生心理问题案例(共8篇)

篇1:大学生心理问题案例

[案例心理剖析]大学生就业心理问题分析与对策

09-04-18 作者: 编辑:校方人员

摘要:大学生就业的“双向选择”制度代写论文,既给广大学生提供了更多的择业机会,又使他们面临日益严峻的就业形势,大学生的择业过程必然会出现焦虑等各种心理问题和心理障碍。因此,大学生就业心理指导工作已成为高校工作的必要组成部分,而且是高校的一项极其重要的工作。

关键词:大学生就业;心理;对策;教育

一、大学生择业时常见的心理误区与障碍

1.大学生择业时常见的心理误区

(1)急功近利。这是大学生择业时最为常见、最难避免的一个心理误区。它是指大学生在择业时一味地追求那些经济收入丰厚、社会声望较高的职业和向往经济发达、生活环境优越地区的心理倾向。大学生择业的这一心理倾向,也为近年来诸多关于大学生择业行为的调查报告所证实。调查表明,大学生择业时选择的单位性质依次为外资企业(28.27%)、合资企业(13.84%)、事业单位(13.72%)、国有企业(13.6%)、党政机关(6.34%);大学生选择单位所在的地区依次为上海(32.25%)、北京(27.56%)、深圳(12.56%)、广州(6.85%)、大连(5.01%)。

首先,这些被大学生首选的地区的职业岗位毕竟有限,不可能满足大学生的普遍要求;其次,大学生的自身条件也各有差异。这些为大学生普遍向往的职业,却未必是自己成就一番事业的最佳选择。

(2)消极依赖。指大学生在择业目标选择上、在面临择业竞争时,期盼依赖家人、亲朋好友、国家、学校和老师帮助的一种心理倾向。这一倾向与大学生的自身成长经历的局限性是分不开的。大学生毕竟只是经历了十几年的学习生涯,一直生活在象牙塔里,缺乏求职择业的经验,仅拥有较为简单的与家人、朋友、老师的社会关系。在突然要面对重大的人生选择时,就难免产生一定程度的依赖心理,但如果不设法消除这种依赖性,对大学生就业是十分有害的。

(3)情绪波动。大学生择业过程中在情绪上出现异常波动,较多的表现为焦虑、不安甚至抑郁等消极的情绪状态。一项大学生择业前情绪状态的调查研究表明,大学生择业前抑郁焦虑普遍存在;并且女生的焦虑水平高于男生,抑郁水平则低于男生。造成大学生择业前情绪波动和异常的原因主要有,严峻的就业形势、大学生缺乏自信和足够的承受压力的能力、恋爱困扰、家庭背景等。

(4)盲目攀比。大学生未充分考虑自身的实际情况,如自己的专业范围、职业兴趣与事业追求、实际能力与综合素质等,在择业过程中盲目地从众与趋新。大家都想去沿海地区,他就想去沿海;听说金融、IT行业热门紧俏,就想去这些行业谋一份职。这种缺乏全盘考虑,没有切合自己能力与兴趣的职业追求,往往在择业时会经受不必要的挫折,延误或丧失就业机会。

2.大学生择业时常表现的心理障碍

(1)焦虑。是由心理冲突或挫折引起的,主要表现为恐惧、不安、忧虑等。毕业前夕,大多数大学生心理问题表现为过度焦虑。尤其是一些来自边远地区,或性格内向,或有生理缺陷,或学习成绩欠佳的大学生,以及女大学生表现得更为突出。这种焦虑使他们在择业时精神负担沉重,紧张烦躁。

(2)自卑。缺乏自尊心、自信心。常表现为:缺乏正确的自我认识,自惭形秽,缺乏信心和勇气。这使部分大学生对就业悲观失望,同时阻碍其聪明才智和创造力的正常发挥。过度自卑,还会导致精神不振、消极厌世,甚至走向极端。

(3)怯懦。是一种胆小、脆弱的性格特征。例如在参加用人单位的面试时,常常面红耳赤,语无伦次,答非所问,面试前准备的“台词”忘得一干二净;或者由于谨小慎微,唯恐一句话说错、一个问题回答不好会影响自己在用人单位代表心目中的形象,不敢放开说话,没有把自己的特点和优势表现出来。

(4)自傲。孤傲心理是缺乏客观的自我分析和自我评价的表现。他们择业时往往好高骛远,期望值过高,容易脱离实际,以幻想代替现实,使择业目标和现实产生极大的反差。

(5)冷漠。是遇到挫折后的一种消极的心理反应。一些大学生择业时,因受到挫折而感到无能为力,失去信心,往往会出现不思进取、情绪低落、情感淡漠、意志麻木等心态。这种心理与就业的竞争机制和社会环境是不相适应的,对环境的适应能力差。

二、对策与措施

1.学校应注重大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积极开展就业指导工作,加强健康的择业心理教育

(1)培养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择业观。高校要加强国情教育,教育毕业生正确处理好国家需要和个人志愿的关系,自觉地把国家需要与个人的利益统一起来;教育毕业生要树立正确的择业观念,充分运用自身的优势,为社会多做贡献;根据社会的需要调整自己的期望值。

(2)全面提高毕业生综合素质,增强择业竞争力。毕业生的综合素质包括思想道德素质、文化科学知识素质、专业技能素质、人文科学素质等。综合素质的提高,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不是一朝一夕能完成的。首先,要根据不同类型的职业对求职者所需知识的共性要求,培养学生掌握三方面的知识:一是宽而实的基础知识;二是精深的专业知识;三是现代管理和人文社会知识。学校要引导学生利用专业学习的空闲时间,多读些管理科学和社会科学等人文方面的书籍,拓宽自己的知识面,开阔自己的视野,不断增强对社会和现代管理科学的了解,从而不断提高自己的能力。其次,从大学生迈进大学校门开始,高校就要培养他们为就业做充分的准备。在大学四年中,为他们制定一个个目标,如通过英语四六级考试、计算机初中级考试,取得初级程序员、中级程序员、高级程序员、报关员、营销员等各种职业技能证书等。

(3)进行择业技巧的指导,开展健康的择业心理教育。毕业生在择业过程中产生的心理误区和心理障碍,与毕业生的社会阅历、知识结构、认识水平、心理承受能力有很大关系,这就要求学校有关部门、系部要加强就业指导工作。高校就业办公室应广泛宣传国家的就业政策,介绍社会发展状况,通过媒体、网络及时提供人才供求信息,使毕业生对择业环境有全方位的了解。与此同时,还应对毕业生进行有关求职择业的专业知识培训,使他们掌握求职的基本技能和技巧,如自荐材料的准备、面试的技巧等等。高校心理咨询中心可对大学生的择业心态进行心理测试,帮助大学生客观地认识自己,分析自己的优势和不足,指导学生提高适应社会的能力,从而避免由于准备不足而错过求职机会。高校教育工作者还要教育学生正确面对择业挫折,提高心理承受能力。(4)进行相应的体验式培训。心理学研究表明,使用传统式的培训,培训对象在课堂中仅吸收10%~30%的内容,并且随着时间的推移而逐渐遗忘。而“体验式培训”采用科学的“多重感官学习法”,即包括小组讨论、深度会谈、情景活动、角色扮演、作业练习、行动指南等方式,使培训对象通过亲身体验获得自己的经验,从而在有限的时间内取得最大的收获。就业心理指导工作可采用体验式培训来帮助学生获得职业生涯的基本概念和理论,用职业生涯的理论来指导自身的就业,提高就业的有效性,使学生经过培训后能够比较清晰地明确自己的职业发展方向,掌握就业技巧,将来成为更有成就的人。

2.大学生必须正确地认识和评价自己

大学生只有对自己进行全面客观的评价,给自己准确定位,才能确立正确的择业目标。正确认识和评价自己,主要应做到:

(1)自我反省。大学生面对择业中的各种矛盾和问题,首先要正确认识和评价自我,应明确自己未来职业发展的方向是什么,自己的性格特点怎样,自己的优势与不足在哪里,最适合干什么等。只有通过理智、冷静的自我思考,才能客观地评价自己,使自己在择业过程中处于主动、有利的地位。

(2)社会比较。人不可能脱离社会而存在。大学生正确认识和评价自我,在客观上要寻找评价的参照尺度。可以与社会其他人员作比较,特别是与自己条件、情况相似的人进行比较,避免孤立地认识和评价自己。也可以通过社会人员对自己的态度及自己参加社会活动(如社会实践)结果的分析来认识和评价自己。

(3)心理测验。大学生可根据自己的需要,在专业人员的指导下,选择心理学的标准化测验表,对自己的性格、气质、能力、职业倾向等进行测验。通过结果分析,明确自己的个性特征,找出适合自己的职业类型,减少择业的盲目性。

3.大学生要学会用心理调节的方法进行自我调适

大学生就业心理问题自我调适的常见方法有:

(1)自我转化法。当就业不良情绪不易控制时,可以采取迂回的方式,把情感和精力转移到其他活动中去,如参加有兴趣的活动、学习一种新知识技能、假日郊游等,使自己减轻或消除不良情绪的影响,以求得心理平衡。

(2)适度宣泄法。择业时遇到挫折而产生焦虑和紧张时,不能一味地把不良情绪藏在心底,应进行适度的宣泄。忧虑隐瞒得越久,受到的伤害就越大。宣泄情绪比较好的办法,是向知心朋友、老师倾诉,以及参加打球、爬山等运动量大的活动。宣泄时一定要注意场合、身份、气氛,注意适度,应该是无破坏性的。

(3)松弛练习法。这是一种通过练习,学会放松身心的方法。放松训练可以帮助大学生迅速减轻或消除各种不良的身心反应,如焦虑、恐惧、紧张、失眠、头疼等。择业时遇到类似心理反应,可在专业人员的指导下尝试进行放松练习。

(4)自我安慰法。择业时遇到困难和挫折,尽最大努力仍无法改变时,应说服自己适当让步,不必苛求,找一个自己可以接受的理由来保持内心的安宁,承认并接受现实,以求得解脱。

(5)理性情绪法。情绪困扰并不一定由诱发事件直接引起,常常是由经历者对事件的非理性观念引起的,如果变非理性观念为理性观念,就可消除情绪困扰。例如个别学生认为“大学生就业应该是顺利和理想的”,遇到择业挫折便消沉苦闷、怨天尤人,从而产生不良情绪,引发心理问题。如果转变这些错误想法,不良情绪就会得到调适。

来源:中国论文下载中心

篇2:大学生心理问题案例

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分

1、如自己有心理困惑,你会:()

A、靠自身调适、解除;B、找同学倾诉或找老师咨询;C、任其自然;

D、自己的隐私,不找任何人;

2、如自己有心理疾病,你会:()

A、面对现实,积极治疗;B、拒绝求医治疗;

C、回家休养一段或休学;D、瞒着同学、老师,害怕别人知道;

二、简答题:每题10分,共40分

1、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需要具备哪些个性品质?(回答三个以上)

2、从哪些方面可以觉察心理异常?(回答三个以上)

3、“世界艾滋病日”是哪一天?“艾滋病”毒通常通过哪些途径传播?

4、寻求心理援助要消除哪些误区?

三、问答题:

1、你平常遇到过哪些心理困惑?出现心理压力时,有哪些表现或症状?你是怎样自我缓解的?

2、你有过轻微神经衰弱、轻微焦虑症或抑郁倾向

吗?如有过,你采取过哪些治疗措施?进行过预后心理治疗吗?目前情况如何?如没有过,请详细介绍你平时是怎样调节好自己的心理情绪的?

3、你认为你的心理很健康吗?请你谈谈你是怎样

平和心态的?(从个性、情绪和心理能力三方面详细叙述)。

要求:

1、以上三个题目均作答;

2、姓名、学号和

专业写在第一页;

篇3:“问题学生”转化案例探析

关键词:问题学生,自尊心,教育合力,等待

在每一个班级,总有少数被班主任称之为“问题学生”的学生。这部分学生呈现的心理问题有时比较严重,使班主任管理工作增加了难度。我班有一个学生叫Y(化名),开学第一个月,许多任课老师向我反映他的种种不良习惯。我归纳了一下,主要有以下几点。在行为方面:懒散,不遵守纪律;对老师不礼貌;脾气倔强,经不起批评;没有什么朋友,班集体荣誉感不强。在学习方面:对学习缺乏兴趣,没有学习目标;作业不按时上交或抄袭作业;上课注意力不集中。在性格方面:性格暴躁,易冲动,自控能力差;有缺点或错误时,不肯承认;做事懒散,不能坚持,遇到困难易逃避。通过一段时间观察发现,该生智力条件其实还可以,中考的成绩也不差,处于中等水平。Y对英语特别反感,不肯记语法不肯背。兴趣方面,发现他特别擅长画画,但是我也发现他有“早恋”的行为,并且严重到为“她”而读书。但是到了高二,她突然提出了分手,这一消息给他的打击相当大。面对这样的“问题学生”,作为班主任该如何进行有效引导呢?

一、案例分析

1. 心理原因

Y的中考成绩按他自己的说法是超水平发挥,初中的知识比较简单,通过初三一年的努力,结果出乎意料地考上普高。而到了高中,学科知识难度大大增加。Y上课不认真听讲,作业经常不做,长此以往,自然跟不上正常的学习进度。由于中考的一次偶然成功,父母对他学习上的期望很高,当看到学生成绩差之后又特别失望,对Y的心理影响特别大。

2. 家庭原因

Y的家庭情况比较特殊。他有一个比他大8岁的姐姐,姐姐比较照顾他。由于有的家庭重男轻女,所以,有的非常溺爱男孩,Y可以说是衣来伸手饭来张口,家里的事情基本不干。中考的时候,为了让他努力学习考上重点高中,父母对他提出的许多无理要求都满足。面对挫折与困难,自己不会与父母主动沟通,也没有毅力克服困难,造成了自暴自弃。

3. 评价原因

母亲读书很少,认为孩子只要将书读好就行,什么要求都满足他。父亲性格急躁,没有及时引导与沟通,更谈不上鼓励。据了解,他的父亲一整天也只对他说一句话:“Y,起床了,上学去了。”家庭教育的不当,造成Y养成了极差的生活与学习习惯。有的老师对问题学生缺乏耐心细致的工作,孩子作业不完成时,经常用冷漠的态度对待,导致孩子对学习失去兴趣。

二、积极影响

对Y的情况进行深入调查后,我认为他的本质是好的。如果老师家长配合好,做好他的思想工作,可以改变他的状况。

(1)发展画画特长。后进生往往具有极强的“自尊心”与“自我封锁”心理,如果让他察觉你想转化他,一般往往是拒绝接受,如果能像流水无痕般地帮助他,那么效果就会好得多。为此,每次班级出黑板报,总是让宣传委员带上他一起出谋划策。通过班级学生与他的交流,转移其注意力,增强其责任心。

(2)及时表扬和鼓励,增强其自信心。Y的数学思维能力相当强。我与数学老师沟通后,数学老师多次在数学课上表扬Y。同时,让同桌与他共同探讨数学问题,让Y发现自己在学习上的优势,增强学习的信心,提高学习兴趣。

(3)呼唤同学友情,帮助他树立自信心和集体荣誉感。他喜欢打篮球,我就让班级里男生随时叫上他;他喜欢唱歌,我专门组织了一次班会,让他一展歌喉。不出两个月,Y的学习态度端正了很多,作业能认真完成。特别是数学作业,总是第一个交。Y的行为习惯有了很大提高,集体观念增强了,同学关系融洽了。

(4)对于“早恋”问题,通过主题班会,进行疏导。要让高中生明白自己所处的生理与心理状态,及时调整自己的心理,树立远大理想。当然,对于“早恋”这类问题,除了引导,时间是最好的疗伤药,慢慢会让他感觉“她”也没有想象得那么重要。

(5)与家长进行交流,形成教育合力,共同关爱学生。一方面,我跟Y的父亲沟通,希望家长对孩子采取肯定的态度,不要一味埋怨和批评孩子。另一方面,做好Y母亲的工作,让她明白溺爱只会害孩子,鼓励也要注意方式方法。要多用身边的好例子去引导他,让Y学会积极向上。

三、教育效果

在家长的配合下,经过两年多的努力,学生的状况有了可喜转变,同学之间的关系比较融洽。高二学业水平考试成绩揭晓了,他两个B,两个C。我第一时间打电话告诉了他,从他的声音中,能感受到他从未有过的喜悦。我相信,这次简单的成功,也一定能给他带来极大的自信。在英语听力考试的第一次考试中,Y考了21分(总分30分),这是他改变后获得的最大回报之一。

四、结束语

篇4:大学生心理问题案例

【关键词】 一般心理问题;认知行为疗法

【中图分类号】 R-1【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 1007-8231(2011) 07-0316-02

1求助者一般情况

陈某,女,23岁,中国刑事警察学院大四学生,身高1.69米,体重52公斤,无重大躯体疾病,家庭经济状况良好,独生女,联系方式:xx。

首次来访时精神行为状况:求助者自行走进咨询室,衣着整洁,对时间、地点、人物定向准确;情感活动与内心体验及周围环境相协调;面带愁容,说话时条理清晰、表达完整,意识状态良好,无幻觉、妄想,无智能障碍,自知力完整,求助欲望强烈。在谈到学习问题时,情绪明显烦恼和焦虑。

2求助者要求咨询的问题

主诉:整天都在担心自己公务员统考通不过,会让父母失望,焦虑、心慌、入睡困难,无法静下心来学习一个月,加重1周。

3咨询员对问题过程的描述

求助者一个月前在英语四级统考中没通过,父母对她进行了严厉的批评,同学们也有议论,从那时起开始烦躁不安,不能静下心来学习。

4求助者背景资料

4.1个人成长的自我陈述

“我是家里的独生女,一直和父母一起生活。母亲是电业局员工,父亲是公务员,他们关系不错,对我也很关心。爸爸平时很忙,家里事情主要由妈妈承担,但是只要有空,他就会询问我的学习情况。妈妈是个很要强的人,她们单位的同事之间经常比谁家的孩子毕业后在哪里工作了,谁家的孩子又考上公务员了,所以她对我期望很高,要求也很严格。

4.2一般现状的自我陈述

“一年前,我升入了大四,感觉自己的弦绷得越来越紧,尤其在后半学期开始以后,晚自修结束后,我又给自己增加了半小时看书时间,因为毕竟离公务员统考没几天了。

一个月前,我还参加了英语四级的统考。因为平时老师、父母就反复强调英语是很重要的,四级通不过是不能毕业的,这是硬性指标,所以我非常重视,在考试前一晚仍旧复习到很晚,但是英语四级考试还是没通过。

(以上内容根据来访者口诉整理)

5心理问题的归类及诊断

5.1对是否精神障碍的基本判断

根据区别心理正常与异常的三原则,来访者的主观感受与客观情况是相统一的,心理活动内在协调统一,人格相对稳定,求助者自知力完整,主观感到痛苦,主动求治,可排除分裂症等重性精神病。

5.2根据观察和他人反映

求助者个性内向;智力水平正常;谈话涉及到学习问题时,伴有明显的紧张、焦虑情绪;情绪低落且不稳定;表达完整、主动求助、无躯体症状,无泛化现象。通过对同学的调查反映,该同学自主意识强,学习比较努力,不太外出玩,同学关系还可以,有时情绪低落,会一个人发呆。

诊断依据:

该求助者表现出焦虑、烦躁、睡眠障碍等症状。从严重程度标准看,该求助者反应的强度不甚强烈,反应也只限于考试范围内,没有影响逻辑思维等,无回避和泛化,没有对社会功能造成严重影响。

6对问题的归因分析

6.1生物学层面

来访者无重大躯体疾病史,无“脑炎、脑膜炎”等中枢神经感染、高热抽搐、昏迷史;无严重头部外伤史;14岁来月经,现年23岁,正处在青春期,情绪不稳定,易波动。

6.2社会与环境层面

考试失误后,丧失了信心,对考试产生了恐惧;父母期望值较高,在她出现失误时,予以了严厉批评;在成长过程中一直受到家长、老师、同学的呵护,一旦失败就受不了;缺乏社会支持系统的帮助,未得到理解,缺乏正确指导。

6.3心理层面

个性方面:从小听话,敬畏父母,不善交流;对自己要求严格,事事做得尽善尽美,害怕失败,考试失误为诱发因素,且有较持久的负性影响。

7治疗方案与知情同意

7.1治疗目标

根据以上评估与诊断,结合咨询目标的七项原则,通过与求助者和家长协商,确定如下咨询目标:

1、具体目标与近期目标:调整认知方式,转变观念,构建合理的认知模式和有效的行为模式,逐步减少求助者心理压力;学会自我心理调控,树立学习信心。

2、终极目标与长远目标:完善求助者个性,促进求助者的心理健康和发展。

7.2所依据的理论

本案例主要借助认知行为疗法理论。认知行为疗法是一组通过改变思维、信念和行为的方法来改变不良认知,达到消除不良情绪和行为的短程心理治疗方法。

7.3所应用的技术(或疗法)

认知行为疗法

7.4拟实施的步骤

第一阶段:

(1)向求助者说明咨询或治疗的情况。对于求助者所提的问题,暂不作确定答复,帮助求助者探寻心理矛盾,创造有利于自我成长的氛围;

(2)鼓励求助者情感的自由表达;

(3)布置家庭作业:思考统考通不过的原因,认知统考的目的与学习的目的之间的关系。

第二阶段:

(1)详细介绍合理情绪疗法的基本理论模型(ABC模型);

(2)与求助者一起分析统考未通过的原因和产生考试压力的个人、家庭、社会原因,以及她的思维及行为定势;

(3)引导其了解统考的意义,分析统考的目的与学习的目的之间的关系,重新调整学习期望值,不要定的太高,要正视现实,对自己的学习和统考做出合理、正确的认知和评价;

(4)疗效的产生。当求助者已能有所领悟,咨询工作就转向引导求助者将合理的认知扩展到生活的其它领域,指导求助者深刻领会“人不是被事情所困扰,而是被其对事情的看法所困扰”的含义;

第三阶段:

(1)调整制定的计划,指出努力方向;

(2)做好咨询的回顾和总结。

8总结

8.1需改进和肯定方面

咨询时主要侧重于求助者自身认知结构的重建方面,但与求助者父母,尤其是母亲的交流不够,应该在家庭教养方面给予更多的指导。

与求助者的关系建立较好,取得了求助者及其父母的信任,因此在咨询中得到了求助者及其父母很好的配合,使得交流亲切、顺利。

8.2经验总结

求助者的智力水平及领悟能力也是咨询取得成效的重要基础;仅仅是接纳和理解还是不够的,在其正性情感和自我评价呈现时,如果有及时恰当的赞许可能更好。

参考文献:

[1]郭念锋主编《国家职业资格培训教程·心理咨询师》(三级)、北京、民族出版社,2005.7.

[2]郭念锋主编《国家职业资格培训教程·心理咨询师》(二级)、北京、民族出版社,2005.7.

篇5:小学生心理问题案例

申平,小学一年级学生,他是一个很活泼的小男生,性格开朗,与同学关系较好,下课时跟同学们互动较多,上课经常主动举手发言,而且声音响亮,也从不迟到。但是从第二学期5月份开始,不愿意自己来学校上课,必须由母亲送到学校,而且要看到母亲才能够坐在教室里上课,开始上课后可以自己听课,但是下课时间一定要看到母亲还在学校才能够上接下来的那堂课。

通过一段时间的观察,我发现下课他与同学互动变少了,总是一个人独来独往。而且第二学期的学习内容较第一学期变多了,有些知识的积累上,他明显跟不上课程,老师课后布置的预习和复习工作不能有序进行,课外作业也不能及时、认真的完成,长此以往,学习成绩便越来越不理想,每一次听写和小考都令他很紧张,很担忧,考试对他来说,一次比一次害怕,一次比一次考的差,经历的挫折多了,失败也就多了,于是他产生了自卑感,觉得自己肯定是跟不上课程了,过重的心理负担使他不能正确评价自己的能力,一直怀疑自己的优点,即使在成功面前也很难体验到成功的喜悦,从而陷入失败的恶性循环之中,直接导致他不愿意来学校承受失败,这样严重影响了他的身心健康发展。

篇6:小学生心理问题案例

芮某,女,12岁,某小学六年级学生,个子矮胖,较黑,先天性斜视,成绩一般,较喜欢语文,奇思异想。4岁前与母亲生活在家乡河南某市,之后母女随军到某市,就读幼儿园及小学。芮某性格内向,自尊心很强,特别敏感,与人相处显得任性、霸道、易生气,经常讽剌挖苦同学,甚至动手打与其开玩笑的男同学。人际关系不好,常与同学闹别扭,教师问其原因,说的最多的话是“我讨厌他们!”因而,独来独往,不合群,也不愿参加集体活动。常自言自语,或与草木交谈,边抚摸边喃喃自语。

芮某先天性的斜视,使得其母给予其极大的怜爱,只要有需要,都会无条件地满足,促使其任性、刁蛮、霸道、自私,难以与他人友好相处。爱美是人的天性,特别是女孩,随着年龄的增长,芮某日渐感受到了自己长相的缺陷,与同龄人比,自惭形秽,慢慢滋生了自卑心理,同时,心理也变得脆弱和敏感,与同学之间产生了很大的距离,当其自我感觉他人的言行是有意伤害自己时,马上以攻为守,对对方进行讽剌挖苦,以达到自我保护的目的。

篇7:高职学生心理问题案例分析

通过学习2010年继续教育课程,对第八讲大学生心理教育新探索十分感兴趣,通过对学习内容的深入阅读,了解了大学生心理教育的必要性,同时对教材中归纳的大学生主要心理问题和产生原因及对策进行了深入的分析和学习。

我不仅学习了一些心理辅导技巧,以前很多的疑问也得到了解决,也真正认识到了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以下是一些收获:

一、加强了对学生心理素质培养方面的重视

作为一名与学生密切接触,需要和学生打交道的教育工作者,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是我们工作的一个重要环节。很多问题的产生,其实都是心理问题。我们应当及时的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我们要根据学生的情况,具体分析,采取适当的方法,解决学生所存在的问题。通过学习,也使我认识到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工作重点是在于促进学生的心理健康,而不是,或至少不仅仅是停留在解决学生的心理问题上,这就要求我们在工作中加强对学生心理素质的培养,心理素质培养要体现在办学理念中,在教学目标中,在日常教学和管理工作中。心理健康教育是必要的,但仅有心理健康教育是不够的,我们要提高心理健康教育的有效性;新生入学时要进行系统的适应性培训,有针对性地进行心理技能训练。

二、了解了心理健康辅导的基本技巧

因为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每天必须做的就是与各种各样的学生打交道,与他们谈心,与他们沟通,通过倾听讲座,了解到了很多平时容易忽视却又是最最常见的一些学生反常的表现,让我明白了要如何更好地分析学生的心理,解决学生的心理问题甚至心理疾病。我们都知道在心理辅导的过程中,有一定的辅导技巧:接纳、倾听、共情等。当有心理问题的学生需要帮助时,我们首先要接纳对方,即无条件的积极关注对方,认真倾听困扰着对方的事情,对其产生共情,感受对方的感受,了解其情况,让对方的情绪得到宣泄,然后一起探讨,最后解决问题。当我们发现有某些特殊现象的学生时,应注意方式、方法,尽量先沟通,不要急于辅导,要先了解这些现象产生的原因;要真诚、发自内心,尊重学生隐私,与其产生共鸣,只有掌握关于大学生心理发展的科学知识、按照科学的规律和方法开展教育工作、处理学生日常表现出的心理行为问题和意外事件,我们才能真正做到将心理健康教育落在实处。作为我们年轻教育工作者,虽然有工作的热情,缺少处理有的问题所需要的具体方法与技能,这就需要我们积极主动的去学习,去探讨。我意识到这也是我以后的发展方向,应该注重心理学等专业知识的学习,以便于更好的去为学生服务。

下面是本人在日常工作中遇到的问题和现象,是本人结合学习进行分析总结的内容,请老师多指导。

【案例】

小X同学,女19岁,职高三年。在老师和同学的眼里,她是一个懂事、能干并且十分精明的同学,作为学生干部更能尽职尽责的为同学服务、为班级做事、替老师分忧。但是由于性格外向,长得漂亮,还乐于交际,使得小X同学颇受男同学喜欢。也正式因为很有男生缘这一点,使得小X经常被感情的问题困扰,有一短时间经常很晚才回到寝室,偶尔还有逃课现象,即使上课的时候也经常精神不集中,学习成绩下滑很快,工作态度也不像以前那么积极。

一面是无法自行处理的个人感情问题,一方面是学习态度散漫,成绩下滑很快。小X更加的焦躁不安,动不动就会和同学发生矛盾。最初是和寝室的同学产生了隔阂,她觉得同寝室的同学排斥她。后来觉得总学不支持她工作,什么工作都很难开展,和班级同学发生口角和争执。为此和她关系较好的同学也找她谈过,想看看能不能找找问题的根源,但是她却以一种不以为然的态度,始终不能认识自己的问题。小X仿佛一个小刺猬,只要谁要帮他分担,替她解决问题,她都会很反感。

【分析】

造成小X精神面貌发生变化,学习成绩下降甚至以致难以合群的现状,其原因是多方面的。首先从小X的家庭情况来分析。

小X的母亲非常的相信孩子,平日的交流主要以了解情况为主,与孩子的沟通完全变成了孩子的“日常生活汇报”,孩子说什么母亲信什么。小X说自己很受男孩子的喜欢,母亲并没有提前警觉,而是让孩子要“看准人”,要注意“门当户对”。所以小X在和男同学交往的过程中没有一个正确的衡量标准,完全是凭着自己模糊的尺度进行判段,只要男生个子高、长得要帅、家庭条件好,又对自己有好感。小X就会很快的和其成为“要好的”朋友。再说,小X因为长得漂亮而十分的自信,经常有一种无名的优越感。因为平常与她接触的人都对她说恭维话,总是千方百计地去迎合她的口味,满足她的要求,所以她对一些男孩子认识不清楚。

其次是小X之前的老师对她的教育只是停留在学习知识的教育上,没有更多的设计道德教育、更没有培养她树立正确的爱情观,这样就使得小X从一开始接触情感问题就处于混沌状态。之前的老师对她和男同学交往过密就很马上就限制住小X的行为,采取的是谈话——写保证书——找家长的行动套路。然而小X之前的老师过于急躁的方法,使得问题没有能够很好的决绝,小X仍旧不能认识到自己的错误,反倒认为老师小题大做、封建、古板。最后是社会的发展和信息的快速传播,使得学生的心理年龄更加的成熟,并提前成人化,他们的想法受到社会大环境的影响越来越开放,我们说开放不见得是坏事,现在和小X一样的女同学不在少数,他们的思想开放,认为男生女生密切的交往没有什么问题。但是他们以没有道德标准,没有原则尺寸的方式去胡乱的开放就很令人担忧。

【策略】

1.多管齐下以诚畅谈

对小X这样的学生仅靠班主任的教育是远远不够的,必须多方位强化管理。

于是我先同其家长商量,希望家长认真回忆与小X的谈话,并举出例子,作为教师适当的对家长所例举出来的现象进行分析,结合现状让家长意识到,与孩子沟通要有原则,要把握教育技巧适时的进行劝导。

同时我要求家长在相信小X的同时要对她的回家时间进行适当的控制,例如晚上不能晚于几点到家。同时让家长采取“零回报”制度,先和小X说明白,社会的复杂性,让小X在外出和朋友玩的时候提前告知家长,家长做到心中数。一方面可以防止意外发生,另一方面可以了解孩子的动态。在小X外出回来之后,家长选择恰当的时机询问孩子外出后心情如何。可以问问都玩了什么,是不是以后可以带父母一起去。让小X逐渐的打开话匣子,在没有任何心理戒备的情况下和家长进行沟通,以便做到有问题提早发现。

小X的家长很支持我的观点,在随后的一段时间里,小X的家长在与小X的沟通中得知了很多信息,并及时的反馈,使得学校和家长之间的信息沟通顺畅无阻,为进一步解决小X的问题,提前做好了准备。

2.耐心激励换位认知

“问题学生”的转化是一个长期而艰难的过程,它要求教师要有耐心,对学生的不足,在一定条件下,可以忍耐、等待;对其转化过程中要表现出充分的信任,同时要及时的抓住问题并及时的解决。在解决问题的同时要进行道德教育和爱情观的教育。

因此,在小X到我的班级后,我首先安排她和班级里长得比较帅的男同学坐到一起,她很奇怪,还曾好奇的问我:“老师,我之前的老师总担心我出现问题,怕我和男同学走的太近,都很坚决的把我和女同学分到一座,您就不怕我出问题?”,我看着她没有说什么,只是微微的一笑,我想适时的保持沉默是拉近心理举例的良药。

小X见我没有正面的回答她,她企图挑战我的耐力。她和男同学走得很近,并且试图以自己的方式先博得男同学的好感,我发觉之后适时的制止了她。在与小X的谈话中,透露出我对她的信任,同时教育小X,作为一个女孩子应该自爱、自尊、自重。并希望她明白女孩子自身做不到自爱、自尊、自重,那么就很难得到别人的尊重。同时将她行为的意图剖析出来,让她知道老师不是希望接受她的挑战才做出之前的安排的。她很快就觉得自己的行为很无趣。

3.抓准时机建立正确导向

在班级内部小X没有和哪个男同学有什么密切的交往,但是很快的她就被其他年级的学生注意,出现问题的苗头,偶尔逃课。我的办法很简单,采取“零汇报”制度,上课之前到我这里报到,下课的时候报到,上课期间进行抽查,我们进行了一段时间的游击战之后,她心中那份不忍让她不再逃课,她说:“老师,我真是服了您了,您怎么连自己的事情都不做,就看着我啊?”,我很感动她对我的那份不忍,我对她说:“只要能保证你的安全,保证你健康的学习、生活,我可以利用晚上的时间做我自己的事情。”

由于学校实行寄宿制度,在晚自习之后的就寝时间成了我们看管她的空白期,小X的室友反映她有不归寝的现象。在这样的事情面前,我们首先要做的是获取证据,要真正的抓住她不在寝室的证据。最初我采取打电话的策略,给小X打电话,询问她是否在寝室,并要求她代替我到各个寝室查人数,看看是否有不归寝室的同学,小X很高兴的答应,在挂断小X电话之后,立即给其寝室的同学打电话找小X,室友会包庇她,替她撒谎,但是经过几回电话的“交锋”,我已经了解到了小X确实有不归寝室的记录。于是我采取了第二步就是现场抓,不以抓她的名义去,只是说抓晚归或者不归寝室的同学,为此我特意选择一天,在晚上寝室熄灯之后突击查寝室。在事实面前小X哑口无言,我也变得疲惫不堪,但是我想,我真的喜欢这个孩子,因为她不论哪个方面都表现的很优秀。

我:“你不回寝室,让我浮想联翩。”

小X:“老师你别瞎猜,我不会做出什么不好的事情。”

我:“你能组织别人头脑中的想法吗?如果所有人都和老师一样的想法,你想想看,你在同学心目中已经是什么形象了?”

小X:“随便他们怎么想吧,我管不了。”

我:“那你想让他们在毕业之后,谈及你的时候,发出怪异的感叹吗?还有很多和你生活在一个城市的同学,他们难道不会认识你未来的男朋友或是爱人,你能保证你未来的男朋友或爱人不知道你上学时候的表现吗?”

小X无言以对,我则是“乘胜追击”。

我:“你知道女生不注重自己的形象是什么后果,如果名声不重要,尊严不重要,那人的身体应该算是重要的吧?一旦发生了什么不好的事情,你能自己解决吗?”,我和她说了很多有关女性健康的东西,让她通过很多例子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

之后的一段时间里,小X夜不归寝的情况基本上没有了,她变得安静了许多,我不去联想什么,因为作为教师,作为学生的朋友,我的责任是监督好他们,帮助他们选择正确的道路。在很长实践之后我与小X闲聊,她说:“为什么我妈妈从来不和我说这些(女性健康和性话题),我不知道会有那么多问题。”,我猛然间醒悟,孩子不是不知道羞耻,也不是不听话,只是有时候家长的“不面对”让孩子的好奇心占据了心理高地。小X告诉我,那个和她交往的男孩子曾经对她有过特殊的要求,但是由于我突然查寝,让一件危险的事情每有发生,她有点后怕。小X认为自己好幼稚,对自己认识不清,根本不知道问题的严重性。

【收获与启示】

现在小X变得“听话”了,平时小X还能主动与我讲心理话,并且还很愿意听取我的意见,我们成了无话不说的朋友。

面对小X的转变,父母、老师、同学都很高兴。高兴之余,我得到了以下启示:

1.转变“问题学生”需要有坚忍不拔的精神。“问题学生”的思想、心理、行为习惯已造成偏差定势,要转变并非易事;况且其转变是反反复复的。为此,教师在转变“问题学生”的过程中,要充满信心,咬定青山不放松;同时,教师在转变过程中要有“四个心”,即对学生要有爱心,生活上要多关心,处理矛盾要当心,做思想工作要细心。

2.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必须紧密结合,形成合力。“问题学生”的出现与家庭环境和家庭教育有着密切的关系,因此对他们的转化必须得到家长的支持和配合。教师可及时通过家长收集和反馈信息,全面了解“问题学生”的学习、生活、思想状况,全盘掌握其动态和变化;同时,要求家长努力改善家庭环境,改进教育方法,与教师通力协作,尽快促使“问题学生”的根本转变。

3.教育学生要因人而异。学生品德过错行为的性质和程度不同,他们的年龄、性别、个性、喜好不同。因此,教师应根据其过错的程度和个性特点采取灵活的方式、方法进行教育,不能一概而论。

篇8:大学生心理问题案例

对于90后的大学生来说, 谈恋爱早已是个普遍的现象, 紧随谈恋爱而来的就是这过程中出现的各种问题, 当然其中最为主要的就是失恋。恋爱是美好的, 失恋却是异常痛苦。大学生作为一个情绪体验非常强但又缺乏人生经验的特殊群体, 由于婚恋心理尚未成熟, 在接受从恋爱到失恋这一转变时, 往往是不知所措的, 不知如何去应对这样的感情创伤。很多大学生在失恋后情绪低落、心情烦躁、无心学习, 对生活和学习都报以消极态度, 轻者荒废学业, 重者则会出现抑郁、焦虑等心理健康问题, 更有甚者会采取极端方式来解决这个问题, 以至于因失恋而跳楼、自杀、捅伤他人等一幕幕悲剧的上演。

下面根据来访者的真实经历进行分析探讨。

1 一般资料

1.1 人口学资料

李某, 男, 20岁, 汉族, 独生子女, 某大学广播电视编导专业大二学生。身高178cm, 体态端正, 长相帅气, 无重大疾病史。父母长年经商, 家庭经济条件优越。家族无精神疾病史。

1.2 个人成长史

父母长年在外经商, 李某自幼便和奶奶生活在一起, 平时性格外向, 喜欢与人交流。从小学到高中学习成绩一直在班级中名列前茅, 李某从小喜欢电影, 高三时学习广播电视编导, 高考时以优异的成绩考入大学。大一刚入学时, 因文化课和专业课均为突出, 受到老师重视, 并且被同学们选为班长。进入大学学习以后, 李某依然刻苦学习, 并且获得了一等奖学金和三好学生称号。在大二上学期时, 与同班一女生坠入爱河, 两人成绩优异感情很好, 成为大家眼中的模范情侣。

1.3 精神状态

神智清楚, 意识状态清晰, 凝视无神, 注意力涣散易淡漠, 无妄想强迫观念, 无定向力障碍, 自知力良好。

2 主诉和个人陈述

2.1 主诉

认知失调, 自尊心受到严厉打击;情绪情感偏差, 内心痛苦, 思想颓废, 情绪极度悲伤。逃避现实, 自我放纵, 不想与人交流。

2.2 个人陈述

两个星期前, 女友向我提出分手, 理由是我们在一起不合适, 她觉得我给她的压力太大了。我没有同意分手, 因为我不想放弃这段恋爱, 我说我们都先冷静下来想一想。第三天, 我还在寝室玩电脑的时候, 室友回来告诉我, 说我女友跟另外一名男生走在一起非常亲密, 我感觉事情有些不对劲。立马打电话给她, 可是她死活不接我电话。晚上我又在她寝室门口等她, 直到十点多, 才看见一男生手牵手送她回寝室, 我走上去想找她问明白, 她说我们已经分手了, 我们不可能在一起了。我们一直都好好的, 我不知道她为什么要跟我分手。由于各种原因, 我和她分手的事情立马就被班级同学甚至其他班的同学知道了, 他们都说她脚踩两只船最后把我甩了, 我不相信, 可是事实似乎就是这样。我不敢出门去上课, 我害怕听到他们的议论, 也不敢和别人说话, 我已经一个星期没去上课了, 整天躲在寝室里抽烟, 吃饭也没有食欲, 晚上也睡不好觉。我不再相信爱情, 我觉得自己再也不会尝试任何恋爱了。我不知道我应该做什么, 但我知道那是错误的, 我想寻求心理咨询师的帮助。

3 评估与诊断

3.1 咨询师观察

观察发现, 该同学面容憔悴, 穿着随便, 注意力不集中, 谈话时心不在焉, 东张西望, 说话总是低着头, 声音嘶哑 (可能与近期大量抽烟有关) , 但从言语中不难发现希望获得帮助走出困境。

3.2 评估与诊断

SCL-90测验示焦虑、抑郁、人际关系、饮食睡眠指数都存在异常偏高。韦氏智力量表示来访者智力正常。

从分析临床资料, 对求助者所表现出的持续性的异常行为以及性质进行分析、判断, 从诊断标准中的病程、症状、严重程度以及排除标准来看, 排除来访者患有心理障碍的可能, 根据其临床表现应定性为一般心理问题。来访者的心理与行为的异常主要表现为:

(1) 持续性的焦虑抑郁情绪;

(2) 饮食和睡眠不良;

(3) 产生错误观念;

(4) 害怕听到同学们议论自己的恋情, 从而不愿与人交流。

4 咨询目标的确立

4.1 具体目标与近期目标

(1) 改善抑郁和焦虑情绪;

(2) 改善睡眠和饮食状况;

(3) 改善人际交往情况;

(4) 该变其错误的认知信念, 如“我再也不相信爱情了, 以后再也不会谈恋爱了”等不合理的信念。

4.2 最终目标与长期目标

(1) 帮助来访者建立正确的婚恋观, 通过依靠来访者个人自我探索来解决其在恋爱方面的问题;

(2) 解决人际交往问题, 特别是在与异性的交往方面;

(3) 帮助来访者增进个人身心健康, 促进日后的个人发展。

5 咨询方案的确定

主要咨询方法与使用原理:行为疗法、认知疗法、支持心理疗法。求助者的心理问题主要表现在由失恋引起的抑郁、焦虑情绪以及睡眠饮食不良。一方面, 来访者对于失恋这件事不能理解, 陷入困境。另一方面, 来访者觉得失恋这件事对他的自尊心造成了极大的打击, 并且对于同学们的议论产生焦虑情绪, 以致生理上表现为饮食和睡眠的不良。资料显示, 来访者之前并没有恋爱经历, 缺乏恋爱经验。初次爱情的失败给来访者造成了极大的心理阴影, 才会产生“我不再相信爱情, 以后也不会再尝试任何恋爱了”这样的错误观念。另外, 来访者虽然家境富裕, 但是父母长年在外经商, 自幼便跟随奶奶一起生活, 得不到父母的关爱。虽然来访者性格外向自理能力较强, 但毕竟第一次离家在外生活, 遇到重大挫折时得不到家人的关心支持难免会导致心理状态的失衡。

综合以上原因, 来访者的心理问题是在其成长背景和个性特点以及大学环境的多种因素下形成的。来访者的情绪偏差、不良行为以及生理问题, 都反映出来访者个体认知能力的偏差或欠缺。所以应当采用行为疗法和认知疗法帮助其摆脱目前困境, 在恢复阶段应该采用心理支持疗法, 让同学和老师主动去关心来访者, 帮助其重新建立信心, 重新开始美好的大学生活。

6 咨询过程

6.1 咨询阶段大致分为

(1) 建立初步信任, 确定解决问题;

(2) 分析材料, 理解信息, 引导来访者领悟;

(3) 评估咨询效果, 探讨后期分离。

6.2 具体咨询过程

第一次:2014年4月12号

目的:了解来访者的基本情况, 初步建立合作信任的咨访关系, 共同确定需要解决的问题。

方法:会谈、心理测验

过程:进行正常的咨询登记, 友好问候, 了解来访者基本问题;说明在心理咨询全过程中需要咨访双方共同遵守的有关事项及规定;帮助来访者进行心理测验;了解来访者个人成长史以及恋爱史;了解来访者的求助动机;确定需要解决的问题, 初步建立与来访者之间的咨访关系。

布置家庭作业:走出寝室去教室上课, 并且和同学尝试交流。

第二次:2014年4月26号

目的:加强咨访关系, 找出来访者的不合理观念对对其进行纠正;鼓励来访者与人交流, 了解别人的想法, 消除不敢听到他人议论不敢出门的恐惧。

方法:行为认知疗法

过程:对来访者的不合理信念进行分析, 帮助来访者更正错误信念, 重新建立认知模式。指出问题的根源, 在来访者认知的基础上对其进行提问引导来访者领悟。

布置家庭作业:分析自己恋爱失败的原因以及这两次心理咨询的心得

第三次:2014年5月10号

目的:帮助来访者缓解持续的焦虑、抑郁情绪;改善来访者在饮食和睡眠方面的问题。

过程:引导来访者反思自己的行为产生的影响;鼓励来访者与自己比较喜欢的人进行交往, 帮助来访者建立人际交往的信心, 特别是与异性的交往。

布置家庭作业:调节生物钟, 规律生活。尝试与身边的异性进行交往。

第四次:2014年5月30号

目的:对咨询效果进行评估, 咨询效果进行巩固, 以及结束和分离。

过程:来访者自己评估、咨询师评估以及老师同学评估;指出来访者需要用理性的态度去面对恋爱中存在的问题, 不断提高自我信心, 学会理性控制自己的情绪。

7 咨询效果评估

7.1 求助者自己评估

我现在每天都会正常去上课, 也不害怕和身边的人说话了, 虽然我的这次恋爱是失败的, 但我会总结经验, 提升自己的。

7.2 咨询师评估

两个月后, 进行回访, 来访者精神状态良好, 与人交流状态良好, 和同学们相处融洽。

7.3 老师同学评估

李某现在成绩非常稳定, 表现很好, 与老师同学关系都很好, 比以前也更为自信乐观了, 我们都非常高兴他有这样的表现。

摘要:以一位大二男生因失恋引发的心理和行为异常为例进行案例分析, 搜集整理并详细分析来访者的相关材料, 运用心理评估和诊断的方法对求助者的心理和行为异常的性质及其程度做出客观评估。运用行为认知疗法开展咨询, 帮助来访者摆脱困境, 改正不合理观念。

关键词:大学生,失恋问题,心理咨询,行为认知疗法

参考文献

[1]肖友琴.大学生失恋应对方式及其与爱情价值观的关系研究[D].重庆:西南大学, 2009.

[2]孙焱, 朱薇薇.职校生心理健康状况成因及疏导途径[J].连云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0 (12) :31-33.

[3]张雪梅.大学生失恋心理咨询的典型案例分析[J].高校辅导员学刊, 2011 (6) :71-74.

[4]郑荣, 吕慧英, 陈玉娟.大学生失恋研究述评[J].武汉生物工程学院学报, 2011 (9) :231-234.

上一篇:写影子的作文300字下一篇:速途研究院:83%的网民支持李彦宏两会提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