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碑中学心理咨询室管理和使用情况说明报告

2024-04-30

双碑中学心理咨询室管理和使用情况说明报告(通用4篇)

篇1:双碑中学心理咨询室管理和使用情况说明报告

双碑中学心理咨询室管理和使用情况说明报告

一、基本情况:

双碑中学共有学生725人,教师49人,心理咨询室2016年12月建设,共投资5万元,建筑面积70平方米,设宣泄室、咨询室和沙盘室,室内共有3个沙发、宣泄墙、3个宣泄体、2个沙盘、沙具、空调等设备11件。

二、管理情况

(1)、学校成立心理咨询室工作领导小组

组长:张志强 副组长:郭春华 组员:杨会荣 王建敏 韩增月(2)、有基本满足学生心理咨询的硬件设施(3)、学生心理档案

双碑中学建立了完善的《中学生心理健康档案》《学生个体心理辅导记录(面询)》,并对心理咨询的学生进行跟踪辅导,有效保证了学生的心理健康。(4)、心理健康课纳入学校课程计划,有教师、有教材、有教案、有计划。

每周2节心理健康课,有专职教师任课,通过开展各种心理活动教育,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心理健康教师课前有详细的教案,学期初有周密的教学计划,学期末有认真的教学总结。

三、活动开展

1、组织全县心理教师培训

2015年11月,王建敏和韩增月老师参加隆尧县心理教师脱产培训,并取得了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资格证书和技能证书;2016年5月杨会荣老师利用每个周六周日参加隆尧县心理教师培训,并取得了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资格证书和技能证书。三位老师利用节假日多次参加邢台阳光心理学学苑的公益课程学习,2017年三位心理老师积极参加了隆尧县实验二小的心理培训课程,大大提高了业务水平和业务能力。

2、以学生需要为出发点,对学生进行心理咨询活动,共15人次。每周五我校定为心理咨询日,针对厌学生、特困生、多动症、自卑自傲等各种现象进行个体心理咨询、辅导和团体沙盘游戏治疗。

3、开展心理咨询讲座,邀请县进修学校对教师培训 双碑中学经常组织教师进行心理培训,2016年暑假特邀县进修学校董会霞进行心理讲座,提升了教师的职业幸福感和心理健康度。2017年5月组织教师学习王良的《家庭教育》心理视频,增强了教师对学生健康成长的科学认识,有效推掉了家校互动工作

4、建立留守儿童档案,关注留守儿童

建立了留守儿童档案,关注留守儿童的健康成长。定期对留守儿童进行心理咨询和沙盘游戏疗愈,利用暑假组织留守儿童参加夏令营活动,通过丰富多彩的心理活动课引导留守儿童积极健康成长。

四、存在问题和不足

1、硬件设施不到位

心理咨询室已经初步建立,但需要进一步完善,如配备录音机和电脑等现代化设施。

2、心理咨询活动少,需要加大力度,努力做到早发现、早治疗,保证每一个学生的心理健康。

3、教师不够专业,王建敏、韩增月和杨会荣三位心理老师虽然都考取心理咨询师,但课业负担很重,不能专职于心理咨询工作,急需补充教师队伍,保证心理老师专业专职。

4、心理健康教育的宣传不到位,形式单调。有些学生不能正确看待心理咨询,存在心理误区,严重影响了心理健康成长。心理咨询方式除了沙盘游戏外,需要绘画艺术治疗、催眠技术、家排治疗等多种形式互相配合,心理老师需要接受这方面的技术培训,才能把学校心理咨询工作落到实处。

篇2:双碑中学心理咨询室管理和使用情况说明报告

一、未成年人心理健康辅导站建设背景

中心小学是一所乡村学校,受经济条件影响,外出打工的家长越来越多,造成留守儿童也随之增加。长期缺乏父母的爱的孩子,思想越来越偏激,远在外地的父母为了弥补对孩子陪伴的愧疚,满足孩子的物质要求。久而久之,这些孩子变得叛逆,孤僻,………他们的教育问题成了学校教育的难题。根据这一情况,学校成立未成年人心理健康辅导站,遵循未成年人认知特点和心理发展规律,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做好心理咨询工作,提高未成年人的心理调节能力。

二、未成年人心理健康辅导站管理

1、制定未成年人心理健康辅导站管理制度。

2、辅导站工作人员要遵守心理咨询师职业道德规范,持证上岗。

3、辅导站工作人员要在规定的时间内按时到岗,耐心细致做好咨询和预约登记工作。

三、未成年人心理健康辅导站内容

一是教育教学。

以正面教育为主,采取课内课外、校内校外结合,学校、家庭、社会结合,创造性地运用各种教育资源,采取多种富有实效的教育方式。

二是健康咨询。

对具有轻度心理困扰的学生,开展日常的心理辅导和咨询活动;为家长和社区提供心理健康教育信息和教养指导建议。

三是危机干预。

在新生入学、考试前后、升学择业以及突发危机等可能对师生心理造成较大影响的事件前后,及时开展针对性、适应性的干预工作。

四、未成年人心理辅导站的使用

1.在学校内开展教师辅导和心理健康教育知识的宣传普及工作。

2.为家长教育子女,为社区营造良好的心理环境、人际环境,提供建议、咨询和帮助。

3.心理咨询室:建立心理咨询室是个别辅导的需要,一方面为未成年人提供咨询,进行行为训练创造条件,另一方面为辅导教师提供记录和整理未成年人心理个案创造条件。

篇3:双碑中学心理咨询室管理和使用情况说明报告

与网络迅速发展相伴随的网络语言的流行, 引起了语言、教育等多方面专家的重视, 很多学者对于网络语言在中学生群体中的流传, 以及网络语言对语言规范化的负面影响表示担忧。为了了解中学生对网络语言使用的真实情况, 我采用抽样调查的方法对甘肃省兰州市高中生进行了初步调查。

本次调查主要采用调查问卷的形式, 并辅以个别访谈, 对象是独立高中高一年级和高二年级的在校学生, 共150人, 其中男生占46.67%, 女生占53.33%, 共发出问卷150份, 收回150份, 有效问卷150份。

一、网络使用的基本情况

高中生由于课业负担较重, 上网时间受限, 因此, 上网时间段主要集中在晚上和周末。调查显示, 平均每天上网时间在0至3小时有146人, 占总调查人数的97.33%;3至6小时有3人, 占总人数的2.00%;6至9小时有1人, 占0.67%;9小时或以上为0。

二、网络语言使用的基本情况

1. 学生对网络语言的熟悉程度。

调查中, 对网络语言“很熟悉”的学生占8.00%, “基本清楚”的占37.33%, “略知一二”的占48.67%, “完全不清楚”的占6.00%。调查者列举了“贾君鹏, 你妈妈叫你回家吃饭”、“杯具”、“打酱油”、“ORZ”、“囧”等近三十个网络流行词语, 对学生经常使用的网络流行语个数进行调查, 调查结果如下。 (见表1)

由表1看出, 超过半数的学生只使用过十个以内的网络流行语, 可见, 学生对于网络流行语并不是非常熟悉。

2. 学生使用网络语言的场合。

数据显示, 网络流行语大多是作为一种特定场合的交流工具而存在, 如在“和同龄人的交谈中”使用, 调查者通过访谈了解到, 在学生群体中, 这是一种“共同话语”的体现, 即在网络时代下, 当你的同学和朋友在聊天中部分地使用到了网络流行语, 而你对其一无所知, 你们可能会在某种程度上丧失了共同话语, 从而造成交流障碍。在游戏、博客或者论坛中使用网络流行语, 则是基于网络这样一个特殊的交流环境。在作文中使用网络流行语的人数为零, 说明绝大部分的学生可以认识到, 网络流行语是一种非正式语言, 并且能够正确判断网络语言的使用环境。可见, 网络流行语对中学生的语言使用并没有构成绝对的威胁和影响。对网络语言使用频率情况的调查又可以很好地说明这一点。 (见表3)

从数据中可以看出, 偶尔使用和从不使用网络语言的人数占到了总人数的94.67%, 经常使用网络语言的学生只有5.33%, 说明网络语言并没有成为学生日常语言中的主流, 而只是一种语言表达的补充形式。

3. 学生对网络语言的态度。

由以上两表可以看出, 绝大多数的学生对网络语言的流行使用保持比较中立的态度, 绝对的反对批评和提倡表扬都只占有比较少的百分比。一方面, 我们可以看到, 对于一种新兴的事物, 学生们大多都能表现出一种相对理性的态度。但另一方面也有一些潜藏的问题, 比如, 对该问题本身, 学生并没有进行深入的思考, 而大多只是一种表面的感觉。在“你是否深究过这些流行语的出处与意义”的问题中, 只有22.00%的学生选择了“是”, 而78.00%的学生只是人云亦云, 这也表明, 在语言规范化问题上, 一些学生不能够有全面的认识。 (见表6、表7)

张斌《新编现代汉语》 (第二版) 这样定义语言的规范:“语言的规范指的是在运用语音、文字、词汇、语法等语言系统的各要素的时候, 来自语言体系的规定性……其中, 词语的规范和语法的规范主要是一种约定俗成的规范, 其标准有一定的模糊性;而语音的规范和文字的规范是在约定俗成的基础上的语言制度的规范, 其标准是明确的。” (2) 虽然, 对于高中生来说, 不可能对语言的规范有深入的学术上的认识, 但是, 在调查中, 40.00%的学生仅以“使用人数”和“可以理解”作为规范语言的标准, 这不能不引起我们的思考。在网络语言日趋流行的时代背景下, 想要减少网络语言对中学生语言规范化的负面影响, 还得首先让学生对规范的语言有一个比较清楚的认识, 这就是教师和家长所应担当的重任。然而, 在调查中, 我们也发现, 教师和家长对学生中网络语言的流行也只是采取了中立的态度, 并没有特别的教育和指导。调查结果如下。 (见表8)

三、对学生使用网络语言情况的综合分析

(一) 学生对网络语言的使用处于适度范围。

通过调查数据, 我们可以看到, 网络语言对于绝大部分的学生来说, 呈现出“既不陌生, 又不特别熟悉”的认知特点, 即学生对网络流行语虽然不陌生, 但认识范围有限, 大多只是认识社会上比较流行、大众使用频率较高的流行语, 是一种普遍的认识水平;另外, 对于网络流行语, 学生一般只是把它作为在某种特定场合使用或增加聊天趣味的交流工具, 并没有对它表现出特别的兴趣和热情, 更没有使它成为主流语言, 以至影响正常交流。

(二) 学生对网络语言有着比较理性的认识, 但不够深入。

调查显示, 大部分学生对网络语言, 保持中立态度。通过访谈, 我们了解到, 学生们普遍认为网络语言新鲜、有趣, 而它的流行也并没有给同学们的生活带来明显的负面影响。因此, 没有必要对网络流行语“一刀切”, 采取完全禁止的态度。同时, 几乎所有的学生都能够认识到网络语言是一种非规范的语言, 不能够用于像作文这样的正式文体中, 部分学生认识到网络语言的流行对语言的规范化有影响, 不值得提倡, 但是对于诸如产生了怎样的影响、如何将这样的影响最小化、什么样的语言是规范的语言等问题的认识比较模糊。另外, 我们还调查了学生对“是否赞同将网络语言规范化进入字典?”的态度, 调查结果如下。 (见表9)

通过访谈, 我们了解到, 学生选择中立主要有以下两个原因:一是觉得与自己无关, 二是不清楚规范语言的标准, 不知道如何进行判断。

四、对于学生使用网络语言的思考

(一) 网络语言特点鲜明, 流行在所难免。

网络语言大多具有言简意赅、形象生动、诙谐幽默等特点, 很容易在大众中间流行, 而对于猎奇心理较强, 追求创新, 张扬个性的中学生来说, 网络语言更是有着极大的诱惑力, 因此, 中学生比较容易接纳并采用网络语言, 网络语言在中学生群体中的流行在所难免。而在言论极大自由、网络语言普遍流行的时代背景之下, 我们更不可能把学生隔绝在一个“规范语言”的真空之中, 面对网络语言对语言规范化的负面影响, 如果我们只是盲目地采用“堵”的办法, 最后恐怕只能是走进死胡同, 只有正确地“疏导”才能开拓新的天地。对于网络语言的流行, 我们应该保持一种科学的、客观的态度, “取其精华, 去其糟粕”, 既要看到网络语言自身的缺陷和对于社会语言的负面影响, 采取一定的办法和手段, 将其降到最小, 又要看到网络语言独特的优点, 利用它来丰富我们的语言, 提高学生的语言学习兴趣。

(二) 引导学生正确地认识网络语言, 增强学生汉语规范意识。

要使学生正确、理性地对待网络语言的流行, 教师的引导必不可少, 尤其是中学语文教师, 更是责任重大。首先, 教师要让学生对什么样的语言是规范语言有一个明确的认识, 使他们具备较高的辨别正误的能力, 提高自身语文素养。另外, 教师也要帮助学生树立规范使用语言的意识, 使他们自觉维护语言的纯洁与健康, 同时, 也要使学生学会在不同的场合中选择适当的语言形式与他人进行交流。

摘要:伴随着互联网的迅速发展和普及, 网络语言也逐渐为大众所熟知, 并呈现出流行趋势。对甘肃省兰州市中学生使用网络语言情况的调查显示:中学生对网络语言的使用处于适度的范围, 并且大部分学生能够比较正确、客观地对待网络语言, 只是对网络语言的认识还不够深入和全面。对于网络语言在中学生群体中的流行, 我们大可不必未雨绸缪, 只要对学生进行正确的引导, 相信不但能够将网络语言对学生的负面影响降到最低, 而且能够增加语言交流的幽默性和趣味性。

关键词:网络语言,中学生,调查

参考文献

[1]彭巧燕, 贺方春.网络语言与语言教育[J].教育探索, 2007, (6) :119-120.

[2]李娜.浅谈语文教学如何应对网络语言[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 2009, (18) :134.

[3]秦毓斌.初探网络语言对青少年的影响[J].科技致富向导, 2010, (5) :30-31.

[4]郭科研, 金志茹.网络语言的优缺点与对待网络语言的态度[J].铜仁学院学报, 2009, (11) :48-49.

篇4:双碑中学心理咨询室管理和使用情况说明报告

我国学校体育教学目的, 主要在于使学生学习和掌握基本的体育知识和技能, 并在此基础上学会科学锻炼身体的方法, 增强体质。学校体育课以实际的体育锻炼为主, 配有有一定数量的器材设施, 因为学校体育场地、体育器材是学校提高体育教学质量, 有效地增强学生体质, 增进学生健康, 加强素质教育的第一保证。为了达到这一目的, 国家专门制定了体育器材设施配备目录, 要求各地学校积极实施, 在平时的体育教学过程中充分发挥现有的体育设施应有的效用, 努力开发体育器材的潜在功能。当前, 由于人为因素和经费不足等原因, 农村中学体育器材的配备达标率相对较低, 不能满足体育教学的需要, 而且已有的体育器材的利用率也不高, 使用起来存有很大的局限性, 这些都使得体育教学单调、枯燥, 学生产生厌学的情绪, 教学效率相对低下。本课题通过调查和研究, 指出农村中学体育教学中器材不足的问题和原因, 并提出因地制宜, 就地取材, 弥补因体育器材短缺造成的教学缺憾的方法和途径, 从而活跃体育课堂教学气氛, 增强体育课堂教学的趣味性, 激发学生的求知兴趣, 促使其积极参加体育活动, 使学生综合素质得到全面的发展。

二、调查结果

在所调查的20所学校中, 各校器材设施配备呈现二大特点:一是各校器材配备不均衡且损坏现象严重、报损多补数少;二是各校器材配备离教育部规定的器材要求都还有差距, 有些学校差距较大。从一类必备项目所占比例上可以看出:田径器材如跨栏架、铅球和实心球拥有量较高, 平均达38.17%;球类中篮球、排球、软式排球 (中考项目) 、足球占了56.8%;体操器材22.5%, 武术器材刀、剑和棍达12.6%。田径和球类器材拥有量大大高于武术和体操, 差别非常明显。在调查中还发现, 农村中学生普遍喜欢上武术和体操课, 而现在相当多的中学体育课内容只有田径和球类, 少数上体操和武术课的, 大纲规定的有些内容因条件所限而大打折扣。在这种体育教学必备因素缺乏的情况下, 学生的体育锻炼的积极性不高, 体育课堂教学气氛不活跃, 教学效率相对低下。

三、分析研究

造成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有以下几点:

第一, 应试教育的影响, 目前学校工作成绩的评定的好坏, 主要还是靠升学率来衡量, 受片面追求升学率的影响。在教学中, 体育课经常被挪做他用, 体育课时得不到保证, 体育场地被闲置不用, 体育器材、体育设施的发展更是无望。

第二, 学校主管领导不重视, 体育经费设置过少, 而且这有限的体育经费往往被用于举行运动会以及各种比赛, 而在体育器材设施上则不怎么重视, 得过且过, 使得师生在体育教与学中的主观能动性没有发挥出来。在调查中发现, 许多常规体育器材在农村中学中仍是空白。由于各学校条件不同以及一些客观因素的影响, 器材设施配备上有所的偏重现象在一定程度上是不可避免的, 但偏重到这种程度就说不过去了。体育器材设施的多少以及质量的好坏, 直接影响到从事该项目体育活动的学生人数和学生的体育成绩, 所以体育器材设施的构建要尽量从实际出发, 分轻重缓急, 协调发展, 这样既不影响学生体育知识的丰富, 又不影响学生全面锻炼身体, 从经济方面来说又可以避免造成浪费, 给体育教学任务的顺利完成提供有力的条件。

第三, 体育教学重形式不重效果, 器材管理和维修工作没有落实到实处, 体育器材要么紧缺, 要么损坏、损失严重, 无专人管理维修。另外, 在体育课的教学过程中, 忽视了学生的思想教育工作, 没有积极引导他们养成爱护器材设施的习惯。在调查者还发现, 中学生普遍喜欢上武术课和体操课, 而这两类课所用的体育器械, 如刀、剑、棍以及体操棒、跳绳等构造简单, 教师完全可以带动学生自己制做, 解决体育器材少无法上课的问题。

四、体会及建议

农村中学体育器材设施不足的现象比较严重, 体育经费在教育经费中的比例也很低, 应该引起教育部门各级领导和体育工作者的高度重视。建议教育和体育部门开动脑筋, 明确农村中学体育场地器材资源的开发方法, 广开体育教学的经费来源, 责成执行, 如社会赞助, 校办工厂补贴教育经费, 保证经费来源。具体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1.因地制宜, 尊重差异

体育场地器材资源的开发, 要考虑我国体育教学的目的和任务, 遵循因地制宜的原则, 使之与学生的日常生活密切联系到一起。配备器材时根据大纲要求, 切合实际情况, 从综合类体育项目到奔跑类、从跳跃类到投掷类体育项目, 从棋类项目到体能类运动, 尽量均衡发展, 这其中很多器材都可以借用日常生活中的物品, 而且学生的家长一般也能够承受得起。我们在体育场地器材的开发过程中, 应保持不同地域间体育场地器材资源的多样性, 不应该盲目追求课程资源的统一性, 扬长避短, 积极发挥某些场地器材资源的优越性, 努力把地域资源局限变成区域特色优势资源开发。

2.学科整合, 互动发展

体育场地器材资源的开发, 不仅要充分利用已有的体育场地器材, 还要根据教学需要, 对所利用的资源进行优化组合, 使其形成最佳的结构状态并充分利用其它学科, 如几何学、物理学等知识作为实验资源, 创造出更新更科学的实用器材, 更好地为体育课程目标服务。

3.加强管理, 注重特色

加强体育场地器材设施的管理与维修, 体育器材保管室要制定出行之有效的监督和管理制度, 在教学过程中进行严格的实施, 监督教师和学生爱护体育器材设施。同时, 加强对学生的思想教育工作, 使之在平时的使用过程中加强爱护, 要在体育课中自始至终地贯彻爱校如爱家、爱护器材的宣传教育, 培养广大师生珍惜和爱护体育场地器材设施的意识和行为, 不要由于我们自己的不合理行为, 使得由社会、学校和体育工作者经过多年奋斗才充实起来的体育场地器材设施损耗, 造成体育器材的匮乏。体育场地器材资源的开发应当有所创新, 不能一哄而上。体育教师可根据现有的经济条件和文化建设的需求, 向大家尚未涉及的领域进军, 购置和开发那些有时代特点, 而且又符合社会发展与学生实际情况的体育设施器材, 建立本校特色, 既有利于发挥体育教师的能动作用, 又可以补充国家制定的各级学校体育器材设施配备目录的不足。

总之, 开展阳光体育运动, 场地器材是关键, 要加强对一些新兴体育项目场地器材的配备, 建立科学而合理的体育器材配备和使用制度, 提高场地器材的使用率, 最大限度地激励学生锻炼的动力, 从而实现学生积极自觉锻炼的意识, 为农村中学开展阳关体育运动服务。

摘要:当前, 农村中学体育器材的配备不能满足体育教学的需要, 体育教学必备因素缺乏, 影响了学生综合素质的全面发展。阳光体育和体育2+1活动难以顺利开展。本课题通过调查和研究, 提出了解决农村中学体育教学中器材不足问题的基本方法和途径, 对推动体育教学改革有积极的意义。

关键词:农村中学,体育器材,配置,使用,调查研究

参考文献

[1]王国林.关于体育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的研究2005.

[2]姚明.体育器材设施对中学体育的影响及对策.

上一篇:口香糖上市促销方案下一篇:学校教师节表彰仪式活动主持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