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考试焦虑心理及其调适

2022-09-11

考试是大学生学习生活中很重要的一部分, 大学生久经考场, 照理说对考试早已司空见惯, 应该镇定自若, 然而事实并非如此。许多同学不同程度地存在着对考试的焦虑感, 另有相当一部分学生处于高度紧张的考试焦虑状态, 有的大学生还伴有失眠和神经衰弱等症状, 对此必须引起高度关注。考试是大学生面临的主要应激源之一, 对我们的心身健康有很大的影响。因此, 学会正确对待考试, 讲究考试的心理卫生, 克服各种考试心理障碍, 培养良好的应试能力, 掌握一定的应试技巧, 是非常重要的。

1 考试焦虑及其特点

考试焦虑是指学生面临考试时由于害怕失败而感到不安、忧虑、紧张甚至恐惧的情绪状态。考试焦虑有许多表现:在心理上表现为面对繁杂的学习内容心乱如麻、不知所措, 注意力不能集中, 记忆力减退, 思维迟钝紊乱, 学习效率下降, 情绪抑郁、易怒、烦躁。在生理上表现为肌肉紧张、呼吸急促、心率加快、头昏、睡眠不良、食欲不振、胃肠不适;在行为上表现为坐立不安, 或者胡乱作答, 早早离开考场, 或者东张西望, 无心作答, 或者采取作弊方式寻求摆脱等。与一般性焦虑相比, 考试焦虑有以下特点:

(1) 考试焦虑是由应试情境引起的, 它比一般性焦虑的威胁成分要简单得多。

(2) 考试焦虑的持续时间较短。因为其威胁来自考试情境, 它一般随应考时间的长短而变化, 且随着考试的结束, 这种焦虑也就逐渐消除了。而一般性焦虑则在较长时间内始终表现出焦虑的征状。

(3) 考试焦虑不是一种人格特性, 而是一种特定情境 (考试情境) 下的状态反应。它只在某些人中, 在某种程度上, 受个体人格倾向的制约与影响。与之不同的是, 一般性焦虑则反映了个体人格上的一种稳定的倾向。

2 考试焦虑的影响

心理学家研究表明:考试焦虑是考试时常见的一种心理现象, 学生在考试时, 适度焦虑能发挥人的最高考试效率。但是, 太高或太低的焦虑都不能取得良好的考试成绩。焦虑程度与应考能力之间可以用一条抛物线的形式来表示, 即随焦虑程度的增加, 可以给应考者一些心理压力, 提高思维的张力, 考试效率也随着加快, 超过一定的焦虑程度时, 考试效率就会随着焦虑程度的增加而随之降低。就情绪不同而言, 平时不容易激动, 情绪比较稳定的人考试效率比焦虑高者要好。在一般情况下, 焦虑情绪低的人可以在有压力时提高学习的效率, 而焦虑程度高的人学习效率在有压力时反而会降低, 一般来说, 较简单的学习可以因有情绪压力而提高效率, 而复杂的工作则可以因情绪压力而降低效率。

3 大学生考试焦虑产生的原因

(1) 生理因素

个体的遗传素质存在着个别差异。个人的遗传基因以及胎儿时期的内外环境的不同, 使人的神经类型及其它生理特点各不相同。有些人的神经系统用于弱型, 极易对刺激环境产生紧张反应, 这种类型的人较易产生高的考试焦虑水平。

另外, 个体的身体健康状况也是影响考试焦虑水平的因素之一。身体健康状况良好的人, 精力充沛, 情绪稳定, 能够对考试做出积极反应, 因而考试的焦虑水平较低。而身体状况不佳的人, 极易受考试的烦扰, 特别是面临重大考试时, 情绪很容易波动, 考试焦虑水平较高。

(2) 认知评价能力

认知评价能力取决于对刺激性质的认识程度, 对该刺激利害关系的预测程度以及对自身应付能力的估价程度。认知评价能力对个体的考试焦虑水平影响非常大。假如一个人对某一次考试很重视, 把它看作对自己的一生有重大影响的事件, 那么他就会十分在意自己能否考好, 考试焦虑水平相应地也就较高。反之, 焦虑水平就比较低。另外, 当考生对自己的水平不太有把握的时候焦虑水平也会提高。

(3) 知识经验

考生自身所具备的知识的多寡也决定着其考试焦虑水平的高低。如果考生在考前准备较为充分, 对将要测验的内容已做到心中有数, 便会泰然等待考试的来临, 在考试中也会镇定自如地答题, 而不会产生焦虑情绪。相反, 若考生考前准备不足, 便会产生焦虑感。

(4) 应试技能

具备一定的应试技能会使考生在考场上得心应手, 自如地答题, 焦虑水平自然较低。而没有很好地掌握基本应试技能的人, 在考场上极易陷入慌乱之中, 要么时间不够, 要么答卷涂改过多等等, 如此便会引起考生的焦虑。

(5) 外在环境因素

外在环境因家主要是指家庭、学校和社会三方面对考生的影响。家庭中父母望子成龙, 对子女的期望过高, 学校过于重视分数, 片面追求升学率, 以及社会对落榜学生或考试成绩低的学生的偏见等等, 诸如此类的情形, 都会使考生产生较高的焦虑水平。

4 大学生考试焦虑心理调适

为能正常发挥学习的实际水平, 促进身心健康, 大学生应对自己的考试心理进行调适, 其主要方法有:

(1) 认真复习, 充分备考

首先, 知识经验准备得是否充分, 是影响考试焦虑的重要因家之一。所以, 想要降低考试焦虑, 首先就要认真复习功课, 真正灵活掌握要测验的内容, 只有这样, 在考场上才不至于因为不会做题而惊慌, 引起焦虑。从这个意义上讲, 考试没有捷径可走, 唯一可行的方法是认真复习功课为考试做尽可能充分的知识上的准备。

(2) 改变对考试的不合理认知

一个人对考试的认知评价正确与否也影响其考试焦虑的程度。要想消除不必要的考试焦虑, 一个很重要的方面就在于要改变对考试的不合理认知、力求形成对考试的正确认知。意识到自我认识和评价是造成考试焦虑的关键, 明确考试只是衡量学习好坏的手段之一, 考试成绩不能全面反映一个人的学习能力和知识水平, 更不能决定一个人的前途和命运, 不把考试成绩看得太重;相信人可以用理智和意志来控制和调节情绪。另外, 还要学会正确评价自身的能力水平。只有充分了解自身, 才会做到心中有数, 镇定地迎接考试。否则, 便会在惶惑不安中产生过多有害的焦虑。

(3) 进行积极的自我暗示, 树立自信心

如“没有什么可怕的, 我能考好”, 这会使自己放宽心情, 坦然地准备、参加考试。同时要培养良好的心理素质, 树立自信心。人的心理是对客观现实的主观反映, 但绝不是消极被动地接受现实的影响, 主观的积极状态可以减弱和消除消极的影响。考试中要正确对待考场中的各种因素对自己情绪的影响, 树立自信心, 不怀疑自己的能力, 充分发挥主体优势, 消除不必要的顾虑和担忧。

(4) 学习必要的应试技能

考试主要考查考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 因此, 考试成绩的好坏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考生的知识水平, 这是人所共有的。但是还有一个很重要的因素却为许多人所忽视, 那就是应试技能的影响。知识准备不充分, 只懂应试技能的应用, 无疑不会提高考试成绩, 但若在较为充分地做了复习准备之后, 学会运用应试技巧, 则会使考生消除对考试的焦虑, 顺利完成考试。

(5) 劳逸结合

科学用脑, 讲究方法, 注意营养, 劳逸结合, 睡眠充足, 维护神经系统的正常机能, 保证充沛的精力、清醒的头脑和良好的身心状态, 是防止考试焦虑的有效途径。考试前要有充足的休息。包括生活节律的重新调整, 做些喜爱的运动, 使自己的心身放松, 进入一种“假消极状态”。心理学家认为这种“假消极状态”最有利于激发人的心理潜能, 有利于克服考试焦虑充分发挥自己的水平。

(6) 考前寻求心理咨询

消除大学生考试焦虑心理, 及时调整焦虑情绪、摆脱困扰, 寻求心理咨询也是一种非常有效的途径。

摘要:考试是大学生学习生活中很重要的一部分, 许多大学生不同程度地存在着对考试的焦虑心理, 因此, 研究大学生的考试焦虑心理并找到适当的调适方法是非常重要的。

关键词:考试焦虑心理,调适

参考文献

[1]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M].安徽人民出版社, 1998, 12 (1) .

[2] 大学生心理与调适[M].复旦大学出版社, 1995 (1) .

上一篇:“大数据”时代的计算机信息处理技术下一篇:论网络虚拟财产的财产属性及法律保护